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范文
時間:2023-11-01 17:23: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地緣政治格局 突發事件 應急管理 機制 研究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隨著突發事件發生日益復雜化、頻繁化及國際化,世界各主要國家不斷加強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研究,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美國一直深入開展應急管理預警、決策、應急救援處置研究;①德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也加強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研究,建立了較完善的緊急事態專業處置機構、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應急平臺體系②。而在國內,有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研究成果也較多,郭濟、高小平、沈榮華對國內大城市應急管理體制、應急機制開展系統研究;③薛克勛深入研究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構建;④清華大學薛瀾教授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制、應急決策機制、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構建進行系統研究;⑤鄒勇杰、陳奕平對上海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應急管理機制、應急管理預案進行研究;⑥宋英華教授提出了TEM全面應急管理的“六全”管理模式。⑦國內外高度重視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研究及推廣應用,不斷豐富并深化了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建設領域的研究。
當前,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已由一單極化向多極化轉變,國際權勢的“多極化”和“均衡化”的基本態勢將持續⑧。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國家,因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而美國、日本、西歐為代表的主導力量由于多年陷入經濟低迷狀態,加之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國際影響力不斷減弱,造成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已由以美國為單極向美國、中國、日本、西歐多極并存的格局,并且由于南非、土耳其、印尼等一批地區重要力量興起,形成了以美國、日本、西歐為代表的主導力量和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力量的均衡發展。⑨近年來,為了制約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國家的經濟擴張,美國在亞洲主導推動TPP協議(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也被稱作“經濟北約”)簽訂,在歐洲主導推動TTIP 協議(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關系協定)簽訂,力圖重構并主導世界經濟發展格局,消弱區域經濟合作,打擊地區大國或區域大國對地區地緣政治、經濟的影響,力圖繼續謀求國際主導地位。而中、印等新興國家則利用經濟發展優勢乘勢推進制度創新,加快發展新興產業,力爭盡快實現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從而利用經濟影響力謀求更大的國際話語權。因此,今后5年內,國際力量多極化、均衡化的步伐有所加快,主導力量與新興力量的競合博弈更加激烈,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將日益復雜化,各種潛在矛盾將會容易演變為沖突事件。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復雜多樣變遷,各種政治力量的復雜利益博弈,催生了誘發突發事件的敏感、復雜、廣泛關聯的各種傳統和非傳統因素,造成了日益復雜化及國際化突發事件頻繁發生,對各國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影響日益顯現。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復雜動態變遷對加強應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應急管理機制,提高國家突發事件處置能力和保障國家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本文探討構建基于地緣政治格局變遷下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體系,以期進一步提升應急管理能力,確保高效應對突發事件,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及其造成的損失。
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概述
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內涵。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是為了有效應對突發事件而建立的將應急預警、響應、決策與處置、保障等功能于一體的應急體系和工作機制,它包括應急監測預警機制、全面聯動響應機制、應急資源保障機制、應急信息管理與決策機制和應急評測監督機制等。
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要素構成。 通過上述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內涵分析,本文認為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是由應急預警、響應、保障、決策和監督五大子機制系統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系統。
在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體系中,應急監測預警機制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實施的前提基礎;應急資源保障機制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正常運行的保障力量;應急信息管理與決策機制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核心部分,信息管理與決策機制決定著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運行的方向和運行質量;全面聯動響應機制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正常運行的程序依據和工作流程;應急評測監督機制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正常運行的關鍵部分,是持續改進和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運行效果的監督力量。
地緣政治格局變遷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建設提出的新要求
地緣政治格局變遷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體系的全過程控制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隨著經濟社會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當前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已由單極化向多極化轉變,全球地緣政治布局將出現板塊化趨向,各種政治力量的復雜博弈催生了各種誘發突發事件的敏感、復雜、廣泛關聯的因素,動態地緣政治布局博弈微小變化誘發了日益復雜、國際化的突發事件,并導致突發事件危害迅速蔓延,造成巨大的國際損失,這就要求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體系實施全過程控制管理,從監測預警、應急響應至應急決策、應急保障實施動態化全過程控制管理,并且重點加強對突發事件實施動態監測、風險評估和全過程預警管理,并編制科學的預案,通過評估及時發現問題,發出災害預警并做好相應預警處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預防或減少突發事件發生造成的各種社會損失。
地緣政治格局變遷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體系運行的多角色協同提出了更高要求。當前,一級地緣政治格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多極化地緣政治格局正在構建和形成之中,各種政治力量正在激烈的博弈之中,促使突發事件發生的因素已實現了國際化,這對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機制體系運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從而要求世界各國加強合作,構建科學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體系的運行機制,實現多角色協同,不斷增強整體應急管理能力,共同應對日益復雜性、國際化的突發事件。
地緣政治格局變遷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體系功能的整體優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發生結構性變化,正處于多元化前夕的過渡時期的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環境下,誘導突發事件發生的因素日益復雜性和國際化,使得突發事件的危害程度加大、影響范圍波及國際化,造成巨大的災害損失,這就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體系建設的整體優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各國在構建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體系時,要充分整合應急預警、響應、保障、決策和監督五大功能,實現應急管理機制體系功能的整體優化,確保有效的應對日益復雜性、國際化的突發事件。
地緣政治格局變遷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體系的系統性提出了更嚴要求。在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向多極化轉變的復雜動態博弈過程中,突發事件發生的敏感性日益增強,危害的擴散速度不斷加快,并且由于當今信息傳遞渠道的多樣化發展,使得突發事件發生的實際危害擴散速度和造成民眾恐慌心態危害的擴散速度日益加快,這對應急管理機制體系建設的系統性提出了更嚴要求,要求各國在構建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體系時,加強應急管理平臺間的信息互通、安全、共享、聯動及會商,建立綜合協調、靈活高效、科學準確的全系統應急信息管理與決策機制,科學應對日益國際化、危害擴大化的突發事件。
當前我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建設現狀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目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體系結構基本形成,有效地提升了應急管理能力。但由于歷史經驗及現實狀況的原因,加之地緣政治格局變遷對我國社會發展造成的各種影響,我國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是應急監測預警機制落后,應急預警的信息報告與體系不科學;全面聯動響應機制不科學,缺乏協調機制;應急信息管理與決策有效機制未形成,應急信息管理與決策機制組織體系不完善,綜合協調能力不強,缺乏持續性,同時,由于國家行政管理體制還不科學,部門之間職責交叉、權能交叉現象比較突出;應急動用法律保障體系不完善,應急預案不科學,社會應急動員保障體系不健全,應急評測監督制度不完善,過程監督不全面、及時、有效,綜合效果評價不科學。
地緣政治格局變遷下的突發事件應急機制“五面錐”綜合體模型的構建
圖1:突發事件全面應急管理機制“五面錐”綜合體模型圖
