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產業發展的思考范文
時間:2023-05-16 14:51: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縣域產業發展的思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縣域 農業 特色產業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飛速的發展,一大批工業實力雄厚的百強縣涌現出來,掀起了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但值得注意的事,我國仍然有大量縣域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的農業縣。這些縣域本身工業基礎薄弱,經濟落后,農業在縣域經濟中占有很高的比重。立足自身優勢,發展農業特色產業成為這些縣實現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一、蒙陰縣及其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概況
蒙陰縣位于山東省中南部,隸屬臨沂市,地處著名的沂蒙山腹地。該地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資源豐富;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境內大小河流、湖泊眾多,有豐富的水資源。全縣總面積1601.6平方公里,其中荒山占總面積的57%,丘陵占37%,平原洼地僅占6%。山地與丘陵交錯分布,使得交通極為不便 。
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蒙陰縣結合山區實際,利用山區獨特的自然條件,開始大力發展林果業。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蒙陰縣蜜桃種植面積達65萬畝,年產19億斤,遙居全國產桃縣之首,被譽為“中國蜜桃之都”。蜜桃產業的發展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極大的促進了養殖業、加工業、物流運輸業、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蒙陰縣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二、蒙陰縣特色蜜桃產業發展模式探析
分析各地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模式,主要有一下幾種模式:龍頭企業帶動型、市場導向型、政府主導型、中介組織帶動型。然而,分析蒙陰縣蜜桃產業發展歷程會發現,蒙陰蜜桃產業的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而這三個階段分別是由市場、政府、中介組織交替起主導作用。
1.市場主導階段。市場主導階段即農戶自發探索階段。蒙陰縣地形大部分為地、丘陵,不適宜種植玉米、大豆等經濟作物。經過多年的探索,蒙陰人民發現蒙陰獨特的地形、充足的光照十分適宜發展林果業。早期林果業主要有蘋果、板栗、山楂、蜜桃等品種。而受土壤、水質等因素的影響,蒙陰出產的蜜桃脆而甜,口感獨特,深受市場喜愛,于是大量農戶開始發展蜜桃種植業。該階段發展較為緩慢,持續時間較長,主要是市場在其中起主導作用。
2.政府主導階段。此階段政府發蜜桃作為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民收入的突破點,鼓勵農戶開展蜜桃種植。通過完善土地流轉方式,開展“村村通”工程、水利建設工程,實施“科技興果”等戰略實現蜜桃的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發展。通過政府各種政策的推動,蒙陰蜜桃在京津唐、滬寧杭、東北等地區逐漸打開市場。蒙陰蜜桃產業規模開始迅速發展。
3.中介組織帶動階段。此階段是在蒙陰蜜桃的優勢地位開始顯現,農民種植蜜桃的熱情空前高漲的背景下,由政府、種植大戶牽頭等形式發展起來的合作社起主導作用的階段。合作社依靠自身資金、信息、技術等優勢,一頭連接農戶,一頭連接市場,解決了一家一戶“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架起了溝通農戶與市場的橋梁,實現了農民增收與市場滿意的雙贏。
在幾十年的探索過程中,蒙陰縣走出了一條不同于其他地區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其本質是政府與農民立足自身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農業,并通過產業化與規模化進一步放大自身優勢,以提高自身競爭力的發展模式。該種模式的關鍵點在于能夠發現自身優勢或變自身劣勢為優勢以找到自身經濟增長點。
三、蒙陰縣特色蜜桃產業發展的先進經驗
1.蜜桃品牌建設和文化建設雙管齊下。在蜜桃品牌建設和蜜桃文化建設方面,蒙陰縣雙管齊下,并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兩者相互統一、相互促進。蒙陰縣在著手建設文化旅游風景區、桃文化廣場、桃文化展廳、農家樂等多種形式的桃文化產業的同時,舉辦了八屆桃花旅游節、三屆賽桃會、和三次全國桃文化論壇等大型活動。這些措施的實施既極大的提高了蒙陰蜜桃的品牌知名度,樹立了蒙陰蜜桃良好的品牌形象,又極大的提升了蒙陰蜜桃的文化底蘊,成功樹立了“蒙陰蜜桃”農產品品牌和文化品牌的雙重品牌形象。
2.建立以蜜桃產業與多種產業相互促進的發展機制。蒙陰縣在大力發展蜜桃產業的同時,注重多種產業聯合發展的建設,初步建
起蜜桃產業與養殖業、加工業、物流運輸業、旅游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格局。養殖業、加工業、物流運輸業及旅游業的發展或是對蜜桃產業發展的補充,或是蜜桃產業鏈的延伸,而這些產業的發展反過來又極大的促進了蜜桃產業的發展。
四、總結
通過分析蒙陰縣蜜桃產業的特色化發展歷程,可以看出,一個地區特色農業的發展與當地地理自然環境密切相關。不同自然環境所適合發展特色農業是不同的。一個縣特色農業發展的關鍵在于要科學地分析自身在各方面的優劣勢,實現科學定位,找到自身所最適合發展的那一項特色農業。
此外,政府與市場在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市場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初期起著重要的先導作用,市場通過“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能夠淘汰不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產業。政府在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中期和后期起著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通過行政手段集中縣域內的資金、技術、信息等資源,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并對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進行科學的引導與規劃。
參考文獻:
[1]季建業.《產業創新與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王青云等.縣域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篇2
產業集群作為縣域現代經濟布局的一種重要形式,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與作用。從目前縣域經濟發展現狀看,我國大部分縣市區仍處于特色不明顯、產業集中度低、競爭力不強等經濟發展階段。這里我們以廣水市風機產業集群發展為例,分析發展狀況,準確把握其內在特點,以金融的視角支持其實現特色縣域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同時贏得建設銀行在縣域的發展壯大。
一、風機產業集群的發展態勢
廣水市是隨州所轄的縣級市,位于湖北省北部偏東,以平靖關、武勝關與河南連界,自古為南北交通要沖,素有“鄂北門戶”之稱,國土面積2647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1.4%。全市共轄3個街道辦事處10個鎮4個鄉,共17個鄉鎮辦事處,中華山、大貴寺、花山3個國營林場及三潭風景區和廣水經濟開發區。廣水風機產業制造起步于1958年,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積累,特別是近幾年的分化、裂變、競爭,產業開始聚集,已初步形成以十里工業基地風機產業園區為主導,以廣水經濟開發區、楊寨冶金工業園、馬坪鑄造工業園為重點的產業集聚區。
2012年1月19日,廣水市風機產業順利通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風機分會組織專家組的驗收,獲“中國風機名城”稱號。整個產業主要呈現如下特點:
1.整體規模不斷壯大。截止2012年6月,廣水市風機產業相關聯企業達到85家,總資產達到31.1億元,初步形成了以湖北省風機廠、雙劍風機、中意風機、天橋風機、微特風機等風機制造企業為龍頭,以華鑫特鋼、金匯實業、西門電機、加華鑄造、登峰鑄造等配套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鏈條。2011年,產業集群規模企業實現產品銷售收入70.6億元,同比凈增18.8億元,增長36.3%,占該市規模工業銷售總額的31.7%;上繳稅金1.2億元,同比增長28.8%;從業人員9113人,同比凈增2476人。
