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課課后總結范文

時間:2023-10-20 17:24: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繪畫課課后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繪畫課課后總結

篇1

一、教學方面

1、備課

開學初,根據學校要求,認真寫好教學計劃,提前備好課,寫好教案。平時做到周前備課。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學習好《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請教。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

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上網查資料,集中別人的優點確定自己的教學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為了學生能更直觀地感受所學的知識內容,我積極制作課件,準備各種直觀教學軟件,搜集制作各知識點優秀案例展示給學生。

2、上課

上好課的前提是做好課前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尤其本學科主要課程都要上機完成,每節都要認真做好上機備課,檢查機器狀態,有無“不可用機器”,。上課時認真講課,力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精講精練。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在學生完成上機任務時,在各臺計算機前巡視,注意對學困生進行手把手的輔導,課后及時做課后記,找出不足。

3、筆記

根據每節課的特點,為學生設計最合理的筆記,既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當堂課的知識。

4.收獲

本學期我校學生參加市教育局組織的現場電腦繪畫活動,取得優異的成績,我校五年二班趙晨曦和高圓涵夢同學的作品選送參加全國第九屆中小學電腦繪畫比賽獲得黑龍江省級一等獎和省級二等獎。在4月初我校報送的電子報刊,幻燈片及電腦繪畫作品分別取得獎項得到學校及教育局信息科的好評。

不足之處是我校在第五屆智能機器人比賽中只取得二等獎,很遺憾。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會不斷努力力爭在明年的比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讓孩子充分的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分享成功的快樂。

二、個人學習:

積極學習各種理論,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為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我還利用業余時間認真學習網絡知識,學習制作網站,為學校的教育教學服務。同時,幫助其它老師制作多媒體課件,同時負責本學期建成的多媒體教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努力方向:

1、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上做到課課清、段段清。

2、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對計算機的認識上有更大進步。

3、加強機房紀律和機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在班級集中注意力學習,在機房上機時也要按規定嚴格約束自己。

4、利用各種方法,訓練學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5、在網站設計和多媒體課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學校的網站和學校的多媒體課件的水平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篇2

情景教學法的核心是為了激發學生的情感。通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引入或創設具有情感色彩和形象主體的具體的場景,諸如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角色扮演、課堂游戲、繪畫、音樂欣賞等,使學生參與到情景中來,并對情景進行一種態度體驗,實現學生對教材進一步理解、心理機能的進一步發展。創設情境的基本途徑包括:生活展現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等。

二、英語語言文學科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重要性

英語語言文學的內容比較多,知識點比較復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這就造成學生對英語語言文學的學習興趣降低。目前在英語語言文學教學中融入情景教學是比較好的辦法之一,并且情景教學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一)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英語語言文學學習的擁有較高興趣,將有助于提升學習的效果。教師在英語語言文學教學中創設情景,提高了課堂的可參與性、生動性和吸引力,學生的好奇心與興趣大幅度提高,激發了學習的熱情和強烈的求職欲。通過對情景的參與,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

(二)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完善學生的思維如今,傳統的英語語言文學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當今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教師單純的按著書本簡單機械的對學生進行教學,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無法實現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更多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啟發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采用情景教學法,學生能夠自主的進入設定的情景,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學習,并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自己發現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了良好的思維習慣,增強了解決問題的信心。

三、英語語言文學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應用

(一)做好情景創設的前提條件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所創設情景的難度的時間。創設情景的難度要符合大部分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并且時間不宜過長,需要保持在當堂課的時間內完成。其次,教師在創設英語語言文學教學的情景時,所創設的情景內容應該緊扣教材,能夠集中突出教學的主旨內容;所創設的情景還需要聯系生活實際,是能夠讓學生體驗和了解到的生活實景;此外,創設的情景是外部條件能夠達到的,如教學環境和教學設施能夠滿足情景的創設,不會因為課堂的某些客觀因素受到限制。

(二)情景教學法在英語語言文學教學中的運用

1.創設良好的英語語言文學學習環境教師在進行英語語言文學教學時,應該盡量避免使用漢語教學,這對學生學習英語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課堂上,教師應該從頭至尾使用英語教學,盡量創造一個全英語的學習環境。在遇到比較難懂的詞句時,教師應該通過比較簡單的英語進行解釋說明,或者利用圖片、動作等進行解釋。學生在整個課堂幾乎都通過英語進行思維,并進行英語交流,隨著長時間在情景教學下的知識積累,學生在就逐漸養成了通過利用情景對英語語言文學進行理解的學習方式。

2.實物利用進行情景教學教師在對英語語言文學進行情景教學時,通過直觀的教學用具或者實物與英語語言文學的相關概念建立起一定的邏輯關系,一方面能夠加深對英語語言文學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夠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習慣。

3.閱讀情景和共同學習情景設計英語語言文學的課文學習是學生學習中的一個難點,由于篇幅較長,顯得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下降,而教師逐字句的講解既浪費時間,課堂也缺乏生動活躍性,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對需要對英語語言文學的閱讀情景進行重點設計。如將課文分成若干部分,學生分組后進行每個部分的閱讀,并提出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和難點,每組成員均可對本組或其他組的發言進行補充。最后由教師進行補充和總結。這樣,整篇課文的學習時間將變得集中,縮短了學習時間,增強了課文學習的參與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在學習英語語言文學課文的中心思想后,教師應該根據課文的具體問題,設計一些問題,并結合課后習題讓學生對課文進行鞏固學習,加深對課課文的理解。

篇3

    一、具體做法

    《初中不同年級歷史教學銜接的實踐與探究》需要教師樹立大歷史教學觀,從初中階段的地位出發,統籌安排,循序漸進,切實做好初中歷史教學各個階段的銜接工作,保障初中歷史教學與改革的整體效果。為此我們在以下方面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1、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論,開拓理論視野,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教學行為,積極關注、吸收有關歷史教學銜接的信息,經常上網查閱資料,了解現代歷史學新成果、新觀念,并進行下載,做好記錄,積累各種資料以提高教師的理論素質。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深入鉆研教材,挖掘教材內涵,找準初中歷史教學銜接的具體內容。并將銜接的知識點整理成冊。

    2、尋找確定初中歷史教學銜接的措施: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各年級同時探究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內容、學科能力和與其它學科間知識滲透的銜接,并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水平有所側重。

    如:初一年級首先是培養學生的銜接意識,引導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歷史學習應該與其它學科、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明確歷史學習不是孤立進行的。初一年級是銜接的起步階段,所以除此以外,還應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銜接。因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處于童年晚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的心理發展處在一個從幼稚走向逐漸成熟的變動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重要,可以使學生一生受益。為此我們嘗試如下:

    1、要求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改變學習的無序狀態,減少學習的隨意性,使學習逐漸由自發轉為自覺。

    2、養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

    3、養成上課主動作筆記的習慣。并且知道記筆記要記重點、記難點,根據自己情況記要點。

    初二年級是初中歷史教學銜接的關鍵時期,在整個歷史教學活動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初二不僅要強化學生的銜接意識,同時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銜接習慣、方法及能力的培養。

    例如在學法方面:教師要從講課做起,進行學法指導,宣講本學科學習常規,教會學生科學地學,鼓勵學生獨立地學、自覺地學,進行學法過渡,逐步學會學習,盡早盡快地適應新的學習生活。這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嚴防好轉差,這也是搞好銜接過渡的關鍵一環。主要做法是:

    (1)預習方法的指導。

    (2)聽課方法的指導。

    (3)課后復習鞏固方法的指導。

    (4)小結或總結方法的指導。

    初三年級有了前兩年的基礎,銜接意識、思維習慣已經養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需根據教學內容抓住銜接的契機適時加以引導即可。這樣通過三個級部的共同努力就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歷史教學銜接體系,從而真正做到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眾所周知,歷史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凡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乃至社會生活無所不有,無所不容。我們歷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經常會發現同一教學事件中涉及到不同學科的內容,為了更好地為歷史教學服務,我們應該把不同學科的內容恰到好處地與歷史教學銜接起來。下面是在知識銜接方面的做法之一:

    講述歐洲文藝復興中達& #8226;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時,我們把美術與歷史進行了有機的銜接。俗話說“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于是課前請教了美術老師,然后來完成這一部分教學。