針對當前應急管理機制體系存在的諸多問題,為了在地緣政治格局變遷中把握主動權,提升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綜合能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發展,要綜合運用多種管理與控制理論方法,構建由全過程監測預警機制、全面聯動響應機制、全方位應急資源保障機制、全系統應急信息管理與決策機制、全手段應急評測監督機制五部分有機構成的基于地緣政治格局變遷下的突發事件全面應急管理機制體系(如圖1所示)。
構建基于過程控制的全過程監測預警機制。建立全過程監測預警機制就是要對可能發生的各種突發事件以及事件發生的全過程有一個充分的估計,提前做好應急準備,選擇一個最佳應對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要從突發事件的演變規律入手,研究運用過程控制方法,建立多層次、多環節監測預警控制模型,實現對危險源不間斷評估,以及突發事件的全過程動態監測以達到超前預警、及時干預和控制損失的全過程管理目的;要編制科學的應急預案,通過評估及時發現問題,改善應急管理全過程監測預警機制。
構建基于多角色協同的全面聯動響應機制。要運用多角色協同理論建立包括基于分類分級的協同響應、基于多部門跨層級的垂直聯動協同指揮和基于多方合作的綜合協同響應在內的全面響應模型,以打破原有應急指揮條塊分割和各自為政的傳統響應機制,綜合利用各方應急力量聯合行動以實現快捷高效的應急響應。
構建基于整體優化的全方位應急資源保障機制。突發事件應急資源保障機制并不僅僅是大量救援物資的儲備,而是通過物資儲備、財政預算、與相關部門簽訂協議等方式為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提供各種保障。要建立由人力、財力、物力、信息等方面保障所形成的全方位應急資源保障機制。要引入多目標尋優法,研究建立應急物資、物流、通信和醫療救護等資源整合的優化方法及模型,為政府應急資源儲備、調配及輸送等提供科學決策工具和依據,以實現對突發事件的全面高效保障目標。
構建基于綜合集成的全系統應急信息管理與決策機制。要建立以突發事件的全流程信息管理為基礎,以危機的信息通訊為途徑,以突發事件管理機制為平臺,再綜合其他相關要素而形成全面整合的政府突發事件信息管理系統,根據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信息,應急管理決策者要在相當有限的時間里和相當有限的資源約束下做出重大決策和快速反應;要加強各部門應急管理平臺間的信息互通、安全、共享、聯動及會商,運用綜合集成研討廳方法,建立人―機―網結合的多功能應急信息管理與決策模型,解決信息、指揮平臺、信息管理、資源信息數據庫、共享數據庫等不同接口間的標準化銜接問題,以實現綜合協調、靈活高效、科學準確的全系統應急信息管理與決策。
構建基于績效激勵的全手段應急評測監督機制。要引入績效評估、績效管理的具體方法,研究建立應急評測方法體系來研究配套的績效監督制度,以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和技術等手段對應急管理實施有效監督,實現全面應急機制的持續改進和完善。
結語
突發事件全面應急管理機制“五面錐”綜合體系代表著一類新理念,代表著一項基本的制度安排,代表著一種整合流程,代表著一套科學的方法。
當前,國際地緣政治格局正處于“多極化”和“均衡化”的動態演化過程,激烈的政治博弈促發了突發事件發生日益頻繁化和復雜化,對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為此,全面科學分析國際地緣政治格局變遷對應急管理機制體系建設的影響,加強應急管理機制“五面錐”綜合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各國應急管理能力,有效應對國際化突發事件已為各國政府的當務之急。
(作者為武漢理工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博士后、廣西財經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教師、經濟師;本文系武漢理工大學博士后專項經費資助)
【注釋】
①宋英華等:“‘十一五’期間湖北省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建設規劃”,2006年。
②莊越:《安全事故應急管理》,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年。
③郭濟,高小平,沈榮華:《中央和大城市政府應急機制建設》,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④薛克勛:《中國大中城市政府緊急事件響應機制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⑤薛瀾,張強等:《危機管理:轉型期中國面臨的挑戰》,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⑥鄒勇杰,陳奕平:“從‘911事件’看美國的應急救援行動”,《上海市民防信息中心》,2009年第6期。
⑦宋英華:《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導論》,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年。
⑧林利民:“世界地緣政治新變局與中國的戰略選擇”,《現代國際關系》,2010年第4期。
篇2
【關鍵詞】加強;突發事件;信息;管理
引言
突發事件信息管理是應急管理工作的常態性基礎工作,是科學預防和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關鍵,然而,由于目前客觀存在的突發事件信息報告標準、程序、時限不統一等因素,有時會出現各信息系統之間相互分割、缺乏互通互連和信息共享,延誤了突發事件處置。同時,突發事件信息披露缺失和滯后,導致公眾獲取信息不及時、渠道雜亂,甚至存在惡意炒作渲染和以訛傳訛,增加處置突發事件的難度。因此,如何整合資源,加強突發事件信息管理,已成為健全應急管理機制、及時有效處置各類突發性事件的重要課題。
1、突發事件應急信息管理的定義
突發事件應急信息管理是指以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全過程為基礎,利用相關信息技術和方法.對突發事件信息進行收集、傳遞、處理、存儲、傳播和應用,從而為應急指揮決策機構、政府職能部門和廣大公眾提供足夠、高質量的信息服務,以便有效地開展應急管理,合理規劃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管理平臺的建設。
2、突發事件應急信息管理的特點
應急管理的目的是阻止或降低突發事件的危害,因此需要對突發事件的原因、過程及后果進行分析,以便對突發事件進行有效預警、控制和處理。所以,突發事件應急信息管理呈現出至少如下幾個特點。
2.1數據量大:應急管理不僅受災害和緊急事件的復雜性、多樣性的影響,還與災害發生地的人口、社會經濟狀況、當地的警力、醫療等應急人員和物資量有密切關系。
2.2覆蓋面廣:涉及公安、消防、衛生、交通、環保、市政、安全生產、工商、氣象、地質、防汛等眾多部門和行業以及多層次、多元化的信息;在應急中,需要做出關于人員疏散、交通管制、物資調度和通訊指揮等影響整個城市的決策和行動。
2.3時效性強:由于突發事件的突然性和嚴峻性,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對突發事件迅速做出反應。才能阻止或降低突發事件的危害。因此,它比其他信息資源更具有時效性。
3、加強突發事件信息管理有效途徑
在當今社會環境下,做好突發事件信息工作,已經成為各級政府、各企業一項日常性的重要工作,在突發事件應急信息管理中,完善信息平臺、健全網絡、及時公開、適時引導和提高公眾應急綜合素質是突發事件信息管理的關鍵環節。
3.1整合完善突發事件信息平臺
充分利用通訊信息網絡系統、衛星電話或無線對講等系統,實現突發事件現場視音頻信號接入,實現可視遙控指揮。對應急信息平臺建設,立足現狀,完善常態下應急值守通訊系統,采用現代高科技裝備,建立視頻通信網絡。建立應急資源數據庫,逐步完善各類應急專家、隊伍、物資、裝備數據庫及預案、危險源管理、避難場所數據庫等,作為應急信息平臺的基礎支撐。逐步統一信息報告標準、時限,實現信息共享。依托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企業,建設以公眾為終端的通信網絡平臺,確保在非常態下能第一時間預警信息,常態下應急管理工作其他相關信息,為快速有效處置各類突發事件提供重要保證。
3.2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應急信息網絡
目前,雖然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企業逐步健全應急日常管理機構,設置專兼職信息員,但由于相關部門之間信息系統不能做到充分共享及相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等原因,造成信息不能及時反饋,延誤時機。因此,完善應急信息員網絡是有效應對突發事件的當務之急。一是整合各部門現有信息員隊伍,做到“一專多能、一隊多用”。突發事件、重大緊急事件和自然災害發生后,事發地信息員首先報至當地政府或相關職能部門。二是壯大信息員隊伍。可以從各新聞媒體一線記者、志愿者、派出所干警及企業安全員中聘請熟悉突發公共事件報告工作、有責任心的人員擔任信息員,及時、準確上報突發公共事件信息及可能引起突發公共事件的苗頭性信息,并協助做好應急管理宣傳工作。三是加強信息員培訓,不斷提高信息員隊伍素質。使其能夠第一時間上報消息,第一時間組織轉移撤離,最大限度地減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3.3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信息制度
“突發”決定“緊急”,“緊急”考驗“應急”。突發事件發生后,任何涉及危機事件部門的一舉一動都將成為外界評判組織處理危機的主要根據。因此首先要及時向社會有關突發公共事件的重要信息和處置工作進展情況,隨時解答社會公眾疑問,取得群眾的理解與支持,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宣傳報道要及時、準確、真實性,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其次,重視網絡的宣傳輿論導向作用。既要充分發揮網絡正面宣傳功能,又要加強網絡管理,探索實施“專業化”管理,設立專門工作機構和網絡管理人員對網絡進行專職監管,及時消除網絡負面影響,在應急處置工作中爭得主動。“5.12”汶川地震發生后,央視第一時間汶川地震消息,實施直播全覆蓋。用客觀、高效、透明的報道第一時間贏得電視媒體的話語權,第一時間滿足觀眾的信息需求,并及時進行權威,對地震流言及時辟謠,穩定了人心。
3.4普及公眾應急管理意識
目前,公眾的安全意識和應急能力仍然薄弱,這是導致現階段安全事故頻發、災害加劇的一個重要原因。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中,一名11歲的英國女孩,憑借在小學課本里學到的一點關于地震與海嘯的常識,拯救了100多人。無論是整合信息資源,健全應急管理機制,歸根到底是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加強群眾自身防災減災意識尤為重要。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大眾傳媒,以及畫冊、掛圖、板報等多種載體,大力宣傳和普及預防、避險、自救、互救、減災等知識,不斷提高公眾應對突發公共事件能力。
結論
新時期、新形勢下應急管理特別是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工作面臨嚴峻挑戰,加強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同時,應認真研究制定適應社會管理新要求的突發事件信息報告新模式,增強工作自覺性,切實做好突發事件應急信息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孫斌.公共安全應急管理[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年10月
[2]譚曉林.切實做好新時期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工作 [EB/OL].2012-03-21
[3]菅強.中國突發事件報告[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1-1
篇3
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有的起因于自然災害,屬于不可抗力事件;有的起因于人為災難,如車禍事件;有的則起因于社會政治因素,如示威游行等事件。各種事件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對現有的社會秩序造成很大的沖擊,甚至嚴重危害社會穩定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有的事件由于破壞性大、損失嚴重、影響惡劣而屬于重大突發事件,其危害性更加不言而喻。這些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地點不確定,需要各部門組織的積極預防和應急處理,高校也不例外。
一、高校重大突發事件的界定
