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研究重點知識歸納范文

時間:2023-11-07 17:29: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護理研究重點知識歸納,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護理研究重點知識歸納

篇1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PBL教學;人體解剖學;護理專業

人體解剖學是護理專業學生進校學習的第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是主要研究正常人體器官的形態結構、位置、毗鄰關系、體表投影及發生發展的學科。但由于人體解剖學內容復雜、專業術語多、理論知識抽象難懂且不易記憶、學習效果不理想等,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提高護理專業人體解剖學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習其他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課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多媒體課件具有形象、直觀、生動的特點,圖文并茂、內容豐富,節約授課時間,突出重難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2]。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方法,著重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主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輔導學生對相關問題進行探討解答,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3-4]。多媒體技術結合PBL教學模式吸取各自的優點,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讓教學方法和內容更加多樣、豐富。目前,有教師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進行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5]。為進一步增強教學效果和探討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結合PBL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詳情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隨機選擇我院2015級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6個班,每班60人,總共36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將3個班作為實驗組(180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55人,年齡(18.48±1.36)歲;3個班作為對照組(180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152人,年齡(18.25±1.63)歲。兩組學生均為高考統招生,他們的年齡、生源、進校成績、學習態度、專業基礎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教材及教師

教材選用由劉榮志、劉秀敏和張為民主編,2013年6月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6]。兩組教師為同一人,采用的教學大綱和教學時數都相同。

1.3教學方法

對照組采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傳統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認真備課,精心制作課件,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課件詳細講解理論知識,強調重難點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占主體地位。學生以認真聽講、專心做筆記、對重點知識進行歸納記憶為主。實驗組采用多媒體技術結合PBL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其實施流程如下:(1)課前準備:教師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重點知識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課前認真備課,制作多媒體課件,設計問題,問題難易程度適中。例如:學習消化系統時根據案例設置以下問題:①解釋何為上消化道、咽峽、麥氏點、齒狀線、肝門、肝小葉。②簡述消化系統的組成。③簡述食管的位置,有幾處狹窄,位于何處,距中切牙多遠,有何臨床意義。④簡述胃的形態。⑤列表比較空腸和回腸的區別。⑥簡述肝的形態、位置和體表投影。⑦簡述未進食時和進食時膽汁的排出途徑。⑧何謂消化性潰瘍?常發生于何處等。(2)運用多媒體展示教學目標,強調重難點知識,給出問題。(3)學生分組自學課程內容,查找資料,討論分析問題:①將每個班的學生分為10個學習小組,每組6人,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教材和電教視頻(任課教師提供的電教視頻)自學;②學生通過互聯網和圖書館等查找資料,并對問題進行研究,組內成員分工合作、相互探討、分析問題、做好記錄。(4)課堂討論和解答問題: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各小組輪流發言,匯報成果。隨后,教師對匯報進行評價和糾正,將學生反映的難點知識利用多媒體進行詳細講解和動畫演示。如“心臟”這一節中,心腔的結構、心室收縮舒張時血液的流向及各瓣膜的開閉情況比較抽象,教師要用多媒體動畫進行演示,并結合臨床案例進行分析,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對心臟的舒縮功能產生立體的印象和深刻的記憶,徹底消除學生的疑問,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5)總結歸納,內化知識:教師利用多媒體帶領學生總結歸納重難點知識,學生做好筆記,吸收內化課堂理論知識。

1.4評價方法

一學期結束后,教師從題庫隨機選取考試題對兩組學生進行考試評價,考試內容有客觀試題(50%)和主觀試題(50%),主觀試題包括問答題(30%)和案例分析題(20%),用來考查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掌握、理解和應用能力,滿分為100分。考試完畢后,由同一位教師按同樣的標準閱卷,對360名學生的客觀試題及格率和平均分、主觀試題及格率和平均分、總分及格率、總平均分進行評價分析。同時,采用問卷的方法調查實驗組學生對多媒體技術結合PBL教學模式的認可情況,記錄分析調查結果。1.5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用(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成績比較

(見表1)實驗組的客觀試題及格率和平均分、主觀試題及格率和平均分、總分及格率、總平均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

2.2問卷調查結果

向實驗組發放18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8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96.67%的學生認為本組教學模式優于傳統教學模式,能使教學內容形象直觀,便于理解和掌握;94.44%的學生認為本組教學模式可以調動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學習興趣,提高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97.78%的學生認為本組教學模式可以培養醫學辯證思維,有利于臨床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技能的掌握;92.22%的學生認為本組教學模式可以培養團隊合作意識和語言交流能力。總體來看,實驗組大部分學生認可并滿意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采取多媒體技術結合PBL教學模式。

3討論

人體解剖學是醫學生的第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為護理專業學生學習其他醫學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護理專業需要極強的實踐經驗和操作能力,對學生的臨床工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的要求也極高。因此,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護理人才起到積極的作用。

3.1傳統教學的不足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記什么,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提高,易對學習失去興趣,理解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易造成“死記硬背、高分低能”的后果,進而使學生在進入臨床工作之后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7]。因此單一的傳統教學不適應時展的要求,不利于當今護理人才的培養。

