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范文

時間:2023-06-01 10:53:5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

篇1

[關鍵詞]服務貿易 產業結構 開放度 對策

一、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服務貿易結構不合理。根據數據顯示,我國服務貿易出口主要集中在運輸、旅游等傳統服務部門,其他新興部門象金融、通信等這類技術和知識密集的行業,我國的規模還很小,與世界服務貿易發達的國家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還是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所以我國的服務貿易結構應朝著技術、知識密集型的方向發展,應該讓那些和科技有關的的服務貿易在服務貿易中占更在的比例。而且我國的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沿海的發達地區,這是我國服務貿易在區域發展還不夠平衡。

2.我國服務業開放度不高。我國服務貿易的開放程度不高,遠遠落后于其他行業。如銀行、電信等,到現在為止還保持著非常嚴格的市場準入,有些行業雖然好一些,但對外資不是完全開放。所以,某種程度來說,中國的服務業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較多的限制,服務業市場化程度、開放度很低,市場對資源配置無法發揮很大的作用,這就限制了服務貿易的發展。

3.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仍不健全。雖然近些年我國服務貿易方面的立法有了較大的改觀。中國先后頒布了一系列涉及服務貿易領域的重要法律法規,如《中央銀行法》、《商業銀行法》《海商法》、《廣告法》、《保險法》、《律師法》、《建筑法》等,同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我國的服務貿易立法仍不夠健全,不少領域(如電信、旅游等)還存在很多空白,或和GATS沖突。在頒布的法律中一些法律法規還比較抽象、在實施中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相對來說立法層次不高、缺乏協調些,這些都影響到我國服務立法的統一性和透明度。

4.我國服務貿易管理落后,缺乏專業人才。服務業涉及的行業非常廣,但其管理體制還很落后,政策缺乏透明度,存在多頭管理,互相矛盾現象,這必然會造成責任不明確,管理混亂。同時,由于我國的服務貿易向著技術、知識密集型方向發展,所以服務產業的發展也正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歸根到底是人才方面的差距,目前我國服務貿易的人才極缺,尤其是新興服務業和知識型服務業所需的高級人才更是缺乏。發展服務貿易不僅需要一般的金融、保險、運輸、旅游等方面的人才,更需要一批精通國際金融、國際運輸、國際商法等業務的人才。

二、發展我國服務貿易應采取的對策

1.優化服務貿易產業結構。隨著經濟的發展,服務貿易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必須利用先進的技術,提高自身的產業水平,提升服務業的競爭力。服務貿易競爭是知識和技術的競爭,發展基礎科學、尖端技術和自主創新能力是取勝的關鍵。服務貿易應向多渠道、多層次的方向發展。首先,繼續鞏固和發展有比較優勢的傳統產業,象運輸、旅游、建筑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來提高服務貿易的出口收入,同時,也要發展新興其他的產業,在充分發揮中國服務業比較優勢的同時,逐步發展較高層次的技術密集型新興服務業,如金融、通訊等,推動傳統服務業向高附加值的方向發展。

2.加大服務貿易的開放度。我國的服務貿易市場化、開放度不高,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推進我國服務貿易自由化進程,加大開放力度,取消進入壁壘,放寬市場準入。只有這樣,我國服務企業才有機會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和經營經驗,提高服務水平。同時拓展吸收外資投資方式,引導外資進入服務貿易領域,增加資本,改造傳統行業,促進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使我國服務貿易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利用外資帶來的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推動國內服務行業的發展。

3.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我們應加強對相關條款的研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特別是健全、完善對服務市場準入、稅收、投資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使服務貿易法律更加具體,更具操作性。同時,我們應該提高服務貿易的透明度,減少相互間的沖突,并與國際法律、法規接軌。使服務貿易能更加規范,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當然,我們也可以利用服務貿易法律法規中的一些保護政策,來保護我國服務貿易免受歧視,健康、快速的發展。

4.培養精通服務貿易業務的人才。人力資本是影響我國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因素。雖然近幾年我國服務業發展迅速,但人才培養步伐卻始終沒跟上發展步伐。所以,我國應大力培養和引進優秀的、高水平的服務業人才,現有各高校相關專業中加開國際服務貿易課程,培養熟悉國際服務貿易的復合型人才。同時,我們可以加大教育培訓的力度,制訂人才培養計劃,提高服務貿易專業人員的素質,促進人力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各種途徑引進海外高素質人才來國內就業,通過某些服務領域的開放,引進人才,提升我國服務貿易中的智力資本因素。

三、結論

當前,全球服務貿易飛速發展,全球經濟競爭的重點正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貿易。因此,應當清醒地認識中國服務對外貿易現狀、發展中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參與全球的產業分工合作,中國的服務貿易才會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琳,宮占奎.關于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思考.經濟問題,2009

[2]孟慶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

[3]王錦陽等.我國服務貿易的比較優勢及發展對策研究.特區經濟,2009年

[4]俞穎.我國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經濟管理者,2009年

[5]謝俊源.經濟危機背景下中國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經貿導刊,2009年

篇2

關鍵詞:常州;國際服務貿易一、國際服務貿易概述

國際服務貿易是指國際間服務進出口的一種貿易方式,包括服務輸出和服務輸入。服務輸出也就是貿易一方向另一方輸出服務并且獲得收入的過程。服務輸入即購買他人服務。

狹義的國際服務貿易是指傳統的為國際貨物貿易服務無形貿易,如運輸、保險、金融以及旅游等。廣義的國際服務貿易還包括與貨物貿易有關的服務以外的新的貿易活動,如承包勞務、信息傳送等方面。

二、常州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1、新興行業部門發展迅速

常州國際服務貿易主要集中在運輸、旅游和勞務輸出與輸入領域, 目前常州國際服務貿易涉及到的部門和行業眾多, 大大地超越了傳統國際服務貿易范圍,例如信息、計算機服務等繁榮發展,2004年常州三次從業人員比重為37.4∶31.6∶31,與2000年相比第一產業、第二產業比重分別下降9.5和0.5個點,而服務業上升了10個百分點,而國際服務貿易所占比重也明顯上漲。

2、服務外包逐漸成為特色

常州是江蘇省首批服務外包基地城市,擁有科教城、動畫基地、軟件園、鐘樓經濟開發區等4個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區,科教城、創意人才培訓中心等2家省級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服務外包企業500多家,從業人員近3萬人。常州現有1個國家級開發區和9個省級開發區及2個出口加工區,有104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外資企業在常州投資發展,4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常州投資了70多個項目,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關系,與世界上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外經合作關系。

3、服務貿易總體競爭力弱,附加值低,優勢不明顯

服務貿易發展的基礎是服務業,服務業的滯后嚴重影響了服務貿易的發展。常州服務業平均增長率為15.4%,這一增長率與世界服務貿易同期的增長率相差不多,但是發展水平卻非常落后。這主要表現在服務貿易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三、常州地區發展國際服務貿易所存在的問題

1、服務貿易結構有待優化,新興行業所占比重仍較小。

從總體上看,常州服務業的競爭力不如工業。目前,建筑、運輸、旅游等部門是常州服務貿易主要集中的產業部門,而全球服務貿易量最大是金融、通信、保險、等技術密集以及知識密集行業。常州的服務貿易在這些行業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結構相對單一。據統計,旅游也占服務貿易總額的30. 22%、運輸也占服務貿易總額的28.72%和保險業占服務貿易總額的4. 86%。由此可以看出旅游、運輸和保險占據了服務貿易總額的將近三分之二。而金融服務、通訊服務、僅分別僅占服務貿易總額的0. 54%和0. 78%,比重很小。

2、服務貿易相關技術、專業人才缺乏 。

目前我國服務貿易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比較缺乏,如服務貿易的相關研究人員、工商企業家、金融家、會計師、審計師、律師和工程承包商等。其中新興服務業和知識型服務業的外向型復合人才尤其缺乏。這對服務貿易的發展影響極大。另外,服務部門從業人員的素質也有待進一步提高。這些都大大削弱了常州服務貿易的競爭能力。

3、服務貿易管理滯后,結構不合理,立法不健全。

常州對于服務貿易的管理相對比較落后,相關的宏觀管理機構、部門協調機制、政策環境、法律體系、統計制度等都急需建立和健全。由于種種歷史原因,中國國內對服務業的定義、數據統計范疇,以及劃分標準與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及國際慣例不完全相同,這就使得統計數據之間存在差距。在缺少全面準確的數據的情況下,政府要制定出有具有針對性的發展政策就有著很大的難度。

四、常州發展國際服務貿易的幾點對策

1、發揮服務外包優勢,推進相關體系建設

政府應該放寬服務外包產業市場準入條件。除國家明確限制和禁止的以外,所有服務外包投資領域,各類資本均允許進入。同時,制訂服務外包產業扶持政策,從政策層面上解決關于示范區的建設、平臺的搭建、企業的培育和人才的培養扥方面鼓勵扶持。另外,政府部門要建立服務外包產業人才促進體系,加快培養服務外包專業人才,利用好常州高校的師資條件以及常州科教城的實訓基地,建造培養服務外包專業人才的專門培訓平臺。同時要大力引進服務外包專業人才。積極引進海內外具有從事服務外包經驗和熟悉國際外包市場的優秀人才,尤其是是熟悉國際外包業務流程管理、能夠與國外發包客戶進行業務溝通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

2、積極推進新興服務業的發展

新興服務業的發達程度通常被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級或地區經濟結構是否合理的重要標志。常州服務業的發展要在穩步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同時,積極推進金融、通信、中介等服務業的發展。

3、積極發揮政府作用,引進高端人才現代服務業具有人力資本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等特征。高端人才是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核心力量,也是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因此,常州需要引進熟悉服務業發展趨勢和國際規則的人才,需要引進能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高端人才。政府部門必須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發展服務貿易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引才力度,全面提升服務業隊伍的素質,推動常州服務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作者單位: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陽紅梅.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趨勢與我國的對策選擇[J].經濟師,2010年第十一期

[2]陶亞文.中國國際服務貿易現狀與趨勢分析[J].經濟師,2009年第四期.

