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管理機制范文

時間:2023-09-20 17:55: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村旅游管理機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鄉村旅游管理機制

篇1

一、地方鄉村旅游行業管理規制分析

地方行業管理規制是各鄉村旅游發展集中地在鄉村旅游發展規模擴大之后,以規范市場秩序,加強行業管理為目標制定的政策條例和行業標準。

(一)時間序列分析

從2002年起,北京市農委會同北京市旅游局出臺了系列民俗旅游接待戶、民俗旅游村的服務規范和建設標準,較早開始對鄉村旅游發展的行業管理。四川省成都近郊的郫縣于2003年8月在全國率先制定了《農家樂基本條件與星級評定規范》、《郫縣旅游鄉村酒店星級劃分評定標準》。2004 年11月上海市了《 農家樂旅游服務質量等級劃分》,而后河北、江西、浙江、安徽以及昆明、黃山、成都市等省市也相繼出臺有關規范和管理辦法,對經營“農家樂”和發展鄉村旅游等提出明確的經營管理和服務質量要求,制定出開業條件和等級評定等相關地方標準。2009年10月,四川省頒布實施《四川省農家樂/鄉村酒店旅游服務質量等級評定細則》。2009年11月1日,《北京市鄉村旅游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正式頒布實施,推出了八種全新鄉村旅游業態,旨在加速推進鄉村旅游升級,由零散的小規模單體經營向產業集群型布局轉變,增強北京鄉村旅游發展勢頭。

(二)內容構成分析

目前鄉村旅游過程中涉及到的農家樂餐館、旅館的硬件設施和服務都有相應的標準規范可循。不過根據各個地方鄉村旅游發展程度的不同,各地政府在行業管理方面出臺的政策有多有少,且各有側重。如蘇州市出臺了一系列鄉村旅游管理條例,包括蘇州市農家樂餐館管理暫行辦法、蘇州市農家樂旅游管理暫行辦法以及蘇州市鄉村旅游區(點)管理辦法、蘇州市農家樂旅游服務質量等級評定標準;合肥市出臺了合肥市鄉村旅游發展資金使用辦法(試行)、合肥市鄉村旅游接待點服務標準(試行);四川省則出臺了四川省鄉村旅游示范村評定標準以及四川省農家樂旅游服務質量等級評定細則;另外,江西省、陜西省、河北省等出臺了鄉村旅游(農家樂)管理辦法,昆明市也于2006年出臺昆明市鄉村旅游服務管理辦法。

鄉村旅游在行業管理的制度化約束下,解決了行業發展不規范的問題,無論是服務質量還是服務設施等方面均得到改善,旅游者也因此獲得更好的鄉村旅游體驗。更重要的是,鄉村旅游行業制度的實施使得鄉村旅游標準化得到很好的執行,鄉村旅游經營者在規范的指導下經營有章可循,發展目標明確,在實踐中有力的推進了中國鄉村旅游的發展。

(三)管理力度分析

行業管理重點是人的管理,行業標準的制定也需要鄉村旅游從業人員來實施。浙江省為提高其“農家樂”休閑旅游的服務檔次和管理水平,重點對農民開展培訓。由農民開辦“農家樂”休閑旅游存在的一個問題是對于技能與素質的陌生和缺陷。

成都市在鄉村旅游服務有管理實踐中,形成了旅游局牽頭、工商、公安、質監、衛生、環保、物價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協同旅游管理部門做好鄉村旅游服務質量的指導、監督、管理的工作機制,有力保證了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

二、鄉村旅游行業管理政策績效評價

(一)積極效果

一是整體提升了鄉村旅游發展水平。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的提升主要體現在鄉村旅游硬件設施的齊全、鄉村旅游服務質量的提高以及鄉村旅游行業組織結構的完善上。我國自2006年后各地各級政府出臺了眾多行業管理條例和行業標準,使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水平大大提升,而非停留在初級低下的階段。

我國目前的行業管理政策中包括鄉村旅游市場準入制度、農家樂餐館和旅館的硬件設施標準、星級農家樂評定標準、鄉村旅游服務規范、鄉村旅游合作社制度等,旨在實施鄉村旅游的分類、分級和標準化管理,避免魚龍混雜、好壞不分的市場混亂情況。

二是間接促進了鄉村旅游規模化發展。與產業扶持政策不同,鄉村旅游行業規制主要是針對鄉村旅游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地區,重點在于鄉村旅游的行業管理,提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使其處于規范的市場環境。但是,行業規制政策可以間接的促進鄉村旅游規模的擴大。如果一個鄉村旅游地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完善、良好的經營環境,一定會吸引更多鄉村旅游經營者在本地開展鄉村旅游活動,從而擴大本地鄉村旅游規模。另外,規范的經營秩序也是旅游者選擇鄉村旅游地的因素之一,鄉村旅游發展水平較高的旅游地對旅游者有較強的吸引力,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會促使本地鄉村旅游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

三是保證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在眾多的標準、制度中,都首先對鄉村旅游做了界定,鄉土性是其主要特征,鄉村景觀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各地鄉村旅游景區(點)的評級標準中對鄉村環境和景觀的要求多放在第一位,如《北京市鄉村旅游特色業態標準及評定》、《四川省農家樂/鄉村酒店旅游服務質量》等。北京市為了提高鄉村旅游對鄉村環境優化及文化遺產保護的效用,專門制定了《北京市鄉村旅游景觀保護公約》,分別從村落景觀保護、田園景觀保護、生態環境保護、文化景觀保護四個方面提出了全面、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案,以加強民俗旅游村的規范自律治理,使鄉村旅游的行業管理與自律管理相結合,促進民俗旅游村落風貌的保護和建設工作。

(二)存在問題

一是政策組成的重心和結構不合理。現有政策集中于對鄉村旅游活動開展過程中的餐飲、住宿、服務質量的等級劃分評定制度,缺少活動開展前期及后期的市場規范,對鄉村旅游信息和引導、鄉村娛樂、旅游安全、鄉村旅游服務質量追蹤等方面明確的管理制度和標準。各級政府應增加鄉村旅游信息共享以引導旅游者出游,加強對鄉村旅游安全問題的重視,建立完善的鄉村旅游投訴處理機制,不斷調整政策內容,保證旅游者、鄉村旅游經營者等各方權益。

二是近遠期績效分布不均。

各項鄉村旅游政策績效在持續時間上有所不同, 通過對現有資料的梳理,我們發現,目前我國鄉村旅游政策中以發揮近中期績效即作用時間在2至3年的政策績效的政策為主,相反著眼于鄉村旅游長遠發展的政策條款則較少。消費政策、專項資金補助、工商財稅政策、金融扶持政策等績效均屬于近中期政策績效,而土地政策、農民培訓及農村保障等間接保障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則發揮遠期績效。這樣看來,在直接促進鄉村旅游發展方面,我國政策績效集中在近中期,缺少長期績效,這種分布不均易造成鄉村旅游發展視角的短淺,沒有長遠的規劃,探索一步走一步的形式易造成鄉村旅游發展根基不穩固、發展時間不長遠等問題。

三是實施難度大。由于時間區間上的過度集中,導致我國地方鄉村旅游政策以國家政策為標準,多是對國家鄉村旅游政策的簡單照搬或細化,多數政策的制定沒有經過對本地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狀況的調查和評估,并非是本地鄉村旅游行業環境所需的政策扶持和引導,導致政策內容華而不實,甚至在實施中難以落地的現象,政策實施時無法發揮預期效果,達不到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真正扶持引導作用。

三、總結

行業管理規制應與產業政策同步,或具有前瞻性,跟上產業政策的引導,保證鄉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產業政策起到促進引導鄉村旅游發展的作用,需要行業標準、管理制度等使產業政策能落到實處,制定統一規范的管理辦法和服務質量標準,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體系,加強監管,才能防止無序競爭,獲得更好的政策效果,達到最大的政策績效。

篇2

一、鄉村旅游的內涵、形式和特點

(一)鄉村旅游的內涵

鄉村旅游是一種以城市居民為目標客戶群體、以鄉村農業生產、鄉村自然風光、鄉村民俗娛樂和鄉村地標農產品銷售為旅游依托來滿足城市旅游人群休閑、娛樂、觀光、體驗、購物等一系列需求的特色化、質樸化和地域化的旅游活動。

(二)鄉村旅游的特點和形式

鄉村旅游活動的特點是旅游類型豐富多彩,旅游地理標志性產品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且鄉村旅游在人為因素的作用下受季節性影響較小,即旅游環境和風格穩定。

鄉村旅游的活動形式主要包括:第一,生活體驗式鄉村旅游;第二,農業園采摘式鄉村旅游;第三,生態花卉園觀賞式鄉村旅游;第四,畜牧觀賞與狩獵式鄉村旅游。

二、影響鄉村旅游產業升級的制約因素

(一)鄉村旅游產業規劃缺乏科學性和整體性

首先,部分鄉村旅游產業定位存在偏頗,且缺少對鄉村旅游產業的整體性規劃;其次,在鄉村旅游產業的管理上,缺少健全的法律保障機制和監督管理機制,從而不僅加劇了鄉村環境的破壞,降低了鄉村旅游產業的生命周期,還拉低了鄉村旅游特色產品的定位和品質;最后,鄉村旅游產業缺乏文化內涵,對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低下,難以發揮品牌輻射的作用。

(二)鄉村旅游產業的經營理念和特色仍需完善

首先,部分鄉村旅游經營者的經營理念落后,且對農村區位優勢和鄉村旅游資源的挖掘不夠深入;其次,對鄉村旅游目標群體定位不準確,從而難以在有效的目標市場擴大消費人群基數;最后,部分經營者存在重建筑投資,輕特色服務的理念,從而難以實現鄉村旅游的品牌化建設。

(三)鄉村旅游產業在開發力度和體驗產品的拓展上缺乏動力

首先,鄉村旅游產業在開發力度上顯得后勁不足,雖然旅游形式以“體驗+休閑”為主,但仍然缺少特色化的服務內容和項目;其次,過于追求初級農產品所構成的農業園項目的開發,而忽視了鄉村文化、民風民俗的體驗與深度開發;最后,鄉村旅游產業缺少體驗式文化傳播,游客的參與行為仍停留在觀賞、拍照和采摘層面。

(四)鄉村旅游產業的宣傳規模較小,且營銷力不足

首先,鄉村旅游產業在多媒體宣傳上策劃力度不夠,且缺少強有力的廣告宣傳和促銷策略;其次,鄉村旅游產業數量發展較快,行業競爭激烈;最后,部分優質鄉村旅游資源由于宣傳不到位,面臨著資源閑置、運營不利的窘態。

(五)鄉村旅游產業人才和資金投入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首先,由于鄉村旅游產業的投資回報周期較長,因此,出于風險收益的考慮,很多投資者不愿意參與到鄉村旅游產業的開發和建設上;其次,由于鄉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雖然旅游景區內的環境較好,但周邊外部環境仍存在臟、亂、差的特點,所以難以有效的留住“回頭客”;最后,部分鄉村旅游景點的服務人員都是當地村民,由于未經過專業系統培訓,服務意識低下,從而致使鄉村旅游業的客戶流失率大幅增長。

