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呼吸道通暢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0-20 17:3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保持呼吸道通暢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保持呼吸道通暢的方法

篇1

關鍵詞:     急性呼吸衰竭;急診室;救護

        急性呼吸衰竭均為某些突然因素而引起,使患者原來正常的呼吸功能突然衰竭而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如果救治不及時,患者的生命危在旦夕,后果不可設想。為了提高搶救的成功率,確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筆根據自己在急診室工作的實踐中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急診救護進行探討,臨床收到滿意的效果,現將其急診救護的方法及結果進行回顧性總結,淺談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2歲。肺部感染20例,藥物中毒14例,低鉀性麻痹1例,乙腦7例,外傷性`-多發性肋骨骨折8例,均是急診科急診的患者。

        2 患者送達急診室的狀況

        2.1本組患者到達急診室時呼吸急促,頻率>30次/min,有31例;呼吸極度緩慢,頻率>10次/min有13 例,呼吸快慢不均,雙吸氣者 6 例;三凹征明顯有 31 例,皮膚、口唇指端發紺 39例,嗜睡,躁動不安、神志恍惚不清 44 例。

        2.2血氣分析:PH值:7.24~7.55,PaCO2:6.8~8kPa,PaO2::4.7~7.8Kpa。

        2.3救護原則:保持呼吸道通暢,氧氣吸入,加強各項生命體征指標的監測,控制感染。

        2.4轉歸:本組死亡10例,成活率80%。

        3呼吸道應急救護

        3.1即行口對口呼吸或簡易手壓式呼吸器。本組病例需氣管插管或行氣管切開正進行準備時,為了改善患病呼吸困難的狀況,我們及時采取口對口或簡易手壓式呼吸器,促使病人呼吸改善等待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我們用較快速的擠壓—換氣循環法,搶救初期給予兩口較長的吹氣,每次1~1.5秒,這樣可使胸部有時間擴張和減少由于過量氣體溢出和吸入過多所造成的腹部膨脹的可能,每次換氣后停1.5秒,利用這段時間,使氧氣充分被帶入病人體內。行氣管插管的病人,其呼吸頻率為12~15次/分,經急救實用,效果滿意。本組有8例因需氣管插管和行氣管切開進行準備,我們及時采用口對口及簡易手壓式呼吸器,結果8例患者的呼吸困難狀況明顯改善。

篇2

【關鍵詞】重型顱腦損傷;呼吸道;肺部感染;氣管插管、切開;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3)10-0163-01

顱腦損傷是神經外科常見的疾病,原因大多有由高處墜落、樓梯滑跌、打架,或由于自行車、機動車輛的交通事故而受傷。由于傷及中樞神經系統,其死亡率和致殘率均較高。無論在平時或戰時,顱腦損傷都占全身部位損傷總數的20%,其發生率僅次于四肢骨折,而死亡率卻遠遠高于四肢骨折。

1、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 本組92例,男59例,女33例,平均44歲;GCS評分3~5分25例,6~8分43例;均給予重癥監護,給予氧氣吸入2~4L/min。患者中度昏迷至深昏迷,單側瞳孔散大42例,雙側瞳孔散大13例。頭顱CT表現:腦挫裂傷、蛛網膜下腔出血、顱內血腫、顱骨骨折。

2、護理體會

2.1 基礎護理 ①室溫18~20℃,濕度60%~70%為宜。定時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②: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以免嘔吐引起窒息,避免舌后墜。③清除口鼻分泌物,每天2次口腔護理,預防和減少口腔細菌滋生。④每1~2 h翻身叩背1次,每4 h做1次肢體被動運動和按摩,每次20min,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攣縮。⑤超聲霧化吸入α糜蛋白酶、慶大霉素及地塞米松。每天4~6次,每次15 min。⑥加強尿管和會陰護理,用0.05%碘伏消毒尿道口,每天2次,膀胱沖洗每天2次,尿袋每天更換1次,留置尿管時間長者1~2周更換導尿管1次。

2.2 保持呼吸道通暢 意識障礙者容易發生誤咽、誤吸,或因下頜松弛導致舌根后墜等原因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必須及時清理咽部的血塊和嘔吐物,并注意吸痰,痰黏稠不易咳出者給予霧化吸入,每6h 1次,可加用α-糜蛋白酶1支、慶大霉素8萬u、地塞米松5mg,驅動霧化時,氧流量調至每分鐘6~8L。舌根后墜者放置口咽通氣管,必要時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2.3 氣管插管的護理 患者常因喉咽分泌物、舌后墜致呼吸道不暢,應將患者頭偏向一側,清除口咽部分泌物,給予大流量氧氣吸入(4~6 L/min),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氣管插管可保證吸痰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呼吸。如果患者呼吸微弱應及時行氣管切開,以減少呼吸道阻力,清除呼吸道死腔。

2.4 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 ①保持適宜的溫濕度,空氣新鮮及流通;②局麻者取半臥位,全麻未完全清醒者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清醒6小時后改為半臥位。給氧,心電監護,吸痰。手術當日不宜過多的變換以免套管脫出;③對小兒、精神病及全麻者應約束雙手,防止抓脫套管;④保持套管通暢,給予翻身拍背、吸痰、霧化吸入等措施,每日消毒內套管至少3次,套管內滴入1%的碘化鉀稀釋痰液,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防止肺部并發癥發生;⑤規察呼吸變化,如有煩躁不安,口唇發紺,應及時檢查處理;⑥術后第二天調節套管系帶松緊,以系帶與皮膚間能插一指為宜;⑦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觀察并發癥,如傷口出血、皮下氣腫、感染等;⑧拔管前先行堵管,堵管后嚴密觀察病人呼吸情況,如堵管48小時后無呼吸困難可拔管。拔管后繼續觀察1-2天;⑨病人帶管期間,拔管前后,應隨時準備好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等急救器械,以備萬一。

2.5 吸痰 吸痰時應嚴格無菌操作,吸痰管一次性使用,盡可能減少感染的機會;吸痰前先用無菌生理鹽水試吸,檢查導管是否通暢。吸痰方法:①確定通暢后關閉導管近端,使其消除負壓,快速進入氣管內,插入10~15 cm。松開導管近端,恢復負壓,邊旋轉邊退出。插入氣管時不做吸引,切忌做上下抽吸,損傷氣管黏膜。②每次插入只吸引1~2次,注意每次吸痰時間不得超過15 s,保持吸引負壓低于120 mmHg。需要進行多次吸痰者,兩次間隔期間應吸氧或連接呼吸機待血氧飽和度回升后再進行吸引。③為預防吸痰導致的低氧血癥和組織低氧,吸痰前后應給予充分吸氧5 min。吸痰時動作要輕柔,減輕呼吸道黏膜的損傷,同時要注意痰液的性質和量,注意觀察患者有無發紺和呼吸困難等癥狀。

