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職業分析范文
時間:2023-07-27 17:00: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旅游管理職業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旅游管理本科教育可以為社會提供理論基礎扎實、知識面廣、能力強和素質高的管理人才,所以用人單位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的職業能力發展給予了高度關注。正確認識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能力水平和現狀,有利于針對性地提升旅游管理本科學生職業能力。新疆的旅游業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推動下必將迅速發展,尤其南疆的旅游業將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但本區旅游專業人才數量缺乏,質量更有待提高,塔里木大學作為南疆唯一一所綜合性高等學府,將成為新疆各大旅游企業選拔旅游人才的首選之地,自2006年招收旅游管理本科生以來,共有6屆畢業生。對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能力進行調查分析,旨在了解學生職業能力的優勢和不足,為學校培養目標提出建議,令學生清楚地認識自己,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學術界對職業能力的概念還沒有統一的界定,不同領域不同學者對職業能力的構成有不同看法,認為職業能力是有效完成某項活動比較穩定的本領[1],也是順利完成職業活動的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2-4],結合旅游管理專業特點,本文認同職業能力是個體將所學知識、技能和態度在特定的職業活動或情境中進行類化遷移與整合而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職業任務的能力。旅游管理職業能力包括基本能力以及旅游專業知識技能以及相關能力,這幾方面的能力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已有研究從旅游職業能力的不同構成上進行評價[5-9],多是在定性評價基礎上提出建議和對策,本文從基本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個性心理素質以及社會能力這幾方面出發,憑借定性定量分析對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進行職業能力調查分析。
1研究方法
1.1層次分析法
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對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進行職業能力評價。層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是將對決策層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10]。層次分析法一般分為5個基本步驟:建立層次結構模型,構造判斷矩陣,層次單排序、層次總排序和一致性檢驗。
1.2問卷調查法
向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學生和用人單位相關人員發放問卷,以便了解學生本人對自身職業能力的認識,以及教師和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能力高低的評價。首先依據旅游管理職業能力構成以及本地區特點編制問卷,其次對塔里木大學教師、用人單位管理人員、本校大三、大四以及部分畢業生三方面進行數據收集。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60份,回收132份,其中有效問卷121份,有效率91.67%。
2結果與分析
本文將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本科生職業能力分為基本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個性心理素質、社會能力4方面指標構成綜合評價體系(如表1)。職業能力各級評級指標的權重值確定是通過教師及學生賦分所得,先算出各指標層的層次單排序權重值,進行一致性檢驗。其中,A-B矩陣的檢驗,一致性比率CR=0.0110,最大特征根λmax=4.0292,通過一致性檢驗;B-C各矩陣均通過一致性檢驗(如表2)。在此基礎上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塔里木大學旅游管理教師、用人單位和本校大三、大四以及部分畢業生三方面進行數據調查,結合各項權重得出綜合得分(如表3)。從表2可看出,在二級指標中權重最高的是專業知識與技能,最低的是基本能力,個性心理素質與社會能力居中,在權重總排序中服各因子得分排序依次為:服務操作能力、管理能力、誠信度、溝通表達能力、自我認知能力、專業理論知識、應變能力、旅游規劃能力、計算機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意志力、判斷推理能力、環境適應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寫作能力、英語應用能力、進取精神,說明服務操作能力在工作中是最重要的,其中管理能力、誠信度、溝通表達能力、自我認知能力得分排在前五,說明在工作中這幾項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能力,而進取精神、英語應用能力,寫作能力相比其他能力在工作的重要性不突出。
3結論
篇2
關鍵詞:教學質量;校風建設;學習能動性
一、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現狀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猛發展,旅游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不斷加大,市場對旅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各大高校紛紛設立旅游專業來彌補市場缺口。但是,旅游管理學科在我國新興較晚,教師隊伍在整體范圍上資質淺,都缺乏相應的實戰經驗,純理論的教學比比皆是,而旅游人才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以經濟直接聯系的物質觀念、實用主義成了旅游學科的主要組成部分,高校為了快速產出“使用人才”,不斷進行擴招,教師教學觀念落后,“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知識記憶上,將考試作為評定學生是否成才的最終手段,學生眼高手低,極富有功利性也造成了在旅游教專業學過程中,學生人浮于事,“分不在高及格就成、學不在深畢業就好”的思想。
二、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質量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旅游企業對旅游人才的重“量”不重“質”
旅游專業是一門社會實踐性極強的學科,社會性門檻低,旅游企業在發展上,管理理念落后,對人才的培養不到位,沒有給高校旅游專業畢業生合理的職業發展規劃,使得市場對旅游人才的需求出現重“量”不重“質”的現象,極大的打擊了在校學生的積極性,相應的加大了高校教師在教學上的難度,學生認為學而無用,畢業后在旅游行業沒有前途,很多都選擇了“升本”、“公務員”等等方式來規避畢業后的就業風險,在這樣嚴重的消極情緒下,教師還有何教學質量可言。
(二)高校對旅游專業定位不準確
高校對旅游管理專業的定位不準,旅游管理專業在教學方面,相應的配套設施得不到很好的完善,就算有也只是餐廳、客房或者其他以操作性為主的實訓室,而這種認為教學成本低的思想成為高校對待旅游專業的根本認知,在教學中以理論知識為主,枯燥而乏味。也有許多院校認識到了這一點,和旅游企業進行聯系對旅游專業高校生進行實訓,這種實訓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學生實地感受到了旅游專業的社會實用性,可恰恰是這種社會實踐,摧毀了旅游專業學生最后一點專業興趣,一方面高校對實訓的學生管理、評估、實訓教學不科學;另一方面旅游企業方用學生主要的目的是價格低廉,特別是在旺季,更是變相的讓學生成為廉價勞動力,在培訓崗位上都是一些低級的服務生,旅游管理專業的“管理”沒有得到實踐。
(三)教師教學方式陳舊
旅游管理學科在我國起步晚,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隊伍,大多是在各大高校出來后直接進入工作崗位,教學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學觀念上很難突破以往,而這種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思想,壓制了學生思維的拓展性,讓學生本來應該在“象牙塔”的凈土里“百花齊放”、“百花爭鳴”,變成了墨守成規的好學生,然而,旅游專業學生成才的最大難度不是技能的難度,也不是知識的寬窄,就是這種積極向上的人格品性和自省自學的生存能力。
三、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途徑
(一)加強學風建設
學風是一個學校的靈魂,是學生在自由的天地讓思想自由翱翔的翅膀,學風同時也是高校建設的永恒主題,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良好的學風能夠以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時刻熏陶和感染著學生,激勵學生自強不息,奮發向上。針對學風建設,高校必須全員共同努力,形成上下同抓學風建設,在上課、自習,作業,考試,教學實踐等各個環節共同監督和努力,并且要做好學風建設的專項調研工作,特別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跟蹤調查,以學風建設為主題開展一系列的教育專題活動。嚴格考風考紀,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良好品質,在教、學、管上全面展開。
(二)積極促進課程改革
課程改革的本質是教育思想的轉變,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老師的教學方式,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從以前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授人魚,共一餐之用;授人漁,則享用不盡”如今,知識日新月異,科技迅猛發展,教師是不可能使學生獲得終身受用的知識,學生從教師那里學到的也不能僅僅是知識,最緊要的是學到能夠進行自我教育的學習方法。新課程改革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正確定位師生角色,,主張把教學的主體從教師轉向學生,強調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知識信息加工的主體。
(三)努力培養教師隊伍
大力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不僅要注重教師學歷學位職稱的提高,還要采用進修、培訓、實踐鍛煉等各種途徑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要讓教師不僅在知識上武裝自己,同時在整理社會實踐上也能成為學生稱職的導師,對于年輕教師在提高其教學水平的同時,還要積極鼓勵他們在教學科研上進行突破,支持他們擔任重大課題,比如景區的開發策劃,酒店的管理督導等等。
四、結語
旅游管理專業是一個社會應用性、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這就意味著學生要有主動學習的能力,但是由于高校學習氣氛不濃,受社會習氣影響大,特別是新興高校在校風、學風方面都缺乏歷練,教師在教學方面存在偏差,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都最終導致教學質量的低下,并出現教學質量和人才輸出質量的惡性循環,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學風建設和教師隊伍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自習能力和積極性,為旅游人才市場培養能開疆擴土的尖兵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魏衛,袁繼榮.旅游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張力.財經類院校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稅務與經濟,2007(2).
