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測算方法范文

時間:2023-07-06 17:42: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投資測算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投資測算方法

篇1

關鍵詞:農業投資;基準收益率;HCOR

中圖分類號:F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4-0034-04

一、前言

“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進一步規范了政府、企業的投資行為及其監督管理的方式,確立了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尤其是對企業申報的項目采取審批、核準和備案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了企業投資決策的自,因此在項目前期的投資分析中,作為財務評價的重要參數之一的基準收益率的測算和選取就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判斷項目財務可行與否的基準。本文就是以農業投資項目為例,著重介紹農業投資項目基準收益率HCOR的測算方法及應用分析,希望企業在投資農業項目時有所借鑒。

二、企業農業投資項目HCOR的測算

(一)企業農業投資項目基準收益率測算模型分析

為解決投資項目行業基準收益率確定的及時性問題,筆者總結多年投資工作經驗結合國內外投資理論,把農業投資項目的基準收益率 ( 折現率)測算主要模型歸納為三類:綜合資金成本測算法、德爾菲法、項目模擬與統計分析法。在日常的基準收益率測算中的主要采用綜合資金成本測算法,本文在測農業投資項目的基準收益率時也采用此法,所以重點介紹一下綜合資金成本測算法。

綜合資金成本估算法即加權平均資金成本估算法,是一種在市場經濟國家中企業長期進行直接投資決策時,測算基準收益率所采用的最普遍的方法,籌資的方式很多,不同的籌資方式和結構帶來的資金的成本有高有低。企業的資本構成可以分為債權資金和權益資金兩大類,債權資金又可分為長期借款和企業債券兩大類,權益資本既可以通過留存收益在內部籌集,也可以通過出售普通股股票在籌集,因此權益資本可分為普通股和留存收益,下面就從這幾個因素來說明。

1.銀行借款

稅前資金成本:Kd=i

稅后資金成本:Kd=i(1-t)

其中,i為貸款的年利率;t為所得稅稅率。

由于在實際中,貸款利息被計入所得稅前成本中可抵消所得稅,因此,從借款的角度,可以將其看做降低銀行貸款的成本。

2.發行債券

發行債券的成本主要來自債券利息和籌資費用,其公式如下:

KB=

其中,f為債券籌資費用率;i為債券利率。

如果債券是溢價或折價發行的,則發行的差額應該按年進行攤消,公式如下:

KB=

其中,B0為債券的票面價值;B1為發行價;n為債券的償還年限;F為債券發行的籌資費;I為債券年利息。

3.普通股資金成本

對于普通股持有者來說,它僅是一張憑證,而且收益是多變的,從概念上來說,其資金成本是股東投資期望得到的最低收益率,該收益率有股東在股票市場上根據股票價格和預計的每股紅利,以及公司風險狀況所作的選擇來反映。

KS=+G

其中,D0為基期預計年股利額;P0為普通股籌資額(基期市場價,即票面值);f為普通股籌資費率;G為預計每股紅利的年增長率。

4.吸收直接投資

吸收直接投資雖然在企業經營期間不必歸還本金,但經營者有責任保證按出資額分配利潤,以滿足投資股東的盈利期望(或機會成本)。這些直接投資包括吸收投資合伙人的投資資金和企業再投資資金,后者包括法定盈余公積金、未分配利潤、企業提取的折舊費、攤消費和符合會計制度規定可以用于再投資的資金。這些資金作為公司權益的一部分,屬于業主或股東,但未以股利形式發放,保留在公司內的資金。表面上,它是不需要支付成本,但是實際上也有企業和股東所期望的收益率的問題,同時,使用其從事投資活動時存在著資金的機會成本問題。

可以比照普通股資金成本法:

Kr=KS

根據機會成本的原理,如下:

Kr=

其中,R為保留利潤向外投資預計可以獲取的利潤率;f為手續費率;t為投資者應繳納的所得稅率。

5.加權平均資金成本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WACC)是以各種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重為權數,對個別資本成本進行加權平均確定的綜合資本成本率(Overall Cost of Capital),即企業全部資本的總成本。通常由個別資本成本率和各資本權重兩個因素決定,其計算公式如下:

WACC=Ki×Wi

其中,Ki為第i種資本成本;Wi為第i種資本占全部資本的比重,即權數。

(二)企業農業投資項目HCOR的測算方法及應用

企業農業投資項目的風險與公司現有業務的平均風險相同時,才能利用企業的資本成本作為項目的HCOR,否則我們要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如果項目提案的風險高于公司現有業務的平均風險,我們可以在該利率上加一個附加的風險調整量來說明項目的附加風險。因此,在確定企業農業投資項目的基準收益率的時候,企業資本成本的估算是基礎和前提。

第一步:自有資金的資金成本

企業自有資金可以理解為企業的再投資資金,它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資金,是企業權益資本的一部分,表面上看不存在實際資本,但是用這部分資金進行投資要考慮機會成本,但當自有再投資資金只是項目總投資的一部分時,為了便于分析,可以將再投資資金視同于新增普通股本資金,即用股東期望的最低投資收益率來分析,因此可以按照2、1、(4)的公式進行計算,這將放在第三步處理。

第二步:借貸資金的資金成本

借貸資金的資金成本的計算方法按照2、1、(1)的公式來計算,相關利率可從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中查到。結合農業投資項目的具體情況,本文取5年以上為基準,取均值為8.92%,銀行貸款利率為單利,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在計算過程中對其進行復利調整,項目的時間周期一般都在五年或者五年以上,因此可以認為計息周期為一年,此時實際利率和名義利率是相等的。其次,現代農業企業所得稅稅率取25%。利率的相關轉換公式如下:

復利與單利的轉換:

I=(-1)

其中,I代表復利的值;i代表單利的值;n為時間區間。

K′d=-1=-1≈7.66%

以上是稅前的情況,實際中,由于貸款利息被計入所得稅前成本中,可產生抵稅作用,因此公式變換如下:

Kd=(-1)(1-t),其中t為稅率。

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的轉換:

Reffective=(1+)n-1

n為一年中計息次數;Reffective為實際利率或有效利率(Effective interest rate);Rnominal為名義利率或年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

以上是離散式的,當計息期趨向于無窮小時,離散式實際利率可以轉換為連續式實際利率,當然這種更多體現的是理論上的合理性,轉換如下:

Reffective=(1+)n-1=eRnominal-1

第三步:權益資金的資金成本

權益(股本)資金分為優先股和普通股,由于優先股在國內上市公司股權結構中數量少,而且不多見,故不予考慮。普通股股東收入是不確定的,故其資金成本較難計算,本文采用的是CAPM模型進行計算,其中無風險投資收益率采用政府發行的相應期限的國債利率,取五年期國債利率為6.省略)得出農業上市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取近似值為2.61%。行業風險溢價通??梢越梃b美國的市場風險溢價然后進行調整,或者利用歷史市場數據估計市場風險溢價,本文結合二者綜合確定。回顧已有對美國的市場風險溢價的估計結果,美國各大投資銀行和評估機構對美國市場風險溢價的估計在4.0%~5.0%之間,同時Stern Stewart的研究表明美國股市的市場風險溢價有下降的趨勢,故取美國的市場風險溢價為4% 。事實上,如果我們認為美國市場為成熟市場的代表,則中國的市場風險溢價就等于美國的股權風險溢價加上中國股權的國家風險溢價。中國股權的國家風險溢價可以參考Damodaran的估計結果,為2%。從而中國的市場風險溢價為6%。鑒于農業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的偏低的事實,行業風險溢價可以把估計值下調1個百分點。

Ke=Kf+β×(Km-Kf)=6.34%+0.8162×5%=10.241%

K′d=-1=-1≈8.62%

第四步:資金權重

從農業企業的角度,可以采用行業統計均值,但在具體項目中,可以依據項目的具體狀況分配權重進行計算,這里采用的是行業的統計均值,可以得出權益資本權重(,)取近似為38.63%。

第五步:計算WACC及行業基準收益率

計算加權平均資金成本如下:

WACC=Ke+Kd

第六步:通貨膨脹因素的考慮

包含通貨膨脹的折現率(HCOR i n f)的計算公式:

HCOR i n f = HCOR+f+HCOR×f

其中,f為通貨膨脹率;HCOR為不變的基準收益率,即與不變(價格不變,無通貨膨脹)貨幣流量相關的折現率;HCOR i n f是包含通貨膨脹因素的折現率。

轉換公式為:i′=-1=

其推導過程:P=F=P′=F′=F×

其中,i′為實際利率(不包含通貨膨脹因素);i為市場利率(包含通貨膨脹因素)。

基于CPI的通貨膨脹率均值為2.16%(根據2000―200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變動情況求得均值,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stats.省略/tjgb/)。

本文為為保持口徑一致,設定基準收益率時應考慮通貨膨脹因素,在評估中考慮通貨膨脹因素,首先要選定基年,基年可以任意選定,通常在投資評價中選投資零年,然后根據相對于基年同等貨幣購買力的原則,剔除各項收入或支出中的通貨膨脹因素,再進行等值計算,我們通??梢岳靡韵鹿?

