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情況匯報范文
時間:2023-08-18 17:49: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糧食安全情況匯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局組織召開了全縣糧食系統的安全生產專項會議,參會人員有縣局全體班子成員,各基層單位法人代表及局機關各股(室)負責人。會上對我局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具體的安排和部署,并與各基層法人代表簽訂了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狀。會上對各單位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幾點要求:一是要牢固樹立“安全重于泰山”的理念;二是明確一個目標,即強調要確保人員、糧食實物、倉庫和倉儲設施的安全,并從思想上做到警鐘長鳴,在行動上要做到真抓實干,增強安全生產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三是做好相關的工作,即從防火、防汛、儲糧、人員、資金、設施設備、化學藥劑、雷電災害等12個方面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四是建立健全制度,要層層落實責任,法人代表實行“一崗雙責”制,要將值班制度等落到實處,不能流于形式;五是重點把握幾個環節,即把握好收購環節和保糧、調糧環節中的安全生產工作,確保人員和資金的安全;六是要求會后各單位立即組織大排查、大整改,做到相關安全生產工作全覆蓋,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二、群策群力,認真做好了自查和整改工作
各基層單位和局機關在會后利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對本轄區所屬倉庫、辦公樓、附屬設施等進行了認真的自查和整改,并將自查和整改情況匯總上報到局執法大隊。從各單位上報的匯報材料中發現的共性問題:一是部分倉庫設施陳舊,存在漏水現象,危及儲糧安全;二是部分辦公樓和附屬設施(如廚房等)因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三是電路線路老化問題,容易引發火災等安全事故。針對以上情況,各單位都進行了整改,但因資金問題,各單位整改的力度和范圍參差不齊,有的遠遠沒有達到安全的標準。
三、明查暗訪,縣局對各單位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全覆蓋檢查
針對各單位上報的自查材料和整改情況,縣局抽調了執法大隊的工作人員,由局領導帶隊,對各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進行了明查暗訪,做到了有庫(所)必查和檢查的全覆蓋,檢查結果填報了有關表格,各基層單位負責人都在表格上簽字予以確認。經查,大部分單位都能按照縣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好安全生產工作,并進行了整改,將安全隱患降到了最低點。一是大部分單位都實行了法人代表“一崗雙責”;二是化學藥品做到了由專人保管和負責;三是對老化線路進行了整改,確保了用電安全;四是建立健全了各項安全制度和值班制度等;五是對危房和老舊倉庫進行了翻修和拆除。在安全生產工作檢查中,做法比較好的有以下幾個單位:糧所拆除了原老糧所辦公樓二樓以上的危房,并在糧站安裝了一套視頻監控系統;糧庫將辦公大樓旁的涉危附屬建筑進行了拆除,排除了安全隱患;糧庫將電路和機械設備都進行了維修,建立完善了安全生產領導小組,24小時安排值班。
篇2
***鎮***村是***區農業局“四群”教育示范村,是2003年組建的移民村,共9個村民小組,有644戶2278人,有41名黨員。共有茶葉基地3400畝,有2個茶場,其中龍潭茶場1800畝,***茶場1600畝,茶農自種400余畝,人均純收入為1592元。
二、存在困難
一是平均每戶茶地3到4畝,農業產業除茶葉外無其它經濟來源。二是由于土地有限,發展空間狹窄,致富無門,大多數群眾生活困難。
三、“四群”教育工作開展情況
自開展“四群”教育活動以來,我局積極深入到掛鉤扶貧村與村干部及部分困難群眾座談,了解民情,共商脫貧幫困對策。一是為掛鉤扶貧點***鎮***村提供30000元資金,用于新農村建設;二是對結對幫扶戶發放民情聯系卡,方便群眾聯系;三是在開春之際,我局根據***村實際情況,向21戶幫扶對象發放價值6972元的復合肥、茶葉專用肥,保障了春耕備耕的順利進行;四是抓緊節令,緊張開展春耕備耕工作。認真抓好各項農用物資的調配和安全有序的供給,積極開展種子、農藥、化肥的市場檢查,為糧食安全生產打下基礎。五是與村班子共商發展思路,尋找發展路子,查找不足和困難,研究解決辦法;五是加大培訓,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增強致富本領。
四、著力解決的民情事項
一是結合***村的實際,爭取新農村建設項目,逐步解決基礎設施問題;二是繼續開展科技、法制、公民道德等方面的培訓。
***市***區農業局
篇3
以前分管民政、計生、衛生、供銷、殘聯等方面工作時,不斷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緊緊圍繞全區中心工作,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原則,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在自身方面嚴格要求,切實做到廉潔自律。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抓安排,搞協調,勤督查,及時研究解決分管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真抓實干,較好地履行了崗位職責。一民政工作,本人督促區民政局加快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及時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自己和分管部門一起,努力推動計劃生育工作依法健康發展。以創建省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活動為統領,積極開展計劃生育新農村新家庭和計劃生育優質服務示范站創建活動,強力推進“關愛女孩”行動,扎實開展集中整治“兩非”行為,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不斷加強城市社區暨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服務,全區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三衛生工作,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指導做好鄉鎮衛生院改制工作,與原衛生院承包人全面終止了合同,對衛生院在編職工實行了競聘上崗。四供銷、殘聯工作。面對城區再生資源回收站暴露的安全隱患,本人能及時安排部署,對城區再生資源回收站進行集中清理整頓,共取締回收站點12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妥善處理了企業改制后的債務糾紛等問題,完成了460噸省供補貼化肥分配銷售任務。積極推動殘疾人事業發展,確定了區政府為全區殘疾人做好的十件實事,并協調爭取專項經費26萬元,保證了十件實事的有效落實。
現在主要分管糧食、招商、中小企業、工業園區等方面工作。
一是招商引資工作。招商工作得到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本人在督促招商部門廣泛開展招商引資的同時,利用分管工作接觸企業老板較多的優勢,只要有信息、有線索,總是千方百計克服困難,擠出時間,熱情接待客商,積極宣傳推介楊陵投資環境,為客商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取得了較好效果。主要工作和成效:1創新招商工作機制,加強招商隊伍建設,提高招商人員綜合素質,2加大招商宣傳工作,強化投資服務,改善投資環境,3積極開展調研,完善招商引資政策辦法,轉變招商方式,4加強招商信息收集、強化項目跟蹤落實,最后招新不忘舊,狠抓入區項目建設。這些重大招商引資項目的開工建設和相繼建成投產,必將為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二是工業園區建設工作。堅持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拓展工業發展空間,促進招商引資取得實效的重要手段,下氣力抓緊抓好。鳳凰路、興楊路東延工程已建設進展順利,園區一期電力配套基本到位,鳳凰路、園區一路綠化工程全面完成。
三是中小企業建設發展工作。按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確定了10戶重點企業予以幫扶,制定了“一企一策”和區級領導包抓重點企業的意見,明確了包抓工作職責和目標任務。年初及時召開銀企座談會,搭建銀企交流平臺,天工實業、晨光乳業、三和印務等67家企業與多家銀行簽訂了18億元的融資意向,目前已向企業落實貸款10.8億元。上半年,全區工業企業生產總產值3.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7%,工業銷售產值7.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8%。