[3]王維.江蘇服務貿易影響因素與戰略選擇[J].江蘇商論,2005年十期.

[4]http:/// 中國常州服務外包網

篇3

關鍵詞:服務貿易 進出口 結售匯差額

一、服務貿易的概念

服務貿易又稱勞務貿易,指國與國之間互相提供服務的經濟交換活動。狹義的服務貿易是指一國以提供直接服務活動形式滿足另一國某種需要以取得報酬的活動。廣義的服務貿易既包括有形的活勞動,也包括服務提供者與使用者在沒有直接接觸下交易的無形活動。

二、我國服務貿易現狀

1.服務進出口規模進一步擴大。2012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4705.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3%,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為10.8%,同比提升0.5個百分點。2013年上半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是2472億美元,同比增長13.7%,其中出口961億美元,同比增長6.3%;進口1511億美元,同比增長19%。

2.高附加值服務進出口發展迅猛。2012年咨詢、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廣告宣傳、金融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等高附加值服務出口快速增長,分別比上年增長17.8%、18.6%、18.2%、122.5%、40.1%;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金融服務、通信服務進口增勢顯著,增幅分別為20.7%、158.4%、38.6%。2013年上半年金融服務出口同比增長了120%,咨詢服務出口同比增長了16.6%。金融服務進口增長了150%,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進口增長50%,通信服務進口增長16.7%。

3.貿易結構未發生根本性變化,傳統服務貿易仍維持較高比重。2012年傳統服務運輸和旅游在服務占進出口總額58.8%,同比增加2.2個百分點,旅游進出口總額首破1500億美元,居各類服務之首,同比增長25.6%;運輸服務進出口總額達1247.7億美元,位居第二,同比增長7.5%。2013年上半年,運輸和旅游占服務進出口總額59.4%,旅游進出口總額為828億美元,同比增長24.5%;運輸服務進出口總額為641億美元,同比增長7.2%。

三、我國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

1.服務貿易收付、結售匯逆差進一步擴大。2001年~2012年我國服務貿易收付總額有顯著上升,2009~2012年服務貿易跨境收付逆差逐年大幅增長,2012年逆差額達603億美元,較上年增長43%;服務貿易結售匯逆差857億美元,較上年增長一倍。

2.服務貿易較貨物貿易發展不平衡。2006~2012年我國貨物貿易一直為順差,而服務貿易差額基本為負值,處于逆差狀態,2012年逆差額更是高達89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62%??梢姺召Q易發展較貨物貿易發展極其不平衡,不利于我國國際貿易健康發展。

3.服務貿易結構、地區發展不均衡。2011和2012年,運輸、旅游、建筑等傳統服務貿易占中國服務貿易總額比重分別為60.7%和62%,金融、保險等高附加值服務貿易比重偏低;地區發展不均衡,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東部沿海地區發展比較迅速,北京服務貿易占GDP比重達75%,部分中部與西部的二三線城市服務貿易占比很低,甚至西部某些地區占比不到10%。

四、應對策略

1.優化結售匯程序,縮小收付、結售匯逆差。結售匯逆差擴大的主要原因是服務貿易結匯意愿下降,因此外匯指定銀行應優化結售匯程序,在保證結售匯業務完整、正確的前提下,盡量簡化結售匯手續,提升企業或個人結匯意愿,實現縮小收付、結售匯逆差,如綜合使用多種結售匯方式:信用證與匯付結合、信用證與托收結合、匯付與銀行保函或信用證結合;簡化即期、遠期結匯現場檢查方式,縮短結匯時間,減少利率波動對結匯金額的不利影響;擴大出具核銷專用聯即可直接結匯的外匯收入范圍,為企業在貿易項下結售匯提供便利。

2.以貨物貿易帶動服務貿易,促進服務貿易平衡發展。我國服務貿易長期以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生產行業為主,只參與加工、組裝、制造等簡單中間環節,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行業如金融、保險等高附加值服務活動涉及不多,這也是造成我國服務貿易長期逆差的一大原因。中國目前“走出去”的企業多數以制造業企業為主,因此服務業要緊緊依托“走出去”的制造業企業,通過貨物貿易帶動服務技術和人才的出口,在貨物貿易產品中嵌入、復合服務產品,帶動與制造業密切相關的服務性企業的海外投資,從而能參與更多涉及原料采購、物流運輸、金融保險、訂單處理、批發經營和終端零售等諸多較高附加值生產服務環節,逐步扭轉我國服務貿易赤字,促進服務貿易平衡發展。

3.調整貿易結構,提高服務貿易市場化程度。當前國際服務貿易發展正逐漸由傳統勞動密集型向知識技術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現代服務貿易轉變。我國要想增強服務貿易整體競爭力,應努力調整和優化服務貿易結構,在保持現有傳統服務產業優勢的同時,分階段、有重點地通過人力資本投入發展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業,使服務貿易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實現服務貿易增長方式向集約型轉變。我國目前服務貿易發展不平衡還在于服務貿易市場化程度不高。為此,政府應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市場開放程度,清除不合理行業準入障礙,盡快制定和完善既符合我國實際又不違背服務貿易總協定和WTO 規則的法律法規,鼓勵各種投資服務業的經濟形式,改善國內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

五、總結

發展服務貿易對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強化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盡管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迅速,但在經濟總量中比重仍偏低,與我國整體經濟實力很不相稱。面對全球服務貿易化趨勢,加快服務貿易發展,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 《服務貿易外匯管理指引實施細則》(匯發[2013]30號 2013年7月18日)

篇4

【關鍵詞】旅游業;服務貿易;逆差

一、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現狀

1.旅游服務貿易的規模在逐步擴大。我國的旅游貿易凈出口總額不斷上升,從2006年的582.71億元到2011年的1210.49億元,年平均增長率超過了20%,所以我國的旅游貿易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我國的旅游業逐步步入了產業化和市場化階段。

2.出境旅游發展迅速。長期以來我國都是遵循通過入境游來推動國內的旅游,主要目的就是出口創匯,從而可以平衡貿易逆差,而且,入境游在一段時期發展的確非常迅速,但是現在進入了一個比較平穩的階段,相反,由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我國對出境游政策的放寬,出境游在我國發展迅速起來。所以出境游發展迅速,入境游發展平穩是現在旅游服務貿易的一個主要特點,所以這就導致了旅游服務貿易出現了大量的逆差。進出口額從2006年的121.22億美元到2009年的-40.27億美元,這是我國第一次出現旅游服務貿易逆差,截止到2012年,逆差達到519億美元,這就使得旅游貿易在平衡貿易逆差和創匯方面的作用大大減小。但是出境游的迅速發展并不是一點作用都沒有的,它對促進國際關系,提升國家實力,促進旅游業的國際化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出境游消費規模大幅度增長,境外支付便利化。現在隨著人民幣不斷升值,這樣就使得境內與境外同等商品價格差距越來越大,所以就有很多游客是因為購物才選擇的出境游,這就成了促進出境游的一個重要的動因。而且境外支付也越來越便利化,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差不多超過100個國家開通了銀聯業務,受理網絡不斷的擴大,對出境游的游客在購物時提供了非常方便的支付方式。

4.旅游服務貿易提供模式更加豐富,貿易結構日趨完善。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的旅游服務貿易由單一的跨境貿易轉變為跨境貿易和旅游商業共存的多元化的貿易模式。原先都是由相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為外國游客提供一系列的餐飲住宿等,但是現在逐步變為旅游商業存在的模式,并且旅游商業存在的模式也在逐步的發展壯大。

我國的旅游服務貿易結構是逐漸趨于均衡的,1991年之前,入境旅游發展非常迅速,進口規模有限,所以使得進出口結構失衡,并且該現象非常明顯。但是在1991年之后,這種貿易結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旅游服務貿易進口額增長迅猛,甚至于現在出現了旅游服務貿易逆差,并且逆差很嚴重。

二、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的旅游業相比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還是存在一定的問題的,通過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然后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有助于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的改善。那么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首先是相關的法律體系不夠健全,因為相應的法律比較分散,沒有集中的處罰措施等,而且有的條例不具有相應的法律效力。其次是在執法過程中不透明,因為旅游業具有較強的復雜性,那么在不同地區,權利和義務就沒有相統一的標準。三是國際旅游服務貿易的相關法律也比較缺失,不能很好的保護入境游客的權益,而且我國的旅游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的權益也不能很好的被保護,這樣就使我國的旅游業的國際化道路受到了嚴重的阻礙。四是我國的旅游企業在競爭力方面還很弱,在管理方面缺乏一定的經驗,并且與國外公司相比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這就很難使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得到提升;國家旅游形象不鮮明,政府在宣傳方面做的不到位,我國的歷史和文化很少被外國客戶所知,所以政府要加大這方面的宣傳力度。

三、提高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措施和方法

1.推動旅游產業的融合。要推進旅游服務貿易與文化、教育等的融合,要著重發展鄉村旅游,把中國的文化風俗很好的體現出來,要適當的結合旅游產業和文化產業的結合,要注重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內涵,并且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產品等。將文化演藝和旅游產業很好的結合起來,推出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項目。

2.推進綠色旅游的發展。旅游服務貿易能夠持續發展要以旅游資源的有效的可持續發展為前提,所以我國對環境要加大保護力度,雖然環境保護在短時間內不能看到明顯的效果,但是這是一個需要我們長期投入的巨大的工程,從長遠來看,得到的回報要遠遠大于我們的投入。而且現在我國環境污染形式比較嚴峻,霧霾污染嚴重,因此更需要加大保護的力度。

3.打造旅游企業品牌。我國的旅游企業主要是一些中小型的企業,品牌意識比較淡薄,所以在競爭力上沒有明顯的優勢,品牌的競爭力其實來源于高質量,只有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才能把我們的企業品牌的知名度打響,我國旅游企業要把質量看成是品牌的根本,要與國際接軌,爭取達到國際上的質量標準,并且注重產品的創新,滿足更多消費者的需求,加大對企業的宣傳力度,是企業品牌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張百珍.我國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2,(03):24-26.