2.6 吸氧及呼吸機應用 顱腦損傷患者必須保證有效供氧,及時清除口腔、鼻腔及氣管內分泌物。可采取面罩,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氣管套管內給氧。根據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調整氧氣流量,氧氣導管要深置,以防止導管滑出影響氧療效果。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應保持呼吸機在正常工作狀態,調整好各項參數。

篇3

【關鍵詞】氣管切開;病人;人工氣道;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1)12-0212-02

氣管切開術是臨床搶救和治療呼吸道梗阻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它能夠支持呼吸,改善通氣和氧合,幫助患者度過急性呼吸道堵塞,是生命支持的首要措施和搶救的基本保障。但是由于氣管切開破壞了呼吸道黏膜的正常作用,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危險〖1〗,因此,作為有創的人工氣道,其呼吸道的管理極為重要。現將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ICU住院的28例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ICU行氣管切開的患者28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9例,年齡10~78歲,平均44歲。病種分類:顱腦外傷10例,腦血管意外8例,多功能臟器衰竭4例, 喉外傷3例,喉腫物2例,燒傷1例。

2 護理措施

2.1 氣管切開前

2.1.1 心理護理:氣管切開手術雖然是急救的必要手段,但畢竟具有創傷性,應針對患者和家屬講明氣管切開的必要性,將操作的重要步驟和相關問題做出解釋,講清手術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預后情況,取得配合及消除他們的顧慮。

2.1.2 密切觀察:患者的意識、瞳孔變化 操作前配合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氣管套管,協助醫生幫助病人擺好,背部墊一個軟枕,頭后仰,充分暴露氣管。

2.2 氣管切開后

2.2.1 病房環境:氣管切開患者應住層流病房,保持室內空氣適當的溫度和濕度十分重要。室內溫度以20-22℃左右為宜,濕度在60%~70%左右,以保持氣道濕化,避免氣管干燥,纖毛運動障礙,痰痂形成,阻塞氣道〖2〗。地面以0.01%次氯酸鈉消毒液濕式消毒2次,病室配有空氣凈化裝置,每日用紫外線循環風消毒,加強空氣監測。病房空氣應保持新鮮,定時開窗通風,嚴格探視制度,限制人員流動,減少病菌傳播,因陪護和探視人員是帶菌者,由于做不到嚴格的消毒隔離而容易污染病區和病室,導致患者發生呼吸道感染〖3〗。

2.2.2 固定套管:妥善固定氣管套管,套管開口應在氣管正中向上,系帶打手術結,松緊度適宜。太緊會壓迫頸部血管,太松套管容易脫出,應以放入1指為宜。并經常觀察有無活動性出血,皮下氣腫、氣胸、感染等并發癥的出現。

2.2.3 氣管套管創口的護理:氣管創口及周圍皮膚保持清潔干燥,每日更換氣管套管下紗布2次,一次性氣管套管每周更換1次。如患者咳嗽反射強烈,應在翻身、拍背后分離氣管插管與呼吸機.并注入2~3 ml生理鹽水,使痰液自行咳出,咳嗽后注意清潔內套管。

2.2.4 口腔護理:每日清潔口腔2次,預防口腔潰瘍及感染,有活動性義齒者應取下放在冷水中,每日更換清水,清醒患者可用生理鹽水漱口,昏迷者忌漱口。2.3 保持呼吸道通暢的護理措施

2.3.1 正確的放置:正確合適的有利于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并能有效地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為了減輕氣管下端壓迫,損傷氣管內壁,并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引起吸入性肺炎,氣管切開的病人應取半臥位,頸下略墊高,使頸伸展,保持呼吸道通暢。手術當日不宜過多變換,以免氣管套管脫出,以后視病情經常變換,盡可能鼓勵患者早日下床活動,防止發生肺部并發癥。

2.3.2 合理氧療:氧療是氣管切開術后常用的治療或支持措施之一,因術后呼吸道的溫度調節和濕潤功能喪失,如長時間吸入未經加溫濕化的氧氣,可導致支氣管分泌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吸入加溫濕化的氧氣,可增加氧分子的彌散能力及氧分壓,提高氧療效果,同時保持呼吸道黏膜濕化、濕潤,利于痰液排出。一般可用恒溫的無菌蒸餾水、生理鹽水作為氧氣濕化液,患者感覺呼吸溫和舒適、通暢,咳痰容易。

2.3.3 呼吸道濕化:氣管切開后呼吸道自身的濕化作用明顯降低,甚至消失,纖毛運動減弱或消失,易致呼吸道阻塞,造成管腔內分泌物黏稠,痰痂阻塞管腔,影響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時也易導致細菌侵入而致感染。有效的濕化可使呼吸道分泌物有效引流,是確保氣道通暢及肺部有效通氣的關鍵〖4〗, 因此,充分的氣道濕化有利于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肺部發生感染。根據病情使用生理鹽水+沐舒坦+慶大霉素溶液,沿套管持續滴入(以6滴/分鐘的速度24小時內勻速滴入)。持續濕化液滴入每滴液量極少,且沿內套管壁緩慢流入,對氣道刺激少,患者感覺舒適;持續氣道濕化,使痰液稀薄易咳出,減少吸痰次數和時間,減少氣道黏膜損傷出血的危險〖5〗。

2.3.4 霧化吸入:根據患者的病情、痰量決定霧化吸入的次數,加入相應的藥物進行霧化。可用生理鹽水200ml加氟美松5mg、慶大霉素16u、糜蛋白酶8000 u滴入氣管套管內,可增加黏膜用藥濃度,達到局部預防,治療感染的目的。

2.3.5 有效吸痰:患者不能自行排痰,需要用吸痰法幫助排痰。吸痰時需注意吸痰管最大外徑應小于氣管導管內徑的l/2,吸引時負壓以不超過2.45 kPa為宜〖6〗吸痰導管插入深度按厘米加刻度標記,以氣管插管或切開導管長度再延長1 cm為宜,這種吸痰深度對氣管黏膜損傷性較小,且效果好〖7〗。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動作輕柔,吸痰時不要長時間停留于一處,以免損傷黏膜。吸痰時注意觀察患者面部表情及口唇顏色,如出現發紺、心悸、胸悶、煩躁不安等不適,應立即停止吸痰,拔出吸痰管、輸氧,等緩解后再抽吸。

2.4 防止套管脫出:觀察脫管的方法是看套管位置是否居中,吸痰管能否順利插入或者患者的呼吸有無阻力。如發現患者煩躁、呼吸淺促、大汗等癥狀時,應立即尋找原因,并立即做好重置套管的準備。氣管內套管的護理氣管切開插管后,氣管套管內管應每隔3-5 h取出清洗1次,以防分泌物阻塞,每周至少更換套管一次。套管口以兩層無菌生理鹽水紗布覆蓋〖8〗,切口前的紗布應及時更換,防止切口污染。