    [案例]“達& #8226;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教學片段

    老師帶領學生從構圖、技法、人物表情三方面欣賞這幅畫。

    1、構圖:符合審美者、欣賞者的基本審美要求,即黃金分割的規律。

    2、技法:達& #8226;芬奇采用一種新的技法,即“薄霧法”來畫人物的背景,蒙娜麗莎的臉部、胸部和手作為畫像的主體部分,筆調柔和、刻畫細膩,表現出富有生命力的肌體,可是輪廓線消失在若有若無之間,使蒙娜麗莎如罩在一層薄霧中。采用這種藝術手法處理人與環境的關系,使背景具有三維空間的效果,符合人的視覺效果。

    3、人物表情:畫面上的人物表情含蓄、內斂,氣質高雅,表現出當時意大利上層女性的美。畫面雖然保留著寧靜、端莊的古典畫風,但是在內容上已賦有新時代的意義了。作者敏捷地抓住對象一剎那間微笑的表情,表露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動,消除中世紀繪畫中那種抽象畫中的呆板、僵冷的面孔,畫出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就是相隔幾百年后的今天來看這幅肖像也覺得有栩栩如生的動人之處。(向學生展示兩幅畫)

    從美學角度介紹完后,再向學生提問“這幅肖像與中世紀西歐繪畫的根本區別是什么?”學生回答說“繪畫的對象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不再是中世紀的呆板、僵冷的面孔,體現出以人為本,反對神學”、“符合欣賞者的審美要求,也體現出以人為本”。最后教師總結說“這種以人為本的思潮就是歐洲文藝復興中的人文主義(humanism)”。利用美術的知識,學生更容易地理解什么是“人文主義”,起到了輔助歷史教學的作用,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3、加強集體備課的力度:改變以往集體備課的形式主義,從根本上解決教師授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首先是以年級組為單位,平行班教師進行授課前的集體備課,能夠年級內解決的年級組內解決,不能解決的難點提到學科組大家集體討論解決。備課的重點首先是準確把握課文中知識點的內涵,其次是弄清本課知識點之間、本課知識與其它課文知識之間的縱橫聯系,教師要有意識地搜集教學銜接的切合點,加強歷史知識之間、歷史與其它學科之間、歷史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銜接與滲透,從而形成基本歷史知識的“經緯網”,最終達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之目的。

    4、努力探索新的課堂教學結構,改變傳統課堂授課模式,大膽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優秀教師上研討課。課堂教學是落實教研活動的主陣地,通過教學實踐及時總結教研過程中的經驗、發現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修繕教研課題開展過程中的缺陷。為此我們嘗試使用“導言設計”,“情景再現”、“計算機輔助教學”等手段創設學習情境,提出啟發性的問題,調動學生興趣,激勵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學年末,在教研中心進行的教科研檢查活動中,姜麗芹老師執教的《從蒸汽時代到電氣時代》一課教學,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好評。

    5、堅持開展集體備、聽、評課活動。且把這個活動做為教研活動的一個重要內容。每周一次的聽、評課活動堅持不懈,一年來始終如一。每位教師都十分重視聽評課活動,整個過程嚴格按照集體備——個人講,集體聽——集體評這一主線進行。整個過程按以下步驟進行:(1)課前先由執講教師從對教材的理解、授課思路、準備使用的教法、采用哪些教學手段等方面談出自己的想法,(2)全組教師集體探討,互相切磋,修改、完善教案的設計。(3)課堂上主要聽下列內容:首先是本課的教學目標的落實情況;其次,為完成教學目標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再次,課堂組織情況;最后,聽課人要“聽一聽”自己的心聲。也就是說在自己聽別人講課的同時,還要反思一下如果這一節課讓自己來講的話,自己又會采取什么樣的教學過程。(4)課后評課時,首先授課者自己要“抖包袱”,即授課教師上完課,把在反思的過程中感覺到的一些遺憾的地方或者困惑,在評課時說出來,以求得大家的幫助。之后全組教師一起進行評議。主要圍繞著: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落實的如何;是否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追求;知識教授的是否準確科學;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是否科學合理;是否有機的進行了歷史教學銜接以及老師的教學基本功等方面進行中肯、全面的評價與評論。大家暢所欲言,談優點、談不足、談改進辦法、談新的思考等等,讓更多的思維火化產生碰撞。這樣通過評課,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轉變了教育觀念,促使了教師生動活潑地進行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6、定期組織全體教師進行研討、總結,每周都有一次固定的集體研討日。主要活動內容:一是對本周的研討課進行針對性的評課,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本著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宗旨;二是研究決定下周進行的研討課的年級、研討內容及主講教師。切實做到有計劃、有落實,真正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研能力。目前,全組教師基本上都能夠達到執教公開課的水平。這樣通過教師之間的有效互動,促使了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大大提升了歷史組教師的整體教學素質。

    7、經常進行學生學習體會、教師教學反思等成果交流。教師改變教學方式、進行教研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提高學生學科學習的綜合能力。為檢驗學生是否在課題研究中得到了提高,我們經常開展學生學習體會交流活動。我們也從中聽到了學生的心聲。普遍反映,通過課題的研究改變了以前學習主動性較差,學習的依賴性強,不注意總結學習方法,缺乏獨立鉆研等不良習慣,現在逐漸掌握了“先預習,后聽講;先復習,后做作業;先獨立思考,后發問討論;每日一回顧,每周一小結,每章一總結”的學習方法。…… 學生的心聲是真誠的,這給我們的課題研究帶來了更大的希望。

    另外,參加課題組的每位教師至少都寫過5篇以上教學反思和教學于校園網上。多篇優秀教案于歷史天地上。

    四、取得的成效

    通過這些探索與實踐收到很大的效果:

    1、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得到了培養和提高。

    2、學生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3、打破了以往不同年級歷史教學相互孤立的傳統做法,促進了不同年級歷史教學的相互銜接與溝通。

    4、通過多層面的教學銜接激發了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有效調動了不同層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面積提高了教學成績。

    5、通過這一課題的研究,教師的授課水平大大提高。在2006的系列課立標活動中,我組3位教師參加的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三課型均被確立為立標課,其中姜麗芹老師的復習課、隋娜老師的講評課均被評為全市第一名。同時我們也確立起了自己的課堂授課模式,我們歷史課題組的復習課課堂教學模式被評為全市第一、新授課教學模式榮獲第二名。姜麗芹老師還參加了威海市優質課評選,她執教的《》一課獲得了優質課評比二等獎。

篇4

做好備課計劃,能夠更高效地開展教學任務。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備課組工作計劃,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備課組工作計劃1

-度第一學期工作已經開始,在新的一學期內,我們高二數學組全體老師將緊密團結在學校領導的周圍,齊心協力、踏踏實實做好各自的教學和教育工作,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的水平的同時,積極參與各項教育教學活動,組織和制定本學科的研究性課題,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現將這學期的計劃如下:

一:教學方面:

這學期的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整體上偏難,特別是運算能力在這學期將得到深化和強化,所以對教師的要求也必將高。在教學內容方面,我們還是主要按照我們學生的特點,對癥下藥,講清基本題,理順中檔題,適當補充難題;普通班不追求偏和難,特別對圓錐曲線部分的一些重點、難點的計算題,必須詳細講解給學生聽,有些問題甚至需要多講解幾遍,讓絕大部分學生真正落實到位。每位教師上完課之后需要思考三個問題:我這節課上得如何?有誰的課比我還優秀?怎樣上這節課更好、最好?并在備課筆記上做好記錄,為以后的教育教學提供參考。在課課練上,以基本題為主,重點在中檔題上,做錯的問題要抓落實,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不放過任何一個問題。在課堂上,每位教師都要重視板書,因為學生的書寫不規范部分來源于教師的板書,每節課最低有1~2題在書寫上力求規范。

二:師資建設:

根據學校的具體部署認真落實:①積極聽有經驗的教師的課,并且積極聽取指導老師的意見,認真改進課堂教學上的薄弱環節。②積極參與備課組的教學資源的建設,積極參與講義和練習的擬定,努力探索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學習新課程對于我們教師的用途和影響。③對于有一定經驗的教師,在認真落實教務處的工作要點的情況之外,需經常組織其余的教師聽取你所帶的新教師的課,并請其他老師幫助提高教師的教學教育水平。同時希望組內各位老師都經常相互聽課,并及時評課。鼓勵每位教師就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或教訓,認真總結,在參與數學教育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成自己的觀念,并希望能夠寫成論文,最后能夠與本組其他的教師共享。

三:集體備課:

為了能夠將集體備課落到實處,集體備課做到統一時間,統一地點,確定主要內容。

(1)按上周集體備課中預先確定備課章節,各位教師論輪流發言,指出備課中的思路,重點和難點。

(2)然后就上述內容請備課組全體成員共同討論教學任務中的有關教學大綱,疏通教材,指出重難點,列舉一些典型例題,精選練習題等,并請有教學經驗的老師做必要的解釋、說明和補充,備課組長認真做好記錄,對于一些認識分歧比較大的地方,認真討論,達成共識。

(3)討論下周教案的編撰的具體事宜,確定四至五課時內容的個體教學目標、重難點、例題選編及作業的布置。

(4)最后就當前的教學及工作情況,請備課組各成員相互交流,提出建議,說出不足,并由備課組長記錄整理,為以后的教學計劃或集體備課的適當調整提供第一手寶貴資料。

以上幾點就是我們高二數學組在本學期的工作計劃,代表我們全體高二數學教師的工作打算,我們一定能夠落實好學校和部門的任務,并能夠按照自身的特點和所教班級的具體情況認真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希望在我們全體教師的努力下,在期末聯考中能取得輝煌的成績!

