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中的創新范文
時間:2023-09-25 18:15: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管理學中的創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要求學生具有嚴謹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茍的理論精神,掌握知識要扎實,求證事理要穩重,制訂計劃要嚴密,要通過踏踏實實的學習來培養個人的科學素養,做一個具有研究才能的人才。
二、創新能力的基本知識培養
創新能力不僅在于思想的開放性、思想方法的周密性和能夠具有科學嚴謹的態度,而且還在于擁有扎實的基礎知識。科學永遠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前發展的。這里包括如下幾方面內容:
1、管理基本知識訓練
管理學是一門系統地研究管理過程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學。它運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汲取了古今中外人類在社會活動中所積累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的精華,系統地研究管理學的基本原理和管理的基本職能。作為經濟與管理類所有專業必修的基礎課程,必須要把基本知識學深學透。一是要掌握知識脈絡,把握其歷史發展和現實演變,弄清其在知識體系中的性質、位置、作用機理,弄清不同流派之間的淵源和異同點,能夠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和判斷。二是要對管理學學科系統進行切割分析,從微觀上把握其每個環節,以及環節和環節之間的銜接方式,作用形式,從邏輯上掌握其體系走向,尤其要對重要的理論觀點做到了然于心。三是要從管理學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上,把握其結合點。
2、相關學科的知識訓練
管理學從產生的那天起,就帶有交叉學科的印記。這是管理學的內容所決定的,也是管理學所獨具的特點。因而,對管理學的學習進行相關學科的訓練,就具有內在的規定性。從事管理學教學的教師,必須擁有較為豐富的哲學、人類學、心理學、數學等的知識,并把這些相關的知識采用合適的形式傳達到學生。應該讓學生明白,其實管理學的自身發展,很多都是相關學科帶動的結果,例如管理學的很多模型,就是數學的方法;管理學的很多管理模式,來源于經濟學;企業對人的管理,很多是借助于心理學和生理學;等等。相關學科是管理學發展創新的契入點,甚至有的就是直接的移植和變形。教師講授這些相關的學科,一要把知識點講深講透,二要弄清這些學科與管理學的聯系機制,三是要講清管理學與這些學科的歷史發展。
3、前沿性知識的吸納訓練
吸納前沿性的知識或者信息,是科學研究的重要一環,也是開發學生創新能力的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根據管理學的學科情況,一是要及時地向學生傳授最新的知識,讓學生能夠跟上管理學的新發展,不斷進行知識更新。二是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知識的來源形式和渠道,使學生能夠通過各種媒介,隨時掌握前沿性的信息。三是要訓練學生善于去粗取精,剔除糟粕,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挑選和甄別。例如當前網絡雖然已經成為信息的一條重要通道,但網絡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卻容易起到誤導的作用,要引導學生善于使用網絡。
三、創新能力的實踐操作培養
1、立體化的教學形式和方法訓練
立體化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是各大學都在強調的。對于管理學的教學來說,著重應在如下幾方面加強:一是課件的制作與應用,要制作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為依據的內容豐富、色彩搭配合理、感染性強的課件,并不斷調整和修改,使其趨于成熟和穩定。二是加強教學軟件的開發和使用,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三是要編寫符合教學大綱的電子講義。四是要科學組織案例教學,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充分總結教學經驗,制訂案例教學的原則、程序、方法以及應對問題的措施,使其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五是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掛在網上,或者是通過教師的博克,充分利用網絡的渠道與學生進行勾通。六是加強考核的科學性,加大考核的力度,力求考核形式多樣化,例如如何考核作業練習、課堂提問、討論發言等,考核內容要注重學生參與的考核和學生思考與操作能力的考核。同時,動態化地進行題庫建設,題庫建設的原則既要考核學生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程度,又要考核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和聯系實際的技能水平。
2、課題研究訓練
創新是一個周而復始的、循環往復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了開拓性創新、模仿性創新和適應性創新三種類型。課題訓練的內容,也應該針對這三方面的創新,區別不同情況進行。一是通過在課堂上設置課題,引導學生們進行研究,通過分析、討論、發言、答辯、思考訓練、模擬等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組成課題研究小組,由教師指定課題,通過小組進行研究,這可以結合學校所組織的大學生科技活動等多種形式進行,不僅強化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且通過小組訓練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團隊創新精神。三是進行校企或者相關單位的聯合研究,使學生把課堂上的知識直接轉化為對實際問題的解決,以開啟學生的實踐能力。四是要注意設計的功效,可以針對管理中的某一項內容設立課題,進行設計,通過設計而使學生經受一次研究型的鍛煉。
3、實地考察訓練
實地考察訓練是管理學教學中的一種生動的教學形式,也是當前許多學科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有許多現成的經驗可以汲取。一是建立教學基地,以典型的管理實踐把課堂教學內容變成物化的形式。二是定期組織相關的考察活動。三是請有經驗的管理者進行現場演練。四是建立實訓室,以更加典型精當的形式揭示管理問題。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種實地考察訓練中,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有比較詳盡的計劃,鮮明具體的目標,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而不是流于形式。
總之,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管理學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不斷地進行研究,采取更加合宜的手段和方法。 參考文獻:
1、丁顏彬. 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與高校科技園區建設指導手冊. 北京: 中國知識出版社, 2005.3
2、李建明. 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科技人才市場 ,2003(6)
3、陶宏娟.交流式教學法在《管理學原理》教學中的運用. 藥學教育,2002(3)
篇2
創新教育已成為數學教學的一個重點,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愈來愈重要.
