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范文

時間:2023-06-25 17:07: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校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校教學過程的基本特點

篇1

以愛德華?塞利斯(Edward Sallis)為首的西方學者認為,全面質量管理中的“全面”意思是每件事情,每個人都要參與到組織的持續改進中來。全面質量管理不是事后檢驗,而是永遠把事情在開始就做好,而且每一時刻都做好[1]。以北京師范大學高洪源教授為首的國內學者認為全面質量管理是對全部因素的管理和對工作全過程的管理[2]。我國高等教育一直存在重“終結性”評估而輕過程質量的錯誤傾向與實踐,對教育過程各環節的忽視與寬松管理必然導致高等教育質量不高。

一、教師對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的作用

教師的主體地位是由其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所決定的,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是教學內容的選擇者,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組織者。高校教師的數量、職業素質、教育教學能力及學術能力與水平等方面都是保障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

1.教師是教學理念的具體實踐者。高校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引領教學活動的精神導航,教學理念的科學樹立與及時更新是保障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教學理念決定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這些都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為了適應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發展需求,高校必須革新已有的傳統教育觀念,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而教師作為高校教學過程的具體執行者,直接影響高校教學改革的實效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2.教師的業務素質與治學態度是保障高校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教學設計環節的優化、專業知識結構的及時更新、科學研究能力的提升、學術行為的規范、治學態度的嚴謹等方面都是高校優秀教師必備的業務素質,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教師對廣博知識的掌握和對專業知識的精通是有效完成教學工作的重要保證。教師較高的業務水平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與分析問題,及時向學生傳遞學科領域最新科研動態和學術成果,進而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

3.教師的道德水平和人格修養潛移默化并長久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動力、道德修養水平及人格完善程度,是實現學生全面素質發展不可忽視的要素。教師作為教育過程的主體,育人意識應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要用自身健康完善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為人師表的風范去影響學生的人格和素質。教學過程不僅僅是知識與技能傳授的過程,更是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獨立完善的人格、科學的信念和良好的修養等各方面素質的過程,使學生達到人格和智能的全面發展、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的全面完善。

4.教師指導的有效性是保障高層次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教師是教學過程的基本組成要素之一,在教學過程中起著主導性作用,是教學活動的指導者、促進者。高校教師的專業水平、學術能力等方面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但是教師指導學生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否在知識傳授的同時,和學生進行思維的交流、思想的對話與情感的溝通,直接影響學生內化知識、更新知識結構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5.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評價者與管理者。教師和學生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基本構成要素,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全程引導者與監控者。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互活動貫穿于高校整個教學過程當中,從教學計劃的付諸實施、教學內容的編排、教學方式的選擇、對學生的指導、考核、評價與反饋都反映了教師作為教學過程評價者與管理者的重要角色。教學質量最終體現在學生自身的發展上,而教師則是除了學生自身之外的第一評價人,教師的質量觀、知識觀、人才觀、育人意識及自身綜合素質都直接決定對學生的日常管理方式與教學效果。

二、學生對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的作用

1.生源質量是保障高校教學質量的前提和基礎。生源相當于尚未接受高等教育打磨的“毛坯”和原材料,其本身的知識基礎、思維水平、理解分析能力及科研潛質等基本素質是進行更深層次學習的先決條件和基礎。尤其是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逐步推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得到明顯提高,生源質量更是參差不齊,導致高校生源競爭日趨激烈。生源質量是否符合高校招生單位自身層次水平、人才培養類型和培養目標及自身特色,影響高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因此,生源質量決定高校教學工作的起點,是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一個基礎環節[3]。

2.學生自主性與獨立性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進行獨立自主學習是高校學生必備的基本素質,不僅可以延伸教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而且通過自主學習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依據高等教育的基本特點,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具有更高的要求,同時,要為大學生從學習生活過渡到獨立工作做好準備,應當培養大學生更高的創造性鉆研能力與獨立性的工作能力[4]。高校教學過程獨立性特征要求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獨立地進行專業理論及相關知識的學習,并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地進行科學研究與社會實踐活動。

3.學生是文化的重構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高校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更新知識內容,重構自身文化并內化為自身素質的過程。高校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指導者,通過教學、科研、實踐等方式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創新思維與探索能力,但是作為教育質量載體的學生必須通過自主建構,才能把外在的知識和技能內化為長久的自身能力與個體素質。關于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多項調查表明,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學生與被動、機械學習的學生相比較,無論是在知識、技能的學習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上,還是內化知識為能力并自覺用于實踐的水平方面都具有較為明顯的優勢,更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培養條件與校園環境對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的作用

高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高校環境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方面。首先,良好的學風建設是高校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和造就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條件。其次,健康良好的學術氛圍是高校寶貴的“精神資產”和“軟實力”,為學生提供自由、純凈的學習環境和學術研究空間,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術興趣、學術動力、學術興趣、學術態度、學術素養及學術積極性等。另外,經費、設備等辦學條件是保障和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物質前提,教學基礎設施、生活設施、住宿條件等,圖書館、網絡等教學資源都是人才培養不可缺少的條件基礎。科研經費是保證教學各個環節順利進行的經濟基礎,尤其是支持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經費。教師的水平、經費、資料與設備的擁有狀況,不僅決定著一所大學、一門學科科學研究的能力,而且也影響著一所大學、一門學科研究生教育的質量[5]。

四、教學管理對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的作用

管理是為了實現確定目標而進行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控制的行為過程[6]。高校教學管理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而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全面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組成部分,是保證和提高高校教學質量,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途徑。

1.高校管理隊伍是教學管理理念的施行者。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教學管理理念和思想時刻支配著教學管理實踐。高等教育教學管理必須以先進、科學的教學管理理念為指導,遵循教學管理的基本規律和基本原則,對整個教學過程的各階段各環節進行科學管理,從而實現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篇2

1、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特點

從微觀經濟學課程本質來看,其是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程,也是核心課程,涉及到的知識點與知識面都很多,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相對較多。目前我國高校中幾乎所有與財經和管理相關的專業都開設了這一課程,而這一課程也使學生對本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習起到一種鋪墊和推進作用。因此對于高校教師來說,提高教師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對課程內容知識的理解與吸收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微觀經濟學的產生幾乎可以說是伴隨著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而逐步形成的,從理論體系上看其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微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圍繞價格理論展開,在具體的研究對象上主要為消費者和單個的生產者,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一學科由消費者、生產者、分配等相關理論構成。而從現代微觀經濟學發展來看,其發展出許多經濟學派和經濟理論,這些理論有的互相聯系,有的卻互相對立。因此在教學過程對不同學派的基本理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進行不同的鑒別與分析,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從具體的教學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首先是目前高校中的微觀經濟學教學較為開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鑒別分析,取長補短。其次是微觀經濟中的很多理論都是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產生的,即產生的歷史背景有所區別。而目前很多教材都在理論背景闡述上較為欠缺,有時會使學生對于理論的理解產生很大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介紹不同理論產生的背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分析和探究。除此之外,現代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還有很多方面是需要我們所注意到的,在后文中筆者將一一闡述。

2、學生學習需求

大部分工商管理類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的求職意向都主要為企業管理者、職業經理人等,因此學生專業素質的高低對他們尋求工作以及在工作中的實踐都會起到很大作用。從學生素質來看,由于很多高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會招很多文科生,這部分學生在人文素養上基本沒有問題,很多學生的問題都出現在數學學習上。而微觀經濟學課程中數學是基礎性的學科,因此學生在學習需求上不僅需要掌握學科理論知識,同時也需要掌握經濟學專有的數學基礎知識。其次,對于很多學生來說,上課時往往會認真聽講,但在課后不會復習。高校的教師授課模式與傳統中學授課模式存在很大問題,因此學生的預習與復習需求往往難以滿足,這也成為高校授課模式改革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微課教學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引進后,就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習需求方面的很多問題。