F′=F

其中,F′為同一時點并相對于基年同等購買力的不變值;F為某一時點的當年值;f為通貨膨脹率;n為當年與基年的時間間隔。

第七步:計算結果

對于非上市公司的資本成本,通過資本結構的調整來擬合,計算如下:

=≈1.59,β無杠桿==≈0.37,

根據具體非上市企業的情況進行調整后的β值為:

β=β無杠桿1+(1-T)=0.381+(1-0.25)≈0.49

名義Ke=Kf+β×(Km-Kf)=6.34%+0.49×5%=8.79%

通過以上分析,便可以列出如下表格進行計算:

三、結論

1.這個計算結果并不是基于具體項目情況來計算的,而是從參數的角度,通過農業企業的統計數據來測算的農業類企業投資項目的財務基準收益率。對于農業企業的具體投資項目,這個參數是可以結合企業自身的狀況按照這個方法和路徑進行調整,從全行業的角度,可以取值7%~8%作為一般性基準,需要說明的是對于企業投資項目采用行業基準并不一定合適,行業基準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其反應的國家政策導向,只能為投資決策提供了輔指標。

2.在測算HCOR的時候如何考慮稅費問題非常重要,而且和項目評估的過程聯系在一起,而且這部分的爭議較大,可以參考《參數》(第三版)中的做法,分別測算出融資前稅前的財務HCOR和稅后的HCOR,這里的稅前稅后的稅指的是企業或項目的所得稅。

3.借貸成本的稅后成本可以方便計算,因此可以方便計算稅后HCOR,但是對于稅前HCOR的計算存在困難,因為通常認為稅后成本的權益資金成本沒有辦法折算成稅前值。在計算過程中,考慮了企業稅率以及國內通貨膨脹的因素,因此利用此參數進行農業項目財務評價的時候,在成本以及收益的估算上可以根據文中的方法選擇使用。

參考文獻:

[1]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農業部規劃設計院,等.農業項目經濟評價實用手冊:第2版[K].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9:7.

[2]H.克雷格.彼得森,W.克里斯.劉易斯.管理經濟學:第3版[M].慶,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10.

[3]戚安邦.項目論證與評估[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2.

[4]詹姆斯•C.范霍恩,小約翰•M.瓦霍維奇.財務管理基礎[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5]劉天福,姚君澤.農業可行性研究[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3.

[6]趙國杰.技術經濟學[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6:6.

篇2

關鍵詞:人力資本;人力資本測算;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240;F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0-0071-02

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力資本同物質資本一樣,對企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生產要素。計算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前提是測算出人力資本存量。古今中外的學者對人力資本存量測算的方法很多。本文通過對現有文獻進行梳理,對三種常用的人力資本測算方法進行歸納和比較,分析各類方法的優點和不足,對選擇合適的人力資本測算方法有一定意義。

一、人力資本的概念

美國Schultz系統闡述了人力資本,并提出人力資本的概念:人力資本是體現在人身上的生產技術、健康和知識[1]。Becker將人力資本定義為才干、知識和技能,還包括時間、健康和壽命[2]。Pantzalis和Park提出,人力資本指的是知識、技能和經過教育、培訓從而使人能夠高效率完成工作的才能[3]。Wright、McMahan將企業的人力資本分為個體人力資本和群體人力資本[4]。

在我國學者中,王勇將人力資本定義為企業成員的知識和技能[5]。鄧玉林認為,人力資本是勞動者身上體現出來的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能力、技能和知識;陳關聚將人力資本定義為勞動者的知識、技能、工作能力和健康的價值總和。

通過古今中外學者對人力資本概念的研究總結,本文對人力資本的概念歸納為,通過后天對教育、醫療保健、實踐經驗、培訓的投資,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能帶來經濟價值的知識、健康和技能的總和。

二、人力資本的分類

與人力資本的概念相比較,古今中外的學者對人力資本的分類研究有所欠缺。筆者通過對研究文獻的梳理,對人力資本的分類歸納如下。

外國學者中,Becker將人力資本分為一般人力資本和特殊人力資本,特殊人力資本又分為特定企業人力資本和特定行業人力資本;Gibbons將特殊人力資本又劃分為特定企業人力資本、特定行業人力資本和特定任務人力資本。Phan和Lee將人力資本劃分為企業特定人力資本和非企業特定人力資本;Pennings等人將人力資本劃分為企業家人力資本和雇員人力資本。

我國學者中,李紅霞、席酉民將人力資本劃分為勞動型、技能型和信息型人力資本;張志宏將人力資本劃分為技能型、管理型和簡易型三種;劉劍熊將人力資本劃分為兩種,企業家人力資本和對應的非企業家人力資本;李平認為人力資本劃分為三種,包括企業家人力資本、員工人力資本、團體人力資本。

三、人力資本的測算

(一)成本法

成本法測算人力資本建立的基礎是:知識和技能是構成人力資本的重要因素,為獲得知識和技能支出的總投資費用對人力資本進行估算。Schultz(1961)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總成本的貨幣折現值對人力資本存量進行估算。舒爾茨認為,人力資本的投資總成本包括學校教育投資、衛生保健投資、在職培訓投資、勞動遷移投資和成人教育投資。

(二)收入法

收入法測算人力資本建立的基礎是:通過計算人力資本獲得的收入價值對人力資本進行測算。收入主要來源于工資和薪酬。收入法的關鍵在于如何確定收入增長率和折現率。李海崢用勞動生產增長率代替實際收入增長率預測未來收入。另外,不同國家由于受許多因素包括政策、環境等的影響,工資水平不同,用收入法測算的人力資本就會有偏差。

(三)受教育年限法

受教育年限法的建立基礎是將人力資本的主要構成要素中的教育要素作為構成人力資本最重要的要素。這種方法的使用步驟是,首先,將研究對象的受教育程度進行劃分,基本上分為文盲和半文盲、小學、初中、高中、大專及以上學歷五類;其次,將這五類受教育程度設置相應的受教育年限,分別為16、12、9、6、3,給予受教育年限相應的權重值。 受教育年限法對人力資本存量的計算公式為:

人力資本總存量

人力資本水平=H/就業總人數

H1、H2、H3、H4、H5分別表示大專及以上學歷、高中、初中、小學、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數。

結語

通過對人力資本的測算方法進行歸納,建立表1,對三種方法進行比較,分析各類方法的優劣,對選擇合適的人力資本測算方法有很好的指導方向。

參考文獻:

[1] Schultz,T.W.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1,51(1):1-17.

[2] 加里?貝克爾.人力資本理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 Pantzalis,Park,D.Harold Doty.Adapting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to Impact Performance: some Empirical Findings from the U.S

[J].Personal Banking Sector. Journal of managerial issues,2009,21(1):36-57.

[4] Wright P M,McMahan GC.Exploring human capital: putting human back into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

篇3

關鍵詞:資本存量 永續盤存法 改進

中圖分類號:F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5-073-02

關于當代中國及地區經濟的很多實證研究中都需要計算資本存量K這個指標,特別是關于經濟增長、投資效率和TFP的研究,所以確定資本存量K顯得尤為重要。

在關于中國資本存量的相關研究中。眾多學者幾乎都采取了各自不同的測算方法,而他們所得出的數據間卻又存在很大的差距。K測量的不準確必然會影響到后續研究的可靠性和準確性,所以盡量完善測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眾多學者在對資本存量的估算過程中,應用最多的方法之一是“永續盤存法”,筆者在學習資本存量估算K的研究過程中,發現在測算時,特別是對地方經濟進行研究時,應用簡單算法還有一點可以改進的地方,在這里寫出來以便共同探討改進。

估算資本存量的方法主要有1951年戈德史密斯(Goldsmith)開創的永續盤存法和1995年喬根森(Jorgenson)提出的資本租賃價格度量法。用永續盤存法計算資本存量能夠充分利用較長時期連續的、相對可靠的投資統計資料,并可以任意選用某一存量資料較為齊全的年份作為基期往前或往后逐年遞推,因此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OECD定期公布10個成員國的資本存量數據,就是利用永續盤存法得到的。

永續存盤法的具體步驟包括:通過普查或根據一定的假定,估算出某一計算基期的全社會資本存量;取得各年份產業部門的投資數字,并將按當年價格計算的各年投資額分別換算成按可比價格計算的投資額;按每年投資額中各類資產的投資構成,以專門調查測算的各類資產平均使用年限(從投入使用到完全報廢的時間)為依據,測算出每年資本報廢的價值,并予以匯總;從歷年投資額中扣除報廢總值,得出各年資本的實際增量;根據上年資本存量加本年資本增量等于本年資本存量的原理,推算出歷年資本存量的數字。

用公式簡單表示就是:

K1=K1-1+It-D1=Kt-1+I1t=Kt-1+I1-FCt-1×δ (1)

其中,Kt、Kt-1分別表示第t年和t-1年的資本存量,It、I1t、D1表示第t年投資、凈投資和折舊,FCt-1表示第t-1年的資本存量,δ表示折舊率。目前關于我國歷年資本存量估算的研究大都是在永續盤存法的基礎上,根據各自研究的需要,采取了一些替代方法和不同的指標進行的。

關于資本存量的計算,目前的焦點是中國資本存量的計算,而地方資本存量的計算研究較少。本文試圖在分析比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采用簡單計算方法,對地方資本存量的估算提出一點改進意見。

一、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比較

在對我國歷年資本存量進行估算的研究中,

張軍擴(1991)、賀菊煌(1992)、Chow(1993)的工作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沈坤榮(1999)、胡鞍鋼(1999)、王小魯和樊綱(2000)、鄒至莊(2000)、王金營(2001)、張軍(2002、2003)、李治國與唐國興(2003)、何楓(2003)等也是比較有影響的。總體來看,已有研究的主要估算步驟為:估算基期年的資本存量;估算各年資本存量的凈增加額(本年資本存量增加額扣除上一年固定資本存量折舊額);在基期資本存量的數據基礎上,逐年累計各年的資本存量凈增加值,從而得到以后若干年份的資本存量。