備課組工作計劃2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新的課程標準、新的語文教學理念進行語文教學,致力于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通過交流、研討、集體備課等形式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挖掘備課組教師的智慧,努力形成教學的合力,實現資源共享、減負增效的目的。順利完成學校下達的工作任務,整體推進初二語文教學立以下計劃。

二、現狀分析:

學生:本年級共有300多名學生,學生的學習習慣沒有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不高,學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學習方法、書寫規范等都有待改進,總的教學形勢還不容樂觀。

三、教學目標:(對學生)

(一)課程目標:

1、本學期要完成35篇課文的教學。其中:講讀課文13篇,選讀課文17篇。

2、檢查督促學生完成5 篇古文,6首宋詞和16首每周一詩的背誦及默寫。

(二)閱讀目標:

1、學習抓住文章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的方法。

2、能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體會文中蘊藏的情感。

3、學會揣摩和運用文中精彩的語言。

(三)作文目標:

1、繼續以語言訓練為主。要求學生在生活中進行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的語言積累,充實自己的語言倉庫。

2、本學期擬完成大作文3篇、周記、摘抄不少于10篇。

四、主要措施:

1、課堂摒棄“灌輸”,選擇“對話”,營造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語文教學課堂。講讀課文,師必須精講精練,每文擬用2━3課時;自讀課文,可放在課內(不超過1課時),也可放在課外(自習課上),但配套練習要跟上,本期至少出兩套配套檢測題。具體視時間而定。

2、鞏固上學期集體備課成果,繼續發揚集體備課的優勢,力爭效果最大化。備課組例會具體安排如下:時間:每周二下午。地點:辦公室。

3、上好欣賞課,激發學科興趣:

結合初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本學期的文學欣賞課仍然關注古代文學中的詩詞教學,尤其是宋詞。

4、改善作文教學與閱讀教學現狀,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和閱讀能力。

首先、每周上一節課外閱讀課,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擴大學生的閱讀面。

其次,積極鼓學生參加學校放廣播站的投稿活動,對有文學興趣的學生嘗試進行作文個別輔導,引導他們進行文學創作。

第三、組織學生參加各級中學生作文大賽。

第四、結合新課改提倡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進行學生作文互評互改試驗。

第五、開展興趣小組活動,幫助學生豐富語文積累。

備課組工作計劃3

一、 指導思想和要求

貫徹教育部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在年級組的直接領導下,認真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教學的宗旨是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獲得充分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主要工作

1、認真學習新課標,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加強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學習。以學習新課標為主要的學習內容,組織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教育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2、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師要以新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溝通和"對話"中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努力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本學期要繼續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主,提倡發現性學習、參與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

3、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

例題的選擇,習題的配備與要求,可根據每個班級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盡可能做到每節課后教師要反思教學過程,及時地把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感受寫下來,重視“二備”和反思,要從深層次上去考慮自己的教學工作。

4、發揮備課組的集體作用

集體備課,教案基本統一。每次備課都有一個主題,然后集體討論,補充完善。同時,根據各班的具體情況,適當進行調整,以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標準,讓學生學會并且掌握,不搞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教案應體現知識體系、思維方法、訓練應用,以及滲透運用等,要對重點、難點有分析和解決方法。備課組要做到資源共享,反對個人主義。作業要求分組,組的同學完成課本上的練習,組的同學完成課本上的習題,并注重作業反饋。

三、一些固定工作安排

(1)每周的星期二下午第4節為固定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每次活動都有一個主題,都有一個中心發言人,都有文記錄。

(2)每位教師每周至少聽一節同科目或同科組的課,鼓勵多聽。

(3)每周檢查學生《課課練》一次。

備課組工作計劃4

數學是理科的基礎,數學的教學活動十分重要,為了更好的開展高二下學期數學的教課任務,前期的教學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因此我們需對下學期的教學工作擬定一份科學的教學計劃。

一、 指導思想和要求

貫徹教育部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在年級組的直接領導下,認真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教學的宗旨是使學生在獲得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能獲得充分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受益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主要工作

1、認真學習新課標,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

加強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的理論學習。以學習新課標為主要的學習內容,組織切實有效的學習討論活動,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支撐深化教育改革,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2、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教師要以新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牢固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以平等、寬容的態度對待學生,在溝通和"對話"中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努力建立互動的師生關系。本學期要繼續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主,提倡發現性學習、參與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

3、改變教師的備課方式,提高教師的備課質量

例題的選擇,習題的配備與要求,可根據每個班級學生的實際,靈活處理。重視教學過程的反思,盡可能做到每節課后教師要反思教學過程,及時地把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感受寫下來,重視“二備”和反思,要從深層次上去考慮自己的教學工作。

4、發揮備課組的集體作用

集體備課,教案基本統一。每次備課都有一個主題,然后集體討論,補充完善。同時,根據各班的具體情況,適當進行調整,以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為標準,讓學生學會并且掌握,不搞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教案應體現知識體系、思維方法、訓練應用,以及滲透運用等,要對重點、難點有分析和解決方法。備課組要做到資源共享,反對個人主義。作業要求分組,組的同學完成課本上的練習,組的同學完成課本上的習題,并注重作業反饋。

三、一些固定工作安排

(1)每周的星期二下午第4節為固定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每次活動都有一個主題,都有一個中心發言人,都有文字記錄。

(2)每位教師每周至少聽一節同科目或同科組的課,鼓勵多聽。

(3)每天檢查學生的課后習題作業。

在高二下學期,我們一定會更加的努力,為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而奮斗,為高二學生步入高三前大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同時我們也將改進和完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水平。

備課組工作計劃5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繼續以新課程標準的思想為指針,依據本校工作要點,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落實各項要求,充分發揮教學研究、教學管理、教學指導和教學服務的功能作用,引領教師參與教學研究,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新課程實施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認真總結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形成的經驗,深入研究課程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

日常工作中,要認真總結新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形成的經驗,加強對本學科青年教師的培養,抓好課題研究工作,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組織并開展好學校興趣小組活動并落實到實處。

二、本學期的任務目標:

1、通過常規月查督促教師進行正常的教學工作,做到按表上課,不使美術教學成為虛設,而使美術教學落到實處。

2、通過聽課、評課活動,促使教師備好、上好每一節課,努力提高教學藝術水平。

3、通過組織美術研討和交流活動,使全體美術教師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專業素質。

4、通過各種美術競賽活動的開展,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使他們能從中學到知識,陶冶情操,提高品位,并使校園充滿生機和活力,營造出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

5、通過課內教學活動和組織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培養一批美術特長生,以點帶面足以帶動其他學生學好美術,從而全面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三、方法和措施:

1、根據教導處的教學要求,并結合本學科特點,安排并組織教研活動。

2、按時進行常規月查,并不定時地進行抽查,杜絕不備課而上課的現象,使美術教學能正常開展。

3、通過聽評課和研討會,促進全體美術教師的經驗和信息交流,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4、鼓勵美術教師充分利用美術室現有模具和自制教具進行教學,發揮直觀教學的作用。

5、結合本校實際情況,舉辦多種形式的美術活動,激發全體師生的藝術創作興趣,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6、組建美術興趣小組并積極開展好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特長。

四、教研活動安排:

九月份:

1、制訂、收繳美術教學計劃。

2、成立美術興趣小組。

3、輔導學生參加省文化廳組織的繪畫比賽。

十月份:

1、舉辦國慶書畫展。

2、參加市小學美術研討觀摩課及研討活動。

3、興趣小組活動

十一月份:

1、美術組青年教師參加校一人一課活動

2、參加組內聽課評課活動。

3、優秀案例評比。

十二月份:

篇5

【范文一:幼兒園上學期教研工作計劃】

一、工作思路:

