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心理健康培訓范文

時間:2023-10-26 17:30: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輔導員心理健康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輔導員心理健康培訓

篇1

一、 加強了對心理問題的重視

作為輔導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很多問題的產生,其實都是心理問題。我們應當及時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前,一直以為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做錯的事情都是道德上的錯誤,如上課遲到,曠課,因此一直教育學生不可以這樣或那樣。但通過心理輔導后,再來分析這些問題學生,有些是他們存在著一定的心理問題,而不是道德上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具體分析,采取適當的方法,解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通過心理輔導培訓,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心理輔導和教育教學工作對于一個學校的發展是同樣的重要。心理輔導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只有心理和生理都健康成長的學生和教師,師生關系才能和諧發展。

二、 了解了心理健康輔導的基本技巧

在心理輔導的過程中,有一定的輔導技巧:接納、傾聽、共情等。說說很容易,但真正要做到完全接納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很困難。當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需要幫助時,我們首先要接納對方,即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對方,認真傾聽困擾著對方的事情,對其產生共情,感受對方的感受,了解其情況,讓對方的情緒得到宣泄,然后一起探討,最后解決問題。因此,我們作為輔導員的,要改變一下心態,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傾聽,共情等,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別人,促進其人格的健康成長。作為班輔導員,當我們發現有某些特殊現象的學生時,應注意方式、方法,盡量先溝通,不要急于輔導,要了解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要真誠、發自內心,尊重學生隱私,與其產生共鳴,幫助輔導對象剔出消極的預期;幫助輔導對象提高自我接納的能力;幫助改變輔導對象的生活規則和核心概念;幫助輔導對象樹立自信,溝通時,要善于調動輔導對象的社會支持系統,其中包括家長、老師及他周圍的朋友、伙伴等!教師自身的素質直接決定著教育的行為。只有掌握關于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科學知識、按照科學的規律和方法開展教育工作、處理學生日常表現出的心理行為問題和意外事件,教師才能真正做到將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實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尤其作為我們年輕輔導員,雖然有工作的熱情,缺少處理有的問題所需要的具體方法與技能。這就需要我們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去探討。這也是我以后的發展方向,準備學些關于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以便于更好的去為學生服務。

三、 對某些問題產生了思考

一期大學生婚戀教育引起了我的思考,那節課我受益匪淺。首

篇2

首先,作為教育管理工作者,輔導員與心理咨詢師必須遵守的保密原則存在沖突:由于輔導員與學生互相熟悉,在談話中學生擔心影響形象或損害利益,不能敞開心扉;輔導員也不能拋開教育者角色。其次,在獲得心理咨詢師證書后,部分輔導員缺乏繼續培訓和實踐的機會。再次,輔導員精力有限,對儲備的心理學知識缺乏信心。最后,90后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課基礎薄弱、情感外化強烈,集體觀念薄弱。

二、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和可行性分析

首先,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是基礎。一是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訓體制的構建日趨穩定;二是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已具有運用心理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高校心理健康服務中心有較健全的心理督導網絡。其次,輔導員自身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證。再次,輔導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意識是關鍵。一是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僅停留在宣傳層面;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最后,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專家化趨勢有利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徑探析

(一)開展非咨詢性心理輔導的途徑

這條途徑在輔導員的實際工作中頻繁使用,并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心理咨詢中,存在教師和心理咨詢師的角色沖突而無法有效開展工作的弊端,這意味著輔導員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開展非咨詢性心理輔導,針對學生所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心理咨詢技巧幫助和引導學生走出心理困擾。

(二)高校朋輩心理輔導途徑

大部分學生遭遇心理困擾,第一時間選擇傾訴的對象就是同輩好友、室友等,以求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這為朋輩心理輔導員開展工作奠定了情感基礎。從90后大學生的特點來看,他們情感外化,成長于各種網絡、多彩的現實社交圈。同輩之間如果能形成一種互助式的朋輩心理輔導,較能為學生所接受,從而達到更好的效果。

(三)輔導員隊伍專業化中分工實施心理輔導的途徑

分工實施心理輔導是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建設的趨勢之一,且在專業化建設中得到了有效運用。在實際操作中,有專門實施心理輔導的輔導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輔導員參與心理咨詢的角色沖突問題;也可以使輔導員服務管理團隊的合作與分工更具實效性。

(四)輔導員與校內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合作的途徑

首先,對學校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開展的各種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進行宣傳,主要包括心理咨詢、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和講座等,并積極參與配合,通過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大部分高校都建立起院、系、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系部作為舉足輕重的一環,學院挑選有執業資格、最好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的輔導員專門負責系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院心理健康服務中心一起配合完成整個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組織、指導團學會心理部開展各項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對大一新生進行心理普查,對系部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和咨詢等。再次,挑選已具備心理咨詢師資格且有一定經驗的輔導員,聘為學校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的兼職心理教師,為全校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這需要輔導員不斷學習,更好地服務學生,也是輔導員獲得心理咨詢經驗和實踐的良好平臺,而且想要獲得提升,需要有完善的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訓體制作為堅實的后盾。

(五)輔導員參與課程授課途徑

篇3

關鍵詞: 大學生 朋輩心理輔導 模式

朋輩心理輔導(馬歇爾夫,1981)是“非專業心理工作者經過選拔、培訓和督導向尋求幫助的年齡相當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咨詢功能的人際幫助的過程”[1]。朋輩心理輔導不同于專業的心理輔導,它是同齡人(朋輩指的是朋友或同輩)之間開展的為他人提供心理幫助、支持和關愛的互助活動。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是專業心理輔導教師的有利助手,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但在模式的探索過程中,大多都只是停留在對朋輩心理輔導模式的宏觀探索上[2-3],對于朋輩心理輔導員的選拔、培訓、考核,以及督導方面具體實施過程的探討還比較少。本文將針對朋輩心理輔導模式建立的具體程序問題進行探討,為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

一、高校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模式的必要性

有學者曾對1340名大學生進行過調查,題目是“在你遇到煩惱時,會選擇哪種渠道尋求幫助呢”。有66.5%的同學選擇向朋友傾訴,15.3%的同學會向父母征求意見,7.1%的同學會選擇專業心理輔導,4.5%的同學會向老師征求意見。由此看出,大學生遇到心理困擾時,首先求助的對象是他們身邊的同學和朋友。[4]可見,朋輩心理輔導模式符合大學生的心理需要。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和多校區合并的形勢需要,大學生人數日益增多,校區面臨分散、專職心理老師配備相對不足等問題,傳統的心理咨詢方式形式化、單一化,只能針對極少數自愿前來咨詢的學生起到暫時的輔導效果,但學生一旦又出現心理問題時,心理老師還是難以及時發現并及時進行干預或輔導,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存在明顯不足,已無法滿足全校大學生多層次的心理需求。而朋輩心理輔導具有友情效應、時效性強、簡便易行的特點[4],朋輩心理輔導便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專業心理咨詢和輔導的一種重要補充,朋輩心理輔導模式的建立勢在必行。

