教學能力反思范文

時間:2023-11-09 17:54: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學能力反思,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學能力反思

篇1

【關鍵詞】教師 教學 反思能力 培養

反思是個體成熟的標志。教學反思能力是衡量教師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的尺度,是教師成長的有效途徑。“教師成長和發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師自身的反思、教師自身對自身的評價和教師自身的自我改造。”正如考爾德希德所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反思被廣泛地看做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因素”。

1.教學反思的重要意義。教學反思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研究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刻的總結和思考。教師的反思能力是一種理性智慧,通過反思,教師能夠對自己的教育觀念進行客觀的、理性的認識、判斷、評價,進行有效的調節,并最終形成教師個人化的、獨特的、帶有新質特點的教育觀念。通過反思能力的發展,老師的自主能力逐漸得到增強。對教師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能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教學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的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按教學的進程來劃分,反思分為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和教學后反思三個階段。教學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并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和分析能力。教學中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具有監控性,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和應變能力。教學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在教學反思的過程中,教師擔任了雙重角色,既是引導者又是評論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只有把教學與研究相結合,教學與反思相結合,教師才能成為教學和教學研究的主人,才能提高教學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同時還可以幫助教師在勞動中獲得理性的升華和情感上的愉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位,從而獲得對自身存在價值的認可。

1.2 能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一個成功的、有責任感的教師,總是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并將這些問題作為分析與反思的對象,考察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解決問題的種種途徑,他們就是在這種不斷反思中獲得發展。國外曾有學者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發展將受到限制。可見反思對教師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實際教學中,反思最直接的效果就是能促進教師積極主動地探究教學問題。借助反思,教師對教學經驗特別是問題性經驗作批判性分析,這樣他就能主動地將與行為有關的因素納入到教學過程中來,重新審視自己教學中所依據的思想,并積極尋找新思想與新策略所面臨的教學問題。正如教育家杜威所說,當教師進入反思時,應該是自覺地、積極地、心甘情愿地思考自己的行動,即使不會令人滿意或非常勞累,也會堅持不懈。

1.3 能改進教師的職業成長方式。教師的職業成長,就其途徑而言,包括兩個大的方面:一是外在的影響。指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地培訓和提高,它源于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對教師角色與行為改善的規范、要求和期望。二是教師內在因素的影響。指教師的自我完善,它源于教師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實踐和追求。無疑地,后一種成長方式是更為常規和有效的。它有兩大優勢:一是通過教師對自己教學實踐的考察,立足于對自己的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之依據的回顧、診斷、自我監控和自我調適,達到對不良行為、方法和策略的優化和改善,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對教學活動規律的認識理解,從而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教育要求。二是教師的自主發展和教學反思是相互聯系,不可分離的。反思強調批判與發展的自覺性和深刻性,自主發展則強調批判與發展的主動性與持續性,兩者只是強調的角度不同而已。這樣,教師自我完善、自主發展的愿望就賦予教師以新的角色定位。教師從以往無專業特征的“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定位提高到具有一定專業性質的學術研究者的地位,使教師工作獲得尊嚴和生命力,從而改善了自己的社會形象。因此,成為反思型的教育實踐專家,就意味著教師在專業成長中要通過自己自覺不斷的“反思”和“審察”,與時俱進地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教學工作及經驗進行反思和更新,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1.4 能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教育活動不是單純的認知性活動,而是包含著社會文化和倫理因素等在內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教師要想在復雜多變的教育實踐中應付自如,不但要具備寬厚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相應的教學技能和技巧,而且要對教學過程及教學經驗展開不斷的反思,從而找到走進學生心理、與學生平等對話的路徑。

2.培養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途徑。

2.1 要增強反思意識,形成反思習慣。教師只有對教學反思有明晰而正確的認識,才能真正接受反思,從而激發起反思的內在動力,進而產生具體的反思行為。個體的反思來自于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于對實踐的迷茫和困惑,教師只有以自己教學實踐中所出現的問題為前提,反思才有力量和效果。反思意識強的教師會經常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通過不斷地解決問題,使自己不斷完善。在長期的反思實踐過程中,自己的反思習慣也就會慢慢養成。這樣自然提高反思行為的自覺性。因此,正確的反思認識、強烈的反思意識、反思習慣的形成是教師反思能力培養的前提和基礎。

2.2 要加強系統的理論學習。理論是行動的向導。每個教師都必須不斷地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和新課程新理念,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儲備,提高自身素質。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任何事物都會隨時代的發展而變化。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以新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以新的教育理念激發課堂活力,以新的教育理念深化素質教育。如果不轉變教育理念,用陳舊的教學思想來教育今天的學生,不但害人害己不說,還會誤人子弟。因此,要多多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順應時代潮流,在教學中是否自覺地體現新的教育理念。一邊搞教學,一邊主動學習新的教學理論,身體力行,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2.3 要多方溝通,提高反思能力。也就是要創設良好的教學反思的環境和氛圍。可以通過專家的引領,教研組、年級組或備課組的互助,或者以以老帶新等形式,走出去

或請進來,主動邀請教學同行一起進行反思,對不清楚、不理解的問題及時請教同行,認真聽取同行的意見,進行深度的反思分析和研討交流。這是一種高層次的教學反思。這是加強與其它院校和同行溝通、交流與學習的難得的好機會,要好好珍惜。但是,在一般條件下,教學反思尤其要注意與兩方面的交流與溝通。其一,與同事之間的探討。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提出,積極與其他教師交流。通過交流與探討,也許會受到啟發或者得到更合理化的建議,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其二,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新型的師生關系應該是平等民主的。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鼓勵其自主探索、自主發現、自主發展。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合作者,處于與學生平等的地位。教師工作的著眼點和落腳點都體現在學生的發展上,衡量教師工作的質量也必須從學生的發展上才能表現出來。因此學生的反饋意見應該成為教師反思自己的一面鏡子。教師應該多與學生交流和溝通,這也是反思課堂教學效果,了解自己教學情況的好辦法。在反思過程中,應該充分聽取學生的意見,吸納學生的有益建議。因為每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個體,既有不同的個性,也存在個體差異,每個奇思妙想無不出自于個體的靈光一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當中,親自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課堂才不會平淡,才顯得異彩紛呈,學習才真正成為學生的需要。