依據學前工作重點和幼兒園自身的發展需求,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為指導,加強學習和研究,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轉變教育行為,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規范教研組活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反思能力,改進教育實踐,加強日常保教工作管理,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現制定本年度教研計劃如下:

二、現狀分析

1、在教研組建設方面,大家逐步形成了共同的價值觀、責任感和團隊意識,同伴互助效果明顯。

2、在隊伍建設方面,上學期教研組長在教研活動中發揮著組織作用作用,骨干教師隊伍剛剛萌芽,青年教師有所進步,創新意識強,但還需加強日常教學的各項基本功。

3、上學期充分開展以各類游戲形式展開教育教學,通過園內觀摩,家長開放日均得到良好的評價,下學期繼續保持教學游戲化。

4、在教研內容上,從制定教研計劃入手,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缺乏對幼兒學習特點的了解。本學期繼續將幼兒一日常規研究、指導教師備課作為園本教研的落腳點。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和自我反思。

三、工作重點

1、深入學習領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更新教師觀念,以現代化的教育觀念指導保教工作實踐,鼓勵教師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全面提高保教質量。

3、扎實開展教師如何合理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學習常規的指導工作,繼續深入教育游戲化;對教師在備課中如何把握教學內容的重難點進行指導,提高全體教師的業務水平。

4、組織教師外出觀摩學習,擴大視野,增加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綜合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5、有計劃地進行園內教學觀摩研討、評比活動。

四、各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做好迎新生工作。

2、小班“高高興興上幼兒園”主題活動,重點抓常規訓練。

3、早操的編排和訓練。

4、教學常規和幼兒一日常規檢查。

5、根據教師節、對幼兒進行尊師教育。

6、制定教科研工作計劃,班組教師制定、交流班務計劃。(中旬公開課開始)

十月份

1、結合國慶節,對幼兒進行愛國教育。(進行“我愛祖國媽媽”主題繪畫展示活動)

2、幼兒體操比賽(暫定)

3、區教師七項技能比賽

4、組織老師學習甲流及手足口病預防知

5、家長開放日(填寫幼兒、家長反饋表)

6、建立兩操、兩欄評比表。(分發流動紅旗)

十一月份:

1、繼續開展公開課

2、做好衛生完全工作、加強甲流及手足口病的預防工作

3、抽查月計劃、總結完成情況。

4、常規工作抽查及考核

5、“親子運動會”

十二月份:

1、慶元旦活動。

2、學期匯報課(家長開放日)

3、研討:如何寫好幼兒評語。

4、復習,做好學期考核準備

5、學期考核

一月份:

1、擬訂學期總結

2、學期總結座談會

3、優秀班主任、教案、優質公開課評比

【范文二:幼兒園教研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園教研工作以縣幼教工作計劃和園務工作計劃為指導,以加強幼兒園教研工作的管理,加強園本培訓與研究,深化特色教育教學為核心,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教師專業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全面提升幼兒園的保教工作質量。

二、工作重點

1、通過各類業務活動,進行全園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促教師專業化成長。

2、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優化課堂教學質量。

3、開展好特色辦園陽光體育活動

4、堅持科研引領,加強課題研究,提高科研實效及教科研水平。

5、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發揮示范幼兒園的輻射作用,開展傳、幫、帶、教學研討等活動,促進幼兒園的發展。

三、具體措施

(一)加強學習,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1、為教師創設外出觀摩學習機會,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到優秀的幼兒園參觀學習,傳達新信息,擴大新經驗,提高教師對目前幼兒教育的進一步認識。

2、提供理論學習的機會,定期開展園本培訓活動,通過同伴互助、交流切磋使教師在學習活動中*同進步、共同發展。

(二)加強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細抓教育常規管理,嚴格按幼兒園作息時間和各項安排開展活動,每個活動要抓細抓實,確保各項教育教學工作規范有序地進行。幼兒園隨機督查每個班級的落實情況,并作好檢查記錄。

2、園領導加強隨堂聽課,及時了解教師制定計劃、組織教學活動、游戲活動、開展體育鍛煉等情況,對教師組織的活動進行具體的、直接的指導,提高教師的教育能力。

3、各班要常抓幼兒的養成教育、禮儀教育,使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學習習慣。同時還要培養幼兒樂意探究、善于合作、主動交往、學會分享的良好品行及健康、活潑、開朗的良好個性。各班要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和存在問題確定本學期的培養目標,定出具體培養措施并落實在一日生活的教育中。

4、創設體現班級特色的主題環境。在主題環境的設置和提供上,我們應本著以幼兒為主體的宗旨,鼓勵幼兒大膽參與到環境創設中,要重視環境隨教學內容的變化而隨時調整,讓環境體現幼兒的學習過程,使環境始終起到引導幼兒發展的作用。

5、各班級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幼兒得到快樂體驗。如,各班主題活動展示、親子活動、器械操比賽、慶六一、自理能力比賽等系列活動。

(三)以園本教研為載體,開展各種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開展教師說課比賽活動。

為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提高青年教師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本學期我園將開展青年教師說課比賽活動。

2、進一步深化園本課程的建設。

本學期將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精心梳理領域課程,制定合理的課程計劃,規范課程設置。各學科教研組根據實施情況,對各年齡段的課程作相應的調整和修改,教師在備課時再進行補充完善,并進行整理和收集教育資源,如教具、課件、音樂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課程內容,不斷優化園本課程建設。

3、加強陽光體育特色課程的研究。

提高分區活動效能。教師要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需求,結合教育目標設置活動內容,每周定時投放適宜的操作材料。教師要提高對區域活動的指導水平,讓孩子在各區域中,與材料、教師、幼兒相互作用下,情感、態度、能力等得以發展。

5、開展園際交流活動。

為了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加強園際之間的交流,達到互相學習促提高的目的,本學期我園計劃組織教師到淄博進行觀摩陽光體育教學活動的實施。

6、開展優秀教案評比。為激發教師的積極性,挖掘優秀教學案例,期末在幼兒園開展教學活動案例評比。

(四)加強課題研究,提高科研實效及教科研水平。

1、市級課題《提高0—3歲兒童家長保教能力》。

四月份,開展一次親子活動,促進家長的保教能力

2、縣級課題《優化幼兒園戶外體育活動的研究》。

(1)級組開展好教研活動,借助教研活動開展探討、觀摩、對話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并做好詳細的記錄。

(2)做好研究資料(特別是研究過程性資料)的積累、整理、歸檔工作,形成系統的課題研究檔案。真實記錄保教人員的成長軌跡,切實反映幼兒園的課題研究歷程。

四、具體安排:

二月份:

1、各班制定教學計劃、教師個人計劃

2、迎接開學檢查

3、做好新生入園工作

三月份:

1、各班抓好常規教學工作

2、結合“三八”婦女節各班開展老師像媽媽的活動

3、幼兒園“光盤行動”的實施

4、“陽光體育”特色辦園籌備活動

5、召開家長會

6、春季室內外環境創設

7、教師培訓(音樂)

四月份:

1、組織教師參加縣里的論文評選活動

2、各班舉行器械操比賽

3、托班進行親子活動

4、教師培訓(美術)

五月份:

1、參加縣里組織的韻律操比賽

2、組織教師參加全縣幼兒教師師德演講比賽活動。

3、準備慶“六一”活動

4、教師培訓(舞蹈、鍵盤)

六月份:

1、舉辦慶六一活動

2、組織教師進行說課比賽

3、組織教師參加全縣幼兒教師技能技巧比賽活動。

4、參加全縣幼兒園活動區評選活動。

5、幼兒自理能力比賽

6、教師培訓

7、“陽光體育”特色辦園活動的實施

七月份:

1、參加全縣幼兒教師教學基本技能培訓。

2、組織教師參加市、縣級舉辦的各種培訓活動。

3、大班畢業典禮

4、優秀教案評比

【范文三:幼兒園教研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園教研工作以園務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幼兒園教研工作的管理,加強園本培訓與研究,深化特色教育教學為核心,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提升教師專業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全面提升幼兒園的保教工作質量。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加強教師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水平

1、統一認識、加強業務知識學習,努力提高教師教育理論水平。積極組織全園教師參加園內外的各項學習、培訓活動,做到業務學習目標明確、計劃可行、成效顯著。引導及時轉變觀念,真正地把所學理論與自己教學實踐相結合。