2.5 預防呼吸道感染:人工氣道的建立使氣管直接向外界開放,呼吸道與全身防御機制受損,加之吸痰等操作,使下呼吸道感染的機會大大增加,而肺部感染時分泌物增多又容易引起呼吸道阻塞。所以,在護理中應嚴格做好呼吸機管道消毒,加強空氣管理,限制人員流動。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傷口敷料清潔、干燥,并隨時擦凈傷口周圍分泌物,及時更換污染敷料;吸痰時嚴格無菌操作,吸痰管應一次性使用,并嚴格遵循先氣道后口腔的原則。同時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3 結論

氣管切開是臨床搶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重要手段,但其各種并發癥常導致臨床治療上的困難,所以,術后的護理就成為人工氣道治療中很重要的環節,人工氣道護理的質量直接影響著機械通氣的療效〖9〗,除了臨床有效的抗生素應用外,做好心理護理,促進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護理,應用新的理論和知識注意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嚴格消毒措施是防治機械通氣氣道并發癥、促使患者早日康復的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 張鴻斌. 重型顱腦損傷觀察及護理對策探討〖J〗. 醫學文選,2007,23:650-651

[2] 張震.顱腦損傷氣管切開后呼吸道管理的護理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10):195-196

[3] 白霞,朱麗軍. 監護室環境對術后患者的影響及對策〖J〗.中華中西醫雜志,2006,7(21):114-115

篇4

中圖分類號:R563.8 文獻標識碼:B 文獻編號:1671-4954(2010)09-636-02

呼吸衰竭是各科疾病均可發生,病情復雜多變,死亡率高,以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對任何類型的呼吸衰竭,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療措施。氣道不暢,使呼吸阻力增加,呼吸功消耗增多,會加重呼吸肌疲勞;氣道阻塞致分泌物排出困難將加重感染,并可發生肺不張,使氣體交換面積減少,氣道如發生急性完全阻塞,會發生窒息,在短時間內導致患者死亡。所以對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如何,可直接影響病人的預后。現將對4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道管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自2007年10月至2010年3月,我科共收治呼吸衰竭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最/Jq8歲,最大84歲,其中肺心病、肺氣腫并呼吸衰竭22例,農藥中毒、腦血管疾病、一氧化碳中毒、溺水、安眠藥中毒合并呼吸衰竭分別為6例、5例、3例、2例、2例。救治成功31例,占77.5%。

2呼吸道管理

2.1促進有效通氣

呼吸衰竭病人的呼吸道凈化作用減弱,炎性分泌物增多,痰液粘稠,引起肺泡通氣不足。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通過腹式呼吸時膈肌的運動和縮唇呼吸促使氣體均勻而緩慢的呼出,以減少肺內殘氣量,增加有效通氣量,改善通氣功能。

2.2保持呼吸道通暢與改善通氣

氣道通暢對呼吸衰竭病人十分重要,因可緩解通氣障礙,提高氧分壓,降低二氧化碳分壓,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因此,清除氣道內異物和分泌物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具體方法是:

2.2.1有效咳嗽咳嗽是一種防御性呼吸反射,可排出呼吸道異物、分泌物,具有保護和維持呼吸道通暢的作用。對神志清醒的患者,向其講清咳嗽、咳痰的重要性,如晨起咳嗽,排除夜間聚積在肺內痰液,就寢前咳嗽排痰有利于睡眠。無效咳嗽對嚴重慢性肺疾病病人是有害的,它可使呼吸道塌陷,使薄壁的肺泡破裂,產生氣胸。促進有效咳嗽的方法;指導患者閉唇用鼻深吸氣,然后通過縮攏的雙唇慢慢呼氣,呼氣越多越好,每次呼吸動作要慢到不能堅持時再進行下一個動作,借此以引發咳嗽反射將痰咳出。

2.2.2翻身呼吸衰竭患者如病情許可,應1~2h翻身一次。翻身變換,不僅可以預防臥床病人發生壓瘡,還可以通過改變患者姿勢,使分泌物流入大氣道內便于咳出。但是翻身前需注意:(1)先觀察病人氧氣管是否通暢,流量是否按規定給予; (2)協助氣管插管病人翻身時要把插管固定好,防止脫出或插入過深,翻身前先吸盡口腔或咽喉部分泌物,以免變動時痰液松動堵塞氣管造成窒息。

2.2.3胸部叩擊通過用手叩拍胸背部,借助振動使分泌物松脫而排出。叩擊的正確方法是:兩手手指彎曲并攏,手掌中空,以手腕的力量從肺底由下而上,自邊緣至中央,迅速而有節律地叩擊胸壁,震動氣道,叩擊力量要適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為宜,每次叩擊時間為5~15min,邊叩拍邊鼓勵病人咳嗽。

2.2.4濕化呼吸道重癥呼吸衰竭病人應注意補充液體量,尤其對老年患者應耐心給予多次少量喂水(如病情許可,每天入水量應在2000ml以上)。房間內保持相對濕度50%~60%。機械通氣的病人失去了上呼吸道的溫濕化功能,最好使用蒸汽加溫濕化的治療方法,使吸入氣體的溫度在35~37度,相對濕度100%,濕化時間15~20分鐘,以達到濕潤氣道稀濕痰液的目的。

2.2.5霧化治療此方法是利用特制氣溶液裝置將水分和藥物形成氣溶膠的液體微粒或固體微粒,使其懸浮在氣體中經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并沉積于呼吸道和靶器官。在霧化液中加入痰溶解劑、抗生素、平喘藥等,達到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霧化時調節好霧量,并指導患者做深呼吸,藥液隨著深而慢的吸氣可被吸到終末支氣管及肺泡。霧化時間一次20分鐘,一天2次。霧化過程中,密切觀察病人情況,如患者出現胸悶、氣短、心悸時,考慮可能是吸入氧氣不足所致,可提高吸氧濃度或暫停霧化治療。

2.2.6正確適時吸痰病情嚴重、昏迷的病人因其口、咽及舌部肌肉松弛,咳嗽無力或反射遲鈍不能將痰咳出;氣管、肺部有炎癥時,雖有咳嗽、咳痰卻排出不暢,堵塞在呼吸道內,加重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因此,適時、合理的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非常必要。應用導管不僅可吸出喉或氣管內潴留的痰,而且可以通過機械刺激引起患者的有效咳嗽反射而將支氣管內的痰液排出。出現以下情況時要及時吸痰: (1)為神志不清患者叩背后、改變前、后; (2)發現喉頭有痰鳴音時; (3)病人感覺有痰而不能自行排出或有呼吸窘迫表現時; (4)嘔吐物或口腔分泌物誤吸入氣管時。

2.3誤吸

誤吸是腸內營養最嚴重和致命的并發癥。呼吸衰竭病人病情嚴重,咳嗽反射減弱神志不清,胃排空遲緩,吞咽困難,較易發生誤吸,因此要做好防范措施。根據病情需要及機體狀況選擇合適飲食。宜少食多餐。進食前應注意休息,因為疲勞有可能增加誤吸的危險。進食時抬高床頭30~45度,并告訴患者要細嚼慢咽,不要打擾病人或和病人說話,以免發生誤咽或嗆咳。不能自行進食者,應耐心喂食,每次喂食的量和速度按患者的情況和要求而定,不要催促患者,以便于其咀嚼和吞咽。