篇4
(20__年3月20日)
這次北方春季農業生產工作會議安排在濟寧召開,充分體現了農業部領導對我市的信任和厚愛,也是對我們的極大鼓舞和鞭策,必將有力推動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別是“三農”工作再上新水平。為便于各位領導檢查指導,現將濟寧市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市情概況
濟寧是山東的17個省轄市之一,現轄2區(市中區、任城區)、3市(兗州、曲阜、鄒城)、7縣(泗水、微山、魚臺、金鄉、嘉祥、汶上、梁山)、1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55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6631個行政村居。總人口818萬,總面積1.1萬平方公里。
歷史文化悠久。濟寧素以“孔孟之鄉、運河之都”著稱,是軒轅黃帝和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鄉,孕育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始祖文化、儒家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佛教文化。境內文物古跡眾多,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孔廟、孔府、孔林為世界文化遺產,曲阜、鄒城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舉世矚目的中華文化標志城已確定在濟寧興建。
資源優勢明顯。境內擁有30多種礦產,煤炭儲量250多億噸,占全省一半以上。電力裝機容量920萬千瓦,占全省六分之一。淡水資源充沛,南四湖湖面1260平方公里,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人文旅游資源獨具特色,“三孔”、“四孟”、水泊梁山、中都佛苑等景區景點在海內外素享盛名,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濟寧還是山東重要的糧棉油基地和特色農產品基地,金鄉大蒜、魚臺大米、梁山小尾寒羊、微山麻鴨等具有較高知名度,淡水產品產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區位交通優越。位于魯蘇豫皖四省結合部,是連接華東與華北、中原與沿海的重要樞紐。京九、京滬、兗石三條鐵路,京福、濟菏、日東三條高速公路和四條國道在境內交織成網,即將興建的京滬高速鐵路在濟寧設有站點,改造擴建后的濟寧機場年內即可通航,京杭大運河縱貫全境,千噸級船隊可直達長江,內河航運能力占全省的80%以上,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產業基礎較好。經過多年發展,培育了一批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擁有8個中國馳名商標、75個山東著名商標、93個全省全國名牌產品和5個上市公司,利稅過千萬元工業企業240家、過億元的39家。煤化工、機械制造、生物技術、醫藥食品、紡織服裝五大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建成機械制造、生物技術、紡織新材料、專用汽車四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兗礦集團、小松山推、如意毛紡、菱花味精、雪花集團、太陽紙業、魯抗醫藥、銀河膠帶等一批骨干大型企業保持了在全國同類企業的領先水平。我市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行列,20__年全市gdp達到173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01.2億元。
二、“三農”工作情況
我市是農業大市,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全局。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始終擺在突出位置緊抓不放,切實做到了不因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而放松糧食生產,不因大力發展二三產業而動搖農業基礎,不因加快城市化進程而忽視城鄉統籌發展。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發展,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不斷加大“三農”扶持力度,狠抓農業基礎建設,著力構建現代農業體系,認真解決農村民生問題,保持了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新農村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0__年全市糧食總產395.6萬噸,棉花產量15.8萬噸,瓜菜產量1068.2萬噸,水果、肉類、禽蛋、奶類和水產品產量均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農林牧漁增加值213.5億元、增長4.7%;農民人均純收入5271元,比上年增加680元;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改善,文明和諧鄉村創建扎實有效。
(一)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一是持續增加“三農”投入。先后設立扶持欠發達縣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等專項資金,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及時足額落實上級惠農政策配套資金,去年市縣財政投入“三農”的資金總額超過13億元。二是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政策。以發放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證為憑據,理順明確了農民承包經營土地的確權關系,并根據經濟發展、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方面的實際,研究建立了農村承包土地依法有序流轉機制,積極引導土地合理流轉,鼓勵支持土地入股經營,引導分散閑置土地向經營大戶、種田能手集中。三是切實兌現各項政策性補貼。糧食直補做到了丈量土地、補貼標準、應補數額“三上墻”,良種補貼采取了招標供種,糧食、農資補貼全部實行齊魯惠農一本(卡)通直接劃撥到農戶,農機補貼通過申報備案,憑
購置手續由所在縣鄉財政直接兌付。四是鞏固發展農民減負成果。全部免除農業特產稅、農業稅,統一為每個農戶發放了負擔卡,明確按政策規定應負擔的內容、數額。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進一步規范,先后取消了“收取鄉村公益事業金”、農村“兩工”等農民負擔事項,全面落實民主監督和民主理財,推行村務、政務公開和村帳鄉管、年度專項審計,從制度上防止了農民負擔反彈。(二)農業基礎建設切實加強。著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搞以治水改土為中心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以中低產田改造為重點的農業綜合開發。全市各級投入農田基本建設的資金每年均在3億元以上。啟動實施了骨干河道治理、大中水庫除險加固等重點水利工程,先后興建一大批農田排灌設施和旱能澆、澇能排、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54.7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0%;現有機電井13.8萬眼,基本達到每50畝地一眼機井;平原井灌區大面積推廣防滲渠系或管道節水灌溉,引湖、引黃灌區實行機井提水和建站引水雙配套。積極發展農業機械化,20__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750萬千瓦,平均每百畝耕地擁有92千瓦,其中農用拖拉機9.94萬臺,大型聯合收獲機1.56萬臺,耕、播、收等主要生產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探索出秸稈還田為主,秸稈飼料、秸稈能源、秸稈代料栽培食用菌、秸稈生物反應堆、秸稈炭化等多措并舉的高效吸收利用新模式,去年全市秋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得到國務院領導充分肯定,總理、回良玉副總理就此分別作出重要批示。
