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長工作思路范文
時間:2023-03-21 00:28: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校長工作思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當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后簡稱兵團)的基礎教育和課程教學改革正處于向縱深推進的重要歷史時期,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的中小學校長隊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當此之時,回顧和反思20年來石河子大學中小學校長培訓的經驗發展,無疑將為兵團校長培訓工作提供更為寬廣的視野和重要的歷史借鑒。
一、石河子大學中小學校長培訓所取得的成效
改革開放以來,兵團各級黨委、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門非常重視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作為兵團中小學校長培訓的主陣地,石河子大學承擔著全兵團14個師局174個農牧團場的校長崗位培訓工作。經過二十年的實踐和探索,石河子大學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已經基本步入規范化和制度化的發展軌道,并初步實現了校長培訓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內涵型的轉變,大大推進了兵團中小學校長隊伍的專業化進程,為兵團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轉型變革的日益加快,學校辦學育人的內外部環境更加復雜,這對校長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如何保證校長培訓質量,促進校長專業化發展,提升校長素質,仍是石河子大學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校長培訓事業得到長足發展,培訓規模不斷擴大
石河子大學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自1991年全面啟動以來,各培訓學院本著理論聯系實際、按需施教、注重實效的原則,堅持為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為建設高素質的中小學校長隊伍服務、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服務的宗旨,積極有效地開展了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培訓、提高培訓和高級研修培訓,對校長培訓管理體制、培訓機制、培訓模式、培訓內容、培訓方法等都進行了有效的探索。據統計,截止2011年底,石河子大學已舉辦兵團中小學校長崗位培訓班40期,累計培訓在職兵團中小學領導及后備干部1704人次。全兵團90%的中小學校長都在石河子大學參加過培訓。
(二)培訓課程逐漸實用化,培訓質量進一步提高
在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中,課程處于核心地位。有高質量的培訓課程才可能有高水平的校長培訓。因此,石河子大學十分重視校長培訓課程的設計和建設。培訓課程分必修課、選修課和特色課,培訓內容多以專題的形式出現,“提高培訓所需教材,以國家教委統編教材為主,省編講義為輔,并可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設部分講座”,培訓教學堅持把學習理論與研討、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相結合。
“十一五”以來,石河子大學中小學校長培訓課程設置緊緊圍繞基礎教育改革和學校發展的實踐,更加強調提高校長運用理論分析和解決學校管理實踐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校長培訓根據崗位需要設置培訓專題,確定培訓內容,明確提出了“以校長為本”的培訓原則,要求教學要“注重學員科研和實踐能力的提升”。不難看出,校長培訓課程目標更加強調突出培訓對象的主體地位,在注重學校發展的同時開始滿足校長專業發展的需要。培訓內容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從注重知識(學科)中心開始向學員(問題)中心轉變,更加貼近不同層次水平、不同崗位校長的需要,更注重校長管理學校、促進學校發展的實踐能力提升。
(三)校長培訓模式逐漸多樣化,注重激發學員內在學習動力
科學合理的培訓模式可以提高校長培訓的效率和質量。集中面授與分散學習相結合的模式是石河子大學早期校長培訓廣泛使用的一種模式。這種模式以學分為控制、以資格證書為導向,側重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它在兵團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中發揮了重大作用。但隨著兵團校長培訓工作和校長專業發展實踐的不斷深入,其固有的局限性也越來越明顯。2000年以來,為滿足校長工作的實際需要,石河子大學積極探索多樣化的校長培訓模式,培訓主要采用了“分專題、分年度、累計學分”的培訓模式,綜合運用理論講授、自學讀書、研討交流、案例分析、考察調研、論文撰寫等教學形式和方法,將小組討論、師生互動、學員參與貫穿培訓全過程。這一模式開始帶有問題研究的性質,有效地提高了校長的理論素養和實踐研究能力。
