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材料范文
時間:2023-05-06 18:18: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學材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如何讓學生真正地感到政治課既好聽又好懂,既好學又好用呢?本人認為,應將相關資料引進課堂,借助有關資料激活政治課教學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那么,如何獲取教學所需的大量材料呢?
一、通過材料獲得
在現行政治教材中收集了大量與知識的內容相聯系的信息資料,這些材料有文字材料、
圖表圖片材料等,它們具有典型意義,形象生動,又能突破重難點,教師應加以充分利用。例如在講“剩余價值”是時,本人利用教材第25頁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根據材料的內容列出剩余價值的式子。這樣學生就輕而易舉的理解剩余價值的含義。
二、通過報刊獲得
我國有大量的與政治相關的報刊。象《廣東省公安報》《參考消息》《中學政治報》等,
這些報刊上有許多相關的資料,教師平常可加以注意和利用。《廣東省公安報》曾報道一編題為“無良司機活活拖死19歲少女”的案件。說的是一個司機在撞倒一名19歲的女青年后,不顧他人的提醒,竟拖著少女逃逸,致女青年被活活拖死,事后,該名司機被判處有期徒刑15年。本人閱讀之后即把其記住,在復習“什么是犯罪”時就利用此案件讓學生分析出什么是犯罪。
三、通過電視節目獲得
現在電視機已進入千家萬戶,電視節目豐富精彩,其中不乏涉及政治的節目。如中央電
視的《今日說法》、《焦點訪談》,南方電視臺的《今日一線》,潮州電視胎的《法制天地》,潮安電視臺的《南盾在行動》等等。這些電視節目中都有豐富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案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相應的利用。
例如,潮州電視臺《法制天地》欄目最近播放了一個案件:古巷有一對年過五旬的夫妻
因感情不合等原因鬧離婚,親朋好友對此看法不一,有贊同離婚的,有指責離婚的女方的。在學習“婚姻自由“時就可以利用此案。先讓學生思考:1、這對夫妻如果確實感情破裂,可以離婚嗎?2、親朋好友可以指責離婚的女方嗎?通過層層分析,最后得出“婚姻自由”的相關內容。
四、通過雜志獲得
我國發行有很多與政治科有關的雜志,如《時事》、《半月談》《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
政治課教學參考》等。從這些雜志同樣可以獲取相關的資料。如在學習“資產階級的本性”時,我就采用了《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一個例子加以分析,幫助學生理解該知識點。這個例子是日本一家電影公司為一部專門介紹自殺方法的影片做的廣告詞:喂——你失戀了嗎?你破產了沒?那么請你自殺吧!本片向你提供最佳的自殺方法!既簡便易行,又毫無痛苦,是一種美的享受——向你表示人道主義的慰問!——恭喜你脫離苦海。借助這個材料,學生很快就明確了資產階級的本性。
五、收集發生在身邊的材料
發生在身邊的材料與學生的實際聯系最為密切,自是學生感興趣的,所以收集發生在身
邊的一些事件并加以整理也是教師獲取教學所需材料的一個途徑,因此,教師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從學校附近的鞋廠污染嚴重看環境保護法,從學生逃課上網到為籌上網費而偷竊看一般違法與犯罪的關系等。
六、通過上網的途徑獲取材料
21世紀是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上網獲取所需的資料
潮安教育網、法律之舟、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會、人民日報等網站上可以找到教學需要的相關材料。
篇2
【關鍵詞】塑料;材料;教學體會;教學方法
塑料材料科學是當今世界的帶頭學科之一,而高分子材料是材料領域的新秀,目前高分子材料在尖端科技、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各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已成為現代生活中衣、食、住、行、用各個方面所不可缺少的材料,近年來,隨著高分子材料應用領域的發展,單一的材料已不能滿足許多性能要求。塑料材料學已成為科研、技術開發和實際生產中各個環節必不可少的技術手段[1-3]。
《塑料材料學》課程是我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專業最重要的核心課程之一,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聚合物的化學改性、聚合物的填充改性、纖維增強改性聚合物復合材料、聚合物的共混改性及聚合物/無機納米復合材料這幾個方面的改性技術。為以后走向工作崗位,適應社會人才需求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本課程在材料學科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本文中,我們首先介紹該課程的教學特點,并結合近幾年塑料材料學技術發展的新情況和我們在該課程中的教學經驗,談一談該課程的教學體會和教學方法。
1 該課程的主要特點
《塑料材料學》課程實際上是一門綜合了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高分子成型加工[4-6]等基礎知識的實踐運用課程,它不僅講述了各種改性方法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傳授如何運用這些技術手段對已有高分子材料進行改性;可直接指導以后的生產和科研工作,促進高分子材料科學與技術的發展。因此,這是一門要求綜合運用高分子材料學科的各種知識、并要求進行實際操作的具有較強的理論聯系實踐的課程,它具有綜合性和實踐性較強,及知識前沿性的特點。
2 該課程的教學體會和教學方法
2.1 教學內容有所側重
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并非要將其內容全部灌輸給學生,而是重點突出和注重課程銜接。教學內容要符合實際生產應用及科研的需要,并結合最新改性技術技術在本專業的主要應用情況及前沿發展動向。因此,目前本課程教學主要立足于聚合物的化學改性、聚合物的填充改性、纖維增強改性聚合物復合材料、聚合物的共混改性及聚合物/無機納米復合材料這幾個方面,同時,還研究各種改性技術的基本原理及實際應用要求,選用有代表性的示例,更好地向學生傳授,以培養他們對實際生產和科研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分析和處理能力。
2.2 理論聯系實際,增加實踐性教學環節
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在教學方法上采用理論聯系實際和講授與討論相結合的方式。《塑料材料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課程,要求結合實際問題來分析和理解理論知識,死記硬背和生搬硬套,都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接受,因此,適當增設一些實踐操作課,開展實踐性教學也是教學內容中必要的部分,在教學實踐上,讓學生參與樣品的制備及儀器的實際操作,并結合課程內容來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是實踐性教學的目的所在。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學會親自操作一些儀器,并對得到的圖譜進行解析,使學生的科研能力得到初步的培養和鍛煉。也培養了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此外,還可以開設小型科研活動,結合實際問題通過一兩個系列實驗,激發學生發散思維。如提出請同學們“研究PE材料表面熱氧老化的機理”,這樣教學形式從過去單一的驗證轉變為學生自主資料查閱、交流、思考、設計實驗、制備樣品,并對材料進行綜合性能評價及結構的分析,包括利用熱分析、全反射紅外光譜技術、差譜技術及表面能譜技術等,分析在不同溫度、不同時間及有氧和無氧條件下,PE材料表面老化前后的結構變化,從而推斷其熱氧老化的機理,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學習和實踐,不僅掌握了高分子材料的制備,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他們自覺學習、獨立思考及獨立科研的能力。
2.3 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
多媒體教學是將文字、圖像、聲音等集合在一起通過課堂教學來實施的一種手段[7],目前,用來制作課件的工具有PowerPoint Author Ware以及Flash,不僅能夠使課件圖文并茂,而且可以產生動畫效果,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直觀化和形象化[8]。這樣,一方面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在整節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另一方面,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理解所講授的內容,雖然多媒體課件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并不能完全地替代板書。對于需要重點強調的內容以及一些重要反應式和理論公式的推導,我們必須要在課堂上進行板書,以加深學生們的印象。因為雖然塑料材料學更偏重于應用,但是其應用卻是建立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夠更好地開發和應用已有的改性技術。因此,我們在課堂上進行多媒體教學的同時,絕不可忽視板書所起的作用。
2.4 注重教學效果反饋,提高教學質量
建立健全配套的教學管理制度是課程建設的重要內容,它應與學校整體管理制度結合起來,在管理內容方面涉及教學質量的評估、教學質量的監控、學分制管理、考試考核以及教師的聘用、考評、獎懲等[9]。我們在講授塑料材料學試課程時,是把教學效果和教學過程的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的,在嚴格教學管理的同時,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目前,我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定期問卷調查的形式來跟蹤教學質量。有兩種問卷,一種是不記名的問卷,一般有2個問題:(1)你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如何?提供5個答案供選擇,分別為:很“感興趣”、“比較感興趣”、“一般感興趣”、“不感興趣”和“很不感興趣”;(2)對課程講授的合理化建議。另一種是記名的問卷,有3~4個問題,內容與當節課堂講授的知識相關,并且至少有2個問題是延伸性的。通過這兩種問卷的調查,可以較好地認識教學環節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了解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況,并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還計劃采取另外一種方法,即首先在課程講授前期提供一些塑料材料學相關的題目,然后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其選擇感興趣的題目并利用空余時間制作PPT,在課程后期派出各個小組的代表上講臺進行演講,每人講3~5min,講完后大家提問題,然后再由教師進行點評,總的時間限定在2個學時。這樣做的目的,也是想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加深他們對高分子改性技術的認識和理解。
3 結論
塑料材料學課程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綜合性課程,并隨著我國材料應用領域的發展而快速發展,在高職高專院校高分子材料加工專業開設該課程以及提高其教學質量的要求愈加迫切。因此,我們需要積極地采取各種措施去適應這種新的要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為高分子材料加工行業培養出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以推動其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董建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分子科學學科近況介紹[J].高分子通報,2008,7:38-41.