篇5

【關鍵詞】腦出血;誤吸;肺部感染;護理

老年疾病中腦出血死亡率及致殘率極高。肺部感染是此病的重要并發癥,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及醫療費,而且是此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而誤吸又是導致肺部感染的重要起因,做好急性期呼吸道管理預防和減少誤吸的發生,保持氣道通暢,對促進腦功能的恢復及降低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

1 臨床資料

本科于2008年3月―2012年3月共收治腦出血患者62例,男38例,女24例,發生誤吸致肺部感染者28例。

2 護理方法

2.1 護理老年性腦出血患者早期伴昏迷者較多,由于意識障礙,吞咽及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顱內壓增高發生頻繁嘔吐,為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應取側臥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口角位置放低,利于分泌物引流,護理人員應盡早清理患者口鼻腔嘔吐物和分泌物,對避免和減少誤吸有重要意義。

2.2 老年性腦出血患者呼吸道早期護理 立即吸痰并吸盡口鼻腔嘔吐物及分泌物,必要時插管吸盡氣道內的分泌物和嘔吐物,上胃管胃腸減壓,禁食,抬高床頭15°~30°,必要時上口咽通氣導管便于吸痰徹底和保持氣道通暢。

2.3 人工氣道的護理

2.3.1 在氣道護理中有創性操作時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如吸痰、口腔護理等,以預防加重繼發感染。

2.3.2 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氣管切開和氣管插管患者咳嗽排痰困難,當聞及痰鳴音時,應及時清除氣道內的痰液,痰液不多時也要定時吸痰,以便刺激氣道引起自主咳嗽反射,痰液粘稠者,吸前應霧化吸入或氣道濕化,吸痰頻率不宜過高,以免損傷呼吸道黏膜,應在必要時吸痰。

2.3.3 加強呼吸道的濕化 建立人工氣道后,呼吸道加溫、濕化功能喪失,纖毛運動減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暢。因此做好氣道濕化是所有人工氣道護理的關鍵。充分濕化氣道每日自呼吸道喪失的水分有200~300ml。常規采用下列方法濕化:(1)間斷濕化:生理鹽水50ml,每日吸痰前緩慢至氣道注入2~3ml,濕化液每日更換。(2)持續氣道濕化:生理鹽水50ml用微量注射泵持續2~5ml注入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內,根據痰液粘稠度調節速度。

2.3.4 氣管切開患者護理 氣管切開者每8h 1次進行氣管切開護理,清洗消毒氣管內套管,每次清洗時用鹽酸氨溴索(沐舒坦)霧化吸入15~20min,每日更換氣管切口外紗布塊,隨時保持清潔。氣管插管者每日口腔護理2次,保持插管位置正確,及時吸盡口鼻腔分泌物。

2.3.5 人工氣道球囊的護理 為了人工氣道放置牢固,同時達到合理的密閉,都要進行氣囊充氣。氣囊充氣的壓力應適當,過高的壓力可阻斷氣管黏膜的血流,引起缺血、潰瘍,甚至引起日后氣管狹窄。充氣過少,氣囊上部的痰液流入氣管,易發生氣道阻塞、肺不張、繼發感染等,而且可造成漏氣,致患者潮氣量過少,引起呼吸困難、缺氧。故氣管套囊充氣要恰當,定時放氣。氣囊放氣每2~4h 1次,每次放氣3~5min,使局部受壓處恢復血流,每次放氣前都必須抽吸氣道和口腔內分泌物。

2.3.6 保持病室空氣新鮮室內每日通風,每日行空氣消毒,保持病室空氣新鮮,菌落總數控制在≤200cfu/m2。

2.4 進食護理嚴格掌握進食方法及時間,吞咽障礙者,早期禁食,采用靜脈補液,發病后3天可給鼻飼流質,少量多餐,待意識恢復,吞咽障礙消除時再改為由口進食。鼻飼前應事先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同時注意鼻飼液的溫度,不可過高,速度不可過快,鼻飼前吸凈痰液,鼻飼后短時間內不搬動病人,盡量不吸痰,以免引起反射性嘔吐,可采用營養泵緩慢滴注。

2.5 氧療護理在呼吸通暢的情況下保持低流量給氧1~3L/min,據血氣分析調節,通氣不足者可給予呼吸機輔助通氣。

2.6 肺部體療翻身拍背2h 1次,清醒合作者鼓勵深呼吸示教并協助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聽診肺部呼吸音,觀察痰液性質、顏色和量,定期做痰培養和藥敏實驗,據結果合理應用抗生素,定期拍胸部X線片。

3 結果

通過早期細心并系統的呼吸道管理,本組28例腦出血發生不同程度誤吸致肺部感染者在1~4周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為患者早期恢復和良好的預后起到了極大作用。

篇6

顱腦外傷是外科急診中最常見的類型之一,具有病情危重、變化快、并發癥多、死亡率及致殘率高等特點。這類患者搶救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搶救是否正確、及時、護理是否到位。在顱腦外傷中重型顱腦外傷患者因為意識障礙而導致吞咽反射、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咳嗽排痰能力明顯減弱,造成呼吸道分泌物堆積及嘔吐物誤吸,從而導致各種呼吸道并發癥的發生。肺部感染是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常見并發癥,是造成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的耐受性很差,因此顱腦損傷患者發生呼吸功能障礙時,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糾正,將會引起缺氧加重腦水腫甚至窒息死亡。所以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的氣道護理顯得尤為重要,直接影響到病人的臨床預后及生存質量。

因此,在臨床上對重型顱腦損傷病員進行早期救治的同時即應加強病員的氣道管理,采取積極的治療護理措施。及早建立人工氣道、積極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嘔吐誤吸、保持呼吸道通暢,從而有效預防患者肺部并發癥的發生,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重度顱腦損傷患者搶救成功率。在臨床工作中應對患者的氣道護理給予高度的重視。針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制訂有效的呼吸道護理措施,認真做好呼吸道護理。

現將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救治早期的氣道護理管理體會總結如下:

1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

在救治早期,除了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神志、瞳孔變化情況,嘔吐方式,嘔吐物的顏色,尤其應觀察患者的呼吸變化,判定是否存在有呼吸道不通暢影響供氧的情況出現。

2根據傷情取正確的臥位,

根據患者傷情取給予平臥位、側臥位或頭高15°~30°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舌后墜及嘔吐物阻塞氣道而影響呼吸功能。

3保持呼吸道通暢

應松解患者的衣領、褲扣,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血塊及異物,防止誤吸。如有舌后墜者予抬起下頜部并放置口咽通氣管,保持呼吸道通暢

4必要時緊急建立人工氣道

建立人工氣道的目的①保證呼吸道的通暢②保護氣道,預防誤吸。③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清除。④為機械通氣提供封閉通道。