2.4 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和總結。反思總結的形式可以是日志、敘事和教學案例,也可以是札記、體會和教學后記等。可以把教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讓自己困惑不解的問題寫出來,也可以針對教學中的某一閃光點或某一失誤進行總結。這些都屬于教學反思。通過反思,提高對自身教學能力的認識,找出自己在某些問題上的缺陷和自己在哪些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識上存在的不足,促使自己不斷加強學習,從而達到促進自己向專業化、學者型教師發展的目的。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學反思的時效性,即總結反思要及時。教學實踐剛完成,此時教學感受最深刻、最清晰,成功在哪里、失敗在何處最有體會,此時進行總結和反思為最佳。否則,時間一久,真情實感就淡化了。

篇2

一、教學理念必須反思

傳統的英語課堂弊端很多,大多時候課堂僅僅成了簡單執行教案的過程。整個課堂過分地強調教師課前的預設,教學過程機械、沉悶,教學態度過于嚴肅,不能用教師獨特的個人魅力去感染學生。教師放不下架子,教學觀念陳舊,循規蹈矩,無創新意識。針對學生,不能對其進行分層次教學,不能考慮到學生能力之間的差異,把教學的重心放在“教”而不是“學”上。以上種種弊端嚴重制約了英語課堂的發展。新課程新理論形勢下要求老師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破除以教師為中心的指導思想,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作用,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倡導探索式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積極交流合作,鼓勵探索發現知識,提倡自覺動腦、動口、動手。然而有人認為這樣會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形成無效課堂,使教學效率低下。但與此恰恰相反,筆者認為,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體現在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之上的,也就是說,學生的主體作用與地位也就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二、教學內容必須反思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之上,在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通過同化和順應,在“平衡不平衡平衡新平衡”中不斷地發展和豐富的一個過程。教師通過自己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進行個體反思,讓學生在學習中相互交流和探索,從而使自身的認知結構得以完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自己備好的內容再反思,要考慮已備好的內容是否適合學生,是深還是淺,要了解他們在學習新內容之前已經知道了什么,已掌握了哪些知識。要研究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預想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及預設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通過反思后的課堂教學,就能很好地防止因脫離實際、傳授內容過深而使學生茫然不懂,或教學內容過于膚淺而使學生索然無味的狀況。

三、教學方法必須反思

傳統的教學方法強調了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教師辛辛苦苦備教材,教案寫得具體、生動,課講得有條不紊、頭頭是道,但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這是為什么呢?仔細一想,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常常把學生當做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上課的時候要么滿堂灌,要么滿堂問,而學生則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這樣造成的結果則是成績好的不夠吃、成績差的吃不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受到束縛,創造能力也被扼殺了。長此以往,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自然而知了。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應該變換角色,課堂上應創造新穎的教學模式,采用發現法、探究法、討論法等去激發每個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中發現問題,從而想法去解決它們。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比如,在教授英語課文的時候,我們可以嘗試模擬對話、講故事、述大意、扮演角色、變人稱、即興口頭作文、看圖說話、組句成文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能力。經常這樣做,教師就把教材盤活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自己動手的機會也多了,那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四、教學效果必須反思

篇3

關鍵詞:數學教學;自主反思能力培養;對策

一、反思能力對數學學習的重要意義

反思能力在數學學習中有著關鍵性的引導作用,很多中學的數學教師一味強調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但初中數學不同于小學數學,初中學生通常無法一次性就能掌握所學的新知識,這時必要的反思,重新回顧所學習的知識,在這個重新審查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鞏固知識、強化解題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可見,反思是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種必不可少的學習習慣,是對知識理解的一種升華。反思有助于構建全面的學習結構。反思是一個對知識再審查的過程;反思有助于探索蘊藏在基本的表層理論知識下的更加抽象的數學思想方法;反思有助于優化思維能力。反思是對自身學習、綜合思維能力進行完善的有效途徑。在反思的過程中,學生完成了對問題的全方面思考,會讓思路更加開闊。

二、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培養的不足

1.對“反思教學”的認識不足

初中教學已經開始關注升學率,因此與小學相比,初中學校更容易偏向于應試教育,而數學是升學考試的主科之一,更是“提分”“保分”的對象,這就造成了對反思教學的漠視。有的教師裸地稱“數學教學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解題方法和技巧,打好基礎,考好升學考試就可以了”,而忽視了反思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提高的重要性。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學生的思維方式過于單調,生硬刻板地套用公式和模仿技巧,沒有體現初中生應有的活力。從單方面說,這樣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僵化,從長遠來講,導致了學生的思維活力被扼殺,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2.教學方式陳舊落后

初中數學教學的課程設計是以講授課本中的題、課后作業練習為主要方式,多數教師比較注重聯系解題技巧去介紹、分析和評價某年的升學真題,而忽視了分析研究適合發展學生反思能力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當代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都處于上升狀態,但目前有許多數學教師并不知道如何挖掘學生的潛力。而作為學生,必須要懂得學習數學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而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和反思能力更為重要。

三、學生反思能力培養策略分析

1.立足實際,創設培養情境

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數學教師需創設有效的反思教學情境,即教師在實際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營造一個積極、輕松的教學氛圍,為學生反思潛能的激發創造條件。同時,要加強對多媒體等新教育技術手段、教育方法的利用,以此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比如,可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通過編故事的方法向學生展示數學教學的內容,將學生置于問題之中,進行思維的挑戰,在不斷的思考中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情境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當立足初中數學教學特點,數學教學中有些難以理解的內容需要教師根據學科特點,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引導學生去發現、去探索,最終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愉悅情感。比如,在初中九年級中的“相似”一節中,為提高學生對多邊形的認識水平,教師可設計一些活動情境,讓學生觀察黑板外形與內形之間的區別、聯系、觀察是否相似。在學生觀察與討論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好提醒、指導工作,進而推動情境的深入,讓學生動手畫畫、量量,并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和其他學生交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原動力的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2.加強對學生反思能力培養方法的改進

