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19:12: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現代散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說之散文,吾之上學熟之,是乎于大同小異,如文類幾種,續事,論說,抒情,寫景等等。先題目命之,然就幾點,時間,地點,人物,內容,結尾,加語法精煉而注之。散文者,需內容題目緊密,顯段層分明,然柔情似水,卻幽默豪然,可論事明了,說情有節也。散文者,形于豬頭,虎身,魚尾乎。開頭用筆,如豬頭豐滿明顯,指人深入。切中,虎身強壯充實,語之精,言之感。然尾,純魚尾細致,思水靜靜而蕩,乃使即人,回味無窮也。散文者,絕不可少之三個步驟也,然之無作品乎。
說之詩歌,吾喜好有佳。大凡古風今韻,遇之讀之,視之賞之?,F往寫詩歌者,多以詩牌而調詠也。然以,西江月,七絕,如夢令,七律,蝶戀花,五絕,卜算子,五律等等,及現代詩歌而行之。古詩詞者,求其韻律合折,吾不模仿?,F詩歌者,其簡單明了,然語句精煉,表觸景生情,發內心之感慨也。然大氣豪情,或憂傷感人,使人閱之舒暢也。謂之韻律,韻為聲者,律為音也。謂之精煉,精為言,恰到好處,煉為文,積淀深至也。
吾現之詩歌,主以聲調之用法,吾以古人寫之格式,來寫吾之現代作品。乃之現代詩詞,用聲乎。乃之現代詩歌,用調也。然詩歌在于聲調咦,切高低之分也。即每句后一字者,對下句后一字也,使聲調錯落有致,方焉順暢也。其高低聲調者,平,低,高用之,然隨作品轉換而為之也。即平者一般柔至,低者一般憂深,高者一般豪氣也。現格式應用及之先始,獨別具一格,寫別樣詩韻,乃吾發展之目標哉。
吾隨筆言之,視之友人之佳作。凡作品寫于出世者,有之茫然不解,有之表里不一,有之按部就班,有之效仿古風,大無標新立異也。其散文者,文為題而合之,不然卻風馬牛不相及乎。有之文中參差詩歌者,說是散文,不然。說散文詩,更不然也。但文詩而寫之,謂之為;散文詩也。有文內容很既明了,可偏偏長篇寬論。說散文,長也,說小說,短也。然詩歌者,注韻律不意多,可現代詩歌仍有韻律及聲調也。
篇2
【關鍵詞】《白楊禮贊》;現代抒情散文;轉折
《白楊禮贊》是現代散文史中的名篇,其中應用的借物言志、象征等表達手法受到了大家的推崇,同時,《白楊禮贊》也具有深刻的歷史意義,是現代散文的轉折點,并開辟了新的寫作范式。
一、《白楊禮贊》的創作歷程
在1938年,矛盾開始了自己的新疆之行,這一旅程歷時兩年,在這兩年內,矛盾寫下了大量的文章,在事后編輯為《白楊禮贊》、《時間的記錄》、《見聞雜記》等集子,西北之行給予了矛盾非常深刻的創作啟發。在當時的社會,爆發,知識分子作為社會中的優越階層,雖然會免遭屠殺,但是往往不得已必須要遷徙到他鄉。矛盾就是在這一社會背景下開始他的西北之行,在遷徙的途中,他發生了高亢的聲調。
二、《白楊禮贊》的創作姿態
《白楊禮贊》并非是作者一時的感慨,而是對于自己西北之行的總結,可以說,矛盾將自己對于西北最為深刻的情感都融入到了《白楊禮贊》中。在《白楊禮贊》中,作者對西北黃土高原風景進行了描繪,塑造出了白楊樹挺拔、傲然的形象:“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不是平凡的一種樹”,這句話中既包含肯定,又有否定,之所以用這樣的表達形式,就是為了塑造白楊樹不折不饒、力爭上游的形象。接下來,作者又對白楊樹的品格進行了新一輪的論證,重新審視白楊樹的審美趣味,他用鏗鏘的詞句贊美白楊樹,也是贊揚西北高原的抗日軍民。讀到這里,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感情的蕩漾,作者反復使用準確、有力的形容詞釋放自己胸中的情感,因此,《白楊禮贊》并不是簡單的禮贊,更是作者對于情感的宣泄。
三、《白楊禮贊》中新的意象與抒情方式
是我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爆發后,民族救亡精神高漲,知識分子開始走出禁錮,深入到民眾的現實生活中,重新審視我國以及整個世界體系,知識分子開始分析中國的未來。在這一背景下,文學大眾化運動發展起來,這給知識分子帶來了極大的影響。
在《白楊禮贊》中,作者應用了大量的新的意象與抒情方式,在以往,很少有作家描寫白楊樹,矛盾當然也了解這一問題,因此,在文章中提出,白楊樹并沒有婆娑的姿態,但是卻以退為進表現出白楊樹中蘊含的新美學。除此之外,矛盾還清算了舊的美學與意象,借此表達出了白楊樹的靈魂?!栋讞疃Y贊》中雖然蘊含著矛盾的情思,但是也是這個時代的特定產物,在這一時代下,大量新意象誕生,白楊樹開始以正面、積極的形象出現在文學作品中,徹底擺脫了五四后鄉土文學的卑劣形象。同時,農民也開始翻身做主,作家們紛紛改變了自己以往對于農民的態度,積極從他們身上攫取時代的精神,《白楊禮贊》正是這種典型新美學的佼佼者。
四、《白楊禮贊》中散而不亂的結構美
《白楊禮贊》盡管內容廣泛,聯想與想象豐富深刻,并且運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但是“散”而不亂。 全文以白楊為線索貫穿, 形成一個嚴謹美妙的整體。開篇點出白楊樹“不平凡”,暗含了“禮贊”的強烈之情。 繼而撇開白楊,筆鋒一轉而寫西北高原的“雄壯”、“偉大”、及“單調”之感的“潛滋暗長”。 表面上似乎不再寫白楊了,線索像是斷了,其實不然,寫西北高原恰恰是在寫白楊,在為后文的盛贊作鋪墊、設伏筆,暗中仍在寫白楊。以至緊接著寫“猛抬眼”見到白楊的一剎那的驚呼,感情為之一振,再次禮贊。然后又正面寫開了白楊的“極普通”,于“極普通”和“不平凡”的矛盾之中,突出白楊的“不平凡”:“力爭上游”,“向上發展”,“不折不撓”。 在描寫白楊外貌的基礎上,又由白楊展開聯想――聯想到北方的農民,抗日的哨兵,中華民族的精神與意志,點出了白楊的象征意義。最后再次表達了白楊,對白楊所象征的偉大人民及其美好的精神的強烈贊頌之情。全文無一處不在寫白楊,無一處不體現白楊的光輝形象。
五、結語
《白楊禮贊》從抒情開始到抒情結束,運用了很多惟妙惟肖的寫作手法來形象自然地說理。抒情與說理結合后,可以直達主題,很直觀地表達內心的思想情緒,也可以運用詩歌、對偶、比喻等修辭方式來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同時,還要讓文章與社會熱點相結合,蘊涵哲理并給人一種啟示。議論和抒情,常常以一種夾敘夾議的形式出現。這種形式并不是在一段敘述后加上一段議論,而是在特定的主題之下,將議論與抒情完美地結合到一起。
參考文獻:
[1]鄭江義.橫看成嶺側成峰――作家筆下的白楊樹形象淺析[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篇3
我認為散文閱讀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從而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即注重現代散文教學的實效性。
