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面的職業規劃范文
時間:2023-11-07 17:51: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方面的職業規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物流規劃;企業需求;課程體系;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C9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992(2010)07A-0008-02
隨著物流業在我國的蓬勃興起,物流教育自2002 年以來迅速升溫。截止到2007 年,我國能夠提供物流專業教育的高等院校有200 多所,在校接受物流教育的學生達50萬多人。許多高校開設了“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配送中心規劃與管理”等物流規劃設計類課程,但是這些課程的內容體系往往與企業需求脫節,教學方式也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審視企業對物流規劃類人才的需求特點,探討基于企業需求的物流規劃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物流規劃人才需求特點及其對教學的要求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轉向降低物流費用(第三利潤源),如何規劃與設計物流系統是許多企業直接面對的戰略性問題之一。各企業急需能夠站在戰略角度,對企業物流系統進行優化設計,幫助企業降低運作成本,提高競爭力的中高級物流人才。這種物流規劃人才是一種復合型人才,目前市場最為緊缺,培養的難度也最大。
一方面,物流規劃人才需要具備較高的專業業務素質。一是掌握物流基本理論、技術設備、政策法規以及物流學科的理論前沿和動態。二是具備一定的業務技能,熟悉企業的生產流程、現場管理以及在制品的保管和成品包裝與存儲,能夠合理調度企業車輛和人員、選擇最優行車路徑、規劃進出貨等。
另一方面,物流規劃人才需要學習的知識具有跨學科性、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必須通過反復的物流項目和物流案例的實踐、提升,才能逐漸積累出為企業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物流解決方案的能力。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僅靠課堂理論教學不能滿足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的教學要求,該課程應將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科研有機結合起來,開展實踐教學改革,以適應人才市場的要求。該課程的教學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主要采用課堂授課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講授的知識,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和創造性學習能力都遭到壓制,同時存在著教學脫離實際的現象,導致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弱,不能適應企業需求。
二、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理念滯后,重理論輕實踐
大部分高校沿襲傳統教育理念,注重課本純理論知識的講解與灌輸,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呈現出紙上談兵的教育狀況。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實踐,注重知識、忽視應用等,直接造成學生在經過系統的學習之后,不缺知識,而欠缺企業最需要的實踐操作能力。
(二)課程內容體系和教材不完善
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聯系不緊密,實用性較差。許多高校沒有對企業進行廣泛深入的調研,導致授課內容與企業實際需要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課程偏重理論解釋與分析,缺少對企業物流規劃案例的分析。
教材針對性和實用性不足。已有的許多教材,主要介紹基本的概念和方法,雖然理論性較強,但是針對性和實用性不足,不能結合我國現代物流發展的最新實踐和發展需求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因此,現有教材不能夠滿足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要求。
(三)教學方法陳舊、單一
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或多或少地受傳統教學的影響,缺乏創新與改革。主要表現為課堂上教師填鴨式地灌輸理論知識,學生被動充當知識接受器,課后學生對所學知識漠然的情況,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物流規劃人才的培養。
(四)師資隊伍水平有待提高
國內缺乏具有物流系統規劃設計理論和實際經驗的教師。物流專業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新型綜合性專業,大多數高校教師從交通運輸、管理、經濟等方面轉型而來,整體水平不高,無物流行業實際工作經驗。大部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只能夠從書本上獲取相關的專業知識,不能很好地結合企業實際應用講解物流規劃設計理論與實踐操作。
三、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建議
(一)完善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
精心編寫講義,對書本知識進行模塊化整合,從“重知識”轉變到 “重能力”。鑒于目前國內沒有較好的教材,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從事物流規劃設計的經驗,以“立足基礎、突出重點、聯系實際、構建理論體系”為原則精心編寫了近十萬字的講義。該講義既借鑒了國內外大量經典物流規劃教材的編寫理念,又在內容編排、呈現方式上與已有的相關教材有較大差異。其具體特色體現在以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一是從理論上提出物流系統規劃的總體思路和技術方法,用于指導物流規劃實踐;二是給出實踐上的范本和樣例,以供學生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參考。具體包括物流規劃基本理論與方法、物流系統戰略規劃、物流網絡規劃、物流節點規劃、運輸系統規劃、物流系統優化與方案評價等大模塊。
(二)以核心項目貫穿,引領整個教學內容
項目教學是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激發學生學習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的興趣,筆者先后依托國家電網河南公司物流發展戰略項目和河南陽光物流公司倉儲系統規劃項目來實施教學。學生首先分組查找資料,圍繞企業物流業務流程,對整個項目的內容進行探討。然后各組再派代表到企業核實真實情況。最后在課堂上,各組提出物流規劃項目的解決方案,并進行評價和改進。
(三)適當應用案例教學
選擇和編寫好物流規劃案例,是搞好案例教學的前提條件。例如,筆者在講述完“物流節點選址”知識點之后,引用了“大連北良糧食物流中心”的案例。在描述了基本情況后,請學生思考“為什么有關部門寧肯炸山穿洞,也要在大連建設糧食物流中心”,學生們為此開展了激烈的討論,有的學生的發言還很專業。
對于選好的物流規劃案例,要擬定合適的研討題目。例如,對課程中某些重點問題教學時,可選擇相對簡單的物流規劃案例,案例蘊涵的問題比較集中,指向性明顯。這樣,擬定的研討題目可以具體些。當課程進入到中間階段時,選題時要著眼于有一定程度的綜合性,擬定的研討題目應有一定難度,學生通過深入思考、交流,才能比較充分理解案例蘊涵的道理,拿出自己的決策方案。當課程臨近結束時,選擇的物流規劃案例應著眼系統性和復雜性,擬定的研討題目應有較大的難度,學生只有通過對案例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才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四)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式教學
課堂討論是參與式教學法中最常用的手段。在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教學中,筆者運用了三種討論方式。一是即興討論。在每次課剛開始時,或者是離結束還差10-20分鐘左右的時間,提出一個緊扣教學內容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現實問題,讓學生開展討論。二是小組演講。將教學班分成若干小組,每組5-10個學生,圍繞某個主題,由各個小組事先組織稿件。在課堂討論時,學生爭相上臺演講,還有學生小組準備了精美的演講幻燈片。三是“師生互換”。考慮到很多學生在平時并不閱讀講義、教材,因此在課堂上就某個知識點,讓學生速讀10-20分鐘左右的時間,然后請學生到講臺上給大家講解,教師坐在下面聽講,并最終評議和補充。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強調學生主動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中心,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重視學生小組與個人學習活動形式的組織指導,實現師生之間一對一、一對多,學生之間多對多的學習,從而實現多元互動,做到導中學、學中導、導學同步。
(五)充分發揮多媒體和網絡作用,建設課程網絡資源
建設豐富的課程網絡資源,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建設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平臺,在平臺中設置課程說明、教師介紹、教學大綱、實施方案、教學輔導、直播課堂、IP課件、案例精選、導學PPT、行業動態等多個子欄目,及時補充行業發展最新動態,增強學生對物流業發展實際的了解,保證學生學習到最新鮮的知識。
積極開展網上教學,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借助物流系統規劃與設計課程教學平臺,積極開展網上教學,鼓勵學生參與課程熱點、難點問題的討論,鞏固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不少平時講課過程中未能面面俱到的內容,可以通過網上教學,逐個討論,解答學生平時的疑問。
(六)引導學生參加物流規劃實踐,提高學生專業實踐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筆者輔導的學生先后在第一屆、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決賽中獲獎。在課程教學期間,邀請具有豐富物流規劃經驗的專家為學生進行專題講座,傳遞最新的行業發展信息,增強學生對物流規劃實際情況的了解,提高學生認知能力、專業技能。
參考文獻
[1]甘紅云.關于我國高校物流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有效對接的探討[J].物流工程與管理,2009(7)
[2]黎冰,武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 物流技術,2010(1)
[3]劉健敏.淺議案例教學法在現代物流教學中的運用[J].商品儲運與養護,2008(5)
篇2
關鍵詞: 職業規劃教育 獨立學院 就業
一、獨立學院職業規劃教育特征
1.職業規劃教育內涵及發展。
職業規劃是指運用職業評析、調查訪談、心理測驗等方法和手段,依據市場人才供求,按照求職者的個人條件與求職意愿,以及單位用人的要求,提供咨詢指導和幫助,實現人與職業的合理匹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職業規劃與決策理論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從歐美國家傳入中國,廣泛應用于人事、管理等各方面,對指導大學生求職及未來職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自此,我國高校逐漸掀起職業規劃教育熱潮。
高校職業規劃教育是依據一定的科學理論,針對不同的培養目標,通過有計劃、有步驟地開設相關課程或講座,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就業政策及社會就業整體形勢,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與其他條件進行升學或就業分流選擇,引導學生以社會實際需求調整就業期望值,主動增強綜合能力,確立正確的職業觀、就業觀,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不同的職業規劃決定不同的人生,因此,及早進行職業規劃是大學生實現自我的有效途徑。
2.獨立學院職業規劃教育特征。
目前,許多獨立學院越來越認識到職業規劃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體操作上,大部分都呈現出以下特征。
一是職業規劃教育缺乏系統性,將重點放在臨近畢業的學生群體上,對低年級學生在職業理想教育和職業規劃方面的引導顯得比較薄弱或重視不夠。
二是職業規劃教育的短期化行為特征較為明顯。獨立學院目前重心放在自身發展方面,常把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簡化為畢業前的就業指導,側重于就業技巧的培訓、就業政策的宣傳及就業信息的提供,且大多停留在經驗介紹的層面,而未觸及整個職業生涯的規劃。