篇3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互聯網+時代,對于高職旅游管理人才的培養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一方面需要高職院校以新型的培養模式培養出具備出色專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在專業課程中不斷融入信息技術,建立起掌握多學科知識的跨界復合型旅游師資隊伍。尤其在互聯網+背景下,對于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更顯得尤為重要。
1 互聯網+背景下培養旅游人才的重要性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注重精神需求,通過旅游緩解壓力,釋放心情,由此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這就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支撐起日益發達的旅游市場。傳統的旅行社不再是擁有主要客源的部分,更多旅游網站的異軍突起給傳統旅行社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隨著總理“互聯網+”行動計劃的提出,各行各業開始高度重視利用互聯網平臺以及信息通信技術創造新的形態促進本行業的發展。“互聯網+”計劃的實施將對我國各產業產生很大的影響,旅游行業也不例外。為此,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應高度重視當下的發展趨勢,為培養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而努力。
旅游管理專業是高職院校的重要專業,并隨著我國旅游行業的快速發展而不斷擴大生源,成為時下最熱門的專業。不過,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在培養人才方面依然不能完全適應旅游市場的需求,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因此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迫切需要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人才能力培養體系,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培養學生,使其在未來的競爭中具有很大的優勢。
2 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綜述
旅游教育在我國的發展主要是伴隨著旅游業的產生和發展而延續的。改革開放以來,旅游教育就已經成為正規的教育,各大學者也開始對旅游專業關注,并開展研究。徐峰(2011)通過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對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結構方面進行研究,比較不同個體就業能力的差異,通過差異找出提升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途徑和方法。通過研究不難發現,國內學者鮮有對“互聯網+”時代下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進行研究,這恰恰是時下最為需要的人才。傳統的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當下需求,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總理提出的計劃,對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相應的調整。
3 “互聯網+”背景下旅游管理專業人才能力構成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培養人才要充分遵循“互聯網+”背景,為培養擁有專業知識、能力并懂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而努力。要改變傳統培養模式,在注重旅游服務技能和專業知識培養的同時,還要進行信息技術、物聯網、智能移動平臺等方面的應用技能培養。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需要培養學生三個方面的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
第一,專業能力。要求學生需具備一定的產品開發能力和市場營銷策劃能力。該能力最為基礎和重要,因為其關系到企業的生存發展。然后是物件與規范操作能力,引導講解能力和法規應用能力。第二,方法能力。需要學生有創新的能力,隨機應變,獨立思考,并具備敏銳的判斷力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靈活處理各種信息。第三,社會能力。主要包括與人溝通、團隊協作、愛崗敬業、公關禮儀、自我調節能力等等。這三種能力與“互聯網+”背景下旅游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基本上吻合。
4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能力培養的對策
“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上需制定完善的方案,有明確的目標定位。充分以互聯網+旅游形式培養人才,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1 學生方法能力的培養
受到傳統教育體制的影響,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教育模式通常是教師主動講課,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即使學生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管理知識,卻缺乏實踐經驗,簡而言之,傳統教育體制缺乏對學生方法能力的培養,學生普遍缺乏創新意識。互聯網時代,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信息獲取與處理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學習掌握新技術能力的要求要高于傳統經濟時代,因此,要注重學生方法能力的培養。
4.2 改革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的課程體系迫切需要改革,同時教學內容也要做到進一步優化,這是培養人才的關鍵。課程體系在改革時,需要考慮到旅游業崗位群所需的關鍵能力以及能力要素來設置相對應的課程,根據當下市場和企業的需求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在專業課程中不斷融入與互聯網有關的教學內容,如信息技術、新媒體運營操作等等。不同的課程要融入新內容,關于網絡營銷、電子商務部分也要融入其中。
4.3 重視德育教育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旅游行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大量的游客支持。因此,滿足游客需求十分重要。要服務到位,使游客了解新型旅游服務理念,如全域旅游。這種新型的旅游產品需要游客認真體會其價值,才能獲得更好的體驗。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應充分使學生意識到服務的重要性,加強德育教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這樣才能使學生意R到在旅游市場中獲得游客的信任和良好的口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具備高尚品德的旅游從業人員,會意識到游客就是上帝的重要性,會更有親和力,從而為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
4.4 提高教師的創新能力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師要不斷提升創新能力,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注重傳授知識,卻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十分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就需要從教師抓起。高職院校要加強教師的績效考核,有方法、有目的地培養教師的創新意識,對有創新的教師給予獎勵,使教師愿意開發更多的創意課程。同時,學校要為教師提供充足的實習機會,接觸實際旅游企業,定期去指定的企業任職培訓,通過不斷實踐增長見識,提高創新意識。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需要學校和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努力。要充分了解旅游市場的現狀和游客的需求,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加強學生的責任感,真正領悟到旅游服務行業應具備的素質。
參考文獻
[1]李娟. 互聯網+時代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分析[J]. 電子測試,2016,07:78-79.
[2]盧志海,鄧鳳珠.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高端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 管理觀察,2015,35:125-127.
[3]李娟. 互聯網+時代高職高專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分析[J]. 電子測試,2016,07:78-79.
