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評課稿范文
時間:2023-07-25 17:20: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文教學評課稿,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課堂評價策略方法
課堂教學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習實踐、關注學生努力、關注成功體驗。教師要努力以真誠的語言、親切的語調、鼓勵的言辭、溫和的表情、友善的微笑、期待的目光、寬容的態度來有效地調控評價的過程,激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促使學生的心理常常處于一種"躍躍欲試"的狀態。一句話,就是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通過評價,融洽師生的關系,加強師生的溝通與理解,加深師生情感,進行心與心的撞擊,使學生能夠"親其師而信其道"。
一、注意使用恰當的評價語言
1.老師的評價語言要準確生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善于傾聽每一位學生的發言,及時捕捉學生學習過程中閃現出來的亮點,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予以肯定與贊賞,學生定能如沐春風,課堂顯得生機勃勃。
比如課堂上對于讀得好的學生可以這樣評價:
——"聽你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
——"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呀!請你再讀一遍,讓大家仔細聽聽!"
面對學生提出的的問題,教師應準確地使用一些有層次性的評價語言加以贊賞,如:
j"你能提出這個問題,真不簡單!"
只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性地運用以上這些富有激勵性的語言來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學生的思維必將向縱深方向發展,學生的學習熱情將會更加高漲,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會得到較大的提升。
2.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巧妙機智
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是不盡相同的。當學生的回答有失偏頗的時候,以往大多數老師便以"錯了,請坐!""不對!誰再來?"這些單一的語言來否定學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學生的正確回答。而現在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老師們要善于運用自己巧妙、機智的語言來糾正、鼓勵學生的回答,注意情緒導向,做到引而不發。如:
——"你能舉手回答真好,不過,請你再想一想再說,好嗎?"
——"很佩服你的勇氣,讓我們再來聽聽其它同學的回答,好嗎?"
這種親切的話語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與積極性,同時又能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使整個課堂顯示出融洽和諧的氛圍,使學生身心愉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3.教師的評價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在師生心與心交流的過程中,只要老師對學生懷著一種積極的希望之情,就會加深師生之間的情感,使每個學生都會比原來做得更好。
膽小的孩子心靈往往敏感而又脆弱,亟需老師的呵護和關愛。要知道,在關鍵時刻老師這一句真誠的贊賞,會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賞識自己,找到進步的方向,平添無窮的力量,以飽滿的情緒積極參與課堂,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項充滿快樂、富有成就感的趣味性活動,也使課堂教學更加契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互動。
二、采用多種評價方式
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也都有它獨特的功效。很難說哪一種評價方式最為理想,最科學。但評價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師生評價中應以學生評價為主,教師評價為次。
新的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課堂行為的評價是課堂評價的主體,評價的標準從知識轉向了能力。把老師的課堂評價是否能激發學生的主動精神、合作意識、濃厚的學習興趣以及是否能引導學生加深對基本理論和概念的理解等做為評價的基本要求。為此,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努力改變單一的教師評價模式,努力改變教師是評價權威的現象,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評與互評。通過自評,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長處、存在的問題,從而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通過互評,使學生能正視自己、尊重他人,同時提高了學生的鑒別能力、分析和表達能力。
例如, "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將學習任務分給各小組,然后通過小組匯報的形式來檢測,每組輪流派代表匯報,客觀公正地評價本組和別的小組在讀寫活動中的表現。加強了自評與互評以后,課堂氣氛和諧了,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了。
2.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清代教育家顏昊先生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意思是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苛求學生,不如用心去發現其優點,并以此鼓勵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滋味。一句贊語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說教和任何暴風驟雨般的責備和批評都更有力量。不容置疑,課堂是孩子學習的主要渠道,教師在課堂中針對學生表現做出的評價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3.注重評價策略,不要隨便給學生下結論。
對學生的及時評價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特別是影響學生思考的深度。而延時評價是一種寬厚和關愛,是一種信任和期待,是一種點撥和啟發,可以給學生思考和發揮的空間,提高學生理解的深度,培養學生自信、靈活、深刻的品質。在教學中要根據具體情況,配合使用兩種評價方式,用即時評價給學生以及時的鼓勵,同時,又注意學生的差異和問題的難度,實行延時性評價,提高學生思維的深度。
三、評價標準要適應全體學生
由于受其遺傳及生存環境等多因素影響,學生個體之間顯現著多元的不均衡性,在認知方式、個性特征、學習習慣、生活特點、興趣愛好等都是千差萬別的。如果我們以一刀切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學生,則會使后進生難以接受,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及自尊心、自信心。因此,我們的評價在承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應依據學生的不同個性,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發展要求,正確地判斷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及其發展潛力,實施分層評價,在每個學生已有基礎上確定不同的"最近發展區"目標。如:針對比較聰明而學習存在一定困難的學生,教學過程就多側重于他們的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評價,強調各科教師溝通,重在研究學生個體與群體的發展、影響。不求其全,但求走實每一步,讓教師的課堂評價良好地作用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
