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市場分析報告范文

時間:2023-07-07 17:32: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現代農業市場分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現代農業市場分析報告

篇1

促進新疆農業跨越式發展,必須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以《新疆自治區農牧業現代化建設規劃綱要》為指導,充分利用新疆跨越式發展有利環境,加快農業市場化步伐,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著力加大農產品市場開拓,做強新疆優勢產業,全面提升新疆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加強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大力推進農業經營組織方式轉變。

加快新疆農業市場化條件成熟

市場化就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配置資源、組織生產。新疆農業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多年的發展,市場化條件逐漸成熟。各種農產品及加工品供應充足,價格穩定,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550公斤,設施農業快速發展,菜籃子產品豐富多彩,農產品市場供需兩旺。農業資源豐富獨特,人均耕地面積是全國人均的2.6倍。作為綠洲灌溉農業區,光熱資源得天獨厚,農產品特色突出,品質優良,市場競爭力強。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基本形成了以防洪、灌溉、調水為重點的水利工程體系,有效灌溉面積6000多萬畝,標準糧田建設、節水滴灌快速發展,農業生產可控性高,種植業綜合機械化率達78%,位居全國前列。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對口援疆以來,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迅速推進,運輸能力不斷提高,為新疆農產品疆內外銷售創造了條件。國家統籌城鄉發展力度不斷加大,支農、惠農、富農舉措逐年加強,以綜合批發市場、專業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口岸市場等相互配套、相互補充的市場體系框架基本形成,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新型市場不斷發展。新疆地緣優勢明顯,地處內地和周邊國家兩個大市場的結合部,周邊與8個國家接壤,有17個對外開放一類口岸。2011年國務院批準建設喀什、霍爾果斯兩個經濟開發區,劃定了123平方公里的開發區范圍,明確采取一系列支持政策在2015年前完成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把兩個經濟開發區建成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窗口。這一切都為加快新疆農業市場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以市場開拓為龍頭,推動新疆農產品疆外營銷

2010年自治區大力實施新疆農產品市場開拓以來,在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千方百計辦好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四大農產品交易會,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內外農產品博覽會,內地重點城市巡回大巴扎行順利推進,推動新疆農產品“走出去”已見成效。三年的實踐證明,以走出去到銷地舉辦展會、建設新疆農產品展銷平臺,提升新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是推動新疆農產品外銷的有效途徑。據統計,2011年通過公路、鐵路、航空等運輸出疆農產品總量達到674萬噸,剔除棉花及棉粕333.4萬噸、番茄醬42.9萬噸外,其他特色農產品及瓜果出疆銷售量達到297.7萬噸,占當年特色農產品(番茄和辣椒除外)及瓜果生產量1061.6萬噸的28%。實現了新疆農產品成功“走出去”,新疆農產品的優質、美味、營養、綠色已被北京等特大城市居民認同。今后幾年,充分利用各種展會的品牌,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政府扶持,企業主體”思路,簡化辦展程序,創新辦展形式,加大宣傳,推動新疆農產品走向全國。在“提升層次、延伸廣度、增加深度”上下功夫,在加強現有展銷展示窗口和平臺建設工作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援疆機制,協同19個對口援疆省市,引導和支持疆內外企業,在各大中城市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新疆農產品的專銷區,在各大城市超市設立新疆農產品展銷專區,在各大中城市建立新疆農產品專賣店、連鎖店、加盟店。同時,采取政府協調企業主辦的方式,加快物流、倉儲及配送網絡建設,加大與各省市政府協調,爭取在國家已有“綠色通道”政策基礎上,拓寬享受綠色通道產品品種范圍,保障物流暢通,減少運輸成本。

