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改革具體內容范文

時間:2023-11-27 17:32: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學改革具體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學改革具體內容

篇1

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具體方法

新課程改革條件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在具體方法上,必須遵循教育教學基本規律,突出“四個作用”。

(一)突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要使學生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得到生動的德育教育,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者——教師,應該善于以自己豐富的情感來激發學生的感情。在備課時,教師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同時要善于把握住不同的時間和場合,靈活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二)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在德育教育中,要想方設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為自覺獲取,這是能否取得良好德育效果的關鍵所在。

(三)突出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的載體作用

高中化學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具有散布性特點,貫穿于整個教材中,有的容易被教師忽視。關鍵在于教師能否科學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并將德育教育巧妙地嵌入到化學教學中。

(四)突出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依托作用

化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它的實驗活動比較多?;瘜W藥品的觀察、化學實驗的操作和分析總結、日常生活用品的化學分析以及食品安全,都可以成為開展德育教育的活動途徑。

二、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具體內容

中學化學的教材內容存在著豐富的品德教育素材。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因素,體現了中學化學的本質特征,也是化學教學本身的客觀需要。

(一)通過我國古今科技方面的巨大成就、科學家的感人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化學》高一教材的緒言向學生介紹了化學學科的形成、產生、發展的過程,也介紹了我國古代的化學成就。如古代,我們的祖先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造紙術、火藥的發明和運用分別比歐洲早10個世紀和5-6個世紀,造紙術和火藥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的化學工藝,也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兩者的發明和運用推動了世界文明的進程。冶煉和瓷器也是我國古代重要的化學工藝,這些技術也遠遠領先于世界各國。

在近現代化學史上,我國的化學家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建國后,我國在化學工業上成果顯著。例如:我國著名的“侯氏制堿法”把世界制堿技術提高到了一個新的水平;2003年我國的“神舟五號”載人上天;目前,我國的納米技術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等等。這些成就標志著我國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也能夠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深厚的愛國熱情。

(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辯證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適合于自然觀這一發展階段的思維方法?;瘜W教學中可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適時進行辯證法思維的訓練,培養他們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根據辯證唯物主義的內容進一步介紹天體、地球、生物和人體都是由氫、氧、碳、磷、鈣、鐵等元素組成的,進而說明世界的物質性原則。在進行物質結構理論知識的教學中,通過介紹分子、原子、離子、電子的不停運動,明確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從而對學生進行唯物論教育。

在“氧化一還原反應”一節的教學中,氧化與還原是兩個對立的概念,它們存在于同一反應中,相互依存,既對立又統一。學生可以從氧化還原反應認識到——滿矛盾的運動,這是辯證法的核心。又如:溶解與結晶,水解與中和,加成與消去等都是對立統一的實例。

量變到質變是唯物辯證法的最基本觀點。元素周期律是量變到質變最典型的例子,即元素性質隨著原子序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的變化規律。又如混合氣體的爆炸極限,同素異形體性質的差異等都是量變引起質變的例子。

自然界中各種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在一定條件下又可以相互轉化。如:無機物中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之間的相互關系;有機物中各種烴及烴的衍生物的相互轉化關系;即使同一種物質分子里不同官能團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如苯酚分子中,苯環與羥基的相互影響。此外,結合相關內容,還可引導學生逐步認識現象與本質、共性與個性、內因和外因的辯證關系,從而逐步樹立事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環保意識教育

在全球,臭氧層遭受破壞,溫室效應使地球溫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漲,這一切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在國外,如英國的煙霧事件,美國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日本的水俁病等,都是由于工業“三廢”沒有有效處理造成的。在我國,每年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量也相當大,而且有增無減。大部分城市出現酸雨,由環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達數千次。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把環保意識滲透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中所涉及到藥品及有毒或有害物質,特別是有毒氣體直接危害師生健康。因此,在實驗中,老師應對學生強調,做實驗時應盡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安全教育

高中化學教材安排了許多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課外實驗。有些實驗的試劑或產生物易燃、易爆、易揮發,有刺激性、毒性和腐蝕性,在操作時帶有一定的危險性。為了防止實驗事故的發生,保證實驗正常進行,要對學生強調安全知識及急救措施的教育。

(五)挫折教育

認識挫折,是承受挫折、戰勝挫折的前提。有些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一旦遇到挫折,就自我放棄,承受挫折的能力很差。針對這種現象,可利用化學教材中的一些化學家的奮斗史,結合教材內容,開設第二課堂講座,來培養學生戰勝挫折的勇氣。

篇2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途徑

中圖分類號:G71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07-01

1.前言

計算機應用課程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是高職院校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課程。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大學生在高中時期甚至更早就已經接觸到了計算機,但是由于學校的軟硬件設施及各校的重視程度不一,造成了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如何使基礎較差的學生能夠學好計算機這門基礎課程,而同時使基礎較好的學生保持計算機學習興趣,是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目標。

2.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

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涉及到的范圍十分廣泛,但從總體上來說,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就是以市場需求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理論性強、操作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具體說來,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主要有:

2.1慎選計算機教材,優化課程教學內容。在選用教材前,首先要深入調研企業、用人單位對于各個專業人才的要求,研究如何才能使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能夠更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選用符合市場需求的計算機教學教材,確保計算機課程內容符合專業需要,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形成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教學。

2.2實行層次教學,注重學生的操作能力的培養。由于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實施分層次教學有利于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計算機應用水平,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在實際的計算機教學課堂中,層次教學實施起來難度較大,可以考慮利用網絡資源對全班學生實施層次教學方案的設計和研究,便于有效開展層次教學,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自學能力。