2.創新能力大幅提升。以產學研合作為平臺,促進風機骨干企業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近年來,所有風機骨干企業均成立了研發中心,2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2家企業被授予博士后產業基地;8家公司獲批為高新技術企業,其中風機制造企業4家,1家企業獲批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集群企業申請國家專利62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獲省級重大科技成果獎15個,省中小企業創新獎2個,技術發明獎1個,科技進步獎7個;2010年風機產業集群被省科技廳評為湖北省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
3.對外影響穩步擴大。2011年,,該市風機產業集群在全國風機制造行業綜合實力排名第6位。在2010年中國通用機械實力評價活動中,評出了中國品牌風機供應商50強,其中省風、雙劍、中意綜合實力分列全行業第23、24、38位,廣水是全國風機行業中唯一擁有3家50強企業的縣級市。省風、雙劍被列為湖北省通用設備制造業“排頭兵”企業。省風、雙劍、中意為全國風機行業協會會員單位,其中省風為理事單位。雙劍被列入湖北省重點輔導扶持類上市企業,省風被列入湖北省儲備培育類上市企業。
4.市場競爭實力增強。集群企業中,中國馳名商標2個,省著名商標2個,省名牌產品3個。加快“走出去”步伐,積極參加機電產品博覽會和展銷會,廣泛宣傳、推介廣水風機產品。全市1000多種型號的風機產品暢銷全國30個省市區,山西、山東、四川等地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部分風機產品在全國市場占絕對優勢,造氣風機、化鐵爐風機分別占全國市場的80%、90%以上。
二、風機產業集群發展的潛在問題
1.產業弱小問題。產業集群是指在特定區域中,具有競爭與合作關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關聯性的企業、專業供應商、服務供應商、金融機構、相關產業的廠商和公共服務機構組成的群體。因其公共資源共享、配套比較完善,市場份額較大、比較優勢明顯,故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生產和交易成本,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對比一些已經定型成熟的產業集群,廣水市風機產業集群弱小問題無可厚非。一是產業規模還不夠大。據業內人士介紹,全國風機產品市場規模在500億元以上,我市風機產品市場份額僅為4%左右;單就通風機、鼓風機而言,市場占有率也只有10%。
2.產業鏈條銜接不緊。風機產業鏈條延伸拉長不夠,相互依存的專業化分工協作的企業網絡尚未形成,上游產品生產能力不足,風機企業每年外購鑄鐵、鑄鋼、鑄鋁等金屬鑄件,鋼板、碳圓鋼、槽鋼、角鋼、不銹鋼等型材,軸承、電機、電控柜、增速器、稀油站、液力耦合器等配件共達10余億元;下游產業鏈條基本斷檔,風機企業每年銷售風機達20多億元,配套企業每年銷售規模達10億多元,因產業集中度低,沒有形成統一的物流市場,都是各自采購和銷售,降低了價格談判的話語權,增加了采購成本,減少了銷售收入。
3.產業園區尚未成型。由于歷史原因,集群企業散落于工業基地、開發區、楊寨、馬坪等全市9個鄉鎮辦,難以充分發揮資源共享效應,對后續跟進企業項目的吸引力不大。
4.資金融通問題。風機企業屬于資本密集型企業,要使風機產業有所作為,取得突破性進展,必須投入大量資金作支撐。而廣水市風機集群企業普遍感覺融資難,尋求擔保難,財政支持帶動機制缺位等諸多障礙。2012年底我市金融機構存款余額達151.4億元,貸款余額只有39.9億元,存貸比僅為26.4%,與安徽寧國市的耐磨鑄件產業集群進行比較,其金融部門的存貸比達到120%。存貸比之間的巨大差距,客觀上反映了廣水市金融生態失衡、經濟發展失血較為嚴重。
其潛在原因是企業自身經營管理問題。相當一部分企業仍停留在“夫妻店”、“父子兵”的經營方式上,連基本的財務管理制度都不夠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更是奢談,如此狀況自然難以達到銀行金融機構的信貸準入門檻。廣水市近200家規模工業企業能得到銀行授信和實際信貸投放的企業僅為10%左右,便是這一問題的突出反映。
其次銀行金融機構也缺少創新。在服務地方經濟乃至主動幫助企業規范經營管理、培植優質客戶、實現雙贏發展方面探索嘗試不夠,加上“零風險”意識的束縛,致使多年來銀行金融機構對工業企業的放貸一直裹足不前,難以有大的突破。大多銀行金融機構幾乎都盯住10來家優質企業,授信相互重疊,營銷爭奪異常激烈,而絕大多數企業卻求貸無門,難以正常運營,更別談成長壯大。
第三政府引導不夠。一是激勵引導措施成效不大。近幾年,市政府為激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地方經濟的支持力度,制訂了獎勵政策,且每年拿出數十萬元的資金兌現獎勵,但收效甚微。如何使文件發揮應有作用,尚需加強針對性研究。二是信貸中介評估費用過高。對此,市政府雖專門作出了按收費下限20%標準執行的硬性要求,但在實際執行中并未得到落實,致使企業信貸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三是中介擔保不力。全市中介擔保機構數量少、實力弱,發揮作用不大。2012年正式營業的泰成擔保公司是該市唯一的擔保公司,目前僅為企業擔保6400萬元,政府900萬元的出資額至今沒有到位。四是支持企業上市力度不夠。上市公司通過融資和再融資,帶來資金的乘數效應,可以減少對銀行貸款的過度依賴。一個地方上市企業的多少,與政府的支持力度大小成正比,寧國市177家規模企業中,上市公司達5家。
三、支持風機產業集群發展的策略
1.充分認識到產業集群承載信貸投放的優勢,增強支持產業集群發展的信心。商業銀行要充分認識到,產業集群內部企業作為信貸主體具備很多比較優勢。一是成本優勢。由于集群內企業具有地理的接近性和行業的趨同性等特點,商業銀行較容易掌握企業的信息和發展動態,特別是企業類型和發展模式的相似性又減少了大量重復的信息收集成本。二是信用優勢。產業集群內企業由于地域依附性和專業化分工與協作程度較高,與集群外企業相比具有獨特的信用優勢,集群內的各企業往往離不開集群這個產業環境和賴以生存的社會網絡,從而減少了機會主義傾向,增強了企業守信度。三是風險可預測和信息對稱優勢。產業集群的發展方向相對比較明確,一批生產經營及配套服務的上下游企業,主要圍繞某一產品系列發展,產業風險具有一定的可預測性;同時,由于地理接近,集群內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息比較對稱。
2.緊密結合企業集聚和分工協作特征,探索建立適應產業集群信貸需求的融資模式,疏通支持產業集群發展的信貸機制。產業集群內部企業之間存在密切的生產協作和融資借貸關系,在資金運營領域也自發形成了豐富的合作資源,這些都為創新產業集群信貸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一是利用企業分工協作關系,大力發展產業鏈融資模式,推動集群內部核心企業和為其配套的上下游中小企業同步發展。各金融機構要進一步轉變思路,切實改變銀行和企業點對點的服務模式,站在整個產業鏈全局的高度,設計產品和服務方案,要對產業集群內核心企業形成的產業鏈進行動態跟蹤和監測,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將行業發展特點和企業自身特點相結合,進行綜合測評和融資方案的設計,根據客戶需求,提供更多的個性化服務,真正做到激活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從而帶動一批為優勢企業配套的微小企業同步發展。
二是利用企業集聚優勢,發揮集群企業的“捆綁效應”,增強信貸可獲性。可由行業協會或集群內核心企業出面組建擔保公司或其它形式的聯保網絡,將集群內企業結合起來作為商業銀行的信貸對象,規避銀企規模不對稱問題,增強產業集群的談判地位,也增強信貸資金的安全性。
三是及時改革現行信貸運行管理機制,提高信貸運行效率。針對現行的信貸授信和審批程序,進行合理的精簡和改革,努力確保集群企業及時獲得合理的信貸需求支持;改革現行統一的客戶信用評級制度,實行有差別的信用評級制度,合理確定集群內部企業信貸準入標準;積極滿足集群內部企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信貸資金的需求,探索發展商標權質押、專利質押貸款,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品牌培育力度。
3.積極支持縣域產業集群基礎設施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基礎設施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滯后是縣域產業集群一個通病,也是影響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銀行金融機構要重點支持產業集群內產業園區、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商品倉儲、運輸、物流管理等現代物流設施建設,配合地方政府進一步完善為產業集群服務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對有還款來源、有效益支撐的技術服務中心、產品監測中心等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要優先支持。對產業園區等基礎設施建設等大型項目建設和一些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的大額信貸需求,可實行分行三級聯貸或銀團貸款模式給予支持。
篇3
關鍵詞 魔芋產業;發展優勢;問題;對策;云南云縣;涌寶鎮