這一過程涉及四個關鍵變量:基年資本存量K1的估計、當年投資It或凈投資It′的選取,各年資本折舊率δ的選擇、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的確定。由于各學者對資本存量的前提假設、估算方法以及選取指標不盡相同,因而所得出的結論相差較大。綜觀已有的研究,其差異也主要圍繞這三個步驟所涉及的四個重要變量展開。

(一)關于基期資本存量K1的確定

大多數學者的研究選定1952年或1978年為初始年。

張軍擴(1991)采用美國學者珀金斯(1989)的假定(我國1953年的資本存量與國民收入比為3),推斷1952年的資本存量為2000億元(1952年價)。王金營(2001)、何楓(2003)也沿用了這一假定,推算出了1952年的資本存量。

賀菊煌(1992)分別估算了生產性資本和非生產性資本存量。他假定的前提是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相對的穩定性,直接依據相應年份的積累數據,推算出1964年的生產性資產以及1990年住宅價值,并假定該年住宅價值占非生產性資產價值70%,估算出當年的非生產性資產價值;然后,他在這兩個數據的基礎上推算其他年份的資本存量數據。這一研究結果也被張軍(2002)所采用。

Chow(1993)對積累數據的處理則比較細致。他假定1952年農業產出340億元中,土地、資本分別貢獻40%和25%,兩者的年貢獻率均為19%,從而得到農業的初始資本存量,再加上其他部門的資本存量,得出1952年包括土地在內的資本存量為1750億元,若不包括土地則為1030億元(1952年價)。為了避免資本存量初值估算不準確影響對總量生產函數的估計,他還把資本存量初值范圍定為1550億至1950億元。此后,李治國和唐國興(2003)直接采用Chow(1993)的1978年年末資本值為初始資本量。

胡鞍鋼(1999)只估算了1978年我國固定資產存量為5500億元(1978年價)。同時如果假定1978年固定資本存量是GDP的1.5倍,也可得到相近的結果。張軍和章元(2003)則利用上海市的歷史數據、全國工業企業固定資產原值和凈值數據,并在考慮農業資本存量后,分別測算出若干個1952年我國資本存量估算值,選定800億元(1952年價,不包括土地)為1952年我國資本存量。

可以看出。這些研究中關于初始年份資本存量值的估算方法很不一致,估算的數據差異也很大,這為利用估算的數值進一步開展研究工作帶來了困難。

(二)關于當年投資lt或凈投資It′的選取

張軍擴(1991)、賀菊煌(1992)、Chow(1993)都采用積累來表示新增凈投資。但隨著我國統計體系的變更,1993年起統計資料不將公布積累數據,這給后續的研究帶來了困難。鄒至莊(2000)依據國民收入核算原理,“從1978年價的官方實際GDP數據中減去實際消費和實際凈出口,

得到實際總投資”,并將實際總投資乘以當年凈投資與總投資之比,得到實際凈投資。與此同時,張軍和章元(2003)發現“積累”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主體是一致的,他們利用生產性積累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54―1993年以來的增長率波動的相似性,并假定兩者增速基本保持一致,擬合出1993年以后各年的生產性積累。

另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王小魯,他直接使用統計年鑒中的固定資本形成,在數據銜接上就顯得比較勉強。

(三)關于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的折算

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大多數學者都是用其他的指數來代替。Chow(1993)使用積累隱含價格指數。他發現1952―1983年該指數基本不變,于是從1984年起對積累進行平減。在隨后的研究中,他又利用國民收入恒等式得到實際凈投資序列,從而折算出1978年以來的投資隱含平減指數,并認為這一指數比較穩定。此外,李治國和唐國興(2003)、張軍與章元(2003)還利用上海的數據擬合出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以此取代全國指數。不過,目前學術界最為常見的做法是以GDP平減指數來代替,如王小魯(2000)即是采用此種方法。

(四)關于資本折舊

已有的研究成果對折舊的估算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根據官方公布的折舊率或折舊額進行估算。如鄒至莊(2000)利用國民收入恒等式算出1978~1982年的折舊額,再進行調整,然后又匯總各省折舊得到1983―1998年全國折舊額,從而得到1978―1998年的折舊。他的數據和方法基本為李治國和唐國興(2003)所采用,后者還指出利用國民收入恒等式推算折舊會產生數值高估問題。另一種是按照自己提出的折舊率進行估算,如王小魯(2000)統一使用,5%的折舊率;王金營(2001)考慮了不同時期固定資產投資領域和技術進步的影響,提出固定資產折舊率在1952―1977年、1978―1990年、1990年以后分別為3%、5%、5.5%。與此不同的是,張軍擴(1991)、賀菊煌(1992)、Chow(1993)及張軍(2003)采用積累額作為資本存量凈增加額,因而完全避開資本折舊問題。鑒于折舊核算的困難,沈坤榮(1997)、何楓等(2003)索性忽略了折舊問題。

二、對中國資本存量K的再估計

關于初始年份的選擇,在這里考慮到資本存量K對經濟研究的意義以及數據獲得的難易程度,選定1978為初始年;為了簡化,統一選取全社會固定資本投資作為當年投資;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的折算,則采用目前學術界最為常見的做法:以GDP平減指數來代替;資本折舊采用王小魯(2000)提出的折舊率計算,統一使用5%的折舊率。

(一)已有研究成果介紹

大多數學者在估計各省資本存量K的時候,假設全社會固定資本投資時間序列可近似用式(1)表示:

I(t)=I(O)eλt (2)

那么第一期的資本存量可以用式(2)求出:

K(1)[I(t)dt=I(0)eλ/λ (3)

用δ表示折舊率,則資本存量可以用式(3)求出:

K(t)=K(t-1)(1-8)=I(t) t=2,3,4,……,23 (4)

(二)估算方法的改進

仿照大多數學者的估計方法,用每年的投資來估算固定資產存量。假設投資按指數的形式增加入,如(2)式。其中,λ是投資的增長率,I(t)是第t年的投資,運用Chou(1995)的方法,假設第一期的資本存量是過去投資的加總,選擇一個固定的折舊率5%做如下迭代:

K(1)=K(0)(1-δ)+I(1)

=K(-1)(1―δ)2+I(0)(1-δ)+I(1)

=K(-1)(1-δ)1+t+I(-t+1)(1-δ)t+I(t+2)(1-δ)t-1+…+I(0)

=K(-t)(1-δ)1+t+I(0)eλ((1-δ/eλ)t+(1-δ/eλ)t-1++1)

1-(1-δ/eλ)t-1

=K(-t)(1-δ)t-1+I(0)eλ―――――

1-l-δ/eλ

所以當t∞時,K(1)=-I(0)eλ/1-(1-δ)eλ,這就是第一年的資本存量。

其他數值的計算方法同上。那么K1計算的微小改進,對于計算的資本存量數據走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改進后的計算方法使得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一條光滑的指數形式曲線,符合實際經濟增長的發展規律。通過圖形表現如下:

(三)關于中國資本存量K1的估計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0,使用的計算軟件是Eviews3,1,通過計算得出I(0)=874.792749,k=0.103578,應用公式計算出K(I)=6762.60,其他年份的全社會資本存量應用遞推公式K(t)=K(t-1)(1-δ)+I(t)(t=2,3,……,32)計算。

具體數值如下:

三、不同估算方法數值的比較

根據已有計算,我們將賀菊煌所測算的1990年不變價用我們上文所估算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折算成1978年不變價為2014億元。他們的計算結果比較如下:

上面的對比說明他們估算結果之間的差距很大,這也和國家的經濟形勢比較復雜有關,因此在計算方法上進行不斷改進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在估算資本存量的過程中所考慮的因素相對簡單,避免了應用永續盤存法在后續的估算過程中出現拐折情況,同時也沒有出現極值,因此我們認為使用這一方法進行估算固定資本存量,特別是估算地方固定資本存量的時候,不僅簡單而且實用。

參考文獻:

1.張軍擴“七五”期間經濟效益的綜合分析――各要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測算[J].經濟研究,1991(4)

2.王金營.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理論與實證[M].北京:中國財經出版社.2001

3.何楓等.我國資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關分析[J].經濟學家,2003(5)

4.賀菊煌.我國資產的估算[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2(8)

5.chow.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QuanerlyJoumal ofEconomics,1993(8)

6.胡鞍鋼.中國:不平衡發展的政治經濟學[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9

7.張軍,章元.對中國資本存量K的再估計[J].經濟研究,2003(7).