一、創新能力的概念
創新能力是指運用一切已知信息產生某種新穎、獨特、有社會或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創新能力是多種能力綜合的結果,如記憶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以及好奇心等等.創新教育追求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啟發學生創造性的學知識,創造性的用知識,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消極的存儲知識.
二、為什么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創新能力
21世紀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教師的職責除了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書本知識,掌握各種學習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才有后勁.”可見教育的方向就是應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育離開了創新是沒有生命力的.這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創新能力的時代要求.
目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注重考試成績的應試教學;學生同樣埋頭于“題海”,“學”表現為單一、死板;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提高創新能力,是落實素質教育的核心.
數學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中學數學教學十分注重系統知識的傳授,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視和研究還很不夠,而數學研究問題的方法給了我們嘗試各種創新活動的途徑、思想和方法,數學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發展的歷史,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的能力具有獨特的優勢,應當擔負起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重任.對21世紀人才而言,必須具有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思維意識主要是指:對自然界和社會中的數字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積極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從數學角度對某些日常生活、生產和其他學科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或者對某些數學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并在其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精神,形成獲取、發展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以及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1)營造創新教育環境,培養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一種發現問題,積極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讓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問題和積極探求,必須給他們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創新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是以民主、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的,教師必須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學生,使課堂充滿愛的氣氛.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情緒氛圍下,學生才能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的主觀因素.興趣作為一種自覺的動機,是對所從事活動的創造性態度的重要條件.”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潛能,培養創新意識.例子1:經常利用電視節目“開心辭典”“三星智力快車”等有關數學方面的題目.例“10個連續自然數,前五個數的和為80,則后五個數的和為多少”使學生理解生活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重視“提出問題”的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要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其創新能力,就得重視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允許他們在一定范圍內犯錯誤,改正錯誤,教師要學會正確地分析對待學生的“奇談怪論和異常舉止”.首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創設良好的“提出問題”的氛圍.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大膽地懷疑,提出自己的問題,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體會到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其次,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一步從不同方面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從而培養創新思維方式.
2.重視解應用題的教學,發展創新思維.
數學應用題是學生了解數學應用的一個窗口,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一種策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意識的有效手段之一.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時,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保持程度就越高,為此中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僅僅局限于解各類應用題,不能使數學應用淪落為一種僵硬的解題訓練,要能以應用題為載體,充分挖掘題目中的現實生活原型,選擇緊貼社會實際的典型問題深入分析,逐漸滲透,有意識地引導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體驗數學的基礎性和工具性,體驗數學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索、嘗試”的過程中來,從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挖掘他們的創新的潛能. 轉貼于
(1)運用趣題,培養興趣,促進思維.創設有趣的數學問題,化枯燥為樂趣,讓學生苦學變為樂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實現創新.
例2 古代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驢子和騾子一同走,它們馱著不同袋數的貨物,每袋貨物都一樣重的.驢子抱怨負擔太重,騾子說:“你抱怨干嗎?如果你給我一袋,那我所負擔的就是你的兩倍,如果我給你一袋,我們才恰好馱的一樣多!”請同學們幫助驢子沾量一下,騾子說得有沒有道理,如果有,請你幫驢子算一算他們各馱多少袋貨物?
同學們紛紛討論,提出解答方法,有不少同學思考到用列方程的方法去解決并提出不同設元,列出不同的方程,討論探究所得結論是否有道理,是否符合實際意義.
解法:設騾子馱著x袋,驢子馱著y袋,則可列出方程組
(2)設置開放式應用題,培養創造性,發散性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發散思維是指從同一來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維過程.它具有流暢性、變通性和創造性的特征,加強發散思維能力的訓練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重要環節,根據現代心理學的分析,一個人創造能力的大小,一般來說與他的發散思維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學中,通過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一題多思等開放式題型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及創造思維能力.
例3 某商場計劃撥款 9 萬元從廠家購進 50 臺電視機,已知該廠家生產三種不同型號的電視機,出廠價分別為甲種每臺 1500 元,乙種每臺 2100 元,丙種每臺 2500 元,( 1 )若商場同時購進其中兩種不同型號電視機共 50 臺,用去 9 萬元,請研究一下商場的進貨方案.( 2 )若商場銷售一臺甲種電視機可獲利 150 元,銷售一臺乙種電視機可獲利 200 元,銷售一臺丙種電視機可獲利 250 元,在同時購進兩種不同型號電視機的方案中,為使銷售時獲利最多,你選擇哪種進貨方案中,為使銷售時獲利最多,你選擇哪種進貨方案.( 3 )若商場準備用 9 萬元同時購進三種不同的電視機 50 臺,請你設計方案.
四、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誘發學生的靈感,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靈感是一種直覺思維,是出于長期實踐,不斷積累經驗和知識而突然產生的富有創造性的思路,是認識上質的飛躍.靈感的發生往往伴隨著突破和創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和誘發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靈感,對于學生別出心裁的想法,違反常規的解答,標新立異的構思,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新意,都應及時肯定.在教學中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由于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和規律的概括性的理性認識,是解決數學問題的總的策略.如數形結合思想,化歸思想,函數思想,分類思想,極限思想等等.數學方法是人們分析處理數學問題的具體手段.如:換元法、待定系數法、配方法、歸納法、綜合法、變換角度法、類比法等等,因此教師應適當通過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去誘導學生的數學直覺和靈感,促使學生能直接越過邏輯推理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而增強其創新思維能力.