(三)農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嚴格把好基本農田控制紅線,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800萬畝。千方百計優化品種、提高單產,突出抓了48萬畝國家大型商品糧優質小麥基地建設,目前全市糧食單產達928斤,其中噸糧田達到330萬畝,有120萬畝小麥單產超過1000斤,100萬畝玉米單產超過1200斤,其中小麥最高產達到1472斤,玉米最高產達到2060斤,糧食安全得到可靠保障。著眼發展現代農業,提高綜合產出效益,集中培植大蒜圓蔥、食用菌、瓜菜、苗木杞柳、優質果品、速生豐產林、奶肉牛、肉蛋鴨、淡水產品、甜葉菊10大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基礎上,通過政策扶持、系列服務、典型示范等措施,力促一批專業村、專業鎮和規?;N養基地加速發展。20__年全市經濟作物面積達到786.7萬畝,其中瓜菜480萬畝、比上年增加79.95萬畝。林果業發展到94萬畝、增加10萬畝。生豬存欄量244.7萬頭,肉蛋奶和漁湖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4%、6.7%、63.3%和4.5%。全市已形成各類特色專業村1000余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種養基地發展到2760處。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從20__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4000萬元專項資金,以貸款貼息的方式扶持龍頭企業擴能和新項目建設,吸引各類投資主體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全市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680家,新增120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221家,扶持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600余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年銷售收入達到380億元、實現利稅36億元,帶動種植基地410萬畝,養殖規模1.1億頭只,農戶95萬戶,全市55%的農戶和53%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納入產業化經營體系。建成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14處,金鄉大蒜市場已成為全國大蒜價格形成中心,魚臺大米市場成為北方最大的稻谷交易平臺。
(五)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啟動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工程”,確定了瓜菜清潔種植、畜禽健康養殖、優質果品、有機食用菌、水產生態養殖五大重點,研究制定了建設目標和實施方案,拿出專項資金集中用于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檢測檢驗體系、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和示范區建設獎補、標準化技術培訓和推廣、農業品牌認定注冊。圍繞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強化科技興農,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辦好市縣兩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面向廣大農戶推廣良種良法和先進實用技術。目前全市已建設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49處,面積33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三品”認證486個,認證面積218萬畝;建成市級農產品、畜禽產品和水產品“三大檢測中心”,質檢中心、質檢站發展到13個,產地檢測點56個,農產品質檢基本實現全覆蓋。20__年全市農副產品出口創匯4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22.2%。
(六)農村民生問題有效解決。每年堅持承諾為民辦好10件實事,去年集中為農民群眾解決了關系生產生活的15個方面實際問題。突出抓好“水電路氣醫學”項目建設,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3400多個行政村、400多萬農民用上自來水。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執行到位。累計新建改造農村公路9685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油路、通客車。在139個鄉鎮、2185個行政村啟動實施“一池三改”,10.9萬農戶用上了沼氣。改造建設138個鄉鎮衛生院,建起5738個農村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所有縣市區,參合人口566.4萬人、參合率96%。先后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危房76.7萬平方米,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到位,農村教師工資實現縣級統籌發放。狠抓農村社會保障與救助體系建設,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農村困難戶納入低保范圍,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提高到75%。建立困難群眾大病救助制度。為2162個農村貧困戶改造新建了住房,為1660個貧困肢體殘疾人配發了輪椅,為1661個貧困白內障患者施行了免費手術。大力實施“陽光工程”,以青年農民為重點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去年新增轉移就業20萬人,累計轉移到二三產業的農村勞動力達215萬人,農民工資性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三、春季農業生產情況今年以來,我們按照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省農村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圍繞落實“農業生產不停滯不滑坡、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不脫銷不斷檔”的要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集中全力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為夏季豐產豐收、農民持續增收打下良好基礎。
一是突出加強麥田管理。先后多次召開會議對春季麥田管理和春耕備播進行安排部署,抽調有關人員組成督導組深入生產一線查看小麥苗情,檢查各項工作措施落實情況。針對今年冬季干旱少雨、春季氣溫回升較快的實際,超前組織農業專家開展調研,拿出了因苗制宜、分類指導的麥田管理技術意見。同時針對上游地區小麥條銹病菌源多、氣流傳播快、小麥品種抗性差、發生危害重的特點,安排農業部門加強監測、準確預報,及早備足藥物、藥械,適時開展病蟲害防治。目前全市小麥長勢良好,大部分地塊群體適宜、個體健壯、綠色越冬、返青正常。一、二類苗面積占到80%以上,越冬期平均苗量61萬,起身期達到73.6萬。
二是深度推進結構調整。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的標準要求,分門別類加強對全市113萬畝大蒜、20萬畝圓蔥、5萬畝早春馬鈴薯、6萬畝甜葉菊、1萬平方米食用菌的生產管理。采取麥田間作、蒜田套種、保護地栽培等措施擴大越冬菠菜、速生葉菜和早春瓜菜生產規模。目前全市春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80余萬畝,其中溫室大棚菜13萬畝,大中拱棚菜51萬畝,麥田、蒜田套種16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6萬余畝。
三是組織開展小麥玉米高產創建。在認真抓好兗州、梁山兩市縣承擔的農業部和省政府小麥、玉米、大豆高產示范區建設的同時,市財政列支500萬元專項資金,集中用于扶持小麥、玉米“十、百、千、萬”高產創建活動,進一步培植高產典型和超高產地塊,推廣優良品種、配套技術。目前全市優質高產小麥播種面積達420萬畝,落實優質高產玉米播種計劃200萬畝。
四是著力優化技術服務。積極開展科技入戶、“三下鄉”和科技特派員活動,區別不同層次強化農民技能培訓,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針對早春種植的棉花、地瓜、花生、馬鈴薯、瓜菜等作物,向農民面對面地進行播種、育苗技術指導,不斷擴大種子包衣、間作套種、配方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等各類先進適用配套技術的推廣面積。