臨床上建立人工氣道的臨床意義在于通過它可使用機械通氣,或吸引清除氣道內的分泌物,有利于氣道引流和解除上呼吸道的阻塞。

下列情況下需要緊急建立人工氣道:(1)短時間內氣道完整性受到破壞或氣道受阻。(2)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機輔助呼吸。(3)緊急保護氣道以防止可預見的影響氣道通暢性的因素。 建立緊急人工氣道的危重病癥包括深昏迷、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心跳驟停、嚴重氣道痙攣、氣道異物梗阻、鎮靜劑或麻醉劑作用、顱腦及頸部外傷、誤吸或有誤吸的危險、大量難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等。

人工氣道技術包括非確定性和確定性緊急人工氣道技術。在實施確定性人工氣道以前,可通過手法開放氣道、面罩、口咽通氣管、鼻咽通氣管等手段增加氧供,增加患者氧儲備,提高氣管插管的安全性

4.1非確定性緊急人工氣道技術包括:

4.1.1 手法開放氣道:根據氣道解剖知識,當患者處于頭后仰時,氣道開放程度最佳,常用提頦和雙手抬頜法。

4.1.2 口咽和鼻咽通氣管:是最簡單的氣道輔助物,易于插入,其作用在于限制舌后墜,維持開放氣道。它們應大小合適,位置準確,在相應環境中使用,也可以和面罩通氣結合使用。

4.1.3面罩加簡易呼吸器:面罩適用于患者本身上呼吸道通暢而出現呼吸衰竭的病人,通常用于在準備建立可靠人工氣道以前輔助通氣、無創通氣。

4.1.4喉罩:其主要適用于沒有氣管插管經驗的非專業醫護人員和困難氣道,特別是由于解剖原因使插管困難,或怕搬動頸椎造成神經系統損傷。

4.1.5 氣管食管聯合通氣管

4.2常見確定性緊急人工氣道技術

4.2.1經口氣管插管術:最經典最常用的插管方法,也是快速建立可靠人工氣道的方法。

4.2.2經鼻氣管插管術:

4.2.3環甲膜切開術

4.2.4其他:逆行氣管插管術、環甲膜/氣管穿刺擴張造口置管術、纖維支氣管鏡引導氣管插管

緊急建立人工氣道通常可有3個路徑供選擇,即經鼻、經口和經環甲膜。經鼻或經口氣管插管通常是首選,他們是經典的可靠的人工氣道方式。對中樞性呼吸功能不全者需盡早使用呼吸機。

5加強人工氣道的護理管理

人工氣道的護理工作對能否成功搶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5.1 充分吸痰,重型顱腦損傷病人因病情危重、反射遲鈍、無力咳嗽,分泌物常積聚在呼吸道內,如不予清除將造成氣道狹窄,氣流阻力增加,嚴重影響氣體交換,加重缺氧,嚴重時可因分泌物堵塞導致窒息死亡。因此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感染的關鍵。所以隨時吸痰是非常必要的。

5.2吸痰時嚴格無菌操作,嚴格遵守操作規程,避免操作不當導致病員呼吸道黏膜損傷。

5.3吸氧在吸痰后應給予高流量吸氧3~5min,可防止因吸痰而發生的低氧血癥。上呼吸機病人可給予100%純氧3min以糾正缺氧。

篇7

【關鍵詞】:人工氣道;濕化;探討

【中圖分類號】R47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06-058-1

人體的鼻咽、呼吸道粘膜在呼吸時對吸入氣體有加溫和濕化作用。人工氣道的建立由于喪失了鼻咽、呼吸道粘膜的加溫濕化作用,使患者分泌物中水份丟失,分泌稠厚,呼吸道長時間吸入干燥的氣體可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質遭到破壞,導致肺順應性下降,缺氧加重,肺部炎癥。實驗證明,肺部感染隨氣體濕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另外還可使支氣管粘膜上皮細胞的纖毛運動減弱或消失,使分泌物粘稠結痂,不易排出,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氣道導致窒息。當濕化效果滿意時,即使是沒有咳嗽反射的昏迷病人,也能保持呼吸道粘膜纖毛運動活躍從而保證有效的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確保使用人工氣道的病人氣道通暢[2]。人工氣道的護理中氣道的加溫濕化是保證氣道通暢,防止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主要措施,其效果直接影響人工氣道護理的質量。現將我科人工氣道病人氣道濕化的方法介紹如下:

1濕化的方法

1.1加熱濕化器電熱恒溫濕化裝置是呼吸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用物理的方法對氣體加溫、加濕,加溫濕化后的空氣,減少了對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使氣體進入呼吸道前經過加熱濕化器的加熱濕化,氣體溫濕度逐漸升至人體所需水平,并使相對濕度達到維持纖毛活動的生理要求,維持了氣道中水份的需求,防止氣道水份丟失過多所致的分泌物粘稠和排出障礙,分泌物引流通暢,其氣道濕化充足,有利于減少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是使用呼吸機時最佳氣道濕化方法。

1.2吸濕性冷凝濕化器(HCH)的應用HCH連接于氣管套管外部,俗稱人工鼻,是模擬人體解剖濕化系統的機制所制造的,是一種濕熱交換器,它模擬人體解剖濕化系統機制,將人體呼出階段的熱度和水分暫時吸收儲存,然后在下次吸氣時循環利用,保障了氣道的溫度,防止了水份的丟失,可替代傳統的濕化系統。

1.3霧化濕化法霧化濕化法從霧化器的類型分有超聲霧化、氧氣霧化吸入面罩霧化、空氣壓縮機霧化等。霧化吸入治療是將藥物或水分經過加熱或壓力作用變成霧粒懸浮于氣體中,通過人工氣道呼吸時吸入呼吸道和肺部,在呼吸道和肺部產生沉積,從而達到治療作用,充分使氣管、支氣管擴張、濕化,具有較好的改善肺通氣的作用,并保持氣道濕潤,痰液稀釋,以利痰液的排出。

1.4滴注式濕化

1.4.1間斷推注濕化法

常規使用5ml無菌注射器吸取濕化液3―5ml,取下針頭后將濕化液在病人吸氣時沿氣管套管內壁直接注入氣管套管內,對人工氣道進行濕化,從而提高其稀釋痰液、濕化氣道的作用。

1.4.2持續濕化法

1.4.2.1持續滴注濕化法:用250ml濕化液接輸液管道,按靜脈輸液排氣法排氣,將輸液管用無菌剪刀剪去針頭,然后將頭皮針軟管插入人工氣道內壁,以每分鐘0.2―0.4ml的速度持續滴注,使氣道始終處于濕化狀態。