篇4
關鍵詞:高職旅游管理 教學現狀 改革
近年來,伴隨著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異軍突起,改革不斷深化,質量不斷提高,一個基本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等職業教育新體系已初步形成。我國旅游業強勁的發展勢頭、蓬勃的發展活力與巨大的發展潛力有力的推動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尤其是旅游職業教育的發展。目前,我國的旅游職業教育界和旅游業界多年來一直為“供需錯位”問題所困擾。一方面,我國各級各類旅游院校為旅游業培養了大批人才,另一方面,這些人才中的不少人或在擇業時轉行,或到旅游企業后不久因升遷無望或不能適應企業需要、“眼高手低”等各種原因紛紛離開旅游行業。這些不僅會造成教學資源和旅游人才的浪費,而且影響我國旅游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出現上述原因是多方面的,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不能夠很好地適應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無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因而加快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是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現狀分析
1.教育內容與教學方法實踐性不強
旅游管理專業自創辦以來就以其與工作崗位相結合著稱,各個院校都在實踐環節上作出了很多的努力工作,但是因為各個學校師資條件的不同,實踐環節也出現了參差不齊的現象。師資雄厚的學校有自己的實訓基地,創建了自己的旅行社和酒店,為學生實踐建立了完整的實踐體系,為旅游管理實踐做出了很多嘗試。但是大多數院校都存在基地不完善,實訓環節不完整的問題。
目前,多數旅游高職院校的教學計劃很少從社會、企業及學生的需求角度考慮,而是照搬照抄國外的旅游人才的培養方法,有的偏重旅行社管理,有的偏重酒店管理,有的根據本校的師資狀況安排課程,導致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千差萬別。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理論教學,脫離企業需要以及學生實際,缺少實用性、實踐性。在教學方法上,大多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旅游高職教育陷入了重理論,輕實踐的怪圈,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與特色。第一,目前旅游高職所采用的課程結構及教材理論性強,難以體現旅游高職的教學特點,第二,雖然旅游高職也重視實踐實習,但更多的是簡單的室內操作,難以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第三,在實踐教學環節中,由于教學經費的不足,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沒有實訓基地,不能把實踐教學有機的貫穿于導游、餐飲、前廳與客房等相關專業的教學之中,是學生難以培養實際操作能力。
2.校企合作不理想
職業教育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必須依托校內的實訓基地來實現。而我國的職業教育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問題,校內的實習基地只能進行簡單的模擬訓練,不具備實戰性,學生的實踐技能都很難達到實際工作崗位的要求,因此,我國的高等旅游職業教育只有尋求學校與旅游企業的聯合,讓學生有機會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頂崗實習。毫無疑問,實行校企合作是可以實現校企“雙贏”的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校企合作在我國多數地區條件并不成熟,仍然存在與目前形勢發展不相適應的狀況,表現為企業集團內部市場運行不規范和市場競爭環境不良。
3.學科教材體系不完整
旅游高職教育的內容“不職業”主要表現在高職學科體系還不完整,教材的內容設計存在一定的誤區。在已經出版的高職旅游管理教材中,高職特色不夠,還沒有真正過渡到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很多教材基本上是本科教材的改頭換面,觀點陳舊,偏重理論而缺乏實用知識和能力的培訓。另外,教材之間的遞進關系不明晰,邏輯性不強,內容有些重復。比如《中國旅游地理》、《旅游資源學》、《中國旅游文化》等教材存在較多的內容重復。
4.雙師型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高等旅游職業教育要培養企業第一線的應用型人才,師資本身的知識結構既要符合現代高職教育對教師的要求,也要符合現代社會環境中行業工作崗位對教師的要求,即應該達到學術和技術上的雙高要求。從目前我國旅游高職教育的師資狀況來看,復合型、雙師型教師在高職旅游專業中相對缺乏。在目前的師資構成中,一部分教師是從其他專業中轉來的,既缺乏系統的旅游專業理論知識,又缺乏旅游業界管理與服務的工作經歷,難以完成高質量的教學任務。另一部分教師是從旅游是業界進入教育界的,雖然具有在旅游節工作的經歷和經驗,但對教育教學理論和規律缺乏研究。還有一部分教師是從旅游高等院校畢業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他們受過系統的教育,但缺乏旅游業具體實踐的磨煉。由于缺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具有教育創新能力的雙師型教師,使我國的高職旅游教育難以上規模上質量。
5.專業定位不夠明確
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各地高校開辦旅游管理本科專業的積極性高漲,紛紛快速上馬以搶占市場。但辦學目標不夠明確,定位也缺乏一定得準確性。主要問題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專業畢業生的設置太多太細,使學生知識面窄,知識結構不合理,對工作的適應能力差,難以形成宏觀視野,站在應有的高度分析問題,降低了高等旅游教育應有的效益;二是專業設計同質化越來越嚴重,人才專業知識與技能越來越適應不了迅速發展的市場需要,造成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
6.課程體系不夠合理
作為一門多學科交叉的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應是一個以旅游活動為對象的由個相關課程組成的具有有機聯系的整體。體系內課程給予學生的知識結構 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應能使他們用來分析和解決旅游管理的各種問題。但目前各高校在課程體系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開設的各課程與旅游管理業務有很強的邏輯聯系,因人設課現象嚴重;二是課程設置上呈現大而全小而全的特點,許多課程在內容上出現大量重復,既增加了課程教學時數,浪費了學習的事件,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且令學生和教師們無所適從;三是專業技能課開設不力,加強 理論知識,輕視技能操作,使實踐環節流于形式,不能達到預期目的。
7.人才培養模式不夠開放
旅游業是一個發展速度極快,知識和技術創新性很強的行業,人才輸入的學校和人才輸入的企業相互作用形成一個動態系統,是旅游院校健康發展的保證但目前許多院校在人才培養上未與市場接軌,未了解旅游管理人才市場的需求狀況,只專注于按學科要求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提理論素養和升學生理論素養和研究能力。未能開放地、積極地與行業、企業對接,建立互動性產學關系。相對封閉的人才培養模式,必將產生人才供給與人才錯位的現象。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特點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特點是以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為基礎的教育體系,其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全面法真的高素質人才為宗旨,培養既具有一定的旅游管理理論基礎,又能熟練掌握現代旅游行業的服務與管理技能,具有一定的外語交流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營銷策劃能力,具備良好旅游職業道德修養、較強的服務意識和綜合職業能力,能適應旅游企業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總體而言,告知旅游專業有以下幾個特點:
1.專業實踐性強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主要涵蓋以下幾個就業方向:旅行社、酒店、景區、旅游管理部門及其他。專業本身實踐性強,它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實操經驗和很強的服務意識。
2.專業理論體系較完整
旅游管理專業因為建立時間較早,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理論體系的建立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完整的掌握旅游管理專業的理論內容,另一方面給實操性強的旅游管理專業帶來了一定的瓶頸,很多院校局限于理論體系中而忽略了實操教學或者偏向與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
3.專業要求學生全方位發展
旅游管理專業屬于服務行業,不管是酒店管理還是旅行社經營都需要有很廣泛的知識面,本專業要求學生全方位發展。
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思路探析
結合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現有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改革思路:
1.課程體系模塊化
模塊教學是適應現代高職教育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較好的克服了傳統教學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產生的弊端。很多專業有多年模塊教學的試點,這種新模式的教學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果。旅游管理專業應該引進者以教學模式,在運用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模塊的劃分、模塊教學評估量化細分、教師教學與學生互動。
課程設置要注重以就業為導向,理論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課程相互融合,注重突出實踐的課程的比例。理論教學要精練,注重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激發學生專業興趣。旅游管理專業可以劃分為市場營銷模塊、口才。