參考文獻
[1]何世英 《試論當代語文教育現狀與以策》
篇2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文《九色鹿》教師評課稿 沈老師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整堂課教學思路清晰,富有條理,從引導學生感悟九色鹿的外表美到領悟其內在美,重點突出,層層推進。教師清晰、流暢、干凈、利落的過渡語言為本課的教學增色不少。沈老師本堂課最大的亮點就是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關注到本單元的教學主題,不露痕跡地滲透了誠信教育,從而實現語文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
1、抓住關鍵詞句,感悟人物形象,進行德育滲透。故事中的九色鹿、調達,性格各異、形象鮮明。課文篇幅較長,沈老師重點抓住表現九色鹿言行的第二、第四、第八自然節來品悟其形象,如通過抓住“立即”“洶涌”“掙扎”“救命”領悟九色鹿在危急關頭救調達時的毫不猶豫、奮不顧身;抓住“只要”感悟九色鹿的不求回報;抓住九色鹿對國王說的那3句話,層層引導,品味九色鹿的智慧。在教學“見利忘義”這個詞時,沈老師注意引導學生聯系課文內容來理解,先讓學生讀讀課文,說說調達看見了什么“利”,是“重金懸賞”,然后說說把什么給忘了,就是九色鹿對他的救命之恩,最后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見利忘義”。還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他?通過找近義詞的方法幫助孩子理解了忘恩負義、背信棄義。與此同時,追求真善美,摒棄假惡丑的教育就在剖析詞句中悄悄地滲透。
2、在形式多樣的朗讀中進行德育滲透 。新課標倡導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策略,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沈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故事內容的過程中,通過指名讀、分男女生讀、齊讀、加上動作讀、變化語氣對比閱讀等多種形式,讀出九色鹿的美麗,讀出調達的可惡,激發學生內心情感體驗,培養美好的心靈和崇尚的情操。
3、利用文本留白創設說話情境進行德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沈老師多次設計了讓學生想象練說的環節:如調達會怎樣鄭重起誓;調達看了皇榜后會怎么想等,既訓練了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又通過角色的置換,讓學生深刻地感悟到調達落水得救后是怎樣的感激涕泠,而面對懸賞時又見利忘義,靈魂是多么的骯臟。總之,沈老師用她的教學實踐證明,沒有德育的滲透,智育是蒼白的。有了德育的滲透,語文的智育課堂才更加豐滿,充盈靈動。
篇3
“備”與“患”相輔相成,沒有“備”就會有“患”,“備”與“患”是一對相依相存的合歡樹。有“備”就會無“患”;有了充分的“備”,就會有喜人的收獲,“患”就會逃得無影無蹤。有備無患,是說事先有了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我們做任何事情,事先都要有個準備過程,準備的充足、準備的有條理,事情就能取得圓滿的成功,俗話說“不打無準備之仗”。如果事先不做好充分的準備,只憑著“瞎貓撞死耗子”的想法,碰碰運氣,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是零。
一個企業,有生產計劃,這就是預定的“備”;一名好的教師,講課之前必須做充分的準備,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一名教師如果找借口因工作緊張而不準備第二天的課,那么講課時,有的問題就會講得模棱兩可,心里一定很窘迫,感到內疚。如果事先做了充分的備課,哪會出現尷尬的局面?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教學又是通過教師的勞動實施的。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是“上好每一堂課”。“上好每一堂課”聽起來容易,具體做起來就難了。首先是難在“每”字上,千萬堂如一堂,不允許有一堂課上不好。這就要求老師思想上重視,意志堅強,始終如一,善始善終;其次,難在“好”字上,達到普通《教育學》規定的上好每一堂課的標準:(1)教學目的必須明確;(2)教學內容必須正確;(3)正確貫徹教學原則;(4)教學的語言要清晰生動;(5)教學的過程組織的合理嚴密。要達到這五條,最重要的就是準備好每一節課。上課是中心環節,備課是關鍵環節,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加強備課的管理。事實證明,課堂教學效益的高低,與備課有直接關系,教師如果對教材理解的透徹,對學生了解的清楚,教學步驟科學,教學方法恰當,教學質量就高。如果備課馬馬虎虎,上課就會稀里糊涂。結果師生都疲憊而痛苦。學生的素質就難以提高。因此,必須抓好備課工作。
二、 問題的解決
教師備課過程,就是認真鉆研教材、廣泛收集資料、研究教學方法,不斷提高文化科學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的過程,所以教師必須自覺自愿地加強備課。
1.打有準備之仗
打無準備之仗的將軍是一名失敗的將軍。不認真準備上好課的教師,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
常勝將軍總是打有準備之仗。
教師若想上一堂優質課,就應該以高度的責任心和責任感對待備課。準備的程度是否適宜、準備的內容是否充分、授課方法是否成熟,主要看我們教師如何對待。如果用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準備的就好;如果敷衍了事,那么上好一堂優質課就無從談起。
準備就是預先安排和籌劃。對任何事情不好好準備,我們就會處于不利地位。
凡事預備就會“立”,不預備就不會有“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成功青睞于時刻有準備的人。
有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走上講臺,如果拿著幾年前的教案念經,內容陳舊,沒有新鮮感,學生聽之一定厭煩。
所以無論老教師還是新教師,在上課之前都要好好準備一堂課,做到一絲不茍,兢兢業業。一堂課準備的成熟,教師上得游刃有余,學生自然就會歡迎。
(1)“兵”不厭“藝”
“仗”打得漂亮,準備就要充分。一堂課,精彩動人,教師就要準備一桶水。學生就會愉快地接受教師的多種教學方法,喜歡上好語文課。語文教師的教學方法要充滿藝術色彩。
好的藝術能陶冶人的情操。教師的教學藝術能使學生“百課不厭”,就是說對上課從來不討厭,從而產生一定的情趣和興致。
兵者,藝道也。教與學之間,不厭藝也。教師課前進行了充足的準備,上課時采取多種形式――這種形式是后創造出來的,對于學生來說很新穎,他們愿意接受,并產生聯想。他們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不迷惑不討厭。從而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兵”貴神速
學生要很快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科學文化知識。同時具有一雙發現的慧眼。
《孫子?九地》中說:“兵之情主速”。
《三國志?魏志?郭嘉傳》中也說:“太祖將征袁尚,嘉言曰:‘兵貴神速。’”用兵以行動特別神速為貴。
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應該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如果不顧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就會給課堂造成很大的反差,猶如兩條永遠不會相交的直線:如圖所示――
從上圖我們不難看出,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按照學生接受知識的程度不吻合,勢必造成僵硬的課堂局面。
3.“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教師有了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上,面對紛繁的情況能決定對策。簡單地說,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質疑發問,教師能有條有理地解答,并且起到提示的作用。從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教師對于自己的授課內容如果不做充分的準備,就不會形成“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陣勢。
如何作好準備工作呢?