二、朋輩心理輔導模式建立的程序

(一)朋輩心理輔導員的選拔

在選拔前首先要開展高校朋輩心理輔導員的招生宣傳,在海報或通知上將朋輩心理輔導員的素質要求、考核標準、考核方式、培訓目的、工作職能、報名時間地點、培訓所需時間、培訓要求、培訓費(象征性收取)等一一列出,使報名學生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數。

由于朋輩心理輔導員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對朋輩心理輔導員的素質要求很高,一般可采用先選拔后培訓的模式,即先通過一定程序的考核(主要是通過小組面試),將符合考核標準的同學留下來培訓,培訓結束后,再經過一次考核,選出符合標準的同學擔任朋輩心理輔導員。

一般可以一個二級學院為試點來開展,一年舉辦兩期(每年的三四月份與九十月份)朋輩心理輔導員的選拔和培訓,再推廣到全校范圍內。借鑒香港浸會大學朋輩輔導員訓練計劃和崔建華教授實施的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培訓計劃的經驗[5],高校可通過學校學生工作處或二級學院下發招生海報或通知,由學生自愿填寫報名表,報名表除個人資料外,同學還要列明參加朋輩心理輔導培訓的原因及自己具備的條件。然后,由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協助二級學院輔導員老師完成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個人面試,在選拔中主要考慮以下標準。

1.幫助他人的動機和參加培訓活動的目的。2.適應社會的能力。3.擁有健康的心理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5.社交技巧。6.解困技巧。7.能否抽出時間參與培訓及有關活動。8.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習成績必須在及格以上。

最后對符合標準的同學張榜公布錄取結果、培訓時間地點等信息。在錄取時也應盡量考慮到不同的專業或學科、不同的年級或地區、男女生人數平均等。

(二)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培訓

培訓和考核是開展朋輩心理輔導的重要前提。可利用周末時間,培訓主要有六大方面的內容,加上開始與結束兩次共安排主題,如表1,每個主題4―6課時,總共約30―50課時,培訓均在多媒體教室里進行,且有活動桌椅,以便團體小組活動和共同分享。

表1 高校朋輩心理輔導員培訓的主要內容

在培訓時要注意:1.在培訓大學生的常見心理問題及其輔導時,要注意根據不同年級不同的心理問題,培訓內容要有彈性;2.要注意讓學員撰寫個案報告和學習體會,以便于檢查培訓中的收獲,以及對今后工作的思考。學員在完成培訓規定的全部課程和實踐操作內容及其他指定活動(如自我成長分析報告)后,考核合格就可以頒發《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員培訓結業證書》和上崗胸卡,在胸卡上加蓋印章,同時召開結業儀式,合影存檔。并通知所在二級學院,學員可持證參加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工作或活動。

(三)考核

針對朋輩心理輔導員在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期間,會出現情感枯竭、缺乏熱情、情緒低落、工作有壓力等現象,對上崗的朋輩心理輔導員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與考核體系,這是朋輩心理輔導員個人成長與保持工作熱情、保障隊伍穩定與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1.建立考核朋輩心理輔導員的指標體系

考核指標體系主要是圍繞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工作和思想情況來定性定量考核,如心理輔導效果如何;職責分工是否明確;工作內容是否清楚到位;工作程序是否明了,能否按部就班地開展工作;個人成長情況;在培訓、例會、工作記錄、信息反饋等方面來考核。一般,對于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工作管理與考核要有專人(最好是心理培訓教師)負責、定期檢查,以便定期進行評比表彰。

2.定期進行評比表彰

每學年要進行一次評比表彰,通過評比獎勵本人,激勵他人,帶動大家的工作熱情。評比形式要注意多樣化。可根據工作分工表現的不同而設立不同的表彰稱號。如:“優秀班級(或宿舍)學生心理保健員“、“優秀學生心理健康信息員”,對有突出貢獻的還可授予“最佳學生心理輔導員”稱號。亦可設單項稱號,如:“最佳接待員”、“最受學生歡迎的貼心人”等。考核及表彰結果都要及時通報各二級學院。評比表彰要與學校的獎學金、評優等掛鉤。

(四)專業督導

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朋輩心理輔導員仍需不斷學習提高、不斷加強鍛煉、定期不定期地接受專業督導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專業督導可以通過專業老師團體督導,朋輩心理輔導員小組自身督導,以及個人自我督導的形式來開展。專業心理老師可定期舉行團體督導以解決朋輩心理輔導員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困擾,幫助其澄清、面對、分析和提升。朋輩心理輔導員小組也可定期舉辦小組成長訓練營,學習最新咨詢技術、探討疑難個案、專業心理老師做講座等來督導。自我督導是每一位朋輩心理輔導員定期學習、自我總結和自我反思。自我督導對自身成長、提升工作質量與效率有重要意義,它是朋輩心理輔導員提升的最主要途徑。

(五)建立朋輩心理輔導的四級工作網絡

經過選拔、培訓、考核和督導,學校就組建成由“校學生工作處―校心理健康與咨詢中心―二級學院黨團總支、輔導員―朋輩心理輔導員”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四級工作網絡組織。校學生工作處主要行使其全面統籌和行政治理職能;校心理健康與咨詢中心主要發揮其專業咨詢和對學院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培訓與督導功能;二級學院黨團總支、輔導員主要是面向本院學生開展心理輔導,對學生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并主動與校心理健康與咨詢中心的教師合作,給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礙的學生以及時必要的幫助;通過建立朋輩心理輔導員,廣泛開展心理知識宣傳,在同學與二級學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及時發現同學存在的心理問題并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充分發揮朋輩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預警機制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建設成一支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素質較高、反應及時的朋輩心理輔導工作隊伍。

三、朋輩心理輔導模式在建立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建立朋輩心理輔導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問題以待進一步完善朋輩心理輔導模式。

1.心理輔導老師的專業水平需要不斷提高和完善;

2.培訓內容所覆蓋面廣,應根據培訓效果評估結果不斷調整培訓的重點內容;

3.可考慮進行崗前實習環節;

4.考核指標體系要建立相應的管理考核制度,使朋輩心理輔導員的工作制度化、經常化和規范化;

5.督導自身的過程還應建立客觀的評估指標。

參考文獻:

[1]許素萍,呂冬詩.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交往?互助?成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10.

[2]蔡瑩,楊雪龍.朋輩輔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5):42-44.

[3]張泉,賈楠.朋輩心理教育模式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31,(2):108-110.

[4]顏農秋.朋輩心理輔導理論與技巧[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6-9.

[5]崔建華,李石,蘇兆成.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5-8.

篇4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Counselors' Counseling Capacity

CHEN Xiaolu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For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t has become the new era of college counselors who work train students an important element. Counselors counseling ability level, can directly affect the extent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unselor's relative lack of ability, therefore, the status quo of our abilities in college counselors and counseling were analyzed.