2.實訓教育體系化
許多院校在實訓這一環節上一直采用固定的“在校學習兩年,出去實習一年”的機械做法,的確是減少了許多麻煩,但也使得許多學生完全的丟棄了前兩年所學的理論知識。應該打破這一局限,讓實訓環節靈活化、實用化,將實訓分為課程見習、階段崗位實習、旅游旺季實訓、畢業頂綜合實習。根據不同課程和進度需要,分階段逐一整合。課程見習:根據教學課程進行相應見習實訓,包括基本服務技能,基本操作示范,企業運營,工作制度和相關的工作紀律,以完成上述單個課題為目的的實操練習或觀摩環節。階段崗位實習:各學期機動安排,由企業提供若干工作崗位,實訓人員直接上崗操作和服務。旅游旺季實訓:當旅游旺季來臨,合作企業將優先聘請能夠熟練操作業務的學生或老師。畢業實習:一般安排在睇五-六學期,就專業知識綜合實操運用。
實訓教育體系化的實現取決于實訓基地的建設程度,學校在沒有經濟實力建設實訓基地的情況下實行校企合作,從而能夠真正的完成實訓教育的體系化。
3.學生評估多樣化
評估的多樣化要求課程設置合理,評估包括對學生理論課程、實踐能力、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評估,評估應該采取考試、考察、平時成績評定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方式,從而全面的考查學生的能力。在具體操作的過程中,可以采取理論課程考試與課程實踐評估成績相結合,實踐課程評估采取實踐操作與工作態度評定相結合等多種方式。
4.教師培訓崗位化
安排相應對口方向教師或帶隊老師在實訓基地掛職,參與企業工作,承擔企業相應課題研究,并負責實訓學生的管理監督和實訓成績的鑒定。對于教師的培訓應該有計劃地進行,投入金錢、時間花大力氣去做,只有優秀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優秀的高職畢業生。
5.學生就業訂單化
首先,學校設置專業的時間應該以就業為導向,學生只要明確方向,就能更好地在學習中去汲取應該掌握的知識;其次,學校如果可以以實訓基地為依托,實現訂單化培養就真正解決了學生就業的問題。學生全部訂單化比較困難,可以實現每年幾人的輸送就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l]秦炳貞.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之我見[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11-10
篇5
[關鍵詞]高職旅游院校 專業態度 學習動力水平
[作者簡介]蔣麗君(1973- ),女,廣西全州人,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旅游與休閑管理系,講師,研究方向為應用心理、教育心理。(廣西 桂林 541006)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24-0171-02
近年來,旅游業在世界各國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旅游業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許多國家開始把全面發展旅游業作為各自的基本國策,中國當然也不例外,制定了要在2020年成為世界旅游強國的目標。因此,我國對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的需求在急劇增加,培養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成為了高職旅游院校義不容辭的使命。高職旅游院校不僅要為學生成為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提供條件,更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激勵學生學習動機,讓學生自愿成為高素質的旅游專業人才。然而當前高職旅游院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動力不足、奮斗目標模糊等問題,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已成為高職旅游院校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在高職旅游院校授課及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專業態度有偏差是學生學習動力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研究方法
1.樣本構成。此項調查以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的在校全日制學生為研究總體,涵蓋了全校三個年級的學生,其中一年級164人,二年級242人,三年級170人,包括旅游管理專業(旅游管理、會所、高爾夫等方向)、酒店管理專業(酒店管理、餐飲管理)、旅游外語專業(旅游英語、商務英語、商務日語)的學生。共發放問卷674份,回收有效問卷564份,占發放總問卷的83.7%。
2.研究工具。本次調查使用的測量工具由心理學中常用的“學習動力自我診斷量表”和自編問卷“大學生專業態度調查表”共同構成。“學習動力自我診斷量”表采用5分制,滿分100分。 “大學生專業態度調查表”主要是從對專業的認識、對專業的情感及就業傾向等方面進行了解,共10個問題。采集的數據用SPSS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調查結果與討論
1.學生的專業認知對學習動力水平的影響。學生的專業認知對學習動力水平的影響如表1所示,學生在選擇專業前對專業的了解程度并沒有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水平(F=2.018,P>0.10)。但對可能從事的職業發展前景的了解程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水平(F=3.941,P
2.學生對專業的情感對學習動力水平的影響。學生對專業的情感對學習動力水平的影響如172頁表2所示,學習動力水平與就讀專業是否符合入學期望有顯著差異(F=16.477,P
3.學生對專業的行為傾向對學習動力的影響。學生對專業的行為傾向對學習動力的影響如表3所示,學習動力與認為就讀專業是否與將來工作有關系存在顯著差異(F=4.475,P
總的來說,就讀專業符合入學期望、喜歡就讀專業、認為就讀專業與自己職業很有關系、根據就讀專業制定了學習計劃、清楚自己所讀專業的職業發展前景等因素對學習動力水平有重要影響。在調查中也發現對專業是否了解與是否在填寫志愿時做過職業興趣測驗并不影響學生的學習動力水平。
三、提高高職旅游院校學生學習動力的建議
1.通過多種途徑進行專業教育,提高專業興趣。專業興趣與學習動力存在顯著相關,要提高學生學習動力,必須提高學生的專業興趣。所以學校不僅要在入學之初就讓學生對旅游服務專業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還應該在入學后開展形式多樣的專業教育,培養學生對專業的興趣。
專業教育除了可以讓課堂專業教師來承擔外,還應擴大教育主體,如通過專家學者、行業資深人士和優秀畢業生等人員對學生進行專業教育,提高專業興趣。通過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針對旅游行業的走勢、旅游就業的前景等方面的內容開展講座,培養學生熱愛專業的思想;邀請一些在本專業領域已取得優異成績的畢業生回校做講座,介紹他們在工作中取得的成就和對專業學習的看法,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自信心;還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旅游實習基地等方式,使學生初步了解就業單位對旅游專業的需求現狀,增加學生對行業的理性認識。
專業教育不僅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體現,還可以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我校新生接待工作中,組織高年級的學生穿著職業的校服去接待新生,這不僅讓新生對旅游服務接待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體會被服務的愉悅,增強其對專業的好感。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也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旅游職業的快樂。比如舉辦職業技能節,開展各種技能比賽,營造濃厚的技能操作氛圍,提高學生職業意識。學校還應支持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各地的各種技能比賽,獎勵競賽中的優勝者,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愛。
2.專業教育結合職業生涯教育,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職業愿景。職業生涯教育在專業教育中猶如指明路燈,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準確地認識自己,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幫助學生做好職業規劃,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水平。旅游院校應該把生涯教育納入旅游類院校的教育教學計劃,如開設《生涯規劃輔導》必修課程,讓新生從入學之初就系統地學習有關職業生涯發展與規劃的相關知識,認真思考并回答“大學三(四)年我要如何度過”“大學畢業后我要干什么”“如何選擇我的職業”“我將如何度過我的一生”等問題,以促使學生自覺地結合個人的愿望及行業發展需要,建立良好的職業愿景。職業愿景的建立有助于學生弄明白“為什么要學習”“專業學習對我在未來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等問題。
職業生涯教育還應結合專業教育,因為掌握職業生涯規律的教師往往對旅游行業不夠了解,而專業教師對生涯規律又不太清楚,容易造成專業教育與生涯教育的脫節。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路徑是:知己―知彼―抉擇―行動。如果知己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任務,那知彼則是專業教育的任務,而抉擇則是學生在生涯規劃和專業教育共同影響下做出的決定。所以,在職業生涯教育中,我們不妨把專業教師請到課堂中來,讓專業教師為學生提供現實可行的建議,同時專業教師也應具備一些生涯教育的基礎能力,把生涯教育落實到專業教育中去。只有專業教育與生涯教育緊密結合,才能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職業愿景。
[參考文獻]
[1]胡萍.高校在入學教育中培養專業興趣的思考[J].咸寧學院學報,2010(5).
[2]蔣麗君.高職旅游院校大學生學習動力水平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旅游論壇,2012(2).
[3]溫衛寧,王越,雷云翔.旅游類大學生生涯規劃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研究――以桂林旅專為例[J].桂林旅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3).
