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專業素養和能力范文

時間:2023-11-07 17:53: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教學專業素養和能力,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育教學專業素養和能力

篇1

關鍵詞: 英語教育專業 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 對策

目前,高職院校普遍推行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和學工管理模式在推行過程中無一例外地會遇到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那就是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的具體內容、二者孰輕孰重及如何實現二者結合?這些問題的解決,直接關系到新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效果。與其停留在理論上的爭論,不如實地到用人單位實踐調查。為了加深學生對社會、行業、崗位及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創業的認識,系領導研究決定,確定以英語教育專業為突破口,組建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赴長沙小新星英語培訓集團進行實踐,時間為3天,實踐方式以走訪、學習觀摩為主和問卷調查為輔。

一、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二者孰輕孰重

此次走訪和調查三個層次100多人。通過統計,結果如下:

經過仔細分析我們發現,小新星總部高層管理人員都認為二者并重,加盟學校高層管理人員認為職業能力重要4人,綜合素質重要2人,這反映出加盟學校高層管理人員有出于盈利的需要,認為職業能力重要占17.5%,總體看來學校高層管理人員認為“二者并重及綜合素質重要”占72%左右,其他非正規或規模小的學校高層管理人員觀念由此可想而知。由于教師與小新星存在聘用的勞動關系,因此,教師中認為職業能力重要占70%,這樣才有自己的飯碗,師訓部受訓學員認為職業能力重要占63%左右。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認為“二者并重及綜合素質重要”的加盟學校規模相對較大,口碑較好。我們走訪了當時在場接受培訓孩子的家長65位,93%認為小新星正規,81%認為孩子不僅學到了英語,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中獲得小新星優秀教師稱號的92%認為“二者并重及綜合素質重要”,小新星最新高端教育產品――DHR教師100%認為:“二者并重及綜合素質重要”,這就揭示持“二者并重及綜合素質重要”觀念的培訓學校可以在發展中生存得更好,持“二者并重及綜合素質重要”觀念的教師有更好的職業前景和發展空間。這一結果、這些觀念及與之相應的實踐對學校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

二、英語培訓機構對教師技能和素質具體要求及培養方法

(一)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及培養方法。首先,思想素質是關鍵。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主線,小新星把老師的思想素質歸納為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在對學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同時,通過要求誦讀傳統文化弟子規傳統文化、分享誦讀心得培養感恩心理等手段,對學員進行此方面強化訓練。同時,小新星科技集團Family般的企業文化氛圍熏陶培養員工的愛心、耐心、責任心,實現職業技能與思想素質的有機結合與滲透。

其次,要有基本的溝通能力。英語培訓機構與正規學校不一樣,更要求教師與家長做到互相配合,和諧施教。在與家長的溝通過程中,了解家長的心理,根據溝通對象不同的情況,以真誠的態度,運用靈活的溝通技巧,采取正式和非正式的多種溝通方式,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教師除了要重視語言的表達內容外,還要重視表達語言的技巧。

最后,要有創新能力。創新是英語教學活動的源泉和動力。尤其是在小學教育中,教師的創新對學生有著很大的啟發作用。教師除了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音、語調、書寫,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活書本。小學英語教師的創新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材使用的創新,對于教材的使用,我們應該有所取舍,有所增補,不能照本宣科。2.課堂設計的創新,課堂的設計對一堂課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一堂設計巧妙的課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掌握本領。在設計教案時,我們可以把其他學科的優勢運用到我們的英語教學中,讓課堂整合。3.作業布置與作業批改的創新,在作業布置中,我們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考慮學生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作業,是不是每個學生都應該做同樣的作業。

(二)教師職業技能的要求及培養方法。英語教師應具有的一般職業技能包括表達能力、課堂駕馭能力、運用多媒體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其中表達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和非語言表達能力。教學中非語言表達的方式主要包括眼神、手勢、和表情等。課堂駕馭能力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包括課堂的組織和調控能力及推進能力與觀察能力等。還有扎實的基本功,做演員的都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功”當然指的是基本功。

1.唱功。所謂“唱功”,就是要學會唱歌。小學英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安排了幾首英語兒歌。這些動聽的歌曲需要教師耐心地教給學生,教師不僅要會唱,還要唱得好聽,唱得生動,唱得學生喜歡聽。2.畫功。這里的“畫功”指的是簡筆畫。3.做功。這個“做功”是指教具的制作。其實制作教具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手段。在課余時間,我們可以邀請學生一起制作教具,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制作一些非常精美的教具。把學生自己做的教具拿到課堂上不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且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結語

根據此次社會實踐與調查,圍繞英語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這一問題解決,從而推進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及四位一體學工管理模式的新局面,我們得出如下結論:(1)出于對高職生可持續發展考慮,無論學校、專業教師、公共課教師都應當樹立職業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并重的辦學理念、教學理念、學習理念,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切入點,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并建立合理的機制。(2)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切入點,專業教師應當在專業教育和職業能力培養中滲透綜合素質培養元素,公共課教師應當于綜合素質培養中融入專業職業的色彩。企業的培養觀念和方法應當借鑒,教學與管理中融入企業、職業的文化因素。綜合素質培養中應當將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大力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內容。(3)學生要進行職業生涯與學習生涯設計。

參考文獻:

篇2

1認真推進教學改革,夯實中職學生知識基礎

和普通教育專業相比較,學前教育專業有著特殊性,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是將來的各學前教育學校的幼兒教育工作者。他們要面對的教育對象是一群幼兒,這些幼兒思想純潔得像一張張白紙,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這就要求幼兒教育工作者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和能力,這樣才能指導幼兒健康成長,取得良好的幼兒教育教學效果。新時期的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合作交往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等諸多能力。而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備的這些綜合能力是由基礎理論知識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鍛煉和轉化而來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幫助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夯實知識基礎,從而為以后的幼兒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當前的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科學合理地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體育等課程,促進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培養學生的分析判斷、表達交流、團結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但是,由于相當一部分的中職學生文化知識基礎比較差,因此對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有的學生對這些課程的學習有厭學心理。針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的實際學情,作為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要扎實推進教學改革,精心選擇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教學的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

2重視指導學生掌握學前教育的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學前教育專業技能

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培養幼兒綜合素養的重要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成長,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能夠得到全面發展。這就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要求學前教育的教師在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更要具備較高的幼兒教育教學技能。因此,在中職學前教育的教學中,要重視對中職學生的聽、說、讀、唱、跳、畫等方面技能的訓練,指導學生掌握學前教育的專業知識。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提高技能的主要陣地。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教學中,要對中職學生進行語言、書寫、計算機等基礎知識教學,也要重視對中職學生進行音樂、繪畫、舞蹈、手工制作等內容的教學,拓寬學生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面,全面培養中職學生的學前教育專業技能。