五、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
篇3
一、營造寬松氛圍,培養創新意識
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活動,在活動中營造良好的氛圍至關重要。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努力營造自然、和諧、平等、寬松的教學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允許學生提出問題、提出異議,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多向交流。這樣更有利于學生敢想、敢問、敢解決問題,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和發揮。
二、運用多種方法,培養創新能力
1. 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善于創設問題情境,能使學生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激起求知欲,展開積極思維,去“發現”新知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思維和創新能力。例如:在講“常見的鹽”時,首先讓學生判斷一些物質所屬種類,在物質中我設計了純堿,從名字上看是堿,那么它是不是堿呢?這個問題把學生帶入新的情境,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感到詫異,為什么叫堿不是堿呢?這時我及時引導學生回憶堿和鹽的定義,結合純堿的結構特點分析,學生積極思維、討論很快掌握了新知識,并且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2. 重“探索”、重“過程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通過重“探索”,重“過程教學”,設計探索性的實驗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好方法。例如:我在講“質量守恒定律”時,把教材中的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先演示課本上的兩個實驗,再做一個大理石和稀鹽酸在開放的錐形瓶中反應的實驗,結果與前面的結論不符。學生很迷惑,我引導學生分析原因,學生很快得出是由于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空氣中;進一步啟發學生,怎樣改進此裝置使它也“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呢?學生討論得出:加一個帶玻璃導管的單孔橡皮塞,玻璃導管上套一個小氣球,錐形瓶內稀鹽酸單獨用小試管盛裝。再由學生演示,當兩者反應后氣球鼓起質量不變,學生非常興奮,以探究的形式得出了質量守恒定律。通過學生動手“做科學”,使他們親自體驗探索自然的快樂,從而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實施創新評價,激勵創新精神
篇4
關鍵詞:中職學校;管理模式;繼續教育;圖書館;信息資源
圖書館是每所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在我國教育部制訂的《高校教育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圖書館工作被列為評估內容之一。美國的哈拂大學圖書館是全美最受歡迎的一所大學圖書館,以其豐富的文獻收藏聞名世界。它收藏有1500萬冊圖書以及550萬卷微縮膠卷,650萬份手稿,500萬張(盒)照片和包括地圖和磁帶在內的各種研究資料。哈拂大學圖書館一貫堅持讀者至上,服務優先和絕對保護讀者利益的原則。圖書館所進行的一切服務活動必須考慮能否提升讀者,館員以及本館和社會的價值,并保證圖書館核心價值長期,穩定,動態和協發展,以實現圖書館價值的最大化。因此,圖書館的服務實質上是創造和協圖書館核心價值的過程。隨著技術進步和網絡的普及讀者的閱覽工具,閱讀內容和閱讀習慣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網絡數字為主的閱讀方式正在取代傳統閱讀方式。它即為廣大讀者開辟了廣闊的獲取信息和知識的空間,同時,由于網絡上信息繁雜,良莠俱存,又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圖書館作為文獻信息交流中心,要引導讀者樹立正確的網絡閱讀意識,承擔起對讀者網絡導讀的重擔。
一、中職學校圖書館傳統服務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職學校圖書館仍停留在傳統服務模式的層面,其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以幾方面:一是服務形式的單一性。傳統的服務模式主要是“面對面”,“一對一”的借閱服務方式。圖書館所有的工作以圖書館的館藏為軸心而展開,以有限有形的文獻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和傳遞為主要內容,即以收藏,加工和保存圖書,報刊,資料等以紙張為載體的文獻信息為主,向讀者提供原始文獻等較低層次的服務。二是服務工作的被動性。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是一種等讀者上門的服務。有的館員,自己是圖書的管理者和主人,而不是服務者,簡單地將圖書館看成本校師生的圖書“借閱室”,習慣于等讀者上門的服務方式。三是服務工作的封閉性。由于中職學校圖書館發展歷史短,外部聯系少,逐漸形成自我封閉的內向型服務模式所有的大多局限在圖書館之內。四是服務對象的固定性。由于條件限制,圖書館的活動少,影響小,讀者少,服務對象比較固定,主要是本校師生。
二、中職學校圖書館管理模式創新的方向