篇6
一、旅游業發展趨勢及整體就業情況
(一)中國旅游業發展趨勢
據世界旅游組織和中國旅游局的統計,旅游業每年以飛快的速度在迅速增長,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業。而中國的旅游業,從2000年開始也邁入了飛速成長的行列,無論是從固定資產、營業收入還是為社會創造的就業機會,都已經躍居世界前列,世界組織預估,在2020年以前,中國將成為世界排名第一位的旅游目的地國和旅游輸出國。中國的旅游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
(二)旅游行業的就業靈活多樣
旅游業包含的要素很多,基本的有飲食、住宿、出行、游玩、購物和娛樂等,每個環節都需要旅游專業的相關人才。這些就業領域能夠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就業成本低,就業增長快,擁有很大的潛力,帶動性強。
旅游業的就業非常緊湊、密集,一般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在旅游核心產業的就業人員,主要包括住宿管理、景區、車船等工作人員、旅行社工作人員,還有旅游相關的企事業單位。第二類是旅游相關的從業人員,比如餐飲行業,娛樂行業,公共運輸行業等。最后,還有更寬泛的旅游經濟就業人士,經統計顯示,中國旅游經濟就業人數占第三產業就業的24%,充分顯示了旅游行業在目前中國市場的就業優勢。
(三)旅游行業的人才需求特點
旅游業最大的特點就是實踐性和服務性,需要的是崗位技能型人才,對從業人員的操作水平、實踐能力要求甚高。而畢業生剛踏入旅游行業工作,肯定要從基層工作做起,必須熟悉基層工作內容和環節,也就是說畢業生的職業發展一般先從前臺、銷售、導游等一線崗位開始,然后再逐漸轉向高級管理或者技能行崗位,而且成長周期往往比較長。
二、中職旅游與服務管理專業的就業優勢
中職學校屬于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相比普通高中具有一定的優勢,首先職業教育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技術,培養人才的目的性強,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就業而服務的。相比普通高中,職業教育學習更貼近企業人才的需求,貼近行業發展的需要。而旅游行業又是以實踐性為突出特點的,中職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強,善于操作和處理實際問題,這些經驗和知識,使得他們在工作初始就能一展身手。而且,很多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可以拿“雙證”,除了學歷畢業證,還要考取勞動部門頒發的職業證書,拿到職業證書相當于一只腳邁入了行業,有利于學生開展工作。
其次,與本科生相比,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在心態上和操作能力上更能獲得企業的青睞。因為,雖然本科生在理論知識和文化素養上要優于中職學生,但是很多學生重理論、輕實踐,操作能力很弱。并且,很多本科生以自己是大學生自居,對一線的工作不愿承擔,在工作上“高不成、低不就”,無法勝任自己的工作,不符合企業的用人標準。并且,本科生在旅游企業內的流動率也非常高,很多大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工作一段時間,難以適應自認為“低級”的工作,認為自己的所學所想不能在工作崗位上得以體現,出現大批的跳槽、離職現象,致使旅游企業的員工流動性極高。也造成了很多旅游企業在招聘時并不愿采用本科生。
三、中職學校旅游專業人才市場的需求現狀
(一)招聘渠道和招聘時間
經調查顯示,目前大部分旅游企業對中職旅游與服務管理專業的學生招聘主要是通過網上招聘,企業在招聘網站上信息,學生投簡歷然后應聘。還有企業去學校進行校園招聘,或者通過人才市場招聘會進行選擇,也有的是通過家人或者朋友介紹,這些都是輔助的招聘渠道。
而從招聘時間上,招聘的高峰期是在每年的春節前后和五月份。主要是因為春節前后,很多員工因為自身的發展和薪資待遇比較低,可能出現大批的跳槽現象,企業必須補充新進人才。而每年的五一過后,旅游行業開始由淡季轉為旺季,對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也形成了招聘的高峰期。但是,矛盾的是,學生在五月份還沒有完成學業,很多同學可能因為學分或者考證等其他的原因錯過了五月份的招聘,而等到七月份畢業已經錯失了很多就業機會。
(二)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
旅游行業企業在招聘人才時,首先最看重的還是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學生一定要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這是旅游行業特殊的性質決定的。其次,很多企業還希望畢業生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因為旅游業的服務性質突出,如果道德素質差,跟顧客發生爭執,很容易影響企業的形象建設。另外,學生的適應能力、危機公關能力和心理素質也是企業非常看重的。
就目前來看,中職生的實踐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是比較令企業滿意的,但是相比起高層次的人才,中職旅游專業的畢業生的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方面還有待加強,這也是企業希望中職畢業生加以提高的能力。
(三)企業提供薪資待遇的意愿
篇7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
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技術的興起,現代社會開始了新型工業化道路,社會各行業對勞動力知識技能的要求進一步提高,許多高新行業、特殊行業都規定了相應的上崗要求:特別是應用型高等院校,必須轉換培養人才的方向,重視學生實際技術、技能的培養。作為應用型高等教育一個類型的高職旅游專業,不僅要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理論的素養,更需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旅游業的發展方興未艾,旅游新新產品層出不窮,社會經濟的發展,國際交流的密切,逐步拓寬了旅游業發展的廣度,進一步加大了旅游業發展的深度。旅游己不是單純的“游”了,旅游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旅游業的變化對旅游從業人員提出來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取得飯店管理、餐飲管理、烹飪技術、導游等行業的資格證書已經是上崗從業前的普遍要求了。并且旅游業的相關要求已延伸到國際范疇,要求從業人員不僅具備國內旅游業的相關知識,同時要了解旅游業的新動態,要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眼光。旅游行業對人才需求的變化直接影響了旅游教育業的變化,行業需求的人才是能不斷適應行業發展變化,厚基礎、寬口徑、復合型的人才。高職旅游專業的教師是旅游行業的教育工作者和培訓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在本行業的專業教育發展過程中起著主導的作用。為了適應現代旅游業對旅游職業教育的要求,就必須打造一支專業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構建“雙師結構”師資隊伍是建設師資隊伍的關鍵。
高職旅游專業既具有高等教育屬性又具有職業教育屬性,一方面要求教師具備高學歷,有較高的專業理論功底;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技術力、動手能力。目前,社會行業對高等院校畢業生的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高了。如今在高職旅游專業中,學生技能的培養越來越重要,課程體系中技能課的比重也越來越大。在技能課的講授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熟悉相關行知識、掌握行業崗位的工作技能。因此,技能課程、實踐實訓課程的師資應由具有行業工作經歷的人員來擔任。只有讓具有行業工作背景的教師講課,才能在課堂上真正傳授實用的知識,培養出行業需要的技能人才。以往高職旅游專業在人才培養上重知識傳授、重理論教學、輕應用能力培養、輕動手實踐教學。要想培養合格的旅游專業人才,就要構建“雙師型”結構的隊伍。“雙師結構”師資隊伍正是為了適應高職旅游專業發展規律和人才培養目標;適應社會發展,培養學以致用、理論聯系實際、有較強應用能力的學生;適應新的旅游教育理念而提出來的。
高職旅游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難度實質上要高于普通高校。專業型技術人才、高技能的專業人才,社會上稀缺,行業上急需,同時鑒于高校的事業單位編制在薪資水平上缺乏靈活性,高職旅游專業在雙師型人才的引進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如何引進優秀人才,積蓄師資力量,形成專業競爭優勢,特別是應用型教學的師資優勢,是一個值得仔細研究、認真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目前高職旅游專業的師資隊伍情況來看,應用型教學人才的不足已經成為制約教學質量的提高、阻礙高職旅游專業發展的“瓶頸”了。現在高職旅游專業面臨空前的發展機遇。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發展,教師為本,這是一句真實的老話了,在此實有必要再重申一下。構建“雙師結構”師資隊伍、提高師資隊伍的應用型素質建設是高等旅游發展的關鍵,是提高高職旅游專業競爭力的關鍵。
目前我國高職旅游專業專業有一大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育工作者,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不足,那就是高職旅游專業的教師專業技術能力與旅游行業的發展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其一,教育理念落后。現在我國大部分高職旅游專業的教育理念受到普通高等院校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大,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學模式,都擺脫不了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模式的陰影,總體上缺乏實踐性、技能性、創新性和實效性。其二,“雙師結構”師資隊伍不合理.雙師素質人才不充裕。目前旅游院校基本都存在理論教師比例多、技能教師比例少、實習期指導教師專業性不夠、在教師比例中雙師型教師比例不高的問題。按照教育部的相關文件要求,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應達到70%以上。到2010年要達到“雙師素質”教師占教師總數的50%以上,占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的80%以上。其三,教帥基本素質和技術能力有待提高。高職旅游專業教師學歷層次不高,知識更新慢,理論教學能力強過實踐能力。
二、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途徑
“雙師型”教師在全國高職教育沒有明確的定義。1995年國家教委在貫徹《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首次提到“雙師型”教師,《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有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師資隊伍。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具有一定的專業實踐能力,其中有1/3以上的“雙師型”教師。當時認為雙師型教師由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中產生,是專業講師與技能實訓相結合的復合型人才。后來,教育部在高職高專教育教學工作會議上,將合格高職高專學校評價體系中列出了雙師型教師的三項標準:一是規定雙師型教師要具有兩年以上基層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本專業實際工作經歷,能指導本專業學生的實踐教學;二是規定雙師型教師既要有講師(或以上)教師職稱,又有本專業實際工作的中級職業崗位任職資格;三是主持(或主要參加)兩項(及以上)應用性項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會實際應用,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只有同時具備以上三條,才可認定為雙師教師。
理論教師轉型、現有教師培訓、企業行業人員錄用及企業行業人員兼職是“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途徑,下面分別從人事分配、職稱評審、人員用、培訓進修、兼職教師、評優獎勵等六個方面來闡述“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保障。