3重視對中職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促進中職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提高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畢業生是將來從事學前教育的幼兒教師。其工作對象是一群天真純潔的幼兒,幼兒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是指導孩子們快樂地成長,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言行會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幼兒教育工作者道德品行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們的品德好壞。因此,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中職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促進中職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提高,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熱愛孩子、熱愛幼兒教育事業。但是,升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數是中考文化成績不理想的,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也不例外,這些學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因此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中職學生的實際學情,指導學生把書本理論知識和幼兒教學實踐相聯系,在中職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養成教育,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養。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時間帶領學生到幼兒園進行見習活動,指導和鼓勵學生學會把課本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學前教育教學過程中去,指導學生在幼兒教學實踐中檢驗學習過的理論知識并不斷進行修正。這樣讓中職學生能夠整體感知學前教育,培養中職學生熱愛孩子和熱愛學前教育的情感,也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更有目標和針對性,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快速成長。同時,學校還可以邀請優秀畢業生回學校和學前教育專業在校生進行經驗交流,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樹立起身邊可以學習的榜樣,激發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

總之,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認真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精心選擇教學內容,不斷優化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方法,夯實中職學生知識基礎,注重對中職學生的學前教育專業技能訓練,重視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促進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提高。同時,加強學校和幼兒園的聯系,讓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把書本理論知識和幼兒教學實踐相結合,讓中職學生在幼兒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幼兒教育教學水平。

作者:武丹丹 單位:江蘇省灌南中等專業學校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素養;教育;人才

素養主要指一個人的日常的修養,以及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與能力。是人在先天生理基礎上通過后天的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質結構。一個人的素養是影響、制約其工作效能的根本因素。因此素養不僅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也是各項事業不斷發展,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基本條件。由此,職業院校的教育質量根本上取決于專業教師的工作效能,而制約教師工作效能的根本因素是教師自身的素養。因此我們有必要從道德品質、科學知識、能力和心理四個方面分析“雙師型”教師的素養。

一、道德品質素養

“雙師型”教師首先是教師,要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與時俱進的品質:具有一定的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具有鮮明的法制觀念,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正確理解和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

其次,“雙師型”教師要有堪為師表的職業道德素養,即有現代觀念和奉獻精神,對職業教育事業有強烈的信念。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信念―這是學校里最寶貴的東西”。“雙師型”教師首要的素質就是對職業教育事業要有高度的責任心。教師的高度責任心表現在:(1)精心敬業的態度。“雙師型”教師認定自己所從事的職業教育事業是偉大、光榮、神圣的事業。(2)嚴于律己的態度。“雙師型”教師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博采眾長,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做到以身垂范。(3)誨人不倦的態度。體現在“雙師型”教師對每一名學生都能認真負責上。(4)嚴謹的治學態度。“雙師型”教師對教學業務精益求精,在教學中具有精雕細刻的工作研究態度。

同時,職業院校培養的是專業技能人才。因此“雙師型”教師還要具備行業職業道德,即行業中約定俗成的,從業人員應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和規范。如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中就規定堅持新聞的真實性,忠于事實,不搞虛假報道;商業工作者職業道德中規定嚴守商業信用,誠信無欺,公平交易等等。“雙師型”教師要引領學生進入這些行業職業領域,首先必須按照行業職業道德辦事。因此,“雙師型”教師除熟悉并遵守相關行業職業道德外,還要熟悉并清楚其制定過程、具體內容及其在行業中的地位、作用等,并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的行業職業道德行為和習慣。

二、科學知識素養

適應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要,“雙師型”教師要具備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以及寬厚的行業、職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

“雙師型”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工作中必須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和原理:豐富的教育學知識需要不斷完善和創新,要在學習的同時注重實踐經驗的總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論體系,使自己的教學活動符合教育規律,同時還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知識,因為知識的學習包含著復雜的心理過程,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心理規律、心理原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避免學生產生心理問題,讓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科專業知識是“雙師型”教師最基本的知識內容,也是我國傳統教育非常強調的內容。接受過師范教育的教師有比較好的基礎,對教學中的大部分內容能很好地理解。但從學科知識的角度看,教師不僅需要理解這些內容本身,還應深刻理解這些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以及知識系統之間的關系。從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螽度看,在教學中教師還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學習新的內容和接觸新的領域,了解該學科最新的科研成果及知識,使自己適應教育與教學改革的需要。

“雙師型”教師既能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又能從事行業職業實踐活動,并且還要將行業職業知識、能力和態度融合于教育教學過程中。因此,“雙師型”教師必須具備寬厚扎實的本行業、職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了解社會、用人部門對本專業、工種人才技能水平的要求,注重學生行業職業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技能、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并能正確完成技能操作示范;具備把行業、職業知識及實踐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學過程的能力,即根據市場調查、市場分析、行業分析、職業及職業崗位群分析,調整和改進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注重學生行業、職業知識的傳授和實踐技能、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進行專業開發和改造。同時,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雙師型”教師還應具備較為豐厚的市場經濟理論,熟悉并深刻領會各種經濟常識,樹立市場觀、質量觀、效益觀、產業觀等經濟觀念,自覺按照競爭規律、價值規律等經濟規律教學,并善于將經濟常識、經濟規律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以提高人才培養的素質與競爭性。

三、能力素質素養

對教師能力要求的傳統觀點是以語言表達能力和管理組織能力為主,這是與認定教師的基本任務是講授知識與管理學生相對應的能力觀。而在職業教育日益發展的今天,社會賦予了“雙師型”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因此對“雙師型”教師也就有了新的能力要求。

(1)教學能力: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能勝任本專業兩門以上課程的教學,并熟悉相關課程的內容;能主編所任課程的教學大綱,參編相關課程的教學大綱;勝任與專業相關的實驗、實習、實訓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的組織與指導工作;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組織教學,教學效果好,受到學生和同行好評;具有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能力。

篇4

新課改背景下,音樂學科作為人文學科之理念以及音樂教育教學“學科綜合”之思想對音樂教師素養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其突出表現為教師的復合型和教師素養的多元性。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我們有必要對當代音樂教師素養之內涵與結構作深入細致的研究與探討,從理論層面對音樂教師素養構成與含義進行科學詳盡的剖析和闡釋。

人文學科教師素養知識技能職業道德

一、音樂學科之人文教育本質

科爾伯特曾說:“一個國家是否偉大,并不取決于它的疆域大小,而是取決于它的人民的品格。”人民的品格如何獲得?學校教育是主要渠道。那么,學校教育之品格獲得又通過何種途徑實現?當然是各學科課程。其中人文學科對人品格的獲得應該承擔幾乎全部的任務,“因為人文學科的貢獻主要在于‘以獨特的方式提高人的價值判斷意識’,在于‘以一種知識和教育領域所沒有的真誠態度’來接納價值觀念。”①而科學學科從整體上很少談論人生的目的、情感、意義等與人的品格緊密相關的東西,因此,以審美為基礎的人文學科之藝術學科在其中必應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而音樂學科必定成為人文教育中堅,為國人品格的獲得與培養發揮其獨特效用。