三、促進鄉村旅游產業升級和發展的建議

(一)借鑒國內外鄉村旅游成功經驗,制定合理的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首先,要結合鄉村旅游的地域特色和民風民俗,制定一系列的鄉村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其次,充分汲取、借鑒國內外鄉村旅游建設的成功經驗,不斷融合、內化和改進,從而制定出符合自身發展特色的戰略計劃;最后,加強古鎮名村游、民俗游等鄉土特色項目的開發。

(二)加強鄉村旅游市場的開發,提高旅游產品的特色化設計

首先,在ο绱迓糜渦棖蠼行全面調研的基礎上,分析游客的差異化、多樣化需求,從而為打造適宜消費者的旅游產品創造條件;其次,要對鄉村旅游市場進行細分,依據游客的差異性消費特點推薦匹配的旅游項目;最后,在旅游產品的設計上既要突出民族風情,體現當地文化內涵和藝術品味,又要巧妙的進行旅游產地的宣傳。

(三)運用多元化的營銷手段,加大鄉村旅游產業的宣傳力度

首先,擴大媒體宣傳規模,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和報刊等媒體渠道擴大鄉村旅游的宣傳力度;其次,通過積極地參與各地的旅游交流會來增進對行業發展趨勢的了解以及先進宣傳經驗的學習;最后,分層次、分群體的實施針對性強、效果突出的旅游產業營銷和宣傳。

(四)重視鄉村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推進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積極培養鄉村旅游產業專業人才,利用網絡、實地交流等多元化渠道吸引優秀旅游管理人才;其次,調整高校旅游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為加速高校旅游專業人才與鄉村旅游產業的人才對接創造條件;最后,加大對鄉村道路、通訊、水電等相關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從而為鄉村旅游產業的升級提供硬件保障。

(五)加強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理念的轉變,積極學習先進的旅游管理方法

篇3

一、發展狀況

(一)優勢分析

第一,優越的區位條件和便捷的交通條件,沈陽作為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地處東北經濟區、東北亞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三大經濟區域的交叉點,擁有“一環五射”高速公路網、民用航空港、鐵路編組站。第二,良好的自然生態景觀和優質的資源條件。沈陽屬于溫帶季風性氣候,陽光充足土壤肥沃適合農耕生產,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第三,具有雄厚的經濟基礎,沈陽作為遼寧省的政治經濟中心,各項指標都排在遼寧省的前列,數據顯示2015年沈陽市GDP達7315.2億元,同比增長10.1%,名列省會城市第7位。

(二)劣勢分析

第一,管理機構不健全,缺乏科學合理規劃。沈陽鄉村旅游大多是在當地自然山水田園風光的基礎上進行簡單開發;農村配套設施不完善,個別景點交通不便;農村的衛生環境較差;鄉村旅游景點宣傳推廣以及產品營銷薄弱,很難長久大量地吸引游客。第二,開發項目雷同,重復消費率低。沈陽鄉村旅游產品單一,采摘類項目20余家,但是此項目缺乏特色檔次不高,游客不會到同類型旅游地多次消費,因此對鄉村旅游項目個性化開發是迫切該解決的問題。第三,營銷宣傳不到位,旅游地知名度低。旅游經營單位沒有對全村制定明確的營銷計劃,缺乏科學包裝策劃方案;政府機關對沈陽市鄉村旅游的營銷宣傳投入低,媒體宣傳力度小。

(三)機遇分析

第一,政府加大支持力度。2016年政府為發展鄉村旅游提出四種規劃方案,對鄉村環境的治理、基礎設施的建設、聘請專家提供智力支持、加大資金投入、打造鄉村旅游品牌等內容落實到實處,為沈陽鄉村旅游發展提供新契機。第二,新休假制度提出,居民閑暇時間增多。政府為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將帶薪休假制度與2.5天小長假納入各地政府議事日程上,帶薪假期正式提出為居民提供了更多閑暇時間,鄉村旅游會成為旅游者近郊游的首選。第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推進。政府利用惠農資金,建設富民工程為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和改善鄉村基礎設施起到促進作用,進而帶動旅游業發展。

(四)挑戰分析

第一,日益激烈的區域競爭。沈陽鄉村旅游發展會受到同類別的鄉村旅游景區的“形象遮蔽”。近年來,遼寧省響應國家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的號召,同類型產品日益增多,因此如何避免與其他城市惡性競爭,與其他旅游景區互利共贏將成為沈陽發展鄉村旅游的重大挑戰。第二,游客對鄉村旅游需求差異化。傳統“農家樂”模式已不能滿足游客對于個性化追求,因此鄉村旅游產品到了生命周期中的衰退階段,如何提供全新全異的旅游產品是現階段發展鄉村旅游的挑戰。

二、沈陽可持續發展對策

(一)以政府為主導,進行科學規劃和管理

鄉村旅游開發是一項系統工程,利益關系復雜涉及村集體、外來投資者、本地村民、國家所有資源的管理代表――各級政府機關,項目的論證規劃,開發的指導,協調管理,需要具有相當權威、資源、能力的人來完成。因此政府要按照“因地制宜”原則,重點指導并建設不同特色類型的鄉村旅游村鎮,并打造“鄉村旅游示范村”;根據考核標準,設定星級旅游示范點或示范戶。

(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對人才培養是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既需要吸引高水平高層次管理人才的加入,也需要提高當地農民及從業人員的服務素質。第一,鼓勵沈陽當地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來到當地創業發展;第二,以沈陽各大高校為平臺,聘請相關專家學者來此地走訪調研,為當地發展鄉村旅游提供可行性方案;第三,提供培訓機會,派出一批愿意學習提高自己的個體經營者,通過外出學習、參觀訪問等方式,提高自身以及整個隊伍的管理服務水平。

(三)開發特色旅游產品,拓寬營銷渠道,提高旅游知名度。

為打造沈陽鄉村旅游品牌,必須要挖掘當地區民族的優秀的民俗文化,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開發出高質量的鄉村旅游產品,如:農業觀光型、休閑度假型、求知實踐型、認養果園菜園家畜專項型等。除此之外,鄉村旅游企業要有計劃、有重點地制定整體的營銷計劃,開發創新產品形式、制定合理的價格、拓寬銷售渠道、適時進行促銷,將當地的旅游產品推廣出去。通過電視報紙,廣播電臺,微信微博,旅游APP等成本較低的方式進行宣傳推廣,從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前來,行之有效的提高當地旅游的知名度。

三、結語

篇4

1 概述

1.1 體驗型鄉村旅游的概念

體驗型鄉村旅游是指基于農村特有的各種自然和人文景觀,以中心城市居民為主要客源,以保持農村鄉土風貌、田園風情為特色,以親近自然、感受田園為核心,領略天然山水,感受真切農家,以滿足旅游者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回歸自然、感受自我為目的多功能復合型鄉村旅游活動。其主要內容為“展示新農村、推動新旅游、倡導新體驗、樹立新風尚”[1]

1.2 吉林市開展體驗型旅游的概況

吉林市素有“四面青山三面水,一城山色半城江”的天然美景。自然旅游資源豐富,四座名山依次環繞,東臥龍潭,西藏小白,南養朱雀,北有北山。更有國家級景區,具有湖光山色美景的松花湖,冬季攝影圣地霧凇島[2]。這些旅游景區的旅游設施在不斷的完善,旅游項目在不斷的創新,主要旅游項目還是以爬山,小型的體育器材鍛煉、觀光游玩為主。豐滿區周邊近幾年逐漸發展起了農家樂,走訪發現旅游項目主要是以游松花湖、聚餐燒烤、吃江魚、篝火晚會為主,達到吃住玩在農家,但是存在活動項目比較單一,活動范圍比較少的,這些條件對滿足游客放松心情、緩解壓力、回歸自然,感受自我上仍然存在局限性。

2 體驗型鄉村旅游模式的構建

體驗型鄉村旅游具有實踐性、破壞性、娛樂性,因此體驗型鄉村旅游環境和項目的建設要符合其特點,更需要健全的管理和服務體制,才能使游客獲得更高質量的旅游體驗,實現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2.1 構建體驗型鄉村旅游的行動綱領

體驗型鄉村旅游在吉林市目前仍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體驗型鄉村旅游的構建包括:體驗型鄉村旅游的理念、符合的體驗環境、相應的體驗方式。要構建和發展體驗型鄉村旅游,離不開政府部門、旅游企業、當地居民和投資者的多方投入和積極支持。

2.2 構建體驗型鄉村旅游的路徑和方法――以吉林市左家自然保護區為例

在構建體驗型鄉村旅游的過程中,要圍繞吸引游客的鄉村旅游吸引物、鄉村旅游環境、鄉村旅游體驗項目、鄉村旅游服務設施和當地居民生活特色化等要素,進行合理開發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設立吸引游客的體驗項目,鄉村特色的消費方式等方面為游客營造一個真實的鄉村體驗環境。

2.2.1 合理開發利用當地的鄉村旅游景觀

具有特色的鄉村旅游景觀,是吸引游客前來旅游的重要因素,包括一切有形的、無形的,物質的、非物質的,自然的、人工的要素。[3]左家鎮幅員面積達254km2,其中耕地面積5237hm2、林地面積10522hm2,屬半山區。左家鎮的特色農業資源大概可以分為以下:農業生態資源,森林覆蓋面積廣闊,屬于溫帶氣候,所處地帶工業污染比較少,氣候適宜,空氣清新、植物多樣,野生蘑菇、木耳、蕨菜、刺老芽、婆婆丁等野菜。該地區發展長白山特產種植、珍禽經濟動物擴繁如火雞、貴妃雞、梅花鹿、狍子等。左家風景優美,一直以特產養殖聞名全中國,經人工飼養馴化的現存欄特產動物梅花鹿2000余頭,貂、狐近萬只,野兔5000多只,山雞野鴨近10萬只,為狩獵場提供了豐富的獵物資源。

農業生產資源,在吉林農業科技學校左家校區內,糧食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等;園藝作物有果樹、蔬菜、花卉等;藥用作物有各種藥草、香草等;家禽家畜有雞、鴨、豬、羊、牛、馬、驢等。

農民生活資源,左家地區常住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還有滿族、朝族、回族、鎮中有一個朝鮮族聚居村黃花店子村。農民本身就是一種特色,東北老方言,東北特色的農家炕、雪橇,東北農家柴火飯,農民娛樂的扭秧歌、二人轉等都是具有特色的資源。

2.2.2 建設體驗型鄉村旅游的途徑

要吸引旅游者,必須合理的開發和利用鄉村農業資源。讓游客身在其中,感受田園風光的美麗,體驗鄉村生活的真切和淳樸。根據左家的特色資源,可開展如下的體驗項目:

(1)開展森林采摘活動,左家森林資源豐富,森林中有眾多野菜,野菜通過人工擴繁后,可根據季節的不同組織不同的體驗項目,如春節組織挖野菜活動,秋季采摘蘑菇、木耳、人參。讓當地農民擔任向導,帶領游客開展野外尋找也才和采挖活動。游客在這過程中,體驗到收獲的快樂。

(2)開展森林狩獵,左家有動植物養殖基地,可人工養殖和擴繁山雞、?雞鹿、狍子、兔子、羊等動物后進行野化訓練后,放到森林圍場中,供游客狩獵。使游客體驗充當獵人,在森林中到狩獵的刺激和愉悅。

(3)開展農事體驗活動,在不同的節令,觀賞作物的枝、干、葉、花、芽、果的形態,配合農耕活動,參與選種、育苗、移植、施肥、中耕、灌溉、修剪、除草、收獲、加工處理。

(4)開展果蔬采摘活動,左家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內有栽培果樹有山葡萄、山楂、文冠果、梨、開設蘋果等果樹,利用這些資源和室內蔬菜大棚,打造左家綠色水果和蔬菜品牌。并提供給客人采摘,以低于市場價格出售,游客在體驗的同時也得到真正的實惠。

(5)開展魚塘垂釣,例如,左家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內有水庫,通過挖深水庫,建設鄉村特色的釣魚平臺、防曬設施,根據要求放養草魚、鯉魚、鯰魚等育苗養殖后,供游客垂釣。

(6)DIY廚房,可以兩種方式進行嘗試,方式一,景區當地為用可提供廚房設施設備和具有廚藝的廚師師傅。旅游者在體驗了收獲的快樂之后,可以選擇在廚房在廚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進行烹制當天通過自己努力收獲的勝利果實。方式二,游客可以選擇景區提供的備用食材原料中進行選擇,但是更多的是游客親自體驗,比如,游客要自己親自打撈魚池中的魚,進行稱重購買后、再由工作人員進行原料初加工處理最后廚師根據客人口味要求進行烹制。

(7)開展農耕體驗活動,大部分農耕活動包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各種農作物耕作活動的重點不同。將土地小片劃種植、種類和區域后,出租給游客,游客可在自己的“小農場”種植糧食或蔬菜。配合各季節農耕活動的生物特性進行農耕活動,平時游客可托工作人員管理。并通過微博或QQ空間,進行成長記錄,種植成果歸認養的游客所有。同時可組織成果比賽,比比誰家的產量高或者品種冠軍等活動。游客可根據自身的喜好,自行安排戶外體驗項目的順序。

2.2.3體驗型鄉村旅游設施的建設

要建設符合鄉村旅游的設施,需要鄉村旅游的規劃者、經營者和政府部門,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根據需要,建設相關的基礎設施和項目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包括:基礎包括交通設施、環境衛生設施、能源供給設施[4]。具體建設途徑可如下,(1)建設停車場,景區內禁止通行汽車,景區夏天可提供馬車、或者騎馬、冬天允許可有馬力帶動的雪橇等具有農家特色的交通工具。(2)環境衛生設施,路邊的垃圾桶可設計成帶紋路的木樁、逼真的植物、形象的動物。公共衛生間的外形設計符合鄉村的特色,可設計成茅屋,利用稻草之類的進行外在的裝飾。(3)能源上,可利用動物糞便、秸稈、生活垃圾等建成沼氣池。合理利用森林的枯枝敗葉,客人可選擇柴火煮飯或使用沼氣。

2.2.4營造體驗型鄉村旅游環境

體驗型鄉村旅游,要提高游客的體驗滿意度,必須營造一個自然、淳樸的,具有農家特色的新農村的田園風情景區。包括東北特色的自然風光、干凈整潔的村落、熱情好客的東北居民、無商業利益的秧歌、二人轉表演。游客在景區內技能感受到新農村的變化,同時又能體驗到鄉村生活的自由,東北農家的真切。這需要政府部門、鄉村旅游的經營者、當地居民和旅游者共同努力。政府部門必須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法調理,保證旅游景區機制的正常運行。鄉村旅游的經營者和開發者,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開發利用當地的旅游資源,達到開發和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4]當地居民要借著發展的時機,提高文化意識,共同營造一個舒適,文明和諧和美麗的新農村景區。旅游者到當地旅游,注意旅游者的素質,杜絕亂扔垃圾、隨地大小便、亂涂亂畫等不文明行為。最重要的,政府部門和鄉村旅游景區的投資者,要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提供專業培訓,既能提高服務質量,讓參與管理的當地居民有主人翁感覺,間接促進人文和諧。

3 吉林市體驗型鄉村旅游開發的具體模式

經借鑒其他地區的管理模式,建議吉林市體驗型鄉村旅游實行的管理機制是,政府+鄉村旅游投資者+中間管理機構+當地農民的管理模式。

建立村民有效參與機制

(1)股份合作經營模式

股份合作制是一種由資本合股和勞動聯合的經營的組織形式,是在所有制性質既定的前提下,對屬于不同所有者的各種生產要素加以組合和經營的形式。股份合作制既保持了股份制籌措資金、股分配和經營管理方面的內核,又吸收了股東參加勞動、按勞分配和提取公共積累等合作制基本內容,具有明顯的優點。[5] 左家鎮體驗型鄉村旅游采取股份合作經營模式,即由村政府或旅游局組織相關專家對該左家鎮體驗旅游賴以生存的資產進行評估,這里的資產包括有形資產森林資源和土地和無形資產即東北特色的民俗風情。土地資源產權可以分為國家產權、集體產權、村民小組產權和村民個人產權;當地民俗風情產權則基本屬于村民個人,應根據資產評估結果和各產權主體所占份額進行資產等分,形成各個主體的投資份額,據此參與利益分配。

(2)中間機構協調機制。中間機構設立可以利用當地的人才優勢,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左校區的餐飲管理專業和社會上的管理機構,組成一個團隊,通過制定體驗旅游發展規劃保證旅游發展的可持續性,組織各利益相關者協商制定利益分配機制并保證利益公平分配,調節各方關系保證持久合作,調節只注重商業利益的旅游企業行為,安排居民培訓等。既可以實現利用了當地的人才優勢,同時學校的學生有個更多的管理實踐機會,將課本知識活學活用。等等。

(3)村民的培訓機制。體驗型旅游活動的發展,在游客積極參與的同時,更多的是需要工作人員的積極參與,而村民作為參與方之一,應該學會怎么恰到好處的為游客服務。這需要通過相關的理論培訓,教村民與游客交流溝通的技巧,旅游服務的基本常識。村民參與到旅游管理中,應該具備的心理素質和了解游客旅游的基本心理需要等等。

篇5

關鍵詞:社區參與;生態旅游;滿意度;廣西昭平

中圖分類號:F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08-1974-04

生態旅游倡導的是一種健康、高尚的旅游形式。但是目前大部分學者的研究內容主要關注的都是社會整體廣泛而淺面的經濟利益,僅僅停留在把它看做是生態旅游管理的一種手段,而忽視了作為生態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利益相關者——社區農村居民的利益,對社區農村居民滿意度研究的較少。為此選擇旅游目的地農村居民參與滿意度為調查研究內容,通過對社區居民的參與程度以及農村居民對旅游開發普遍的看法、反應等情況的調查與分析,總結歸納出目前生態旅游開發與發展尚存在的問題與大眾社區居民的期盼,以便在旅游目的地開發的初期就能夠與社區居民進行溝通、了解,探討相應的改進對策,避免在目前以及未來開展的旅游開發工作中與社區居民產生不必要的矛盾,完善昭平縣旅游業的管理機制、提高旅游目的地社區居民的參與程度,從而促進生態旅游又快又好地可持續發展。

1 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是在廣西昭平縣黃姚和文竹鎮臨江村,對當地居民進行的問卷調查。共發出問卷150份,回收有效問卷145份,問卷回收有效率為96.7%。問卷內容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當地居民的人口統計特征以及社會屬性,如性別、年齡、學歷、婚姻、收入情況等;第二部分是相關部門對旅游地規劃與整治時有無征求居民意見情況;第三部分也是問卷的主體部分,即居民對旅游開發的滿意度情況,包括居民對目前旅游區整治工作的滿意度、對旅游開發的滿意度、對居民參與旅游方式的滿意度、對旅游區管理方式的滿意度、對旅游區旅游收入分配的滿意度和對自己在旅游中所獲收入的滿意度,以及居民希望增加哪些旅游開發的參與項目,旅游業應從哪些方面改進等7個方面;最后一部分是居民在旅游淡旺季作息時間的安排等。本次調查問卷采用了賦值定量分析法,在滿意度的選項中,“非常滿意”為5分,“滿意”為4分,“一般”為3分,“不滿意”為2分,“非常不滿意”為1分。

2 調查結果分析

2.1 農村居民特征

根據調查分析可得知,昭平縣生態旅游區的農村居民的特征主要是:

1)男女比例分別為59%和41%,有近20%的差距,并且很多婦女可能由于性格靦腆或者不善表達等原因,往往推脫甚至根本不愿接受調查,這說明由于歷史和多種原因,婦女在社區仍屬于社會地位不高、歸屬感不強的弱勢群體,她們在社區活動中主動參與少,不太愿表態和發言。

2)當地農村居民的年齡結構比較集中的是18~35歲、35~60歲這兩個階段,60歲以上的居次,青少年比例較小,整體人口結構有偏老齡化的趨勢,老年人群所占比例達26%。

3)當地農村居民受文化教育程度普通偏低,主要集中在小學與初中學歷,兩者總和高達68%,這與農村教育普及情況基本吻合。大專以上高學歷者僅占5%。

4)當地農村居民,大部分為低收入人群,被調查村個人年收入在5 000元以下的人群占了64%。按照中國2009年國務院扶貧辦以年收入1 196元為劃分貧困線依據,昭平縣生態旅游區屬于國家貧困縣之一,應該加大對生態旅游的扶持。該區個人全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人群有55%,5 000~10 000元收入的占20%,10 000~20 000元的為7%,20 000~30 000元的為5%,30 000元以上的僅有4%。從統計中可以看出,低收入的占了絕大部分,高收入的很少。從收入來源的構成調查中,當地農村居民的收入構成呈現多元化,但仍以農業收入為首,比例高達38%,而其中又以茶葉種植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其次是其他項,占21%,其中又以外出務工收入所占比例最大;第三個收入來源渠道是林業,主要靠割松樹油;而與旅游相關的收入比例僅為11%,由此可見,目前旅游區的開發力度仍無法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只是增加了少數居民的收入。

2.2 農村居民對旅游參與的滿意度分析

2.2.1 對旅游區進行的村莊規劃與整治工作的滿意度評價 從圖1可知,居民對旅游區的規劃與整治工作的評價,非常滿意的為8%,滿意的為44%,一般的為34%,不滿意的為11%,非常不滿意的為3%,滿意度的平均值為3.43。對給予了“非常滿意”評價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對道路的整改、上級部門的資金投入以及部分公共設施的修建等;評價“非常不滿意”的主要原因是在公共環境衛生與水電供應不足等方面。臨江村在生態旅游區的規劃開發中,對道路進行了整改與硬化,對房屋的立面進行了改造和裝修,以及對文化活動室、籃球場、望江亭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建設,水電供應方面未能得到完善。

