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5-06 18:22: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育名著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教育名著讀后感

篇1

年前曾看到過這樣一段話"我在四年前始得此書的日譯本,記得曾流了淚三日夜讀畢,就是后來在翻譯或隨便閱讀時,還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覺眼睛潤濕.這不是悲哀的眼淚,乃是慚愧和感激的眼淚.除了人的資格以外,我在家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親,在教育界是執過十余年的教鞭的教師.平日為人為父為師的態度,讀了這書好像丑女見了美人,自己難堪起來,不覺慚愧了流淚."我一直想拜讀這本讓夏丐尊先生如此感動的書《愛的教育》,這個寒假終于如愿以償了.

《愛的教育》,我是一口氣讀完的,雖然我沒有流淚,可是我的心已經承認這是一本洗滌心靈的書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它讓我感動的同時也引發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首先《愛的教育》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愛究竟是什么?帶著這個思考,我與這個意大利小學生一起跋涉,去探尋一個未知的答案.一個四年級小學生在一個學年十個月中所記的日記,包含了同學之間的愛,姐弟之間的愛,子女與父母間的愛,師生之間的愛,對祖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篇2

同學們都喜歡閱讀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語文中拿下名著試題得分,但由于平時沒有掌握閱讀名著的正確方法,因此不少同學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確閱讀名著的方法呢?

一、了解作者背景

在閱讀名著之前,對作者的有關情況應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狀況等),這將有助于你對其作品內容的閱讀理解。如閱讀《紅樓夢》,應對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閱讀《聊齋志異》,你要了解蒲松齡的身世遭際: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要知道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經歷。有的同學在答名著題時,連作者都想不起來,甚至出現張冠李戴的情況,這些都是對作者生平經歷不甚了解的緣故。

二、理清故事情節

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的敘述來反映社會生活的。同學們之所以愛讀名著,就是因為那里面的故事情節生動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長篇巨制,故事情節復雜多變,再加作者創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節,才能把握全篇。如長篇小說《水滸傳》,總的故事情節是寫以一百零八將為首的英雄好漢們是如何被殘酷的社會現實逼上梁山走造反這條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據各自情況的不同有具體的故事情節。九年級《語文》上冊人選的《智取生辰綱》,就是節選該書的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節。根據中考名著題的特點,還需要同學們學會用簡潔的語言歸納故事情節。

三、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眾多,我們為什么能夠區分出他們呢?因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獨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國演義》,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說到足智多謀為蜀漢鞠躬盡瘁的軍師,我們就知道此人是諸葛亮:一提及“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權臣,我們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也就不盡相同。《水滸傳》中魯提轄三拳打死鎮關西,《西游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紅樓夢》中劉姥姥“見笑”大觀園,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學名著還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應的外號,最好也能記住,這對分析人物性格也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風”是《水滸傳》中李逵的外號,由此可以看出他“風風火火闖九州”的性格特點:“鳳辣子”是《紅樓夢》中王熙鳳的綽號,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潑辣的特點。

四、積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記住這些名言警句,不僅利于解答試題,還能提高我們的文學素養,提升我們的文化品位。如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國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對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綱挈領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內容,記住它們,就記住了章節的主要內容。還有一些名著對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評語,也應注意積累,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就是《紅樓夢》中評論王熙鳳在賈府悲慘下場的詩句。

五、寫讀后感鞏固

這里的讀后感有兩個含義:一是讀完名著后,自己寫出讀后感:二是看別人寫的讀后感,如能把二者結合起來更好。自己寫讀后感,勢必要回顧原作,咀嚼回味,從而加深對原作的進一步理解。看別人寫的讀后感,既能觀照自身的閱讀經驗,又能發現自己讀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品讀名著的方法當然不止這些,同學們也可以從閱讀實踐中自己摸索總結出經驗。希望大家平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名著里汲取更多的養料。

六、多進行讀書交流

定期(半月或一個月)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會。讓學生把名著帶入課堂,引經據典,各抒己見,交流獨到的感受。同時,要倡導一種新理念:師生同讀,父母子女同讀。不同年齡、不同閱歷的人同讀一本書,所獲得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讓師生之間、父母子女之間交流讀書感受,益處多多:能有效地拉近師生之間、父母子女之間的距離:能促進學生心靈和人格的正常培養;更能提高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能力。

篇3

“經典的閱讀不在于實用,而在于文化。”朱自清的這句話一語道破了名著閱讀的價值所在。經典名著承載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精華,經典名著的閱讀應該成為一個民族對文化的渴求,成為學生的一種需要,成為一種習慣。不能再讓名著布滿灰塵,成為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點綴,一個擺設的花瓶。

從2008年我市決定實施“中小學生振興閱讀”計劃以來,隨之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來使這一計劃得以貫徹落實,如:書香校園、書香班級、書香學生的評比,我與經典有約師生征文,讀后感征文,等等。這些活動無疑使經典的閱讀真正的走進了校園,走進了師生的心里。緊隨其后,我校也開展了一系列等讀書活動如:“沐浴書海,香溢校園”的讀后感征文比賽、黑板報評比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真正的讓閱讀得以振興,經典得以普及。早在兩年前,我校就已經為每個班級開辟了圖書角,讓圖書室走進教室。本著“課內外結合,以課堂帶動課外,以課文豐富課堂”的基本思路,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這首先就要求還學生一個自由的閱讀空間,讓學生自己去選擇、去感受。名著是一個何其廣闊的天地,足夠學生自由馳騁。當然泛泛而讀或生硬規定都是很難收到實效的,有計劃講方法的閱讀會有更大收獲,教師應該充分發揮指導者的作用。比如初一時可以采取故事會的形式,鼓勵學生大膽講述自己感興趣的故事,復述所讀經典名著的精彩章節|片段,從初二起就可以逐步過渡到對人物形象的評價、作品主題的探討等較為深刻的內容上來。學生一進入名著這個廣闊天地,固然會有仰望文學大廈的望而卻步,但引導有方卻會使他們觸摸到名著最感人的神經,從而感受到名著那貼心的親切、細膩的撫摩、深沉的震撼和久遠的回味。學生讀名著往往貪圖熱鬧,熱衷膚淺的快速閱讀。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一個相對成熟的閱讀者的身份隨機指導閱讀方法,不需要受條條框框的約束,不需繁瑣的分析。只需要指導學生如何去閱讀即可。比如,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圈點法來讀,畫出優美的語句,隨手記錄下自己的閱讀感受,也可以做評點批注。一段時間之后,還可以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可以分為“字詞積累”“美句賞析”“內容摘要”“讀后感悟”“評論賞析”等板塊。讀完整本書后,再對閱讀成果進行梳理和匯總。學校可以適時的召開讀書匯報會和經驗交流會,舉辦讀書筆記、手抄報展覽,閱讀、朗讀、演講比賽等,讀寫結合,激發興趣,鞏固提高。

