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的現狀范文
時間:2023-06-14 17:36: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村旅游的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咸陽市的鄉村旅游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包括優美的風光、宜人的環境、淳樸的民風、獨特的民俗。近年來,咸陽市的鄉村旅游與民俗文化、休閑農業、等融合發展,既拉動了咸陽旅游市場的整體提升,又讓參與鄉村旅游的農民增加了經濟收入。如今,咸陽市的鄉村旅游形成了以禮泉袁家村、興平馬嵬驛、涇陽茯茶鎮為代表的咸陽鄉村旅游業,不僅成為咸陽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也成為陜西省乃至全國旅游業發展的新引擎。中國社科院輿情實驗室2016年《中國鄉村旅游發展指數報告》,鄉村旅游發展成熟度排名中,浙江、陜西、四川位列三甲。城市排名中,咸陽列杭州之后,排名第二,接著是成都、寧波、洛陽、黃山等18個城市。
二、咸陽市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一)發展優勢
1.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咸陽是中國農耕文化的發祥地,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歷史遺存燦爛豐富、民俗文化豐富多彩、鄉村文化歷史悠久,被譽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城”、“中國金字塔之都”。這些都可以成為咸陽發展鄉村旅游的優勢資源。
2.有力的政策指導。咸陽市鄉村旅游發展比較成功的原因,首先是咸陽市政府通過制定有力的政策,指導發展鄉村旅游。制定了三個堅持抓發展;三個到位抓規范;三個培育抓提升的鄉村旅游發展政策,全面指導全市的鄉村旅游發展。
3.創新的發展模式。堅持市場化帶動發展,為了整合豐富的鄉村民俗文化資源,通過市場化運作、公司化管理,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的檔次,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產業,咸陽市組建了陜西首家鄉村旅游專業公司――咸陽鄉村旅游發展有限公司,它是陜西省首家服務于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
4.提升鄉村旅游的檔次。咸陽還通過培育典型、培育特色、培育市場來提高鄉村旅游的品位和檔次。咸陽市旅游局2016年工作思路報告中指出:“我們通過開展旅游特色名鎮、鄉村旅游示范村、星級農家樂創建、A級景區創建等活動,樹立發展典型,以點帶面促進全市鄉村旅游產品開發上檔次,管理服務上水平。”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和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先后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全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
5.大力發展優勢特色。按照“一鄉一景”、“一村一品”、“一家一藝”的原則,咸陽鄉村旅游堅持走差異化發展之路,打造了關中印象體驗地袁家村、現代農業體驗地白村、秦風漢韻體驗地大石頭村等多個風格迥異、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示范村,使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產品化,變文化優勢和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關中民俗風情游”、“休閑度假采摘游”及“現代農業體驗游”等精品線路受到眾多游客青睞。
(二)存在的問題
1.民俗文化旅游同質化嚴重。近年咸陽市各地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民俗村層出不窮,但真正體驗過的人會發現,無論是袁家村、馬嵬驛還是伏茶鎮等并沒有突出明顯的特色,不論是民俗村的整體建設,還是旅游的各項配套設施都沒有自己獨特的特色。鄉村旅游管理體系不完善,造成村與村、戶與戶、鄉與鄉之間產品雷同、資源的文化內涵挖掘不深、特色缺乏等問題。
2.沒有特色餐飲。游客前往鄉村旅游很多都是沖著美食去的,想品嘗一下當地特色的美食,但是經過調查發現,咸陽市鄉村旅游的各個景區提供的各類特色小吃幾乎完全一樣:羊血絡、米皮、水盆羊肉、鍋盔、油潑辣子……可以說,關色小吃各景區里都有,味道尚可,價格不貴,但如果游客是先去袁家村再來馬嵬驛的話,恐怕就會“審美疲勞”了。
3.停車場的問題。咸陽市的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各個景區都沒有重視景區規模停車場的問題,讓游客進得來、出得去、玩得高興是旅游最基本的要求,但景區提供的免費停車場規模小,停放的車輛有限,旅游旺季根本不能滿足游客的需要。附近很多村民看到了停車難的問題,就直接把自家的農田推平做了停車場,景區也沒有設立專門的停車場標志指示牌,導致很多游客錯認為這是景區的正規停車場。但是將車停在村民的停車場里車輛的安全問題也沒有保障,另外游客則需要走較長的路程才能到達景區。
4.季節性明顯。咸陽市鄉村旅游的客源主要是關中周邊各城市的游客,周末自駕游較多,旅游發展呈現非常明顯的季節性現象。春暖花開的四、五月,秋高氣爽的九、十月,都是鄉村旅游的旺季,人們出游意愿高。天氣好,鄉村景色迷人,游客量很大。而霧霾嚴重的寒冷冬季和烈日炎炎的夏季游客出游的次數就非常少。這種淡旺季客源量相差明顯,導致淡季時景點門可羅雀,旅游設施閑置,而旺季時農家樂人滿為患,供不應求,從而導致服務質量嚴重下降,餐飲衛生無法得到保證,游客體驗度也明顯降低。天氣好的周末各景區人滿為患,而周內景區里鮮有游客,景區內的很多家門店都已關門,場面冷清根本無法和周末游人如織相比。這樣的場景也減少了游客旅游的欲望,嚴重影響了游客對旅游目的地的印象。
5.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素質比較低。愉快的旅游經歷,離不開優質的服務。當前咸陽市鄉村旅游的從業人員大多是當地村民,他們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系統訓練及服務理念,只是注重把東西賣出去,服務技能低,不會普通話導致和外地游客難以溝通,衛生觀念差。目前咸陽從事鄉村旅游管理的人員,不少是村干部兼任,其經營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均有限。
6.對外省宣傳力度小。咸陽市鄉村旅游項目,目前相對知名度不高,宣傳力度也比較小,客源主要是本地居民,外地居民對其了解甚少。目前,咸陽地區只有禮泉縣袁家村――關中印象體驗地獲農業部首批10個中國最具魅力休閑鄉村稱號,并成為第一批“全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其他的鄉村旅游在國內外名氣甚微,吸引的客源主要是咸陽附近及西安的游客,這無疑給咸陽鄉村旅游的后續發展帶來較大影響。
三、咸陽市鄉村旅游發展的建議
(一)處理好關系
鄉村旅游發展需要處理好本地村民間的利益關系,處理好本地村民與外來經營者的關系,以及與當地政府間的關系。
(二)挖掘文化
文化是鄉村旅游的靈魂,各種鄉村旅游項目是文化的載體,沒有文化的鄉村旅游項目缺乏生命力和持久性。
(三)注重特色
我國的鄉村旅游正從同質開發向差異發展、從單體經營向集群布局進行轉變。因此,鄉村旅游項目一定要注重“品質提升”。人們選擇鄉村旅游,不是為了低廉消費,更多更重要的是出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是一種高層次的旅游行為。
(四)豐富內涵
未來觀光旅游、休閑旅游和度假旅游將成為主流,鄉村旅游經營者一定要通過調整產品結構、渠道結構、營銷結構,做足文章,從體驗經濟入手,多研發出個性化、隨意性、自選式的旅游產品。
(五)與時俱進
鄉村旅游也要講究與時俱進,把握住旅游發展的航向。發展電子商務旅游。電子商務近年來在我國發展勢頭迅猛,網絡消費已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常態。利用互聯網宣傳成本低、信息傳播快等優勢,通過“互聯網+”模式將鄉村旅游產業延伸到網絡平臺,將線上營銷與傳統營銷結合,能夠有效整合資源,快速推動其發展。通過已經成立的咸陽市鄉村旅游網,建立一個以咸陽市鄉村文化和民風民俗為主題的網絡平臺,不斷強化平臺的信息檢索和實時互動功能;利用網絡優勢為游客提供個性化服務,讓游客自主選擇旅游產品,自由定制旅游線路;構建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支付方式,并及時根據游客的需求制定或調整營銷策略,以個性化、零距離的服務方式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另外,利用微信平臺,開發并不斷增加互動模式和內容,將景區的實時動態展現給游客群體,并進行實時互動。
四、結語
篇2
【關鍵詞】江夏區;鄉村旅游;現狀;發展策略
一、引言
在政府的宏觀指導和國內旅游市場需求的推動下,我國的鄉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發展,這不僅豐富了旅游產業的供給體系,而且還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進一步整合我國旅游資源,促進我國旅游產業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鄉村旅游起源于西方,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含義。我國鄉村旅游發展較晚,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發展于90年代中后期,鄉村旅游的含義是指以鄉村為背景,以農村自然景觀環境、人文遺跡、民俗文化風情、農業生產、農家生活場景以及農村環境為旅游吸引物,為消費者提供觀光、休閑、度假、體驗、娛樂等需求的旅游活動。
二、江夏區鄉村旅游的發展現狀
1.發展模式呈多元化。江夏區歷史悠久,地域廣闊,素有“楚天首縣”之美譽。該區地處江漢平原向鄂南丘陵過渡地段,境內有大小山體118座,大小湖泊136處,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已形成以農家樂、田園農業、休閑度假、特色產業園區為代表的發展模式,如青龍山農家樂果園、鑫農湖休閑觀光農業園、苗木花卉產業等。截止2011年底,江夏建成的農家樂、農業休閑景點就近150處,2011年接待游客達200萬人次,發展模式的多元化很好地適應了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已成為促進江夏區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為城市居民提供休閑娛樂的重要產業。交通暢達增強了鄉村旅游景區可進入性,為江夏區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這里不僅有京廣鐵路、京廣高速鐵路、武廣高速鐵路和107國道,還有京珠、滬蓉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此外“武漢?中國光谷”規劃區域大部分也在區境內,這種緊鄰城市的區位優勢為江夏區發展鄉村旅游業在規模、深度和廣度上帶來契機。
2.農家樂旅游發展模式快速。農家樂旅游模式是新興的旅游休閑形式,也是目前中國現階段鄉村旅游的基本形式,它是以農戶家居和農、林、牧、漁及園藝等農村資源為載體,向城市現代人提供放松身心、愉悅精神的休閑旅游方式。2010年7月國務院出臺的《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中就指出要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開展各具特色的農業觀光和體驗性旅游活動。江夏區物產人文資源豐富,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農家樂型鄉村旅游項目,如梁子湖農家樂、吃里香農家樂、江南農家樂、錦苑農家休閑中心、青龍山農家樂果園等。梁子湖農家樂所在的梁子湖地區是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清新的水質和無污染的生態環境,成為城市居民享受田園風光,減輕工作和生活壓力的理想去處,而青龍山農家樂果園則是以果品采摘為主的綜合性觀光農園,游客在這里可以采摘到各種時令的水果,體驗農活。