2.2.2 對旅游區的旅游開發滿意度評價(圖2) 眾所周知,旅游開發能帶動一系列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促進當地居民就業,增加收入,增強居民的歸屬感,因此有接近半數的居民是“滿意”旅游開發的,僅有少數(1%)的居民“非常不滿意”,認為“大量游客的到來打破了平靜的日常生活”、“部分商鋪的裝飾風格過于現代化或色彩過于濃重,與該地區淳樸民風和莊重的風格及生態理念格格不入”等。還有部分居民不滿意的原因是田地被征用后沒有得到補償或只得到低價補償,失去了土地和農業收入,生活更加困難,甚至沒有基本保障故心生怨恨。

此外,旅游開發區的社區居民沒有完全行使生態旅游發展的決策權。在調查社區居民對上級部門搞旅游規劃與開發時是否有征求居民意見的調查統計中可以看到,回答“沒有”和“不清楚”的居民之和超過了半數。

2.2.3 對旅游區的旅游參與方式滿意度評價 由圖3可知,居民對旅游參與方式評價“非常滿意”的為6%,“滿意”的為28%,“一般”的為48%,“不滿意”的為18%,沒有非常不滿意的;滿意度的平均值為3.22。分析表1的統計數據可知,在所有受調查的居民當中,僅有18%的人有旅游收入。居民參與旅游的方式主要有住宿、餐飲約占10%;第二種是通過銷售土特產與農林副產品來實現參與的約占8%;第三種是在社區內部通過特許經營許可的方式從事娛樂休閑等活動的僅占1%。此外還有不到1%的居民是通過在旅游景區內部就業實現旅游參與。參與形式比較單一;除了有固定門面商店與旅館的社區居民是全年參與,部分社區居民還僅僅是屬于周末、黃金周等節假日期間參與的人群類型。臨江村的農家樂示范戶大多僅為節假日參與旅游的餐飲、住宿服務,到目前為止,在被調查的5戶農家樂示范戶中只有2戶有過旅游接待,比例是40%。通過與其他兩個典型景區的比較分析,建議臨江村在旅游開發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在景區建設中,盡量優先聘用當地居民;同時豐富旅游產品以增加居民的參與范圍。

2.2.4 對旅游區的旅游管理方式滿意度評價 居民對旅游區的旅游管理方式滿意度評價見圖4。臨江村發展旅游主要是由昭平縣政府牽頭、縣旅游局主管,下屬單位旅游公司領銜和文竹鎮協管,具體由臨江村委黨小組和臨江村新農村建設理事會及所有村民配合的管理模式。目前屬于比較理想化的管理模式。

而黃姚鎮發展旅游是由旅游公司主管,政府僅作為中間的協調溝通者。近年來當地居民對旅游公司的分紅分配不滿是旅游業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居民對旅游公司的管理也不滿。從最新的調查得知,由于一直以來居民普遍對旅游公司的管理感到不滿,昭平縣政府準備接管,并且成立了黃姚旅游經濟開發區,然而,因為政府對居民進行大面積低價甚至強制性征地,沒有給予妥善安置與合理的補貼,又引起居民強烈不滿,從而形成目前的第二大矛盾。第三,在37%的不滿意當前管理方式的居民中,有28%的居民反映治安管理欠佳、景區內保安與導游的素質不夠文明、水平不夠專業。

2.2.5 對旅游地的旅游收入分配方式滿意度評價 由圖5可知,居民對旅游收入分配方式除了極少數的受益者,總體上的評價都是“不滿意”,尤以黃姚古鎮的居民突出。在調查中得知,臨江村生態旅游發展因剛起步,游客接待量有限,還未形成比較系統的收入分配機制,大體是農家樂示范戶每一間客房接待游客住宿,村委理事會可從中提成5元;在黃姚古鎮,大部分(47%)的居民反映“3年才分紅一次,每次按每戶人口,平均每人分到10~30元不等,數額相當少”,因此意見很大,甚至有少數居民因此對游客的到來產生抵觸與仇視心理,嚴重影響了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與社會穩定。

2.2.6 對自己的旅游收入的滿意度評價(圖6) 目前昭平縣生態旅游區的社區居民中,有旅游收入的居民僅占18%,其中有可觀收入的僅為6%,而且并不完全來自旅游收益。由圖6可知,有46%的居民普遍反映“對目前的旅游分配方式很不滿”,旅游業的開發并未有效帶動起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沒有顯著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和促進就業,解決部分勞動力閑置問題。另一方面,昭平縣生態旅游的發展仍處于初步開發階段,由于管理與資金問題,旅游設施不完善,管理模式不夠成熟與理想。

3 提高農村居民參與生態旅游滿意度的對策

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昭平縣單指標農村居民滿意度和總體滿意度的值都不高,總體滿意度的值僅為3.0(表2)。說明目前農村居民對當地現階段的旅游開發與規劃參與程度不高。可見,提高社區農村居民的參與度,是昭平縣生態旅游甚至整體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針對上述問題,結合昭平旅游業的實際情況,特提出以下改善和發展對策。

3.1 完善昭平縣政府作為旅游主導者的職責

1)完善公共設施,利國利民利游客。昭平縣現需建設完善的公共設施有城鎮鄉村道路、公用水電設施、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廁所的數量與質量以及生態旅游區公共衛生等。在其他旅游設施方面,需要對旅游區的宣傳標牌、旅游售票點、旅游全景導覽圖等相關旅游配套設施逐步完善。對公共設施進行建設、完善后政府還應對其定期維護與更新,以確保公共設施使用的安全性、便利性和長久性。

2)嚴格監督旅游活動涉及的各個層面。在旅游開發與規劃工作所涉及的食、住、游、購、娛、行等旅游六大要素都牽涉到經濟利益,并且會形成一定區域的旅游市場。必須依照嚴格統一的標準收取統一的費用,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共同維護市場秩序、規范好旅游市場。對防止部分不法分子制造壟斷、造成收益不公有重要作用。目前臨江村示范戶的住宿與餐飲收費比較統一,就較好地避免了惡性競爭。

3)改善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調查得知昭平縣當前中下收入水平的居民仍占絕大多數,很多鄉村的生活環境和交通條件較差,尤以臨江村生態旅游示范點與七沖瑤族、七沖原始森林的可進入性與通達性為甚,因此在調查中很多居民反映亟需“開辟沿山公路和在桂江河面架橋”。縱使昭平縣旅游資源再豐富,若由于交通的限制而封閉閑置,未免太可惜,也會影響著昭平縣的整體旅游形象,降低其作為旅游目的地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因此改善生態旅游區的可進入性與通達性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還需要政府部門對昭平縣境內的鄉村進行改善,包括鄉村道路、破舊房屋的改建與古老傳統風格房屋的修繕與保護、鄉鎮的衛生條件以及整個鄉村的村容整潔、村容村貌的改善等。

4)建立社區參與旅游開發與規劃的決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參與制度。在滿意度調查分析“相關部門對當地規劃整治有無征求居民意見”中,已知“認為沒有和不清楚”的社區居民總和達到了55%,說明臨江村的居民在旅游開發與規劃的決策中,并沒有完全得到參與的機會,因此,政府還應不斷完善參與制度,鼓勵社區居民積極參與旅游規劃的制定,提高社區居民參與旅游規劃的意識,使其充分認識到旅游規劃與他們的切身利益關系密切。

5)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利益分配問題永遠是旅游區開發涉及到的各個利益相關者時刻關注的焦點,在前面的闡述中已知,社區參與生態旅游,強調的是把大部分利益保留在社區內部,讓主要的受益者——社區居民得到最切實、最多的利益,這樣才能帶動社區居民積極參與,對旅游區的良性發展做出全力的配合與支持。因此,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是確保社區參與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因此提議,把旅游收入的80%留給當地社區政府與居民共享,用于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基礎設施的完善。

6)形成有效的旅游技能培訓。針對旅游目的地社區居民普遍文化水平較低、旅游專業知識比較缺乏、旅游技能較低的現狀,應該對其開展有針對性的旅游專業技能培訓。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一方面邀請桂林理工大學旅游規劃設計院教授、桂林市旅游局專家、旅游界做得成功的生態景區的策劃師走進社區授課,對居民進行有針對性的旅游技能培訓;另一方面獎勵為旅游區發展作出貢獻的社區居民走出社區到國內其他同類別的著名旅游目的地考察學習。

7)積極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健全村民自治組織,實現村務民主化、公開化,推行社區居民參與制。不斷完善現有的農家樂示范戶政策,同時積極開展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

3.2 提高農村居民作為生態旅游參與者的素質

1)要樹立全新的旅游觀念。在對農村居民的訪談中,發現有少數人群對“希望增加哪些參與性的開發項目”和“應該從哪些方面改善旅游業發展”這兩個問題沒有看法,凸顯出農村居民參與規劃的意識淡薄、參與的能力弱、參與機會少等問題。沒有旅游意識就沒有參與旅游活動的欲望,更沒有旅游收入的來源。因此,廣大農村居民要轉變思想,樹立主人翁意識,積極融入到旅游業的各個層面中去。

2)居民應該充分把握機會,提高自身服務技能。要積極參加當地政府組織的培訓項目,包括旅游專業知識如旅館服務、旅游交通、導游、旅游市場開拓的培訓等,以及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

3)居民應自發地、主動地關注旅游發展過程中的各個項目。旅游目的地的開發和規劃,與農村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農村居民應當在旅游規劃的初期就積極投入到參與工作中,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與相關部門反映、溝通,并爭取共同協商解決問題。

4)居民應當積極利用、挖掘本地特色,積極開展傳統節日活動。臨江村的第一特色就是生態資源豐富、類型多樣化。應當積極打造茶園作為生態旅游的景觀吸引物。此外利用各種傳統節慶開展群眾性文藝活動,展現臨江村的民俗民風,動靜結合提高旅游者的參與度,激發旅游者的旅游需求。

3.3 吸引和扶持投資開發商加大投入

從目前昭平生態旅游區的發展現狀來看,“瓶頸”在于缺乏相應的管理技能和大量并長期的資金投入,引入生態旅游戰略投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有效途徑。

生態旅游戰略投資者可針對以上調查情況和旅游區本身具有的資源與特色,在當地政府深入昭平縣生態旅游管理的前提下,對昭平縣生態旅游目的地作出因地制宜而又科學合理的投資規劃。

3.4 鼓勵其他組織機構廣泛參與

其他組織機構包括相關協會,如昭平縣攝影家協會、昭平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醉美昭平”文藝創作筆會及廣大金融機構、研究機構、昭平在線新聞媒體網站等,這些組織機構對昭平縣旅游發揮的作用是宣傳、監督與協作。因此在旅游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各個組織機構應該相互配合,促進旅游活動的運作順暢、便捷。

參考文獻:

[1] 唐曉云,吳忠軍.農村社區生態旅游開發的居民滿意度及其影響——以廣西桂林龍脊平安寨為例[J].經濟地理,2006,26(5):879-883.