(1)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有效的梳理。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知識接受能力的局限性,因此在遇到問題時難以正確表達,此時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引導他們提前預習,并在此過程中對進行認真的反思,知道自己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識點,哪些知識還是盲區。實際課堂教學學習過程中,也應當不斷地進行反思,對自己是否聽懂、哪些是難點等問題進行全面的把握與反思,不斷地改進教學和學習方法;在課程結束后,更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其中包括收獲、不足,通過對問題的梳理,形成問題意識,提高其提問能力。

(2)引導學生構建知識樹。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采取正確、高效的方法進行復習,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梳理,最終形成一個知識樹,即知識框架,對知識之間的關系有更清楚的認知。只有引導學生從整體上對教材進行把握,才能形成合理的知識體系,也就是學會學習和學會反思的有效途徑和重要的方式。

(3)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總結。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時間、空間,對所學進行一定的反思和總結,總結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或者不足,為改進學習方法和策略提供重要的支持。在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時,要加強教師的引導,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真正地發揮評價的作用,這樣可以有效地推動學生反思習慣的形成,提高反思的自覺性。

(4)引導學生開展自我反思與相互反思活動。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學生反思能力培養,需要采用多種反思方法,首先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采用相互反思,即組員與組員之間的反思;其次還要進行自我反思,即自我評價和自我提問,特別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進而提高發散思維能力和鑒別能力。

3.通過設置問題來引導學生反思

在數學的學習中,學生會很容易犯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教師不應該立刻給予否定,而應加強引導,引導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進而獲得反思的對象信息,在不斷的反思中意識到自身的不足,進而改進方法,實現反思能力的提高。例如,同一平面內有四點,經過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很多同學會得出四條,這是因為他們忽視了這四個點可以是在同一條直線上。在學生給出錯誤答案時,教師要先進行肯定,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點的位置關系,進而引導學生在不斷反思中得到真正的答案。

四、總結

初中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的培養不僅要靠教師的正確指導,更需要學生自身的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在各個教學環節中要注重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指導反思的技巧,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反思習慣和善于探索的數學學習思維。

參考文獻:

篇4

教學反思 反思能力 教學實踐 培養方式

一、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研究的現狀

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研究是國內外十分關注的課題。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的教育界就率先興起對教師反思能力研究的熱潮,并逐步向世界范圍內其他國家的教師教育界蔓延,引起了一場教師教育觀及教師角色的變革。“教師成長和發展的第一步,就在于教師自身的反思、教師自身對自身的評價和教師自身的自我改造”。[1]于是,“反思型”教師觀引起推崇。反思型教師觀是針對技術型教師觀而言的。技術型教師指的是像技術操作工人那樣,把學生當作任憑教師操縱的機器,用別人設計好的教學流程達到別人設計好的目標的知識傳播者;反思型教師觀提倡教師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不斷用思考的頭腦去解決實際問題,做學者、研究者,應該具有反思能力。

目前,國內對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研究相對來說比較薄弱,雖然關于教師教學反思的介紹性文獻已有發表,但對于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因此,在我國當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選擇這個課題進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研究能力是新世紀優秀教師的重要標準之一,是教師專業素養的核心。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有助于教師更好地適應教育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促進教師終身學習,革新教學思想,淡化教師職業倦怠,永葆教育生命活力;有助于解決教育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脫節的問題,消除教師開展教育研究的畏懼心理,使教師通過教學反思走上教育科研的道路,真正成為一名研究者,也使得教師逐漸從經驗型教師轉變成專家型教師,實現教師職業價值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一線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水平,有利于豐富和完善教師的實踐性經驗,構建教師的教育理論和教學主張。

二、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內涵

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指教師對自身或他人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行為及教育教學理論、理念的再思考與總結的能力。

1.教師對自身教師角色的反省能力

具體地講即:觀察、找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提出假設,運用推理做出決斷,重視實踐檢驗,總結經驗;關注影響教育教學的各種因素;構建專業自我認同感,對自身教學效果的認識、評價及其對職業生涯未來發展的期望。

2.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調控能力

“就是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和過程進行計劃、安排、評價、反饋、調節的能力。”[2]具體地講就是:教案的預設,即在教學前明確所教課程的內容、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及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并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可能暴露的疑問與可能的教學效果有所預測;內容的設計,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及不同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創造性地設計教學內容,充分“激活”書本知識;學習方法的指導,教師要及時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給予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和幫助,讓他們建立學習的自信心,不斷喚醒學習欲望,達到樂此不疲的學習境界;教學語言的應用,教學語言應包括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教師應提高教學語言藝術,通過較強的語言技巧水平喚醒學生學習的熱情;教學交往的管理,有效教學需要師生的有效交往,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及時評價及同伴互評,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與合作能力。

三、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方式

著名心理學家休伯曼通過對教師職業生涯的研究,描繪出了對教師職業周期中每一時期的發展主題和職業發展路線的設想。見下圖[3]:

圖1 Huberman的教師職業生涯周期發展序列模型

最值得關注的是第三個時期,7-25年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危機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師在教學中遭受挫折,灰心沮喪,心力交瘁,工作滿意度下降,對教學生涯的意義和重要性感到懷疑,易產生不勝負荷的職業枯竭感,是職業倦怠最嚴重的階段。

根據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歷程,我們不斷意識到,不同階段教師群體的反思指向存在不同。我們在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注重分層培養的模式,也就是構成階梯式的教師教學反思培養模式,把教師隊伍分為入門期年輕教師(0-6年)、成熟型骨干教師(6-20年)、專家型教師(20年以上)。

1.入門期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培養

教師反思能力的養成不可一蹴而就,需要貫穿教師整個職業生涯。如果從入職初期就注意培養反思能力,無疑將會加快教師專業成長的進程。

(1)培養反思意識,形成反思習慣:對于這個階段的教師,首先就要培養反思意識。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質疑和反思是學習的基礎。“青年教師只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并通過反思內化為自己的教學習慣和動力,讓反思成為教學工作不可或缺的活動,才能在實踐中提高教學洞察力和理解力,增強教學效能感,促進專業能力可持續發展。”[4]

(2)提供示范性反思案例,提高教學技能:剛走上教師崗位不久的年輕教師的知識結構大多是一些間接知識,掌握的是一些表面性的或抽象的陳述性知識,往往沒有實際例子去支撐。而對程序性知識的把握,比如像課堂教學的基本教學技能還比較生疏。因此,對這類教師的反思能力培養應該提供示范性反思課例,加強對其自身教學技能和教學策略的反思。比如,觀摩名師的教學課例,分析各種教學技能的類型、特點、效果;進行教學實踐和錄像,對照錄像找出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思造成問題的原因,并尋求改進的方法;組織教師參加入門課及各種研究課比賽,切實提高教學技能。