三是陸續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開展了就業指導咨詢活動等,但教育內容和形式比較單一,大部分以幾百人的講座或大課形式開展,教師面對很多學生,難以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而且就業教育隊伍專業化、職業化程度不高,不能以新的理念支撐高質量的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和指導服務。
二、職業規劃教育對就業工作的價值
在全國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獨立學院畢業生開始大量走向人才市場。就業難問題與當今大學生自身就業準備不充分、職業規劃指導欠缺不無關系。因此,開展職業規劃教育逐漸成為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有效措施,也成為當前各獨立學院學生工作的重點,對獨立學院的進一步發展和體制完善有著重要意義。
第一,開展職業規劃教育有利于大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從而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減少盲目求職,有效提高就業率。研究表明,一個人所從事的工作與其職業興趣相吻合,就能發揮其全部才能的80―90%,并能長時間地保持高效率的工作而不疲勞;反之就只能發揮全部才能的20―30%,還容易感到厭倦和疲勞。第二,開展職業規劃教育有利于大學生正確進行職業定位,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做出理性的擇業決策和行動,從而提高就業率。大多數大學生并不了解自己想要進入的公司的發展前景、用人制度、企業文化、人際關系等,甚至一部分學生對以后自己即將在一個什么樣的平臺上邁出人生第一步只有模糊的概念,根本沒有目標。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職業指導研究中心主任顧雪英指出,所謂職業規劃就是一個人對其一生中所承擔職務的相繼歷程的預期和計劃,包括一個人的學習與成長目標,以及對一項職業和組織的生產性貢獻和成就期望。通過合理的職業規劃,個人與職業的契合度越高,職業生涯就越有可能取得極大的發展。職業選擇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一個步驟都與前后步驟有著密切的聯系,共同決定著未來職業的發展趨向。第三,有利于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從而順利進入職場,提高就業率。就業能力通常表現為學生能夠獲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而職業規劃教育可以使大學生根據職業目標進行就業能力培養,開展和參加相應實踐活動,進行職業實踐,等等,能有效地避免大學生擇業的盲目性,使大學生科學地進行職業選擇,避免崗位專業性人力資源缺乏與從業人員技術不對口的矛盾。
很多專家認為,當前大學生在就業市場中顯得被動、盲目,主要原因是學生普遍缺少職業規劃意識,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社會對工作崗位的要求,從而導致定位不清,學習針對性不強,并最終導致學生就業競爭力下降或出現盲目就業的現象。近幾年社會各界對在大學里開設就業指導和職業規劃教育的呼聲漸高,已有不少高校在各方面做出大膽嘗試,但主動采取行動的學生并不多。在現實生活中,當大學生面臨職業選擇或職業困惑時,他們最主要的解決途徑是自己思考解決;其次是與父母和同學商量;只有極少部分學生會選擇由專業機構對自己進行指導。這說明,無論是學校就業中心還是社會層面職業服務機構提供的服務體系仍不完善,而且學生對職業生涯指導的重要意義還沒有足夠的認識。
加強職業規劃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轉變擇業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擇業技巧,積極為大學生順利就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已成為獨立學院的共識和面臨的重要任務。
三、獨立學院開設職業規劃教育課程的建議
西方國家在職業規劃教育上所采取的形式多樣,既有課程體系,又有活動體系;既有大型的講座,又有中型的團體輔導、工作坊,還有一對一的職業咨詢。這些寶貴經驗值得我國高校學習和借鑒。但在當前我國獨立學院普遍缺乏具備職業生涯規劃咨詢能力專業人員的條件下,開設職業規劃課程仍是進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有效途徑。
就整體而言,獨立學院的本科特色更適宜將學生培養成為本科層次應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在借鑒國外先進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獨立學院應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職業規劃教育模式,促進大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以實現未來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最佳效益。
1.實現“全程式”的職業規劃教育體系。
大學階段不是職業發展的實施階段,而是職業發展的準備階段。因此,職業規劃教育不僅僅要向學生講述職業發展與成功的基本規律與理論,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解決現實問題。所以獨立學院的職業規劃教育應由過去的集中突擊指導向全程化指導進行轉變。
職業規劃教育要貫穿全過程,每個學年的具體課程內容根據學生的特點可以有如下安排。一年級為學生職業規劃的試探期,重在適應生活進行初步的職業規劃。應側重幫助學生培養專業認知能力,教育學生樹立職業生涯概念和就業素質意識,幫助學生將就業壓力轉化為學習動力。二年級學生職業規劃的主要任務是進行職業適應,以及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與競爭力。著重基本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學會人生職業生涯規劃。在這一階段除了職業能力的培養外,還可以讓學生掌握搜索求職信息、撰寫簡歷、參加面試的技巧,培養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為將來參與職位競爭和職業發展做好各項準備。三年級著重職業定向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和專長,發現自己的職業意向和職業潛能,結合所學專業,制定出符合個人成長與發展的目標,有針對性地培養自已的職業發展能力和擇業技巧。四年級是學生職業規劃的分化期,這一時期的重要任務是讓學生轉變角色以盡快適應社會。我們要通過課程的開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積極探討工作選擇和職業發展,掌握正確的求職方法,強化角色意識以便更快適應社會。這四個階段應相互貫通、有機連接,與思想道德、職業道德教育相結合,從而為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
2.結合專業教學開展職業規劃教育課程。
注重在各專業教學中滲透和融入職業規劃指導。由于專業教學是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主要途徑,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都有職業規劃教育的資源和機會,而專業教師具有教育技能強,對本專業、行業熟悉,與企業聯系較密切等特點,因此,要發揮專業教師課堂教學的重要作用,強化專業教師實踐教學環節中的指導功能。就目前的情況看,尤其要注重課程建設與開發,靈活設計職業規劃課程內容或專題項目,指導學生通過專業學習厚實自己所選職業崗位的知識點和技能點,適時修正自己的知識結構,并能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及所學專業擴展自己的擇業空間。專業教師可以利用與企業聯系較多的優勢,邀請知名企業的老總、人力資源部門經理等來校作報告。這些都能給學生提供了解社會、了解企業的機會。
在職業規劃課程中,要以有本學院所開設的專業及學生的就業意向為導向,針對不同的專業,針對市場上不同的職業門類,實現不同的指導。在職業規劃教育中,根據不同的專業要制定不同的職業規劃課程,也必須針對不同職業制定不同課程。
3.在職業規劃教育課程中加強測評建設。
一是積極開發適合本學院情況的測評產品,增加測評的信度和效度,或是挑選和引進合適的測評工具,幫助學生了解自我;二是建立一支專家型的測評隊伍,給測評對象以公正、科學的測評指導,并給予正確的解讀,真正發揮出職業測評對職業規劃的服務作用。在幫助大學生做好自我認知工作的基礎上,使他們真正了解自己,正確認識“我是誰”,讓大學生盡早接觸、了解與就業有關的信息、政策,也可以借鑒國外在這方面的先進經驗。
4.在職業規劃課程中開設創業課程,指引學生積極創業。
獨立學院學生相對而言家境較好,可以從父母那得到更多創業資金的幫助,同時獨立學院學生活動能力和溝通能力較強,他們是適合創業的群體。但是,他們在創業經驗方面明顯不足,并且缺乏吃苦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待提高。獨立學院應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創業方面的指導,彌補其不足,同時多為學生創造創業渠道。獨立學院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其創造創業機會,邀請成功人士來校傳授成功經驗,讓學生多些機會接觸成功人士,這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成功人士的創業經歷也對其創業起到指導作用。
5.以學生為主體的多樣化授課形式。
隨著畢業生就業環境和就業形勢的變化,畢業生就業指導的內容和形式必須加以調整,建立專業化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體系,開展職業規劃和職業導航等活動,并進行職業意識、技能的訓練及創業技能的培訓,全面提高大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技能和創業技能,以適應新的就業環境和就業形勢。獨立學院應在這個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逐步形成以職業指導課程體系為基礎、以職業測評和職業咨詢為特色以高水平的就業指導講座為補充,再輔之以就業實習實踐的職業生涯指導體系。要把普遍性指導與個性化指導結合起來,引導學生處理好理想與現實、個人價值與社會需要之間的關系。
在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同時,還要增加課堂實踐教學環節,確保職業規劃的實效性,如舉辦模擬求職招聘會,成立模擬公司,采用討論式、情景式、問題式、探究式為主的教學方法等,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營銷能力等,學生走出校門后就能很快適應各種職業崗位要求。
6.全面提高職業規劃課程教師的素質。
調查表明,我國普通高校的職業規劃教育課,一般都是由從事政治工作和“兩課”的人員擔任,與“思想教育”、“政治課”等工作混為一談,失去了其專業性特征。職業規劃教育課程作為一門學科,要求授課教師除掌握國家政策法規、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和責任心之外,必須掌握或熟悉有關教育學、經濟學、人力資源、咨詢學、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因此,本課程教師應接受系統的、有計劃的崗位培訓,在考核達標后方能上崗。
參考文獻:
[1]劉榮軍.關于高校職業規劃教育的思考[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0):52-53.
[2]劉瑞晶.做好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提高就業率[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6,(15):9103-104.
[3]方翰青.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咨詢需求的調查研究[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
[4]趙慧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踐與思考[J].高教論壇,2006,(4).
[5]鄭海燕.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設置[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3).
[6]楊國輝.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析[J].當代教育論壇,2008,(7).
篇3
成功的職業生涯規劃對于畢業生的擇業乃至一生的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我國由于原有教育體制等方面的原因,職業生涯教育的發展相對滯后。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對職業規劃教育的關注也逐漸提升。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尚有許多問題存在。很多學生沒有想過做一份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少數意識到職業規劃重要作用的同學,又苦于沒有明確的目標和適當的方法指導而無從下手。導致許多高職生在面試中錯誤百出,找到工作后又無法安心工作,總覺得找不到合適的崗位,無所適從。為何此類問題層出不窮,有什么改進的辦法?