3.2多媒體技術結合PBL教學模式的優勢

多媒體技術結合PBL教學模式能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人體解剖學教學,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枯燥復雜的內容變得形象直觀且簡單化,突出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而PBL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動手能力和自學能力,培養了醫學辯證思維,有利于臨床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技能的掌握,可以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語言交流能力。本次研究中,實驗組的客觀試題及格率和平均分、主觀試題及格率和平均分、總分及格率、總平均分均高于對照組(P<0.01),所以多媒體技術結合PBL教學模式能夠滿足醫學類教學的基本要求,對護理人才的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結合PBL教學法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醫學辯證思維,有利于臨床課程的學習和實踐技能的掌握,增強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和語言交流能力,能有效提高人體解剖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璐,馮改豐,王航輝.PBL在系統解剖學教學中應用的現狀和思考[J].解剖科學進展,2011,17(6):11.

[2]劉洋,孫威,謝忠艷,等.多媒體教學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利與弊[J].黑龍江醫學,2012,36(4):308-309.

[3]楊忠華,楊海芳.探討多元化教學模式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6):57-59.

[4]FrancoisLalonde.Problem-basedlearninginosteopathiceducation[J].InternationaJournalofOsteopathicMedicine,2013(16):216-219.

[5]米樹文.PBL教學法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7):375-376.

[6]劉榮志,劉秀敏,張為民.人體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

篇2

關鍵詞:中職護理學;護理學基礎;教學方式

中職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其中職護理專業畢業生對我國醫務護理行業的發展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現代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對護士的要求一再提高。對此,要想當一名合格的護士,不僅要具備照顧別人的能力,還要有心理調試能力和良好的溝通能力,畢業生需要掌握就業所需的各種能力,不斷學習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滿足社會經濟市場的用人需求,實現中職院校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

1中職護理學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在中職護理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通用的教學法主要以示范講解為主,讓學生隨后進行練習操作,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使得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去模仿,無法進行獨立思考,這樣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無法得到培養。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而學生較為被動,無法有效的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除此之外,我國中職護理專業教學模式較為陳舊,很多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情況和特征,設計出來的教學模式并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只是單純的堅持傳統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起到不利的影響,使學生無法及時的發現自身不足之處。

1.2教學內容滯后臨床崗位的要求

通過行業崗位的相關調查研究,當前大多數護理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不滿足臨床崗位要求。例如,在介紹一次性導尿包的使用方式中,只是簡單地介紹了相關操作,又如對于靜脈輸液介紹當中,通常只是介紹留置針。真空采血管,心電監護儀,更多涉及到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卻沒有反映出來,教材和臨床崗位需求出現嚴重脫節的情況,進而對學生今后的就業和發展造成影響的極為不利。

1.3缺乏臨床實踐

當前很多學校的臨床教學實訓條件發展的不夠好,學校沒有將臨床實踐的教學進行優化,在臨床當中很難運用到書本上的知識,教學缺乏實效性。學生沒有通過臨床鍛煉,那么就無法更好的消化他們學到的內容,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十分不利。

1.4教學評價方式比較單一

當前重視護理專業的院校大多都開設了護理學基礎這門課程,但是仍舊利用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的方式進行教學質量評價。理論考試主要內容就是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學生為了應付考試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重點知識,對于平時的知識積累不夠重視,學習目的只為了應付考試,使得學生護理專業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從另一個角度看,利用技能考試只是實現單項操作,沒有設置實踐考核,忽略學生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培養,無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中職護理的護理學基礎教學方式

2.1創新教學方法

要想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和臨床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將網絡、視頻、書籍資料等進行整合,讓學生深入理解書本中晦澀難懂的知識,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使得學生能及時發現問題,并探究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思考創新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形式,綜合案例教學和情景教學以及角色扮演等各種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綜合質量水平。并積極組織學生來到醫院做義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滿足市場用人需求。例如在進行靜脈穿刺的相關練習當中,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方法,分成幾個小組進行練習,一個學生當病患,另一個學生當護士,對著真人實現情景再現,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快的學習相關的知識,明確相關的技能的應用。

2.2培養學生臨床崗位能力

為了培養臨床崗位能力,學生需要在各級醫療衛生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事相關工作。中職學校需要培養出技能型和服務型的人才,要想達到這個要求,培養出一線護理人員,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培養學生臨床崗位能力,提高護理操作技術。護理學基礎課程在實踐過程中,主要目的是增長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實際需要為基礎,從而培養學生臨床崗位能力。學??梢院歪t院達成協議,讓學生在校期間就來到醫院實習,體驗臨床崗位的工作內容,在實習過程中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可以親自對他們進行指導,在平時的接觸中,學生也能耳濡目染提高臨床崗位能力。