經典名著是經過讀者反復篩選和嚴格檢驗的藝海明珠。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底蘊和精湛卓絕的藝術特色,對讀者具有深刻的認識作用、巨大的教育作用和高度的審美作用。劉白羽說,每一部名著都是“一個廣闊的世界,一個浩瀚的海洋,一個蒼莽的宇宙”。廣泛認真地閱讀名著,一定會獲得歷史和現實、社會和人生、自然與精神的種種知識,從中攝取人類文化豐富的養料,為今后成材打下堅實的文化根基。

篇4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摸索出了一套名著教學模式,具體做法如下:

一、略讀、精讀環節

1.略讀,就是大致的瀏覽式的讀法,不要求摳字眼,了解大致經過就可以。對于那些寫次要人物的情節可以略讀。

2.精讀,指深入細致地研讀。對重要的文章和書籍,要認真讀反復讀,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鉆研,對重要的語句和章節所表達的思想內容還要做到透徹理解。精讀的好處有:(1)可以深刻領會作者表達的內涵。(2)精神和靈魂上得以升華。(3)學習寫作的組織和語言,提高寫作能力。

二、走近作者環節

1.作者生平介紹。2.寫作背景介紹。3.作者的主要創作風格及藝術成就。

三、做批注環節

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應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批注式閱讀。如何教學生有效的批注呢?1.要知道做批注的有關符號,“~~~”浪線(也叫曲線)畫在好詞佳句的下面。“”圈,標在文章的難詞下面。“――”直線,標在文章中需要著重領會加深記憶、理解的語句下面。“?”疑問號,用在有疑問的語句末尾。2.明白批注的幾個方面:(1)對課文內容的理解。(2)對寫作方法的感悟。(3)對文中人物的評價。(4)對疑惑問題的指出。(5)對文章內容的補充。

四、制卡片環節

可以把名著中的名言摘抄在卡片上。

五、寫讀后感

1.格式和寫法: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2.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1)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2)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3)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以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六、人物競猜環節

這一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我在教學《湯姆索亞歷險記》時,是這樣做的:1.一個聰明活潑,富有正義感,而對家庭、學校和教堂卻充滿了反感的小男孩;厭惡枯燥的功課、騙人的教義和死板的生活環境,夢想當“海盜”,一心追求自由和冒險的生活的人物是誰?2.圣比得堡鎮上公認的“野孩子”,父親是個酒鬼,不受約束,但秉性純良,是一個自由自在的流浪兒的是誰?3.一個善良、純樸、天真、富有同情心、公道的女孩是誰?4.湯姆的第一個女友是誰?題目一出,學生紛紛搶答,就在這樣一個寬松和諧的民主氛圍中,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對他是熱情的、信任的、尊重的,從而受到鼓舞和激勵。

七、講名著中的故事

閱讀名著,我們從精彩的故事情節中可以感受到鮮明的人物形象。如讀《西游記》,從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情節中,我們看到了孫悟空的機智勇敢;讀《水滸傳》,從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情節中,我們體會到了魯達的愛憎分明;從“智取生辰綱”的故事情節中,我們領略到了吳用的足智多謀。

八、辯論環節

針對別人的觀點,進行有效的反駁,以提高學生口頭雄辯的能力,同時也會掀起課堂。如有學生說:“及時雨――宋江是真英雄,他為了‘義’怒殺閻婆惜。他仗義疏財,運籌帷幄。眾好漢一聽到及時雨宋江的名字都喊大哥,他在梁山上豎起‘替天行道’的杏黃旗。他是梁山上的領軍人物。”有學生反駁說:“宋江一個根深蒂固的‘忠’,出賣了兄弟的命運,接受了朝廷的招安。他一上梁山就把‘聚義廳’改成‘忠義堂’,他本不想‘落草’卻迫不得已而上了梁山。后來征方臘,使弟兄們死傷大半。他是‘用壯士的鮮血來染紅自己的官袍’。我組認為真英雄當屬豹子頭――林沖,他武功蓋世,原是八十萬禁軍教頭,因受高俅、陸虞侯等奸人迫害,被逼上梁山,在梁山上立下汗馬功勞。”

我相信,以這樣的模式來指導學生讀名著,只要長期堅持下去,日積月累,學生的收獲一定會很大。

篇5

讀完《三國演義》后,希望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成為一個能像諸葛亮一樣博學多才,聰明能干,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而且也應像英雄人物一樣全心全意幫助別人,保衛國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600字,歡迎閱讀!

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600字1大家都說三國演義是一部好書,可我一直不愛看,被逼無奈之下,我讀了著本著作,我發現此書使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刻劃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其中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我最敬佩的要數諸葛亮了,他是一個忠臣,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而且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可為是個奇才!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

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而他的聰明就是讓我學習的最好榜樣再說關羽,一個黑臉,大胡,丹鳳眼,臥蠶眉的大將軍,也是五虎大將之首。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關羽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而且我對他的感覺也不好,雖說是一個人才,非常聰明,且善于打仗,但有謀權篡位之心。不過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而且沒有殺劉備,雖當時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并不是很壞,畢竟他還有大度。但周瑜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還有趙子龍長坂坡單騎救主,巧用苦肉計黃蓋受罰、三江口周瑜縱火等等。《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佩服不愧是名著!