一、高職院校職業規劃教育現狀分析
高職學生的職業規劃已經是各院校不容忽視的問題,針對高職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各個學校也在積極尋找原因。其中,設立獨立的就業指導部門,在提供就業信息、推薦學生就業、做好畢業生派遣工作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作為就業指導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卻還顯幼稚。以下就是一份針對1000名高職在校學生關于職業規劃內容的調查。
(一)調查方法
今年9月,針對我市現有的幾所高職院校1000名大二學生展開職業規劃的問卷調查與訪談,涉及市場營銷、會計、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商務英語、應用電子、護理、中醫藥、幼教、烹飪等10個專業。共發放問卷1000張,收回有效問卷945張,有效率為94.5%。
(二)調查結果
從以上調查中,可以明顯看出,只有不到60%的同學表示喜歡自己所學的專業;只有17.30%的同學的專業是自己選定的,其余相當部分同學的專業都不是自主選擇的,有些同學因此根本不喜歡所學的專業,這就難怪他們不能認真學習,取得優異成績了。進入高職學校以來(到了二年級)還有許多同學(超過50%)對于自己所學的專業和未來可能從事的職業都缺乏了解,導致他們在學習中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而缺乏動力,再由于對本專業缺乏了解,急于實踐上崗學習的迫切,以及他們對未來所表現出來的渺茫和無奈,折射出目前我們高職院校職業規劃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需要迫切解決。1、專業選擇上缺乏主動性;2、學生沒有樹立職業生涯規劃的觀念;3、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自主意識,或由于知識儲備、社會閱歷以及對自身的了解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導致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往往實踐能力缺乏、職業目標模糊、職業準備不夠;4、自我評價和職業發展期望值過高,大多不能正確地進行自我評估。
在面對高職在校學生的訪談中,未上過職業生涯規劃課的很多同學都表示聽說過職業生涯規劃,是“畢業班就業前要開的一門不用考試的課”。上過相關課程的同學則大多反映:沒意思、不重要。上課的老師就是德育課教研室的老師,大多數學校沒有專業的就業指導老師,因此,也難以實現正規的職業規劃教育。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筆者在設計問卷時,特意把“其他”選項換成了“無所謂”,有多份的無效問卷上都全選擇了“無所謂”的選項,個別同學的這種對自身發展、對未來職業的漠視表現,正是目前高職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缺失,未能對高職在校學生進行正確職業規劃引導的一個小小縮影。
二、目前高職生職業規劃教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從主觀上看,一些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不夠重視,工作力度不夠;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缺乏了解,不知從何做起。從客觀上看,畢竟高職院校在我國還處于發展初期,運行機制、管理體制的不完善是情理之中的事。具體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社會、職業院校、家庭重視不足
學校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內容與企業需求脫節,單一的培養和封閉的辦學模式加劇了學生擇業的困難與競爭。學生如何規劃未來,選擇職業,畢業后如何發展,從家庭、學校,到社會都重視不夠,導致高職生畢業后面對職業選擇手足無措。職業院校對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輔導不夠,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教育偏重于教學和科研,并未意識或者是剛剛意識到學生職業生涯輔導的重要作用。而很多家長則認為,推薦就業是學校的事,也是自己孩子受教育的一個終點。對孩子們未來的職業他們雖然寄予很大期望,但實際行動上除了在報考時“幫”孩子選擇一個他們自己認為好(熱門)的專業,其余則按兵不動,把對孩子的所有期望寄托給了學校。
(二)職業規劃課程各方面存在問題
1、高職院校職業規劃的課程設置,一般只有一個學期的課堂教學。而職業規劃是一門系統科學,實踐性很強。缺乏持續的跟進和調整,職業規劃只是空中樓閣。另外,職業規劃的內容涉及興趣愛好、課程選擇、生活安排、技能培訓等許多方面,簡單的課堂學習顯然難以從現實的角度進行指導。
2、課程內容缺乏針對性。課堂教學最多只能告訴一個概念,教會一個方法,分析一個案例,再讓學生自己去規劃。事實上,學生們的自我意識比較弱,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讓他們自己做職業規劃,不僅針對性不強,而且還有一定的風險。
3、職業規劃課師資隊伍有待加強。在國外,有資格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必須經過專門的培訓和嚴格考核,并要求有多年實際從事職業咨詢和規劃的操作經驗。教師缺乏經驗,給學生指導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就只能是紙上談兵。目前,國內的高職院校甚至其他高等院校還尚未建立一支專業化的職業咨詢和規劃隊伍。
三、改進高職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對策探討
(一)高職院校自身的一些改進
1、調整職業規劃課程設置。將職業規劃教育的時間盡可能地提早,最好早到同學們選擇自己所學專業之前,達到自主選擇專業的目的。因此,筆者甚至大膽設想,能否進校后第一學年,先不分專業,在學習基礎科目的同時,通過多種途徑進行職業規劃的教育。再讓同學們在已有職業規劃知識的基礎上,去決定自己未來從事的職業。
2、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的內容要擴展。不能局限于幫助學生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更要指導學生規劃好自己在學習生涯中的學習和活動。通過豐富職業規劃課程的內容,根據學生的職業意向,對他們提供個性化的培訓。學校要主動與企業聯姻,牽線搭橋,讓學生更早地接觸專業實踐,了解專業的行業背景和發展前景。學校還要主動面向社會,積極為畢業生尋找合適的實習場所,通過實踐環節更好地完善職業規劃,使他們能夠在較高的起點進入職場。
3、通過多種方式在校園內營造職業規劃的氛圍。比如,充分利用校內資源,經常開展技能競賽、作品展示(設計類專業適用)、精英論壇等,根據不同的專業設置競賽的主題和方式,讓學生在其中體會不同的職業角色,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認真思考,并在此基礎上做出符合自身實際的人生規劃。如今,有許多本科院校開展的企業家論壇、精英講壇的形式,邀請社會名流,特別是業內成功人士(校友更佳),回校與在校學生交流,使學生們獲得職業知識和職場經驗,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形式,可以作為校內職業規劃教育的有益補充。
(二)教師指導高職生進行個人職業規劃
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將經歷不同的過程,因此職業規劃的方向和重點也不同,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有所不同,但有一些因素是必須考慮的。我國人事科學研究者羅雙平用一個精辟的公式總結出了職業規劃的三大要素,即職業生涯規劃=知己+知彼+抉擇。這也應該的職業規劃教育者指導高職生進行個人職業規劃的主要內容。
1、對自己進行自我剖析與正確定位。對自己做出準確評價:我的優點、缺點,性格特點,適合職業,目前能力水平……對自己做出全面分析,形成一個比較客觀、全面的認識和基本定位。有了準確的自我定位,才能有效地開發自身潛能,不斷提升。這是一個知己的過程。
2、對環境進行針對性的調查與分析。選擇職業是一種社會活動,必須受到一定社會因素的制約。所以要以自我分析為基礎,定位一個職業的方向,然后在這個方面去分析自己在目前環境中的地位、環境對自己提出的要求以及環境對自己有利的條件與不利的條件等。這是一個知彼的過程。
(三)高職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
高職學生的思想活躍、可塑性強、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在這一時期,著力于良好行為習慣和品德修養方面的學習,將會為將來的事業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1、充分利用空閑時間,練好行業基本功。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書法、速記、文書寫作(國際信函書寫)、計算機錄入等技能的學習,這些技能或者說是特長,無論是在激烈的面試競爭還是今后的工作較量中,都將成為有力的武器。根據將來所從事職業的不同,選擇外語的聽說讀寫、粉筆板書、珠算、CAD設計、機動車駕駛、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等內容精益求精,提高職業素質。
2、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校期間的社會兼職,帶給學生絕不僅僅是一點外快收入,更多的是實際崗位的鍛煉和工作經驗的積累,試想哪個公司不愿意在同等條件下,招個“熟練工”呢?