《新華字典》中對“事件”的界定是:歷史上或社會上發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所謂“突發事件”是指違反社會常態并在人們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或無法知曉的情況下,猝然發生的危及社會和人身安全的事件。[1]如“九一八”事件、汶川大地震、9•11事件等,由于這些重大事件都是突然發生的,沒有什么征兆,因此人們通常把它們成為突發性事件。重大突發事件一般是指突然發生,能夠造成人員和財產的重大傷亡和損失,或者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社會危害嚴重,極大危及了社會穩定和公共安全的事件。[2]它會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嚴重的干擾,同時威脅人們的生理健康,有些人會因為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而感到恐懼、緊張、焦慮,甚至悲觀和絕望,如汶川大地震對失去親人的孤兒產生非常嚴重的心理威脅。重大突發事件主要包括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事件發生的速度非常快,出人意料;二是事件很難應對處理,必須采取非常規的辦法處理。
高校主要特點之一是人群密集且主體是一群大學生和大學老師,大學生們思維活躍,知識和感情豐富,年輕有活力,但是還沒有較為穩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由于高校自然和社會兩方面環境都比較復雜多變,具有較強的不可預測性,這就使高校發生突發性重大事件的概率較高、發生的形式也多樣化。因此,高校重大突發事件主要是指發生在校園內外的,由校內學生實施或以其為侵害對象的,由于自然的、人為的或社會政治的原因突然引發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為轉移的,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的教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響,公共財產受到損失以及學校名譽受到損害的事件。[注1]
二、高校重大突發事件的特征
高校突發事件與社會上一般公共突發事件有所不同,其特征表現在:
1.突發性
由于高校人群的密集性和背景復雜,高校突發事件的發生往往猝不及防、出人意料,且一旦發生則發展勢頭迅猛,高校管理者面對事件時容易陷入混亂,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才能處置妥善。但這段時間往往會給學校和學生造成較大的損失。
2.復雜性
高校重大突發事件的復雜性主要體現在引發事件的緣由和發展過程的多變性。[3]突發事件往往是指各種矛盾最終激化的結果,一旦應急處理不當,則危害性會變大、基本性質也可能發生改變。高校師生大多素質較高、思維敏捷、思想獨立,對待突發事件有自己的想法,無疑增加了高校防范和處理的復雜因素。
3.危害性
高校重大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極其明顯,它容易給師生造成恐慌,危害高校正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秩序,有時會是毀滅性打擊,它的惡劣影響可能會波及到同城、同省甚至是全國。高校,必須加以特別重視。
三、高校在應對重大突發事件中存在的問題
1.應對危機意識淡薄
在高校的日常教育管理實際中,一方面較普遍的一種現象是缺乏危機意識。重大事件的發生是突發的、迅速的,不可能讓人們著手準備,必須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就樹立起危機意識,認識到重大突發事件的重要性。當前,上至高校的領導部門,下到普通師生員工,都沒有足夠正確的危機意識,對突發重大事件的發生抱有僥幸心理,認為那只不過是杞人憂天,并不予以重視。
而在管理方面,更是出現了“兩重兩輕”現象,即重日常管理制度建設,輕危機管理體系建設,重事后動員而輕事前預警。所以當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由于危機意識和預警機制的缺乏,高校往往出現手足無措的恐慌和混亂,不能有效正確地控制態勢發展,造成嚴重后果。這是教育資源調配欠妥,更是危機意識教育缺乏的結果,必須予以重視。
2.預警的組織體系和制度缺失
高校必須建立重大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對事件的發生進行預防,以便盡最大努力地減少損失,縮小影響。預警和預防必須要有一定的組織來執行,必須有一定的制度來推進和保障。由于學校領導不夠重視,一部分還受到人力和物力資源配置的限制,目前高校預警組織體系主體為學校保衛部門,加上部分學生輔導員協助。但是又由于學校崗位設置的限制,這些預防主體對于日益龐大的師生群體來說遠遠不夠。同時高校突發事件的預防制度有的是空白或者不完整,即使有也不受重視而是流于應付上級檢查的形式,出現制度缺失或制度虛置的壞現象。這就大大降低了突發事件風險處理能力,也增加了突發事件產生的系數。
3.信息溝通渠道不暢通
現代社會是信息化時代,學校有責任向師生提供真實可靠的消息。高校應及時準確地涉及到重大公共利益的災難性信息。但是以往的高校重大突發事件表明,高校在信息溝通這一方面存在不足,信息溝通不暢,有的封閉消息甚至假消息,造成了相關信息不對稱。如2003年的抗擊非典事件,高校的新聞宣傳媒體并沒有擔負起應有的責任,在疫情爆發之初,沒有及時準確向師生、員工報道并分析具體現象,學校的應對措施也沒有公開和透明,這就導致了許多學生逃離學校,逃回家鄉,即使在校的學生也內心惶惶。這種現象在很多高校中都出現過,給事件的處理帶來很大的不便。當前,個別高校網站的建設仍然停留在形象建設、起宣傳窗口作用的初級層面,至于發揮的作用如何,以及如何發揮作用等更深層次的應用內容,尚未進行深入的研究。對功能的認識不清,信息資源開發建設水平及應用層次比較低,[4]導致網站資源共享與服務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信息流通渠道不暢通。
四、高校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對策
高校應該重視重大突發事件,盡快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應急處理機制,減少重大突發事件給師生、員工帶來的損失,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1.增強重大突發事件危機意識
危機意識是一切危機預警的起點,預防重于治療,高校必須強化責任意識和危機意識,強化風險評估工作、隱患排查工作、整改工作,盡可能地預防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因此,高校領導者首先要加強自身學習,提高自身的領導能力、心理素質,學習突發事件管理理論的應對,持續強化自身的危機意識,增強處理危機的能力,在遇到重大突發事件時,要臨危不亂,及時果斷地做出決策。
同時,要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對高校指揮和救援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和演練,提高他們的危機管理水平和專業技能。再次就是要加大對在校師生危機意識的宣傳教育,如在預防、避險、自救、減災等方面加強教育,可以組織他們參與防火防盜等演習,加強他們對突發事件的危機意識,提高師生在突發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能力。
2.依法制定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法律和制度
首先,在國家立法層面,要想更好地預防和處理高校重大突發事件,必須進一步完善我國突發事件的立法和制度管理體系。在《憲法》的指導下,在相關法律基礎上,制定有關校園危機管理的全國性法律,如制定《校園法》、《高校突發事件防治法》等專門針對高校管理的法律制度。同時,建立和完善高校危機管理的各個機構,并賦予其執法權,這樣才能在日益復雜的校園環境下確保高校的安全穩定,達到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理高校突發事件的目的。
其次,有了法律制度這樣的保障。在高校校園管理工作中,必須認真研究制訂高校校園重大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包括預警組織體系。預警信息處理體系、預警咨詢體系和保障體系等。要完善應對重大突發事件的決策機制,包括決策和指揮兩部分。還要建立重大突發事件事后恢復機制,如對受害師生的心理干預機制、對災害事件的評價機制等。
3.更新信息溝通機制
信息溝通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讓信息快捷、通暢地到達到師生員工,以便對相關事宜做出決策和有效地控制,這是高校預防和處理突發事件的基礎。高校發生重大突發事件時,應堅持及時、準確、完整等原則及時加強溝通。高校應建立充分的信息來源渠道,收集有效的信息,建立并完善深入、廣泛、靈敏、高效的校園信息網絡與信息綜合分析平臺,及早發現問題前兆并提出預警報告,防范事件的準確信息和理性建議,公開學生密切關注的公共信息,同時發動學校中的社會團體(包括學生社團),及時撫慰性、安撫性信息,穩定師生情緒,[5]切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控制、早處置四大“早”,牢牢把握維護高校穩定工作和處置突發事件的主動權。[6]
4.建立全國高校防范重大突發事件服務體制
高校重大突發事件的預防,不僅需要每所高校完善各自的管理體制,更需要全國高校一起建立聯動機制,一起建立資源共享、行為互動的預防重大突發事件的服務體制,這是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廣泛性、復雜性特征的必然需求。因此,為了更好地防范各高校重大突發事件的發生,要建立由國家教育部門牽頭、各地教育主管部門積極配合的,各高校積極響應和參與的防范重大突發事件的服務體制。這就需要各高校設立專門的機構并配備專門的人員,作為各高校預防經驗、安全信息、安全評估等交流和聯動的中堅力量,為維護廣大師生員工的利益實施監督服務,要及時進行教育,給予正確的引導,阻止誘發因素的滋生和蔓延,使其消除在萌芽狀態,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7]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高校在預防和處理重大突發事件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從而確保學校正常的秩序和穩定。最終形成全國高校齊抓共管的新局面。
篇4
關鍵詞:高校;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近年來,高校突發事件時有發生,不僅嚴重地威脅高校正常教學、管理和高校師生生活、工作、學習秩序,還嚴重影響到高校的形象和聲譽,甚至影響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加強高校應急能力建設,完善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成為高校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當前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
1.相關法律制度不夠健全
雖然我國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從總體上為高校處理校園突發事件提供了指導性的作用。但大多數高校并沒有制定與自身實際情況相適應的突發事件應對法,制度不完善與措施不配套的現象普遍存在。各大高校依然憑借行政力量來處理突發事件。對于事件的問責追究及獎勵沒有一套規范化的標準作為參考,給高校在突發事件的處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一些高校往往被動地采取一些臨時性的措施予以回應,而結果往往顯得秩序混亂。
2.管理理念和模式滯后
我國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的相關學術研究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無法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管理理念和模式顯得尤為滯后。目前許多高校尚未完全落實國家要求的全程管理控制的手段,仍采用把應急管理當作高校管理的偶然內容的模式,普遍存在著輕視事前預防現象,日常的危機意識教育、預備防范、預案演練、安全管理、設施檢查等工作相對薄弱,不能提前預防突發事件的發生;而是等事情發生后才開始尋找解決措施,事件解決后也沒有分析評估、總結經驗教訓及責任追究等,使高校喪失將突發事件控制在萌芽狀態的意識與時機。
3.心理干預不足
當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工作者數量較少,心理咨詢教師的專業化程度較低,心理健康教育往往依托講座等單一的形式,對高校突發事件應對策略的研究不夠深入,因此缺乏專業知識人員對于校園師生進行完善的指導教育,嚴重制約應急管理所需要的心理干預支持力。對心理危機的干預不足是構建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4.善后工作不足
在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工作過程中,很多高校把工作重心放在事件的實時處理過程及事后的經驗教訓吸取過程中,而忽視了應急管理善后工作。一方面,只注重物質方面的重建與恢復,缺乏對受突發事件影響的師生的心理輔導、心理援助等方面的心理重建;另一方面,也未對導致事件的相關責任人或是事件處理過程中失職的相關責任人進行嚴厲的問責。