8.鄒至莊.2010年我國經濟增長前景[A].快速增長沒有終結――中外專家看中國經濟增長潛力[C].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篇4

關鍵詞:農村居民點;影響因素;潛力測算;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 F323.24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3.03.015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如何在保證經濟建設占用耕地的同時,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是擺在當前的一個重要課題。自1998年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一次將土地整理以法律形式明確提出以來,國土資源部相繼頒布十多個關于土地整理的專項政策文件,對土地整理工作的進行更科學的指導。2009年國家推出了“萬村土地整治示范工程”,至年末,我國共完成土地綜合整治項目23 523個,整治總規模874 610.30 hm2(其中,土地整理規模143 933.76 hm2,土地復墾規模699 801.48 hm2,土地開發規模30 875.05 hm2),通過土地綜合整治新增耕地面積268 966.51 hm2,土地綜合整治取得良好效果[1]。農村居民點整理作為土地綜合整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有效增加耕地面積和滿足建設用地指標需求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地進行農村居民點潛力分析是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依據,應引起廣泛關注。

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是指在現有的經濟水平下,通過對農村居民點進行整理,改變農村居民點的空間布局及土地利用結構,實行遷村并點等,可以直接或變相增加農用地和建設用地面積[2-3]。

1 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影響因素

1.1 整理項目的資金供給狀況

農村居民點整理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資金投入量大,如何保證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持續的資金供給是目前擺在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中的難題。改變以往單純依靠政府資金投入的傳統觀念,開辟多元化融資渠道,堅持政府投入體現公益性、企業和個人投資體現有償性原則,廣泛吸引企業和個人投資。張清軍等[4]對影響河北省農村居民點整理因素進行研究,并指出資金供給狀況是影響河北省農村居民點整理的重要因素。

1.2 農村居民點利用現狀

合理進行農村居民點利用現狀評價是科學進行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與項目方案選擇的重要前提[5-9]。農村居民點現狀情況較好則整理潛力相對較小,反之,整理潛力則較大。

1.3 國家對于農村居民點人均用地指標規定

國家對于農村居民點人均用地指標規定直接影響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的測算。指標越小,則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越大; 反之, 指標越大,則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越小[10]。

1.4 農民的意愿

農村居民點整理是一項涉及千千萬萬農民利益的系統工程,農民是否愿意并且支持農村居民點整理直接影響到該項目各項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開展,將會對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的最終實現產生影響。楊慶媛等[11]以西南丘陵地區為例,提出了農村人居環境美化意識需求以及農民意愿是農村居民點整理的現實驅動力之一。

1.5 農村居民點整理模式的影響

農村居民點不同的整理模式,其整理潛力也不同,由于農村長久以來采用庭院結構,人均居住面積較大,采用向城鎮集中的農村居民點整理模式,會使得人們的人均居住面積大大減少,因此,采用向城鎮集中的整理模式遠遠大于其他整理模式[12]。

2 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面積測算方法

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分兩大步驟:第一,選取適當的測算方法進行初步測算;第二,在初步測算的基礎上進行結果修正。

2.1 初步測算

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基本方法包括人均建設用地指標法[13-17]、戶均建設用地指標法[18-19]和農村居民點內部土地閑置率法[20]。這里主要介紹一下人均建設用地指標法。

人均建設用地指標法是計算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的常用的基本方法之一,但由于該方法在進行潛力測算時現狀農村居民點的人口數量采用的是戶籍農村人口數量,缺乏對于戶籍在農村但是已經在小城鎮居住的人口數量以及常年在外務工的“兩棲人口” 數量的考慮,致使計算結果往往偏大。為使計算結果更加切合實際,在采用人均建設用地指標法進行農村居民點潛力測算時應將“兩棲人口”納入潛力測算體系。修正后的人均建設用地指標法計算公式如下:

S=S-Bt×Pt

Pt=(P0-P1)×(1+r)T-P

式中:S 為農村居民點土地整理潛力;S為農村居民點的現狀用地面積;Bt 為規劃目標年的人均建設用地指標;P0 為現狀農村居民點的戶籍人口數量;P1為現狀“兩棲人口”數量;Pt為規劃期末的農村居民點人口數量;r 為人口自然增長率;T 為規劃年期;P為規劃期內人的機械變動量。

在以上3種常用測算方法基礎上,一些學者根據其研究的具體情況提出了一些新的測算方法。主要包括:定量數學模型方法[21-22]、自然限制條件下的測算方法[23]、 三分法[24]、模式法[25]、建筑容積率法[26]、動態增減法[27]。

2.2 結果修正

初步測算的計算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其計算結果與農村居民點整理的實際潛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只能說明通過該方法得到農村居民點整理的理論潛力,因此在初步測算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測算區域特點的修正因素,進行初步測算潛力修正[28],才能使計算結果真實可靠。

3 農村居民點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潛力分級

農村居民點潛力研究主要側重于指標體系的構建以及潛力的分級。各個地區應該根據各個區域的特點,選取不同的評價指標,建立綜合的評價指標體系,進行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分級。

曹秀玲等[29]以河北省為例,朱玉碧等[30]以重慶市為例,沈燕等[31]以西南丘陵山區為例,師學義等[32]以潞城市為例分別構建適合該區域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潛力分級。石詩源等[33]選取了經濟因素、自然因素、社會因素、成本因素、效益因素等方面對江蘇省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進行了測算。陳竹安等[34]選取農村居民點聚集規模、土地利用結構以及土地利用強度3個評價因素建立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潛力測算。

4 結 論

科學合理地進行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分析不僅為農村居民點整治項目分區與重點工程確定提供了參考,而且也是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和依據,是農村居民點整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農村居民點整理工作中進行潛力分析十分必要。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 中國國土資源統計年鑒2010[M]. 北京:地質出版社,2011.

[2] 曹秀玲, 張清軍, 尚國i,等. 河北省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評價分級[J].農業工程學報,2009(11):318-323.

[3] 葉艷妹,吳次芳.我國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的潛力,運作模式與政策選擇[J].中國農村經濟,1998(10):54-57.

[4] 張清軍,劉巧芹. 河北省農居點用地整理的影響因素及整理模式研究[J].鄉鎮經濟,2009 (1):4-7.

[5] 陳曦, 望勇, 陳梁擎.北京市昌平區農村宅基地整理潛力分析[J].廣東農業科學,2011(14):152-153.

[6] 李應剛. 城鄉統籌背景下的農村居民點整理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 2010, 14 (4): 106-108, 124.

[7] 甄勇,李貽學,王艷艷.德州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潛力分析[J].河北農業科學, 2009, 13 (1): 69-71.

[8] 宋成舜,周惠萍.鄂東南丘陵地區農村居民點整理研究――以湖北省崇陽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4):17146-17147,17158.

[9] 侯長莉,鄒自力. 撫州市農村居民點整理增加耕地潛力分析[J]. 安徽農學通報,2009,15(21):19-20,78.

[10] 吳小紅.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分析與模式探討[D].杭州:浙江大學,2006.

[11] 楊慶媛,田永中,王朝科,等.西南丘陵山地區農村居民點土地整理模式――以重慶渝北區為例[J].地理研究,2004,23(4):469-478.

[12] 閆東浩.農村土地整理潛力測算方法與實踐[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4.

[13] 丁學智,趙亞偉.規范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1,11(1):5-6.

[14] 宋成舜,周惠萍.鄂東南丘陵地區農村居民點整理研究――以湖北省崇陽縣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4):17146-17147,7158.

[15] 侯長莉,鄒自力.撫州市農村居民點整理增加耕地潛力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 2009,5(21):19-20,78.

[16] 郭愛請,王月霞.吉林省九臺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3):801-803.

[17] 段寶玲,馬振興.2020年天津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研究[J].貴州農業科學,2010,38(12):213-216.

[18] 胡道儒.開展農村宅基地整理是實現耕地總量動態平衡的有力保障[J].國土經濟,1999(4):34-35.

[19] 馬銳,韓武波,呂春娟,等.城鄉交錯帶居民點整理潛力研究――以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為例[J].農業工程學報,2005 (21):192-194.

[20] 賈玫.內涵挖潛,退宅還田――淺析吉林省農村居民點土地整理潛力[J].中國土地,1999(6):2-3.

[21] 李憲文,張軍連,鄭偉元,等.中國城鎮化過程中村莊土地整理潛力估算[J].農業工程學報,2004 (4): 276-279.

[22] Dou J L,Chen Y C,Jiang Y J, et al. A web-GIS based support system for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in China[J]. New Zealand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7(50):1195-1203.

[23] 宋偉,張鳳榮,陳曦煒.我國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測算方法研究[J].廣東土地科學,2006,5(5):43-46.

[24] 林堅,李堯.北京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07,21(1):58-65.

[25] 閆東浩.農村土地整理潛力測算方法與實踐[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4.

[26] 李衡,劉曉光,蘇安玉.黑龍江省農村居民點用地調查與潛力測算[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7(2):47-48.

[27] 麻戰洪,文志軍,張濤.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農村居民點用地規模測算方法初探――以湖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例[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7(2):76-80.

[28] 張正峰,趙偉.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內涵與評價指標體系[J].經濟地理,2007 (1):137-140.

[29] 曹秀玲,張清軍,尚國i.河北省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評價分級[J].農業工程學報,2009 (11):318-323.

[30] 朱玉碧,鄭財貴,李安樂.重慶市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評價探討[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3):95-98.

[31] 沈燕,張濤,廖和平.西南丘陵山區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的評價分級――以重慶市長壽區為例[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0(6):141-147.

[32] 師學義,陳麗,杜鐵,等.潞城市農村居民點整理潛力研究[J].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2003(3): 268-272.