中圖分類號 S632;F3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2-0309-01
魔芋是云縣涌寶鎮的重要產業,按照建立“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發展思路,積極探索“核桃+魔芋=萬元山”的高原特色產業發展新路子,對促進當地經濟水平的發展有重要意義。
1 生產優勢
涌寶鎮地勢南北狹長,東南兩邊較高,中部較低。氣候條件優越,土地資源豐富,大部分地區海拔在1 800 m以上,年平均氣溫14~16 ℃,全年≥10 ℃以上活動積溫4 000~5 250 ℃,無霜期275~305 d,年降雨量1 200~1 500 mm。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魔芋的生長創造了良好條件。
2 發展前景
2.1 供求關系
由于受種芋繁殖系數低、用種量大和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繁、病害發生嚴重以及種植區域狹窄等因素的制約,加之原料緊缺,加工企業收購大規格種芋加工形成了種芋短缺的惡性循環,故魔芋初級產品(商品芋)在當前及今后5年左右的時間或更長時間內,仍然處于賣方市場的地位,簡單講就是生產出來的產品供不應求,處于需求大于供給狀態。
2.2 國內市場
魔芋在我國國內市場發展很快。據統計,國內現有的魔芋食品行業,年需魔芋精粉5 000余t。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的保健和營養功能,魔芋制品的需求會逐漸增加。魔芋除了可以作為食品行業的原材料,在化工、醫藥等領域也有廣泛應用,尤其是其作為生產生物全降解薄膜的原料,對消除白色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魔芋用途廣,近年來國內外市場需要量大增。
2.3 國際市場
從現有的銷售市場來看,國際市場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日本市場。日本傳統飲食中魔芋制品較多,但受其國內自然和耕地條件的限制,其國內魔芋產量不穩定,需從我國進口魔芋精粉。目前,日本市場魔芋精粉價格3萬美元/t左右,為我國魔芋精粉價格的8倍左右。我國魔芋精粉與日本國內市場相比,具有較大的價格優勢,有利于進入日本市場。二是韓國及東南亞市場。韓國及東南亞與我國飲食習慣相似,對魔芋的消費量較大,目前每年從我國進口大量魔芋精粉。三是歐美市場。歐美市場傳統飲食中沒有食用魔芋的習慣,但是受健康飲食風潮的影響,對魔芋的減肥保健功能非常重視。因此,可以預見,歐洲魔芋市場的需求量將會大幅度增加。從上述三大市場的分析可以看出,魔芋產品的世界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3 發展現狀
涌寶鎮魔芋種植歷史悠久,分布范圍較廣,涉及全鎮20個村。過去農戶以房前屋后零星種植為主,種植模式以“魔芋―糧食、魔芋―林業”間作套種為主。近年來,隨著國內外魔芋產品需求劇增,價格持續上漲。鎮黨委、政府充分認識抓好魔芋生產對培育特色產業、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意義,以現有林下資源和林下生態環境為依托,充分挖掘林下發展空間,創新發展林下經濟,以核桃、玉米等進行林下套種。在人力、資金投入和措施落實等方面加大力度,使得魔芋生態產業得到快速發展,并取得了明顯成效。核桃林下套種魔芋平均單產22.5 t/hm2,平均產值12.42萬元/hm2,有力地促進了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當地群眾在核桃林下套種魔芋獲得了較好的收益,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到2015年全鎮種植面積達726.7 hm2,涌寶鎮也成了遠近聞名的“魔芋之鄉”。
4 存在的問題
4.1 魔芋生產的科技含量不高
當前魔芋育種技術發展相對滯后,缺少優質、高抗、廣適性品種,種植過程中多采用地方品種,品質差且退化嚴重。尤其是農戶在種植過程中多采用自繁自種,造成種芋退化,病害加重。雖然組培和快繁能解決種芋退化的問題,但因技術含量較高農民很難掌握,成為制約涌寶鎮魔芋產業發展的一個瓶頸[1]。
4.2 魔芋病害突出
受多年種植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當前魔芋病害突出,沒有有效的緩解辦法,尤其是魔芋土傳病害沒有根治的辦法,如軟腐病、白絹病等[2]。
5 對策
5.1 做好魔芋產業發展規劃
認真制定涌寶鎮魔芋產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布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增加科技含量,選育高產、優質、抗病的魔芋新品種,進一步加強以現有林下資源和林下生態環境為依托,充分挖掘林下發展空間,創新發展林下經濟,以核桃、玉米等進行林下套種的種植模式的探索。
5.2 加大資金和科技投入
建立扶持魔芋產業發展的專項基金,鼓勵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化,以規劃為依據、項目為平臺、企業為載體,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加大對魔芋產業的資金支持[3]。強化科技支撐,做實“三層”技術服務,為“核桃+魔芋”產業提供技術保障。與相關科研單位簽訂技術合作協議,由對方負責全程提供種植區域地塊規劃、外調種芋的選擇調供、示范樣板建設、種植管護、病蟲害防治等各環節的技術指導和培訓服務。
5.3 鼓勵支持當地強化招商引資,培育“三型”企業
引進魔芋精深加工企業到縣城附近投資建廠進行魔芋精深加工,鼓勵種植大戶投資建廠。通過統籌規劃和政策引導,推動種植企業與加工企業聯合,形成企業協作配套關系。實現優勢互補,構建生產、加工、營銷一條龍的產業格局,加快魔芋產業化發展進程[4]。
6 參考文獻
[1] 何家慶.論我國魔芋資源產業化與可持續發展[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5-9.
[2] 李興祥,周D.湖北省魔芋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05(2):10-12.
篇4
【關鍵詞】承德市;休閑體育;產業;戰略
中圖分類號:K825.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02-0200-03
一、休閑體育的概念界定與產業范疇
(一)休閑體育的概念界定
休閑體育是以休閑為目的,或以休閑的心態參與的體育活動,是作為休閑生活方式之一的活動方式。休閑體育強調以體育活動為路徑、方法、手段和舞臺,進而獲得健康和高尚的魂魄①。在體育的概念體系中休閑體育從屬于社會體育,具有健身性與娛樂性、全民性與普遍性、余暇性與主動性、多樣性與靈活性等特點②。在體育、休閑與旅游高度融合的背景下,學術界出現了休閑體育旅游的提法。認為休閑體育旅游是指旅游者離開居住地,進行以體育休閑為目的與形式的旅游活動,并得出休閑體育旅游是休閑體育的一個子集的結論。
(二)休閑體育的產業范疇
廣義上休閑體育產業是指社會各部門提供的與休閑體育活動有關的一切產品和服務,以及與這些產品和服務相關的所有經營活動的總和,即休閑體育產業不僅包括向社會提供休閑體育服務的各部門,而且還包括提供有形休閑體育物質產品的生產部門③。從旅游城市的視角,休閑體育產業包含三個層次:一是典型性休閑體育產業,如高爾夫、賽馬場、冰雪運動項目、漂流、拓展項目、旅游城市的體育場館與建設設施等;二是復合型旅游項目的休閑體育成分,如草原度假區的草原卡丁車、山岳型景區的爬山攀巖、濱水型景區的游艇等;三是休閑體育輔助行業,如體育俱樂部、車友俱樂部、媒體網站、科研教練部門等。
二、承德市發展休閑體育產業的背景分析與重要意義
(一)發達國家休閑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經濟發達國家,休閑體育產業已經成為體育產業的主導力量,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美國為例,休閑體育產業在體育市場上排位第一,占到總產值的32%,占國民經濟的1%。休閑體育吸引了眾多美國人參與,對旅游、交通運輸、食宿、體育用品等的消費起著巨大的刺激作用,為美國體育產業源源不斷地創造價值④。在發達國家,休閑體育產業直接為國民經濟創造收益的功能及拉動關聯產業增長的功能,越來越被政府所重視。
(二)我國休閑體育產業進入國家發展規劃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休閑觀念的日漸成熟,我國正步入世界休閑國家行列。休閑體育作為現代休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與國民健康需求的天然鏈接性、與旅游等相關產業的高度融合性,受到了各級、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視。特別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提出發展健身休閑體育,由此休閑體育正式進入國家發展規劃。
(三)承德市旅游產業進入戰略調整期
承德市旅游資源豐富、等級高,是中國旅游名城與河北省旅游龍頭城市。2013年全年接待游客2460萬人次,同比增長22%左右;實現旅游收入200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接待國際游客的旅游人次與旅游收入均位于河北省首位。同時一個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2013年承德市國內游客接待人次總量只排到河北省的第七位,相較于2012年又下滑一位。誠然,在不考慮城市自有客源市場規模、旅游產業歷史基礎規模、旅游接待能力、旅游行業效率等因素,單純以接待數字來衡量旅游產業發展水平不但有失公允,也不符合學術研究規范。但是這一數字作為承德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個表象,與我們的心理預期還是有很大差距。來自旅游行業一線的信息為這一表象提供了佐證。2013年伴隨著我國經濟形勢的變動與國家政策新導向的出現,承德市旅行社、酒店與景區行業普遍感覺經營困難,均認為承德市目前單純依靠觀光團隊支撐的旅游產業形態將難以為繼。
