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學課程體系范文
時間:2023-09-06 17:43: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投資學課程體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個人理財 現財理論 課程體系構建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MA Yusong
(Finance Department,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 College of Humanities &
Sciences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AbstractAs the national income has gradually increased,personal finance services got a considerale progress in a few years.However,due to its relatively short history,the basic theory and supporting personnel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financial service development.Therefore,it is a compulsory subject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 finance management.This paper investigated how to build reasonable syste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ystem on basis of expertise required in financial services.
Key wordspersonal finance; modern financial theory; 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據Wind資訊統計,2011年上半年共有83家銀行發行理財產品10239款,較2010年同期增長101.95%。其中一季度發行理財產品4879款,同比增長130.36%;二季度發行理財產品5360款,同比增長81.57%,整體來看,理財產品市場發行量延續爆發式增長。然而,相對如此業務增量,國內理財規劃師的數量和專業素養遠不能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因此,在高等教育引入投資理財課程,并根據社會和崗位的需要,合理的設置理財課程體系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1 投資理財學的專業素質要求
個人理財,又稱個人財務規劃或個人金融。根據美國理財師資格鑒定委員會的定義,個人理財是“制定合理利用財務資源實現客戶個人人生目標的程序”。核心是根據客戶的財務狀況和風險偏好來實現客戶的需求與目標,依托于銀行服務,為客戶設計投資規劃、保險規劃、退休規劃、子女教育規劃、稅務規劃、遺產傳承安排等。根據個人理財業務的需要,專業的理財規劃師所要做的工作流程是: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 調查客戶的風險偏好 ―― 制定理財目標 ―― 制定資產配置計劃 ―― 實施并調整計劃 。因此,專業理財規劃師應具備兩方面才能:一是職業素養,包括與客戶的溝通與協調能力,處理事情的應變能力等。二是專業素養,包括對銀行業務的熟稔,對會計、財務管理、稅法、保險、投資學、西方經濟學、統計學等專業課程知識的掌握與靈活運用。只有兼具以上兩點能力的理財規劃師,才能真正適應社會需要,提供更專業、更個性化的理財服務。
2 投資理財課程體系現狀
(1)學科定位過低,局限于職業教育水平。目前,投資與理財專業大多設在高職教育領域,而高職教育由于受其教育時間較短、定位較低等因素影響,所開設課程沒有本科教育那么系統化、深入化,所以投資理財課程所需的理論基礎打得并不扎實,很多基礎理論課都是合并在一門課程里教授,這就導致學生在理解投資理財課程所需內容時有困難。
(2)課程內容安排不合理,與其他課程內容重復嚴重。投資理財課程包含投資學、保險學、稅法、會計、財務管理、金融市場學、金融工程等課程內容,每方面都有所涉及,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要盡量避免講授重復內容,應重點講授這些內容的應用。
(3)教學方式側重理論分析,缺少實務支撐。由于我國理財學起步較晚,尤其是家庭理財,最近幾年才逐步發展起來,有關的教學案例很少,多是采用美國CFA、CFP等考試的案例作為教學案例,而美國家庭和中國家庭在收入來源、支出結構上都存在較大差異,不能完全適應我國此方面的教學需要,再加上我國的教學模式還基本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所以,投資理財課程亟需改革教學模式,增加實務教學內容。
3 投資理財學的本科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框架
(1)學科定位在本科教育水平,提高投資理財教學內容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由于高職教育在教育時間、內容上的局限性,所以可在本科教育階段開始投資理財課程,教學內容的編排上以投資理論、金融工程的應用為主,輔以會計、財務管理、稅法、金融學等內容,在教學內容的難度上深于高職教育,但側重理論的分析與應用,尤其是應用。
(2)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上引入項目導向法?,F有高職教材“把企業理財和個人理財知識整合在一起,把涉及兩類理財內容的金融市場、金融工具、資金時間價值的計算、資本籌集、資金成本和資金結構、投資的經濟因素分析、投資收益和風險、投資風險的規避和控制、投資理財決策理論、理財策略和技巧等內容組織成綜合性章節,把專門討論企業理財或個人理財的企業財務報表分析和資金計劃、企業所得稅籌劃、個人財產的計量與理財策劃過程和個人所得籌劃等內容單獨成章”,這種教學內容的設計與之前的金融理論基礎課內容重復,浪費了教學時間,有什么都講,什么都講不深的弊端。筆者認為,應在教材的編寫和教學內容的設計上引入項目導向法。所謂項目教學法,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課程教學中為學生設計一個項目,組織學生圍繞項目開展找資料、學技能、搞設計、實施方案、檢測成果。筆者建議,將投資理財課程分為企業理財和個人理財。把企業和個人為例,將生命周期分為幾個階段。按照每階段的需求,測定理財對象的風險偏好,分析其財務狀況,設定理財目標,制定實施方案等這樣的邏輯順序編排教材,同時,在教學模式上采用以組為單位,集中討論的方式進行教學,摒棄教師“一言堂”的模式,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3)有計劃的安排教師去金融機構實習?,F代教育要求學生具備實踐能力,作為教師,首先要具備實踐能力。而我國大學教師的主體主要來自于剛畢業的應屆畢業生,研究生教育結束后就進入大學主持教學,雖然都有實習經歷,但實習期都很短,本身就沒有很豐富的實踐經驗,何談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這也是我國本科教育脫節于社會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大學應盡可能地為教師提供到企業實踐的機會,教師的實踐能力提高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才會成為可能。
總之,重構高等教育階段的投資理財課程教學體系,既要更新教學理念,理論與實踐并重,改善教學內容,避免內容重復,改革教學模式,教學互動,提高教師實踐能力,使本科投資理財教育適應社會對理財專業人員的理論和實踐能力的要求,為社會培養合格的高端理財人員。
參考文獻
[1]高雅莉.成人高等理財學教學改革初探.中國成人教育,2006(6):4.
篇2
隨著時代的發展,仰恩大學傳統的《投資學》課程教學已無法適應當前社會需求,在“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指導下,經過一年的探索與實踐,對該課程進行“體驗式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課程考核方式上大膽改革創新,從傳統的教師授課為主體變為以學生學習為主體,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實際投資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體驗式教學;投資學;教學改革
高等學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肩負著人才強國的重要使命。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很多大學生已陸續嘗試互聯網理財,如余額寶等,還有一些學生不惜利用學費或生活費投身股市,不得不說,在校大學生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投資理財群體,培養大學生健康的“金融投資理財意識”顯得尤為重要。王心如(2006)指出金融專業的教育應以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作為雙重目標,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現代金融人才。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36號),并遵從仰恩大學“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仰恩大學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已成為當前學校面臨的重要任務。
一、仰恩大學《投資學》課程改革意義
《投資學》是國內外大學金融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作為基礎的投資理論教學,本課程旨在系統介紹投資學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運用投資學的前沿理論,分析思考證券市場實際情況,進行正確的投資決策和管理。但同時它又必須依托經濟管理類基礎課程知識為其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如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需要學生在學好統計學的前提下,才能理解收益與風險的關系;行為金融學理論,需要學生在學好認知心理學的前提下,才能理解心理預期如何影響人們的投資決策。從仰恩大學的課程設置來看,《投資學》是證券投資系列課程的先導課,理論色彩相對較濃,著重介紹投資學領域的基本知識、規律、投資理念和思維方法。受課程性質制約,以及仰恩大學自身發展狀況影響,《投資學》的教學已經無法適應當今時代的發展,此課程的教學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學科定位模糊,課程安排不合理。由于金融系老師內外交流溝通不足,各專業課程相互獨立,相關課程教學內容易出現交叉重復的問題或盲點現象?!锻顿Y學》課程與證券投資系列教材《證券投資學》《證券技術分析》就存在大量重復內容。學科定位模糊,使得課程重點難以把握。二是現有教材與中國現實脫節。由于我國投資學起步較晚,最近十幾年才逐步發展起來,現有的教材基本采用西方的主流投資理論,不能完全適應我國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如此教學模式停留在理論教學階段,亟需加以改進。三是傳統的教授方法過時,學生吸收知識有限。傳統教學流于知識性的介紹和理論性的概括,教師一直是課堂的主導者,負責講解和向學生灌輸知識,但缺乏實踐深度。四是基礎理論數學模型復雜,不易為學生直觀理解。數據分析是此課程教學的基本手段,書中運用大量的公式、圖形和數據資料對相關證券投資組合進行決策分析,學生基本功不扎實,學習吃力,也加大了此門課程的教學難度,嚴重地影響了教學質量。
因此可以說在傳統投資學教學中,強調的是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注重知識傳授,但無法避免的是枯燥灌輸。學生的學習興趣沒調動起來,真正學到的知識有限,他們習慣于用既定的思維和方法來思考和解決問題,缺乏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許多學生雖然進行了《投資學》課程的理論學習,卻沒真正樹立起健康科學的金融投資理財意識,比如不清楚資金時間價值和投資風險報酬的具體含義,以及它們對自己生活、事業的實際影響;不會運用“投資理念”對自己進行人生規劃、理財規劃等等。因此針對傳統投資學教學所暴露出來的這些問題進行教學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二、樹立“體驗式教學”觀念,推進《投資學》教學改革