當代散文又增加了一個新的特征:日益注重“理性”、“理趣”。散文的魅力,在于情感體驗之中對社會人生的一種領悟。但是,散文的理性、理趣,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直接議論,而是寓理于事、于情、于景、于物。也就是說,它和散文的形象性,并不矛盾。
僅僅抓住散文的特征來提高教學實效,當然是不夠的。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而不應該是一言堂,無論在散文教學還是任何其他文體的教學中,教師都要盡快轉變教學理念,找準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肖伯納說:“我不是你的老師,只是你的一個旅伴而已,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的前方?!蔽覀兪菍W生求學路上的伴侶,是一個適當的時候給予指導的引路人。
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詹姆斯?默蓋爾提出了閱讀層次論,我認為其中的知識性閱讀學生可以自行解決,教師只要指導和督促學生掌握就可以了。而理解性閱讀、探索性閱讀層次才是提高初中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層面,所謂理解性閱讀,包括轉換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分類能力;推斷能力等。所謂探索性閱讀能力,包括審美能力;評價能力;創新能力。而提高這些能力,首先教師就要有必要的講解和恰當的指導。
比如對于文章整體的把握,根據散文文體特征,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就要有三種意識:
一是“獨特意識”。抓住散文的特征――“貴在有我”,引導學生潛心體會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深入挖掘作品的“獨特與深刻”的“情思”,找到作品中的那個“我”,體悟出“我”的個性。
二是“鑒賞意識”。引導學生循著“感受”――理解――鑒賞”拾級而上。以《濟南的冬天》為例,教師首先讓學生多媒體展示的課文相關圖片,然后傾聽配樂朗誦,然后準備說說濟南的冬天美在哪里。這就是對濟南的冬天進行審美閱讀,前一個步驟是“審美的感受”,后一個步驟是“鑒賞”。審美閱讀能力,包含審美感受力與審美鑒賞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下一個環節是在感受的基礎上,提升“理性認知”――品讀2、3、5段文字,不僅感受它的美,而且要從遣詞造句、音韻節奏、文脈氣勢、修辭手法上分析它何以產生美的效果。讓學生“跳出來反觀”,依托審美的感性認識,深化其思想涵義的深刻精妙之處,精化其人文情懷的感人之處。
三是“語言意識”。引導學生“披文入情,高度重視對語言文字的品味”,高質量地培養語感。抓住作品中那些最有教學價值的語言加以咀嚼,如朱自清的,《春》中,對主題“春花圖”中幾個關鍵詞:讓,趕趟兒,鬧著,散,眨等,寫出了百花爭春的繁盛,最后三段中的娃娃新,姑娘美,健壯青年,不僅包含比喻、排比等修辭,而且抓住事物特征,突出主題,以及抒情式的表達,熟練掌握和運用鑒賞語言的方法。
提高課堂實效的另一方面則是了解初中學生的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原有生活體驗,激起閱讀興趣。
初中生正是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由感性向理性過渡的階段。抽象邏輯思維開始由“經驗型”向“理論型”轉化,但水平還不高。同時初中學生思維的品質尤其是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很容易產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的缺點。
所以,從學生的角度來講,無論課堂教學的實效與長效,都要立足于學生知識、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原有水平,或精心設計教學切入點,激活學生學習興趣;合理評價學生,激起學生思考的興趣;或拓展學習空間,激起學生求知的興趣;或尋找美點,讓語文課奉獻一份美麗的心靈雞湯,注重感悟,讓語文課綻放一束美麗的理性之花……總之就是要讓他們有興趣、有參與體驗、有情感共鳴、有思維活動、有誦讀感悟、有交流碰撞。充分發揮獨立性和自主性,在潛移默化的教學中,開啟關閉的心智,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篇4
詩別注重情物,即意象。梅花是最先開放的,傲霜斗雪的特性,象征著敢為人先,不畏權貴的君子形象。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春,”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困難,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竹具有本固性直,心空節貞之特點,象征著正直謙虛,堅貞高潔的隱士君子形象。張九齡《和黃門盧侍御詠竹》“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贊美竹的氣節與虛心。揚柳(“柳”者,“留”也)表現出浪子對故鄉的牽掛,也表現送別人之類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詩經》)首開了詠柳寄情,借柳份別的先河。“一上高樓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抒發了許深對故鄉的無限牽掛。詩中的情物是詩的基石,沒有符合情的物,也就難以表達心中的情感了,意境更加變窄變淡了,沒有情味。
散文之“物”,“物”在情中,也是如此。
散文的“物”都不應該是“廢物”的,每一個“物”都是有用的,都是為了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的。散文應是由“物”及情,情融“物”中,“物”也就成了情物融于一體的“物”了。比如《報秋》這篇散文,作者贊美玉簪花,提到它的花、葉、形、開花期,生命力強不談,可作者又提到太陽花,寫自己種太陽花的經歷,提朱敦的詩章,使得本文情物更為豐富,為作者對玉簪花的喜愛當了助手。
且看吳伯簫在《山屋》中的一段文字:
若有三五鄉老,晚后咳嗽了一陣,拖著厚棉鞋,提了長煙袋相將而來,該是歡迎的吧?進屋隨便坐下,便開始了那短短長長的閑話。八月十五云遮月,單等來年雪打燈。說到長毛,說到紅槍會,說到了稅捐,拿著糧食換不出錢,鄉里的災害,兵匪的騷擾,希望中的太平豐年及怕著的天下行將大亂。說一陳,笑一陳,在鞋底下磕磕煙灰,大聲地打個呵欠,“天不早了”,“快雞叫了”,要走,卻不知門開處已落了滿地的雪呢。( : )
看!在這里,不求節律韻調,但長句、短句,錯落有致;偶句、奇句,適當配置——分明是詩意盎然,情韻扣人心弦。文體之于散文,恰如詩韻悠長。正是詩那美妙情韻而自然的筆調,常常將散文引入“渾然天成”的佳景勝境。
篇5
【關鍵詞】高中語文 現當代 散文教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6)02-0042-01
在目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國現當代散文占據了極為重要的位置。散文擁有優美精煉的語言,能夠表現出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純樸的風土人情,在字里行間沉淀出厚重的歷史故事。高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傳承我國的優秀文化,培養高中生的語文素養?,F當代散文中所蘊含的人文精神,能夠陶冶學生情操,激發學生對母語和國家的熱愛。所以,現當代散文應當成為高中語文教師的重點研究對象。
一、中國現當代散文的主要特點
(一)題材豐富多樣
和小說、詩歌、戲劇等比起來,散文的題材更加豐富。現當代散文的取材范圍十分廣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也更耐人尋味。散文的題材及立意,都是以現實為基礎,涉及到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家國大計、時代變遷、社會動態、生活瑣事等,乃至作者的一時之感與心境情緒,都可以隨手拈來,訴諸筆墨。散文昭示了宇宙的廣闊無垠、世間萬物的神秘、空間的無邊無際以及時間的悄無聲息。此外,散文還能夠反映出人類精神世界的廣袤幽深,可以借古論今,展望未來,可以“抒憤懣、擄憂患、展玄思、發狂想”。現當代散文所傳達的思想情感,和現實生活十分貼近。
(二)結構靈活自由
散文的結構相對于其他文體而言更為靈活。古代散文不講求押韻,句法也不追求對偶和排比,整個文章表現出句式不齊的風格?,F代散文的情感表述更加自由,不需要有戲劇那樣的矛盾沖突,也不需要有小說一般的開頭、發展、、結尾,更不需要如詩歌一樣講究平仄和韻律。散文屬于具備一定功底的藝術揮灑,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散”,而是“形散神不散”。散文是流動性的,是靈活善變的,不拘泥于格式。只要能夠表達出真情實意,且別出心裁,就可稱作成功的散文作品。
(三)語言優美精煉
人們經常將散文稱為“美文”,就是由于散文的語言十分優美動人。散文藝術也可稱作“語言的藝術”,其豐富的內容主要依靠文采飛揚的語句而表達出來。因此,優秀的散文家不但要側重意義的提煉,還要講究遣詞造句,確保散文的語言優美凝練。中國現當代散文的語言之美重點體現于生動形象這一面,旨在讓讀者經由散文語言獲取美的享受,使人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散文的語言還必須鮮明、生動,要具備較強的立體美。時而可以濃墨重彩,時而可以細筆淡描。通過這樣的語言表達方式,作者能夠以最精煉的筆墨描述出客觀事物,傳達自己的思想情感。
二、高中語文中國現當代散文教學措施
(一)利用朗讀的方式進行散文教學
朗讀教學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引起對散文的重視,并大致了解散文所描寫的內容,揣測作者的中心思想。學生在朗讀過程中,不但能學習到散文的表達技巧,還能感受到作者的深切情感,在不知不覺中將散文化為自己的東西?,F當代散文語句優美,感情真摯,學生通過朗讀這一方式,可以更好地領略到散文的魅力。比如,在學到《故都的秋》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重點朗讀。先朗讀3到11自然段,并為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思考問題,如“作者挑選了哪些景色表達故都之秋的特c?”再指導學生尋找核心詞句,如
“秋槐落蕊”、“秋雨話涼”、“秋晨院落”等。在文中的幾幅“秋景圖”中,作者都描繪了故都的“清”、“靜”、“悲涼”等特征,學生通讀朗讀,抓住這些關鍵詞句,就能更好地分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
(二)引導學生品味散文的語言
中國現當代散文具有十分突出的語言特點,因此教師在散文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散文語言的品味,避免學生“入寶山空手回”。語言是語文教學的基礎,而散文語言又是藝術化的語言。通過對優美語句的解讀,學生能夠獲得更佳的學習體驗,感知到散文之美。例如,學到朱自清《荷塘月色》一課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作者采用的詞句,感受一系列動詞、疊詞與新穎的比喻所帶來的獨特審美體驗。如“瀉”字,生動地描述了月華如水,光照荷塘的景象;“浮”字表述了薄霧彌漫于荷塘之上的朦朧美;“田田”與“亭亭”則表達了荷葉鮮艷碧綠與婀娜多姿的特點。這些看似簡單的字詞,實則蘊藏了作者深厚的表達功力,學生品味這些語句后,能夠進入更深層次的境界,感受到散文的語言之美。
(三)幫助學生體會散文的情感
散文能夠敘事、寫景、狀物,但其最主要的功能還是抒情寫意。感情是散文的靈魂所在,優秀的現當代散文必須要能抒發出一定的真情實感。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真正把學生帶入散文的精神世界中,讓學生細心感受,認真聆聽,從中獲得深切的情感體會。例如《記念劉和珍君》,這篇課文與高中學生隔了較遠的時代距離,因此學生在理解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老師應當結合實際愛國事件,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再對文本展開深層解讀,讓學生自主找出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并利用自己的經驗和體會,感受當時的學生為了維護正義而甘愿犧牲的精神。如此一來,學生就能更好地領悟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與作者產生思想共鳴。
篇6