教師的準備工作,包括了解學生、備課、收集資料和以往的知識儲備情況。
首先,了解學生水平,明確教學任務與目的。
其次,備課。做到有備無患。教師上網、上圖書館查閱資料收集材料,并與往日的知識儲備聯系在一起。從多方面考慮問題,爭取在上課的時候做到萬無一失。語文教師準備的材料要豐富一些,包括天文地理等其它科學,才能使語文課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注重“態”
“態”是指風度和氣質。
教師的風度應是美的,教師的氣質應是怡人的。在這里,我專指教師的態――主要是指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
1.內省,自悟。
思考一切。行成于思,毀于隨。教師通過內省,然后自悟,養成自覺的習慣。沒有自覺就談不上嚴格要求自己。自覺性是嚴格要求自己的首要前提。
自己有所覺悟并能甘心情愿地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2. 他山攻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為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拿別人的長處補救自己的短處。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個人都自有優缺點,只是多與少而已。教師也是如此。教師可以借助外力(社會、家庭、學生)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3.向前走路,踏踏實實。
生活在世上的每個人,每天都要進步一點點。時間向前流駛,人總在向前走路。如果原地踏步或者后退,就會使自己的人生世界變得荒蕪。教師只有走出自己的固有的教學方式方法,有自己的教學建樹,才會使自己的教學生涯豐富多彩。
4.建設屬于自己的教學規則。
古代寓言書記載:誰能解開奇異的高爾丁死結,誰就注定成為亞洲王。所有試圖解開這個復雜怪結的人都失敗了。后來輪到亞歷山大來試一試。他想盡辦法要找到這個結的線頭,結果還是一籌莫展,后來他說:“我要建立自己的解結規則。”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教師在教學方法、教學規則等方面不能步人后塵,而應該建設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技術。
教師如果不嚴格要求自己,不敬業樂業,就不會有事業上的成功。
篇4
關鍵詞:農村;小班化;教學評價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3.0 源怨
一、構建野語文之書法微信交流共同體冶有效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構建由學生、教師和家長三方組成的語文之書法微信交流共同體,并通過微信共同體的交流,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學生學習語文之書法的自主性和家長督導的有效性,期待通過三方的共同努力,為學生搭建一個評價的有效平臺,以達到切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得到提高的目標。
1.語文之書法微信共同體的組建過程是野共同體冶的評價交流的熱身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并愿意進行交流評價才是關鍵。這讓我聯想到體育比賽前的熱身賽,于是,我在準備建設野班級語文之書法微信交流共同體冶時,抓住班級語文之書法微信建設這個契機,開展征集語文之書法微信名稱的活動。我大膽放手,僅作為學生自主管理的組織者和參與者,給學生充分自主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參與到微信的建設過程中,讓他們自己上網去搜集各類有關語文之書法的知識,在微信的建設過程中,鍛煉他們的評價交流等各項素養,體會成功喜悅與其中的艱辛,以達到培養他們樂于在學習中進行交流評價的目標。
2.家長與班主任形成合力,聯手打造野共同體冶優質的教育評價環境。一項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指導教師的辛勤耕耘,但要開展得好,更離不開家長和社會的支持,因此教師就應該通過微信這個平臺與家長多溝通,多交流。如今,隨著城市化腳步的加快,農村經濟也飛速發展,家長的素質也在不斷提高,我們可以請他們走進微信,請他們利用業余時間帶領大家學習。
二、用學生野語文之書法電子成長記錄袋冶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為有效評價提供強力的保障
實踐已證明學生成長記錄袋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它可以營造學生主動發展的心理環境,當學生看到同學、教師、家長一句句殷切的話語,能更加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的信心。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紙質的成長記錄袋畢竟有交流的局限性,而電子成長記錄袋就可以很好彌補這一局限,它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教師、家長、學生可以隨時欣賞學生的作品,并可以進行評價,從而為有效評價提供了強力的保障。這點在小學語文之書法高校課堂教學評價上就尤為重要。我在教學中,嘗試著依托野墨香小屋冶微信交流共同體這個平臺,通過運用 PPT 制作成野電子語文之書法成長記錄袋冶來記錄學生語文之書法學習的歷程,讓學生在野共同體冶評價的搖籃里健康成長,以達到助力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目標。
(一)目標明確,事半功倍
野電子語文之書法成長記錄袋冶不但記錄學生語文之書法成長的歷程,同時它既是學生一展風采的舞臺,還是共同體實行評價,以激勵學生成長的舞臺。當學生知道了自己的野電子語文之書法成長記錄袋冶將在野墨香小屋冶微信交流共同體共享時,學生紛紛利用信息技術課或課余時間精神百倍地打理自己的野電子語文之書法成長記錄袋冶。
(二)精心設計,評價中成長
第一張 PPT野自我介紹冶中個性飛揚如同建設野班級語文之書法微信交流共同體冶一樣,我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把彰顯學生個性的第一張 PPT野個性飛揚冶的設計權交給學生,告訴學生,可以上網查閱資料,也可以在共同體里隨時請教老師、家長、同學。學生果然出手不凡,紛紛將自我介紹、座右銘、關于語文之書法的格言、自畫像或照片等信息上傳。
第二張 PPT野每周一炫冶里野共同體冶如花綻放,為了充分發揮野班級語文之書法微信交流共同體冶與野電子語文之書法成長記錄袋冶的作用,我設計第二張 PPT野每周一炫冶。要求學生每周五挑選出自己最得意的一幅作品,不但要放入紙質的語文之書法成長記錄袋里,還要將最得意習作照片傳給教師,教師再將所有學生的第二張 PPT 野每周一炫冶制作成一個PPT,上傳野墨香小屋冶里。這樣學生、教師和家長就可以對學生的習作進行全面、動態、客觀的評價。為了確保共同體評價的高效性,教師要求共同體其他成員在評價時都必須事先微信里說明,并及時將評價后的 PPT 重新上傳,教師評價好上傳后,要求學生將自己的這周野每周一炫冶上傳自己的野電子語文之書法成長記錄袋冶。野
從小學語文之書法教學實踐中,我真切地感受到現代信息技術的有效運用在小學語文之書法高校課堂教學評價中的重要作用,它可以讓學生每一次語文之書法練習、每一次競賽或展演等活動,在野電子語文之書法成長記錄袋冶都有后續故事,在野墨香小屋冶這個野共同體冶里都能如花綻放。
參考文獻
[1]鄭云云.小學語文書法教育狀況研究要要要以北京市栽小學為個案[閱].中央民族大學袁201圓.