承德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制定了科學發展、綠色崛起的發展定位。把文化旅游服務業作為第一主導產業,明確了發揮生態文化旅游資源優勢、促進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并提出把承德建成多元支撐、復合型、國際化的休閑旅游基地的戰略發展目標。
(四)承德市發展休閑體育產業是促進旅游產業提檔升級的重要抓手,是帶動市域經濟發展的新興力量
承德市作為河北省旅游龍頭城市,建設國際旅游城市已經上升為省級發展戰略。在此背景下,研究、探索、建立承德市發展休閑體育產業的戰略構想與實施路徑,順應了旅游活動從表層觀光旅游到深度體驗旅游的發展趨勢、順應了旅游市場從團隊觀光市場到家庭自助旅游市場的發展趨勢,順應了旅游產業從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發展的趨勢。對于豐富承德旅游產品譜系、引導承德旅游產業形態升級、優化承德旅游產業發展模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對于帶動關聯產業發展、增加就業也有可觀的預期價值,
三、承德市發展休閑體育的基礎條件
承德市發展休閑體育優勢得天獨厚,從歷史底蘊、生態環境、市場條件與交通區位等方面,都具備做實、做大、做強的潛力。
(一)承德市休閑體育文化有史可依、有脈可續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指出“休閑是文化的基礎,從古到今、從東到西,休閑作為一種特殊的亞文化形態,始終傳承著主流文化”。滿族是騎射民族,習武、行圍、打獵是滿族傳統的習俗,也是滿族皇族十分鐘情的休閑體育活動,滿洲皇帝進關之后,難以忍受盛夏的酷熱,自然要出關擇地避暑休閑,并融避暑、游獵、習武、御政為一。康熙皇帝為此興建木蘭圍場與避暑山莊,在承德市書寫了輝煌璀璨的歷史篇章。所以承德市休閑體育文化有史可依、有脈可續。并以“皇家休閑體育”的文化形態,在中國休閑體育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為承德市現階段發展休閑體育產業的源頭活水。
(二)承德市是環京津地區的生態高地,具備發展休閑體育的比較優勢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財富第五波――進入明星產業的最佳途徑》一書中認為,引發全球財富“第五波”的將是未來的明星產業――健康產業。作為健康產業組成部分的休閑體育產業對于區域生態環境提出很高的要求。承德市擁有華北地區最優異的環境質量,林地面積達到3310萬畝,占全省44.7%,森林覆蓋率全省最高,達到55.8%,被譽為華北的“生態綠肺”和“天然氧吧”,是承德市發展戶外休閑體育的首選之地。
(三)承德市擁有發展休閑體育產業的市場基礎
休閑體育產業對市場規模與成熟度有很高的要求。承德從屬的京津冀都市圈人口7605.13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為5.79%,人均收入在國內位居前列。北京市2013年全市常住人口2069.3萬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321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8337元。天津市2013年全年常住人口1413萬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658元。京津兩市匯集我國最大的高端消費群體,對以健康與休閑為特色的休閑體育呈現出旺盛的需求。
(四)承德具有發展休閑體育產業的交通區位優勢
承德市毗鄰京津、具有“一市連五省(市、區)”的區位條件,隨著“一環十射”高速公路、京沈客運專線和承德機場的建設開通,使承德將進入北京1小時,天津、沈陽2小時交通圈,密聯京津、通達遼蒙、辟通港口的區位優勢將成倍放大。良好的交通區位條件為承德市發展休閑體育創造了外部進入、區內連點成線與組線成網的空間組織基礎。
四、承德發展休閑體育產業的戰略舉措與實施路徑
(一)思想引導、政策對接,把發展休閑體育產業上升為市級發展戰略
承德市明確提出將加快發展文化創意、冰雪、溫泉、狩獵、戶外運動、商貿服務綜合體等新業態,不斷完善文化旅游服務產業體系,實現全天游、四季游,增強國際旅游城市競爭力。近年來,在承德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承德市滑雪、漂流、草原運動等行業蓬勃發展。承德市已經具備了發展休閑體育產業的政策環境與產業基礎。
從發展現狀來看,承德市沒有把休閑體育作為一個獨立行業去培育,現有產業形態均以休閑旅游的分支形式出現。雖然擁有眾多的相關景區與項目,但是沒有形成鮮明的產業外宣形象,沒有與京津休閑體育市場有效對接,沒有打造出自己的競爭力,沒有發揮出休閑體育的巨大產業帶動效益。
承德市發展休閑體育不是對現有相關產業要素的簡單提煉與組合,而是從行業發展的總體戰略去把握、去組織、去實施,是政府頂層設計、行業組織承接推進、企業實體貫徹執行等組成的一個系統工程。
承德市發展休閑體育產業,契合了承德市委、市政府的執政思路與發展部署。現階段應該做好調研與規劃工作,爭取獲得市委、市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早日上升為市級發展戰略。
(二)統籌規劃、把休閑體育產業打造成為承德市市域經濟的新亮點
1.承德市休閑體育產業的總體定位:中國休閑體育產業示范區與環京津地區休閑體育最佳目的地
我國已經開展全國社會(休閑)體育示范區的評選活動。承德市應以評選全國休閑體育示范區為提綱挈領,加大休閑體育產業的培育力度、發展速度。同時對接京津休閑體育巨大的市場需求,打造環京津地區休閑體育最佳目的地,使承德市成為國內休閑體育產業客流、資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優選匯集地。
2.承德市休閑體育產業的空間格局:一心、兩極、三片區
一心:承德市區。利用現有體育場館與體育設施,把休閑體育與休閑度假旅游、企業獎勵旅游與企業文化培訓結合起來,重點發展職業競賽、京津冀及其他地區大企業與社會團體的行業聯賽與內部賽事。在前期市場調研中發現,已有京津唐大企業自覺來承德開展以上活動。雙峰寺水庫建成后,可以開展游艇、皮劃艇、賽龍舟等水上休閑體育項目。冬季利用市區周邊滑雪場、武烈河冰面開展冰雪運動項目。
兩極:北部壩上草原休閑運動區與南部山岳休閑運動區(霧靈山及周邊山地)。這兩處區域清代為木蘭圍場與東陵后龍風水禁地,是承德兩塊自然環境的美玉。壩上草原休閑運動區主要發展賽馬、熱氣球、射箭、草原定向越野、草原漂流等休閑運動項目。山岳休閑運動區主要發展登山、山地穿越、高山滑水、山地漂流、攀巖、溯溪等山地運動。
三片區:金山嶺長城穿越區、蟠龍湖水上休閑運動區與承德縣鄉村休閑運動區。金山嶺長城徒步穿越區:范圍為金山嶺長城與長城沿線鄉鎮,主要針對國際旅游者退出以長城穿越為核心的文化休閑體育項目。蟠龍湖水上休閑運動區主要開發水上休閑體育項目。承德縣鄉村運動區范圍為新杖子鄉、劉杖子鄉與大營子鄉,結合花果鄉村體驗,發展以自駕車、自行車、徒步游為特點的鄉村運動項目。
3.承德市休閑體育產業的行業運營
在發達國家,休閑體育由政府和非贏利機構以及贏利性機構來實施和承擔,并且主要是以俱樂部會員制的方式經營。根據承德市市情,建議建立由承德市休閑體育行業協會(負責標準引導、服務監督、外聯營銷)、休閑體育俱樂部(負責客源輸入、活動組織、技術指導)、休閑體育基地(負責客源接待、安全保障)組成完整的行業運營體系。
(三)構建全產業鏈,發揮產業聯動作用,把休閑體育產業培育成為承德市產業升級的驅動源與增長極
承德市構建包含健身娛樂業、競賽表演業、休閑服務業(咨詢機構、培訓教育)、休閑體育傳媒業(網站、會員刊物)與電子競技業等組成休閑體育產業鏈條,并發揮休閑體育對承德市建筑業、金融業、制造業與貿易業的拉動作用。承德市發展休閑體育產業將會促進旅游產業升提檔升級、為服務行業注入新的活力,并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集聚,成為承德市產業升級一個重要的驅動源與增長極。
(四)理順管理體制、開展專業教育與科研,保障承德市休閑體育產業的良性發展
我國休閑體育與國際發達地區休閑體育產業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行業管理體制與休閑體育教育科研落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這也是承德市規劃發展休閑體育產業應該注意的地方。
休閑體育行業管理體制:建立政府主導、行業自治的管理體制,成立承德市休閑體育協會與專項協會,最大限度激活社會力量參與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熱情,引導整個行業向商品化、社會化、產業化、職業化和市場化方向邁進。
休閑體育教育科研:在承德市高校設立休閑體育專業,開設休閑與運動操作、運動管理和推廣、社區體育推廣、體育和娛樂領隊,為承德市休閑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承德市體育局與旅游局牽頭,成立涵蓋體育、旅游、文化等相關領域的承德市休閑體育研究會,為承德各級政府制定相關政策與休閑運動企業管理運營提供智力支持。
注釋:
①馬惠娣.休閑、休閑體育、后北京奧運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8(3).
②李建國.社會體育[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③楊德云.體育產業研究評述[J].市場論壇,2007(1).
④黃瑋.揭秘美國體育產業[N].實時報告,2012-6-19.