2005年以來,石河子大學中小學校長培訓形成了“分類分崗、主題培訓、考訓結合”的培訓模式,增強了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培訓過程采取專家講授點評、個體自學、研討交流、校際互訪、現場診斷等形式。這種培訓模式將問題研究置于培訓的中心,使學員在研究過程中不斷提高專業素養。此外,石河子大學還多方位挖掘自身優勢資源,積極開發遠程培訓。加大校長培訓的信息化程度,利用網絡技術和遠程教育培訓資源,進行網絡化校長培訓模式的實踐。2009年教育部中國移動兵團中小學校長培訓項目一影子培訓班開班,來自兵團各師局的20多名校長參加了培訓,這類培訓開闊了校長視野,促進了校長辦學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轉變。多樣化的培訓模式有利于滿足不同層次水平校長的需求,激發校長參訓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有效地提高了培訓質量,促進了校長的專業發展。
(四)校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培訓者水平是校長培訓質量的根本保障。如果沒有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是很難保證校長培訓的質量和效果的。多年來,石河子大學高度重視校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涌現出了一大批專兼職優秀骨干教師。通過掛職鍛煉、進修深造、承擔科研項目等多種途徑和形式,強化中青年骨干師資和學術帶頭人的培養:為促進培訓者專業化水平的提升,石河子大學始終把對培訓者的培訓放在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的基礎性先導地位,積極創造條件,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培訓者培訓工作。此外,石河子大學還注重以科研為先導,通過研訓一體化,不斷提高校長培訓師資的專業素養、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總的來說,目前石河子大學已經基本建立并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由專職教師、教育行政干部、優秀中小學校長組成的素質優良的專業化校長培訓師資隊伍,確保了兵團中小學校長培訓的質量和效率。
此外,石河子大學在中小學校長培訓資源、培訓信息化、培訓制度等方面也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進一步規范了培訓辦班以及學員班級管理制度,建全學員培訓檔案,嚴格考試考核及證書發放環節并實行班主任責任制,嚴格辦班操作規程,嚴格考勤,開展優秀學員評選活動等。這些措施進一步促進了兵團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的健康發展,確保了培訓質量。
二、進一步加強石河子大學校長培訓工作的策略
1.更新培訓理念,明確新的培訓目標
辦好中小學校,不僅要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更要有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的校長隊伍。所以要注意根據形勢的變化不斷地調整更新培訓理念,重點要抓兩個理念的轉變。
(一)培訓者培訓理念的轉變。從專業化校長的要求出發,在培訓指導思想上樹立超前意識,不僅著眼于當前社會的現實需求,尤其是各全國各省市大力援助新疆對兵團教育的現實需求,更應著眼于研究未來社會的特點及其對校長的素質要求。在培訓目標上,由原來的培養適應兵團教育發展需要的職務適應性培訓轉變為促進兵團教育發展的職業發展性培訓。要著眼于校長自身的發展,促進校長的專業化水平,進而促進兵團各農牧團場學校的發展,提高兵團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
(二)受培訓者培訓理念的轉變。以往校長們參加培訓的目的是學習兄弟學校的成功管理經驗,回去照搬照做,而忽視了科學教育思想的學習和樹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兵團地處西北要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兵團特有的體制,使兵團校長們習慣于按計劃照章辦事,把校長看作是一種行政職務,滿足于做事務型的校長,這種校長觀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要。因此,要用先進的符合時展要求的教育思想來置換陳舊的不合理的教育觀念,幫助校長們重新進行角色定位,樹立一種新的校長觀,即校長是學校的經營者、管理者、優質教育資源的創造者、促進學校發展的研究者,使他們把自身的發展和學校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由被動適應向主動創新發展,由外在需求向內在需求發展,進而實現培訓目標,共同促進兵團校長的專業化發展。
2.構建靈活多樣的培訓模式,突出學員在培訓中的主體地位
