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護理的相關知識范文

時間:2023-11-01 17:23: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麻醉護理的相關知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麻醉護理的相關知識

篇1

【關鍵詞】 護理干預;腹部手術;留置導管;舒適度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39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728-02

留置導尿管是腹部手術患者在手術之前必須做的,但是插管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疼痛感,如何將這種疼痛感減輕,改善患者在置管期間的舒適度,這些對患者的治療及康復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1]本研究通過對我院干預組中42例患者在麻醉前后留置導尿管期間進行護理干預,進一步研究護理干預在患者插管時和留置導管期間的作用。下面是本次研究的結果。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院共94例腹部手術患者中,男患者60例,女患者34例,平均年齡約四十歲,都使用氣管插管全麻。在94例患者中,有25例為闌尾切除術,17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19例肝葉切除術、14例胰腺手術、11例胃癌根治手術、8例十二指腸手術。隨機將其平均分為麻醉前導尿和麻醉后導尿組,再將兩組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干預組,每組均為21人。臨床治療的94例患者泌尿系統的功能皆為正常,沒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尿路刺激征等病況。所有患者出去排尿時間有所差異外,其基線資料無顯著性的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1.2.1 一般護理 兩組患者皆進行入院宣教,對所有患者給予心理護理和基本的健康教育。在麻醉之前留置導管的患者在早晨留置導尿管,麻醉以后留置導管的患者在其麻醉10分鐘后為其進行常規操作留置導管。導管型號:Foley14-16號導尿管,留置時間最多不超過48h。

1.2.2 護理干預方式 ①認知干預:為了消除干預組患者緊張心理,在為其進行插管前,先將整個操作過程以及放置導尿管的作用向患者細心講解,為其緩解內心的焦慮。在整個交談講解過程中,所需選派的人員必須具有專業護理知識,語言要親切。②心理干預:在患者入院時,為其安排一位責任護士全程照顧。護士與患者之間不能存在溝通障礙,每天與患者進行交流。在此過程中了解患者對治療、護理方面的滿意程度,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患者沒有家屬陪同時,負責照顧患者的護士要將陪伴患者的時間增多,并給予關心和鼓勵。③置管過程干預:將留置導尿管的過程演示給病人看,并讓其了解在其過程中哪些配合方法行之有效。在病人置管期間與其進行互動,令其身心得到放松。這樣可以有效地使尿道黏膜的損傷降至最少。為病人進行插管要選擇一個適當的時間,在其進入操作室以后,適當地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放一些輕松愉快的音樂。插管前還可以為患者講述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有利于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并增加對護士的依賴和信任,從而幫助其消除顧慮。④術后干預:成功置管以后,護士要對導尿管的位置做一些適當的調整,令導尿管與尿道保持水平。接著用膠布將導尿管固定在股內側。患者手術后需要翻身,護士每隔兩個小時要主動幫助患者翻身。在術后兩小時以后,護士要與患者溝通,令其主動做一些肢體活動。置管過程中要防止導管出現彎折、扭曲或者脫落的現象發生,必須使導管保持暢通。腹部按摩:在手術以后,依據患者不同的耐受情況,為其進行一些適當的按摩,每次按摩的時間控制在二十分鐘左右。在按摩時要順時針與逆時針兩個方向交替進行,每個方向持續三分鐘即可。⑤環境干預:患者所處的室內溫度最宜控制在25℃左右,濕度要保持在六十以下;病房內要保持安靜和干凈,護士每天都要對病房進行消毒和打掃,并每天更換一次被褥;病房要保持通風;陽光要能夠直射進室內,室內的燈光要保持柔和的亮度;患者的睡眠時間要得到保證;不要留有太多的陪護。

1.3 觀察指標 將各組患者置導尿管前后的心率進行監測以及導尿時的血壓用手術監護儀器進行不間斷的檢測,與此同時還要對患者置管期間的疼痛發生率和舒適度進行同步觀察。[2]

1.4 評定標準 ①舒適度評分:患者舒適度的屏風通過VAS視擬尺來完成。依據患者的自述,1-2分為不舒適,3-4分為中度舒適,5-6分為舒適。②疼痛評分:患者的疼痛程度依據WHO疼痛分級,分為三級,即0級,完全沒有痛苦,1級,有輕度可忍受的痛苦,2級,中度痛苦,睡眠有間斷,3級難以忍受的強烈痛苦,不能夠正常入睡。[3]

1.5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均數±標準差(χ±s)來統計計量資料,采t進行檢驗,并用χ2進行計數資料檢驗。

2 結果

根據各組患者對舒適度的評定、疼痛的發生率比較、血壓、心率的變化來看,干預組患者的舒適度較對照組高、疼痛發生率較之比較低,血壓和心率沒有明顯變化。下圖以舒適度為例可看出兩組患者麻醉前后的舒適情況。

3 討論

經過臨床的觀察可以看出,在為腹部手術患者置導管的前后,進行護理干預對其緩解插管所帶來的痛苦又一定的作用,不僅可以令患者放下思想包袱,還可以提高其治療期間的舒適度,這時一種值得臨床使用和推廣的護理手段。

參考文獻

[1] 龔蘊珍,魏帆,任彩鳳.提高腹部手術后患者舒適度的研究[J].上海護理,2008,15(2):124-125.

篇2

關鍵詞:婦科門診;護理干預;分娩方式

近年來,由于醫學科技逐漸發展,剖宮產技術逐漸成熟,很多孕婦對分娩的方式有了新的選擇。由于順產疼痛劇烈,因此很多孕婦多會對順產出現恐懼以及抗拒心理,但順產孕婦術后恢復時間以及恢復效果要明顯好于剖腹產孕婦。但很多孕婦由于對分娩知識較為缺乏,無法意識到生產方式以及麻醉對其自身的影響,因此對其進行護理干預是非常有必要。本院將對門診護理干預對孕婦分娩方式的影響進行分析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100例孕婦,平均年齡(26±5)歲,將孕婦分為兩組,每組50例,1組進行常規門診保健護理,2組在1組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分娩知識輔導,兩組孕婦的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所有孕婦中產程為5~33w,所有孕婦均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無其它妊娠伴隨疾病。

1.2護理方式

1.2.1 1組孕婦在門診均進行常規保健護理,包括發放孕檢手冊,對高危孕婦進行登記等。

1.2.2 2組孕婦在1組的基礎上進行生產評估、麻醉教育、參觀產房等護理方式[1]。

1.3觀察指標 對孕婦對分娩知識的認識以及孕婦的最終分娩方式進行調查,分娩知識認識程度分為了解、一般、不了解三個等級。

1.4數據統計 數據均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χ2檢驗比較。P

2 結果

2.1兩組分娩相關知識了解程度比較 見表1。

1組患者對分娩相關知識了解的患者為11例,占比例的22%,了解程度一般的患者為27例,占比例的54%,不了解的患者為12例,占比例的24%。2組患者對分娩知識非常了解的為31例,占比例的62%,了解程度一般的為18例,占比例的36%,不了解的患者為1例,占比例的2%,P