篇5
近年來,涇川縣堅持把旅游產業開發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依托獨特的人文資源優勢,按照高點定位、規劃先行、彰顯特色、打造精品的思路,科學論證規劃,切實加大投入,全力推進開發,多方打造特色品牌,初步形成了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旅游、溫泉休閑等五大板塊匯聚的獨特旅游資源體系,全縣旅游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盡管我縣在加快旅游產業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我縣旅游產業開發總體水平還比較落后,資源優勢沒有很好地轉化為經濟優勢,旅游產業總量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較小,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不夠明顯,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一是“粗”。旅游業開發和經營處于低層次,存在“一流資源、二流開發、三流服務”的粗放型經營模式;二是“弱”。城鎮功能及旅游服務設施不配套,住、行、購、娛等配套產業發展相對滯后,特別是旅游文化滲透不夠,旅游景點的文化內涵挖掘與文化資源配套于旅游產業的整體開發利用不夠,還沒有形成綜合優勢;三是“散”。旅游宣傳促銷處于“零打碎敲”,整體造勢不到位,旅游形象塑造不夠;四是“小”。產業規模較小,缺少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品牌景區、大賓館、大旅行社等。這些問題,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縣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必須進一步深化認識,準確把握,真正把旅游產業發展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對資源優勢的科學定位、深度挖掘、縱深開發和對外宣傳上,為切實做大做強做活旅游產業奠定堅實基礎。
(一)突出科學規劃,合理確定產業發展定位。立足建設中國旅游強縣和西部人文生態旅游大縣這一目標,對涇川豐富的旅游資源進行深度挖掘,作為其它不可再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之中,在發揮旅游資源社會屬性的同時,更加重視其經濟屬性,對歷史文化、文物古跡既要發掘、保護,又要開發、包裝、推介和利用,讓地上地下資源進入市場,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按照發揮優勢、突出特色、適度超前、分步實施的原則和高標準、高水平、高品位的要求,結合涇川旅游資源分布和發展現狀,集中做好旅游產業中、長期發展和近期重點開發區域的規劃論證,進一步完善修訂產業發展規劃,形成發展旅游業的總體藍圖。規劃修編要體現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的觀念,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適應,與環境保護規劃、城鎮建設規劃、基礎設施規劃等相協調,整合資源,突出特色,重點建設,盡快形成3―5日旅游路線與景區布局,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旅游品牌。
(二)突出宣傳推介,多方拓展旅游客源市場。切實強化大旅游的觀念,不斷提高宣傳推介的整體意識,加強橫向、縱向的聯合,整合各方力量,實施“行業聯合、企業聯手”的促銷戰略,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進行宣傳推介,全面提高旅游宣傳推介工作的整體性、專業性和有效性。積極創新旅游宣傳促銷手段,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宣傳平臺和大型節會,多方策劃、設計、包裝王母官、大云寺、田家溝等重要景區景點,進一步豐富“王母故里,佛教圣地”旅游品牌內涵,努力提高涇川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三)突出地域特色,深度挖掘旅游文化內涵。堅持重文化、建強縣,將文化資源與山水資源綜合利用、配套開發,以地域文化獨特魅力,包裝提升旅游產業,并將其貫穿于城鎮建設、景區創建、演藝娛樂、產品開發、接待服務等各個方面,努力形成文化旅游的整體效應。按照地域特色與游客需求相結合、文化內涵與現代工藝相結合、文化價值與收藏價值相結合的原則,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精心設計開發特色鮮明、新穎美觀、實用大方、便于攜帶的旅游商品和紀念品,進一步提升西王母玉石藥枕、剪紙,大云寺水晶塔等文化旅游產品開發水平,擴大生產規模,增加新優品種,形成涇川旅游商品的開發體系。組建旅游產品開發公司,加大對全縣民間民俗文化和工藝品的開發,對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實行統一管理。開展“涇川名小吃”評選活動,推行精細化制作、系列化經營。收集整理民間文學遺存,匯編《涇川民間文學》叢書,編排西王母文化系列演藝節目,彰顯涇川文化魅力。積極推進文化藝術和產品進入景區展演、經營,改變旅游紀念品不足、景區缺乏文化內容的現狀,切實提高旅游產業綜合效益。
篇6
關鍵詞:喀喇沁旗 金屬、非金屬礦產 進一步勘查 發展
一、喀喇沁旗礦產資源分布狀況及特點
喀喇沁旗地處內蒙古東部,跨越陰山東西向復雜構造帶和大興安嶺新華夏系隆起帶兩個巨大型構造體系復合帶。太古代以來,經歷了多次強烈的構造運動和不同的構造發展階段,因而沉積建造,巖漿活動、變質作用、構造變形和成礦作用極其復雜,礦產資源豐富。經過多年的地質勘探工作,境內已發現貴金屬,有色金屬、非金屬、固體燃料礦產20多種,礦產地20多處,其中探明或有估算地質儲量的大、中、小型工業礦床達十多處。
旗境內金、螢石、煤、水晶、石灰石、水泥用大理巖開采歷史較長,以中、小型機械化開采為主,其余多是地方小型開采。除脈金和螢石礦開采發展較快外,近年來隨著建筑業的發展,帶動了水泥用大理巖的開采,已經初具規模。
(一)成礦構造特征
旗境內屬北東、北北東向為主的華夏系,新華夏系構造體系疊加在近東西向的陰山復雜構造帶之上,形成不同時代地層組成的相對隆起和相對凹陷的形態,這種構造格局及其有關沉積作用,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對礦種組合與礦床類型的控制起著決定作用。據礦種組合及其展布特征,該區位于錦山――貝子府金、銅、鐵礦成礦帶。
該成礦帶分布較廣,以金、銅、鐵組合和多期成礦為特征。太古界巖石不僅是金礦圍巖,且普遍發育磁鐵石英巖,并賦存有低品位磷灰石礦;華力西晚期有與基性―超基性巖有關的鎳、銅、鉑、銫礦化和低品位磷灰石礦床;燕山期除形成大型金礦外,尚有銅、鉛、鋅和螢石、水晶、云母等礦產。內生金屬礦床類型以熱液交代和裂隙充填為主。
明安山――黑里河金、銅、鉛、鋅成礦區位于七老圖隆起帶上,呈北東走向。隆起帶東西兩側新華夏系斷裂、南北兩側東西向斷裂發育。金、銅、鉛、鋅礦化與燕山早期花崗巖關系密切,且多數以其為直接圍巖,少數產于片麻巖中。
由于北東向斷裂隆起帶迭加在近東西向褶皺帶之上,相互交叉形成格網狀構造。相對隆起部位及其邊緣,為內生礦產成礦場所,交匯部位尤為集中;而儲礦構造則以近南北向和北東向為佳,中生代斷陷盆地常賦存有規模較大的工業煤田,蘊藏有巨厚的可采煤層。
(二)成礦時代
旗境內與巖漿熱液有關的礦產,主要為燕山成礦期,其特點是種類多,分布廣,資源較豐富。與巖漿活動有關的礦產隨著構造活動的發展,礦產組合有所變化。旗境內燕山中期和晚期的金屬礦點遍及全旗。沉積礦床煤主要集中在白堊系。
(三)礦產特征
1 金礦:旗境內金礦床(點)分布較廣,主要集中在宮營子――安家營子――十家一帶和南臺子梨樹溝一帶。
安家營子金礦區處于東西向復雜構造帶錦山――開源斷裂和新華夏系復合部位,因此賦礦角閃斜長片麻巖經受了前寒武紀以來多期構造活動的影響,褶皺和斷裂都十分發育,形成了上部地殼的構造薄弱地帶,既為早期的變質熱液提供了沉積場所,也為燕山中期地殼深部的中酸性巖漿上升侵入提供通道,也對該區的金礦化提供了熱液聚集和運移通道。以3號脈帶為代表,有三條平行脈產出,傾向東,傾角55-75°,走向25-35°,長2800米,地表寬20-35米。整個礦帶區經多家地質隊工作,總計提交黃金儲量13噸。2000年11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編制《內蒙古自喀喇沁旗金蟾山金礦成礦規律和找礦預測研究》,分析遠景黃金儲量40余噸。
2 銅礦:以明安山銅礦為代表。該礦分布于十家鄉明安山一帶,地質上處于新華夏系七老圖隆起東北端,美麗河-八里罕斷裂帶和青山-姜家屯斷裂構造帶復合部位北西側,寒武系條帶狀泥質灰巖,結晶灰巖,大理巖及鈣質板巖構成北東東向背斜為其圍巖,并發育有北東東,北東,北西三組斷裂和后期貫入的花崗巖,斑巖,閃長巖及閃長玢巖,銅礦化主要受北東向層間斷裂,北東東向斷裂和閃長巖脈控制,圈定銅金屬儲量629噸。
3 煤礦:旗境內主要含煤地層為白堊系,分布于錫伯河以西和老哈河以東一帶,成煤條件較好的位于西橋――樓子店以東一線,屬于平莊煤田五家礦區的南緣和北緣地帶。
主要有西橋鎮橋順煤礦、十家鄉三道營子、四道營子煤礦。這些同屬于平莊煤田五家煤礦區,煤層賦存于阜新組,位于元寶山-平莊NE向斷陷盆地的西南部邊緣地帶,以暗煤為主,亮煤次之。十家鄉四道營子煤礦屬新探明煤礦,提交地質儲量3,823萬噸。
4 螢石礦集中分布于美林鎮和王爺府鎮境內,主要成因類型為熱液充填型脈狀礦床,主要分布于錫泊河大斷裂的兩側或華夏系的低序次的裂隙中,并嚴格受裂隙形態的控制。礦體從簡單脈狀到不規則脈狀均有,脈體往往成群出現,有時具雁行排列或尖滅再現的特點。
礦脈長幾米至數百米,最長可達2,500米左右,寬幾厘米至幾米,延伸一般不超過100米,最大延深可達240米,礦床規模以小型為主,部分為中型,少數為大型。
5 大理巖集中分布于十家鄉明安山-冰榔溝一帶,錦山鎮后溝也有分布,但儲量較小。明安山大理巖礦主要賦存寒武系明安山群變質巖中,累計提交地質儲量84,977.88萬噸,遠景儲量1.5億噸。
其它礦產如珍珠巖主要分布于小牛群鎮,沸石全旗各鄉鎮均有分布,主要用于水泥添加料。
二、喀喇沁旗資源性(礦山)產業發展歷程及現狀
(一)資源儲量
喀喇沁旗的大理巖、螢石的開采歷史久遠,黃金和煤炭規模化開采主要為上世紀70年代未,礦業和礦產品加工業在旗內的工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產值曾一度占工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
由于長期以來礦產資源的開放性和無序性開采,造成我旗礦產資源一定程度的浪費,已經探明的地質儲量和地表淺部的資源基本開采貽盡,可供開采利用的保有儲量嚴重不足,探采失調,礦山企業呈衰落趨勢,礦產品加工企業也面臨“無米下鍋”的境地,據掌握資料,我旗探明的礦產資源可供開采利用的儲量如下表:
從表中數字可看出,除石灰巖、大理巖、沸石、石材的保證程度較高外,其余礦種保證程度均很低,尤其是黃金和螢石。另外,表中數字是依據當時地質報告中提供的數字,實際儲量要低于報告中提交的儲量,特別是珍珠巖、石灰巖的誤差較大,所以保證程度要低于表中的數字。
(二)礦山企業
喀喇沁旗共有合法有效期的采礦權96個,探礦權50個。其中有黃金礦16個,煤炭3個,銅鉬礦1個,鐵礦1個,礦泉水礦1個,珍珠巖3個,沸石礦1個,葉臘石礦2個,螢石礦29個,石灰石礦13個,硅石礦3個,建筑用石14個,建筑砂石9個。由于金融危機影響,除石灰石、珍珠巖礦山資源有保證正常生產,建筑用石、磚廠正常生產外,其它礦山企業絕大多數處于半停產和停產狀態。
三、資源性(礦山)產業發展的問題與思考
為迅速扭轉我旗礦業發展的被動局面,促使我旗礦業持續穩定向前發展,加快資源轉換戰略的實施,認為應從如下兩方面著手。一是加強我旗礦產資源的勘查工作。我旗資源勘查已經有一定的勘查基礎,且位于金礦和銅鉛鋅銀兩大成礦帶中,具備找礦的地質條件。只因過去缺乏資金,工作做的不細。當務之急就是要加大勘查工作的力度,要借助于外部的技術力量和資金優勢,采取先進的探礦設備和先進方法,抓住重點靶區展開研究工作。也要拓寬融資渠道,采用群眾集資,引進外部資金,申請上級探礦資金等辦法增加探礦投入,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充分調動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群眾找礦報礦的積極性,發現一些較大的后備資源基地,推動我旗的礦業健康有序地向前發展。