2.3完善計算機考試制度,全面反映學生的計算機水平。一般說來,計算機考試多采用紙質化考試的方式,筆試考試作為一種常見的考試制度已經沿用多年,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這種考試制度難以全面反映出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同時這一考試方式也容易造就一批理論性強、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弱的學生。為此,已經有一些學校開始實行上機考試,并且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我們認為,上機考試與筆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既能夠反映出學生的理論水平,又能夠反映出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計算機考試制度。

2.4整合高職院校師資力量,全面提高計算機教師的整體素質。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關系到計算機教學的質量,針對現階段部分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師師資力量薄弱的狀況,應進一步整合高職院校師資力量,提高計算機教師的整體素質。要在現有教師的基礎上,招募更多的計算機專業出身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師,為現有計算機教學帶來新鮮血液,還要對現有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師進行相關培訓,加強專業學習,培訓教學技巧,全面提升計算機教師的教學水平,為培養高素質計算機人才奠定基礎。

3.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途徑探析

新形勢下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是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必須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應該與時俱進,急市場之所急,想市場之所想,為社會輸送社會所需的高素質人才。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創新教學觀念。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應從教學觀念的改革開始著手,高職院校領導和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計算機教學的重要意義,了解計算機在大學生就業中的重要性,改變以往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病,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部分,強調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基本素質和實踐能力,以及運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2分專業開設不同的計算機課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應樹立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通用性和工具性意識,教學內容應與專業課程的學習聯系起來,對于工程、水利、信息技術等專業可以加大程序設計課程的學習,可以開設C++,VB,網絡編程語言 Java 等計算機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從事本專業的理論研究和工程設計開發的能力;對于經濟、會計、法律等專業的學生,則重視應用能力的教授,可開設Word,PowerPoint,Excel,網絡應用等方面的實用技巧、動態網頁制作、文檔的上傳和下載等具體的操作技能。這是學習專業課程的需要,更是用人單位對于理想化人才的要求。

3.3利用現代化手段優化課堂教學。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以多媒體為首的現代化教學手段越來越多的應用到日常教學活動中,高職院校作為新鮮事物的先鋒,更是實現現代化課堂教學的重要陣地。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應順應時代脈搏,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設施的優勢進一步變抽象為具體,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楚的了解某一事物的來龍去脈。同時,教學論壇、校內網站、E-mail、QQ等都可以為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做貢獻,比如學生可以給老師發送電子郵件,可以求教疑難問題,也可以和老師分享學習心得,還可以指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等等,既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形成,又可以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3.4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而學習是無限的。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應著眼于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因此,根據學校的條件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與計算機相關的課外實踐活動,如程序設計、網頁制作、動畫制作、PPT課件制作等,甚至以競賽的方式進行,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于計算機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對如何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及遇到困難時的心理素質的培養,無疑是非常有益的。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刻不容緩。但是,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從事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應主動肩負起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之重任,為國家培養出高素質的復合型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小磊.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突出實用性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04)

[2]張幫評,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問題及對策分析[J],速讀,2015(09)

[3]李梅花.淺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J],學周刊?B,2014(11)

篇3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分級教學;網絡模式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的具體依據是教育部于2004年頒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兑蟆诽岢觯髮W英語教學設計要“在照顧起點低的學生的同時,又為他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又為基礎較好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還培養了他們較強的實際應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有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以滿足他們各自不同專業的發展需要”。分級教學為每一個學生營造了公平、合理的學習和發展環境,學生體驗到付出與得到的公平感,這是“跳一跳,摘桃子”理念的另一種意義表達。分級教學主張水平低的學生按部就班發展,鼓勵和支持水平高的學生跨越式發展。效率優先,兼顧平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全體學習效果。我校堅持以培養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為目標,堅持因材施教、差別化考核的原則,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性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堅持課堂教學和課外自主學習并重的原則,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內外學習環境。當前,我校充分利用多媒體及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施“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的教學新模式”,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深化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

一、基于網絡模式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的目標、內容與實施

我校目標在于探索和完善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個性化的教學大綱、多元化的自主學習監控體系,實現個性化與合作化學習方式共同作用,為我校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積累寶貴經驗。

改革的具體內容包括深化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和構建基于網絡的教學新模式兩方面。我校從2003級學生開始實行分級教學,2005級學生開始實行“視聽說”和“讀寫譯”兩部分教學分開進行,2008級學生開始構建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即讀寫譯面授課程+多媒體視聽課程+小班互動口語課程+網絡自主學習課。至今,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從2003至2007級四級過級率提高了30個百分點。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我校充分利用網絡等多媒體資源,對2011級全體學生實行“深化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構建基于網絡的教學新模式”的教學改革項目。

2011級非外語專業學生根據入學后摸底考試和高考成績,分成A級和B級兩個級別,實行二級課程教學。對學生參加A級和B級的修讀資格實行動態管理,在第一學期末根據期末考試成績重新調整。A級和B級學時和學分相同,實行“平時成績、期中考試、口語成績、期末考試(20%+10%+10%+60%)”的綜合評定方法?!按髮W英語網絡課堂自主學習”課作為單獨的實踐課,單獨記分。在“視聽說”和“讀寫譯”兩部分教學分開進行的基礎上,構建基于網絡的教學新模式,即課堂教學與開放式自主學習相結合。光盤多媒體教學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第一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活動相結合。網絡建設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新視野大學英語”網絡平臺的建設;拓展“大學英語精品課”網站的資源:建立內容豐富、結構合理、運行可靠的多媒體語言學習環境;探索建立網絡環境下的視聽說教學模式;讀寫譯課程的教學要為學生提供足量的閱讀材料。開出必讀書目、建議閱讀書目和經過精心選擇的網絡讀寫資源。

二、深化改革建議

1 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以“學生為中心”為教學導向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學生不僅要在行為上參與,更要從心理、思維和情感上參與。在新的改革方案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力。