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600字2有一本書,是古代歷史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作品,有一本書,它廣泛流傳,魅力無窮,是文學界一顆璀璨的明珠,有一本書,伴隨著我成長,它,就是我最喜歡的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在我五六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閱讀拼音版的《三國演義》了。不過,是在媽媽的逼迫下讀的,那時,我總是偷懶,只是一目十行,草草瀏覽,對書中的插圖,我卻很感興趣,畢竟是男孩子嘛,總喜歡舞刀弄槍。書中那威武的人物圖像,各樣的兵器,吸引著我。就在這不經意間,我對這本書已經到了愛不釋手的地步。

十歲那年,媽媽又給我買了一本少年版的《三國演義》,那時我已經認識很多字了,不知不覺中,我又被書中的情節所吸引,開始了刻苦的攻讀,睡覺前看,上廁所看,閑暇時看……書中忠義的關羽,勇猛的趙云,雄才大略的曹操,都成為了我心中的偶像,我對《三國演義》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看的電視劇是《三國演義》、看的動畫片是《三國演義》,就連玩的玩具都是有關《三國演義。》。

漸漸地,光是閱讀少年版的已經不足以滿足我的胃口,我開始閱讀原著了,其中全是文言文,必須一句一句地啃,但是憑著滿腔的熱愛,我終于讀完了原著。書中的許多故事,我都熟記在心。《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讓我感觸多多,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他先后算魯肅,算曹操,算天氣,算環境,憑著超凡的智慧,成功借箭!

在閱讀原著的時候,我對一個人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是曹操。在官渡之戰中,雖然曹操足智多謀,但因寡不敵眾一直處于劣勢。曹操求賢若渴,收留了被袁紹趕出來的徐庶,并聽從了徐庶的妙計,打了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真不愧是一代梟雄!諸葛亮的故事讓我懂得智對生活,而曹操的故事又讓我明白沉穩與冷靜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國有句話:平生不讀三國,便稱書生也枉然!《三國演義》成為了我生活中最好的“朋友”,它教給了我如何做人、做事,它是我最喜歡的古典名著!

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600字3《三國演義》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周末七國分爭,并入于秦,及秦滅之后,楚、漢分爭,又并入于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借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

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為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羅貫中寫諸葛亮太多智了,所以后人評價諸葛多謀而似妖。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

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

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干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

劉備仁義禮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長坂坡摔阿斗,為了自己的大將險些因阿斗被困曹營,而將阿斗摔死,但是后人評羅貫中寫劉備,劉備盡善而似偽。就是太虛了啊。你想啊書中說劉備異像長臂過膝,你想啊,劉備將孩子舉過頭頂到放在地上以長臂過膝哪能摔得著啊。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600字4外面艷陽高照,陽光的氣味香噴噴的,聞起來讓人神清氣爽。在這樣的好天氣中,我拿起了我最喜歡的書——《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最讓我喜愛不已的場景便是火燒赤壁了,那一把大火燒得曹操大軍暈頭轉向,連曹操也差點喪命。但在這次的戰役中,最大的功臣還是黃蓋,如果不是他詐降,曹操也不會上當受騙。

讀著這個故事,我的腦海中逐漸浮現出一副大火連天,一只只戰船被慢慢燒掉,船上的將士倉皇逃竄的場景,也仿佛看到了曹操心急火燎的逃竄,結果被關羽抓住的情景。就連窗外的樹葉也“沙沙”作響,好像在說:“我們的祖先見證了赤壁之戰”。這本書讓整個故事的情節活靈活現得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這本書真是妙不可言!

火燒赤壁大部分是文臣的功勞,而三英戰呂布則是真刀真槍的打仗了。從“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中可以看出,呂布是非常厲害的人物,呂布是豪杰,不畏生死。但是有膽量敢跟呂布對戰的,也一定不會是普通人。劉關張三人敢冒著生命危險跟呂布對戰,也一定是有勇有謀之人。

我坐在椅子上,仿佛感覺到了戰場上穿過來的陣陣殺氣。這時,我覺得,就連天也陰沉沉起來,太陽躲在云中不敢出來,仿佛被他們四人的武藝和智謀給嚇壞了。就連窗外的小狗也“汪汪汪”地大叫起來,仿佛看到了什么異常危險的事情。

文臣武將,各有所長,雖然我非常羨慕武將的武藝高強,但是我還是更佩服文臣的機智聰明。諸葛亮算是我最敬佩的文臣了,他的草船借箭廣為流傳,面對艱巨的任務,他也能冷靜思考,把曹操的箭給取到手,讓周瑜自嘆不如。

這時,窗戶外面安靜了下來,傳來一陣陣淡淡的幽香,仿佛大家都對諸葛亮敬佩不已,都不敢說話了,連花兒也為諸葛亮獻上了自己的花香。

外面的天漸漸地亮了起來,空氣也清新了,鳥兒的清脆歌聲再次響了起來。而我的心中卻是對文臣武將的敬佩之情。《三國演義》,這本書真是妙不可言!

學生三國演義讀后感600字5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意味深長。《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這本書刻畫了200多個人物形象,把許多人物寫得淋漓盡致,比如說:劉備、關羽、曹操、諸葛亮等。這本書主要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發生的斗爭,這本書從東漢末年一向寫到晉朝那個時代。書中有幾個人物讓我對他們產生了很深的感受。

首先是劉備,從一開始的桃園三結義這個故事就讓我對劉備產生了很深的感受,他十分重情義,也很有愛心,也十分的顧全大局,就拿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來說,劉備為了統一亂世,三次才請到了諸葛亮,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讓我十分敬佩他。但劉備也有一個缺點,就是受到打擊不能控制自己,關羽、張飛被殺害后,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聽諸葛亮的話,必須要攻打吳國,導致失去了一員戰將,如果他當時聽從諸葛亮的話,就必須能聯吳抗曹。

然后是關羽,他一生獲得了許多的戰功,比如說: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等等,他為了與劉備會合,便不遠千里來找劉備,斬顏良,誅文丑,結果魯莽的張飛以為他背叛了劉備,準備要殺他,然后又看見他跟敵方打仗,這才明白。于是關羽和張飛準備一齊去找劉備,最后最后與劉備會合,想象著那令人激動的場面,真為他們而高興!在書中描述關羽的一句話是: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手拿青龍偃月刀,還有赤兔馬。這樣搭配,簡直是無人能敵!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這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能夠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能夠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帶給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最后讓司馬家一統了亂世。