筆者從人文學科角度、通過對人文學科教育本質的論述,意在闡釋音樂學科的人文學科的概念內核和音樂教育的人文教育本質,強調音樂學科的重要性。

二、音樂教師素養構

如上所述,音樂教學實施者——音樂教師的素養就顯得尤為突出與重要,因為首先教師的職業就是以人格再造人格,教師是人的品格的直接影響者、塑造者。正所謂: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其次,因為音樂教師是整個音樂教學活動的直接策劃者、實施者、參與者,因此音樂教師素質高低直接關乎音樂教育質量好壞。音樂教育的成敗關鍵在音樂教師,音樂教師優劣關鍵在教師素養。

(一)知識技能素養

1.音樂專業素養

音樂專業素養是指音樂教師必須具有的直接服務于音樂教學的音樂專業技能、理論及音樂文化知識。筆者稱之為基礎素養。

教師音樂專業素養包含:歌唱教學技能、鋼琴彈奏技能、合唱指揮技能、作曲技法技能、音樂理論知識、音樂史論類知識。歌唱教學技能是指音樂演唱能力和水平,基本要求包括:良好的樂感、恰當的情感表達、科學的歌唱方法等。鋼琴彈奏技能指教師的鋼琴演奏和伴奏能力,基本要求:正確的觸鍵、恰當的情感處理、一定的手指技巧。合唱指揮技能是指音樂教師的專業合唱與指揮能力,包括:正確的合唱聲音概念、作品的正確把握處理、基本指揮技術以及組織排練能力等。作曲技能指音樂創作方法與作曲理論知識。音樂專業技能理論知識指音樂專業知識,包括:曲式與和聲、基本樂理、視唱和練耳、樂器知識(除通用樂器外,還要了解其他民族樂器,以及電子樂器)。音樂史論類知識指基本音樂歷史知識和相關文化知識,包括:中西方音樂史、音樂美學、中外民族民間音樂、通俗音樂等。

上述諸多音樂素養集中體現為音樂教師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能力——音樂聽力,即音樂辨別或鑒別能力。這種能力既是音樂教師綜合音樂能力的反映,也是具體教學過程所必不可少的。無論是學生的演奏、演唱,還是為學生進行各種演示,向學生提出要求,做出指導,以及逐漸讓學生形成良好的聲音概念和自學能力,包括音樂欣賞,無一不與音樂聽力密切相關。因此,音樂聽力是衡量音樂教師音樂素質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

2.藝術知識技能與其他學科知識素養

藝術技能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素養是音樂教師完成音樂教學應該掌握的除音樂專業素養之外的其他藝術門類,其他學科技能知識等。筆者稱之為必要素養。

新課標提倡學科綜合。音樂學科綜合課程之“綜合”應該包含兩個層面的綜合:一是音樂學科與姊妹藝術學科的綜合;二是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就是說音樂是其他藝術所必需的,藝術是非藝術學科所必需的。因此我們必須結束音樂教育的“孤立”狀態,我們必須建立“大課程”觀念,必須把“音樂”放入“整個藝術”中來考慮。

“美國學校藝術教育第一套在政府干預下,包括有四門藝術課程的綱領性文件——《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這樣表述:藝術教育是一個有序的包括音樂、視覺藝術、舞蹈、戲劇四門藝術學科的教育”,②由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藝術教育結構與內容。這就要求音樂教師素質的復合型,要求音樂教師知識文化的多元性。依據《藝術教育國家標準》,音樂教師的藝術素養應包含:基本舞蹈技能與其相關舞蹈知識及一定舞蹈編導能力,簡單美術技法(素描、色彩等)與相關美術知識,簡單戲劇表演能力與相關戲劇知識。

除此之外,音樂教師還應具有一些其他學科知識素養。如一定文學知識與良好的文辭能力、基礎哲學、美學及歷史知識等。

3.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

教育教學知識與技能是音樂教師完成音樂課程教學必須具備的教學技能。筆者稱之為工具素養。包括三方面內容:

1.音樂課教學技能。包含:全面掌握和運用音樂專業知識技能(包括其他藝術知識技能)的能力,簡單樂器教學技能,音樂欣賞教學能力,創造性音樂活動教學能力,課外活動的組織能力。這里筆者特別提及一下創造性音樂活動教學能力,因為音樂教育之創造性已經是國際現代音樂教育的集中趨向,也是“新課標”之突出要求。創造性音樂教育重視音樂教育空間的拓展。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家雷默認為,21世紀的學校音樂教育,除了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表演機會,更應該滿足絕大多數人音樂體驗的需求。他建議21世紀的音樂教育內容應拓寬更多的表演機會,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作為一種音樂創造方式的即興演奏方面。“雷默認為,我們受音符束縛的表演文化已經導致思維方式的萎縮和衰退。表演者一旦離開樂譜,表演音樂就會癱瘓和麻痹。我們不能回到一種非記譜的音樂文化,但我們一定可以在普通音樂和表演方面為我們的學生展現各種通過即興在表演中獲得的各種充滿創造性的愉悅。過去的音樂教育傾向于過多地定位在‘演奏正確的音’上。因此必須充分利用機會來指導所有的孩子作曲,因為作曲是一種音樂思維和認知的真正的基本方式。”③

“美國DBME以學科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模式,倡導從創作、美學、歷史、評論的角度來學習音樂。其中創作包括即興表演、作曲和表演。”④由此可見,音樂教師在創造性音樂教學能力方面至少應具備表演(包括即興表演)與作曲兩項素質。

2.一般教育教學技能。內容為:分析教材組織教材的能力,準確生動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準確判斷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導學生的能力,現代化教學技能。

3.普通教育教學知識。包括:心理學知識,教育學知識,教學法與教學論知識。教育學、心理學知識還包括學生身心發展、學生個體差異及對學生學習客觀正確評價方面的知識。教學法知識包括普通教學法和音樂教學法知識。教學論知識包含教育、教學論、音樂教學論知識等。

4.治學與研究能力

治學與研究能力內容廣泛,包括音樂教師在教育教學方面自我學習研究能力、經驗交流觀摩能力以及教師教育合作能力等。教師治學研究能力非常重要,它間接影響音樂教師教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直接影響到音樂教師知識技能的提高和完善。比如建立科學的音樂教育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學習新的音樂教育模式,學習先進的音樂教學手段等,都依靠于治學與研究能力。

加里寧指出:教師一方面要貢獻自己的東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綿一樣,從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學中吸收一切優秀的東西,然后再把這些優秀的東西獻給學生。其樸素的言語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中國近代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以教人者教己”“教學做合一”。前輩的教育思想今天仍然適用。當前,教師要做研究型教育者(筆者稱之為教師學者化),已是中國教育大勢之趨,這勢必要求教師學習研究能力的提高。所以,治學與研究能力是音樂教師必須努力之處。同時,音樂教師要明確終身學習的意識,因為我們身處在一個知識時代、信息時代,知識的淘汰與更新日新月異。

(二)職業道德修養

道德是什么?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道者,路;德者,得也;惪(德)外得于人,內得于己。在道與德的關系上,古人稱:“行道,有得于心,謂之德”。行“道”,“內得于己,外得于人”,稱為“德”。可見,“‘道’具有客觀性,是外在對人的客觀要求。‘德’則具有主觀性,是人內心獲得的信念、意識和品質等。‘道’是‘德’的前提,‘德’是‘道’的內化。”⑤