2 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大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現代化手段帶來了教學模式的變革與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化,一改傳統的“教師—學生”單向模式為“教師一多媒體—學生”的相互作用結構模式,具有交互性和動態開放性。新的教學模式應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展。

3 增強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在新的改革方案中,口語教學將在視聽說課堂上得到加強。針對當前大學生聽力比較薄弱的現象,新的教學目標旨在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

4 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素質

教師觀念及素質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要加大進修和培訓交流的力度,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武裝教師。大學英語教師應勇于探索,掌握多媒體和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保證語言教學的理論性不斷提高,使自己盡快適應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僅是教學活動或教學手段的轉變,更重要的是教學理念的轉變,是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轉向實施“基于網絡和多媒體的教學模式”。能夠在繼承傳統課堂教學合理性的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及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有效改革,提高大學英語教學的成效。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嚴明,分級動態教學: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新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02).

篇4

關鍵詞: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theories and enterpris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practices,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urriculums of th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have been in constantly update and perfect, for our marketing major nature and purpose of th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ourse,the thesis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course teaching,for the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marketing major made some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it would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to some extent, and it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in broadening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way of thinking

Key WordS:model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客戶關系管理》是我院經管學院市場營銷等專業的核心課程,本課程的特點在于基礎知識涉及領域廣泛,文理交融,具體內容跨度較大,需要理論與實踐的適度結合進行教學。課程的重點是突出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以獲得企業的競爭優勢為目標,課程的立足點是在網絡環境下的客戶價值管理,注重理論學習與實踐的結合,教學內容與需求對路。

《客戶管理管理》教學目的是為了是學生掌握客戶關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應用,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基本概念和原理部分以客戶關系管理原理、方法和技術的實際應用為目標,重點講述客戶關系管理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術。本課程在教學改革中嘗試了MOOC模式,讓學生在體驗新的教學模式下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1.《客戶管理管理》網絡教學模式探索

本次教學改革選擇了2012級市場營銷專業1、2班作為改革試點班級,在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課程考核四個方面嘗試了一些改革,具體內容如下。

1.1教學內容的設計

本次教學以3節課為一個單元完成一個專題學習

具體教學環節設計如下,以客戶的識別這一章為例:

步驟一:教師先擬定一個專題,并分配學習任務,說明完成專題學習的具體要求(35分鐘)。

(1)教師提出學習要求;(2)完成教師指定的知識點的復習;(3)觀看由教師選定的網絡課程視頻;(4)每個學生根據學習成果完成課堂提問。

步驟二:對課堂提問的回答要求:

詳細闡述,而非簡單的知識點羅列。

字數:不少于300字

步驟三:教師及學生總結(15分鐘)

教師總結上一次課堂提問的回答情況,本次專題學習中的難點與重點學習情況,學生個體表現情況,學生總結本次學習中的個人體會,尤其是學到了什么。

1.2教學方法的設計

在教學方法方面,本課程授課過程中,主要采用翻轉教學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大數據時代大學教育要求。

教學方法設計應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為目標,從學生的學習心理角度分析:學生本能地對新鮮事物感興趣,這種強烈的好奇心會促使學生在面對陌生現象時盡力探究其根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問題為載體,積極創設出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自己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并結合自己的經驗構建認知結構和知識體系,因此,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主要采用自主學習、競爭性答辯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開展研究型學習。

1.3教學組織形式的設計

(1)自主學習,探索任務為導向的“目標教學法”。本次教學中,完成6個專題學習,涵蓋客戶關系管理的發展史、客戶識別、客戶區分、客戶個性化、客戶互動等方面。具體內容專題如下:

①客戶關系管理的發展史;②客戶識別;③客戶區分;④客戶個性化;⑤客戶互動;⑥客戶滿意和忠誠計劃。

每個專題學習主題布置后,學生需完成資料查閱與整理、學習問題的回答、課堂演講等多個分項任務,其任務目標在于充分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快速學習、問題分析、書面及口頭表達、團隊合作等多項能力,充分實現三本院校培養具有一定理論功底的應用型人才的定位要求。

注重過程測試。嘗試全方位的考核辦法。本次課程教師上傳了21個關于客戶關系管理的網絡視頻。課程考核為平時成績40%+演講測試(10%) +期末分組答辯(50%)。其中,平時成績考試主要包括學生的課堂表現、出勤率等,課堂問題的回答旨在考查學生對基本原理的理解深度,演講測試主要考查學生口頭表達能力,期末考試則主要起到知識回顧的作用。多環節測試使得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更為全面和客觀。將期末卷面成績占總成績比例從原來的70%減少到50%,而將平時成績占期末總成績的比例從30%提高到40%,這樣讓學生真正的把學習重心放在學習過程體驗中,而非最后的一紙分數而已,也讓真正認真學習的學生能脫穎而出。

(2)競爭性答辯環節

競爭性答辯是學生間的交流與討論.學生完成課程設計后,整理出成果要點,制作演示課件,解釋關鍵技術問題或管理策略,回答學生的質疑和提問.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學習潛能的發揮和培育學生強烈的競爭意識,對于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減少對教師的依賴是非常有效的.這些教學方法各有所長、相互補充,其中課程設計和競爭性答辯的作用尤為突出,課程設計能夠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建構客戶關系管理知識體系;競爭性答辯要求學生必須撰寫研究報告或提出分析模型,在壓力驅動下,學生相互討論、提問,學習的參與性明顯提高。

1.4教學考核的設計

本課程成績的評定基本模式:本課程的考核擯棄了傳統的平時30%+期末70%卷面的考核方式,而改為:平時成績40%+演講測試(10%) +期末分組答辯(50%)。這種考核方式學生因為沒有補考的機會,所以在面對期末畢業論文式的答辯陣勢時格外用心,各個小組的案例收集以及PPT的制作都獨具匠心,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本課程的教學目標。