(3)利用網絡進行反思,提升反思能力:青年教師的現代信息素養比較高,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反思是一條有效的途徑。可以通過教學網站和全國各地的教師相互交流、學習和反思;也可以通過BBS、QQ軟件等與同事和學生進行跨時空的交流;還可以利用博客實現在線共享,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交流評論,從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促進教學反思能力的提高。

2.成熟型骨干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培養

職業年齡在6至20年的教師占教師隊伍中的大多數,他們的教學閱歷豐富,積累了一定教學經驗,承擔過多次示范課和優質課的教學,具備較強的教學基本功,是學校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被稱為成熟型骨干教師。他們已具備比較熟練的教學基本功,能創造性地處理教材,并能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進行有效的教學;他們已呈現獨具個性的教學特點,并形成了比較固定的教學方式,教學效果也比較好。

(1)注重理論培訓,增強問題意識:骨干教師掌握了成功的教學經驗,渴望提升的是教育教學的理論修養。現實中只有不斷將發現的問題提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分析綜合,尋求問題的根源,才能使教師的理性思維水平得到提高,理性實踐得到進步。引導教師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教育教學雜志和專業書籍等,不斷夯實理論基礎。應用先進的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反過來又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自己理論水平。

(2)開展課例與反思研究,構建有效的教學策略:我們運用典型的成功案例開展行動研究進行反思活動。首先,要求教師基于某個教學專題或問題,以案例為載體,通過設計方案―教學實踐―反思提煉等三個環節的循環提升,形成優秀的教學課例并加以展示,讓教師與同伴互相觀摩、研討、交流、評議,深入剖析教學環節的亮點。然后,通過課堂實錄,對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的教學策略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等等各個方面進行反思總結提煉,形成規律性的認識。

(3)采用典型案例反思法,提煉自身的教學理念:在實踐中,案例包括成功的教學課例也包括不成功的教學課例,這里主要是指那些有瑕疵的教學課例,通過對這些課例進行剖析、診斷與修正,可以挖掘出其還比較落后的教學觀念。首先,我們從不同的教學年級中采集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教學課例,組織教師觀摩教課錄像或到課堂現場聽課,并記錄下各個教學環節教師的教學策略,再分類記錄在“課堂觀察記錄本”上。其次,對存在的問題一一歸類,并進行歸因分析,歸納出相應的教學觀念。最后,提出解決教學問題的教學對策,逐步明晰什么是先進的教學理念,為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奠定基礎。

以上的“案例與反思”研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研究方式和反思方式,它屬于行動研究的范疇,容易被教師所接受。而伴隨其中的有效反思策略是課堂實錄、教育敘事、反思隨筆和反思禮記。

3.專家型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培養

所謂專家型教師,應是教師隊伍中的拔尖人才,他們往往從事教育職業的時間在20年以上。這類教師對教育教學傾注了滿腔熱情,對教育具有較強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具備了一定的科研意識和能力,并將教學反思作為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項任務,并樂在其中。他們善于實踐,喜歡閱讀,潛心研究,不停寫作,而且已經養成一種反思的習慣。他們在對自身的教學行為、教學現象、教學策略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斷反思中,漸漸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然而,專家型教師除了對個性化教育經驗進行總結、提高外,還需要對教育、教學活動的普遍規律進行理性的反思。

(1)反思課堂教學理念:理念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把握不準,教學就會出現偏差。我們可以挖掘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學行為背后隱藏的教學觀點,開展小組研討和交流,在各種看法的啟迪下讓正確的教學思想逐漸明晰。比如可以針對不同的教學設計開展新舊兩種教學觀的爭論,最后在激烈的辯論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提煉出正確的教學理念。

(2)反思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由于長期的教學經驗的積累,往往會形成固定的教學方法,而其中包含了一些不太適應學生發展的舊方法,阻礙了學生全面和諧成長。因此,要經常思考如何變革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挖掘獨具匠心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樹立新的教學觀和學習觀。

(3)反思教學思想的孕育過程:每個教師的教學生涯都留有時代的印跡,仔細回顧并總結概括,會有一種“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欣喜。我們可以對自己曾經在不同時期執教的公開課進行回顧、反思,歸納出不同時期不同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最后通過比較、診斷、修正、加工,提煉出自己獨特的教學思想。

(4)反思教育科研的過程:專家型教師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科研意識比較強,經歷了許多次教育教學實驗和課題研究,既然是課題研究就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敗,我們要以科學的態度進行反思,以科學的眼光進行實事求是的剖析和評價。“只有經歷嚴格規范的科學研究的過程,通過研究論文交流、答辯的方式,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課題鑒定委員會提出的建設性的建議,進行研究的深化與研究成果的修改”[5],才能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構建出自己的教學理論體系。

教師只要扎根于教育教學這塊土壤,敢于嘗試、勤于實踐、善于思考、潛心寫作,從寫教學論文到著書立說,始終保持一種反思精神,就一定能從專家型教師蛻變成真正的教育專家、教育名家。

――――――――

參考文獻

[1] [日]上寺久雄著.教師的心靈與風貌.趙一奇等,譯.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2] 尹紅領.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對其專業發展的促進.教育與職業,2012(2).

[3] 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 申繼亮,劉加霞.論教師的教學反思.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3).