五是切實保障農資供應。及早安排組織春季生產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膜、藥械貨源,組織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治理,對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和門店進行拉網式檢查,對農資經營放心店實施掛牌經營,目前已做好了175萬畝棉花、50畝地瓜、65萬畝水稻以及100萬畝瓜菜等作物的育苗播種準備和農資供應,基本滿足春耕備播需要。
篇5
一、市情概況
*是山東的17個省轄市之一,現轄2區(市中區、任城區)、3市(*、*、*)、7縣(*、*、*、*、*、*、*)、1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省級旅游度假區,155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6631個行政村居??側丝?18萬,總面積1.1萬平方公里。
歷史文化悠久。*素以“孔孟之鄉、運河之都”著稱,是軒轅黃帝和孔子、孟子、顏子、曾子、子思子五大圣人的故鄉,孕育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始祖文化、儒家文化、運河文化、水滸文化、佛教文化。境內文物古跡眾多,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孔廟、孔府、孔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舉世矚目的中華文化標志城已確定在*興建。
資源優勢明顯。境內擁有30多種礦產,煤炭儲量250多億噸,占全省一半以上。電力裝機容量920萬千瓦,占全省六分之一。淡水資源充沛,南四湖湖面1260平方公里,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人文旅游資源獨具特色,“三孔”、“四孟”、水泊*、中都佛苑等景區景點在海內外素享盛名,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還是山東重要的糧棉油基地和特色農產品基地,*大蒜、*大米、*小尾寒羊、*麻鴨等具有較高知名度,淡水產品產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
區位交通優越。位于魯蘇豫皖四省結合部,是連接華東與華北、中原與沿海的重要樞紐。京九、京滬、兗石三條鐵路,京福、濟菏、日東三條高速公路和四條國道在境內交織成網,即將興建的京滬高速鐵路在*設有站點,改造擴建后的*機場年內即可通航,京杭大運河縱貫全境,千噸級船隊可直達長江,內河航運能力占全省的80%以上,立體交通網絡基本形成。
產業基礎較好。經過多年發展,培育了一批優勢產業和骨干企業,擁有8個中國馳名商標、75個山東著名商標、93個全省全國名牌產品和5個上市公司,利稅過千萬元工業企業240家、過億元的39家。煤化工、機械制造、生物技術、醫藥食品、紡織服裝五大產業集群初具規模,建成機械制造、生物技術、紡織新材料、專用汽車四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兗礦集團、小松山推、如意毛紡、菱花味精、雪花集團、太陽紙業、魯抗醫藥、銀河膠帶等一批骨干大型企業保持了在全國同類企業的領先水平。我市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城市”行列,20*年全市gdp達到173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01.2億元。
二、“三農”工作情況
我市是農業大市,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改革發展穩定全局。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始終擺在突出位置緊抓不放,切實做到了不因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而放松糧食生產,不因大力發展二三產業而動搖農業基礎,不因加快城市化進程而忽視城鄉統籌發展。近年來特別是去年以來,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發展,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系列決策部署,不斷加大“三農”扶持力度,狠抓農業基礎建設,著力構建現代農業體系,認真解決農村民生問題,保持了農業和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新農村建設邁出堅實步伐。20*年全市糧食總產395.6萬噸,棉花產量15.8萬噸,瓜菜產量1068.2萬噸,水果、肉類、禽蛋、奶類和水產品產量均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農林牧漁增加值213.5億元、增長4.7%;農民人均純收入5271元,比上年增加680元;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改善,文明和諧鄉村創建扎實有效。
(一)強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一是持續增加“三農”投入。先后設立扶持欠發達縣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等專項資金,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及時足額落實上級惠農政策配套資金,去年市縣財政投入“三農”的資金總額超過13億元。二是穩定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政策。以發放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證為憑據,理順明確了農民承包經營土地的確權關系,并根據經濟發展、勞動力轉移就業等方面的實際,研究建立了農村承包土地依法有序流轉機制,積極引導土地合理流轉,鼓勵支持土地入股經營,引導分散閑置土地向經營大戶、種田能手集中。三是切實兌現各項政策性補貼。糧食直補做到了丈量土地、補貼標準、應補數額“三上墻”,良種補貼采取了招標供種,糧食、農資補貼全部實行齊魯惠農一本(卡)通直接劃撥到農戶,農機補貼通過申報備案,憑購置手續由所在縣鄉財政直接兌付。四是鞏固發展農民減負成果。全部免除農業特產稅、農業稅,統一為每個農戶發放了負擔卡,明確按政策規定應負擔的內容、數額。農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進一步規范,先后取消了“收取鄉村公益事業金”、農村“兩工”等農民負擔事項,全面落實民主監督和民主理財,推行村務、政務公開和村帳鄉管、年度專項審計,從制度上防止了農民負擔反彈。
(二)農業基礎建設切實加強。著眼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搞以治水改土為
中心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強以中低產田改造為重點的農業綜合開發。全市各級投入農田基本建設的資金每年均在3億元以上。啟動實施了骨干河道治理、大中水庫除險加固等重點水利工程,先后興建一大批農田排灌設施和旱能澆、澇能排、旱澇保收、高產穩產基本農田,全市耕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54.7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80%;現有機電井13.8萬眼,基本達到每50畝地一眼機井;平原井灌區大面積推廣防滲渠系或管道節水灌溉,引湖、引黃灌區實行機井提水和建站引水雙配套。積極發展農業機械化,20*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750萬千瓦,平均每百畝耕地擁有92千瓦,其中農用拖拉機9.94萬臺,大型聯合收獲機1.56萬臺,耕、播、收等主要生產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探索出秸稈還田為主,秸稈飼料、秸稈能源、秸稈代料栽培食用菌、秸稈生物反應堆、秸稈炭化等多措并舉的高效吸收利用新模式,去年全市秋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得到國務院領導充分肯定,總理、回良玉副總理就此分別作出重要批示。
(三)農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嚴格把好基本農田控制紅線,糧食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800萬畝。千方百計優化品種、提高單產,突出抓了48萬畝國家大型商品糧優質小麥基地建設,目前全市糧食單產達928斤,其中噸糧田達到330萬畝,有120萬畝小麥單產超過1000斤,100萬畝玉米單產超過1200斤,其中小麥最高產達到1472斤,玉米最高產達到2060斤,糧食安全得到可靠保障。著眼發展現代農業,提高綜合產出效益,集中培植大蒜圓蔥、食用菌、瓜菜、苗木杞柳、優質果品、速生豐產林、奶肉牛、肉蛋鴨、淡水產品、甜葉菊10大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在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的基礎上,通過政策扶持、系列服務、典型示范等措施,力促一批專業村、專業鎮和規?;N養基地加速發展。20*年全市經濟作物面積達到786.7萬畝,其中瓜菜480萬畝、比上年增加79.95萬畝。林果業發展到94萬畝、增加10萬畝。生豬存欄量244.7萬頭,肉蛋奶和漁湖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4%、6.7%、63.3%和4.5%。全市已形成各類特色專業村1000余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種養基地發展到2760處。