二、完善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思考
1.制定與高校相適應的法律體制
在依法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強有力的應急管理組織體制,能夠統一指揮,有效地預防、及時控制和妥善處置高校突發事件,一旦發生突發事件,高校應立即根據事件性質,按照預案分類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開展事件的應急處理。并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實行統一領導、綜合協調、整合各方資源和力量,由高校統一指揮調度,迅速控制事態并有效、妥善地處理突發事件,將突發事件的破壞性盡量控制到最低限度。
2.增強高校應急管理工作的創新意識
在日常教學、工作和生活中,高校可以根據現實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應對突發事件的知識講座,充分利用校內宣傳欄、校園網絡、校園廣播等媒介,組織增強學生的防范意識,加強引導學生的自律行為,加強突發事件的應對演練工作,提高學生在面對突發事件時的應急處理能力。學校也可以將應急管理的教育納入所修課程,提高高校應急管理工作的業務水平和實戰能力,增強學生的危機意識,培養應對突發事件的應對或自救能力。
3.增強高校應急管理的協調能力
校園突發事件具有突發性、破壞性、危害性等特征,單靠學校的力量是無法與其相抗衡的。因此,學校應當在上級行政主管部門的指引下,以學校作為主體,當地政府、企業、大眾傳媒等聯合行動,實行動態的網絡化管理。組織各部門聯動協作,科學應對,對校園突發事件進行綜合協調,使各方合理有序地參與校園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高校應急管理指揮中心根據突發事件分類,對不同程度的突發事件進行分級管理,根據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分配各職能部門的應急工作,配合地方相關職能部門搶險救災。
4.做好善后處理工作
突發事件結束后,首先就是要做好善后處置工作,主要是對因突發事件造成身體傷害或經濟損失的人員給予相應的撫恤或補償。其次是恢復與重建,不僅包括建筑物或設備的復原和重建,也包括精神與組織形象方面的恢復與重建工作,如對高校社會聲譽的重建,幫助師生恢復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和正常生活秩序等。緊接著就是做好調查與評估工作,主要是調查校園突發事件的起因、責任、存在問題等,評估應急管理協調能力,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應急管理制度。最后依據應急管理法律、制度,對突發事件處理工作中執行不力的人員進行問責和對為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工作突出的個人和集體給予表彰或獎勵。
參考文獻:
[1]劉祁.高校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
[2]張婭嵐.我國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研究[D].重慶大學,2008
篇5
[關鍵詞] 國外; 高校; 應急管理; 經驗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17- 0105- 02
1 背景介紹
所謂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是指高校及其主管部門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前、之中和之后,通過建立必要的應急管理機制,采取一系列相應的應急措施,預防事件的發生或減輕事件的危害,恢復學校正常的教學和生活秩序,維護學校和社會的穩定[1]。
20世紀60年代,西方的危機管理理論開始發展,隨后,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研究也逐步受到重視。國外(主要指美國、日本、英國等發達國家)對校園危機產生和管理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其中,較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研究成果應屬美國學者Lemer等的《校園危機反應實戰指南》和專門分享交流高校突發事件信息的校園危機反應網站[2]。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日本和英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關注校園危機的學者愈來愈多,并研究了校園危機的應對策略。值得一提的是,在2001年“9.11”事件之后,許多西方國家政府將高校突發事件作為重要公共事務之一,出臺了一系列相關舉措以加強高校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
2 國外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經驗
2.1 美國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經驗
美國高校已經構建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應急管理體系,具體表現在:第一,在應急預案方面,美國各高校根據聯邦教育部的要求,制定了針對各級各類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預案中的方法和措施科學、具體,責任明確,針對性和實用性都很強。第二,在應急體制方面,美國已經建立了比較高效的“聯邦—州—市(縣)—高校” 的分級管理體制,并在高校應急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第三,在應急機制方面,美國高校的應急機制遵循統一管理、分級響應、標準運行等原則,建立起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應急機制。第四,在應急法制方面,美國注重校園安全立法、注重制定學校應急管理政策、注重制定應急管理制度和辦法,基本上形成了一整套具體、翔實、責任分明的應對法案,使高校應急管理逐步走上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軌道。第五,在高校突發事件發生之后,美國政府采取相應的積極措施,以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恢復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美國有一套系統完善的校園危機恢復計劃體系,這個體系主要包括危機評估、短期恢復、重建以及恢復管理等。
2.2 日本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經驗
日本政府十分重視校園環境的安全,日本高校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也建立在較為完善的法律基礎之上。1961年后,日本出臺了多項應對災害策略的基本法,在此基礎上,各大高校紛紛制定防災應急制度,確保應急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日本校園的危機教育比較普及,2003年,千葉理科大學在日本首次設置了危機管理學系,此后,危機管理課程也在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并積極地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據調查顯示,76%的學校對學生進行突發性危機教育,67%的學校每年組織學生學習如何防范和處理突發性事件。而在應急機構設置上,日本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采取公共安全管理委員會制度,學校通過成立安全管理委員會可以有效地對學校突發事件進行有序的應急管理,更好地保障學校師生的自身利益和生命安全[3]。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有一套完善的應對校園危機的預防系統。這套預防措施系統在經費、制度、設施等方面為校園突發事件的預防應對提供了保障。日本政府不僅僅對高校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應對提供經費支持,還有專門的應對計劃,應對計劃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行修訂和完善,并予以執行。此外,日本的校園有可作為避難所的指示牌,有助于高校學生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安全的場所避難。
2.3 英國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的經驗
英國高校校園應急管理體系中的公共安全管理機制較為完善,但由于受判例法的影響太過深刻,立法數量遠遠不及美國,立法進程也較為緩慢。而比起日本在高校內專門設置的安全管理委員會,英國并無專門的大學生危機事件應對處理機構,英國高校一般是在危機發生后成立臨時性的處理機構,比如“緊急內閣委員會”等,來處理相關事務。此外,英國高校均設有安全部門,由全職保安在各校區24小時執勤巡邏,確保高校校園的和諧穩定。且高校內所有輔導員都接受過專門的校園危機預警與應對機制方案訓練,這對減少突發事件的傷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英國還有無政府組織的,專門負責加強精神健康教育并預防兒童、大學生自殺的慈善機構,此類慈善機構的設置有利于減少高校的自殺現象,減少突發事件的發生[4]。
3 國外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對我國的啟示
綜上所述,美國、日本和英國對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都非常重視,它們在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當然,有成功的經驗也會有失敗的教訓,所以,我國要積極借鑒它們的經驗,并汲取它們在失敗中的教訓,不斷地完善我國高校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通過對美國、日本和英國在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方面的了解,可以得出對我國的啟示,簡單歸納如下:第一,它們都有比較完善的應急管理體系和法律保障,我國必須加強針對校園突發事件的立法,讓校園應急管理有法可依。第二,高校可成立安全管理委員會,一方面做好高校突發事件的預防工作,另一方面有效應對、妥善處置高校突發事件,保障高校正常秩序。第三,加快相關學科建設,為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提供良好的理論支撐,此方面可學習日本的做法,專門成立相關的學系和專業。第四,動員全校力量,積極調動師生、輔導員、全校員工的力量,眾志成城,為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貢獻力量。第五,我國高校校園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行為一般是重視事后總結,忽視事前準備。所以,要做好事前預防,不僅要在高校內部建立心理咨詢機構,還要成立專門負責加強精神健康教育并預防大學生自殺的慈善機構,保障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減少由于心理危機導致的高校突發事件的發生。
4 結 論
創建和諧校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部分,而鑒于高校突發事件的頻發及其破壞性,加強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刻不容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國的基本社會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等國情與美國、日本和英國等其他國家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國內外在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上也會存在不同之處。所以,我們應該從本國國情出發,不僅僅認真學習西方國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更重要的是,要結合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理論與方法,推進我國高校應急管理工作的開展,維護高校的穩定與發展。此外,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有賴于廣大師生員工和各種社會力量今后的共同努力。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思佳,李晶.高等學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現狀及改進措施[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5).