(一)黃金礦產
黃金、大理巖、煤炭曾一度被稱為喀喇沁旗三大優勢礦產,稱“黃、白、黑”。但近年來除大理巖資源尚可外,黃金、煤炭資源的優勢已不復存在,原有探明的可供開采利用的資源儲量已瀕臨枯竭。作為旗礦山支柱產業的黃金礦山已經面臨下馬的危險。同時旗現有黃金選礦廠10個,日處理能力810噸,但目前幾乎80%的選廠處于停產狀態,要使這些選礦廠正常運轉,保證旗內黃金生產持續、穩定地向前發展,當務之急應加強黃金資源的勘查力度。
(二)多金屬礦產
喀喇沁旗多金屬礦產以銅、鉛、鋅、銀為主,成礦帶集中分布在赤峰-錦山斷裂帶以東,長約60公里,寬10公里的范圍內。成礦帶又可劃分為五個成礦區:十家鄉明安山一冰榔溝銅成礦區;錦山鎮龍山白臺溝-閆家地成礦區;錦山鎮四把火-小柳條溝成礦區;王爺府鎮四十家子柳條溝-大胡臺溝成礦區;美林鎮旺業甸-梅林成礦區。成礦帶內已發現銅、鉛、鋅、銀礦點達20多處,有的礦點經礦山和當地群眾探礦,證明其成礦地質條件十分有利,且礦石品位較高,成為旗內尋找中小型多金屬礦床的重要靶區。下一步應當對這一成礦帶進行系統的成礦規律研究,運用地質及先進的物化探手段,把本區域內的資源基本查清。另外,旗內已建有金礦選廠9座,銅選礦廠1座,稍加改造便可用于選其它金屬礦,可以省去新建選廠的投資。
(三)非金屬礦產
非金屬礦產在旗內廣泛分布。東部有石灰巖、大理巖,中西部的沸石、珍珠巖、膨潤土、陶土、伊利石、南部有螢石。其中以東部的石灰巖、大理巖質量優,儲量大,種類多,在赤峰市都是少見的。螢石在過去一度是旗內礦業開發中的重要礦產品之一,在產量、質量上均位于全赤峰市之冠。但近年來許多重點螢石礦山相繼閉坑,資源儲量逐年減少,產量也在連年下降,特別是高品位礦石的礦山已經不多,只有美林鎮大頭山螢石礦、王爺府鎮砬嘛臺螢石礦和砬子溝富源螢石礦在生產,但礦山保有儲量不清。中西部的沸石,珍珠巖、膨潤土、伊利石礦產除小牛群鎮喇嘛溝小部分做過地質工作外,其他各處均未做過地質工作,數量、質量都不清楚,招商引資缺乏可靠的依據。
為了把旗內非金屬礦產的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加快招商引資的進程,發展地方經濟,應當首先進行資源勘查。近期內非金屬礦產勘查的重點應放在以下幾方面:
1 對東部的大理巖(石灰石)資源,首先要注意已探明的優質資源的保護,減少浪費;其次要繼續尋找可開發利用的新的礦產地。可進行大理石雕刻、加工成重鈣和輕鈣等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既增加了礦產品的經濟價值,又可充分利用資源。螢石則延伸產業鏈條,利用金峰銅業的硫酸生產氫氟酸及下端產品。
2 沸石、珍珠巖、膨潤土、伊利石礦產等在我市范圍內的其它旗縣區也有較大面積的分布。且開發利用也比較早,但目前也只限于開采出售原礦或進行粗加工,沸石主要用于水泥廠的水泥填料;隨著科學的發展和國家對環保工作的重視,沸石巖在處理環境污染方面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根據旗內的資源分布特征,當前主要是對未進行地質工作的沸石礦產地先進行地質調查從其中尋找出優質的沸石資源,進行詳細勘查,圈定儲量,并予以保護性開采。膨潤土、伊利石也要重點抓優質資源的勘查,特別是在本地區分布不多的,這樣便于提高礦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如小牛群南臺子朝陽溝的伊利石礦牛營子鎮大碾子的膨潤土礦等。
3 螢石礦產當前屬國家限止開采的礦種,但從旗內局部考慮螢石礦點多,潛力大,螢石質量好,開采螢石仍然是經濟效益較好的,特別是高品位的螢石仍供不應求。所以目前要注重螢石的探礦工作,重點是加強老礦山的探礦增儲,只有具備80-100萬噸的螢石儲量、方可保證浮選廠10年的服務年限。
篇7
[摘 要]在新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借鑒國際石油市場發展,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擴大石油天然氣產業發展的融資渠道,構建我國石油市場金融體系,是順應國際石油市場發展趨勢和需要,對于提高投資促產的有效性,加快我國石油天然氣產業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金融支持 石油天然氣 產業發展
1.前言
經過幾十年發展,優質的地質目標已實現有效開發,如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難度及風險不斷增大,油氣獲取越來越不容易,多進入小目標、巖性圈閉、“三低”油氣、致密油氣等。常規運行模式不是成效低,就是成本高,難以實現復雜油氣藏的有效開發。因此,探索實施金融參與石油天然氣產業發展的新路子,是降低石油天然氣產業金融風險,實現復雜“對象”有效開發的必然選擇。
2.金融參與石油天然氣產業發展的理論研究
改革開放前,我國石油勘探開發的任務主要由屬于國有企業的石油企業來完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我國經濟發展對能源需求的增加,為了加快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理論界和實踐中開始探索引入新的投資方式。關于金融參與石油天然氣產業發展理論研究的相關文獻中,王志虎(2008)等人通過對《金融支持石油石化產業可持續發展問題探討》認為:石油、石化產業與經濟金融業務互動,對于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金融支持石油天然氣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多層次、全方位的石油能源金融市場體系和產品服務體系尚未形成,石油能源建設項目貸款投向高度集中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作者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政府驅動和金融先導相互配合,金融機構要會同當地政府探索推進金融市場化的有效措施,確立以政府強勢彌補市場弱勢,以金融先導引領產業結構調整的金融支。政府要加強本地石油、石化能源產業研究,制定切合實際的石油、石化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和可持續發展的長遠戰略,形成石油能源經濟。構建財稅調控長效機制。實施統籌兼顧、公平合理的原則,改革目前稅收管理制度,通過對資源使用的合理調控,將資源開發區地租、資源耗竭補償和環境損壞補償納入資源稅收管理體系,由資源所在地稅務機關征收并返還給地方用于環境建設,從而使石油石化資源開發區的環境利益得到保障。程廣超(2009)在《建立石油金融戰略體系支持石油產業的發展》指出:石油市場已經變成一個高度復雜的復合市場。在宏觀層面看,石油價格問題的本質是一個國家如何參與國際石油定價及對國際石油定價權的影響力問題;在微觀層面上看,則是石油相關行業如何通過一定的市場定價機制,規避價格風險,穩定石油及石油產品價格,取得穩定發展的問題。這一切都使得石油和金融聯系在一起。在國際油價快速波動的背景下,國內亦對金融支持石油產業的發展有著強烈的需求。因而,要確保國家的石油安全,中國迫切需要建立石油金融體系。馮麗娜(2010)在《內蒙古煤炭產業發展與金融支持初探》中提出了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措施:優化信貸結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提高企業融資能力;建立區域性開發金融機構;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設立投資基金,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投資制度,真正發揮金融在支持能源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史鴻果、何劍(2011)通過對《金融支持與能源產業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指出:能源產業作為資本密集型產業,資金支持對其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者以新疆為例,基于1985-2007年的統計數據,采用協整關系檢驗法和格蘭杰因果檢驗法對新疆地區金融支持與能源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分析結果表明,新疆能源產業發展與金融發展之間存在長期動態均衡關系及因果關系,說明金融發展對新疆能源產業發展具有支持作用。
3.金融參與石油天然氣產業發展的實踐途徑思考
篇8
“五個著力”:促使新野縣域經濟亮點紛呈
一個縣經濟發展的快與慢、好與壞,主要取決于其發展的路徑是否科學、方法是否符合實際。在這方面,新野縣就找到一條很好的發展路子和科學方法。
首先,在發展縣域經濟方面,新野著力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這其實就是說新野找到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有效切入點。新野作為傳統農區,找準了這個切入點非常重要。同時,新野的這一做法事實上也是順應了農業產業化的基本發展趨勢。21世紀的產業創新方式就是產業融合發展,特別是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這種發展方式可以為農業增效、體制健全找到抓手并提供很好的路徑。
其次,新野根據實際發展狀況,著力培育現代產業集群。根據美國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的研究表明,“產業若要有競爭力,首先要是集群發展”,他把競爭力分為四大要素,也就是著名的“鉆石體系”,即資源條件、市場狀況、產業關聯和企業戰略。只有產業集群發展了,企業的交易成本才比較低,進而才能享受技術創新的外溢效應。換句話說,技術創新在集群和企業之間的傳播速度是比較快的。所以,從產業發展的規律來講,產業的競爭力來自于企業集群發展。新野從產業發展角度出發,著力培育產業集群,因此產業集群能夠順利、健康地發展,這與新野對集群培育的重視密不可分。
第三,新野著力拉深產業發展鏈條。新野的全鏈條發展也為培育產業的競爭優勢提供了良好條件。糧食發展了,一切都會應勢而起,這也是產業發展的一個規律。毋庸置疑,新野不僅順應了這一發展規律,而且也很好把握了這一規律。
第四,新野著力完善產業服務體系。產業發展實際上是一種生態的概念,具體講就是產業生態集聚、產業生態系統。當然,要想讓產業生態系統逐步完善,服務體系的完善很重要。產業要形成激勵效應,關鍵在于服務體系是否完善,產業鏈條是否完善。比如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服務鏈等方面的有效融合。只有這樣,產業的生態系統或者說是生態環境才能比較優良。在這方面,新野做得很到位,亦是新野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亮點。
最后,新野著力厚植產業特色和優勢。從縣域經濟發展角度講,特別是縣域產業體系的培育和完善,我們要遵循兩個原則。一個原則是突出區域特色,另一個原則是突出區域比較優勢。這種特色和優勢來自于本地區的資源稟賦、市場環境和產業基礎。新野在這方面抓住了重點。比方說,無論是花生產業集群還是科爾沁肉牛產業集群,或者是蔬菜產業集群,事實上新野都突出了本區域的產業特色和區域發展的比較優勢,這就把自己的產業特色和優勢突顯出來了。同時,這也體現了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
“五個有效”:助推新野縣域經濟快速發展
新野縣域經濟發展的“五個著力”,大大推進了其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成果明顯,成效顯著。
第一個有效是促進了產業的轉型升級。目前形勢下,轉型升級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主題主線。不管哪個地方,都需要產業的轉型升級,因為產業畢竟有生命周期,在這一情況下,無論是產業的鏈式發展、產業的集群發展也好,還是完善產業的生態體系、生態系統也好,或是厚植這種產業的優勢也好,都能夠有效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