3.合理開發旅游景區。在生態環境保護基礎上,江夏區科學合理地進行規劃與開發旅游景區。在2006年《江夏區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中就確立了全區“一艦三湖三山”的旅游發展定位,其中“一艦”是指中山艦,“三湖”是指梁子湖、魯湖和湯遜湖,“三山”是指龍虎山、青龍山和天子山。編制完成的總體規劃對整合江夏區旅游資源,做好生態旅游和文化休閑旅游提供了政策保障,同年7月出臺的《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意見》則更進一步明確了全區旅游產業的發展思路。為加快旅游業的發展步伐,江夏區還特別推出了“一日游”精品旅游線路,包含了代表江夏區特色的三大旅游區,即中山艦旅游區、龍泉山風景區、梁子湖風景區。精品旅游線路是將歷史文化旅游、綠色旅游和鄉村休閑旅游結合起來,充分展示了江夏區獨特的文化內涵,有利于打造江夏區休閑旅游品牌。在挖掘區域特色方面,江夏區還連續舉辦了三屆柑橘旅游文化節,這種寓農業生產于休閑旅游之中的鄉村旅游,不僅促進了江夏區旅游業的發展,還大力宣傳了江夏柑橘品牌,為當地農民帶來可觀的直接收入。
4.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環境建設,為構筑便捷的旅游交通網絡體系,江夏區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對道路進行了硬化、黑化和綠化改造工程,目前全區的公路密度位居省市前列。同時江夏區還按國家標準設置和完善了各景點的旅游景區道路指示牌,加快環山、環湖、環路、環景區的農家樂旅游景點建設。“造綠”工程和“清水入湖”等工程不僅提升了江夏區的整體形象,還增強了江夏區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能力,使江夏區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有效提升,2007年江夏區被授予全國首批“綠色小康縣”的稱號。持續開展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對推進江夏區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融合和旅游休閑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江夏區鄉村旅游的發展策略
1.深化對鄉村旅游地位和作用的認識。鄉村旅游是我國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然而當前中國鄉村旅游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值得注意的問題。江夏區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雖得到不斷提升,但在挖掘旅游資源潛力,打造鄉村旅游品牌上還需創新思路。首先要充分認識到發展鄉村旅游對拉動城鎮居民消費、促進農民就業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作用。其次政府要繼續加大主導和支持力度,在現已成型的鄉村旅游基礎上,制訂出中長期的發展規劃,立足地方資源全盤考慮,對旅游資源的保護開發進行統籌規劃。最后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策劃要突出特色,要能充分發揮江夏區鄉村風土民情、自然生態和農業特色產業優勢。
2.打造一批鄉村旅游精品。品牌是鄉村旅游的無形資源,在市場日趨成熟的今天,現代旅游產業的競爭同樣也是品牌的競爭。江夏區鄉村旅游精品的打造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要完善江夏區鄉村旅游產品體系,打造出更多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項目,來滿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新鮮感。二是在整體規劃布局上要認真研究,加強鄉村旅游品牌的打造和包裝,提高全區“一艦三湖三山”的影響力。三要加強部門協作和區域聯合,注重規范化管理。四要加強和社區居民之間的交流,消除社區居民的不信任感,這是打造江夏區鄉村旅游精品的前提條件。鄉村旅游組織經營活動會對當地社區公眾帶來一些消極影響,如何在社區中傳播良好形象,來謀求更好地宣傳促銷是旅游經營者必須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3.拓寬融資渠道。江夏區目前投融資方式還比較單一,為調動發展鄉村旅游的積極性,促進鄉村旅游的深化發展,區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和引導扶持,加大對財政資金的投入,保障鄉村旅游建設的需要。要積極引導大型旅游企業參與開發和經營,推動重點鄉村旅游項目的集中招商,吸引和鼓勵更多的民間資本參與鄉村旅游開發。要改變觀念,積極引進先進的管理模式,不斷創新旅游投融資體制,鼓勵支持農民和各類經濟實體參與鄉村旅游開發建設,發揮社會資金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作用。比如加大對小型微型企業的金融支持,支持涉農擔保資金為農家樂等鄉村旅游提供擔保,促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要積極借鑒國內外發展鄉村旅游的新觀念、新思路、新機制,逐步提升江夏區鄉村旅游的層次和水平,提高效益。
4.加強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旅游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是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關鍵,江夏區鄉村旅游的發展要依據實際情況做好鄉村旅游人力資源開發和管理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加強對鄉村旅游發展帶頭人、經營戶和服務者的培訓,通過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逐步提升旅游從業隊伍的整體素質,規范接待服務水平,提高江夏區鄉村旅游整體的接待能力。分級分類做好人才培訓工作,邀請專家做好對旅游企業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導游人員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思想認識,切實把發展鄉村旅游的工作落到實處。持續做好人才選、用、育、留工作,積極引進旅游經營管理和營銷策劃人才,不斷完善旅游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一支高素質、相對穩定的人才隊伍,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有力保障。
5.增強游客的參與性和體驗性。江夏區交通便捷,緊鄰武漢經濟開發區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區位優勢有利于江夏區鄉村旅游在檔次、品牌和產品上的升級。北京、南京、揚州等智慧旅游試點城市就十分注重鄉村旅游智慧建設,鄉村旅游電子商務采購和鄉村旅游資訊等平臺得到了快速發展。因此江夏區鄉村旅游的升級發展,還要進一步突出游客的參與性和體驗感,引用一些多媒體技術來展示江夏區田園風光和農產品加工制作場景,由此激發游客對鄉村旅游的興趣。繼續優化資訊網站建設,引入一些智能化服務設施,增強服務信息,豐富游客的體驗方式。這種將科學性、生產性和商業性相融合的發展思路,不僅是適應鄉村旅游智慧化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是江夏區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 考 文 獻
[1]王云才.鄉村景觀旅游規劃設計的理論與實踐[M].科學出版社,2004(3)
[2]夏林根.鄉村旅游概論[M].東方出版中心.2007(6)
[3]毛焱,梁濱.武漢城郊鄉村旅游開發掣肘與思路分析――以江夏區為例[J].湖北社會科學.2009(4)
篇3
關鍵詞:鄉村旅游 模式依靠 發展現狀 未來趨勢
中圖分類號:F5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089-01
旅游如今已經成為國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所提供的大量旅游資源已經漸漸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近年來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成為了旅游業中重要的一部分。許多鄉村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地理優勢,大力開發旅游業,把旅游業作為當地的主要收入。但在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應當注意環境的反饋和行業狀態的健康。
一、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一)我國的鄉村旅游業開發較為落后
我國的鄉村旅游由于處于起步階段,國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政府沒有制定相關的政策進行支持和保護,鄉村旅游還是農民自發開發的階段,資金投入不足,旅游模式和產業規模沒有形成,管理滯后。
(二)我國鄉村旅游中的設備設施還不完善
很多地方還沒有完整的旅游系統作支撐,沒有統籌全局的管理方案和設備設施建設。設備落后導致游客旅游體驗差,收入減少,設備更加落后。這樣的循環怪圈一直都困擾著我國的鄉村旅游業。同時設備不完善還導致在興建設備設施的過程中沒有明顯的目標,重復建設嚴重。其中最能體現的便是鄉村交通問題,還有道路泥濘、垃圾處理不科學不合理、住宿條件差、公共設施破舊等。
(三)我國鄉村旅游中的管理和規劃不統一
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農村人只看到當前的利益,沒有看到長遠的發展,政府等相關部門支持力度不夠,沒有相關的規章制度對鄉村旅游進行規范和制約。各種旅游亂象層出不窮,旅游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消費模式落后且高昂,造成在鄉村中的競爭偏向,旅游業取得的利益一年不如一年。
(四)鄉村旅游在利益的驅使下忽視了環境,過度開發
很多鄉村旅游業為了得到巨額的利益或是響亮的名氣,無度地向大自然索取,毫無節制地開發。沒有規劃,沒有顧慮,造成環境惡化,生態資源快速枯竭,水源污染嚴重,垃圾處理不得當,大量樹木遭到砍伐。這種盲目的做法是與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經濟的國家政策背道而馳的,長久下來對我們的子孫后代就是斷絕后路。
二、我國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和未來趨勢
針對我國鄉村旅游的現狀,大概可以從以下三個模式來發展鄉村旅游,當然在整個過程中也離不開健康的管理方式和辯證的、發展的統籌規劃。
(一)依托在其他旅游方式上的發展
一些緊挨著旅游區的鄉村,可以以該旅游區為指引,開發自己鄉村特色的旅游項目。利用臨近旅游區的吸引力,逐漸壯大自身,從而取得良好的發展。
(二)城市孕育鄉村的模式
很多鄉村旅游區應該建立在城市和農村中間的城鄉結合部,利用城市的各方面的發展來帶動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優勢,一是距離夠近,不需要在途中花費太多的時間,周末就可以前往,隨到隨走。二是這樣的鄉村可以依據城市的特點發展自身的旅游特色,依靠特色來吸引大量的人員。
(三)以科技為重要中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科技是@個時代不變的主題,把現今的科技植入到鄉村旅游中來,讓游客在體驗原生態的鄉村旅游時能夠感受到時刻離不開的科技的作用,無疑會給游客帶來良好的旅行體驗,也能夠提升鄉村旅游的品質和現代化氣質。
在依托了三個重要的發展點之后,鄉村旅游的發展前進必將一片廣闊,在未來的鄉村旅游中可能會開發出多種旅游模式和特色,主要還是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規范化的,統籌全局的管理,鄉村旅游未來要取得長足的發展必定需要健康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而不是放任自流,管理過程中要考慮人文、環境、科學等重要因素,綜合發展;二是在未來的鄉村旅游發展中,科技和自然必然是主要體現的兩個方面,科技帶動社會的發展。同時在鄉村旅游業中科技元素的注入也是必然的趨勢,自然則是鄉村旅游的本質,是原生態旅游體驗必不可少的元素,自然也是鄉村旅游對人們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的源頭,應該長久地保持下去,保持最純凈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