(四)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從20*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4000萬元專項資金,以貸款貼息的方式扶持龍頭企業擴能和新項目建設,吸引各類投資主體進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領域,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全市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680家,新增120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221家,扶持建立農村合作經濟組織600余家,規模以上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年銷售收入達到380億元、實現利稅36億元,帶動種植基地410萬畝,養殖規模1.1億頭只,農戶95萬戶,全市55%的農戶和53%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納入產業化經營體系。建成各類農產品批發市場14處,*大蒜市場已成為全國大蒜價格形成中心,*大米市場成為北方最大的稻谷交易平臺。
(五)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步提升。啟動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創建工程”,確定了瓜菜清潔種植、畜禽健康養殖、優質果品、有機食用菌、水產生態養殖五大重點,研究制定了建設目標和實施方案,拿出專項資金集中用于農產品質量標準體系、檢測檢驗體系、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和示范區建設獎補、標準化技術培訓和推廣、農業品牌認定注冊。圍繞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強化科技興農,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辦好市縣兩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面向廣大農戶推廣良種良法和先進實用技術。目前全市已建設各類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49處,面積33萬畝;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三品”認證486個,認證面積218萬畝;建成市級農產品、畜禽產品和水產品“三大檢測中心”,質檢中心、質檢站發展到13個,產地檢測點56個,農產品質檢基本實現全覆蓋。20*年全市農副產品出口創匯4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22.2%。
(六)農村民生問題有效解決。每年堅持承諾為民辦好10件實事,去年集中為農民群眾解決了關系生產生活的15個方面實際問題。突出抓好“水電路氣醫學”項目建設,實施村村通自來水工程,3400多個行政村、400多萬農民用上自來水。全面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城鄉用電同網同價政策執行到位。累計新建改造農村公路9685公里,基本實現村村通油路、通客車。在139個鄉鎮、2185個行政村啟動實施“一池三改”,10.9萬農戶用上了沼氣。改造建設138個鄉鎮衛生院,建起5738個農村衛生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所有縣市區,參合人口566.4萬人、參合率96%。先后改造農村中小學校舍危房76.7萬平方米,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落實到位,農村教師工資實現縣級統籌發放。狠抓農村社會保障與救助體系建設,及時將符合條件的農村困難戶納入低保范圍,農村“五?!奔泄B率提高到75%。建立困難群眾大病救助制度。為2162個農村貧困戶改造新建了住房,為1660個貧困肢體殘疾人配發了輪椅,為1661個貧困白內障患者施行了免費手術。大力實施“陽光工程”,以青年農民為重點開展勞動技能培訓,去年新增轉移就業20萬人,累計轉移到二三產業的農村勞動力達215萬人,農民工資性收入占農民純收入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三、春季農業生產情況
今年以來,我們按照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省農村工作會議的總體部署,圍繞落實“農業生產不停滯不滑坡、保障主要農產品基本供給不脫銷不斷檔”的要求,采取切實有效措施,集中全力抓好春季農業生產,為夏季豐產豐收、農民持續增收打下良好基礎。
一是突出加強麥田管理。先后多次召開會議對春季麥田管理和春耕備播進行安排部署,抽調有關人員組成督導組深入生產一線查看小麥苗情,檢查各項工作措施落實情況。針對今年冬季干旱少雨、春季氣溫回升較快的實際,超前組織農業專家開展調研,拿出了因苗制宜、分類指導的麥田管理技術意見。同時針對上游地區小麥條銹病菌源多、氣流傳播快、小麥品種抗性差、發生危害重的特點,安排農業部門加強監測、準確預報,及早備足藥物、藥械,適時開展病蟲害防治。目前全市小麥長勢良好,大部分地塊群體適宜、個體健壯、綠色越冬、返青正常。一、二類苗面積占到80%以上,越冬期平均苗量61萬,起身期達到73.6萬。
二是深度推進結構調整。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前提下,按照無公害、綠色、有機的標準要求,分門別類加強對全市113萬畝大蒜、20萬畝圓蔥、5萬畝早春馬鈴薯、6萬畝甜葉菊、1萬平方米食用菌的生產管理。采取麥田間作、蒜田套種、保護地栽培等措施擴大越冬菠菜、速生葉菜和早春瓜菜生產規模。目前全市春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80余萬畝,其中溫室大棚菜13萬畝,大中拱棚菜51萬畝,麥田、蒜田套種16萬畝,比去年同期增加6萬余畝。
三是組織開展小麥玉米高產創建。在認真抓好*、*兩市縣承擔的農業部和省政府小麥、玉米、大豆高產示范區建設的同時,市財政列支500萬元專項資金,集中用于扶持小麥、玉米“十、百、千、萬”高產創建活動,進一步培植高產典型和超高產地塊,推廣優良品種、配套技術。目前全市優質高產小麥播種面積達420萬畝,落實優質高產玉米播種計劃200萬畝。
四是著力優化技術服務。積極開展科技入戶、“三下鄉”和科技特派員活動,區別不同層次強化農民技能培訓,組織農業科技人員針對早春種植的棉花、地瓜、花生、馬鈴薯、瓜菜等作物,向農民面對面地進行播種、育苗技術指導,不斷擴大種子包衣、間作套種、配方施肥、綜合防治病蟲害等各類先進適用配套技術的推廣面積。
五是切實保障農資供應。及早安排組織春季生產所需的種子、化肥、農膜、藥械貨源,組織開展農資市場專項治理,對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和門店進行拉網式檢查,對農資經營放心店實施掛牌經營,目前已做好了175萬畝棉花、50畝地瓜、65萬畝水稻以及100萬畝瓜菜等作物的育苗播種準備和農資供應,基本滿足春耕備播需要。
篇6
一、著力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重大作用
農業綜合開發涉及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變革和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政策性強、涉及面廣,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為此,市委、市政府堅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領導高度重視、部門分工負責,構筑齊抓共管格局。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專門聽取工作情況匯報、專題研究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確定當年發展目標和工作重點;人大、政協定期開展視察和調研,財政、審計、農業、開發等部門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協作配合,合力推進。二是不斷加強農業綜合開發機構和隊伍建設。切實加強開發機構建設,市、縣兩級分別設立了正縣級、正科級行政或事業單位,并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注重加強開發隊伍建設,采取到高等院校專門培訓、外地考察學習、縣市區觀摩交流多種方式,不斷提高開發隊伍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三是逐步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和乘數效應,實行有償無償相結合、貸款貼息、投資參股經營多種形式,引導龍頭企業、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投入。按照中央和省要求,各級財政在資金預算安排上做到逐年增加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加大各類涉農項目資金整合力度,把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與農業產業化、農業標準化、農田水利建設等專項支農資金集中使用。完善地方財政配套政策和機制,按照項目資金配套比例,足額及時落實配套資金。20__年以來,市、縣兩級財政累計投入各類開發資金1.2億元,每年增幅保持在15%以上。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已成為目前農民受益最直接、財政支農數量最大、資金來源最穩、綜合效益最好的專項資金投入。