(一)人事分配
在學校現有教師完成向“雙師素質”教師轉型后,在校內人事分配制度中要有傾斜政策。在現有人事分配制度所規定的各種系列中,增加“雙師素質”教師一類。“雙師素質”教師的崗位津貼可略高于實際職稱職級,而他們的超課時律貼也可以在原有課時數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系數予以計算,以調動“雙師素質”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從行業、企業調入的人員,可按照他們的工作年限、個人取得的成果及任職崗位層次,在人事分配中盡量縮小與他們在行業企業的收入。
(二)職稱評審
“雙師素質”教師的職稱評審,不能局限于個人的學術科研成果,而要充分肯定教師在行業、專業上取得的實踐實戰成果,在職稱評審中可以降低學術科研要求,加大實踐實戰成果在職稱評審中的權數。用教師指導學生參加行業技能大賽取得優秀成績、教師個人取得行業榮譽證書等成果來沖抵職稱評審中要求的科研學術論文。要取得優秀的實戰成績,“做中學”是主要的環節與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我們要解決教師因為從事實踐操作而無暇研究科研論文的后顧之憂。目前出于受國家、地方人事制度的限制,在具體操作程序上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與規范,但我們可以在學校實施的校聘制度中予以嘗試。
(三)人員錄用
在新進教師中,每年保證要有從行業、企業調入的技能人員。他們的學歷要求可適當放寬:一般人員要求術科以上;特殊人才如行業公認的技術大師或專家、學校專業發展急需人才可放寬到專科,與目前的技能型課程師資一般要求碩士研究生的傳統標準相比,可下降一到兩個層次。對在各自技術領域的專家、技術大師等高級人才,實行柔性錄用政策,學校在政策上細化準則,學歷上下降的部分由他們的行業經歷來代替,即引進的高層管理者可以是專科。
(四)培訓進修
學校制定相關政策使教師培訓工作制度化,爭取在3~5年的時間內,使每位教師都有培訓進修的機會。“雙師素質”教師的培養,學校更要規定一系列的制度從體制、機制、經費、時間等方面予以保證,特別是培訓期間的工作任務、工資待遇等要有明顯的鼓勵政策,使在職培訓進修成為現有教師轉型與提升的重要途徑與方法。
(五)兼職教師
兼職教師聘用管理可以實行靈活多樣的政策,一切圍繞學生發展的需求、專業建設的需求,聘請學校需要的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實行管理多樣化,授課形式多樣化。在實際操作中,可以讓教師進課堂,也可以讓學生進企業,把學校實訓進企業和企業工作進課堂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同企業的聯系和宣傳力度,吸引企業的高技能人才來校任教,建立企業相關人才數據庫和兼職教師數據庫,做好兼職教師資源的前期調查工作,為兼職教師的聘用做好準備。學校制定兼職教師聘用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兼職教帥的聘任條件與程序、聘期工作職責與考核、聘任的管理與待遇等,避免兼職教師聘任隨意性和盲目性,運用多種激勵手段,穩定兼職教師隊伍,使們成為學校發展中“雙師結構”師資隊伍的有力補充。
(六)評優獎勵
完善教師隊伍的評價、考核、獎懲機制,通過嚴格的激勵、獎懲機制來促進“雙師結構”教師隊伍的發展。在各類考核評優獎勵活動工作中,向“雙師素質”教師傾斜,向實踐操作一線教師傾斜,如上海市育才獎、校中青年優秀骨干教師、年度考核、行業考察、休療養活動等。在校內的各項評獎中,可以將兼職教師作為評獎對象,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總之,學校要運用行政手段,提高“雙師素質”教師物質待遇和精神待遇。
篇8
從在旅游管理專業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必要性入手,結合職業生涯教育中應堅持的原則以及旅游管理專業職業生涯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的對策與建議,滿足學生與社會需求。
關鍵詞:
旅游管理專業;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
旅游管理專業主要是為社會培養旅游管理人才,尤其是旅游十分盛行的今天,社會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多,但該專業的學生很少接受過職業生涯教育,難以滿足社會需求。
1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1.1旅游管理專業缺乏職業生涯教育
為滿足社會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各個高校都相繼開設了旅游管理專業,但在旅游該專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發現,缺少了必要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學生為了發展直接會影響到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幫助學生快速就業,為社會貢獻力量,也就成為高校的責任。通過職業生涯教育不僅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更全面的認識,也可以幫學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對學生未來發展有很大影響[1]。所以,一定要將職業生涯教育融入到旅游管理教育中。
1.2社會需求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市場經濟時代,競爭壓力較大,多變的市場也提高了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不僅要求他們有較為深厚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良好語言表達能力、人際關系、創新能力等[2]。但我國高校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卻正好缺乏這些能力,難以滿足社會需求。因此,高校方面一定要正確認識社會需求,聯系社會實際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利用職業生涯教育讓大學生對自己有更為全面的認識,不斷強化他們的能力,增強他們在就業中的競爭能力。
1.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隨著教育改革,很多高校為發展,每年都在不斷擴招,也就意味著每年都有大批的畢業生走向社會,就業也就成為大學生最困惱的問題,面對不斷增強的就業壓力,不少大學生出現了自信心不足或自暴自棄的情況,也有很多人對旅游管理專業的認識存在偏差,如很多人認為旅游管理沒有前途,學生自身也認為自己屬于高學歷人群,但很多工作還需要從基層做起,與自己“身份”不相符,所以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而職業生涯教育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有全新的認識,轉變他們的思想誤區,更可以提高他們的就業能力,可見,在旅游管理專業中開設職業生涯教育有必要的。
2職業生涯教育中應堅持的原則
2.1市場需求導向原則
職業生涯教育就是指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但它并不是沒有根據的規劃,而是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市場需求培養人才。旅游業是一項實踐性較強的行業,要成為管理者首先應了解基層工作,所以,旅游管理人才應該從基層做起。這就需要高校與旅游企業構建良好合作關系,實現校企共同培養學生,讓企業為學校提供社會對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并讓學生參與旅游基層工作,以便為學生為了發展奠定基礎[3]。
2.2學生主體原則
所謂的學生主體原則,就是在職業生涯教育中將學生作為教育主體,認識到學生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旅游管理專業教師應將學生放在中心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展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將角色扮演,案例教學等應用到教學中,并重視學生個性化培養。
2.3系統原則
職業生涯教育對學生發展異常重要,這就需要將其納入到旅游管理中,讓職業生涯教育貫穿于旅游管理教學活動,構建職業生涯教育與專業教育體系,做到從校領導到學生都能認識到職業生涯教育重要性,且能夠積極主導參與到教育中。
3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很多高校并沒有正確認識旅游管理專業的職業生涯教育,也就沒有將其納入到教學范圍中,他們只重視學生的一次性就業,認為職業生涯教育就是為畢業生講解一些當前國家的就業政策、現階段的就業信息以及在面試中應該怎樣靈活應對,這樣的教育內容與職業生涯教育實際是不相符的。其次,職業生涯教育專業課程缺乏,很多高校認為職業生涯教育就是對學生就業進行指導,不需要開設專門的課程,與職業生涯教育有關的內容只要在日常教學中捎帶一下即可。最后,職業生涯教育保障資源不足。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專業師資力量缺乏,多數從事職業生涯教育的教師都是非專業的,教師綜合素質得不到保證,且職業生涯教育教材缺乏,教學工作也無從下手。另外,不少高校只是在學生要畢業的前夕才開設了幾節教育課程,由于學校不重視,教師也就沒有認真授課,學生也不認真學習。
4加強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對策與建議
4.1在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融入職業生涯教育
在我國高校教育培養體系中并沒有強制要求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但各個高校應認識到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壓力,更要認識到職業生涯教育對學生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方面用轉變對職業生涯教育的認識,真正將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融入到旅游管理專業教學中,構建與旅游管理專業相符的職業生涯教育模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職業生涯教育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與競爭能力。
4.2根據實際情況設計職業生涯教育課程與活動
要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工作,就要分階段設計教育課程與活動,從學生入學到畢業,完全貫穿職業生涯教育,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職業生涯教育的認識,還有利于實現教育目標。高校方面應在學生入學時就開設職業生涯課程,分析對職業的認識,掌握在工作中應產生的態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并讓學生充分且客觀的認識自己,逐步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與目標,做到準確定位自己的職業規劃。同時,還要開設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職業規劃能力,如開設職業生涯競賽等。高校也要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參與到企業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與靈活應對各種變化的能力。
4.3做好各項保障設施的建設工作中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也是開展職業生涯教育不可缺少的力量,旅游管理專業的職業生涯教育不僅涉及心理學、教育學知識,還涉及社會學與經濟學知識,因此,就要提高對職業生涯教育教師的要求。首先,讓教師認識到職業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其次,高校方面做好職業生涯教育教師的培訓工作中,要求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獲得職業規劃師證書。
作者:謝璐 單位:武昌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任孝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實踐探索——以揚州市職業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12:293-294+296.