1.4.2.2微量泵持續濕化法:用50ml注射器抽取0.45%的鹽水(0.9%生理鹽水25ml加滅菌注射用水25ml配置而成)接延長管、頭皮針,用無菌剪刀剪去針頭,排氣后將頭皮針軟管插入人工氣道內壁,以每小時1―4ml的速度微量推注泵持續推注。微量此法使氣道始終處于一種濕化狀態,從而降低痰液粘稠度,保證氣道通暢,可彌補傳統方法滴藥速度不均勻的特點,減輕病人不適,此法為完全封閉式,可避免開放、間歇滴藥所致的醫源性感染。

1.5套管外口輔料的濕化通常用無菌鑷子夾取無菌紗布覆蓋在氣管套管外口,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生理鹽水,均勻地噴灑在套管外口的紗布上,隨干隨灑。

1.6空氣的濕化是一種間接的濕化方法。利用加濕器來濕化空氣,維持室內溫度22度,相對濕度60%。

1.6.1濕化液的選擇

臨床上常用的濕化液是蒸餾水和生理鹽水。蒸餾水是低滲液體,稀釋痰液的作用較強,但刺激性較生理鹽水強。臨床上經常用0.9%生理鹽水做為濕化液,以維持呼吸道正常生理和排痰功能,實驗證明,0.45%鹽水濕化效果優于生理鹽水,因為0.9%生理鹽水進入支氣管內水分蒸發后,鈉離子沉積在肺泡支氣管內壁,形成高滲狀態,達不到濕化效果,且易引起支氣管水腫而加重呼吸困難,不利氣體交換,而0.45%的鹽水進入支氣管內水分蒸發后,在氣道內濃縮,濃度恰好接近生理鹽水,對氣道無刺激作用,滿足呼吸道正常生理和排痰功能需求。

1.6.2濕化液的溫度

濕化液溫度應保持在32―35度,濕度60%―70%,吸氣溫度對呼吸道也有影響,超過40度,則會灼傷氣道,肺的清熱功能喪失,吸入的熱量皮膚來不及放射,致體溫升高,發生高熱反應,即使水蒸汽飽和,纖毛運動也會喪失。溫度低于30度纖毛運動則會受到抑制,失去濕化作用。所以在采取濕化措施的同時,要注意濕化液的溫度才能發揮濕化的應有作用。

2小結

綜上所述,人工氣道的病人氣道濕化方法較多,如何選擇適合病人的氣道濕化方法應根據病人的情況決定,同時要注意濕化液的選擇、濕化的溫度等,在保持人工氣道濕化的同時,還應當重視病室環境的溫濕度,尤其是冬季,空氣干燥,病人不顯性失水增多。在補足病人體液同時,要多采取病室空氣加濕,以減少病人不顯性失水,確保使用人工氣道的病人氣道通暢,有利于人工氣道的護理,確保病人的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重度顱腦損傷; 氣管切開; 護理

作者單位:163316黑龍江省大慶市人民醫院

顱腦損傷是指腦組織于傷后充血、淤血、皮質及皮質下有小出血點,尚有軟腦膜及腦組織的破裂,破裂處有出血、水腫、神經細胞壞死等器質性損害。一般病情危重,發展快,并有多變、易變、突變等特點,隨時都有發生腦疝導致死亡的危險。其術后護理和并發癥的防治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預防重在做好呼吸道管理,防止交叉感染,保持室內環境整潔,加強營養支持等,現就我科近2年來收治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3例,年齡10~74歲,放置氣管套管時間為最短5 d,最長45 d,合并肋骨骨折、胸部外傷51例。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在氣管切開前要對患者及家屬講明氣管切開的必要性、安全性、重要性以及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如何采取應對措施,以取得患者和家屬的信任和配合。

2.2 氣管切開術后取平臥位,床頭抬高15~30°,以利于顱內靜脈回流,減輕腦水腫,頸部不可過伸,也不可過屈,保持頭頸與軀干在同一軸線上,以免影響套管與氣管角度,導致損傷氣管黏膜或不利于通氣,手術當日,不宜過多變換,以防套管脫出。

2.3 基礎護理 保持病室空氣濕潤、新鮮、清潔:每日開窗通風30 min,通風時注意保暖。室內溫度為18~22℃,濕度為60%~70%。病床、床檔、床頭、桌面及地面每日3次用含氯消毒液擦試。每日兩次打開空氣潔凈器,清潔病室空氣。每日兩次做口腔護理,抑制細菌生長。保持會陰及全身皮膚清潔,每日兩次溫水擦浴,使患者感到舒適,防止感染。夾閉尿管2 h1次,3 d后改為夾閉尿管4 h1次,訓練膀胱功能。活動肢體,每2 h給予雙上、下肢做屈、伸運動并按摩,每次15 min。

2.4 保持呼吸道濕潤 霧化吸入, 6次/d,0.9%氯化鈉100 ml,慶大霉素16 U,糜蛋白酶100 mg,地塞米松5 mg以稀釋痰液,促進排痰;霧化吸入器應一人一用,每次要做消毒處理,霧量不應過大以免造成缺氧;同時可以氣管內滴入藥液,一般為2~5 ml,隨即吸出,以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5 吸痰的手法、時間、技巧 吸痰是保證呼吸道通暢的關鍵。吸痰時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痰鳴音、血氧飽和度及心率。選用型號為14F的可控式吸痰管,每次吸痰時間不應超過15 s,對于使用呼吸機的患者,吸痰前應先給純氧。在吸痰過程中如血氧飽和度降低、心率過快,應暫停吸痰,緩解后再吸,以免引起缺氧。吸痰時先把套管內壁的痰液吸出,以免把痰液推入下呼吸道。如痰液在下呼吸道,應把吸痰管插入最深處,一邊輕輕左右旋轉,一邊慢退出進行吸痰,遇到痰液粘多時應稍停片刻,切忌上下抽動,壓力不應過大,以免損傷氣道黏膜造成水腫出血[1]。

2.6 呼吸道指導 重度顱腦損傷昏迷患者,因咳嗽吞咽反射減弱,痰液易積滯于咽喉部導致誤吸,患者口咽部分泌物進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所以對氣管切開術后患者,應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加強氣管切開部位的清潔消毒處理,并定期做痰培養及藥敏試驗,定時給患者翻身叩背,促進痰液排出,嚴格掌握無菌吸痰技術,并遵循先氣道后口腔的原則。顱腦損傷的早期處理原則是防止窒息、止血、抗休克、降低顱內壓。患者入院后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凝血塊,抽搐者及張口困難者應放置開口器,取出義齒,加壓給氧,如以上處理仍不能改變通氣狀況或有合并癥者無力排痰,即應馬上行氣管切開,以解除因呼吸道梗阻而導致的血PaO2降低和PaCO2升高而使腦血管擴張以致顱內壓增高。吸痰是術后護理的關鍵,吸痰前給霧化吸入15 min后再吸痰效果較好,吸痰管選擇直徑小于氣管內套管0.2~0.3 cm為宜,霧化后15 min給患者翻身叩背,曲折吸痰管尾端阻斷負壓,輕插吸管至所需深度,松開曲折部慢慢上提,邊吸邊退,左右旋轉,吸至呼吸通暢,不伴痰鳴音為止。