[2] 張 禹. 鄉村生態旅游的社區參與模式及其運作機制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08.

[3] 韓 瑩. 社區生態旅游管理模式研究——以甲居藏寨為例[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8.

[4] 陳香姬. 社區參與生態旅游管理模式研究——基于居民對旅游影響感知視角[D].湖南湘潭:湘潭大學,2009.

[5] 侯國林.基于社區參與的濕地生態旅游可持續開發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6] 佟 敏. 基于社區參與的我國生態旅游研究[D]. 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05.

[7] 盧小麗.生態旅游社區居民旅游感知與參與行為研究[D].遼寧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6.

[8] 廖珍杰,張麗娟. 鄉村旅游社區參與模式與完善[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05-114.

[9] 李嘉菲,李雪銘.城市宜居性居民滿意度評價——以大連市為例[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8,20(4):78-83.

[10] 汪 俠,甄 峰. 旅游開發的居民滿意度驅動因素——以廣西陽朔縣為例[J].地理研究,2010,29(5):842-851.

[11] 李伯華,劉傳明,曾菊新. 鄉村人居環境的居民滿意度評價及其優化策略研究——以石首市久合垸鄉為例[J].人文地理,2009(1):28-32.

篇6

一、主要工作和成績

(一)創建實施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夯實旅游工作基礎。

1.整合旅游資源,積極配合做好重點旅游項目建設。2010年初,陽朔十里畫廊景區、漓江公園景區封閉工程建設啟動,縣旅游管理部門抽調班子成員參與景區封閉工程建設。到目前為止,景區大門和配套停車場已經修建完成并投入試運營。迎賓畫廊景區已于2010年10月1日投入運營。上述項目的完工,有效提高了龍頭山碼頭的接待能力和全縣旅游的接待服務檔次。

2.實施精品名牌戰略,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從“精品名牌”戰略的基礎上出發,組織和指導龍頸河漂流景區申報3A級景區和世外桃源景區4A升5A前期工作:協助和指導白沙涼水井清泉度假山莊通過了全區農業旅游示范點評審:組織和協調新世紀、寶峰、桂福等酒店的升星或復核工作;碧蓮江景大酒店、河畔度假酒店申報5星級酒店工作已取得實質性進展。2010年,興坪鎮獲“自治區歷史文化名鎮”榮譽,并完成了該鎮全區特色旅游景觀名鎮的初評工作。

3.精心籌備,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創建工作全面鋪開。2010年4月參加首批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申報工作,6月份被國家旅游局批準為首批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創建單位,9月初作為“創建首批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參加了在青島舉行的全國旅游標準化工作會議,并在會上做了專題發言。會后,根據會議精神全面開展各項籌備工作。12月3日,組織召開全縣創建全國旅游標準化示范縣再動員大會,旅游企業及鄉鎮旅游部門代表在會上做表決發言,12月16-17日,全國推進旅游標準化試點工作座談會在陽朔河畔度假酒店召開。目前,陽朔縣旅游標準化的創建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二)節慶旅游再創新亮點,四小長假二大黃金周旅游創新高

全縣節慶旅游接待日益增長,在2010年的四個小長假和兩大黃金周期問,旅游接待人數和收入同比創新高。大年三十除夕夜,旅游部門組織舉辦了“中外賓客聚陽朔樂在西街過大年!”活動,元宵節組織舉辦了萬碗湯圓迎嘉賓活動,使陽朔旅游達到了前所沒有的。僅春節黃金周全縣旅游接待人數達38.6萬人次,住宿人數15萬人次,旅游收入1.5億元。通過制定和落實相關的方案和預案,明確了各部門職責和任務,使火爆的旅游接待工作得以有序開展,達到了“安全、秩序、質量、效益四統一”。10月1日至7日,共接待中外游客80.3萬人次,同比增長58.1%;其中住宿人數23.2萬人次,同比增長46.8%;實現旅游收入3.2億元,同比增長74.9%;過境車6.5萬輛,其中自駕車4.8萬輛,旅游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創歷史新高。全縣大小賓館、農家旅館爆滿,賓館及鄉村農家樂住宿價格趨向理性,游客吃得順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餐飲、土特產品經營攤點生意也十分紅火,實現了吃、住、行、游、購、娛六大旅游要素的完美結合。元旦、清明、“五?一”、端午,四個小長假接待量也有所增長。特別是暑假學生潮的到來,使旅游更加旺盛,僅5 8月,旅游接待人數就達314,8萬人次,住宿人數95,6萬人次,旅游收入12億元。

(三)旅游安全、秩序上臺階

把保證旅游安全作為經常性工作來抓。縣旅游行政部門每月均派人深入各旅游企業進行安全生產監督檢查。特別把開設有探險項目的旅游企業作為重點督察對象,要求嚴格制定安全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各項規章制度,完善安全設施。同時,還定期或不定期的開展專項檢查,全年共開展專項檢查15次,排查隱患9起。其中,4-5月,“十?一”黃金周前,對縣內旅游景點景區、星級賓館飯店及較大的酒店進行聯合專項安全生產大檢查。檢查各旅游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情況,企業法人代表重視程度,安全生產是否有專人負責,是否建立了安全預警預案,安全生產重要設施、裝備(消防設施)的完好狀況,是否有定期的日常維護管理、保養,酒店的食品安全,食品的來源等。對未達到要求,不符合規定的,及時督促整改,有效提升了企業對旅游安全的重視程度,為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和秩序打下了基礎。加大旅游高峰期旅游市場整治和安全檢查工作。在各旅游高峰前期,旅游行政部門匯同公安、消防、工商、安監等部門,開展安全生產聯合大檢查,深入各景區景點檢查200多人次,檢查賓館飯店90多家,并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確保出現問題能及時解決。特別是“十?一”旅游黃金周期問,旅游行政部門與鄉鎮、公安、交通、海事、城管等相關部門聯合開展漓江綜合治理,加大對漓江的整治和管理力度,重點在楊堤、興坪、陽朔鎮詵點設崗綜合整治,做到錯峰錯時分區域游覽,做到不超員、穿救生衣、配救生圈,確保安全,方可出江。2010年漓江黃金水道未出現一起傷亡事故和大的旅游投訴案件。旅游監察和投訴處理規范及時。2010年縣旅監所共接到游客的有效投訴62起,涉案賠償金額80000多元。其中,投訴旅行社(服務網點)19起,導游服務質量投訴15起,景區景點投訴13起,其他投訴17起。旅監所都按相關法規和程序及時進行處理或協同處理。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秩序。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導游市場和旅行社(服務網點)及旅游營運市場進行規范管理;做好旅行社(服務網點)協會、導游協會、酒店協會的日常監督管理工作,重新成立了景點景區協會,促其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對旅行社營業部進行清查整頓,推行標準化管理,在各景點景區設立導游管理信息平臺,建立導游檔案,從源頭堵住無證導游經營行為。春節黃金周、五一小長假、“十?一”黃金周,分別在縣城重要節點設立青年志愿者服務崗和自駕車旅游咨詢點,給過往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免費咨詢。在服務崗、咨詢點、紅頸山收費站及高速路收費站發放溫馨提示卡片,提醒游客來陽朔旅游的一些注意事項。

(四)鄉村旅游發展快,特色景觀、生態旅游初具規模

通過培訓或開展比賽,提高鄉村旅游服務質量。在舉辦漁火節前,組織全縣旅游從業人員進行旅游服務技能大賽、中英文口語大賽和開展“十佳導游”評選活動。舉辦多期地方導游、筏工、鄉村旅游餐飲從業人員、鄉村旅游住宿業從業人員培訓班,有 效提高了旅游從業人員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加大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2010年落實資金1000多萬元,用于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與改善。并以歷村、漁村、涼水井村等鄉村農業旅游示范村為點,輻射全縣有條件開辟鄉村旅游的鎮村。目前,以興坪為龍頭的特色景觀、生態旅游村鎮已經初具規模。

(五)旅游宣傳有新招,旅游促銷有亮點

在旅游宣傳促銷內容和形式上堅持創新。除了運用報紙、網絡、電視等常規的宣傳促銷手段外,分別舉辦了桂林市150名旅行社老總、國內旅游界知名媒體迎新春答謝酒會,以及中外游客在陽朔過大年,元宵節萬碗湯圓迎嘉賓等宣傳促銷活動。在5-6月份期間,邀請了中央電視臺《走遍中國》欄目組20多名精兵強將走進陽朔,用近半個月的時間拍攝《“對話”徐霞客》、《西街故事》、《“寄娘”傳奇》、《印象?漁公》、《尋找“洋旮旯”》、《巖壁上的芭蕾》等7集系列專題片,在央視全方位、長時間地對陽朔的山水人文、旅游產業、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等領域進行宣傳,進一步提升了全縣旅游產業的知名度。10月,河北電視臺“旅游真好”欄目到陽朔開展了為期近七天的拍攝,從市井普通百姓的旅游文化生活續寫了陽朔淵源的文化內涵。利用車站大型LED宣傳欄進行旅游推介宣傳,在旅游官方網站,開展專題宣傳。同時,乘上海世博會、桂林旅游博覽會、東盟博覽會及其他周邊縣市的旅游節慶活動的輻射效應,進一步擴大了旅游宣傳的人群和層次,為全年旅游的火爆場面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

為加強基層旅游宣傳工作,舉辦旅游信息員培訓班,提高了旅游企業及其他旅游基層人員的旅游信息報道能力和各大報刊的用稿率。火爆的旅游環境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新聞媒體:

《中國旅游報》、《南方日報》、《廣西日報》、《桂林日報》、《桂林晚報》、旅游資訊網、廣西電視臺、桂林電視臺等主流或是非主流的媒體,紛紛主動為陽朔旅游做宣傳報道,各地游客對陽朔好評如潮,美譽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六)圍繞努力打造世界級旅游勝地這一目標著重做好幾項工作

積極參與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各項工作,打造出陽朔的精品項目與重點工程。圓滿完成創建首批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工作。推進十里畫廊景區、漓江公園、迎賓畫廊等旅游項目建設進程。挖掘和有效利用自然旅游資源,在龍頭山碼頭至福利的漓江段開辟新的漓江夜游項目。“以點帶面”,發展鄉村旅游,抓好百里新村的“以旅促農”工作。做好旅游產品評A加星工作,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全面提升壯大旅游產業。加強旅游市場調研預測和對外宣傳促銷力度,積極開拓新興旅游客源市場。建設與旅游發展相匹配的政府網絡服務中心、游客咨詢中心、大型電子顯示屏幕等服務平臺。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抓好旅游市場秩序規范和行業管理。加強隊伍建設,抓好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強化旅游安全生產。努力使打造世界級旅游勝地這一目標逐步實現。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完善酒店協會和旅行社服務部協會各項管理制度,做好旅游市場秩序規范和行業管理工作,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