Key words college counsel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bility; higher education

0 引言

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是一項專業性要求較高的教育活動,目前,對高校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時代賦予高校輔導員的崇高使命,一方面高校輔導員平時與高校學生接觸較多,他們擁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條件,另一方面輔導員缺乏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技能。并且,以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高低,就可以看出這些輔導員平時在工作中的工作態度和對職業的怠慢程度,以及輔導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這些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影響著大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應該在探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以及其心理問題的特點,和研究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基礎上,分析總結出高校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工作應該具備的能力,來對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結構與現狀進行分析研究。

1 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現狀

1.1 高校輔導員的工作角色

高校輔導員對高校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教育,是高校輔導員的神圣使命,并且,高校的輔導員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各大高校為了順應素質教育,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而安排輔導員進行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就目前來說高校輔導員對高校學生的心理輔導所處于的角色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為了促進高校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發展,應該加強輔導員對高校學生在政治思想、心理健康以及以后工作道路上的就業發展進行教育和指導,以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1.2 高校輔導員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觀察力

高校輔導員對學生心理健康的觀察能力,是高校輔導員的一項重要能力。只有通過輔導員的認真觀察,才可以判斷出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輔導員才能根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幫助他們解決心理的問題。目前,我國高校的輔導員主要以年輕的輔導員為主,并且各大高校輔導員人員結構比較合理,但高校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因其性別不同而有所不同,對于男女學生,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也有所差異。

1.3 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方式

目前,高校輔導員的心理輔導方式主要表現為:高校輔導員在給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過程中,和他們做朋友,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進行開導和教育。高校輔導員和大學生時常見面,一起生活學習,比較容易觀察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在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輔導上有較強的優勢。目前,多數高校輔導員都能做到幫助高校大學生們緩解在學習和生活上的壓力,還能給大學生一些關于如何過好大學生活提出寶貴意見。高校輔導員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學生的整體素質,也為大學生將來進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能力,隨著輔導員的工作時間、工作經驗的逐漸增長而逐步提高。

2 高校輔導員在心理輔導工作上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各大高校的輔導員們的心理輔導能力還有待提高,為了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幫助他們緩解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尤為重要,目前高校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的不足主要表現為:

2.1 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形式較為單一

就目前來看,高校輔導員對高校大學生所進行的心理輔導往往只是單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能做到對大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輔導,以及未來可持續發展能力方面的指導,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的心理輔導能力還有待提高,輔導工作的形式有待進一步豐富。

2.2 高校輔導員對學生心理問題的觀察和判斷能力不足

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觀察和判斷能力差,往往導致好多大學生錯過了接受心理輔導和緩解壓力的最佳時機,使得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更加嚴重。

2.3 高校輔導員對職業的怠慢

高校輔導員平時的工作態度和對職業的怠慢程度,以及高校輔導員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使得他們的心理輔導能力難以持續提高,這必然會影響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的成效,不利于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3 提高高校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對策

3.1 強化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從長遠來看,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有利于提高高校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進而幫助大學生緩解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并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的輔導,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整體素質。

3.2 加強心理輔導工作方面的培訓力度

各大高校應該對輔導員進行心理輔導工作方面的培訓,并定期對這些輔導員進行測試。通過加強高校輔導員的相關培訓力度,來調整高校輔導員們的心態,使這些輔導員提高自我意識,正確認識高校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對高校學生心理輔導的能力。此外,平時多舉辦相關的演講、講座等活動,可有效促進高校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的提高。

3.3 改善心理輔導工作的方式

高校輔導員應該在實踐中改善心理輔導工作的方式,讓其工作方式更為多樣化,以培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實踐活動中解決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所出現的問題,并對他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進行教育,可以讓大學生更好地接受心理輔導,促進自身的發展。

篇5

關鍵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體系;對策

近年來,高校對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很多高校在現有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體系的基礎上,將教育陣地延伸到宿舍,逐步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體系,在運行中作用已經得到了良好的發揮。不過,這一體系還存在各層級主體間職責不明確、作用發揮不充分等問題,無法滿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進一步明晰各層級角色定位,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努力形成積極互動、有效合作的關系,充分發揮四級網絡體系的作用,成為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體系的涵義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體系是指在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建立的以校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為主導,以院系心理輔導員為骨干,以班級心理委員為基礎,以宿舍心理信息員為主體,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心理咨詢和輔導、心理危機預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其實質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職能部門、專業機構和相關教師、學生之間按照職責分工,共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心理危機應對的工作機制。

一級網絡,即校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主要由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和專兼職教師組成,負責指導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主管機構,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主要職責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專業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定期組織開展心理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培訓,開展新生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檔案,篩查出重點對象,進行追蹤輔導。

二級網絡,即院系心理輔導員,主要負責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心理健康教育具體組織和實施者。主要職責包括挑選和培養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指導各班級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及時匯總本院系心理異常學生信息,實施初步心理干預,視情況上報校級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協助輔導員、班主任做好突發心理危機事件的處理等工作。

三級網絡,即班級心理委員,負責本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職責包括組織開展班內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組織宿舍心理信息員收集心理異常學生信息,予以積極關注,開展適當的朋輩心理輔導;將收集到心理異常學生信息,向輔導員、班主任或心理輔導員報告;定期匯總本班學生心理情況,形成心理月報。

四級網絡,即宿舍心理信息員,職責主要是認真學習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基本的異常心理鑒別技能,自覺營造良好的宿舍人際關系;發現心理異常學生后,要積極關注和干預,開展適當的朋輩心理輔導,并及時向班級心理委員報告;對于心理問題特別嚴重學生,可直接聯系校級心理輔導中心進行干預,并向輔導員、班主任報告。

二、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體系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

1.宏觀維度:網絡層級溝通不暢,體系難以合力化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是一個層級清晰、職責明確、互動積極、合作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四級網絡整體運行的效果,對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以心理咨詢工作為例,宿舍心理信息員、班級心理委員、心理輔導員自下而上逐層篩選心理異常學生,對于那些癥狀輕微的學生,通過心理輔導員輔導和朋輩心理輔導進行干預,對于癥狀較為嚴重的學生,上報消極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進行咨詢和心理輔導,期間各層級之間要進行及時溝通協調,從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然而,在四級網絡的實際運行中,經常會出現上傳不到位、下達不通暢,各行其是、各自為戰的情況,浪費了時間和人力,無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

2.學校層面:咨詢師資力量不足,專業化水平不高

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是全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門,應該擁有一支具有扎實的心理學知識、熟練掌握心理咨詢技巧、具有豐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經驗的專職教師隊伍。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經配備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兼職教師,但是與其職責相比,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還存在諸多問題。首先是數量不足,許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專職工作者數量不足,能勝任心理咨詢和輔導的專業教師更是少之又少,無法滿足工作的需要;其次是專業化水平不高,為緩解人手不足的狀況,不少高校由非專業背景人員開展心理咨詢和輔導。由于缺乏系統的心理學專業知識,無法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難以勝任工作,甚至出現貽誤心理干預時機,造成突發心理危機事件等嚴重后果。師資力量不足的主要是因為高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不夠,普遍存在重知識教育,輕心理教育,重理論說教,輕實踐的問題。