篇5

關鍵詞:BOT;測算;服務費;財務內部收益率

中圖分類號:F2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4)02018002

1引言

BOT投資模式是現在建設水質凈化廠的一種普遍模式,此舉既改變了市政污水處理項目投資主體單一、建設資金短缺等缺點,又在污水回收利用方面提供了新的發展模式 [1]。本論文以某水質凈化廠的建設為例,采用BOT的投資模式,探討了污水處理服務費的測算方法,通過對各類指標進行分析,確定合理的污水處理服務費,為投標報價提供依據 [2]。

2污水處理服務費的測算過程

(1)明確項目的投資。具體包括項目的工程費用、工程建設其他費用、預備費用等。

(2)確定項目的期限和資金來源。確定項目的建設期、負荷情況、特許經營期限。確定項目的建設期總投資和資金籌措的組成,確定貸款利率。

(3)確定項目的收入與費用。確定項目營業收入、總成本費用,因污水處理免收增值稅、營業稅及附加,故稅費這塊不考慮。計算成本時要考慮工藝、運營負荷、利率和物價等因素,具體確定外購原材料、燃料動力費,職工薪酬,折舊費等。

(4)確定項目的基準收益率(Ic)。在成本確定之后,需要在計算污水處理服務費前確定一個基準的收益率,該收益率的確定是根據行業收益標準和貸款利率標準設立的。此后可以計算出多項指標,如投資回收期(Pt)、總投資收益率(ROI)、資本金凈利潤率(ROE)、凈現值(NPV)、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等,其中投資回收期、總投資收益率、資本金凈利潤率為靜態指標;凈現值、財務內部收益率為動態指標。靜態指標計算較為簡單,可靠性較差,動態指標計算較為復雜,可靠性強,故可以采用動態和靜態相結合的計算方法。

(5)確定污水處理服務費。根據已經確定的各類指標,依據其判別準則,便可測算出污水處理服務費。此項測算在下文具體表述。

3測算案例

3.1項目概況

華北地區某鄉鎮采用 BOT的方式建設一座水質凈化廠,依據招標要求,處理規模為1萬m3/d, 采用曝氣生物濾池處理工藝。進水主要指標為:COD 350~400mg/L、BOD 150~200mg/L、NH3-N 25~30mg/L、TN 35~40mg/L、TP 6~7mg/L;設計出水水質為《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中一級A標準。資金籌措方案為:由投資商在該鄉鎮出資成立全資項目公司,其中注冊資本金占工程總投資的30%,其余70%的資金由投資商向金融機構融資。項目建設期 1年,建成后政府特許經營25年,并由政府按月向項目公司支付污水處理服務費。

3.2明確各類前提條件

(1)項目投資:項目總投資3020萬,其中建設投資2952萬元(包括建筑工程費1113萬元,設備及安裝費1387萬元,其他費為312萬元),建設期利息68萬元。

(2)計算期:26年,其中建設期 1 年,運營期 25 年。

(3)設計規模和營業負荷:投產后從第 1 年開始按設計能力的70%計,第2年按設計能力的80%計,依次類推,直至第4年的100%。

(4)營業稅金及附加:免征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費附加按規定一并減免,不征營業稅。

(5)企業所得稅:免三減三后,按25%計。

(6)利率: 6.55% (5年期以上)。

(7)折舊:建筑物、構筑物按30年,機器設備類按10年,以平均年限法折舊,殘值率4%[3,4]。

3.3計算項目的總成本費用

(1)藥劑費(按現行市場價格):聚丙烯酰胺年用量為 1.86 t,目前市場價為3萬元 /t;聚合氯化鋁年用量為91.25t,目前市場單價為2500元/t;項目年藥劑費用為28.39萬元。

(2)水、電費:項目年用水量980t,該市水價為3.15元/t,年用水費0.3萬元;污水處理廠實際運行負荷為2436.9kW/d,該市電價為0.81元/kW?h;年電費72.02萬元。

(3)工資福利:項目定員 22 人,工資福利按當地平均水平4萬元/年計,項目年工資福利88萬元。

(4)修理費:固定資產原值的2%,故年修理費用為 2952×2%=59.04萬元。

(5)污泥處置費:項目年產污泥0.31萬t,每噸處理費為150元/t,年費用為 46.5萬元。

(6)辦公及其他費用:按年20萬元計算。

(7)保險費:按工程費用的0.03%計算,保險費為每年0.75萬元。

(8)折舊費用:為方便起見,年折舊率按建設投資所形成的固定資產投資的3.84%計,項目年折舊費用為 113.36萬元。

(9)財務費用:項目財務費用按經營期還本付息方法進行計算,償還期為15年。

3.4確定項目的基準收益率

根據《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全部投資稅前財務基準收益率》,2008年實施,國內污水處理行業財務基準收益率普遍采用5%的基本做法,結合項目采用BOT的投融資模式和目前長期貸款利率為 6.55%的情況,考慮到其繳納所得稅情況,本案例的投資收益率采用所得稅后財務基準收益率 (Ic) 并將其設為6%。

3.5進行污水處理服務費測算

由于進行測算時參數較多,篇幅有限不一一敘述,現就其中兩個重要的參數進行討論,這兩個參數為凈現值和財務內部收益率,根據項目的投資運營情況、運營成本及總成本費用的計算結果,通過項目財務評價的全投資現金流量表,可測算出當污水處理服務費為1.6元/t時,投資內部收益率(所得稅后)為6.06%,此時凈現值為17萬元。項目財務評價的各類財務指標見表1[5]。

4結語

(1)本文詳細闡述了BOT項目水質凈化廠水處理服務費的測算方法,為項目投標的項目測算和經濟評價提供了依據,但該項目是在建設方案、工程投資、資金結構和特許經營年限確定的情況下進行的測算,不同的處理工藝和建設方案會導致各類數據的不同,需要以后深入研究。

(2)我國水處理服務費征收正處于起步階段,大多數地方收費不到位,需要政府補貼或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可進一步研究政府補貼收入在BOT項目中的作用。本項目是根據現行物價水平進行測算的,在實際的運營當中,應該與政府簽訂服務協議,每隔3~5年,根據當時的物價、人工等水平,需重新確定一下污水處理服務費。

(3)因本項目為水質凈化廠,可以根據工業用水、景觀用水或生活沖廁的需要而生產再生水,且可以根據再生水的使用量收取使用費。這時候就需要加入進一步的深度處理設施,此時,投資和運行成本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隨著項目的進行,可以深入研究再生水使用費在水處理項目BOT運營模式下所起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遠賓,王淦,李燕來.BOT對污水處理廠建設的新要求[J].工業用水與廢水,2007,38(4):9~11.

[2] 常杪,林挺.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BOT項目建設現狀分析[J].給水排水,2006,32(2):101~106.

[3] 陳學文.污水處理BOT項目水價的測算方法[J].廣州化工,2008,36(4):58~60.

篇6

關鍵詞:銀行信貸;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中圖分類號:F83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6-1428(2007)03-0075-02

針對傳統信貸運行分析方法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文認為,要進一步完善基層央行信貸運行分析體系,應重點從定量分析和需求分析著手,研究新的分析手段和方法。鑒于工業制造業貸款在總貸款中占有較大比重,本文以浙江省500戶工業監測企業為樣本,建立了企業外部融資需求規模測度的一個理論框架,在此基礎上對樣本企業貸款增長的適度性進行了量化分析。

一、貸款增長適度性“定量分析”的基本思路

銀行貸款作為一種間接融資,其基本用途是為滿足微觀主體在生產、投資和消費過程中產生的融資需求。就此而言,貸款增長是否偏快,應主要考慮這種增長是否與實體經濟正常合理的融資需求相適應。以工業企業為例,作為生產性部門,工業企業籌資的主要目的應是為了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換言之,工業企業正常合理的融資需求應與企業產銷規?;酒ヅ洹H绻I企業融資量遠遠低于其產銷規模,表明工業貸款投入不足,企業正常合理的融資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反之,如果工業企業融資量大大超越其產銷規模,則表明貸款增長與實體經濟相脫離,部分企業貸款可能未進入實質生產領域或被移用他處。

因此,如果以企業產銷規模為參照指標,并借助一定的計量方法,就可以測算出樣本企業一定時期內與產銷相匹配的融資需求規模,再與企業同期實際融資量相比較,就可以對企業融資規模的適度性作出“量化”的判斷,進而為貸款增勢判斷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這是本文的基本切入點。

二、企業融資需求規模測算的基本框架

如前所述,以工業企業為例,要對企業貸款增長的適度性進行定量分析,首先要對企業與產銷相匹配的融資需求進行測算。具體而言,影響工業企業生產性融資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1)投資性資金需求。主要表現為固定資產的增加,如:企業為擴大再生產、更新設備、擴建廠房等形成的資金需求。(2)流動資金需求。主要表現為流動資產的增加,如:企業增加原材料庫存、應收賬款上升等,都會導致企業流動資金需求上升。(3)流動負債的變動。流動負債的增加,如企業應付賬款、預收賬款等上升,會相應減少企業外部融資需求,反之亦然。因此,如果用簡化的公式表示,則有:

企業生產性資金需求=投資性資金需求+流動資金需求-流動負債增加額

由于以上計算結果為企業生產性資金需求的總規模,要確定企業的外部融資需求規模,還應剔除企業內部籌資額。事實上,在現實當中企業內部籌資渠道較為復雜,在報表中難以全面反映,本文使用了企業上年留存利潤作為替代指標,則有:

企業外部融資需求=企業生產性資金需求-上年留存利潤

根據以上框架,首先選定企業與產銷變動密切相關的一系列財務指標作為“指標庫”,運用一定的計量分析方法,觀察較長時期內各個指標與企業產銷變動的相關程度,就可以大致測算出企業與產銷相匹配的生產性資金需求,然后剔除內部籌資因素(即上年留存利潤),就可以得出一定時期內的外部融資需求規模,從而為企業貸款增長的適度性分析提供判斷依據。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企業產銷變動具體反映在多項指標當中,但也有一些指標的變動盡管形成資金需求,但卻與企業產銷關聯度不大,比如:某企業大量投資股票,會導致“短期投資”增加,但這種資金需求與企業產銷沒有直接關系,而是屬于企業的一種投資或投機行為。因此,從外部融資需求與產銷相匹配的角度分析,本文在測算中選擇性地使用了資產負債表中與產銷關聯度較高的部分指標。

三、工業企業融資需求規模的測算過程

1.測算方法的選擇。

目前,測算企業資金需求量的方法主要有趨勢分析法、銷售收入資金率法以及資金習性法等。

趨勢分析法是利用企業資金需求量的歷史趨勢來進行推算,其應用有兩個前提:一是假定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已掌握,并將持續到預測期;第二是假定相關財務變量雖有變化,但不會改變總體趨勢。這種方法較為簡便,但在市場經濟環境千變萬化的情況下,準確性欠佳。