篇5
一、選修課教學
1.更注重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于選修的模塊
將課程分置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是新課程的最大特點,而選修課程又可以說是最能體現課程個性的部分,也是較少存在舊有教學框架的部分。因而,選修模塊的教材,人文性特征比較鮮明。為防止對工具性教學要求的忽視,在選修模塊教學自主性和創新性空間較大的情況下,更應強調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的語文課程特點。
2.鼓勵教師調整、重組、補充、拓展選修的模塊教材
高中語文選修課的模塊教材,都是按照新課標的五個系列來設計的。因此,在使用上,教師需要根據模塊的特點對其進行調整、重組、補充、拓展。惟其如此,選修課才能上出教師的個人風采,學生的收獲才會更大。
3.強調與必修模塊學習基礎的連接
新課標指出:“學生通過必修課的學習,應該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養和較強的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在語文的運用、審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較協調的發展”。這種發展足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學生們的“公平發展”。選修課程體現的是必修課基礎上的“多樣選擇”,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選修課程比必修課程要求高一些,容量大一些,專題意識強,選擇余地大。
在許多內容上,必修是選修的基礎和前提,在教學時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系。當然,也要考慮不同點。不要把選修課上成必修課的復制品,又不能將選修課上成講座課。選修課的難度上到必修課的難度就可以。
4.調整教學方法,開發開放性的教學資源
選修課程有多個選修系列,每個系列都有它自己的特點。新課標指出:“有的重在實際操作,需要突出某一個方面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有的重在發揮想象和聯想,注重情感與審美體現;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強調理性與嚴謹。開發選修課特別需要注意尋求與課程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比如“語言文字運用”和“新問與傳記”系列,教師可先講授有關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先有所了解,再用材料閱讀,讓學生學會收集、篩選、整合有關信息,隨后結合實地調查訪問、專題研討、成果展示,通過觀察、談話、討論等活動,給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
教師要有開發開放性教學資源的意識,學校要創造條件、提供便利,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收集資源,交流共享。
5.引進研究性學習的方式
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特點,就是把研究性學習融入各學科的學習之中,語文學科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把選修內容和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可設一些專題讓學生研究,例如:“中國古代散文對中國人的思維的影響”;“傳記人物的刻畫與戲劇的人物塑造”。
二、選修課教學的評價
教學中之所以要進行評價,是因為它是師生進行教學反思和糾正偏差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學習,“它把學生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任務的某個方面;它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美?林格倫,《課堂教育心理學》,章志光等譯,198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456頁)。建立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是新課程推進的難點之一,而針對選修課程的評價尺度尤其不容易把握。目前,高中學習的評價主要是與考試結合在一起,特別是高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很好地發揮選修課的評價功能,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并很好地進行選修課程的學習。
根據新課標關于選修課程的評價建議,對選修模塊內容的教學評價應該更注重以下方面。
1.過程性評價
重視過程是提高選修課程實施質量的關鍵。選修課程實施的過程評價主要針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反饋調控十分必要。
(1)對選修課程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資料、訓練材料的檢查考核。
一般來說,評價似乎是后期認定的事情,但對于新課程而言,過程評價應該從端點抓起。從頭介入,可以爭取到調控的主動權,防止開始進入就偏差,到后面發現謬以千里再糾偏就被動了。
(2)隨堂課調研抽查。
課堂永遠是主陣地。提高選修課程教學質量的途徑很多,其中主要還是課堂教學的目標、過程和達成度。現在有一種說法認為新課標要求下的課堂教學應該是非預設情形下隨機生成的,這種說法恐怕是矯枉過正的,即使是選修課程教學,也肯定不是放羊式教學、隨意性教學。因此,對選修課的隨堂課教學情況抽查就應該與必修課同等重視,對它的監控是提高課程實施質量的基礎保證。
(3)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與評比。
結合選修課程模塊教學的特點,將一些教學內容轉換為研究性學習課題,組織部分學生進行拓展性、探究性學習。通過這些活動的組織與評比,對選修模塊的教學,特別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不定期的學生測評。
與必修課程一樣,對教學情況進行不定期的學生測評,并將測評結果反饋給教師,以利自我調整。
2.階段性評價
階段性評價是模塊內容教學完成后的形成性評價,主要是檢查模塊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也考核教師教學的階段性效果。
(1)考試評價。
即使是新課程,考試評價的手段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但考試形式可以比較靈活,試卷構成和題型要區別于老課程的考試模式,試卷盡量體現選擇性和探究性要求,讓學生個性化和創新性有展現的空間。
具體來說,在命制選修課程試卷時務必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①降低試卷的難度。
試卷命制務必降低難度,讓學生面對試題有話可說,讓有個性、有特長的學生說得有深度,呈現不同學生的才華。
②簡化試卷的結構。 一個選修模塊一般要求在10周內能夠完成,學生往往只能了解大概。只有對該選修課程有特別愛好的學生才會繼續深入研究,而大部分學生是做不到的。所以,簡化試卷結構也是值得我們注意的一個方面。
③體現試題的選擇性和開放性。
選修課程的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選擇不同內容的學習,實現共同的提高,同時不同的學生對于同一選修模塊的學習也可以有所側重。因此,選修模塊的測試題也應該體現出選擇性和開放性,以適應不同的學生(于建生,《高中語文選修課學生評價機制的思考》,《中學教學參考》2010.9)。
(2)教師自我評價。
教師自我評價是模塊教學完成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自我總結、反思。選修模塊的教材內容對每一位教師來說都是新的,一輪教學以后,教師及時總結、反思對于提高以后的教學質量是很必要的。
(3)學校評價。
篇6
[關鍵詞]高職語文;教學評價;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3)10-0037-03
語言表達能力是當今社會人們必備的一種基本素養,是高職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人的生存和競爭。對高職生來說,既要教會他們一門專業技術,更要使他們具備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良好的語言運用能力,從某些角度來說決定著一個人的就業競爭能力、從業選擇能力及潛在發展能力,而高職語文課程則擔負著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責任。
一、對高職語文教學的反思
近些年來,我國的高職教育發展迅猛,但由于各方面原因,高職語文教學普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不少人認為在高職院校只要學會一項專業技能,學生踏上社會便有用武之地,語文學不學不重要。高職學生的語文基礎往往比較差,這更造成了高職學生的漢語言實際運用能力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不少畢業生由于語言交流和溝通問題遲遲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或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這種現象的形成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與高職語文教學本身長期存在的弊端有著重要的關系。