3.院系層面:心理輔導員多為兼職,工作主動性不強

院系心理輔導員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充分發揮其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于增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等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際工作中,許多高校的院系心理輔導員多是由輔導員兼任,輔導員承擔著思想政治教育、班級管理、學生活動、就業指導、黨團發展等多項繁雜的日常工作和許多臨時性分配的任務,這就導致兼職心理輔導員沒有時間和精力進行系統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時,兼職的身份使心理輔導員更多的是被動配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缺乏積極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動力,疏于對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的管理和指導,以致許多心理異常學生沒有被及時發現和上報。這些問題的存在,主要反映了高校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人員配備重視不夠,加之后續的業務培訓、專業能力提升等工作的滯后,以致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諸多薄弱環節,成效不明顯。

4.班級層面:心理委員職責不清,作用效果不明顯

班級心理委員處于四級網絡體系的第三級,其主要職責是整理、分析和匯總宿舍心理信息員收集的心理異常學生信息,為輔導員決策提供依據,實現心理預警前置,做到早發現、早干預,進而降低心理危機事件發生概率。不過,在實際工作中,班級心理委員的職責不清,定位模糊,只是按照要求組織些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而與宿舍心理信息員、心理輔導員聯系不緊密,作用不明顯,甚至出現班級心理委員是“可有可無的擺設”的評價。

5.宿舍層面:心理信息員角色尷尬,信息反饋不及時

宿舍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之一,有數據顯示,大學生每天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宿舍度過的。每個宿舍配備心理信息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體系的基礎環節。宿舍心理信息員依托宿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進行朋輩心理輔導,使助人自助成為可能。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宿舍心理信息員面臨角色尷尬,一方面他們是心理教育工作者,承擔著觀察和及時反饋學生心理動態和心理問題,進行朋輩心理輔導的任務,另一方面他們又是學生,在和同學的接觸中,會被同學視為是隱私的干預者及行為的監視者,而疏遠和孤立他們。這種角色尷尬,使宿舍心理信息員在工作出現猶豫、懈怠、回避。同時,宿舍心理信息員主要依靠自覺自愿開展工作,學校沒有建立起選拔、管理、激勵、培訓等方面的制度規定,很容易出現工作積極性不高、組織動員難等問題,不利于充分發揮其朋輩心理輔導和心理問題的早期預警作用。

三、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體系的對策

1.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人力支撐

教師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導力量,對于引導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全面成長成才具有主導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質量直接影響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高校要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積極開展心理專業培訓,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以兼職教師為基礎,專兼結合、專業互補、相對穩定、素質較高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專職教師方面,著重配備應用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專業教師以及具有心理醫務工作背景的專業教師,為心理咨詢、心理輔導提供保障;兼職教師方面,主要以輔導員、班主任為主體,開展經常性的系統培訓、集中進修,不斷提高他們的人格素養和專業技能,通過日常的工作和與學生交流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實時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2.以穩定人員隊伍為抓手,為心理健康教育夯實組織基礎

院系心理輔導員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的關鍵環節。高校要高度重視心理輔導員的作用,每個院系應該配備專職心理輔導員,挑選有心理學專業背景、素質高、能力強的老師,全面負責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保持心理輔導員的穩定性,避免經常輪換崗位,并組織開展業務培訓等,提升其專業技能,為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扎實有效開展夯實組織基礎。

3.以規范運行機制為突破,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規范運行機制,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級網絡體系有效運行的重要保障。要進一步明確四級網絡體系的各層級職責和角色,健全人員選拔、管理、考核、獎懲、淘汰等方面的機制和制度,通過制度的約束和激勵作用,激發相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要對各層級之間協調配合機制做出明文規定,不斷增進協調配合、交流合作,形成信息暢通、協調有序的良性互動關系。

4.以增強心理助人責任感為手段,為朋輩心理輔導奠定基礎

班級心理委員和宿舍心理信息員是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實現助人自助的重要主體。為了避免學生出現角色尷尬和心理沖突,學校要積極組織開展學生心理教育工作者培訓活動,通過團體輔導、互動游戲等方式,加深其對心理工作的理解,掌握基本的朋輩心理輔導技巧,增強心理助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學校應該通過心理教育課程、心理教育講座等形式,厘清心理關愛與隱私干預之間的界限,使學生心理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宿舍成員都能坦率地接受,避免出現回避、孤立等問題。此外,學校應拓展教育形式,擴大朋輩心理輔導載體,尤其是注重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社團的作用,廣泛開展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社團活動成為開展朋輩心理輔導的重要依托。

[參考文獻]

[1]周鳴.心理教育四級網絡建設與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9(12):112-114.

[2]蔣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2(5):85-87.

篇6

關鍵詞:心理教育;大學生;創新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3-0048-02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受到日益復雜的外界以及自身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大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高校正常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開展。為此,積極的進行大學生心理教育,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構建和諧校園至關重要。新時期,為了更好的開展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需要積極的進行創新。

一、構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教育體系

對高校而言,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時候,需要構建相應的教育體系。學校要注重健全完善心理危機干預信息渠道和快速危機反應機制,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各學院年末工作考評;設立心理健康專項經費,打造專兼職心理教師團隊、學院心理輔導員、學生同輩咨詢團等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構建全面覆蓋、無縫對接、及時有效、動態跟蹤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學校可以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其中,團體輔導室既可用于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團體輔導,也可用于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小型培訓,這樣可大幅提高心理干預的實效性。建立班級心理氣象員、院級心理輔導站、校級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與醫校合作專業醫院“四級聯動”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危機預警與處置工作體系,形成心理危機信息實時報送制度、心理危機干預制度與心理危機事件應急處置預案,切實構建起大學生心理危機快速反應機制。建構信息化溝通途徑,利用人人網、微信、易信等網絡途徑宣傳心理知識、傳遞心理信息。建立網絡心理測評系統、心理中心與院系心理輔導員信息工作平臺等;不斷完善信息報送制度,日常工作月報,心理異常學生日報,保證溝通渠道及時暢通。拓展的心理咨詢服務渠道,“多形式、全覆蓋”自主開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網站,網站定期更新心理健康知識、提前預告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實時答復學生咨詢;開通心理健康熱線,有專職心理咨詢師守候學生求助電話;開設心理健康工作QQ群、“心靈有約”微信、“心理助手”微博,讓學生拿起手機即可向學校的心理咨詢師敞開心扉、獲得幫助。構建心理普查、心理咨詢、宣傳普及、課堂教育、團體輔導“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與心靈關懷模式,建立了專業的心理健康專業教師隊伍、心理健康咨詢中心。