2、鼓勵教師多閱讀《早期教育》、《幼兒教育》和《學前教育》等幼兒雜志,積極撰寫教育論文、教學反思、教育隨筆、案例分析并投稿。

3、積極參與教師再培訓教育,進一步學習《指南》,對《指南》進行深入理解、積極探索、切實落到實處。

4、營造文明向上的書香校園,組織開展《教師要學陶行知》《做教師真難,真好》《重新發現學校》全員讀書系列活動。評選書香班級、“讀書大王”、書香家庭。

(二)以區域活動環境創設與材料提供為重點,提高區域活動質量

組織教師有針對性的學習相關的“區域活動”資料。并結合本班特點開展適合自己的區域活動,將區域活動與主題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按時更換主題墻飾,使教研真正落到實處。隨時更換及增加區域活動材料,使區域活動材料更豐富、更具層次性,以此滿足不同各班幼兒的興趣需要和發展,并于本學期開展區域專項評比活動。

(三)游戲與教學整合,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

1、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對于學習知識的興趣不夠濃厚,為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們在教學上盡可能采用活動的教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鼓勵幼兒多提為什么。強調對幼兒進行普通話教學,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日常生活中進行隨機教學,鼓勵說普通話的幼兒多與別的小朋友溝通,讓他們在游戲中能相互學習。此外,我們還將通過國旗下講話、早談、日行一善小故事、幼兒故事比賽等一系列活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游戲與教學的整合是我們常用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在“游戲中學,在學中游戲”的教育方法,注重幼兒個性的發展,通過教師游戲方式的引導,讓幼兒自己思考、自己操作、自己創新,使孩子在游戲中不知不覺的接受知識。培養幼兒的自信心,鼓勵幼兒大膽去嘗試做自己能做的事,以鼓勵為主,幫助為輔的方式,本學期注重開展三大創游活動,積極為幼兒創設有利條件,完善結構室、角色游戲室,為幼兒提供豐富材料,將督促按計劃開展活動,活動中引導幼兒自由選擇游戲活動,讓一些膽小不說話的幼兒多參加游戲活動,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行的。進一步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

3、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及戶外活動,保證幼兒活動的時間和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使幼兒體格發育各項指標達標。

(四)規范教研制度,扎實開展教研活動

1、扎實推進“周四教研日”和“每聽必評”兩項制度。開展教師相互結對活動,相互聽課,并做好聽課記錄。

2、研討,是調動教師主動參與培訓的重要形式,它能為每個人提供較充分的表達思想、觀點的機會,讓思想和觀念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提升,本學期我們采取的研討方式有:

(1)分年級組研討。由年級組長組織本級教師共同探討制定主題活動計劃、早操、創造性游戲。對在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要提出來,大家相互討論,找出解決辦法,并適時做好資料積累(備查),避免以后在教學中走彎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集中研討。本期我園重點針對創造性游戲、區域活動、體育戶外活動進行集中培訓學習,觀摩本園教師的公開課,借鑒別人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保教手段,課后主要由我組織全體教師進行評課,由開課老師就這堂課的有關問題作介紹,然后大家暢所欲言,共同討論,開課課老師課后撰寫反思,從中尋求最佳教育途徑。

3、實行隨機聽課,“推門聽課”的制度,督促規范一日保教工作,教師備好課,上好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課后及時與本班老師進行交流,并給予評價。

4、以考核細則規范教師教育教學常規,本學期將狠抓教育教學常規的管理,組織教師學習細則,并以此為準繩指導規范教學工作秩序,培養良好的教育行為。

篇6

十余年的數字化特色辦學之路,我們堅守著自己的教育夢想,這份堅持與執著,來自于對社會大環境的敏銳捕捉,來自于對教育發展規律的趨同順應,來自于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高度負責。教育既為今天,也為明天培養人才。在日新月異的時代,今天的優勢未必是明天的優勢,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幫助學生,為一個不可預測的未來做準備,為人才的成長培育提供合適的土壤、陽光、空氣和水。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所引發的教育實踐,將重新定義課堂、教師、教學,將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其核心價值,引導學生獲取應對未來世界的能力,其中良好的網絡學習習慣,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新生代必備的品質之一。學校努力創建一個以課程為中心的、社會化交互的學習環境,教學也將要走向沒有邊界的教學時空。將數字技術的優勢為教育所用,這不僅僅是途徑和工具,更重要的是理念和策略。

基于這樣的思考,學校在更新完善設施裝備的基礎上,確定了學校發展的基本路徑:將數字技術作為學校最有價值的戰略性資源,統領學校各方面工作,圍繞教師成長網絡化、特色課堂數字化、學業評價便捷化、校本課程多樣化、數字德育互動化幾條主線,服務于人的成長規律,為師生打造數字化生存環境。各項工作的著眼點不僅關注于人的全面發展,同樣關注于教育如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建設一支善“研究”、能“戰斗”的教師隊伍

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使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變為學習資源的提供者、組織者和管理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網絡研訓的背景下,我校確定教師專業成長在工作布局上實現兩個一致:思想上的心神一致、組織上的步調一致。在工作方式上實現“研、訓、做”三位一體。在工作步驟上實現分段遞進,穩中有升。首先從培訓使用技能入手,全員普及,讓每一位教師人人想用、人人會用。其次是分成教師梯隊,分工合作,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再次是輻射全體,理念更新,全面提升。

按照教師專業成長的基本思路,學校根據教師自身水平和發展需求制定了可操作、實效性強的成長計劃,將教師分成四個團隊――

技術開拓團隊:各類APP的應用研發;

前沿志愿團隊: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的應用研究;

骨干拓展團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研究;

基礎實踐團隊:觸控一體機的深入使用。

學校先后組織了教學團隊賽、學科大教研、同課同構、同課異構、約課、信息技術專項培訓暨基本功大賽等教研活動。4年過去了,4個團隊形成了一個流動的閉合環(如圖1)。

網絡教研,為教師的專業成長開辟了新的空間,線上線下、一對一輔導等有序開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體教師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瀏覽網上各種有用信息,更新教育理念,擴充教育資源。教師利用e課堂工作室、學校網站、OA系統平臺、微信企業號、人人通、慧學網等網絡平臺進行交流,在網絡沙龍、論壇中暢談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獨特觀點。一起作業網絡平臺的應用,資源超市課件的上傳與開發……使每位教師真切地感受到了合理使用優秀的信息資源對教育教學帶來的巨大促進作用。

在“互聯網+教育”時代,校長是風向標。校長信息化的領導力將直接決定一所學校在這場改革中走多快,走多遠。校長既是受訓者,也是培訓者。在自己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的過程中做教師的領頭雁,站在講臺前為教師培訓是我的工作常態。引領、堅持、創新,信息化的應用意識走進教師的心田,信息化應用能力得到省市區同行的贊。

推進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術怎么用,落腳點在課堂。學校的“導助拓”教學模式,與翻轉課堂的理念基本一致,都是先學后教的過程。與傳統課堂相比,改變的不是學習的順序和形式,而是教學的思想。數字化手段的介入,帶來了教與學方式上的深刻變革。

在此過程中,學校確定了三環四步教學過程。

課前導學:明確目標―微課自學―評價檢測―質疑問難;

課上助學:確定問題―互助探索―深度學習―總結歸納;

課后拓學:任務分層―自主選擇―實踐運用―成果共享。

“導助拓”教學模式,走過了從紙質呈現到數字技術應用的發展歷程,實現了空間和時間上的延展,可以線上線下,可以課前課后,可以無處不在。學生根據上傳到人人通空間上的微課、電子書、教師設計的學力單等相關的學習資料提前學習,嘗試自己解決問題,發現規律。在助學環節中,我校重點發揮了移動終端Pad不可替代的優勢,依據慧學網產生的數據,教學目標從統一走向不統一,以移動、鏈接、創造為特征的個性化學習成為現實(如圖2)。一對一數字課堂,使學習內容和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時間更加自由,因材施教不再是一句空話。在課后,我的觀點是,下課鈴響不意味著一節知識的結束,優秀的老師要善于啟發學生產生新問題,善于對文本內容的總結拓展,從而完成學生對知識的運用和再創造,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學生將完成的探究學習資料整理上傳班級空間,這些資料也將成為學弟學妹的資料庫,學生不再是知識的消費者也是知識的創造者!