1.更新服務觀念,強化服務意識。首先要改變以收藏文獻種冊數為衡量圖書館規模,等級,服務能力的思想觀念樹立以信息利用效果作為標準評估圖書館工作的觀念,大力倡導開拓進取,無功那是過的觀念,將圖書館信息服務工作引向深入。廣大的信息服務人員要自覺樹立市場觀念,競爭觀念,時效觀念,創新觀念,服務觀念,自覺運用新觀念去指導工作,強化服務意識。這樣館員才能從陳舊落后,保守的管理模式中跳出來,圖書館才能逐步形成新的管理機制。2.重組管理模式。傳統的圖書館管理模式一般是以文獻管理為中心,按文獻類別或工序來設置部門,如采編部,流通部,閱覽部,期刊部,技術部,參考咨詢部等。這種模式將采購,加工,整理,服務相分離,部門劃分過細,不利于信息時代的高效管理。重組管理模式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其一,市場運作方式。目前大多數圖書館在分類編目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實這些工作完全可以通過市場運作來完成。把采購,分類編目,數據交換合為一體,組建信息整理部,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可達到相同的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其二,流通,期刊,咨詢部門一體化管理方式。流通,期刊,咨詢一條龍服務,為讀者提供中外文圖書,期刊一次性信息管理服務,減少讀者查找信息的盲目性,提高文獻資源的利用率。這就需要館員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如何通過多種方式獲取文獻信息滿足讀者的需求上來,將分散的文獻信息集中起來變為有序信息,按讀者需求有針對性地總結,概括,加工提煉,二,三次開發文獻,達到文獻深層的利用,使流通,期刊管理的檔次上一個新的臺階。3.建立館員繼續教育管理機制。現代圖書館必須有適合網絡環境的專業人才能夠熟練掌握網絡技術,具有較高的信息處理能力,外語水平及計算機水平。信息時代掌握現代技術,提高服務技能,是館員的職責要求。加強對館員繼續教育的管理,也是圖書館在新形式下的重要工作。圖書館員要不斷更新知識,拓寬知識面,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來裝備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素質,使自己的知識結構帶有特色,富有個性。但事實表明,還有些館員沒有意識到接受繼續教育的必要性。圖書館要打破陳舊,落后,保守的管理模式,在建立現代化信息管理模式基礎上建立館員接受繼續教育的管理機制,訂出具體詳細的館內培訓計劃,設專門的監督檢查人員,督促每個館員達到要求和目標。強化館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思想意識,使館員清晰地意識到接受繼續教育勢在必行,從而主動利用自學,培訓,專題輔導,進修學習,脫產學習等形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水平,跟上時代的步伐。
三、網絡閱讀導讀的引導
網絡閱讀導讀是圖書館館員借助一定的手段,以幫助網絡讀者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認知能力,學習能力和閱讀品質,形成較高的信息素質為目的,面對學生網絡活動所進行的有效的引導,輔導和指導行為。1.強化信息導航培養讀者網絡閱讀能力。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和超文本,圖書館要當好信息的引航員,推薦專業站點和熱門網站,有針對性地積極,有益,健康的信息資源,引導讀者掌握鑒別精華與糟粕的標準和方法,使之明確自己的閱讀目標,防止網絡迷路。圖書館可以在校園網開展“讀書咨詢”,“新書介紹”等活動,組織有關工作人員通過網絡引導讀者進行網絡閱讀和學習。促使讀者的網絡閱讀在淺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和完善。2.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確保閱讀效果。日益豐富的網絡信息資源,在為網絡讀者提供獲取信息便捷的同時,也在滋生著許多負面影響。圖書館應借助計算機的分級審查制度控制,通過這些有效措施,減少對讀者的毒害,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閱讀環境,確保積極,健康的網絡閱讀效果。3.重視閱讀的品位與質量做好導讀工作。導讀在我國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而且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理論。圖書館有一批具有豐富網絡閱讀知識和較高信息素質的圖書館員,他們有充分的條件和能力承擔網絡閱讀導讀任務。結合讀者的年齡,專業,興趣,愛好等因素,可編制推薦書目或導讀書目,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4.培養網絡讀者的自我效能感。培養網絡讀者自我效能感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其網絡閱讀行為向著健康,有效的方向發展,讓網絡讀者在閱讀活動中體驗到成功帶來的愉悅,積累有益的經驗。認識自身的能力,并且形成相關的信念,才能形成自我效能感,幫助他們科學地認識和評價自己的閱讀行為和效果,并且根據具體情況來調節自己的閱讀理念,預期,態度和方式,從而提高其網絡閱讀自我效能感。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圖書館創新服務模式及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是圖書館的發展趨勢,通過圖書館服務模式創新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的信息情報需求,還能豐富學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保證圖書館核心價值長期,穩定,動態和協發展,以實現圖書館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陸云芳.基于網絡環境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模式[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27).
[2]陳儉.未來圖書館的發展態勢[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03(3).
[3]陳君武.網絡環境下公共圖書館資源共享的障礙及解決機制.高校圖書館工作,2009(2):46——47.
[4]高墅.網絡環境下我國信息資源共享發展策略研究.圖書館學刊,2008(5):47——49.
[5]周琦.借鑒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創新高校圖書館模式.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報,2008(3).
[6]袁建娟.論網絡時代圖書館對大學生的閱讀引導.新世紀圖書館,2008(5).