三、結語
鄉村旅游業近年來悄然崛起,不斷發展,給農村帶來了大量的收入,拉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卻也是不可忽視的。運用多種經營模式來解決或是緩解這些問題,在發展中看到機遇,沿著時展的大趨勢,客觀看待鄉村旅游業未來的發展,才是目前正確的觀念。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廣西鄉村旅游 高技能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4C-0116-03
廣西具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對于廣西旅游業跨越式發展和建設廣西旅游強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調查表明,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嚴重不足,人才問題已影響廣西鄉村旅游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為此,本文在對廣西27個農業旅游示范點從業人員學歷和接受培訓情況進行調查的基礎上,就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專門的探討,旨在為培養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出謀劃策。
一、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及其對廣西鄉村旅游發展的意義
(一)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含義和特征。《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十一五”規劃綱要(2006年—2010年)》中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產、運輸和服務等領域崗位一線的從業者中,具備精湛專業技能,關鍵環節發揮作用,能夠解決生產操作難題的人員。根據這一解釋,結合鄉村旅游行業的特點,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應該是:既有一定的旅游業基礎理論知識,又有較高的服務技能和較強的分析解決鄉村旅游發展中關鍵問題和疑難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鄉村旅游一線崗位服務技能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兩個關鍵詞是“鄉村”和“高技能”。“鄉村”突出了此類人才的職業領域;“高技能”突出了此類人才的職業能力。因此,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不同于一般的高技能人才,也不同于普通的旅游高技能人才。因為它“鄉村”的職業領域,使得它具有較強的旅游專業性、鄉村地域性和業務復雜性特征;因為它“高技能”的職業能力,使得它有別于普通旅游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和中等旅游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總的來說,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具有實踐能力較強、理論知識較好、鄉村地域突出、專業特色較強等特點,在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層次構成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鄉村旅游人才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對廣西鄉村旅游發展的意義。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對于廣西鄉村旅游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近年來,廣西鄉村旅游獲得了較快的發展,目前全區已創建農業旅游示范點209家,其中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34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示范點4個;建立休閑農業園288個,涉及種養面積36.8萬畝;鄉村旅游點達1000多個,農家樂3000多家,分布在全區14個市、90多個縣(市、區)。據調查,目前廣西從事鄉村旅游工作的人員已達數十萬之眾,僅桂林陽朔縣就達5萬人。在這個龐大的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隊伍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服務技能較差的現狀已經逐漸暴露出來,并已成為廣西鄉村旅游健康發展的一個瓶頸。
目前廣西鄉村旅游總體上還處于資源依托型和政策依賴型的初始發展階段,其發展主要體現在量的增長而非質的提升。許多鄉村旅游企業和鄉村旅游點由于缺乏高效的管理和優質的服務,生存能力和發展能力都比較薄弱,經濟效益較為低下,有些甚至由于巨大的經濟壓力而處于停止經營狀態。隨著全國各地鄉村旅游產品規模的逐步增加和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鄉村旅游市場的競爭也將日漸激烈。今后,廣西鄉村旅游的發展重心必然由量的擴張轉移到質的飛躍上來。為此,鄉村旅游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將成為廣西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
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具有較為扎實的理論知識水平和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使得他們在較大規模的鄉村旅游企業中成為管理者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而在較小規模的鄉村旅游景區景點中又可以獨當一面。在整個鄉村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他們是眾多鄉村旅游一線服務人員學習的榜樣,承擔著對廣大一線鄉村旅游服務人員“傳、幫、帶”的重任。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在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鄉村旅游產品的生產與營銷、鄉村旅游接待的培養與服務等方面,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必須加強對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二、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現狀。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渠道主要有高校全日制旅游教育培養和鄉村旅游崗位再教育培訓。在高校全日制旅游教育培養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和水平。據廣西旅游局和廣西教育廳提供的信息,廣西目前有42所高等院校開設旅游專業,旅游類在校生規模(含中職教育學生)約3萬人,其中旅游高職高專學生約1萬人。統計顯示,廣西旅游高職高專教育涉及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景區管理、旅游策劃、導游服務與管理、旅行社管理、涉外旅游管理、旅游工藝品設計、旅游外語等專業。在廣西旅游高職高專教育師資隊伍中,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的教師比重不斷提高。此外,廣西的旅游教育與行業聯系日益緊密,旅游教育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2012年,我們對廣西桂林、南寧、柳州、北海、欽州、防城港、河池等7個市27個農業鄉村旅游示范點4903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進行隨機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有本科文憑的從業人員129人,占被調查人員總數的2.63%;有高職高專文憑的從業人員358人,占7.30%。
在鄉村旅游崗位再教育培訓方面,各種類型的培訓工作已經逐步展開,培訓工作總體效果良好。在我們隨機抽樣調查的27個鄉村旅游示范點中,有18個鄉村旅游示范點的從業人員接受過一次以上的崗位工作培訓,占調查總景點數的66.67%;接受過相關崗位工作培訓的為3079人次,占被調查人員總數的62.80%。其中,到各類院校進修過相關課程培訓的共131人次,占被調查人員總數的2.67%;參加過3天以上(含3天)鄉村旅游培訓班的共642人次,占從業人員總數的13.09%。調查結果表明,各類培訓工作使各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行業素質得到明顯提高,他們學習到了掌更多的旅游行業文化知識,服務技能有所增進,服務意識有所增強,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加強,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特色旅游開發理念逐步養成,鄉村旅游項目開發不斷翻新,鄉村旅游環境衛生狀況不斷改善,景點接待能力逐步提高,游客接待量穩步增長。
(二)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1.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未引起足夠重視。如前所述,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在廣西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是調查結果表明,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并未得到相關管理部門和鄉村旅游企業(點)的足夠重視。首先,對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相關問題認識不清。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作為鄉村旅游人才結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層次,應該具備哪些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可以勝任哪些具體崗位工作?是否需要進行高技能資格認證?相關管理部門對于這些問題并未認真思考和研究。多數管理者認為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與其他鄉村旅游服務人員之間只是能力的差異,而沒有類型上的差別。其次,沒有建立起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相關教育培養機制。如前所述,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是高校全日制旅游教育培養和鄉村旅游崗位再教育培訓。但調查發現,廣西高校全日制旅游教育對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極為有限。在廣西目前開設旅游專業的42所高等院校中,沒有一所院校開設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方面的專業,甚至沒有開設相關課程。在崗位再教育培訓方面,廣西至今依然沒有制訂專門而統一的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崗位培訓方案或機制。