[2] 高靜,梁昭.中國國際旅游服務貿易的競爭力分析[J].國際貿易,2006,(9):20-22.

[3] 董小麟,龐小霞.中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比較[J].國際貿易問題,2007,(2):78-83.

[4] 王家寧.我國出境游產業發展態勢分析:波特五力模型的視角[J].經濟縱橫,2011,(7):43-44.

篇5

【關鍵詞】對外貿易 貿易結構

一、重慶市對外貿易的發展現狀

(一)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不斷增加

重慶的進出口量近年來以穩步且快速的發展勢頭引領著西部地區的對外貿易向著國際標準進發,成功躍進全國進出口總量前十強。2013年,重慶的加工貿易行業的進出口量占據了總對外貿易進口量的60%,完成328.2億美元的進出口金額。其中保稅港區對重慶對外貿易貢獻重大. 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進出口值為171. 4億美元,保稅區進出口總值突破百億美元關口。

(二)對外貿易主體的多元化

對于出口市場經濟,民營企業在不斷的發展,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勢頭強勁,從長遠來看民營企業有逐漸的超過或者有可能取代國有企業的發展趨勢;對于進口商品來說,外資企業一枝獨秀。從出口量占外貿進出口總量比例來看,民營企業占據59.3%,國有企業占據16.5%,外資企業占據22.8%,進口量方面民營企業占據38.3%,國有企業占據33.7%,外資企業占據20.8%。

(三)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

服務貿易是指國際之間通過互相提供服務從而進行經濟互換,換取雙方利益的一種經濟活動。目前重慶的服務貿易發展現狀: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量呈現穩定并快速增長勢頭,多元化的目標市場使得服務貿易正以跨越式的步伐向著國際市場邁進。如今重慶的傳統服務貿易正處于和現代服務貿易融合并行發展的狀態中。2014年是重慶服務貿易發展的的一個里程碑,從此重慶踏入服務貿易發展元年,重慶在渝新歐鐵路的支持下,重慶政府提出了服務貿易五大專項計劃,分別是跨境電子商務、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產業、跨境結算和投資便利化以及保稅服務貿易,目前重慶服務貿易總額在全國位列前茅,所以重慶市在日后的對外貿易中對服務貿易市場應給予重視和大力開發,力爭國際市場。

二、重慶市對外貿易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外貿易的商品結構不盡合理

所謂對外貿易商品結構,主要指的是某一國家或者是地區各種類別的進出口商品在所有商品中的占比。重慶在對外貿易的發展進程中其貿易方式也有所轉變,已經轉為進口加工貿易,來料加工貿易等多種貿易并存的發展格局。但是加工業技術含量不高,多為一般性的工業產品,作為老牌工業基地,以工業依附為主,不可避免地存在高污染等附加問題。過去生產的產品都是技術含量低,附加值少且污染和耗能高的產品,如今取而代之的是運用加工貿易方式生產更加好的產品,使得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產業結構整合優化升級,在如今重慶要打造中國內陸自由貿易港的目標下顯得格外重要。

(二)缺少具代表性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商品附加值普遍低

自上世紀80年代末到新千年以來,重慶外貿一直保持高速增長的勢頭,最為突出的表現是重慶貿易出口以機電產品為主的產業鏈日趨成熟,機電出口比重不斷加重,但是其商品附加值普遍不高,創新能力低下,加工也容易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波動。

(三)對外貿易市場存在無序競爭

為了打開國際市場,重慶存在部分出口企業以打價格戰等形式打壓對手,但同時也把整個進出口市場的秩序打亂。進出口貿易中無序競爭、惡性壓價必然會造成出口秩序混亂、地區經濟利益受損,而且還導致國外反傾銷大量增加,加大重慶對外貿易在國際市場上的負擔,資源的浪費以及貿易摩擦的加大,不重視的話會把辛辛苦苦建立的國際貿易地位所推倒。

三、促進重慶對外貿易發展的對策

(一)促進資本和技術創新在對外貿易中作用的發揮

對外進口對物質資本積累和人力資本積累具有促進作用,,引入國外技術資金為重慶本土發展打下物質基礎,重慶進口貿易的快速發展也吸引了不同領域的人才進駐重慶,大展拳腳,進而影響到重慶市經濟發展;對外出口則通過物質資本積累和技術創新這兩個關鍵因素起作用,重慶的技術創新如在機電、筆電產業上,為重慶市貿易走出去,走向國際市場,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改善商品貿易結構

重慶市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優化應遵循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發展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產業為目標、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為動力的原則,加強在生態環境和資源建設重點領域的投資上,并重點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企業的創新能力,重視服務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作用,推動重慶服務貿易“5+1”專項對重慶經濟發展影響,使服務業得到全面的發展已經是重慶對外貿易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重視“三優化”,產業結構的全面優化,使一些新型企業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投資結構環境的進一步優化,也使民間資本結構得到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外貿結構的全面優化,使加工貿易等行業得到全面的發展,并從根本上實現了經濟增長。

(三)企業應增強在中高端產品上的競爭力

在保持產業發展優勢的同時,提高產品檔次,實現市場多元化經營,積極解決技術上存在的問題。針對目前重慶出口市場50%以上都是機電產品,附加值較低而且污染量大,長久下去并不利于重慶的可持續發展,也不符合國際形勢的發展潮流,所以企業必須進行根本的改變。通過對產品出口情況進行分析:產品在國際上的占有率,貿易競爭力指數等各類指標的分析,可以知道我國汽車產品還是以附加值較小的產品為中心,出口產品存在不合理的結構,且出口市場也太多集中,其技術研發能力偏差。在保持產業發展優勢的同時,提高產品檔次,實現市場多元化經營,解決技術上存在的問題,研發附加值高的新技術產品已成為一個企業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動力,和立足市場之本。企業可以加強與高校的科技合作,提供資金給高校研發高新技術產品,這對于重慶地區的高新技術發展有著雙贏的作用。

四、結語

本文對重慶就發展對外貿易業務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發展建議,重慶市對外貿易仍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只要揚長避短,善于創新學習,并實現自我完善在如今經濟高速發展的浪潮中,將會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服務貿易;現狀;問題;對策

2008年,美國的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也造成了相當影響,對外貿易更是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其中也包括對服務貿易的沖擊。在此形式下,我們需要審度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等待經濟回暖,獲取國際競爭中更大更強的競爭優勢。

一、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后,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增長迅速,從1982年的44億美元迅速增加到2007年的2560億美元,25年間增長了57倍,占全球服務貿易的比重從0.6%擴大到4.0%。尤其是進入到21世紀以后,中國加入WTO,更是促進了服務貿易的進一步快速增長。到2007年,中國已超過意大利,成為世界第7大服務貿易出口國;同時取代法國,成為第5大服務貿易進口國。2007年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為2560億美元,其中出口1270億美元,進口1290億美元,占世界服務貿易出口和進口的比重分別為3.9%和4.2%,比2000年的出口額301億美元、進口額359億美元分別提高了321.9個百分點和259.3個百分點。

進入21世紀以后,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增長率均大于世界同期進出口增長率,這反映出中國服務貿易總額增長遠超出了世界同期水平。另外,中國服務貿易出口增長率整體上要高于進口增長率,特別是2004年后,出口增長率穩居進口增長率之上,且差距有逐年拉大之勢,這說明中國服務貿易的出口能力在不斷加強,服務貿易逆差有望逐年縮小。

二、中國服務貿易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服務貿易發展總體滯后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從總量看,規模明顯不足,進口大于出口;從質量看,服務水平偏低,競爭力不強;從結構看,傳統服務業較為發達,現代服務業和新興服務業明顯落后;從市場看,國內市場存在壟斷,國際市場狹小。

(一)占本國對外貿易總額比重低

21世紀初至今,中國是世界貿易大國的地位已基本確立。到2007年,中國已是世界貿易排行榜上第3大進口國和第2大出口國,進出口額分別達到9560億美元和12180億美元。但是,中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卻與整體經濟實力顯得不協調。2001-2007年間,中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始終維持在10%左右,而同期,美、英等發達國家已分別達到了27%和33%左右,世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占貿易總額的比重也達到了20%以上,顯然,中國服務貿易總額占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大大低于發達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二)服務貿易頻為逆差

在21世紀已過去的7年中,中國的服務貿易一直為逆差,進口額大大高于出口額。2000年,中國的服務貿易逆差達到了58億美元,且在2000-2004這5年中一直保持著瘋狂增長的勢頭,2004年,逆差額曾一度達到95億美元,從2005年才開始小幅回落(除2007年回落幅度較大)。總體而言,中國的服務貿易還有很大一段需要提升的空間,尤其是出口服務貿易,還有待進一步發展。

(三)國際競爭力低

為了說明這一問題,我們引入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RCA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凈出口顯示性比較優勢指數――NRCA指數(Net Export 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這兩個概念。