[2]李曉,錢一鈞,張衛英.高分子化工方向專業課程體系設計[J].化工高等教育,2001:5:50-52.
[3]朱高峰.論高等工程教育發展的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3):1-4.
[4]雷彩紅.高分子材料研究方法“課程教改初探”[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127-128.
[5]夏峰,林少琨,王曉,等.發揮現代分析儀器作用培養高素質科技人才[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0(5):18-21.
[6]陳立貴,袁新強,李雷權,等.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綜合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科技創新導報,2008(9):234-234.
[7]張發愛.高分子材料專業涂料課程教學初探[J].高分子通報,2006(4):93-95.
篇3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面向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多個專業,課程具有以下特點[3]:內容龐雜零散,課程很多,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不強,需要記憶的多;課程的實踐性很強,相對于工科的其他課程而言,土木工程材料的各部分內容和知識點之間的邏輯性不強,彼此之間的聯系也不大,故很多內容需要學生強化記憶,形成對材料的常識性認識,上述特點,使慣于通過邏輯推理來領會,掌握知識點的工科學生較難適應。傳統的土木工程材料實驗課,一般模式為[4]:老師先介紹實驗原理、目的、儀器設備、注意事項等,學生按教師或教材所講的步驟重復實驗,讀取數據,驗證規律、公式或性質,這種教學模式實質上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一種被動從屬的地位,缺乏實驗主動性和興趣性:以驗證理論為目的,實驗內容單一,實驗數據少,分析無對比性,不能對課堂理論融會貫通進行分析;不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引導學生突破思維的障礙,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方法的形成,不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各種能力的培養。
2土木工程材料教學改革途徑
2.1理論教學體系改革
2.1.1根據材料的發展與市場需求的變化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根據建筑技術的發展與市場需求的變化,跟蹤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與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掌握最新材料知識。考慮到土木工程材料不可能涵蓋所有的新材料,因此選擇當前市場容量大的、對建筑工程造價影響比較大的,而且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進行跟蹤并補充到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內容中,同時淘汰已過時或者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材料。為此在教學過程對教學內容進行了以下調整:1)墻體材料淘汰黏土磚等國家已明令禁止使用的產品,相應地補充了建筑砌塊、灰砂磚及復合保溫墻體材料等。2)針對市場上大量采用墻體保溫技術,增加了聚苯乙烯泡沫板及塑料泡沫塑料板及其內外保溫技術的內容。3)根據市場需求,淘汰瀝青油氈的內容,加強SBS、橡膠改性瀝青卷材與高分子聚合物卷材的教學。
2.1.2鼓勵學生深入建材市場了解最新建材行情,撰寫調查報告
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走進當地比較大的建材城,了解最新市場行情,了解市場上不同用途的建材的價格、產地、銷量等信息;對市場上最新出現的建材進行記錄、拍照,通過詢問商家或者查閱網絡等方式了解這些材料的用途、性能等信息,并撰寫調查報告,將其作為期末考核的內容。通過以上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當前工程上使用的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與應用技術,而且提高了學習新材料、新技術的能力。
2.1.3開展互動式、啟發式教學
為了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能力,授課時可先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通過組織課堂討論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積極思考和創造精神。例如,在講解建筑砂漿的技術性質時,先提出生活中的抹面砂漿表面開裂這一常見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討論,討論中通過點評引導學生從材料的組成和結構來推理砂漿的變形性質特點;再通過與混凝土組成材料差異性的比較,使學生加深理解混凝土和砂漿的技術性質。在講述石膏和石灰的特點時,可以準備好這兩種材料及兩個燒杯和一根搗棒,告訴大家這兩種白色粉末分別是石膏和石灰,如何用一種簡易的辦法區分,然后請兩位同學分別向燒杯內加水,大家就會看到其中一個燒杯內反應劇烈,同時請另一位同學在另一個燒杯內用搗棒快速攪拌,大家就會看到開始可以快速攪動,逐漸就慢了下來直至停止,且整個過程在數分鐘內完成,這樣不用多講,同學們對于石灰的劇烈水化反應及石膏的快速凝結特性就會一清二楚且印象深刻。在講解混凝土內容時,先講解混凝土性質和配合比的理論,再帶學生參觀現場混凝土的配置、攪拌、運輸、澆筑、搗實等過程,對混凝土的性質、配合比設計等理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再布置題目讓學生自己完成一個配合比的設計過程。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充分挖掘學生潛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2.1.4改變刻板的傳統板書模式,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
適當采用多媒體教學,通過聲、圖、文將課堂內容形象地載入到學生面前,能夠充分調動課堂氣氛,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思考老師的問題,甚至當堂提出自己的疑問,而且在課后對課堂內容的印象也比較深刻。在講授過程中,除了簡單扼要地在課件中顯現本課堂的主要知識點外,老師還需要恰如其分地加入一些“輔助材料”,以幫助學生對材料及其性能形成直觀的認識,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2.2實踐教學體系改革
傳統實驗教學以驗證性試驗為主要教學內容,且多以課堂上教師先講解、演示、學生再模仿、操作的形式來組織教學,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不高,難以達到理想的實驗教學效果,因此,探索一種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工程素養和科研能力的土木工程材料實驗教學模式十分必要。
1)結合工程實例突出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能與工程應用特性的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的工程概念與工程材料應用能力。土木工程材料與我們的實際生活聯系非常密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不少生活經驗,因此通過實際工程實例講述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與工程應用特性,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工程概念,即將不全面、不規范的直接經驗用科學規范的術語表達,全面理解和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能與工程應用特性。如在講述“水泥體積安定性”時,列舉了“國內某建筑施工時,底板混凝土澆筑后10d左右,表面局部隆起、開裂”這一典型工程實例,在此基礎上介紹水泥體積安定性不良導致的危害,引起體積安定性不良的原因,國家水泥標準對其的規定等。學生通過實例直觀地認識到了水泥體積安定性不良的危害性,因此對水泥體積安定性不良的原因非常關心,同時很容易理解國家水泥標準有關水泥體積安定性不良的相關規定。
2)保證既有實驗項目的基礎上,添加新材料、新技術的實驗項目。除掌握土木工程材料基礎性能外,可適當添加相關新材料、新理念、新技術的實驗。例如目前人們普遍關心混凝土耐久性問題(關系到節能、節約資源等),以及建筑材料生產應用帶來的生態問題(涉及到環保、溫濕效應等),可以考慮設計相關的實驗內容(如加氣混凝土砌塊、空心磚、保溫砂漿、防水卷材、環保涂料等),加入到已有實驗教學中,使土木工程材料教學的內容與時代進步相適應[5]。
篇4
本文作者:王富康工作單位:江海職業技術學院