執法理念是執法主體在執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價值觀,是對法的精神的認識和理解,是對司法活動的指導原則的進一步具體化。隨著我國法制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統一執法思想,轉變執法觀念,樹立現代檢察執法理念,既是檢察機關正確履行職能的內在要求,也是檢察工作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想、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檢察機關要認真領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按照發展先進生產力、弘揚先進文化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目標,結合檢察機關的工作實際,樹立現代檢察執法理念,以新的理念來統領檢察工作。筆者認為,現代檢察執法理念應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一、嚴格執法——檢察執法的基本前提
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是推進依法治國進程的重要力量。這就要求檢察機關在執法過程中,一是必須樹立法治觀。要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法律基本原則,切實轉變“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以人治國、以行政命令代替法律的錯誤觀點和做法。要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社會主義法制原則,建立與現代法制文明相適應、符合現代法治基本要求的正確法治觀。二是必須樹立司法公正觀。司法公正是社會正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司法活動的價值追求。檢察機關必須以保障實現公平和正義為目標,突出“強化監督,公正執法”的主題,確保法律的嚴格統一實施,維護司法公正。三是必須樹立平等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存在任何僭越法律的特權,這是現代法治的基石,也是執法者應恪守的準則。檢察機關要在執法中強化平等保護的意識,平等地保護每一個利益主體,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憲法原則在檢察執法中得到體現。
由于受陳舊執法思想的影響,當前檢察機關在執法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如重懲治犯罪,輕人權保護問題;重實體,輕程序問題;重打擊,輕預防問題;重公正,輕效率問題;重數量,輕質量問題等等,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檢察執法工作的嚴肅性和公正性。因此,樹立“嚴格執法”的現代執法理念,既是檢察執法的基本前提,也是在全社會實現公平和正義的重要保證。
必須樹立打擊與保護并重的執法理念,切實轉變“重懲治犯罪,輕人權保護”的思想。檢察機關在履行懲治犯罪職責時,一方面要對犯罪分子堅決予以打擊,另一方面也要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在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時,也要保證依法定程序進行,對犯罪分子的合法權益予以保護。要徹底糾正過去那種忽視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證人等訴訟參與人合法權益的陳舊觀念,堅決摒棄漠視當事人訴訟權利等與現代民主法制要求相悖的錯誤做法,自覺地把人權保護貫穿于檢察執法活動的全過程,通過文明執法保護公民的人權。
必須樹立實體與程序并重的執法理念,切實轉變“重實體,輕程序”的思想。在檢察實務中,有的案件存在質量問題,有的證據不被采用,這些都是不嚴格執行程序法造成的結果。程序法是保障實體法實施的規程和規范,是制約司法人員的執法行為,防止司法腐敗,保證案件質量的有效手段。因此,檢察機關要嚴格遵守程序法,嚴格依法辦案,保證實體法得到正確實施,使案件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必須樹立懲治與預防并重的執法理念,切實轉變“重辦案,輕預防”的思想。要堅持“打防并舉,標本兼治”的方針,積極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通過查辦具體案件,深入分析研究犯罪的原因、特點和規律,針對發案單位在制度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有情況、有分析、有措施的檢察建議,幫助發案單位整章建制,堵塞漏洞,消除隱患。要結合典型案例,積極開展個案預防,達到“查辦一個案,教育一條線,治理一大片”的效果。要不斷探索預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實現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從分散狀態到集中狀態的轉變,從初級形式的預防到系統全面預防的轉變,從專門機關預防到全社會預防的轉變。
必須樹立公正與效率并重的執法理念,切實轉變“重公正,輕效率”的思想。公正與效率是刑事訴訟追求的兩大目標。但在檢察執法中,有時會因片面追求公正而忽視效率,如不切實際地過分強調事實清楚而使案件久拖不決,案件層層把關拉長了辦案周期等;有時也會為了提高效率而犧牲公正,如“嚴打”中過分強調快捕快訴而影響了案件質量等等。無論是偏重哪一方,都會產生弊端,都難以取得最佳的執法效果。因此,檢察機關要確立“效率也是一種正義”的觀點,迅速、及時、高效地履行檢察職能,降低執法成本,提高司法效益。必須樹立質量第一的執法理念,切實轉變“重數量,輕質量”的思想。數量是質量的載體,質量是數量的靈魂。沒有質量,數量只能為零。只追求辦案數量,不講案件質量,必將損害群眾的利益,損害法律的尊嚴。檢察機關必須處理好數量與質量的關系,堅持以質量為本,把案件質量作為檢察工作的生命線,在辦案中嚴把質量關,把每一宗案件都辦成鐵案。
二、文明執法——檢察執法的必然要求
在執法過程中,由于受傳統意識和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少數執法人員存在特權思想,不尊重當事人,作風粗暴、、刑訊逼供、違法辦案等等,這些都嚴重侵犯了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影響了檢察機關的形象。因此,樹立“文明執法”的現代執法理念,既是檢察執法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揚先進文化的具體表現。