二、著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打牢農業發展基礎
近年來,我們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作為農業綜合開發的首要任務,突出抓好六個方面的開發與建設。一是著眼提高減災抗災能力,加強以農田排灌設施為重點的水利建設。堅持大投入興辦大水利,圍繞“既不怕旱,又不怕澇”兩大任務,加快實施現代農村水網工程,在點上對小型病險水庫、農村坑塘進行除險加固;在線上對位置特別重要、標準較低的重點小型河道進行綜合治理;在面上抓好濱湖澇洼地區的田間工程建設,努力實現農田灌溉專業化、高效化和農田排澇一體化。在建設和投入機制上,實行政策引導、政府獎補和誰投資、誰開發、誰經營、誰受益的辦法。20__年以來,全市累計投資23.4億元,完成各類水利工程項目6.1萬項,改造中低產田133萬畝,改善有效灌溉面積440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95萬畝,新增除澇面積322萬畝。目前全市有效灌溉面積達到655萬畝,旱澇保收面積達到536.7萬畝,分別占耕地面積的83.8%和68.6%。二是著眼提高土地產出,加強以中低產田改造為中心的土地綜合整治。按照“方田起步、林網上路、規模開發、配套建設”的思路和“田成方、林成網、溝相通、渠相連和旱能澆、澇能排”的標準,全面實施農田設施建設和耕地質量建設工程,探索形成了土地治理平原規模開發、濱湖澇洼地開發和山區丘陵開發三種成功模式。20__年以來,全市累計投入開發資金2.7億元用于土地治理,改造中低產田46萬畝,經過改造的中低產田平均畝增糧食生產能力200公斤以上。三是著眼改善生態環境,加快以小流域為單元的山區綜合開發。實行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有機結合,水土保持、生態修復、資源再造利用配套建設,對山區進行大規模綜合開發。20__年以來,全市累計投資1.13億元,啟動實施了126處小流域綜合開發治理和15處生態修復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28.7平方公里,生態修復91.7平方公里。四是著眼提升設施裝備水平,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以實施農機化創新示范工程為載體,堅持開發資金與國家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集中使用,圍繞現代農業發展,積極推進農機農藝結合,努力提高農業機械裝備水平。20__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749萬千瓦,比20__年增加62萬千瓦;糧食作物綜合農機化水平達到71%,提高3個百分點。五是著眼促進均衡發展,不斷加大扶貧開發推進力度。以灘區、湖區、山區和庫區為重點,按照“村為基礎、整鄉推進、區域規劃、產業開發”的思路,扎實推進扶貧開發,提高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能力。20__年以來,累計投入扶貧開發資金8372萬元,幫助184個村、13.5萬人完成脫貧任務。六是著眼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深度推進農業科技開發。圍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不斷提高科技在農業開發投入中的比重。20__年以來,全市農業綜合開發累計投入800萬元,完成農業科技開發示范項目25個;引進推廣名優新品種40個、先進適用技術31項;支持21處農業技術推廣服務機構設施改善和服務能力提升。20__年,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
獻率達到52%,比20__年提升5個百分點。三、著力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堅持把深化農業產業化經營、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作為農業綜合開發的突出重點,著力在培植龍頭、建設基地和推進標準化上下功夫。一是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經濟組織培強做大。圍繞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以國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為重點,實行開發資金與產業化扶持資金集成,支持龍頭企業設備改造、技術升級和規模擴張,支持農民專業合作>文秘站:公司在農業綜合開發重點扶持下,先后投入開發資金1600萬元、引導金融資金1.2億元,用5年時間培植發展成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全國十大鴨王之一,20__年銷售收入達到6.8億元,帶動肉鴨養殖3000余戶,預計今年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6年后力爭銷售收入過百億元。二是支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基地膨脹規模。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建設與全市六大專業生產區、五個百萬畝種養基地規劃布局相結合,圍繞十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品規模種養基地,加快建設農業龍頭企業“第一車間”。到20__年,全市建成各類特色規模種養基地2760處,其中畜禽規模飼養小區1300余處,大蒜圓蔥種植基地180萬畝。三是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建設。圍繞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去年以來全市規劃建設了7處國家級、150處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統一規劃、集中投入、規模推進的綜合優勢,圍繞瓜菜清潔種植、畜禽健康養殖、水產品生態養殖、食用菌有機化種植和名優果品安全生產五大重點,不斷加大對示范區內農業龍頭企業及其配套基地建設的投入,重點支持培育泗水利豐粉絲、華源食用菌、微山漁湖產品、金鄉大蒜等一批知名品牌。
四、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增強農業綜合開發活力
篇7
關鍵詞:核電站;核污染;食品安全;日本福島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4-0125-04
一、核電站事故簡介
核電站泄露事故將直接導致放射性物質以波或者微粒形式發射即核輻射,核污染可通過空氣、水等媒介進行擴散,殘留時間長且難以完全消除,因此對人類生命及社會安定造成巨大破壞[1]。目前,由于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導致核電站的數量激增且規模不斷擴大,這也意味著因核電站事故而導致的核威脅與日俱增[2]。表1是人類近代史上發生的數次著名的核電站事故。
二、國家食品安全面臨的核事故威脅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011年全國衛生系統食品安全與衛生監督工作會上透露,衛生部擬將食品安全、職業病防治、飲用水安全等若干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納入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3]。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加科學、細致的評估目前食品安全所面臨的風險與現狀,制定更為完善的食品安全預警及應對體系,將食品安全上升至國家及地區安全層面,真正做到“民以食為天,食已安為先”。目前,核能仍然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支持的主導能源,法國超過80%的能源供給均來自核能,而這一比例仍在計劃中提升。而日本這樣的島國,要想保持經濟發展,滿足能源需求,核能更是其必然選擇。相比其他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核能仍然是最環保、經濟、高效的能源。目前,世界已建核電站318座,在建核電站44座,其中美國104座、法國59座、日本55座[4]。