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和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立足仰恩大學金融系現狀,參考國內外高校投資學教學模式,對《投資學》進行“體驗式教學”改革。所謂的“體驗式學習”理論是由上世紀80年代美國人大衛•科爾博完整提出的。對《投資學》課程采用“體驗式教學”改革,是指利用信息網絡時代的便捷性,讓學生在課程學習期間親歷投資(包含模擬投資)過程取得經驗,并對投資過程進行深刻思考和反思,得出自己的結論,強化對證券投資理論、知識、工具、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最終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當中。這個體驗式學習,強調學生“做中學”,強調“知行合一”。在此觀念的指導下,圍繞體驗式教學要求在課程體系、教學方式和課程考核方式上大膽改革創新。
(一)優化課程體系,明確課程定位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制定符合實際需要的、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投資理論及教學體系已成為當務之急。金融系老師加強了內部溝通,并積極向外咨詢,調整了課程體系,進行了必要的課程重組和整合,使得課程體系更為規范完整?!锻顿Y學》是金融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它是一門融追求真理和追求財富兩者為一體的學科。因此對該課程的定位是旨在培養學生追求財富的同時,樹立健康正確的“理性財商”。基于課程定位,我們選用的教材是高等院校金融學系列精品規劃教材《投資學原理及用用》(第2版,賀顯南著,機械工業出版社),涉及到的基礎理論包括均值方差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套利定價理論和有效市場理論等現代金融研究的基礎理論。此門課綜合性還是比較強的。
(二)推進“體驗式教學”,加強實踐教學《投資學》是金融學專業中理論與實踐聯系最緊密的課程之一,在學習投資學之前,絕大部分學生并未接觸過資本市場,因此有必要在教學中加強對實踐的分析和應用。1.依托模擬競賽平臺,提高學生實踐分析技能。學校定期與相關機構合作,開展模擬炒股比賽、模擬外匯比賽或模擬期貨比賽等等。在課堂教學上,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這些競賽當中,然后依托模擬競賽平臺,加強“模擬競賽-具體分析-反饋檢驗”學習。每節課隨機抽點幾位學生對行情進行日評、周評或相關預測,隨后對學生的分析思路進行點評。此外模擬競賽,也能極大地刺激學生關注證券市場、學習投資知識的興趣,實戰中了解當前國內金融市場的運作模式和規律,賺取投資理財的寶貴經驗。另外,還能借此平臺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賽況結果可作為為課程考核的衡量標準之一,這也是“體驗式教學”強調的“過程化考核“”能力化考核”。2.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引入案例分析教學。由于《投資學》的實踐性很強,所以課堂教學可采用基礎理論與市場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首先以簡要闡釋投資的基本原理,然后引導啟發學生對相關案例作進一步的分析和討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對投資理論知識的理解、運用和融會貫通。如講解融資融券時,讓學生結合當前股市,分析融資融券的風險控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活課堂,達到教學同步互動,教學效果才能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3.建立專門的證券投資實驗室,開展實驗室教學。在“體驗式教學”觀念的推動下,《投資學》需加強實踐式教學,學校也建立專門的證券實驗室。于實驗室進行授課,相關理論能能得到及時驗證,增強對證券市場的基本交易規則和原理的感知。在實驗室中,觀看實時行情,不斷總結投資經驗,指導于實踐。在認識與理解證券市場運行過程和運行規則的基礎上,掌握現資組合基礎理論及現代證券投資的基本理念與基本方法,構建自我理性的證券投資決策思維框架,成為投資市場中的佼佼者。4.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業導師進課堂。目前金融系和多家金融機構已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因此可邀請企業導師蒞臨講解,把企業培訓員工的內容有機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金融企業的運作,加強對相關崗位的認知,完善職業規劃。這不僅能深化校企合作,還能為合作企業后期的學徒制、訂單班等打下一定的基礎。當然,學生在學習投資系列課程后,也可去合作基地實習,繼續加深對金融企業的感知。
(三)提倡過程化考核,構建多元化考核體系《投資學》課程考核方式也進行了改革,倡導“過程化考核”和“能力化考核”,注重考察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己朔绞讲辉倬窒抻趥鹘y的純理論考核,考核方式多元化,大膽創新地引入了投資策略報告和辯論賽等考核方式。學生的考核成績包括平時分、期中和期末考核三部分。首先,平時分主要根據學生平時課堂討論研究的表現打分,重點考核他們對原理的應用能力以及問題表達能力等因素。其次,期中和期末考核方式多樣化。如采用傳統的試卷考核,考題則多采用原理應用、案例分析等開放性試題,評分時,答案也并非唯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有創新點和獨特性見解的,還可加分;也可采用辯論賽考核方式,即讓學生就投資領域比較有爭議的幾個議題展開討論,根據團隊表現和個人能力綜合打分,在輕松愉悅的辯論中,提高他們的辯論技巧,同時加強理論思考深度,全面提高綜合素質;也可采用讓學生撰寫投資分析報告或小論文,系統全面闡述分析思路,提高鍛煉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結語
仰恩大學《投資學》課程進行的“體驗式教學”改革,加強了實踐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驗室教學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硬件配備與軟件配套相結合,課程教學不再枯燥無趣;學生的實踐分析能力也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綜合素質能力也得以全面提升??梢哉f,通過此教學改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都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時,“體驗式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對于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身為教師的我們必須不僅需具備廣博的歷史知識,還要有敏銳的視角和寬闊的視野,用最新的理論武裝自己,這樣才能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參考文獻:
[1]鐘高錚.證券投資學課程體驗式教學探討.科教導刊,2012(9)
[2]王心如.淺談以金融實踐教學培養現代金融人才.北方經貿,2006(8)
[3]吳成頌.基于“體驗式學習”的《投資學》教學模式改革探析.當代經濟,2014(21)
篇3
結合市場需求,對財務管理專業中金融課程體系的設置現狀進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問題,進而從課程體系的不同層次提出優化設計的建議。
關鍵詞:
財務管理專業;金融課程;課程體系優化
中圖分類號:
F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4)06013402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金融市場及相關機制的不斷完善,市場對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的金融學素養提出了更高地要求。為適應這種需求變化,金融學相關課程在當前高等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優化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1 財務管理專業人才金融知識的市場需求分析
1.1 應用型財務管理的興起加強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復合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結構調整和人力資源市場結構的發展變化,我國已經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大學本科教育已經從傳統的“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趨向于“應用型”教育。經過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畢業生,具備相應領域的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在基礎理論、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術能力等方面具有應用和復合性,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
為此,許多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漸漸發生變化,不再是傳統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而是定位于應用型專門人才,即培養掌握財務管理基本知識,具有運用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理論、金融投資理論和知識進行理財等專業能力,能夠在企業、證券公司、銀行、政府機關以及社會中介機構從事資金管理、財務分析、財務咨詢、證券投資、會計核算等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這種轉變無疑加強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復合性,對學科交叉尤其是金融理財的部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金融知識才有可能成為適應時展的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
1.2 金融環境的變化對財務人員提出更高的要求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深入發展,金融市場不斷完善并逐漸成為各種財務活動賴以生存的基本環境。從事財務活動的財務管理人員,不可避免會參與其中。
首先,隨著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發展,金融領域的跨國活動也在迅猛發展,金融的全球化促使資金在全世界范圍內重新配置,既為發達國家的“剩余”資金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投資空間,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帶來了更多的融資機會。各種金融產品不斷創新,境外投資機構紛紛涌入,一方面為企業籌資、投資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另一方面又使企業處于極大的金融風險中。這些對財務人員的理財觀念、風險意識、知識結構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我國資本市場規模不斷壯大,有力地推動了企業重組和產業結構的調整,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實現了歷史性突破。但目前有效的資本約束還未形成,這就要求財務人員熟悉、掌握相關市場的法律法規要求和運作規律,并具有較強的發展適應能力。