篇5

關鍵詞:教學反思;專業成長

一、教師反思力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教師的反思力是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把自我作為意識的對象,以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教育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對象,不斷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綱要》、《指南》的教育評價內容也凸顯了反思性教學的理念:“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一)教學反思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幼兒教師不能僅僅只滿足于自己獲得的經驗,而應該對經驗進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對后續的教學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樣就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教學水準上,從而使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成長。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專家引領與各級培訓固然必不可少,但幼兒教師開展自我的行動性研究卻是內在的、自發的行為,而誘發教師行為研究的“催化劑”則是教學實踐和學習交流中引動的教學反思,對教學中具體問題的直覺反思是平時養成的反思習慣的基礎。

(二)教學反思有利于新課程理念的落實

作為課程的實施者,應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通過培訓、落實和實踐,已取得了應有的成效。但在目前,相當一部分的老師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這些倡導的理念為何不能轉化成教師的教學行為呢?原因就在于部分幼兒教師仍依賴過去傳統的教學經驗。怎樣才能使這些倡導的理念真正成為教師實踐中采用的知識理論呢?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經常進行教育理論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以幼兒發展為本的觀念,充分發掘教學的育人功能,促進幼兒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諸方面的全面發展,同時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做幼兒個性健康的促進者,使每個幼兒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使新課改理念落到實處。

(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使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轉變

幼兒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有許多途徑,比如觀摩優秀教師的教學、開展教研活動、集體討論等,但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是進行教學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即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解析,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批評,與優秀教師對照,找出差距,彌補不足,努力超越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有力地推動自己走向成熟。

二、提升教師反思力的策略

(一)關注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更是體現教學活動質量的主體。實踐證明,善于反思的教師能借助于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來分析和判斷自身所確定的教育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采用的組織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等是否適宜,并思考存在問題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從而減少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盲目性和錯誤,使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最終實現有效促進兒童學習與發展。

(二)提高科研意識與保教質量

具備良好的科研素質,積極參加教學研究,主動挖掘和關注日常教學中可能存在的研究問題,是當代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教師能夠從活動反思中逐步學會教學,從“操作型”教師轉變為“科研型”教師。此外,活動反思的價值不單指向個人,也指向其他教師。通過集體的教學觀摩、教學評比、教學經驗切磋與交流,每位教師都會從各自不同的經驗中獲益,利用對多種經驗的學習與反思,可以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從而從不同方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整體上推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增強創新意識,改進教學方法

反思是教師對教育事件進行理性選擇的一種思維方式和態度。我園教師在活動開展后,針對活動目標實現、重難點突破、幼兒表現等教學實踐進行分析、思考和判斷,總結好的實踐經驗,發現教法中的不足之處,主動尋找改進和提升的有效途徑,有助于提高教師對教法的創新意識,改進教學方法,形成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但是在開始要求教師寫教學反思的時候,教師的感受不一:有積極參與者的感受,希望做好我自己,品味其中研究的快樂,感受創造的幸福;但是也有的教師進行反思是迫于無奈,感到增添了更多的苦和累。對此,我園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思交流活動,讓教師們看到同伴在交流中說出了自己的經驗和體會,體驗到了快樂,激發了教師反思的內部動力,增強了反思的信心和勇氣。教師的反思漸漸成為了一種習慣,從開始對教育活動預案設計問題,根據孩子興趣需要動態生成問題、自我經驗問題;逐漸深入到對隱藏在活動中的這些問題以及活動設計思路(如將運水的活動目標主要定為“學習與同伴協商、合作的技能、愿意動腦思考運水工具的合理使用方法”等)背后的各種觀念(如兒童觀、課程觀、知識觀等)進行反思與評價,甚至還要對“背后”的背后進行追問,這即是反思與評價的根基性。

總之,反思是一種現代教育思潮。它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回過頭來看過去,看自己原先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如何使自己的觀念不斷地體現于自己的教學行為中,那就需要學會自省,學會反思。如:每個教師教育教學行為是否正確,教育教學方法是否正確,是否會換位思考題等問題。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與反思,我們要學會思考,學會更新觀念。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以專業的眼光去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求知,善于實踐,積極反思,就會成為一名符合現代幼兒教育需要的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的管理者和教師。

作者:黃紅梅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實驗小學幼兒園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化學教學;反思能力;培養策略

反思能力是學習能力的一種,學生通過對學習過程、學習內容的反思來理解消化學到的知識,提出新的看法,解決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在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尤為重要,化學作為一門實驗性課程,要求學生具有獨立思考意識和創新能力,這就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反思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在化學學習方面的科學素養、創新能力。化學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情境,通過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問題的設置有一定的技巧,為了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教師不是隨意提出一個問題,而應該多方式、多角度地來設置問題,比如,教師可以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進行實驗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或者是設置一個具有爭議性的問題,讓學生對不同的情況進行思考。另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提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高中化學的知識已經相對比較專業,除了要學習基本的理論知識之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現實情況來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比如,教師可以提出現實問題,如:空氣質量檢測中的數據是怎么得出的?空氣中的污染物都有哪些成分?它們是怎么形成的?通過這些問題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反思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并通過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可以讓學生形成反思的習慣。

二、采用變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習題教學是重要的一部分,通過變式,學生可以清晰明確地理解化學反應、化學現象的產生。而在變式教學中,常常有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情況,這種題目可以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反思哪種方法能夠最快捷地得出答案。比如:24 mol H2S在30 mol O2中燃燒能夠得到多少量的SO2?對于這個題目,大多學生會用比較常規的解決方法,先計算O2的量,再計算SO2的量,但是還可以用原子守恒法、配平法、待定系數法、關系式法和按得失電子數進行十字交叉計算來得出最終的結果,對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可以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讓學生在對解題方法的反思中找到適合自己、更加便捷的思路。

三、提供自主實驗機會,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中的大部分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得來,因此,化學教學應多給學生提供自主實驗的機會,而不是多進行觀摩類實驗。在實驗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多給學生進行思考的機會,而不是讓學生只按照教師提供的實驗方法來重復實驗步驟。比如,在講二氧化硫的還原性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實驗材料,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通過學生的已有知識體系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來完成實驗,并觀察具體的現象,從而得出結論,而后教師再進行相關的總結,并引出下面的課程內容,這樣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就會更加輕松。

四、利用考試來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

應試教育是當前教育體系的弊端,但是,就現在的人才選拔、考評機制來看,還不能完全擺脫考試,當然,在國外來看,考試與評分也是考查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方式。在當前的課改形勢下,教師要明確考試的目的不是為了區別成績,而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比如,經過考試,學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究竟有哪些內容沒有吃透,并通過回顧式學習來解決自己考試中出現的問題。化學教師應幫助學生形成通過考試測評來進行反思的習慣,把考試當作學習的一種形式,而不是作為競爭的結果。