RCA指數可以反映一個國家服務貿易在世界服務貿易中的競爭地位。如果RCA2.5,則表明該國服務貿易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如果1.25RCA2.5,則表明該國服務貿易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如果0.8RCA1.25,則表明該國服務貿易具有中度的國際競爭力,如果RCA0.8,則表明該國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弱。由表1可見,在2000-2007年間,中國服務貿易的RCA指數一直小于0.8,這說明目前中國服務貿易缺乏比較優勢。

NRCA指數在剔除了服務業內部貿易、分工對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影響的基礎上,反映一國服務貿易進出口兩方面對其競爭力的影響。用該指數判斷要比其他指數更能真實反映出服務貿易的進出口情況。NRCA大于0表示存在競爭優勢,指數值小于0表示存在競爭劣勢,指數值等于0表示貿易自我平衡。競爭力大小與指數值成正比。由表1可以看出,近8年來,中國NRCA指數在-0.03和-0.02之間徘徊,說明中國處于比較劣勢,在上競爭力較弱。

(四)服務貿易行業發展良莠不齊

為了更好的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引入“服務貿易競爭力指數(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這個概念,簡稱TC指數。TC取值為(-1,-0.6)時有極大的競爭劣勢,取值為(-0.6,-0.3)時有較大競爭劣勢,取值為(-0.3,0)時有微弱競爭劣勢,取值為(0,0.3)時有微弱競爭優勢,取值為(0.3,0.6)時有較強,取值為(0.6,1)時有極強競爭優勢。

從表2可以看出,2000-2006年,從各個具體行業上看,中國服務貿易發展良莠不齊。只有旅游和其他商業服務的TC指數一直保持在正數狀態,具有一定的競爭力,且旅游業的競爭力呈現出越來越強的態勢,成為中國服務貿易的支柱行業。而一向被認為屬于勞動密集型的運輸服務的TC指數卻一直呈負數狀態,這是因為,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遠洋集裝箱運輸盛行,運輸服務越來越偏向于資本、技術密集型服務方式轉變,而中國在資本、技術兩方面的基礎一向比較薄弱,越來越顯現出相對的比較劣勢。通訊服務在目前的市場機制下,其壟斷優勢已不能再構成競爭優勢,所以TC指數大多數為負數。建筑服務的TC指數從2002年開始有所改善,這主要是由于中國建筑行業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勞動力成本低,使其具有了一定的比較優勢。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大多時間內呈現出正數狀態,其優勢的獲得主要是靠國家政策性壟斷和服務外包的發展。在保險、金融、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廣告宣傳和電影音像等高附加值的服務貿易領域,TC指數絕大多數為負數,反映出中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水平比較低。

三、對策

中國的服務貿易的發展雖取得了一定成績,整體規模增長迅速,占世界服務貿易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但中國現階段仍然只是一個服務貿易大國而非服務貿易強國,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不容小覷的,如不盡快解決,將嚴重阻礙中國服務貿易的進一步發展。針對中國服務貿易這一發展現狀,為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服務貿易,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一)促進外貿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為了提高服務貿易在中國外貿結構中的比重,從大環境上來說,首先需要政府為服務貿易制定相關的鼓勵政策和措施;其次,我們可以借鑒中國在發展貨物貿易過程中的一些成功經驗,例如利用優惠政策吸引外資流入,充分利用外資投入的外溢效應來促進本國服務貿易發展;再次,發展在制造業基礎上衍生出來的服務業也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舉措;另外,我們可以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和優勢,實施差異化發展戰略:在中國沿海一些擁有優良港口條件的城市,可以發展航運和倉儲等服務出口;在IT技術人才和企業集中的城市可以發展承接軟件外包服務等等;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搭建服務貿易出口促進平臺,舉辦與服務貿易相關的會議、論壇、培訓和展覽。這些都有利于引導工業經濟向服務貿易經濟轉型,促進外貿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二)多方式、多渠道促進服務貿易出口

促進中國服務貿易出口,首先要加強對外談判,提高目標市場國家對中國服務產品的市場準入程度,為服務出口提供動力和保障;其次要鞏固傳統市場,打開新興市場,所謂傳統市場主要是指美、日、中國香港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新興市場則包括墨西哥、巴西、印度、印尼等這些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再次要確保中國服務貿易行業的綜合出口實力,即一方面維持中國相對而言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服務行業的出口,另一方面加快新興服務行業的發展及其出口。除此之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增強、市場壁壘總體呈現減少趨勢的今天,中國可以通過培育引導、鼓勵有實力、有能力的服務業企業走出國門,拓展海外服務市場,增加服務貿易出口。還可以利用中國具有較強實力的貨物貿易帶動服務貿易出口??偠灾?結合國情,中國可以采用多方式、多渠道來促進服務貿易的出口。

(三)實現服務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

縮減中國服務貿易逆差,可以從轉變服務貿易增長方式著手,即讓服務貿易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使服務貿易的發展,服務貿易的出口收入的增長真正建立在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基礎上,而不是靠勞動力、資源的大量投入。同時在服務貿易出口方面,在發揮優勢,進一步擴大勞動、資源密集型服務的出口時,也要對那些尚處于“幼稚”狀態的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產業加以適當的保護,使其盡快發展并漸進對外開放。今后中國服務出口的大方向應該是:勞動、資源密集型服務出口為主,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出口為輔兩者并舉知識技術密集型服務出口為主,一般勞動密集型服務出口為輔。

(四)有步驟地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

在中國,破除服務貿易市場的壟斷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中國服務貿易與發達國家比,起步晚,總體發展水平低,許多行業仍處于幼稚時期。同時服務市場發育不完全,服務企業競爭力弱,再加上服務業本身具有綜合性,復雜性和廣泛性等特征,不可激進的推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而是有步驟的逐漸推進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在保障本國經濟健康穩定的條件下,按照一定比例來開放服務業。有步驟地推進服務貿易自由化,才能保證中國服務貿易在世界經濟自由化、全球化、一體化的進程中安全穩定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肖中明.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特征與原因分析[J].涉外經濟,2002(10).

篇7

關鍵詞:GATS模式4;服務價值;雇員報酬;工人匯款

作者簡介:薛潔(1981-),女,河南開封人,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計劃統計系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國民經濟核算研究。

中圖分類號:F222 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096(2009)03-0072-04

收稿日期:2009-04―16

一、引言

目前國際服務貿易統計主要采用國際收支(BOP)統計和國外分支機構服務貿易(FATS)統計的二元架構方式,而關于模式4自然人存在的統計內容尚未有實際的估算。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通過自然人移動方式提供的服務占整個服務貿易的比重會越來越高。Winters認為,在模式4下,如果發展中國家相對豐富的中等和低等技術勞動力能夠獲準在發達國家提供服務,則存在著巨大的潛在收益。他對要素流動的實證研究估計認為,即使相對較小的勞動力流動也會帶來巨額的回報。據估計,若發達國家每年增加3%的技術和非技術勞動力入境配額,則全球的福利將增長1500億美元(馬圖等,2004)。因此來說,需要重視對模式4提供服務的研究。

與《服務貿易總協定》(GATS)下其他供應模式相比較,對模式4研究的關鍵問題是什么?即服務價值統計和自然人數統計。本文主要討論服務價值的統計問題?,F在多數文獻都是采用國際收支經常賬戶中與勞務流量相關的雇員報酬和工人匯款對模式4服務價值進行粗糙的估計,如Karsenty(2002)和Deardorff&Stern(2004)均采用BOP的“雇員報酬”估算模式4。正如一件事情總有兩面性,對于此問題同樣存在不同的意見。Jansen等(2004)認為雇員報酬和工人匯款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國家間的可比性,但是用來度量模式4存在局限性。因此,他們利用勞動統計、遷移統計和人口普查的相關數據,如不同經濟活動或就業部門的暫時性外國工人數量和這些工人的平均工資來估算一國模式4的服務貿易價值。但問題是這些工人到底是由本國所有的公司雇傭的,還是由外國所有的公司雇傭的。該數據并沒有加以區分,這無疑會高估模式4的服務貿易價值。Magdeleine等(2008)也指出雇員報酬與工人匯款不能取代BOP指標來衡量服務供應商和消費者間發生的貿易流量。

那么,究竟國際收支經常賬戶中雇員報酬和工人匯款指標能否用來衡量模式4服務貿易價值?本文在模式4統計概念與分類的基礎上,針對模式4提供服務價值的指標選取進行深入的探討,利用《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相關數據,對我國模式4服務價值進行初步的測算。

二、GATs模式4的統計概念與分類

(一)模式4的統計概念

模式4,即自然人存在,由一個(世貿組織)成員的服務供應商通過在任何其他成員領土中一個成員的自然人存在方式提供服務(聯合國統計司等,2002)。GATS把模式4定義為“一成員的服務提供者通過在任何其他成員領土內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務”,并且在《關于本協定項下提供服務的自然人流動的附件》中說明“本協定不得適用于影響尋求進入一成員就業市場的自然人的措施,也不得適用于在永久基礎上有關公民身份、居住或就業的措施”。

(二)模式4的統計分類

GATS《關于本協定項下提供服務的自然人流動的附件》將自然人流動具體分為:一是合同服務供應商,即獨立服務供應商和法人服務供應商的雇員,他們進入另一成員國的領土提供服務;二是服務供應商內部員工調動,他們進入另一成員國領土為服務供應商的分支機構工作;三是商業訪問者,即自雇或由服務供應商雇用,進人另一個成員國,其目的是進行服務合同談判或建立商業存在。但是有關東道國服務公司雇傭的外國人是否屬于模式4的統計范圍,這點還存在爭論。本文不作詳細討論。