3、注意良好習慣、性格的養成。有規律的體育鍛煉、良好的興趣愛好,是形成良好性格和習慣的前提。工作中,我們都喜歡無不良嗜好、遇事冷靜、不易沖動,與人相處融洽、團結協作能力強的同事。
篇4
關鍵詞:職業生涯規劃;調查研究;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2-0121-02
1 調查情況
1.1 調查的目的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大學生是否具備一定的職業規劃的能力,發現學生在職業規劃和就業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加強對學生的督促和指導。
1.2 調查對象的選取
本次調查以我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250名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主要通過問卷調查與對個別問題深入訪談的方式,進行較為全面的調查,回收問卷230份,有效問卷224份。
1.3 調查樣本的構成
在224名有效問卷中,藝術學院學生45 人;信息學院學生 37 人;法學院學生41人;電子學院37人;為了增強信度和效度還向《合同法》選修課(涵蓋不同專業)的學生64人發放問卷。在所有調查對象中,男生118 人, 女生 106 人;農村籍學生 75 人,鄉鎮學生人數為69人,城市籍學生 80人。
1.4 資料收集、整理與分析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采取問卷調查法收集與本研究相關資料。問卷采用自填法,由被調查者當場填寫,經核實后回收,實際發放問卷250份,回收230份,回收率92%,有效問卷224份,有效率97.3%。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學生不熟悉職業生涯規劃
經過統計分析發現,45.6%的學生對于職業生涯規劃有所了解,3.8%的學生比較熟知,20.5%的學生表示不了解。33%的學生是從二級學院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中獲得相關知識,63%的學生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18%的學生表示不能確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33%的二級學院在新生入學時進行了職業生涯方面的指導,但缺乏進一步的系統的教學與跟蹤指導。
2.2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比較
對比男大學生和女大學生對于職業規劃的認識,在96%的有所了解和熟悉職業規劃的學生中,男生的比例占62%,女生僅占38%,進一步的訪談發現,男生對職業規劃的認識源于生存壓力的需求和現實生活的需要,其中有23%的學生是出于自我能力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還有部分學生從媒體和講座中習得的職業規劃相關的知識;有3.4%的女生出于對就業性別歧視的擔憂不敢正視這一問題,真正意義上的職業規劃也無從開展。
2.3學生的專業興趣和專業的了解程度
在“你對自己所學專業是否了解,比如培養目標?”一項問卷中,約12%的學生選擇了“非常了解”,80%左右的學生選擇了“了解一些”,還有8%的學生“不了解”。對于選擇所學專業的原因中有78%的學生選擇父母指導的選擇,其中有18%的人選擇進入大學學習后對自己所學專業有所興趣,43%的人表示沒有興趣,7%的人正打算換專業,10%的人表示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有22%的人是自己對于自己喜歡的專業的自愿選擇,其中有3%的人進入大學學習后喪失對自己高考志愿時所選擇的專業的興趣。
2.4 學生的專業和職業的關系
35.3%理工科技術性強的專業學生想找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36%的法學專業的學生希望從事法律事務相關的工作,總體上看,人文社科的學生專業傾向不明顯, 28.7%的學生認為只要有一份工作就行,至于是否與自己專業相關無所謂。
2.5 在職業取向上趨于多元化
43.6%的學生想進公司,20%的學生想自主創業,19.4%的學生欲做公務員或其他職業。除與專業對口的職業外,公務員、自主創業也成為學生擇業重點。
2.6 職業理想與職業能力關系
學生職業理想與職業能力的關系上,有76%的學生不清楚實現自己職業理想必須具備的職業能力,只有3.6% 的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并為實現自已的職業理想儲備職業能力,24%的學生認為按照學校安排的課表進行學習就具備了未來職業所需的專業能力。
2.7 職業規劃和素質教育的關系
78%的學生認為兩者之間沒有關聯,進一步的訪談中發現大部分學生認為素質教育是以知識為基礎的教育,以知識和獲取知識的能力作為衡量個人素質的基本標準。23%的人將找工作的能力等同于職業規劃,并認為這也是一種個人能力。
3 對策探討
從以上結果和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并沒有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也沒有將職業規劃作為一種提升個人能力的方法來對待,事實上我們認為:職業能力是個人的一種基本素質,職業能力以職業規劃為基礎,良好的職業實現對于人生價值的自我實現和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較大的作用,而個人的良好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發展息息相關,從我們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的調查中可以發現,當前大學生對于職業規劃的認識程度還有待于提高,學校社會和家庭均應在此問題上作出努力。只有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才能幫助大學生更好地發展自己,發揮潛能,取得職業生涯的成功。
3.1 學生、家長與教師的觀念必須轉變
職業規劃的問題以與市場經濟和職業的高度分化為社會背景,以個人的自主擇業為前提,國外很早就有關于職業規劃的研究,并且將其與素質教育結合在一起,英國、美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指導起步較早, 而且已經形成了較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具有早期性、個性化、實用性、專業性和連續性等特點。國內大部分人將職業規劃作為一種就業的手段,對決定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一個人的事業奮斗目標,并選擇實現這一事業目標的職業,編制相應的工作、教育和培訓的行動計劃,對每一步驟的時間、順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我們認為,職業規劃的重心不僅僅是職業,不僅僅是指導個體找份工作好,它以評估人的性格特征和氣質為基礎,以人生的事業和人的價值的完美實現為終極目標,應該將其納入素質教育的范疇中,成功的職業規劃應該貫穿于個人人生發展的始終,因而應倡導家庭、學校、社會多位一體、貫穿人生始終的職業規劃模式。學生不能只是專注于個人的學習與成績,不能正確地認知自我。對職業生涯教育概念認識粗淺,被動地接收學校和指導老師傳授的知識和技能,應該變被動為主動,積極進行職業規劃,自己在職業生涯的選擇上不是以金錢為唯一的衡量標準切忌功利的心態,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個人天賦和興趣,而不是專業目前是否熱門或者有“錢”途,興趣是人們后天的成長環境等多種因素決定的,喪失興趣是人們轉換工作的重要原因,也是職場失敗的重要因素。作為家長應該用心發現孩子的長處和興趣愛好、心理傾向,對孩子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盡早的認清和幫助孩子進行自我認知,并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作為教師也不僅應該教書還應該育人,激發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興趣,引導學生明確職業理想的內涵、職業理想對職業生涯發展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據個人需求與社會需求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積極的指導學生進行人生的規劃和實現人生的價值。
3.2 要建立職業生涯輔導與咨詢機構
由一批具有實踐經驗又精通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理論的教師進行日常管理定期進行活動,學校推進課程體系改革,課程體系中應有職業規劃課程,提早開設職業規劃選修課,并計入學分使職業生涯教育工作日常化,建立專業的職業規劃教育師資隊伍,可以先進行試點,以點帶面全面展開。也可將職業規劃教育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之中,從學生剛入校時就開始進行職業規劃方面的指導,對于教師現在學校專業的職業規劃教師明顯不夠,從知識背景上看,部分是從行政崗位上直接轉過來,部分依賴于學生輔導員進行職業生涯指導,均存在問題,應該安排心理學專業方面的專職教師進行職業規劃的教學和日常生活中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測評,引進國內外比較先進的職業生涯測試軟件使學校職業規劃系統化、科學化、正規化,提倡專兼職教師并舉的原則,學校可以從校外聘請專門從事職業規劃訓練的人員作為學校職業規劃兼職教師,對學校內部有關專業的有志于長期服務學生的老師,定期向相關機構派出老師進行職業規劃的專業培訓。定期請各行業的成功人士進校進行職業經驗的介紹和交流,激勵大學生進行自我規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3.3 加強相關專業的社會作用和功能方面介紹
調查中甚至發現部分大三學生還不清楚自己所學的專業,盲目的學習只能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學生由于不清楚自己所學的專業,因而缺乏專業認同感和專業自信心,也很難在學習中有意識的與社會需要相結合,因而二級學院在制訂教學計劃的過程中應該加強相關專業的社會作用和功能方面介紹,適當安排理論課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加大實踐教學的力度,利用假期安排學生進入專業相關的單位進行實習,使學生盡快對專業有感性認識在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更好的進行職業規劃。
3.4 學校應加大學校與用人單位聯合的力度
及時反饋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情況,聘請用人單位人事部門有關人員進校舉辦講座,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與職業素養的培養與熏陶。在軟件方面,盡快引進職業能力測評系統免費為學生提供科學的測評,學生通過對自己的職業素質和職業綜合能力的測評,充分地了解自己的 人格與能力,結合現實社會,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客觀的找出自己的一些不足, 有針對性地培養和發展自己良好的職業個性,確定職業目標,盡可能的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并且盡早的根據自己的性格、能力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參考文獻
[1]馮萍.論職業生涯規劃應從跨入大學開始[J].天津工業大學學報,2002,(3).
[2]徐昶斌.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應用初探[J].惠州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5).