可見,道德應是外在行為規范與內在意識、品性的統一。因此對于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簡稱師德),我們應注重教師“內化”的道德,而不是客觀的規范、原則。我們不能把師德僅僅訴諸于條例與規定。對師德的重視由來已久,漢代教育思想家董仲舒強調:“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他提出:“善為師者,既美其道,有(又)慎其行……吾取之”。他明確指出:“善為師”的必要條件首先是“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的師德。這“美道慎行”充分表明董仲舒對教師道德的高度重視并要求以身作則的意義。師德的內涵主要包括:

1.敬業與奉獻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師——財富蘊藏其中》中指出:“人們要求教師既要有技能,又要有職業精神和獻身精神。”筆者認為,敬業與奉獻是師德之首。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心中有愛。這是因為學校教育作為培養人的活動,其活動基礎是愛,愛是成功教育的基礎。所以愛心是教師敬業奉獻精神之基礎,是最重要的師德素質之內因。這種愛表現為對教學工作的愛和對教育對象的愛。教師內心的愛外化為愛崗敬業之實際體現,樂教勤業之實踐行為。盧梭曾說:“有些職業是這樣的高尚,以致一個人如果只為了金錢而從事這些職業的話,就不能不說它是不配這些職業的;軍人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教師從事的,就是這樣的職業。”

筆者認為,當代教師真的需要一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追求。再則說,教育本身追根溯源就是無名無利、清白之事。

2.修養與言行

筆者認為修養與言行是教師“道行”之表現,是教育者知識水準、人格修為、思想水平、文化素養之融合。而如是之修養綜合外化為教師言行,教師個人之范行,言行是修養的體現和反映。兩者既獨立又聯系。教師修養與言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學生,而這種影響對學生內心影響更深入、更久遠。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之修行對學生的影響十分深遠。烏申斯基說:教師個人的范例,對于青年人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所以音樂教師應努力在修養、言行方面多做文章,努力實現自身修為的提升。當然,人的修養需要一生來完成。音樂教師的個人修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音樂教師用一生來譜寫。但關鍵是我們要去做,因為:“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前蘇聯現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告誡教師。

總之,師德是教育之車輪,教師之羽翼;師德是教育教學之保障。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教人做好國民,這要靠教師的德行、教師的學識、教師的才能、教師的高尚人格。

結語

音樂學科作為人文學科理念以及音樂教育教學“學科綜合”之思想,要求音樂教師素養多元性,筆者概括為知識技能素養與職業道德修養。知識技能素養涵蓋音樂技能知識、藝術與其他學科技能知識、教育教學知識技能及治學與研究能力;師德素養包括敬業與奉獻、修養與言行兩方面。這些技術與非技術因素對音樂教師都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車爾尼雪夫斯基說:教師把學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應當是什么人。音樂教學首先與音樂教師專業水平緊密聯系,但教育質量好壞最終決定于師德水準高低。綜上所述,做一名音樂教師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同時做一名音樂教師又是非常榮尚的。正如盧那卡爾斯基所說:“教師是博學多才的,并且是國家中最可愛的人……沒有任何一種職業像教師那樣對人提出那么高的要求。教師應該使自己成為人們的典范。”

注釋:

①列維·史密斯著,王柯平譯.藝術教育:批評的必要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0.第247頁.

②③④戴定澄著.音樂教育展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⑤趙宏義,于秀華著.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9.第3頁.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人本原理;大學教師;職業素養

1 人本原理介紹

人本原理,顧名思義就是以人為本的原理。它要求人們在管理活動中堅持一切以人為核心,以人的權利為根本,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力求實現人的全面和自由發展。其實質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同時,通過激勵調動和發揮組織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組織成員去實現預定的目標。因此,管理活動必須以人為核心;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務就在于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主動性,激發人的創造性。

人之所以愿意貢獻他的智力、體力、精力和時間,發揮他的主動性和創造力,除了人需要一定的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之外,人還需要來自他人的、組織的和社會的尊重。因此,尊重員工是管理活動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只有在尊重員工的基礎上,關心、愛護員工,滿足他們的需要,幫助他們規劃職業發展路徑,才能夠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2 從大學的社會責任談大學教師職業素養的構成

2.1 大學的社會責任

隨著大工業時代的到來,大學的社會責任也逐漸由單一的從事教育教學,發展為兼有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基本職能。

教育教學是大學作為教育機構的基本職能,是大學教師的主要工作之一。大學教育是在普通教育的基礎之上,培養各種專門人才。這些專門人才將直接進入社會各個職業領域從事專門工作。大學的教學內容既是現代科學最高成就的反應,也是對大學生基礎理論、基本技能的訓練,其目的是使他們能夠為適應科學技術的發展而自我學習,自我完善。

科學研究作為大學的第二個社會職能,是大學作為培養科學人才的教育組織的內在邏輯決定的。大學要想完成上一個社會職能,那么它必須要有大量掌握先進科學知識和方法的科學家,以及相應的一系列配套設施,并能夠開展科學研究和經常性的學術交流。正是由于大學有上述的各種優勢,也使得大學的科學研究成為各國科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是推動科學進步的重要力量。

大學作為科學文化的中心,擁有大量的社會文化和科學技術優勢,這就使它們負有對社會,尤其是對地方工農業生產和文化科學各方面工作起指導或咨詢作用,幫助企業和社會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各種理論和實際問題。

2.2大學教師職業素養的構成

大學教師作為一種特殊的職業,除了應具備普通職業應有的職業素養如愛崗、敬業、忠誠、奉獻、樂觀、用心、開放、合作等之外,它還應該具備其特殊的職業素養,其特殊性正是緣于大學的社會職能,緣于其職業的特殊性。

2.2.1 作為教師的專業素養

大學教育雖然有別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但大學教師作為一支特殊的教師隊伍,應具備作為教師這個職業的、一般的專業素養。

知識地不斷積累與更新是作為教師最基本的素養之一。要教給學生豐富的,實用的科學知識,教師自身必須具有真才實學,必須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注重個人的德性修養。一名好老帥,應是做人與問學的統一體,不僅應該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德行的垂范者,應該不僅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問學求實的探索精神,而且還能夠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教師要把自己所學的知識以準確、流暢、易懂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教會他們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技能,不斷地學習新型教育技術,掌握教學設計的新方法,深入理解教育規律和學生心理的變化,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尤其是對于大學教師,他們大多數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等方面的教育理論,因此,對于教育教學理論方面的學習和培養就更加重要。

2.2.2自然/人文科學的專業素養

大學教師多是從各類自然或人文科學專業選拔而來的,他們通常擁有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和科學技術,因此,為了能夠進行科學研究,為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為企業和社會提供專業服務,他們需要精通本專業知識,熟悉本專業的前沿技術,了解本專業的發展趨勢。扎實的專業知識儲備是大學教師勝任本職工作的重要武器。