(二)參與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各項工作,打造出陽朔的精品項目與重點工程,同時做好首批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創建的各項工作,力爭圓滿完成創建任務。

(三)推進十里畫廊景區、漓江公園、迎賓畫廊等旅游重點項目建設進程,做好旅游產品評A加星工作,加快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全面提升壯大旅游產業。

(四)繼續推進抓好旅游安全生產工作。

(五)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提高全縣旅游服務質量。

(六)通過“以點帶面”,發展鄉村旅游,做好百里新村的“以旅促農”工作。

(七)加強旅游市場調研預測和對外宣傳促銷力度,積極開拓新興旅游客源市場。

篇7

(一)優勢分析

1、地理位置優越

__鎮位于蘇、浙、皖三省交界處,是溧陽南部丘林山區開發特色鎮,全鎮區域面積85平方公里,山林面積10萬畝,轄10個行政村,1.8萬人口。交通便利,距市區30公里,距寧杭高速入口20公里,境內戴橫公路(__—__)和平橫公路(__—__)貫穿南北。雖身處深山,但便捷的交通使其對接于各大城市旅游黃金通道網絡之中。

2、氣候適宜

__鎮隸屬天目山脈,屬丘林山區,大小山嶺17座,吳越第一峰海拔541米。境內四季分明,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濕,季節特征明顯,年平均氣溫15.4℃,年降雨1200—1300毫米,無霜期為235天。土壤為黃棕壤,呈微酸性,植被豐富,有常綠闊葉林、落葉林、常綠針葉林、毛竹林等廣泛分布。自然條件適宜,形成發展生態旅游獨特優勢。

3、自然資源富足

作為__南部丘陵山區開發特色鎮,茶、桑、栗、果、竹五大優勢產業成為我鎮特色農業支柱與主導,在占全鎮總面積70的山林中,共分布著4萬余畝翠竹、3萬余畝板栗、1萬余畝桑園、1萬余畝茶園、5千余畝果園,正在建設的南山農業生態觀光示范園更是前景喜人。

3、旅游資源豐富

境內有國家4A級天目湖——南山竹海旅游度假區,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憑借2萬余畝翠竹這一自然景觀,該景區被外界稱為“天然養吧”,其他還有古松園、南山壽泉、古兵營遺址、古石橋等20余處特色自然景點,與此同時,結合李家園中心村建設,投資6000萬元的田園風光區和投資8000萬元的鄉村旅游區的規劃工作正式啟動,以“農家樂”的形式,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經濟,成為不斷提升__旅游檔次和內涵的重要內容。

4、旅游商品開發潛力大

境內有野竹筍和板栗等真空包裝食品系列,有李子、櫻桃、水晶梨、柿子等四季鮮果系列,有香峰壽眉、南山壽眉、南山黃茶、珍稀白茶等茶葉系列,有土雞、竹雞、野鴨、野山羊等野味火鍋系列,有竹席、竹簾、竹雕、竹鞋等竹制品系列,這些農副產品及特色食品已逐步成為各地游客購物和餐飲的首選,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竹木業、珍稀花卉苗木、新品瓜果、畜牧業、蠶桑業等壯大發展,將為旅游食品、紀念品開發提供很好的原材料市場。

5、政策優惠

國家已經采取一系列刺激消費、拉動內需政策措施,對旅游業升溫具有極大促進作用。我市多次召開旅游工作會議,詳細研究全市旅游產業發展規劃,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旅游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相應出臺。我鎮全力以赴以生態旅游和鄉村旅游為主要項目廣泛招商引資。這些都為我鎮旅游業發展奠定基礎。

6、旅游投資熱潮高漲

憑借20__年初南山竹海風景區與天目湖旅游公司的成功聯營,為全鎮旅游產業開發注入了新的活力,到目前為止全鎮旅游產業開發累計投資近億元,國內外許多客商紛沓而至,積極加入旅游業及相關產業投資開發,推動了__旅游業快速發展。

(二)、劣勢淺析

1、旅游軟環境亟待改善

一是景區所在地群眾和景區經營者之間在土地、山林征用及工程項目承建方面矛盾突出;二是旅游從業人員觀念較為落后,對旅游業的認識還未能真正到位,服務意識不強,服務質量不高;三是旅游經營、管理人才缺乏,不能滿足旅游業日益發展的需要;四是全鎮群眾普遍對旅游產業開發特別是以“農家樂”為主的鄉村旅游開發信心不足,旅游經營意識較差,這已成為制約我鎮旅游業發展重要因素。

2、旅游硬環境較差

一是對現有景點完善開發投資力度不足,資金投入不到位;二是仍有多處鮮為人知的自然景點景觀尚未開發;三是通往景區公路等級、通訊等基礎設施比較差,部分景區(點)未通公路或通訊不暢;四是配套設施如賓館、飯店少且檔低次。

3、旅游資源開發遲緩,很難形成整體優勢

我鎮境內除南山竹海等少許景點具有接待能力外,其他如古松園、宋朝古兵營遺址、唐代古石橋、清風山等一大批自然、人文景觀景點由于種種原因至今還未得到充分開發,尚不具備接待能力,旅游文化內涵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形成橫澗旅游業“資源富集、但亮點少”的格局。

4、旅游宣傳力度不夠

目前旅游業宣傳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地方特色,宣傳廣度、深度不夠,缺乏創新意識。

5、旅游商品開發不力。旅游商品、紀念品開發經營比較落后,缺乏新、特、奇等地方特色,缺乏集中的旅游商品經營店和購物區域。

6、資金投入不夠

__鎮是常州市級貧困鄉鎮,財政收入往往只能解決全鎮 機關干部生活和一些小投入的公益事業,而無力拿出更多資金用于旅游業投入,這也是制約橫澗旅游業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對策建議

圍繞“生態立鎮、旅游興鎮”的戰略目標,以生態旅游為龍頭,形成“政府推動、部門聯動、企業主動、項目帶動、整體推動”的生態旅游新機制,高起點做好__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工作,并認真按照__鎮旅游產業開發總體規劃的要求,認真進行旅游資源綜合開發和景點建設工作,加大對全鎮群眾的旅游產業開發意識的宣傳教育,逐步形成人人盼望旅游資源開發,個個愿意開發旅游資源的良好氛圍,努力把橫澗鎮建成華東線上生態、文化、休閑、度假旅游新亮點。

1、提高認識,加強發展

旅游業是一個涵蓋一、二、三產業的綜合性產業,具有拉動投資和消費雙重效應,能夠刺激經濟增長,解決社會就業等社會問題,是發展生態經濟、富民強鎮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產業突破口和結合點,同時,旅游業又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部門、各行業大力配合支持,因此我們要加強旅游宣傳和引導,從而形成全社會都支持配合旅游業發展的良好氛圍,推動旅游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2、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機制

建立一個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又兼備宏觀調控手段,并有利于對旅游產業開發實行統一領導、統一規劃,又利于旅游業向大規模、深層次方向發展,符合鎮情的旅游管理體制,是加快旅游業發展的關鍵。為此,針對橫澗鎮情,成立專門旅游產業開發管理機構,負責對全鎮旅游工作實行宏觀管理,制定旅游發展戰略并監督其實施,制定旅游開發規劃并審批實施,同時,協調處理旅游工作中出現的各種重大問題,并監督有關部門執行。

3、加大政策傾斜力度

政府應制定專門政策,從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對旅游業扶持。如安排一定財力用于旅游基礎設施改善和旅游宣傳工作等,推動旅游業快速發展。

4、深挖旅游文化內涵,提高旅游產品競爭力

文化在旅游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著旅游業發展方向和興衰。沒有文化的旅游就是沒有靈魂的旅游。我鎮旅游資源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挖掘潛力很大。因此,必須加強旅游文化內涵發掘、提煉、利用,提高旅游文化內涵,形成橫澗旅游獨特亮點,滿足不同層次游客需求,從而提高__旅游的檔次及市場占有份額。

5、加快旅游環境建設,提高橫澗旅游業整體形象

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訊、電力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快以賓館、飯店、旅行社為龍頭的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建設;三是加強旅游人才引進和現有從業人員培訓工作,為旅游發展提供人才保證;四是加強旅游宣傳工作,提高__旅游知名度。

6、大力開發旅游商品

一個地區旅游商品開發與狀況,代表一個地區旅游業發展興衰。結合我鎮實際,目前應重點抓好特色農副產品等旅游食品深度開發。同時,立足橫澗資源優勢,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旅游紀念品,提高旅游商品競爭力和吸引力。

7、加強行業管理,堅持依法治旅

一是加強旅游產業開發制度建設,促使我鎮旅游業走“開發中保護、保護中開發”這一健康、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依照有關政策法律法規妥善處理和協調旅游產業投資經營者和景點所在地群眾之間的矛盾;三是做好旅游市場整頓和規范工作,嚴厲打擊欺客宰客等違法行為,創好旅游業發展良好外部環境;四是加強涉旅安全工作,強化安全意識,落實旅游企事業單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營造良好的旅游安全氛圍,促進旅游業健康發展。

篇8

Abstract: Folk tourism Rizhao“happiness of fishing family” has made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t is believed that folk tourism will develop healthly and rapidly through government leading,supporting plans,strong guidance and joint ventures.