在底只技術的幫助下,“導助拓”教學模式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私人定制式的教育,教師在最佳作用時間和最佳作用點上運用信息技術,將提高效率節省下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學生的高階能力和綜合素質成長上,釋放出每一個個體的自主與個性,培養了更具個性,多元發展的人(如圖3)。

幾年的實踐讓我們教師體驗到傳統課堂與智慧課堂的不同。

我們將終結性評價轉向過程性評價并反饋于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教師教學行為的改變,依據大數據的累積,打造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和多樣化的評價內容,使老師們可以做到因材施教。

利用數字平臺,孩子們可以即時感受評價結果,同時可以進行大數據累積分析。我們可以科學地分析個體和群體的發展趨向,及時引導和修正。課堂評價、月評價、年度評價三個層次的數據累積形成大數據,而大數據的實現必將對教育評價功能帶來質的改變。我們將數字評價軟件引進課堂。教師只要輸入學生姓名、評價指標即可。該軟件既支持IOS,也支持安卓系統,該軟件的優勢:同步、觸控、一瞬間。與家長手機同步,教師在任何移動終端輕輕一點就完成一次評價,家長瞬間收到評價信息,隨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系統將自動產生基于個體和群體的兩個大數據。充滿人情味道的數據減輕了教師和家長以及學生的壓力,提供的是科學的趨向分析。

自主研發科學性、實效性的校本課程

學校不僅僅是知識傳遞的場所,也是知識生產、知識運用和知識創新的場所。校本課程,是課改鏈條中重要的一環,也是針對校情、學情,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有效補充。站在以生為本的高度,融合信息技術的精華,學校的校本課程研發,其最終的目的是回到教育的原點,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我校突出實踐性的校本課程分為國家課程校本化和學校課程本土化兩大類別。

學校進行國家課程校本化是對1-6年級語文教材中涉及的古詩進行了二次研發。學校的技術開拓團隊自主研發了1-6年級古詩電子教材,國家課程通過數字技術校本化。學生在經歷“閱讀―辨識―選擇―成文”的過程中,對自己獲取的知識記憶得格外牢固。目前,全校47個班級已經全部做了體驗,受到學生的極大歡迎。

學校本土化課程分三類,分別是數字課程、探究課程、主題課程。

數字課程與信息技術相關,又叫創客課程,以開拓與運用為主,如3D打印、3D繪畫、動漫、創E手工社團(如圖4、圖5)。這些課程通過3D建模,學生自己設計出圖案,將想法變成現實,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探究課程以對文本知識的拓展為主,如拓學實踐,思維訓練等。思維訓練是我校教師編寫的題庫,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的,分為人文素養、閱讀素養、科學素養、實踐素養和創新素養五大板塊。

主題課程以培養綜合素質為主,有納入課表的寫字、國學、媒介素養。現代人生活在現實與虛擬的兩個世界,科幻電影使得孩子們不分真假,曾發生孩子學習蜘蛛俠打著雨傘從樓上跳下的悲劇,利用網絡產生的新的犯罪更是層出不窮,面對紛繁的網絡世界孩子們的媒介素養丞待提高。于是,《做媒介的主人》的校本教材應運而生,在課程中教孩子如何去用媒介、做媒介和甄別媒介,體驗小主播、美編、攝影等媒體人的工作。除此之外,還有管樂隊、合唱隊、舞蹈隊、足球、籃球、羽毛球等社團。

走出小課堂,搭建大平臺。在國家倡導創客時,針對基礎教育的實際,我校開設的諸多創課的目的是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為其成為一名真正的創客培養出優秀的思維品質。我們的創課與創客共同的精神內核是創新、實踐、分享。諸多創課課程的呈現看出我們的教育理念在從關注記憶到關注分析、綜合、評鑒、應用;從背誦式學習走向體驗式、應用式學習。

信息技術助推核心素養的形成

時下校長們議論最多的教育話題就是核心素養。我的觀點是:核心素養是不可以直觀測量的,不可以用考試分數體現的,是個體內在的品質或特征,是在訓練和實踐中習得的思想、品德、知識技巧和能力。因此,學校要多為學生提供參與、體驗、實踐的各種機會,在實訓中形成各種素養。

圍繞學校鮮明的數字特色,學校的德育活動也如火如荼地展開。以“e讀@說”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把觸角從學校延展到家庭與社會。

“e”,是英文electronic(電子)的縮寫,e時代指電子時代,就是網絡普遍使用在辦公、生活和各個領域的時代。e網泛指互聯網。e諧音“易”,互聯網這個開放的平臺,扁平化、易上手、海量資源,學生在浩瀚的網絡時空中游歷、廣納、交互,拓展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是網絡時代常用的符號,取其“愛”的諧音,旨在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開闊視野,提升信息素養和學識水平,同時結合線下活動培養學生愛動腦、愛動口、愛學習、愛生活等良好品質。

“e讀@說”主題活動分為書香述暖、成語乘風、國學活用、我行我著四個分支。通過O2O的模式,即線上、線下活動、共享點評、實時展播的程序來完成。在讀書、閱讀、感悟、行動中,學校給學生搭建寬廣的舞臺,利用數字平臺,把所學用筆和鍵盤呈現出個性飛揚的作品。學校將其匯集成冊,在網絡空間展播。如學生自制“德育微課”。孩子們利用各種數碼設備,拍攝身邊的行為作為規范的“現實版”,之后經過篩選在班級相冊或學校的公共平臺上播放。如我們的假期特色作業:自制家庭出行方案、深入走訪一次菜市場、做一次分類練習(衣服的整理)、當一小時盲人等。如利用國家教育資源平臺我們@花@草、我是標志控等活動。借助數字手段,學生完成各種實踐活動,在網絡上共享學習成果,體會成功的快樂,學生不再只是知識的消費者,也是知識的創造者。在實踐活動中學會反思、學會協作、學會溝通,能力在提升,素養逐步在形成。

“e家人”網絡社區的搭建,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家長志愿者社團活躍在線上線下的教育活動中,社會優質資源為教育所用的同時也保障了社公眾對教育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幾年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之路,鐵路實驗小學從改變觀念超越自我的初級階段起步,到乘時勢之風探索勇進,探索出獨具特色的數字化辦學文化。在實用至上的前提下,扎實回歸教育本源,富有創造性地開展智慧校園建設,學校信息化發展已清晰地呈現出智能化、開放化、個性化與社交化等特征。學校的特色越來越鮮明,在全國省市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數字化,為學校的發展開啟了一扇門,走進去,教育的世界豐富多彩。

篇7

教育的根本何在?在我看來,教育的根本其實在于涵養,或者說熏染。墨子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教育其實就是一種特殊的人為環境,設置得好有好的影響,設置得不好也會產生不良影響。所以,說教育的根本在涵養,包含著價值預設在其中。當然,熏染應當是美好的熏染,這才能稱得上涵養。教育這樣一種美好的特定環境,使置身其中的人耳濡目染,達到見賢思齊的效果。荀子說:“以善先人者之謂教。”《說文解字》對“教”的解釋是“上所施,下所效”。教育人,先要有“善”,這“善”可能是師長的善言、善行、善舉,也可能是來自書中的圣賢之道。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人們忘掉了他們在學校里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這句話背后體現的教育理念正是本文所說的涵養。社會學家先生曾回憶他在倫敦求學的經歷,其導師馬林諾夫斯基并未講過什么正式的課程,而是采用小組研究的形式,讓學生匯報自己的研究進度和心得,自己只是適當地點評或者插話。在那種氛圍中,費先生受到一種無形的影響。

據說當年在西南聯合大學,師生見面就是談學問。有時候,學生請教問題時警報響起來了,大家跑到防空洞里后還在接著談學問。原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教授在解讀“錢學森之問”時提及:“錢學森就講過,加州理工大學的風氣讓他深深難忘,在那里如果有人要做一個報告,很快就會有其他人想以更新的東西超過他。”朱先生認為:“這是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現代大學學術機構一定要有這種氣氛。這個東西看不見,但是你可以感覺出來,大家崇尚什么,尊重什么,追求什么。”我想,這種文化和氛圍也許就是人們常說的大學精神,置身其中的人受到的正是一種“不言之教”。

教育工作中經常提及的陶冶法,也符合教育的涵養本性。燒制陶器,冶煉金屬,都要放入火中鍛煉。以陶冶隱喻教育,正符合教育的本性。無論學校、家庭還是社會,教育之根本在“育”不在“教”,在“行”不在“言”,這才是教育的根本。

涵養是一個人具有寬闊的胸懷,具有懂道理、明事理、知進退的心理品質。我們認為涵養教育主要包含如下4個方面:一是情緒調控方法的教育;二是道德、學問等方面的修養教育;三是滋潤養育、培養能力的教育;四是積蓄、保持修養的品質教育。