3 大學教師職業素養的培育措施

3.1解決教師后顧之憂,調動其工作積極性

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使教師能夠將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育教學的方法上,放在學習、掌握專業新理論和新技術上,放在關愛、關心學生上,是大學管理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如果教師每天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奔波,每天都在為解決雞毛蒜皮的瑣事而花費心思,每天都沒有時間停下來認真學習和思考,那么他哪里會有心情去解決教育教學上的事情?哪里會有時間去與學生進行溝通,去了解學生?哪里會有精力去做科學研究?因此,只有尊重教師,關愛教師,了解教師自身發展需要,為教師創造生活無憂、工作愉快的環境,才能夠激發其工作熱情,調動其工作積極性,發揮其創造力。

3.2 定期開展教育教學理論的培訓工作

定期開展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和討論,對大學教師尤其重要。一方面,因為大學教師多來自自然或人文科學領域,沒有系統地學習過教育教學理論;另一方面,由于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需要大學教師能夠及時掌握最新的、最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技術。因此,大學要充分重視先進教育理論的學習與討論活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尤其要注重教育新觀念和新技術的應用和發揮教師主動性的作用。

3.3 發揮教研室作用,促進專業團隊建設

教研室是大學中最基層的管理單位,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和專業討論的最小組織,是提高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陣地。定期開展教研室活動,有利于加強教研室內教師間的聯系,增進教師間的理解和互助,促進團隊合作精神的形成和發展;有利于加強專業建設,幫助教師制定其職業發展規劃,提高教師科研和社會服務能力;有利于教育教學新觀念、新技術和新理論的溝通和交流,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水平。

3.4 健全教師選拔、培養、考核制度

選拔合適的人才承擔教育教學工作,是形成大學教師隊伍的最基礎和最重要的工作。有能無德者,有能無心者(即有能力但沒有作為教師的責任心和責任感,甚至有時不愿意發揮自己的能力),既無德也無能也無心者,是既不適合做教師的,也不應當被選拔到教師隊伍中來。因此,完善教師選拔制度是培養教師職業素養的第一步。

大學應為教師提供學習、進修和深造的機會,完善相應培訓制度,進一步提高其科學研究的能力、教育教學的能力和社會服務的能力。此外,大學還應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達到既能促進教師主動提高其教學水平的目的,又能提高學校總體教學質量的目的;既能促進教師自主學習、應用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技術的目的,又能激發教師工作熱情,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力的目的。

總之,不論采取何種措施來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都必須從尊重教師、關愛教師,貼近教師、了解教師出發,以人性化管理為根本,既達到大學教師職業素養的規范化管理,又不喪失大學自由之精神。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http:///link?url=kxrz0wziL8r-KeGbGe4K5F9Vy

VZt19PUhGkmaJmP0a2wBCHdmkqsdeMKn0uJ-y1t

[2]潘懋元.新編高等教育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3

[3]孫利.從《論語》看當代教師職業素養[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

[4]王麗波.教師素養:影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的重要因素[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4)

篇6

關鍵詞 教師素質;信息素養;信息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4-0027-03

Information Ag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Quality and Cultiv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Wu Peng

Abstract The education in information times and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and the route one must take is. Information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quality of higher dem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as the information ag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ers’ essential qualities, urgently needed by various forms and channels for training and improvement.

Key words teacher quality; 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Dunhuang Arts Secondary School, Dunhuang, Gansu, China 736200

1 信息時代對中職教師素質和能力的要求

實現教育信息化固然需要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但是,現代化的教育教學媒體要真正的在中職教學中發揮其優勢和效應,最終還要取決于人的因素,特別是從事中職教育教學的教師,他們的素質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育教學的效果,并最終影響到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和發展。那么,信息化教育需要中職教師具備怎樣的素質和能力呢?

1.1 具有現代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思想基礎和出發點。現代教育觀念強調在教育中應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以及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育教學過程,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在中職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中職教師要為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生存能力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提供服務。中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數以萬計的中初級專業技術人才,這是現代社會對中職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中職教育面向迅猛發展的社會作出的必然反應。因此,中職教師必須牢固樹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職業教育,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現代教育觀念。

1.2 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當今時代,知識信息“爆炸”,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中職教師作為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術的直接傳播者,要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環境,跟上時展的步伐,就要時時意識到自己知識的不足,有意識地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技術結構,不斷地學習各種最新的教育理論和專業技術,保證自己職業能力的適應性,這是社會發展和教育變革對中職教師職業角色提出的要求。

1.3 具有教學創新精神和教學研究的能力

當前推行的創新教育,是對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各方面進行的全面改革。這種改革,在解放學生的同時,也解放了教師,為教師圍繞培養創新人才大膽探索和革新創造了極大的空間。這就要求教師在不斷學習的同時,要有勇于創新的精神。同時,教學實踐活動是發現新規律的重要過程,也是嘗試新方法、創造新理論的重要過程。中職教師不僅是現代教育的實踐者,還應該是現代教育規律的發現者、研究者。因此,教學研究能力也應該是信息時代對所有中職教師提出的要求。中職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在教學過程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嘗試創造性地運用理論,并善于總結規律,進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

1.4 具有教學設計和教學資源開發的能力

現代教育觀念要求中職教師不再只是知識和技術的傳遞者,而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教學過程的調控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幫助者、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的開發者。教學設計的核心任務是設計和選擇教學活動結構,包括總體上構建教學模式和具體選擇教學策略等。要求教學設計要有利于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過程的整合,有利于學生潛能的發揮和專業技術的培養。教學資源的開發,主要指中職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資源重組,將教學內容設計、加工成各種知識點或知識部件的形式,作為共享的學習資源,為學生提供和創造全新的學習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因此,中職教師要有系統的觀念和整合的思想,要有科學、靈活、創造性地組織、協調教學過程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尋找豐富的知識信息、開發有效的學習資源、創造優化的教學環境的能力。

1.5 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信息素養是人類未來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信息化教育發展的要求,是改革傳統教學方法,構建新型教學模式的需要。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內涵是教育計算機化、網絡化、智能化,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一個內涵廣泛的概念,它應包括信息知識、信息能力、信息技術、信息觀念、信息情感和道德等多個方面。對中職教師來說,首先要具備信息的觀念和信息的知識以及應用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特別是要具有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

篇7

關鍵詞:科學教育;課程體系;課程資源;師資隊伍

科學教育專業是我國教師教育的一個新專業,是為了適應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經過教育部批準設立的。經過多年的建設和發展,科學教育專業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科學素養,領會科學本質,滿足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學需要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時為實現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師專業化發展,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科學教育專業雖然經過十年的建設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還有許多亟待我們深入、廣泛探索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已成為科學教育專業能否順利、持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本文就科學教育專業建設之專業定位與課程體系建設,以及從事科學教育專業教師的能力建設等方面談點認識。

一、科學教育專業定位探索

我國科學教育專業是新型師范專業,是為培養正在開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急需的具有全新教育理念與知識結構的綜合型科學課程師資而設立的。自從重慶師范大學于2002年首次獲教育部批準設置科學教育本科專業以來,現在從國已有近80余所高等校開設了科學教育本、專科專業 [1]。在教育部2012版《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科學教育專業歸于教育學類。