(一)定位不準,認識有誤
對于高職語文課程的目標定位,有人認為是人文性的,也有人認為是工具性的,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多高職院校只把高職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可開可不開,因此在所有專業中都以《應用寫作》來代替《高職語文》,有的甚至連《應用寫作》也不開設。這些高職院校沒有把高職語文上升到可以作為一門綜合的技能課程,也沒有將其作為可以培養學生相應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
(二)高職語文課程地位不高
正由于對高職語文課程認識的不足,高職語文課程在很多高職院校的地位甚低,語文課程邊緣化現象突出,導致教學課時得不到有效保障,語文課經常要為一些專業活動、專業課“讓路”,學生因不重視語文課而逃課、翹課的現象較為普遍,極大地打擊了語文教師的信心。
(三)教學手段單調落后
由于多媒體教室有限,很多學校在安排教室時,就把“無關緊要”的語文課安排在普通教室,多媒體教室則讓位給專業課。這導致大多數高職語文課堂教學仍停留在“教材+粉筆+黑板”“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手段,現代科技技術不能為語文教學所用,教學方法呆板、生硬。學生由此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對語文課程產生了抵觸情結,最終影響了語文教學的效果。
(四)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隨意性大
目前各院校使用的語文教材各異,有綜合型的《高職語文》教材,有單項的高職語文(如《應用文寫作》《文學欣賞》《演講與口才》《書法鑒賞》等)。而高職語文課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和考試要求,因此,教材的選定和教學內容的選擇受教師個人的興趣愛好和教學資源影響較大,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取決于教師個體的主觀認識。因此,不同學校或同一學校不同教師的教學內容差異很大,考試、考查的形式和內容也各有千秋。
二、現行高職語文教學評價的弊端
在當前的高職語文教學評價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評價內容片面、范圍狹窄
目前,高職語文教學的考試內容仍局限在語文基礎層面上,還是著重考查學生對字、詞、句、篇的理解和寫作,相當于高中語文的考查。而對于學生專業學習和未來從業必須涉及的內容(如演講能力、專業文書的寫作能力、交流辯駁等實際的言語運用能力)都沒有考量。這些都體現了高職語文教學評價上的片面性和狹窄性。
(二)評價形式簡單化,一考定乾坤
目前很多學校的語文考試還是以期末考試一張試卷的形式來考核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水平,這種考試看似簡單、公平,但也使學生平時不關注語文知識的學習,不珍惜各種機會鍛煉自身的語言綜合能力,只是在期末考試前突擊一下。這種考試是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重分數不重實效的體現,極大地壓制了學生言語能力的發揮和發展。
(三)評價主體單一,不夠公平、公正
目前各學校的課程考試評價基本上都是由任課教師一個人說了算,教師的權力大,但隨意性也大。很少有學校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對學生評”的多元教學評價方式。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受教師個人因素的制約很大,很難做到公平、公正。
三、高職語文教學評價改革的原則
改革高職語文課程教學的評價,要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一)要體現客觀性的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教學評價的基本原則,由于高職語文課程在育人方面的特殊功能,它更要求教學評價的客觀、公正。在評價過程中,標準要客觀、統一,“不以己喜,不以己悲”,不以教師個人的主觀情緒來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
(二)要體現發展性的原則
發展性原則要求高職語文教學評價要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要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專業的學習。這項原則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以發展的觀點和眼光來看待學生,在對學生的學業評價中要給學生多次、多樣選擇考試的機會,特別是對高職語文中的一些技能性的知識板塊,可以允許學生多次考核,如實景寫作、演講辯論、口語朗讀等,以學生最后一次的考核為基準。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以更積極的學習態度來學習,不斷提高語言綜合能力。
(三)要體現職業發展需要原則
高職語文課程擔負著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服務于專業學習、滿足職業發展需要的職責。因此,高職語文教學評價必須針對學生的專業情況,結合專業學習需要,調整考試結構,改革考試內容,結合專業需要來確定考試的內容方式。也就是說,高職語文課程的考試必須以就業為導向,體現一定的專業特點,真正為專業學習服務。比如,對旅游專業除了要考查學生的基本語文基礎知識,還應考查他們的口才和閱讀鑒賞能力;園林專業、藝術類專業等應重在文學鑒賞能力、審美能力等的考查。
(四)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性原則
當前,很多教師評價學生學習成績時基本上都是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的二者合成,即總評=平時成績的40%+期末考試成績的60%。這種評價手段和評定成績的主體單一,即教師。在這種評定方式中,學生參與少,透明度不高,很難全面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高職教學,我們認為教學評價的主體可以更加多元化,可以既有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又有學生的互評,還有學生的自我評價;在評價的范圍上,既有平時觀察、考查,又有期末考試,還有學生課外活動、社團活動的表現;在成績計算上,可由“兩結合”(即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結合)變成“三結合”(即平時成績、期末成績與課外活動成績結合)或更多的結合。
四、高職語文教學評價改革的思路
針對目前高職語文教學評價中存在的不足,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改革:
(一)評價內容的改革
高職語文的考試內容可以由基本的語文能力要求加上適應不同專業崗位要求的多個專項語言能力要求組成,即可采用“1+N”的考試內容組成。“1”指的是語文基礎知識,一般包括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文學知識。這部分是所有專業學生參加語文考試的必考內容。總的來說,高職學生的語文基礎一般不是很好,考查基礎知識主要是引導學生不要丟棄語文學習的根本,但在考核內容中所占的比例不宜太高。語文基礎知識的考核旨在幫助學生鞏固已有的知識,積累新的知識,并能熟練運用。“N”指的是多個不同模塊的語言運用能力。如應用文寫作、演講、普通話、文學鑒賞、書法等,“N”具體選取哪些模塊,可根據不同的專業需要來確定。如園林專業可選取“語文基礎+應用寫作+文學鑒賞”的模塊形式,旅游專業可選取“語文基礎+文學鑒賞+演講”的模塊形式。其實,高職語文評價對學生的評價內容遠不止這些,與他人合作交流、理解和借鑒他人說話的涵義等都可以作為評價的內容。
(二)評價方式的改革
高職語文考試方式的改革,主要取決于考試內容和考試目的。在當前教育改革的大潮下,高職語文課程的考試完全可以改變以往期末以一張試卷評定學生成績的單一考試方式,采用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相結合、平時考查與形成性考查相結合的考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更加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水平,也才能符合高職教學改革的要求。
在筆者所設定的高職語文“1+N”的考試內容模式中,“1”的內容(即語文基礎知識部分)可采用閉卷、筆試的形式。“N”的部分可根據不同專業特點選擇不同的考核方法,如筆試、口試、問卷調查、演講活動、辨論比賽、速記等方式,以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提升和自我發展為著眼點,提高高職語文考試的實效性。“1”的內容一個學期只考一次,“N”的內容一個學期可以多次考查,并允許考得不好的學生自愿多次考核,一直考到本人滿意為止。
(三)評價制度的改革