2.3調整充實課程內容

中職學生的就業崗位通常情況下就是醫院各科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機構,他們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進行臨床護理和社區護理以及老年護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明確這個崗位對護士提出的特殊要求,使學生的專業能力變得更強。針對臨床護理,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照顧能力和病情觀察能力以及心理支持能力等。而社區護理需要培養學到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能力。老年護理需要培養學生對于老年人的生活照顧能力等。護理學基礎課程教學中,需要結合不同工作的崗位需求,將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在臨床教學過程中,結合各種給藥技術、靜脈輸液,適當進行補充,例如針對口服給藥技術,需要做到精簡,可以適當的補充頭孢試驗等。在社區護理當中,需要在教學內容當中納入環境、舒適等內容,在老年護理當中納入臨終關懷等。要想使課程教學的實效性進行提高,首先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以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培養標準和就業需要為基礎,實現教學規格,關注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中職護理專業的學生需要結合社會的發展和崗位的需求,將自身社會生存能力和競爭力進行提高。對于學生的職業態度和職業情感培養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培養學生的職業興趣,拓展就業渠道等,使學生可以保持良好的職業情感和穩定的職業態度。綜上所述,中職護理學基礎教學方式要想實現改革,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實踐訓練,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能力,并且在專業教學過程中貫穿素質教育,將學生的素質進行全面的提高,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尹雅娟.護理學基礎微課的教學設計[J].現代醫藥衛生,2016(1).

[2]洪海燕,王雪萍,張業芳,等.中職護理學基礎教學改革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2(18).

篇3

1.1對象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護理系2010級,共計131名護理本科生。所有學生已在入學時隨機分為4個班,各班級學生在數量、性別、年齡、入學成績等方面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以抽簽方式隨機將四個班級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分組結果為1班和4班為對照組,n=65;2班和3班為試驗組,n=66。

1.2材料

兩組均采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李樂之主編的第5版《外科護理學》作為主要教材。本研究所應用的外科學影像教學資料為衛生部十一五國家重點音像出版規劃視聽教材,界面簡潔,聲音、圖像清晰,交互性好,教學內容豐富,教學目標明確,使用簡單方便。

1.3方法

1.3.1授課內容及課時安排

選擇《外科護理學》中“甲狀腺疾病患者的護理,乳腺癌患者的護理,胃癌患者的護理”三個章節作為授課和測試內容,每章節均為2個學時(90分鐘),授課的內容和時間安排為:基礎醫學知識25分鐘,臨床醫療知識25分鐘,護理知識占40分鐘。

1.3.2授課模式

授課教師具備豐富的普外科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和多年的《外科護理學》教學經驗,可完全掌控講課內容與方法。同一名授課教師依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于授課前分別準備兩種授課方案。兩種授課模式均通過課堂提問和邏輯推理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知識探索和課堂學習的過程。

1.3.2.1對照組以《外科護理學》教材為主,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輔以臨床案例資料和圖片等制作PPT課件,逐項講解授課重點。

1.3.2.2試驗組以《外科護理學》教材為主,在講解與專科護理相關的解剖、病理生理、診斷、治療方式和手術方式等專科知識時引用相關外科手術影像資料,并輔以臨床典型案例制作授課PPT。授課時結合影像資料內容衍生講解系統的護理知識,如:術前護理的主要內容、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原因及臨床表現、可采取的相應有效的護理措施以及措施應用后的效果評價等實用??谱o理知識。

1.3.3測評方法

1.3.3.1試卷設計

采用閉卷理論測試的方式,試卷設計由4位臨床外科護理專家經過三輪的制定、修改、完善和評價,符合《外科護理學》教學大綱對護理本科生知識掌握的要求。試卷共計90分,每個章節30分;包括三個部分的主要內容:基礎醫學知識(解剖學,病理學,生理學等),占30%;臨床醫學知識(診斷學,藥理學,外科學等)占30%;臨床護理學知識(護理診斷,護理措施,護理評價,健康教育等)占40%;測試題型為單項選擇題、填空題和簡答題。

1.3.3.2測試方法分別對兩組學生在當堂理論授課后和理論授課三個月后進行閉卷理論測試,兩次測試內容相同,每次測試時間均為45分鐘。在理論授課后三個月期間,131名學生還共同經歷了《外科護理學》學期末理論考試。

1.3.4統計方法

對兩次測試結果分別行組間對照和自身前后對照統計分析。測試成績用均數±標準差(珔χ±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對照組與試驗組理論授課后當堂測試成績的比較

2.2對照組與試驗組理論授課三個月后測試成績

2.3對照組理論授課后與當堂授課三個月后測試

2.4試驗組理論授課后與當堂授課三個月后測試

3結論

3.1將直觀的外科手術影像資料運用于《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教學方法,有利于護理本科生更牢固地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提高學生的長期記憶水平,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如表1顯示,試驗組授課后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較對照組好。如表2顯示,三個月后試驗組的各項理論測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試驗組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對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持久,試驗組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方法。

3.2重復測試的方法對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具有促進作用。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為理論測試,測試強化了學生對知識點的關注,可促進學生知識記憶強度的提高。表3和表4顯示,經歷當堂理論授課后的測試和學期末考試,學生在授課三個月后對相關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在對照組中,甲狀腺疾病章節的理論知識三個月后的測試成績提高明顯(P<0.05);在試驗組中,乳腺癌和胃癌章節的理論知識三個月后的掌握程度提高明顯,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1)。隨著時間的推移,通過重復測試,可促進學生知識的掌握。