2.2兩組分娩方式選擇比較 見表2。

1組患者自然分娩的僅為21例,占比例的42%,剖宮產的為29例,占比例的58%。2組選擇自然分娩的患者為39例,占比例的78%,選擇剖宮產的患者為11例,占比例的22%,P

3 討論

婦產醫院利用孕檢管理這一平臺,支持門診主管護師針對分娩方式選擇和保健管理實施護理干預,有利于切實幫助孕婦解除憂慮、煩躁情緒,放下思想包袱,輕松面對分娩這一生理過程,減少醫療干預,有利于拓展孕產婦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水平,降低了無指征剖宮產手術比率,節約醫療成本和資源[2]。

在本院的調查中發現,進行護理干預的2組孕婦對分娩知識的了解程度要明顯高于1組孕婦,且在分娩方式的選擇中也多數選擇自然分娩方式[3]。自然分娩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孕婦的住院時間還能提高孕婦術后恢復效果,因此建議孕婦在常規情況下進行自然分娩,但多數孕婦由于對分娩知識了解甚少以及對自然分娩疼痛產生恐懼因此拒絕進行自然分娩,此時就需要對孕婦進行護理干預[4]。本院認為干預內容應該包括以下幾點:①行為干預:根據患者首次孕檢的結果對孕婦的情況進行評估,并為孕婦選擇合理的分娩時間以及最佳的分娩方式;②健康指導:護理人員可以引領孕婦對產房進行參觀,并對指導孕婦進行呼吸減痛操練習,為孕婦講解分娩相關知識以及麻醉相關知識,提高孕婦對分娩知識的了解;③心理干預:與孕婦分享分娩成功的經驗,對其出現的不良心理情緒進行安慰和疏導,降低孕婦的不良情緒[5]。此外還要與孕婦的家屬進行溝通,取得家屬的信任,尤其是要取得孕婦丈夫的認同,讓其積極參與到孕婦的保健講座當中,并要積極對孕婦進行安慰和鼓勵,彼此增強信心,共同渡過圍產期這一自然的生理過程。

總之,綜合門診干預護理能對孕婦分娩方式進行影響,并能積極促進孕婦術后恢復效果,減少恢復時間,還能促進護理人員學習新知識的動力和自覺性,不斷探索與國際最新的婦產、助產專科理論與技能接軌,拓寬最適應于孕產婦的護理干預模式,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武曉丹.助產士參與產前門診對正常孕產婦分娩結局影響的研究[J].復旦大學,2012,14(06):49-51.

[2]姜蓉,祁貴德.婦產醫院門診護理干預對孕婦選擇分娩方式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3,17(03):99-101.

[3]張花,宋瑜,代會瓊,等.孕婦分娩方式選擇意愿及影響因素調查[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2,15(09):124-126.

篇3

    FTS理念強調不常規留置胃管,但要避免術中過多快速輸液。鑒于門靜脈高壓癥的特殊性,麻醉開始前留置胃管,盡量縮短術后留置胃管時間,鹽水輸入過多可導致腸管水腫或術后腸麻痹[3],不利于腸功能恢復。通過觀察胃腸減壓量,麻醉使用新型短效麻醉藥,并控制術中液體速度和入量,術后結合門靜脈高壓癥疾病的特點限制鹽水的輸入。進行早期腸內營養:對照組手術后一般要等腸功能恢復后,才能拔出胃管。而實驗組應用快速康復新觀念術后24h生命體征平穩,術后早期拔除胃管,胃腸減壓液小于400mL即可拔出胃管,而減壓量大于600mL暫不拔出[1]。拔出胃管后給予溫熱低脂肪流食,補充營養,其余部分靜脈合理補液,維持機體所需的能量及營養,減少負氮平衡。3d過渡到軟普食,觀察無不適,次日出院。兩組患者術后均應用疼痛評估臉譜Wong-Baker面部表情評估量表(TheModifiedWong-BakerFacesScaleRatingScale)進行評分,用面部表情從微笑至悲傷至哭泣來表達疼痛程度[4]。此外通過觀察的變換、兒童哭鬧等來協助對疼痛的判斷的準確性。此法適合任何年齡,不需涉及文化背景。對大于4分者使用止痛泵持續止痛,給予減輕疼痛或無痛干預。觀察組疼痛評分平均低于4分,在對照組疼痛平均大于5分。觀察組,12h護士協助患者能在床邊活動,24h后在護士指導下離床活動,活動時嚴密觀察患者的血壓、面色。

    2實驗組對患者術后自理能力評分顯著提高,縮短了護理時間

    患者自理能力評估采用我院目前使用的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術后1d自理能力評分,實驗組自理能力在45分以上,對照組小于25分。根據自理護理模式,實驗組縮短了基礎護理工作時間,減輕了護理工作量。同時早期離床活動,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肺活量,減少了下肢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等極具危害性的并發癥,且實驗組患者全身麻醉恢復后,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尿量在正常范圍離床活動時給予拔除尿管,在護士指導下1h內,拔除尿管后可首次排尿,不會發生尿儲溜。

    3討論

    FTS是圍手術期(即術前、術中、術后)干預的一種全新理念,它更新了近百年來已形成的傳統的外科圍手術期處理的行為原則。近年來,FTS的新理念越來越得到國內外專家的重視。而我國FTS的研究與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FTS的成功應用與開展,與外科、麻醉和護理等醫護同道的共同努力與合作分不開。因為FTS更加全面重視了微創理念的臨床應用。嚴格限制術中和術后補液,為術后早期腸功能恢復創造條件。LoBo等[5]將結腸癌切除的患者分成常規補液組和限制鈉水補液組,結果限制鈉水組的胃排空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和術后住院時間明顯小于常規補液組。有研究者提出腸功能恢復的指標是患者耐受經口進食而不會腹脹、腹痛、嘔吐等癥狀。FTS還要求,術后有效的疼痛管理,以免放大麻醉藥物對腸麻痹的效應。本結果表明護士掌握FTS相關知識和技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若護士缺乏FTS知識與技能,直接影響患者術后的康復效果,故應盡可能運用FTS的理念及方法,使病人術后可以早進食、早活動,減少住院天數和醫療費用。兩組術后并發癥無顯著差異。實驗組資料中無1例發生肝性腦病、下肢靜脈血栓及肺栓塞、導管相關性感染,無中轉開腹病例。但出院后護理隨訪發現有門靜脈栓塞病例1例,這是我們應高度重視的。提示我們此類患者住院時間短,出院指導及時跟蹤應按時間段進一步加強護理隨訪。

篇4

【關鍵詞】 眼底熒光血管造影;全身麻醉;患兒;護理配合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7.158