總之,化學教學中反思教學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反思教學通過逐漸改變學生的思維習慣,來讓學生養成自動思考、敢于懷疑、善于發現、優于總結的學習模式,一方面加強了學生的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師 教學反思能力 基本策略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課程實踐的方式,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為此,“教師應超越常規教學中對課程內容的機械復制,積極對自身的課程與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具有一定的教學反思能力。那么,什么是教學反思能力?如何發展中學歷史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本文試結合歷史學科的教學問題作些初步探討。

何謂教學反思能力?簡言之,教學反思能力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需要以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其基本策略包括:

1.案例研究。“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件,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教學,并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教學,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國臺灣省的史學教授張元先生為實際了解學生的歷史認知能力,曾經到臺灣新竹科學園區的小學五年級教了3個月的歷史課,然后在研習會上提出報告――《十一歲兒童的歷史認知:一個實驗教學的報告》。作為中學教師,教學活動在第一線,在案例研究方面,應該具有比張教授更加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就看教師怎樣對待了。

除了反思自己的教學案例之外,觀摩、研究他人的案例,包括一些已經出版的或者發表在報刊上的優秀教學案例也很重要。豐富的教學經驗、教學案例、教學理論、教學實踐是取之不竭的源泉。

2.課堂觀察。“課堂觀察”又稱“觀課”。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常說的“聽課”類似。不過,傳統的聽課目的比較單一,而且聽課之后幾乎沒有什么評論。而課堂觀察作為一種教育研究范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助觀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這已為西方學者喬依斯(Joyce)和沙瓦斯(Showers)等做的實證研究證明。

例如,一位研究者在昆明某中學一節初中歷史課上做的觀課筆記就頗值得借鑒。觀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王老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非常詳細、具體的“現場記錄”,并作了“評注”。比如,“現場記錄”描述道:“當講到商鞅變法的故事時,王老師非常地投入,在教室里移動。……學生明顯地完全被她的講述吸引。但在談到商鞅變法的內容時,學生的反映不是很積極,看上去有點疑惑,而且七八個同學有注意力分散的表現”。接著,觀課者在旁邊評道:“商鞅變法的內容是課文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王老師在投入地講解時,忽略了學生的反應,沒有在重點難點上給予充分強調。”對于王老師向學生的提問,觀課者評道:“我感覺王老師在提問上有設計、有技巧,但對學生的回答,王老師的反應比較單一,缺少評價、追問和很明確的鼓勵。”

課堂觀察,教師具有最佳的研究條件。但只有經過詳細全面的觀察和認真的思考,觀課才能達到目的。當然,課后,觀課教師應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對話與交流,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

3.課后小結與反思札記。課后小結與反思札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過去,人們往往重視課前的備課,對于課后的小結與反思,則較少受人關注。

其實,平常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以歷史課來說,“編演歷史劇”是新課程提倡的多樣化教學形式之一,這種教學形式對促進學生理解歷史有幫助嗎?揚州中學王雄老師從網上閱讀到臺灣《清華歷史教學》雜志刊登的《》一課的教學設計,其中有個可行性較強的劇本《去留肝膽兩昆侖》。王老師將它下載后,印給班上每一個學生,讓他們自由組合,排演這個歷史劇,并告訴學生可以增加一些情節,也可適當增加演員,如康有為、、慈禧太后等。學生很快組成幾個小組,并利用課余時間排練,表演不要求太講究道具與服裝,也不提倡花過多的時間。一周后,學生在課堂上演出,結果印證了這種教學形式的積極作用。事后,王老師在“反思札記”中寫道:

篇8

[關鍵詞]教學反思反思能力教學實踐教師專業發展

[作者簡介]尹紅領(1976-),男,河南新鄉人,鄭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河南鄭州450121)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2)05-0056-02

一、對教師反思的理性思考

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中提出了反思性思維與教學過程的關系,從而開創了教師反思研究的先河。美國的布魯克菲爾德在《批判反思型教師ABC》中指出,沒有反思性的教學是“天真的教學”,“天真的教學”會使我們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的動機和意圖,會經常錯誤地理解別人對自己行動的感受,不能對我們的實踐采取批評性的立場,從而使我們的人生充滿挫折而產生悲觀主義、內疚感及懶惰,于是提出應以成為批判反思型教師為發展目標。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中也指出:“沒有某種思維的因素便不可能產生有意義的經驗。”

一般來說,反思包括經驗性的反思和科學性的反思。經驗性的反思是個體對經歷過的事件和行為的反省性回顧,有三個特征:一是個性性,二是內隱性,三是批判性。雖然經驗性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質,但它是個體自我的內在心理活動并且沒有實踐的驗證,很難確保其反思的合理性和合實踐性。科學性的反思除了具體批判性的特征外,還具有以下兩個顯著的特征:一是群體性,即實踐主體間合理性作用的集思廣益,而不是單個主體反思的簡單累加;二是實踐性,即必須通過內心的反思,發現問題,提出假說并通過實踐來解決問題的循環過程。因此,我們所講的教師教學反思,是以教師個體反思為基礎的內涵群體性的實踐性的反思,它具有教師個體的理性思維性、教師團體的群體性和強烈的實踐性。

教師反思包括兩個層面:教師的實踐層面和教師的理念層面。實踐層面主要是指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的外在表現,理念層面主要是指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的內在依據。這種反思是一種對自己教育教學方面的全面的反思,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反思可以說是一種教育教學生活方式。教師反思的目的是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和科研的實際效果,促進教師個體的自主發展。

教師的實踐性反思過程從整體上包括三個環節:積累經驗一觀察分析概括一積極實踐驗證。在實踐檢驗的過程中又會發現新的問題,從而又開始進入第一個階段和開始新的循環。教師教育教學實踐性反思是一個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持續過程,這并不否認教師反思是發生在每個教育教學行為中。事實上,教師反思是伴隨教育教學的每一時刻、每一方面的,凡存在教育教學的,就應存在教師反思實踐。