涵養教育使人活潑而不放蕩,穩重而不呆板,熱情而不張狂,沉著而不寡言,和氣而不盲從。每個人都是塑造自我的心理工程師。涵養教育不是束縛,而是解放。機會往往只有在有準備的人身上才能發生作用。對于普通人而言,機會就像小偷一樣來無影去無蹤。懂得如何避開困難的人,勝過知道怎樣解決困難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拿不定主意時,選擇順其自然、順勢而為、順水推舟,也許就是最佳選擇。勝出者往往靠的不是能力、機遇,而是觀念及信仰。信念改變思維,思維改變心態,心態改變行動,行動改變習慣,習慣改變性格,性格改變命運。要想改變命運,先要確立信念。教育亦然。一個受過涵養教育而具有相應能力的人,首先在舉止言談方面比平常的人多了一份穩重和成熟;在做事的時候,會深思熟慮,總像有一份時間表那樣,有條不紊;不會莽撞茫然,總是那么有自信,胸有成竹,運籌帷幄;在考慮自己的同時更會考慮其他人及社會。總之,他會既有外在的修養,又有內在的氣質。

眾所周知,一個人的魅力往往體現在涵養上。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品質決定魅力。涵養教育就是要從身邊的事做起,從細微處著手,學會識大體、拘小節、細處著力,從自己的一言一行開始,努力提高個人綜合素質,營造和諧環境,以成就自己的魅力人生。

其一是靜。

“靜生慧智,定納百川。”少說話,多傾聽。學會傾聽是一個學生首先必須具備的品質。因為嗦嗦愛說話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寧靜的美,而且,在課堂上特別容易影響到其他學生。古語云:“三思而后行。”而我認為,作為學生,首先必須考慮到自己處于集體所在的課堂,應“三思而后言”。要知道,即使是在網絡這個靠語言交流的平臺上,累贅多言也往往令人討厭。想說話了,就先對自己說,然后再在別人愿意聽的情況下去交談 。

其二是緩。

古語云:“謙謙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而我認為,有時候應該是“訥于言而緩于行”。“緩于行”是為了避免方向性、方法性及原則性的錯誤。在生活和工作中,有時候因為急,往往考慮不周,匆忙應付,難免會有紕漏,甚至會發生大的錯誤。而緩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在別人的基礎上,通過比照,得到經驗,記取教訓,以找到更高效的辦法,尋得成功的捷徑。學生讀書正可以借鑒這個方法。

其三是忍。

面對同學之間的紛爭,不要氣憤。“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氣憤傷身體,氣憤也不能解決問題。正所謂“宰相肚內好撐船,公侯頭上能騎馬”,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有勇氣去改變那些可能改變的事,以及有智能去區別上述兩類事是成功者要具備的三個素質。有些事情不妨觀靜觀其變,順其自然。

其四是讓。

涉及到原則的大是大非問題,不能退讓,自己要立場堅定。遇事盡量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別人的意見對,就不應固執己見,按正確的意見辦,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其五是淡。

對名利,對金錢,都應看淡些。很多東西并非是必需的,而且,得失也是辯證的,某些方面損失了,在別的方面常常會有所獲得,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另外,人往往越是看得淡,就越是容易求得心靈的平靜,越是能體會到平凡的幸福。

其六是平。

平,是平凡,是平淡,是平衡。一個人的思想僅可以存在于他有權利作決定的范圍內。平凡的人,盡管活得不夠精彩,但可以在份內工作中做出成績。而當有機會得到供自己展露思想的空間時,就可以顯示其不平凡了。

上面六點,可說是筆者總結的一些人生智慧。那么,作為一校之長,又當如何培養學生有涵養,繼而使之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和建設人才呢?經過多年探索,我們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教育體系及模式,簡稱為“一體系四模式”。

“一體系”就是課程教育體系,即通過書法、繪畫、國學、學科(包括語文、歷史、品德、體育及數學、英語等學科滲透)的教育提升學生素養,“四模式”就是通過文化教育模式、國學教育模式、課堂教育模式、社會實踐模式來推動、促進學生的成長。具體有以下4種模式。

第一,文化教育模式。

漫步于學校的各個角落,隨處可見錯落有致的名言夾畫和故事夾畫。“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百善孝為先”等經典名句,呈現在墻壁上、柱子上,格外引人注目。徜徉其中,仿佛歡飲了一盞盞好茶。拾步樓梯,《曾子殺豬》、《棄官尋母》、《孟母三遷》等一個個經典小故事俯仰即是,看后仿佛飽嘗了一道道佳肴。途經教室走廊,《三字經》、《弟子規》、《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映入眼簾,讀來又仿佛暢飲了一杯杯美酒。

名言夾畫和故事夾畫均固定在簡約大氣的木框內,按內容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底圖。它們或意境悠遠,或文雅古樸,或厚重雋永,每一幅都色彩鮮明,生動活潑,給人啟迪。

壁畫按照樓層分設主題。一樓以“德育”為題,選取了經典典籍中關于道德的相關名言和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德育小故事及《弟子規》內容;二樓以“勤學”為題,選取了“惜時”、“勤勉”等名言和名人學習小故事,其中浮雕生動傳神,刻畫了小匡衡鑿壁偷光勤學苦讀等故事;三樓以“禮儀”為題,“讓棗推梨”浮雕從一個側面呈現了小兒推讓食物,謙恭禮讓的典故;四樓以“師德”為題,強調言傳身教、為人師表的人師風范,有浮雕“尊師重教”、教育家孔子頭像及其相關名言;五樓以“孝道”為題,以語言和畫面為經緯編織我國源遠流長的家庭人倫觀念;六樓以“忠誠”為題,飾有岳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耳熟能詳的愛國名言,還有“精忠報國”小浮雕,塑造了岳飛正氣凜然,報效祖國的形象。

整個校園顯性文化建設因地制宜,畫面圖文并茂,雕塑形神兼備,富有視覺美感,形成了校園獨特的走廊文化、樓道文化和廊柱文化等多種體系。學校充分利用條理清楚、主題鮮明的“國學長廊”這部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文明禮儀“教科書”,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每一個角落都育人”。潤物無聲的校園文化所營造的育人氛圍,充分發揮著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第二,國學教育模式。

讓國學融入課堂是我校的教育特色。我校精選了《弟子規》、《三字經》等書中的經典篇目和廣為流傳的經典唐詩宋詞,后期還結合寶安區教科培中心編制印發的青少年國學文化讀本一、二、三冊,對各年級學習內容進行統一設置。

各班每周一堂經典誦讀課,目的在于使學生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在課堂上滲透國學,要求學生熟讀乃至背誦一些經典詩文,熟記一些名言警句,讓學生在背中求思,思中求進。每節語文課課前三分鐘組織經典誦讀:一、二年級學生背誦《三字經》;三、四年級學生背誦《弟子規》、經典古詩;五、六年級學生背誦《論語》。

堅持開展每周一首詩的誦讀,堅持“一日三餐”(早讀、課前讀、中午前讀經典詩文)誦讀。清晨,在校園中,伴著微微晨曦,總是響起學生瑯瑯的讀書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語文課前,各班不時地傳來陣陣誦讀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誦讀古文在我校已經蔚然成風。

每周一節經典詩文誦讀課,每月一節經典詩文研討課,形成我校的國學課堂教學模式。即:激趣引入――讀順原文(借助拼音)――知曉大意(據注釋)――感悟道理(結合生活)――導述言行(結合自己談認識)――拓展延伸(名人警句,詩文……)。低年級段多用直觀性的教學形式來引導理解,中年級段的按照示范、仿照談理解或感受,高年級段盡量與語文課本整合,根據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的深淺度。面向全體,盡量讓多數同學參與進來,積極投入學習。同時,語文科考試中加入國學教育的內容:一、二年級在口語考試中考查必背經典句;三、四年級加了默寫經典句;五、六年級加創設情境題,對應填寫所背經典句。此舉既促進了教師對國學教育的重視,也讓學生體會到國學的重要性。