篇6

一、營造和諧書香環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要讓學生愛上閱讀,必須先營造和諧的書香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墻壁會說話,角落飄書香。我校每天都在教學樓正上方的電子顯示屏打出紅色的標語——“讓和諧閱讀成為師生一種生活方式”,使“書香校園”活動口號深入人心。學校禮堂布置讀書專欄,教學樓走廊上張貼名人讀書名言。各班教室后墻上貼“知識改變命運,學習成就未來”的標語,教室兩側墻壁懸掛讀書名言,如:“所有成功者都是閱讀者——比爾·蓋茨;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蘇霍姆林斯基……”大隊部要求各班每學期出一期“書香伴我成長”的主題黑板報。教室的布告欄還專門設置“書香園地”,循環展示學生優秀讀書卡、手抄報和讀后感。校園每個角落都飄溢書香,讓學生置身于和諧書香氛圍,自然而然愛上閱讀。

設立班級圖書柜,開設校本閱讀課。老師們都積累了許多優秀學生讀物送給任教班級學生閱讀,并發動學生捐書,做到班班設立圖書柜,每班不少于200本。每周開設2節校本閱讀課,其中一節課讓學生自主閱讀,交換借閱自己喜歡的書;制作讀書卡、記讀書筆記;學生登陸“金濤小學網站——書香看點”,上“小伙伴分級閱讀網”了解新書,欣賞網站上圖文并茂的讀書卡;另一節課舉行讀書心得交流,暢談閱讀的感悟、收獲、方法;舉行“書香伴我成長”演講比賽。鼓勵學生開讀書博客,布置剪報、摘錄新聞,寫上自己的評論或聯想。

二、打造學習型教師團隊,為學生樹立讀書榜樣

教師只有做學生讀書的榜樣,才能帶動學生熱愛閱讀。堅持閱讀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開闊教師眼界,培植美好的精神家園,從容應對時代的挑戰和學生的需要。

倡導教師和諧閱讀。首先,購買教育名著和教育期刊贈閱教師: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陶行知教育文集》、《于漪語文教育論集》、肖川的《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學校出資訂閱《廣東教育》《人民教育》《小學語文教師》《小學數學教師》《中小學英語教研》等。還贈閱一份本地黨政報紙,讓教師天天關心時事,與時俱進學習。其次推薦教師讀身心保健好書,如:《教師心理保健》、《幸福的方法》、《中國百年中醫臨床家叢書》;三是推薦讀培養子女的好書,如: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國英才家庭造》、《陪孩子長大》。還提倡讀點閑書,緩釋工作壓力,提升主觀幸福感。

分享閱讀收獲,體驗閱讀成功。我校每年舉行教師讀書交流活動,如:“最是書香能致遠”(經典賞析),“影響我教育生活的一本教育名著(讀后感交流),“教師美文朗誦會”,“讓綠色閱讀成為教師生活方式”(推介好書),“和諧閱讀給力幸福生活”……老師們在讀書交流中暢談閱讀的心得,推薦好書共享。每次讀書交流后,動員老師們趁熱打鐵整理讀書心得,學校行政幫助修改,然后向本地報紙和省市教育期刊投稿,鼓勵青年教師參加教育局主辦的現場寫作比賽。教師在閱讀中享受精神盛宴,自然而然帶領學生遨游書海,共沐書香。

三、帶學生同讀經典,共沐書香

引導選擇閱讀和諧讀物。我校重視引導學生選讀和諧讀物滋養心靈。根據高、中、低年級段學生身心發展實際,幫助學生設計課外閱讀書目,也讓學生互相推薦。推薦的讀物全面、均衡、循序漸進,主要包括:1.經典閱讀書目:古詩詞、童話、寓言、神話故事、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少兒版;2.科學類書目有:《十萬個為什么》、《少年百科全書》等;3.勵志書目如:《名人傳》、《心靈島上的燈塔》、《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故事;4.歷史類書目有:《中國上下五千年》、成語故事;5.生存類書目有:《福爾摩斯探案系列》、《魯濱遜漂流記》等;6.情感教育類書目有:《感恩書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等;7.外國兒童文學名著:《窗邊的豆豆》《老鼠記者》;8.建議訂閱少兒期刊:《廣東第二課堂》、《小學生智力開發報》等。

指導和諧閱讀方法。學生必須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才能使課外閱讀既促進語文學科發展,又汲取心靈養分,最好能根據不同年級要求或不同體裁開設閱讀指導課歸納方法。筆者這樣指導學生閱讀:泛讀與選讀—一讀序言或后記,了解作者,從中選擇優秀作品;速讀—一氣呵成讀完全文,了解大意,不理解字、詞、句作記號,后查工具書;精讀—一精彩片段、含義深刻句子、印象深刻人物、獨特的表達方法,細讀后寫旁批(贊美、批判、質疑、感悟);交流共享—一復述內容或簡述大意,和人分享讀書心得,記讀書筆記或讀書卡。

展示才華,體驗和諧閱讀的快樂。每學期有針對性地舉行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展示才華,激發讀書熱情。為低年級部學生舉行古詩詞(考級)、誦讀比賽、講故事比賽;中年級部舉行“滋養我心靈美文”朗誦比賽、“我是科學小博士”知識競賽、讀書手抄報比賽;高年級部舉行“追尋名人足跡,感悟成才真諦”、“書香伴我成長”演講比賽,循環讀書筆記和讀后感征文比賽,作文集評比。每次競賽都請資深老師當場點評,既肯定成績、特色,也指出努力方向。期末評選學校閱讀之星,給予獎勵。

四、倡導親子和諧閱讀,營造書香家庭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我們深深體會到,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家庭文化氛圍影響著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身心成長,必須讓家長參與到讀書活動中來,才能確保學生課外閱讀持之以恒。