關鍵詞: 民俗旅游業;現狀;對策

Key words: folk tourism;the status quo;countermeasure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1-0222-01

0引言

近幾年,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久居在鋼筋水泥城市里的人們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人們向往山清水秀、生態環境良好的地方。于是,漁業與旅游業交叉的新型產業――“漁家樂”民俗旅游在日照應運而生。它的誕生,拓展了漁業發展的新空間,開辟了旅游業發展的新領域。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打價格戰等問題。

1發展歷程

1.1 萌芽階段日照地區的漁民一直以捕魚為業。由于近年來漁業資源瀕臨枯竭,漁業生產形勢已經大不如前,為增加致富門路, 漁民邁出了轉產轉業的步伐,積極自主的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利用現有資源,發展了“漁家樂”民俗旅游。第一個崛起的“漁家樂”旅游民俗村是王家皂村。

1.2 發展階段從2000年開始,全區從上到下,人人都參與到旅游的熱潮中,在短短的幾年里,日照的“漁家樂”民俗旅游迅猛的發展起來。其中王家皂“漁家樂”民俗旅游業的發展,對鄰村“漁家樂”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游客市場進一步拓寬,日照海濱已經成為中原地區以及周圍省市游客的目的地。

1.3 蓬勃發展階段目前,日照“漁家樂”旅游的發展,為漁民的收入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對社會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2發展現狀

2.1 發展速度較快“漁家樂”民俗旅游在其項目、內容等方面逐漸體現出她的發展活力與發展前景,呈現出一片可喜的景象。

2.2 適應現實消費需求現在日照各旅行社的報價相對較低,日照“漁家樂”民俗旅游在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現在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在市場競爭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環境優雅。二是交通發達、通訊較為方便。三是“漁家樂”民俗旅游的收費較為低廉。

2.3 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發展“漁家樂”民俗旅游,為沿海的漁民開辟了一條新的致富途徑。

2.4 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漁家樂”民俗旅游的發展對地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促進了漁村經濟的穩定發展。

3存在的問題

目前存在主要問題有:

3.1 盲目建設缺乏統一規劃管理①盲目建設缺乏規劃。日照“漁家樂”民俗旅游區總體規劃在執行力度上還很欠缺,在發展上盲目性很大。②無序競爭大打價格戰。目前,日照“漁家樂”民俗旅游的發展速度相對迅猛,有遍地開花之勢。由于組團社的報價較低,轉到地接社時地接社再壓價到漁家,他們之間相互競爭。③政府管理不到位機制不完善。隨著旅游業的發展,許多“漁家樂”民俗旅游戶未經許可部門的許可、未接受工商、衛生、消防等部門的檢查驗收,擅自接待游客的食宿,存在相當的隱患。

3.2 基礎設施不完善 衛生條件差設施設備的不完善導致了客源的可進入性、安全、供水、漁家衛生等方面的問題。

3.3 從業人員的素質低“漁家樂”民俗旅游是漁民自發創辦的,在發展的過程中憑借自己對“漁家樂”的理解開展旅游活動,參與經營的漁民,思想解放程度不夠,還存在“小農”經營思想,缺乏長遠發展的意識和現代經營管理理念。

3.4 產品單一 深度開發不夠目前漁家樂旅游產品單一,娛樂普遍以麻將、撲克牌等傳統項目為主,深度開發不夠[7]。

4對策與建議

作為市、區縣、鄉鎮(街道辦)應建立四級民俗旅游管理體系,為漁家樂旅游工作的開展制定相應的扶持、保障措施或者成立一個“漁家樂”民俗旅游的協會或組織[8],通過協會或組織強化自我管理,行業自律。

4.1 加強規劃培訓 加大扶持力度國內外大量事實表明,在開發中地方政府主導,其開發速度快,投資效益高。

①制定相關政策加強規劃與扶持。各鄉、鎮、辦事處黨委政府、旅游主管部門要從真心實意扶持“三農”出發,研究制定并落實好相關政策,為日照“漁家樂”民俗旅游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創造良好條件。②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及運作模式。要促進“漁家樂”民俗旅游進一步健康有序的發展,就要著力提高“漁家樂”民俗旅游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③引入外資 企業出資 企業與漁家合資。要全面深入發展“漁家樂”民俗旅游,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漁家樂的規模,提升“漁家樂”旅游的檔次,使日照市的“漁家樂”旅游向著大規模、高檔次的方向發展。政府就要充分發揮主導功能,聯合一些實力較強和管理能力較強的企業或私有企業,提倡大力鼓勵外資,多渠道多層次的籌集資金,引入外資。加大本地旅游資金的投入,為漁家樂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4.2 加強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改造加大資金投入,重點加強道路、通訊、水電等基礎設施改建的力度。

4.3 強化監督引導加強管理機制“漁家樂”民俗旅游的健康快速發展離不開科學的規劃和引導。

4.4 轉變經營理念探索適合的發展道路有關部門應積極組織漁民走出家門,學習外地成功的漁家樂民俗旅游的模式,并結合自身實際,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

4.5 豐富漁家樂旅游產品挖掘內涵一是與教育開發相結合;二是增加科技含量;三是加強食文化的開發利用。

5結論

日照“漁家樂”民俗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較大的發展,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通過政府主導,相信日照漁家樂民俗旅游會更加健康、快速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9

一是演練規模較大,涉及部門和單位較多。本次演習涉及旅游、公安、安監、質監、衛生、交通等部門;

二是演練堅持從實戰出發,注重仿真模擬實戰,演、練結合,以“練”為主,實戰性、針對性較強;

三是演練凸現部門聯動,堅持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統一指揮、分層實施,統一布置、分步聯動,具有系統性、綜合性的特點;

四是應急處置能力得到提高。通過這次演練,鍛煉了應急管理機構,提高了企業及員工突發事件的防范能力和處置能力,積累了一定的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

近一段時間以來,各類突發事件時有發生,特別是5.12四川汶川地震給人民帶來了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在此,我們對在汶川地震中的遇難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同時,這些意外突發事件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加強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的應急管理基礎要進一步夯實,管理理念要進一步強化,管理機制要進一步健全,管理方式要進一步創新,救援水平要進一步提高。

下面,我就旅游安全管理等工作提出以下幾點要求:

一、“沒有安全就沒有旅游”要真正成為旅游行業的座右銘

目前,全市旅游行業有154家等級旅游景區、814家星級飯店、近5000家社會旅館和900多家旅行社。做好旅游行業的安全管理工作,為旅游者創造良好的、安全的旅游環境,是我們為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奧運會而做出的最直接的貢獻,為此,要求各區縣旅游局和各旅游企事業單位要切實做好旅游安全工作。

一是要進一步提高旅游安全意識,樹立五個“理念”。各區縣旅游局和旅游企事業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旅游安全意識,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目標理念,樹立“責任重于泰山”的安全責任理念,樹立高度警惕的安全風險理念,樹立事故背后有原因的安全防范理念,樹立系統性齊抓共管的理念。

二是要進一步明確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法人負責制。各區縣旅游局要緊緊依靠各區縣委和區縣政府,做好行業監管,配合安監等各職能部門做好綜合監管和專項監管工作,督促旅游企事業單位落實法人安全負責制。

三是要完善各類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要進一步完善旅游行業管理部門的行業監管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和各類應急預案,把制度建設、應急預案管理和演練作為做好旅游安全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

四是要認真開展系列安全管理活動。各區縣旅游局和旅游企事業單位要積極參加到奧運平安行動、百日安全督查活動、6月份將要開展的全市旅游行業安全生產月活動和奧運會期間舉辦的百日安全競賽活動中去。在活動中,提高我們的意識,鍛煉我們的隊伍,積累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排查和整治各類安全隱患,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防范能力和處置能力。

五是要加大旅游安全的宣傳力度。要通過電視、報紙、廣播、培訓、演練、企業宣傳欄等各種方式,加大旅游安全宣傳力度。切實提高旅游從業人員和旅游者的安全意識,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應急反應能力和安全管理能力,提高旅游者的自我防控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減少旅游安全意外事件的發生。

安全無小事,旅游安全工作關系重大。我們要以落實責任制為前提,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應急預案為基礎,以排查和整治各類安全隱患為手段,以提高預防和處置旅游突發事件能力為重點,以安全運行為目標,有效遏制旅游意外事件的發生。

二、高度重視和認真做好奧運接待服務保障工作

高度重視地做好奧運接待服務保障工作,是目前旅游管理工作的基礎。要進一步激發旅游行業干部、職工的使命感、責任感和自信心,把干部、職工們的愛國主義熱情融入服務奧運、奉獻奧運的實際工作中去,激勵干部、職工為奧運服務多做貢獻。

成功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將會對北京在國際上樹立良好的都市形象,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作為新北京重要形象行業的旅游行業,要不遺余力地發揮出“形象大使”的作用,珍惜和重視服務奧運會的良機,抓住機遇,推進企業管理、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躍上新的臺階,為提升北京旅游產業素質,推進北京旅游產業的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北京舉辦過多種類型的國際會議和體育賽事,有著豐富的接待經驗,但是大家決不能掉以輕心,奧運接待的好與壞,服務周到與否,都會在世界各國客人心中留下印記。

旅游企業必須認識到我們肩負的歷史重任,要把奧運接待服務作為展示首都旅游業發展成果的重要舞臺,努力把旅游服務打造成展示北京奧運會的籌辦水平和人文特色、展示新北京文明城市形象的精美名片,全力以赴地做好各項服務接待工作,成為北京奧運服務保障工作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抓住機遇,提升產業發展水平

利用今天這個機會,我想就旅游產業發展問題談幾點意見。旅游產業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動力產業,推動社會進步的和諧產業,建設生態文明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先導產業,深化對外開放的窗口產業。為真正實現以上目標,在產業發展上我們要做到:

(一)全面樹立大旅游觀。

要進一步明確旅游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一是合理布局,優先發展;二是城鄉一體,統籌發展;三是投資消費,雙輪驅動發展;四是整合資源,特色發展;五是高端低端,協調發展;六是保護環境,持續發展。

(二)突出戰略重點。

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旅游產業體系。為此,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強旅游產業規劃編制工作,逐步形成科學、完善的旅游產業規劃體系。

二是要實施都市旅游精品戰略,形成特色旅游產品品牌體系;實施城鄉旅游產業一體化戰略,逐步形成鄉村旅游產業體系;實施旅游目的地全球營銷戰略,構筑國際化的旅游營銷網絡體系;實施奧運遺產旅游戰略,形成奧運旅游產業體系;實施區域旅游發展戰略,形成跨區域旅游合作體系。

三是要實施重點旅游文化項目推進工程,逐步形成滿足市場需求的旅游主題娛樂活動體系;實施旅游商品推進工程,逐步形成具有鮮明北京特色的旅游商品體系;實施旅游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逐步形成標準化、規范化旅游服務管理體系;實施旅游環境優化工程,建立完善人本化的旅游服務監管體系。

(三)建立旅游產業發展扶持激勵機制。

要完善政府旅游公共基礎服務設施的資金配套政策;加大政府對旅游發展和旅游設施建設的引導性投入;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四是要創新旅游投融資體制。

篇10

關鍵詞: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湛江市旅游

收稿日期:2011-05-09

作者簡介:羅春林(1985―),男,廣東英德人,助理講師,主要從事旅游管理教學、旅游經濟研究。

中圖分類號:F59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1)06-0089-03

1 引言

湛江市舊稱廣州灣,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是一個富有亞熱帶風光的美麗的海港城市。湛江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湛江市現有景區(點)60多個,其中4A級景區2家(湖光巖,藍月灣溫泉度假村),3A級景區6家(東海島、植物園、森林公園、鶴地銀湖、雷州天成臺、吳川吉兆灣),2A級景區4家(金鹿園、雷祖祠、雷州西湖、南三島伊甸園)。近年來,湛江加大力度開發海島度假、海鮮美食、游覽觀光、生態休閑、最美鄉村、紅土文化、娛樂保健、特色購物等黃金旅游線路。