檢察機關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執法理念,切實轉變“只講執法,不講感情”的思想。要避免簡單理解嚴格執法,把執法活動變成冷冰冰的機械式的例行公事。在辦案中要充分體現人文關懷精神,如推行“告知犯罪嫌疑人制度”,搜查時避免未成年人、老人及患有嚴重疾病的人在場,搜查時對工資存折和維持家庭正常開銷的費用一般不予扣押,采取強制措施時不侵犯犯罪嫌疑人的尊嚴和人格等。要通過關心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屬的生活,保障他們的合法權利,達到以情感化。
檢察機關要在執法過程中深層次地把握現代法制的精髓,堅持以人為本,作到法情相融,體現出對人的價值和存在的充分尊重,充分運用法律和政策,將法的嚴明公正與符合情理的人文關懷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檢察工作朝更加文明、公正的方向健康發展。打鐵還須自身硬。要將嚴格執法、文明執法落到實處,首先得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檢察隊伍。
檢察機關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從嚴治檢,抓好隊伍建設,優化隊伍結構,并結合“強化法律監督,維護公平正義”、“強化執法教育,實現執法為民”和紀律教育月等教育活動,不斷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機關作風建設,培養“會辦案、會電腦、會外語、會駕駛、會調研”的高素質檢察人才,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司法隊伍。
三、為民執法——檢察執法的本質特征
檢察機關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就是要解決好為民執法的問題,這是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執法行為中的具體體現。為民執法,決定了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是檢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檢察機關在履行法律監督職責過程中,必須切實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一是要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牢記我們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檢察干警是人民的公仆,是為民掌權,為民執法,為民服務的。二是要認真履行法律監督職能,在檢察執法中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牢固樹立為大局服務的思想,始終堅定不移地將維護社會穩定作為檢察工作的首要任務。通過“嚴打”整治、“兩打一掃”、“打黑除惡”等專項斗爭,突出打擊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和嚴重影響群眾安全的多發性犯罪,依法快捕快訴,嚴懲各類刑事犯罪,增強群眾的安全感,為人民群眾創造一個安全有序的工作生活環境。通過查辦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特別是社會影響惡劣、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大要案,嚴懲腐敗分子,保護國家人民財產,鼓舞人民群眾,增強人民群眾對反腐敗斗爭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信心。通過強化民事行政訴訟監督,切實糾正民事和行政審判中的違法犯罪現象,增強人民群眾對社會主義法制的信任。三是要認真處理好群體性上訪和公民的控告申訴工作。要繼續實行首辦責任制的工作制度和程序,強調誰主管,誰負責,對群眾反映的情況絕不推諉和敷衍,將問題解決在首辦環節和基層。大力開展文明接待活動,繼續保持全國檢察機關文明接待示范窗口的形象,熱情受理群眾的來信來訪。四是要廣泛聽取群眾的批評、建議和意見,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要將“檢察長接待日”制度、檢務公開制度、執法監督員制度、定點掛鉤聯系等制度進一步完善并發揮其作用。此外,要加強與人大代表的聯系,制定檢察院與人大代表的聯系工作制度,更好地接受人大和社會各界的監督。五是要加大服務力度,切實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開通“法律咨詢服務站”,為人民群眾提供法律服務。檢察機關要在執法過程中落實總書記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研討會上提出的“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的指示,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滿不滿意、擁不擁護、贊不贊成作為檢驗檢察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
嚴格執法、文明執法、為民執法是有機統一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為民執法,是檢察執法的本質特征,解決的是“為誰掌權,為誰執法,為誰服務”這個根本性的問題。而嚴格執法、文明執法解決的是“如何執法,怎樣執法”的問題。只有解決好“為民執法”這個根本問題,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才能解決好如何執法的問題。只有樹立起現代檢察執法理念,我們才能在檢察工作中減少執法的隨意性,避免執法違法現象的發生。
篇7