根據GATS的法律條款,于2008年8月份公布的《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手冊》修訂草案,簡稱MSITS(2008Draft)(下同),對衡量模式4的相關統計問題進行了更為詳細的討論。在GATS的基礎上,MSITS(2008Draft)進一步細化了模式4的統計分類。

可以看出,MSITS(2008Draft)中關于模式4的統計分類主要包括:

1,合同服務供應商――自雇人員。即B成員國的自然人進入A成員國提供服務,逗留時間一般在3個月到1年時間。

2,合同服務供應商――外國服務供應商的雇員。即B成員國的服務供應商派遣其員工至A成員國,來完成服務合同。比如B成員國的一家IT服務公司派其員工到A成員國。為該國的消費者提供計算機服務。員工的逗留時間一般在3個月到1年時間,很少超過2年時間。

3,內部員工調動與國外建立公司直接雇傭外國員工。在具有商業存在的前提下,要么由B成員國的服務供應商派其員工到在A成員國建立的分支機構提供服務,要么是該公司在A成員國建立的分支機構直接在本國雇傭外國員工,來提供服務。逗留時間在2年到5年時間。

4,服務銷售者。他們進入A成員國的目的是進行服務合同談判或建立商業存在,逗留時間在3個月之內。

除了以上分類,在WTO成員國服務貿易承諾中,還涉及設備安裝和服務人員(歸入合同服務供應商或公司內部員工調動)、藝術家(歸入合同服務供應商)、畢業實習人員(歸人合同服務供應商)等專門的人員類型。

三、GATs模式4服務價值統計記錄原則與相關衡量指標的討論

(一)模式4服務價值統計記錄原則

模式4的分類中,內部員工調動與外國分支機構直接雇傭外國員工是以商業存在為前提的,這部分自然人提供的貿易流量通過模式3――商業存在來反映。而服務銷售者,這部分自然人談判服務合同或建立商業存在,他們的存在與服務提供相關,但他們本身不提供服務。因此,模式4提供服務貿易流量估價的核心是合同服務供應商,包括自雇人員和外國服務供應商的雇員。那么,根據自然人的類型和逗留時間的不同,所提供的服務貿易價值在BOP中的記錄原則如下:

1,合同服務供應商――外國服務供應商的雇員。根據常住性原則,不論該自然人在東道國逗留時間的長短,BOP統計都把發生的交易記錄為服務的出口(或進口)。

2,合同服務供應商――自雇人員。當自然人逗留時間小于1年,記錄為服務的出口(或進口);當自然人逗留時間

大于1年時,他們已成為東道國的常住居民,因此,BOP統計不再記錄為常住與非常住服務交易。此時,唯一顯示在BOP中的流量是工人匯款。

(二)模式4服務價值衡量指標的討論

現有文獻多是采用國際收支中與服務和勞務有關的雇員報酬和工人匯款指標對模式4的服務價值進行估算。那么,這兩個指標能否用來衡量模式4的服務價值,先來討論這兩個指標的概念。

1,雇員報酬概念與討論

雇員報酬在BPM5中定義為:“包括個人在非常住經濟體為該經濟體常住單位工作而得到的現金或實物形式的工資、薪金和其他收益。這里包括雇主代表雇員所支付的社會保障項目或私人保險或養老金(不管退休金是否采用基金制),以保證雇員的各種福利。在這種情況下,雇員包括季節性工人和其他短期工作的工人。由于大使館或領事館在駐地所在的經濟體享有治外法權,在這些機構工作的當地職員所得到的報酬被列為非常住實體向常住實體支付的一部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95)。

簡單來說,雇員報酬包括工資、薪金和其他收益(現金或實物形式),其中雇員包括邊界工人、季節性工人和其他非常住工人。但是用來估計模式4確實存在局限性,具體表現在:(1)該指標并不只限于服務供應者的報酬,它包括在任一經濟體中的工人,從而會高估模式4;(2)該指標只涵蓋了在國外工作少于1年時間的工人,然而在GATS下模式4包括最長時間為五年時間的服務提供者;(3)該指標包括邊界工人,這超出了模式4的范圍;(4)該指標沒有涉及外國工人的母國;(5)在東道國的員工到底是由外國公司雇傭的還是本土公司雇傭的,該指標并沒有加以區分。

2,工人匯款概念與討論

工人匯款在BPM5中定義為:“工人匯款包括受雇于新經濟體并被視為其常住者的移民所進行的經常轉移(移民指來到一經濟體并在那里居住一年或更長時間的人)。工人匯款經常是在親屬之間進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995)。

概括說,工人匯款指由外國經濟體雇傭的移居工人的現金轉移,這些移居工人是該經濟體的常住居民。同樣。該指標在衡量模式4服務價值時,也具有局限性,主要表現在:(1)它不僅僅只包括服務供應者,還包括除服務部門以外的其他經濟部門,這超出了模式4所包含的范圍;(2)該指標只代表工人報酬中儲蓄的一部分,并且這部分由工人匯回了母國,從而會低估工人活動的價值;(3)匯款包括長期移民的轉移,這部分不屬于模式4的統計范圍;(4)匯款中的大部分可能沒有通過官方渠道流出,因此在該指標數據上不會有記錄。

結合模式4服務價值統計記錄原則和上述對衡量指標的討論,可以看出雇員報酬和工人匯款并不適合單獨用來衡量模式4提供的服務貿易流量。因此,對模式4服務價值的估算,需要以國際收支中與服務貿易項目有關的進出口流量為主要依據。

四、我國CATS模式4服務價值的估算

(一)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

利用中國商務部公布的《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2008》中2007年我國跨境服務貿易與商業存在相關數據對我國服務貿易規模進行初步的估算。

2007年,我國居民與非居民間服務貿易(按國際收支口徑統計,不含政府服務)進出口規模繼續擴大,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2509.1億美元。其中出口1216.5億美元,同比增長33.1%;中國旅游進口增速明顯高于出口增速,其中旅游出口372.3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9.7%,進口297.9億美元,同比增長22.5%。2007年,我國境內商業存在發展良好。按照WTO行業分類標準,我國服務貿易領域(含銀行、保險、證券)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6165家。占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總數的42.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94.4億美元,占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47.2%。其中,全國非金融類服務貿易領域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6148家,同比增長7.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306.9億美元(中國商務部。2008)。

由于所得數據的局限性,本文用旅游出口作為模式2提供的主要服務價值,境內商業存在發展中的實際使用外資金額衡量模式3的服務貿易規模,居民與非居民間服務貿易出口額(旅游出口和未提及的政府服務除外)作為模式1和模式4服務貿易價值的總額。

我國模式1和模式4提供的服務貿易價值最多,占到52%;其次是模式3――商業存在占24%。但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商業存在提供服務貿易規模較小,說明我國實際利用外資不充分,還需要加大力度引進外資,引進先進服務行業與技術,從而促進我國服務業與服務貿易的發展;模式2提供的服務價值與模式3相當,占23%,該比例與2006年相比,下降了7%,說明我國旅游產業發展減緩。

(二)我國模式4服務價值的估算

模式1和模式4并沒有分離開。那么,如何從模式1和模式4中分解出模式4,這是關鍵問題。我們知道有些行業的服務貿易只是通過模式l來完成的,比如運輸、通訊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特許使用費及許可費等行業。這樣我們可以將模式1提供的服務貿易從模式1和模式4中分離出來。余下的部分并不能完全說是模式4的服務價值,因為比如計算機服務,其他商業服務,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這些服務貿易的提供有時屬于模式1,有時屬于模式4。對于這種情況如何處理,以《擴大的國際收支服務分類》(EBOPS)為標準,MSITS(2008Draft)建議了模式l和4,模式2和4,模式3和4之間分配服務貿易價值的基本原則。

1,模式1和模式4

通過模式1提供的服務貿易還包括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以及個人、文化和娛樂服務等方面的部分交易。但是這些交易有時候是通過模式4來完成的,比如IT服務供應者到消費者領土完成服務合同,對于這種交叉情況,需要進一步的分析,對它們進行識別與估算。

2,模式2和模式4

按照《擴大的國際收支服務分類》,其他商業服務中,如垃圾處理和清除污染,如果由工人來清除污染產生的服務交易,屬于模式4的統計范圍;如果是放射性和其他垃圾的處理,則屬于模式2的統計范圍。

3,模式3和模式4

模式3商業存在――國外分支機構在東道國的服務銷售,這些屬于FATS統計范圍。但是有一些商業存在不屬于FATS的統計范圍,卻在BOP統計框架下。比如一家外國建筑公司,在東道國做一項短期(少于1年)的建筑工程。建立一個分支機構,隨著工程的完成,分支機構隨之解散,這種服務交易記錄在國際收支的建筑服務出口/進口項目下。而不是在FATS統計中。但是這些服務應被認為是通過模式3提供的,因為CATS認為商業存在可以是由外國實體擁有或控制的任何類型的企業,甚至可以是為短期目的而建立的企業。因此來說,國際收支的組成部分――建筑服務,反過來也包括模式4即自然人存在所產生的交易。

分析發現,在模式1和4中,通過模式l提供的服務價值占比21.08%,次于其他部分所占的比例。其他部分中,模式1、2和4占比27.98%,模式3和4占比3.34%。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模式4已成為我國出口貿易中的一個重要元素。

當然,將模式4徹底分離出來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與數據開發。比如在搜集數據,進行調查時,問卷設計的問題更具有針對性,可以要求被訪問者填寫自己是獨立服務供應商還是被雇傭;提供的服務價值是多少,或者要求被訪問者填寫通過哪種模式提供服務貿易等問題。這些都有助于掌握更詳細全面的數據,從而準確分析各模式提供的服務貿易流量及進行國際比較。