2009年,湛江市接待游客1 151萬人次、旅游收入53.3億元,分別增長29.1%和13.2%。僅2010年,接待游客人數超過1 400萬人次,年均遞增20%,旅游收入65億元,年均遞增15%。湛江市現有高標準酒店68家,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6家、三星級24家,客房8 867間、床位15 649張;非星級住宿設施共510家,客房13 260間,床位22 440張。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對當地經濟的促進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作為欠發達地區,要改變貧窮落后的發展狀況,要促進湛江市經濟的發展,加快旅游經濟建設,促進其持續發展,是湛江市的必然選擇。旅游產業關聯度高、帶動性強、輻射面廣、產業鏈長,是第三產業的龍頭,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綜合帶動效應。湛江市旅游業的發展,可以帶動其他與旅游相關產業的發展,增加就業崗位,轉移富余勞動力到旅游行業來,同時還可以增加當地的旅游收入,近5年來,湛江旅游業創收達200多億元。

2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2.1 可持續發展理論內涵

可持續發展并不是一個簡單的環境保護問題,而是從人類的總體社會生活和長遠發展的各個方面提出的。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要素包括人類的需要;資源限制,即考慮環境和資源的承受能力,實現人與自然的長遠協調;公平,即代際公平和代內公平。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容強調首先要發展;強調持續性,即生態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強調公平性,即發展機會的平等性;強調整體性,可持續發展認為: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相互依賴相互作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生產和消費上應當盡可能地有效利用自然資源,少排放污染物,力爭實現循環利用。強調人類的文明發展和觀念的轉變。對自然界精心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想,它將導致人類文明的更替。我們要樹立可持續的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2.2 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理論的內涵

2.2.1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是指在保持和增強未來發展機會的同時滿足當代旅游者和旅游地居民需求,并通過現有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經營管理,在確保文化完整性、基本生態過程、生物多樣性和生命支持系統的同時,實現旅游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發展模式。

2.2.2 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1)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必須保證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必須在旅游生態環境容量允許的范圍以內。

(2)旅游經濟產業的高效運轉。具體包括旅游產業的總量與旅游業的市場總需求相適應,在生態規范下的經濟最大化。

(3)旅游地的品牌確立和形象得到可持續的維護。

(4)旅游產業應用技術的創新與制度變革。

(5)國民經濟與全球經濟的持續發展。

(6)旅游地社會、文化與倫理、道德的繼承與發展。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是建立在區域社會群體的特性之上的,地方文化與行為特征,倫理道德與價值觀都成為地方旅游業保持特色、擴大市場、吸引客人的文化內涵。

3 阻礙湛江市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3.1 旅游行業監管不到位,管理不規范,服務質量差

湛江市旅游行業管理不規范。政府與景區管理部門各自為政,造成景區管理混亂。景區保護主義嚴重,自行定價,巧立名目,價格變化多端,亂漲價嚴重,存在著“質次價高,質價不符”的現象。一些景區、景點門口尾隨游客推銷商品的現象比較嚴重,景區內商品價格過高,存在宰客現象。旅行社旅游報價偏低,旅游商品價格混亂,游客意見大,投訴多。酒店賓館行政管理不到位,旅游部門只管星級賓館,大量的非星級賓館還沒有納入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管理范疇。旅游行業的人員素質普遍不高,由于某些工作人員的態度欠佳,服務質量較差,應變能力弱,在接待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時,往往容易引起游客的誤解和不滿甚至爭執。這些現象嚴重影響了旅游服務質量和企業效益的提高,嚴重損害了湛江市的旅游形象。

3.2 環境污染嚴重,對景區環境影響很大

電力、石化、制糖、水泥是湛江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產業之一,同時也是該市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的主要排放者。這幾類工業對環境的直接影響主要有:自然資源及能源的急劇減少;排放的有害氣體致使酸雨增加;全球氣候變暖;煙氣及粉塵增多;廢水、廢渣等排放升高;噪音污染加大;放射性污染等。這類工業的廠房有些是靠近那些風景區建立的,排放的有毒煙氣和粉塵隨風飄向那些風景區,給風景區的環境造成很大的環境破壞,影響景區吸引游客的魅力,間接影響到當地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3.3 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落后

湛江市是欠發達地區,在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嚴重不足,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后,旅游基礎設施也很落后,高星級酒店只有五星級1家、四星級6家、三星級24家。一些旅游景區的旅游接待設施逐漸老化,特別是道路的破損、旅游住宿設施的落后,不能滿足游客高品質要求。住是旅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來湛外地游客一般選擇住三星級以上的賓館,盡管湛江三星級以上的賓館有一定的數量,但真正夠“星”的并不多。另外,湛江的賓館大堂客房的檔次普遍不高,賓館就只管旅游團吃、住等賓館的事務,而出游地點、交通工具方面的服務好像就與其無關似的,給旅客留下極壞的印象。

3.4 旅游景點單調,缺乏旅游品牌

湛江市旅游業的發展一直以旅游觀光產品開發為主,大多數景區都是以觀光產品層次的出發點來開發的,致使該市的旅游產品單一,結構很不合理。一些在省內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都是主要以觀光游客為主流客源。像金鹿園、森林公園等,旅游產品單一,景點硬件水平明顯滯后;景色單調,而且環境保潔工作怠慢,造成發展緩慢,品位不高,難以形成品牌,影響了湛江市旅游業的持續發展。

3.5 旅游資源缺乏統一規劃及科學整合和深度開發

湛江市旅游資源豐富,但缺乏統一規劃,旅游項目的建設大都具有盲目性,景點相對較小而且層次低;大大項旅游項目不多而且缺乏競爭力;高端旅游產品開發滯后,無法滿足高端旅游需求,以致游客來參觀游覽過后覺得沒玩頭,這樣很難吸引回頭客。

4 湛江市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策略

4.1 做好湛江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

為了湛江市旅游的發展,湛江市政府要把發展旅游業擺上重要位置。撥出專項基金作為旅游規劃資金,聘請專家編制湛江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突出重點”的思路規劃開發和建設景區,總體規劃應該包括一下幾點。

(1)基礎設施規劃。含鐵路、公路同湛江市旅游市場相適應、相對接的規劃和風景區、市區道路通訊電力供水設施規劃。

(2)景區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湖光巖風景區、植物園、森林公園、鶴地銀湖、吳川吉兆灣、雷州西湖、南三島伊甸園等景區納入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3)老景區的適度完善開發和新景區的建設規劃。總體規劃要體現權威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

4.2 做好旅游環境保護,確保旅游業持續發展

旅游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旅游發展得以永續的前提和保證。保護和恢復湛江市旅游環境的良好狀態,防止環境進一步惡化,要通過綜合治理。加強對旅游環境保護的宏觀管理。旅游環境保護工作應多談“防”,少談“治”,突出“防勝于治,防先于治”的管理思想,使旅游環境保護工作宏觀地貫穿旅游規劃、開發,發展和鞏固等各個階段。提高環保意識、實現主客參與管理。旅游環境保護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部門,管理部門,當地居民和旅游者的參與。做好旅游資源的保護工作。對景區里面具有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資源要保護;同時要控制好景區的客流量,避免景區的環境容量超負荷,造成景區旅游資源的破壞。

4.3 加強旅游行業管理和制度建設,完善旅游管理機制

加強旅游行業管理和制度建設,不斷健全和完善旅游管理機制,切實維護平安和諧、有序競爭的旅游市場秩序。抓好旅游安全生產。加強旅游安全生產監管,全面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抓好重要節假日旅游接待,做好大型進湛旅游團隊跟蹤服務,健全完善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確保旅游活動安全順暢。加強旅游市場監管。加大旅游市場專項執法力度,開展旅游市場專項整治活動,依法打擊“零負團費”、黑市、黑車、黑導等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大力推進旅游標準化建設。嚴格執行技術標準,規范服務行為。旅游企業要嚴格執行國家和旅游部門頒發的技術標準,按照標準的要求來規范服務行為,抓好酒店評星、景區創A、旅行社評級等規范化建設,促進酒店、景區、旅行社不斷提升硬件檔次和服務水平。

4.4 加強旅游從業人員教育培訓,人員素質

旅游業是一個面向大眾的服務行業,服務質量是旅游業的生命線,是其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之一。因此,必須要強化旅游從業人員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素質,從而提高旅游服務質量。一是抓好旅游從業人員培訓。強化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守法誠信、服務敬業的旅游從業人員隊伍。廣泛開展崗位培訓和服務技能競賽活動,組織旅游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參加高層次的培訓進修和考察學習。逐步完善旅行社導游薪酬制度,設立市導游管理中心,加強導游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二是開展形式多樣的旅游教育培訓。充分利用在湛院校及其師資力量開展旅游教育培訓,提高湛江市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質量,增強湛江旅游對游客的吸引力。

4.5 加大旅游投入,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建設

遵循旅游經濟獨特的發展規律,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旅游投入,通過完善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高湛江旅游的吸引力。目前,為了改變旅游交通落后的局面,湛江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完善以公路、鐵路網絡,建成沈海線遂溪至徐聞高速公路、東海島跨海大橋、國道325線文車至比羅坑段一級公路改建工程、國道325線石門橋擴建工程。加快推進茂湛鐵路、海灣大橋西連接線、湛江疏港公路海大路口至蔚律港一級公路建設。此外,湛江一批旅游在建重點項目工程目前進展順利,建設步伐加快。這批旅游在建重點項目主要有:吳川吉兆灣國際海洋生態度假中心、徐聞大漢三墩旅游區、開發區存亮村等旅游景區;湛江金沙灣大酒店、民大喜來登酒店、君豪酒店、廣州灣時代廣場等高星級酒店;湛江美食休閑廣場、市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項目。

4.6 開發綠色旅游,營造旅游新概念

綠色旅游是指具有親環境或環保的各類旅游產品及服務。狹義的綠色旅游即農村旅游,即發生在農村、山區和漁村的活動。綠色旅游作為一種新的旅游形態,具有觀光、度假、休養、科學考察、探險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結合創建國家生態城市,同時考慮到重化工產業在湛江沿海布局落子,迫切需要進一步調整思路,以促進重化工業發展與生態建設協調,自然、生態、經濟與社會的適應,走出一條城市可持續的發展新路。因此,對綠道建設在做好規劃的基礎上,科學定位,分層次、分區域建設,滲透入新的旅游素材,凸現生態主題,嘗試建設環市綠道觀光長廊,或貫穿雷州半島或海灣的綠色生態旅游觀光長廊。經過若干年努力,打造成富于地域特色的現代生態綠色旅游觀光長廊。

4.7 整合旅游資源,打造高端休閑旅游區

湛江市旅游資源豐富,可以把一些臨近的景區串聯起來,進行旅游資源整合,提高景區競爭力和影響力。湖光巖風景區是我國唯一的火山湖(瑪珥湖),具有鮮明的排他性。可以把湖光巖片區、森林公園、南亞植物園等周邊景點整合起來,使之串聯并融為一體。打造國內獨一無二的火山湖旅游休閑度假新熱點,彰顯城市生態高端旅游休閑度假區,重塑湛江國家地質公園的旅游新形象,為景區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實現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必虎.旅游生態學與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續發展[J].生態學雜志,1996(2):61~62.

[2] 魏小安.中國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初探[J].旅游調研,1997(9):17~18.

[3] 池雨民.略論旅游業可持續發展戰略[J].長江論壇,2000(5):14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