立體構成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人們審美水平和標準的不斷提高,對藝術設計的要求不再是單純的停留在藝術形態的視覺美上,還要考慮到材料的運用,因為材料與環保是息息相關的。環保材料的開發與應用就是其中很重要的內容之一,而立體構成對材料的運用也有其獨特的特點。如:在對材料的加工體驗過程中,看重追求形態創造的可能性,特別是對新型材料:特別重視人類感官對材料的刺激反應等。由此可見,立體構成對培養學生良好的用材觀念是有很大作用的,我們一定要牢牢的把握好這一重要的環節。1.2學生作品缺少生命力感,缺少空間感包豪斯教師克利認為,所有復雜的有機形態都是從簡單的基本形演變出來的,如果要掌握復雜的自然形態,關鍵在于了解自然形態形成的過程,同時賦予自然形態的生命力感。要創造一個立體構成形態,首先要賦予它設計意念,賦予它生命,這樣它才具有美感,符合人們的審美情趣。而我們的學生所做的作品恰恰沒有達到這種效果,作品看上去缺少積極向上的精神依托。1.3學生在做造型設計的時侯興趣度不高相對較為循規蹈矩美術功底不扎實,藝術領悟力和審美水平有限,在立體構成這個要求在三維空間里設計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讓他們一下子應對立體構成中大量抽象元素,并用這些抽象的元素來設計是存在一定難度的。1.4學生缺乏時空觀念現代的時空觀念不再單純是三維空間,人們已把時間作為空間的延續、生命的跨越。一件好的立體構成作品,讓人們看了之后,能產生廣闊的聯想,而這種聯想是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它是源于生命而又高于生命的精神滿足。而我們學生的作品遠遠沒有能到達到這一步,需要在以后的課程中不斷的訓練學生的時空觀念。1.5學生的創作與實用脫離藝術家創作設計是為了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陶冶情操、故強調健康和美好的形式,并使藝術性與實用性統一在一件作品上。學生目前卻處于僅僅去完成作業。這也和我們現在的教育模式有關,統一的教學模式內容、純粹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的練習,使得學生無法將所學內容與實際應用相結合,脫離現實容易讓學生產生學無至用的心理。
立體構成教學改革的思路與方法
為改變傳統教學手法存在的弊端,為藝術設計教育適應新時代的發展,現代立體構成課堂教學應該突破傳統,做一些新的嘗試和開發。學院教學改革,是一場攻堅戰,將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也是科學技術創造及設計的時代,豎出與課程培養創新人才,科學與藝術的結合已成為新世紀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的主流。人類理解科學需要藝術,理解藝術也需要科學,藝術與科學的整合已成為新世紀社會發展的趨勢。在藝術設計的設計教育中,構成設計課程,伴隨著藝術設計教育已走過了二十多年的歷程。構成藝術設計自從20世紀70年代末進入我國,當時給藝術設計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無論對藝術設計教育或是對人們的生活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重新審視構成設計教學,在當前有了更新的認識和理解。立體構成課程是一定空間內產生的,現代抽象設計是在空間范圍中所存在的物體,必須具有一定的立體形態。立體形態的建立是由點、線、面、體、空間、色彩和肌理等基本造型要素按照美的形式法則組合而成的。立體形態要求對形、色、質、心理效能作探求,同時也要對材料的加工工藝物理效能做進一步的探求。對于這一門課程,我們在教學做過程中,教法改革。第一:學習把創意思維把立體構成的思維邏輯學、物理學、數學等多學科基本理論和知識為一體,通過邏輯推理出有限的構成要素組合的形態和可能存在的方案及構成的形式。這種形態可分為偶然形態、有機形態和幾何形態的形態美。第二:引導學生對偶然形態是指在制作前難以預料的和不規律的形態,在學的過程中嚴格要求學生,例如用手把紙握成一團后展開的形態;有機形態則指以圓滑的曲線為特征的形態,表現有機和生命體的緊張度與擴張力。第三:在做的過程中,將職業技能學習的有形和材料與社會市場進行接軌。幾何形態是指根據一定比例和尺度來形成的形態,如球體、圓柱體、圓錐體、橢圓體等變化規范的產品,這一突破性的改革,使教學課程體系構建新的模式,受到廣大同學們的歡迎和好評,學有目標,做有應用就是我們改革的新的成果所在。第四:上學期我根據課程教學的需要,以立體構成引向制作功能性,藝術性的燈具模型為課題設計,實施“教,學,做”的實訓模式,對應市場練習,做到以書本為主線,結合市場的練習,以現場考察的方式記錄學生成績,以講授基礎知識為主導,結合學校的實驗基地進行實地制作,做到讓每個學生都能上機操作雕刻軟件,培養學生對燈具造型創意設計思維的訓練,從而達到藝術和技術的完美結合。第五:在對學生進行燈具的構成形態的構思教學過程中,我對藝術性的追求要更進一步引深和發展。如在使用面材的教學中,可以使用直線折屈、曲線折屈組成、切割構成、密集形構成變化等等。不管是哪種形式上的變化,都是在單個平面上尋求一種造型和肌理的雙重效果,使得燈具在形象上能夠生動的抓住所有觀眾們的眼球。在學生深入理解面材構成的各種手法之后,更重要的是引導他們注意在實際運用當中的作用,讓他們先在繪圖紙上畫出所想象的燈具效果圖等,從而啟發他們可以從柱式結構的理論理解上為我所用,用平展的面材圍成筒狀,這種筒狀可以是圓形、三角形、多邊形和不規則形,又可以在筒狀的頂端、棱線、中間部位做各種形態的變化,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這些實物中的體量感、空間感和肌理。從而改進自己設計的燈具造型,初稿,復稿直至最后的定稿。作品要有效地表現空間立體造型和很強的量感,給人以充實感和穩定感。那么剩下的就是帶領學生去各地實習工作進行實際制作,在學習如何操作軟件之前,要首先了解制作燈具的材質,材質不僅體現了造型美,而且也能充分表達其材質美。那么學生所做的每件作品,都應該具有各種雕塑和產品意識。了解好各種材質以后,我進行計算機軟件的講授,在三周的訓練之后,藝術091,092全班83名學生已基本掌握軟件的操作,并能獨立依照自己的圖紙在計算機中畫出矢量圖,并在我的帶領下同學們能夠在雕刻機上雕刻出自己所需要的燈具零部件,大家用了兩個禮拜的時間,同學們自己接上線路,使自己的燈具亮了起來,目前立體構成的教,學,做改革在應用藝術系得以探索改革一些成績。我還將總結經驗,從藝術,技術,材料,技法,機理和文化滲透學科的課程上,深入探索,將案題細化,再上新舞臺。
篇5
治學箴言 一絲不茍,嚴格嚴謹。
教學主張 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只有找到合適的方法,才能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成就每一個孩子,為他們鋪就一條走向成功的道路。
教學風格 多法并舉,因材施教。
教學成果
20xx年,被評為學校“師德標兵教學質量先進個人”、“模范教師”。
20xx年,被評為學校“教學標兵”。
20xx年,獲得學校“優質課一等獎”。
20xx年,被評為學校“模范教師”、“質量先進個人”。
20xx年,獲學校“優質課三等獎”、“優秀教師”。
20xx年,獲學校“質量先進個人”、“優秀教師”。
說起來**老師十年來的教學生涯,在**地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們朱老師的數學課那是頂呱呱”,學生們是這樣的評價她。**同志于20xx年畢業于陜西省廣播電視大學商洛分校數學系,工作以來,她注重個人修養,十年如一日,以平平常常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天,用平靜的心情去做每一件事,不斷探索數學教學的新思路、新途徑。
面對同行教師抱怨數學難教、學生難學的狀況,她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是沒有找到適合的方法。”她為之付出了不懈努力,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她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構建合理、科學的課堂結構,打造優質、高效課堂。在探索中,她發現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與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源泉,于是她不斷接受新的教育理念,開拓新的教學思路,積極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摸索出了一套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數學五步教學法,即“定標-預設-質疑-解惑-拓展”。
在教學中,為了大面積提高學生數學成績,她以“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為每一個孩子鋪就一條走向成功的道路”為目標,在工作中她大膽的做出了“培優補差”這一設想,并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她的具體做法是:利用課堂內外,對數學學科中優秀學生進行重點培養,用較高的要求、有一定難度的試題,讓他們在數學領域出類拔萃;對數學學困生進行課外補差,從基礎抓起,讓他們逐步趕上。通過這一方法,使優秀生、學困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進步和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于是“培優補差”一度曾在**中學得到了普遍推廣,起到了很好的引領示范作用。