篇5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想方設法激發學生求知興趣,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和創新的意識,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數學 培養 創新 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創新能力是一種發現問題、主動探索、追求創新的能力,它是數學教學的必要條件,影響著個人創造才能的發揮程度。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下面就緊貼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一下自己的體會。
一、提高教師素質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
創新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能使學生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而教師是教育的實施者,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首先要求教師有高尚的思想素質和有寬厚的數學專業知識,不僅要掌握數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而且對數學學科的歷史現狀、未來發展、社會功能以及相關學科的關系等要有較詳細的了解和一定的研究,成為暢游知識海洋的導航者;其次教師應具備創新意識和必要的創造能力。如果教師沒有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就很難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和精神的學生。長期以來,我國傳統教育教學的弊端嚴重地制約了學生的好奇、求知、探索意識,為此教師應具備創造性的教學思想,創造性的思維能力和創造性人格,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起到扶持促進作用。
二、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基礎知識的積累。
法國有一位作者曾這樣說:“虛無中是創造不出新東西的,只有構思中滲透著別人的東西,才能創造出某些有價值的東西。”掌握好數學基礎知識是學好數學的前提條件,知識是“根”,能力是“果”,只有知識的“根”扎得越深,能力的“果”就結得越豐碩。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從扎實的知識基礎入手培養學生的能力,利用學生所獲得的能力來更好地學習數學基礎知識和獲取新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循環。
三、激發求知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創新的起點。實踐證明,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興趣時,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去探索,而且創新與興趣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當一個人對某方面的問題沒有任何興趣時,他是不會在這方面有什么創新的。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生活體驗盡可能的創設情境,以活潑多樣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愿學、樂學的學科,提供給學生充裕的探索、實踐的空間和時間,使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從而激活思維,并不斷進發出創新的火花。另外,數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和鼓勵,幽默大方的舉止等因素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機也起著不可忽視的情感作用。
四、質疑問難是創新的靈魂。
中國古代學問家提出:“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正確提出問題是一種高水平的創新能力,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會不會給自己提出問題是學習是否進入高階段的標志,敢于和善于提出問題是創新能力的具體表現。因此教師應充分鼓勵學生的創造性的思維萌芽,千萬不可潑冷水,這是培養思維獨創性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不盲從書本,不迷信權威,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與習慣并非天生的,這需要教師耐心地培養訓練。開始學生往往提不出問題,我就出示自學提示,引導他們找出疑問,提出問題,再鼓勵學生圍繞問題開展討論或動手操作、驗證,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一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拓展。另外,教師與學生之間應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諧氣氛,允許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展開討論,通過對一些問題討論,學會多角度、多層次地考慮問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轉貼于
五、優化環境,培養創新能力。
篇6
一、創設情境,激發創新動機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心理動因,即以需要為核心,以興趣、情感等為內容的心理動因.正如偉大的導師馬克思所言“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對象的本質力量”.強烈的求知欲望和積極的情感能促進學生的創新思維.由于興趣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靠后天培養的.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結合教材內容和知識方面的內在聯系,巧妙設計每節課的引入,力求新穎多樣,富有誘導性和情感性,使學生從新課開始就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例如在教學八年級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時,我特意制作了一封在信封上標明附有明星照片的信件,在收信人一欄,我是這樣寫的:廣東五華縣油田中學八O四班坐在第二張桌子的同學收,這下可熱鬧了,班上坐第二張桌子的8個同學都想擁有明星的彩照,自然免不了一番爭執,在他們爭到難分難解的時候,我適時推出新課內容——平面直角坐標系;要確定一張桌子的位置,除了要知道它在第幾行,還要知道它在第幾列,由于有了這么一個扣人心弦的引入,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了學生的心理動因,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二、鼓勵學生質疑,激發創新意識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的基礎.如果學生只相信一個標準答案而不敢質疑的話,就不會有新知識的產生.我國宋代的大教育家朱熹曾說過:“讀思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勤于質疑,善于質疑;鼓勵學生探索,發表自己的獨特(哪怕有錯誤)的見解.只要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后,都要勇敢地正視它,以鮮明的態度給予正面引導.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如在講授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時,通過師生的簡單操作活動,很容易得出正確結論: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形.突然有一位同學站起來說:“我不完全支持這個結論.”接著,他向全班同學展示他剛才剪下的那個不規則圖形,整個課堂馬上議論紛紛,但我并沒有急于回答,而是對學生們提出兩個問題:①那個同學手中的圖形是怎樣得到的?②試求出其面積.讓學生嘗試解答,給他們提供充分思考的機會.同學們都積極動手去剪和拼圖,很快正確解答了以上兩個問題.這時,學生們都知道該怎樣回答那個同學提出的問題.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加強實踐操作,激發創新思維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人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學生的實踐操作是一種手腦并用,多種感官密切溝通,把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內化方式.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異想天開的想法,這正是學生朦朧的創新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操作,真正讓學生參與操作,使學生在動中發現,動中感悟,動中理解,動中解決,把枯燥的講授過程變為動態的探索過程,使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把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促進思維的發展.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中位線時,要求學生先畫出三角形的中位線,然后沿三角形的中位線剪下,將三角形分成兩部分,拼成四邊形,學生通過拼圖可猜想和發現輔助線的作法及證明思路,這樣通過操作——猜想——驗證的方法得到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使學生充分體驗、感知,自主獲取知識,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目的.
四、發展求異思維,開發創新潛能
求異思維包括橫向思維、逆向思維及多向思維.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應注重鼓勵學生以變異的觀點靈活運用知識,不生搬硬套,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勇于標新立異,突破傳統的習慣思維,從不同角度去發現事物的本質特征,產生新的構想,提出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這樣促使他們思考問題時注重多思路、多方案,解決問題時注重多途徑、多方式.激發了學生創造性思維,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潛能.