[2]王東.美國校園危機管理的經驗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2010(4).
篇6
關鍵詞:高速公路隧道;應急管理;應急預案
一、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應急預案體系建立不夠完善
盡管目前在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當中,對高速公路中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體系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規劃,但是在以隧道為主的交通管理中,專項的應急預案還存在大量的空白有待填補。無論是國家還是地區中,對公路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主要應對方向都是在道路方向的,或以水害、地質災害以及氣象方向的災害為主要應對內容。高速公路中的隧道雖然屬于高速公路特殊運營設施,但是由于其結構、建設方式、危害方式以及應急救援等方面,與其他方向上的災害應對工作有著明顯不同,因此在隧道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方面因為重視程度的不足存在一定的缺失。在突發事件應對機構的管理系統上,目前實施的應急管理措施大多仍停留在不完善階段或趨于表面,因此一旦發生突發事件,需要多部門協同時,這些機構缺少了相應的協調權限,也會不利于突發事件應對的及時性。
2、缺少專業的救援應急系統支持
在高速公路隧道中發生事故時,由于隧道的特殊屬性,進行救援工作往往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而且這種救援工作還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一般要有當地的消防部門或者公安系統來協助完成。而管理的單位極少有擁有此類應急能力,因此,在發生事故的第一時間,需要溝通相關部門進行,有時會錯過進行救援的最佳時間。盡管一些交通運輸單位同樣配備了相應的應急救援人員系統作為救援支持,但是這些人員無論是行動能力、響應效率還是應急速度等方面,與滿足隧道應急救援的條件還存在著很大差距,更多時候只能給后續專業的救援隊伍提供一定的協作幫助。
3、隧道中受運營車輛影響和隱患較大
隧道的運營管理中,目前進行的隧道建設還無法對特殊車輛進行有效甄別,在國內能源尤其是以石油資源為主的運輸工作中,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較大,這類交通事故由于運載物質的特殊,也會帶來較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在隧道中會因為隧道內部的結構和環境造成更大的危害。除了隧道特殊屬性的因素外,此類車輛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很多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一般像這類危險品的運輸工作是需要有專業人員進行運送,而實際行車過程中,由于人員成本等問題,恰恰缺少這種押運人員作為安全的保障,這也導致了一些隱患問題存在,給應急管理工作造成阻礙。
4、超載現象頻繁,問題治理困難
超限超載一直是道路運營中壓力打擊的違規行為,但是目前的運輸市場行情導致了一些運輸人員在進行運輸工作時,為了利益方面的考慮,超限超載地進行運輸,造成了在隧道中發生問題更加不可控制,這樣的情況在全國范圍內都較為常見,也是引起隧道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5、隧道內安全設施的管理難度較大
隧道中一些基礎系統的建設必然離不開能源的支持,以電能為主的能源在隧道運營以及應急系統安全管理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在一些隧道位置較為偏僻的電力系統中,仍主要依靠農業電力來供應,這也就造成在隧道供電系統不能全面進行,部分地區還存在著間歇供電等問題。電路供應不足,相應的設備也缺乏主要的保障,由于隧道中設備的不斷增多,進而在現代隧道建設中,需要進行維護的機電設備,在種類、數量、結構等多個方面已經越來越復雜而龐大,需要的維護人員也在數量和素質上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這也正是當前在隧道運營公司出現的一個主要問題。
二、高速公路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的對策
1、在應急管理機制上進行有效健全
統一的應急機構是各部門在應急工作中發揮出作用的一個重要保證,因此對于相似的隧道交通層面應急救援工作中,地方政府應當在日常工作里建立起能夠對救援工作所涉及部門的統一協調指揮工作,在機構和運行的機制方面保證應急救援工作統一調動與指揮。從行政單位開始,聯合公安消防、醫療部門以及行業的管理單位等多個部門相互協調,在對突發事件的應急工作管理時,做到統一指揮統一調動,確保工作的合理、高效_展。
2、對應急管理制度和預案的建立
隧道應急預案應當加入到隧道的日常管理工作當中,并將此類工作作為行業中的指導文件對各個地區進行傳達。自地區高層機構開始每一層級應設立專門的隧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作為應對,預案應當按照可行、具體、專項的原則進行制定,將應急工作的各個流程進行細化,保證能夠在突發事件發生時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另外在管理上也要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作為保障,由主管領導帶頭,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對一線保障工作進行重點巡查,確保每個崗位都有相應的工作人員進行全天候值班工作,在值班工作中,各部門之間也要保證信息交流的通暢,一旦某一部門發生特殊狀況,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協同其他部門進行事故的排查處理。
3、應急隊伍的建立
綜合性應急隊伍一直是我國應急管理工作里的短板,在近年來我國對應急管理工作的逐漸重視,對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的建立也逐漸成為工作中一個發展的重要方向,此類隊伍應當具備成熟的救援體系、救援設備與技術,并在現場醫療救助、現場場地規劃、解救被困者方面具備優勢資源和力量。而這類隊伍的建立,除了隧道所在的主管單位外,還要立案和上級政府的公安消防以及醫療系統,并配合、武警部隊作為突擊力量,建設處能夠快速反應,正確處理應急工作的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確保應急工作順利地開展。
4、對車輛管理及隧道安全管控的強化
交警部門要加強駕駛員隧道行車安全意識的宣傳教育,提高隧道行車安全意識。交警要治理超速、違停、占道行駛等不文明駕駛行為,同時要嚴厲打擊損壞、盜竊高速公路沿線設施的違法行為,加強特長隧道交通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運管部門要加大對違法改裝、加長、加寬大貨車的監管力度。按照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由公安機關依法履行管理職責。作為高速公路運營管理部門,為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危險化學品道路交通事故,應積極配合公安部門,采取多項措施,強化運營路段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管理,保障所轄段高速公路的安全暢通。
參考文獻:
[1] 歐陽娜.高速公路運營隧道安全現狀與對策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6(11).