二、微課相關內容分析

1、微課的基本概念

微課從字面意思看就是微小的課,即微型課程,最初由美國的學者在2008年提出,在此之前已經有一些美國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微型課程的相關理念,但微課的最終理論體系成熟在2008年。根據美國的微型課程理念,微型課程就是在聯系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將教學內容的核心提煉總結,將教學過程上傳到網絡之上,幫助學習者構建一個網絡學習平臺,讓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掌握課程內容的核心部分,在適當情況下,教師可以在一旁給予相應的指導,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以及對知識的理解。而在社會科技日益發展的今天,微課不僅僅可以在課堂中應用,甚至可以通過不同的移動終端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上傳播,便于學習者的重復學習。

2、微課的基本特征

微課是微型課程的簡稱,因此其就具有微型的特點,即教學時間段,內容短小精悍。從我國現代教育模式結構來看,目前我國高校課堂基本上每節課控制在45分鐘左右,有的甚至可以達到50分鐘。但從微課的基本要求來看,一般的微課時間最長不過二十分鐘。有的老教師會對此產生質疑,只有傳統課堂一半不到的時間內學生是否真的可以學習到知識。但是根據科學表明,人的注意力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逐步減弱。因此二十分鐘左右的課堂教學看似縮短了教學實踐,但這二十分鐘基本上講述的都是課程的核心內容,因此對于學生加強理解知識點以及增強記憶力都是很有好處的。而且二十分鐘的教學內容,基本上都是比較重要或者比較難的知識點,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來看更加具有側重點。而便利的存儲方式可以方便學生隨身攜帶,加快知識的傳播速度,拓寬知識的傳播面。從微課自身的特質來看,微課資源具有半結構化和模塊化的特征。微課教學不像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是將所有知識一一講述,而是有針對性的通過對教學內容整合,形成模塊化的資源包,學生和教師根據不同的需要來選擇學習。同時微課資源也具有一定的活態性,尤其對于微觀經濟學來說,有時不同的國際形勢和經濟環境都有可能對課程的講述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微課資源進行適當修改,這就說明微課也具有半結構化的特征。

三、目前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微觀經濟學課程微課教學模式現狀

1、發展現狀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其基本的理念來源于國外,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在我國高校教學中也逐步推廣開來。從目前發展的基本狀況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在一些工商管理類專業中一是作為一種實踐課程,供學生選修學習。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雖然引進了微課課程教學,但在學校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微課只是作為一種試點型教學模式在學校中開展,學生選修微課課程基本上只是為了體驗微課的教學過程,感受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學習方式。其次,對于工商管理類專業來說,微觀經濟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習內容,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的知識點較多。因此目前很多高校之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開拓視野,豐富知識面,有時會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加入一些微課教學,通過微課教學中不同的思路和講解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相關重難點。

2、存在的問題

微課引進高校之中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但在真正的應用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因此微課在中國高校之中的發展仍舊有很長的路要走。首先,從學校層面來說,很多教育工作者仍舊認為微課只能作為一種輔助型教學方式存在,尤其在微觀經濟學的教學中,這門課程本身設計的知識面較廣,內容中的重難點都有很多,很多人甚至學生自己都認為這種看似新型的教學模式如果推廣開來,很難在課堂上學到所需要的知識。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微課在制作過程中尤其是在視頻的錄制中,所選取的都是優秀的教師以及重要的課程內容來錄制,因此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因此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微課推廣存在的最大問題。其次,微課制作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視頻的錄制,而這些視頻構成了微課資源的最主要部分。但從目前微課資源儲備量來看,很多資源都是很久之前錄制,并沒有及時的更新。在內容上只有部分重要內容有資源供人們下載,很多學生、教師即使想要使用微課資源,卻無法下載使用,因此微課資源的匱乏也是目前微課教學模式推廣所存在的一大問題。

四、推動工商管理類專業微觀經濟學課程微課教學模式發展措施

目前高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中的微觀經濟學課程文科教學模式正在逐步發展,具有極大的潛力,但從目前所存在的問題來看,我們在發展的過程仍需注意到。在筆者看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從微課的組成整體來看,微課教學模式推廣的基礎是微課資源的建設。但從國內微課教學的發展歷程來看,其起步相對于國外較晚。而在工商管理管理專業的微觀經濟學課程中,本身這門課的很多理論都來源于國外經濟學家的一些理論,國內教材在總結吸收國外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經濟情況編纂而成,因此這門課的重難點有很多。為了方便學生學習,應當培養專門的微課資源建設教師,和相關教育工作者共同構建一個完善而豐富的微課資源平臺,將資源平臺構建在網絡上,供學生、老師等下載學習。其次,微課資源以及微課課程的教學離不開互聯網,因此應當積極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高校在進行微課教學時,首先面臨的就是微課資源平臺的構建。高校中應當組織專門的人員,搭建適合的網絡平臺,將微課資源傳到網絡上,及時更新,保證內容的科學性、準確性。同時,最需要我們注意的就是需要培養專門的微課人才。很多高校中微課課程的教學過程都由本課程的教師直接進行。本課程的教師雖然在課程教學上沒有問題,但這僅僅局限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微課課程教學模式不僅僅由教師的講解構成,還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對相關資源的維護更新,尤其是對一些影像資源的制作、編輯等,乃至相關網站的日常維護,這些都需要專門的人才來進行操作。針對這一點,高校應當建立專門的微課教學團隊,將優秀的教師和相關技術人員都納入其中,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為高校微課教學模式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篇3

關鍵詞 運動教育模式 健美操教學 高校體育

運動教育模式(sport education model,SEM)最早是由美國學校體育學家俄亥俄州立大學的Daryl Siedentop教授提出的。在運動教育模式發展的初級階段,其主要是被用于球類項目的教學的,而且多是在中學體育教學中應用的。但是,如今隨著運動教育模式的不斷發展和運動教育模式研究的逐漸深入,運動教育模式也開始逐漸在其它體育運動項目的教學中得到了應用,而且也被引入了高校體育教學領域之中,為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鑒于此,本文就在系統闡述了運動教育模式的概念與內涵的基礎上,探討了運動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問題,希望能夠借此進一步促進我國高校健美操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一、運動教育模式的概念與內涵

率先提出運動教育模式的Daryl Siedentop教授在自己2004年出版的《Complete Guide to Sport Education》中,對運動教育模式做出了如下界定:運動教育模式是一種課程和教學模式,其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在體育學習活動中所獲得真實的、愉悅的學習體驗。如今,經過十多年的發展,運動教育模式的概念也有了更為詳盡的闡述,具體來說,運動教育模式就是一種以游戲理論為主導思想,以競技比賽為教學主線,以團隊分組為主要組織形式的一種能夠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真實的競技運動體驗的課程和教學模式。

運動教育模式相較于其他的體育教學模式而言,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在運動教育模式下,整個的教學單元實際上就是一個賽季,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學單元而言要明顯更長;二是,群聚性的基本特征。通過上文所闡述的運動教育模式的概念可知,運動教育模式是以團隊分組為主要組織形式的,且在整個學年中學生分組是固定的,而且無論是在課上還是在課下,均采用同樣的分組來開展體育活動,從而使得整個學習活動帶上了群聚性的特點。

二、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構成要素

要確保運動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注意明確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構成要素,只有明確了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構成要素,才能夠確保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按部就班開展。概括而言,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了教學目標體系、教學過程結構以及教學策略系統和教學評價系統四點:

首先是教學目標體系。教學目標體系,簡單來說,指的就是通常所謂的教學任務,是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所要達到的目標。教學目標體系的合理制定是確保運動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有效應用的基本前提。結合高校健美操教學的特點和實際,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下的教學目標體系主要應囊括發展學生的健美操技術、培養學生健美操動作的創編能力、理解健美操項目的規則、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幾個方面的內容。