五、提倡解題后的反思,培養創新能力
篇7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風險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2-0123-01
臨床護理風險是指在護理過程中由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間接導致患者傷殘或死亡的可能性。心血管內科是高風險的專科之一,心血管系統疾病來勢兇猛,有時病情突然惡化甚至發生在病情已獲改善的情況下,使得護理風險存在于整個醫療活動的全過程。因此,提高護理人員認識和防范風險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1]。
1心血管內科臨床護理的風險分析
1.1與患者有關的潛在風險
1.1.1患者遵醫行為差:有些患者與醫生、護士不配合,不遵守規章制度,私自離院外出,使護理過程的風險明顯上升,如急性心急梗死病人臥床時間不夠就下床活動,易引發心跳驟停。
1.1.2特殊病人存在的潛在風險:心理問題嚴重、視力衰退、老年、暈厥、行動障礙、病情危重等病人,極易發生自殺、墜床、摔傷、壓瘡等意外事件;嚴重憂郁癥的病人,自殺比例很高。
1.2與護理人員有關的潛在風險
1.2.1護理文件書寫不規范:護理文書是疾病診治過程全面、真實的記錄,是患者與他人糾紛的重要依據。盡管多數護士都了解護理文書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護士麻痹大意,存在僥幸心理,缺乏保護意識,具體表現為:①入院評估不準確,如對病人入院時存在的壓瘡未記錄。②護士書寫的入院時間、觀察記錄、病情輕重描述、搶救、死亡時間等記錄不一致;醫囑開出時間與護士執行醫囑時間不符等。③不真實記錄,如患者擅自外出離開病房,體溫單卻記錄患者生命體征及大小便;護士沒按常規觀察,完全照抄醫生病歷,或完全沒有記錄等。④護士對病情變化的觀察、采取的護理措施、護理效果記錄不全或漏記。⑤不連貫、不完整的記錄,如患者血壓170/110mmHg,遵醫囑給予卡托普利25mg舌下含化,未跟蹤記錄血壓的變化,使護理記錄沒有體現治療的連續性;或患者感不適,報告醫生,未行特殊處理,僅記錄病情變化而未完整記錄“通知醫生,囑暫觀察”等。一旦發生醫療護理糾紛,這樣的護理記錄經不住推敲[2]。
1.2.2護理操作中的潛在風險:①違反技術操作原則:有的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在為病人治療時,不認真執行“三查”、“七對”,導致抽錯血、輸錯血、發錯藥、打錯針、輸錯液。心血管內科病人的心功能多數較差,靜點滴數或靜推速度過快會加重病人的心臟負擔或加大血壓波動。如靜點硝酸脂類藥物滴數過快會使病人心率加快、血壓下降;靜脈推注速度過快會致心衰或加重心衰等。②履行知情告知不足:護士對病人的病情、治療、護理和預后沒有進行很好的溝通、告知,病人及其家屬不能正確理解和理性選擇診療措施。如沒有及時告知高血壓患者服藥時間、注意事項,導致血壓控制不良;對心絞痛的患者,未告知便秘時勿用力大便,導致心肌梗死或猝死等。
1.3與管理層有關的潛在風險
1.3.1醫院環境、設施存在的風險:心臟病人特別需要一個安靜舒適的休養環境,如果病房陪人多、說話聲音大,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病人的休息、康復。如停電延誤搶救病人,飲水機著火發生火災,熱水袋燙傷病人,光線不足、地面濕滑導致病人及家屬摔傷,床無護欄導致病人墜床,電腦系統故障影響病人結帳等均可能導致醫療糾紛。
1.3.2特殊時間段的風險:如中午、晚夜班、節假日、某些疾病高發季節,易發生藥品、醫療資料、病人物品被盜事件,是醫療差錯、事故、糾紛高發時間。
1.3.3病人在檢查和搬運過程中的風險:病人病情較重,在檢查和搬運過程中病情發生變化,搶救不及時,或搬運不當而加重病情。
2對護理風險的管理對策
2.1護理人員相關因素:對此,護理人員應強化風險意識和工作責任感教育,對典型的風險事件案例組織討論,分析原因,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并引以為戒,杜絕相類似事件的發生。另外,要求護士不斷加強學習,更新和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對于心血管內科中常見疾病的特點、治療方法、護理中的注意事項以及急重癥例的搶救,要求每位護理人員都要熟練掌握。增加護理人員扎實的理論知識以及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對臨床護理中的突發事的件快速應急處理能力,從而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護理服務,防止風險事件的發生。
2.2藥物設備因素:針對由藥物設備因素引發的風險事件,要求護理人員在日常的工作中,對藥物使用特別是新藥在使用前一定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對于特殊用藥需用醒目的標記予以標明并嚴格執行交接班工作的相關規定,配置新藥前查看配伍禁忌表,對于未出現在禁忌表中但在使用時出現配伍禁忌的藥物,對不良反應做及時的登記。對于藥物的使用劑量、使用方法及時間等,嚴格執行查對制度,確保準確無誤,對臨床用藥的各個環節加強管理,確保安全。另外,對心血管內科的常用搶救儀器加強日常維護,對儀器的使用加強學習,避免不必要的糾紛發生。
2.3其他因素:制定的有關護理記錄書寫標準,使護理記錄在內容、格式、表述和管理上,適應舉證責任倒置的新形式。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要深入病房勤觀察,認真收集資料,使護理文書真正做到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病人入院時的首次記錄一定要客觀、詳細,入院評估準確,護理措施及相關因素均應記錄全面,客觀反應病人病情變化,并與其它記錄相一致;護士長每天對新入院、危重病人的記錄進行檢查并簽字。所有記錄均應妥善保存。
在引發風險事件的因素中還包括患者和家屬以及其他等因素。因為護患之間溝通的缺乏,導致護患關系緊張,對于疾病的治療中的注意事項未行告知,導致病情突發改變時,家屬對臨床救護工作產生誤解,引發糾紛。對于此,應加強護患間的溝通,講明心血管疾病的特點以及患者和家屬配合的重要性,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建立融洽的護患關系。
3結論
總之,心血管內科護理人員應在對風險有充分認識的基礎上,不斷學習新知識和了解新技術,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法律意識和醫療安全意識,把風險事件的發生率降至最低。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模式;創新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重要助力,特別是在這個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是否具備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對其自身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高中教育是鞏固中學生世界觀、人生觀、
價值觀的重要階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階段,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具有重要意義,高中化學教育者必須注重培養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創設“問題情景”組織課堂教學
設疑的典型表現就是提問,設疑要求創設較高價值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從困惑、不解和探索中,走出成功之路。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設疑是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維的有效手段。在傳授知識時,恰到好處地把活潑生動的問題提給學生,作為教的出發點,使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既能集中學生的聽課注意力,又能使學生產生求知的欲望。例如,鹽類的水解教學,通過復習提問,引導學生復習酸性溶液、堿性溶液、中性溶液的酸堿性、pH值、溶液中[H]與[0H]的大小關系,然后讓學生判斷CH1C00Na溶液的酸堿性,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用DH試紙檢驗上述溶液的酸堿性。實驗結果大出學生的意料之外,他們原有的知識與新問題之間發生了強烈的認知沖突,引發了認知結構上的不平衡,這一反常的現象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并促使他們去思考、探究、學習鹽類的水解,進而進發出創新的意識和愿望。
二、創設探究式的教學模式
1.創建情境式教學模式,高效開展探究性學習
隨著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可使學生體驗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優化學生思維品質、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新課標要求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科學,要求從消極、被動、無奈的狀況下走出來,同時還要教師改變系統的講授方法和題海的訓練教學模式,還要學生改變自身過分的依賴死記硬背和簡單的接受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生活動,教師要在活動中落實三維目標,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化,才能真正實現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教學模式。