家長會議,推薦和諧讀物。我們利用家長會倡導親子閱讀,推介優秀家教讀物:《閱讀改變人生》《中國全民閱讀藍皮書》《好孩子好習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故事》《感恩書架系列叢書》《學習哪有那么難》《夏令營的較量》《藏在書包里的玫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習慣制勝》《傅雷家書》《讀者》《學習之友》《意林》。率先推介“小伙伴分級閱讀網”“全民閱讀網”,為家庭閱讀開拓更專業的領域;為各層面家庭推薦不同書目,幫孩子設計寒暑假閱讀計劃。

篇7

我們有事實為證,廣東省中考語文試卷中,名著閱讀的分值占到語文基礎考察70分中的10分,達14.3%,這樣高的比例,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沒有忽視的理由。然而無論試卷如何重視、學校怎樣要求、老師怎樣強調,現實就是現實:學生的名著閱讀得分寥寥,失分極多。某校對本校初三畢業生的中考成績統計就發現,該校連續三年學生的中考名著閱讀得分都不足5分,有一年甚至人均3分多點。這樣低的失分比例,其實是相當驚人的---課標有明確要求,中考有固定考查,學校有具體安排,老師有反復強調,為什么這項任務就是無法落實?

可見,名著閱讀的現狀堪憂,值得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認真反思,并力求找出問題關鍵,探討解決的辦法和途徑。

然而在探討這些這前,我們不妨回過頭去看一下上一代人的“閱讀名著”經歷。

七八十年代,物質相對匱乏,雖然沒有誰要求學生必須要讀多少本名著,學生們卻鮮有不讀幾本名著或其它文學作品的,《詩經》《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三國演義》等中國名著,柳宗元、歐陽修等古代名家,巴金、茅盾等現代作家的作品,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作品,賈平凹、張賢亮等當代作家的文學作品讓學生愛不釋手,這樣從小學中學直到大學,很多學生讀過的中外文學作品不下百部,以這樣的文學底蘊來進行閱讀、寫作,傳情達意自然不在話下,更不用說對付區區幾道名著閱讀考查了。

那么,在那樣“沒有要求”的條件下,為什么學生會有這樣高的熱情來投入到閱讀名著的活動中去呢?除去娛樂方式的匱乏之外,更為重要的原因是興趣和時間問題。那個時代的書籍本來就相對較少,但凡學生能夠見到的書,多是名氣較大的中外名家名作,有較強的號召力;其次就是沒有人強烈要求學生必定要讀多少字的書,讀完后要寫出多少多少字的讀后感,這樣無功利目的的讀書活動,正符合青少年熱愛自由的心理特征;再次,社會輿論欣賞飽學之士,書讀的多,至少可以獲得師長的表揚和同學的欽羨。如此一來,人人以讀書為榮,人人以讀書為樂,加上課余時間相當充分,學生閱讀名著的積極性自然高漲!

弄清了這些問題,我們也許就可以探討一下如何解決“名著閱讀”難的問題了吧。

篇8

關鍵詞:選擇 愛讀書 閱讀方法 閱讀能力 展示平臺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1B-0058-02

在人生的閱讀過程中,小學時期處于第一個黃金閱讀階段,像一株剛破土的小樹苗,希望吮吸知識的雨露,使自己茁壯成長。而這“雨露”,除了靠老師課堂上有限的“傳道授業”,還需要學生依靠課外閱讀去汲取。教學事實早已證明,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出路就在于大量的課外閱讀。在閱讀指導方面,教師要講究策略,要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更要讓讀書成為學生的愛好。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背誦優秀詩文160篇。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古人也總結過“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大量的課外閱讀,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開闊學生視野。但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認識有限,家長在引領學生讀書方面缺少方法,所以教師指導和干預課外閱讀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時教師自己也必須注重閱讀和知識的更新,成為學生的榜樣。

一、幫助學生選擇閱讀材料

別林斯基說:“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我們要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閱讀能力、思想狀況、興趣愛好和需求來選擇適當的有益的讀物。那么,我們應該選擇哪些讀物推薦給學生呢?

(一)經典名著

當今時代多元文化交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喜愛卡通漫畫、通俗故事、言情小說等,這樣的快餐書籍,讀來雖然“輕松”,但其中一些不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有可能將學生引入歧途,這時需要老師給予正確的引導。在大多數學生的印象中,所謂的課外閱讀就是讀作文書,教材全解,這是一種膚淺的功利閱讀。功利閱讀不應該成為學生閱讀的主流。從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多讀經典作品,可以完善他們的人格,豐富他們的知識底蘊,引導他們走向積極健康的人生之路。如少年版的四大古典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西游記》;現代作家魯迅的小說《少年閏土》、艾米莉的《呼嘯山莊》;高爾基的《童年》《我的大學》《在人間》;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等;郭沫若、冰心、艾青、泰戈爾等國內外名人詩歌選;、林肯、愛因斯坦等偉人及名人傳記……多體裁的課外閱讀,會讓學生在大師的經典中感悟真善美,在傳記的人物傳奇經歷中體悟人生的艱辛、在詩歌的韻律中品味……

(二)科普讀物

科普讀物向青少年兒童介紹大量新鮮的科學知識。它們可以打開青少年兒童心靈的科學之窗,激起他們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為他們今后的成長奠定基礎。五年級的學生可以讀《十萬個為什么》《昆蟲記》《森林報》等科普書籍。

(三)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讀物

這類讀物的選擇雖然體現了功利的目的,卻是必要的,其作用主要在于進一步擴充閱讀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發展學生的聯想和比較能力。如五年級學習了《冬陽?童年?駱駝隊》,引導學生讀林海音的小說《城南舊事》;學習了《楊氏之子》,指導學生讀南朝劉義慶的古記小說《世說新語》;從課內向課外延伸,讓學生閱讀更多作家的作品。

二、激發閱讀興趣,讓學生愛讀書

“我認為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愛因斯坦的一句名言,強調了興趣的重要作用,讀書也需要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怎樣讓學生對讀書感興趣,愛上讀書,我總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講故事誘導法