一旦核電站事故發生,不僅會對人類生命、健康造成直接的傷害,也會對周遭的土壤、水源及空氣造成嚴重污染,進而對國家或地區的食品安全形成巨大威脅。我們發現核電站事故所導致的核輻射污染對于食品安全的破壞集中于對食源的污染,且這一破壞可能會持續作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這對人類的生存與繁衍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而言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因此,本文將聚焦于此類事故對國家及地區食品安全的危害及作用流程,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在防范核輻射事故發生方面做到防范于未然,為相關國家與地區提供最大化降低食品安全在核輻射污染中的損失提供參考。
三、福島核電站事故對食品安全的影響
1.事故過程回放。福島第一核電站作為東京電力公司的第一座核能發電站,是全世界25個發電量最大的發電站之一。2011年3月12日下午3點36分,發生在日本東北地區的9.0級的特大地震導致福島縣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的廠房發生爆炸,其正門附近的輻射量是通常的70倍以上,而1號反應堆的中央控制室輻射量已升至通常的1 000倍,首次被官方確認有放射性物質外泄[5];3月14日,3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此后,2號機組核反應堆的控制壓力池損壞引發爆炸,4號機組發生氫氣爆炸導致火災;3月19—22日,福島核電站1、2、5、6號機組已全部接通外部電源,險情得到控制。但是,放射性物質污染已從大氣擴大至海洋。此后,東京電力公司在核電站機廠房地下發現高強度輻射的積水,濃度是通常核反應堆濃度的約1萬倍,嚴重的污染導致部分修復工作中斷[6]。
2011年4月2日,福島第一核電站2號機組的含高濃度輻射物質積水從水閘附近電纜豎井的裂縫流入海中,為了處理高放射性積水;4月12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與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員會舉行聯合新聞會,宣布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評估等級提高至最嚴重級別7級。關于福島第一核電站向大氣泄漏的放射物,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估算為37萬太貝克(TBq),而原子能安全委員會估算為63萬太貝克,但都已超過核能事件分級表中7級標準的數萬太貝克[7]。
2.對食品安全的影響途徑。由于日本所處的島國地位,四周海域環繞,導致此次核事故對食品安全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具有其特殊性??傮w而言,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污染途徑(海水、海域季風)與污染對象(食源、飲用水、土壤)兩個方面。在污染途徑方面,福島第一核電站毗鄰太平洋,鑒于全局安全考慮,日本東電公司先后采用海水降溫與向周圍海域排放放射性污染物作為在此次核電站事故中的主要救援方式。因此,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對于相關海域的影響無法避免,并將由此產生一系列的后續污染風險,放射性污染物將對周圍海域的海洋生物造成傷害,由于核物質的殘留性較高,這些海洋生物將攜帶放射性物質并有可能將其帶入自身的繁殖活動或者高端的食物鏈中。福島核電站位于日本東北面,而且核電站臨近海邊,核輻射物質將可能污染該海域,并隨著日本暖流而被帶到北海道漁場 [8],對當地的漁業資源造成污染,隨著海水流動,北美洲西部海岸以及阿拉斯加西部海岸也會遭受一定程度的核污染,但經過太平洋海水的稀釋以及隨洋流漂流途中的沉淀作用,在北美洲西部海岸可能檢測到的輻射污染物會比較小。
同時,由于海域季風與大氣環流的共同作用,所泄漏的放射性污染物將以更快的速度,更加復雜的污染方式擴散,核輻射塵埃將擴散到大氣中,且相當一部分上升到了平流層,這些輻射塵埃會隨著高空平流層擴散到全球的范圍。剩余的一部分也許會在近地面由季候風或氣壓帶影響輻射源以及其周圍的區域。海洋季風由海陸熱力差異造成,亞洲面臨太平洋的面積最大,海陸差異非常明顯,因此氣壓落差大,季風也最為顯著,這造成了此次核事故不同于以往核電站事故。日本現在發生嚴重的核事故,其影響范圍主要是日本本州,然后就是朝鮮半島,進而是中國東北地區以及俄羅斯東部沿海,但也不排除輻射塵埃有對俄羅斯內陸的進一步擴散的可能。如果日本的核泄露問題遲遲未能解決,在冬季,菲律賓、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受到日本核輻射塵埃的機會也將會變得更大[9]。
3.影響內容及應對措施。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對日本及相關國家及地區在食品安全上的影響,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1)食物源污染,主要包括土壤與水源污染;(2)食品供應鏈的停擺;(3)食品貿易的破壞。
首先,此次核事故直接造成了海域、飲用水、土壤的食源污染。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2011年3月26日宣布,在福島第一核電站排水口附近的海水中,檢測到了濃度相當于法定限度1 250.8倍的放射性碘。檢測結果顯示,碘-131濃度是法定限度的1 250.8倍,銫-134是法定限度的117.3倍,銫-137是法定限度的79.6倍。核電站附近海水放射物質濃度幾天來維持在法定限度100倍上下。放射性碘濃度在3月22日為法定限度的大約126倍,24日為大約145倍,25日放射性碘濃度為本周以來最高水平。在事故發生后,核電站周圍20公里范圍內居民已經全部疏散后期則擴大至30公里。在飲用水的污染方面,日本各地自來水及牛奶和蔬菜等農畜產品受放射性污染的范圍自23日繼續擴大,政府勸告人們停止食用福島縣生產的一些種類的蔬菜,核電站放射性污染開始對人們生活造成直接的負面影響。
日本文部科學省2011年3月23日公布,通過對22日采自全國47個都道府縣中43個的自來水樣本進行檢測后,發現包括東京都在內12個地區的自來水都含放射性物質。加上福島縣的自來水在單獨檢測中仍然被測出有放射性物質,日本全國共有13個地區的自來水被確認含放射性物質。東京都已要求家長避免讓嬰兒再飲用當地的自來水,并決定向有嬰兒的家庭分發總計24萬瓶瓶裝水。發射性物質對于相關區域的土壤也造成了一定污染,福島縣飯館村土壤被檢測出放射性物質超標,福島縣周邊地區蔬菜和牛奶等農畜產品的受污染范圍在3月23日也呈擴大態勢,相關地區所生產的奶制品與蔬菜被集中處理,以避免其危害民眾健康。日本政府首次啟動了“食用限制”應急手段,日本首相菅直人還要求靠近福島縣的宮城、山形、長野等六縣加強農產品檢測,檢測范圍擴大到蔥、韭菜、毛豆等諸多品種。
其次,日本政府加大對食品供應鏈相關環節,特別是加工與銷售環節的核污染檢驗,同時考慮通過在福島縣、茨城縣、櫪木縣、群馬縣等受核泄漏影響較重的地區推遲稻米播種的手段,以最大化提升供應鏈源頭的食材品質,并給專家更多時間評估土壤受核輻射影響后是否適宜農業耕種。但由于此次事故的突發性與污染程度嚴重,相關區域的食品供應鏈所遭受的破壞在短期內無法得以根本解決,尤其是供應鏈上游的食源生產與采購環節,具體歸納為兩個方面,一是作為日本重要的農產品與海產品來源地,此次的核事故直接造成了食源污染進而導致諸多受災區域的農產品與海產品因輻射污染而無法進入食品供應鏈的采集與加工環節;二是災區交通癱瘓,導致災民食品短缺,大量救援食品因為輻射污染而無法及時運抵災區。
最后,此次事故不僅直接造成日本海產品與相關農產品出口貿易的中斷,也間接造成了周邊國家及地區民眾對日本食品質量的恐慌,盡管某些憂慮缺乏科學依據,但消費者在短期內仍會拒絕購買日本進口的相關食品。在事故發生后,多國政府均對涉及日本食品進出口做出了限制或禁止舉措。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2011年3月22日宣布,將暫停從受核輻射影響的日本福島等地區進口牛奶、乳制品以及新鮮果蔬,海鮮等其他食品要先通過輻射檢測;韓國也于2011年3月22日表示停止從日本進口可能被污染的食品。法國則表示將持續強化對從日本進口食品的檢驗工作;3月24日,中國質檢總局公告,禁止部分日本食品農產品進口,為確保輸華食品農產品安全,質檢總局公告要求:第一,自即日起,禁止進口日本福島縣、櫪木縣、群馬縣、茨城縣、千葉縣的乳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水生動物及水產品;第二,各地檢驗檢疫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對日本福島縣、櫪木縣、群馬縣、茨城縣、千葉縣生產的其他輸華食品農產品中放射性物質濃度的檢測,防止受放射性污染食品農產品進口;第三,各地檢驗檢疫機構要加強對日本其他地區生產的輸華食品農產品中放射性物質濃度的監測和風險分析,確保日本輸華食品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新加坡也于2011年3月23日宣布,暫停從日本受核輻射影響的福島、茨城、栃木和群馬四縣進口奶制品、水果、蔬菜、海產以及肉類;德國政府在23日也采取預防措施,阻止從日本進口的可能受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品流入市場;加拿大食品檢驗局則宣布,產自日本福島、茨城、群馬等四縣的奶及奶制品、水果、蔬菜如果沒有安全證書,將禁止進口;澳大利亞新西蘭食品標準管理局在3月24日宣布停止進口上述4縣的奶制品、蔬菜、海藻和海產品,并表示“這是考慮到各國的反應后所做的預防性措施”;俄羅斯消費者權益保護和公益監督局局長根納季·奧尼先科24日宣布,將禁止進口日本福島、茨城、栃木和群馬4縣生產的農作物,“直到情況完全查明”;泰國政府24日建議食品進口商和分銷商暫時減少或避免進口來自日本的肉類、奶制品和海產品。