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法(FFA)是將能產生熒光效應的染料快速注入血管, 同時應用加有濾色片的眼底鏡或眼底照相機進行觀察或照像的一種檢查法, 為臨床診斷、預后評價、治療、療效觀察以及探討發病機理等提供有價值的依據。臨床上常見一些好發于患兒時期的遺傳性眼底病, 為了全面了解眼底發病機制, 需行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檢查。由于年齡小、配合差等原因, FFA檢查在門診小兒眼底病的應用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困難, 因此此項檢查在小兒眼底疾病的診斷中較難開展[1]。隨著廣域眼底照相造影系統(RetCam)的推廣以及小兒視網膜專科醫生與小兒麻醉科醫生的交流與合作, 配合全身麻醉技術, 該檢查能夠安全有效地應用于小兒眼底檢查[2], 并將可能逐漸成為小兒視網膜疾病的診斷方法。為了保證患兒這一特殊人群在FFA檢查中順利進行, 探求適合患兒最有效的護理措施, 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2014年12月~2015年1月全身麻醉下接受FFA檢查的患兒31例, 其中男14例, 27只眼, 女17例, 31只眼;年齡2個月~5歲9個月, 平均年齡3歲1個月。

1. 2 檢查方法 FFA檢查采用RetCam3機器進行, 熒光造影劑為10%熒光素鈉注射液。①檢查全程有麻醉醫生參與, 并使用心電監護儀監測生命體征[3, 4]。②檢查前需詳細了解患兒病情并確認其心電圖、肺功能、血常規、肝腎功能等相關檢查結果無明顯異常, 可耐受全身麻醉及FFA檢查, 并向患兒監護人解釋檢查的必要性及可能發生的麻醉、過敏等意外, 并取得其知情同意。③詢問患兒有無心血管及肝腎疾病史、變態反應及藥物過敏史。④檢查前禁食、禁水。⑤檢查之前充分散瞳。⑥造影劑過敏試驗。

1. 3 護理配合

1. 3. 1 醫護一體化, 簡化預約流程 患兒在門診經檢查后, 醫生認為需做FFA檢查, 經患兒家屬同意, 即安排患兒做一些相關的檢查, 如心電圖、胸片、血常規和肝腎功能等, 評估患兒能否耐受全身麻醉和FFA檢查;初步詢問患兒有無其他全身疾病史、藥物過敏史等。排除FFA檢查的禁忌證, 護士向其家屬講解全身麻醉下行FFA的相關注意事項, 包括檢查時間、禁飲及禁食時間, 避免呼吸道感染;檢查前1 d滴抗生素眼藥水;交代檢查當天患兒穿低領、對胸開的衣服, 3歲以下的患兒建議穿紙尿褲, 避免麻醉蘇醒時發生尿床的可能;全身麻醉檢查當天必須有患兒父母其中一方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

1. 3. 2 患兒準備 ①確認患兒有無心血管及肝腎疾病史, 變態反應、藥物過敏史及食物過敏史, 告知家屬熒光素可引起惡心、嘔吐、胃腸道不適、暈厥、蕁麻疹、低血壓、皮膚暫時性黃染等反應。②評估患兒有無感冒、發熱、咳嗽、哮喘、脫水及牙齒松動等情況, 如有異常情況及時與醫生和麻醉科聯系, 保證麻醉的安全性。③評估患兒的進食情況, 對家屬強調禁食的重要性, 避免家屬隱瞞實情。根據患兒的年齡給予確切的禁食時間, 常規全身麻醉前禁水2~4 h, 禁奶4~6 h, 禁食6~8 h[5]。④準確測量患兒體重, 保證用藥劑量準確性。患兒造影劑量按0.1 ml/kg計算, 為了保證造影劑量的準確性, 嚴格認真測量患兒的體重[6]。⑤充分散瞳, 保證瞳孔散大程度中等以上, 方便醫生檢查眼底每個病變區域。檢查之前可采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 間隔10~15 min滴1次, 共3次散瞳, 瞳孔不能散大者, 可增加滴眼次數[7]。⑥造影前做好過敏試驗, 保證檢查的安全性。按照國際慣例, 靜脈過敏試驗在檢查前5 min經靜脈注射熒光素鈉稀釋液0.1 ml[2]。注射后觀察患兒心率、呼吸和血氧飽和度變化, 全身是否出現皮疹。

篇5

廣東深圳市兒童醫院,廣東深圳 518026

[摘要] 目的 探討案例學習法結合情景模擬在手術室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根據多年搶救患者的經驗,應用案例學習法結合情景模擬的方法,對手術室工作0~5年低年資護士進行應急能力的培訓。并反復強化演練,培訓小組每月逐個進行考核,實行個體評價。結果 通過培訓,手術室低年資護士的急救知識、急救操作技能、臨床綜合應急能力和醫生的手術配合滿意度明顯提高。結論 案例學習法結合情景模擬可以強化手術室低年資護士急救意識、增強臨床應急能力、拓展急救理論知識、增強交流溝通能力和團隊凝聚力、提高護士的自信心、減輕護士的心理壓力,適合手術室的工作特點。

關鍵詞 案例學習法;情景模擬;手術室;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

[中圖分類號] G4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3(b)-0119-02

[作者簡介] 趙宏波(1974-)女,吉林省通化市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郵箱:986731561@qq.com。

作為外科患者治療與搶救患者的重要場所,手術室經常會出現各種經由醫院綠色通道送到的緊急患者,如重度休克、由于術中意外或病情變化需急救等類型的患者。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手術室護士急救應急能力,有效參與患者搶救,以提高搶救成功率成為其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1]。為探討案例學習法結合情景模擬在手術室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中的應用效果,2012年1月—2013年5月該院采用選取代表性案例,寓抽象理論概念于具體情景中加以闡述的案例學習法(Case-Basedstudy,CBS)[2],并結合情景模擬[3]教學的方式對16名低年資手術室護士進行應急能力培訓,效果顯著,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所選取的16名護士中有4名男性,12名女性,所有護士均為在手術工作不滿5年的低年資護士,年齡18~27歲,學歷為本科5名,大專11名;職稱為護師2名,護士14名。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CBS案例情景模擬的制定由護士長挑選5名在手術室工作10年以上,具有豐富急救經驗的護理骨干成立應急能力培訓小組。培訓小組根據手術室的急救特點,從實際臨床病例中精心篩選制定CBS案例(如直接通過綠色通道送到手術室的腦外傷、肝脾外傷、多器官復合傷、交通傷、墜落傷、多發外傷引起的休克、術中大出血、麻醉意外、氣道梗阻、主氣道異物等等)。在每個CBS案例中涉及應急護理理論知識和急救操作技能;并且根據CBS案例制定搶救配合分工流程及急救手術流程圖,最后制定CBS案例的評分標準。