2.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未能滿足鄉村旅游發展需求。首先,高校全日制旅游教育還不能滿足廣西鄉村旅游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雖然廣西目前每年畢業的旅游高職高專學生多達近萬名,但是,由于各旅游高校教育在培養定位、培養目標、培養方案、招生對象等方面幾乎沒有專門針對鄉村旅游而開展,加上由于絕大多數鄉村旅游點遠離城市,從業人員在經濟條件、社會條件和生活條件等方面較為艱苦,因此大多數旅游高校畢業生并不愿意到鄉村旅游點工作。調查顯示,效益較好的鄉村旅游示范點中,僅有9.93%的從業人員具有高職高專以上文憑(包括高職高專文憑),且其中有多達53.2%的文憑并非旅游相關專業。其次,廣西鄉村旅游崗位再教育培訓力度小,覆蓋面窄。廣西旅游局與廣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曾于2010~2011年組織開展“全區全面開展鄉村旅游從業人員職業技能大培訓”工作,但截至2012年7月,隨意抽樣調查結果表明,僅有約66.67%的鄉村旅游示范點曾接受到一次以上的各類旅游崗位培訓。這其中如果除去培訓工作做得比較好的桂林世外桃源農業旅游示范點,其他17個鄉村旅游示范點每年(旅游經營年數)平均培訓不到1次(僅為0.83次);17個示范點僅有52人到院校進修過旅游相關內容,只有620人參加過3天或3天以上鄉村旅游培訓班,有1731人參加過3天以下的培訓,分別占總人數(4481人)的1.16%、13.84%和38.63%。不少鄉村旅游示范點認為,各類鄉村旅游培訓活動過少且內容不夠全面系統,希望能有機會接受更多更系統全面的培訓活動。絕大多數鄉村旅游示范點反映,他們急需文化水平高、業務素養好的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強烈需要引進或培訓鄉村旅游經營管理人才、旅游規劃策劃人才、宣傳促銷人才、種養和手工技術等專業技能人才、餐廳和導游服務等接待服務人才以及鄉村旅游演藝人才。
三、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策略
(一)積極發揮政府部門的組織引導職能作用。鑒于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特點,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成為一項任務繁重的教育工程,必須發揮旅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農業等政府職能部門的組織協調功能,引導開展人才培養和培訓工作。一是組織做好全區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調查和全區鄉村旅游從業人才需求現狀調查;二是根據全區鄉村旅游發展規劃和發展目標,結合鄉村旅游管理規范,制定相關鄉村旅游人才培養政策,確定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制定相應人才培養方案,建立培養機制;三是協調相關院校與鄉村旅游企業(點)及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關系,明確各方職責,落實各項教育和培訓工作任務。
(二)充分發揮廣西旅游高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廣西旅游教育資源相對豐富,旅游職業院校既具備旅游基礎理論知識教育條件,又具備旅游實踐技能培訓條件,是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但是,當前廣西鄉村旅游產業高速發展與旅游學科自身建設不足存在著矛盾。自治區旅游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農業廳與教育廳等相關機關部門應通力協作,積極引導旅游高等職業院校創新辦學模式,充分發揮廣西旅游高校的教育資源優勢,培養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應用型人才。例如,在桂林旅游高等學校等院校開設鄉村旅游管理專業,對就讀者給予考分優惠和學費補貼;還可采取“高校+地方政府+鄉村旅游企業(點)”等人才合作培養模式,根據各地鄉村旅游企業(點)的具體人才培養要求,“訂單式”培養和培訓人才。同時,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提高實用型旅游人才就業競爭力。
(三)完善鄉村旅游種養、手工技能等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鄉村旅游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具有專業特色性強、知識面廣的特點。除旅游學科相關文化知識外,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還應掌握生態農業種植、特種動物生態養殖、傳統手工制作等專業知識和技藝。而這些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藝的培養,可通過相關政府部門的組織協調,由各相關職業技術院校組織實施,也可直接由各鄉村旅游企業(點)根據具體需要,聯系相關培訓部門或行業機構進行培訓。
(四)做到基礎理論知識教育和實踐技能教學的緊密結合。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必須做到旅游相關基礎理論知識教育和旅游實踐操作技能教學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基礎理論知識是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素質基礎,實踐操作技能是其能力的體現,兩者缺一不可。具體做法:一是根據當今和未來鄉村旅游發展趨勢,對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和能力需求進行認真調查分析;二是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科學系統地制定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理論和技能并重的人才培養體系;三是采用“訂單式”辦學等方式調動鄉村旅游企業(點)參與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四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靈活采用知識講授、理論分析、案例教學、觀摩學習、個案講解、現場示范、集體討論等多種教育和教學方法。
廣西鄉村旅游經營管理型人才嚴重缺乏,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更是嚴重不足,人才已成為影響廣西鄉村旅游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要解決廣西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問題,首先必須從認識入手,政府管理部門和鄉村旅游企業都要充分認識到高技能人才在鄉村旅游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要采用院校培養和部門培訓兩條腳走路的方式,以加快人才培養步伐;再次,根據鄉村旅游牽涉專業面廣的特點,要調動社會相關行業參與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培養和培訓;最后,要建立起鄉村旅游發展調查分析機制,并根據調查結果和未來我國鄉村旅游發展趨勢培養鄉村旅游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許燕裕.廣西鄉村旅游發展顯成效 [EB/OL].(2012-04-24)[2012-10-08].http:///gjw_zt/jtly/gxclyfz/kan/
201204/t20120424_423076.htm
[2]梁昆.廣西鄉村旅游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分析[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
[3]郭滿女.廣西旅游院校人才培養現狀及對策研究[J].科教文匯,2011(7)
[4]陳幼君.試論鄉村旅游人才的培養[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9(2)
[5]周志宏.鄉村旅游職業教育發展困境和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2(28)
[6]于春雨.關于我國旅游專業人才狀況的分析[J].旅游縱覽,2011(2)
[7]孫颯.高職院校旅游類人才培養和就業問題的相關調查研究[J].價值工程,2011(18)
篇5
我國的鄉村旅游起步較晚,但是在國家政策和社會各界的定理支持下,發展的勁頭和勢頭很足,在未來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我國的鄉村旅游發展至今,一直走在“產業化發展”的道路上,并且以較高的發展速度和強度在不斷創造者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我國鄉村旅游經濟建設注入了新的活力。
雖然我國的低碳鄉村旅游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并且實現了“產業化”以及“集中化”的有效經營,但是仍舊存在許多問題需要社會各界對其進行不斷的修正和完善。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鄉村生態環境可能在發展過程中遭到一定的破壞;第二,鄉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得不到有效的傳承和保護;第三,鄉村的基礎建設設施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對低碳文化經濟建設形成有效的支援。
在現階段我國經濟的發展現狀下,我國鄉村旅游與“低碳經濟”和“可持續經濟發展”的密切結合已經表明以“農業”為基礎的鄉村旅游將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也將會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獲得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支持。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鄉村旅游功能構建的新策略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在低碳經濟背景下發展鄉村旅游功能構建的新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保護生態環境為開發前提,力求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我國鄉村地區一致是我國生態保護的重點環節,也是我國保住“13億畝耕地紅線”的關鍵。因此,在鄉村地區進行一切開發活動時,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保證當地生態環境的正常發展,不能做有損于可持續發展的舉措。低碳鄉村旅游的主要作用是在“推動減排、保護環境和經濟效益”這三個方面形成良性的促進和循環。
另一方面,低碳經濟背景下鄉村旅游功能構建需要關注對于自然和文化遺產的保護――“根植于鄉村文化的鄉村性是發展鄉村旅游主的基礎,充分挖掘鄉村傳統文化、農耕文化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必要手段”。因此,低碳鄉村旅游在發揚鄉村文明、傳承鄉村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需要相關開發部門引起足夠的重視。
(二)注重開發配套功能,構建核心發展體系
旅游是促進我國第三產業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而第三產業的主要發展目標之一就是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和晉升文化生活。因此,在低碳經濟背景下進行鄉村旅游功能建設不能單純只是發展旅游業自身,也需要同步開發周邊的配套設施來滿足鄉村旅游業的拓展發展。例如,可以在休閑配套設施上投入足夠的人力和物力,可以在日常的額養殖事業中加入觀光和采摘等富有農村特色的旅游活動來達到吸引游客的目的。
(三)發揮鄉村低碳旅游的教育功能