二、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心理教育氛圍

為了更好的進行大學生心理教育,還需要積極營造出良好的心理教育氛圍。各高校要注意積極的拓寬宣傳渠道,營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圍。各高校領導層要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教育,堅持“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為學生的心理成長服務”的工作理念,以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為宗旨,立足校本學情、創新工作方式,深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學生心靈護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學校可以邀請經驗豐富的心理咨詢專家,走進大學校園,通過現場解答、派發宣傳材料的方式,營造良好、和諧的心理健康氛圍。宣傳活動中,專家們還可以重點向在場的大學生講解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癥、睡眠恐懼癥等大學生群體常見心理疾病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方式。從而更好的幫助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自我心理健康保健意識,并掌握一定的自我調節和保健技巧。另外,立足學校的實際情況,發揮各種新媒體的作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網站,開通新浪微博等,并綜合應用校電視臺、廣播站、校報等多種形式,開辦各種固定的心理教育欄目。不斷加強學生心理教育工作力量,從而努力營造一個樂觀、向上、尊重、友善、寬容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三、積極通過各種活動來進行心理教育

學校還可以積極打造各種各樣主題鮮明、形式活潑的特色活動,例如大學生成長團體輔導、心理健康工程、心理普查和題班會等。開展各類心理教育活動,先后開展了每年針對新生開展心理健康測評,根據測評結果,對問題學生進行約談,制定干預措施,及時追蹤回訪;安排專職心理健康教師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各種心理教育活動的開展,強調團體內人際交往作用的重要性,鼓勵各位同學學習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從而促進個體良好發展的同時也更好地助人和自助。同時也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積極地發展,為同學們提供了一個豐富課余生活的平臺,促進校園文化的發展。

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強大的教育隊伍是必不可少的。為更好的提高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效果,學校可以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輔導員職業化發展的新增長點,將心理健康技能納入輔導員技能大賽。在師資隊伍方面,專職教師每年接受不低于40學時的專業培訓和專業督導,支持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強化心理工作參與者專業性培養與發展制度,心理中心專職教師定期參加部省級各類專業培訓及心理咨詢督導,根據各自的研究方向參加學術研究活動,按照省教育廳的部署進入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系統。專職心理教師、心理輔導員及心理委員(心理社團骨干)定期參加省(部)組織的專業心理培訓;邀請心理專家對從事心理工作的師生進行心理培訓。在教學方面,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或必選課,安排16~32學時、1~2學分,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教育。建構信息化溝通途徑,如設立“神農心園”心理網頁,在西祠胡同―南京校園論壇中設立“敞開心扉 放飛心靈”版塊,建立QQ心理交流群,利用人人網、微信、易信等網絡途徑宣傳心理知識、傳遞心理信息。建立網絡心理測評系統、心理中心與院系心理輔導員信息工作平臺等;不斷完善信息報送制度,日常工作月報,心理異常學生日報,保證溝通渠道及時暢通。通過“請進來”和“送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引導輔導員參加各種心理咨詢師培訓班,獲得國家級心理咨詢師證書等。學院可以鼓勵支持輔導員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并定期組織大家參加各級各類心理健康技能培訓和研討交流,以提升輔導員自身發現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同時,設置專業的職能老師負責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從總體上對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指導。學院職能老師每個月都會定會召集各班級心理委員進行心理知識和實務培訓,幫助學生掌握基本技能,以便協助輔導員開展最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具體的心理教育過程中,在各班級層面,指導輔導員做好談心記錄。每次與學生談心后,及時做好談心記錄。除了單獨談心外,還要鼓勵廣大輔導員們經常性的走訪學生寢室,細心觀察學生與室友及班級同學的相處情況,通過學生的言談舉止及時發現潛在問題。有的學生因為學習成績不理想,對大學生活失去信心;有的學生因為感情問題,情緒波動較大;也有的學生,特別是畢業班學生對工作,對未來充滿焦慮和迷茫。面對種種問題,都需要輔導員進行悉心的引導、殷切的關心。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積極與學生交流互動,做好日常的觀察和排摸工作。輔導員可以通過關注學生在人人網,微博,易班或者QQ上的狀態信息等方式,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出現問題及時予以指導。

五、做好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工作

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提高警惕,未雨綢繆,做好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工作。在危機預防方面,學校應開展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心理危機排查;對有較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予以重點關注。并構建完備的預警機制,確立“防先于治”的危機預警理念,出臺多項規章制度與管理方案。施行心理測評及篩查制度,通過新生心理健康測評,篩查可能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逐個進行面談及心理輔導,并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及危機預警檔案。落實系統管理制度,每月度宿舍開展一次“寢室生活研討”、班級組織一次主題心理班會、心理社團舉辦一次主題心理活動、院部舉行一次心理委員及心理社團骨干工作會議、心理中心召開一次院系心理輔導員會議,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建立網格化工作格局,構建“校專兼職心理教師―各院系輔導員―班級心理委員、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成員―寢室心理聯絡員”四級校園危機預防與干預網絡,責任明確,步驟協調,共同筑起大學生心理危機預防工作的“防護墻”。構建“全員介入”的支持系統,通過系列心理自助教育活動,強化大學生自助系統;通過與家長溝通,鞏固家庭支持系統;通過開展朋輩心理輔導等形式,發展朋輩支持系統;通過組織學生參加“關愛留守兒童”等公益活動,完善社會支持系統。

小結:

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德育的基礎,對各高校而言,在今后的工作中,還需要繼續本著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理念,不斷推進、完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為學生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飛.創新思政教育措施加強心理教育的開展[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8):241-242.

[2]羅平,魏曉波,馬海林,等.高校大學生心理教育課程模式的實驗研究[J].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4):162-166.

[3]周東濱.和諧社會視野下對民族地區大學生開展積極心理教育的策略探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11):41-43.

篇7

一、領導重視,機構成立,相關文件出臺

根據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有關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進一步推進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開展,2002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長為主任的“**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下達了

永教[2002]151號“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頒發了《**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運行機制及管理辦法(試行)》、《中小學心理輔導室等級評估方案(試行)》、《中小學心理輔導員任職資格及優秀心理輔導員評比辦法(試行)》、《中小學心理輔導室主任任職基本條件、職責》等具體操作規定和辦法,確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

二、統一部署,明確要求,切實開展

為貫徹國家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認真落實省教育廳《關于認真貫徹教育部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我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有關指示,推動和落實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們制定了《**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指導原則,主要內容、主要途徑,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發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無目標性和錯誤操作。