巧設“點將臺”,引得活水來。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活躍學生思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在工作中,她利用課余時間,巧設“點將臺”。每周在班級內對大家較為困惑而又重點的問題,點名讓數學優秀生來親自解決,通過學生的講解,更易于讓學困生接受。“點將臺”讓學生教學生,讓學生輔導學生,為優秀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為學困生找到了一個補償的機會,使得不同程度的學生各有所得。這種好的做法在全校很快得到推廣,如今茶余飯后,校園的角角落落,各年級、各學科的“點將臺”前,“小將”們侃侃而談,聽眾們側耳聆聽,各具神態,已成為校園的文化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為了加強學生數學積累,提高學生數學素養,克服課堂上優秀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消的現象,她堅持開展課外“每日一練”活動。讓優秀生除了課內學習外,有展示和發展的空間,使學困生有固本和強化練習的機會,從而使一批批數學愛好者成績脫穎而出。
她不斷加強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教學中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數學學習用于學生的生活實踐。比如讓學生自己測量三角形的內角和,測算竹竿長度與影長的比例,測算樹木的高度等,不斷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使學生在實踐與生活中學習數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同志非常重視個人品德修養,穿著樸素大方,生活勤儉,處處做學生的表率。她不僅會教書,更關愛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她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在生活中,她還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后來,作為團委書記的她,更是對學生關懷有加,經常對家庭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助,使學生在學校里感受到家的溫暖,不少學生常與她交往,有困難、有心里話主動找她商談。凡是接受過她教育的學生都會這樣說:“群眾有困難找民警,學生有困難找榮榮”,這在**中學已傳為佳話。
**同志在學生心目中是良師益友,在同志和領導的眼中,她又是一名出色的好同志。她家住**縣城,卻扎根**山區一干就是十余年,無怨無悔。離家100余華里,無論春夏秋冬,還是陰晴雨雪,她從沒有因環境因素而遲到、早退過一次。她常年以校為家,忘我工作,自己的孩子上幼兒園無人照顧,只好托付給了年邁的父母。作為女兒為工作不能盡孝,還給老人留下了負擔,她心里實在不忍,但她對事業的一片赤誠得到了老人的理解與支持,讓她放手大膽地去工作。
由于對工作的滿腔熱忱和正確的教育方法,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而她在**這一片貧瘠的土地上,用艱苦的努力、辛勤的汗水培育出了絢麗的花朵,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她所帶班級學生數學成績連年居全校乃至全縣前列,先后有五篇教育教學論文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并獲獎。她用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成果,有力地帶動和促進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進步與發展,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一定會不斷開拓,不斷創新,在數學教學中再創輝煌。
愿這顆山區教壇新星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教學名師申報材料(二)
一、申報個人:XX縣XX鎮中心學校劉XX
二、申報級別:省級
三、申報理由:
四、個人體育教學及體育訓練情況
(一)、個人基本情況:
(二)、個人主要業績
該同志從教以來,長期在教學一線任教,每年在600學時以上;30多年如一日,嚴于律己,嚴守師德,熱愛教育事業,教學成績 顯著;注重教研,提升自己的體育教研能力,五年來精心撰寫體育教案 20余冊;擔任學校體藝教研組長,指導 我校藝體教師的專業成長,主持開展學校陽光體育運動及學生田徑訓練工作,編寫小學生田徑訓練及陽光體育運動資料10余萬字,取得了全縣體育教師公認的體育競技成績 ,他對學生進行現場體育訓練的實際情況受到了省市縣體育運動中心領導 的好評。
1、 勤奮學習 提升自身素質
2、努力工作 教學成果顯著
3、積極研修 提升自己教研水平
近五年來他接受市縣級教師培訓及網絡培訓年均50學時以上,2012年以來,他積極參加市縣教研室舉辦的課題研究,《有效推行小學陽光體育運動的策略研究》已取得市級結題證書;《小學體育訓練的策略研究》已取得縣級結題證書。積極撰寫論文 ,《怎樣在體育課中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獲縣級一等獎,《 陽光體育在農村小學推行的策略》、《小學體育訓練的策略》獲得縣級二等獎。撰寫博文達15萬字以上,點擊率達到了16000余次,受到博友的好評。
該同志對體育教學及體育競技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態度,贏得了社會的給好評,我校借這次評選省級體育教學名師的契機,使他在今后的體育工作中有更高的追求目標,帶動我校乃至我縣體育工走向更高的臺階。
教學名師申報材料(三)
賈武,男,**年6月出生,1993年7月參加教育教學工作,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生物教學工作。
一、教育教學
1.高尚的師“德”。
這首先表現在安心于農村教育教學事業。從93年大學畢業至今,在農村基層一呆就達整整18個年頭,許多人都納悶,表示不理解:為什么不轉行?為什么不往高處走?對此,賈武老師卻說:“城市教育需要好教師,農村教育更需要好教師,只有農村教育上來了,整個社會教育才能上來。一個人對教育的貢獻不在乎是在農村還是城市,而在乎這個人對教育的態度,陶行知先生從城市到農村創辦教育,不一樣對中國教育事業作出貢獻?我生于農村,是個農家孩子,理應為農村的教育教學出更多的力”。第二,表現在敬業愛崗,努力踐行“身正為范”,關愛著每一個學生。該老師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與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他從言行到舉止,從心靈到外表,都模范履行師德規范,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憑自身的師德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在教育教學中,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關心、熱愛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教育好每一個學生是賈老師始終不渝的追求,絕不放棄是賈老師執著韌勁的生動體現,為此,在他所帶的每一屆學生中,常人眼中的所謂“差生”與他結下的師生情誼往往更深更厚,難怪不少畢業時沒能考上理想高中的學生有這樣的怨言:“如果任教的所有老師都能象賈老師那樣熱情、那份堅持,我不至于今天這一地步。”
2.高超的師“能”。
3.精巧的師“藝”。
一個教師不僅要會教書,更重要在于育人,教育的本質就是培育具有適應時展的人才。賈老師懂得身為一名生物教師,注重發揮本學科的德育功能的獨特意義,深刻領會“教育人”的份量。
在教學中,聽過賈老師課的人,都會對他那嚴謹的治學態度,清晰的授課思路以及嚴密的邏輯推理留下深刻的印象,長期認真研究教材、精選教法使其久而久之形成的“講得生動形象,練得落實到位”的教學風格,和藹可親的教學態度與靈活多樣、風格清新的教學方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他的學生評價說,賈老師的課,通俗易懂,讓人感覺可以順著一條指引的紅線,對知識透徹地理解,深刻地領會,聽得輕松,記得牢固。
在教育中,賈老師善于協調、架橋,在任課教師與學生之間,在班干部與同學之間,在家長與孩子之間,許多棘手的難題因他的協調迎韌而解,許多尷尬的局面會因他的架橋而被打破。在對待學生中,賈老師堅信,愛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把全部心靈和才智獻給孩子的真誠,這種愛是無私的,它要毫無保留地獻給所有學生,這種愛是深沉的,它蘊涵在為所有學生所做的每一件事當中,所以,他總是傾注耐心,尊重學生人格,進行換位思考,用自己的愛心換學生的真心,憑著足夠的耐心與寬容,與學生一起迎接歡笑,一同承受苦惱,多溝通多理解。賈老師認為初中學生思想不穩定,更容易產生厭學、逃學的念頭,所謂的“差生”,首要的不是補“學習”而是補“信心”,只有他們有了自信心,有了積極性,沒有方法也可自找方法。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性格特點,注意把準學生的脈搏,細致的逐個的做思想工作,區別對待,有類而教的教學教育手段,沒有教而無效的學生。**學年,他接手的八年級④班學生張萌,各科作業很少交,學習成績一般,經過賈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育,本學期中期考試名列全級40名。
4.純樸的師“風”。