我國的鄉村旅游發展一直是“跛腳”前行,并沒有與城市現代教育的理念相融合。因此,低碳鄉村旅游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需要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功能,即盡量與城市文明建設實現的融合,開發出彰顯鄉村文明特色的旅游產品,并在傳播“低碳經濟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上進行進一步的貫徹和落實。
三、結語
綜上所述,實現鄉村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走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根據我國鄉村旅游經濟發展的現狀及趨勢,結合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理論,首先要樹立低碳鄉村旅游的價值觀,以綠色經濟理論為指導,實現鄉村旅游地建設的跨越式發展;其次。應當建立低碳經濟模式下的鄉村旅游發展戰略規劃和法律法規體系,積極參與碳金融市場,為鄉村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同時,要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將國際先進的理論和技術應用到鄉村旅游的開發中。
篇6
關鍵詞:鄉村休閑旅產品;產品設計;實踐路徑
中國在2015年提出的“四個全面戰略”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與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的實踐路徑緊密相關,更與實現各區域內的小康社會密不可分。綿陽位于西部地區,農村人口較多。結合綿陽市的具體情況和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資源進行分析,發現,探尋適合綿陽市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能夠加快區域內小康社會的實現進程,并能為相關區域實現小康社會提供理論和實踐借鑒。
1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現狀
1.1資源現狀
資源稟賦理論[1]表明,發揮區域的資源優勢對相關產業的發展有促進作用,設計出適合市場需求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對鄉村休閑旅游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資源概況見表1,其旅游產品的資源優勢突出,擁有自然、文化、社會等旅游產品資源247處[2]。
1.2市場現狀
綿陽市近4年鄉村旅游產品市場概況見表2。從2011年到2014年,圍繞著特色文化、生態、民俗、風情等主題,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總收入及年接待量不斷增長,年總收入達到了277.26億元,年總接待量達到了2821.86萬人次,增長率在波動中達到了35.11%和15.46%。與區位和資源相似的區域相比,綿陽市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市場需要進一步拓展,鄉村休閑旅游路線和實體產品需要開發打造。
2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2.1主要問題
1)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設計單一且分銷渠道狹窄。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供給主體主要為農戶,其分銷渠道狹窄、市場意識淡薄、信息技術缺乏、產品相對單一[3]。產品的分銷主要靠口碑和網絡宣傳,但大多數經營戶又未涉入網絡宣傳[4]。綿陽市的鄉村休閑旅游活動主要有賞田園和吃美食等,度假村類型以觀光型和休閑型為主,缺乏能夠體現鄉村休閑旅游特色的產品設計,綿陽市現有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見表3。2)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配套設施不夠完善。大多數鄉村休閑旅游景點的配套設施不夠完善,衛生設施還處于原始狀態,休閑場所環境不夠理想,景點的解說、標示、急救服務、金融服務系統等不夠規范。這些問題會使人們不愿意參與鄉村旅游活動,會影響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對游客的吸引力。3)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市場需求不規則。由于農業的季節性特點,鄉村旅游也具有非常鮮明的季節性和市場需求不規則性特點[5]。調查表明,綿陽市在2006年的3個黃金周里共接待了游客239.23萬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了9.76億元,分別占全年總量的26.45%和14.98%;2007年的3個黃金周共接待了游客313.49萬次,旅游綜合收入達了11.88億元,分別占全年總量的30.04%和13.59%。黃金周期間接待的游客大部分是本地一日游,游客集中在黃金周和小長假,其余時段較少。在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開發方面缺乏專業人才,沒有與時俱進、緊跟市場需求,管理者理念落后難以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浪費了鄉村休閑旅游產品中的農業資源。
2.2形成原因
1)政府和旅游業經營管理者對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的策劃力度不夠。開發者沒有進行合理地規劃和傳統農耕文化的消失使文化活動現代化且單一,難以讓旅游者找到放松身心和回歸自然的感覺。經營管理者由于缺少市場意識、缺乏經營管理經驗、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掌握不足、沒有關注旅游者的需求等原因,使游客的鄉村休閑旅游愿望難以實現。政府的管理力度不夠,并未起到引導作用,這使得傳統農耕文化活動逐漸減少。2)“二元經濟”結構[6]不利于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完善。“二元經濟”結構導致了基礎設施建設的城鄉分化,城市依靠公共財政積累獲得了大量的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擁有良好、完善、可供旅游業使用的設施;農村由于長期缺乏基礎設施的公共投入,各種基礎設施奇缺,這對完善鄉村旅游產品設計有著嚴重的制約作用。“二元經濟”結構導致了鄉村社會的經濟邊緣化,即基礎設施比如供水、供電、排水、通訊等相對落后。鄉村旅游目的地的衣、食、住、行、游、購、娛等接待設施及旅游產品都處于較低水平,只能滿足游客的基本需要,難以滿足游客大規模、高層次、多樣化的需求。3)農業的季節性特征使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沒有得到延續。農業生產的季節性特征使鄉村旅游具有季節性和市場需求不規則性的特征。不同季節的游客人數不同,這浪費了農業資源。經營主體缺乏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支持、產品服務落后、宰客現象時有發生等原因使游客不可能駐足并重復購買鄉村休閑旅游產品。
3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的實踐路徑
3.1鄉村休閑旅游主題
3.1.1多元化游憩式度假村產品
基于綿陽市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可以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設計多元化游憩式度假村,多元化游憩式度假村產品設計見圖1。多元化游憩式度假村讓游客在住農民家的同時還能吃農民自產自制的綠色食品、觀賞農莊周圍的自然風景、參加各類活動、獲得旅游的體驗與身心的放松。
3.1.2中西方文化結合式鄉村休閑旅游產品
結合中西方鄉村休閑旅游的特征,借鑒、融合西方有價值的地方,以廣大年輕人與部分中老年人為市場,設計農莊式觀光旅游產品,中西方文化結合式休閑旅游鄉村產品設計見表4。
3.1.3野外拉練式鄉村休閑旅游產品
野外拉練不僅能提高青少年獨立生活和應對問題的能力,而且能培養樂觀的心態。目前,綿陽市及周邊的野外拉練式休閑旅游產品供不應求。經營者可以利用多山復雜的地勢設計野外拉練式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在有完備保障措施的條件下開展定向越野、野外實地訓練、跳傘等活動。野外拉練式鄉村休閑旅游產品會受到消費者尤其是青少年消費者的關注。
3.2打造精品路線
文化與旅游的結合更多地體現在文化與景區的結合上[7]。設計的關于少數民族風情和三國文化旅游的5條精品路線如下:(1)少數民族風情路線,綿陽—北川羌族文化區—報恩寺—白馬人山寨—王朗—綿陽,此路線加強了游客對羌族生活的了解;(2)古蜀道文化走廊路線,綿陽—富樂風景區—七曲山大廟—劍門關—李白故里—綿陽,此路線使游客更好地領略到了綿陽厚重的文化底蘊;(3)汶川地震遺址旅游路線,綿陽—北川地震遺址—綿陽,此路線能讓游客產生敬畏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想法;(4)綿陽精品旅游路線,博物館—中華科學家公園—科學城—戈家桃林—綿陽,此路線使游客領略了科技城的魅力;(5)三國文化旅游路線,西山公園—富樂山公園—梓潼北伐演武遺址—古瓦口關,此路線讓游客體驗了三國文化。
3.3創新實體產品
3.3.1觀光果園產品
綿陽位于成都平原,地勢平坦,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較大,土壤為南方紅土,適宜種植亞熱帶水果如柑橘、柚子、甘蔗、草莓、荔枝。觀光果園以水果旅游為主題,突出了特色,引起了消費者的興趣和消費欲望[8]。當果園的水果成熟時,可以設計觀果、摘果、品果等系列活動來吸引游客,游客可以親自采摘、品嘗、加工水果。游客可以開展騎車、燒烤野炊等活動,還可以舉辦京劇和禪道等活動來吸引有這方面愛好的游客。
3.3.2科技觀光旅游產品
科技觀光旅游產品是利用現代高科技手段建立的小型農、林、牧生產基地,在生產農副產品的同時又給旅游者提供了游覽場所。綿陽科技較發達,可在周邊地區建立專業的農林創新種植基地,如蔬菜高新技術創新園、外商投資園和吸引游客目光、向游客普及了基因知識的西南科技大學實驗基地和仙海生態旅游區。
3.4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的實踐保障措施
首先,政府主導與民間配合相結合[9]。政府應重視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對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重要作用,協同旅游、農業、林業等部門對綿陽市轄區內各種類型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進行統一規劃和科學管理,確保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在空間上的合理分布。其次,健全體系,統籌全局。政府及相關機構管理人員應當建立健全鄉村休閑旅游產品涉及到的政策體系與基礎設施保障體系,建立一套以政府為引導、企業集團和社會為主體的完備體系來與優美的自然風景相匹配。最后,調動鄉村休閑旅游地居民的積極性[10]。先從綿陽當地居民入手,調動其積極性,采用廣告、公共傳媒等營銷手段來進行推廣,逐漸提高綿陽鄉村休閑旅游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形成聞名于四川省甚至全國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品牌。
4結語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與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的實踐路徑緊密相關,更與實現各區域內的小康社會密不可分。雖然綿陽市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資源豐富,但是與臨近的成都等相似地區相比仍發展滯后。綿陽市的鄉村休閑旅游產品設計應遵循多元化的游憩主題、打造鄉村休閑旅游精品路線、開發鄉村休閑旅游實體產品的設計理念,并以此開展實踐。
作者:龔姝穎 沈忠明 單位:西南大學
參考文獻:
[1]周金堂.要素稟賦與縣域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J].農業考古,2007(3):25—26.