其次是教學過程結構。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應用運動教育模式時,教學過程的實施是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教學過程結構則是支撐運動教育模式的基本骨架。對于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過程結構而言,其指的就是整個運動季的教學設計。而在開展整個運動季的教學設計工作時,為了確保工作的科學性和高效性,應從賽季前準備階段、課堂教學的實施階段兩個方面入手來制定合理的賽季日程和課堂教學過程。

再次是教學策略系統。教學策略指的就是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了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所采用的關于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和教學媒體等因素使用的總體思路。為了完成高校健美操教學的教學目標,確保運動教育模式的應用成效,在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教學策略系統中,主要應包括課堂管理與行為發展策略、學生分組策略、分配角色與職責的策略以及比賽設計策略和氛圍營造策略等幾個主要的方面。

最后是教學評價系統。教學評價系統的合理制定也是運動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教學中有效應用的重要保障。由于運動教育模式不但關注學生運動能力的提升,還非常重視學生運動文化和運動熱情的培養,所以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下的教學評價系統也應圍繞以上三點展開,將學生健美操技術的評價、健美操理論知識的評價、學習過程中角色職責完成情況的評價、學習態度的評價等都納入教學評價系統之中。

三、高校健美操運動教育模式的實施條件

運動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必須依托一定的教學條件才能夠實現,因此,在開展高校健美操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因為運動教育模式所具有的優勢,就在教學中盲目的套用,而是要在全面考慮學校現有教學條件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取舍。具體來說,要確保運動教育模式在高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有效應用,一是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要有專業的教師負責督促和引導;二是,運動教育模式中的分組練習只有在運動場地器材充足的情況下才能夠進行,因此,要注意學校現有的場地器材條件能否確保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三是,教學時間的保障。因為在采用運動教育模式開展高校健美操教學時,一個教學單元就是一個賽季,如果教學的時間無法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存在隨意擠占、停課或者是延課等問題必然會影響到這一教學單元的質量和教育成效。

參考文獻:

篇4

[論文關鍵詞]教學方法 課型群建設

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課程有所不同,教材由國家統一編寫,在這種情況下,怎樣開出讓學生滿意、教師滿意、社會滿意的課程,教學方法的問題就凸顯出來。教學方法不僅是教育理論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且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實踐性、可操作性等特點。雖然大家對教學方法持有不同的觀點和理解,然而,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標最主要的途徑,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以課堂教學為主輔助其他教學方法仍然是學校教學的主要方式。我們從上個世紀末開始就一直關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建設問題,并從系列課程建設人手,努力在課程設置、教學理念、知識結構、教學評價等方面堅持理論聯系實際,進行探索和研究并付諸實踐,為構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基礎”)課程“課型群”建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以基本課型與輔助課型共同組成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型群”建設問題。

一、“基礎”課“課型群”建設教學方法研究的意義

多年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學科建設、教材體系、教學手段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果,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漸受到重視,課程建設也逐漸走上了正軌。然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教學方法的理論研究與改革方面卻始終難有新的突破,究其原因,有兩個傾向性的問題值得注意:一種傾向是偏重對某種具體的教學方法的研究,例如,我們非常熟悉的案例教學法、理論灌輸法、疏導法、溝通法等等,這些教學法非常重視實踐操作,因此課堂效果比較明顯,也便于教師學習操作。具體教學方法的研究通常采用的是“一法一議”的方式,研究比較細致具體,針對性強,也達到了將某一種教學法典型化的要求,但是局限性也是一目了然。雖然很多人期望從改變研究的角度和途徑取得新的突破,但是,針對某種具體教學方法的研究與實踐畢竟與教師個體的教學理念、個性風格以及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有密切的關系,同樣的方法,同樣的內容,同樣的案例,不同的教師運用起來卻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這種單一教學方法的研究往往表現出濃厚的個性化色彩而難以透視其內在規律,很難達到示范性的效果。另一種傾向是把教學方法的研究理解為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組成的教學模式,如程序教學法、實踐教學法、傳統教學方法等,期望教師,特別是新教師掌握了某種模式后能夠勝任教學工作。這些研究基本上是遵循了一般教育學理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雖然具有普遍性的意義,但是針對性不強、特點不鮮明,所以總是讓人有隔靴搔癢之感,很難有所突破。

上述研究的主要缺陷表現在:(1)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研究中仍然突出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沒有體現出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接受主體的特殊性和不斷變化的新要求。(2)研究內容和方法過于陳舊,研究思路過于狹窄,缺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整體把握。我們曾經走訪過省內外的多所高校,他們在教學方法的研究中均缺少系統性和理論性的思考,往往是因為某一教師在教學中運用了某種方法受到了學生歡迎,提高了教學效果,由此就其教學實踐進行經驗總結。因此就出現了多所高校都在研究一種教學方法的局面,案例教學法研究的普遍性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由于這種方法只局限于對某些方法的簡單重復,所以也嚴重地束縛了教學方法研究的理論探討和深入發展。(3)研究成果缺少應有的理論性和科學性的總結。絕大多數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研究并沒有形成科研團隊,研究的目標、步驟都不明確,教師多是單兵作戰,能力有限。因此,成果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中生存和延續,很難形成系統研究,也無法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致使多數成果得不到推廣和應用,起不到示范的作用。

高校“基礎”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任務,旨在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增強社會主義法制觀念、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基礎”課程是“使人成為人的學問”,其課程內容主要講授做人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價值標準和道德行為取向,使學生具備現代社會所需要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養,成為合格的現代人。因此,課程要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教學方式和方法要努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要達到這個要求,切實提高“基礎”課乃至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必須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和創新。以“雙主體學導式”教學理念為基本思路的教學方法研究,是在多年教學改革與探索的基礎上,構建“基礎”課“學導式”“課型群”。“學導式”教學是一類教學方法的總稱。它是《基礎》課教學過程“雙主體”結構的載體,體現了“學導式”教學的規律性。“基礎”課“學導式”教學方法十分豐富,是由基本課型與輔助課型共計6個課型相結合的“課型群”系統。在教學中,通過各具特色的課型進行教學,引導學生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調動和發揮學生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內在因素的作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做出正確價值是非判斷和行為選擇的方法,逐漸丟棄不良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和自覺的法律意識。通過對不同課型基本要素和基本規律的研究,使“基礎”課的教學方法更加貼近學生實際,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特點,增強教學效果。

“課型群”的研究與實驗已經突破了傳統的單一教學方法研究的思路和范圍,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教學規律、構建教學模式的原則、教學的組織形式、不同課型之間的內在聯系等等理論問題,因此,該項研究對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教學方法論的研究思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基礎”課“課型群”建設的理念與原則

教學方法的分歧往往源于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對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地位、作用的認識不同。由于教育者所處的立場不同,有的強調教師的作用,有的強調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教學思路和多種教學方法。十幾年來,吉林大學“基礎”課程教學團隊在陳秉公老師的積極倡導下,我們在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雙主體學導式”的教學思想理念,強調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通過“雙主體”互動實現教學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教師與學生均是教學過程的主體,但是其作用并不相同。教師是教學過程的主持者和施教者,對教學過程負全責,主持設計、規劃安排教學過程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是教學過程的參與者和接受者,如果教師授權,學生也可以主持個別教學活動。例如,體驗式教學方法就強調在老師指導的情況下,由學生自己設計完成某一部分教學內容,但學生不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持者。“學導式”教學方法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指導、引導和激勵等措施,吸引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使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以及探索性、創造性不斷地得到發揮,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促進教學活動的展開,成為教學過程中學習的主體。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實現教師與學生“雙主體”互動,依靠師生共同努力探索問題、尋找答案,實現特定的教學目的。雙主體學導式教學理念是我們進行“基礎”課教學方法改革的基礎,也是構筑基本課型與輔助課型“課型群”的理論依據。