因此,市場對財務管理人員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不僅要求其掌握專業核心知識,具有綜合運用能力,而且還要了解金融市場、熟悉金融機構、能夠理解我國金融機制及法規。要培養此類人才,在其系統的專業學習過程中,開設一定數量的金融類課程必不可少。
2 財務管理專業金融課程體系的設置現狀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所采用的課程體系框架多分為五個層次: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限制性選修課、任意選修課。作為第一個層次的公共課,即為通識教育課程,強調注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奠定素質教育的基礎。包括思想道德修養、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等通識課程。因其與專業性質無關,故不必開設金融課程。后四層都屬于專業教育課程,不同層次中金融類課程的設置也有所不同。
2.1 專業基礎課中,幾乎沒有金融類課程
開設專業基礎課程的目的是為學生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如今,各高等院校普遍接受的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程有:西方經濟學、基礎會計學、統計學、管理學、經濟法、甚至運籌學和管理信息系統等。這些課程的設置并無不妥,但對財務活動的生存環境――金融市場,及具有千絲萬縷聯系的各種金融機構未作絲毫介紹,這顯現出專業基礎課的設置尚有欠缺之處,亟待進一步完善。
2.2 專業主干課中金融類課程有所增加
專業主干課是構成財務專才部分能力的核心課程,也是本專業區別于其他專業的重要標志,我國高等院校傳統選擇的為中級財務會計、投資學、高級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等課程。其中投資學為金融學課程,在財務活動的三個環節,即籌資、投資和分配業務中,投資是中心,投資的需求決定了籌資的規模,投資的預期收益構成了籌資成本的約束條件。而投資的現實收益則成為財務分配的基礎。因此將其作為重點內容設置為專業主干課。
隨著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發展,除了傳統開設的投資學課程外,各高校對專業主干課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如復旦大學的必修課增加了金融市場和金融計量分析;中國人民大學開設了貨幣銀行學和資本運營;東北財經大學開設了金融學和公司理財等。這說明各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財務管理專業主干課中的金融類課程數量。
2.3 專業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隨不同院校的特點而變化
專業限選課和專業任選課的課程設置,體現出各高校對本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方向。所以,在不同的本科院校,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設置的多少和具體的開設種類都有所不同。如復旦大學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特別重視學生的金融基礎,金融學相關課程設置的非常細致,十二門的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如金融工程、期權與期貨、金融實務、保險學、中國金融市場等占了九個。而中國人民大學在重視核心專業課程的基礎上,更看重的是會計類專業課程,所以在其二十多門的選修課程中,金融類課程僅僅只有保險學、國際金融學、金融市場學、期貨貿易和證券投資學五門。其中證券投資學是必選課,是作為專業主干課中沒有開設投資學的必要補充。
綜上分析,在當今本科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金融類課程已占一席之地。但對比我國龐雜多樣的現實市場需求,金融類課程的設置在數量和種類上明顯不足,為能培養出真正滿足市場需要的財務管理人才,必須對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對其中金融課程的設置進一步優化。
3 金融類課程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優化設計
3.1 增加專業基礎課中的初級金融課程
在西方經濟學中,財務管理和金融學的關系非常密切,二者的英文都是與資金運動有關的“Finance”一詞。在我國的現實生活中,兩個學科的交叉融合之處也越來越多。所以在財務管理專業基礎課中,應至少開設一入門級金融課程,如《金融學》或《貨幣銀行學》,這兩門課內容相似只是角度不同,都是比較淺顯但較為全面的對金融學進行了介紹。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財務管理的對象――貨幣的產生發展、相關形態制度的演變;可以掌握財務分析中關鍵因素――利率其作用及運行機制;可以初步認識籌資或投資等財務活動所接觸到的各種金融機構或金融市場。
如今,大多數高校都將這門課開設到專業主干課中。這實際上是混淆了《金融學》與財務管理專業其他核心主干課程的關系,二者不應是并列而應是前者為后者的學習進行鋪墊和打基礎。因此,應將《金融學》調至專業基礎課程中。如果學校較為重視財務管理專業金融知識的培養,還可在專業基礎課中除《金融學》外,再加設一門金融課程,如《金融市場學》等。
3.2 加強專業主干課中的金融實踐環節
市場迫切需求的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主要看重的是其靈活運用會計理論、財務管理理論、金融投資理論和知識進行理財的專業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不僅在于財務主干課程的理論學習,更在于實踐能力的培養?,F實生活的財務活動與金融工具、金融機構,以及整個金融市場都有著密切聯系,因此,僅僅加大專業主干課中金融類課程的數量遠遠不夠,還應加強培養財務管理和金融相互交融的實踐操作能力。
一般來說,盡可能將專業主干課中的金融類課程放在全真模擬實驗室中,通過采用模擬炒股實驗、上市公司融資實驗、項目投資決策實驗、甚至沙盤對抗實驗等設計性實驗方法,著重訓練學生在掌握財務會計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整理運用財務數據,設計分析模型的綜合能力。即便不具備全真模擬實驗室的高等院校,也可采用案例教學、課堂討論等基本方法,使參與其中的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掌握財務金融知識,為其今后的實踐操作奠定了基礎。
3.3 設置專業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的學分下限
雖然在各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選修課中,都開設了金融類課程。這些課程表面上依賴于學生自己的興趣選擇,學校并無特別要求,但學校對該專業培養重點和方向的不同導向潛移默化影響著學生。如上海財經大學財務管理專業,本身就隸屬于會計學院,該專業學生在專業限選和任選課的選擇上,必然以財務會計有關課程為核心,多選擇公司治理、高級財務會計、企業價值評估等課程。這樣培養出來的財務管理人才,不能完全滿足我國金融環境的變化。
為了能夠培養出既能滿足金融市場需求,同時又能突顯學校自身特點的財務管理人才,可以在財務管理專業選修課,主要是專業限選課中設置金融類課程的學分下限。例如,若某學校財務管理專業限選課一共要求30學分,其中金融類課程不低于8學分。這樣,選修課中金融類課程的種類及數量多少,仍由學校根據自身對該專業人才培養的重點來設置,只是為了配合市場需要對學生所掌握的金融知識進一步提出了要求,而此要求還兼顧了學生個人的興趣偏好。
總之,市場環境的變化加強了財務管理專業與金融專業的學科交叉性質,提高了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對金融知識的要求。因此,必須正確認識金融類課程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其進行合理設置,從而實現優化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整個課程體系的目的,才能真正培養出與時俱進的現代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殷俊明,馬麗君.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與課程設置研究[J].商業會計,2011,(13).
[2]張娜依.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3,(23).
篇4
《證券投資學》是一門研究證券投資運行規律的學科,不僅是金融學科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非金融專業,比如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財務管理等專業的基礎課。它既是一門內在邏輯性很強的理論學科,也是一門對實踐具有很強指導性的課程?!蹲C券投資學》貼近現實、兼顧理論,受到非金融專業學生的普遍歡迎。我國證券市場近幾年在相關法律制定、制度創新、機制規范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同時也對《證券投資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非金融專業而言,學生既沒有從事商業活動的經驗,也不完全具備證券投資必需的知識體系,在有限的課時內如何讓學生對證券投資的知識理解與接受并產生興趣成為一大難題。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對非金融專業應體現出與金融學專業教學目標的不同,應當側重于學生對綜合性知識的貫通理解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方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應該根據學生的知識體系進行改革和創新,當然也需要教師對證券投資學全面深入的把握。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和深入探討非金融專業《證券投資學》的教學改革問題。
一、《證券投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證券投資學》課程的特殊性在于內容的綜合性和現實性。一般來說,《證券投資學》的授課對象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是在完成高等數學、西方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務管理,以及財政、會計等課程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各種學科知識,進行《證券投資學》的學習,進而培養證券投資價值的分析、判斷和決策能力。這樣一個課程設計順序是符合邏輯要求的。而對非金融專業來說,由于證券投資學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加上先導課程學習不足,可能會造成邏輯鏈條的缺失,導致學生理解知識難度加大。