第二個有效是提升了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國家的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我們從發展理念和模式方面講,過去追求的是速度和規模,現在我們追求的就應該是質量和效益。那么,產業發展的質量事實上就是產業的競爭力。比如,我們的農業就是弱勢產業,效益比較低,我們就要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來提升農業發展的質量,同時農業的產業競爭力也就會隨之有效提升。另外,效益也會隨之明顯提高。這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效果也是非常明顯的。
第三個有效是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發展。農業產業化本身就體現了一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因為縣域經濟的一二三產業一般情況來說是比較容易脫節的。然而在新野,這種一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效應卻是很好地凸顯出來了。新野圍繞著農業去發展工業,工業發展上來了再帶動服務業的發展,事實上這就是產業發展中的規律性。
第四個有效是推動了農業的規模化經營。現在“三農”最突出的是小農生產方式的問題,這實際上是制約農業發展的最根本因素。我國的農業生產率比較低,抵御不了國外的糧食進口,根本原因就是國外的農業生產率比較高。事實上,這屬于農業規模經營跟不上的問題。但是,新野在這一方面做得還是很好的。
第五個有效是破解了糧農征收難這一問題。現在的糧農征收難,是一個全國性難題。但是通過調研考察發現,新野通過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實際上把這個問題有效地破解了。
“五個找準”:理清新野縣域經濟發展思路
新野縣域經濟發展的模式和經驗,為省內其他縣區發展縣域經濟提供了思路與方法,這主要得益于新野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點、切入點、著力點、支撐點和結合點。
一是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點。這個關鍵點是什么,就是有一個符合新野縣情的,遵循了經濟發展規律、產業發展規律,順應了產業發展趨勢的縣域經濟發展思路,這個是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點和重要保障。
二是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事實上就是產業創新。產業要想有生命力和競爭力,就要不斷創新。這個創新就要像中央現在提的,它包括了制度創新、市場創新、組織創新和技術創新,也包括了產業的模式創新或形態創新。在調研中的幾個企業,使我們深有感受,他們在業態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方面成效顯著。因此,可以說新野找準了縣域經濟的有效切入點。
三是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著力點,這個著力點實際上就是產業的轉型升級。另外,就是圍繞農業上工業,這對縣域經濟非常重要。對于傳統農區而言,它存在著工業化起點較低等問題,也就是我們怎么把工業化推進的問題。新野在這方面,著力點找得很準,就是圍繞農業上工業,農業工業互動發展。同時,還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這都是縣域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因此,誰找準了著力點,誰的縣域經濟發展潛能就可以釋放出來。
四是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點,所謂支撐點就是產業支撐。把縣域產業做大做強不是一句空話,它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也就是說既要重視產業體系的培育,還要把這個產業里面的生態環境和體系優化。新野從這個方面講,既重視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又重視了培育新型產業,進而使得其主導產業明晰,產業輪廓清晰,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撐點。
五是找準了縣域經濟發展的結合點。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最基礎單元,在這一情況下,縣域經濟要想能夠持續健康發展,關鍵就是要突出一個協調。從這一點上講,新野的結合點找的應該說還是比較準確的。比如說,新野既重視了經濟發展,又重視了民生建設;既重視了城,又重視了鄉;既重視了“三化協調”,又重視了“四化同步”等,在發展過程中,“彈鋼琴”的發展理念體現得比較充分。可以說,從縣域經濟發展角度看,新野縣發展的經驗和做法,在全省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廣、復制價值。
篇9
[關鍵詞]周口市;縣域經濟;產業結構;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06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
2095-3283(2012)03-0103-02
作者簡介:于海波,蒙古族,內蒙古赤峰人,周口師范學院助教,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經濟理論與實務。
基金項目:周口市社科聯調研項目,項目批準號:ZKSKDY-2011-046。
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為地理空間,以縣級政權為重要調控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優化配置資源,具有地域特色,功能完備的區域經濟。縣域經濟是中國經濟相對獨立的具有綜合性和區域性的基本單元,是國民經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層次,它處于宏觀經濟之“尾”,微觀經濟之“首”,中觀經濟之“實”,是區域經濟最基層的環節。
一、周口市縣域經濟現狀
周口市是河南省東南部的一個地級市,位于豫東平原,地處沙河、潁河和賈魯河交匯處,下轄8縣1市1區,總人口1112萬,具有良好的區位和資源優勢,特別在電力機械、紡織印染、食品釀造和裘皮制革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及農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等方面基礎較好,發展潛力很大,在全省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周口市下轄的各個縣(市),由于在資源、資金、技術、文化、區位和產業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2010年,周口市GDP達到1305億元,相對于全省乃至全國是比較低的,其中縣域經濟發展滯緩是重要因素。
二、周口市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縣域經濟發展模式單一
周口市縣域經濟是以傳統的農業種植、養殖及農產品深加工為主的農業經濟主導模式。2010年,第一產業占全市GDP的比重是28.7%,以小麥、棉花等農作物種植為主要支撐。相對而言,縣域經濟的農業創新型模式、傳統產業帶動型模式、資源支撐型模式和技術創新型模式的發展相對緩慢和滯后,使得各種模式不能優勢互補,也不能很好地銜接和相互促進。
(二)產業集群程度低
從產業結構升級的角度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在周口市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應該逐步提升。在周口市下轄的各個縣(市),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內的企業數量眾多,門類豐富,但是這些企業的規模相對偏小,技術水平較低,缺乏溝通協調與合作經營,集聚程度低,沒有龍頭企業。
(三)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不到位
盡管周口市縣域經濟在近年取得進步的同時也給后續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許多困擾和阻礙。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低素質勞動力過剩與高素質人才緊缺并存;耕地求大于供,后備土地量少且價高;水資源總量不足,空間和時間分布不均勻,資源利用須花費巨大投資;環境保護問題日益突出,社會設施共享程度低,資源浪費嚴重。這些情況的出現、發展,甚至惡化,將嚴重制約周口市縣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企業發展存在諸多不利因素
企業核心能力不足,創新意識薄弱,開放程度偏低。在周口市縣域經濟中,民營經濟占據較大比重,且多數由家族企業發展而來,多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實力相對較弱,產品競爭優勢不突出。絕大多數企業在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方面處于落后地位,產品在市場上也缺乏競爭力。另外,由于區位和政策的原因,周口市縣域經濟中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數量偏少,目前,市場多數集中在國內,很少有企業打開國際市場,導致企業難以有效利用和吸納國際上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
三、周口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挖掘各縣域優勢,多種縣域經濟模式協調發展
周口市各縣(市)資源豐富,開發利用的潛力較大。譬如周口市淮陽縣旅游資源豐富,依托太昊陵景區和國家濕地公園淮陽龍湖來發展旅游業,以旅游業發展帶動水產養殖業,使農產品深加工業發展壯大,從而進一步帶動整個淮陽乃至周口地區的經濟發展。確立一個或幾個具有地方特色和能發揮地方優勢的縣域經濟發展模式,然后以一帶多,以多帶更多的發展模式,各種模式相互銜接,相互促進,使得縣域經濟協調發展。同時,周口市各縣(市)在突出發展各自優勢產業時,也要相互溝通協作,將共通產業做大做強。周口市的各縣(市)都是國家小麥和棉花的主產區,各縣(市)在國家宏觀政策的引導下,應加強合作,做大做強小麥和棉花產業,為周口市縣域經濟發展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
(二)推進工業化,壯大產業集群
工業作為周口市經濟發展的引擎,應將“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工業發展新突破”作為調整方向,壯大產業集群為手段,發展縣域經濟為目的,實施三個層面策略:一是把握重點,切實把推進產業集群建設作為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重大戰略舉措抓好。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把握發展機遇,突出核心企業、工業園區、重大項目、公共服務平臺和產業發展環境建設,圍繞周口各縣(市)優勢產業發展,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在縣域經濟發展中有較大支撐和帶動作用的優勢產業集群;二是拓展途徑,有效推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突出發展壯大一批核心企業,充分發揮其龍頭帶動作用;三是加強協調,形成推進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的合力。發展優勢產業集群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加強組織協調,集中力量,合力推進。相關部門要把產業集群發展作為推進產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強化責任意識、發展意識、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明確產業發展定位,重點發展精密機電、特色食品和其他勞動密集型行業,做大優勢產業,打造支柱行業,發展配套產業,壯大產業集群。