1.2.2 培訓方法 CBS案例情景模擬的培訓每個月選擇一個的CBS案例,培訓小組先對此案例的急救流程、實施要點及重要操作(如氣管插管的配合、心電監護儀的使用、徒手心肺復蘇、除顫儀和簡易呼吸囊的使用、快速建立靜脈通路、導尿、術前洗手和巡回的準備等等)進行講解和培訓,并強調各參與搶救人員的分工和相應職責。當接受培訓的低年資護士對CBS案例的流程、實施要點和操作熟練掌握后,再由護士長或小組成員模擬病人(stimulate patient,SP)作為載體,模擬急救場景,由SP配合聲音刺激,形成一種緊張的現場氣氛,據病程進展描述病情變化。在據流程完成一對一培訓結束后,培訓小組再把CBS案例模擬的整個過程錄制下來放在科室的電腦上,以便低年資護士利用上班空閑或業余時間逐項逐步地進行模擬練習,以達到對每個角色的每項技能操作動作規范、熟練、迅速、準確。同時每天利用晨會后10~15min的時間, 讓低年資護士進行隨機分組反復演練,并進行角色轉換。在演練過程中,培訓小組對演練的過程進行指導和評價。每月底護士長與應急能力培訓小組對演練結果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再對低年資護士進行下一個CBS案例情景模擬的培訓。

1.3 評價方法

1.3.1 問卷調查 對臨床醫生和麻醉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其對相關護士應急搶救配合的滿意度。

1.3.2 考核評分 對急救相關知識、技能、綜合能力進行測試, (應急能力成績=急救相關知識成績×0.3+急救技能成績×0.3+綜合急救能力×0.4) 。①急救相關知識(權重30%):手術室緊急搶救的認識、心肺復蘇的知識、除顫儀、急救物品及手術器械、手術配合、護理記錄等知識。②急救技能(權重30%):心肺復蘇(CPR) 、配合氣管插管和準備急救物品、建立有效的靜脈通路、心電監護和描述心電圖信息、使用除顫儀、術中手術配合等;③ 綜合應急能力( 權重40%) : 觀察方法及病情評估準確、處理問題效率與效度、反應能力、搶救配合能力、心理素質、溝通效度等。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

2 結果

2.1 應急滿意度

發放問卷50份,全部收回,問卷結果顯示臨床醫生和麻醉師對相關護士應急搶救配合的認可率達到95%。

2.2 技能評分

培訓后,患者在急救知識、急救技能和綜合急救能力上均有顯著提高,相關項目評分較培訓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 討論

由于臨床經驗、專業知識的欠缺,低年資護士在搶救過程中往往會出現由于對病情復雜程度及緊急搶救狀態認識不足而導致的出現恐懼、慌亂、不知所措的心理,容易導致延誤患者的最佳的搶救時間。而相關文獻報道表明,傷后1h是挽救生命、減少自殘的’黃金時間’,對嚴重創傷30min內給予急救,則可多挽救18%~25%傷員的生命[4]。可見護士應急反映能力在外科手術中的重要性。CBS案例情景模擬正是通過仿真真實搶救場景的方式,使低年資護士更為有效地學會應急處理危急情況,以保證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5]。該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實施CBS案例情景教學,16名護士在急救意識和綜合應急能力都較培訓前有了明顯的提高(P<0.01)。該研究中對臨床醫生和麻醉師的調查結果顯示,對培訓后護士的應急反應滿意度較高,達到了95%。

這主要是由于通過CBS案例情景模擬教學,一方面彌補了傳統上低年資護士缺乏系統培訓,急救理論知識和手術室專科知識在教科書上內容有限的缺陷,讓護士在仿真場景中進行病情判斷,并對判斷結果、藥物使用、儀器操作等相關知識進行提問和指導,將零碎的認識融合起來,使理論與臨床技能融會貫通,讓護士能更好地認識到自身知識的薄弱點和努力方向,提高學習興趣與實踐能力,使專科業務水平和急救知識掌握度顯著提升。此外,該種教學方法還有利于增加團隊凝聚力,采用高年資護士與低年資護士共同參與的模式,加強相互協作,高年資護士幫助低年資護士指出演練中呈現出的隱患與不足,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護理團隊之中,形成互幫互助,相互協作的良好氛圍,提升凝聚力。此外,該種培訓方法還有助于提升低年資護士的自信心,減輕了護士的心理壓力。而這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護士有助于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的提高[6]。

參考文獻

[1] 倪樂丹.搶救流程圖結合情景模擬訓練提高手術室護士搶救應急能力[J].護理學報,2010(12):1008-9969.

[2] 顧志華.案例學習法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9,23(1B):106-109.

[3] 葛云霞.急診護士情景模擬訓練的實踐與體會[J].解放軍護理上海護理,2008,25(24B):59-60.

[4] 左玉蘭,董曉慧.情景模擬下心內科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的實施[J].中國醫療前沿,2009(7 ):1673-5552.

[5] 程紅群,吳樂山,陳文亮,等.軍隊醫院的的應急醫學救援[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6,13(2):118-2119.

篇6

【關鍵詞】耳鼻咽喉科;住院病人;特點;健康教育

耳、鼻、咽喉有聽覺、平衡、嗅覺、呼吸、發音和吞咽等生理功能。這些器官的解剖結構、生理功能與疾病的發生、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一個器官的病變往往可以累及其它器官或組織。耳鼻咽喉科病人往往一個疾病有多個主訴,或表現為全身癥狀,而全身疾病也可表現為耳鼻咽喉的局部癥狀,而且急癥多,來勢兇險,有時甚至威脅病人的生命[1]。

1入院健康教育

由于耳鼻咽喉器官多為深在細小的腔洞,有時僅表現為局部癥狀,不為病人所重視,或因病人經濟條件,缺乏有關知識等因素的影響,未能及時治療而延誤病情[1],因此在接診入院病人時應耐心仔細,并進行健康指導,使病人掌握有關知識,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使病人盡快適應住院環境,建立有利于接受治療和護理的遵醫行為[2]。接治新入院病人,首先向患者介紹醫院及病房的環境、工作制度、探訪制度、作息時間、治療時間;主管醫生和護士及其工作經驗和特長。危急重癥病人應首先準備搶救物品,搶救生命。待病人情緒平穩后再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根據不同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及所患病種進行評估,通過交談、觀察、護理查體、門診資料等了解病人病情和健康需求。講解治療疾病的有關知識,須行手術的病人說明手術治療的必要性和可靠性,麻醉方式,手術過程,術后不適的原因、恢復時間及處理方法等。同時解答病人提出的疑問,使病人對所患疾病有所了解和認識,解除緊張情緒及陌生感。在健康教育中,首先讓語言交流能力強、理論知識豐富的護士擔任教育者,對年輕護士或語言表達能力差的跟隨前往,從中逐步培養健康教育的能力[3] 。