目前高職語文教學考試主觀性強,各學校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的考核機制和考核標準,不利于反映學生真實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隨著高職語文教學評價的深化,高職語文也可以像英語、計算機一樣,實行等級考試的制度。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國家職業漢語能力測試(ZC)”機制,因此,對高職學生的語文考核,既可采用學校各自按照專業要求來考核的方式,也可以同時讓學生或直接讓學生參加ZC測試。ZC考試采用的是國家標準化測試,既能檢驗學生語文的學習效果,又能夠使學生獲得勞動市場認可的職業能力證書,方便學生的就業需求。總之,高職語文教學評價必須以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為出發點,按照職業教育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目標,建立服務于學生全面發展為核心的教學評價模式。
參考文獻:
[1]盧錦明高職語文教學的定位與改革[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1(3)
篇7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評價;原則
1.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語文課程評價要“致力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全面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必然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考察,學生在高中階段的語文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無疑是評價中的重點。值得一提的是,從這一“評價建議”可以看出,《課標》在語文能力的評價方面注意了不同類型的差別,這三種能力既是高中階段學生語文能力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他們經過循序漸進的努力能夠逐步達到的具體目標。由此還可以看出,評價本身不是目的,評價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
2.評價應以課程目標為基準,面向全體學生
評價體現出原則性和靈活性的高度統一。它的原則性表現在:首先,要求評價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所有的學生實現基本目標;其次,強調了課程目標是評價的基準,評價不能脫離課程的總目標和分類目標。它的靈活性表現為,在保證達成基本目標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不同興趣、不同表現和不同學習需要”;要有重點,抓住關鍵,使評價有利于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課程,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
3.評價要充分發揮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
“課程評價具有檢查、診斷、反饋、甄別、選拔、激勵和發展等多種功能。”“評價的各種功能都不能忽視,但首先應充分發揮其診斷、激勵和發展的功能,不應片面地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這里包含了幾層含義:一是評價的功能是多元的,不能夠只強調它的甄別和選拔功能。二是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功能的發揮,主要用于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所以必須充分注重和加強平時的形成性評價。三是重視和發揮課程評價的不同功能,要區別不同的情況,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進行;只有正確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同時也才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語文課程評價的上述功能實際上是發展性評價在語文學科領域的具體化,因為發展性評價除了基本的檢查功能和固有的甄別、選拔功能外,它還有反饋調節的功能、展示激勵的功能、反思總結的功能、記錄成長的功能和積極導向的功能。
我們的評價要著眼于促進學生的發展,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必須跳出評價就是甄別,評價就是篩選的誤區。那些為了迎合某種社會需要,單純按照考試分數來為學生排隊,區分所謂優生、差生的做法,不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與課程改革的要求格格不入。
4.提倡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主體多元化”是當前評價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向。如果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評價主體多元”強調“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突出的是“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那么,高中階段為“使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同伴、家長等多個主體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重點則落實在“要尊重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的地位”“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促進反思”。很明顯,前者是針對過去的“一元評價主體”而言的,即要改變教師是單一評價主體,而學生無法參與評價過程,只能充當被評價的對象這一不合理的現象,因此提出要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體。這種多元主體的提法顯然是“從無到有”。而后者是在巳經確認學生的評價主體地位的前提下而提出的要求,它明顯是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評價要求的提升和發展。
5.評價應注意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聯系與區別
與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內容分為“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不同方面,高中語文課程分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類型,學生學習這兩種不同類型課程所達到目標的程度,便構成了評價的基本內容。“評價建議”指出:必修課和選修課,“它們的目標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共同構成高中語文課程總目標。語文課程評價既要注意兩者的相互銜接,更要注意它們的不同特點。”課程類型不同,課程目標不同,課程內容不同,決定了評價應有所側重:“必修課的評價應立足于‘共同基礎’,而選修課的評價在注重基礎的同時,更多地著眼于差異性和多樣性。”
6.評價應根據不同的情況綜合采用不同的方式
評價方式的多樣化,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具體的評價方式方法的運用不能一成不變,必須靈活多樣。這種多樣性是由教學過程中師生相互作用和學生語文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決定的。而語文課程內容和教學實施具有綜合性的特點,更決定了語文評價方式方法的多樣性。
評價方式方法的針對性,指的是任何一種評價方式方法的選擇和實施都不是孤立的,而必須針對特定的評價內容和對象,依賴于一定的條件而進行評價。教學的實際情況是,一種評價方式方法可以順利地完成某一項評價任務,但對完成其他項評價任務卻不那么有效,甚至完全不適用,因此為保證評價具有實效,必須反對評價方式方法的機械套用。“評價建議”根據不同的發展要求,提出相適應的評價方式:如認知水平,需要通過書面的語文考試進行評價;如學生的興趣特長,較適合于通過觀察活動來評價;如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實踐能力等,用成長記錄的方式能比較全面地評價;如探究能力,由于它的形成具有重過程、重體驗的特點,所以不能簡單地以活動結果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而應將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與結果統一起來加以評價。這些都是評價方式方法要有針對性的很好說明。
篇8
眾所周知,在目前我校高中語文教學中,由于語文學科知識面寬、見效慢、提高幅度小的規律制約,加之客觀環境的影響,學生對語文學習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普遍存在著語文學科“學與不學一個樣”的片面認識,甚至一部分學生放棄了語文的學習,造成語文課堂紀律混亂、學生難以管理、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尷尬現狀。
對此,我認為,按照新課改的精神和要求,以學分認定為契機,大力推進學生評價方式改革,必將對我校的高中語文教學工作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知道,評價方式不僅僅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檢測、評價和反饋,在更為重要的意義上,它還直接對教學工作起到不可忽視的導向作用。