科學選擇中小學校長培訓的教學方式方法與技術手段,是提高校長培訓實效性的基本前提。培訓課程設計得再好,如果沒有適合的教學模式,還是不能有效實現培訓目標。
(一)堅持問題為本的學習。校長培訓是一種成人學習,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學習是為了解決工作實際中的問題。對校長而言,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因此,將培訓教學過程設計成問題解決的過程,將校長工作實踐的情境遷移到培訓教學中來,比簡單地將知識和理念灌輸給校長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對校長而言,獲得系統的知識并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提高校長在工作情境中的勝任能力和專業水平。
(二)尊重校長個人的實踐性知識。校長作為成人學習者,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相關的專業知識。他們都是帶著自己的問題和經驗、懷著不同的需求來參加培訓的。成人學習并不是一個像技術性教學實踐臆想的那樣簡單的“授一受”的刺激反應過程,而是一個不斷的自我建構過程。只有校長在自己的實踐經驗基礎上,以自己的思維方式向自己不斷地提出問題,思維才有可能向縱深發展。
(三)倡導合作學習。知識具有社會性,處于同一工作領域的人通過有效的溝通和交往,完全可以實現知識共享的目標。因此,在校長培訓中,要提倡合作學習。不同的校長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都會積累一些富有個人特色的實踐經驗,對于同一個問題,他們往往具有不同的看法。通過合作、交流和碰撞,就很容易使校長獲得對復雜問題的更為全面的理解,開闊他們的思路和眼界,提高他們的批判思維,增強他們的溝通能力。
(四)始終尊重校長的主體地位。無論選擇何種教學方式,都是以尊重中小學校長主體地位為前提的。我們必須改變校長培訓教學“一言堂、滿堂灌”的局面,創造出一種民主的教育生活。按照杜威的理解,民主不僅是一種特殊的政治形式,也是一種教育生活方式,而民主的教育生活也是有前提條件的,“只有學習者從學習對象變成了學習主體,教育的民主化才是可能的”。
總之,優選培訓教學方式必須以校長的實際工作為出發點,尊重校長的主體地位,尊重校長的個體實踐知識。從調查結果看,案例(情境)教學模式、問題中心模式以及同伴互助模式等受到校長們的普遍歡迎。
3.進一步加強校長培訓師資能力建設
滿足高層次、多元化的校長培訓需求,提供有效的培訓供給,關鍵在于培訓者的質量和水平。因此,作為校長培訓機構,必須把加強培訓者能力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深刻認識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專業素質良好、職業道德高尚的培訓者隊伍的重要現實意義。
(一)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實行培訓者聘任制。通過實行培訓者聘任制,把競爭激勵機制引入到培訓者隊伍建設中來,激發和調動培訓者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培訓質量和水平。第一,加快推行校長培訓師資資格標準,建立校長培訓教師的資格認證制度。要進一步研究和明確培訓者的職業特點和能力要求,從年齡、學歷、職稱、科研能力等方面嚴格培訓者準入門檻。第二,建立健全培訓者考核評價體系。包括培訓者工作績效評估制度、崗位管理制度以及獎懲制度等,同時建立不勝任培訓者退出機制,促進優質培訓者合理流動。第三,加強培訓者的培訓工作。培訓機構應當建立培訓專項資金,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多種渠道,采取有效措施,對培訓者進行培訓。
(二)充分利用本地區優秀校長,特別是骨干校長、名校長作用。優秀的骨干校長既有豐富的中小學領導管理經驗,又具有較高的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理論素養,是中小學校長隊伍的中堅力量,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人力資源。調查發現,絕大部分校長心目中理想的培訓者是一線的優秀校長。他們認為“對中小學學校工作實踐有了解和研究"是培訓者最重要的素質。因些,培訓機構要積極創造條件,充分開發和挖掘優秀校長的力量,優先把他們吸收到校長培訓師資隊伍中來,提高培訓效益。同時,還應當積極聯系知名專家學者,同其中有較強校長培訓工作能力的優秀人員建立密切而長期的聯系,形成中小學校長培訓師資人才庫。在加強資建設過程中,努力使師資建設走上制度化和規范化的道路。
石河子大學的中小學校長培訓工作,在現代教育培訓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推進培訓內容和培訓模式的創新與改革,提高了培訓的質量,增強了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但在培訓基地的建設、兩支隊伍(即管理者隊伍,教師隊伍)的建設、培訓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及中小學校長培訓質量的追蹤評價方面仍需與時俱進、改革創新,使培訓工作在推進兵團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祥明.當代校長的角色定位及專業化培訓[J] 中小學學校管理,2003(11).