2.7 給氧指導 重型顱腦損傷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呼吸功能不全,采用小于套管口徑2/3的硅塑管給氧,根據生命體征的變化來調整給氧流量的大小。

2.8 套管護理 ①固定套管的系帶打死結,根據患者頸部腫脹及消退情況隨時調整松緊度,避免過松或過緊,系帶每日更換一次,發現被痰液滲液污染時應立即更換;金屬套管應每12 h取出清潔煮沸消毒1次,取放內套管之前均將氣管內痰液吸凈;保持氣管切口紗布清潔干燥,每日更換2次,若有痰液污染,及時更換;氣管套管口覆蓋無菌生理鹽水紗布2層,每2 h在紗布上緩慢均勻注射濕化液1次,起到濕潤紗布及預防感染的作用。②拔氣管套管前,先將一次性氣管套管更換為金屬套管(不帶氣囊),24 h后無不良反應者試堵管,堵管24 h患者無呼吸困難,無缺氧,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5%以上,心率、血壓均平穩,咳痰有力者可拔管。拔管前清洗并消毒切口周圍皮膚,拔管后用無菌紗布嚴密固定,并囑患者家屬咳嗽時用手壓住傷口,給予換藥1次/d,直至傷口愈合。③氣管導管引起阻塞的原因一是氣管套管脫出,二是分泌物粘稠結痂阻塞,如發現患者突然發生呼吸困難、發紺、煩躁不安,應立即將氣管套管取出檢查,為預防套管脫出,應每班檢查套管固定是否牢固,松緊是否合適,并及時清除分泌物防止結痂。

3 體會

重度顱腦損傷患者病情極其危重,氣管切開是解決其呼吸道阻塞,迅速改善通氣功能的重要措施,而且也是在緊急情況下的重要搶救措施,行氣管切開的目的是為了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各種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難,提高血氧飽和度,改善組織缺氧。但氣管切開后可直接與外界相通,易使細菌直接侵入,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及各種并發癥的發生,臨床護理工作要點關鍵是保持呼吸道通暢,減少呼吸道損傷和防止呼吸道感染[2],因此護理人員必須提高自身專業技術知識,加強工作責任心,把所學理論付諸行動,確實、有效地做好氣管切開患者的護理工作,有計劃、有重點保持氣道通暢,做好無菌技術操作及空氣消毒,進行全面監測,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及早發現異常情況,做到防患于未然,從而避免氣管切開患者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篇9

氣管切開術是臨床搶救和治療呼吸道梗阻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作為有創人工氣道,在其建立與維護的過程中,呼吸道的護理質量直接影響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嬰幼兒由于年齡小,氣管處于發育初期,氣管短小壁薄,加之手術時出血較多,因此呼吸道護理有較大難度。本科在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成功地為例嬰幼兒施行了氣管切開術,現將護理情況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患兒26例,男16例,女10例,最小2個月齡,最大36個月齡,平均27個月齡。病種為先天性喉蹼1例、喉部腫塊5例、喉腔異物2例、急性會厭炎2例、急性喉水腫6例、喉狀瘤6例。術前診斷為急性喉梗阻,Ⅲ~Ⅳ度呼吸困難。全部病例均行氣管切開術,其中14例在鎮靜劑加局部麻醉下完成,6例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麻醉下完成,6 例在氯胺酮麻醉下完成。除1例自動出院,1 例死亡外,其余24例均痊愈出院。

2 護理

2.1 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 氣管切開后,患者氣道與外部環境直接相通,細菌容易進入呼吸道。由于呼吸道防御機能受損,氣管及支氣管黏膜屏障作用的破壞,加之嬰幼兒抵抗力較弱,因此,必須做好物品和空氣的消毒滅菌工作。①病室內保持清潔,通風換氣3~4次/d,每次30 min,紫外線消毒1次/d,30~60 min/次。地面及物品表面用0.1%~0.2%過氧乙酸拖地或擦拭,2次/d;②患兒最好住單間,嚴格探視制度,患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嚴禁入病房;③保持氣管切開創口清潔干燥,常規每天更換2次敷料。有痰液污染時及時更換;④各項操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重視各種醫用導管的滅菌,最好用一次性導管。

2.2 保持患者氣道濕化 氣管切開后氣道自身的濕化作用明顯降低甚至消失,造成呼吸道內分泌物粘結堵塞管腔,影響正常的呼吸功能,同時還易導致細菌的侵入。實驗證明肺部感染率隨氣道濕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1]。因此,充分氣道濕化是保持氣管切開后呼吸道通暢防止肺部感染的關鍵之一。①套管口用無菌雙層濕鹽水紗布覆蓋,定期更換,可濕化空氣并防止灰塵吸入;②超聲霧化吸入:可用0.9%氯化鈉溶液20~30 ml+慶大霉素8萬U+糜蛋白酶5 mg配制成稀釋液,采用楊晶等[2]提出的小霧量、短時間、間歇霧化法,2 h 霧化吸入10 min,以增加藥液濃度和提高濕化效果;③用0.9%氯化鈉溶液40 ml+慶大霉素8萬U+糜蛋白酶5 mg配制成稀釋液,微泵持續緩慢均勻的滴入氣管套管內,4 ml/h,使藥液在局部保持一定時間,并隨患者的吸氣沉降于支氣管肺泡組織,這樣干燥的痰液得到充分濕化,有利于痰液排除。

2.3 吸痰的護理

2.3.1 吸痰不應作為常規操作 當患者有氣道分泌物堵留的表現時才有指征抽吸,過多的抽吸可刺激呼吸道黏膜,使分泌物增加,加重低氧血癥,增加感染因素及黏膜損傷形成血癡痰。

2.3.2 選擇合適的吸痰管 由于小兒氣管壁柔嫩,應選用質地較輕的硅膠管。吸痰管的外徑應小于氣管套管內管直徑的,以免吸管太粗影響氣體進入,吸出氣太多也易形成負壓過大而造成肺不張。

2.3.3 霧化后吸痰 霧化后2~10 min左右吸痰,常可吸出較多的稀薄痰液,有效的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2.3.4 正確掌握吸痰方法 吸痰時動作要輕柔,吸痰前先將導管前端放人無菌鹽水中吸引以檢查導管是否通暢,并有作用,然后輕輕地無負壓的情況下插入,當達到一定深度,一邊輕輕旋轉,一邊慢慢地退出進行吸引,切忌上下抽動吸引,每次抽吸時間不宜大于15 s,吸引前后給予充分吸氧。