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方法都有自身的特點,教學方法運用得當,不僅會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而且能使授課者和接受者精神愉悅、思想境界得到升華,因此選擇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教學方法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哪些方法更適合“基礎”課的教學呢?為了使“基礎”課“課型群”的建設更加科學合理,我們確定了四個原則:(1)針對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原則。這個原則主要是以“基礎”課程內容和知識結構的特點以及學生特點來確定教學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是“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比較突出的特點,同時,“基礎”課程是在大學一年級開設的,這一時期學生對大學的學習生活還處在適應階段,他們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習慣尚未養成,知識結構的局限性比較明顯。因此在教學中既要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由淺至深的接受規律,又要讓學生對課程的內容脈絡有一個清晰的把握。在課型的選擇上要注重理論知識點重點講授與典型案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2)操作性與實效性相結合的原則。教學方法的研究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結合得相當緊密的問題。不論哪一種教學方法都要通過教學活動才能夠展示它的全貌,也只有通過教學活動才能判斷它的優劣。教學方法作為教學的手段,是為教師和學生服務的,因此,不論多么好的方法首先必須讓教師和學生能夠接受,并且經過教學活動的檢驗證明其效果,才是我們應該選擇的。我們曾經提出了包括團隊公關式、價值澄清式、案例分析式、意義尋求式等十幾種教學方法。經過教學實驗,最后確定了“基本課型”,即系統講授式課型和“輔助課型”,包括案例分析式課型、問題研究式課型、師生問答式課型、主題論辯式課型、行為體驗式課型等六種課型,共同構成了一個“課型群”。(3)繼承性與創新性相結合的原則。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很多成果,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的地位和作用逐漸受到重視的主要原因。可以說,廣大教師的努力確實為我們今天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經驗。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把這些好的經驗傳承下去,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所創新,這是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的關鍵所在。我們的研究首次將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應用的六種“課型”作為一個整體系統來研究,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的研究從分散的、單一的教學方法研究走向系統化和規范化的研究。在具體課型的研究中,我們主要抓了兩個點:一是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出發,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注入新的元素,設計新的教學流程。二是運用現代教學手段,創造新的教學方法。(4)基本課型與輔助課型相結合的原則。“課型群”由基本課型和輔助課型構成,基本課型是指系統講授式教學方法,這是“基礎”課最常用最基本的課型。其他輔助課型要根據教學內容不同有選擇地使用,即使是像案例教學這種使用頻率比較高的課型,也不能取代基本課型。輔助課型是在學生對課程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也就是說,系統講授式是“基礎”課程教學的主要方法,輔助課型是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轉貼于

篇5

一、西藏高校特點

西藏高校在教學對象、教學目標、就業去向等方面與內地普通高校相比具有鮮明的特點,高級財務管理教學設計要緊緊依托西藏高校特點,做到揚長避短,目標清晰,配套完善。

1.教學對象特點鮮明、構成復雜。西藏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比例較高,不同民族在宗教、文化、習俗方面各不相同,部分學生缺乏自我約束能力,缺少良好的紀律觀念與行為習慣,漢語言文字基礎相對較弱,客觀上要求西藏高校在組織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差異性。在知識結構和文化水平方面,西藏高校學生的知識結構尤為復雜,文化水平差異離散程度更大,客觀上需要高級財務管理教學能夠兼顧到不同基礎的學生,無形中對教學提出更加復雜的要求。

2.西藏高校教學目標更加多元化。由于民族院校教學對象的多元化特點,除承擔傳授專業知識以夕卜,大多承擔著宣傳、貫徹維護祖國統一、弘揚民族團結、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等特殊使命,客觀上使得西藏高校的教學目標更加多元化,一方面要立足傳授專業知識,使得學生畢業以后具備在企、事業單位,尤其是民族地區企、事業單位從事高級財務管理工作的能力,同時,要重視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這要求高級財務管理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實際實現多元化目標。

3.就業去向相對集中。西藏高校由于少數民族畢業生較多,尤其是地方西藏高校就業地區相對集中在本民族聚居地區,且多為地方民族院校所屬地區,客觀上形成畢業生就業去向較為集中,對于地方性民族高校,在高級財務管理教學設計上要立足本地區的實際,培養能夠滿足當地需求的高級財務管理人員。

二、對“高級”財務管理的界定

對西藏高校高級財務管理研究,首先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就是對高級財務管理學自身的界定問題,它與“中級”財務管理有何區別?所謂“高級”應如何體現呢?對于這一基本問題,從國內文獻看還沒有一個得到公認的定論,教師在講授高級財務管理過程中,也是根據自身的理解進行講述,甚至出現對中級財務管理的重復講授的問題。湯谷良(2001)提出“所謂高級財務管理理論就是要就管理來論財務,體現財務管理的社會過程,立足于組織結構和治理環境,從實現企業戰略目標,提高其核心競爭能力的角度詮釋財務管理功能”。王化成(2007)則依據財務管理假設,將高級財務管理與中級財務管理的內容進行劃分,凡符合財務管理假設的內容,歸入中級財務管理中,凡突破財務管理假設的內容,歸入高級財務管理中。我們認為:高級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高級”在于對突破財務管理基本假設的財務管理問題的研究。

李雙將財務管理假設劃分為關于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內部環境假設包含四個具體假設,即財務主體假設(具體包括自主理財假設和理性理財假設),持續經營假設,財務分期假設,財務可控假設。外部環境假設包含兩個具體假設,即有效資金市場假設(具體包括資金流通假設和資金增值假設)和財務信息可靠假設。我們認為:以上財務管理假設是否被突破,可以作為衡量財務管理問題是否應該納入高級財務管理課程教學的標準。

三、課程內容設置原則

西藏高校高級財務管理課程教學內容框架由教學目標決定,同時結合教學對象等內外部教學環境,在設計框架內容上宜傾向應用型原則為導向,突出辦學特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教學內容屬于“高級”范疇。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不能夠是中級財務管理內容的簡單復述或有限延伸,而應該是在有效銜接的基礎上,剖析、講解突破財務管理假設的財務行為、事項。例如資本資產定價過程中突破有效市場假設的分析等。

2.分層次設置教學內容。西藏院校的學生基礎差異較大,在內容設計上需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基礎狀況,做到因材施教,這方面需要全方位配合,例如分層次教學等,針對不曾層次基礎的學生,有針對性、有側重地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

3.學以致用的原則。由于西藏院校具有自身特點,學生的就業去向相對集中在區內,這就決定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這部分學生畢業以后的知識需求,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做出適度超前的預判,這種預判建立在充分的調研基礎上,并結合發達地區的經驗,進而預判未來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確定高級財務管理課程內容。

四、教學方式研究

為完成教學目標,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廣泛、深入研究,教學方式的選取需要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教學內容為依據,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1.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西藏高校高級財務管理課程教學需要充分考慮教學對象的差異性特點,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如何引導他們達到教學目標?美國著名教育學家GeorgeWashingtonCarver曾說過“所有的學習就是通曉各種關系,其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感情的投入。西藏各高校多保持著良好師生關系的傳統,繼承和發揚與學生建立和諧關系的傳統,在西藏高校教學過程中這一點顯得尤為突出。

2.突出案例教學。知識點以模塊形式出現,教師選取經典案例,以案例來分析本模塊的知識點,同時鼓勵自選案例分析。教師指定案例進行分析容易導致知識面有限、觀點雷同,分組討論過程中積極性較低等結果。教師在經典案例分析之后提供開放性的問題,學生自選案例方式支撐不同的開放性觀點,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例如在并購模塊學習過程中,可以針對當前正在發生的較為有影響的并購案例進行跟進,收集相關信息,掌握各方真實動機、采取的措施,并購可能的結果是什么等,一系列的結論都有待于未來的市場給出答案,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等待真實市場驗證自己曾經的結論是否正確。

3.合作學習與實地調研相結合。合作精神、團隊意識是未來財務工作中基本的素質要求,如何在本門課程得到鍛煉呢?我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與實地調研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通過小組學習,小組內需要進行分工協作,才能完成實地調研,例如發掘本地具備創業板上市潛力的公司,并以數據說明理由,在此過程中需要小組的充分溝通、協調、合作得出結論,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五、考核評價方式的研究

課程考核評價與前述應一脈相承,考核形式可以采取多種靈活的形式。

1.著重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實踐綜合能力。以案例教學為例,考核方式可以為案例分析,答案非同一標準答案,只要基礎知識運用得當,邏輯分析正確即可,教師在評價學生時著重分析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和實際應用能力。如采取分組學習的方式,要考慮學生在分組學習過程中的貢獻度問題。分數構成可由平時分和卷面分兩個部分組成,按照一定比例折算總分。

篇6

關鍵詞:教學過程管理;物流管理;信息技術;

Abstract:Thenewdidacticalmodelwillbeexploitedifthelogisticsmanagementthoughtsisusedonthedidacticalprocessmanagement,andthemanagementefficiencyandveracitywillalsoincreaseifthenewdidacticalmodelisused,theinformationanddatamanagementwhichiscockamamienowwillbecomeorderedandefficient,intheuniversitiesandcollegesThenewdidacticalmodelwillalsocontributetotheadvancementofthestudyingpositivelyandthelevelofthedidacticalmanagement.