篇5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規劃;對策研究
1 高職院校職業規劃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能夠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也開設了諸如大學生職業發展、就業指導類的相關課程,相關教育主管部門也組織了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等活動,強化了“職業規劃”在學生中的印象和概念。盡管各高職院校一直盡心盡力去做,但職業規劃的相關工作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并沒達到理想的效果,多數指導流于形式,無法滿足學生真正的需要,究其原因,可從以下方面分析。
1.1 職業規劃的教育欠缺系統性和針對性
學生從小學到大學,接受的是應試教育,為升學而努力,缺乏相應的職業教育。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都是對專業概念一頭霧水,很多同學都是聽從家長和朋友的建議,或者是跟風報考,不能真正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和能力特長,這導致到他們在大學學習過程中甚至乃直到畢業時,對將來所要從事的職業依然沒有明確的目標或者認識不清,最終造成了只能隨遇而安的窘境,無法對自己的職業生涯作出合理、科學的規劃。
1.2 職業規劃指導欠缺專業性,沒有專業的職業規劃隊伍
據筆者了解,高職院校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大多由學生管理人員完成,很多老師都是臨危受命,匆匆上崗。他們沒有參與過太多的職業生涯及就業指導的相關培訓,并不具備職業規劃的專業知識。這導致了相關課程水平不高,對學生的指導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為學生的職業規劃困惑提供解答和困惑。而且,在很多的多高職院校里,都沒有設立專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指導部門,幾乎沒有貨很少有專業的職業規劃教師,往往有從事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或行政部門負責招生與就業人員兼任,有些人對職業規劃專業知識了解有限,在開展教學時,不盡如人意。
1.3 對職業規劃教育的不太重視與師資力量的缺乏
很多大學在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這個課程都安排在選修課的位置上,只有少數學校開設必修或主修 。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都以培養專業型,能力型,創新型的人才為目標,把太多的時間和工作放在了這些方面,卻忽略了大學生的未來規劃和職業追求,導致了很多高職院校的學生經歷大學之后仍然不知道自己的職業取向,仍然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迷惘,消沉于當今社會。
1.4 學生本人對職業規劃的認識和學習能力不夠
由于大學生本身年齡不大,對社會接觸較少,還感受不到社會競爭的壓力和殘酷性。由緊張的高中學習生活轉入輕松的大學校園,很多同學都沉浸在休閑和放松之中,日子往往蹉跎而過。即使有相關的課程指導,但同學們對此還不夠重視,認為職業規劃是比較“虛”的西,遠不如學習專業知識重要。即使有部分同學愿意提早進行職業規劃,但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職業規劃方面的知識仍很欠缺,相關老師也不能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導致職業規劃的目標設定不明晰,甚至可能不適合自身的能力和特長,不利于同學的長遠發展。
2 對策研究
2.1 加強職業規劃的專業隊伍及專業性建設
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學生的素質及職業規劃一直備受社會人士的關注,為了是學生能更好的去適應社會的這個大環境,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的建設要立足長遠的師資建設,培養職業生涯規劃專門人才,特別是課程教授,咨詢輔導等方面的老師,其次要加強其他相關工作人員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培訓,使他們獲得資格專業認證[3] 。在老師職業受教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公平,公正競爭的原則對老師進行考察,并以學生的意愿推舉出最好的職業老師,讓老師的責任感更加盡職盡責。對于一個職業的老師而言,要深刻的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方面面,既包括認清其意義、內容、原則,也包括職業興趣分析、性格分析、技能探索、職業價值觀探索等重點難點,還要對社會就業環境的發展和變化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2.2 建立完整的職業規劃教育體系
各高職院校應把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貫穿學生從大一到大三的全程,改變原來只在臨近畢業才開始注重進行職業規劃的局面。從入校伊始就讓同學們了解職業生涯規劃對自身未來發展的重要性,每學期都通過系統的學習來幫助同學了解越來越多的職業規劃知識,幫助他們進行自我分析,澄清職業價值觀,并通過專業的測評工具來設定合理的職業目標,找到自己最合理的發展路徑,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圍繞個人目標進行準備,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3 力爭實現職業規劃教育過程中的情境化教學
情景化教學,即以情景來模擬教學的內容,通過學生對情景的融入而達到教育的目的。在大學以前的學習生涯中,同學們都很少接觸職業規劃,對于未來的職業生涯都是未知數,而且,對職業規劃的意識比較薄弱,因此,高職院校要結合學生在校不同時期情況,再結合學校的實際制定一份情境化的課程標準,分學期進行不同方面、不同側重點的講授,也可以把學生所喜歡的事,物搬到教學上來,把學生的興趣愛好與書本相結合,在得到歡樂之后,也能讓學生對職業規劃有所了解,并安排自己的職業生涯。在情境設置上,依照職業規劃的步驟進行分解,強化自我認知、職業認知、目標設置等重點和難點,讓同學在不同的情境中感受學習氛圍,更好的掌握自己的未來發展。當然,職業規劃不應該獨立存在的,英語大學學習緊密聯系起來,大學期間學習的知識儲備是職業規劃的基礎,而職業規劃有事學業規劃的指揮棒不斷影響著學習規劃的更改,所以它們是相輔相成的,只有結合自身的情況做好學業規劃,才能使職業規劃有效的執行 [4] 。
創新和豐富職業規劃指導的方式。職業規劃不僅包括理論知識的學習,更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建議高職院校開辟專門的場地,供同學們開展職業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增加職業的直觀感受;可以多增加校企合作,多聘請企業的專家、領導進行專題講座,讓同學們了解成功人士的成長故事及心路歷程;可以在日常的學生管理工作中加強職業規劃的日常宣傳教育,通過設立專題網站、宣傳欄、主題學生活動等形式,增加學生了解職業規劃的途徑;利用同學們的課余時間,參觀與他們專業相近的企事業單位,了解未來可能要工作的環境和氛圍;依據各高校、各院系的專業特點,在專業帶頭人的幫助下開設相應的職業素養課等。
善于觀察,落實與學生,強化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發展。高職院校的教育面向的是廣大的學生,對于學生的職業意向都要有很好的了解,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決,從中列舉出絕大多數的案例,想法,意向編入書中,使每一階段的學生都有其正確的職業規劃。對于高職院校的職業教育也會有很大的改善,與社會的發展相接軌。
參考文獻
[1] 田興政 . 高職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 .《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 :37-38 .
[2] 戴鎰東 ,李明 . 大學生職業規劃教學與實踐體系創新[J] . 《科教文匯》, 2013(4):28-29.
篇6
(宿遷學院五系,江蘇宿遷223800)
摘要:職業生涯規劃是宿遷學院新生入學教育的關鍵環節,科學地進行學生職業規劃測評是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是依據朗途職業規劃測評系統,組織宿遷學院五系新生在接受系統教育與提示之后進行測量,并以學院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精神為指導進行的一次報告分析。一方面,這些分析會為系部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供直接的數據參考;另一方面,這也為學生個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關鍵詞 :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測評;分析報告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1580(2014)06—0031—02
收稿日期:2014—01—10
作者簡介:高雷(1986— ),男,江蘇宿遷人。宿遷學院五系專職政治輔導員,助教,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分析報告依據的理論預設、分析的維度以及數據源都取自于朗途職業規劃測試系統。朗途職業規劃測試系統可以對學生個體穩定的性格特質以及創業的深層次動力進行測試,并針對學生的不同測試情況提供專業的職業規劃指導。從測試的指標項目來看,該系統設計了崗位與學生特長、與學生的動力驅動類型之間的匹配參考。通過綜合的測量結果,可以讓學生個體發現自身職業獲取的短板以及具體的改進方略。
學生個體在獲取自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的參照系之后,也懂得了“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現實途徑。同時,我們應該提醒每位參與測試的學生:無論是自身穩定的性格特質,還是個體的動力類型,都是具有“先賦”意味的。它的穩定與獨特只是相對的。隨著生命成長歷程的延續與生活情境的變遷,個體的知識庫和經驗都會得到不斷的豐富,并影響學生的個體性格特質與職業選擇的動力類型。這些都是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
結合宿遷學院五系新生在朗途職業規劃測評過程中所呈現出的統計規律,我們嘗試著分析本屆新生在職業規劃過程中的狀況,并期望分析過程能夠為我們之后的具體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供重要的參考。
一、參評學生基本狀況分析
五系新生的性別分布比例為女生占71%,男生占29%,女生的數量幾乎是男生的3倍。由于受中國傳統文化、生活成長環境、社會角色期望以及個體層次心理因素的影響,性別因素在職業規劃中的影響也比較明顯。五系新生年齡分布范圍是19~20歲的區間范圍,這與全院新生的年齡段分布是一致的。
二、與個體職業規劃測評相關的指標維度分析
(一)性格特質類型維度
從數據顯示來看,學生在職業規劃受性格類型影響的元素中,“內向感覺 情感 判斷”與“外向直覺 情感 判斷”的兩端分布較為均衡。一方面,證實了新生對本次測評的參與程度比較高,而且在填報測評報告時價值比較中立;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每一位指導教師要在這兩種類型性格匹配的職業種類中做好指導,并兼顧到其他性格類型的職業匹配,幫助學生發掘資源,整合有益信息,針對學生個體性格與職業的匹配銜接,做好進一步的指導工作。同時,通過分析得知,男生與女生在性格特質普遍分布情況上有著較大的區別。這也就告訴我們,除了在性格特質整體分布上要綜合關注與學生相匹配的職業規劃路徑,同時,也不能忽略性別因素對性格特質的影響。當然,這一過程也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生活成長環境、社會角色期望以及個體層次心理因素對性格特質的影響。
(二)職業規劃的深層次動力源維度
1.成功愿望指數
統計分析結果顯示,五系新生有職業獲取成功強烈愿望的,只占學生總數的1/5,如果將這部分學生的過往經歷與學生的成功愿望指數相關聯,學生在職業規劃過程中是否具有積極主動、努力進取的相關因素就可以從其過往的生命成長歷程中窺探一二,這也為我們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分類教育提供了可能。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還涵蓋著學生職業目標設定、新情境的駕馭以及自身位置的定位等指標體系,而這些也為指導教師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化的教育與指導提供了維度參照。
2.挫折承受指數
挫折承受指數是指針對受測者在面對挫折、失敗與困境時的心態、情緒與行動的可能性的測量。調查顯示,宿遷學院五系新生中有近半數的學生在面對失敗與困境時表現出的承受能力較低。這也就提示我們要在學生的抗壓能力方面進行有益的引導與幫助。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引入移情體驗與想象獲取的技巧,更為關鍵的是能夠將這方面的引導與教育融入到具體的情境與案例中。
3.人際交往指數
人際交往涉及互動過程中的“鏡中我”的內心認知與對互動本身的意義的界定與意識問題。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五系新生中有超過1/3的學生存在人際交往方面的困境,表現出與人交往的動力不足、與人交往的技巧不夠、與人交往的程度不清等狀況。人際交往是個很傳統的社會心理問題。職業規劃專項測試中所顯示的學生人際交往系數分值只能作為一種參照。但交往也是有基本準則與要求的,如從容的心態、道德的規范、民族的風俗與地域的特點等,這就需要我們準確地把握與有針對性地對待學生的人際交往問題。
4.影響愿望指數
影響愿望指數反饋的是一種人際交往過程中的狀態,即要求或希望別人按照自身想法行事的愿望程度。這類動力指數在五系新生群體中體現得較為明顯。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95后”學生的群體特質,也給了每位教師一個提示,即要適當地引導他們學會積極地與人交流互動,懂得“謙讓”、“團隊”與“包容”。“謙讓”會讓自身變得懂禮節、明事理;“團隊”能匯聚眾智,成就事業;“包容”能體現涵養,彰顯氣度。而這些都是我們職業、事業成功的重要保障。
以上四個方面的動力類型源構成了影響學生個體職業規劃的重要的內在影響因素。它的具體體現是動力類型歸類,如向著職業目標努力過程中所體現出的主宰型、寄托型、滿足型與自強型;在面對挫折、困境時所體現的承受類型(這是逆向的動力),有開拓型、堅守型、安定型與嘗試型。
這些性格類型與動力類型測試分類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學生在具體的職業規劃中進行職業定位。而這一過程的具體依據是學生在這些指標體系中所集中體現出的個體職業規劃的長處與短板。因為這些長處與短板的形成是基于具體性格特質測試與動力類型歸類的,反映的是個體情況,這是提供職業規劃個別化指導的重要基礎。長處與短板最終又成為職業選擇與規避的重要參照,顯得直接明了,為學生在自身的職業定位與今后的職業角色扮演中進行積極的知識技能儲備指引了方向。這正是職業規劃工作的重要意義與價值所在。
[
參考文獻]
[1]鐘谷蘭,楊開.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司馬云杰.文化社會學[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3]初宇平,姜鶴,孫云龍主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實務[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篇7
一、導言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的基礎上,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近年來,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逐漸在國內高校傳播,尤其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對大學生的就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越來越多的高校為了解決當前的就業難問題,加強了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的研究與探討。為了解呂梁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探索地方高校更具 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的新路子,切實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 二、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以問卷調查為主,訪談調查為輔。以xx學院各年級的在校生為調查對象,分別進行抽樣調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歸納出目前xx學院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狀況,并對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在呂梁的本土化建設提出相關建議。
三、分析論證
通過數據分析與研究得知,xx學院在校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現狀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九個方面:
(一)缺乏自我認識,對未來的就業方向感到迷茫與彷徨
問題1:您了解自己的興趣嗎?