五、結論與啟示

在GATS模式4統計概念與分類的基礎上,本文重點討論了衡量模式4服務貿易流量的指標選擇問題,并運用《中國服務貿易發展報告2008》相關數據,對2007年我國通過模式4提供的服務貿易流量有了初步探討。

篇8

【關鍵詞】服務貿易 現狀 對策

服務貿易也被稱之為勞務貿易,它主要指的是國家和國家之間進行的多種多樣的經濟交往活動,從狹義的角度來說,服務貿易也指的是某一個國家通過服務的方式來對另一個國家進行回報性質的活動。一般來說,服務貿易的范圍既有有形的勞動形式,也有通過服務形式,甚至使用者并不在場的沒有實體行為的虛擬無形的勞動。

一、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

首先我國對其它國家的服務和出口規模還正在不斷擴大,2011年至2012年我國對國外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度上升了12.3%,在我國的對外貿易總額中的比重上升了0.5%。2013年相對2012年又上升了13.7%。其次,我國對外進出口的發展十分迅猛,這主要集中在高附加值的服務當中。尤其是一些計算機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廣告宣傳等出口項目上,僅僅在2012年就分別上漲了17.8%,18.2%和18.6%。最后,我國國內的貿易結構并沒有因此而產生明顯的變化,在貿易結構中傳統的服務仍然占據了最主要的比重,2012年的旅游和服務運輸項目占據了我國總進出口貿易額的58.8%,與前一年相比較而言上升了2.2%,特別是旅游的進出口項目,總的額度突破了1500億美元,是所有對外服務貿易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

二、我國服務貿易存在的問題

首先我國的獨舞貿易的結售匯逆差和收付水平正在逐步擴大,從2001年至2012年我國的服務貿易總額呈現了明顯的上升趨勢,2012年一年中的逆差額度就達到了603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了43%,服務貿易的結售匯逆差也比上一年增長了一倍。其次,我國的貨物貿易相對于服務貿易而言兩者的發展非常不平衡,從2006年至2012年我國的貨物貿易一直都呈現著順差的狀態,二服務貿易則一直呈現出逆差的狀態,2012年更是達到了895億美元,較上一年上升了62%,所以說兩者的發展非常不平衡,這對于我國的國際貿易發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最后,我國的服務貿易地區發展不夠平衡,相對而言,我國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等沿海的發達城市的發展都非常迅猛,尤其是北京,其服務貿易占據GDP的比例竟然達到了75%,一部分的西部小城市服務貿易占據的比重非常低,甚至整個西部的一些地區加起來還不足10%。

三、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對策

針對當前我國的服務貿易出現的問題,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解決。

(一)優化結售匯程序。

我國出現了嚴重的結售匯逆差現象,并且這樣的現象還正在呈現加劇的狀態,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服務貿易的結匯意愿越來越低,所以說我國指定的外匯銀行應當針對此問題進行結售匯流程上的優化,保證結售匯程序的完整和科學,不斷減少結售匯流程的步驟,提高個人和企業進行結售匯的意愿,這樣可以實現更小的收付和結售匯逆差。具體來說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例如信用證和托收相結合,信用證和匯付相結合,簡化遠期結匯現場檢查,減少利率波動的不利影響,逐步擴大出具核銷專用聯就可以直接進行結匯的范圍,給企業在當前貿易項下進行結售匯活動提供更大的便捷。

(二)促進平衡發展。

我國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現象,這是由于我國的服務貿易一直以來都是以勞動密集型的生產行業為主,其中只有簡單的組裝、加工和制造等工序,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并不多,因此造成了我國嚴重的服務貿易逆差現象。目前我國國內能夠出口走出去的企業多數都是以制造業為主的行業,所以說服務貿易也要緊緊地跟隨成功的制造型企業的樣式,利用其在制造業產品生的出口契機,來帶動相對應的技術與人才出口,在傳統的普通貨物貿易中附加出更多的產品價值,直接帶領制造業相關的服務行業進行國際上的貿易,這樣就能夠積極參與到國際上的物流、金融、訂單和零售等服務行業,改變當前的不平衡局面,促進服務貿易的全面均衡發展。

(三)調整貿易結構。

我國當前的服務貿易正在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著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方向發展。我國如果需要改善服務貿易的競爭力水平,就應當調整當前的貿易結構,保證傳統服務貿易的優勢,也要分階段地向著知識密集型的服務產業發展,使整個服務貿易結構進行優化和轉變,向著更加集約化的方向發展。我國當前的服務貿易還需要解決市場化程度不高的問題,因此我國政府還應當進一步開拓服務貿易長夜的開放化水平,解決不合理的門檻和障礙,制定出適合我國當前服務貿易實際,還有世界貿易組織的法律條例,提倡服務行業的經濟化經營方式,提高國內需求,改善我國服務貿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劉媛君.簡析我國服務貿易現狀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北京:商場現代化,2013,(23).

[2]趙達,曹智輝.關于中國服務貿易發展的現狀及原因分析[J].北京:中國商貿,2011,(36).

[3]李獻睿.試析我國服務貿易的現狀及發展對策[J].哈爾濱:現代經濟信息,2013,(2).

篇9

一、問題緣起

國際貿易統計非對稱問題最早是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Tsigas,1992),自此之后一直是政府部門和學術界主要關注的領域。其中,最經典的案例就是對中美(FungandLau,1998)及中國內地和香港特別行政區間的貿易非對稱問題(FerrantinoandWang,2008)的研究。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品貿易領域,少有對服務貿易領域的研究。已有研究認為,導致商品貿易領域中出現統計數據不對稱的原因主要有三種。第一種,不對稱主要來自一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在貿易實踐中報價基礎不同。國際貿易實踐中,進口一般按CIF報價,出口一般按FOB報價。IMF(2011)認為CIF價中包含運費和保險費,因此CIF價一般比FOB價要高出10%左右。Federico和Tena(1991)以及Makoul和Otterstrom(1998)在控制了因CIF和FOB報價導致的差異后發現,發達國家以及總體水平上,貿易統計數據基本是對稱的。Pomfret和Sourdin(2009)認為,如果貿易伙伴國之間距離更遠以及商品貿易的權重增大,CIF價與FOB價之間的差異會更大。在剔除運輸成本因素后,結果是中性的。第二種,不對稱主要來自貿易伙伴國之間統計結構上的差異,如貿易記錄時間的不同、貿易記錄門檻的不同以及匯率波動等。第三種,不對稱主要來自不同的分類以及故意誤報。不同的分類主要來自人為的誤差,或者是海關官員缺乏經驗,又或者是國家貿易統計體制的不同。特別是在轉口貿易的情況下,各國分類口徑的不同導致貿易統計數據的非對稱性很大。海聞、芬斯闕(2000)等認為中美各自公布的貿易逆差值不一致最重要的原因是香港的轉口貿易。如果將從中國內地運往美國的產品和從美國運往中國內地的產品各自在香港的附加值都歸為香港的出口值,中美貿易逆差差異則會大大降低。故意誤報主要來自騙稅、走私等。因此,貿易統計數據非對稱還被用于檢測逃稅和其他貿易中的灰色地帶的存在。研究表明,較高的關稅、腐敗、貿易中的灰色地帶與雙邊貿易統計的較大差異有關(JavorcikandNarciso,2007;BergerandNitsch,2008)。此外,Yeats(1995)發現,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數據非對稱非常顯著,這些顯著性差異不能僅僅被不可避免因素或結構型因素所解釋。Hamanaka(2011)發現哥倫比亞貿易統計數據在進口數據以及細項數據的準確性上存在嚴重的問題。HeliSimola(2012)通過與其他貿易伙伴國統計數據對稱性的比較,發現俄羅斯的進口數據質量逐年改善,但與其他發達國家仍有很大差距,尤其在細類統計數據方面。這種問題主要是由錯誤的分類以及故意誤報導致的。

二、鏡像數據和測度指標

(一)鏡像數據的內涵理想狀態下,貿易國與其伙伴國之間相對應的貿易統計數據應該是相等的,即A國對B國的商品或服務的出口(進口)應該等于B國對于A國的相同商品或服務的進口(出口)。這就是貿易統計數據完美對稱的情形。但現實中,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兩個國家間對應的貿易數據差異越大,說明兩個國家間的非對稱問題越突出。這里,伙伴國相對應的貿易數據被稱為鏡像數據(mirrordata)。貿易統計中的非對稱性主要通過比較統計數據與鏡像數據間的非對稱性來衡量。歐洲統計局(Eurostat,1998)將鏡像統計數據定義為“對一個貿易流的兩個基礎測度之間的雙邊比較”,“是發現非對稱原因的一種基本工具”。鏡像數據可以檢測每個報告國所報告的貿易額與其伙伴國報告的貿易額的差距情況。當報告數據與鏡像數據差異過大時,有助于識別報告國是否相對某個伙伴國所申報的數據偏高了或是偏低了,從而查找出現差異的原因,甚至查找統計環節中是否存在系統性誤差、定義上的差異或者統計上的錯誤做法。

(二)非對稱系數的測度目前,學術界大多采用的是Ferrantino和Wang(2008)提出的貿易差異度指標來衡量貿易統計數據的非對稱程度。為了能更好地反映差異與均值的偏離程度,本文對該指標進行了修改,將貿易伙伴間的統計數據差異與他們報告數據的均值進行比較。本文將該指標稱為非對稱系數,主要用兩種表達方式:一種是報告國是出口方,另一種是報告國是進口方。當系數為0時,貿易統計數據是完美對稱。系數偏離0越多,說明貿易統計數據之間的非對稱性越強。貿易差異度可以為正數也可以為負數,它可以用于估計一個國家相對于其貿易伙伴公布的數據而言,所報告貿易流是偏高了還是偏低了。