2住院健康教育

減輕病人的心理負擔,豐富病人的健康知識,提高病人住院適應能力和配合治療護理的能力。經過收集資料對病人的病情和健康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的結論制定治療護理方案,制定健康教育計劃[2]。在疾病的不同階段選擇恰當的教育內容,伴隨著治療護理計劃的實施循序漸進地進行健康教育。在疾病的確診階段,可讓病人系統地了解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癥狀等知識;在疾病的治療階段,指導病人掌握正確用藥,自我監測和遵醫行為的意義等[4];在手術階段,講解手術前應作的準備、術中配合的方法及術后配合治療、護理的注意事項;在疾病的恢復階段,則應指導病人學會自我監測和自我護理技術,掌握有利于康復的衛生知識如生活起居、飲食、鍛煉和用藥等。作為耳鼻咽喉科護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耳鼻咽喉的專科技能,還要有與病人溝通的能力,對住院病人進行全程服務,并進行相關知識的宣教,消除病人的顧慮,提高病人的信任感。

3手術前健康教育

減輕病人手術前焦慮,提高手術適應能力是術前健康教育的重點。手術前大多數患者對手術會產生焦慮、緊張、甚至悲觀等不良心理。針對病人的病情、心理狀態及不同的需要進行個體教育。協助病人完成各項術前常規檢查,講解手術的有關知識,如術前、術中、術后病人應注意的事項以及手術配合的方法,手術前后可能留置的管道的重要性和目的。介紹麻醉的相關知識,麻醉前用藥及手術前戒煙酒、禁食的意義。以及與手術相關的適應行為訓練和預防術后并發癥的行為訓練,如張口訓練和手語表達訓練。介紹患者填術同意書的必要性,讓患者完全了解手術的過程,手術的危險性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介紹本院歷年來住院患者的情況,安排相同手術成功的患者現身說法,使其了解真情,相信醫院,相信醫務人員,消除各種不良心理影響,使患者在接受手術時處于最佳心理狀態,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4手術后健康教育

是術前教育的繼續,病人手術后回到病房,要根據不同的手術和麻醉的要求采取不同的,如鼻部手術一般采取半臥位,有利于鼻腔分泌物引流,減輕面部腫脹,從而減輕疼痛及不適癥狀。全麻者麻醉未清醒去枕平臥位,完全清醒后根據手術部位給予舒適等。鼓勵病人說出或用其他表達方式如文字、手勢等表達出不適及疼痛的部位和程度,如有出血、嘔吐、呼吸困難等要及時報告醫生并進行處理。教會病人或家屬進行局部護理和一些簡單的自我護理方法及用藥的方法,如滴鼻劑、抗生素軟膏、含漱液的應用等。介紹放置各種管道的意義及配合要點,如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常識和自護知識,勿隨便取出鼻腔填塞物,扁桃體術后須冷流質飲食的意義等,術后早期活動和功能鍛煉的意義和方法等。通過耐心細致的講解及護理,使病人及 家屬能積極配合,以戰勝疾病,減少術后并發癥,早日康復出院。

5出院指導

針對病人的恢復情況,介紹病情現狀,繼續用藥的必要性及藥物的名稱,用法與注意事項。預防疾病復發的措施以及飲食、活動、休息、睡眠指導,復查、隨診的一般知識與注意事項。通過出院指導,提高病人自我保健能力,促進機體康復,真正體現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的優越性。

6體會

6.1提高病人的滿意度和配合治療護理計劃實施的主動性:通過對耳鼻咽喉住院病人進行健康教育,使病人盡快適應住院環境,對醫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建立了有利于接受治療和護理的自覺遵醫行為。對手術病人通過講解、示范等形式進行術前健康教育,增加了相關的手術知識和麻醉知識,提高了病人對手術的認同性,減輕或消除了病人的恐懼和焦慮情緒,使病人以最佳的身心狀態對待手術,提高手術適應能力。術后教育也可提高病人的術后配合能力,減少術后并發癥。康復指導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和自我護理能力,促進機體更快更好地康復,從而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滿意度。

6.2提高了護士的整體素質:健康教育對護士的整體護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在業務上精益求精,不斷提高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還要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護患交流的技巧,適應護理學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張龍祿.五官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98

[2]成翼娟.整體護理實踐,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80

篇7

腹腔鏡手術是一種新型手術方式。為了讓護理人員全面的了解手術,先讓泌尿外科護士對手術進行參觀,了解并學習手術過程,掌握腹腔鏡手術理論知識,對泌尿外科行腹腔鏡手術各項術前準備、麻醉方法以及手術過程進行相應的掌握,了解患者術后常見并發癥的病因、具有的臨床特點以及相應的處理措施等,在護理中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根據術后的具體情況實施針對性護理措施。

2.健康宣教

在護理工作中,健康宣教具有重要的意義,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健康宣教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后向患者介紹醫院的環境,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詳細的評估。向患者詳細的講解各項檢查的目的和意義,告知患者在各項檢查前后相關的注意事項以及用藥的相關不良事項。健康知識教育可以使患者全面的對疾病、手術方式等進行了解,消除了患者的不安、緊張以及恐懼等不良心理,通過向患者講解成功的病例,增強了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在治療中,患者由被動變主動,通過積極配合,提高了手術的治療效果。

3.心理護理

腹腔鏡手術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最初大多數病人均對該手術存在一定的緊張、恐懼等心理。針對患者出現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反應,醫護人員根據不同文化水平、背景的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了相關知識的宣教工作,主要包括腹腔鏡手術的相關知識、原理、治療過程以及優勢等,患者通過對手術的全面掌握,更容易接受腹腔鏡手術的治療方法。對患者行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的消除患者的顧慮,使患者能積極的配合醫生進行手術。

4.術前護理

患者在進行手術前,先進行常規的檢查,測定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同時予以患者生化檢查以及內分泌實驗室檢查等。對于腎上腺手術患者以及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在患者進行手術前要對患者的血鉀進行相應的調整,嚴格控制患者的血壓,了解患者的心、肝、腎等情況,并通過CT掃描確定患者的具體發病部位。在手術前,需要作的手術準備主要包括:備皮、配血,叮囑患者在手術前的12小時內禁止進食,在手術前的4小時內禁止飲水,在術前對患者進行灌腸,排空患者腸道內的積氣和(或)積便,留置胃管以及尿管,減少術中膀胱充盈,防止對手術造成不良的影響。為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在手術前還要準備好麻醉前用藥、各種急救藥品、搶救器材等急救用物。