[2]錢立青.“問題為本":提高中小學校長培訓績效的教學模式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07(4).
[3]郭寧 趙曉燕. 與時俱進不斷創新 提高中小學校長培訓質量[J].石河子大學學報,2004(4).
篇2
貴州省平塘縣擺茹小學558300
【摘要】在教育體制改革中,城鄉差別越來越明顯。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縮小城鄉差別,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前提。尊重客觀是教育發展的主流。本文針對現在的教育形式,對城鄉教育現狀談了自己的觀點。
關鍵詞 城鄉教育尊重客觀規律現狀主潮流
隨著教育改革的春風吹遍大江南北,來自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教育界仁人志士們對教育改革眾說紛云,都對教育改革有著不同的見解和觀點。
在教育體制的改革中,令我感到震驚的是課本的難度有了更大的加重,其是根據城里學生大都上過幼兒園的孩子而選擇并編寫這樣的教材,讓農村中有些沒要讀過幼兒園的農村孩子來說無疑是難上加難了。還有初中英語中發達地區,城市里從小學就對英語較為重視,幼兒園、小學三年就開設英語課程,有一定的基礎,對當今選擇的教材能適應。然而,在從事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農村的一些領導也選擇城里學生用的教材,畢竟農村學校有的沒有英語教師,未開設英語課,讓農村學校的孩子無從適應,導致厭學輟學,比如像初中英語教材,剛進初一就要求學生會說些簡單的英語口語,一個單元要要求學生背一兩頁生詞,再比如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學生剛進校翻開課本,就是那么幾幅圖畫,沒有更多的例題,讓老師頭疼,學生厭倦,如此對農村的孩子來說,太不現實了。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國民素質,使國家更加繁榮昌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在我國農村人口眾多的大國里,就應該制定適合眾多人口這一客觀現狀,才使大部分人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應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狀況都應采用不同的教育體制,不同的教材。猶如教師在課堂中"因材施教",那我們怎么不會"因地制宜"呢?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應敢于面對現實,畢竟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客體學生,基礎薄弱,我們不能好高騖遠,一步登天,根據自己學生的基礎和狀況,循循善誘學生,孜孜不倦地引導他們,讓他們學有所獲,整體國民素質提高了,國家才能強大。
在當今發展迅猛的中國,城里的許多家長在重視教育,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鋼琴、吉他、英語培訓等,使孩子從小就在拼搏的環境中成長,漸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的基礎油不同層次的提高,在課堂中能輕松接受并領會老師的傳授,甚至有的家長還花錢請家教,使得學生對改革的教材輕松地快樂的接受。
然而,在農村許多家長知識淺少,無法輔導孩子,由于家境貧困,孩子剛出生父母就遠走他鄉,打工掙錢,大多數孩子都和爺爺奶奶相偎相依的生活,缺乏父母之愛,沒有得到城里孩子得到的東西,從小就在枯燥單調中度過他們"快樂"的童年,如此高深的教材對農村孩子來說真是"難于上青天"啊。
這就需要教育部門改善辦學條件,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對教育的統籌和投入力度,真正把農村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從思想上要關注農村,行動上傾斜農村,提高辦事效率,嚴格落實相關政策措施。把讓農村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最大努力實現辦學條件的統一化、標準化,讓農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樣,平等地享受到先進的教學設施所帶來的教育愉悅,農村學校辦學條件的改善是均衡教育發展的物質保障。
還要壯大農村師資隊伍,提高農村教師待遇每年都選招新教師加盟教師隊伍,并且數量每年都在增加,但仍滿足不了農村學校的師資需求,尤其是偏遠的農村學區小學,年輕教師仍是少而又少。各級政府要不惜資金,足額足量地補充農村所需要的年輕教師和專業教師。壯大農村師資力量是均衡教育發展的最重要的保證。針對農村教師隊伍,除了正常的工資保障外,要提高農村教師的福利待遇。每年都有很多新教師不愿去農村,但不得不去農村任教,究其原因就是因為農村學校條件艱苦,待遇低,得不到更多的關注,并且自己要付出很多,還面臨著不少現實問題。如果各級政府能對教師的現實問題高度重視,年輕的教師們就會在農村教育戰線上留得住、干得好。