二、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性思考

回顧教師理念的發展,從教師的知識本位理念,到教師的技能本位理念,再到教師專業發展本位理念,教師發展的價值趨向從注重教師的社會價值和工具價值到以教師個體的生命價值為基礎的三種價值的統一。要把教師培養成反思型和研究型教師,把以人為本的價值理念與教育改革發展相結合,我們首先必須以教師為本,充分關注教師個體的全面發展,尤其是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一方面,是指教師專業的發展,即教師教育的發展,認為教學工作是一種專門的職業。它所強調的是教師職業的社會職業地位的提升和權利的發展。另一方面,指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教師不斷提高職業素養的過程,教師總是要經歷一個由不成熟到相對成熟的發展過程。教師專業發展更多的是指教師的專業發展,即教師個體對職業發展目標的設想和努力以及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師人生價值的過程。無疑,教師個體的自我評價、自我改造和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一步。

教師專業發展主要包括專業理想、專業智能和教育智慧。教師專業理想,是教師對所從事專業的一種向往和追求,是指導人們行為的精神動力,它反映了教師對其職業的理論追求。教師專業智能,是指所具備的知識與技能,它解決的是“用什么服務”的問題,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知識結構,即科學和人文方面的基本知識、學科知識、教育科學知識、個體知識或個體實踐知識;二是專業技能與專業能力,包括良好的溝通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學習與反思能力、創新能力、信息通信技術素養等。教育智慧,指教師運用其所積累的全部綜合知識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判斷和解決的能力,主要是“能不能服務”的問題。它建立在前兩者的基礎上,立足于教育教學實踐。

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包括兩個相關聯的方面:一是社會和教育行業發展的外在環境影響,主要是對教師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培訓,它反映了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對教師角色與形象的整體性專業化要求;二是教師內在促進的要求,主要是教師的自我改革和自我完善,它反映了教師個體科學的自我規劃、追求及實踐。教師的發展是社會各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結果,社會進步和教育發展只有通過教師個體的內在參與,才具有根本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般來講,教師專業發展會經歷這樣的階段:適應期一發展期一成熟期一持續發展期。在這個發展過程中,教師個體教育意識的覺醒及完善貫穿教師專業發展的始終,教師個體教育意識是指個體對自我教育職業的整體性反思。從深層次來講,教師個體教育意識的覺醒及完善是教育教學生活和個體生命內在的結合、發展、完善的過程,教師專業發展不僅是教師作為職業人的成熟及發展,更是作為人的成熟和發展。

三、教師的教學反思實踐對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

(一)教師反思實踐使教師克服職業病

由于其職業的特殊性,教師在其長期的教學科研工作中,更易產生對所從事工作的職業病。這種心理和習慣的形成,不但會阻礙教師本人的專業發展,而且會影響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校的發展。而教師反思能最大限度地激發教師內在的進取心和精神愉悅度,因為教師通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不斷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一方面實踐中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教師從內心體會到解決問題和理論升華的精神樂趣。教育教學與反思實踐結合,為克服教師的職業病提高了現實的物質基礎和內在的精神動力,提升了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活方式。

(二)教師反思實踐使教育具有創新性

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實踐,是以解決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為出發點,不斷為自己開辟發展道路,所遇到的問題通常是相當大的困惑而需要立即改進或探索的地方,不是輕而易

舉可以解決的,大部分需要具備打破傳統思維模式或狹隘的教育經驗的科學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進行創造性的解決。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會有一次科學的反思和一次思維水平的提高,這種問題解決多了,其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就會明顯提高。

(三)教師反思實踐使教師得到可持續發展

教師反思使教師適應終身學習和開展終身教育,從而保持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在終身學習和終身教育制度中,教師主要被視為指導者和幫助者,起模范帶頭作用,促使學生在引導自身學習方面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此過程中,教師本身就應該表現出好奇心和熱情,并且明顯地表明自己就是終身學習者。同時,教師還能與實踐工作者和專家合作共事,教師和學生能在一種新的領域開展平等的合作學習和調研,共同進步。正是教師結合自身專業發展、興趣和當今社會及教育發展的要求,不斷反思教育教學理念,促進自身不斷的完善,從而能帶領學生不斷地進步和發展,才能不斷地影響學生、學校和社會。

(四)教師反思實踐為教師發展提供方法論支持

從長遠發展角度而言,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是教師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其實質是教師個體不斷地自我規劃、自我實施、自我完善的循環上升的過程。教師個體成長也必須不斷地回顧已往的實踐活動,從中汲取教訓,總結經驗,然后不斷地將經驗教訓升華到一定的理論層面,隨之不斷地將這些升華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實踐活動中進行檢驗,如此循環上升,才能不斷促進自己長足的發展。這個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反思進步的過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的一種認識論,也是一種方法論。教師反思總是基于自我的,教師既是反思的對象,又是反思的承擔者。在整個反思過程中:教師承擔著雙重身份:既是行為的引導者評論者,又是行為的改進者;既是教育者,又是被教育者。因此,教師反思實際上就是把學會教學和學會學習統一起來、努力提高教育教學實踐的指導性的過程。這樣,教師通過反思實踐,可以與學生學習更好地整合起來,形成師生互動的良好氛圍。

四、提升教學反思實踐能力來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一)加深理論學習,提高理論指導,增強問題意識

1 加強先進理論的學習。教師的實踐性反思需在與時俱進的先進理論的指導下進行,21世紀是終身教育和終身學習的世紀,必須不斷學習最新的理論思想。在新時期新階段,科學發展觀理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及相關教育理論等都是最科學最先進的理論。教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疑惑折射出其理論知識的不足,一個人的行為不會超過他的思想高度。現實中只有不斷將發現的問題提升到理論層面加以分析綜合,尋求問題的根源,才能使教師主體的理性思維水平得到提高,理性實踐得到進步。在理論學習過程中,應注意以下結合:一是中國傳統教育理論與中國當代教育實踐的結合;二是西方國家先進的教育理論與中國特色的當代教育實踐的結合。只有符合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的理論才是值得我們吸收的內容,只有不斷地把理論應用到我國教育教學的實踐中,讓理論不斷地指導實踐,才是理論學習的根本。

2 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反思實踐能力。培養問題意識是提高反思能力的關鍵。反思來源于問題,教育教學反思來源于教育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時,當原有的理論不能指導和解釋教育教學實踐或者兩者發生偏離時,教師就會對教育教學實踐產生疑惑,從而引發理性的反思。為了能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教師就必須積極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解決的過程,就是教師不斷反思自己教學實踐、重新學習新的知識、提高自己理論思維和應用水平的過程。問題意識的培養,關鍵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抱著積極進取的心態,多問“為什么”。