5.術后護理

5.1基本護理

在行腹腔鏡手術前,先建立二氧化碳氣腹。相關研究報道顯示,當手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過量時,容易導致高碳酸血癥的出現。為次,在手術結束后要對患者的動態心電監測、血氧飽和度等相關指標進行嚴密的測定,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呼吸、脈搏、血壓等基本生命體征變化,對于呼吸困難的患者可以予以一定的持續低流量吸氧,具體吸氧情況根據患者的血氧飽和度制定;對于型嗜鉻細胞瘤切除術的患者在術后壓對中心靜脈壓進行嚴密的檢測,并根據中心靜脈壓,調節患者的輸液量、輸液速度等,防止發生腎上腺危象。

5.2引流管護理

叮囑患者要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引流管受到擠壓,發生扭曲、堵塞等現象,觀察引流管內液體的顏色、性質和數量,當患者的胃腸蠕動恢復后可拔除胃腸減壓管。

5.3飲食護理

患者排氣后可以予以流質飲食,逐漸轉化為半流質飲食,無特殊情況可予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增強患者的機體抵抗力。

5.4并發癥護理

篇8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婦科60例經腹腔鏡手術病人,年齡在25~42歲之間,平均為(33.6±4.3)歲;術前全部經過嚴格查體,均沒有患嚴重心、腦、肺等系統疾病。

1.2方法

對照組病人給予一般護理措施,實驗組病人給予心理護理,以下為詳細內容:

1.2.1術前準備

術前病人由于對手術治療知識沒有足夠了解,易出現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手術前后護士都要根據病人具體情況給予針對性心理護理,及時發現問題,耐心細心照顧患者,觀察其恢復情況。我們于圍麻醉期給予病人相應心心理護理對婦科腹腔鏡手術圍麻醉期的應用效果張麗光(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內蒙古興安盟1374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心理護理對婦科腹腔鏡手術圍麻醉期的使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婦科60例經腹腔鏡手術的病人,將其隨機將均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在圍麻醉期實施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在實施常規護理前提下輔以心理護理,對比兩組病人所得效果。結果經不同護理后,對照組的各項指標都差于實驗組,有明顯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實驗組在一般護理前提下輔以心理護理措施,有助于病人不良情緒的緩解與消除,降低并發癥出現率,提高病人滿意程度,使病人可以順利完成手術。所以,此措施應該在臨床上得到廣泛使用。關鍵詞:婦科腹腔鏡手術;心理護理:病人滿意程度中圖分類號:R473.71文獻標識碼:B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5.28.199理指導和護理,且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護士負責。護理始于麻醉前,直到麻醉結束病人完全清醒。

1.2.2術前心理護理

術前因為病人了解自身的情況與手術要求,易出現害怕、焦慮等負面情緒,缺乏信心,會對手術效果造成影響。術前護理人員要全面了解病人的病史、家庭背景、職業、性格等情況,且和病人進行溝通,通過熟練的操作技能與穩重的外表獲得病人的信任;認真為患者解說疾病相關知識、手術方式、麻醉方法、手術過程、術中應注意事項、手術的安全性、麻醉效果和評估等,告知病人腹腔鏡手術的優點和特點,此外與不同病例進行比較,且說明腹腔鏡手術的局限性和缺點,讓病人對腹腔鏡手術有感性認識。告知病人手術后護理人員會盡量幫其緩解疼痛,可通過使用止痛藥來解除疼痛,激勵病人勇于面對,增強自身耐受力,消除對麻醉、手術的害怕、緊張等情緒。根據病人具體情況,為其講解相關知識,讓病人了解疾病發病機制、危險因素、治療方式與預后情況等。認真耐心傾聽病人訴說,盡可能為其排憂解難,從而降低病人的心理壓力,幫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在正確對待疾病前提下,以輕松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術前幫助病人調整睡眠時間,為其補充營養等。

1.2.3麻醉恢復和術后復蘇期心理護理

麻醉恢復期是病人生命體征恢復的危險期,因為病人逐漸從無意識情況下復蘇,可能由于跳動、慌亂、掙扎等破壞靜脈留置針、掙脫插管等,導致復蘇危險,對病人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3]。所以需強調心理護理對病人情緒的控制和穩定,盡量避免出現不良事故。而術前和入手術室時,因為病人對病情沒有足夠了解,或不熟悉周圍環境等,易出現害怕、焦慮等不良情緒,因此也需給予良好的心理護理措施從而降低病人心理壓力,增強其自信心,從而增強手術穩定性,提高預后。術后要做好保暖工作,醫護人員應避免交談,保持安靜。專職護理人員主要觀察病人肢體動作,發現病人意識有一點恢復后,即通過輕柔的語言指導病人,預防病人清醒后發現自身不適與不熟悉周圍環境而出現掙扎與躁動,對預后造成影響。專職護理人員要根據術前與病人溝通情況了解其性格特點,且通過輕柔的語言充分緩解病人不安情緒,使其平穩、安靜地復蘇,直到完全清醒。因為病人不能說話,護理人員可以用“是”或者“不是”向病人提問,告知病人通過眨眼來回答,從而了解病人的感覺和心理情況。病人清醒后,激勵且幫助其下床活動,起床時注意觀察病人的臉色和各項生命體征,避免出現直立性休克。特別要增強病人術后早期活動的宣傳教育和心理護理,由于術前沒有進行充足的宣教和指導,大部分病人不了解術后早期活動的意義和重要性,此外由于身體虛弱、切口疼痛、家屬不配合等因素,急診手術病人的術后活動比較遲緩,腸蠕動恢復較慢,所以要加大宣教力度,獲得病人的配合。

1.3統計方法

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若P<0.05表明研究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評估治療前后兩組病人情緒變化:通過行SDS與SAS評分對照組的各項評分都差于實驗組,對比發現明顯差異(P<0.05),降低了并發癥出現率,提高病人滿意程度。

3討論

篇9

[關鍵詞]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7-121-01

2008年8月至2009年5月我科為52例患者實施了腹腔鏡手術,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將其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本組52例,年齡l7~72歲,平均年齡45歲。男性32例,女性20例。腎切除15例,腎上腺切除術8例,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22例。腎癌根治術7例。

1.2 采用德國MGB全套腹腔鏡設備器械:2例腎囊腫采用硬膜外麻醉,其余均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健側臥位,除精索靜脈高位結扎術外其余均經后腹膜腔途徑進行手術。

1.3 結果 本組52例均獲得成功,手術時間1~4h,術中無大出血,平均出血量約60~l00ml。術后24h拔除引流管,未使用止痛藥,適量運用抗生素。術后住院時間為2~7d,平均住院時間為4d,腸功能恢復平均時間27h。

2 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由于腹腔鏡手術是一種高科技,新技術的治療方法,多數病人對手術存在恐懼心理,[1]。針對病人的這些心理反應,對不同文化水平,社會背景的病人及家屬宣教腹腔鏡手術的相關知識,治療原理,治療程序,使病人接受此項治療,消除顧慮積極配合手術。