更要制定激勵措施,引入競爭機制隨著中小學校長競爭機制的不斷完善,校長年輕化彰顯著農村教育的生命活力和教育潛力,大多數校長工作熱情高漲,嚴謹務實,理念先進,思路創新,是推動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的主力軍,是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的行家里手。但在農村中小學校長隊伍中,自身素質、管理水平和工作思路參差不齊,有些教育管理理念滯后,不懂教育規律,對自己要求不嚴謹,缺乏常規管理和科學管理的經驗,具有嚴重的守攤思想和小進即滿意識,這些校長的辦學思想無疑會成為制約教育健康發展的阻力。因此,應該加大考核力度和完善任用機制,能上能下,動態管理,通過有效機制,讓懂教育、明白教學常規、具有創新精神的年輕的一線骨干教師走上領導崗位。
對農村孩子而言,并不是沒有好的方法,我們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我們應根據自己學生的狀況,尋找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路子,因材施教,不斷地挖掘我們身邊的課程資源,讓他們在輕松愉快中學到很多知識,對農村孩子來說條件較差,我們應客觀地看待,不能把城里的教學路子硬搬到農村的教學課堂,免得得會落得"東施效顰"。教育教學的發展會停止,教育發展將成為一句空話了。
總之,教育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只有良好的良性教育環節,才會使國家的經濟、科技綜合國力增強,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尊重客觀現實,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在現有的客觀現實中奮力拼搏,我們的發展才有更美好的前景,所以我認為尊重客觀現實才是發展的主流。
?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
篇3
2011年工作總結
一、基礎教育工作
(一)“普九”工作鞏固提高。全面落實“兩免一補”政策,2011年全縣共投入公用經費5517萬元,免教科書730.6萬元,享受“一補”資金281萬元。“三保”政策進一步落實,編制內教師工資都能按時足額發放。投入資金1096萬元,安排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項目5個,新建面積 13955平方米。
止目前,我縣的小學適齡人口入學率100%,初中階段兒童入學率101.9%,7—15周歲殘疾兒童入學率100%,15周歲完成率100%,15周歲文盲率0%,17周歲完成率100%,初中輟學率1.7%,小學輟學率0%。
(二)幼兒教育蓬勃發展。目前我縣有幼兒園56所,入園兒童8671人,其中鄉鎮政府所在地幼兒園入園率90%。有學前班270班,入班兒童9844人。我縣已建成省級示范幼兒園1所,市級示范幼兒園2所,鄉鎮中心幼兒園17所,各類幼兒辦學點22個,幼兒教育初步形成以公辦幼兒園為骨干和示范,以社會力量興辦幼兒園為主體,公辦與民辦相結合的多種辦學模式并進的發展格局。
(三)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1、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建立了師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形成了師德教育工作網絡;開展師德教育活動,對在活動中表現出色的先進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2、加強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對高中教師進行了新課程遠程教育培訓工作,并成立了高中新課程培訓領導小組和汝南縣高中新課程學習中心。進行了初中班主任培訓和小學教師班主任培訓;并進行了小學教師新課程培訓。3、加強了教師的學歷教育和高學歷教育,鼓勵在職教師參加全國成人高招、自學考試等學歷深造考試。4、配合省、市教育局進行了骨干教師培訓,共培訓省級骨干教師20人,市級骨干教師26人;我縣有8人被評選為國家級骨干教師,30人被評為省級骨干教師,50人被評為市級骨干教師。
(四)以新課改為重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教學改革。一是強化領導。縣、鄉、校層層設崗,營造“抓質量、提質量、上質量”的輿論氛圍,全員樹立以質量生存、靠質量取勝、謀質量發展的觀念。二是明確目標。從小學“兩率”(及格率、優秀率)、初中“三率一分”(年輟學率、中招錄取報到率、中招優秀率、中招平均分),普通高考上線人數到教師素質提升等各項指標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三是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充分挖掘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效率,用先進教育理念引領新的教學模式。四是組織開展初中、小學學科競賽活動。鄉鎮組織初賽,縣里組織決賽,并表彰獎勵優勝者及輔導教師。五是建立立體式教育質量監控體系。在原有評價的基礎上,縣局對初中,鄉對所轄小學分別實施質量評估和質量監控。六是強化對教育質量的督導和考評,實行教育質量考核一票否決制。對教育質量年活動中開展的各項活動全部納入對單位和個人的年終評價,并實行嚴格的獎懲。