2.本次課改實施中存在的不足與改進措施

第一,采用MOOC方式進行的改革,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無法進行適時的監督與量的控制,學生在課余學習的隨意性較大。

第二,改革的深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本次教學過程中,采用了全新的教學模式,但由于面對的是一群處于“兵荒馬亂”下的群體,他們的心思已然一部分已經飛出窗外,想的是如何趕快結束課程,瞬間完成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所以,在改革中有淺嘗輒止的味道,在下一次的改革中,應該進一步加強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選擇的視頻質和量要進一步的提高和延生。

3.結語

《客戶關系管理》是一門和企業管理實踐關系密切的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重要課程。在當前形勢下,教學內容體系需要不斷完善;網絡教學方法的有效采用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全面實施都會對該課程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幫助;這些改革和探索都將為《客戶關系管理》這門課程的快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優秀課程的建設提供明確的目標和方向。(作者單位: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習題課教學;分析與討論

前言:高等數學是大學課堂一門十分基礎而又被廣泛運用的學科。由于這樣一種學科特性,高等數學對于大多數受到高等教育的大學生來說十分熟悉。但是由于大學的教育模式是分開的學院教學,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應有的教學時間與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因此教學質量一直沒能夠得到應有的保證。而道等數學教學中的習題課作為一個單獨開設的極具實踐性的學科在許多高等教學的實踐中受到忽視。面對這種情況,越來越多的專業人士提出了改革的呼聲與要求,本文就是就高等數學教學中習題課改革的有關內容提出自己的看法。

1.習題課的具體內容與地位

習題課作為一門強實踐性的學科并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需要依賴于高等數學這樣一門基礎型學科而存在。在具體的高等數學教學中我們需要學生在學習以后掌握微積分與微積分方程、級數的基本知識以及相關的基礎理論與運算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分析運算方面的能力、進行抽象思維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相關的邏輯思維的能力都會得到應有的提高與鍛煉。面對這樣一種教學目標與要求,進行專門的習題課教學就顯得十分必要了。習題課的主要內容是針對理論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相關知識的鞏固與強化,主要是對那些數學公式與運算過程進行熟悉和聯系。從本質上來說它是對于理論課堂的一種延伸,既是對已有知識的鞏固過程也是對新知識的一種準備。它的主要的作用是為了實現新舊知識的一種銜接與過渡,最終達到幫助學生掌握已經學過的運算技巧與知識,最終獲得整個知識層面上的融會貫通。正是由于習題課的重要地位與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受到學生以及授課老師的高度重視。

2.高等數學教學中習題課改革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對高等數學教學中的習題課教學進行改革主要是處于以下兩個方面的考慮:

一是從高等數學本身的性質與特點上看,進行習題課改革是十分必要的。高等數學從北確定為基礎課程的那天起就具有嚴密的邏輯性、極強的系統性與應用性,這些性質的綜合作用所導致的結果就是這門學科對于一般的大學生來說具有相當水平的難度。這種難度突出表現在對思維的高要求上,這樣一來就需要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與相關的思維水平。

二是從學科的實踐特點上來看,高等數學教學中習題改革勢在必行。正如前面所講,高等數學教學對學生提出了極強的四位能力方面的要求,但這種思維模式的訓練和形成則需要學生切實的實踐,而這一實踐過程正是多年來高等數學教學所忽視的。只有學生在學習中積極的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實踐中來,學生才能切實體會搞定數學教學中暗中巧妙的思維方法的精巧之初,才能切實感受到高等數學教學中“在學習中研究”的魅力,從而在學習中提高自己。因此在整個大的高等數學教學環境中進行相配套的合理的習題課教學方面的改革是十分有意義的。

3.習題課改革的主要要求

作為高等數學教學中理論課依附的習題課也有自身的特征與性質,我們在進行習題抗日改革時也要有重點。本文對習題課改革的主要要求進行了以下三點的總結:

一是在習題課教學中必須要保證教師在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上的匹配程度,講課與聯系的時間分配要合理。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對示范性立體進行較為詳細的講解,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要給學生保留充分的練習時間??偨Y起來就是要注意立體的選用和講練時間的安排。

二是習題課主要是配合實際理論課堂進行的,要與實際的理論課堂的教學內容相適應。習題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對公式定理進行熟練運用的水平與能力,因此在習題課上的練習要盡可能的多樣化,各種類型的概念、技巧、公式、定理都要涉及到,保證學生在習題課上盡可能的鞏固理論課上的學習成果。

三是在例題講解過程中要有的放矢。具體說來就是在具體的習題宣講中我們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水平。對于乃邪惡一題多解的練習題我們在解題方法的介紹上要以學生常用的解題方法為主進行講解,對那些學生不常用的教學方法進行有選擇的放棄,有的放矢,這樣才能保證大多數學生水平的提高。

4.高等數學教學中習題課改革的具體內容

在習題課教學改革中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我們進行改革的重點,因此具體的改革活動的內容也是圍繞教學方法展開的,主要是以下幾點:

一是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要把握主學生和老師的共同主體地位。學生和老師在各種教學課堂中都應當是共同主體,而在具體的習題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應該得到強調。老師在教學實踐中主要起到的作用是引導,要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

二是進行開放式的教學,保證充分活躍的教學氛圍。在習題課教學中,老師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鞏固和聯系,因此在具體的課堂實踐中老師應當給學生充分的自,自主地進行學習。

三是在教學實踐中盡可能地豐富教學手段,采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我們在這里所說的采用現代技術進行教學就是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采用多媒體向學生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示具體的解題過程,最終達到提高講解效果與效率的目的。