篇7
關鍵詞:水電站;應急預案;安全管理;工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水電工程項目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工程體系,不管是在人員布局上還是一些施工設備上都是很復雜的,同時水電工程本身的特點就決定了水電發電站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如果有稍微的不小心就會造成事故的發生,影響水電建設事業的發展,所以一旦發生事故和危害,所采取的應急處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 水電發電站的施工影響因素
水電工程的施工是一個復雜的大系統,事故的發生往往是由人、設備、環境這三個原因造成的,同時管理上的缺陷也是造成這個水電建設施工影響的間接原因,為此在工程體系上要加強管理,逐步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安全管理體系,來降低事故的發生。同時在整個的安全管理體系中要發揮每個參建單位的積極作用,樹立一個健全的工程體系。
首先是人為的因素,在水電發電站的工作中,是需要大量的人員來進行的一個工作,所以在人員管理上一直都是一個比較欠缺的部分,同時在工程項目中在各部門之間的聯系也不是緊密,這樣就會造成工程建設上的一個疏忽,從而導致水電發電站事故的發生,所以在工程建設中我們要采取一條線的方式,安排好各個部門項目的工作,樹立一個整體觀,抓好工程建設的組織和實施工作,做好各個單位之間的協調,同時還要做好監理單位和設計單位的管理,為各個參建單位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帶領各個參建單位同心協力共同推進工程建設。加強對于一線工作人員的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包括工程建設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安全管理上的知識,多培養一些技術等級高的技術工人,合理地利用人才優勢。
其次是設備方面,現在有很多的水電發電站的基礎設備不是很完善,同時在設計上也欠缺一些合理性,設計部門應該根據具體的環境和人為情況來設計,使其更具有實用性,同時加強對設計工作的監督和考核,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聯系,及時反映問題和解決問題,在保證設計質量的同時還要保障工程設計的創造性。在工程機械上要提高設備上的安全管理,同時要加大對設備的日常管理和修護。并且對設備質量要進行的定期的檢查和修護,保證原材料的質量,加強對設備的檢測。同時采用先進的成熟技術,通過對技術的運用努力提高施工效率,來確保工程施工的質量。
在環境上,水電發電站的建設主要是為了緩解一些地區的電力問題,很多發電站的建設是根據周圍的的地理環境來建設的,并且要考慮到很多的地質災害和自然災害的問題,所以對于發電站的建設要有效地利用周圍的地理優勢,創造更有實用性的建設,地理位置的選擇以及水電建設的規模都將是工程建設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二 、水電發電站的安全管理
水電工程的建設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工程體系,它涉及到的方面也比較廣泛,很多的工作都需要工作人員全方位、全過程以及全天候的管理,才能夠更好地推進工程建設,對于現代社會來說構建一個完整的科學的安全體系對于工程建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僅代表一個建筑物,同時也是國家發展狀態的一個象征。
首先對于安全管理的組織設計,需要建立一個完整的安全生產小組來負責施工安全的工作,同時在這個安全小組里面必須要有安全員,而施工單位的安全保障體系則是安全組織設計的一個關鍵,還要明確有關業務管理的項目施工和施工隊伍的安全,來促進工程建設的發展。
其次是要有一個安全監理機構設計,加強對各個部門的之間的協調作用,提高工程建設的整體水平,形成一個相互合作、相互促進的水電站建設體系,在整個體系中要積極地做好招標工作的安全監理、施工階段前后的安全監理。
安全制度上的設計,水電站的工程建設必須從建管局和項目部來加強對施工項目的管理。要制定一個完整的管理文件,在施工項目管理的方法以及模式上都要做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來確保工程實施的操作性。
三 、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主要是針對水電發電站的突發事件所制定的處理方案,是采用計劃、控制、組織等各種方法和手段來減少突發事件所引起的負面影響,盡量采用最低成本,最大限額的完成工程建設的目標。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就要按照應急預案來處理,
應急體系主要是由組織體系、操作體系、法律基礎和應急保障這四個方面構成。
預案的制定
(一)成立一個由不同部門組成的預案編制小組,確定編制小組的負責人。
(二)在工程項目中對資料要有一定的審視度,一般來說造成事故發生的因素有很多,而我們主要采用的是核查表法和初始災害分析法來進行辨別,對突發事故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以及造成的損失管理,應急資源需求以及所現有的應急能力,以免造成其他事故。
(三)應急預案的制定。根據對突發事件的分析和應急能力的評估,制定最佳的應急方案。根據某一個工程建設項目,可能會分析出很多的突發事件,這當中會有明顯的,也有一些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對于這些突發事件我們不可能每一個都要擬定一個應急預案,應針對不同的效果來進行評估,對大致相同的進行分類,然后擬定出一個預案。
(四)應急預案的制定必須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并且要與實際的情況有一定的吻合性,按照規定報送上級進行備案。一旦預案通過審核后,要及時落實好預案中的工作,可以開展一些應急宣傳、教育等等,組織進行應急的一個演習和訓練,在實踐不斷地完善應急預案,使其更加的具有適用性。
(五)在突發事件發生后,要在第一時間趕到事件地點,進行相應的應急處理、救援、報告等等,服從統一的指揮和配合相關部門做好應急工作,對事故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并對事故所產生的影響進行一個相關的統計,做好計劃管理工作。
并對事件的嚴重性進行評估和分析,確定事件的等級,根據相應的級別來選擇正確的有效的應急預案并且啟動。
(六)事件發生后所要做的就是恢復工作,這項工作在應急過程中相當于一個收尾的工作,也就是說應急的救援工作已經結束,將突發事件的現場恢復到一個穩定的狀態,并且處理所留下的一些潛在危險,使各項工作恢復到正常狀態。
水電建設一直以來是一個復雜的工程項目,并且在施工環境上也顯得復雜,對于目前的水電建設工程來說,其安全管理體系還是不夠完善和科學,而水電發電站這個工程項目對于我們來說還是比較熟悉和了解,近幾年國家不斷地建設水電站,其主要建設位置也大部分在西部,緩解了西部的電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水電站的安全建設以及在施工方面等等的安全管理工作上都是有很多借鑒價值的,在這個工程建設中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的危害因素,而項目的應急管理對于水電發電站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重要任務,建立一個完整的應急管理系統也是水電工程建設的很重要的一個任務,需要我們認真的嚴肅的分析造成風險的因素,加強應對的措施,要堅持做到以“安全第一,綜合治理,預防為主的”的戰略方針,切實的做好每一步,以便更好的確保水電建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文峰.對水電站施工安全管理的思考[J].中華建筑報,2005,(12)26—28
[2]何加平.深溪溝水電站建設工程安全管理研究及應用[D].重慶:重慶大學,2007,(10)
[3]強化農村小水電站的安全管理[J].引進與咨詢,2006,(5):14.
篇8
關鍵詞: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
Abstract: with qinhuangdao as an example, the municipal sudden public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emergency management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main problems fac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guarantee the effective operation of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system analysis and diagno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and restricting factors of feasible ways and methods.
Key words: public emergency disaster accid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natural disaster the public health event social security events
中圖分類號:X4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 引言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資料:我國2001年人均GDP已達到1038美元,2006年人均GDP達到2022美元,2008年人均GDP已達到3315美元,這標志著我國大中城市城市進入快速建設期和發展期,同時也邁入了“非穩定狀態”的危機頻發期。據資料表明,我國的GDP已連續多年平均保持了8%的高速增長,卻很少人知道每年因公共安全問題造成的GDP損失竟高達6%[1]。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資源,有效地預防和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提高對突發公共事件的快速反應和抗風險能力,是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表1突發公共事件的類型劃分[2]
類型 突發公共事件例示
自然災害 水旱災害:臺風、冰雹、雪、高溫、沙塵暴等;氣象災害:地震、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森林火災和重大生物災害等;海洋災害;生物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等
災難事故 民航、鐵路、公路、水運、軌道交通等重大交通運輸事故,工礦企業、建筑工程、公共場所及機關、企事業單位發生的各類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響和損失的供水、供電、供油和供氣等城市生命線事故以及通訊、信息網絡、特種設備等安全事故,核輻射事故,重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等
公共衛生
事件 突然發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會公共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重大動物疫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突發社會
安全事件 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發事件、恐怖襲擊事件以及規模較大的群體性突發事件
2 2007-2008年秦皇島市發生的突發公共事件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2.1 自然災害
2007年,秦皇島市發生較大級別以下事件38起,死亡2人,直接經濟損失5.81億元,同比上升69%。受災農作物10.1萬公頃,受災人口122萬。
2008年,秦皇島市自然災害總體損失與上年相比有較大下降。農作物受災面積92.26千公頃,成災面積60.1千公頃,絕收面積達4.43千公頃,受災人口117.9萬人。
2.2 事故災害
2007年,秦皇島市發生較大級別以下事故592起,死亡161人,受傷389人,直接經濟損失371.4萬元。
2008年,秦皇島市共發生各類傷亡事故421起,死亡177人,受傷319人,直接經濟損失473萬元。
2.3 公共衛生事件
2007年,發生較大以下級別事件4起,波及(暴露)1762人,發病113例,無死亡病例發生,經濟損失2萬元。未發生食品、藥品和醫療器械、動物疫情等方面的突發事件。
2008年,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實現了零報告,未發生等級以上傳染病疫情、食物中毒和食品安全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奶牛炭疽病例3例,但未造成人員感染。
2.4 社會安全事件
2007年,發生較大級別以下事件13起,同比下降50%。立各類刑事案件12999起,破獲8329起;破命案現案65起,破案率95.6%;抓獲網上在逃人員772名。
2008年,全市共發生、刑事案件等社會安全事件14583起,同比下降8.17%。其中,發生突發群體性上訪143起,同比上升18.2%。