三、構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級工作網絡,完善了管理辦法

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責任到人,我們構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級工作網絡。一級工作機構,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實施、管理、指導、考核工作;二級工作機構,各學區輔導中心、市直屬學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本學區、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管理、指導工作;三級工作機構,各中小學成立“心理輔導室”,具體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們做了如下規定:(1)首長負責制原(!)則。各中小學校長、各學區輔導中心主任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責任人;(2)日常化原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滲透到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為學校日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3)全員參與原則。學校的每一名教師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對學生心理的健康和發展負有責任。(4)督導原則。學校必須主動、積極地爭取和接受上級指導中心及專家的督導,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現的偏差,提高學校領導、心理輔導員、班主任及學科教師的心理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我們把學校領導、心理輔導員、班主任、學科教師均列為考核對象,心理健康教育將作為名校長、優秀班主任、先進教師的考核條件之一。

我們還規定了考核的內容、方式和評獎辦法,使考核措施具體化。

四、加強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素質

為盡快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實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們開展了有計劃、有步驟的培訓活動,爭取到2005年,有10%的教師獲得省教育廳認證的心理輔導員上崗資格證書,100%的教師接受過一輪培訓。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確定**市教師進修學校為培訓責任單位,負責教師的培訓工作。

2.確定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的繼續教育或技能培訓相結合,

把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3.確定了培訓方式的多元化。外出進修學習、聘請專家學者來**講學、校本培訓和自學討論已經成為了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和實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徑。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鄭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師范大學、浙江教育學院的專家相繼應邀到**講學。大批的教師到杭州、寧波、金華等地進修學習。

4.構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師德教育、校長培訓、教導主任培訓、名師培訓、新教師上崗培訓、初級教師培訓、教師資格培訓、教育科研培訓、新課程培訓以及其他培訓工作之中,成為培訓的主要內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個案征集和評比為手段,內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們已經搞了一次論文征集、一次個案征集活動,收到論文、個案近300篇,教師已經樹立了心理健康觀念并自覺運用于實踐。

6.培訓活動有聲有色。第一期學校心理輔導員的培訓受到了全市中小學的大力支持和教師們的熱烈響應,有176名教師參加了培訓。第二期學校心理輔導員的培訓活動也即將展開。本學期我們將組成講師團,開展巡回講課活動,對全市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

篇8

[關鍵詞] 心理素質 方法和途徑 必要性和重要性 輔導員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際交往越來越頻繁,活動范圍越來越廣,而心靈的距離似乎越來越大。面對學習壓力、就業壓力、人際關系以及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不少大學生出現抑郁孤僻、網癮成癖、心理障礙等心理疾病。在學校,輔導員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一線工作者,是和學生接觸最多、交流最多、產生影響最大的教育者,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引導者,要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輔導員本身應具備基本的職業心理素質,因此,對高校輔導員應具備的職業心理素質及其培養進行探討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高職輔導員職業心理素質現狀

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心理素質總體上是比較好的,大部分能夠端正工作態度,能夠正確處理學生中出現的各種心理問題,默默地工作,以無私奉獻的精神投身到學生工作中去。同時,由于所學專業因素、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和個人因素等,導致部分輔導員心理素質偏低,和輔導員應具備的基本職業心理素質還有差距,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極為不利,主要表現在:1.專業知識、心理學和教育學等學科知識的欠缺。不少輔導員大學時所學的專業和所管理的班級專業不同,在知識結構上存在很大差異,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難以結合專業的角度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另外,不少輔導員是非師范學校畢業,沒有系統學習過心理學和教育學,缺乏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當學生發生心理問題時難以很好地運用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知識進行輔導;2.對學生心里問題研究不多,能力不強。不可否認的是,輔導員平時忙于日常管理事務,對學生心理問題的研究少之又少,即使有研究,研究的能力也不夠強,導致缺乏對新時期學生心理方面的認知,使得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欠缺必要的現實依據;3.自我調節能力不高。學生工作繁重而又繁瑣,工作中出現問題不能及時得到解決和幫助時,容易產生厭煩、焦慮、困惑和挫敗的心理,長期如此,如果沒有很好的自我調節能力,就容易對輔導員工作失去信心。而輔導員隊伍中絕大部分是年輕人,比較心浮氣躁,自我調節能力不高,從而產生輔導員工作沒有意義的心理,出現高校輔導員流動性大的現象;4.職業倦怠。輔導員的工作壓力是不言而喻的,是職業倦怠的高發人群,如這種狀態不能得到及時地緩解和調適,其對輔導員心理健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二、高職輔導員應具備的職業心理素質

心理素質從心理學角度講包括人的認識能力、情緒和情感品質、意志品質、氣質和性格等個性品質諸方面,是在先天素質的基礎上,經過后天的環境與教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輔導員是學生學習、生活、人格、心理健康發展的組織者、教育者、引導者和服務者,是貫徹、落實、實施國家和學校教育方針政策的重要實施者,又是協調學校、家庭、社會、教師(任課教師)等對學生進行綜合性培養教育的橋梁,實踐證明,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輔導員, 不僅能科學地、準確地把握學生心理發展的規律,還能對有心理疾患的學生作出正確地引導,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并且還有利于輔導員自身的全面發展。那么,輔導員應具備哪些職業心理素質呢?

(一)堅定的信念和使命感。首先,輔導員工作是一個需要奉獻精神的崗位,必須具備職業道德精神和愛業、樂業、敬業的信念,樹立職業崇高感和事業成就感。其次,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對黨、對國家、對民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輔導員的價值觀對學生的發展也起著導向作用,其人格力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產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成為學生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現實參照。因此,從事輔導員工作首先要樹立堅定的信念和自豪的使命感。

(二)積極的心態。很明顯,積極的心態能更加順利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務。輔導員工作中臨時任務和突發事件較多,這就要求輔導員積極及時地去完成和處理,不能拖泥帶水,特別是發現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如不積極及時地處理,就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后果。同時,輔導員積極的心態也會對學的心態產生巨大的影響,事實證明,心態積極的輔導員帶領出來的學生整體心態也是積極的。

(三)廣泛的興趣。不言而喻,知識廣博的輔導員更受學生的歡迎。熟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輔導員具有廣泛的興趣才會更主動更多地去學習和了解各個領域的知識。90后的學生思想活躍,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快,輔導員具有廣闊的知識面,在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樹立威信,讓學生更加地欽佩。

(四)堅強的意志。繁瑣沉重的教育工作要求輔導員具有堅強的意志,包括獻身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定信念、知難而進的頑強性及沉著冷靜的自我控制力等,否則,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容易產生退縮和放棄的念頭。

(五)寬廣的胸懷。輔導員的工作繁瑣、細膩、不分晝夜,從事的事業是保證社會主義高校辦學方向非常重要的大事業,輔導員首先應該有一種寬闊、寬廣的胸懷,才不會在狹隘中感到一種前途無望的失落感,也只有具有了“猝然臨之不驚,無加之而不怒”的胸懷,才能以豁達的心胸包容學生的錯誤,以樂觀的情緒和幽默的語言改善師生關系。

(六)自我調節力。輔導員由于其工作性質和工作對象的特殊性,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容易產生挫折感和困惑,長期如此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為了保持樂觀積極、熱情開朗的情緒面對每天的工作,具備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緩解壓力是非常重要的。