科學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公眾的科學素養,促進公眾對科學的理解,崇尚科學、尊重科學、應用科學,領會科學精神,發展科學本質觀。因此,高校設立科學教育專業,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學習科學,掌握科學知識,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形成基本的科學素養;二是要堅持全面的科學教育,使學生在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思維等方面得到教育,發展對科學本質觀的理解,全面提升科學素養。所以科學教育專業必須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和目標。高校設立科學教育專業既要體現高等教育普通水準的通識文化教育,又應體現中小學綜合型科學課程師資的綜合科學教育 [2]。因此,科學教育專業是以物理、化學、生物學和地學等自然學科為主體構成的,并涉及技術、環境科學、生命科學以及科學史在內的綜合性科學技術教育專業體系。

經過多年科學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探索,科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 [3]:培養寬口徑,厚基礎,能力強、素質高的一專多能、全面發展的復合型專門人才。既能夠傳播科學知識,幫助大眾理解科學,形成正確的科學觀;又能夠勝任中小學綜合型科學課程教學或物理、化學、生物等分科課程教學,具有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復合型綜合理科教師。這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滿足了傳播科學知識,形成大眾正確的科學觀和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也滿足了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學需要,對實現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師專業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科學教育課程體系探索

科學教育專業的課程體制有兩大類 [4,5]:一是典型的教育型課程體系,教育類課程占比重較大,其它課程相對較弱。這類課程體系的院校該專業往往開設在教育院系,畢業生具有較強的教育學知識背景,科學知識相對弱化。二是典型的科學課程體系,課程設置中突出了科學成分,教育學理論弱化。而開設以科學課程體系為主的院校中,學生的知識結構也因科學教育專業開設院系不同而帶有相當的大差異。總體而言,科學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是由教育類課程和科學類課程組合而成,但是這個組合不拼盤,是經過多年科學教育專業教學實踐的辯證整合。

(一)課程模式的結構

科學合理的課程結構是保障證學生知識結構科學合理,達到培養目標的要求,因此建立科學合理地課程結構是一個關鍵性問題。在此方面,我們參考其它本科院校科學教育課程設置,進行了多次的分析與探討,按照整體性與個體性相結合、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思路,并結合渭南師范學院2+2人才培養模式的提出的“通識教育課程+教師教育課程+綜合教育課程”的要求,對科學教育課程進行有效整合。即科學類課程+學科(方向)專業課程+教育理論類課程+綜合實踐類課程。

科學教育之科學類課程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科學知識, 使他們具有深厚的科學修養與科學探索精神。科學類課程為:自然科學概論、科學思想史、普通物理及實驗、大學化學及實驗、普通生物學及實驗、地球科學概論、天體物理概論等。

學科(方向)專業課程培養學生從事綜合科學課程教學或者分科教學等專業所需要的自然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是在科學課程基礎上的根據學生個人發展需要的深入。通過學科(方向)專業課程的學習,增強學生深入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個體未來發展儲備知識基礎。學科(方向)專業課程主要有:物理學方向、化學方向、生命科學方向、教育學方向等。

教育理論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教育理論知識,要求掌握教育科學與教學的一般規律和方法,認識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掌握學生認知特點,了解國內外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及趨勢,了解教育教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培養從事科學教育教學研究的初步能力。教育理論課程:教育學、心理學、現代教育技術、科學課程教學論、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

綜合實踐類課程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從事科學教育教學和班級管理、開展科普教育活動和傳播科學知識的初步能力等。實踐類課程有: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社會調查、科普宣傳、畢業論文等。

(二) 課程實施類型的結構

依據科學教育專業的特點,注重科學教育各門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與課程性質,在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規律的基礎上,把科學教育專業科學類課程和學科(方向)專業課程分為,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必修課程由通識教育課程和科學類課程以及學科基礎課程組成。選修課程包括限選課和任選課程兩種,限選課為學生確定專業選修方向后根據專業特點選修的課程,該課程是學生根據個體發展而量身定制的。任選課為面向全體學生的選修課程。學科(方向)專業課程又劃分為專業必修課、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三種形式。實踐類課程定為必修課程,除各門課程的具體實驗以外。另外開設有課程實習、教育實習及畢業論文等專門的實踐課程。

三、科學教育專業師資能力探索

科學教育專業是伴隨新課改和基礎教育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新專業,和傳統專業相比有其先天不足,或依附于教育院系或依附于理科院系。科學教育專業師資往往來自于開設該專業的院系,他們現在從事科學教育專業的教學與研究,和他們熟悉的專業領域的教學與研究有很大的區別。他們的科學素養、科學本質觀與教學行為影響著學生對科學內容的理解和科學本質觀的形成。因此,從事科學教育專業教學與研究的教師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一) 科學課程資源開發能力

實施科學教育課程需要特定的課程資源,目前該專業的課程由教育類課程和科學類課程組成。渭南師范學院的科學教育課程開設在物理與電氣工程學院物理系。物理學專業是傳統的資深專業之一,教學資源豐富,實驗條件與實踐場所優越。物理學是一門基礎科學,它是研究物質、能量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科學,她不僅是化學、生命、材料、信息、能源和環境等相關學科的基礎,同時還是許多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前沿。如量子力學的建立從理論上說明了化學鍵的本質,闡明了形形的物質的結構原理。現代物理學理論、概念、技術和方法進入介入生命科學領域,使人們了解了生命活動過程中表現的物理特性,從分子水平上認識了生命現象。物理學和技術關系密切,以原子能技術、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納米技術等為基礎的現代高新技術引領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物理學對當代信息技術、網絡技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對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義。因此,科學課程設置為主的科學教育專業開設于物理學系,是十分正確的抉擇。但是,科學教育專業課程開設不同于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學等專業課,它不是這些專業課的拼盤,也不是各分科課程的簡單相加,它強調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以及科學素養的養成。因此,科學教育課程在把科學課程和教育教學課程辯證地整合起來,形成合理地課程資源配置,最大限度地發揮科學教育課程體系的資源優勢。因而,從事科學教育專業教學的教師必須具有創新、整合、開發、應用這些教學資源的能力,使分科形式的教學資源配置實現無縫對接。

(二) 挖掘科學課程中科學資源能力

科學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進步不容置疑,沒有科學研究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社會進步。縱觀整個科學發展史,其中既有科學家追求科學精神,獻身科學事業的偉大壯舉,又有科學探索過程中豐富的情感體驗,還有科學關懷的人文精神。以科學課程設置為主體的科學教育專業,其課程涵蓋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學等科學類課程。這些課程既是傳授科學知識的載體,又是傳播科學精神和科學探索過程的媒介,還是幫助人們理解科學本質的平臺,它們蘊含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挖掘科學課程中科學資源的能力,就是通過研究科學課程中反映人類有目的地探索自然,從愚昧野蠻走向光輝燦爛的文明世界的漫漫征程,向學生傳輸科學的力量,科學對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巨大動力,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科學教育教師應具有挖掘科學課程中的科學資源的能力,也就是說通過深入研究科學教育課程設置,挖掘出每一門具體的科學課程中的創新求異的科學思想,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索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縝密細致的科學方法以及獻身科學的敬業心。在講授科學專業知識的過程中,有目的地向學生滲透科學家探求科學知識、獻身科學事業的事跡,把科學精神和科學探索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寓于教學之中,在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達到對科學的理解,形成正確的科學觀。