3 保證市級應急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
通過對多個市級應急管理的調研和走訪,現將市級應急管理體系有效運行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和改進措施歸納如下:
表2 按照公共應急管理階段劃分各階段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措施
階段 存在主要問題及原因 改進措施
預防階段
(防災) 1、缺少社會突變狀態下的預警機制,預警意識淡薄;
2、城市應急管理資金投入不足,物質儲備欠缺;
3、應急管理體系條塊分離;
4、預警信息管理系統嚴重滯后。 1、增強突發公共事件的憂患意識,制定預警機制,加強應急專業知識培訓;
2、在市級財政預算中列支充足資金,并采購相應的應急物資儲備;
3、制定切實可行的應急管理體系;
4、增加預警信息管理系統軟硬件配置。
準備階段
(備災) 1、聯動機制還不健全;
2、重視預案,輕視預警;
3、人員整體素質欠缺與人才隊伍建設滯后;
4、應急預案演練較少,基本沒有社區和市民參與。 1、健全完善聯動機制,著力提升協調聯動能力;
2、在重視預案的同時,要加強和完善預警機制;
3、增加應急知識培訓,增強人員整體素質,加強應急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4、加大應急預案演練,擴大宣傳力度,讓社區和市民廣泛參與。
應急救助階段
(救災) 1、應急權責不明確;
2、缺少搶險救災專業隊伍;
3、資源調配缺乏計劃;
4、缺乏信息公開機制和處理機制;
5、沒有應急救助資金收支管理制度。 1、在應急救助過程中,明確權責;
2、加強突發公共事件搶險救災專業人才培養;
2、制定資源調配計劃;
3、建立健全信息公開機制和處理機制;
4、建立健全應急救助資金收支管理制度。
災后恢復
(重建) 1、恢復重建缺乏整體規劃;
2、社會力量參與機制不完善;
3、缺少調查評估機制。 1、制定災后恢復重建整體規劃;
2、加大宣傳,完善社會力量災后恢復機制;
3、制定調查評估機制。
4 保證市級應急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制約因素和原因
通過對多個市級應急管理的調研和走訪,現將市級應急管理體系有效運行的制約因素和原因歸納如下:
4.1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者對應急管理有待進一步提高,管理者在應急管理的過程中,缺乏對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的認識,這直接導致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能力不足。
4.2市級應急管理資金投入明顯不足,成為制約應急管理的關鍵因素
為了在應急管理中使網絡信息系統建設與維護、預案編制、應急計劃、應急演練等各得到充分的保障,政府應急管理部門應當配備充足的資金作為后盾。應急管理資金的投入明顯不足,主要是沒有建立應急預算制度,應急管理部門的工作運轉經費沒有納入財政預算;同時缺乏深入分析和評估未來一個時期可能的突發性支出的應急管理預算。
4.3 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不強,應急預案演練少,應急物質保障欠缺
由于認識上的差距,加上財政投入的不足,政府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管理還僅限于紙上的預案。盡管近些年來,應急預案演練的次數明顯增多,但部分預案只是參照上級的預案仿制而來,只具有文字上的表述作用,或者只是應付上級檢查所用,缺乏思想上、技術上實戰演練的檢驗,甚至部分預案缺乏實施的物質基礎和系統保障,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不強,更難以達到隨機應變的程度。另外,應急物資數量、種類較少。因此,一旦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必然導致啟動預案時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甚至還會出現手足無措的窘境,以致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4.4 應急研究和應急人才的匱乏,應急能力難以提升
應急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水平的高低也是影響應急組織體系能否有效運作的重要因素,應急管理人員的素質和技能與應急管理的績效休戚相關。人員整體素質欠缺與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的問題是制約政府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加大力度引進高水準的專門性人才,加強相關人員的教育與培訓,積極推進應急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也是應急管理建設的當務之急。
5 建議
市級突發事件應急管理能力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程,城市突發事件應急體系的建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項長期持續、艱巨復雜的任務,需要政府各職能部門協調配合和整個社會的參與。
參考文獻
[1] 菅強主編.中國突發事件報告[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1
[2]《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R].北京: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2006.1.8
篇9
關鍵詞: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
一、高校突發事件的特征與類型
突發事件又稱緊急事件、危機事件。高校突發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為的或者社會政治等原因引發的,在高校內部突然發生的,對學校的教學、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干擾、沖擊或危害,甚至造成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重大事件。有些高校突發事件甚至會演變成社會問題,要預防和應對突發事件應當分析其特點和類型。
(一)突發事件的特征
1.突發性。“突發事件”即表明其具有“突然發生”的特性。它是通過一定的契機誘發的,而這個契機是偶然的。因此,高校突發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實際規模和影響深度是難以完全預測的,具有很大的突然性。
2.破壞性。無論是什么性質和規模的突發事件,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高校正常的教學、科研,甚至帶來財產、聲譽等方面的破壞和負面影響。
3.擴散性。高校越來越受政府、公眾和媒體的重視與關注,使高校突發事件更容易引起社會反響,成為公眾熱點,很容易波及到同一城市中的其他高校乃至全國。
4.主體活躍性。大學生是一個思想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的群體,當突發事件發生時,他們往往會對事件迅速做出反應,積極參與,使得突發事件影響力增大。
5.緊迫性。突發事件一旦發生,由于其影響大、破壞性強、擴散快,必須在短時間內迅速控制局面,減少損失、減小影響,具有控制上的緊迫性。
(二)突發事件的類型
1、政治類突發事件。大學生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他們有著強烈的愛國情操和政治敏感性,但由于他們尚未形成熟的理性分析能力,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蒙蔽,很容易產生行為失控,采取一些過激的行為。如:涉日事件、領土爭端等。
2、自然災害類突發事件。我國自然環境多樣,加上近些年來人為因素的破壞,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地震、洪澇、火災等自然災害如果在校園內爆發將對學生造成致命的傷害,學校的教學也將無法正常進行。如:5.12 大地震中很多學校校舍被不同程度損壞,師生傷亡慘重。
3、公共安全類突發事件。近幾年,高校社會化進程加快,校園內的偷盜事件、火災事故、學生被打、被搶、被騙等突發事件頻繁發生,給高校的日常管理帶來了巨大壓力。如:復旦大學學生投毒事件。
4、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如傳染病、食物中毒。此類事件的特點是:當一種未知的傳染性疾病引起突發事件時,初期易被忽視,而一旦爆發,傳播速度快、傳染面廣、危害性大。如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2012年H7N9禽流感等公共衛生事件。
5、其他影響高校穩定的事件。如學校管理存在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引發的突發事件;大學生各種心理障礙引發的突發事件;大學生在就業及情感等方面引發的突發事件等。
二、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從引發高校突發事件的誘因中可以看出高校的穩定正受到各種各樣的挑戰,許多高校面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管理理念滯后,師生普遍缺乏防災常識和自救自護知識
在2003年“非典”以后,各高校普遍在認識上提升到學校層次,但仍未認識到高校應急管理的多元化,高校應急管理應當由內外多元主體共同治理,需要借助和發揮各方面的力量。樹立危機意識是高校突發事件預防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一方面,高校在減災、防護、自救等方面的宣傳教育不到位,教師和學生都不同程度地缺少必要的避災、自救、互救常識。另一方面,高校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模擬練習,導致大部分同學和老師不知道自己身處突發事件時該做什么,怎樣做才正確。比如,上海商學院女生宿舍火災事故中,學生在危急時刻盲目采取跳樓逃生,造成4人死亡的惡果。
(二)高校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組織體系不健全,綜合協調能力不強
在高校內部,現行的應急管理組織多為臨時性的松散組織,如學校負責人臨時牽頭形成的工作小組。至今仍然沒有建立具有決策功能的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協調部門,也沒有建立起處理突發事件的協調機制:一是臨時成立的工作機構在工作內容上和人員構成上不具有延續性;二是高校應急管理參與力量不足且單一,并沒有形成相關方面的聯動機制;三是管理方式落后,應對機制單一,缺乏較為系統的應急預案、財政預算和物質儲備。四是還沒有效建立相應的應急培訓和教育機制。
(三)缺乏法律規范和制度支持
目前我國高校應急管理的突出表現是行政性強而法治性弱,也沒有出臺對高校突發事件管理進行專門的立法。而對學校內成員合法權益的法律保護,只能散見于《民法通則》、《教育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中。所以,法律規范的缺失使高校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僅依靠學校慣用的一些規章制度,而規章制度的效力是遠遠達不到法律效果的。
(四)心理干預缺失,不能滿足應急管理需要。
對心理危機的干預和預防缺失,是當前我國高校普遍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高校專門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人員很少;一些高校的心理咨詢人員并未受過系統、專業的培訓;開展心理預防的實施形式較為單一,造成雖然有大量需要幫助的同學與真正得到幫助者寥寥可數的對比。
三、改革創新高校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的對策建議
(一)建立一套科學的高校突發事件預警機制
凡事應做到未雨綢繆,才能防患于未然。首先,各學校應當在日常的應急教育、應急意識培養、預防及演練等方面下功夫,做到寓應急管理于日常工作之中,利用各種途徑提高師生的危機意識。學校可以同有關部門一起進行預防突發事件知識培訓;通過法制宣傳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理國教育等,傳播法律知識,提高行為自控能力和自我防范能力。其次,高校應制定和完善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并組織演練。預案要充分貫徹“以人為本”的宗旨,把生命放在首位,以減少財產損失,盡快恢復學校的安全穩定為目的。
(二)建立健全高校突發事件管理的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是突發事件管理的決策、指揮、協調部門,是實現對突發事件進行有效管理的組織保證。高校應急管理的決策中樞系統應由學校的核心黨政領導組成,其職責主要是針對危機事態進行決策并統一指揮應對危機;學校還應合理組建由法律、衛生、心理、信息與宣傳等專門委員會作為應急決策的咨詢參謀系統;應急管理的實施系統應當包括學校各個院(系)、行政部門、黨團系統、學生社團、學校社區內的各類服務單位及組織;輔助系統主要是指高校內部那些擁有特殊專業技能、特定資源、設備及能力,在應急控制中擔負著某些特殊任務的部門(如后勤集團等)。