Keywords:Thedidacticalprocessmanagement;Logisticsmanagement;Informationtechnology;

物流是一門應用型科學,該學科本身強調對于實物流動過程的計劃和控制。如果能夠將物流管理的思想融于教學管理之中,對于日常教學管理中的實驗教學管理、教學資料管理和人員管理都借助現代物流管理的思想來完成,將會為物流教學過程管理開啟新的思路。

一、教學資料自動化管理系統

1.教學資料管理特征分析

教學資料的管理是高等院校教學過程管理的難點,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試卷以及畢業論文等教學管理對象種類多、數量大、查詢頻繁,其管理一直存在很多問題。傳統的教學資料管理模式下雖然可以通過分類存儲并建立資料卡片進行管理,但是管理的效率比較低,查詢更新都比較困難,信息的共享性也比較差;由于高校擴招等原因,原有的教學資料數量大為增加,傳統的管理手段的弊端日益凸現,以試卷管理為例,不但需要大量的存儲空間,而且查找十分困難。因此教學資料的管理具有管理對象復雜多樣、更新速度快、涉及面廣的特點,增大了其管理難度。

2.現代物流管理思想的運用

從現代物流管理思想角度理解,教學資料也是一種“貨物”,其管理過程可以理解成為基本的貨物庫存管理,在合理地分析其特征的基礎上,可以提出與之對應的教學資料自動化管理系統。借助現代化的物流設備和信息管理技術,使用包括自動化立體倉庫設備、條碼技術等在內的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實現教學資料的查詢、存取等操作的數字化、機械化和自動化管理,極大地減輕了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教學管理的效率,該系統總體組成包括管理信息系統、自動化倉庫系統、條碼識別系統、物流傳輸系統以及智能監控系統等五部分。

二、實驗教學管理

隨著現代教學觀念的不斷轉變,實驗教學目前日益受到重視,但是隨著實驗教學對象和實驗教學內容的不斷擴充,實驗教學的日常管理難度也在不斷增加。

1.實驗教學過程管理

目前高等院校中實驗教學中提高開放性、資源共享性已經稱為共識,而隨之而來的是實驗學生數量、實驗教學內容大幅增加,傳統的簽到考勤制度等越來越顯現出不適應現代教學要求,相關的學生信息,特別是記錄實驗過程的動態信息的管理已經成為影響實驗教學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利于教師能夠及時的掌握相關教學情況,并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該管理系統包括以下主要的功能模塊:

(1)學生基本信息管理模塊:主要負責管理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別,專業,身份代碼,自動識別標識等方面。

(2)學生學習任務管理模塊:主要負責管理學生學習計劃的制定、、以及學生實驗教學的完成情況統計,該模塊同時具備學習進階權限管理功能,能夠對根據系統掌握的信息對學生的實驗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判定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并確定學生分級實驗教學的具體等級,為學生制定合理的實驗教學計劃,實現因材施教。

(3)學生實驗成績管理模塊:主要負責學生實驗成績的記錄、查詢;

(4)實驗教學內容信息管理模塊:主要用于相關人員查詢實驗教學的基本資料,包括實驗指導書、實驗報告以及實驗地點、實驗步驟等教學信息。

(5)學生實驗教學綜合評價模塊;能夠對學生實驗進行實時監測,完成實驗數據的實時記錄,并具有實驗過程追溯能力,防止偽造實驗數據,并能夠對上交的實驗報告進行評判,對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成績評定;

2.實驗室設備管理分析

目前由于實驗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實驗室實驗教學設備不斷增加,同時在有限的實驗資源范圍內必須多個實驗教學項目共享實驗場地等資源,這就帶來實驗設備更換識別的問題,以我校的理化實驗室為例,一個實驗室需要承擔不同教師的近十項教學實驗,管理上千臺(套)不同類型的實驗設備,而且不同的實驗項目之間還存在著人員和設備的重疊,給實驗室設備管理帶來諸多問題,而采用現代物流先進的貨物管理方法,引入RFID技術,建立實驗設備的動態儲存位置管理;同時利用該技術可以實現學生領取設備的動態管理,這樣就可以將實驗室設備的管理責任落實到人,減輕了實驗教學人員的工作量。

3.實驗教學過程的人員管理

利用RFID技術可以實現教學過程人員的自動化智能管理,自動實現對實驗指導教師和學生的實驗出勤情況的紀錄,并可以實現人員實驗時間安排的合理規劃,防止出現實驗教學時間沖突的現象,對于簡單的、基本無風險類操作實驗,可以實現實驗教學的無人化管理,實現學生實驗時間的自動調配,有效地解決學生實驗時間無法整體協調,實驗教學無法整齊劃一完成的難題困擾。

教學過程中的信息和資料管理的管理對象種類多樣,且相互作用,并具有典型的實時動態變換特性,對教學過程的合理計劃和控制,符合現代物流管理的基本思想,將現代物流管理的最新理念和技術合理地應用于教學過程管理,突破以往傳統的手工資料收集、整理、查詢的管理模式,以智能化、信息化為依托,從系統整體管理的角度出發,符合現代物流教學要求和實際情況的管理模式,將提高高校教學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民辦高校;會計控制類課程;課程融合

近幾年來,會計準則、財經法規等不斷地進行改革,這也要求了會計專業相關課程的教材也不得不相應地更換,教學模式也應該相應地轉變來適應社會的需求。控制類課程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在民辦高校中,很多控制類課程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與培養應用型人才這一理念背道而馳,再加上控制類課程自身的特點,這些課程內容之間都有著很大的關聯,在當前形勢下,加強控制類課程的教學質量關系到民辦高校會計專業的發展,如何將控制類課程進行融合是民辦高校會計專業教學急需討論與研究的重要問題。

一、民辦高校會計控制類課程簡介

在本文中,民辦高校會計控制類課程主要包括了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這三門課程。在這三門課程中,成本會計所采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主要是制造成本法,其基本內容包括了成本會計理論、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成本會計報表分析及成本會計前言等內容。財務管理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了財務管理的基本理論、籌資、資本成本、項目投資、證券投資、現金管理與控制、應收賬款管理、存貨控制與收益分配決策等內容。管理會計主要以變動成本法為基礎展開的,其基本內容主要包括了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成本性態分析與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經營預測,短期經營決策、長期投資決策、全面預算、成本控制與考核等內容。

二、民辦高校會計控制類課程教學的現狀

會計控制類課程在民辦高校會計學專業中都是一些比較重要的課程,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1.師資力量薄弱

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較為薄弱,以青年教師為主,近幾年來,這種現象在民辦雖有所改變,但總的來說,職稱高的老師相對較少。而會計控制類的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如,成本會計,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原始憑證是怎么取得的,單位標準是怎么制定的,各種方法在企業是怎么運用的,成本在企業是怎樣控制的等等這些都需要有實際的成本會計工作經驗,而民辦高校很多教師都是一畢業就從事教師這個行業,沒有實際的企業會計的工作經驗。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只是純理論知識的講授,而涉及到一些實踐的知識,則相對較為薄弱,這會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授不生動,與實際聯系不緊密,也會使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實際動手能力不強,對知識掌握不透徹。