由于后腹腔鏡手術在我國開展較晚,病人對新技術新療法缺乏可比性信息,多數病人對手術存恐懼心理,害怕術中疼痛及生命有威脅,預后如何等。針對這種情況,對不同文化水平,社會背景的病人及家屬宣教腹腔鏡手術的相關知識,治療原理,治療程序,我們應耐心地疏導和解釋,給予誠摯的安慰和鼓勵,介紹術式的優點及本院開展情況,并請同類手術病人現身說教,消除其思想顧慮,使其能積極配合手術治療。

2.1.2 術前準備

術前應行三大常規檢查,出凝血時間和凝血酶原測定,生化檢查,內分泌實驗室檢查;腎上腺手術病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術前應調整血鉀,控制血壓,了解心、肺、肝、腎功能情況、內分泌實驗室檢查、CT掃描明確發病部位;術前一天備皮,配血;術前12h禁食,4h禁水,術前晚灌腸,以排空腸道的積便積氣,術晨留置胃管,留置尿管,減少術中膀胱充盈而影響手術。麻醉前用藥,應備必要的各種急救藥品、搶救器材以及各種急救用物。

2.2 術后護理

2.2.1 常規護理:①生命征的觀察。麻醉未清醒時,每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平穩后2h測一次,如有異常報告醫生及時處理。②采取正確的臥位。全麻未清醒病人,術后應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全麻清醒可取平臥位。術后6h血壓平穩取半臥位。③鼓勵病人早期下床。腹腔鏡手術未完全破壞腎周組織術后1天即可下床活動,年老及體弱的病人應盡早期協助床上肢體活動。

2.2.2 高碳酸血癥的觀察:由于CO2腹后,對循環、呼吸系統有一定的影響,可出現一過性高CO2血癥,嚴重時可發生肺栓塞。術后應給予低流量,間斷性吸氧,以提高氧分壓,促進CO2排出。嚴密觀察患者有無疲乏、煩躁、呼吸快等癥狀。避免持續高濃度吸02,不利于CO2排出。鼓勵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

2.2.3出血的觀察:術中腹腔壓力高可止血,放氣后腹腔可繼發性出血。術中損傷腎動脈鞘,腺上腺動脈的分支,血管微克夾松脫等均可發生出血,與開放手術相比,術后滲血相對多一些,因此術后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是血壓心率的變化,密切觀察引流及傷口滲出的量、色、性質。保持引流通暢,防止折疊、脫出,同時發生問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2.2.4 氣胸及皮下氣腫的觀察:在腎上腺手術中,如術中累及橫膜膈損傷,傷導致氣胸的發生。氣胸一般表現為突發胸痛氣短及咳嗽。發生氣胸腔閉式引流,臥床休息,吸氧及SPO2監測等處理,由于手術中,需要CO2建立人工氣腹,若術中氣腹壓力過高,CO2氣體沿筋膜間隙上行彌散,引起皮下氣腫,中者可達面頸部,可捫及捻發音,伴有咳嗽胸痛呼吸頻率變化。

2.2.5 胃腸功能恢復的觀察:術后由于麻醉腸道功能受抑制,腸腔內積氣過多,手術操作刺激引起神經反射及CO2潴留,術晨留置胃管,術后早日下床活動,促進腸蠕動,腸功能恢復即可進流質飲食。

2.2.6 腎上腺皮功能下降的觀察:在腎上腺手術中,由于切除了分泌激素的腫瘤或增生的腎上腺組織,體內的糖皮質激素水平驟降,可出現軟弱無力,頭痛嘔吐、腹瀉、脈快弱、血壓下降等急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中的表現。故術后按時補充皮質激素,嚴觀血壓變化,發生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

2.2.7 飲食護理:患者腸胃功能恢復后,如無嘔吐、腹脹等情況,可進食流食,逐步向普通飲食過度。無特殊情況可給予患者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醛固酮增多患者應限制鉀的攝入。

2.2.8 預防術后感染:留置尿管及腹膜后引流期間,按無菌操作做好各種管道護理,預防感染。老年人由于全麻應預防肺部感染,協助病人拍背咯痰。術后常規運用抗生素3-5天。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 乳腺癌;健康教育;知識水平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31-125-03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Disease Knowledge Level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I Chengchen

Department of Breast Surgery, Zhejiang Cancer Hospital, Hangzhou 310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to the patents with breast cancer of knowledge level about this disease and design of targeted breast cancer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Seventy-five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oth of two groups were tak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car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base of control group;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was surveyed with the self-designed survey questionnaire, and the resul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erioperative, chemotherapy, radiotherapy period, rehabilitation and general knowled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n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could improve the disease-related knowledge level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ease the negative psychological of patients, the surgical chemotherapy ability to adapt to be enhanced and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 Breast cancer; Health education; Knowledge

乳腺癌是婦科較為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近幾年其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并且其中年輕患者所占的比例較以往有增加,如果不采取積極的治療方法,嚴重者可能會造成死亡[1]。大多數患者對于乳腺癌疾病的相關知識了解較少,對治療預后及康復方面的保健知識也較為匱乏,同時由于臨床上對乳腺癌疾病的治療多采取手術治療,對患者的形體造成破壞,此外在治療時手術前、手術及手術后對患者進行的放療和化療等均有嚴重的毒副作用,容易使其產生不良情緒,如出現焦慮、抑郁等,疾病對其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影響使其在生活方面和社會經濟方面均存在問題,對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同時顯著降低了其生活質量。筆者于2010年2月~2011年2月對來我院進行治療的乳腺癌患者75例進行調查研究,并對其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常規護理加健康教育,以期探討乳腺癌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對其疾病相關知識水平的影響,為以后健康教育的制定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的調查對象乳腺癌患者75例均為2010年2月~2011年2月來我院進行治療的,均經手術病理證實并采取放化療綜合方法進行治療,語言表達正常,對本次調查知情同意,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其中56例患者采取改良根治術,5例患者實行根治術,14例患者采取保乳手術進行治療。患者年齡26~59歲,平均(40.13±11.95)歲;其中有60.0%(45/75)為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17.3%(13/75)為高中,9.3%(7/75)為初中,13.3%(10/75)為小學及以下。所有研究對象均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38例,對照組3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具體見表1。