“踏實、認真”是賈老師一貫的風格,“以教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是賈老師始終不渝堅持的理念,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堂課,批好每一份作業,賈老師以一位教師的高度責任感,以飽滿的工作干勁,以務實的工作作風,以愛崗、敬業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學生,雖然多年任教初中生物,書本知識對于他已是滾瓜爛熟,但從不也不會擺老資格,總擔心自己的些許放松會影響學生一生的前途,因此決不馬虎,從不上無準備的課,20**年被評為平涼市骨干教師后,更是不敢有絲毫懈怠,深刻領會“骨干”的內涵,工作上更加主動深入,盡其所能,提高生物學科的教學效果。對于上級部門與學校所布置的任務,從不推卻,總是設法按時并保質保量地完成,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教學風格與特色,公開于各位同行,并隨時接受本校及外校教師前來聽課。
謙虛、和善是賈老師為人處世的準則,一方面嚴于律己,另一方面寬以待人,抱著一顆誠心、愛心,處理好與同事的關系,能尊重他人,主動關心他人,努力構建和諧的工作氛圍,創造理想的工作環境,實現平等相處,愉快協作,為學校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努力。
二、班級管理
農村初中的班主任,工作瑣細而繁重,學生大部分是住宿生,他們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無巨細,點點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賈老師一上班,從星期一到星期五,從清晨到深夜,他總是堅持比學生要起得早,比學生睡得晚,每天工作一般是十一個小時以上,繁重的工作雖然很累,但是他認識到:班主任,對家長,代表著學校,肩上扛著責任;對學生,代表著家長,雙手履行義務;不可能干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可以為教好學生付出一顆愛心,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作出自己的奉獻。
1.換位思考——讓留守孩在愛中得到滿足和教育
近幾年來,農村“留守孩”現象越來越普遍,由于遠離父母、遠離親情,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據調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月或一個月給家中打一次電話,有的半年聯系一次,相當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來,單純認為給孩子吃飽、穿暖、有學上、有書讀就萬事大吉了,忽視與孩子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導致對父母很陌生, 親情關系出現了障礙。子女缺乏親情關愛, 內心空虛,有的對家長有埋怨情緒,還有的留守兒童為了宣泄煩惱, 走上極端。
這些孩子,用一句方言講就是“很不逗人愛”的孩子,在農村教育資源匱乏,教師人員緊張,教學超級大班存在的情況下,這些孩子常常被遺忘在角落。對于這些孩子,賈武同志經常想到的是一位全國優秀班主任所說的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 這種換位思考的情感體驗使他對學生少了苛求,多了寬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責,多了尊重,并努力創設著寬松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使他們一步步走向成功。
賈老師所教過的學生都知道,病了,他可以替他(她)們買藥;沒錢了,找他借;父母在外打工,他可以給他們一些家長的愛。20**屆學生梁玉霞,父親去世,家境十分貧寒。當嚴冬來臨時,學生們早就穿上了輕松保暖的棉衣,可她進到教室卻凍得臉色煞白。他仔細一看,她還沒穿上棉襖。賈老師看在眼里,疼在心中,便對她多了一份關愛,并將部分煤送給她做飯,同時,經常給她進行心理輔導,讓她堅強的面對困難。學生沈毅飛,父親外出打工,母親去縣城給其姐姐做飯,家里只有老奶奶看管,于是貪玩,成績下滑嚴重,經過他的耐心教育和心理關懷,該同學的學習成績在短期內趕上去了。
每學期初,賈老師都要對留守學生進行家訪,并建立專門的家庭聯系卡,然后匯總分析,對癥下藥,讓學生從關愛中尋求前進的力量,從關愛中汲取精神的營養,從關愛中得到滿足和教育。他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上的困難,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適時地給予幫助和疏導。這些工作也得到了家長和學校領導的充分肯定。
2.科學管理——讓學生在民主與競爭中得到教育
在班級管理上,賈老師積極協調師生間人際關系,做學生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和信得過的“人生向導”。他恪守科學的師道精神,堅持正確的學生觀,引導學生通過民主管理班集體,增強班級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自覺、主動、積極地參與班級管理。
在班級日常管理上,為了喚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經過學習,摸索,賈老師實行了一系列大膽的改革:將情感管理、目標管理、制度管理以及具有凝聚力的班隊活動滲透在工作中,他設計了一些訓練學生獨立性、自立性心理品質的教育活動,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當一天家”,讓學生學做生活的主人。為了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班級的組織紀律、各項活動都由學生自己管理和組織,主要起著服務和支持作用。尤其是“我愛我的班集體”主題觀摩班會,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學生踴躍參加,鍛煉了個人的能力。20**屆學生唐強軍,個性很強,為了培養他的自主自立能力,賈老師推薦他當班長來管理班級,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他不但把班級管理得好,而且自己進步很大,現在到初三年級仍擔任班長。
在工作中,賈老師尤其注意培養班委會克服依賴老師的思想,對他們進行指導,使他們大膽工作,出問題老師負責。班委會工作起來很有魄力,管理班級井然有序,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地當主人,班級處處事事有人管,整個班級形成了一種積極上進,比學趕幫的好風氣,受到全校師生的好評。
3.強調實踐——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得到教育
在班級管理中,教書與育人并舉,賈老師尤其注意在活動中滲透道德教育,嚴格要求學生,幫助學生形成精益求精、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良好學習習慣、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經常組織以“公民道德”“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班會,寓教于樂,鼓勵學生集體參與,共同接受教育。組織學生參加義務植樹活動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和集體主義教育,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培育了學生基本的道德觀念,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4.寬嚴相濟——讓后進生在和諧與激勵得到教育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學生,其中有部分學生表現差,學習成績差,即所謂的“差生”。面對“差生,賈老師認為,作為人民教師,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都有會讓我難過一輩了,一輩子都將會受到良心上的譴責。對于這個問題他的回答是:關愛“差生”,絕不放棄。因為他始終相信:“差生”是“有待提高的學生”,是“后進生”,是能夠轉化的。
20**屆學生史雙壽,父親早亡,由繼父供他上學,剛入校不久便私下拿班上同學的錢物,他知道后,沒有在班上聲張,私下讓他歸還錢物,進行思想教育,鼓勵他認真學習,改變自我。從那以后,他還時時關注他,呵護他,教導他,很快,史雙壽變了,變得和從前判若兩人。這名有劣跡的“差生”終于變成一個品學優良的“優生”,從入校時全級285名上升到全級85名。事后,很多人問他用什么招術使這個問題孩子發生轉變的,他說:“嚴中有愛,愛中要嚴,寬嚴相濟。”
5.重視心理輔導——讓學生安心上學
篇6
關鍵詞:材料力學 教學方法 工程實際 多媒體
Discussion on teaching method of Material Mechanics
Yang Lihong, Wu Guohui, Zou Guangping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 China
Abstract: Material Mechanics is a basic course of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of engineering major. According to author’s many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material mechanics are discussed.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to enhanc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in learning material mechanic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aterial mechanics.