4討論

4.1護理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在護理本科生的理論教學中要將培養實用型護理人才作為教學目的。美國臨床護理教育專家Oermann博士提出,現代臨床護理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積極專業態度、高層次認知和技能的護理人才。[3]醫院收住的外科患者,絕大多數都需要通過外科手術的方式達到治療目的。作為??谱o士,要對外科的??剖中g治療方式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才能為外科住院患者提供全程、安全、高質量的護理服務?!锻饪谱o理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并將理論知識牢固掌握應用于解決臨床問題。本研究中使用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結合相關臨床醫療實踐發展現狀,通過引用生動、直觀的外科學教學影像資料,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與廣泛聯系的思維能力。將人體解剖—病理生理—臨床表現—手術路徑—術前、術后護理等內容形成系統的記憶,將知識融會貫通,更有助于培養高層次實用型護理人才。

4.2《外科護理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積累扎實的理論基礎。心理學家證實,同一件事物如果用單純的符號或文字認識需要10s,用圖畫只需要約一半的時間,用逼真的圖像只需要三分之一的時間。[4]借助外科手術影像資料,不僅使一些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內容,如:解剖、手術路徑、術中可能會引起術后并發癥的相關手術步驟以及術中損傷等教學知識點,以直觀的、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可增加書本上所缺乏的臨床相關信息,使一些抽象的概念、操作等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立體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便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產生聯想記憶,使所學知識掌握的更加牢固。

4.3通過課堂提問、當堂測試和期末理論考試等測試方法,可促進知識點的重復強化記憶,增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測試效應的研究表明,“學習”并非只發生在編碼階段,測試或提取練了可評估知識掌握程度之外,在某些情況下它比再次學習能更好地促進長時記憶保持。[5]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對三個章節的前、后兩次理論測試成績,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在授課后三個月的測試成績均高于當堂測試成績。反復學習是生物體學習的根本特征,頻繁使用的新知識會使記憶強度升高到較高的水平。[6]在反復、頻繁的測試中可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強度,重復測試的方法值得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引用,以提高教學效果。

4.4將直觀的外科手術影像資料運用于《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教學方法對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通過恰當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從“枯燥無味”的被動式接受知識和技能中解脫出來,才能調動學生求知的主觀能動性。[7]要將直觀的外科手術影像資料運用于《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教學方法,要求主講教師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對所教授的內容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有重點地截取影像教學資料內容,還要有較強的分析、歸納總結及引領能力,培養護理本科生對臨床學科的熱愛,激勵她們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精神。因此,這一教學模式要求《外科護理學》的授課教師必須不斷學習、更新和掌握日新月異的臨床醫學的新知識和新技術,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注重聯系臨床護理實踐。

篇4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護理專業 生物化學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2(b)-0182-02

生物化學作為生命科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在基礎醫學領域中的意義是舉足輕重的,是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基礎課。但對于大專學生來說,生物化學內容繁多,學習難度較大。以往,在生物化學教學中采用“講授式”的傳統教學模式,整個過程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生學習起來覺得枯燥乏味,效果也不好。項目教學法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的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一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在2014級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采用“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其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選擇筆者學院2015級三年制高職護理專業4個班,每班60人,共240人作為研究對象。學生均為高考統招女生,2個班為對照組,2個班為實驗組。對4個班學生的入學成績、年齡、學習態度、專業基礎等一般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教師和教材的選擇

該研究班級的授課均由筆者負責完成,教材選用《生物化學》,由何旭輝主編,于2014年5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教學大綱和課時均相同。

1.3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教學,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學計劃,認真備課,制作課件,強調重、難點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圍繞教師的組織、安排和要求進行學習。

實驗組采用“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教學,具體的實施流程設計如下。

(1)課前準備:教師課前明確教學目標,設置有效的教學互動問題,提出具體的預習要求,學生提供相應的教學參考材料,將課堂的互動問題提前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課前預習和資料查閱。

(2)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從“示教”轉變為“導教”,教師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概括、歸納和總結,向學生提出有關的問題,大約10 min;學生分成6組,每組10人,利用教材進行有目的性的學習,分析解決問題,并采用小組形式進行課堂討論,大約40 min;綜合分析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集體討論,小組推選出代表進行問題解答,其他組員進行補充,大約20 min;教師針對討論的結果,理論聯系實際,系統地解答問題,歸納總結本次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對學生予以肯定,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約10 min。

(3)課后總結:課后教師組織學生座談,做好教學的評價工作,通過問卷調查,使學生參與到教學質量的監測和評估,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交流學習。

1.4 評價指標

教師依據教學大綱要求和護理專業本身的特點,整理本學期重點,形成20套難易適中的技能考試題。教學結束后,每班分4組,組長抽簽考試題考試??荚囃戤吅螅赐瑯拥臉藴书喚?,對240名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評價分析。