(三)科學教育教學設計能力

科學教育教學目標設計。科學教育教學目標是指科學教育教學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它規定了通過科學教育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掌握的學科知識與教育學知識的有機融合,形成科學素養,它是科學教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一旦確定了科學教育教學目標,教師就可以選用適合學生特點的研究性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科學教育教學內容設計。科學教育教學內容是科學教育教學目標的具體化,是實現科學教育教學目標的保證。科學教育教學內容設計,就是要結合科學教育專業培養目標,選擇使學生理解科學,體現科學教育專業特征的教學內容,而不能用分專業教學內容替代科學教育教學內容。

(四)科學教育教學評價能力

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具體參與者和實施者,他們直接從事科學教育的教學實踐,了解科學教育實施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和細節問題,有著豐富地教育教學組織與管理經驗。然而在教育教學評價中,教師只充當了調查收集相關數據信息的對象,而不是作為評價主體,或者游離于評價之外。科學教育教學評價就是要教師參與其中,積極思考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與結構,科學評價科學教育體系。具體而言,要求從事科學教育教學的教師應該具備對科學教育專業體系的評價能力,積極參與包括教學評價在內的整個評價體系的建設。就教師個體來說,一是對教師自身科學教育教學能力的評價,二是對科學教育教學過程的評價,三是對科學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評價。

教師應具備這種評價能力,通過對科學教育體系提出合理批評與建議,對課程資源、課程體系、課程計劃與實施的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完善科學教育專業體系。

(五)科學教育研究能力

科學研究是高等學校教師的基本職能之一,是教師追蹤科學發展前沿,不斷更新自我知識結構的重要方面。教師通過科研,把研究成果融入教學中,以最新的研究成果充實教學,做到教學促科研,科研帶教學,教學科研相長。

科學研究不同于科學教育研究,科學教育研究屬于教育學的范疇。從事科學教育教學的教師,更多的偏重于自己研究領域的科學問題的研究,較少關注科學教育研究。科學教育研究需要教育學知識與科學知識的有機契合。在以科學課程體系為主的科學教育專業設置中,從事科學教育教學的教師,他們的教育教學理論相對較弱,應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用教育教學理論指導科學教育實踐,在實際教學過程尋找科學教育的規律,確定科學教育的研究方向,發現、研究、解決科學教育問題。

四、結語

科學教育專業是新興的師范教育專業,其課程體系建設改革與實施處于起步階段,在培養模式與課程建構過程中需要研究與探索的問題很多。反思我們的教學實踐與探索,科學教育專業沒有獨立的教材體系,缺乏科學綜合課程的開發,跨學科、跨專業的選修課相對較少,難以滿足科學教育專業的需要;教師缺乏文理兼備的知識素養,難以能適應對學生跨學科訓練的要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統觀知識的建立重視不夠,等等。因此,在科學教育專業的建設過程中,首先要加強教育類課程和科學類課程、科學類課程和學科(方向)專業課程之間的銜接,使教育類課程、科學類課程以及學科(方向)專業課程之間有機融合,形成更加合理和科學的科學教育課程體系,完善適合科學教育專業特點的教材建設。同時加強科學教育專業教師隊伍自身建設,提高科學教育專業教師的科學素養以及對科學本質觀的理解,實現科學教育專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長春.科學教育本科專業建設亟待研究的若干問題[J].高等理科教育,2009,(5):12-14.

[2]劉林,彭蜀晉.科學教育專業所面臨的問題與發展策略[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0,26(9):18-20.

[3]汪先平.高師院校設置科學教育專業的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12,(2):139-141.

[4]白秀英,張曉玲.我國科學教育專業發展的現狀及面臨的困境透析[J].高等理科教育,2011,(2):72-76.

[5]呂晶,崔鴻,郭旭.科學教育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完善途徑[J].高等理科教育,2009,(6):5-8.

篇8

關鍵詞:專業素養;提升;新教師

一、要勤于學習

信息化和學習型社會的到來,要求每一個人都要形成終身學習的觀念,尤其是教師,教師職業和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學習應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應成為教師的一種生命狀態,當然,教師的學習不同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學習與自己的工作、與工作中的問題、與自身的專業發展相關聯,以問題為中心,自己的經驗常常廣泛參與其中。就教師學習的領域和內容來說,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現論、現代教育技術、廣泛的人文和科學知識等方面是教師較薄弱或缺乏的,而這些又是教師工作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是教師賴以成長和發展的重要基礎,所以這幾方面內容的學習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那么就教師學習的方式來說,讀書是最為重要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我們教師讀書,一定要博覽群書,不能拘泥于教學參考資料、教材等,而應該廣泛涉及,同時也要注意消化吸收,要有系統、有選擇地讀書,進行深層次的鑒賞和學以致用。

二、要經常交流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因此,教師必須要和他人交流,拜“能者”、拜“名師”為自己的老師。教師要慢慢熟悉他們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藝術等,并就自己困惑的問題和想法隨時進行交流,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所以教師要廣泛交流。然而教師在學校的交流方式是多樣的,聽課―評課是師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享智慧最主要、最便利、最有效的一種形式,聽課―評課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行為的改善、反思意識的增強、思維方式的改變。集體備課是一種重要的交流方式,是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一條有效途徑,通過集體備課,教師可以很好地把握重難點,找到問題的突破口。經驗交流,教師典型的經驗可以通過交流報告會的形式來推廣,既省時又高效,教師應該多參與經驗交流會,這樣可以較快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三、要參與培訓

我們每一位教師首先要極力開展各種校本培訓活動,如計算機的培訓、普通話的培訓、簡筆畫和鋼筆字的培訓、師德的培訓、教育教學理論的培訓、時事政治理論的培訓等等,同時,教師要積極參與縣、市組織的一些教學活動及培訓,經常觀摩優秀教師的示范課,教師自己也要經常上公開課,在學習和培訓之中,使自己的專業素養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和提升。

四、要探索研究

教師即研究者,研究是提升教師素養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通過什么樣的研究和怎樣研究,才能有效地解決自己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當然也包括豐富和發展教育科學事業。教師在開展研究的價值取向上,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教師的研究,要以“解決實際問題,改進實際工作,優化教學效果,提高研究能力”為直接目的;以“轉變教育觀念,強化理性意識,端正研究態度,提高研究能力”為間接目的;以“促進學生、教師和學校共同發展”為終極目的,不能為了“研究”而“研究”,也不能為了名利而“研究”。(2)問題始終是研究的起點,研究從自己工作中產生的問題開始,這是教師研究的一個基本的準則。教師研究的問題來源,不只是教學的問題,而且涉及教師的全部工作,涉及現實學校教育和管理的方方面面。(3)教師的研究,不是純粹的理論研究,而是基于學校、在實踐中的研究,也就是說,邊實踐邊研究,邊研究邊實踐。