目前,日本已經測到泄漏出的放射性物質有鈰144、碘131、鈷60、锝99m、銫134、銫137、鋇140以及鑭140等多種放射性污染物,而且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區域內的五處地點采集的土壤樣本中檢測出了放射性钚。不同的放射性物質對環境、生物和人的影響是不同的,這取決于這些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要的時間即半衰期。半衰期越長的放射性元素對環境和生物造成的危害越大[10]。因此,在長達幾十年至幾萬年,甚至數千萬年里,這些放射性物質只會衰減至以前濃度的一半,因而對土壤、食品、水和空氣所造成的污染是長期存在的 [11]。
四、對中國食品安全的啟示
1.核電站選址的啟示。發展核能仍是中國解決日益緊張的能源需求的戰略性決策,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核能仍是更經濟、更有效率、更安全的選擇。為了保障中國核電站安全,避免核事故對國家安全的破壞,國務院總理于2011年3月16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應對日本福島核電站核泄漏有關情況的匯報[12]。根據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組分析,福島核電站目前泄漏的放射性物質經大氣和海洋稀釋后,不會對中國公眾健康及食品安全造成影響。同時,會議強調,要充分認識核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核電發展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會議決定:(1)立即組織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全面安全檢查。(2)切實加強正在運行核設施的安全管理。核設施所在單位要健全制度,嚴格操作規程,加強運行管理。(3)全面審查在建核電站。(4)嚴格審批新上核電項目。抓緊編制核安全規劃,調整完善核電發展中長期規劃,核安全規劃批準前,暫停審批核電項目包括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
中國工程院原院長、院士徐匡迪鑒于此次日本核電站事故,指出今后中國核電站選址應非常謹慎,須是歷史上超過一千年未發生過4級地震以上的地方才可建廠。目前,中國70%左右的能源來源于煤炭,其次是石油、太陽能、水能、風能和核電,由于核電的碳排放量最低,因此中國會在日后大力發展核電。同時,鑒于福島核電站事故對食品安全造成的破壞,我們認為核電站的選址也應當考慮選址地的食品生產或加工現狀,盡量避免在重要的食品生產或加工基地建廠,并結合當地的地理水文與大氣等自然環境對事故進行全真模擬分析,從而最大程度減少核電站事故對當地食品安全的潛在風險。在選址確定后,組織相關部門及人員對核電站事故引發當地食品安全威脅的風險進行系統的監控與分析,做到防范于未然。
2.對中國食品安全風險分析的啟示。通過此次日本核電站事故,我們意識到關注風險評估、風險管理、風險交流三個先關環節并制定完備的應對措施至關重要[13]。目前,中國的食品安全風險分析主要側重于食源與生產加工環節,評估內容的重點在于來自常規污染源或人為因素的相關化學及微生物的檢測,而對于核電站事故此類突發性、非常規污染的關注缺乏;相關應對措施也未能覆蓋當地及當地與外界食品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尤其是忽視流通環節;缺少對核電站事故造成的國家及地區食品安全威脅風險的關鍵因素的分析及評估;同時,未能兼顧食品供應鏈及食品貿易安全;我們認為,鑒于未來中國核能事業的發展、人口增減及無法回避的糧食安全問題,應整合國家食品供應鏈與食品安全分析框架,構建一個科學有效應對核污染下的食品安全風險應對機制;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模型,并將核輻射污染作為其中的重要環節,特別是在核電站所在及相鄰區域,建立區域內的核物質監控數據庫,完善防護手段及事故應對機制;建立風險信息與交流、共享平臺及時與相鄰區域進行溝通、協調;對食品安全狀況進行全面、科學的數理統計,為快速預警提供依據。政府職能部門通過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檢活動與舉報機制,對核電站內部運營與潛在危險進行監控,并根據抽檢結果,確定區域內的風險等級。在風險等級程度超出可接納的安全范圍之時,及時予以相應預警,并針對預警事件迅速通過權威信息窗口,向民眾告知并采取相應措施,最終保障國家及地區食品安全。
五、結論
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不僅對當地生態環境及人民身體健康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同時,也對日本食品安全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核輻射污染必將對國家食品貿易及食品安全造成巨大的破壞。因此,中國必須對核電站事故風險進行全面、仔細的評估與監控并建立有效地應對機制。通過綜合考慮區域食源生產與食品加工現狀,結合地質條件謹慎選擇核電站建設區域;建立完善的食品供應鏈危機應對機制;形成區域協同、國際合作的食品安全預警體系,最大程度地減少核電站事故對中國食品安全的威脅,進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與社會穩定。
參考文獻:
[1] 陳浩.核輻射接觸的種類和預防[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11,(2).
[2] 胡龍成.形形的核事故[J].勞動安全與健康,2006,(6):16-17.
[3] 張立華.全國衛生系統學習貫徹《食品安全法》[J].中國食品,2006,(9):21.
[4] 吳仲國.世界核電站建設涌動[J].高科技與產業化,2009,(1):52-54.
[5] 馬瑞.潘多拉盒子再度打開——世界各國應對福島核事故綜述[J].環境保護,2011,(6):16-23.
[6] Arjun makhijani.Post-tsunami situation at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 in japan: facts,analysis,and some potential outcomes[J].Institute for energy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2011,(3):1-5.
[7] 白云生,王亞坤.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將對中國核電產業產生六大影響[J].中國核工業,2011,(3):12-15.
[8] 高梅.如何突破自然資源與自然災害問題[J].高考:文科版,2008,(Z2):125-127.
[9] 蔡建明.日本福島核電站事故對人體健康影響及醫學防護[J].第二軍醫大學學報,2011,(4):349-353.
[10] 史建君.放射性核素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核農學報,2011,(2):397-403.
[11] Golam Kibria.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s and its effects[J].Science,2011,(4):1-3.
[12] 聽取應對日本輔導核電站核泄漏有關情況匯報[EB/OL].新華網,,2011-03-16.
[13] 賀禹,張金隆,鮑玉昆.風險指引性管理方法及在大亞灣核電廠運行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核安全,2004,(3):1-6.
Impact of Nuclear Power Station Accident on Food Safety
——Case of Fukushima Nuclear Power Station Accident
SHE Shuo,XU Xiao-lin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n-traditional Safety Research Center,Wuhan 430074,China)
- 上一篇:班組建設開展情況匯報
- 下一篇:平面設計創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