(一)存在的問題第一,缺乏適用的教材。教材的質量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目標的實現有著關鍵意義。對教師而言,教材是授課的依據;對非金融專業學生而言,一本符合其專業知識結構,能看得懂、喜歡看、看得進去的《證券投資學》教材,既能拓寬視野,又能激發求知欲、提升學習興趣。當前,以《證券投資學》或《證券投資分析》等為名稱的教材琳瑯滿目,從教育部重點教材到一般高校自編教材,版本繁多。據統計,在亞馬遜網站上“大學教材教輔及參考書”中搜索,《證券投資學》有127種,在當當網的“財經類教材”中有204種。但是,這些教材幾乎都是國外投資理論的翻版,大多數重理論、輕實踐,重公式推導、輕案例探討,相互傳抄現象嚴重,而對我國證券市場快速發展中出現的新事物未能給予足夠重視。學生們使用這些教材學習后,仍然停留于對經典理論的理解層面,無法與我國證券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聯系起來,理論與實踐存在較嚴重的脫節現象。第二,課程設置不科學?!蹲C券投資學》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很強,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并迅速有效地把新內容整合到教學中去,同時又需要多門先修課程做支撐,如證券投資價值分析對數理統計知識的要求較高,需要綜合運用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濟學、金融學、財務管理等多學科的知識為之提供支持。但不同專業對這些先修課程的開設與要求各不相同,有的作為必修課,有的作為專業選修或任選課,有的甚至不安排開課。學生普遍缺乏數理基礎,數據處理技術薄弱,相關軟件應用能力不高,從而制約了學生靈活運用基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有,投資課設置存在“多而全”的問題,內容重復嚴重,如《證券投資學》、《投資銀行學》與《投資學》部分內容重復,由于課時有限,課程多必然會導致每門課程課時量的減少。第三,實踐教學環節薄弱。《證券投資學》的實踐性和創新性決定了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目前《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大多以課堂教學為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一直沿用的“粉筆+黑板”的模式在教學中有很大局限,如在處理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涉及的大量圖表時就很難操作,而目前大量采用的多媒體教學雖然部分解決了這一問題,但畫面包含的大量信息也加大了學生短時間內理解的困難。金融實驗室是重要的手段,但目前普遍重視不夠,專業教師缺失,課時受限,沒有納入專業教學體系,實驗操作、模擬交易多流于形式,學生聽課效率低。對非金融專業學生來說,特別需要證券投資的親身體驗和實地觀摩。第四,考核方式單一。目前,《證券投資學》課程考試方式以閉卷為主。閉卷考試很容易導致學生養成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習慣,學生只要能夠背出基本原理、經典理論即能夠通過考試,卻忽略了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而綜合知識的運用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恰恰是《證券投資學》的教學目的所在。因此,閉卷考試的考核方式與教學目的存在本質上的沖突。
(二)面臨的挑戰目前,《證券投資學》課程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挑戰:第一,金融研究的微觀化趨勢。[1]最近幾十年來,金融學在微觀層面上取得了長足進展,微觀金融學已經成為金融學的兩大分支之一,解決個人、企業、經濟組織在資源配置和價格發現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動態問題,和幾乎所有金融實踐工作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大量成果直接應用到市場第一線。隨著中國資本市場規范化進程的加快,直接融資帶動“微觀金融”滲透到了證券投資的方方面面,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越來越取決于微觀主體的行為?!蹲C券投資學》在教學過程中還沒有體現出這種趨勢。第二,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挑戰同樣緊迫。我國金融市場上的金融創新涉及金融制度創新、組織創新、金融市場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金融工具創新等方方面面,金融衍生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各種含權的公司金融工具已經成為現實經濟的組成部分。《證券投資學》課程設置和教學還沒有充分體現這種趨勢和內容要求,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行為金融學等沒有納入課程體系,或僅僅作前沿理論介紹,這就造成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現實困難。因此,《證券投資學》的教材和內容迫切需要更新,應適當增加微觀金融內容,加大衍生產品內容所占比重,從而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現實。
二、《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為適應非金融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要,達到學生對綜合性知識能貫通理解和提高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需要對《證券投資學》的教學進行深入改革,至少應在如下三個方面首先進行改進:
(一)優化課程設置,選用恰當的教材課程設置是專業建設的核心,恰當的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第一,課程設置需要考慮每個專業的特點而有所側重。適當刪減一些不太重要的選修課,增加基礎課(如統計學、金融學)的課時量,適當增加對公司金融、金融組織學、資產定價、家庭理財等選修課程的開設,有條件的還需加強金融計量學方面的課程,如金融時間序列分析、隨機過程、金融工程學、行為金融學等,作為任選課程開設。在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對基礎性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加強對相關知識的深入了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第二,恰當教材的選擇,需要考慮三個方面:教材是否能夠反映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是否體現本學科的國際前沿;是否與學生的興趣、專業知識背景、學習規律相一致。內容必須與學生培養目標一致,內容設計由淺入深,有利于學生的課外自學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建議選用國外成熟的教科書,輔之以生動案例尤其是國內的案例分析教材,充實案例分析和實踐模擬課的內容,注重理論與實踐相合,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真正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篇5
一、《證券投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證券投資學》課程的特殊性在于內容的綜合性和現實性。一般來說,《證券投資學》的授課對象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是在完成高等數學、西方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務管理,以及財政、會計等課程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各種學科知識,進行《證券投資學》的學習,進而培養證券投資價值的分析、判斷和決策能力。這樣一個課程設計順序是符合邏輯要求的。而對非金融專業來說,由于證券投資學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加上先導課程學習不足,可能會造成邏輯鏈條的缺失,導致學生理解知識難度加大。
(一)存在的問題第一,缺乏適用的教材。教材的質量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目標的實現有著關鍵意義。對教師而言,教材是授課的依據;對非金融專業學生而言,一本符合其專業知識結構,能看得懂、喜歡看、看得進去的《證券投資學》教材,既能拓寬視野,又能激發求知欲、提升學習興趣。當前,以《證券投資學》或《證券投資分析》等為名稱的教材琳瑯滿目,從教育部重點教材到一般高校自編教材,版本繁多。據統計,在亞馬遜網站上“大學教材教輔及參考書”中搜索,《證券投資學》有127種,在當當網的“財經類教材”中有204種。但是,這些教材幾乎都是國外投資理論的翻版,大多數重理論、輕實踐,重公式推導、輕案例探討,相互傳抄現象嚴重,而對我國證券市場快速發展中出現的新事物未能給予足夠重視。學生們使用這些教材學習后,仍然停留于對經典理論的理解層面,無法與我國證券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聯系起來,理論與實踐存在較嚴重的脫節現象。第二,課程設置不科學。《證券投資學》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很強,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及時發現并迅速有效地把新內容整合到教學中去,同時又需要多門先修課程做支撐,如證券投資價值分析對數理統計知識的要求較高,需要綜合運用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濟學、金融學、財務管理等多學科的知識為之提供支持。但不同專業對這些先修課程的開設與要求各不相同,有的作為必修課,有的作為專業選修或任選課,有的甚至不安排開課。學生普遍缺乏數理基礎,數據處理技術薄弱,相關軟件應用能力不高,從而制約了學生靈活運用基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有,投資課設置存在“多而全”的問題,內容重復嚴重,如《證券投資學》、《投資銀行學》與《投資學》部分內容重復,由于課時有限,課程多必然會導致每門課程課時量的減少。第三,實踐教學環節薄弱?!蹲C券投資學》的實踐性和創新性決定了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目前《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大多以課堂教學為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一直沿用的“粉筆+黑板”的模式在教學中有很大局限,如在處理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涉及的大量圖表時就很難操作,而目前大量采用的多媒體教學雖然部分解決了這一問題,但畫面包含的大量信息也加大了學生短時間內理解的困難。金融實驗室是重要的手段,但目前普遍重視不夠,專業教師缺失,課時受限,沒有納入專業教學體系,實驗操作、模擬交易多流于形式,學生聽課效率低。對非金融專業學生來說,特別需要證券投資的親身體驗和實地觀摩。第四,考核方式單一。目前,《證券投資學》課程考試方式以閉卷為主。閉卷考試很容易導致學生養成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習慣,學生只要能夠背出基本原理、經典理論即能夠通過考試,卻忽略了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而綜合知識的運用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恰恰是《證券投資學》的教學目的所在。因此,閉卷考試的考核方式與教學目的存在本質上的沖突。
(二)面臨的挑戰目前,《證券投資學》課程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挑戰:第一,金融研究的微觀化趨勢。[1]最近幾十年來,金融學在微觀層面上取得了長足進展,微觀金融學已經成為金融學的兩大分支之一,解決個人、企業、經濟組織在資源配置和價格發現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動態問題,和幾乎所有金融實踐工作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大量成果直接應用到市場第一線。隨著中國資本市場規范化進程的加快,直接融資帶動“微觀金融”滲透到了證券投資的方方面面,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越來越取決于微觀主體的行為?!蹲C券投資學》在教學過程中還沒有體現出這種趨勢。第二,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挑戰同樣緊迫。我國金融市場上的金融創新涉及金融制度創新、組織創新、金融市場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金融工具創新等方方面面,金融衍生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各種含權的公司金融工具已經成為現實經濟的組成部分?!蹲C券投資學》課程設置和教學還沒有充分體現這種趨勢和內容要求,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行為金融學等沒有納入課程體系,或僅僅作前沿理論介紹,這就造成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現實困難。因此,《證券投資學》的教材和內容迫切需要更新,應適當增加微觀金融內容,加大衍生產品內容所占比重,從而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現實。