5.結語

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習題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上要重視習題課的地位與作用,在習題課的教學中積極探索新的好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來達到我們提高教學水平與效果的目的,推動整個高等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錢昌本.高等數學解題過程的分析和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篇6

關鍵詞:微課;中職語文;教學改革

微課是屬于信息時代的產物之一,其推動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將微課放置于在中職語文的教學中,通過課本與微課有效聯合的教學方式,可有效提升語文教學質量,豐厚教學資源,進一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因此,中職語文教學應當掌控微課的運用從而增強語文教學效率,促使語文教學發展。

一、微課教學涵義

微課,顧名思義,就是指教師采取在線視頻的方法講解其所要傳授的某一個知識內容,除了要觀看視頻,還要增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進而來完成教學任務,這也是屬于教學信息化的表現之一。微課教學方式的誕生,滿足了學生對于教學需求的多樣化,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明顯。

通常微課教學中的視頻其時間是有限制的,所以教師其在傳達知識的時候也是言簡意賅,幫助學生更好地對知識的理解。特別是在重、難點內容時,教師可按照具體教學內容,科學錄制幾段小視頻,并聯系實際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強弱度去進修自主的學習。微課的教學方式直接體現了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充當主角的地位,并高度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討能力的培養。

二、微課教學特征

微課教學特征,意為“微”。一層面而言,說的是其教學時間短,通常在5~7分鐘,學生易集中注意力。另一層面,指其教學內容精細,通常微課內容只是傳授很小的知識點,亦或是針對一個小問題。但微課在學習進程中,不單是將微課當作簡單的視頻材料,而是讓其納入為教師教學工作的一部分,根據微課進行一定的互動和討論,讓微課起到一定的引導效果,改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分析中職語文教學現況

中職教育作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組成條件之一,按照其教學性質可以了解到,在中職教育工作中各個專業的課程體系一直是學校教育工作關注的要點,而中職語文在公共課程中一直處于邊緣化狀態。生源繁雜,基礎水準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嚴重缺乏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并且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而言,其與其他相關專業知識并無產生直接的聯系,學生易忽略,從而也就降低了學習積極性。

另外,中職語文教學課程在開設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一,中職語文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缺乏合理的定位;第二,中職語文教師教學沒有一定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靈活運用新的教學方法,且在語文課堂上缺乏與學生交流,課堂氛圍對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存在弊端,致使教學效率低下;第三,中職語文教學資源缺乏。因中職院校沒有給予語文課程高度的注重,對教學資源的投入力度也明顯不夠。與此同時,網絡上上的免費資源也存在限制,使得嚴重影響了中職語文教學的發展。

四、微課視域下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相關舉措

1.運用信息技術,備好課

要想讓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提升,那么對于課前的備課工作是必須要做好的。因為備課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課堂上知識傳授效果,如備課充分則可以對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有一個清晰的劃分,且教學思路也會更加明確。而在微課視角下的備課工作,可以靈活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可結合中職語文的一些具體內容,適宜的查找一些相關背景資料,讓教學資源顯得更為廣闊,完善。與此同時,為更好地進行中職語文教學工作,教師在開課前設計一些有關的微課小視頻,但需注意的是,教師在對微課進行制作的過程中需要按照以下原則進行,第一是確保內容簡潔。微課時間少,所以教師在制作時需把握好重點,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其理解。第二是落實師生間友好互動。借助微課的過程,挖掘學生探究能力,針對具體內容指導學生積極加入到教學工作中。第三是把握好微課視頻語速。盡管微課時間短,但教師要把持好授課語速,給學生一定的反應時間和接受知識時間。

2.應用網絡技術,創建教學情境,改善課堂氛圍

教學情境的設計通常是需應用一些有趣的事物來對學生產生影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捎行Ы柚嬎銠C網絡技術的引用配上與教學里與文章有關的有趣音樂,亦或是與課文相關的圖片視頻,助力學生更好地走進語文的世界,進而發現語文的魅力。另外,應用多媒體,創建教學情境,讓學生可以自身其中,這對于語文課程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與此同時,應用多媒體網絡技術,按照不同教學內容,對問題情境進行不同的設計,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的能力,進一步促使學生全方位的發展。

3.靈活運用微課設施,指導學生對難點進行突破

微課設施的優勢在于可以將教師所要傳達的內容直觀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在語文課堂中利用多媒體開展教學,可以對學生的思考起到一個啟迪的效果,促使其更易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比如,在讓學生正確認識文章寫作特點和語言特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靈活展現一些有關畫面,且提出思考題,進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助力學生去辨別及掌握該兩者間所存在的差異性。

4.影視并用,還原場地加深對原文的理解

近幾年來,有部分語文教學作品被拍成為影視作品,所以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可考慮將影視作品巧妙地放置在教學中,助力學生可以更好地對教學內容給予理解,且具有深度的細挖原文的相關背景,進而更深層次的掌握文章內涵,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當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可采取播放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視頻材料,讓學生可以對當時的社會背景、人物環境等有一個大量的了解,從而為后期的教學工作展開創建有利的條件。并且,播放相關影視作品在某種程度上也改善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顯得語文課堂更富有生機。

綜上所述,在中職語文的教學中植入微課模式,除了對學生教育主體地位有一個充分的展現,還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利于中職教育的整體發展。所以,在后期的教育工作中應當積極科學應用微課模式,從而展現其應有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國家職業資格;工學結合;教學改革

一、課程改革背景

教育部在教高〔2006〕16號文件中明確提出,高職教育理念“應采用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強調有條件的高等職業院校都建立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推行“雙證書”制度,強化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課程的設計,在基于工作過程導向、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同時,還應立足于國家職業資格要求的素質,達到學生職業技能訓練與國家職業資格素質要求的協調統一。