銷售收入資金率法是假定資產、負債、收入、成本與銷售額存在穩定的百分比關系,根據不同階段的銷售額來確定企業的資金需求量。其局限性主要是假設資產、負債、收入、成本與銷售額的比例關系相對固定,但這一假定經常不符合普遍存在的事實,難以動態反映企業資金需求的變化趨勢。

資金習性法則是按企業資金變動與產銷量變動之間的依存關系,根據資金數量與產銷量關系的規律測算資金需要量。將企業資金分為不變資金和變動資金,其中不變資金是企業維持正常運作和經營管理所產生的基本的資金需求,變動資金則是隨著企業產銷規模的擴大而新增的資金需求,其數學模型為線性關系,即y=a+bx,其中Y為資金需求量、a為不變資金、b為變動資金、x為銷售收入,運用回歸模型,利用歷史資料即可確定a、b參數。該方法既對企業資金各項目之間的歷史變化關系進行了量化,又可以利用模型同時考慮不變資金和可變資金兩個方面,實用性較好,它也是目前運用較為普遍的資金需求測算方法。本文采用的即資金習性法。

2.工業企業生產性資金需求的測算。

(1)樣本數據的采集。由于測算的質量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財務數據的歷史延續性、真實性和及時性,因此對數據的收集要求較高。本文采用了中國人民銀行工業景氣監測浙江省500戶監測企業數據作為樣本,在時間序列數據的質量和跨度等方面都有較好的保證。

(2)測算指標的選擇。如前所述,從企業融資需求與產銷規模相匹配的角度出發,并綜合考慮工業景氣監測數據的可得性以及連續性,除“銷售收入”作為模型估計的參照指標外,本文選擇了以下9項指標進行模型測算:①影響流動資金需求的指標。選擇了流動資產科目下的“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預付賬款”等四項指標。②影響投資性資金需求的指標。選擇了固定資產科目下的“在建工程”指標。③流動負債類指標,選擇了“應付費用”、“應付賬款”、“應付票據”、“預收賬款”等四項指標。這些指標均與企業產銷密切相關。

(3)模型的估計及參數計算。

本文使用了1996―2006年浙江省500戶工業監測企業的月度數據,并將上述指標值分別與企業產品銷售收入進行模型估計(具體過程略),具體參數見表一。

表一:企業生產資金需求量回歸直線方程(Y=a+bx)模型參數表

由此得出企業生產性資金需求量的測算方程為:

Y=a+bx=231.0596+0.136598×x,其中x為企業當年銷售收入。

(4)企業外部融資需求規模的測算結果。

利用上述模型參數的估計結果,本文對2001―2006年浙江省500戶工業監測企業外部融資需求規模進行了測算,具體結果見表二。

表二:2001-2006年500戶工業監測企業外部融資需求測算表

四、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本文測算的企業外部融資需求與產銷變動相關性較強。從表二數據看,隨著產品銷售收入的逐年遞增,樣本企業外部融資需求規模呈現穩定增長態勢,表明兩者的相關性較強。

2.以2003年為拐點,樣本企業實際銀行借款與外部融資需求測算值的差額逐年擴大。2001、2002年,樣本企業銀行借款反而要低于外部融資需求規模。由此也可看出,2001、2002年樣本企業貸款供給相對不足,而2003年貸款增長盡管同樣存在偏快現象,但企業貸款規模與融資需求規模測算值卻是最為接近的一個年度。

3.2006年樣本企業銀行借款與外部融資需求的差額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從存量看,當年樣本企業外部融資需求的理論測算值為595.8億元,而同期企業銀行借款余額為702.2億元,兩者差額為106.4億元,占企業銀行借款的15%;從增量看,當年樣本企業外部融資需求測算值比上年增加了57.9億元,而當年銀行借款新增108.1億元,兩者差額為50.2億元,占當年銀行借款新增額的46.4%。換言之,從2006年度測算情況看,樣本企業銀行借款存量中的15%、增量中的46%超越了其正常合理的融資需求,與企業產銷增長趨勢不相匹配。

篇7

[摘要]針對幾十年來國內外高校圖書館開展的基于投資回報的績效評估,首先從定性與定量兩個角度概述研究現狀,然后從研究方式、內容、成果等角度對國內外的相關研究進行對比分析。最后提出幾點思考,包括高校圖書館應加強實證研究、開展團隊合作,以貨幣形式衡量高校圖書館價值任重道遠,投資回報率的評估應與學校整體使命聯系起來等。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圖書館價值投資回報績效評估

[分類號]G251

引言

伴隨著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信息量也呈幾何級數增長,圖書館如何能夠利用有限的投入獲取巨大的效益,以滿足讀者日益增長的需求,成為圖書館績效評估研究領域關注的重點。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國外圖書館開始將經濟學中的投資回報率(Return on Investment―ROI)應用于自身的績效評估中。ROI原指企業從一項投資性商業活動的投資中得到的經濟回報。在公共圖書館研究領域,已經形成了一系列的ROI測算模型和方法,如美國圣路易斯公共圖書館采用條件價值評估法(CVM)、消費者剩余法、時間成本法等評估圖書館服務的價值。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文獻信息服務機構,其價值不僅具有圖書館的共有屬性,同時也有其自身的特性。高校圖書館能否將公共圖書館的工具、模型、方法直接進行移植,抑或是根據自身的資源、環境、讀者群體的特性開發適合的研究方法與工具,是目前高校圖書館領域孜孜不倦在探索的課題。

2國外高校圖書館研究現狀

相對于成果頗豐且日臻成熟的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基于投資回報的價值研究起步較晚,且成果較少。

2.1 圍繞多主題的定性評估研究

1972年,Mount Ellis等撰寫《高校圖書館系統使用價值與成本的測算方法》,是較早將成本效益概念引入高校圖書館績效評估中的文章。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方面的研究日趨廣泛,主要圍繞以下幾個主題:

從經濟學的角度詮釋圖書館的價值。M.B.Line在《用戶對圖書館的質量和價值的感知》一書中,用成本效益和成本收益理論的概念詮釋圖書館價值。Ten Saracevie建立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使用導向價值理論框架,從哲學與經濟學的角度詮釋了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價值。

以實際案例分析圖書館某一資源或服務的成本效益。Gary w.White等將成本效益分析應用于電子資源的評估,以來源于ABI/Inform數據庫的原文傳遞量為依據進行了案例分析。Karin de Jager以圖書借閱量為依據,從高校圖書館對學生的影響角度論述了圖書館的效益。

依據定性評估體系研究圖書館的效益。Chades Oppenheim等依據英國的定性評估體系,從圖書館投入與機構等級之間的關系研究了圖書館的效益。

對未來圖書館績效評估的發展方向提出設想。John Lehner提出兩個發展方向:①可以借鑒公共圖書館已經構建的一系列ROI測算模型、方法;②擴展研究范圍,將圖書館支出與學校的相關成果結合起來,如學生成績、教師對于圖書館服務的滿意度、教師留職率等。

2.2多角度的定量評估研究

國外學者從多個角度對圖書館的投資回報開展了定量評估。Mezick從圖書館支出與在校學生率的關系角度測算了圖書館的投資回報率。其中,圖書館方面的數據來源于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和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在校學生率數據來源于國家教育統計中心的高等教育綜合數據系統。

Shim Wonsik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法(DEA)從圖書流通借閱量的角度對ARL成員中的95所學術研究型圖書館的投入產出率進行了計算。在數據的獲取方面,采用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1996、1997兩年的年度統計數據。

隨著經濟學中的ROI測算模型被公共圖書館廣泛應用,高校圖書館也在不斷探索以貨幣形式體現自身的價值,其中頗具影響的項目為Lib.Value。該項目從2009年12月至2012年12月,為期3年,項目全稱為“高校圖書館的價值、成就及投資回報”,由聯邦博物館圖書館服務局(IMLS)資助,項目組成員包括3所高校與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的研究人員及圖書館員。項目的預期成果為適合于評估高校圖書館價值與ROI的測算模型、網絡工具及方法以及在3所高校的實證研究結果。該項目的研究建立在早期的兩項研究基礎之上:

UIUC圖書館R01項目第一階段。2006年,愛思唯爾公司與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UIUC)圖書館組成項目組,該項目的目標是為UIUC圖書館構建可以量化的測量模型。該項目采用的模型源自Outsell公司的Roger Strouse撰寫的論文,利用該模型測算得出:2006年,每向UIUC圖書館投入1美元經費,獲得4.38美元的收益。

UIUC圖書館ROI項目第二階段。2009年12月,為了進一步驗證UIUC圖書館項目的方法對于高校圖書館是否有廣泛的適用性,項目組將這一方法擴展到8個不同國家的8個圖書館。研究發現,體現在資助經費上的投資回報率因機構使命的不同而不同,同時它還依賴于外部資助情況,其比率從1:1到1:15不等。

與Lib-Value項目同期開展的還有由英國聯合信息系統委員會資助的“學術閱讀與圖書館資源的價值調查”項目。該項目從2011年1月開始,為期一年。該項目由英國的6所高校參加,通過向6所高校發放調查問卷收集數據,該項目分為4個階段進行,其中最后一個階段將對此次調查的結果與Lib―Value項目的部分研究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3國內高校圖書館研究現狀