2.開展不同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各方面創新能力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來開展不同的探究活動,已達到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第一,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通過講課,給學生提供當眾表達的機會。由于是講課學生們可以大膽的進行說話,還要讓別人聽得懂,要簡明扼要。這樣的登臺講課可以形成很好的競爭意識,從而表達能力得到很好的訓練。第二,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學生們在課堂上進行講課,這樣不僅可以鍛煉說的能力,還鍛煉了內涵,學生通過積極的預習與老師的指導,可以很好的記住書本上的知識,已達到記憶能力的提高。第三,有利于發展思維能力:學生講課既要從生活實際、實驗現象、圖表曲線進行分析思考,還要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進行比較抽象,對物質結構、性質、用途和制取歸納對比。因為有“努力把課講好”的內動力,極易形成較強的思維積極性,在對不同內容“講解過程中,使多種思維方法得到訓練。第四,有利于增強學生實驗能力:因為講課的學生在課堂演示實驗中,必須親自動手(包括實驗的準備活動),自覺不自覺的便增強了實驗能力。第五,有利于提高學生自學能力: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講課”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從起初只會閱讀、記憶,逐漸做到“備課”能抓住要點,摘錄筆記,進而分析歸納,學會查閱資料,甚至可以使用儀器實驗等作為學習手段,慢慢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心理,提高自學能力。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學生的質疑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疑問,且教師要耐心地聆聽。在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常采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方式進行教學,而創新能力需要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或者提出質疑,然后通過自身的努力探究解決問題。這樣的過程中,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氮的非金屬性比碳強,為什么碳比氮氣容易被氧化呢?可以引導學生反向思考“性質反映什么結構呢?”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觀察的思維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觀察什么和怎么觀察,更要引導學生思考什么和怎么思考。
四、注重化學教學中的實驗教學
實驗課的質量對于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有很大影響,因此作為一線的化學教師,我們要給予化學實驗課足夠的重視,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促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例如,在講到鋅銅原電池這節時,課堂上學生都學習了電池原理:在鋅銅同時放到稀硫酸中時,鋅會失去電子變成二價鋅離子,稀硫酸中的氫離子會得到電子變成原子。實驗開始前,教師應本著認真負責的態度來做好實驗器材的準備,包括必要的試管、鑷子、銅棒、鋅棒、稀硫酸溶液等。學生依據步驟來完成實驗,密切觀察每一個現象。
篇9
作為面臨新課改的物理教師,筆者認為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一、在教學設計的立意上尋求創新
在長期應試的重負之下,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通常都是從知識的理解記憶、技能的規范操演和解題的強化訓練來立意的,課堂教學的目的幾乎被唯一地定位在向學生傳授應試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上。因此,“傳道、授業、解惑”就被片面地當作傳遞知識、教授技能和幫助學生解決在掌握知識與技能中存在的問題。這樣一來,灌輸也就注定成為了主要的課堂教學模式。
首先,對于教學內容的構思,要以課程標準中的相關條目為依據,以所用教材的相關內容為參照。
不僅要關注物理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關注物理學的歷史進程、取得的主要成就、未來的發展趨勢、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以及對人類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要注意把物理規律的探究過程、物理探究的重要意義、物理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物理學發現并提出問題的獨特角度和物理學思考并解決間題的典型思路等納入教學的內容。要把揭示大自然的奇妙與和諧、展現探索自然規律的艱辛與喜悅、關注身邊的物理現象和與物理學相關的熱點問題、判斷大眾傳媒有關信息是否科學等納入教學內容。
其次,對于教學活動的安排,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以教師本人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所在學校的現實條件為基礎。
要根據知識的內在邏輯和技能的復雜程度以及學生在學習中的接受邏輯和心理特點,有度又有序地安排教學活動。
要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嘗試運用實驗方法、模型方法和數學工具來研究物理問題、驗證物理規律,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并與他人討論、交流、合作;還要讓學生通過物理課程,來學習如何計劃并調控自己,并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要注意發展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激發他們參與科技活動的熱情;鼓勵他們主動與他人合作,并通過合作學習來培養敢于堅持真理、勇于創新、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以及團隊精神;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將所學的物理知識服務于他人、服務于社區,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可見,教師只有通過完整的教學才可能培育出學生健全的人格。
二、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尋求創新
新課程改革所遵循的現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單純的認知體,而是富有朝氣和生命活力的完整的人。因為包括教學在內的“任何一種活動,人都是以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的方式參與和投入,而不只是局部的、孤立的、某一方面的參與和投入”。其次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一模一樣的標準件,也不是一個僅以年級或班級為標志的抽象群體,而是一群具有多元智能和獨特個性的具體的人。第三要充分認識到學生不是容器式的被動接受體,而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積極的學習主體。理論和實踐都早已證明:“如果提供了適當的學習條件,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速度、進一步學習的動機方面會變得十分相似。”人為地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是武斷和缺乏根據的。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物理教學,需要發揮每個學生的個體能動性,培養他們自身的潛在能力特色,就要求教師應當立足于每一位學生當前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全面把握學生成長的各個要素,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指導策略,科學而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揚長避短,力求在因材施教的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良好氛圍,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著眼于使全體學生通過教學活動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三、在實驗課方面要尋求創新