1.5 統計學分析

該研究所有涉及到的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IBM SPSS 23.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X2)進行z驗,計量資料使用均數±標準差(±s)進行表示,采用t檢驗,P

2 結果

成績比較如下。

實驗組學生的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明顯(P

3 討論

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側重于教師的“教”而忽略了學生的“學”,整個教學過程,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機械性記憶,加上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知識點太多,抽象,學生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整個學習過程逐漸變得枯燥。“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從而確?!敖獭迸c“學”間的良性循環。通過對筆者學院2014級高職護理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采用傳統教學和“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的比較,發現“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具有以下優點。

3.1 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課前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促進學生自主預習和動手查閱資料熟悉知識內容;課堂上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自主思考,教師輔助指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課后學生和教師交流,并做客觀評價。這樣有利于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和素質等全面發展。

3.2 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傳統教學課堂上學生語言表達的機會很少,導致學生膽怯,不敢發言,或有想法,卻不知該如何表達。“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學生充分地自主思考,經教師指導對問題進行探究,有效地分析和解決問題,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膽魄,又提高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提煉總結能力,使學生找到自信,提高人際溝通的能力,從而利于今后臨床工作中護患間的交流和溝通。

3.3 有利于師生思想情感的培養和溝通

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過程,還是師生間平等對話、思想溝通及心靈交流的過程。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是聽從者,學生以一種戒備心理對待教師,阻礙了信息的反饋?!绊椖拷虒W法”教學模式通過教學互動,增加師生接觸機會,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讓師生彼此了解和認識,消除陌生感。在互動過程中,遵循平等和互敬的原則,讓每位同學都參與互動學習中來,在交流過程中注重欣賞和尊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項目教學法”教學模式可以加強師生的情感合作,創建和諧的教學環境,從而使師生在愉快合作中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李曉榮.深化醫學生物化學教學改革,促進醫學創新拔尖人才培養[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140-143.

[2] 付華,楊亞楠,朱玉珍.項目導向教學法在高職醫學檢驗專業《臨床醫學概論》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6(1):200-201.

[3] 何旭輝.生物化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

[4] 多文蘭,付華,朱玉珍.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育醫學檢驗專業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與探討[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4(4):569-571.

[5] 惠葉婷.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嘗試與運用[J].創新教育,2014,22(5):342-343.

[6] 尹喜榮.項目教學法在高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4):178-179.

篇5

化學是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學生在學校接觸的第一門文化課,也是第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化學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醫學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后續課程的學習。中職化學與初中化學一脈相連,學好初中化學是學好中職化學的基礎和前提。

關鍵詞

中職教育;化學教學;知識銜接;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化學是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學生在學校接觸的第一門文化課,也是第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化學學習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醫學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等后續課程的學習。中職化學與初中化學一脈相連,學好初中化學是學好中職化學的基礎和前提。中職化學教材中的物質的量及以物質的量為中心的基礎化學計算;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電解質;金屬與非金屬元素;物質結構的基礎知識等內容既是中職化學中的重點知識,又是初中化學的難點知識。因此做好中職化學與初中化學的銜接工作歷來被大家所重視。

中職化學與初中化學銜接要做好下面幾點:一是初中與中職化學教材的銜接;二是教學方法的銜接;三是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的銜接。筆者結合多年中職學校護理專業化學教學的經驗,談一談自己在中職化學與初中化學教學銜接方面的一些做法及想法。

一、初中化學與中職化學教學目標及目的的差別

通過對比初中化學教學大綱與中職化學教學大綱對教學目標及目的的闡述可知: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素質教育。從教科書及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生產及國防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則以要求學生知其然為主。中職化學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化學基礎知識,了解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為相關專業后續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指導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問題,指導學生用科學方法觀察、認識生產、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各種自然現象和物質的變化,并學會用化學語言進行記錄和表述。中職化學對所學的化學知識有相當一部分要求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學生要應用所學化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還能在相關專業應用中有所創新。

二、初中化學與中職化學教材中知識的承接和銜接

1.初中化學教材中出現但不做重點要求,中職化學教材中沒有出現但與其他知識相關聯的內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異形體;

(3)兩性化合物及典型兩性氧化物。

此部分內容集中在中職化學教材的“常見非金屬單質及其化合物”這一章,在授該章內容時,應注意加以補充,以免讓學生出現知識的空白點。

2.中職化學對初中化學某些知識的加深與完善。

(1)氧化還原反應:

初中化學只從得、失氧觀點簡單的介紹有關氧化還原反應,中職化學則從化合價的升降、電子的得失觀點,即從本質上來介紹氧化還原反應及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2)原子結構和化學鍵的初步知識:

①初中化學只舉例介紹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中職化學介紹了核外電子排布的三條規律,給出了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②初中化學只列舉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簡單例子,中職化學則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的概念結構特征和物理性質等。

由上可知中職化學教材中對于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較初中更為完善、更嚴密,也更兼顧科學性知識學生的可接受性。

3.有關化學計算內容及方法的承繼。

(1)有關溶液的計算:

初中化學只要求掌握有關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但有關溶液的配置及相關計算是中職化學別重要的內容。在中職化學教學時要重點講解,尤其是涉及“物質的量”的溶液配置及計算,更是中職化學教學中的難點,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

(2)量差法的應用:

此法在中職化學計算中應用較廣,初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該法,在中職化學要結合有關新課內容補充講解并使學生逐步掌握。

4.氣體的實驗室制取。

初中已學過O2、H2、CO2氣體的實驗室制取方法,并分別介紹其化學反應方程式,試驗儀器裝置等內容。中職化學要結合Cl2、HCl、SO2、NH3等氣體的實驗室制取方法從反應原理、試驗裝置、收集方法、注意事項等四個方面對此加以歸納,并將之擴大為學習氣體制取法的基本方法。

中職化學與初中化學銜接要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通過相關知識的銜接要讓學生能從更高層次上來準確理解初中化學知識,力求做到對今后學習化學有所幫助。

三、教學方法的銜接

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化學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多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法,進入中職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生理從少年向青年轉變,學習心理自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收知識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時期,在教學方法上則應更多地采取啟發式教學,啟發、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

為了能順利地開展中職化學的教學工作,教師應:

1、通覽教材、熟悉大綱。

教師要熟悉初中、中職化學教材,要研究大綱中對各部分知識的要求情況。確定新學年開始的初中化學復習內容及訂出復習計劃,使得所復習的內容有利于中職化學的學習,有利于初中與中職化學知識的銜接。

2、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

教師對中職新生的中考情況要進行認真分析,對中考中與中職化學學習密切相關的內容的掌握情況要心中有數,以便在復習中有的放矢。

3、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科素養。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圖表、演示實驗、教學模型、多媒體課件等直觀材料,結合當前社會熱點,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社會、化學與生活、化學與經濟、化學與所學專業有著重要的聯系,以此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如講授《鹵族元素》時,可介紹自來水的消毒,次氯酸的殺菌、漂白原理;講授《氧族元素》時,可介紹酸雨的形成及危害,環境保護及我國的有關環境政策;講授《原子結構》時可介紹原子彈、氫彈及核能利用與核輻射,等等。讓學生覺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化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要學好化學就必須有腳踏實地、勤奮苦讀的態度。

4、注重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和能力的培養。

良好習慣的養成可使學生受益終生,中職新生入校就要注重學習習慣,職業素養,實驗規范等的教育和養成。

能力的提高和培養是中職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思想,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有一個循序漸進、逐漸提高的過程,不同階段不同教學內容擔負著培養不同能力的任務,教師應抓住各種各種場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培養。

四、學習方法的銜接

初中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主要是記憶、重視、簡單模仿。這種較為機械、死板的方法不適應中職教育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中職教師有責任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使之適應中職化學的學習,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能否學好化學的重要一環。

課堂上教學生學會某些知識,是為了課外學生學更多的知識。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應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應結合課本內容給學生各種知識予以具體指導。

“授人以魚,只備一飯只需;授人以漁,則可終生受用。”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有效、正確進行各種知識及技能的學習是“授人以漁”之舉。

中職化學教學與初中化學教學應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在教學實踐中要重視其內在聯系。特別是要把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化學教學過程中。

主要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高等???醫學微生物 教學改革

一、教學改革實施作用

高等專科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無論是對于教師的教學效果方面,還是對學生學習能力方面均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有效的醫學微生物課程教學改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對學習課程的心理壓力,促使學生能夠通過一種較為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進行課程學習。當然,通過對課程標準的有效更新與改進,促使教學內容同學生的專業向適應,能夠學生們切實感受到學有所用,如此能夠有效的強化學生的學習動力。同時,教師課堂教學方式的更新與引入,不但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加強了教學效果,對于學生能夠有效的理解知識亦有著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改革主要內容

1.更新教學內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招生的范圍越來越廣,同時專業也不斷的增多,其專業的具體目標也不盡相同。故而,對于學生的a工作要求,教研室應針對專業培養的目標進行課程體系的研究,以此將不同的專業制定不同的課程標準落到實處。對此,筆者認為作為專業的任課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應以課程標準進行教學內容的更新與改進,如此方能有效的培養具有專業特色的醫學人才。當然,由于醫學微生物學發展較為迅速,其內容廣泛,同時真正的上課時間較短,這些對于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產生了一定的限制。故而,教師必須對關于醫學微生物學的教材與資料進行研讀分析,大量閱讀參考書,深入探析教材,劃出教材中的重點、難點,讓學生易于掌握。也唯有如此方能有效的更新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效果。

2.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大部分的學生對于有效的進行醫學微生物學的學習方式還未進行有效的掌握,能夠有效的利用圖書館文獻及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更是屈指可數,這對于教師的教學效果與學生有效的掌握醫學微生物學的知識有了一定的限制。同時,大部分的學生均被“實用主義”的學習思想所影響,只學習自己所認為“有用”的知識。盡管由于醫學微生物學課程的內容的實用性與實驗性比較的強,但其內容較為的廣泛,很容易理解但不易記,同時一般的教學方式比較的枯燥與單一,故而很難有效的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難以強化學習效果。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利用多種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在教學過程中舉大量的例子就是比較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由于醫學微生物學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限制,教師仍是運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還是“以菌說病”進行教學,這對于學生有效的掌握知識有著不利的影響。而在教學活動中舉大量的例子,“以病說菌”進行教學,能夠促使學生吃透教材,有效的促使學生進行病例討論,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在進行醫學微生物學教學的活動中,還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誘導學生選擇適宜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中所學生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促進學生將知識內化,能夠有效的明確各種微生物相互之間的異同。