(六)體育、衛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下發了《關于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工作意見》,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必須認真執行國家課程標準,切實開足、開齊并上好體育課,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減、擠占體育課時間;下發了《汝南縣教育體育局關于進一步加強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明確了責任,分解了任務,建立了晨檢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報告制度和應急處置機制;下發了《學校重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關于在全縣開展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專項活動通知》等文件,召開了食品衛生安全工作專題會、預防校園暴力安全工作會,加強了對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組織開展了全縣中小學校舍安全工作大檢查、全縣中小學幼兒園及少年兒童安全管理專項整治行動和全縣學校消防安全專項整治、全縣幼兒園用車專項整治、全縣學校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等活動,有效地預防了重大安全責任事故的發生。
二、職業教育、民辦教育工作
職業教育工作。多方協調,爭取政策和資金,統籌縣域職業教育資源,調整職業學校布局,將馬鄉職業高中(汝南縣第一職業中專)、老君廟高中、縣衛校、縣農機校、農廣校、中華會計函授學校及其它公辦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的資源整合,總投資1億元在實驗中學原址建立120班規模、在校生6000人的汝南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職業學校2011年6月首期招生1500人。
民辦教育工作。一是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車管理制度,規范了校車管理。二是加強民辦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積極組織民辦學校校長參加市局組織的校長培訓班,并積極開展民辦學校教研教改活動,努力探索課改新路子,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三是加強民辦學校的設置、審批及年審工作。嚴格按照規定的設置審批程序及各級各類民辦學校的設置標準審批學校,分五個檢查組對全縣的各級各類培訓機構及民辦學校進行了排查,取締了沒有辦學資格的學校。
三、常規工作
(一)狠抓作風建設,提高工作效率。主要從三個層面抓起。一是局黨組成員實行周匯報制度,黨組成員每周五必須在局辦公會上匯報本周工作的督導和落實情況。教體局局長以身作則,趙局長從10月16日報到至今,已走訪了十一個鄉鎮,檢查了全縣200多所學校,深入一線,了解情況,看望教師,慰問教師。二是落實政務公開制度,提高機關工作效率,要求各股室把每周工作內容公開,寫在公示欄上,實行開門辦公,并在局辦公會上匯報每周的工作落實情況,有效地提高了機關工作效率。三是落實校長吃住在校制度,與學生同吃同住。各校長必須安裝固定電話,隨時檢查在崗情況,現在各中心校、各中學辦公電話已安裝完畢,匯報工作盡量使用電話匯報;教體局下鄉督導,到校必查校長的聽課記錄和業務活動開展記錄,聽取校長各項工作落實情況匯報,工作抓的不實的校長到局辦公會上作表態發言。
(二)狠抓校園管理,創建優美環境。以學校校園管理為突破口,狠抓了校園文化建設,此項工作的開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領導干部和教師的關系正在貼近,校長的責任心正在加強,廣大師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師的工作熱情正在高漲,我們的校園更加整潔,學生學習氛圍更為濃厚,務實重干的風氣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變。
(三)狠抓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效果。教學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狠抓了教學管理。此項工作的開展,有效地推進了學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逐步規范。各校教學常規管理制度健全,教學工作計劃周全;校長們親自任主科,以教學領導教學;校長工作更扎實,措施更有力;教師的備課質量逐步提高;過程性檢測訓練更加扎實有效;校際交流日益活躍;教研機構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開展;青年教師培養措施得力。教師素質有了明顯提高,課堂教學有明顯成效,教學質量也相應提高。