篇9
關鍵詞: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對策
“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是近年來職業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使學生獲得在職業崗位上工作所需要的各種能力,是職業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務。高職旅游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適應區域旅游產業經濟發展的需要,必須從職教觀念上、教學模式上進行全面改革與創新,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崗位就業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本著對企業負責任的態度,參與企業當下的生產建設和創造自己未來的工作世界。高職旅游教育如何構建職業能力的內涵,探索適應現代旅游產業發展需要的培養模式,是當前旅游職業教育的關鍵點。
一、職業能力的基本內涵
在我國勞動保障部《國家技能振興戰略》的研究課題中,首次把職業能力分成了三個層次:職業特定能力、行業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職業特定能力是勞動者勝任本崗位工作的最基本的能力,是每一種職業自身所特有的,它只適用于這個職業的工作崗位,如崗位技能和知識。行業通用能力是從一般職業活動中抽象出來可通用的基本能力,它的適應面比較寬,可適用于這個行業內的各個職業或工種,它是從事職業工作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如人際交往、公共關系、職業道德、服務意識等。核心能力是從所有職業活動中抽象出來的一種最基本的能力,普適性是它最主要的特點,可適用于所有行業的所有職業,是勞動者作為主體,其工作學習的動力、價值觀、行為舉止等人格能力的體現,是人的心理狀態、心理條件等內在品質因素的綜合,核心能力對于職業工作起決定性作用。
二、高職院校在旅游管理學生職業能力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專業設置限制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專業能力提升
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方面出現趨同化,高職院校對其開設的專業劃分過細,一般在旅游管理專業中開設的兩個大方向是旅行社和酒店方向,導致學生在校期間掌握的知識結構無法滿足未來實際工作的現實需要。加上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方面缺少規劃理念,在設置新專業上沒有做充分的市場分析和專業設置調研,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不能被快速發展的社會所利用。因此,高等職業教育限制了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多樣化的專業能力提升,在為旅游市場培養和輸送人才的道路上,不能為旅游企業提供具備綜合專業能力的旅游管理實用型人才。
2.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能力教育不足
發達國家從小學到大學的各個階段,都有比較完備的創業教育內容川,通過不同方式的創業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樹立先進科學的創業意識提供幫助。夾雜在創業教育模式中的創新能力培養在現階段的高職教育中仍然停留在大眾化的以培養創業、創新知識為主,而創新能力培養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中更應體現個性化和針對性,高職院校在此方面做的努力微乎其微。
3.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教育欠缺
新世紀人才競爭的重要指標之一就是人際溝通能力。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人際溝通涉及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圈高職院校在制定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相當一部分沒有把培養高職生的人際溝通能力編入培養目標之中。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處于青春期,主觀上向往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但在實際的生活中缺乏與人溝通的技巧和勇氣,導致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出現挫敗感。
三、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對策
1.優化專業設置
高職院校在設置專業時,必須進行廣泛而深入地社會調查,弄清經濟發展的宏觀政策,進一步了解、掌握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技術狀況、崗位設置、人才需求等情況,以便為旅游管理專業論證、專業設置提供可靠的依據。需要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進行全方位的調查,進行科學而合理的人才需求預測,實施有效的指導和引導工作。保持旅游管理專業的靈活性,有利于適應經濟發展的急需,保持職業教育的活力;有利于更新旅游管理教師的知識與技術,形成一支專業面寬、素質高、遷移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2.轉變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創業能力教育方式
在教學中,通過理念的灌輸使學生逐步學會以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使學生的學習方式變為創新型學習。在追求客觀事物普遍真理的同時,使學生學會反思、學會質疑、學會批判,一切從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地對待學習、工作、生活中的每件事。
3.加強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培養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提升是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通過以人際溝通課程的方式來培養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更好地體現提升素質與培養能力的科學結合。改革人際溝通能力課程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一種情感和認知相互促進的教學環境,讓學生既有效地獲得知識,又陶冶了情感。在教學中,利用自我介紹、才藝表演等方式使學生們了解了他人,增進了友誼,促進了交流,增強了自信。
4.建立雙證教育平臺,強化學生的專業技術優勢
通過強化職業技能訓練,使高職生具有智力技能,又具有動作技能,以順利完成某項工作任務。具體措施設想為:技能訓練的時間應占總教學時的50%;制定一系列技能考核平臺,未取得考核合格證者不能畢業。即必須“雙證”,在手,才準予畢業;建立建成緊密型的“教、學、做合一”的實訓基地,拓寬合作渠道,充分利用行業人力資源和設備資源,針對性地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出創新型的專業技術人才;實行工學結合,建立雙方共同管理學生的實訓機制,以利益為杠桿,確定彼此的責任和義務,實現合作雙方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邱會朋.試論中物院所需高職人才應具有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J].教學與科技,1997(6).