二、《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為適應非金融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要,達到學生對綜合性知識能貫通理解和提高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需要對《證券投資學》的教學進行深入改革,至少應在如下三個方面首先進行改進:
(一)優化課程設置,選用恰當的教材課程設置是專業建設的核心,恰當的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第一,課程設置需要考慮每個專業的特點而有所側重。適當刪減一些不太重要的選修課,增加基礎課(如統計學、金融學)的課時量,適當增加對公司金融、金融組織學、資產定價、家庭理財等選修課程的開設,有條件的還需加強金融計量學方面的課程,如金融時間序列分析、隨機過程、金融工程學、行為金融學等,作為任選課程開設。在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對基礎性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加強對相關知識的深入了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第二,恰當教材的選擇,需要考慮三個方面:教材是否能夠反映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是否體現本學科的國際前沿;是否與學生的興趣、專業知識背景、學習規律相一致。內容必須與學生培養目標一致,內容設計由淺入深,有利于學生的課外自學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建議選用國外成熟的教科書,輔之以生動案例尤其是國內的案例分析教材,充實案例分析和實踐模擬課的內容,注重理論與實踐相合,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真正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篇6
關鍵詞:證券投資學;非金融專業;教學手段
證券投資學是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該課程的應用性較強,也是一門教學難度較大的課程,它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證券投資理論的基礎知識,還應具備獨立自主進行實際投資分析的能力。因此,對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實踐運用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同時對教師在證券投資學教學中如何適應高職教育的教學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使高職非金融專業學生學以致用,高職教育的課程設置滿足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有必要探索證券投資學教學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的改革,以促使教學登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高職非金融專業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理論與實踐相脫離
針對高職非金融專業,證券投資學的教學目標看似很清楚:“使學生學會證券投資”,然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往往變成了“使學生學會證券投資學”,這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1]。于是,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技能,重課堂講授輕模擬操作的現象,已經司空見慣。結果,學生學完以后,只懂得理論知識,動手操作能力非常薄弱。這就與高職教育的目標相背離了。
(二)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手段落后
在對高職非金融專業的學生授課時,一直采用的是“一只粉筆兩本書”作為教學工具。但是在講解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時會涉及大量的圖表,需要看大盤才能理解理論知識。這些圖表想在黑板上畫出來比較困難或者根本不可能實現,結果造成老師講課空洞、乏味,學生聽課效率低下。
(三)缺乏實踐環節、課程結構設計不合理
證券投資學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學科,因此證券投資學課程都會有一定課時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從投資者角度進入證券市場,感受證券市場的漲跌變化,培養學生的市場感覺,磨煉心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否則,學生永遠不會明白證券市場到底是什么樣,理論聯系實際也只能是一句空話。但是對于高職非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課程體系的壓縮,導致在教學計劃中根本沒有設置教學實踐課,有的雖然在形式上設置了教學實踐課,但落實起來不是很到位,所以也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四)教材難以適應高職教育的需要
我們現有的教材理論介紹過多,過于呆板,對于許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內容在教材中很少涉及。如國有股減持、QFII、QDII、ETF、LOF、權證、股指期貨、央行票據、可分離交易債券、融資融券、市價委托、大宗交易、開放式回購、中小板市場、三板市場等內容很少在教材中反映[2]。很多學過證券投資學的同學對這些概念茫然無知。另外就是游戲規則的變化,2005年到2006年上半年是證券法規全面修改的時期,證券發行、上市以及交易規則都進行了大幅度修改,但即使是最新版的教材對上述內容都很少涉及,對規則修改更是沒有反映。這些都難以適應當前高職教育的教學需要。
二、高職非金融專業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
(一)明確教學目標
對于高職非金融專業的學生來說,可以根據學生的層次設定不同的目標。證券投資學教學最基本的目標就是教會他們證券的交易,最低的目標是學會炒股。不僅要知道開戶程序、交易的方法和技巧,還要掌握最基本的基本面分析和技術分析方法,為市場和社會培育合格的股民、理性的投資者。中級目標是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證券業的大發展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很好的機遇,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適應實際工作需要的技能,要求學生參加并爭取通過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中的證券經紀類考試,獲得證券經紀從業資格證書。高級目標是為同學們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礎。證券業對人才的需求,相當一部分是要求有多學科的知識背景,而不僅僅是單純的金融證券知識。
(二)教學手段的改革
用案例教學、模擬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取代以往的“粉筆+黑板”的老模式,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果,還可以滿足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需要。
1、案例教學
選擇與證券投資學教學內容配套的典型案例,將一些難以理解、繁瑣枯燥的教學內容運用生動的案例表現出來,提供給學生分析討論,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釋現實問題,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再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轉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案例教學將知識的傳授與知識的運用有機結合起來。
2、模擬教學
通過模擬證券投資實戰環境,采用實證分析教學,將證券投資分析理論與證券市場的實際操作結合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培養實際操作能力和風險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具體操作上,利用證券行情接收系統,實時接收滬、深股市行情,演示大盤和個股行情走勢;利用證券實時分析系統,演示主要技術指標,結合典型圖形講解技術指標的運用;利用模擬股票交易系統,建立操作規則,利用虛擬資金和虛擬撮合,實現從交易、結算、風險管理全過程的操作。同時,通過讓學生扮演證券市場投資者的角色進行模擬投資活動,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際環境中具體運用,通過模擬操盤預測市場行情變化,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進而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全面、扎實地掌握證券投資知識。因此,模擬投資活動的開展,更突出了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是課程設置的一個較高的層次。
3、多媒體教學
證券投資分析是證券投資學中最重要的、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部分內容。由于證券價格在證券市場中的波動起伏是撲朔迷離的,所以,證券投資技術對于提高投資人的判斷能力有較大的幫助作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增強對證券市場未來的預見能力,躲避即將來到的風險,任何一個投資者(機構)都必須熟練掌握和運用技術分析方法。所以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一直在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這方面的實際分析能力。而技術分析法涉及大量的指標分析和圖形分析K線圖、缺口理論、形態分析、成交量分析、移動平均線分析等,若采取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上教師要現場設計黑板,描畫技術圖形,列舉證券投資實例,還要通過察顏觀色、個別提問等方式從學生那里獲取反饋信息。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率較低,原本生動有趣的知識在學生看來也索然無味。而通過多媒體創作工具,則可以將以上理論結合市場形態中的實際材料,用立體的圖表編寫出重點突出、形象生動的“電子講稿”[3]。例如,用MicrosoftPowerpoint和Authorware繪制出K線圖以及各種K線組合,通過形狀、大小、色彩、閃爍、修飾等屬性來突出關鍵圖形和指標,并利用Powerpoint的動畫演示,形象地講解了葛蘭碧的移動平均線法則;運用了Flash的動畫技術,生動、貼切地向學生們展示出股票交易的全過程,加強學生們的直觀感受和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三)修正教學計劃,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要改變過去教學沒有實踐環節或是把實踐教學形式化的狀況,使實踐課時占總學時的12以上,這樣學生可以邊學習理論知識邊進行實踐操作。由于高職非金融專業學生的課程體系壓縮,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假期到證券公司進行崗位實習和訓練。另外,要改變現有考試方式,增加實踐環節考核力度,把證券投資學這門課的考試分成實務考試和理論考試兩部分。