2.教學方法單一

目前,對于會計控制類課程主要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即使采用了多媒體課堂教學,但多媒體課件制作簡單,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另一個方面,這類課程以方法的講解與計算居多,大多數教學時即使有了多媒體,更多的也只是一種形式,很多內容還是要在黑板上板書,如例題的計算與講解。所以使得這類課程的教學方法顯得比較單一。另外,對于該類課程的教學,目前大多是采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大部分時間還是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參與的比較少,在教學過程中缺乏案例,與學生互動也較少,導致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是很高,積極性不強,。另外,學生的學習還是以理論知識的學習為主,而對于實踐教學方面相對較少,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強,不能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中,缺乏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程之間重復性內容較多

會計控制類的這些課程里,單純地從該課程的角度來看,它們都有自身的一套完整的體系,是獨立的課程,但是這些課程之間又有著很大的聯系,將這些課程結合到一起,就會發現,這些課程里面有很多共同的內容,而對于教學來說需要將這些內容進行整合,合理地安排教學。會計控制類的這些課程里,重復性的內容有很多,如,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兩門課程里,像標準成本法、作業成本法、成本控制等很多內容是相同;另外,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中也有一些內容是相同的,如,存貨決策,長期投資決策,資金的需求量預測,全面預算等一些內容就是一樣的,這些內容,單純地從該門課程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教學資源是有限的,這樣勢必就會導致教學中人力、物力的浪費。

4.教學設計不夠合理

很多民辦高校會計控制類課程的教學設計不夠合理,在很多會計專業中,這類課程的教學課時被刪減了很多,如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的課時都被壓縮了,這樣就會導致這些課程在教學過程中,講解不過透徹,另外,由于課時比較少,學生們在學的過程中掌握得不是很透徹,很多同學都來不及將學的內容消化,還有一些同學跟不上老師的節湊,這就會導致他們在后面的學習中積極性不高,甚至放棄了學習,這也會影響學生今后的的研究生考試、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的考試中。另外,這類課程的實踐課程課時不足,甚至有些課程,如管理會計,很多民辦高校都沒有開設這門課程的實踐課程,這也會影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5.教材不符合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

民辦高校主要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強調的是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能夠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但是,目前,民辦高校大部分教材選用的都是十二五規劃之類的教材,這類教材雖然編寫很好,但是從整體上看,這類教材對于民辦高校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些偏難,內容較多,理論性也較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是有些吃力,而且內容多,課時少,也難以吸收;另外,理論性較強,也與目前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背道而馳,也使得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沒有達到一定的效果,實際動手能力也不強。

三、提高民辦高校會計控制類課程教學質量的途徑

針對以上民辦高校中會計控制類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對策。

1.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引進高職稱的專業教師,并且帶領職稱較低的老師同時教授這門課;要培養與引導自有教師加強科研,使得自有老師的職稱也能夠順利晉升;另外,要加強青年教師進行校外實踐,深入到企業中去,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老師也應該具備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讓老師赴企實習,從事會計相關行業,了解會計的實際工作流程,將自己所教授的課程與企業的實際工作相聯系,以便回來教學時能夠更好地教學。這樣,對于民辦高校來說,一支強健的師資隊伍便會逐漸形成了。

2.提高教學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利用網絡資源來進行教學,已經成為了更新教學方式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教學課程中,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能夠將所需要講授的內容生動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可以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在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不是單純地將書上的內容轉化為電子版文件,要注意多媒體課件制作的形式,要生動多樣化地展開所要講述的內容,要注意采用特效,對多媒體課件進行設計,采用動畫、聲音等效果來豐富多媒體的制作形式,這樣也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對于這類課程計算類較多,也可以采用黑板板書與多媒體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教學,有一些例題的計算,也可以在多媒體上進行,然后,采用特效,也可以像在黑板上板書一樣。在教學中也要改變教學的方式,要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可以采用討論式、案例式、啟發式等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中去,對于所講的知識,也可以與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另外,要加大該類課程的實踐課,在民辦高校中,控制類課程中,一般成本會計會有對應的實訓課,但是對于其他課程一般很少甚至根本都沒有開始實訓課程,所以,民辦高校要加大該類課程的實訓課,實訓課可以與理論課銜接起來,再開完理論課后,就緊接著開實訓課,這樣,學生就可以將理論知識,靈活地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學生實際動手的能力,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合理地安排各門課的教學內容

對于控制類課程中有很多重復性內容的問題,可以根據人才培養方式的要求,合理地制定各門課程的大綱,在大綱中合理地安排各門課程的內容,對于重復性的內容,根據授課的課時和該門課程的內容,合理地安排這些重復性的內容應該在哪門課程中講授,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學到應有的知識,同時以節約教學資源,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費。

4.合理地進行教學設計

會計控制類的課程,如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在初級職稱考試、中級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甚至有的研究生考試中,都會涉及到,這類課程在學生的學習、考試,甚至今后的工作中都很重要。所以要合理地安排會計控制類的各門課程的課時,根據課程的難易程度,內容的多少來安排課時,要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是學會這些知識,更要求學生能夠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同時,也要加大這些課程的實訓學時,以提高學生的實際的動手能力。

5.加快民辦高校教材建設,選擇適合民辦高校學生的教材

目前,民辦高校選用的教材不符合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符合民辦高校學生自身特點的問題,這影響了教學的效果與教學的質量。因而,必須要加快民辦高校教材建設。在教材的選用中,不能盲目地選用一些“十二五”規劃之類的教材,要根據教學的內容與學生的特點來選擇教材。另外,要組織一些有經驗的教師編寫相應的教材,編寫符合民辦高校學生特點的教材,同時也符合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內容的難易程度,注重時效性,要能夠體現目前會計方面的最新動態,另外,在編寫過程中也不能理論性太強,要注重與實踐結合起來,同時,要有相應的例題與練習題,以便學生能夠鞏固所學的知識。

參考文獻:

[1]孫濟惠,獨立學院會計專業教學模式的探討,市場周刊2010.7.

[2]黃永安,陳應俠,試析獨立學院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9.

篇8

1.1高校足球教學理念現狀分析

在“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之下,在“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的背景之下,培養人們“終身體育”的意識成為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高校體育教育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在此階段讓學生掌握一兩種體育鍛煉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會影響學生的一生,高校足球教學的要求也正是如此。但是,通過調查發現,我國的高校足球與其教學目標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偏差,我國的高校足球教學更重視的是對學生現階段的教育,從而忽略了對學生了“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做到“以人為本”,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沒有做到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點,沒有做到因材施教,而是依據教學內容,按部就班地進行教學,使得課堂枯燥乏味,缺乏靈活性,這樣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只重視對學生足球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術的教學,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不僅不利于學生對技戰術的掌握,也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當前,許多高校足球教師,由于傳統體育教學理念根深蒂固,就制約了他們了知識儲備的更新及教學水平的提高。

1.2高校足球教學方法現狀分析

據調查統計發現,高校足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用的教學方法主要為講解示范法、反復練習法、競賽法、多媒體教學法等。所謂講解示范法,主要指的是足球教師用語言將足球技術運作的技術重點、技術難點等知識講解給學生,然后再根據技術動作的基本要求做出準確規范的動作,將準確規范的動作示范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通過講解與示范對技術動作有個清晰的了解,這是高校足球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所謂反復練習法,主要指的是教師讓學生通過進行反復的練習來熟練并掌握某一技術動作。練習通常是在教師的指導監督下進行,學生通過自身的參與來掌握并且鞏固所學技術動作。所謂競賽法,主要指的是以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在競賽的過程中,通過實戰來進一步鞏固與提高其技戰術水平,運用競賽法進行教學也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教學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影響。所謂多媒體教學法,指的是教師有效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來進行教學的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運用視頻、圖像、教學課件等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教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可以使教學更加地直觀形象,可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把握所學內容,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現如今許多高校足球教師也都能夠熟練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法進行教學。以上例舉出的多種教學方法,都有其優點與缺點。但通過調查統計發現,在我國高校足球的教學實踐當中,講解示范這一類的傳統教學方式仍然占主導性地位,競賽法與多媒體教學法,由于各種條件的制約仍然應用的還不是特別廣泛。同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比較,不難發現,新型的教學方法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都有著重要作用,因而應該得到推廣運用。