二、課程的教學設計

(一)課程性質與地位

根據國家職業分類及企業崗位需求的調研結果,本課程設定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編制工作說明書、進行人力資源規劃、籌劃實施招聘、培訓員工、管理績效考核、管理薪酬、處理勞動爭議的能力等,并為學生獲得國家職業資格奠定基礎。

它所對應的職業是企業的中低級人力資源管理崗位,如企業的基層人力資源管理崗、招聘專員崗、薪酬專員崗、人力資源經理助理崗等,有很強的實踐性。

(二)課程目標設計

本課程的目標包括能力、知識和素質三個方面。課程首先依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實施過程及相關崗位的職責,參照國家職業資格要求的素質,分析提煉出課程的能力目標;依照能力目標,選擇主要支撐知識,提煉出知識目標;結合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特點,考慮其需要的其他能力或素質,確定出素質目標。課程目標的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三)基于國家職業資格素質要求的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項目設計及教學安排

基于國家職業資格素質要求,按照工作系統化要求,針對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具體崗位及任務,設計出課程的各子項目,每個子項目又細分為多個工作任務,每個工作任務的訓練都針對相關崗位及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的要求,力求在項目化教學的同時,兼顧學生的考證需求。課程具體項目設計及教學安排如表2。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6,11.

篇8

論文摘要:以課程編制理論為依據,采用文獻法、專家調查法,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實際,構建了學科研究對象清晰明確、課程結構合理、內容完善、棍念術語規范的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新體系.

1問題的提出

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來,以課程改革為中心的基礎教育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波及學校教育的各個領域.《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體育(1一6年給)體育與健康(7一12年級)課程標準》的試行,就是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取得成果的重要標志.它不僅對在崗的中小學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高等師范院校的體育師資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體育學作為培養學校體育教師的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其內容必須適應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改革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構建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新體系,就成了高等體育專業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之一。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 1研究對象

以高等體育專業的學校體育學課程為研究對象.

2. 2研究方法

2. 2. 1文獻法

收集、分析、研究了1990年以來在國內體育期刊上公開發表的有關學校體育學課程方面的文獻40余篇(部).

2. 2. 2專家調查法

通過專家問卷調查,解決研究效度及學校體育學課程目標及其權重、課程內容構成問題.效度查驗見表1.

3研究結果與討論分析.

3. 1學校體育學課程目標及其權,的確定

依據1997年國家教育部文件規定的學校體育學的課程目標“研究與揭示學校體育的基本規律,闡明學校體育的原理與方法,使學生掌握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基本具備運用這些理論知識和技能從事學校體育工作的能力”,在專家調查的基礎上,把學校體育學的課程目標操作化為6個子目標并確定其權重(見表2).

3. 2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的確定

在文獻研究和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在上述學校體育學課課程目標下的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主要由學校體育學總論、學校體育教學、學校課外體育、學校體育管理和學校體育科研四個部分構成.具體內容是:C(1)學校體育學總論;C(2)學校體育教學;C(3)學校體育鍛煉;C(4)學校體育訓練;C(5)學校體育競賽;C(6)學校體育管理;C (7)校體育科研.學校體育學課程具體內容與學校體育學課程目標值:課程內容對課程目標的貢獻度)、各具體內容之間值:課程內容對課程目標的總的關聯指數)的關系見表3.

根據課程編制理論,對T值和D值均較大的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應該做優化考慮,并應保證其在課程內容體系中的地位和比例;對T值和D值均較小的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C(s)和C(,)應該做淡化考慮,并應減少其在課程內容體系中的地位和比例;對T值較大而D值較小的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Cc6)要注意加以保護,因為這一課程內容是具有一定基礎性的課程內容.對T值較小而D值較大的課程內容的處理需要進一步分析關于子目標的可實現度信息,即各個子目標的可實現性指數(尸值).計算結果如下:P(1)=14. 4707 , P ( 2)=14.4118,P(3)=14.6471,P(4)=12.4706,P(5)=12.8823,P(6)=12. 8825.這說明若將課程內容Cc3>剔除,則有3個課程目標的P值較小,即P(4) = 12.4706,P ( 5 ) =12. 8823 , P ( 6 ) = 12. 8825.這些課程目標實現可能性會進一步削弱.因此T值較小而D值較大的課程內容C(3)應保留.

3. 3學校體育學課程新體系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按照篇章節的結構構建了學校體育學課程新體系(見表4).

3.4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新體系的特點

第一,明確了學校體育學課程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學校體育學是研究學校體育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其主要內容包括學校體育學總論、學校體育教學、學校課外體育、學校體育科研與管理四大部分內容組成,具有兼基礎理論與實踐應用,并側重指導各級各類學校體育工作的以應用為主的學科.

第二,結構更加合理.在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構成上,篇、章、節的結構被普遍認可,并一致認識,以學校體育總論、學校體育教學、學校課外體育和學校體育科研與管理四篇的結構更合理.

第三,內容更加完善.從細節的內容上看,對原有的內容結構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把體育教師、體育教學內容、體育教材統一歸為體育教學過程一章;在學校體育學的總論篇,增加了學校體育思想、學校體育與現代社會、學校體育與素質教育的內容;在學校體育教學篇,增加了學校體育課程,學校體育教學環境、學校體育教學模式等內容.從而使內容體系在更加完普的基礎上全面更新,邏輯層次更加嚴謹.

第四,概念、術語規范化.在新的課程體系中,統一使用了學校體育教學、學校體育鍛煉、學校體育訓練、學校體育競賽、學校體育科研、學校體育管理等概念,克服了以往課余體育鍛煉、課外體育訓練等概念使用上的不規范現象,從而使學校體育學課程在概念、術語使用上更符合邏輯學基本要求.