五、要時常反思

反思是教師獲取實踐性知識、增強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的有效途徑,不僅包括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反思,也包括對與之相應的潛在的教育教學觀念的反思,還包括對自我專業發展的反思。作為教師要養成反思的習慣!這里的“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其實也具有研究的性質。我們教師不只是完成和執行教學任務,還應該作為一個自覺的反思者,在不斷的自我追問中,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去反思和解決的問題。

隨著教育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如果能夠做好以上幾點,我相信每一位教師都會成為優秀的、專業的教師。

篇9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素養;教育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知識技能與綜合理論素養人才的重任,是當前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健康長遠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高尚的職業道德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特色,應該與職業素養教育進行有機融合,二者相輔相成更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社會輸送優秀的人才。

1理論教育上相互滲透實現教育上的融合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有效融合首先需要我們在理論上進行深度的挖掘,充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內容中與職業素養教育有關的部分,將二者從理論上進行有機的融合。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統領,在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職業素養教育中要將這種觀念有意識的融入課堂教學中,成為學生的行為指導準則。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中教師要明確重難點,對于重點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在內容選擇上要有意識的增加與職業素養教育相關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包涵的方面十分廣泛,其中有很大的部分是關于職業素養教育的,比如社會主義集體價值觀、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二者進行理論融合的結合點。高職院校的培養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在完成學業更好的進入社會角色,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職業素養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只有真正從思想意識的高度上認識到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的以此來規范自身的行為。

2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打造專業化德育團隊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有機結合還必須依靠一支高水平具備專業德育工作能力的教師團隊。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要真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須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職業素養教育不僅僅是單純的理論知識的教學,它具有豐富的內涵,教師必須掌握科學專業的職業素養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夠更好的適應這一工作。具體來說,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就必須要求教師同時具備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實踐開發能力。教師既要通過教學來向學生傳遞科學的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同時還要有能力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在實際工作中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學校與當地比較優秀的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定期邀請一些德才兼備的成功的企業家走進課堂來為學生講述自己的經歷,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帶領學生團隊在業余時間進入企業第一線,為學生爭取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可以真正接觸到現實的工作,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同時檢驗提高自身。教師要不斷的充實提高自身,掌握最新的時事動態以及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自覺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并且將這種觀念內化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3健全改善評價機制促進二者的有效融合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有效融合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健全改善高職院校的評價機制,從考評制度上來規范教育教學活動,真正的做到二者的融合發展。具體來說,我們首先要致力于改善高職院校中職業素養教育所占比重過少的弊端,職業素養教育應該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它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在考評制度上就要加大職業素養教育所占的比重,對于學生的職業素養要進行定期的考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來說都要加大考察的力度,讓學生引起充分的思想重視。針對高職院校不同專業的職業素養教育教學應該制定不同的考察標準,要求學生掌握從事本行業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在步入社會工作崗位后能夠繼續嚴格的要求自己。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畢業時要求同時考取專業知識證書以及職業素養證書,這些都會成為學生在以后尋求工作時重要的依據。教師要將學生在平時的表現也納入考核的范圍,避免學生在考前突擊背誦,要將考察落實到平時,對于學習態度良好,認真負責的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與表揚,對于職業素養有所欠缺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耐心的指導,使其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自覺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高職院校本身具有自身的特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尊重這些特點,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進行有機的融合,成為一個系統連貫的整體,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莫云仙.淺析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素養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3,(11):23.

篇10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教育教學活動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做好對高職院校學生這一群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講究科學的方式方法,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有意識的與職業素養教育進行有機融合,惟其如此才能真正適應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以及成長成才的需要,最終為社會培養優秀的高職院校人才。

關鍵詞: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素養;教育

高職院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具有專業知識技能與綜合理論素養人才的重任,是當前高等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高職院校的健康長遠發展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以及高尚的職業道德的重要場所,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自身的特色,應該與職業素養教育進行有機融合,二者相輔相成更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社會輸送優秀的人才。

1理論教育上相互滲透實現教育上的融合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有效融合首先需要我們在理論上進行深度的挖掘,充分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內容中與職業素養教育有關的部分,將二者從理論上進行有機的融合。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統領,在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職業素養教育中要將這種觀念有意識的融入課堂教學中,成為學生的行為指導準則。在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中教師要明確重難點,對于重點知識進行詳細講解,在內容選擇上要有意識的增加與職業素養教育相關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包涵的方面十分廣泛,其中有很大的部分是關于職業素養教育的,比如社會主義集體價值觀、遵紀守法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道德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二者進行理論融合的結合點。高職院校的培養的目標是為了讓學生在完成學業更好的進入社會角色,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因此職業素養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只有真正從思想意識的高度上認識到職業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的以此來規范自身的行為。

2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打造專業化德育團隊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的有機結合還必須依靠一支高水平具備專業德育工作能力的教師團隊。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擔任著重要的角色,要真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須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職業素養教育不僅僅是單純的理論知識的教學,它具有豐富的內涵,教師必須掌握科學專業的職業素養教育科研能力才能夠更好的適應這一工作。具體來說,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就必須要求教師同時具備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實踐開發能力。教師既要通過教學來向學生傳遞科學的價值觀,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同時還要有能力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在實際工作中來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學校與當地比較優秀的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定期邀請一些德才兼備的成功的企業家走進課堂來為學生講述自己的經歷,同時教師還可以組織帶領學生團隊在業余時間進入企業第一線,為學生爭取實習的機會,讓學生可以真正接觸到現實的工作,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同時檢驗提高自身。教師要不斷的充實提高自身,掌握最新的時事動態以及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自覺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進行有機結合,并且將這種觀念內化到日常的教學活動中。

3健全改善評價機制促進二者的有效融合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有效融合的另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要健全改善高職院校的評價機制,從考評制度上來規范教育教學活動,真正的做到二者的融合發展。具體來說,我們首先要致力于改善高職院校中職業素養教育所占比重過少的弊端,職業素養教育應該成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它并不是可有可無的,在考評制度上就要加大職業素養教育所占的比重,對于學生的職業素養要進行定期的考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來說都要加大考察的力度,讓學生引起充分的思想重視。針對高職院校不同專業的職業素養教育教學應該制定不同的考察標準,要求學生掌握從事本行業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在步入社會工作崗位后能夠繼續嚴格的要求自己。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在畢業時要求同時考取專業知識證書以及職業素養證書,這些都會成為學生在以后尋求工作時重要的依據。教師要將學生在平時的表現也納入考核的范圍,避免學生在考前突擊背誦,要將考察落實到平時,對于學習態度良好,認真負責的學生給予一定的鼓勵與表揚,對于職業素養有所欠缺的學生教師要給予耐心的指導,使其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自覺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高職院校本身具有自身的特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的尊重這些特點,遵循教育教學規律,將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與職業素養教育進行有機的融合,成為一個系統連貫的整體,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素養,成為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

作者:劉志霞 單位:內蒙古商貿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