學生不愛看課外書,從根本上說是對課外書缺少了解。學生們都愛聽故事,當老師講故事時,學生百分之百感興趣,百分之百關注你,所以用故事吸引學生是再好不過的辦法。我經常給學生講《紅樓夢》中的故事,“寶玉挨打”“黛玉葬花”“劉姥姥進大觀園”,學生們聽得如癡如醉,但一本書我最多講三個故事,當學生們期待聽下一個故事時,我動容地告訴他們,故事情節交錯復雜,后面的更精彩,欲知后事,請自讀原文。學生們雖然有些失落,但他們迫切要去讀原文。每周五下午的閱讀課,我根據五年級學生特點,適當安排一定的時間,引讀部分童話故事、成語故事、作文天地、經典名著,用生動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戛然而止,激發學生強烈的看書欲望,激發閱讀類似書籍的興趣。

(二)表揚激趣法

“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為了讓學生保持讀書的熱情,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總是以贊賞的眼光關注每一個,發現其“閃光點”,不失時機為學生某一做法進行表揚、喝彩,激發內在動力,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成功。

三、多樣方法指導,授之以“漁”

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注意引領,還要注意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就好比給了學生一把博覽群書的金鑰匙,面對大量引人入勝的優秀書籍,五年級的小學生怎樣才能高效地吸收營養,積累語言文字,提高寫作能力呢?這需要教師在閱讀方法上給予適當的指導。

(一)教給學生基本的閱讀方法

1.文中標記

在閱讀過程中,用不同的符號標記出感悟深刻或者語言文字十分優美的字詞句。

2.文中批注

“讀而不思則罔,思而不讀則殆。”讀書要邊讀邊思考,讀到感悟深刻的地方,不妨在語段的旁邊寫下自己的此時所感、此時所悟。尋到文章的絕妙之處,思考一下:此處為何寫得如此絕美?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這些思考的結果也可以批注在語段旁。

3.摘錄佳句

課外閱讀,學生們習慣于囫圇吞棗、走馬觀花,粗略地瀏覽一遍,很少有學生做讀書筆記,根本談不上高效積累,達不到閱讀的目的。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將優美的詞、句、段摘抄在筆記本上,反復翻閱,從中學習作者遣詞造句和描寫事物的方法,對自己的習作大有益處。

4.讀書匯報

有些文章讀后特別令人感動,這時候可以將自己內心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讀書匯報會可以為學生搭建這個平臺,我班讀書匯報會隔周一次,每次5~8名同學參加,組成元素大致相同:故事梗概+精彩片段+閱讀場景+聯系生活談感受。讀后感的主體依然是講故事,這是學生們喜歡聽的原因,這樣的展示,是對閱讀熱情的激勵與召喚。同時,讀書匯報也讓“未讀者們”對“讀書”略知一二。

閱讀方法很多,我們要注重指導學生根據不同的閱讀書籍、目的、性質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

(二)教會學生基本的積累方法

要想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收到實效,就要教會學生從書中汲取精華,學會積累。

1.誦讀美文。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書本上的美文數量已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更多的學生開始涉獵課外的美文,所以我鼓勵學生每日誦讀,課上也要留出5~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誦讀。鼓勵學生對自己喜歡的、文質兼美的短文、片斷,要出聲、入情賞讀,直至誦記于心。我們班長期開展班級美文誦讀活動,在活動中評出“誦讀之星”。以此為契機,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

2.寫讀后感。“吉光片羽,當感悟的靈光閃動時流淌下來的一定是甘露,是清泉。”因此,要引導學生寫讀后感,篇幅可長可短,隨時有感想隨時寫,可以建立班級微博或微信,隨時讓學生“曬一曬”自己的讀后感,這樣寫讀后感學生一定興致盎然,而且這種讀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自辦手抄報。指導學生定期將自己閱讀中發現的優美文段編成“小報”,有圖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僅會愛上讀書,而且會愛讀好書。這個學期,我結合學校開展的各類讀書活動,結合校本課程、本班學生的閱讀情況,根據課外閱讀目標的指向,定期指導學生編制有主題的手抄報,如《我愛讀唐詩》《誦讀<論語>》《在散文的月下漫步》《我鐘愛的一本書》《名著點評》等,這樣學生便有了明確的閱讀目標,有針對性又便于指導。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百丈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學習語言文字需要日積月累,我們的語文課本越來越不能滿足學生們積累的要求。所以語文教育,確實需要走出課堂,由課內走向課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語文教師應充當導航人的角色,領著學生航行,教會他們方法,當他們漸入佳境后,我們悄悄隱退。

參考文獻:

[1]黃濟.教育哲學通論[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篇9

我們知道,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而閱讀是作文構思創作的主要渠道,欣賞則是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只有豐富了閱讀,才能拓寬視野,培養語感,靈活思維,積累詞匯和語言材料,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養,從而學好語文,寫作時才能下筆有神。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欣賞是語文教學必不可少的環節。那么,如何上好語文閱讀欣賞課,讓學生養成良好自覺的閱讀習慣而又讀有所得,并把課內養成的閱讀經驗應用到課外的閱讀學習中呢?這是我們語文老師需要深入思考的教學問題。

首先,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確立閱讀的目標。

教師的正確引導是學生閱讀的前提,學生背誦多少字,讀什么書,寫多少文章,對高中學生是否合適?高中的學生課業負擔很重,能有多少時間,能有幾分耐心,等待閱讀給他們帶來的成長和驚喜呢?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為學生高中三年的學習做一個整體的規劃,比如背誦多少字,讀破多少部書,讀透幾個風格不同作家的作品,寫多少篇作文等,這些都要視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學會欣賞和審美,并且進行自我寫作。

學生僅僅從課本和讀本上獲得的信息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的。閱讀面狹窄,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教師在介紹單元教學中涉及到的作品的同時,要下意識地指導學生多讀教材之外的中外名著和優秀作品。

名著之所以能成為名著,在于它有我們學不完賞不盡的藝術價值。它們在立意、構思、語言等諸多方面,都堪稱典范。閱讀后,學生從中獲益匪淺:或在選材上受到啟迪,或在構思上有所感悟,或在語言中得到熏陶。正如托爾斯泰所言:“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名著豐富的內容,深刻的思想,獨特的見解,能道古人之未道,言前人之未言的創新精神,不但能潤養學生思維,還能觸發學生悟性,提升并優化學生作文能力。