(二)強化反思實踐,開拓實踐途徑,提高反思能力

1 教育敘事、反思隨筆和反思日記。教師教育敘事是教師用自己簡潔的語言表達方式來敘述教育教學中所發生的真實事件的一種文體寫作。其特點是教師以敘述或講故事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發現教育教學生活中所蘊藏的內涵和寓意。其主要目的是以自我敘述的方式來反思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并通過反思來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活動。這種教育敘事更好地將教師個體的實踐活動和理論研究聯結起來,進一步地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反思隨筆主要是記錄在教育生活中突然遇到的“亮點”“盲點”,以便日后專門總結研究。抓住重點難點進行反思,增加對解決問題的創造性。反思日記主要是將教育生活中的問題總結出來,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發現問題。它是較全面的反思和記錄。

2 相互觀摩和研討。科學的反思不是閉門造車,與外界的溝通和交流是教師反思的重要途徑,教師間的相互學習和研討是必不可少的。通過觀摩,分析別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可以避免自己多走彎路,為自己反思教學行為提供新的視角和啟示。請同行或專家聽課進行實況觀察,讓他們提出各方面的看法和建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異則讓實踐檢驗之。通過研討,教師可以了解他人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反省自己教學方法與技巧等的合理性。同時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反饋,教學相長,既可以了解學生對自己教學的看法,加強溝通,又可以反省自己,調整教學方法等,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各學校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采取具體的交流模式,如創造民主和諧的交流氛圍,舉辦教師學習共同體和各類型的教師沙龍等。

3 理論總結和建立檔案。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需要定期地對自己過去教育生活中的經驗、教訓和疑惑進行歸類分析,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論思維能力,使日后的教育教學生活更具有理論性和合理性。建立教學檔案就是教師進行自我評估和反思的過程。建立教學檔案,從知識的角度來說,包括三種元認識的知識,即陳述性知識(使用哪些策略)、程序性知識(學習策略如何其作用)和情境性知識(什么情況使用那些策略),從中可以不斷積累自我認知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篇9

【關鍵詞】反思;思維過程;解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3-0242-02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教師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費賴登塔爾教授也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學習過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為了提高數學學習效率,教師要充分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反思、進行反思。下面結合我的教學體會,談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反思能力。

1 教師要激發學生反思動機

反思是一個情感與認知密切相關并相互作用的過程,它不僅要有智力加工,而且要有情感因素的支持。因此,有無反思的動機非常重要。教學中要在情感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反思的熱情,著力營造一個促進學生反思的學習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反思動機。在教學中可以經常問學生“你還有其他解法嗎?”、“你的想法與別人的有什么不同?”等。這樣的提問,有助于誘發學生反思和優化自己的思考過程。有時學生通過解題方法的交流,體會不同的思路,從中受到啟發,獲得啟迪,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教學反饋理論告訴我們,反饋交流是實現“智慧共享”,一方面要讓學生暴露思維過程,另一方面要努力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和善于反思的習慣。

2 教師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反思應注重的問題

篇10

關鍵詞:體育教學;反思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4-046-01

教學反思從20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成為教師領域的研究熱點,這與教師的專業發展的要求密切相關。在新課改背景下,反思是一名優秀教師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

一、教學反思的概念

反思就是對自己經歷過的思想、心理感受及行為的體驗和思考。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內省、教學體驗、教學監控等方式,辯證地否定主體的教學觀念、教學經驗、教學行為的一種積極的認知加工過程,其目的在于改善教師的教學。

二、體育教師教學反思的內容

教學反思要善于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使新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轉化,有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和能力的發展。對于體育教師來說,“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主要有以下十方面的內容:1.教學目標是否達成;2.教學情境是否和諧;3.教學積極性是否被充分調動;4.教學過程是否得到優化;5.教學方法是否靈活;6.教學手段優越性是否體現;7.教學策略是否得當;8.教學效果是否良好;9.場地器材的利用是否合理;10.聯系密度是否達到預計的要求。

三、體育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體育教師的教學反思是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一環,教師在不斷反思與探究的教學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這既是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體育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主要是對教師教學反思的內涵進行分析,提出在新課改背景下,體育教師教學反思的內容,論述體育教師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并通過教學案例中分析、啟發、引導中學體育教師,從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提高專業化水平。

四、體育教師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學反思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務,改進體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才能進一步充實自己,優化教學。反思不是簡單地回憶或回想教學中的整個過程,也不是就教學后對原課堂教學中的得失的體會。而是研究、檢測處于教學過程中的現象以及探尋產生這些現象的理論背景。反思是貫穿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并以不同的對象為載體的內省活動,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反思不是單純的事后行為,包括事前和過程中。按教學階段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反思。

1、課前反思,有效地提高教師的教學預測能力和分析能力

課前反思就是表現在課堂教學之前的教學計劃與課前準備。我們上每一節體育課前,都應該選擇好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對所教內容的重點、難點的理解,對教法手段的運用,對自己的學生等都要了如指掌,對教學的策略也應該有周密的安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導入本節課的內容?采用何種教學方式?如何創設問題的情景、設計教學活動等都要有清醒的認識。

2、課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調控能力和應變能力

課中進行反思,就是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隨時進行評價,并且及時反饋信息,調控教學過程。也是理論到實踐的過程。在教學實踐中,有很多難以預料的因素,如果能很好地把握與處理,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課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總結能力和評價能力

課后反思是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的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可以用寫反思隨筆、反思日記、反思教案等方式來記錄。反思隨筆:就是用平時的話,即教后想想,想后寫寫,有感而記。反思日記:就是指教師將自己教師實踐的某方面,連同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訴諸于筆端,從而實現自我監控的最直接、最簡易的方式。

體育教師反思日記的主要內容:

(1)記成功之舉:體育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某些體育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體育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地記錄下來,供以后體育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記敗筆之處:課堂教學難免有疏漏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 、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在今后教學上吸取教訓。

(3)記教學機智: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

(4)記學生見解:在課堂教學中過程中,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體育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辦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展體育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今后的豐富材料。

(5)記再教設計: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反思教案:是指教學主體借助于行動研究,不斷探索與解決自身和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