三、高職輔導員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教育部在2001年3月頒布的《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闡明了在高校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而輔導員本身的心理素質水平是否符合新時期的工作要求呢?國際國內政治和經濟等環境隨時都在發生變化,90后大部分高職生是獨生子女,獨具個性,喜歡時尚和跟風,禁不住誘惑,而作為社會敏感地帶的高校,輔導員也是其安全穩定的根本保障,因此,高職輔導員工作的職責、環境、內容和任務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面對繁重的日常管理事務的同時,無形中又給他們增加了一重壓力,而輔導員的出路問題又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同時,他們還面臨著經濟壓力、家庭壓力、人際關系壓力等等,這些壓力的持續作用時刻威脅著他們的心理健康,而人的綜合素質又是以心理素質為核心,輔導員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是其自身工作和生活的必要保證,也是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培養的必要前提,結合輔導員心理素質現狀的分析可知,輔導員心理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的雙重性質。

四、高職輔導員職業心理素質培養的方法和途徑

職業心理素質培養應作為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應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中去,培養的方法和途徑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提高自我調節能力。輔導員平時應學會一些緩解壓力和自我調節的技能和方法,比如閱讀一些心理健康及如何緩解心理壓力等方面的書籍,找到適合自身特點的調節方式,在面對壓力時,才能宣泄出來,有效地進行自我緩解調節,始終保持樂觀的情緒。

(二)崗前加強心理學培訓。新任輔導員一般是剛畢業的大學生,需要從學生到老師角色的轉變,除了師范院校畢業的外,其他絕大部分畢業生沒有接觸過心理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在面對心理問題時束手無策,感到非常困惑和迷茫。因此,學校應該把心理學知識培養作為上崗培訓的主要內容,使輔導員通過培訓學習到有關認知、情感、意志、個性、道德品質等方面的心理學知識,增強心理上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自我修養、自我保健、自我調控的意識和能力。

(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應把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不僅崗前要做好教育和疏導,崗中也應經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舉行座談,邀請心理咨詢專家做講座等。此外,還應建立個人心理健康檔案,對咨詢記錄、心理測試結果等材料做好分析和保存,以便及時發現和主動干預心理健康問題,防患于未然。

(四)明確崗位職責。長期以來,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和定位一直模糊不清,其工作處于重管理和服務,輕引導和思想教育的狀態,嚴重影響了輔導員職能的發揮,在心理上使輔導員經常感到困惑和迷茫,所以,當務之急是明確輔導員的崗位職責和科學地定位,才能徹底擺脫“全職保姆”的稱號,才能充分調動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增強職業價值感和幸福感。教育“德”為先,輔導員從事的是祖國未來建設者思想道德教育的偉大工作,是塑造杰出青年和社會精英的靈魂、凈化其心靈的偉大事業,關系國家、社會、民族的未來和希望,一個沒有“德”的青年人的國家其未來是無法想象的。因此,學校應幫助輔導員對這一職業的偉大價值做充分的認識,以增強輔導員的職業價值感和幸福感。

輔導員是高校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軍,其心理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育的成效,因此,新時期的輔導員應具備優良的職業心理素質,學校應加強其職業心理素質的培養,以適應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楊曉菊.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問題現狀與對策[J].科技教育創新,2011(4):13-15.

[2] 黃權標.高校輔導員的心理壓力及調適[J].新視野,2010(7):28-29.

[3] 吳茜.淺析獨立學院輔導員的職業幸福感[J].經濟生活,2010(11):67-68.

[4] 楊之毛.論高校輔導員的心理素質管理[J].教育管理,2009(1):85-87.

篇9

[關鍵詞]參與心理輔導 職業優勢

目前,我國高校基本都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咨詢中心),但由于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界定不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誤區:①夸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作用;②心理健康教育片面針對心理有困難的大學生,而不是以全體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為目標。同時,目前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人員嚴重不足,很多高校只能聘請心理學專業課教師或政工人員參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不足的現狀還會持續很長時間。

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嚴峻與專業心理健康教育人員不足的矛盾,我國很多高校建立了三級心理輔導體系。由于工作的職責、任務、性質、原則都與大學生有密切的聯系,輔導員在學校心理輔導三級體系中起著基礎性的承上啟下的銜接作用。

一、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有著較強的職業優勢

(一) 輔導員工作的親近性

首先,在大學生的眼中,輔導員不僅要成為“傳道、授業、解惑”者,而且又要成為其知心朋友。大學生剛入學的時間,來到一個全新的環境,與周圍同學交流的比較少,在學校沒有知心朋友。同時,離家比較遠,來自家庭的支持相對性的大量減少,又與社會真正接觸的比較少,而來自宿舍同學、社團、以前同學的影響相對增加。此時,大學生最需要來自與他們平時接觸比較多的輔導員老師的幫助和支持。而目前高校輔導員大多是由留校或外校聘任的優秀本科生或研究生畢業生擔任,這些輔導員求學期間,絕大多數擔任過學生干部,學習成績優秀,相對地更加了解大學生的內心訴求。同時,輔導員與大學生年齡相差無幾,其比較容易走進大學生的內心世界。隨著年級的增長,輔導員應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社會經驗幫助大學生解決其在學習、情感、求職就業、人生發展等方面出現的問題;在傳道授業解惑方面、心理輔導方面發揮重要的教育職能,做好大學生的知心朋友。

其次,輔導員工作范圍涉及到大學生學習、生活、求職就業、人生發展等方方面面。包括: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級建設(班干部隊伍建設、學風建設、團建等)、貧困生評定與勤工助學、安全維穩工作、社會實踐的組織、人生職業生涯規劃、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輔導、求職就業輔導等。因此輔導員應該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向、學習現狀、生活情況、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等,有針對的、有計劃的、有步驟地開展各種活動,促進大學生的人格完善和全面發展。

再者,目前我國各高校輔導員的選聘和配備的制度決定了輔導員原則上到其專業背景相近的院系任職。因此,輔導員相對熟悉本專業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以及常見的心理問題,并針對性選擇心理輔導的內容和方法,這極大提高了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的可行性。

最后,作為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輔導員可以將心理輔導的理念融入平時的學習、生活、工作中,可以利用班級、年級、學校的各種可以的力量,通過舉辦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組織班會、充分利用互聯網,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并掌握大學生心理動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與教育并重,采取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二)德育與心理輔導的相關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屬于學校德育的工作范疇,這也是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著內在的聯系:心理輔導時,輔導員要把握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僅其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協調統一;如果心理問題是由認識層面導致的,這就需要輔導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協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同時,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取決于大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心理活動的協調性與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征,以及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發展階段特征的了解和把握。