[2]趙秋泉.綿陽市鄉村旅游發展研究[D].綿陽:西南科技大學,2008.
[3]宋增文.鄉村旅游新業態發展機制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6):217—220.
[4]粟路軍,黃福才.服務公平性、消費情感與旅游者忠誠關系:以鄉村旅游者為例[J].地理研究,2011,30(3):46—47.
[5]馬治鸞.成都鄉村旅游產品優化與升級新思路[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11):203—207.
[6]顧婷婷,嚴偉.基于福利經濟學視角的鄉村休閑旅游綜合體的開發模式研究[J].生態經濟,2014,30(4):132—137.
[7]王文瑜.旅游文化產品創新設計方法研究[J].包裝工程,2015,36(14):124—127.
[8]李碧茹.設計心理學在旅游產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劍南文學,2011(10):267.
篇7
海口作為海南省省會城市,鄉村旅游業發展更是紅紅火火。國外旅游觀光客選擇鄉村旅游的趨勢也在逐年擴大,各景區以及民俗旅游村鎮接待外國游客的人數也在迅速增加,但是對于鄉村旅游從業人員英語口語水平的研究還處在摸索、探尋階段,形成的相關教學思想缺乏系統性、理論性。而英語口語是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素質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它的目的主要是幫助從業人員進行專門的英語口語技能訓練,從而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并力求促進從業人員智能的全面發展”。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鄉村旅游從業人員英語口語能力的現狀分析與研究,以期豐富鄉村旅游研究成果,并為開展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英語培訓工作提供理論依據和指導。
一、當前海口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
海口鄉村旅游資源特色鮮明。優美的熱帶自然田園風光,良好的海洋生態環境,豐富的海洋漁業旅游資源,獨特的少數民族風俗習慣,鮮明的歷史文化特色……都為鄉村旅游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按照《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的標準與要求,海口擁有270個旅游單體,7大類,22個亞類,50個基本類型。其中,自然資源87個,占總數的32.2%,人文景觀183處,占67.8%。國家5級旅游資源單體兩處,分別為雷瓊海口火山群世界地質公園、東寨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級7處,主要有鳳生香草園、綠楓山莊、瓊崖云龍改編舊址、侯家大院等;三級旅游資源單體34處,以東寨港鄉村公園為代表;二級及其以下等級共228個。總的來說,海口市鄉村休閑旅游資源儲量大,類型比較齊全,人文旅游資源數量多,旅游資源布局在空間上相對集中,特色鮮明,地域組合較好。
目前,海口已建成的生態文明村有1255個,可作為鄉村生態游點開發的有270個,已推出3條成熟鄉村生態游線路,分別是火山休閑徒步游、鄉村農家樂游、漁家樂生態游。初步具備接待條件的特色鄉村生態旅游點約28個,年接待市民游客突破70萬人次。主要有美蘭區演豐鎮鄉村主題公園、鳳生香草園,秀英區火山泉休閑農莊、南海休閑農莊、綠楓莊園,瓊山區本立村、龍連村、加樂湖村、南疇村、田心村,龍華區新坡、文山村等。近期還將重點培育10個鄉村生態旅游點,中遠期將打造50-100個鄉村生態旅游點。近幾年,海口鄉村旅游景點接待的外籍游客的數量有所增加,鄉村旅游漸漸趨向國際化。因此如何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服務外國游客的水平是提高海口市鄉村旅游整體接待和服務質量、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形勢需求,而且這個需求隨著海口鄉村旅游的大力發展會變得越來越急迫。
二、當前海口市鄉村旅游從業人員英語口語能力的現狀分析
鄉村旅游從業人員主要指的是現在在海口各個鄉村旅游景點工作的服務人員、漁家樂和農家樂的經營者、服務者等。近期筆者對海口最受游客喜愛的10個鄉村游景點,海口火山泉休閑農莊、龍鱗村、世外桃源養生度假區、綠色鄉村世界―龍泉香園、東寨港紅樹林保護區等景點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針對300名鄉村游從業人員,我們統計了他們的年齡、性別和學歷教育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1.鄉村游從業人員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有超過70%的從業人員學歷在“初中及初中以下”,“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不到5%。在調查中,只有龍泉香園的從業人員接受過一些培訓,90%的從業人員沒有接受過相關技能培訓。由此可見,鄉村游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低,接受培訓少。90%以上的從業人員對英語一無所知,在我們調查的過程中,只有很少的地方有一些英語標示,大部分都沒有英文的介紹。
2.鄉村游從業人員女性偏多,占到60%。由于鄉村游主要是服務行業,從業的人員中大部分以女性為主。外出務工人員中,以男性偏多。從性別結構來看,農村實際從業者女性偏多,而在外務公人員中男性較多。
3.近年,由于農村老齡化速度加快,農村中較高文化素質的中青年人員大量流向城市,農村大學生返農比例過低,致使鄉村游從業人員結構配置呈現以下特點:女勞力多、年齡偏大者多、文化程度偏低者多,無技能者多。
4.許多鄉村游景點經營者存在小農意識,注重短期效益,缺乏系統的專業培訓和教育,服務意識和服務技能欠缺。在鄉村游從業人員隊伍中,專業層次低、專業結構單一,對鄉村旅游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不深、不透,指導能力不強。
5.由于從業人員的受教育背景、英語學習基礎以及個人語言學習天賦和積極性等不同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造成海口鄉村旅游從業人員英語口語能力水平非常低。
6.據我們的調查了解,各區縣旅游局每年都組織培訓,但內容大都集中在如何提高餐飲制作、衛生水平以及一些簡單的服務接待禮儀培訓,針對接待外國游客的英語口語培訓和西方禁忌禮儀常識等培訓存在盲區。
三、提高鄉村旅游從業人員英語口語能力的措施
1.建立旅游英語培訓班。為了海南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海口市旅游局可以和各高校外國語學院合作舉辦旅游英語培訓班,來自海口附近鄉村旅游景點的從業人員可以參加培訓。各個外國語學院可以安排英語教師和一些外教進行授課,內容包括常用旅游英語口語、跨文化交際、西方禮儀等相關英語知識課程。也可以建立培訓基地,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效的培訓方法,確保培訓質量。同時抓好宣傳,積極深入各個鄉村旅游景點,動員、組織有志從事鄉村旅游的從業人員參加培訓。
2.運用得當的教學方法。針對培訓對象的特點及其所處的環境特點,按照實用、實際、實效的原則與因地制宜的原則,采取不同方式、不同層次、不同內容的培訓,使培訓形式靈活多樣、生動有趣,如互動交流、實景培訓、個別輔導、圖文并茂等形式,充分調動學員的學習積極性,爭取達到學員有興趣,培訓有效果,實踐有應用。派選的上課教師有中方教師也有外教,有集中授課,也有個別輔導,同時也邀請外籍教師假扮游客深入到農家院進行實踐教學等。
篇8
關鍵詞:鄉村旅游;市場營銷;SWOT分析
湖南旅游的發展起步較晚,由于缺乏科學系統的鄉村旅游理論指導,仍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存在著游客比較分散,市場沒形成規模,開發盲目、缺乏特色和管理混亂、項目單一沒有特色、文化品位不高等一系列的問題。在此對湖南省鄉村旅游市場進行研究,提出進一步優化發展的策略及建議,以此尋找一條適合湖南省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一、湖南鄉村旅游的現狀分析
(一)湖南鄉村旅游概述
湖南省的鄉村旅游資源的數量和級別在我國居于靠前位置。以2010年為例,全國鄉村旅游接待游客總數超過4億,其中湖南省占比高達約23.46%,即全年的接待規模為9383萬人。另外,湘潭市的隱山,長沙市的岳麓山,常德市的桃花源,道州濂溪等,這些名山、名水都是風景名勝之地。近代歷史產生的紅色景點,如偉人故里韶山,“將軍之鄉”平江等,為湖南省的鄉村旅游資源更添特色。而湖南省也很重視鄉村旅游的建設,于2010年起在全省范圍內實施“3521”工程看,力求打造成為全國鄉村旅游的強省。