參考文獻
1徐懷業。關于高職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遼寧高職學報學報。2007,6:53-54
篇7
互聯網金融創新不斷,匯率和利率市場化逐步實現,我國金融機構正面臨不同于以往的金融環境。金融學專業教學如何變革以適應這一趨勢正是本課題研究內容。本課題組通過和其他高校進行比較、金融專業人士小型訪談以及對我校金融專業畢業生問卷調查三種方式,研究金融課程體系創新的方向,并提出加強實踐環節、突出重要課程、增加新課程等建議。
關鍵詞:
互聯網金融;課程改革;實踐能力
金融學在高校招生中備受青睞,錄取分數較高,但就業率卻排在后面。雖然有金融行業本身招聘過程較長等原因,但是和金融專業本身定位也有著很大關系。金融學專業培養對象仍然偏向于金融業高層次管理人員,而高層次管理人員需求人數較少,所以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我們怎么才能對課程體系進行創新以提高三峽大學畢業生的競爭力,這是亟待研究的問題。目前新一輪金融改革對于我們學校來說是機會也是挑戰。隨著余額寶出現,各項互聯網金融產品不斷推出,拓寬了融資渠道,不過也對現有的金融企業形成沖擊。2013年央行徹底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存款利率也迎來關鍵性一步,2015年8月25日放開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我國匯率也在進一步加大市場化步伐,人民幣匯率差價幅度也從1%擴大到2%。這些金融變革目前對金融業產生了什么影響,對金融業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有沒有變化,金融業課程建設應該如何適應這些變化,這正是本課題組要研究的內容。
一、調研方案及調研對象分析
1.調研方案本課題組首先選擇了三峽大學周邊三所高校(中南財大、西南財大、中南大學),研究其與三峽大學金融學專業培養方案的差異。然后和金融業人士進行了小型網上訪談,了解現有金融行業變革趨勢和他們對金融專業畢業生的素質要求。最后在這個基礎上整理問卷,通過問卷星網站對我校金融專業歷屆畢業生進行抽樣調研,最后成功收回42份問卷。2.問卷調研對象所處行業分布本次問卷抽樣調研對象包括三峽大學金融專業2006屆-2015屆畢業生,跨度較廣。從調研對象入職年限來看,1年以內占比33.33%,1~3年占比4.76%,3年以上占比61.9%。過去有一種說法,你所讀的專業并不一定是你所從事的專業。如果按此說法,大學教育只需要加強通識教育即可,專業教育并不重要。但是從我們的調研結果來看,非金融類工作占比33.33%,金融業工作占比66.67%,即2/3學生仍然留在金融業。既然我們畢業生所從事的職業和金融業密切相關,就需要加強金融學專業課程的教育。具體而言,股份制銀行占比第一,達到28.57%,第二是證券公司、期貨交易公司等投資類機構,達到14.29%,企業財務、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咨詢業務占比11.9%,而金融監管部門、保險公司、信用合作銀行和擔保公司從業人員較少。在重新設置金融課程體系時,一定要加強銀行、證券和會計類課程,至于金融監管類和宏觀調控類課程可以減少。
二、金融改革對金融行業沖擊
在小型調研中,多數金融業人士反映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對現有金融機構沖擊很大,而利率改革和匯率改革的影響并不是太明顯。對歷屆畢業生的問卷調查也印證了這一觀點。關于互聯網金融和其他新興金融機構的沖擊,21.43%被調查者表示沖擊不大,50%表示同業競爭加大,21.43%表示擴展了本單位業務渠道,7.14%表示公司業務收入降低。說明互聯網金融的出現有利有弊,一方面擴展了本單位業務渠道,另一方面也導致面臨更多的競爭對手?,F有的金融機構非常重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我們在課程設置時要考慮這一因素。關于存貸款利率放開的影響,33.33%被調查者表示沒什么變化,而其他人認為,沖擊主要體現在競爭壓力變大,其次是單位不斷推出新產品和單位利潤收入下降。上述調查顯示存貸款利率放開對金融業的影響并不如預期那么明顯,不過值得進一步關注。關于匯率改革問題,80.95%被調查者表示單位沒有外匯業務,僅19.05%表示有外匯業務。而有外匯業務的單位都表示已有完善的外匯管理體系,所以在課程設置上這一部分內容可以減輕分量。
三、金融業課程設置改革方向
1.現有課程中須鞏固的課程三峽大學從事金融學教學十多年,培養方案也多次修改,哪些課程讓學生受益并值得我們進一步鞏固?針對這一問題,本課題組調查畢業生讓自己受益的課程。高居榜首的是會計學和宏觀經濟學,此外微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證券投資學、商務談判和禮儀、公司金融、金融企業會計與報表分析也頗受青睞。而統計學、保險學、金融專業英語、商業銀行業務管理、金融法規、博弈論、產業經濟學和財政學相對而言不太受青睞。
2.需要增加難度的課程多數同學反映,金融專業什么都學,但是都沒有學精,所以課程設置中要考慮不僅要讓學生了解金融業各種知識,還需要增加一些課程的難度,讓學生能學精一些課程。超過60%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增加會計學課程的難度,超過40%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增加公司金融課程難度,所以增加這類課程難度迫在眉睫。從實際工作來看,不光是財務工作需要會計相關知識,其實擔保公司也需要看懂貸款企業的財務報表,證券公司從業人員也需要能看懂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所以建議會計相關課程應該加強。另外,超過50%被調查者認為投資學課程應該增加難度,畢竟我們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在證券投資機構工作,但是我們的證券投資學過于單薄,可以在現有基礎上增加多門進階課程。
3.需要增加的課程金融學教學必須緊跟金融業變遷步伐,所以很多學校不斷推出新課程。有些新課程值得展開,但有些新課程也許只是概念而很難展開,所以在考慮是否增加新課程時必須多參考其他高校的方案,聽取金融從業人員的心聲。中南財大最新的培養方案有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監管學、金融計量軟件應用、信用管理、固定收益證券等新課程,西南財經增加了固定收益證券、金融風險管理、農村金融等課程,而中南大學增加了金融史、金融信托與租賃、金融風險管理、金融監管、行為金融學、農村金融等課程。問卷調查顯示,2/3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增加金融風險管理,超過1/3被調查者認為可以增加信托與租賃、金融監管學、信用管理、互聯網金融等課程。此外,還有人建議增加會計實操和金融素養和口才等課程。很多人都強調金融專業應該認真學習計量經濟學,但是這一課程對于本科學生而言難度較大,所以一直以來對于是否開設該課程都有猶豫。對其他學校調研顯示,被調研高校金融學專業基本都開設了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不過一些學校設為選修一些學校設為必修。問卷調查顯示,僅有7.14%被調查者認為應該增加計量經濟學課程。對于這一課程,建議設為選修,在講授過程中應更重視應用部分。
四、金融業實踐能力培養方案
1.實踐的重要性在對金融業人士調研中,被調查者不約而同表示金融業是實戰很強的行業,必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歷屆畢業生問卷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33.33%被調查者認為師弟師妹在校期間應更重視課外實踐實習經歷,僅有4.76%提倡學生加強英語水平。而我們的學生幾乎是花了50%精力學英語,而真正投入到實踐中的精力大概不到5%。這種投入精力的錯配自然會產生產出有效性不足問題,所以需要引導學生去調整時間配置。
2.實踐方式比較我們一直在強調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但如何提高卻一直是教學人員頭痛的地方。一方面相關單位沒有大批量接納實習生的能力,所以集中實習很困難。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去了單位表現不好,遲到早退,甚至不去,影響了實習單位對本校學生的印象,導致下一屆實習難以開展。調研顯示,調查者基本認同現有實踐環節需要修改,但是關于如何修改分歧較大。40.48%被調查者提倡學生按自己的興趣愛好實習,強扭的瓜不甜,還是應該加強學生自主性部分。而30.95%表示應集中實習,并對學生嚴格考評。所以本課題組認為應該結合具體課程,一部分課程集中實習,另一部分分散實習。
3.需調整的實踐實習課程關于軟件類課程分為兩類,一類軟件和金融業實際所用軟件一致,比如SPSS和證券投資模擬,這類課程除了完成報告外,甚至可以增加考試課程,確保學生掌握了相關技能。另一類是模擬軟件,僅是實驗室設計的能夠模擬現實金融業務運行的軟件,和實際操作所用軟件有較大差距,在教學活動中比較容易開展,但是實際價值不大,不應該是我們學習的重點。從西南財經大學培養方案來看,綜合實驗僅占了2個學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和中南大學8個學分,而我校軟件類實踐課程包括ERP實驗、SPSS實驗、國際結算實務模擬、商業銀行業務試驗五門課程,稍稍偏多。
五、對金融學課程體系改革相關建議
1.加強實踐環節要注意集中實習和分散實習相結合。認知實習仍需界定為集中實習,但不要用集中上課的模式,而是分批進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而假期實習應采取分散實習,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找金融單位實習,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學生無法找到合適單位,任課老師可和我校校外實踐基地聯系,進行安排。不過不管是分散實習還是集中實習,一定要做好過程管理,在學生提交單位名單后,任課老師需要和所在單位及時做好溝通,嚴格考勤,如果學生不認真完成實習任務,經過任課老師和實習單位溝通后,可以不給學分。精簡軟件實驗課程。SPSS和證券投資模擬應該繼續保持,其他實驗課可以刪減,或者改變現有上課模式,可以考慮將實驗室模擬和金融單位實戰相結合,不能為做實驗而做實驗。
2.突出重要課程完善財務課程體系建設,要培養能讀懂財務報表的金融人。會計科目可以改為64課時,加入16學時會計實操。公司金融課程仍堅持原有財務管理的內容,不過要更重視實踐。金融企業會計報表分析應改為必修課,主要從證券投資的角度去解讀會計報表。有必要的話可以增加一門中級會計選修課。擴大證券投資學課程體系建設。證券投資學課程要保持,并在現有基礎上加入現資理論。加入金融市場學課程,主要是從實戰角度去研究現有各項金融市場存在的機會,重點講授期貨與期權市場。投資銀行學對于我們畢業生能用到的較少,建議改為選修。另外增加固定收益證券這門選修課,畢竟固定收益證券已經成為重要的投資渠道之一。
3.與時俱進,加入新課程在開設新課程時,一定要精心選擇合適的課程,否則年年上新課,年年沒收獲。根據我院教學資源實際情況,強烈建議增加金融風險管理課程,特別是利率改革和匯率改革進一步推行,企業將面臨更多市場風險,所以非常有必要開設金融風險管理,教授風險管理的思路和方法。也可加入固定收入證券、金融監管學、信托與租賃、計量經濟學、互聯網金融等選修課程。一旦確定后,要將該課穩定下來。教師有上新課的意愿,但在實際上課時會遇到很多困難。新課程很多知識體系并不成熟,很難形成一個完美的體系,增加教師備課難度,很難形成對稱的收益。所以需要在制度上鼓勵教師去教授新課程,可以從分配方案上向新課傾斜。
4.將會計證和證券從業證書納入硬性要求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校金融專業的畢業生主要仍是在金融和財務類崗位工作,而這些崗位都有硬性上崗證書要求,所以我們可在培養方案中引導學生去考相關證書,比如可在課外學分置換上加入相關規定。往屆畢業生有通過CPA的例子,但是近年來通過者非常少,甚至有勇氣去考的都很少。所以應該通過各種手段鼓勵學生去參與這些更具有含金量的證書考試。
參考文獻:
[1]范亞莉.新一輪金融改革對金融專業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S2).
[2]金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影響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12(1).