二、構建課改背景下新的評價體系的具體做法
依照《江蘇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江蘇省省普通高中學分管理指導意見》和我校制定的《獐溝中學中學高中學生學分認定管理暫行規定》,我們在高中語文必修模塊I學分認定工作中,是這樣構建課改背景下的評價體系的:
1.評價原則
(1)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全面評價的原則;(2)注重過程性評價,特別是對學生學習態度評價的原則;(3)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原則。
2.基本評級體系的構建
(1)采用學分管理的辦法,即學生完成每個模塊的學習并通過考核后將獲得相應學分,總學分達到144個方可畢業;其中,語文學科在5個必修模塊共設置10個學分(每個模塊2學分)。學生完成模塊學習并獲得學分的必備條件是:學習時間達到總學時的5/6以上;該模塊考試成績達到合格要求;學段內的過程性評價考核合格。(2)綜合評價成績由終結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兩部分組成,其中終結性評價(即模塊考試成績)占總評價成績比例的70%;過程性評價占總評價成績的30%。綜合評價成績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則予以認定學分,否則不予認定學分。
3.過程性評價
(1)過程性評價的原則。注重學習態度的原則:在評價過程中,特別注重學生在該學段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學習態度、價值取向和精神狀態,重在培養學生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良好品格。
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原則:評價不是目的,評價只是一種手段,推進評價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仍然在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
有高有低的差異化原則:過程性評價絕對不能流于形式,搞“一刀切”,應該充分關注到學生之間的實際差異,對不同的學生做出不同的評價,鼓勵先進、激勵后進。
備課組協調統一的原則:在過程性評價中,備課組應該承擔起協調統一的職能,做到過程性評價標準與評價程序統一,確保評價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
(2)過程性評價的內容。出勤評價:科任教師應嚴把考勤關,確保出勤達到評價要求。出勤評價占過程性評價成績的10%,就每個學段30―40學時而言,缺課25―33學時以上則直接判定為不予認定學分。
學習態度評價:構建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系就應該首先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鼓勵學生養成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良好品格。
課堂表現評價:遵守課堂紀律是課堂表現的前提,積極參與課堂是課堂表現的關鍵。
作業情況評價:在評價中,我們將課堂表現按照作業收交和作業質量兩個基本指標來進行評價的,既關注學生作業的收交情況,又特別強調要確保作業的質量。
平時單元檢測:平時單元檢測也是過程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
(3)過程性評價的程序。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依據《高2010屆語文備課組模塊I學分認定過程性評價標準》,如實及時填寫《學生發展性評價手冊》,記載學生日常表現情況。
4.終結性評價
每個模塊結束都應該進行終結評價。就終結性評價的功能而言,終結性評價應該能承擔起對該模塊所學知識的檢測評價功能,并對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正面的導向。
根據目前通行的做法,終結性評價的任務是由期中、期末考試來承擔的。
三、我的體會和建議
1.教師必須對新課改背景下評價方式改革認識充分、思想重視
對新課改背景下新的評價方式,我們必須做到認識充分、思想重視,切實把評價方式改革作為一項有利于教師教學、有利于學生成長的重大原則性問題來抓,切忌流于形式,切忌成為兒戲,更不能給學生留下“過程性評價只是形式,關鍵要看終結性評價”的錯誤印象,確保評價工作的嚴肅性、規范性。
2.做好平時記錄是保證評價有據、公平合理的關鍵環節
做到評價有據、公平合理的核心環節是填寫好《學生發展性記錄冊》,平時注意隨時記錄好學生的具體表現,做到給分有據,扣分有因,真正把學生的差異性反映出來,確保評價工作的公正與合理,以激勵先進、鼓勵后進。
3.必須把握正確的評價方向與目的
新的評價方式為改變語文課堂紀律混亂、學生難以管理、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尷尬現狀提供了一條新路,但是,應該注意把握好正確的評價方向與目的:(1)評價不等于懲罰。(2)評價不能取代教育。
4.模塊考試應充分承擔起應有的評價職能
建議學校改變期中、期末考試命題模式,盡可能的使考試命題貼近教學和教材,切實承擔起終結性評價對教學和學習的正面導向,與過程性評價一起構建起一個完整的評價體系。
5.增加過程性評價在總評價體系中的比例
在今后的評價體系改革中,可以考慮增加過程性評價在總評價體系中的比例,使之達到或接近40―60%,盡可能的充分發揮過程性評價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逐步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加充分體現新課程改革對學生學習過程特別重視的理念。
篇9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評價;藝術性
在小學階段,語文是最主要的學科之一,因此語文學科的教學水平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會有很大的影響。就目前的小學語文的教學來看,課堂教學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學途徑,而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對于學生的語文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響。教學評價一直以來都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對于教學評價來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評價語言的運用,如果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不能夠適當地使用語言,不僅不會促進教學活動的進步,還很有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產生阻礙作用,因此,教師應該注重提升評價語言的藝術性,使教學評價活動發揮其強大的效果。下面本文就圍繞教學評價語言藝術性的提高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評價性語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
1.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習慣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展程度都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在這樣的前提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一些行動以及語言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如果想要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認知習慣等來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改變,評價性語言就是符合學生認知習慣的一種語言。合適的評價性語言能夠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找到自信,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尤其是一些夸獎性的語言,對于學生的鼓勵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多使用評價性語言應該是每個教師都應該注意的事情。
2.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一般來說還沒定性,比較容易對一件事情產生新鮮感,同樣的這種新鮮感降低的速度也會很快,因此,一成不變的語文課堂很容易使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失去興趣。如果教師能夠善于運用評價性語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一些表現進行適當的評價,在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給學生一定的鼓勵,對學生犯的錯誤要懷著理解的心態去看待,耐心地進行指導,這樣一來就可以有效地消除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恐懼以及使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長時間地維持下去,這樣一來就可以使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有利于提高有語文教學水平。