(二)湖南鄉村旅游開發的特點
1.因地制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
湖南省境內鄉村旅游資源豐富,且各具特色。湖南省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原則之一就是根據各地區自然景觀和人文風俗的特點,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旅游資源的特色。如婁底新化縣水車鎮利用花崗巖風化物具有疏松透水性等天然優勢,合理引水布局,創造出世界一絕的紫鵲界秦人梯田,再加上獨特的自然環境為該鎮生產風味小吃和土特產提供了先決條件,使紫鵲界秦人梯田成為婁底市旅游資源中的一個顯著亮點。同樣,湖南省還充分利用豐厚的自然資源開發了“岳陽市君山區鄉村之戀”、“湘西州鳳凰縣苗人谷景區”等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景點。
2.資源分布較為平衡,形式多樣。
湖南省鄉村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分布廣泛。以星級鄉村旅游景區來看,全省現有517家星級鄉村旅游景區,各地市均有分布,其中省會長沙及其周邊地區較為集中,占到總數的2成多。另外,湖南省鄉村旅游項目形式多樣,如“度假型”農家樂和“客棧型”農家樂,其功能涵蓋教育功能、經濟功能、保健功能以及文化功能等,可以說,湖南省的鄉村旅游正處于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三)湖南省鄉村旅游現狀SWOT分析
1.優勢(Strength)分析。
(1)獨特的區位條件。湖南省位于長江中游南部,屬于我國中部地區,境內湘江貫穿南北。湖南東臨江西,西接重慶、貴州,南毗廣東、廣西,北連湖北。這些區位條件使湖南省擁有潛力巨大的地方性休閑農業市場和廣闊的中轉性潛在休閑農業旅游市場。
(2)優越的自然環境。湖南地處我國中部,自然資源豐富,旅游業發展具有資源優勢。較大的地勢差距和齊全的地貌類型,是湖南省鄉村旅游資源多樣性的必要條件;充足的降水和充沛的光照,是湖南省農作物生長良好之不可或缺的自然條件。
(3)深厚的文化底蘊。湖湘文化底蘊深重濃厚,不僅源自千年,而且緣于炎黃文化和前炎帝神農文化。有“天下隱山”之稱的湘潭隱山,“惟楚有才,于斯為盛”的岳麓書院等,奠定了湖湘文化的基礎,也有助于推進以湖湘文化為亮點的湖南省鄉村旅游的影響力。
2.劣勢(Weakness)分析。
(1)經營者管理水平低下,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湖南省鄉村旅游尚處于市場初級無序發展階段,導致鄉村旅游大多處于粗放經營狀態,經營者素質不高,管理人才亟待匱乏,從業人員缺乏應有的職業素養,其主要有以下表現:
第一,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導致出現服務空缺和不到位等問題,嚴重影響游客的觀感和心態。
第二,人文景觀保護意識淡薄,景觀塑造同質化嚴重,這不僅使鄉村的本來面目得到破壞,而且導致景觀對游客的吸引力下降。
第三,行業缺乏有效監管,“條塊分割”現象仍然存在,導致鄉村旅游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2)產品開發度不夠。這包括對產品開發的力度和深度不夠。湖南省對鄉村旅游產品的挖掘不夠充分,長期以來,鄉村旅游沒有將當地的人文景觀和鄉村習俗融入旅游中,多為對其他鄉村旅游發展地區的簡單模仿,難以維持游客對其的吸引力。
(3)淡旺季明顯,對旅游接待形成巨大壓力。鄉村旅游主要以近程旅游為主,湖南的春、秋二季溫度適中,氣候也適合外出,所以其是旅游的旺季。這六個月外出休閑旅游的游客較多,但鄉村旅游景點的軟硬件服務卻難以承載過多的游客。而冬季由于溫度低、景觀觀賞性降低,導致旅客較少,造成了大量鄉村旅游服務設施長時間停用,造成資源閑置。
3.機遇(Opportunity)分析。
機遇方面可以總結為兩點:一是靜態方面的外部環境的改善,尤其是日趨良好的政策環境有利于鄉村旅游的發展,比如湖南省政府實行了鄉村旅游建設的“3521”工程,此舉大力拉動了湖南省鄉村旅游的發展;二是時展過程帶來的機遇,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加速,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們面臨著工作壓力大、居住空間小、生活節奏快等問題,他們迫切的希望可以親近自然和放松身心,鄉村旅游就應運而生,應運而壯大了。
4.威脅(Threat)分析。
篇9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文化水平提高、多元化休假制度日漸成熟,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在閑暇時參與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旅游活動。在繁雜、喧囂、多污染城市生活的老百姓,更愿意去親近大自然,感受鄉村清新空氣,欣賞秀美自然風光,還可以體驗到濃厚的地方民俗,因此鄉村旅游成為現代旅游市場新亮點之一。
一、鄉村旅游背景和意義
(一)鄉村旅游
指在農村地區開展,以鄉村人為主體,以特有鄉村居住環境、田園風光、民俗文化、農業生產為基礎的旅游活動。隨著旅游業不斷發展,游客對旅游活動需求不斷提高,更加注重對城鄉相異文化的體驗。美麗自然的田園風光,安靜祥和的生活氛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動,吸引著眾多城市游客到鄉村旅游。
(二)發展鄉村旅游的意義
1.促進了城鄉精神文化交流。城市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信息帶到農村,使農民提高素質,轉變觀念,接受現代化意識觀念和生活習俗。鄉村的民間文化,各種節慶活動、禮儀風俗、民間建筑、工藝美術等,賦予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深刻的淳樸性和神秘性,對城市游客來說,具有強大誘惑力和吸引力。
2.改善鄉村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大力投入建設鄉村旅游景區,道路改善、住房改造、植樹種草、美化環境,使鄉村生活環境,農村社會服務體系大幅改善,讓鄉村居民生活質量大幅提高,為新農村建設帶來較好的經濟基礎,更好的迎接城市游客。
3.鄉村居民依托當地自然景觀、農業資源參與投資、經營旅游業,靠自身力量獲得財富,實現“生活寬裕”的目標,解決了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鄉村旅游不是單一的觀光旅游,還包括娛樂、民俗、訪祖等在內的多功能、復合型旅游活動。如:度假+采摘+民俗活動體驗,能讓游客體驗到鄉村民風民俗、農家生活和勞作形式,在勞動的快樂之余,還可購得滿意的農副產品和民間工藝品。
4.發展鄉村旅游,激發當地鄉村居民保護好自身傳統文化和生態環境,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目標。
二、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
1.我國鄉村旅游起步較晚,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現在國內旅游市場,主要以“吃農家飯、住農家房、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民俗風情旅游;以收獲各種農產品為主的采摘旅游活動,例如:江西廬山腳下的農家飯莊及農家果園開放觀光,游客可自行采摘、品嘗草莓、葡萄等果品,滿足于人們參與收獲過程的心理。
2.目前國內鄉村旅游市場大多為短途游、周末游。城郊鄉村有著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獨特的人文環境,地域的優勢,交通的便利,大中城市的上班族,利用周末或短期節假日來放松身心,形成了近距離、短時間的出游。這是因為:一、我國上班族的休假以短暫的法定休和周末休為主;二、我國旅游業的配套交通設施如鐵路、公路等還沒有那么發達,限制了短時間內的長途旅游。三、我國大多數工薪階層的薪水難以負擔通常的長途旅游費用。因此,我國出游者大部分選擇交通便利、出游費用不那么高的城郊鄉村游,感受不一樣生活。
(二)我國鄉村旅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當前我們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對鄉村旅游理解層面不夠,許多農村受到傳統農業的制約與影響,不能“跳出農業看農業”,簡單靠山吃山,或以現有的農田、果園、養殖場開發利用建成旅游景區,結果很多游客去了一次,便不會去第二次,因此越辦越差,直到停業。其實鄉村旅游業是一種農業和旅游業相交叉的產業,不能以單純的農業觀光為主,農業和旅游業應交融,互為補充,形成特色產業。