三、服務貿易雙邊鏡像數據的比較

我國服務貿易統計始于1982年,最初的進出口總額僅為44億美元,占全球服務貿易總額的0.6%。2013年我國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5396.4億美元,占全球總額的6%,居全球第三位,同比增長14.7%。在服務貿易大發展的背景下,高質量的服務貿易統計數據是加強對服務貿易的理論研究和政策支持、強化對服務貿易的國內管理和國際協調的前提。目前,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統計體系正在逐步建立,但是現有體系下所產生的統計數據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我國國際服務貿易的真實交易量是首先需要解答的問題。本文通過與主要貿易伙伴鏡像數據的比較來對中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的準確性進行初步探討。本文中中國與貿易伙伴國的雙邊服務貿易數據主要來源于WTO官網、UNservicetrade數據庫以及OECD數據庫。

(一)我國主要服務貿易伙伴本文選取了與中國服務貿易交易量最大的中國香港、美國、歐盟、日本及韓國作為主要伙伴國(地區)進行研究。如表1所示,無論是“一般商業服務”還是分類服務貿易,中國與上述五個國家(地區)的服務貿易額大體都處于前五位的關系。中國與上述國家(地區)實現的服務進出口額占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的六成以上。其中,中國香港為中國最大的服務貿易伙伴,雙邊服務進出口總額約占中國服務進出口總額的1/4。中國香港仍為中國最大的服務出口目的地、進口來源地和順差來源地。通過對與這些國家(地區)服務貿易統計數據非對稱性的研究,有助于找出我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問題的主要方面。

(二)我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的非對稱性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取性以及時效性,本文主要以中國、中國香港、歐盟、美國、日本、韓國2011年雙邊貿易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分別對運輸服務、旅游服務、其他商業服務以及一般商業服務四個類別進行研究。表2列出了2011年各國(地區)與其伙伴國(地區)之間出口數據和進口數據的非對稱系數。系數為正,說明報告國(地區)的數據相對于鏡像數據偏高;系數為負,說明報告國(地區)相對于伙伴國(地區)報告的數據偏低。此外,本文通過均值的比較來反映我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非對稱程度的整體水平(見表3)。系數絕對值越大,說明差異度越高。尤其是當系數的絕對值大于0.5時,屬于統計數據極度不對稱狀態。從表2、表3中可以看出以下幾點:第一,總體上,我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的非對稱情況要遠高于商品貿易。但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品貿易領域,中國進口數據非對稱性異常突出,明顯高于其他伙伴國(地區)水平。第二,我國服務出口數據非對稱情況要比服務進口數據非對稱情況嚴重,如表3所示,中國各類服務貿易出口統計數據的不對稱性要高于其他貿易伙伴國(地區)。“其他服務貿易”統計數據不對稱性最嚴重。其次是“運輸服務貿易”。第三,其他商業服務貿易方面,各國(地區)統計數據不對稱情況最普遍。在五個貿易伙伴國(地區)中,除歐盟外,進出口數據都與伙伴國(地區)存在極度不對稱的情況。第四,運輸服務貿易方面,中國對中國香港的出口數據以及中國對歐盟的進出口數據都存在極度不對稱狀態。第五,旅游服務貿易方面,數據非對稱情況相對要少很多,但中國與美國旅游服務貿易的進出口數據存在嚴重的非對稱。第六,在五個伙伴國(地區)中,與中國服務貿易出口統計數據差異最大的地區是中國香港。如圖1、圖2所示,中國內地與中國香港在所有四個服務部門的非對稱系數都超過了0.5,尤其是運輸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非對稱系數甚至超過了1。中國與其他貿易伙伴國的非對稱性情況不如與中國香港這么突出,主要在某個部門存在較明顯的非對稱性。例如中國與韓國主要在其他商業服務方面存在顯著不對稱,中國與歐盟在運輸服務貿易方面存在顯著不對稱。

四、統計數據非對稱的原因分析

(一)與其他國家服務貿易統計體系存在較大差異由于服務的無形性,服務貿易統計存在很大的難度。雖然目前國際上有通行的《服務貿易統計手冊》和BPM5標準作為各國服務貿易統計制度的指導,但是各國的服務貿易統計體系仍存在很大的差異。首先,各國BOP范疇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的采集方法不同。目前國際上通行做法有結算、調查混合三種。我國BOP服務貿易統計以間接申報制度為主,主要依賴結算系統來獲取數據。中國香港的服務貿易數據以各項有關機構和住戶的統計調查搜集為主,輔助行政記錄而得。美國主要通過商務部經濟分析局的調查問卷來獲取服務貿易數據。而歐盟各國正逐漸由結算系統向混合或調查方式轉變。隨著網絡技術的發達,許多服務貿易是通過電子轉移的方式進行的,并沒有向相關機構進行申報,并且大量的跨國公司內部交易的存在導致結算系統越來越難以反映真實的交易情況。目前,由結算系統向調查系統和混合系統轉變是BOP服務貿易數據采集的一大趨勢。我國主要通過結算系統來獲取統計數據的做法已經落后服務貿易實踐的發展。其次,各國對服務貿易統計口徑貿易記錄制度、貨幣折算標準不同及統計時間差異等原因都會造成統計結果的巨大差距。中美之間關于貿易順差和逆差的多次爭論就是例證。這種情況在服務貿易領域尤為明顯。

(二)我國服務貿易統計制度環境不夠完善從成功開展服務貿易統計的國家或地區看,它們都是在法律、制度的保障下有效地開展服務貿易統計工作的。美國國會于1985年通過了《國際投資和服務貿易調查法》,授權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BEA)為美國服務貿易的首要統計機構和首要機構,并授權經濟分析局進行各行業服務交易的強制性調查以及國際直接投資的強制性調查,從而保障了美國服務貿易統計工作的順利進行。中國香港則根據《普查及統計條例》(第316章)及附屬法例收集服務貿易統計數據,這是中國香港服務貿易統計領域的最重要立法。長期以來,由于缺乏服務貿易統計制度,缺乏服務貿易統計歸口管理部門,中國的服務貿易統計工作明顯落后于發達國家(地區)。雖然《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以下簡稱《制度》)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實施,并且2012年進行了修訂,但整體而言,《制度》對數據(尤其是占服務貿易總額一半以上的運輸、旅游、通信、金融和保險數據)的采集和使用等方面的指導過于籠統,缺乏可操作性。例如,在《制度》中指出“運輸、旅游、通信服務、金融服務、保險服務等進出口數據則利用相關部門行政記錄、統計資料以及測算數據和其他信息源進行統計”,但是具體、統一的指導意見和要求卻缺位。這導致各省(直轄市、自治區)采集的服務貿易數據不完整、不可比?!吨贫取分须m然強化了企業直報的調查方式,但卻對拒報、遲報、偽報、篡改統計數據的行為缺乏監管和懲處力度。另外,目前我國服務貿易統計是商務部、外匯管理局以及各個服務業管理機構并行的多頭統計管理體系,各自統計口徑的差異也影響統計數據質量。

(三)服務貿易統計工作自身的復雜性《服務貿易總協定》將國際服務貿易分為12大類共155個服務項目,涉及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相關服務企業數量眾多。服務貿易有跨境交付、商業存在、境外消費和自然人流動等四種模式,涉及服務、人員、資本等流動。服務貿易調查對象廣泛,服務經濟活動形式多樣,都為服務貿易統計增加了極大的難度。由于服務的特殊性,有許多服務是依附在貨物上的,服務價值很難剝離。如運費大部分時候是與商品的價格打包以報價的形式反映出來。此外,如嵌入在出口或進口貨物上的軟件、知識產權的價值等。隨著網絡通信技術和交通運輸技術的發展,服務貿易量激增,貿易形式日新月異,許多服務貿易數據很難被捕捉。另外,許多服務貿易數據基本上來自政府或民間機構的定期調查和普查。調查包括對國內外公司合同的調查、對服務業雇工情況的調查、對服務價格信息的調查等。普查一般不間斷進行,涉及的范圍更廣一些。但由于經費和人力有限,采用調查或普查的方法會面臨一些潛在的問題,例如,一些國家在調查或普查時更多地采用抽樣方法獲得服務貿易數據,多少帶有猜測估計的因素,缺乏應有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如果在調查過程中匆忙行事,對樣本缺乏必要的評估,對調查程序缺乏嚴格控制或對調查資料缺乏嚴格的審核等,就會使調查結果以偏概全,錯誤百出。本文中研究的“其他商業服務”是一個雜項類,是不包含運輸與旅游服務之外的所有商業服務。根據BPM5中的定義,“其他商業服務”應包括通信,建筑,保險,金融,計算機和信息,專有權利費和特許費,其他商業服務,個人、文化及娛樂服務,視聽及相關服務等。這些服務類別涉及門類多、交易形式多樣,不同采集方法下產生的數據差異值將更大。“其他商業服務”作為多種細項服務類數據的加總,也會導致各種差異的疊加,將進一步加大統計數據間的差異程度。