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訂閱或借閱高質量的文學刊物,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背誦的名篇佳作。養成瀏覽報紙的習慣,注意關注電視、網絡等媒體中那些有欣賞價值的好文章或解說詞等。

學生從報刊雜志媒體中了解到的信息,往往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語言鮮活,表現形式多樣化,切合現代學生的口味兒,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等諸多特點

對學生三年的背誦內容做一個整體規劃,讓學生知道自己的背誦目標,讓老師知道自己的檢查目標,通過背誦經典,奠定語言和文化功底。充分利用語文的早讀時間,把經典的內容放在每一個早讀課上,學生通過三年的早讀課背下五萬字的經典內容應該是可以的。因為經典作品擁有種子的力量,我們要把具有種子能量的經典作品刻在學生的記憶深處,所以要對學生三年背誦的內容做一個規劃和規定,盡可能早地背誦,而不是等到高三了,才發現沒有了背誦的時間和耐心。背誦的經典包括唐詩宋詞、唐宋家、先秦散文、論語孟子等精美的語言作品。我們可以從《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史記》、《詩經》等經典中選擇優秀名篇讓學生背誦,國外名家如泰戈爾的《飛鳥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和紀伯倫的《沙與沫》《先知》中的名篇也是應該選背的。泰戈爾的詩文中有很多是朦朧詩,翻譯這些文字的人都是真正具有詩感氣質的文學家,如冰心,文字很華麗,學生非常樂意背誦這樣詩性的文字。經典閱讀的缺位,導致了文化素養的滑坡,許多學生囿于淺閱讀、快餐閱讀的藩籬中,雖然讀了不少娛樂刊物,可仍是胸無點墨、學淺識短,難以致遠。背誦系統的內容是奠功底的,不是立桿見影、立馬見效的,要通過長期穩固的儲存和長期反復的揣摸、消化、吸取語言和文化滋養,這種語言儲存的時間越長,滋補的功效越大,所以開始得越早越好。

再有摘抄、討論、寫讀后感都是個不錯的方法:

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筆記本,用于閱讀時的摘抄。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優美的文句,名人名言,名人事例等摘抄下來,平時可以拿出來讀一讀,品一品,悟一悟,從而達到積累鞏固的目的,為作文表達豐富材料、詞匯。

每一次組織去閱覽室看書后,安排學生互相交流討論,說一說自己都讀了些什么,有哪些收獲與體會。同時,也可以把自己平時閱讀過的好作品推薦給其他同學。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得到提高。還有一些平時不太自信,過于內向的學生,談到自己閱讀感受,無形中激發了他們的自信心。

篇10

“生命是一朵嬌嫩的花,而青春便是花開的瞬間。只有在那一刻,這朵花才會開的馥郁芬芳,才會美得動人心魄。”就像我曾經看到的一番話:苦澀的青春仍是青春,含淚的笑仍是笑。所以,只要心中充滿希望,即便是陰雨天,也能看到最明媚的太陽!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有關名人傳的讀后感600字,請您閱讀。

有關名人傳的讀后感600字1今天,通過《名人傳》,我認識了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萊茵河畔距法國不遠的小城——波恩。他出生于夫拉芒家族,一個音樂世家。父親總是用暴力迫使貝多芬學習。在他四歲的時候,父親就讓他整天坐在洋琴前,或是把他和一把提琴一起關在一間屋子里。十一歲時,貝多芬加入了戲院的樂隊。十三歲時,他當上了大風琴手。貝多芬一生寫下了十首交響曲,都非常的優美。他是在1822年的一次指揮時才發現自己的耳朵聾了的。從此,他與世隔絕,完全進入自己的音樂王國。

貝多芬告訴我們,熱愛與堅持是成功的全部內涵。他曾說過:“藝術,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他發自內心對音樂有一種崇敬,他認為,自己的職責就是把他的藝術奉獻給“可憐的人類”,喚醒沉睡的心靈,給他們以斗爭的勇氣。所以,當貧窮和疾病困擾他時,他并沒有退縮,反而從藝術的世界里尋找生命的快樂。在他的音樂里,有田園的氣息,有英雄的戰歌,有歡樂的主題,更有與命運抗爭的勇氣,世界沒有給他歡樂,他卻為世界創造了歡樂。貝多芬給后人留下的不只是一筆豐厚的音樂遺產,更多的是巨大的精神財富。從他身上我們懂得了,一個人也許身體會有缺陷,生活會陷入困境,但假如你有一個自由、豐富的精神領地,那么你一定不會被打垮,因為一但精神領地被侵略,你整個人都會塌了,每日生活在悲傷之中,事事無成。所以,我們應該用熱愛和樂觀來做為人生大廈的基石,讓歡樂成為生命的主題,讓堅持化作最好的建材,來成就我們美好的人生。

貝多芬,一個用痛苦成就輝煌的音樂圣人,每當我們在艱難和困頓中迷茫時,我們就會想到,人類中最優秀的人正在與自己同行,這時我們便會有了生活的勇氣。

有關名人傳的讀后感600字2五一的三日小長假之內,我對《名人傳》進行了一次快速的閱讀,雖說:“書讀百遍,其義才自現,”而我只才大知其意,已然產生了許多感慨。

《名人傳》,顧名思義,是講述名人的一部傳記。它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與別的傳記不同的是,作者羅曼羅蘭沒有常規的回憶他們的人生歷程,而是抓住這三位雖擁有不同領域的藝術家的相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為追求心中的“高地”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靈歷程。因此閱讀全書,不難從字里行間體會到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偉大精神以及他們在人生之路上所表現出的種種勇敢、堅毅的品格。

我很喜歡三位名人各自簡明的話語。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琪羅的“越受苦越是我喜歡”、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

其實我們平時所見到的都是他們的光彩、榮耀,很少有人會想到原來他們的生活更是充滿痛苦,充滿艱辛,他們的內心更是孤獨的。這讓我想起了孟子的名論“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見,即使是偉大的天才也必須經過一番漫長、坎坷的抗爭之路,才能取得勝利,完成自己的事業。何況我們呢?