在國外,藝術家在三維打印技術出來不久,就把目光投向了這項可以給陶藝創作帶來巨變的新技術,利用傳統的陶藝創作思想再加上新材料帶來的創意,就能打造出絕美的陶瓷藝術品。英國著名陶藝家邁克爾•伊頓(MichaelEden)是最早利用數字技術來制作陶瓷藝術品的先驅之一。邁克爾•伊頓早在英國的皇家藝術學院攻讀碩士時,他就探索傳統陶藝經驗與三維數字化技術結合進行創作,《TheWedgwoodn''''tTureen》是第一件使用無需燒制的陶瓷材料直接三維打印的陶瓷藝術品。盡管當時從事陶藝工作的一些藝術家對這種制陶方式有所保留。但邁克爾認為,如果這些三維打印出來的陶瓷具備所有傳統陶瓷所具備的特性,那么沒有理由認為三維打印陶瓷材料制成品不是“陶瓷”??梢哉f邁克爾在《TheWedgwoodn''''tTureen》項目中對于特殊陶瓷材料和三維打印技術的運用和對三維打印陶瓷技術的詮釋,是陶瓷在數字化時代的一種革命。西班牙高產設計師伯納特•屈尼(BernatCuni)借助陶瓷打印技術,完成他的“每天一個咖啡杯”(OneCoffeeCupaDay)計劃。“每天一個咖啡杯”計劃歷時30天,每天屈尼都會制作出一種稀奇古怪的咖啡杯。每個杯子從構思、設計、成型到制成所花費的時間都控制在24小時之內。屈尼說:“這些咖啡杯是創造力的成果,是對數字制造的證明,它實現了一件在以前難以置信的事:在24小時內,將產品從概念設計變成消費者手中的實物”。可以看到,原本只是模型的咖啡杯很快就變成了觸手可及的現實實物,充分體現出了三維打印技術的多樣性和立即性。隨著陶藝家們對新科技的不斷探索和研究,許多陶藝創作從傳統的純手工陶藝轉變為三維電子打印陶藝,陶藝家們的工作方式也發生了徹底的改變,三維數字化技術成為了他們的創作工具。
2三維打印在陶藝中的作用
三維打印融入到陶藝家的藝術創作中能帶來很高的效率。屈尼的咖啡杯實驗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隨著三維打印技術的發展,三維打印正在逐步替代傳統的利用泥巴進行塑造成型、晾干、開模、倒坯、燒制等手工操作。如西英格蘭大學最近開發的開發出了一種改進型3D打印陶瓷技術,可以使用三維模型,成功進行打印、上釉并在1200℃溫度下對其進行燒制,陶瓷對象可迅速完成上釉和裝飾。能夠滿足那些想要創造既耐用又美觀產品的設計師和藝術家的需要。三維打印技術可以使陶藝家突破傳統制造技術和材料的限制,做到設計空間無限和材料無限組合,使陶藝家的創意得到更好的發揮。傳統制造技術制造的陶藝產品形狀有限,制造形狀的能力受制于所使用的工具,如鏤空的實現就非常困難,三維打印可以突破這些局限,可以制作陶藝家心中的任何形狀。同時,三維打印有能力將不同原材料融合在一起,以前無法混合的原料混合后將形成新的材料,這些材料色調種類繁多,形成獨特的創意和美感。科學技術能帶給人很多理性的思考,三維打印技術是高科技的結晶。當陶藝家使用三維打印技術進行陶藝創作式能帶來更多的理性思考,可以很好地彌補藝術家純粹感性思維的不足。
3結語
篇8
一、精備精選試題
《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依據,也是復習備考的依據。教師要根據考綱、試題類型、學情,精心做好每一套題,為選題做好準備。精選試題時要有針對性,如江蘇省各地質量較好的模擬試題、近三年的高考真題,以便進一步明確高考題目的命題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檢測一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以便最后復習鞏固。
二、精練精批試題
教師精心選題后,學生就可高效練習。學生做練習才能暴露出存在的問題,教師講評時,才能對癥下藥。在學生習后,教師要精心批改,批改時要做到精中有細,從學生訓練過程中發現問題,從學生考卷上發現問題,并做好詳細的統計。如審題偏差、文本理解不清、答題不規范和要點不全等典型錯例,犯了典型錯誤的學生名單,以及表現優秀的學生名單等。只有為評講試卷做好充分準備,評講時才能針對性明確,說服力強,效果更明顯。
三、精講精評試題
在現代文閱讀三輪復習時,該如何精講精評試題呢?現以執教文學類作品海明威的《橋邊的老人》為例來談一談。
1.研讀標題
解讀文學類作品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首先研讀標題。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靈魂,透過標題,我們能獲得很多信息,便于讀懂文本。標題有時交待事情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等寫作對象,如《橋邊的老人》,就交代了地點在“橋上”和小說的主要人物是“老人”;有時概括主要事件,如《安娜之死》;有時交代文章的線索,如《藥》。
2.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通過投影,學生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更易走近作者,與作者形成情感上的共鳴,理解文本,感悟文章內容,把握文章主旨。在講評《橋邊的老人》時,學生印象最深的作品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教師詢問:《老人與?!分袑ξ覀儐⑹据^大的名句有哪些?學生不假思索地回答:一個人并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接著教師展示海明威的代表作,并對寫作背景進行補充:小說取材于20世紀30年代西班牙內戰。《橋邊的老人》關注的是戰爭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們是無辜的受害者,作者鮮明地譴責了戰爭給他們帶來的災難。
3.研讀文本
感知文本是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是語文閱讀教學的生命線?!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去感知文本,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體驗、自己感悟,說出屬于自己的收獲。在講評《橋邊的老人》試題時,教師提問:“研讀課文,文章可以分為幾個部分?”然后啟發:“這篇小說的情節很簡單,大量的文字由什么展開?”學生回答:“人物之間的對話。”文章思路就很清晰了。除了開頭和結尾,主體部分由對話構成情節,所以可分為三部分。然后請學生簡要概括出文章內容。學生感知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進一步讀懂文本,從而由“樹木”見到了“森林”,在正式解題時就不會架空,就能有據可依。
4.講評試題
杜甫曾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高考第三輪復習中,一定要增強學生的爭分得分意識,讓學生做到“得失寸心知”?!稑蜻叺睦先恕芬还菜念},每一題的講評都應遵循分析得失、讀題審題圈畫信息、展示原文回歸文本、展示學生答案自我打分、對照參考答案找差距、歸納解題注意點、試題回顧這一教學思路。