4結語

改革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構建學校體育學課程內容新體系是基礎體育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是學校體育自身發展的必然結果.為培養基礎體育發展需要的體育教師,必須進行學校體育學的課程改革.

篇9

一、國家及云南省高等教育國際化政策的特點分析

(一)云南省政策與國家政策的契合度不高,從比率看,只能達到60%。

按國家關于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政策與云南省關于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政策的比率來看,國家(從2000年起至今)關于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政策(現收集到的)共有15個,云南省根據國家政策相應出臺的具體方案有9個,云南省相應方案數量占國家總政策數量的60%,在這60%的范圍里,云南省對應國家政策出臺的相應方案最多達3個,最少為1個。

(二)具體規定資金的政策內容較少,只占所有文件的22%。

云南省相應的9個政策中,2個政策提及資金方面的具體內容,資金政策內容約占云南省這9個政策的22%。

政策名稱

具體內容

《云南省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意見》

從2000年起,每年從地方公派留學??钪袆澇?5萬美元。

《云南省接受外國學生管理暫行辦法》

①第二十三條 積極爭取國家獎學金,同時設立云南省政府獎學金。

②第二十四條 鑒于周邊國家經濟較為貧困,我省各級各類學校在接受周邊國家學生時可采取提供部分獎學金的辦法,但幅度須在常規收費實際額40%以內。

(三)較多政策提及建設“國際人才培養基地”,比率達到56%,但是未找到具體規定“人才培養基地”的內涵、形式與具體實施程序。

在9個云南省政策中有5個政策提及“在云南省建立國際人才培養基地”,約占比例為56%。

政策名稱

具體內容

《關于加快推進高等院校實施“走出去”戰略提高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若干意見》

通過積極培養小語種人才、建立國際人才培養基地,建立孔子學院等多種方式,與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建立教育合作關系。

《云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加大漢語國際推廣和中華文化傳播的力度,加速境外孔子學院(課堂)和漢語培訓中心建設

《云南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

支持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與海外特別是南亞、東南亞高水平教育、科研機構建立聯合研發基地。

《云南省實施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

實施非通用語種教學基地建設,建設云南東南亞國際文化學院,通過多種形式建設10所國際學校和50個國際部。建設12個國際化的中等職業教育中心、5所高等職業教育國際學院,吸引世界500強和跨國企業來云南合作建立實訓基地或成為第一車間。

《關于加快云南省高等學校小語種人才培養工作實施意見》

在境外、國外建設10個孔子學院和一批漢語中心,建成10個國際人才培養基地。

(四)“專業設置”是政策中較受重視的問題,比較偏重文科語言類的專業設置。

9個政策中,4個政策提及具體的“專業設置”的內容,約占比例44%。

政策名稱

具體內容

《云南省接受外國學生管理暫行辦法》

第十六條 學校接受外國學生的專業必須是對外開放專業。為外國學生單獨設立新的學歷教育專業,經云南省教育廳審核后報國家教育部審批。

《云南省接受外國學生管理暫行辦法》

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和瀾滄江―湄公河次區域合作培養人才,各級各類學校接受周邊國家學生可適當放寬專業標準。

《云南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進一步推動大學外語教學改革,繼續開展高校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

《關于加快云南省高等學校小語種人才培養工作的實施意見》

建立聯合培養基地,開展合作研究,彌補我省特殊人才的不足,填補在國際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特殊專業設置空白。

二、云南省高校高等教育政策的特點分析

(一)在現有的59所高等大學中,有22所大學與越南、老撾、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有相關合作,與此同時在能查到的學校中,幾乎都存在與國外大學的合作。

(二)在現有信息的38所大學中,有14所能夠查到學校關于留學生的“留學生入學須知或管理辦法或招生簡章”的正式文件,其余24所暫時空缺,只具備一些項目合作的文件或者合作協議書。

(三)文科類大學的留學生的留學項目主要以“漢語言學習”為主,理科類院校的留學項目較豐富,涉及面較廣。例如,云南師范大學設置國際漢語教育學院以語言課程為主,西南林業大學與昆明醫科大學的留學項目就不僅局限于語言學習,涉及更多的本校特色專業。

參考文獻:

[1]周文鼎.高等教育國際化界定及內涵[J].理論月刊,2010,(9).

[2]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篇10

關鍵詞:研討式教學;工程熱力學;啟發性原則

作者簡介:耿凡(1982-),女,江蘇徐州人,中國礦業大學電力工程學院,講師;王迎超(1982-),男,山東濱州人,中國礦業大學力學與建筑工程學院,講師。(江蘇 徐州 22111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中國礦業大學青年教師教學改革資助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0126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05-0076-02

工程熱力學相關的熱工技術和節能環保問題日益凸顯,因此,“工程熱力學”教學改革需要深入。那么,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清晰地理解并掌握抽象概念,把工程實際問題更形象地展示給學生并讓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這對高校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戰。因此,開展研討式授課的教學模式改革被提上日程。[1,2]

一、研討式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原則及作用

1.指導思想

根據“工程熱力學”課程的內容及特點,研討式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通過教師創設問題情境,學生按照課程要求在教師的教學指引下,對具體的熱工理論及實際問題進行思考和研究,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必要的實驗及模擬手段,探究其知識的發生過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2.實施原則

研討式教學體現的主要教學原則是學生主體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及和諧性原則。

(1)學生主體性原則。學生在研討式教學模式中成為學習行為的主人,始終處于穩定的自主地位,在教師的幫助下積極思考,多動手、多分析、多總結,積極發掘自己的創造潛力,有意識地占據課程學習的主體地位。