1.3高校足球教學師資情況現狀分析

高校足球教師是影響足球教學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來講,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具有較高的技能水平、綜合素質較高的教師其教學能力也更強。通過調查發現,總體來看,我國高校足球教學師資基礎較為薄弱,主要表現為以下3點:第一,表現為高校足球教師數量上的缺乏,近年來,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的增多,高校足球教學師資缺乏的現狀就表現得越為明顯;第二,表現為高校足球教師專業水平較低,高校足球教師首先在數量上就不足,專業水平高、教學能力強的教師就更少了,這就使得我國高校足球教師整體上呈現上數量少,專業水平低的現狀;第三,表現為高校足球教師科研水平較低,造成這一現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教師專業水平較低的影響之外,學校相關部門及教師自身對教學科研重視程度的不夠也是一大原因。

1.4高校足球教學硬件設施現狀分析

足球教學硬件設施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保障,通過調查發現,當前我國的高校足球教學硬件設施基本上能夠滿足學校的足球教學活動,但是對于學生課外足球活動的開展及長久發展來看,還必須繼續完善我國高校足球教學硬件設施的建設。例如,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對提高教學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高校因為多媒體教學設施的不足,使多媒體教學法難以得到廣泛的運用。又如,運用競賽法對提高學生的實戰水平、技戰術水平、實戰能力都具有積極作用,但是運用競賽法進行教學,就對教學場地與器材等硬件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體而言,當前我國高校足球教學硬件設施基本能夠滿足教學需求,但仍需繼續完善,以更好地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

2高校足球教學改革策略分析

2.1高校足球教學模式改革分析

當前許多高校的體育教學課程都是以選修課的形式開設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相應的運動項目進行學習,足球也一直以來是高校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但是通過調查發現,當前許多高校足球教師并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沒有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內容來調整教學方法,仍然只是延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按照教學大綱來教授足球運動技戰術知識,在教學模式上缺乏創新,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現象,應該適當地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科學制訂教學活動,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將學生進行分組編排,或者通過小組的方式進行分組、分類教學,制訂出一個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2.2學習優秀教學理念,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

從體育運動的基本性質來看,通過體育鍛煉可將運動者的身心達到完美的統一融合,能夠促進運動者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當前,高校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除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之外,還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為其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因而,在高校的足球教學過程中,足球教師應該做到結合足球自身的健身性與娛樂性,從高校學生愛玩、愛動、追求新事物的特點出發,對現有的足球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充實并豐富高校足球課堂教學內容,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趣,讓學生能夠真正愛上足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足球課堂的學習當中。正所謂“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任何一個時代,假如沒有強健的體魄及自我鍛煉的精神與能力,最終必將影響其今后的工作與生活,因而必須將體育與高校學生的實際生活有機結合,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

2.3重視足球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

通過教學實踐發現,通過足球教學,對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也有重要作用。因而,足球教師在制訂教學內容、教學計劃與教學目標的時候,也應該充分考慮其對學生心理影響的作用,讓學生不但能夠通過體育運動實現強健體魄的目的,還應該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及良好的健康意識。高校足球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充分挖掘出足球運動當中的拼搏精神及競爭意識,培養學生樹立起勇于拼搏、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并培養出學生正確的競爭觀念,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并且,通過參加足球運動,學生通過酣暢淋漓的運動,通過奔跑、跳躍、對抗,能夠獲得一種自由、暢快的情感體驗,這同時也是一種釋放壓力的方試,能夠讓學生的精神得到放松。在高校學習階段培養出的良好心理素質,也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保持積極向上、從容樂觀的心理狀態,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工作生活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

2.4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

篇9

摘 要 從整體上來看,高校體育具有以下幾個特點:豐富性、團體性以及競爭性。然而,如果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情感教學,那么便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以便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本文主要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情感滲透教育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并且又提出了一些關于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教育的對策。希望能夠對今后高校體育的情感教學產生一些積極影響。

關鍵詞 高校 體育教學 情感滲透 重要意義 對策

一、前言

高校體育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又是學生大腦和身體共同參與的一種教學獲得。此教學活動成為思維和運動能力共同發展的一個過程。然而,如果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采取情感滲透教學方法,那么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豐富學生的興趣愛好。然而,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的是集體授課形式。而且,課堂中依靠集體才可以獲得新知識。事實上,情感教學是學生時代一個不可缺少的教學內容,因此,我們必須對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情感滲透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從而使學生獲得更多新知識。

二、高效體育教學中情感滲透的重要意義

(一)能夠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

體育教學既能鍛煉學生體力,又能鍛煉學生腦力,而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鍛煉,會使學生體力與腦力獲得共同發展,確保學生身體動作能夠和頭腦活動保持一致。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調整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進而開展體育教學。特別是在體育課堂中,教師要充分體現出體育的趣味性,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幫助與指導,加強和學生的情感交流和溝通,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對體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

高校體育教學中采用情感滲透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出學生主體地位。這主要是因為高校體育項目學習針對不同學生其難度是完全不同的,而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尊重與關心,能夠給學生心理得到安慰,進而不斷增強對體育學習的自信心,這樣一來,才有足夠克服困難的勇氣。最重要的是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最基本的學習要點,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新知識,同時又提高學生體育教學質量與效率。

(三)使學生獲得全面的發展

高校體育具有互動性特點,而此特點可以增強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的互動性,深入挖掘學生的智力潛能。但是,互動性則要求學生大腦和身體動作更加協調,特別是要在互動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對事物做出準確而快速的反應,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思維能力,而且又可以使學生思維獲得全面的發展。

三、高效體育教學情感滲透教學實施的對策

(一)充分發揮出教師的引導作用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情感,必須要全面了解學生需求,進行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的需求。例如:受尊重、受表揚等,而把這些因素都要融入到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此外,在教學中,教師也要留給學生足夠學習空間。現如今,我們實行的是素質教育,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切實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成為高校體育教學中情感滲透教學的前提與保障。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是建立在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之上的。這樣一來,才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使他們可以平等的進行交流和溝通。教師要尊重學生,把學生作為日常生活中的朋友進行對待。只有這樣,才可以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進行情感滲透。

(三)因材施教

對于高校學生來說,學生的自身發展條件是大不相同的,而且學生的興趣愛好也是不同的,因此,高校體育教學在完成教學任務基礎上,又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從而開展特長教學。例如:有些學生對籃球比較感興趣,那么便可以把喜愛籃球的學生劃分為一組,組成籃球小組等。此種特長教學,可以使學生對體育教學樹立較強的自信心。

四、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情感滲透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錯誤

高校學生依然處在生長的階段,因此,他們的心理還不是非常健全,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所以,在體育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錯誤現象。而如果遇到此問題,那么教師通常采用說服的方式,為學生講解一些科學的道理,而不能進行一刀切。否則會使學生的情感問題發展更加嚴重,從而對他們的情感教育產生一些影響。

(二)將情感教育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

結合當前的大綱教學任務,在每一節體育課堂中,都必須安排新的教學內容,但是,情感教學卻不能事先制定計劃。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教學內容等,進而確定情感教學目標,將情感教育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

(三)分清教學內容與情感教育主次關系

在具體教學中,情感教育是大大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的一個有效途徑,然而,教師卻不能忘記情感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把情感教育逐漸滲透在教學內容中,千萬不能為情感教育而忽視教學內容學習,否則,情感教育便只能是一種形式教育。

五、結束語

總體來說,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情感滲透對學生今后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極大的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因此,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出體育教學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特點,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將情感進行滲透。與此同時,教師還必須和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將情感教育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進而使高校體育獲得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白微.論情感教育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及實施途徑[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07(2).