(三)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性質

近年來,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引發的暴力事件、自殺事件或休學、退學現象屢見不鮮,由此引起了高校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思考,同時也引起了黨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大學生心理問題已成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這是因為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民族復興的生力軍,承載了家庭和社會巨大的期望,所以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容易引起極大反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但這些心理問題是由于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學業上的優勢不在、學校生活不適應、愛情方面的困惑、人際關系的緊張、就業方面的困難、人生發展定位不準等等,甚至在心理上感覺到不適應,這些其實并不可怕,這只是大學生在發展過程面臨的問題,即發展性心理問題,不屬于心理不正常范疇,根據ABC理論,這些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改變大學生對事件的認識問題。在認識改變過程中,輔導員的作用十分明顯,即輔導員經過短期培訓是有責任、有能力參與到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中的。

二、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存在的不足

(一)心理學知識結構和心理輔導技能等方面的先天不足

心理輔導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科學,不僅需要有很強的發現和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意識,而且還必須掌握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的原則、技能、方法,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的工作要求,同時也是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工作存在的短版。學院選聘輔導員一般錄用相關或相近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因此,很多輔導員在校學習時,沒有系統學習過心理學、教育學方面的專業知識,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心理輔導培訓。另外,高校輔導員也面臨著很多心理問題和職業發展問題,這也影響了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工作的成效。

(二)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輔導工作的差異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時,輔導員和大學生不是處于平等的地位,輔導員是站在國家、學校、教師的角度進行工作;而心理輔導時,輔導員和學生處于平等的對話地位,輔導員是站在大學生的角度,為大學生分析其面臨的問題。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時,輔導員和大學生的談話,有可能作為大學生入黨、獎學金評定等方面標準;而心理輔導就沒有這方面的利害關系。再者,思想政治教育時,輔導員解決的是大學生目前面臨的生活、思想多方面的問題;而心理輔導時,輔導員幫助大學生分析并解決其面臨的深層次的問題。

以上三方面問題反映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輔導在工作的原則、性質、手段、任務和方法等方面存在明顯的不同。因此,這就給輔導員參與心理輔導工作產生了很多的障礙,輔導員不僅要提高發現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要重新學習心理知識和掌握心理輔導技能。這就使得輔導員不僅要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和繁雜的學生事務管理,而且要抽出大量的時間,解決大學生發展中出現的心理不健康的問題,與此同時解決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問題。

三、將心理輔導工作寓于輔導員的常規工作中

輔導員參與大學生心理輔導工作既有國家政策的支持,也存在著較強的職業優勢,但是也存在著一些明顯的不足和劣勢。即高校輔導員年齡普遍比較年輕,存在著明顯的心理學知識結構和心理輔導技能的先天不足,社會經驗比較少,心理危機處理能力比較差,存在著對大學生心理輔導定位的偏差,所以比較可行的方案是,在對輔導員進行相關的心理輔導培訓,并在日常工作中,堅持心理輔導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運用多種形式的教育和疏導方式,不僅在學習、生活、情感、就業等方面給大學生以指導,并在相應產生的心理問題加以輔導和疏導,以此,促進大學生人格的完善和全面發展。

篇10

關鍵詞: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構成及培養

前言: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因素也隨之不斷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為高職輔導員開展心理輔導工作增加了一定難度。針對不斷增加和延伸的工作內容,高職院校要想不斷提升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就必須加強培養力度。

一、高職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構成分析

首先,溝通能力。主要是指輔導中與學生進行高效交流,以及設計、評價溝通目標與過程的能力;其次,觀察與甄別能力。觀察主要是指交流溝通中能夠準確、及時發現和判斷學生心理問題及其性質的能力。甄別主要是指輔導中,輔導員區分學生是否存在心理問題、心理問題的嚴重性,并以此來判斷其問題是否需要進行心理輔導的能力;再者,解決能力。主要是指輔導中針對不同心理問題而實施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并使其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的能力。最后,構建輔導關系的能力。主要是指輔導員在具體輔導過程中構建和諧、信任、真誠等人際關系的能力,這也是確保輔導活動順利開展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為了確保高職生能夠得到全面、科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各高職院校應充分重視起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二、培養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措施探究

(一)全面激發輔導員的主觀能動性。首先,應樹立人本教育理念。在開展各項教育工作中,輔導員應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積極拓展工作方法與路徑,善于從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及未來職業發展需求出發,結合學生的認知與個性特點,制定出更適合的指導、心理輔導策略,進而在全面挖掘學生潛能的基礎上,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在實際工作中,輔導員應關注每位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別是一些存在心里問題的學生,應通過與家長、任課教師和室友等方面的溝通,對其個方面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并總結出問題的成因,進而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其次,在實踐工作探索中,輔導員應加強學習與經驗積累。不僅要掌握豐富的心理輔導知識,對于普通、發展與個性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也要進行深入了解。

(二)加大高職院校的監督保障力度。高職輔導員開展的心理輔導工作具有很強的滯后性、內隱性,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看到效果,對此,高職院校就應該制定相應的考評機制,在客觀的反映輔導員工作成效的同時,也為其提供正確的工作方向。考評制度應具有一定的科學性與可操作性,可以將學生、同行評價,以及輔導員的自主評價納入最終的工作績效考核。同時,院校還應該針對輔導員的實際工作需求,建立科學長效的培訓機制。對于剛入職的輔導員,應加強崗前培訓工作,并著重加強事務管理、思政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訓指導。此外,在入職后,高職院校還應針對輔導員的心理輔導意識,溝通、表達和解決問題等方面的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培訓方式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可以定期組織在職輔導員去參加一些心理專業學術會議、培訓活動。也可以不定期的邀請一些優秀的心理醫生或咨詢師到院校來開展相關講座與案例指導等,進而使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切實得到提升。

(三)強化教育部門的引導作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事業得到更長遠的發展的,就必須要加強高職輔導員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在建設中應將高職輔導員逐步分解成思政教育、日常事務管理,心理健康輔導,以及未來職業規劃和指導等專職隊伍。對于具備心理專業背景,且有長期從事心理輔導工作意愿的輔導員,院校可對其進行著重培養,以此來提升心理輔導隊伍的專業化程度。另外,還要充分利用社會力量來提升其心理輔導能力。社會上很多心理衛生、咨詢機構都是由政府主管的,擁有著比較正規的心理問題、障礙的解決方法與手段的,且經驗較為豐富。對此,相關教育部門應加強協調,為高職輔導員提供更多實踐鍛煉平臺,以及更正規、系統的培養,進而從整體上提高高職心理輔導隊伍的專業化、職業化,也使輔導員能夠更好的勝任高職院校的各項心理輔導工作。

結語:總之,各高職院校應正確認識到加強輔導員心理輔導能力的培養,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輔導員綜合素質的重要性。在具體實施中,應對其心理輔導能力的構成進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并針對不同層次與角度,采用不斷的方法來進行培養,制定出科學完善的培養機制。同時,輔導員自身也應該不斷加強理論學習與實踐鍛煉,進而從整體上提高高職輔導員的心理輔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