(三)完善高校突發事件的保障機制
為了實現對突發事件的有效管理,還必須有完善的保障機制。應加強突發事件管理的法制建設,這將有效防止處理突發事件時胡亂決策或相互推諉現象發生。
(四)加強心理支持系統的建設。
高校應建立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心理危機干預是一種心理治療方式,是對處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關懷和短程幫助的一種方式。高校可以通過課堂教育、專家講座、團隊輔導、社團活動、網絡咨詢等途徑和形式,在大學生中倡導和樹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做好心理危機的預防。(作者單位: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應急管理
[中圖分類號]F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2)26-0033-02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具有突發性、公共性、危害性、國際性以及處理的綜合性和系統性的特點。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僅僅是醫學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它可以衍生成一個很復雜的系統。其發生不僅威脅生命安全,損害身體和心理健康,如SARS、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而且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國家或地區形象的負面影響。因此,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這些事件無一不涉及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
1 發達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現狀
在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中,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瑞士以及新加坡、日本等國家的應急處理能力首屈一指。這些發達國家不斷建設和完善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系統,已經成為一個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和綜合性的應急管理網絡,其先進的管理體系值得借鑒。
1.1 美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分析
美國一向注重突發事件的預防與管理等環節的發展建設,特別是在經歷了“9?11”和炭疽襲擊事件以后,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使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大大加強。
美國傳統的公共衛生體系是以“聯邦—州—地方”三級公共衛生部門為基本架構的,管理運行模式是垂直式管理體系。即CDC(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HRSA(衛生資源和服務部)—MMRS(城市醫療應對系統)。同時,美國完整的立法體系對在防范和應對中的主管部門以及具體措施等做出了詳細的規定。而目前,美國在六個方面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系統:①公共衛生領域的準備和預警能力;②流行病監測;③科學研究和實驗;④公眾健康警報網絡;⑤公共衛生領域的溝通和信息傳遞;⑥教育和培訓。
可見,美國突發事件管理(包含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發展較早,同時也是世界上突發事件管理體系發展得最為完善、公共衛生技術和設備最為先進的國家之一。
1.2 英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分析
英國的公共衛生體系分為兩層,即由中央、地方兩大部分組成,一為戰略層,由衛生部及其下設機構負責,還包括地區公共衛生行政機構和公共衛生應急計劃顧問委員會;二為執行層,由國民健康服務系統(NHS)及其委托機構開展。而在2002年4月,英國更多的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對職能從NHS系統的衛生局轉向基本醫療委托機構(EPCTU)。具體職能是向公眾及政府提供信息和政策建議;在傳染病等領域支持NHS運作;監測公共衛生領域的威脅,提供快速應對;開展研發,教育和培訓等活動。
1.3 日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分析
在日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由主管健康衛生、福利、勞保的厚生勞動省負責建立并以之為核心,而且同時被納入整個國家危機管理體系。日本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體系覆蓋面很廣,包括了勞動省、派駐地區分局、檢疫所、國立大學醫學系和附屬醫院、國立醫院、國立療養所、國立研究所。同時,日本的其他所屬部門如消防、警察、通信、鐵道、煤氣等,也按照各自的突發事件管理實施要領相互配合。值得一提的是,已有70 年歷史的日本保健所, 配置合理、設備先進、具有豐富的衛生行政管理經驗和專業全面的醫療技術,而且熟悉轄區內醫療衛生情況,非常適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意外性、區域性的特點。
1.4 新加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分析
新加坡的衛生服務提供由公立和私立雙重系統組成。公立系統由政府管理,私立系統由私營醫院和診所提供服務。雖然不像我國建立起一個獨立的衛生應急系統來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是在SARS事件中,新加坡應對的措施從頭至尾都是值得效仿的,其政府迅速反應,部門的通力合作、利用科技手段,實行隔離措施、嚴格執行法令,有效控制傳播、提高危機意識,社會秩序穩定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肯定。
2 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我國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處于矛盾的凸顯期。近幾年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接連發生,因此,我國的應急管理機制不容樂觀。
2.1 我國近幾年影響較大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02年,南京發生食物中毒事件,造成400余人中毒,42人死亡。SARS又稱傳染性非典型肺炎,2003年2月初在廣東省爆發性流行,并很快波及數10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三鹿奶粉添加三聚氰胺致嬰幼患病、死亡事件。2009年新發現的傳染病——甲型H1N1流感,再次席卷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
2.2 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框架
在SARS之后,我國拋開了之前的分部門管理模式,采取了建立統一指揮的衛生應急管理系統。2004年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設立衛生應急辦公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中心),負責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的日常管理工作;我國對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遵循的原則是:中央統一指揮,地方分級負責;依法規范管理,保證快速反應;完善監測體系,提高預警能力;改善基礎硬件,保障持續運行;同時,在政策體系方面,我國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突發事件應對法》等;應急預案如《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等;有效的檢測系統、信息報告以及信息和廣泛的交流合作。
3 對我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中問題的分析與思考
3.1 建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常態機制
①健全應急管理法律法規:從法律層面上保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機制的運行。②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審批。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審批上不能按照一般的行政預案的程序制定與審批。③促進各行業和領域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④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信息報告和預警工作:目前事件監測以被動監測為主,并且,我國尚未建立基于信息報告網絡體系科學、有效的預測預警方法。⑤積極開展應急管理培訓:各級政府模擬一些典型的突發事件,采取案例法、角色扮演法、行為模擬法等方法開展應付突發事件的訓練和演習。⑥加大對應急管理工作的資金和物質投入:對于應急藥品,我國雖然有中央、省級藥品儲備制度,但相互之間缺乏信息溝通;儲備資金不到位;藥品銷售單位的經營誠信意識差,危機出現時哄抬物價等。
3.2 建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建設
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快速反應機制,要做到及時、準確、有效。
①推進國家應急平臺體系建設:要統籌規劃建設具備監測監控、預警預測、信息報告、輔助決策、調度指揮和總結評估等功能的國家應急平臺。②提高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全面加強社區、鄉村、學校、企業等單位應急管理工作。③加強應急救援隊伍人員和技術的建設:加強人才的培養,要有一支精干的現場流行病學隊伍,建立一套完整的現場診斷實驗室系統。通信網絡技術、決策輔助技術、預測預警技術、化學檢驗技術、生物檢測技術、合理的醫療救治方案和措施等相關技術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衛生應急機制建設。④加強各類應急資源的管理。⑤加強公共衛生事件的社會參與。⑥重視國際合作交流:我國必須重視與其他國家的溝通和合作,共同應對全球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3.3 建立完善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善后處理工作
①社會心理的疏通與引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公眾造成的心理沖擊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各部門應該積極化解不良的心理影響,保持穩定的有秩序的社會局面。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效果評價: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初步調查及控制結束后,應組織專家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處理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包括事件概況、現場調查處理概況、病人救治情況、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評價等。
中國政府加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只有居安思危,預防為主,才能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應對突如其來的衛生事件。因此,應急管理工作的推進需要先進科學的理論以及技術支持,而這些要求就需要我國政府各部門從各個方面給予大力扶植。
參考文獻:
[1]耿文奎,高憲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與應急救援[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2]萬明國,王成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3]淳于淼泠,程永明,駱蘭.日本政府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組織創新[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