2.產品單一、檔次低、層次淺。鄉村各類資源未能充分有效利用,而過分依賴農業資源,缺乏文化內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項目單一。如觀光果園只供游客觀光、采摘果實,鄉村旅游產品創新設計和深度加工不夠,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顯,難以讓游客感受和體驗鄉村旅游地形象,無法跟上現代旅游市場需求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
3.經營者缺乏經營管理理念。其一、經營者大多數是民營資本投入后,采用家族式管理,任人唯親,用人制度不夠完善,服務人員缺乏專業的培訓,造成管理混亂; 其二、在經營理念上,許多經營者停留在注重飯菜質量、味道上,而游客更加注重的特色農家風味、綠化環境、服務水平卻沒有放在重要的地位上,造成游客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三、小結
篇10
關鍵詞:溫江;鄉村旅游;策略
一、溫江區域概況
溫江區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地區,是成都市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地貌簡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文地質、氣候條件優越,適宜多種生物生長繁育,是著名的農耕區。同時,溫江區經濟基礎較好,經濟發展水平處于成都市區縣的前列,素有金溫江的美譽。2012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3.1%,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126. 23億元,增長幅度為11. 8%。
隨著城鄉統籌改革實踐和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不斷推進,溫江區主動承接主城區的產業轉移,立足于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以及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興三優二”將成為溫江經濟發展的基本策略。
二、溫江鄉村旅游發展現狀
溫江區鄉村旅游資源豐富,廣袤的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優良、大田林盤景觀獨特、花木種植產業發達,結合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特色濃郁的民俗風情,共同構成了溫江區鄉村旅游資源的主體。
近年來,溫江區依托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優美的生態環境本底、富饒的人文景觀資源,大力培育和發展以田園觀光、互動體驗為特色的鄉村旅游業,規劃和建設了一批具有生態觀光、休閑度假、科技教育、民俗文化等形態的精品旅游項目。
三、溫江鄉村旅游存在的不足
1.旅游資源開發不平衡。溫江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花木產業基礎和人文歷史等旅游資源,但目前開發程度較高的主要是以花木資源為依托的觀光型和體驗型鄉村旅游,其他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的開發力度較弱。總體上看,當前溫江區的鄉村旅游項目普遍缺乏對鄉村歷史、文化內涵的梳理和挖掘,旅游資源開發現狀與區域內旅游資源規模、數量、開發潛力不相稱,資源利用程度低,使得鄉村旅游結構發展不平衡。
2.旅游產品影響力不足。在全國乃至四川省,溫江區鄉村旅游產品的知名度仍然偏低。在旅游形象上,溫江區雖然對自身旅游形象進行了一系列策劃,但由于形象設計變動比較頻繁,且缺乏一個突出的口號和品牌,并沒有樹立一個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的旅游形象。尤其與周邊旅游業發展較為成熟的地區和一些具有優質旅游品牌的地區相比,如成都市區、都江堰等地,溫江鄉村旅游對旅游者尚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3.旅游基礎設施不完善。由于鄉村旅游目的地大都位于城市郊區和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的農村,且鄉村旅游在境內存在點分散、規模小、有點無網的特征,因此在前期工作不規范、規劃不合理等情況下,往往容易產生基礎設施投入資金巨大,卻難以獲得良好效益的結果。
四、溫江區鄉村旅游發展策略
1.鄉村旅游產品開發與整合。根據鄉村旅游市場多樣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將古蜀魚鳧文化、川西田園風光、花木種植和水文自然條件等多種資源要素有機結合,積極開發鄉村休閑度假、觀光體驗、康體養生、體育運動、商務會展等新興旅游產品,進一步提升旅游產品品質,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具體而言,應主要發展以下幾種鄉村旅游產品形態:花木觀光體驗游,生態休閑度假游,歷史文化體驗游和川西林盤風光游。
2.進行鄉村旅游產業鏈拓展。(1)溫江應繼續開拓特色餐飲產業,打造萬春鎮“鹵香天下”美食街和重塑公平“美食名鎮”等知名品牌。建設一批金盤級、銀盤級特色餐飲名店,推出一批特色菜品,完善“食在溫江”的內容與內涵,豐富溫江的旅游產業要素。并強化服務規范,進一步提高旅游餐飲業的總體水平。
(2)促進旅游商品產業化開發。立足于溫江的文化底蘊與自然資源特色,在系統梳理溫江已有的酥糖、滴窩油、蜂膠、有機食品等特色商品和潛在旅游商品的前提下,分析市場需求,凝練出 5~10種溫江特色旅游商品,加大以“帶走溫江”為主題的系列旅游特色商品的開發力度,形成規模化生產。
3.加強鄉村旅游配套設施建設 。(1)強化旅游交通建設。在溫江現有交通體系基礎上,建設發達的對外、對內交通交通體系,尤其是加快推進旅游目的地立體交通網絡建設,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服務設施建設,科學規劃建設景區內、外部交通方式與線路。
(2)加快旅游酒店的發展。吸引中外品牌酒店在溫江投資,促進溫江酒店市場的發展、增加客源市場規模,提升酒店經營管量水平,培育酒店市場經營主體,成為溫江今后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3)推進旅游信息化建設。促進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在旅游信息化方面的應用,通過全區各部門共建共享、互聯互通的數據共享交換支撐環境,破除旅游信息孤島,實現旅游系統與空間系統、產權系統、社會組織系統、政務服務系統的全面整合。
(4)加快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面推進旅游咨詢中心建設,加快建設旅游便民服務設施,加快推動景區及旅游交通干道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通訊網、互聯網全覆蓋。
4.創新鄉村旅游營銷渠道。(1)推動鄉村旅游的整體營銷。溫江鄉村旅游營銷應樹立大市場、大營銷的意識,整合社會各界力量,實現整體營銷。一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門要積極創建各級各類旅游示范區(鎮、村)以及 A級、星級品牌,從行政區域和企業規模上不斷擴大溫江旅游形象的影響力;二是推廣聯盟營銷,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建立旅游聯盟,完善區域營銷網絡體系,實現平臺共享,渠道共用,客源互送,聯動發展;三是積極參與承辦體育賽事、博覽會、交易會、各類旅游節事活動,積極參加區域旅游合作,著眼于旅游形象的整體宣傳策劃,形成景區與鄉村結合的整體概念,深化“運動、健康、生態、休閑 ”的品牌形象內涵。
(2)大力開展網絡營銷。針對旅游信息化的迅速發展,應整合溫江旅游系統資源,構建政務、商務整合的網絡營銷系統。將網絡宣傳進行有機整合,積極通過互聯網加大溫江旅游宣傳力度,利用好溫江區地理信息平臺系統,全面建設旅游信息新平臺。通過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把溫江旅游資源全面、詳實的展現在互聯網上,真正實現將溫江旅游搬上互聯網。
參考文獻:
[1]丁艷平.鄉村生態旅游開發研究――以陜西省華陰市為例[J].生產力研究,2012(7):91-92,113.
[2]黃露.淺談成都農家樂的現狀與發展前景[J].學術探討,2011(8):293.
[3]李琳,徐潔.我國鄉村旅游游客滿意度區域差異特征比較研究[J].求索,2013(4):259-261.
[4]劉國斌.中國鄉村旅游發展戰略思考[J].學習與探索,2012(11):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