如第1題的講評,首先教師分析得失分情況,接著請學生代表讀題審題,圈畫關鍵詞和分值。古人常言:不動筆墨不讀書。學生回答時,教師便在白板上圈畫出關鍵信息。第1題:小說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我們會圈畫出“第一段”“作用”“簡要分析”、“6分”等信息。然后請學生思考:此題屬哪一種題型?生答:“開頭段的作用。”師:“很好!往往從哪些角度答題?”生:“內容和結構。”教師并未表態,而是展示原文信息,再一次帶領學生回歸文本,感知文本和挖掘文本。
接著展示學生的兩種典型答案,讓學生思考打分,并說出理由。學生積極參與后,答案清晰可見。教師展示參考答案,讓學生對照答案,找差距,明得失,教師再加以點撥強調。這樣又從“森林”見到了“樹木”。然后請學生思考歸納:以后再遇到“開頭段作用型”題時應該注意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展示:解答這種題型時,不僅從內容和結構角度思考,更要凸顯環境描寫的作用。
最后,試題回顧。在復習的最后階段,將相同題型歸類,逐個突破。例如在講評第1題時,教師就帶領學生回顧2015屆南京鹽城一模試卷上的文學類作品《陶虎臣》第1題:簡要分析小說第二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篇9
一、建立規?;霓r業經營模式,實現農業經營體制的突破
現行的農業經營體制是建立在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的經營基礎之上的小規模經營方式,這種農業生產的小規模分戶經營模式存改革初期確實起到了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民增收的積極作用。但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這種小規模的農業經營體制與現代農業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一家一戶小規模的經營模式不僅從客觀上阻斷了農業產業鏈的有效連接,使農業的生產、銷售、加工、運輸處于一種封閉的、分散的生產狀態,從而降低了農業生產效率,抑制了農業增收潛力,而且還阻礙農村土地的適度規?;鬓D,使目前的農業生產工具仍處于一種人畜犁耕的原始狀態,遲緩了農業機械化的研發與推廣;使農業生產技術仍停留在農產品總量的增加和化學肥料與高殘留農藥的使用上,阻礙了優質化、無公害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與研發;使農村土地的價值仍處于一種單一的、原始的農產品產出效益上,而無法通過交易擴大農業再生產并從其中獲取更多利潤的資本。因此,建立適度規模的農業經營模式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適度規模的農業經營模式是以農戶承包的土地作股份,在農戶自愿的基礎上實行土地等基本生產資料的規模化經營,即每個農戶所投入股份的多少都是自愿的而非強制,而且按每個農戶所投的股份的多少來分配農業收入。這種規模經營不僅有利于農業產業鏈的有效連接,而且也有利于避免生產和投入的盲目性,最大限度地降低農業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當然,適度規?;洜I不是要動搖和改變現有農村家庭聯產承包體制的基礎,剝奪農民的農村土地承包權益,而是要通過這種適度的規模化經營,最大限度地解決好小規模、分散化家庭承包經營條件下的小生產與大市場間的矛盾,避免因農戶分戶經營所帶來的生產上的盲目性和產品產業結構上的趨同性所造成的農民利益損失。
二、建立專業化的農業分工模式,實現農業生產方式的突破
農業生產成本過高是導致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導致農業成本過高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業專業化分工的缺乏,應該說在農村絕大多數地方還沒有專業化分丁的概念。現實的情況是一個家庭獨自承擔。這種缺乏農業分工的經營模式,一方面增大了農業勞動者的市場風險,由于目前大多數農民既是生產者,又是銷售者,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應付激烈的市場競爭,而且不少農民文化素質低,很難準確的判斷瞬息萬變的市場信息,因此,大多數農民在激烈市場競爭中,面臨不法商人和利益集團的欺詐與盤剝,總是處于弱勢地位;另一方面增大了農業生產者的農業風險,由于缺乏專業化識別能力,農戶很可能在購買種子、化肥和農藥等農業生產資料時上當受騙,遭受慘重損失,在農業品種和產業結構上,因缺乏專業化的市場調查和專業化信息分析,容易盲目模仿而造成農業品種和產業結構的雷同,導致農業產品的積壓或腐爛,出現增產不增收,甚至減收的尷尬局面。因此,建立專業化的農業分工經營模式必將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長期目標。
農業專業化分工的模式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區域的專業化模式、部門的專業化模式和作業的專業化模式。
(一)區域專業化模式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一戶一品”“一村一品”或“一鄉一品”。從宏觀層面上就是要建成田院、村組和鄉鎮等專業化的種植業、養殖業、水產業、果、林、蔬菜和花卉;從微觀層面就是要形成規?;?、單一品種的種植f養殖1場所和集散地。這樣既便于生產的管理與技術的指導,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和管理環節上的失誤,從而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農業收入;又便于銷售,這樣不僅最大限度節省了銷售環節成本,而且有利于形成規模效應,從而達到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的目的,使農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二)部門的專業化就是通過農業分工在農村逐步形成相對獨立的農業生產管理、農業技術推廣與使用、農產品銷售、運輸、加工和倉儲、農資產品供應、農業貸款融資和農業保險等部門,徹底改變傳統的農村經營模式和經營理念,以企業化的管理方式,將農業經營由過去的一個生產單元(家庭或家庭成員1單獨完成,變為多個生產單元分1:合作,形成專業化的農業生產企業和農業產業工人。這不僅有利于提高農村勞動生產力,降低農業生產成本,規避農業風險,而且有利于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安置和轉移。