篇10
關鍵詞:語文 課堂教學 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是在智力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綜合能力,它是人的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的創新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它已成為21世紀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創新教育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每個教育工作者肩負的重任。而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陣地。筆者就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談談以下幾點看法:
1 改變教學觀念,強化主體意識
一切改革首先是觀念上的改革。教師要真正認識到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要相信學生的內在潛力,擺正教與學、知識與時間的關系。用“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自己能讀書”之目的來指導、設計和評價自己的課堂教學,正確認識、擺正師生的地位和作用,更新教學觀念,強化主體意識。
1.1 改變思考的角度
教師在備課時不光要考慮怎樣教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學生怎樣學、怎樣用,也就是說要把學生語言行為的實踐環節作為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之一,并加以落實。把以往課前備課時習慣考慮的“這篇課文(或這節課)應該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換成“這篇課文(這節課)先練什么、后練什么”;把課后常想的“這節課我講得怎樣”換成“這節課學生學得如何”,這樣,教師思考的角度變了,學生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也變了,久而久之,教師的著眼點也就自然而然地變了。
1.2 優化課堂結構
課堂上教師要留盡可能多的時間給學生讀書、思考、討論、練習。葉圣陶曾談到:“講說和指導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練習,硬是要按照規格練習。練習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別人能代勞的,非自己練不可。”葉先生的這段話對指導我們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有很好的指導意義。課堂上教師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無重點、無層次、無深度的串講分析,空出時間來,讓學生去動口、動手、動腦,進行有重點、有層次的練習,以達到鞏固知識形成技能之目的。
1.3 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教師在平時教學中,必須抓住一切時機和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要主動讀書、主動思考、主動練習。教師若能充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意志品格,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那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就能得到實實在在的發揮。
2 激發學習主動性,挖掘創新潛能
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戰場。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就必須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改革教學方法,掙脫傳統教學的束縛和桎梏,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揮提供廣闊的空間,使學生的創新潛能得以挖掘。
2.1 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
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 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是教學民主的重要體現。教師的課堂角色不是唯我獨尊的權威,而是課堂學習的參與者和倡導者,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使學生消除對權威和失敗的畏懼心理,激發學生參與、思考、交流的良好環境。
(1)重視感情投資,喚起學習興趣。師生關系是教學中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如果能以深厚的感情關懷和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虛心聽取學生意見,就能調動學生好學的積極性。在近年的實踐當中,我總是以一份真誠、一份愛心去組織課堂教學,喚起學生的求知動力,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發揮語文課“平等對話”的優勢。只有進行“平等對話”,才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信息交流,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民主教學思想,創設民主平等、自由和諧、主動探討和大膽質疑的教學氛圍,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斷挖掘他們的創新潛能,為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提供前提和基礎。
2.2 鼓勵質疑問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討論質疑,發表自己的見解。古希臘魯塔克說得好:“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而在激勵、啟發、引導。疑問是創新之舟。教師在課堂上要大力解放學生的頭腦、嘴巴,讓他們敢想、敢問。對學生的勇敢行為要予以鼓勵,即使提出的問題毫無價值,也應循循善誘,以激發他們大膽質疑問難的熱情。
3 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新思維
實現語文素質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發展學生個性。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在語文素質的全面發展中,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培養創新思維。
3.1 質疑的本質是一種批判精神
發明家保爾·麥克克里德說:“唯一愚蠢的問題,是你不問問題”。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人們已“司空見慣”,而牛頓偏偏要問為什么?為了尋求答案而苦思冥想,由此有了“萬有引力”定律的卓越發現;正由于對托勒密“地心說”的懷疑,才產生哥白尼的“日心說”。這足以說明創新的思維可以改變世界。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質疑,對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其創新思維而言,亦是同樣的道理。
3.2 搭建平臺,給學生以實踐創新的機會
在近年的語文課堂教學中,筆者給自己定了一條這樣的原則: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們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們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些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安排;給學生一個權利,讓他們自己去創造;給學生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去實踐。總是不斷為學生搭建表現自我的平臺,給學生以實踐創新的機會。如在教學《詩經?伐檀》時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