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加重新疆產品市場話語權

經過30年的艱苦努力,新疆棉花與加工番茄已在國內外市場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甜菜、加工辣椒、特色瓜果、林果等特色產品在全國已占有較大份額。棉花種植面積、單產、總產都連續多年全國第一,今年總產量有望占全國總產的一半,新疆作為全國甚至全世界重要的棉花生產基地地位凸顯。2011年全疆加工番茄生產量達887萬噸,占全國產量的90%以上,番茄醬產量近100萬噸,出口量已占到世界貿易量的25%,番茄紅素在全國已享有盛名,并深受大眾歡迎。但是,近幾年國際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直接影響種植農民的利益,影響整個產業的發展。新疆農業的發展必須緊緊抓住這兩個優勢產業,千方百計做大做強,提高優勢產品的市場話語權。一是突出抓好棉花產業發展。充分利用棉花屬于國家戰略物資的地位,積極爭取中央部委支持,從棉花種植、收儲、初加工、精深加工等各環節入手,著眼長遠發展,分析存在問題,提出解決辦法,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對于棉花種植,按照“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增加效益”的思路,重點抓好三方面:第一,建設標準棉田。在國家連續幾個五年計劃支持新疆棉田建設的基礎上,以國家發改委批復“十二五”棉花工程建設項目為契機,統籌編制《新疆標準棉田建設規劃》,劃定棉花種植區域,確定棉田建設標準,協調國土、財政、發改等部門資金,爭取用5—10年在新疆38個棉花主產縣建設2500萬畝標準棉田,穩定提高棉花綜合生產能力。第二,加快棉花良種培育步伐。棉花種植要提高單產、增加效益必須通過育種來根本解決。要面向棉花機收機種、提高單產、抗蟲防病目標,加快適用品種選育和培育、試驗、推廣,從根本上解決目前機采棉品質等次下降多的問題,確保單產提高、成本下降、效益增加。第三,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充分抓住國家不斷加大強農惠農政策力度的機遇,爭取國家在棉花種植方面完善補貼、獎勵等政策。糧棉油肉是支撐社會穩定的戰略性產品,中央一直高度關注其生產。目前糧油肉已有較為完善的生產補貼及獎勵政策支持,唯棉花除有良種補貼和臨時收儲價政策外還未開啟其他政策??梢苑e極爭取中央提高良種補貼標準、增加棉花生產資料補貼、增加棉花節水滴灌補貼等,實施種棉大縣財政獎勵。二是抓好以加工番茄為重點的特色產業發展。加工番茄是“企業+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的典型,也是加工番茄種植的唯一出路。但因其產品以出口為主,受國際市場變化影響大。做大做強加工番茄等特色產業,在做好新疆特色產業發展規劃,理清整體發展思路,建設重點,配套措施的基礎上,首先要壯大加工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政府可以支持相關協會建立應對市場大幅波動的“市場調節基金”,在國際市場價格高位運行時收取,反之撥款補貼。其次推動特色產品種植農戶、加工企業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合作社成員內部團結與自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保障企業和農戶利益。第三是加快特色產品品種選育培育,依靠科技促進發展。

實施品牌戰略,打造新疆名牌產品

2010年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意見》,明確了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提出了農產品品牌建設的重點及部門分工,確定了從2010年起自治區財政連續5年每年安排專項資金500萬元,用于農產品品牌培育和保護,獎勵在農產品品牌建設中取得突出成績的先進集體(單位、企業)。并且,對于首次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志”、“新疆著名商標”、“新疆名牌產品”、“新疆農業名牌產品”的企業,在相關項目立項、企業技術改造、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認定等多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兑庖姟穼嵤┤陙?,極大地調動了新疆農產品及加工品企業創名牌積極性,推動政府、企業、市場協力打造新疆名牌產品,成效非常明顯。目前,自治區涉農注冊商標達1萬多個,“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志”、“中國名牌產品”、“中國農業名牌產品”、“新疆著名商標”、“新疆名牌產品”、“新疆農業名牌產品”商標品牌達511件。與此同時,針對新疆企業規模小,發展歷史短,自我發展與創新能力不足,導致新疆品牌多、散、小,品牌難以做大做強,集聚效力不足的現狀,今后幾年在繼續抓好《意見》實施,鼓勵企業爭創名牌的同時,學習浙江、黑龍江等省做法,加強資源整合,合力培育區域品牌。一是編制品牌戰略規劃。著眼長遠與全局,確定思路與目標,突出重點產業與區域,落實相關措施,推動品牌建設。二是整合品牌。堅持市場導向,以規模較大的特色產業為基礎,按照“同一區域、同一產業、同一品牌、不同商標”的發展思路,整合現有的品牌,打造區域品牌。三是合力推動。按照“政府支持,協會牽頭,企業主體”共同推動整合的思路,政府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市場協會、產業協會、專業合作組織等牽頭組織,同類企業參與,共同研究建立區域品牌。四是加強監管。對已有品牌加強監管,防止假亂,對已整合了的品牌加強監督,防止仍然各自為政不維護公共品牌行為發生。五是循序漸進。培育名牌需要時日,政府部門要積極推動,遵照市場法則,優勝劣汰,逐步培育知名品牌。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已成為全國城鄉居民公認的優質農產品品牌,目前,全自治區已認證綠色食品75個、有機食品16個,綠色食品原料基地面積達620萬畝。新疆自然條件獨特,具有生產綠色、有機食品的優勢,各級政府可設立專項資金,采取獎勵、補助等方式,鼓勵企業、專業合作組織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申請程序,積極申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不斷提升全疆農產品知名度。