3.考核方式的更新與改革

傳統的教學特點,也直接影響了考核的方式。在傳統的考核之中,一般是以期末一次的考試的考核方式,同時其考試內容比較以理論知識的考核方式。而這樣的考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了應付考試,學生必須要將這些理論性的知識強記下來,如此難以有效的理解醫學微生物學中的重、難點知識,對于有效的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切實的案例上去更是無法實現。而學生這樣的學習方式更是嚴重與課程教學的主旨相悖。故而,為了能夠與教學改革的要求相適應,教研室應注重對學生能力進行考核,有效的更新與改革考核方式。對此,筆者認為在進行課堂討論的過程中針對學生小組討論與交流的情況進行分析,從而評價學生的成績。然后,教師還應強化學生的素質培養,在期末考試的活動中,教師在保證基本知識點考核的基礎上,還需要將靈活多變的多項選擇題與病例分析題融入考核的過程中去,促進學生能夠靈活的運用知識,促使學生有效的將醫學微生物學的真正融入現實實踐之中。

三、結語

以上就是筆者對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所有分析,醫學微生物學的考試成績直接影響了學生綜合成績的評定。故而,進行教學改革,對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與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言而總之,唯有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的促進課程改革,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不但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實際的教學實踐為基礎,不斷探索與研究醫學微生物學課程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李紅梅. 淺談醫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實驗課教學改革體會[J]. 教育教學論壇. 2013(38)

篇7

【關鍵詞】 嚴重多發傷; 院前急救; 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59.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29-0150-02

doi:10.14033/ki.cfmr.2015.29.076

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下,現代交通事業的發達為人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危害。交通意外事故的創傷病例逐年增加,其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就是嚴重多發傷。多發傷的病因是在統一傷的打擊下人體相繼或同時出現兩個及以上的解剖部位的組織或器官出現創傷,交通事故是這類病癥的主要發生原因。在多處創傷中即使是其中一處也有可能引發生命危險[1]。同時,多發傷的誘發因素較多,不僅可由交通事故引發,還可能因機械操作失誤、墜落或燒傷等多種因素誘發。多發傷的主要病情分布為顱骨骨折合并顱腦損傷、腹腔大出血或內臟器官破裂、頸椎部如頸椎損傷、大血管損傷等,同時包括胸部傷、盆骨等多處骨折、軟組織傷等。多發傷的傷情嚴重、變化快、復雜,死亡率高、休克率高、漏診的幾率也十分高,在處理過程中過于復雜嚴重的傷情會產生處理矛盾。對嚴重多發傷患者進行救治時院前急救措施十分重要[2]。本次研究選取筆者所在醫院門診收治的嚴重多發傷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嚴重多發傷的院前急救措施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急診收治的嚴重多發傷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男46例,女18例。年齡24~45歲,平均(28.9±6.5)歲。病情分布,顱骨骨折合并顱腦損傷32例、腹腔大出血或內臟器官破裂8例、頸椎損傷5例、大血管損傷2例、胸部傷20例、盆骨等多處骨折及軟組織傷各20例?;颊甙Y狀分布重度昏迷8例,休克21例,尚有意識者35例。致傷原因分布,交通傷52例,墜落傷3例,擠壓傷2例,鈍器打擊傷5例,銳器傷2例。

1.2 方法

本組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分為事故發生之后的急救、對患者的轉運措施[3]。

1.2.1 事故發生之后的急救措施 急救人員對患者傷情分布以及嚴重程度進行現場快速評估。依據患者的癥狀進行判斷,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呼吸狀況、出血狀況等,判斷患者有無出現休克、活動性出血、呼吸心臟驟停、腹部內臟脫出體外、張力性氣胸等危急性的癥狀,并立即進行現場處理。對患者建立靜脈通道,避免出現休克狀況,對產生氣管插管指征的患者進行及時的氣管插管,保持患者的氣管暢通。對已經出現休克癥狀的患者進行多條靜脈通道的建立,防止病情惡化。具體措施包括“先晶體,后膠體”原則下的快速補液,并先檢查患者的關鍵部位,即頭、胸、腹三個部位的受傷狀況,并進行相應的處理[4]。對患者關鍵創傷部位進行處理時要注意采用正確的取位方式,并避免出現創傷遺漏。對患者取平臥位,防止在觸碰、移動等狀態下造成脊柱骨折傷惡化。對頭托與頸部定位器的安裝工作需要謹慎仔細,避免觸碰傷部,造成二次損傷。對出血以及骨折等患者進行及時的止血處理、對受傷部位進行包扎以及固定。