國內的相關研究起步相對較晚――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有學者關注這一領域。

3.1 圍繞多主題的定性評估研究

較早發表的論文為1985年文的“價值工程及其在大學圖書館的應用”,作者在該文中提出了大學圖書館價值工程計算通式。此后的發文量很少,基本都是從理論的角度對投資回報應用于高校圖書館進行探索性的思考,如李世蘭用投入產出比的觀點分析了高校圖書館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21世紀以來,國內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主要圍繞以下幾個主題:

電子資源的投資回報評估。有學者從理論的角度對電子資源進行了投資回報分析,如鐘麗華討論了采購全文電子數據庫時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的有關基準、成本的計算方法、收益的組成項目及比重、評分方法、執行分析工作的機制及人員。李正蘭等分析了高校圖書館數字館藏成本的組成形式,提出可以采用引文分析法、讀者調查法等對無形效益進行衡量。

有學者采用了對比分析與數據統計相結合的方法,如任紅娟認為可以采用傳統印刷資源與電子資源的成本效益定性對比分析和電子資源的利用統計分析共同進行電子資源的經濟核算。

有學者從理論上構建了R01模型,如金潔琴等卡勾

建了電子資源ROI測算通式,并對其中的參數值進行了分析。

構建圖書館投入――產出績效評估體系,向林芳提出根據一定的構建原則,電子資源的投入指標與產出指標共同構成電子資源投入產出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探討聯盟采購資源的投入產出。隨著地區性與國家性聯盟采購的日益發展與成熟,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聯盟采購的投資回報,如史永強等探討了TALIS集團采購的電子資源的投入產出。

3.2相對匱乏的定量評估研究

國內的定量評估研究相對較少,比較有代表性的為“基于DEA模型的圖書館效益評估研究”。作者金婷提出了高校圖書館效益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模型,收集全國10個理工類高校圖書館在2008年的相關指標數據,運用層次分析法及熵值法相結合組合賦權法對指標體系賦權,并計算出綜合指標數據,再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得出各圖書館在2008年的效益情況――投入冗余量與產出不足量。

4國內外研究對比分析

4.1 國內外在研究方式上存在著差距

國外的許多研究是由專業機構發起的,聯合了多所高校共同參與,而且還包括其他領域的專家、學者,并以問卷調查、訪談等多種形式獲取充分的第一手數據,從而深入開展實證研究。同時,各項目之間互相比較、彼此借鑒,具有一定的持續性。針對項目的研究成果還會進一步展開驗證。

國內的研究,更多地是出于學者自身的研究行為,團隊研究力度明顯不足,而且大部分屬于理論層次的定性分析。不過,近幾年來國內也相繼有學者開始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開展實證研究。

此外,國外的某些用于研究的數據往往可以通過國家的權威統計機構或專業學協會組織獲取,而國內則鮮有此方面的標準數據。

4.2 國外對于圖書館回報的界定范圍更為寬泛

在對圖書館投入的界定上,國內外都是比較明確的,基本包括:訂購成本、硬件投入成本及軟件投入成本等。在對回報的界定上,國內圖書館將圖書館的直接經濟收入、圖書館利用率、用戶規模、用戶滿意度、學校的科研成果及獲得的項目經費等納入回報范疇。相對于國內,國外的回報界定則更為寬泛,擴展到與大學相關的一系列指標,如學生的入學數、在校率、畢業率、學生成就以及學校的聲譽和威望等。

4.3 國內外的研究視角高度不同

國內的相關研究,大多是站在圖書館的視角進行價值評估的。國外則把圖書館價值評估上升到與學校的使命緊密聯系起來,而且用學校使命引領圖書館的評估,通過評估證明圖書館自身對于學校發展的貢獻。

4.4 國內外的定量研究都存在局限性

國內外都有學者采用DEA方法測算了圖書館的投資回報率。采用該方法的優勢在于它可以把多種投入和多種產出轉化為效率比率的分子和分母,而不需要轉換成相同的單位。但該測算方法并未包含用戶滿意度這一指標。

此外,國外項目組還從大學對圖書館投入所產生的資助經費回報的角度,構建了ROI測算公式,公式中部分參數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獲取,通過計算以貨幣的形式得出具體的投資回報率。但該測算公式的回報參數僅涉及到獲資助項目這一指標,對于評估圖書館的價值顯然是不全面的。

4.5 國內外定性評估研究居多,國內起步較晚

在國內外的相關研究中,大部分學者都采用了定性評估研究方法。通過對比可以發現,國外研究的起步明顯早于國內,其開展研究的時間跨度較大,且隨著時間的推進,其研究內容有一個循序漸進的演變過程。國內早期的成果較少,直至21世紀以來才顯現出較集中的研究趨勢,且隨著數字化、信息化的時展,更多地聚焦于電子資源的價值評估。

5針對高校圖書館評估投資回報率的幾點思考

5.1加強實證研究,開展團隊合作

在實證研究方面,公共圖書館領先于高校圖書館,國外高校圖書館領先于國內高校圖書館。但目前公共圖書館通常采用的ROI評估方法難以直接移植到高校圖書館,高校圖書館還需要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的測算方法。國內高校圖書館可以充分借鑒國外開展的實證研究方式,聯合多所學校、多領域專家形成研究團隊,共同協作開展實證調研,使研究成果更具有普適性及可操作性。

5.2 以貨幣形式衡量高校圖書館價值任重道遠

目前,國內外的學者都在積極探索以定量化的方式衡量圖書館的投資回報率,特別是國外學者嘗試著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定量評估。已構建的模型或工具還不足以全方位地揭示圖書館的價值,尤其是圖書館的資源與服務給用戶帶來的隱性效益,如對學生學習理解能力的增進、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乃至對所有用戶信息素養的提升,這些目前都還無法以財務術語定量評估。將圖書館這一學術服務機構以市場經濟中的成本利潤加以衡量仍是一個有待攻克的難題,需要圖書館界、經濟學界的共同努力。

5.3 投資回報率的評估應與學校整體使命聯系起來

高校圖書館的投資回報評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由于其承擔著支持學校教學與科研的重任,不應將評估局限于圖書館的內部要素,應將其置身于與學校整體使命與目標相關聯的大背景下,深入調研其對于學校的貢獻作用。這樣不僅能充分彰顯圖書館自身的價值,而且可以在學校使命的引領下不斷拓展圖書館的職能與服務,從而達到自身價值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短期國際資本流動 演變態勢 人民幣匯率 中美利差

問題的提出

對于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測算方法,國內外很多學者都有自己的見解,但主要有三大類,分別為游資法、余額法和多利法。游資法由Cuddington(1986)提出,他認為短期國際資本流動是短期投機性資本的流動,可以用國際收支平衡表上的“凈誤差與遺漏”項加上“國內居民持有的外國資產的變化”之和來測算。余額法則由World Bank在1985年提出,這種方法主要通過計算資金來源和資金使用之間的差額來測算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量。比較常用的測算方法是: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外匯儲備增量-經常項目順差-FDI凈流入-外債凈流入。多利法(Dooley,1986)將短期國際資本外流定義為私人部門未向政府當局登記資產收入的國外資產。具體計算方法為:短期國際資本流出=累計已記錄的非權益資產+累計的誤差和遺漏項+外債的調整-非FDI收入資本化后的結果。

目前,對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演變態勢進行階段劃分的研究相對較少。林輝(2008)對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進行測算后,得出1982年以來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形勢嚴峻,變動狀況大致分為四個階段,即19世紀80年代、19世紀90年代、2001-2004年間以及2005年以來。楊俊龍(2010)對我國1997-2009年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進行測算,得出2002年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發生逆轉,即2002年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發生凈流入,而之前主要以流出為主;2008年金融危機,國際資本家為償還母國債務,不得不從新興市場國家撤資,因此出現短期國際資本外逃的現象;2009年以來,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加強,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出現流入大于流出的現象。翁東玲(2010)用不同方法對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進行測算,得出2005年后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量無論流入還是流出都在3000-8000億美元的規模,而且波動性在逐漸加大。

1985-2011年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量的情況

對于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測算,從權威性和數據易得性而言,本文選取World Bank在1985年提出的余額法來測算我國1985-2011年的國際短期資本流動量。具體的測算公式為: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外匯儲備增量-經常項目順差-FDI凈流入-外債凈流入。

通過數據整理,得出我國1985-2011年的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量,如表1所示。

基于上述的計量結果,本文將1985-2011年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量的情況(見圖1),劃分為5個階段,并對各個階段的引致原因進行分析。

(一)1985-1993年

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較小,短期資本一直處于外流狀態 。1985年,我國取消雙重匯率制,實行外匯統一牌價,并于1985年1月1日取消內部結算價,實行統一的公開牌價為1:2.8。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人民幣不斷貶值,特別是1993年5月取消外匯調劑限價后,直接促使人民幣大幅貶值,達到1:11.2;1993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采取外匯干預措施,才使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在1993年年底回到1:8.72(見表2)。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FDI凈流入不斷增多,如圖2所示,直接擠占了短期國際資本的投資機會。因此在這一階段,我國短期國際資本處于外流的狀態。在這段時間,匯率制度以及匯率的變動對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占主導地位。

(二)1994-1996年

我國短期資本流動從凈流出轉為凈流入,雖然流動量較小,但出現逐年上升的跡象。1994年1月1日,人民幣官方匯率與外匯調劑價格正式并軌,取消官方匯率,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為了實現貿易項目可兌換創造條件,匯率并軌后人民幣外匯牌價調整為8.72。這一時段,我國外匯儲備由1993年年底211.99億美元增加到1997年年初的1086.8億美元。年增幅達137.5%。同時,由于從1993年開始,中美利率差值開始加大,并一直處于高位,如表3所示。我國短期可獲利機會增加,直接促使短期國際資本的流入。在這一段時間,中美利率差對短期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占主導地位。