以農業標準化為抓手,推進綠色新疆品質農業建設

加強農業標準化,提高農業標準化技術應用水平,有利于引導農業生產者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滿足群眾綠色消費需求;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商品性,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應對國際貿易“綠色壁壘”的能力,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農業生產者增強環境保護意識,科學合理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新疆遠離內地,運輸距離長、費用高,新疆農產品“走出去”必須走中高檔產品路線才能有競爭力。新疆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條件,綠洲灌溉農業的生產方式,富足的耕地資源都為發展“綠色新疆,品質農業”奠定了基礎。為提高農產品品質,適應國內外市場需求,必須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不僅要加強生產過程標準化,而且要加強產后加工分級分類標準化。推進農業標準化:一是大力促進“三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結合現代農業示范區(示范園)建設,加快推進“三品”生產,建設一批有規模、有品牌、質量可追溯的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引導自治區級以上龍頭企業、大中型食品加工企業,以及自治區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二是全面推廣農業標準化技術。加強農業標準化技術培訓與推廣,大力推行“支持一個主體、執行一套標準、編制一張生產模式圖、建立一份生產檔案、培育一個品牌”的機制,通過編制發放形象直觀的農業生產模式圖以及舉辦培訓班、送科技下鄉等途徑,指導農民應用農業標準化技術。引導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農業主體率先應用農業標準化技術,逐步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產地標識、包裝標識、認證標志等制度。三是完善農業標準體系。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為基礎,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加快農產品品質提升、安全高效生產技術規程、產品質量分等分級、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地方標準研制,努力建立科學、統一、權威的農業標準體系。四是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引導和鼓勵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GAP、GMP、HACCP、ISO9000、ISO14000等管理體系認證,促進農產品生產、加工與國際接軌,提高生產經營水平。加快建立健全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退出、質量安全追溯等制度。五是加強對農業標準實施的監督。全面推行農產品例行檢測、初級農產品農(獸、漁)藥殘留和農業投入品質量抽檢制度,依法加強對產地環境質量標準、種子種苗標準、產品標識標注以及農業投入品特別是農(獸、漁)藥殘留限量等標準實施的監督,依法加大對不符合強制性標準農產品的查處力度。六是加強農業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開展農業標準化教育與培訓,有計劃、分層次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標準化技術和管理人員、農業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業龍頭企業技術管理人員進行標準化知識培訓,培養一支農業標準化專家隊伍和推廣隊伍。