問題2:您了解自己的性格嗎
問題3: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長嗎?
問題4:您了解自己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職業嗎?
自我認識是規劃職業生涯的基礎,只有在充分剖析自己的基礎上才能為今后的職業生涯規劃出最適合的方案。xx學院有將近一半的大學生不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興趣,而了解自己能力特長的學生更少,不了解率高達63%,甚至有少數大學生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的興趣、性格和特長。由于缺乏對自己的認識與了解,導致69%的學生不了解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樣的職業,對未來的就業方向感到彷徨與迷茫。上述情況的出現,與當前呂梁的社會結構和利益分配制度有密切關系。當前,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本土青年缺乏主動就業的意識,未能結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在大學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
(二)對將來要從事的職業認識不足,就業意識比較被動
問題5:您清楚自己適合往哪些職業方向去發展嗎?
問題6:您清楚自己職業發展面臨的優勢與劣勢嗎?
問題7:您清楚自己將來從事職業的具體工作內容嗎?
職業分析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環節,大學生如果擁有明確的職業目標,并能根據職業目標的崗位分析在大學期間開展有針對性的學習,可以增加就業競爭籌碼。調查得知,由于缺乏對自身興趣、性格和愛好的分析,僅有32%的大學生清楚自己今后發展的職業方向。而在對大學生自己將來要從事職業的具體工作內容和職業發展面臨的優勢與劣勢進行調查時發現,有將近八成的學生不清楚其情況。調查訪談中,不少學生都說以后要做總裁、總經理或人力資源總監等,但他們對總裁、總經理和人力資源總監的工作性質,需要具備的素質,認知甚少,對將來自己要從事的職業僅停留在感性認識的層面,未能結合行業的發展和實際崗位的要求進行科學分析。
(三)認為就業前景不容樂觀,人生發展急需科學指導
問題8:對于未來的人生發展,您是否感到缺乏指引、沒有方向?
問題9、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請問您對實現您的理想有明確的計劃嗎?
問題10:您對自己未來的就業前景抱何種態度?
調查資料顯示,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而越來越意識到呂梁對外依存度過高、經濟根基不夠扎實的現狀的大學生,其就業危機意識已有所增強,接近一半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未來的就業前景不太樂觀,甚至有15%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悲觀和茫然,面對壓力無所適從。面對競爭激烈的社會經濟環境,45%的大學生感到人生缺乏指引和沒有方向,而能夠針對自己理想做出明確計劃的學生只占19%。
(四)對職業規劃缺乏了解,但卻意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問題11:您了解職業生涯規劃嗎?
問題12:您認為您是否需要職業生涯規劃?
當前,我市各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僅停留在活動層面,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了解較少。調查顯示,約80%的大學生未能系統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的了解都是通過學校相關的職業規劃指導和自己閱讀報紙書籍等方面零散地積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雖然大學生未有系統地接受職業生涯規劃培訓的機會,但他們卻普遍認好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培訓,64%的同學認為自己需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認為其有助于提高就業競爭力。
(五)xx學院職業規劃服務配套不夠完善,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加強
問題13:學校有提供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嗎?
調查顯示,學生認為學校有提供很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僅占8%,而覺得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還不夠完善的占61%。當前我市各高校基本上都設置了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服務機構(一般為各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但就業指導中心開展的職業生涯教育, 其方式主要是給畢業班開設“大學生就業指導”課,而學校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沒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大多數的就業指導課只是講講就業形勢、就業政策、應聘技巧等,并沒有讓大學生懂得為什么需要以及如何去規劃自身的職業生涯。其余各年級受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較少,指導方式基本集中在引導學生參加職業生涯規劃講座和職業規劃大賽等一些比較常規的活動。盡管個別高校在一年級開設了職業規劃課,但由于師資力量的薄弱,在傳播職業生涯規劃理念中很難形成完整的體系。
(六)學生對自身職業規劃科學性持保留態度,但職業規劃的作用不可否認
問題14:您覺得您為自己做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否科學?
數據顯示,由于我市各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知識的學習不夠充分,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性持保留態度,其中認為自己做的職業生涯規劃比較科學的僅占13%,不清楚科學與否的占58%,認為不科學的占16%。不少大學生表示,即使職業目標未能最終實現,但大學期間自己在努力實踐職業規劃的過程中確實收獲了很多寶貴的經驗,對從事其他相關的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
七、缺乏對專業測評的了解,未能借助專業測評工具了解自己
問題15:您了解專業職業測評嗎?
接近86%大學生缺乏對專業職業測評的了解,而未做過職業測評的大學生高達80%,大部分大學生都是通過自己的體會和別人的評價認識自己,自我認識的方法和手段不科學,自我認識也較感性。
(八)最希望學校提供職業規劃和面試求職技巧方面指導
問題16:面對走向社會工作的壓力,您最希望學校提供哪方面的指導?
調查顯示,33%的大學生希望能提供面試及求職技巧輔導,位列第一位,25%的學生希望學校能提供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畢業生的困惑和障礙,同時也反映了在校大學生想從低年級開始接觸職業規劃及就業指導的愿望。
(九)希望學校開設職業規劃課,且在課程設計上應有創新
問題17:如果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您會選嗎?
調查結果表明,如果學校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有46%的大學生愿意選擇去上課,而有43%的大學生表示不確定。深入訪談發現,面對越來越大的就業競爭,大學生的危機意識有所增強。他們希望能夠在低年級的時候獲得職業規劃方面的指導,以取得更大的競爭優勢。同時,大學生厭倦了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方式,期望職業規劃課能以一種新穎的形式進行授課,以增強課程的實用性。
四、總結與建議
調查分析充分顯示,xx學院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可行性與實踐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努力方向建議如下:
(一)完善職業規劃服務體系,強化本土化建設
職業興趣培養和職業生涯教育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同時,在推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的過程中,不能完全照搬模式,要結合本土青年生活安逸,缺乏主動就業意識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完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體系,盡快使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指導思想、輔導內容、培訓模式等方面實現本土化,使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能夠更好地為大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幫助。
(二)科學規劃開展職業規劃指導的時間,分階段有重點地實施職業規劃指導工作
由于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學生對職業規劃的需求和認識不一,高校開展的職業規劃教育切忌搞“一刀切”,也不可能一促而就。職業規劃教育只有結合學生和學校的實際、結合職業市場的變化,進行科學的規劃,分階段有重點地扎實推進,才能達到有針對性的成效。
大學一年級:要讓大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讓大學生加深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的認識,增加專業學習興趣,讓其初步了解將來所從事的職業,為制定職業目標打下基礎,并形成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學校可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就業實習基地,了解未來工作的基本條件,組織他們與高年級學生座談,聽取高年級學生在學習和就業方面的建議和經驗等途徑,實現對大一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引導。
大學二年級:使大學生熟悉職業的分類和“職業群”, 了解本專業的職業選擇范圍,本地和外地的雇傭結構以及求職的途徑, 能夠把對自己的了解與職業信息結合起來思考自身的職業規劃。大學生在二年級開始逐步學習專業課,這就要求他們深入了解自己的專業和相關的專業,在培養對本專業的情感基礎上,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其它專業進行輔修。
大學三年級:主要培養大學生具有評價和分析職業信息, 區分各種職業的異同, 判斷何種職業適合自己,在職業群中作出初步選擇的能力。在這一階段, 要使大學生能夠意識到職業選擇的重要性, 引導他們在所選擇的某些專業領域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對選定的專業進行實際的嘗試(如開展教學實習、組織參觀訪問相關企業等),基本確立就業創業的方向。
大學四年級:大學生通過做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深化對本專業操作技能及前沿理論的認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強化從學校到工作崗位心理適應的轉變,學會獨立走向社會,順利地從事職業和適應職業生活。
(三)加強師資建設,實現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課程化
目前,xx學院幾乎還沒有專門的職業規劃師,專職從事職業規劃教育人員數量少, 且素質參差不齊, 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和操作技巧, 無法提供成熟的個性化職業規劃指導服務。所以,我們一方面要加強對高校就業指導機構教師的專業技能培訓, 使他們掌握職業規劃的知識和程序, 不斷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 通過引進專業人士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同時,針對絕大多數學生需要職業生涯教育的課程,需要招聘面試技巧、就業理念等相關的培訓, 高校應該把職業生涯教育正式列入低年級的教學計劃, 推動職業生涯教育課程化建設,并對此課程進行創新設計,采用開放靈活的教學方式,確保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豐富校園職業生涯規劃活動,進一步普及職業規劃理念
學生是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主體,高校可進一步依托學生社團組織大學生職業規劃大賽、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講座、職業生涯規劃展覽和出版校園刊物等活動,繼續豐富校園職業生涯規劃活動并提高活動質量,促進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在校內的傳播,使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深入人心。
(五)推行“學長計劃”,建立高校“職業生涯數據庫”
通過跟蹤走出社會的畢業生的工作情況,詳細了解畢業生的職業生涯發展情況。學校可以將“學長”的流向建立職業生涯數據庫,每個學生都可以從職業生涯數據庫中尋找和自己具有相似職業目標的學長的職業規劃實踐情況,甚至可邀請畢業生回校給在校生講述自己的職業生涯經歷或采取一對一的形式引導在校生,這樣活生生的職業生涯案例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啟發。
篇8
關鍵詞: 大學生 職業規劃 策略優化