1.2.2 對患者的轉運措施 在對患者進行事故發生之后的急救措施之后,將患者轉移至救護車之內,進行藥物以及救護車內所帶儀器的相關救治措施。一般在救護車內都裝有車載監護儀與呼吸機。醫護人員依據患者病情進行相關設備的應用,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測,對病情嚴重無法自主呼吸的患者進行呼吸機控制。在轉運的途中注意及時聯系醫院,詳細報告患者受傷狀況,醫院依據報告進行判斷并做好相關的急救準備工作[5]。

1.3 觀察指標

采取院前急救措施之后,對患者的死亡例數、成功轉院救治例數、急救成功例數等指標進行觀察評價[7]。

2 結果

64例嚴重多發傷患者院前搶救結果評價。現場急救成功患者為92.2%,成功轉院救治患者為90.6%,最終死亡患者占比為7.8%,具體見表1。

3 討論

多發傷具有突發性、嚴重性,患者的病情變化迅速、病情復雜,在對多發傷進行救治的過程中,其病死率較高[6]。由于嚴重多發傷的病情復雜,受傷部位均是人體重要部位,涉及到頭部、腹部、頸部三大重要部位以及胸部、盆骨、軟組織等,并且主要創傷在兩處及兩處以上,病情復雜,人體對多發傷的抵抗能力較差。在多發傷的狀況下,人的生理功能以及機體的損傷嚴重,機體狀態呈現出全面應激狀態,多個部位的創傷之間互相影響,生理機能紊亂、傷情惡化迅速,尤其是在顱腦外傷以及胸部損傷的狀況下,患者痊愈的可能性十分低微,在創傷發生后的幾分鐘內死亡率較高。多發傷所涉及到的創傷部位數量較多且分布范圍較廣,出血量大,對循環系統以及呼吸系統的干擾較為嚴重,休克現象的發生率極高,為急救工作帶來了困難。多發傷的病情較為復雜,涉及多個部位,多個科室,內外傷同時存在,并且傷情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為醫護人員的救治工作帶來較大的難度,其出現漏診的幾率也十分大。在對多發傷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往往要分清患者最為嚴重的傷情,依據對患者的生命威脅程度進行主要傷情的判斷,優先救治。另一方面,多發傷的傷口開放度較高,處于應激狀態下的患者抵抗能力差,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差,容易出現感染現象[7]。

在多發傷自發生至整個治療過程結束存在三個死亡高峰。第一個高峰期為創傷之后的幾分鐘之內,這類死亡原因主要是腦創傷與高位脊椎嚴重創傷、主動脈、大血管撕裂、出血嚴重。第二個死亡高峰出現在創傷后6~8 h內。這一時間是進行搶救的關鍵時間,其主要死亡原因是顱腦硬膜下及硬膜外的血腫,血氣胸、骨盆及股骨骨折及多發傷大出血、肝脾破裂等。在這一階段需要對患者進行及時搶救,降低患者死亡率。第三個死亡高峰為創傷后幾天或幾周之內,主要死亡原因為器官功能衰竭或者是嚴重的感染狀況。因此,在進行手術治療之后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同時控制醫院內部的感染狀況。

為了提重多發傷患者的急救效果,醫院需要對急救資源進行合理的分配,對事故多發區域的急救資源應增加。同時,需要對急救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急救人員的現場急救能力以及應急能力。對現場急救重點知識進行歸納,可以編制成冊,并向急救人員推廣與普及。提高對急救人員的考核要求,促進急救人員急救能力的提高。對創傷現場進行模擬,訓練急救人員的現場應變能力及迅速對傷員病情的判斷能力。在進行現場急救工作時,急救人員要牢記的正確的急救原則,“先救命,后救傷”。同時,在進行傷患轉運的過程中要嚴密監控患者的情況。降低嚴重多發傷患者的第一死亡高峰的死亡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在64例嚴重多發傷患者院前搶救工作下,現場急救成功患者為92.2%,成功轉院救治患者為90.6%,最終死亡患者為7.8%。對患者進行院前急救措施,可以在最大限度內保障患者的生存幾率。

綜上所述,院前急救措施的成功展開,對嚴重多發傷患者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促進嚴重多發傷患者在關鍵搶救時間內的成功救治,有效的降低嚴重多發傷患者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康黎軍,崔華中,林慶軍,等.66例摩托車交通事故多發傷的院前急救分析[J].現代醫院,2010,2(30):112-113.

[2]劉華波,于敏.嚴重多發傷患者院前急救對比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6(30):1353-1354.

[3]黃偉,劉燕,肖濤.嚴重多發傷院前急救的探討[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0,10(34):1567-1568,1572.

[4]吳鳳菊,韋金萍.嚴重多發傷146例的院前急救護理[J].廣西醫學,2010,10(34):1292-1294.

[5]商長龍.58例嚴重多發性傷的院前急救體會[J].吉林醫學,2012,34(34):7509-7510.

[6]楊n,花海明,曹志龍.嚴重多發傷院前急救與轉運體會[J].東南國防醫藥,2014,6(34):637-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