(四)精簡超編人員,充實一線力量。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張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實現了中心校人員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師骨干充實到了教學第一線,充實了一線教師隊伍,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教育教學。
(五)構建交流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成立了汝南縣高中教科研領導小組和汝南縣高中學科中心教研組。構建了我縣高中教育交流平臺,依托學科中心教研組優勢,統一組織我縣高中開展教學交流和溝通,形成了全縣高中教育工作一盤棋,實現了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六)整合農村小學,優化教育資源。在反復調查的基礎上,2011年年底計劃撤銷一批生源少、規模小、辦學效益低的小學52所。使教育資源流向集中,有利于改善辦學條件,促進整體辦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七)建立教育網絡,提高辦公效率。建立了教育系統辦公網絡,出臺了汝南縣教育系統電子公文管理辦法,各類規范性文件按照規范格式制成電子文檔在汝南縣教體局網上進行傳輸,不再印發紙質文件。充分利用了網絡平臺,提高了教育系統辦公自動化水平,減少了公文運轉環節和成本,切實提高了辦公效率。
(八)建立規章制度,規范學校管理。為加強人事管理,制定《病退教師管理辦法》和《教師聘任管理辦法》;為改變校園環境,制定了《中小學校園管理辦法》;為加強對校長的管理,制定了《小學校長管理辦法》和《初中校長管理辦法》;為加強教學管理,制定了《中小學校教育教學管理規定》、《教學評估細則》和《學校管理評估細則》;為創建窗口學校,制定了《示范性初中創建標準》;為加強平安建設,制定了《中小學校重大事項報告制度》。這些制度經過醞釀討論、征求意見,成熟后已經下發。各單位根據自身情況加強制度建設,真正建立了強化學校內部管理的長效機制。
篇4
褚宏啟,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分黨委書記,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主任,全國教育管理干部培訓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教育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教育行政與學校管理、教育史。
“學區化管理”是指按照區域內優質教育資源分布狀況和行政區劃,以街道為單元劃分若干學區,每個學區都有各級各類優質教育資源,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為原則,通過建立資源共享信息平臺,實施學校硬件資源、課程資源、人力資源共享,實現學區間的教育資源相對均衡,以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層次上,它處于“區”和“校”之間;在內容上,它處于“區內全部教育資源”和“校內單一教育資源”間;在組織上,它處于“行政”與“民間”之間;在管理上,它處于“區內條塊化管理”和“校內綜合化管理”之間;在發展上,它處于“共同”與“特色”之間。
近年來,隨著我國基礎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教育需求從“人人有學上”發展到“人人上好學”,優質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比較突出,擇校壓力越來越大。同時,由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缺乏統籌協調,資源不能有效流動,使矛盾加劇。構建學區管理模式,整合區域內各種教育資源,實現“強強聯手”、“強弱扶持”、“優勢互補”,使強校更強,弱校變強,縮小學校間發展的差距,大力提高資源使用效益,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優質教育覆蓋面,促進教育優質、均衡與公平發展。
目前,學區化管理模式作為北京市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大舉措,在東城、海淀和朝陽三個區縣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東城區主要是通過創新資源共享機制、完善管理運行機制來推進“學區化管理”。在資源共享方面,一方面盤活硬件資源,通過建立區重點實驗室,使教育資源面向社區、學校、居民開放,實現先進設施設備全方位共享;其次,激活人力資源,通過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621骨干教師引領工程”及干部教師跨校交流,實現優秀骨干教師資源共享;再次,通過建設課程資源中心,開通“走進骨干教師課堂選課系統”,實現學區優質課程資源的共享。在管理方面,構建“三位一體”的組織機制、“三級教研”常態機制、可持續發展推廣機制,另外,通過實施“一長執兩校”、建設“深度聯盟”,進一步推動學區教育資源的共享。