篇10
【關鍵詞】旅游管理專業;求職;職業要求;實踐能力
旅游管理類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旅游經營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與溝通能力,善于處理旅游行業特點的相關問題和關系梳理工作,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旅游行業相關工作的從業者。
旅游管理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的行業類型主要包括13個不同方向,具體為:1.旅游行政管理部門;2.旅行社;3.旅游咨詢公司;4.旅游電子商務企業;5.旅游規劃策劃機構;6.旅游營銷策劃企業;7.旅游景區;8.主題公園;9.旅游休閑俱樂部;10.旅游度假村;11.旅游職業中學、旅游職業中專教學工作;12.旅游與休閑行業的自主創業;13.走向鄉村,參與開發鄉村旅游與休閑產業。從就業的行業類型能看到,旅游管理類專業就業面較寬,不同行業對于職業素養的要求也不同,這就決定了旅游管理類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和工作實踐能力必須能夠在求職過程中或者進入職業環境后迅速勝任相關工作崗位。
一、旅游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要求
任何大學的專業價值都必須通過職業平臺得以體現,職業要求對于專業學習和即將進入工作崗位的畢業生來說,是考量學生人力資源價值和其專業知識價值的標尺。根據整個旅游管理類畢業生的就業行業我們將其職業要求大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迅速熟悉工作環節信息和工作溝通渠道
旅游行業的工作類型非常豐富,從普通的導游到旅游景區策劃工作,從酒店餐飲客房服務工作到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工作,都緊密的圍繞著旅游消費產業鏈條產生和運轉,這就要求旅游行業的從業者,尤其是旅游管理類專業的畢業生在進入工作崗位角色后能夠非常迅速的收集工作所需的相關信息,而且在不斷變換的崗位角色中能夠快速適應工作角色要求,能夠迅速建立旅游行業中多角色、多渠道、多種環境的溝通聯系工作,從而為工作內容的開展和工作關系的建立運行發揮主動積極作用。總的來說歸納為3點;一要迅速適應旅游行業的多種工作角色;二要積極收集掌握相關崗位工作的有用信息;三要能夠在旅游行業不同類型的工作中發揮主動性角色作用。
2.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積極社會溝通能力
旅游行業所有的工作類型都是圍繞旅游者和旅游事件展開的,這就要求旅游工作從業者必須擁有良好的口頭表達能力和積極的社會溝通能力。首先,通過自己良好的表達能力在旅游工作中積極開展旅游服務,提供相關旅游產品;其次,由于旅游行業的工作具有時間、空間、事件、環境、問題等因素的多變性和突發性,這就要求旅游行業的從業者能夠擁有積極的社會溝通能力和聯系能力,在旅游行業多種變化的因素中通過積極交涉、關系溝通、情況通報等方式理順工作關系,保障不同類型的旅游行業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3.較強的突發事件關系協調能力與處理能力
由于旅游行業工作因素的多變性,在旅游服務和旅游產品開發工作中,突發問題的產生不可避免,這就要求旅游行業的從業者具備快速的問題反應能力,通過訓練有素的問題協調能力化被動為主動,從而積極決策問題,保障旅游者的合法權益,維護自身的工作責任。通常來說,旅游行業的工作要求從業者進入工作崗位后,遇到突發問題做好以下3點:一是要積極溝通信息,保護旅游者合法權益;二是迅速開展公關協調,將問題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三是通過自身團隊或工作機制平臺進行善后關系公關維護工作,保護自身企事業品牌形象,實現多種關系價值利益的優化結合。
二、旅游管理類畢業生求職的主要特點
目前全國大概有300余所院校開設旅游管理的本科專業,假設每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每年畢業50名畢業生,僅每年畢業的旅游管理本科畢業生超過1萬5千名,再加上一定數量的旅游管理專業碩士和博士以及數字相對本科畢業生更為龐大的專科、高職及中專畢業生,數量極為龐大,這說明兩個問題。第一,旅游管理專業的社會需求較大,大量的旅游管理類畢業生進入旅游行業后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第二,旅游行業本身的多類型、多層次、多鏈條能夠適應從中專的導游酒店專業到旅游管理規劃的碩士、博士高層次學歷畢業生的職業層次,所以我們有必要從畢業生的角度從以下一個方面分析旅游管理類專業畢業生的求職特點。轉貼于
1.從行業一線服務崗位開始職業生涯塑造
目前的實際情況是:大多的旅游管理類的畢業生在開始求職時,都是尋找旅游行業的基層一線服務崗位工作,這個情況由多種原因造成,一是教學實踐相脫節,目前我國的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工作和教學大綱要求,畢業生掌握的旅游專業相關知識需要在實踐一線崗位中進行相應的實習;二是旅游行業的行業特點要求,從事旅游規劃和旅游產品開發工作,必須對旅游相關產業鏈條的導游、服務咨詢及旅游銷售工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就需要畢業生進入旅游行業后對不同一線崗位工作都有相應的工作實踐,具備基本的行業素質。
2.性格、心態展現優于專業基礎知識掌握
在旅游行業的招聘過程中,旅游企事業單位對于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考量目前比較偏重畢業生性格因素,心態情況的了解,對于專業基本知識的要求反而并不高,主要有2個原因,一是用人單位在旅游行業的不同類型和不同模式,相對于專業基礎知識更要求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后熟悉本崗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專業基礎知識的要求不高;二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進行心理測評和性格、心態測量從而選拔性格積極,心理素質相對穩定的從業者,這是基于旅游業作為綜合性產業的性質要求,要求從業者始終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的整個流程和各種問題,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務。
3.動態崗位環境考驗畢業生社會生存能力
旅游行業的崗位動態性較強,無論是導游工作、旅游銷售工作還是景區規劃工作,都要求從業者能夠在較長的外出工作周期中去發揮主觀能動性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實際問題,這就要求畢業生在求職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出相應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從兩個方面體現出畢業生較強的生存能力,一是能夠長時間從事不同區域,不同環境及不同類型的旅游服務工作,例如,導游工作外出時間長,周期密集,工作環境和工作內容不斷變化;二是遇到各類問題時,能夠沉著冷靜,變通思維,善于應對解決實際中的矛盾問題,理順整個旅游服務中的各類關系,既保證旅游服務的質量又能增加相關工作鏈條的經濟收益。
三、增強旅游管理類畢業生求職能力的幾點建議
增強旅游管理類畢業生求職的根本方法是增強旅游管理學科的社會實踐性教學,但是在畢業生就業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相應的訓練和實習增強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的綜合素質,更為良好的展現學生積極的職業心態和穩健的職業作風,從而增強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求職能力。
1.加強旅游職業語言的情景訓練
旅游行業招聘的過程短則數個小時,長則最多幾周時間。動態性的工作環境和耐壓性的工作特點要求畢業生能夠在很短的面試時間里展示出自己的整體特點,突出性格特征,能夠在數周的現有工作崗位上承受旅游行業節奏快、頻率高、效率好的工作要求,這就要求畢業生在求職前需要進行相應的職業語言的情景訓練。通常情況下,不同場景的職業語言訓練能夠迅速幫助畢業生模擬不同工作崗位環境,通過語言的展示溝通熟悉旅游業招聘的語言習慣和工作作風,從而在面試中積極自信的面對語言交流考察;其次,職業語言的情景訓練還有助于畢業生模擬工作環境,旅游業相關工作崗位的最大特點就是語言溝通,通過語言環境的訓練本身就是對工作場景的訓練,能夠幫助畢業生在數周的實習過程中以沉著冷靜的心態面對各類實際問題。
2.豐富相關行業崗位的實踐經驗
旅游行業對于畢業生的實踐經驗要求較高,畢業生可以把握旅游行業工作的崗位特點和要求提前進入相應的工作環境和崗位進行實習實踐,如果臨近就業,沒有太多的時間進行工作周期較長的實踐時,可以采取崗位實踐培訓,即在沒有勞動報酬的前提下尋找多個不同旅游行業的工作崗位,例如,做三天導游實習,跟一個省內區域團;做三天旅游咨詢銷售,了解相關工作渠道;做三天旅游產品設計等等,在這個過程中,認真記錄每一個工作細節中的問題和體會,事后歸納總結心得,這對于求職中相關問題的應對可以起到良好的幫助作用。轉貼于
3.突顯應對突發問題的決策能力
如果能夠通過相關工作崗位的實踐和實習,體會突發問題從產生到結果的過程能夠提升自身的緊急應對能力,如果臨近求職,沒有相應的實踐經驗,最好的方式就是善于總結前人的工作經歷和心得,尋找相應的導游工作日志或工作心得,通過自身歸納和總結分類分析,模擬相應環境,增強自身的認知能力,在整個求職過程中,凸顯出自己對于突發事件應對的感受理解,可以幫助畢業生塑造良好的協調決策形象,增強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實力。
旅游管理類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應該通過較好的語言素質來積極展現自身的工作心態和協調溝通能力,通過沉著冷靜的工作執行力展示自身堅強的心理素質和問題應對能力,從而提升在就業過程中的競爭力,尋求更好的工作職業平臺和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林丹彤.淺談高校和大學生促進就業的途徑與策略——以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1).
[2]王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法探索[J].民風,2008(17).
[3]李紅英,和亞珺等.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個性化人才培養方法探索[J].中國電子商務,2010(5).
- 上一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
- 下一篇:風景園林設計及其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