(三)作業的專業化,就是從種(苗)培育,到具體生產環節管理,最后到收割,這所有的生產環節不再是由一個家庭或者一個生產單位全部承擔完成,而每一個家庭或者一個生產單位只是承擔其中某一個生產環節。如形成專業的糧、棉、油種(苗)培育專業戶。這樣既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又轉移了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了農業勞動者生產效率。更主要的是通過專業化的管理,降低了農業風險,減少了盲目的農業投入。
三、保護農業耕地質量
耕地資源的地力調查、質量評價、分等定級,地力與施肥效益的長期監測、農田環境的監測和評價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均屬農業公益服務而且都需要財政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應提供專項資金,確保耕地生產能力穩步提高,遏止土壤肥力遞減,再針對不同作物、不同區域建立長期定位監瀾點的基礎上采取措施來保證農業可持續發展。
1搞好農田地力調查和評價,加強基本農田保護。根據《全國耕地類型區、耕地地力等級劃分》標準,地力調查質量評價和分等定級是一項技術性強、勞動量大、任務十分繁重的工作。沒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工作無法開展,特別是這些調查取樣、評價定級等基礎性工作,沒有直接經濟效益,農民無法完成,只能靠政府投入。
2.建立地力、肥效檢測網點,指導農民科學施肥。部分地區地形復雜,農田地力差異大,而且隨著有機肥施用量的相對減少,片面施用化肥造成土壤退化,土壤保墑蓄水能力降低,有的地方土壤富營養化,嚴重的形成次生鹽漬化;有的地方出現土壤養分新的不平衡與缺素,土壤有效鉀、微量元素含量下降。無論從規律還是從現實上看,都要建立地力監測點,了解土壤基本情況,開展土壤肥料調查,有針對性地指導農民科學施肥,減少肥料資源浪費,防止土壤退化。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篇10
一、引導學生細讀語境
語境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前者指作者在表達語言時所處的環境或場合,后者是文章前后段落和句子構成的某種語言環境。在現當代散文教學中,對文本進行解讀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細讀語境。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讀語篇語境和社會文化語境。
在細讀語篇語境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要把握某一字詞或句子的基礎上,也要挖掘前后文的內在聯系,以弄清文章的整體構架,理解其中的深層意義。為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上下文進行分析和思考。例如,在教授《囚綠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在文中,作者說如果有自由選擇房間的機會,他更傾向于選擇朝東的位置,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然后找出原因。”由于一開始作者沒有對自己的選擇進行詳細說明,學生只有聯系上下文才能得到正確答案,同時在細讀上下文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綠”的深層含義。
細讀社會文化語境是對文本中心思想和精神主旨進行探討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引導學生細讀社會文化語境時,要向學生介紹作者的個人經歷或是當時的時代背景。例如,在教授《小狗包弟》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再通過PPT或視頻向學生補充說明巴金當時處于時期,在那個特殊時期,養小動物被視作資產階級作風,接著讓學生再次對文本進行閱讀,并在閱讀后簡要說明作者對包弟的情感變化過程。這樣學生了解了作品的創作背景,便可以在細讀文本過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復雜情感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鼓勵學生細讀情感
一般認為,文學作品是作者抒發個人情感的重要載體,現當代散文也不例外。作者在對人和事進行描寫時,往往都會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隱藏在字里行間。因此,為了確保學生充分理解現當代散文,教師要鼓勵學生細讀課文,分析文字的深層意義,以厘清文章的感情基調,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
通常,當作者情感沒有經歷復雜的變化過程時,文本情感基調也非常鮮明、統一,這樣學生基本能夠通過自主細讀文本,較好地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例如,在《故都的秋》一文中,開篇便提到北國的秋天非常清靜和悲涼,所以教師只要稍加指導即可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如果作者情感較復雜,教師則要指導學生在反復閱讀文本的基礎上,適當進行想象、融入個人感受來體會作者的心情。例如,在《荷塘月色》中,作者的情感經歷了不靜到求靜、求靜到得靜、直至出靜的過程。教師要將文章分成多個層次和部分,讓學生分段仔細閱讀,以更確切地理解作者的心情。由于文章開篇便提到這幾天心里不寧靜,學生可以在閱讀中得知作者此時心情是“不靜”的,同時為了“求靜”,作者決定去“荷塘”走走。關于作者是如何“得靜”、“出靜”的,作者沒有直接用文字說明,而是將其隱含在景色描述中。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閱讀這部分內容時,想象自己在心情不寧靜的情況下,看到文章中描繪的荷塘月色會是怎樣的感受。
三、幫助學生細讀語言
有學者曾說,不論文字表述多么直接、明顯,它總隱藏著深層的東西,這種東西或者是情感,或者是口氣。由此可見,文學語言不同于日常語言,它的背后總有著深層次的意思。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現當代散文作品中的深意,教師要指導學生細讀語言,揣摩文章的字、詞和句子,使學生了解其具有的特殊意義。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現代科技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