Key words: Material Mechanics; teaching method; engineering practice; multimedia
材料力學是高等學校工科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術基礎課,在相關專業教學安排中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其理論與計算公式在各工程部門的結構設計中被廣泛采用。但材料力學的內容較繁雜,一般包括基本變形、應力狀態理論和強度理論、組合變形、能量法、超靜定結構解法、壓桿穩定等[1],且內容抽象,概念性強,公式較多,方法技巧性要求高,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感覺壓力較大。如何提高材料力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進行力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的關鍵任務之一。
筆者結合多年的材料力學教學實踐,從如下4個方面對材料力學教學方法進行探討。
1 加強概念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有的學生十分清楚材料力學課程的重要性,開始時也能認真學習,但往往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學習態度會慢慢松懈,有的學生甚至會徹底放棄努力。問其原因,其中大部分學生反映:由于對某些概念的理解不透徹,導致在學習相關方法和做題時存在困難。材料力學具有內容抽象、概念性強的特點,因而對概念的深刻理解是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信心,進而熟練掌握所學內容的關鍵。
材料力學中如下幾個概念需重點分析:
1.1 內力
在材料力學學習中首先會接觸到內力的概念,且在后續各個章節中基本都會涉及內力。學生如果不能清晰地掌握內力的概念,則對平面彎曲、組合變形和能量法等內容將很難掌握。關于內力要重點理解兩點:(1)內力是隨外力的存在而存在的;(2)某一截面的內力與該截面兩側的外力都有關系。理解了這兩點,學生才能正確地求解內力,作內力圖。
1.2 應力狀態
應力狀態理論是從一維問題分析過渡到二維、三維問題分析的橋梁和紐帶,對于應力狀態理論的透徹理解是熟練掌握復雜受力問題力學分析的關鍵。因為學生對基本變形已經掌握,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可結合基本變形來講解應力狀態的概念。例如,通過分析兩端加拉力的扭轉軸引出二向應力狀態的單元體模型;通過分析橫力彎曲梁橫截面上各點的應力情況講解應力狀態理論的作用。
1.3 強度理論
強度理論是材料力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它不像其他理論對應有嚴謹的推導過程,強度理論是基于假說而建立的,且各個強度理論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因此在講解強度理論時應首先從其發展著手,闡明強度理論提出的意義,解釋強度理論只能基于假說建立的原因,解釋復雜受力問題強度分析必須應用強度理論的原因。這樣,學生才能對強度理論有較全面的認識,從而正確地應用強度理論求解復雜受力狀態問題。
1.4 能量原理(能量法)
材料力學中講了莫爾定理、卡式定理、互等定理等用來計算結構位移的能量原理。為了使學生能正確應用這些原理,首先要闡明幾個能量原理的物理本質―虛功原理。另外,應對各原理分別適用于哪種載荷下的位移求解進行具體說明。
2 加強各知識點的融合
材料力學中公式雖多,但很多公式具有嚴整性和相似性。例如,各基本變形的應力計算式為[1]
(1)
由式(1)可以看出,各基本變形的應力都是由相應的內力除以相應的截面幾何性質得到的。再如,各基本變形的變形公式都是由相應內力乘以桿長再除以相應剛度得到的。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適時對這類公式進行總結、類比,提醒學生注意它們的相似性、嚴整性。通過類比,學生會感到掌握公式變簡單了,記憶時也會更有興趣。教學實踐中學生反映這樣掌握材料力學公式輕松很多。
另外,材料力學在研究4個基本變形時,研究思路和方法是相似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只著重講授拉伸部分的理論分析和公式推導過程,對于其他基本變形,可以讓學生先仿照拉伸變形的分析思路預習,對相關的公式推導過程略講,而側重講授每個變形的特點和由此特點帶來分析和推導過程的變化。這樣既節省了有限的課內學時,又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同時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材料力學的分析方法,加深學生對各基本變形之間聯系和區別的理解。
3 聯系工程實際
培養具有較強工程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創新型工科畢業生是高等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2]。材料力學作為一門來源于工程,又服務于工程的課程,具有應用范圍廣,密切聯系工程實際的特點,它在培養學生確立工程概念,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方面發揮著關鍵的啟蒙作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學生的專業背景適時聯系相應的實例,通過分析生動貼切的生活事例和工程實例可以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激發學生對所學材料力學基本理論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果。生活事例及工程實例宜采用多媒體形式講授,這樣可以借助圖片和視頻進行更直觀的分析。
從事材料力學教學的教師應注意搜集和積累古今中外與材料力學有關的生活事例和工程實例。例如,學生非常熟悉建筑工地的腳手架,腳手架坍塌事故近幾年時有發生。通過對腳手架坍塌事故具體事例進行力學分析,可以使學生明確壓桿穩定性的實質和研究壓桿穩定性的工程意義。再如,通過對美國“泰坦尼克號”游輪的沉沒過程進行力學分析,可以使學生了解材料性能的溫度相關性,并明確研究構件剪切和擠壓變形的工程意義,進而能深刻體會到材料力學的重要性。
4 多媒體教學與板書教學有機結合
材料力學課程概念抽象,理論性強,學生不易理解,而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動態性和信息量豐富的特點。在材料力學教學中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信息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有效化解教學難點。但是,由于材料力學課程中存在較多理論分析和公式推導的內容,因而不宜完全采用多媒體教學。筆者經過多年材料力學的教學實踐,認為理想的材料力學教學方式應是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板書教學的有機結合。
在具體授課過程中,應根據講授內容特點選擇恰當的授課方式。例如,緒論部分適宜采用多媒體教學,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工程中因強度、剛度和穩定性不足而引起的破壞案例圖片,使學生認識到材料力學的重要性和任務,然后采用幻燈片逐條引出緒論部分的相關內容。基本變形、組合變形、動載荷和穩定性等內容適宜采用板書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首先利用多媒體講授相應的工程實例,讓學生對要講授的問題先有感官上的認識,然后再進行相關理論和方法的分析。分析時涉及圖片多、內容簡單的部分宜采用多媒體授課,圖片少、較難理解的內容宜采用板書授課。而能量法計算變形部分易采用經典的板書教學,因為這部分主要講授三個原理的推導及其具體應用,板書的講授方式更能促進學生對原理的理解。另外,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有限元仿真分析引入材料力學教學中,如可引入基本變形和組合變形的應力場、應變場有限元云圖,通過分析應力應變有限元仿真云圖可使學生對各種變形的應力應變分布規律有具體直觀的認識,并能促進學生對材料力學相關理論的理解。
5 結束語
材料力學作為工科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技術基礎課,對相關專業學生的學習及力學素養培養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材料力學課程教學方法有重要意義。筆者從4個方面對提高材料力學教學效果的方法進行了探討。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本文給出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有較大作用。當然,教學活動的改革與實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且需要實施者在實踐中根據客觀條件不斷地調整,在探索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完善。因此材料力學教學方法的探討將是一個長期的任務。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實物,市場調研,實驗,服裝材料學
【中圖分類號】G424【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
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服裝材料學是服裝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授課內容涵蓋了服裝用纖維原料、紗線、織物的分類、結構特征、服用性能,紡紗、織布、印染等工藝加工以及服裝面、輔料的選擇應用及服裝的保養和整理等理論知識。不僅內容復雜抽象, 知識容量大,還涉及到設計、美學、紡織、化學、物理等眾多學科領域,是一門交叉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
一、教學內容的設置重點
由于服裝材料學課程學習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死記硬背、了解理論,而是為了今后實際應用中更加靈活準確的運用各種材料,所以掌握服裝材料的性能、識別、及選擇至關重要。
1、服裝材料的性能
服裝材料對服裝的外觀、形態、性能、加工、保養和成本等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服裝設計制作的三要素,即服裝的造型、色彩和材質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服裝材料的性能和外觀來實現。 [1]服裝材料的服用性能主要是指織物的服用性能,可分為外觀、舒適性、耐用性和保養性等方面,具體包括吸濕性、透氣性、保暖性、懸垂性、保形性、耐磨性、彈性、色牢度、洗滌性和熨燙性等。熟悉和掌握服裝材料的性能和影響因素是設計和制作服裝的基礎。.