如今大學生畢業后的就業出路已經成了國家及全社會都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每年的大學生數目不斷增加,社會也承擔著巨大的畢業生就業壓力,雖然國家不斷出臺相應政策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但是同樣需要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前景有一個清醒的意識。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大學生在高校就讀階段,對自己的職業前景非常迷茫,缺少一個具有長遠性的職業規劃,高校在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方面也存在諸多欠缺,各種原因導致學生在選擇自己的職業時,往往出現“跟風走”的現象。比如,目前出現的“公考熱”、“考研熱”、“外企熱”等,都是學生對自己的特點及職業趨向缺少相應認識,盲目跟隨他人腳步的表現。別人都在考公務員,都在評價公務員待遇高,于是不經過分析自身特點,一味追求進入國家編制,由此造成社會各行業人才分配不均衡,是一種嚴重的人才浪費現象。因此,我們要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現狀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并且提出相應舉措,在就業方面實現人才的優化配置。
1.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分析
職業規劃對于大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選擇什么樣的職業決定著學生今后的成長道路,在選定道路之后,怎樣進行進一步的發展,則為學生實現不斷超越自己奠定了不同的目標方向。職業生涯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學生不能對自己的職業及今后的發展具有一個較完整和清晰的規劃,那么,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學生就會面臨個人發展前景的迷茫,限制個人能力的發展和提升。某些畢業生在工作之后反映自己就是在混日子,其實這就是一種很明顯的缺少職業規劃的表現。學生經過高等教育,進入職場,反而陷入自身發展的迷茫窘境,這很大程度上源于目前的高校還缺少對學生職業規劃意識的培養。就目前的分析看,高校畢業生職業規劃存在以下問題。
1.1學校對大學生職業規劃重視不夠。雖然大學生職業規劃這個話題在社會上引起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在學校方面并沒有將學生的相關教育普及開來,學生雖然知曉要對自己將來的職業前景進行合理的規劃,但是缺少相關專業人員的指導,沒有機會接觸相關類型的知識,造成學生規劃能力的缺失。
1.2時間安排不合理。時間安排不合理主要體現在,雖然有的院系為學生安排了相關的職業規劃的講座,但是并沒有形成系統性,只是在學生畢業之前或要進入職場時,才安排一兩場以職業規劃為主題的講座。這種講座雖然灌輸給學生一定的職業規劃概念,使學生了解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但是對于要怎樣完成自己的規劃,還缺少相應的具體指導,使學生無法在實際操作中完成自己的規劃方針。
1.3大學生自身的價值觀出現偏差。目前,一些在校學生對自己缺少清醒的認識,對自己今后職場工作中所需要各種素質準備不足,職業選擇出現價值偏差,比如,大部分畢業生將工作的所在城市、薪資待遇放在考慮的首位,而忽視自己本身的特長和專業特點。因此,就出現高待遇工作備受學生青睞的現象,無形中成了現在就業壓力產生的重要原因。
2.解決職業規劃問題的建議
為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求職觀,配合當前國家解決大學生就業的相關政策,各級學校應該針對現行職業規劃實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相關的政策體系優化。根據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的觀察,認為應該首先從以下方面入手。
2.1學校要更新對職業規劃教育的理念。學校要擺正對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的認識。很長時間以來,大學教育過于關注學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養,對學生職業規劃的引導方面重視不足。一些院校雖然有一些相關的就業指導、規劃工作,但往往只是表面形式,沒有切實結合學生的需要。因此,在今后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職業規劃工作要進入學生中間,了解大學生究竟需要什么,并且依靠各級學生組織和就業指導機構,將學生吸引到職業規劃的具體行動中,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在學校之間、校企之間、地區之間形成聯動,相互吸取經驗,將職業規劃與社會現實充分結合,并且將成功經驗逐漸向全國院校進行推廣。
2.2將規劃指導貫穿在整個學習生活之中。我們要將職業規劃教育貫穿在學生四年的大學學習中,形成一種科學的職業規劃學習體系,針對不同的年級,設置不同的教學指導任務和目標。在大學新生入學之后,讓他們初步認識職業規劃對他們今后人生發展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職業的內容,并且可以讓新生與高年級學生或者畢業生進行座談,通過他人的經驗,掌握目前的就業形勢和職業規劃的作用。
在二三年級時,我們開設職業規劃輔導課,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求職技巧,并且請企業相關人員介紹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勢及對人才的需求。進入大四后,繼續深化職業規劃的指導,針對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具體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幫助學生順利就業。
2.3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我們要幫助學生了解目前的就業趨勢,幫助學生擺脫“錢本位”、“官本位”的就業選擇傾向,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就業觀和國家的實際需要進行緊密結合,正確看待任何工作崗位的性質,消除一些學生對基層工作存在的認識偏差,以及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態,使他們從各個方面提高自己的綜合實力,合理選擇就業目標。
總而言之,我們在高校推行職業規劃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就業,為他們的職業生涯指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幫助國家緩解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為大學畢業生開辟更廣闊的職業前景。
參考文獻:
[1]譚敏.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管理體系的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07.
[2]黃飛鳳.如何實施高校教師的職業生涯管理[J].職業圈,2007(01).
[3]吳宏剛,賀琳.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試析[J].科技資訊,2007(32).
[4]吳貴明.職業生涯發展的路徑與運動形式[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03).
篇9
【關鍵詞】職業規劃,問題,解決策略
職業規劃指的是大學生在對自我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依據自身的價值追求以及外部的環境,選擇未來的職業目標,確定發展道路、階段目標、培訓發展計劃以及目標的實現方式和手段的過程。大學生職業規劃既是一個了解和認識社會的過程,也是一個認真剖析自我的過程;這既是社會的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制定科學有效的大學生職業規劃既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對大學生的心理成長和未來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1高職學生職業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1.1一些高職學生不能正視自身的優劣勢,職業規劃的意識淡薄。在職業規劃中,了解和正視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有著重要的作用。可是,一些高職學生不能對自身進行充分的了解,也無法恰當、正確的定位自己,不是過高估計了自己的能力,就是過低估計了自己的能力。這種情況對高職學生的就業發展是十分不利的。還有一些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也很淡漠,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人不清楚甚至從未考慮過自己以后的職業發展,對自己想要進入的公司的發展前景、企業文化、用人制度、人際關系等也不了解。
1.2高職學生的行動力和實社會實踐能力較差。職業規劃的好壞和是否有效果,光有漂亮的規劃書是不行的,關鍵是要落實到實際的行動上。這一行動既包括積極探索自身和外部的環境,以及實踐已經確定好的職業目標。當前,很多高職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很好地完成自己的職業規劃書,可真正要付諸行動的時候卻往往打退堂鼓。高職學生職業規劃的行動力差還導致了他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差,不能將規劃和自己的實際行動統一起來,也無法在實踐中獲得職業技能和技巧。
1.3高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高職學生在剛剛步入社會,進入工作崗位后,往往有著遠大的志向和較高的報復,總是期望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重視,進入發展潛力大、技術含量較高的崗位。因此,當他們被分配到基層、低端的崗位后,就容易出現抵觸的情緒,抗挫折能力不強,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2高職學生職業規劃中的問題解決策略
針對當前高職學生職業規劃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采取積極的措施進行解決。
2.1 加強教師課堂上對學生的品格和價值觀的引導教育。
教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培養一個良好的品格遠比學生學到某個專業知識和技術重要得多。所以,作為任課老師要認識到,一個人才首先是要有“德”的,那么育“德”應是教師的首要任務,這個德育的思想應該是深入每個任課教師骨髓的,只有如此任課教師才能在講授專業課的同時做到品格教育潤物無聲的效果。為此就要求任課教師需要有良好的師德,要有責任心,要用良心去教授學生,而不是僅僅是一個灌輸知識的載體。為人師表,想要學生成為怎樣的人,首先自己要成為這樣的人,所以加強學生品格和價值觀的教育,首先就是要求老師要有良好的品格和價值觀,為此學校應該加強老師師德的重視和師德評價。
2.2 強化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幫助學生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當前,有很多高職學生存在這樣的想法,認為職業規劃是在畢業后才會存在的一個問題,在校期間就進行職業規劃還太早。其實,大學生在剛剛進入大學或者更早的時候就需要考慮這一問題,只有確立了自己愿意為之奮斗的職業目標,才會全力以赴付諸實際。在強化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方面,高校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應把大學生職業規劃作為一個具體的事情來抓,而不能只流于口號和形式。
2.3 引導高職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為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一方面,應該建立和加強對高職學生的職業測評。職業測評能夠幫助大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點和缺點,并且能夠評測自身特征與職業選擇的關聯,為高職學生確立職業目標和方向,增強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競爭力和持久力,為職業定位和選擇提供有益參考和建議。另一方面,高職學生自身要有意識地擴展生活范圍、增加社會實踐和交際空間,通過各方面的評價多角度、多方面地認識自我,學會準確而積極地評價自我,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建立遠大的志向,并在認可自我的基礎上努力完善自我,為以后的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4 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其職業規劃的實踐能力。高職學生應深化對自我的認識,更好地了解社會的重要途徑就是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對大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對大學生增強職業感性認識。提高職業適應能力方面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課堂教育的同時,還要注意讓大學生多參加實習、參觀學習和夏令營等活動,培養他們的職業規劃實踐能力。總之,高職學生的職業規劃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努力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為將來的就業和職業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姚遠,薛文剛. 高校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設計探析[J]. 中國成人教育. 2012(01)
[2] 才忠喜. 對高校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思考[J]. 教育與職業. 2012(02)