不要以為名人的成功都是因為他們的命運好,都是因為他們有先天優勢,其實,他們所走的路或許比常人還要艱辛幾倍甚至十幾倍,只是因為他們能夠笑看痛苦,笑對挫折,不急不躁,讓痛苦變成一種激勵自己的方式,也許他們才得以走向成功。

我們不應該相信命運,應該相信自我,每個人的命運都是不同的,但只要信念相同、都能笑看痛苦,保持樂觀,就一定會有更大的突破和飛躍。

有關名人傳的讀后感600字3《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讀完這本書,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這本書主要是寫三位非常著名的藝術家,音樂家貝多芬,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和作家托爾斯泰的故事。

貝多芬出生貧窮,四歲時被迫整天不斷的練習鋼琴,他的內心受到了沉重的打擊,但他還是堅持不懈練習。就在他離成功很近的時候,疾病無情地降臨在他身上,他的聽覺越來越弱,內臟也承受著痛苦的折磨。雖然他的身體越來越弱,但他還是創作了不朽的傳世之作—《第九交響曲》。此曲讓我至今感覺悅耳動聽!而且大部分優秀作品也是在他耳聾之后創作的。貝多芬最終戰勝疾病,戰勝痛苦,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不肯屈服于命運,他改變了自己。他的精神震驚了全世界,也震驚了我。假如我生病了,我就不會像他那么認真的去學習,他這種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學習。

米開朗基羅看起來比貝多芬幸福,他不殘疾也不貧窮,從小時候就接受貴族教育,很有文化素養。但他的父親看不起他,經過他的懇求后,父親終于答應可以讓他進入佛羅倫薩最大的一個畫室學習。他非常刻苦的學習,最終得到了很高的成就,成為了一個著名的雕塑家。我也要向他學習堅持不懈的精神。

下面就來說說托爾斯泰的故事吧。他不同于前兩位藝術家,她出生于貴族家庭,擁有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有很高的文學素養。他也獲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他不在乎自己擁有的一切。他不愿享受生活,不想虛度年華,他想體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弘揚真正的基督精神。

看完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不要向命運屈服,要掌握住自己的命運,只要堅持不懈的努力,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有關名人傳的讀后感600字4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深有感觸。羅曼·羅蘭是20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是人們強大的精神支柱。

《名人傳》寫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故事,他們經歷了各種的磨難卻沒有向命運屈服,在生命的最后一秒仍不屈不撓的抗爭著,最終成為了偉人。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艱難和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煉!《名人傳》非常好的應征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從中,我體會到了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斗爭,盡管他給人一種傲慢的感覺,然而他內心的一份脆弱,一份堅強,是不了解他的人無法挖掘的,對于常做完美歌曲的熱情,對于尋覓歡樂的執著,對于完美的邂逅,促使他的生命成為了“大自然的一股力,一股原始的力與大自然其余成分之間的那種交戰,產生了河馬史詩般的壯觀景象”,他以自己的苦難在鑄就歡樂,“用痛苦換來歡樂”就足以濃縮了他的人生,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又何嘗不是呢?我們享受著他們的天才創作出來的作品,同享受我們先輩的偉績一樣,不再去想聽他們留出的鮮血,這無疑是使我們尷尬的事情,因為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鏡是我們的卑劣與渺小纖毫畢現,我們寧愿去贊美他們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們人格的偉大。不是的,偉大的心魄有如崇山峻嶺,我們將在那里獲得更大的歷史。

《名人傳》就猶如向我們譜寫了一首“英雄交響曲”。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發是:每個人的身上都會降臨苦難與災難,我們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奮斗努力;與其羨慕偉人,不如學習偉人人格的偉大。讓自己的人生充滿意義,與其靠浮躁和急功近利所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有關名人傳的讀后感600字5《名人傳》的作者是羅曼。羅蘭,他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里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彼此存在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寫《名人傳》,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首先介紹的是貝多芬,之所以先介紹他,是因為貝多芬希望他自己的苦難經歷能給予別的受苦難者以力量。

作者說他外貌平平,并用細膩的手法將外貌描繪得格外生動。貝多芬的童年與莫扎特相比,是無光的,艱苦的,并且少年時代的他就開始為經濟問題操心,中年疾病纏繞著他,但他依舊與病魔抗爭。

他飽受身與心的折磨,多次想向命運屈服,但他說:“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在別人的眼中,他是一個驕傲而孤獨的偉人,沒有人理解他,懂他。從他的經歷中,我知道他一生都處于困苦中,友情,親情,愛情,他也未能好好感受。羅曼。羅蘭說貝多芬的這一生就像是一個雷雨天。我能感到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抗爭,他對藝術的熱愛,追求促使他的生命擁有力。米開朗琪羅一生遭受歷任教皇差遣,始終處于超負荷的工作之中。他的創作伴隨著貧困、疾病、勞累、仇人離間、親人薄情寡義……然而,他沒有放棄努力,用血淚創作出了不朽的傳世佳作。最終,米開朗琪羅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已成為西方美術歷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托爾斯泰隨人家境優裕,但他一直牽掛在受苦難的民眾。他甘愿放棄自己的一切,沖破世間束縛,用生命去追尋信念、真理和正義,可謂“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本書的作者羅曼“羅蘭也想告訴我們一些道理:悲慘的命運和痛苦的考驗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身上,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當我們遭受挫折的時候,應該想到這些忍受并戰勝痛苦的榜樣,不再怨天尤人,要堅定自己的信仰。

有關名人傳的讀后感600字6“自由和進步是藝術的目標,正如它們是我們整個人生的目標一樣”,這是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名言。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名著╠名人傳》。這本名著深深觸動著我的心靈。《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的羅曼羅蘭,此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三篇傳記組成。

這三篇傳記,每篇都讓我有所啟發。其中,最震撼我的就是《貝多芬傳》。貝多芬一生的心血都傾注在了音樂上,然而,命運總是在捉弄他。童年的他,體弱多病。到30歲,聽力逐漸衰退,作為音樂家,這是致命的打擊,性格堅毅的他沒有向命運低頭,繼續在音樂道路上前進著。中年的他,聽力已完全衰退,只能用筆來與人交流,但是這并沒有使他停下創作的腳步,而是拋開所有的不行,投向大自然的懷抱,繼續譜寫著不朽的音樂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