2、服裝材料的識別
不同的面料有不同的特性和質地,以滿足不同服裝的要求及風格效果。如從質地上有輕薄與厚實,緊密與疏松、柔軟與剛硬、光滑與粗糙。從原料上講有棉、毛、麻、絲、化纖、裘皮、塑料等。如棉織物純樸、大方、自然;麻織物硬挺、粗獷、豪爽;毛織物沉穩、高雅、端莊;絲織物華麗、高貴、飄逸。透明型面料質地輕薄而通透,具有優雅而神秘的藝術效果;厚重型面料具有體積感、保暖,能產生厚實穩重的效果;金屬閃光型面料,令人產生遐想、撲朔迷離的感覺;要讓學生認識服裝材料,并能合理的使用面料,單純依靠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讓學生在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多實踐,即多看、多摸、多感受、多比較。
二、實踐教學的合理使用
為了使上述三大課程內容更好地被學生掌握,除了課堂教學講授基本原理和方法,還要運用各種實踐性教學手段,加強學生對服裝材料的感性認識和辨認能力。
1、實物教學法
在教授相關內容時,除使用大量的材料圖片外,有針對性的準備和制作了一些實物樣本,使學生有機會與材料實物實實在在地接觸,利用“目測手感”,并結合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增強對服裝材料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直接的方式掌握各種服裝材料的外觀特征與內在本質屬性,并將其納入已有的知識和體驗系統。因此,這種方法具有高效、直觀、準確、持久的特點。[2]此外,通過各種展會上免費索取的免費小樣,整理平時學生作業上交的優質面料以及市場購買面料樣本等方式,我校建設有服裝材料陳列室,可以向學生展示各種纖維、紗線、面料、輔料等。同時為其他課程建設的服裝作品陳列室、紡織實驗室、染整實驗室等也可以給學生參觀。這些實驗室的開放使用,可以讓學生了解服裝材料的加工過程及應用方法,極大地豐富學生的視野,及時的把理論與材料實物樣本結合,加深學生印象,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實踐調研法
隨著課程的深入,學生對面料的性能有所了解,此時,讓學生從更多的途徑更廣泛地接觸服裝材料,能提高其選料的能力。如安排學生參觀一些大型的服裝面、輔料、紗線或者紡織機械方面的展覽會,使學生對當前服裝材料市場最前沿的知識有所了解,開拓他們的視野。要求學生利用平時課余時間走訪面料市場,了解服裝材料的性能、價格、應用及發展情況,并將收集到的各種面、輔料整理成冊,注明上名稱、原料成分、組織結構等,組織學生到大型商場調研,探討不同式樣風格的服裝對材料的選擇,品牌服裝對材料的選擇,以及人們在選擇服裝日積寸材料的重視程度、服裝材料對服裝款式的表達效果等。調研結束后要求學生寫出調研報告,并在課堂上對調研情況進行分組講評。通過上述實踐調研活動,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整理資料、制作課件、表達陳述的綜合能力和探索精神。[3]
3、實驗教學法
適當安排實驗,對于學生理解和認識材料的識別方法、加工方法等有很大的幫助。設計類學生動手能力強,創造性思維活躍,配合一些手工編織、刺繡、扎染、面料再造等實驗,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在知識學習方面建構、探索、發現的能力,讓學生把知識內化成屬于自己的東西,使學習效果大為改善。[4]
三、結語
服裝材料學貫穿于整個服裝設計、工藝制作、生產管理及實際應用,是一門科學性、系統性、專業性、滲透性較強的學科,是科學與藝術的交融。該課程的實踐性和實物性極強,以識別材料性能為基點,以識別材料為重點,以選擇材料為落腳點,結合服裝材料課程的基本理論,通過多種實踐教學,有效構建起教學、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由被動地“學”,變為在教師引導下主動探索地“學”。使理論知識在實踐學習中得以鞏固和加強。
參考文獻:
1、周璐英.現代服裝材料學[M].中國紡織出版社,2000.6
2、韓旭輝.關于服裝設計專業《服裝材料學》的教學改革探究[J].文藝生活.2011.12
篇8
【關鍵詞】圖形與幾何;教學材料;選擇使用;簡單有效
“圖形與幾何”是數學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階段幾何學習的重點是直觀幾何,教師組織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經驗和活動基礎,通過操作、實驗等方法,使學生獲得相關的幾何知識。《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版)指出:“課程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學生的實際,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可見,教師在開展圖形與幾何教學時,為學生提供簡單卻富有思維含量的學習材料,可以引領學生的有效學習,發揮材料使用的最大價值,提高圖形與幾何教學的質量。
一、熟悉的情境――“龜兔賽跑”演繹的新問題
為學生創設一些有趣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周長”的教學看似簡單,但在實際教學中要讓學生真正理解什么是圖形的周長其實并不容易,關鍵是學生對“邊線”與“一周”的理解存在困難。
案例1:《周長的認識》(片斷)
(1)師:“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都聽過吧?今天,它們聚在一起又要比賽了,請看它們這次又是怎么比的呢?
A
A
PK
比賽規則:沿著各自場地的邊線跑一周,誰用的時間少,誰就贏!
(2)分別演示小烏龜和小兔子逃跑的線路。(小烏龜沒有沿邊線跑,同時沒有回到起點;小兔子沿邊線跑過了頭)
(3)師:看它們跑完了,你們有什么想法嗎?
生1:烏龜犯規了,它沒有沿“邊線”跑。
生2:烏龜也沒有跑完“一周”。
生3:小白兔也犯規了,它跑過頭了,要吃虧的。
……
(4)師:它們怎樣跑才不會犯規呢?(生用手比劃跑步路線,教師展示圖形周長。)
(5)師:它們要想贏得比賽,應注意什么問題?(突出“邊線”與“一周”理解。)
(6)小兔子與小烏龜分別設問:“我到底要跑到哪里才算是一周呢?”、“我們一定要從A點出發,才能跑完一周嗎?可以從其他地方開始嗎?”
生:(略)
“經驗是兒童學習幾何的起點”。筆者在教學時,創設了大家熟悉的“龜兔賽跑”故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選擇的材料一個是長方形草坪,一個是圓形操場,都是學生有著豐富經驗的材料。在處理這些材料時,教師也并沒有一步帶過,而是盡可能的深入。先通過演示指出“沒有沿邊線跑”與“沒有跑完一周或超過一周”的錯誤,其實這是對周長理解的關鍵所在;然后通過學生的比劃初步認識周長的內涵;最后通過小兔子與小烏龜的設問,進一步理解“一周”的含義,得出邊線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作為起點,從而對圖形的周長有了質的認識,突破了教學的難點。這樣的教學,準備的材料不多,但通過多次不同的使用,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實現了教學的設想。
二、簡約的材料――“兩根紙條”引起的深思考
為學生準備怎樣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在簡單的材料中,通過簡約的方法實現對知識的教學。簡約是一種教育智慧,能給學生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但簡約而不簡單、簡約而又實在。簡約的材料是學生學習圖形幾何的重要手段。
案例2:《三角形三邊關系》教學(片斷)
1.出示三根紙條
師:能用這三根紙條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生:能
師:要圍成一個三角形,需要幾根紙條?
生:3根
……
2.出示兩根紙條
① ②
師:怎樣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呢?
生:把其中一根剪斷,有三根紙條就可以了。
生動手操作……
3.反饋探究
生:因為②號紙條比①號紙條短,所以我剪①號紙條,組成了這個三角形(圖1)
圖1 圖2
(1)師:一定要剪長的嗎?可以剪短的嗎?
生:兩條線的和比第三條線要長一些,如果短的話,拼起來就會出現空隙;
生:剪短的,拼不成三角形,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生演示)(圖2)
師:為什么呢?
生:藍(②)的紙條本來就短,斜起來就更短了;
師:怎樣才能圍起來了?
生:剪長的就行了;
師:剪長的為什么就行了呢?
生:因為“”比“”長才能拼起來。
生:兩條邊的和要比第三條邊長才能拼成;
(2)師:兩根紙條一樣長能拼成嗎?
生:不能,這里就“差一點點”;
師:展示三種情況:
剪短的: × 拼成:
一樣長: 拼成:
剪長的: 拼成:
×
小結:兩條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才能拼成一個三角形
(3)師:剪長的一定行嗎?
生:不一定行;
生:兩條邊中的一邊大于第三邊也是不行的;
生:只有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才行。
……
教師通過兩根紙條拼一個三角形,學生動手、動腦,從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出規律,輕易解決了對“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問題的理解。這是多么巧妙的設計啊!簡單――只用兩張紙條:一紅一藍;簡練――只有一個主題:圍三角形;簡約――探究知識形成:操作思考。簡單的材料讓學生學習起來如魚得水、得心應手,深化了對三角形三邊關系的理解。
三、有效的操作――“圖形重疊”引發的正能量
兒童幾何是直觀幾何,兒童獲得幾何知識更多的是依靠他們的動手操作。有效操作能加深體驗,積累經驗,豐富想象。因此,在小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中,操作是學生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與探究手段,我們應重視這一方法。
案例3:《平行四邊形》的認識(片斷)
(1)師:把一個半透明長方形紙片蓋在另一個長方形上,重疊部分會是什么圖形?
(生操作并反饋)
(2)先觀察重疊部分的圖形,有什么特點?然后剪下重疊部分圖形,量一量,又有什么新發現?(引導學生發現:兩組對邊互相平行;兩組對邊長度相等。)
(3)師:重疊后的圖形都有這樣的特點嗎?知道這樣的圖形叫什么圖形嗎?