1.2 方法

1.2.1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的方法,觀察組采用常規護理加健康教育的方法。健康教育根據患者不同的個體、所處疾病的哪個階段(圍手術期、化療期、放療期、康復期)對其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具體如下:①圍手術期:根據患者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及家庭背景等對其性格特征及心理狀態等因素進行分析,通過對患者進行暗示、引導達到使其消除對癌癥產生的恐懼;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詳細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如發病原因、檢查的目的及具體的治療方法,使其明確術前應該注意的問題及日常護理常識、所采用的手術方法及麻醉方式等,使其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戰勝乳腺癌疾病的信心得到加強;可以制作乳腺癌防治的科普讀物向患者發放,指導其按部就班地進行保健知識的學習。術后患者會出現皮膚敏感、惡心、注意力分散等并發癥,不僅對患者生理方面造成影響,而且也會引起心理上的不適。針對這種現象,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指導患者可以對日常的飲食習慣做一些調整,同時對飲食營養進行均衡,也可以適當參加一些有規律的體育鍛煉;另外,對一部分患者可以建議其通過采取化妝、戴假發及重建等措施對自我形象進行改善,使其增加信心;向患者說明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疾病康復的重要性,鼓勵其與家庭成員、朋友、同事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這都能使其心理需要得到滿足。②化療期間:向患者介紹化療方案及其治療效果,使其明白化療中常見的不良反應并具體地指導患者對于不良反應可以采取的預防措施,向患者指導具體的飲食注意事項及PICC置管相關知識,多與其溝通并了解其心理狀態,以制定相應方案對其進行個體化的心理疏導。③放療期間:主要指導患者進行一些皮膚保護方法的學習。④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健康教育計劃要根據其具體情況及對護理方面的要求制定,出院的健康教育的實施有電話咨詢、隨訪、集中授課及提供自我保健資料等多種方法,提高患者在疾病康復過程中的主動性,使其自我護理、自我照顧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為健康教育的持續開展提供有力的保障[2,3]。

1.2.2 評價工具 疾病相關知識水平的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患者處于不同的階段采用不同的量表,并有不同的觀察項目。圍手術期共有9項觀察內容,包括手術前準備情況、麻醉配合、引流管的護理、飲食護理、疼痛的控制及各種并發癥的預防等;化療期共包括4項觀察內容:方案的選擇、靜脈保護、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及患者的活動等;放療期共包括2項觀察指標:放射性皮炎及感染等;康復期共包括5項觀察指標:水腫的預防、患者的復查情況及康復鍛煉、義乳的選擇與性生活等,問卷總分共100分,其中各項的分值按照0~5分計算,調查對象所得的分值越高,其就具有越高的健康知識水平。

1.2.3 調查方法 ①調查對象均知情同意,我們對兩組處于不同治療階段的患者采用相應的觀察表對其進行提問,評分的標準按照患者回答與實施情況進行。觀察時間:圍手術期包括3個階段,分別為入院后第1天、手術前1~2d、手術后1~2周;化療期、放療期及康復期均各包括2個階段,分別為化療前1~2d及化療后1~2d,放療前1~2d及放療期間,出院前2~3d及出院后1~2個月。對兩組的調查結果進行比較。②質性資料的收集均在各個階段評分后進行,收集的方式有兩種,分別為觀察和面談。觀察的具體內容為患者心理狀態、遵醫行為和依從性、家庭社會支持及患者生理狀況。面談主要與患者溝通并了解以下內容:什么問題是患者目前最擔心的、醫護人員對其提供哪些幫助是其最希望的、患者配合治療與護理的方法、患者希望從家屬中得到的支持有哪些。通過對所獲得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對患者健康知識水平有影響的相關因素。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所有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各階段疾病知識水平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在圍手術期、化療期、放療期、康復期及總體的疾病知識水平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經統計學分析,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對患者疾病知識水平的影響因素

對乳腺疾病知識掌握的欠缺會使患者疾病知識水平降低;患者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夠有利于使其疾病知識水平得到提高;對乳腺癌患者采取個體化的指導可以提高其疾病知識水平,可以將其作為對乳腺癌患者的一種最佳的健康教育方式;家庭社會支持可能對患者的健康知識水平的提高造成影響。

3 討論

乳腺癌是影響婦女身體健康的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和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個體激素狀態有緊密的關系。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乳腺癌不僅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而且在我國具有發病患者年齡較低的特點,患者對于乳腺癌相關知識了解較少,這對于乳腺癌的預防及治療均有較大的影響。在圍手術期患者主要對于如何積極主動地配合手術、術后如何鍛煉及防治并發癥的方法、如何合理調配飲食等知識了解不足;化療期和放療期主要不知道如何應對放化療產生的副反應;康復期主要是對于復查時間不清楚、功能鍛煉及防治患肢水腫等的知識欠缺。以上知識的掌握均對患者的康復有重要的影響,完善地掌握乳腺癌相關疾病的知識能夠較快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乳腺癌患者得知病情后,給其身心及家庭造成很大的壓力,身體方面要承受手術及放療、化療等帶來的痛苦,身心方面除產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以外,還要承受身體不完整的自卑感,擔憂以后的生活和工作[4]。患者的心理因素對于疾病的預后有嚴重的影響,良好的心理能夠使患者的生存期限延長、生活質量得到提高[5]。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能夠有效地緩解其不良情緒,醫務人員經常與患者進行接觸,要為其提供疾病治療的積極的、正面的信息,可以向其講解乳腺癌患者治療成功的病例,使其增強治療的信心,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向其發放宣傳材料以起到對患者健康知識學習的加強作用,以上措施能使患者潛在生存意識得到提高,使其能夠以正確的心態面對疾病,找到如何調整心態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控制的方法。

社會支持包括來自家庭及配偶方面,均能對患者疾病的康復起到促進作用。社會支持又包括兩大類別:物質方面和精神方面。譚蕾等[6]研究表明,如果在高應激狀態下患者的社會支持缺乏,不能采取正確的方式應對,就會加重患者的心理損害,與普通人群相比,其危險度增加1倍。有研究表明患者具有良好的婚姻狀況及較多的社會支持,能夠明顯地使乳腺癌患者的復發轉移減少。乳腺癌疾病的發生與患者的婚姻狀況可以互相影響,乳腺癌的發生可能會使患者出現婚姻家庭問題,婚姻家庭問題又可能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如果不能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調節,這很可能形成惡性循環,所以醫務人員應該鼓勵家屬為患者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調動患者的積極性。

總之,醫務人員應該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個體化的健康教育,增加其對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調整心理狀態,加強家庭、社會支持,使其充分發揮在患者疾病康復過程中的積極促進作用,使患者對乳腺癌的治療和康復采取積極主動的態度,達到提高其生活質量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黃敏,王國蓉. 對乳腺癌病人疾病防治知識的調查研究[J]. 護理研究,2009,23(4):969-971.

[2]孫曉敏. 兩種護理方法對乳腺癌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較[J]. 中國醫學創新,2011,8(4):111-112.

[3] 歐陽晶. 乳腺癌患者保健知識的認知調查及護理對策[J]. 護理學雜志,2008,23(18):32-33.

[4] 王鳳玲,朱敏玲,于新穎. 早期乳腺癌病人保乳術后生活質量及其相關因素的調查研究[J]. 護理研究,2008,22(2):486-489.

[5] 黃曉燕,胡雁,陸箴琦,等. 網絡支持項目對乳腺癌患者抑郁和疾病知識水平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1,2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