(三)1997-2004年

我國短期國際資本凈流出逐年減少,到2003年短期國際資本出現凈流入,并出現大幅上升的跡象 。1996年12月1日,由于國內經濟快速發展,進出口增長非??欤鈪R儲備上升,為了適應經濟的發展,我國宣布經常項目實現自由可兌換。1997年之后,人民幣匯率始終保持在較窄范圍內浮動,波幅不超過120個基本點,并沒有隨宏觀基本面變動而波動。同時,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發生,導致投資于泰國、韓國、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資金惡化,使投資者抽不出額外的資金投資于中國市場。從1998年開始,中美利差開始出現負值,短期國際資本外流。但隨著2001年我國加入WTO,經濟基本面不斷好轉,中美利差由2001的-1.64%增加到0.31%(見表4),此時,短期國際資本雖然繼續外流,但外流逐漸減少。從2003年起,國際社會強烈呼吁人民幣升值,升值預期強烈,致使短期國際資本家聞風而動,不斷將資本轉移到國內,因此出現2003-2004年短期國際資本內流的現象。

(四)2005-2008年

我國短期資本流動凈流出量出現大幅增加的情況,并于2006年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自2005年開始,人民幣實行匯率改革,匯率不再單一盯住美元,而是參考一籃子貨幣有管理的浮動,人民幣價格逐漸回歸正軌,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并且中美利差在2005-2007年為負值,因此出現2005-2007年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處于凈流出的狀態。雖然2006年到2008年我國股市從1180.96點漲到6124.04點,直接漲幅達418.56%,但由于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大量短期流動資金受到沖擊,一些國際資本主體不得不抽回資金抵抗金融危機的影響,因此出現了2008年大量短期流動資金外逃的現象。

(五)2009-2011年

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量由凈流入轉變為凈流出,流動規模不斷增大。2009年,由于應對金融危機對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造成的沖擊,我國政府出臺了4萬億的投資計劃,造成利好預期,使短期流動資金大量涌入國內,希望我國經濟的復蘇帶來資本升值。2010-2011年,4萬億投資的影響逐漸消弱,我國股市依然萎靡不振,國際資本炒家無法獲得更多利潤,因此出現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外流的現象。同時,在2010-2011年,為了遏制樓市的過快增長,國務院先后下發“國十條”和“新國八條”,這些政策直接遏制了國外資本在我國樓市的收益。因此,2009-2011年,我國出現短期國際資本大幅流出的現象。

結論與建議

目前,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主要表現為流入流出幅度加大,波動性加大,對我國樓市、股市、匯市、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政府當局如何管理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對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完善金融市場相關法律法規,加大懲治力度,合理引導資本流向,減少短期資本流入我國的沖動。管理我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政府應加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大力促使法律法規的落實。加大懲罰力度,合理引導資本流向,一方面可以抑制國際資本炒家將短期國際資本注入我國的沖動,另一方面,合理利用短期資本,使之為我國經濟金融建設發揮作用。

保持匯率穩定,防止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因匯率預期而大幅流動。自2005年我國實行新匯率制度以來,我國匯率一直處于升值狀態,特別是金融危機之后,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強烈,直接促使短期國際資本流入我國,尋求資本增值的空間。外匯流入加大了我國外匯占款,沖擊我國貨幣市場,直接擾亂了我國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因此,保持匯率穩定,減少匯率預期帶來的利潤預期,對減少短期國際資本流動是非常有利的。

加強對樓市和股市短期資金的監管。2005年,我國樓市開始繁榮,房地產價格如雨后春筍節節攀高,如此繁榮的樓市難道完全是中國經濟實力的支撐?顯然不是,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利益的驅動,另一方面則不排除熱錢的沖擊。從2005年開始,我國股市從998點上升至2007年10月的6100多點,超過200%的年收益率;之后,我國股市從6100多點直線下滑至1800多點,跌幅超70%。短短兩年時間,我國股市經歷了由極盛至極衰的過程,這不禁讓人想起股市中“老鼠倉”的情形,國外資本炒家先利用資金拉升我國股市,然后大幅拋售,造成股價急劇下跌,最終對我國的經濟造成嚴重的影響。

總之,對短期國際資本的監管僅從“限入”來避免其帶來的危害是不夠的,我國應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監測預警體系,對短期國際資本流動進行全面、動態、實時監控。最終增強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提升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促進金融和經濟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牛曉健,錢科.非正常國際資本流動的測算:比較與評論.經濟問題探索,2000.33

2.林輝.我國隱性資本流動的規模測算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南方金融,2008.30

3.朱孟楠,劉林.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匯率與資產價格—基于匯改后數據的實證研究.財貿經濟[J],2010.5

4.楊俊龍,孫韋.短期國際資本流動對我國經濟潛在沖擊的實證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J],2010.13

篇9

關鍵詞:江蘇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對策建議

一、引言

全要素生產率(TFP)是宏觀經濟學的重要概念,也是分析經濟增長源泉的重要工具,尤其是政府制定長期可持續增長政策的重要依據。本文的全要素生產率是指各要素投入之外的技術進步和能力體現等導致的產出增加。目前,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方法可歸結為兩大類:一類是增長會計法,另一類是經濟計量法。不過起點都是從設定生產函數開始。經濟計量法是用產出增長率對資本增長率、勞動增長率做回歸,或者用勞均產出的增長率對勞均資本的增長率做回歸,估計得出系數項的值,隱含了系數項為常數的假設,應較為適用于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對于像江蘇這樣的轉型經濟允許系數項隨時間可變,將更易于接受。另外,Barro和Sala認為經計量法的缺點太多,包括要素增長率非外生、要素數量測量誤差使得回歸結果不滿足一致以及系數項隨時間變化的可能性。基于以上考慮,我們采用要素收入份額可變的增長核算來測算TFP的變動。

二、模型設定和數據準備

篇10

投資風險識別和衡量的方法

在了解投資風險的基本情況后,就要對投資中存在或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衡量。它需要管理人員在進行實地調查研究之后,運用各種方法對潛在的及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系統歸類,并總結出企業式項目面臨的所有風險也就是風險識別,它是風險衡量的前提與基礎。風險識別與衡量的方法很多,但其中主要包含一般調查估計與高等數學方法的幾種不同組合分析方法。

(一)風險識別的基本方法

現在使用的風險識別方法,可以分為宏觀領域中的決策分析(可行性分析、投入產出分析等)和微觀領域的具體分析(資產負債分析、損失清單分析等)。本文僅介紹以下幾種主要方法:

生產流程分析法,又稱流程圖法。該種方法強調根據不同的流程,對每一階段和環節,逐個進行調查分析,找出風險存在的原因:從中發現潛在風險的威脅,分析風險發生后可能造成的損失和對全部生產過程造成的影響。

風險專家調查列舉法。由風險管理人員將該企業、單位可能面臨的風險逐一列出,并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

資產財務狀況分析法,即按照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財產目錄等的財務資料,風險管理人員經過實際的調查研究,分析企業財務狀況,發現其潛在風險。

投入產出分析法,即指運用投入產出表,發現投入與產出不平衡的原因及其后果,從而進行潛在風險識別,該方法主要用于微觀領域,用來分析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平衡關系。

背景分析法,是國外風險分析中的一種方法。

分解分析法,指將一復雜的事物分解為多個比較簡單的事物,將大系統分解為具體的組成要素,從中分析可能存在的風險及潛在損失的威脅。

失誤樹分析法,是以圖解表示來調查損失發生前種種失誤事件的情況,或對各種引起事故的原因進行分解分析,具體判斷哪些失誤最可能導致損失風險發生。

(二)風險衡量的基本方法

對于投資風險大小的衡量,需要使用統計學方法加以計算和衡量,即用一組較小的樣本觀察值,對一組較大的未知觀察值進行理論預測。運用概率估計風險,不僅表現在單純的概率概念中,而且表現在概率的分布之中。通過概率分布,可以獲得某一事件發生及其后果的概率,并推斷事件結果范圍,有助于更好地選擇風險管理技術和手段,從而得到最佳的風險控制效果。利用數學方法進行風險的衡量,一般要經過以下內容的測量:損失的可能性,巨額損失的發生概率,損失額。概率分布主要包括二項分布、泊松分布和正態分布幾種形式。

投資風險的測算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項目投資,進而采取不同的測算方法。

概率:在經濟活動中,某一事件在相同條件下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這類事件稱為隨機事件。概率就是用來表示隨機事件發生可能性大小的數值,通常把必然發生的事件的概率定為1,把不可能發生的事件的概率定為0,而一般隨機事件的概率是介于0與1之間的一個數。概率越大就表示該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越大。

預期值。隨機變量的各個取值,以相應的概率為權數的加權平均數叫作隨機變量的預期值,它反映隨機變量取值的平均化。報酬率的預期值公式:K=Σ(Pi•Ki),其中:Pi為第i種結果出現的概率,Ki為第i種結果出現后的預期報酬率,N為所有可能結果的數目。

離散程度。表示隨機變量離散程度的量數包括平均差、方差、標準差和全距等,最常用的是方差和標準差。

方差是用來表示隨機變量與期望值之間離散程度的一個量。方差(σ2)=Σ(Ki-K)2×Pi。標準差也叫均方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標準離差率。標準差雖能表明風險大小,但不能用于比較不同方案的風險程度。因為在標準差值相同的情況下,由于期望值不同,風險程度也不同。為了解決這個困難,引入了標準離差率也叫變異系數的概念。

標準離差率是指標準差對期望值的比例,計算如下:

標準離差率=標準差值/期望值*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