[2] 李騰.淺析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滲透[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1(7).

篇10

關鍵詞:高校籃球教學;現狀;理論基礎;結構優化

高校籃球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獲取和籃球相關的知識的技能,同時還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且對學生堅強、果斷的品質的培養也具有一定的作用.目前,在高校籃球教學方面出現了一些問題,和高校籃球課程現有的教學目標相背離.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高校籃球教學要在以學生為本的基礎上,通過教學結構的優化,來實現課程改革的需要,以實現提高高校籃球教學效率的目標.

1高校籃球教學現狀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籃球是一門主干課程,也是很多高校學生非常鐘愛的一項運動.一直以來,在高校籃球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條教學原則就是:在高校籃球教學中要遵循兩個規律,分別是:動作技能的形成規律和生理機能活動能力的變化規律[1].同時在高校籃球教學中,要將體質訓練和技能培養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學模式.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高校體育教學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革.在外部教育環境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高校體育教學原有的教學模式的弊端也日益顯現,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現有的高校籃球教學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向學生傳授一些籃球技能.這樣的教學重點安排,和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大綱的相關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相背離,忽視了高校籃球發展的基本特征,違背了教學主體生理和心理共同發展的要求.第二,現有的高校籃球教學在教學內容方面呈現出單一的特點,教學內容集中在傳授知識和技能方面;同時教學方法也比較陳舊,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多維教學還沒有形成完整的模式.學生在籃球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主動性學習和創造力培養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對學生的技能形成過程、知識基礎、運動能力、身體素質和年齡特征進行考慮,導致教學方法缺乏科學性,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第三,高校籃球體育課程的教學模式通常有兩種,分別是:單向教學結構和雙向教學結構[2].與這種教學結構相配套的教學模式就是三段或者四段教學,教學流程就是: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并且在“準備”階段,采取的形式一般都是“廣播操”或者“徒手操”.在“基本”階段,通常就是安排通過全班教學或者分組教學的方式講授一兩種教材.在“結束”階段,通常是進行一些整體活動[3].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高校籃球的教學活動呈現出單調、刻板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非常被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高,從而在很到程度上影響了高校籃球的教學效果.第四,高校籃球教學在教學評價方面,非常注重“結果”評價,評價的標準是動作的規范性.這種評價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個性差異,教學評價的標準和形式不合理,不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真實的反映,從而抑制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2高校籃球教學結構優化的理論基礎

“優化”一詞出自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優化”理論.其中“最優化”指的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教學規律、教學原則、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方法、該教學系統的特征和該教學系統的內外部條件為基礎,通過優化教學方案、控制教學過程,以實現在特定的時間內,促使學生在教育、教養和發展三個方面取得最優的成果[4].在這個理論中,我們要注意的一點是“最優”和“最好”、“最理想”是不等價的,“最優”的指標是在學生的基礎上進行制定的.何克抗教授對“教學結構”的定義是:教學結構就是以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論和學習理論為基礎,在某種環境下展開的,通過教師、教材、學生和教學媒體這四種要素相互作用,最終形成的進程穩定的結構形式[5].

3高校籃球教學結構的優化

3.1知識結構的優化

在傳統的高校籃球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教材內容,一般都會按照固定的體系將教材知識教授給學生,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接受效果也不好.優化高校籃球教學中的知識結構,需要教師在籃球課程的教學中,以教學大綱和教材為基礎,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籃球戰術方面,對其他的內容要遵循從簡單到困難的順序進行講解.在戰術學習方面,一方面要遵循由基礎配合向整體配合轉換的規律,另一方面要將組合技術學習作為重點,并且將組合技術的學習和戰術的學習融合在一起.同時,還要以現代籃球的發展特點與學生的喜好為基礎,逐步將籃球文化、規則、裁判法、體育運動和營養、運動傷害的預防與治療、運動計劃制定方法等內容加入知識結構.在設定教學內容的時候,要將基礎性、可行性、典型性納入其中,并且要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娛樂性和健身性[6].

3.2師生關系的優化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在高校籃球教學中,教師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要從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要從師道尊嚴轉變為平等合作.在這一系列的轉變下,教學過程要成為師生發展和交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還要包括學生之間的交流.在這種教學改革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學階段不同,教師所擔任的角色,所發揮的作用也不相同,隨著教學過程的開展,教師的就角色要沿著以下流程進行演變:傳授者、指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學習者[7].所以師生活動結構的優化要遵循以下幾種原則,分別是:對學生特點進行充分了解、對學生成長進行認真關注、師生相互尊重.在優化的師生關系下,教師和學生相互配合來創造一個優質的教學環境,營造一種充滿活力的教學氛圍,教師和學生之間要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在優化的師生關系下,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的進行激勵,鼓勵學生積極的參加教學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允許學生“走彎路”,對于學生的進步要及時的提出表揚,對于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動要及時的進行鼓勵.通過平等、和諧、積極、寬松的教學環境的創造,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體育技能,同時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人際交流,為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奠定良好的基礎.

3.3教學形式的優化

高校體育教學互動的主要內容就是“訓練”和“講授”.在高校體育教學中,“訓練”和“講授”的形式有很多,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促使教學形式合理化、效率化.教學形式的優化具體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在以促進學生技能發展為主的單元中,要以教師講解示范的方式為主.將直觀講解和優美示范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要積極的組織學生進行實際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動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對能力強和能力欠缺的學生進行區別對待.在教師講解、示范之后,可以通過半場教學比賽的開展,在實際的訓練中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第二,在以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為主的單元,可以使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為學生創造一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盡量減少講的內容,適當增強練習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配合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對籃球戰術進行全方位的表述.同時還可以通過教學比賽來幫助學生吸收戰術,同時促進戰術的合理運用.第三,在以終身體育為主的單元,要擴大教學比賽的時間,在練習的時候,教師要適時地做好指導工作,將學生的自主練習放在首位,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學生的體育能力.

3.4教學時間結構的優化

在傳統的高校籃球教學中,根據學生生理機能的變化規律,可以將教學劃分為兩種形式,分別是:三部分形式和四部分形式;根據學生的身心變化規律,可以將教學形式分為六部分形式.但是,在實際的籃球教學活動中,無論采用那種形式的教學方法,都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心理變化規律來優化教學時間結構.首先,根據學生學習心理變化規律,在整節籃球課堂中,學生注意力最集中,學習效率最高的時間大概在5分鐘—10分鐘,在這個時間段內,要安排籃球教學中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然后,因為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個性都存在差異,所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進度和程度也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避免重復同一種知識的教學;同時,還要給根據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學習實際來確定教學的節奏和速度.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優化教學時間,確保學生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以提高高校籃球課堂的學習效率.

結語

在教育改革和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傳統的高校籃球教學模式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籃球課程效率的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優化高校籃球教學結構勢在必行.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優化高校籃球教學結構可以從四個方面來進行,分別是:優化知識結構、優化師生關系結構、優化教學形式結構、優化教學時間結構.通過高校籃球教學結構的優化,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對促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吉麗慧,焦延慧.普通高校籃球教學優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8):59+61.

〔2〕孫哲,崔洪亮.普通高校籃球教學結構優化的對策分析[J].赤子,2013,(5):88.

〔3〕楊楠.高校籃球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2(16):47-48.

〔4〕謝冰.分層教學法在高校籃球教學中的運用[J].運動,2011(2):84-85.

〔5〕黃景許.分析高校籃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J].劍南文學,2013(3):304-305.

〔6〕劉欣,蹇曉彬.高校籃球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J].考試周刊,2015(5):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