2.4 套管護理 ①患兒一般應有專人看護,勿過多擺動頭部,煩躁患兒應固定雙手防止套管脫出,每日檢查氣管套管固定帶的松緊度,以容納小指尖為宜,過緊影響血液循環,過松易造成脫管,脫管是小兒氣管切開最危險的并發癥之一,必須嚴加防范;②保持氣管套管通暢是氣管切開術后護理的關鍵,小兒氣管切開因氣管套管腔較小,易被痰液堵塞,因此必須多加巡視,及時清潔套管及有效吸痰;③嚴格做好內套管的消毒,筆者采用煮沸消毒法,3~4次/d,拔出氣管內套管時應固定好外套管,防止操作不規范,將外套管一并拔出引起窒息。

2.5 口腔護理 每天用生理鹽水、碳酸氫鈉交替清潔口腔2~3次。

2.6 加強病情觀察 由于小兒自身調節不穩定,表達能力差,病情變化迅速,術后應半小時巡視病房1次,觀察患兒面色及生命體征,痰液的顏色、黏稠度及氣味,切口有無滲血,套管是否通暢,松緊度是否合適,有無脫落,以保證患兒安全。

總之,氣管切開術是搶救呼吸道阻塞最常見的操作,加強氣道管理是呼吸道護理最基本的措施,呼吸道的充分濕化和及時有效吸痰是保證呼吸道通暢的必備條件,加強氣管切開呼吸道護理是降低控制肺部感染、提高有效治愈率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障。小兒由于生理及解剖的特點,容易造成呼吸道阻塞及損傷,加強氣管切開呼吸道護理顯得更為重要。

參 考 文 獻

篇10

關鍵詞:胸外傷患者 臨床護理 醫護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400-02

1 臨床資料

43例患者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31~76歲。43例均為復合傷,其中24例除有多根肋骨骨折外,另合并有肩胛骨、鎖骨骨折和血氣胸;開放性損傷19例,有雙側多處多根肋骨骨折、胸椎骨折和腦挫傷。患者均有反常呼吸、縱隔擺動。

2 急救與護理體會

2.1 監護、觀察。詢問病史,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神志,血氧飽和度,尿量等變化。觀察胸部有無創口,反常呼吸,采血做各種有關血液檢查并協助醫生進行相關的物理檢查及胸部包扎固定等操作。當患者出現神志模糊血壓下降,脈搏細弱,呼吸乏氧等變化時,要及時通知醫生并作好相關的搶救準備。

2.2 根據患者的傷情及臨床表現選擇合適,并根據神志情況予以固定,并準備好吸氧及清理呼吸道所用的吸引設備。

2.3 保持呼吸道通暢。嚴重肺挫傷患者氣管內有血液、滲出液及分泌物等潴留,阻塞排痰不暢,易引起急性呼吸困難,此時應迅速清除口鼻、呼吸道血塊及分泌物,立即給予充分吸氧,注意觀察患者的血氧飽和度,根據血氧飽和度給予鼻導管或面罩給氧,若患者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呼吸>30次/min、心率增快、動脈血氧分壓下降、發紺明顯時應立即給予氣管插管,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加強氣道濕化,以利氣體交換,改善換氣功能;如發生肺水腫或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選用PEEP模式更為合理有效。在胸外傷中呼吸道通暢是搶救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因患者的肺部挫傷、疼痛、嘔吐等氣道內有血液,滲出液等潴留阻塞,排痰不暢引起呼吸困難。應及時清理口鼻、呼吸道血凝塊及分泌物。充分給氧。如血氧飽和度下降,患者發紺時及時予以氣管插管。分泌物較多時可氣管切開。應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加強氣道濕化,以利氣體交換,改善通氣功能,有效預防肺水腫。在保持氣道通暢方面正確有效的協助患者咳痰。①扣背以手掌呈杯狀反復叩擊胸壁,使粘稠分泌物松動利于咳出。②協助咳嗽,對胸外傷患者鼓勵咳嗽排痰。在咳嗽時用雙手加壓胸壁以加強咳嗽運動強度及效果。③及時予以呼吸道霧化,以利于痰液排出,促進肺復張。④鼻導管吸痰,咳痰無力者應間斷用鼻導管吸痰。吸痰時應注意無菌操作要不斷旋轉吸痰管,切忌上下抽動吸痰,每次吸痰不應超過30s。在應用呼吸機時需密切觀察患者意識、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血氣分析結果。

2.4 休克護理。患者因外傷、失血、復合傷可出現休克。休克可進一步加重呼吸系統的損傷。嚴重胸外傷因胸腔出血或有復合傷出現休克,迅速建立有效靜脈通道最好選用靜脈留置針,必要時建立2~3條靜脈通道,開通外周靜脈的同時備血及留取相關血標本,留取1~2條靜脈通道做止血等搶救藥物滴注,同時常規建立中心靜脈壓(CVP)通道,尤其對意識不清、心肺功能差的患者,可在CVP監測下安全進行抗休克、擴容治療,補血、補液以糾正失血性休克的同時要防止肺水腫及左心衰竭,應掌握輸液的速度。根據病情調節輸液速度,過慢則達不到糾正休克和失血的目的,過快則可引起肺水腫及心力衰竭。護理方面應:①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必要時可建立2~3條。選用靜脈留置針。②留取血樣,同時做好備血、輸血的準備。③同時建立中心靜脈壓測定通道更利于搶救和輸血。④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抗炎,補血,補液。應注意輸液速度,過快可引起肺水腫和心力衰竭。

2.5 胸腔閉式引流護理。胸外傷患者多合并血、氣胸或血氣胸。需行胸腔閉式引流。本組有43例分別進行了雙側或單側胸腔閉式引流,護理方面應注意引流通暢,避免受壓、扭曲、滑脫,引流管阻塞。胸外傷多合并血、氣胸或血氣胸,需經胸腔閉式引流,此時要保持引流管通暢,免受壓、折曲、滑脫、阻塞、引流瓶不能高于患者胸腔水平面,最好將引流管用別針固定于床上,經常擠壓引流管,防止血凝塊阻塞管道,并注意管內水柱是否隨呼吸波動而上、下移動,翻身活動時防止接頭脫落。嚴密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質及記錄單位時間內的引流量,若不斷滲出較多深紅色血性液如持續2~3h,胸腔引流量>200ml應警惕胸腔內大出血,應及時向醫生報告并處理,患者情況穩定后取半臥位,以利引流,觀察呼吸改善情況。鼓勵患者咳嗽,做深呼吸運動,促進肺復張。閉式引流48~72h后,觀察無氣體溢出或引流量明顯減少且顏色變淺,24h引流量

2.6 心理護理。

心理護理是取得患者配合手術及術后早日康復的方法之一。嚴重胸外傷病,由于病情嚴重,在搶救中幾乎100%的傷員有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如恐懼、焦慮、煩躁、悲觀等,我們應根據病人的不同心態和心理特點,以和藹的態度、恰當的語言講解與疾病有關的醫療知識,幫助他們正確對待疾病。

3 小結

嚴重胸外傷病人,傷情重,變化快,多合并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暢是早期救治的重點,吸痰是呼吸道護理中非常重要的最基本操作。還要嚴密加強監護病人,及早發現并發傷,才能不延誤寶貴的搶救時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