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評價語言的藝術性
經過前面分析不難得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評價語言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教師能否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地運用評價性語言也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因此,現階段有很多教師致力于在教學活動中提升評價性語言的藝術性,下面就圍繞這一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1.正確認識評價性語言的作用
在前文中對評價性語言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分析,對于教師來說,正確地認識到這些重要作用是提升評價性語言藝術性的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師應該將評價語言的正確運用當成是與教學模式改革同等重要的一項工作,要認識到提升評價性語言的重要性可以給學生帶來怎樣的積極影響,才能夠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對評價性語言進行改進。
2.提高評價性語言的使用技巧
正確認識了評價性語言的重要性之后,掌握良好的運用技巧就是接下來的一步。在這一過程中,首先就是要對評價性語言進行正確的選擇,這一點主要以當前階段的教學內容為依據,以鼓勵性的、積極性的語言為主,這樣就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而促進其更好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
3.構建合理的評價性語言詞匯系統
就像每一個人的語言習慣不同,每一個教師習慣使用的評價性語言也會有很大的差別,一般情況下,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會有自己評價性語言詞匯系統,但是由于教師面對的學生的個性以及領悟能力都不盡相同,如果教師想要提高評價性語言的藝術性,就應該根據對象的不同,建立一個自己的評價性語言詞匯系統,并且不斷對其進行完善,這樣才能夠不斷提高教學評價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其對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能力的影響都是十分顯著的,因此,教師應該對課堂教學評價給予足夠的重視。對于教學評價來說,提高評價語言的藝術性是保證評價效果的最佳途徑,因此,教師應該在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促進教學評價工作的進步。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高中英語 教學評價 問題 對策
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新課程》明確指出:“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證。”英語課程的評價應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和要求,實施對教學全過程和結果的有效監控。通過評價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不斷進步,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提高和發展。而教學評價能使教師獲得英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調整,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一、 新課標下高中英語教學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高中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性格特點逐漸趨于成熟的重要階段,也是激發他們潛在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而科學積極的評價方法會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發展,但是,在實際的教學評價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表現在強調甄別和選拔功能,忽視改進與激勵功能;注重學習成績,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關注結果而忽視過程,評價方法單一;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師、學校評價體制等方面。
1. 教學評價形式過于單一
英語教學評價并不等于英語測試。但是,在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對于學生英語的評價往往依靠的是考試,有相當數量的高中教師并不知道在英語教育領域中還有許多行之有效的評價形式,除此之外,在高中英語評價活動中,被評價的人和評價的關系也趨于單一。英語教師通過英語測試,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而這種形式的考試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老師評價學生的唯一方式。教師很少能夠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也忽略了和學生進行合作評價。
2. 教學決策的失誤
教學決策對高中教學中的各個步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確的教學決策會給教學帶來積極的效果,反之則會影響教學質量。高中英語老師平常的教學決策通常依賴于廣泛的教學評價內容,而高中老師在平常的過程性決策中,由于不能及時正確地掌握反饋信息,教學中的決策失誤時常可見。
二、 使教學評價更加合理的三條對策
1. 充分強調學生在實踐教學評價中的主體地位
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教學評價中應該以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正確的教學評價對于學生增強學習能力,建立自信心,改善自己的學習方式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心理上都得到發展。而作為高中教師,使學生認識到自我評價對其自身能力發展的重要性是非常關鍵的,要讓學生學會自我評價的方法,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以運用,從而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生在實踐教學評價中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感到自己是積極的參與者。
2. 建立多元化和多樣化的評價體系
高中是英語教學實施和英語教學評價的重要階段。因此,為了使評價有機地融入教學過程,應建立開放和寬松的評價氛圍,鼓勵學生、同伴、教師以及家長共同關注和參與評價,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多樣化。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過程以及學習效果,要提倡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既關注結果也關注過程;他評和自評相結合;綜合性評價和單項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合。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方法和自身的發展水平制定出符合自身的評價方式和評價目標,并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3. 注重實際效果,科學合理地運用評價手段
教學評價手段既是保證課堂教學正常進行的實施手段,也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高中的教學中,要充分使用各種有利于教學活動展開以及對學生綜合能力提高有利的評價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學評價方式應該簡單,易于開展,避免使用過于復雜的方式,而對教學的日常程序造成干擾。與此同時,也要注意評價活動的效率和質量,讓學生感受到這個教學評價是有益的活動,是有積極性的。但是,也要防止教學評價限于形式的花哨,或者因為評價活動不當而在學生的心里產生負擔和厭倦情緒。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語文病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