(2)啟發性原則。教師在研討式教學模式下以啟發為主,設置貼近學生生活、富有吸引力的情境,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這要求教師有全面、深刻、獨到的見解,了解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并且有熟練利用現代化手段教學的能力。[3]如“門窗緊閉房間可否用電冰箱降溫”,據筆者親身授課經歷,這一問題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貼近生活。學生能夠積極思考并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用熱力學第一定律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3)循序漸進原則。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地進行,便于讓學生順利進入狀態,從而逐漸調動其積極性并提高其研討的興趣;另外,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對設置問題的接受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師也要針對學生個體的具體情況,對一個問題設置多個角度、多個層次、多個梯度便于學生理解,讓學生由少到多、由個體到班級逐步理解問題。

(4)和諧性原則。研討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設計的問題給學生指出方向,并適時啟發學生思考,而學生在所設置的問題情境中要靠自己來解決問題,這種導與演的情境創設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影響、共同進步的環境,呈現出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

3.作用

研討式教學包括對問題的認識、分析和解決各方面,主要或完全由學生自己來做,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開闊其視野,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具體作用可分為以下幾點:研討式教學體現了以學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性;能夠解決“工程熱力學”理論與實踐脫節的難題,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依托“工程熱力學”課程設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著重培養其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研討式教學改革可行性分析

從課程本身的性質和特點來看,研討式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可行的。通過教學過程發現:學生能夠通過課程教學了解和掌握了“工程熱力學”的相關知識,但由于課堂及實驗條件的限制,學生對于抽象概念認識模糊、對主要熱工問題的認識不深,思路不清晰,解決問題能力十分有限,不少學生對此課程失去了學習興趣。盡管引起該問題的原因很多,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局限是其重要原因。因此,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十分重要。

“工程熱力學”的研討式教學打破講授為主的模式,預期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實際問題、以互動為主的方式使學生通過認識過程去掌握知識結構,從而掌握“工程熱力學”的基本概念、理論和計算,并讓其具有對各種“工程熱力學”問題進行初步定性定量評價的能力和分析解決熱工技術問題的能力。另外,在“工程熱力學”研討式教學初見成效后,可將其逐步推廣到“工程流體力學”、“傳熱學”等課程中去。

三、研討式教學改革具體內容

開展“工程熱力學”研討式教學的具體做法很多,本文擬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1.常規教學為基礎

教師應對當前典型熱力學教材進行詳細閱讀,科學編輯,根據學科發展對課程內容進行部分更新和調整,優化課程內容。在已有的較扎實的“工程熱力學”課程教案的基礎上,制作與授課專業相符的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多媒體教學課件,采用圖、文以及動畫等形式為課程教學提供多樣化、多視角、立體化的教學信息空間。[4]

2.實例研討作穿插

教師在課堂講述中適時引入工程和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如在講“濕空氣”時,讓學生思考簡單問題:“為何什么陰雨天曬衣服不易干,而晴天則容易干?”由此展開研討式教學,通過教師對實例啟發性的分析,把枯燥的理論變成具體的實際問題,開展課堂討論,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此同時,教師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以解決問題為目的,完成查資料、討論、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總結經驗教訓的一體化學習過程。

3.熱點問題當點綴

教師結合當前的熱工領域的熱點問題,如提高熱機效率、節能降耗、低碳環保以及日本核電事故等問題,開展課堂討論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學生課后試驗的機會,讓他們在動手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問題,或者借助模擬實驗手段,鼓勵學生多途徑分析解決問題。最后總結、分析并撰寫小論文。

4.課程本身問題

另外,在學生逐漸學會分析、解決、總結問題的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學會分析總結本門課程的學習,把課程本身作為一個問題去對待,學生要逐漸學會自己分析總結重點、難點和規律等,從宏觀、微觀兩個角度認識課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疑點問題,在及時反映給教師的同時,要能夠獨立思考,并通過查資料、分析總結進而消除疑點問題。

通過研討式教學,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從而多角度地體會學習的過程。

四、實施方案

1.實時改進教學內容

教師要搜集“工程熱力學”方面的教材、課件及教學改革論文,學習前人的教改思路和方法,深入分析兄弟院校的“工程熱力學”課程建設經驗及精品課程,取長補短。在大體保持傳統內容及學時基礎上,對教學體系和內容作進一步調整,適當增加與專業相關的內容,簡化或刪去部分比較陳舊的內容。

2.構建實例和熱點問題資料集

教師搜集國內外“工程熱力學”相關實例和典型熱工問題,如針對性地引入日常生活常見的散熱器管片、電冰箱和空調等生活中常見的電器循環、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等熱點問題,并運用“工程熱力學”原理對具體熱工過程、設備及工程熱點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形成與課程相配套的實例資料集。結合構建的實例集,增設課程實例研討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3.重視交流

教師應根據“工程熱力學”大綱,明確課程定位,在教學過程重視與學生交流,及時了解學生興趣、理解與接受能力。根據教學過程中發現的難點及疑點問題,鼓勵學生根據所學有針對地加強相應習題的訓練以加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

4.習題訓練

教師針對每一章的重點難點,構建相應題型,通過課題提問形式進行課堂講授,并針對性地布置習題讓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和課前預習,使其獨立解決問題,讓其在作業同時實現對重點難點的及時掌握和有效鞏固。同時,在課后多布置一些和實際生活相關的或者沒有唯一答案的題目,例如“試分別舉例說明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對生產活動或日常生活的指導作用”等,通過對這些題目的思考與分析,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也活躍了學習的氣氛。[4]

五、總結

研討式教學在“工程熱力學”課程的應用,可以調動課堂授課的生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可以集思考、行動、分析、總結于一體,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開發和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具體的實施細節還有待于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摸索和完善。研討式教學不僅對“工程熱力學”教學改革有積極作用,對其他課程的改革也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龍文希.研討式教學法的實踐與體會[J].廣西教育學院學,2002,

(5):116-117.

[2]王默晗.“工程熱力學”教學方式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0,

(3):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