(三)加大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力度
漸進有序地推進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發展綠色產業,從戰略上建立有利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合理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調整提高第二產業比重,穩步推進第一產業發展,減少經濟發展對資源、能源和環境的依賴,降低生態環境壓力,緩解能源緊張和交通擁堵狀況。
要令工業化與城市化同步發展,要善于經營城市和城鎮。建設以人為本、潔凈優先、暢通為上和功能齊全的城市和城鎮;建設和完善城市道路網、電力網、信息網、給排水網、供氣網和通信網,提高公共設施供給保證率和安全運行率。
實施體制創新,理順管理關系。建立和完善周口市縣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體制機制,依法管理和監督縣域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運行機制,把國家有關人口、土地和環境的政策落到實處。改變行政多頭管理狀況,合理調整周口市區域內的行政區劃,優化土地及耕地的保護和利用,形成城鎮集約用地機制。另外,要加快建設失業、養老、醫療和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吸引外資和民間資本投入到社會基礎設施建設。
加強對廣大人民群眾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教育。要深入、細致地部署具體工作,引導和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統籌兼顧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意識,并培養其環保意識。
(四)以城市化為載體發展縣域經濟
城市化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不可逾越的發展過程。城市化是進一步振興和發展縣域經濟的重要載體,堅持走中心集聚、以城帶鄉和整體協同的道路,優化區域發展布局。首先,要著力構建科學完整的城市規劃體系;其次,要著力構建加快人口集聚的配套政策體系;第三,要著力構建多元化的城建投融資體系;第四,要以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為突破口,加快城鎮建設。
(五)實施人才戰略
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一方面合理引進高素質人才,另一方面加強本地人才培養。周口市是一個人口大市,但是在經濟建設中存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過剩與高素質人才緊缺的矛盾。周口市要通過多種渠道和形式,公平、公開、公正地引進本地經濟建設急需的高素質人才,調整和優化人才結構,提升人才素質,加強人才培訓,以及對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城鎮待就業人員的職業技能教育。
[參考文獻]
[1]郭現芳.冀中南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問題與對策[J].中國經貿導刊,2010(18):42-43.
篇10
關鍵詞:縣域經濟;管理體制;服務型政府
縣域經濟是介于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之間的中觀經濟,是帶有行政區劃性質的經濟。我國縣域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92%,縣域人口占人口總量的75%,縣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由于其發展的緩慢與滯后,也是我國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瓶頸。
縣域經濟是以縣級行政區劃所規定的范圍為管理對象,由縣級政權所領導的,在服從國家宏觀管理的前提下,以發展本地經濟為宗旨的經濟。它有明顯的區域界定,具體由縣級經濟、鄉(鎮)級經濟和村級經濟所構成。
一、縣域經濟存在的問題
由于農民增收緩慢、主導產業不清、政府管理機制落后、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仍較突出。
1、特色資源開發利用不足
臨沂市各縣域因其不同的自然地理氣候和人文社會條件,蘊藏著許多獨具特色的礦產、生物以及文化傳統、工藝、技術等資源。特色資源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如果開發利用得當,可以創造出無窮無盡的價值,形成獨特的市場優勢和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各地對特色資源的潛力沒有形成更加深刻的認識,支持產業發展的力度不夠,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產業規模小,商品量少,加工水平低,包裝工藝差,許多特色資源甚至不為外界所知,大量資源處于閑置、流失之中。
2、產業結構層次低
臨沂市各縣域之間第一、二產業差距明顯,第三產業差距較小。傳統產業多,新興產業少,技術含量高的產業較少的局面仍客觀存在。各骨干企業仍以高能耗、高污染企業為主。縣域企業組織結構分散,市場主體意識淡薄,開拓市場的能力弱,大部分縣屬企業和鄉鎮企業處于癱瘓狀態。多數縣缺乏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大企業支撐,也缺乏縣域特色的塊狀經濟支撐。
3、勞動者素質較低,勞動力轉移困難
臨沂市各縣域勞動力普遍存在以下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勞動力增長過快,剩余勞動力無法安排。二是人口質量較差,阻礙了勞動力從農村向城市轉移。
4、政府管理體制滯后
縣級政府習慣運用行政手段處理公共事務,地方嚴重,縣鄉機構臃腫、服務意識淡薄,經濟發展環境惡劣,不利于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經濟發展管理體制方面,地方政府沒有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規劃,短期行為明顯,制約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二、發展臨沂市縣域經濟的基本思路
1、我市北部是山區南部為平原,區域差異性明顯,各縣應從實際出發,選擇不同的角度,調整空間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不斷發展主導產業,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2、民營經濟是集“民資、民智、民力”于一體的民本經濟,是充滿活力的經濟,縣域的非公有制經濟具有產權清晰、機制靈活、管理嚴明、市場競爭意識強的特點,不用政府投資,生產成本不高,是一種富有效率的產權制度,對活躍縣域經濟能夠起到比較顯著的作用。因此,調整臨沂市縣域經濟所有制結構,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是發展臨沂市縣域經濟的重要戰略措施。
3、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充分重視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發展經濟絕不能以環境惡化和資源浪費為代價。
三、發展臨沂市縣域經濟的對策建議
1、 建立服務型政府,優化政策環境
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建立服務型政府,以服務型導向代替傳統的政府中心主義,把管理型政府置換為服務型政府。對于臨沂市政府及各縣級政府來說,要規范收費管理制度,實行政務公開、服務承諾、免費試點等制度,用市場經濟的觀點和方法解決市場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努力把政府工作重點轉移到加強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執法監督、公共服務等職能上來,從而為縣域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
2、提升縣域工業的規模經濟水平和競爭能力
目前應以現有的食品、五金、建材等產業集群為依托,增強產業競爭力。將縣域工業化與城市工業化銜接起來,積極創造工業化發展的有利條件。
3、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切實提高農民收入
以市場為導向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和土地合理有序流轉,在保證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和區域特色農業。
4、優化投融資環境,加大農業投入力度
本著“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提高農業競爭力為目標,加大對農業的投入。(1)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鼓勵民間資本、工商資本、外商資本投向農業領域。(2)優化投資結構,農業財政投資要重點支持農村中小型基礎設施建設、社會化服務和科技推廣,提高農業投資效率。(3)調整投入政策,建立農業投入機制,減少中間環節,保證投入效益。(4)建立縣域產業發展基金,出臺對龍頭企業實質性扶持的相關政策
5、依靠科技創新,增強縣域經濟發展的活力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縣域科技創新的加強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己越來越明顯。要增強臨沂市縣域經濟的發展后勁和發展活力,必須在科技自主創新方面下功夫,整合創新資源,建設區域科技創新體系。通過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使資源保護開發利用與經濟建設同步,促進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
參考文獻
(1)熊耀平.縣域經濟發展理論、模式與戰略[M].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海財經.
(2)楊炎晨,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的制約因素及對策[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3)胡佛等.區域經濟學導論[M].商務印書館.
(4)臨沂市統計局.對臨沂市縣域經濟的分析與思考.山東省統計信息網. http://stats—/disp/gzdt/disp_new.asp?id=20040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