篇8
1.證券投資學課程的特點
1.1涵蓋多門課程,理論與實踐并存。
具體來看,證券投資學課程主要包括四個部分:證券基礎知識、證券基本分析、證券技術分析和證券組合量化投資。證券基礎和證券基本分析部分涉及西方經濟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學、企業戰略管理、會計學等多門課程理論知識。證券技術分析以應用為主,注重實戰經驗積累,要求學生不斷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過渡。
1.2具備嚴謹的分析能力,數學功底較深厚。
證券投資學課程要求學生構建結構化分析思路,比如證券基礎分析中三觀分析(宏中微觀),在分析過程中,建立個性化的思想、意識,并不斷在實踐過程中找到關聯性,挖掘其內在含義并利用分析結果對未來做出預測,同時檢驗成果。形成閉環,不斷完善分析思路。由于數學可以很好地將邏輯的嚴密性和概念的抽象性結合在一起,因此證券投資學包含較多數理模型,特別是在證券組合量化投資環節,比如資產定價模型,期權定價模型等。因此對學生數學功底有一定要求。
1.3以本地化為主,面向國際化。
由于證券投資學課程興起于歐美發達地區,由于資本市場發達程度不一致,因此部分理論在國內資本市場無法應用。在長期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國內為主兼顧國外市場。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面向海外投資需求日益凸顯,因此適當開展雙語教學和合作辦學,適應新常態下的突出特點。
2.當前證券投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教學方法與考核模式單一。
目前教學組織形式普遍采用課堂教學為主,實驗教學為輔,以講授法貫徹課程全部內容,由于涉及知識太多,往往采用多媒體輔助方式,導致學生上課忙著記筆記,沒有時間對內容思考,同時沒有使其學會自主學習。同樣,考核模式單一,采用試卷考試方法,使得學生在期末期間突擊抄筆記背筆記,憑借短時間記憶力以謀求通過考試,沒有真正掌握所學知識,忽略教學考核的意義。
2.2教學內容寬與專的矛盾。
由于目前大學需要安排較多公共課程,專業基礎課課時有所縮減,而證券投資學課程涉及內容比較多,因此如何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成為主要問題。由于涉及分析內容,因此授課過程中要求勢必細致準確。同時,由于專業基礎課開設較早,多為其他課程的先修課程,因此,教學過程中不斷補充相關課程知識讓學生知識更寬闊,有限的課時變得更為緊張,使得寬與專的矛盾更突出。
2.3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由于證券投資學課程中大量模型和分析方法,使得學生感覺到理論知識枯燥,同時由于缺乏相關平臺實踐,難以將這些模型公式與其實踐相聯系,從而難以理解相關意義,導致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同時由于授課教師來自高校而非證券業從業的一線,因此從源頭上束縛了開展實踐教學的能力,使得理論實踐再學習再理論再實踐的循環一直無法形成。
3.關于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的幾點啟示
3.1采用靈活教學組織模式,構建自主學習環境。
英國高校一年分為3個學期,課程安排證券投資學安排一般都是理論課在第一學期,實踐課程安排在第二學期。英國證券投資學課程主要體現在Investment和Financial Trading Techniques二門課程中,前者是理論課,后者是實踐課程。組織形式采用是講授課(Lecture)和輔導課(Tutorial)相互結合,講授課也被稱為大課,一般在2個小時左右,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人數在60至150人不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是新學期開始課程時,授課教師會提前上傳教學計劃,課程課件,參考資料和作業等材料至學校網站,供學生下載,這樣學生可以自主預習和復習。筆者就讀的學校在上課之前會發本節課程講義打印稿,預留空白讓學生記筆記,這樣有利于學生課上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輔導課也被稱為小課,輔導老師和授課老師不是同一人,一般在1個小時左右,人數控制在30人以內,通常是以小組討論和教師輔導為主,課上疑點或者習題難點都可以問輔導老師,組員之間可以交流想法和認識,一般氣氛比較活躍,自主學習熱情很高。
3.2教學內容模塊化,考核形式多樣化。
英國高校的一個特色就是沒有一本固定教材,每門課會有一個參考書目(ReadingList),教師可以自主選定內容,因此可以及時增加最新的理論和案例模塊,而國內學校基本教學內容受制于教材內容,教材編制往往追求高大全,這樣反而導致多門課程內容重復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厚。而且教材編訂時間都是5至10年前,陳舊的內容也影響到教師教學。同樣英國高??己诵问蕉鄻?,比如小組講演,小組報告,小組論文,個人小論文,個人大論文,平時考試,期末考試,等等,一般選取3項左右以組合形式考核。特別注重平時過程考核,比如提交小組人員分配名單,小組會議紀要等。相對國內平時成績只注重出勤率而言,這種考核更精細,同樣促使學生真正意義上小組自主學習。
3.3授課教師團隊化,實踐課程專業化。
國內強調課程一致性或者連貫性,因此一門課程通常是一位老師完成一學期任務。英國高校采用是團隊模式教學,一般多以3人完成一門課程。比如Financial Trading Techniques課程,有效市場假說和公司財務模塊是一個老師,股票和外匯交易技術模塊是另外一個老師,期權與期貨交易模塊再是一個老師。每個老師根據自身專長授課,這樣既減輕授課教師負擔,又高質量完成教學,且學生學習熱情很高。同時,實踐教學老師一般都來自金融機構一線。比如講授Financial Trading Techniques,老師一般都是來自投行或者金融機構兼職老師,富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不拘泥于章節,理論與實踐結合非常完美。
3.4校內講座固定化,校外合作基地化。
英國高校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每周都有固定講座或者公開課,每周一個主題結合當前經濟形勢或者社會環境。主講的嘉賓一般校內和校外兼可,這樣一方面拓寬學生視野,了解前沿動態,另一方面激發學生興趣,在與嘉賓討論中不斷完善理論知識,也為學生就業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與此同時,英國高校通過建立校友會,聯系各地校友,開展實踐合作。比如組織學生去校友所在的交易所參觀,或者去金融行業實習,同時針對金融機構提出問題開展研究,也提高授課教師實踐和研究能力。
篇9
多維度的互動模式教學方式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合作意識得到培養,創新精神得到發揮。文章從多維度互動模式的概念及意義、在教學中的實施及應注意的事項等方面,對證券投資學進行了分析,研究了證券投資課程教學過程中多維度的互動模式及需要注意的方面。
關鍵詞:
證券投資課程;多維度;互動模式
在大學課程中,涉及經濟和管理方面的專業開始開設證券投資課程。證券投資本身涉及很多方面,本文從多個維度分析如何將多維度互動教學與證券投資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真正學好這一門學科。
1.多維度互動模式的概念及意義
多維度互動模式的教學方式指的是老師將教學的模式進行優化并深化,使多種相聯系的資料及要素之間相融合,在老師的引導下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課堂生動有意義,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發揮教學的實用價值。多維度互動教學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通過老師與學生、同學之間、課上課下的不斷溝通交流,使學生之間的學習動力得到提高,打開學習思路,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很好地掌握知識。本身證券投資學就是一門注重實際應用的學科,對于學生的實際操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旨在培養專業性強的應用型人才。多維度互動教學這種方法極大地改善了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合作性和靈活性,使學生真正地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對于老師來說,互動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思維,主動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信心能力。
2.多維度互動模式在教學中的優勢
首先,通過多維度互動模式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的目的更明確。其次,可以提高團隊協作精神,增進老師和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探索的次數和頻率,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組內人員的合作及學習效率。再次,可以提高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及時地分析解決,師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激發學生創新的熱情及動力。最后,多維度互動教學方式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多維度互動模式在證券投資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首先,提問并加以引導。就是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出新的問題,促進學生思考問題,將理論和實際相聯系。比方說“投資要注意什么問題”、“對證券投資有什么意見”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自主地思考問題,解決實際問題。其次,在課堂上將實際問題進行模擬訓練。這就是將現實存在的問題,具體地面對并加以解決。比如讓學生購買某一基金,并隨時關注其動態,什么時候買進什么時候賣出。再購買期貨,對比一下基金和期貨的差距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加強對證券投資相關內容的了解和認識,真正做到理解并加以運用。再次,對模擬訓練的課程加以討論,并分組研究。比如期貨的買進賣出,應該分組對期貨進行討論,要知道期貨跟貨物的不同,買進賣出的規律也不一樣,什么情況下賺點就賣,什么時候待價而沽等,都要加以討論并研究,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鍛煉團隊協作的能力,使學生更自主和積極地解決實際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對案列進行分析的方法,即提出典型實際問題拿出來進行分析討論;還有專題探討及對效果進行評價等具體實施方法,都是很好的互動模式,這里就不一一舉例說明。
4.多維度互動模式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首先,證券投資學不是單一的一門學科,其涉及經濟學、會計學、金融學、管理學及統計學等多門學科,需要掌握的知識多樣繁雜,這就要求老師有強大的知識儲備,以應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其次,在傳統教學中,老師很難將知識全面地在課堂上展現。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要豐富而有內涵。這就需要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提早精心地準備,將要講的內容通過各種方式融入課件,語言的組合、教授的方式都要具有趣味性,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在課堂有限的時間里面將證券知識全面而生動地講授給學生。再次,學生普遍學習態度比較散漫,應該端正學習態度,增強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力。證券投資學本身就涉及面廣,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大。學生要增加自身的知識面,課堂時間畢竟短暫,若高效率地了解課堂的內涵及精髓,自身一定要提早預習并多讀相關方面的書,通過互聯網等,多研究證券投資學的深層次內涵及應用,若條件允許,可以參加實踐,為提高自身的學習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5.結語
在這個經濟高度發展的時代,金融投資已經成為大眾進行分散合理利用資金的方式。學好證券投資學關系到投資者能否通過投資得到可觀的回報,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而互動教學模式是我們學好證券投資學的有效的方式方法,是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的需要,有利于培養出具有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對于證券投資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王曉省.西北高校證券投資學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經營管理者,2008(17):109-110.