……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與圓是小學階段學習的基本(封閉)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與三角形的學習,由于比較直觀,學生易于掌握其特征;而平行四邊形、梯形與圓因為有了變化,對其基本特征的理解相對要難一點。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把兩個半透明長方形進行重疊操作,讓長方形對邊平行的特性自然遷移到平行四邊形概念的形成中,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同時對于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的理解,由于有了操作的過程而變得不再糾結。“圖形重疊”的方法還可以應用到“梯形”的學習中,引導學生用半透明長方形紙片蓋在三角形上,重疊部分的圖形(四邊形)具有“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特性,即得到的圖形是梯形。這種學習方法還可以用到“平行與相交”、“角的認識”和“角的分類”等教學中。可以說,“圖形重疊”法的使用起到了蝴蝶效應,值得推廣與應用。
圖形幾何的教學應抓住“兒童對直觀依賴較大”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簡單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操作,用“自己的經驗來思考和描述圖形幾何的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升材料使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浙教版;初中科學;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21-01
1.浙教版初中科學"閱讀材料"教學的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上有了一定的變化,但是有些教學方式仍然沒有太大的變化,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多是關注學生的成績,對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有所忽視。由于"閱讀材料"是科學教材中的一小部分,是選學內容,所以,很容易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重視。 "閱讀材料"在考試中多不會進行考查,所以導致師生對其遺忘。在對于初中科學課程標準強調的一個新理念是: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 其中包括科學閱讀能力、 科學應用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由此可見,閱讀能力得到了相應的重視,這就要求科學教師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意識的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式探究的能力,讓學生能夠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養成閱讀材料的習慣。
2.浙教版初中科學"閱讀材料"教學的策略
2.1 根據"閱讀材料"的特點,開展探究活動。科學教學主要是以學生自主閱讀,教師指導為主,讓學生可以獨立的進行思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教學情境,把閱讀材料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聯系,讓學生可以去發現問題,充分利用閱讀材料分析教材中的內容。教師可以把閱讀材料中的內容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閱讀材料的作用。比如,在學習《酸A性》時,教師可以把閱讀材料與教材內容相結合,讓學生可以在上課前收集有關酸堿性的資料,讓學生通過對閱讀材料的閱讀,進行相應的實驗,讓學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酸堿性。
教師可以根據閱讀材料,開展探究活動,通過實驗的方法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可以通過探究活動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比如酸堿性時物質在酸堿反應中呈現的特性,酸性物質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堿性物質可以使其變藍,教師除了要突出本節課的學科特點,還要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可以進行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2 引導學生,拓展閱讀材料。在教材中,很多閱讀材料都是在講我們生活中的常識,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可以很好的獲得知識。閱讀材料的目的不是學生對知識、方法、結論的認識,而是要通過閱讀材料學會自己歸納整理知識,讓學生能夠建立一個全面系統的體系,能夠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閱讀材料充分發揮學科的功能,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夠從被動閱讀材料轉變為主導閱讀材料,激發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比如,《PH值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閱讀材料之后會知道PH值涉及到社會生產以及我們的日常生活,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先是了解了PH值和日常生活中的飲食、 人體健康以及生產之間的關系,這時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會被激發。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中的內容,收集與閱讀材料有關的內容,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閱讀。PH值=7的水溶性為中性,PH值7顯堿性。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酸雨是指PH值
2.3 開展實踐作業。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新課改的提出了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知識與技能以外,還要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所以,教師在課后要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讓學生可以根據閱讀材料進行實踐。通過實踐可以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式探究的學習方式。
2.4 鼓勵學生多寫科學文章。教師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應用"閱讀材料",可以多鼓勵學生寫科學文章。科學文章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符合當前新課改的要求,教師可以利用科學文章彌補學生科學知識上的欠缺。通過寫科學文章可以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
3.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科學"閱讀材料"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材料,開展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可以把書本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玲玲. 探究初中科學教學的生活化策略[J]. 亞太教育,2016,07:39.
篇10
一、抓好畢業升級統考,力爭教學先鋒
1、開學第一周召開六年級全體教師會議,商討畢業班升學有關問題,從思想上、行動上單獨對待,一切以教學質量為中心,集中教研近三年來的升學試題,研究試卷中隱性內涵,分學科開展《六年級升學試題我之見》主題教研演講,從思想上就站在第一高度,一切以期末測試為基點,注重平時教學滲透。
2、以班主任為主線,學科教師配合,打造高效團隊。每月一次激勵班會活動,以平態的心公平的對待各類學生,疏導學生學習心理壓力,鼓勵先進,善于改進,樹立學習目標。
3、重視常識學科建設,做到精講扎實有效。
4、加大檢測力度,注重后進生轉化,建立長效輔導機制,全面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二、搞好日常教學工作,形成教學特色
為了全面系統地提高各學科教學質量,正常駛入規范軌道,特分學科進行建設。
1、語文學科
(1)語文教學在踐行“四個一”的同時,重點做好閱讀作文教學。
a、繼續堅持實行作文日記平常化,推廣上作文修改課、講評課、賞析課、改進課,完善落實學生教師評價體系。
每學期上一節作文展示課;每學期進行一次作文教學總結。
b、新標準提出大語文、大閱讀教學觀,學校將積極推進閱讀教學、構建教學模型,奠基閱讀教學,廣博人生。
每生每學期至少讀2本完整的書;每師每學期至少讀1本完整的教育書籍;每學期師生進行兩次讀書交流活動。
c、做好四個一工程有效工作,擴大誦讀范圍,積累中華經典文匯,豐富學生生活。
(2)扎實做好“中華經典誦讀”、“楹聯實驗班”、“品格教育實驗班”三個實驗班的實施,彰顯實驗教學優勢。
(3)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加大教師基本功培訓力度,強化個人素質,本學期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a、語文教師每天要有寫字教案,并堅持每天一小黑板粉筆字,并展示樓下。
b、書法教師每周上好寫字輔導課,并運用專欄每天講解一個字的寫法。
c、語文教研活動內容:a、閱讀教學如何扎根東城b、日記作文怎樣升華(分段要求,期末制定出各年級日記作文指導意見)
d、業務學習內容:向名師(如竇桂梅、朱永新等)邁進。每周一次,輪流主講,幻燈演示,資源共享。提倡每位教師或幾位教師小組對某一名師全方位的學習和借鑒。
2、數學學科
(1)繼續完善221工程,逐步形成臺賬、改錯本、下水作業、學生兩本合一作業、題庫五大體系,全面貫通落實數學日常教學行為。
(2)研發數學日記,通過宣傳、學習等形式,把語文與數學兩大學科進行整合、聯姻,用語言的方式記錄學生學習數學歷程。
(3)教研內容:a、221工程前段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反饋,并不斷完善。b、數學日記大家談,并嘗試性地進行撰寫。
(4)業務學習內容:向名師邁進,改變授課方式。每周一次,輪流主講,幻燈演示,資源共享。
3、英語學科
(1)六年級英語詞典引入課堂。本學期要求分類每周一次英語小作文練筆,師生共寫,共同成長。
(2)抓好一二年級英語啟蒙工作,以活動促發展,以競賽促進步,每月一次單詞積累競賽。
(3)教研內容:英語后進生如何轉化
(4)業務學習:雙語學習
4、體藝教學
(1)規范體藝常規管理,加大常規檢查力度,關注課堂教學滲透,有計劃實施體藝戰略。
(2)堅持每天1小時興趣小組訓練,搭建特長展示平臺,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5、遠教工作
(1)重視遠教工作的開展,整合學科與信息技術,提供多媒體教學有利條件,實行多媒體教學周課程表,并做好資料保存。
(2)努力打造芮城示范小學網絡名片,不斷充實、完善學校網站建設,責任分工,分塊進行,教師學生進行網站的注冊與應用。
(3)積極探索遠教管理體系,遠教工作列入日常管理范圍。
三、規范常規工作管理,完善各項制度
1、在去年月總結制度實施的基礎上,征集大家修訂意見,完善月考評制度,以人為本,實行量化考核,注重過程管理。先自評,再學校評,最后公布成績,大家監督,做為考評重要依據。
2、教研組長實行周六例會制,總結本周工作任務,商議下周工作進程。凡各項活動完成后有書面總結并整理入檔。
3、班主任是學校管理的中堅力量,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為此,班主任實行雙向考核,重點做好學科教師的協調工作,全力調動每位學生整體成績提升為已任。
4、教師學案本學期采用每天檢查登記制度,每周常規檢查雷打不動,每月通報一次。教研活動嚴格安本學期安排進行,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5、建立健全聽課評課制度,做好3月份聽評課活動,推進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發揮集體備課優勢,整合教育資源,實行課堂逐年達標制度,打造課堂效率。
四、搭建各種展示平臺,豐富學生生活
1、各年級每月一次師生閱讀沙龍。
2、各年級每月一次師生寫字競賽。
3、各年級每月一次師生作文展示。
4、一、二年級每月一次英語、語文積累大比武。
5、每月一次課本基礎落實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