(四)與某些國家間可能存在系統性差異本文前面的分析適用于解釋各國之間統計數據差異的一般性原因,但卻不能有效解釋中國與貿易伙伴國(地區)在特定服務貿易領域中長期存在的顯著差異。例如,在運輸服務和其他商業服務領域,中國出口數據與中國香港的鏡像數據一直處于差異異常顯著的狀態。要解釋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需要了解兩個國家(地區)間貿易及其統計的實踐特點。本文以運輸服務貿易為例,嘗試分析統計數據不對稱的系統性原因。自中國入世以來,中國香港的轉口貿易功能進一步強化。經香港轉口出口額占全部香港出口額的比重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2001年為89.63%,而到2010年一路上升為97.71%,到2011年7月,這一比重又上升0.2個百分點,為97.91%。在中國香港的轉口貿易中,內地一直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1998年以來,轉口貿易中來源于內地的貨值占總貨值的比例一直穩定在60%左右,2010年來源于中國內地的轉口額占香港全部轉口貨值的61.5%。本文認為轉口貿易可能加劇了兩地之間運輸統計數據差異。我國運輸服務貿易的出口主要基于國際收支統計間接申報,根據我國運輸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國際收支數據獲取。當我國的承運人將貨物運至香港轉口時,這段運輸服務記為中國內地對中國香港的“運輸服務出口”。在運輸服務進口方面,當前國際范圍內廣泛應用的是依據貨物進口數據進行估算。估算方法如下:貨運服務進口=按CIF計算的商品進口總額×運費系數×外國承運人在外貿運輸市場的份額。在貿易實踐中,在中國內地輸往香港的貨物中,如果其中有些貨物在香港解釋作轉運或者是過境,這些貨物不在香港做進一步的加工,也不在香港消費、轉賣,那么這些貨物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規定就可以不必向海關提交報關單。因此,這些貨物也就不列入香港統計的內地的進口。而香港運輸服務進口也可能因為貨物進口數據的缺失而缺失,即不存在相對應的香港從中國內地的“運輸服務進口”。因此,轉口貿易的大量存在以及兩地之間在統計實踐上的差別,可能是造成兩地運輸服務統計數據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

五、改進的對策

(一)建立內外協調、統一的服務貿易統計制度服務貿易統計涉及門類眾多,經濟活動形式多樣,是一項十分艱難的工作。一個健全的服務貿易統計制度首先要做到內外協調統一。外部體現在,我國的統計制度應與國際通行的統計準則相協調。當前,《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手冊》(以下簡稱《手冊》)從廣義上提出了一個國際公認的國際服務貿易統計編制和報告的框架,包括編制國際服務貿易統計的指導性意見和操作流程。我國應進一步提升服務貿易統計制度與《手冊》的協調統一性,盡可能按照《手冊》的要求來設計制度和相關實施細則。只有加強對外的協調統一,才可以進一步提高服務貿易統計數據的國際可比性。內部體現在,加強服務貿易統計與已有統計體系間的協調。其一,加強與國際收支統計體系下服務貿易統計的協調。我國以前的服務進出口統計主要通過國際收支核算體系獲取,由外匯管理局負責。《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實施后,商務部負責服務進出口數據的匯總和編制。兩者在統計分類、歸口管理、統計手段上都存在很大差異,兩套統計體系并行會造成服務貿易統計方面的混亂。其二,加強與已有外資及對外直接投資統計的協調。建立FATS統計可以充分利用現有的外商投資統計和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加強與現有外資和對外投資統計的協調,能節約大量社會成本。其三,加強各地區間服務貿易統計實踐的協調。服務貿易統計實施細則的缺位導致各地服務貿易統計具體操作存在一定差異,對地區間統計數據的可比性產生負面影響。

(二)完善服務貿易統計立法和執法工作雖然《中國服務貿易統計制度》為服務貿易統計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立法基礎,但是具體實施層面卻缺乏立法保障。從國外經驗來看,完善各種形式的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的貿易登記制度,并以法令的形式加以規范,將極大地提高服務貿易信息反饋的數據和質量。因此,我國需進一步加大對服務貿易統計實踐環節的立法工作。除了需要立法保障外,還應加大執法檢查力度。根據有關法律對拒保、遲報、偽報、篡改統計數據的單位進行嚴肅查處,直到追究法律責任,以保證統計數據的真實性。

(三)加強與其他國家服務貿易統計的經驗交流和學習目前,美國已形成最科學、最完整和最具推廣意義的服務貿易統計體系和統計方法。美國還是世界上最早能夠提供與GATS服務貿易概念一致、連續、系統的雙向服務貿易統計數據的國家。歐盟國家也較早地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并付諸實踐,目前歐盟大多數國家均能依據BPM5收集服務貿易統計數據,并可提供內外向FATS數據。上述國家的做法和經驗豐富了國際公認的《國際服務貿易統計手冊》內容,對我國具有許多可借鑒之處。我國應通過與具有豐富統計經驗的國家的交流和學習,發現和比較各國的做法,促進國外好的經驗和做法在我國的推廣。例如,在數據采集渠道方面,通過借鑒美國和歐盟等服務貿易統計數據收集方面的先進經驗,更多地采用抽樣調查、問卷調查、重點調查等方法收集服務貿易數據。

篇10

關鍵詞:數字文化產品;國際貿易;關稅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避免,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國際間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規模也越來越大。數字化文化產品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內容之一,其關稅的征收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更關系到經濟。因此,應加大數字化文化產品關稅征管力度,保障經濟效益。但是由于數字化文化產品自身的獨特性,其關稅征管的難度比較大,這對數字化文化產品稅收征管模式及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戰。

1.數字化文化產品國際貿易中關稅征收存在的問題

關于數字化文化產品國際貿易中關稅征收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以往,在對數字化文化產品的國家貿易進行關稅征收的時候,對關稅是否征收一直存在不同的“聲音”,并且盡管對關稅征收保持統一的意見,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在技術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問題。(2)對數字化文化產品征收關稅的成本要遠高于對數字化文化產品所征收的關稅所得。新技術出現后,在線視頻點播技術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這就給數字化文化產品的關稅征收問題帶來了更大的難度,尤其是付費電影的下載,如何對其進行關稅征收更是存在很大的難度。以A、B兩國為例,A國消費者通過服務器從B過電影網站上下載電影,并以電子支付的形式完成交易,這其中并未索取發票,因而A國相關部門對交易的發生與否并不知情。(3)不同國家對數字化文化產品國際貿易的關稅征收立場不同,絕大多數發達國家不主張征收,而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則認為不征收關稅會對自己本國數字化文化產品以及國民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

2.世界貿易組織暫時免征數字化文化產品關稅計劃

一直以來,世界貿易組織對數字化文化產品國際貿易的關稅征收問題都比較重視。1997年,經合組織組織的會議中,制定了適用于電子商務稅務框架條件,提出了“電子商務:稅務政策框架條件”的報告。1998年,世界貿易組織就與電子商務相關問題開始進行審查,并對數字化文化產品的關稅征收提出了一個工作計劃,即以電子傳輸方式進行貿易延遲征收關稅。但是對于這一計劃,世界各國有著不同的看法,主要表現在西方發達國家與其他廣大發展中國家對關稅的征收存在分歧,但是發展中國家最終也贊同了世界貿易組織關于暫時免征數字化文化產品關稅的計劃,認為這一計劃符合他們的國家利益。然而關于永久性免征關稅方面,相關成員都不愿意做出承諾。一方面,有的認為永久性免征將會導致相關關稅永久喪失;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考慮到長遠國家利益,只是希望通過暫時免征來獲取發達國家更多技術和資金上的支持。無論如何,在數字化文化產品關稅征收問題上,世界貿易組織各成員仍未達成一致。

3.數字化文化產品國際貿易中暫時免征關稅的弊端

暫時免征關稅,從全局出發考慮的,既有利也有弊,因為暫時免征關稅這一舉措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確定性既表現在發達國家,有表現在發展中國家。綜合當前數字化文化產品國際貿易的發展來看,暫時免征關稅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以電子傳輸方式進行的貿易所涵蓋的范圍不是十分清晰。目前,世界貿易組織各國對什么是電子交付并沒有形成共識,各成員國之間對電子傳輸的理解存在分歧。因此,就導致了對數字化文化產品關稅征管難度增大。各成員國具有不同的國情及對電子傳輸貿易標準的定義,并且在電子支付及電子傳輸中有不同的方式,所征收的關稅比例和種類難免不同。因此各成員國制定的數字化文化產品及所征關稅的標準具有差異,為保障各自國家的經濟主體及利益,暫時免征關稅也是難免。(2)暫時征稅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達成的政治性共識不能在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中援用。暫時免征關稅從其名字就不難看出,該舉措其實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無奈之舉,是一個無法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得以強制執行的政治義務。(3)暫時征收關稅在解決影響服務貿易歧視性原則上還存在很大問題。國際貿易中存在一定的貿易歧視、貿易壁壘,暫時免征關稅的舉措并沒有在解決這一問題上有何實質性的作用。針對數字化文化產品國際貿易進行暫時免征關稅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國際貿易中問題的爆發,并且正在制造新的貿易問題。因此,暫時征收關稅存在很大的弊端,影響了國際貿易正常進行。(4)暫時免征關稅在實踐中并沒有阻止對電子商務征稅。從目前暫時免征關稅的實踐來看,以歐盟為例,認為數字化文化產品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不應該承擔傳統貿易不存在的稅收形式,并不希望將電子商務活動作為一種新的貿易形式而增加新的稅種。上述種種問題的存在,導致暫時免征關稅舉措的實施難度非常大,且實施這一舉措可能造成更大的國際貿易中服務貿易問題,對各成員國數字化文化產品國際貿易經濟主體、經濟造成損害。

4.結語

總之,關稅問題是國際貿易開展過程中最為關鍵、最為主要的問題。數字化文化產品作為國際貿易的重要內容之一,應當處理好關稅征收的問題,凈化數字化文化產品的貿易環境,及早提出一個能夠長久解決數字化文化產品關稅征收爭端的舉措,為構建一個可以預測的數字化文化產品貿易自由化框架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雨微.數字化文化產品國際貿易中的關稅問題研究[J].楚天法治,2015,12(7):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