[2]潘麗麗.《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方法淺談[J].大學教育,2013(07):128-129.
篇10
[關鍵詞]創業導向;財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6)07 ― 0169 ― 02
一、問題的提出
實現物價穩定、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國際收支平衡是一國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創業可以增加社會就業機會,所以倡導創業、特別是在青年人中倡導創業對實現充分就業具有非凡的意義。最早對“創業”一詞的解析是法國經濟學家薩伊(Jean BaPtistesay),1800年他提出“創業是將經濟資源從生產力低的地方轉移到生產力高的產出多的地方的過程”。此后不同的理論學家從不同的考察角度對創業一詞進行了定義。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比較有影響的觀點。一是創業是新企業的創造及過程(代表人物Macmillan,Dess et al.等);二是創業等同于創新(代表人物Peeter F. Drucker);三是創業是捕捉新商業機會的過程(代表人物Shane)等。南開大學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利教授(2008)認為創業是開創新的事業。其本質在于把握機會、創造性地整合資源、創新和快速行動,創業精神是創新的源泉。早在2010 年 5 月,為了激勵大學生創業,人社部和教育部共同推出了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段覈鴩窠洕蜕鐣l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服務業和小型微型企業,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創業規?!???梢妱摌I早已提升到國家戰略層級。作為向社會培養輸送人才的普通高校在全民創業的浪潮中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升學生創業能力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
二、從創業者素質要求看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按創業的創意來源不同創業可分為復制型創業、模仿型創業、演進型創業和創新型創業四種。復制型創業是創業者對其所熟知的企業經營模式的完全重復與翻版;模仿型創業是創業者對已取得創業成功企業經營模式的模仿。嚴格意義上講這兩種創業屬于生存型創業。演進型創業是創業者以自己擁有的專業特長和技術成果為核心競爭力所進行的創業。這種創業難點在于組織創新,具有風險高收益大的特點,是一種機會型創業。創新型創業是突破傳統的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有創造性地開發和引導市場以滿足顧客現有需求及潛在需求的創業。這種創業同樣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但能創造較大的社會價值,是一種開拓型創業。一般來說演進型創業和創新型創業是社會倡導的創業主流,這也決定了普通高校對創業人才的培養應以創新型和開拓型創業人才為主要規格。一般來說創新型和開拓型創業人才應具有冒險精神、首創意識、協調溝通能力、管理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特質。具體到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還需要具有理財能力、戰略規劃與執行能力、決策與判斷能力等。上述素質能力的特點決定了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應具備較扎實的財務管理、會計、稅法、審計、金融證券、工商管理、經濟學、統計學等學科知識以及將這些知識轉化為實踐的能力。按照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創業型人才需求的素質反觀我國目前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模式會發現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缺乏創新創業知識要素的融和。目前雖然不少高校設立了創新創業教育課,但多是獨立課程,并且側重于理論,從財務管理專業所設置的系列課程看,形式上其與創新創業課是相互割裂的;在內容上其尚未引入創新創業理念,未與創新創業知識要素相融合。
2.課程體系結構以理論教學為主。目前我國不少普通高校在課程體系設計上理論課仍占較大比重,比較忽視實驗實踐課程的設置。不但實驗課程門類少,且所占教學課時也較少。影響了學生對理論的消化理解以及動手能力的提升。
3.教學方式、方法及考核方式過于單一。目前不少普通高校仍沿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上課仍以教師為中心采取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同時制訂嚴格的教學計劃對授課內容及進度加以約束;考核方式仍以考試為主。這些方式方法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規劃設計、分析總結、求異思維、創新創造等多種能力的提升。
4.專業教師創新創業實踐能力較差。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需要有理論扎實和科研能力和實踐能力強的教師做引領。縱觀我國普通高校教師絕大多數受過博士或碩士教育,理論功底較厚、科研能力較強。但是目前絕大多數普通高校教師畢業后直接從事高等教育工作,缺少在企業單位從事經營管理及財務管理的工作經歷,擁有創業經驗的更是鳳毛麟角,這不利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
三、以創業為導向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針對前面所論述的問題,結合社會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建議完善普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以提升學生能力為目標重構課程體系及內容
1.圍繞提升學生專業素質構建多層次的課程體系
創新創業型人才所需求的知識與能力是多方位的,所以在構建課程體系時應圍繞提升學生素質需要區分出不同的課程層次,并按不同的原則加以設置。按創新創業型人才素質要求財務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應是專業理論課程和專業實踐課程,以此為中心依次設置專業基礎課程、普通教育必修課程和素質拓展課程。在設置原則上專業基礎課程為必須;普通教育必修課為夠用;素質拓展課則為寬泛并可跨專業。每一類課程又可以區分設置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類。必修課應是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知識。選修課應具有多樣性并充分照顧到學生的興趣、個性及職業發展。
2.以提升學生創業素質為核心設計課程內容
為了提升受教育對象的創業能力,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應注重所傳授知識的前瞻性、實用性和深度性。所以建議財務管理專業在設置理論課程時應在現有的初級財務管理、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證券投資學、項目評估、跨國公司財務、會計學、財務分析與評價、經濟法、稅法等核心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可將企業運營管理、工程預算、納稅申報及稅收籌劃、管理信息系統等納入到核心課程之中。同時在非核心理論課程中加上常用辦公軟件、Excel在財務管理中的應用、電子商務、經濟應用文寫作、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導向及風險管理、創新創造學、大學生創業指導等。為了適應知識不斷更新的需要建議設置涉及財務管理、風險投資、電子商務、企業管理、經濟法、稅法及創業經驗等專題講座課。
3.加大實驗及實踐課力度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創新創業人才需要極強的動手能力和求異性思維,所以建議各高校應將現有的財務管理實驗、會計學實驗、ERP、TOP-BOSS、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環節做實做強,在此基礎上應增加實驗的種類和數量,建議增設投資學實驗、項目管理實驗、財務分析與評價實驗、納稅申報及納稅籌劃實驗等。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建議增設集財務管理、稅法、投資學、項目管理、財務分析與評價、會計、內部審計、專業英語、電子商務等為一體的財務管理專業的綜合實踐。在實驗實踐教學順序上依次是課程單項實訓、課程綜合實訓、TOP-BOSS、ERP企業模擬實踐等。建議采取交叉方式安排實踐課與理論課的課序。即一段理論課后即一項單項實驗,理論課結束后即是課程綜合實驗。全部理論課結束后是專業綜合實踐。同時建議每學期以上述系列課程為知識基礎舉辦大學生創業賽、創業計劃賽、創業知識賽等,將專業知識與創業元素相結合并加以強化,以此強化能力,提升創業潛質。
(二)改革教學執行與考核方式
1.實行彈性教學計劃
為了突出教學活動的人性化、提升知識的傳播時效和成果,建議在規范教學計劃的前提下賦予教師一定調整計劃的權利。不但教學時間可以一定的調節,同時教學內容根據最新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可以一定的增減。這樣教師才能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接受知識的能力方便采取差異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同時也有利于將最新的知識吸納入課堂。
2.改革教學方式方法
為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創造能力,改革過去填鴨式和教師一言堂教學形式,變教師主體為學生為主體。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發揮好引導和督查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先通過教學目的、教學要求和教學任務的部署讓學生課下自主學習,之后在課堂上通過反饋交流、案例設計、實景參與、小組討論與對抗等形式完成知識的鞏固與強化。在教學理念上完成學生從過去知道什么及為什么到運用知識怎樣去圓滿完成任務的轉化。
3.改變考核方式
樹立過程考核理念。改變過去一考定終身的做法,學科成績的評定兼顧期末考試、期中考試等試卷成績同時重點向學生整個學科學習期間的表現傾斜。如教師布置任務完成程度、解決問題質量、課堂上的活躍度等。同時還要綜合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定,如學生的社會實踐經驗、發表的相關學科的論文、參加相關學科的賽事、創業經歷等。
- 上一篇:防汛抗旱宣傳方案
- 下一篇:幼兒園的資產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