[3] 王鳳蘭. 論職業生涯規劃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2(06)
[4] 顧亞麗. 先秦儒家倫理思想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啟示[J]. 出國與就業(就業版). 2012(03)
[5] 李俊玲. 論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模式的構建與實施[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1)
[6] 常青偉.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職業發展服務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 紡織教育. 2012(01)
[7] 宋松. 當代與早期職業生涯理論的對比分析[J]. 出國與就業(就業版). 2012(02)
篇10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規劃;計算機專業;職業規劃能力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范圍的擴大,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持續緊張,自1998年高考擴招后,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人數從2008年的559萬增加至2012年的680萬人,5年增加了近120萬。隨著畢業生人數的劇增,就業壓力逐年增大,特別是金融危機后,情況尤為嚴峻。
近幾年的就業情況表明,就業較成功的學生往往在大學期間就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有明確的規劃,能結合規劃對專業學習和知識結構進行合理調整。大部分學生對職業規劃了解較少,很難將所學理論與個人職業發展相結合,從而導致盲目就業、缺乏競爭力。目前各高校采取多種方式指導大學生就業,在大學期間系統性地開展職業規劃教育對于提升就業率具有重要作用。筆者結合計算機專業談談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培養問題。
1、計算機專業職業規劃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淡薄
根據對大一學生職業規劃課的調查分析,很多學生覺得大一離就業還早,中間變數太大,意識上不重視職業規劃。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為例對計算機專業大一學生的職業規劃書進行統計發現,學生選定的目標職業集中,缺乏社會經驗和對職業信息的了解。
1.2 學生的價值取向偏頗,不利于正確定位
學生在職業定位時多選定大城市、大公司、高薪水,“搞IT的都是吃青春飯”趁年輕多掙點,個人的愛好特長、性格特征等因素掙到錢再考慮。學生在擇業時更重視對購房的難易、個人發展、福利收入等具體條件的評定,價值追求現實,擇業存在追求實惠和功利化傾向。
1.3 高校對職業規劃教育的過程性重視不夠,缺乏針對性
職業規劃教育應貫穿整個大學教育,新生入學后便可進行職業規劃指導,利用測試工具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根據專業進行指導。發展更新較快的計算機行業,社會需求不斷變化,要求高校要根據專業的不同特點進行更細致更專業化的指導,而不是所有專業都是一個模式一樣的教學內容。
1.4專業的職業規劃教育人才匱乏
目前從事職業規劃指導的多是負責學生管理工作的書記和輔導員,對職業生涯教育的認識和開展活動基本靠經驗和個人悟性,缺乏專業的學習和訓練,對學生的職業生涯困惑難以提供實質性的幫助,缺乏有理論、技能和經驗的教師。尤其是計算機專業,需要指導老師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掌握社會發展變化下計算機行業就業的特點。
2、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分析
在我國以信息化發展為目標的大環境下,計算機專業人才需求量相當大,隨著網絡安全問題的隱患日益增多,手機使用的大眾化,網絡安全人員、3G開發人才及手機開發人員主要來自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
目前計算機類就業市場主要由硬件市場、軟件市場和信息服務3部分市場需求構成,需求量較大的行業是,電子政務、電信業、民航業信息化、銀行業網絡改造、電力業等。在計算機行業應用市場中應用軟件占了重要的地位。國家信息化進程已經涉及各行各業,企事業單位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購、應用計算機產品的主流需求。這些用人單位都需要高校培養大批計算機專業人才。
高校每年培養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總數不少。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開設計算機專業的高校有700多所,若按照一個學校計算機專業每年平均招300人來計算,一年的計算機專業畢業生超過20萬。但大多數畢業生的專業素質不夠,以至于一方面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就業難,另一方面單位難招到合適人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2010年教育部陽光高考網站公布的高失業風險型“紅牌”專業。
企業對人才需求方面大都摒棄了以學歷為主要依據的習慣,更加重視學生的計算機專業知識技能掌握情況,技能成為目前企業應聘中占比最大的條件。在企業招聘時,有經驗的技術技能型人才比高學歷缺技能的人才優先錄用。應屆畢業生與IT企業的要求相差甚遠,企業在招聘時除關心技能素質以外,對其他綜合素質也越來越重視。
3、計算機專業職業規劃步驟
職業規劃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因素,包括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特長、學識水平、思維方式、價值觀、情商以及潛能,自我設計未來,形成個性化的自我培養與鍛煉的教育方案。
高校應增加職業規劃理論相關課程,引導學生從大一開始培養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及時樹立正確的生涯規劃觀念。
3.1 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將職業規劃教育與學生的思想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充分認識職業規劃的重要性,自覺進行理論學習,根據個人和專業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3.2 自我評估
進行自我評估是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也是獲得可行職業生涯規劃方案的前提。在自我評估的基礎上,學生才能夠更為深刻地認識和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規劃未來。明確我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在自我評估的過程中借助學校引進的職業或心理測評系統,認真聽取他人意見,更好地了解自己,積極參加學校開設的第二課堂活動,拓展、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發掘自己的潛力。
3.3 職業環境分析
職業環境分析主要是針對社會經濟環境、政治環境和組織環境的分析。學校在新生入學后都會開展專業介紹教育,使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有更深刻的認識,主要包括本專業在大學期間所學的專業課程的相關介紹,本專業將來可以從事的職業以及在學習期間需要發展的能力等。學生在入學初就要對專業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對可能從事的職業有直觀的了解,確定學習目標,減少學習的盲目性,增加學習的主動性。高年級學生通過實習、調查等實踐活動了解職業特點、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方向,深入地認識自身與職業的匹配度,真實、合理、科學地完善自己的職業規劃。
3.4 制訂職業規劃及提升自我能力
學生在大學4年期間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找到與目標的差距并縮小差距。計算機專業學生大學4年的規劃一般是:大學一年級培養“自我認知能力、自我調節能力、自我約束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這是擇業的基石;大二要積極主動尋求資源與機會,實踐和加強自我能力;大三成為準求職者,拓展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鋪設走出校門的路;大四作為一名求職者,要保證已具備完善的知識系統,拓展信息渠道,培養自我營銷和互動技巧抓住機會去實踐。
3.5 根據現實調整目標,評估制定的職業規劃
在職業規劃實施的進程中,新的計算機職業會不斷涌現,自身也在不斷的變化,正確評估職業規劃可以檢查規劃得是否恰當,實現目標的可能性。經常進行評估,發現自己的規劃與實現目標的匹配度,并根據評估結果對職業規劃做出適當的修正,調整職業規劃的具體策略。
4、提升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的途徑
職業規劃教育是實踐性教育,要求課堂教學和實踐操作緊密結合,教務部門要參與管理、組織實施,行政部門要引導和配合宣傳,對應的部門要進行監督和評估。以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近幾年的職業規劃教育為例,總結提升計算機專業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的途徑如下。
4.1 注重培養學生從思想上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引導學生將職業生涯規劃融入生活當中,做到敞開心扉深入剖析,了解自己的優勢;通過調研訪談了解社會,明確計算機專業目前的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學生在職業規劃過程中,形成“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生活態度。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特別注重職業規劃教育的工作,近幾年每年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組織學生參加省級以上職業規劃大賽等系列活動,營造氛圍,宣傳引導學生樹立職業規劃意識。
4.2 設立職業規劃輔導機構,提供個性化服務
學校的職業規劃輔導機構人員應由本校教師、企業人員、校友等組成;有解決職業指導、心理學、教育學等多方面問題的能力,各學院相應專業老師也要有一定比例的兼職名額,要對職業指導工作做全局考慮和總體安排,為學生提供學業上和就業上的多種咨詢服務。
計算機學院的職業規劃指導老師要能對學生進行個性塑造、潛能開發、職業分析、決策與實踐能力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要了解計算機行業發展趨勢,能為學生做職業介紹、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和評價自我,能指導學生做出適合自己的,同計算機行業發展需求相一致的專業化、個性化的職業規劃。
4.3 完善課程體系及資料整理。做好跟蹤指導
大學生獲取職業生涯知識的主陣地在課堂,要建立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系,并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實現職業規劃教學的全程化。在課堂教學中,要依據計算機專業各年級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落實教學和輔導任務。
計算機學院要統一為學生建立職業生涯規劃資料信息庫,合理分配各年級職業生涯規劃內容,做好追蹤指導。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充分利用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資源優勢,引導并帶動其他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4.4 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注重課堂組織的方法和藝術
教師要具有良好的課堂組織能力,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做到用知識的感召力和人格魅力吸引學生。作為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的教師,要知識淵博,熟知社會,了解學生,注重課堂組織的方法和藝術,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要鼓勵學生發言提供展示平臺,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4.5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從事計算機專業的工作人員都要經歷超高壓力的階段,必須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學生受家庭、地域、教育背景等諸多因素影響,性格和心理都會’表現出較大差異,會出現自卑、自傲等情緒,會有各種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要采取個別、分類指導的方式,鍛煉和增強學生心理彈性和忍耐承受力,培養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去面對生活。
4.6 鼓勵學生為實現規劃內容切實采取行動
學生是職業規劃的主體和實踐者,激發學生對所選職業的興趣,對提升大學生職業發展的自主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鼓勵學生參加與所選職業有關的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與同學交流求職心得,學習制作簡歷、求職信,學習社交禮儀,掌握搜集工作信息渠道,積極向校友、學長了解往年求職情況。
- 上一篇:對科技創新的建議
- 下一篇:超聲波在醫學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