朝陽區在“學區化管理”方面做的比較典型的就是酒仙橋學區與垂楊柳學區。酒仙橋學區在“學區化管理”中通過“五大行動”促進學區教育均衡:(1)資源整合行動,實現學區內設施設備資源、人力資源、活動資源、信息資源、課程資源等五個方面共享,實現學區內教育資源配置一體化;(2)干部培養行動,通過打造 “四和”校長、“四心”干部,提升校長(書記)隊伍管理水平,規范中層干部(后備)管理機制,促進學區學校管理隊伍一體化;(3)教師互助行動,發揮骨干名師的輻射作用,提升農村教師的專業素養,加快學區內教師專業發展一體化;(4)學生體驗行動,通過“交換空間”、“交流展示”、“學生社團”,探索學生成長平臺建設一體化;(5)內涵發展行動,通過梳理辦學理念,建設主題文化,創建特色學校,追求區域學校發展質量一體化。垂楊柳學區在“學區化管理”上,以“讓每一所學校都精彩”為核心,以校長為核心的干部隊伍建設和以骨干為核心的教師隊伍建設為兩大重點,創建“設施設備資源共建共享系統”、“優秀人力資源盤活共享系統”、“優質課程資源共建共享系統”,制定“分層發展、整體強化”的工作策略,做大做強優質校,整合撤銷小弱校,改造推進末位校,激發拉動普通校。
海淀區通過學區布局結構調整,使各學區規模相當,優質學校合理布局,通過“以強帶弱”推動學區教育均衡。各學區建設百花齊放,多姿多彩,各有千秋:海淀學區將“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交流互助、攜手共進”作為工作思路,搭建 “攜手工程”發展框架,在校際間結成“好伙伴互助”學校,達到優質共享;四季青學區成立“學校發展共同體”通過學校共同體的協同創新,開放共享,合作聯動和個性發展,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各校的內涵發展、特色發展,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提升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能力;西北旺學區成立“教師發展共同體”,在實踐中探索出了“集智機制”、“研究實踐”兩條路徑,讓素質教育的內涵和新課改的理念實現“落地”,實實在在地轉化成為教師可以操作、能夠復制的“技術”;羊坊店學區制定了學區教學監控制度,將教育均衡與公平作為評價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每學期學區都會組織優秀的教學管理干部深入到需要幫助的學校,對課堂教學進行診斷和指導;建立學科強弱校的幫扶關系,促進薄弱學科提質;西苑學區提出了針對教師培養的“421”計劃,率先成立導師團,由特級教師為導師,市區級骨干教師為學員,深入辦學困難學校進行跟蹤聽課、評課和校本教研指導,充分發揮“名師”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切實幫助學校改進教學,提高質量。
今天, 均衡發展成為義務教育發展的新方向,這一點已由新《義務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確定下來。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各地教育工作者立足現實,不斷進行探索和創新。“學區化管理”為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教育質量的提升注入了強大活力。我們看到,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不斷推進,校際間壁壘被打破,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得到更加科學的統籌管理與使用,學校發展顯現良好態勢。
東城區、海淀區與朝陽區在學區化管理方面的經驗可以在北京市的更大范圍內,尤其是在城鄉之間進行嘗試,以促進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同時,這些區縣要進一步發揚優點,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群策群力,認真研究,進一步提高硬件資源共享水平、實現優秀人才的充分共享。
相關鏈接
1、廣州市越秀區的學區管理模式
2007年,啟動實施“構建學區管理模式”建設項目,旨在以均衡發展為主題,形成學區學校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格局;以資源共享為主線,探索學區資源優化整合的有效途徑;以學校發展為主導,構建學區教育質量共同提高的管理模式。實施“三個共享、兩個建立”,即共享學區教學資源,共享教師人力資源,共享合作發展平臺;建立學區管理體系,建立學區評價機制。目前,學區管理模式的創新機制初步形成:一是建立了學區三級管理體系,二是建立了學區實踐與研究機制,三是建立了學區信息化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