提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組織載體,是推進農業經營方式轉變,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有效形式。自治區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不僅每年安排自治區財政資金2500萬元支持合作社發展,2011年還下發《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意見》,明確合作社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發展重點和政策支持、保障措施。對全疆引導和規范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到2011年底,全自治區已在工商部門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5113個(其中被農業主管部門認定為示范社的605個),入社成員26.8萬戶,帶動非成員農戶數67.2萬戶,兩者占全疆家庭承包經營農戶的49.3%,僅比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好的浙江省低4個百分點。但是,新疆農民專業合作社中80%以上農產品統一銷售的只占15.6%,80%以上投入品統一采購的只占10.8%,而浙江省這兩項的占比分別是38%和30%,單個合作社經營實力及盈利水平更無法與浙江相比。新疆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發展空間還很大,應在注重規范管理夯實發展基礎的前提下,落實好《意見》要求的政策,突出自治區級示范社,著力扶大扶優扶強,以此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生產組織化程度,深入推進農業產業化。一是深入推進規范建設,夯實提升發展基礎。建立合作社認定和復評制度,全面實施管理規范化、生產標準化、經營品牌化、社員技能化、產品安全化“五化”創建活動。進一步規范合作社章程、工商登記等制度,不斷完善規范化合作社認定標準和程序,實行每年一次復查和優勝劣汰、動態管理。適時啟動示范縣創建工作。二是深入推進環境優化,拓展提升發展空間。按照《意見》要求深化人才培育和引進機制,研究實施現代農業補助政策,支持大學生領辦或進入合作社,努力實現自治區級示范性合作社引進1名以上大學畢業生。制定信用評價指標體系,在試點基礎上全面開展合作社信用評價工作,適時向社會公布評信結果。學習先進省市做法,研究提出合作社創辦加工企業的相關稅收減免和扶持政策,促進合作社向加工領域延伸。三是深入推進機制創新,加快提升發展進程。重點推進聯合重組。以產業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品牌為紐帶、以資產重組為手段,鼓勵和引導同類合作社之間及合作社與相關市場主體之間的聯合與合作。創新經營機制。在堅持合作制組織基礎上,形成產權清晰、管理科學、運轉高效的現代企業經營機制,引入承包制、經濟責任制、成本核算制、職業經理人等,在合作社內部形成“激勵—制約”機制。創新營銷機制。組建合作社聯合會,由聯合會組織參與各類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引導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農校對接”,開拓國內外市場。

以農業信息化為引領,建立新疆農產品生產銷售監測預警體系

隨著通信技術、網絡技術、遙感技術等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推進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信息化勢在必行。近年來,新疆農業信息化工作不斷加快,已經在農村綜合服務、農業政務管理、農業生產經營和農產品流通等領域開展了相關應用推廣工作。以新疆農業信息網為重點的農業信息服務全面開展,農情監測、農經監測、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農業生產信息系統已有基礎,特別是在農業部的支持下建立了“新疆農業遙感中心”,構建了農業生產遙感監測系統,可以為農業生產提供客觀性、及時性的監測,監測結果不受人為因素對數據的影響,真實可靠,為建立新疆農產品生產銷售監測預警體系打下了基礎。以農業信息化為引領,突出服務為本,按照“整合資源,信息(資源)共享”原則,充分利用國家及自治區相關信息化建設成果,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對接,建立新疆農產品生產銷售監測預警體系,對農業行業進行動態監測、趨勢預測、信息服務,提高農業主管部門在生產決策、優化資源配置、指揮調度、上下協同、信息反饋等能力與水平。一是建立農產品生產監測預警體系。統籌種植業農情信息、農經信息、植保信息、遙感信息等監測網絡,按照“共同建設,各記其功”的原則,協調布置監測網點,統籌安排監測經費與任務,建設農產品生產監測預警體系。實施對種植作物從土壤墑情、播種面積、作物長勢、病蟲害監控、災害預警,到產量預測、收獲進度、投入成本等系列監測,為政府部門提供準確的決策依據。二是建立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統籌市場信息、質量安全監管、綠色食品等監測網絡,按照“統一布點,各為所用,協同分析”原則,構建農戶(專業合作社、企業)田間出售、批發市場、城鄉集貿市場、大中小城市超市等農產品價格監測網絡,持續監測市場銷售及價格動態變化,分析其變化規律,同時,加大對進出疆農產品數量和價格的監測,為政府調控市場及引導生產服務。三是建立農產品生產及市場分析報告制度。對農業生產形勢按季節編制并向相關部門報送分析報告,同時通過新疆農業信息網對外,對農產品價格實行大宗產品日公報,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結果適時公布。

以現代農業示范區為載體,推動新疆農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