顯性文化與隱性文化融合的紐帶與橋梁就是行為文化。松和小學在盡力構建高雅顯性校園文化的同時,更注重引導全體師生把文化內化為自己自覺的行為,注重精神塑造,培養優雅文明、從容高貴的言行舉止和精神氣質。我們按照《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著“匯知識之萃,補教材之缺”的精神,依據《小學必背古詩詞七十首》、《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增廣賢文》和《常禮舉要》等篇章,編寫了一套校本教材――《經典詩文伴我成長》(上、中、下),全體師生人手一冊。本套校本教材集學習資料與拓展練習為一體。書中設有“家長與老師的話”欄目,請家長、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以達到教育資源的整合,形成教育合力。每課后面編有“我還會背”版塊,便于學生在學習了此文后,把自己喜歡的相關詩文積累在書上,讓學習得以延伸。書后還有詩配樂的歌曲,讓學生在樂曲的哼唱中積累經典。對于書中所選詩文,要求學生了解大意,讀熟會背,并努力轉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每個教室門前,每周都會更新一首經典詩文,讓學生每周至少背熟一首經典詩文。每個月都有以年級為單位的有主題的經典詩文誦讀展演,每個學期都有全校性的經典詩文大型節目展演。通過朗誦和展演,引導學生自覺地把經典詩文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文化。另外,圍繞“我誦讀我快樂我成功”這一主題,精心打造教室文化。建立班級經典誦讀爭星榜,每月得星最多的命名為“班級小名士”;設立“快樂屋”,每個學生都有一個收藏、記錄快樂的筆記本,以利于師生、生生之間心靈的碰撞交流;運用“今天我最亮”展示臺,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風采的機會;建立班級圖書角,學生在校課余時間書聲朗朗,整個校園溢滿書香;利用校園之聲廣播站,每天播放古典詩詞欣賞和古典音樂節目,潛移默化地陶冶師生的情操。同時,各學科教師在課堂上也會有意進行滲透。如美術科利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一特點,引導學生欣賞詩中的畫,畫中的詩;音樂科則利用“詩歌就是合樂歌唱的音樂”這一特點,給詩歌配上恰如其分的曲調,讓學生合樂歌唱……教師們打破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使教學形式生動活潑,讓學生在一個個興趣盎然的活動中,吟誦經典;在一則則雋永精妙的故事中,明理燃情;在潤物無聲的滋養中,受到熏陶與感染。

每學期,學校高、中、低年級段在學校大操場進行國學展演。每個年級段都有一個主題,如低年級段的“孝敬篇”,中年級段的“禮儀篇”,高年級段的“誠信篇”,圍繞這些主題開展國學展演。通過經典誦讀及國學展演活動,學生找到了民族的根,獲得了民族的源動力。經典的活學活用,使經典從古代來到了今天,走到了學生的身邊,走進了學生的心里,變成了學生自覺的行為習慣,流露于他們的言行舉止之中。

第三,課堂教育模式。

課前齊誦《坐姿歌》,書寫齊讀《握筆歌》。擺放整齊的課桌,陳列有序的書本,端莊的坐姿,優雅的握筆,迅捷一致的起坐,和藹親切的師生問好,落落大方的應答,瑯瑯的課前經典詩文誦讀……一道獨特的課堂風景線呈現在松和校園。

多年來,我校潛心探索課堂教育模式的構建,提出用優秀課堂常規有效提升課堂效率、提升學生素養的創新構想。從課前課后的禮儀習慣、坐姿習慣、寫字習慣以及課堂上的傾聽習慣、交流習慣、團結合作等入手,規范學生、培訓學生,形成一整套規范良好的課堂流程。教師們不斷完善課堂常規,追求課堂亮彩,使優秀課堂常規成為學生行為規范而不刻板、參與踴躍而不松散的有效課堂常規模式,營造出積極和諧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儼然在人生的小天地中成長。

書法課教師帶領學生沉浸于書法的世界。他們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從優秀的書法作品中體察提按、轉折等用筆的美,剛柔、粗細等線條的美,濃淡、枯潤等墨色的美,俯仰、向背等結構的美,以及疏密、穿插等章法的美。另外,還在教學過程中引領學生感受各家書體的美,如先秦書法的稚樸古雅,魏晉書法的奇逸開張,唐楷書法的法度森嚴,明清書法的個性張揚,直到現代書法的異彩紛呈。從甲骨文的瘦削到金文的凝重,從大篆的隨意到小篆的規正,從隸書的柔美到楷書的嚴謹,從行書的靈動到草書的狂放等,都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極好材料。因此,對優秀書法作品的學習、觀賞和評點,既可以豐富學生的美感,培養學生的審美和鑒賞能力,還可以讓他們在書法實踐中產生審美體驗,受到審美教育。

書法藝術可以感化人、陶冶人,使人的情感、意志、體魄等得到深化甚至改變。練習書法,能使人薄弱的情感更加豐富,軟弱的意志更加堅強,消瘦的身體變為雄健,毛躁變為穩重,粗心變為細致。練習書法也就是練心、練身、練性靈。

音樂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洗滌一個人的靈魂,完善一個人的性格,激發一個人的意志。我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而且還會愈來愈深刻地感受到音樂帶給我們的改變。任何藝術的語言,相較于音樂的旋律,都失去了應有的光彩。音樂是最迅速敏捷、最深入持久地打動人心的藝術。音樂對人的身心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輕快的音樂使人舒適、安寧,雄健有節奏感的音樂使人精神振奮、心情舒暢;它的不同節奏、旋律、音調、音色等,可對人的身心產生不同的影響。

隨著美術教育的發展,各國美術教育界都在努力克服早期美術教育的種種缺點,發揮其培養能力、促進個性發展、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的作用,以便能更完美地實現美術教育的目標。美術教育的開展應涉及以下三方面內容。

一是“山美、水美、自然美”與環境教育。

在美術風景課(包括:風景畫欣賞、色彩風景寫生或國畫山水等)上,我們在教會學生欣賞作品、教會學生風景畫畫法的過程中,不要忘記引導學生好好欣賞一番畫中乃至自然里的美景,在感受“山美、水美、自然美”的同時,認識到世界各國經濟活動的擴大和人口的增加,已經超越了環境自身所具有的承受能力,認識到地球溫室效應、臭氧層被破壞、沙漠化加劇、熱帶雨林衰落、野生物種減少等環境問題,已經給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影響。寓美術教育于環境教育之中,引發學生對自然的豐富情感和對環境問題的關注。

二是“名家、名作、名人效應”與理想教育。

在欣賞名家名作的過程中,多向學生講述名家的志向、生平事跡和學習故事,讓學生充分了解名家的人生經歷,了解名家為社會所作的貢獻,利用名人效應,使學生對名人產生崇敬、向往的心理。美術作品中,不乏歷史上的偉人和重大歷史事件等題材,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和革命理想教育的好素材。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適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教育學生珍惜學習時間,以能為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的名人為偶像,樹立遠大的理想。

三是“賞美、懂美、崇尚美”與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是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美術課堂中,學生學習美術知識和技能,掌握美術欣賞方法,運用觀察、想象、直覺和多種思維形式以及美術的方法進行藝術創作活動,學會分析、評價美術作品和美術現象,在各種美術活動中感受美。從而,引發學生對美的事物和現象產生向往之情和對真、善、美的最高價值的不斷追求愿望,使學生心靈得以凈化,智慧得以啟迪,情操得以陶冶,修養得以提高,從而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觀念,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發展。

正是由于課堂上的熏陶,我們的畢業生進入中學后,其良好的學習習慣、訓練有素的作風、良好的素養令初中學校十分滿意。家長們也說:“孩子在學校能養成終生受益的學習習慣,我們非常感謝和放心。”

第四,社會實踐教育模式。

在開展各種涵養教育的同時,我們還會讓教學處與德育處聯合起來,將傳統國學弘揚的人文精神――仁、義、禮、智、信,與現代社會的道德規范相結合,用一個個鮮活的生活場景和規范禮儀的示范,有機地進行滲透,從而培養學生的各種良好行為習慣。如《三字經》、《弟子規》中“尊師友、習禮儀”等名句,既要求學生熟讀成誦,更要求他們把名句內化為行為,用行動詮釋行為文化,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于是,課間、課外,校內、校外,尊師愛友之風盛行。

學校大力開展涵養教育以來,師生風貌和學校各項工作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和長足的進步。學生講文明,懂禮貌,行為習慣符合禮儀,真正展示了我校涵養教育的魅力,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有孝心講文明。學生比以前懂事多了,知禮多了,對家長更加孝敬了,對教師也更加尊重了。學生懂得了回家以后給家長端上一杯水,說上一句知心話。教師節、父親節、母親節、重陽節時,學生會在他們的禮儀和感恩行動中顯示出他們高度的涵養。

誠實守信。學生懂得了知錯就改才是個好孩子。放學時,學生能夠按時回家,晚歸如實匯報,有事及時與家長打招呼。最明顯的效果就是,按時完成作業的人多了,以各種理由為借口不完成作業的人少了。課堂上教師在與不在一個樣,以前教師一不在就胡鬧的現象沒有了。做誠實人,使學生責任感大大增強。

勤儉節約。大部分學生是家中的獨生子女,以前普遍吃飯比較挑剔,花錢也大手大腳。自從誦讀學習《治家格言》中的“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等經典名言后,學生更加明白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現在,即使掉在飯桌上的一粒米學生也會撿起來吃掉,花起錢來更是精打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