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3 20:24: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陶藝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科學總結全市中小學陶藝教育取得的成績和基本經驗。2011年,在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的指導下,市校外藝術教育陶藝中心教研組開展了全市中小學陶藝教學現狀的調研工作,經過近5年的發展,我市中小學陶藝教育教學取得了哪些成績和基本經驗。通過本次調研進行科學系統地總結。
2.正確認識陶藝教育存在問題和發展瓶頸。為進一步掌握我市中小學陶藝教育現狀,了解中小學陶藝教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下存在問題和發展瓶頸,以期進一步明確今后我市陶藝教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和任務,加強和改進我市陶藝教育工作,提高陶藝教育的整體水平。
3.為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決策提供客觀依據。陶藝是我國的傳統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是“立體的美術”,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審美能力,健全人格的有效載體,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我們將通過對調研結果的分析研究,提出相關的改進措施和對策建議,為有關教育行政部門決策提供客觀依據,從而促進我市陶藝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二、調研的方法與范圍
1.調研主體。以上海市校外藝術教育陶藝中心教研組為調研活動召集人,由市中心教研組對調研情況和各縣區匯總上報的相關數據進行匯總和分析,對我市中小學陶藝教育的現狀有了比較清晰了解的基礎上形成總的調研報告。
2.調研方法。調研方法采取深入基層學校現場調研和問卷調查兩種方法進行,通過研討、訪談、問卷等形式進行調研;現場調研結束后,各區陶藝調研工作負責人根據本區情況完成調研報告。各區縣分別開展教師和學生問卷調查,其中回收教師有效問卷58份,學生有效問卷715份。分別來自普陀、閘北、楊浦、長寧、虹口、黃浦、靜安、徐匯、金山、嘉定、閔行、崇明、寶山、奉賢、青浦15個區縣。
3.調研范圍。調研范圍包括普陀、嘉定、楊浦、閔行等15個區縣的中小學校、幼兒園、特殊教育以及校外教育機構。調研組共深入7所學校和部分校外教育機構,開展訪談研討和問卷調查。
三、調研的結果與分析
1.陶藝教育的普及面得到進一步拓展。隨著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持續推進以及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訓活動的深入開展,陶藝教學不僅在美術、勞技學科中扎實開展,更在拓展、探究課程中得到推廣。隨著各校少年宮的建立,陶藝作為少年宮學生社團活動得到較大面積的開展。截至2015年6月,各區縣中小學陶藝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概況見下表。 2.教師科研意識不斷加強,教科研水平不斷提升。陶藝教師的科研意識在不斷加強,下表顯示的是接受問卷的教師對科研課題立項情況的反饋數據百分比,已有超過半數的教師開展了陶藝課題研究。數據顯示,獲批立項的課題中,國家級課題數量達立項課題總數的兩成,比2011年有較大的提升。
教師在開展課題研究的同時,還著書立說,,呈現陶藝教育科研成果。各區縣中小學根據各自學校特點編寫的《陶藝》校本教材大都印刷成冊,并已進入課堂使用。陶藝教師的于國家級刊物的10余篇,市級刊物的40余篇,區級刊物的100余篇。
3.陶藝教研活動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需求。我們在教研活動中探索適合 校內外(課內外)陶藝教師專業提升的各類研訓形式,除傳統的聚焦課堂等教研活動形式外,陶藝教研還在積極探索各種適應時代要求和教師自身專業發展需要的新形式和新內容。
目前,陶藝中心組開展的教研內容,通過分析數據可以看出,教師對于拓展專業視野的需求最高。這反映了當下陶藝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取向和教研活動內容比重的新關系。
4.陶藝教育活動形式進一步拓展和豐富。陶藝教育活動除在美勞拓探課程中開展外,更多的是在學生社團活動以及校外活動中開展。因為校外(課外)學習形式的靈活和多元,形成了學生體驗陶藝活動的多元化和立體化。
根據陶藝教育活動在不同類型的課程體系中開展的情況,從中可以反映出陶藝教學在拓展型課程中開設率最高,這反映了陶藝教學與拓展型課程相對靈活的課時設置和教學安排相適應。同時,陶藝在教學時間相對固定的基礎型課程中開設率也較高,這得益于陶藝在美勞等學科的滲透。隨著城市(鄉村)少年宮中陶藝項目在部分學校的開展,陶藝教學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良好趨勢。當然,我市中小學陶藝教育也存在問題與瓶頸。具體分析如:
1.陶藝課程體系建設缺少政策支持。受傳統學科觀的影響,陶藝教學單元在美術、勞技等學科中已經出現,并在一定范圍得到開展,但開展的效果和質量不容樂觀。由于中小學陶藝課程體系的建設不完善,陶藝教師參加學科教研活動時,常常困惑于美術與勞技學科間的差異性,它直接造成陶藝教學的目標與教學成果的評價形式的不同。
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認為,制約陶藝教育發展的最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力度不夠。因此,陶藝課程體系的建立,仍需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的關注與政策的支持,而推動陶藝課程建設的政策制訂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向有關教育政策制定部門持續地呼吁和推動,也需要廣大陶藝教師在立足一線教學中的不懈探索和追求。
2.陶藝教育的發展不平衡。通過調研反饋數據看出,我市中小學陶藝教育的發展不平衡,在開展調研的區縣中,僅普陀、閔行、奉賢、嘉定等區建立了區級陶藝教研組,定時定點開展陶藝教研活動,大部分區縣未成立區級陶藝教研組,而崇明、寶山、靜安等區縣僅有一至兩所學校在開展陶藝教學,陶藝教育的普及和推廣任重而道遠。
3.陶藝教育活動尚未形成有影響的品牌項目。調研中我們發現,我市中小學陶藝教育活動相對其他藝術教育形式比較缺乏,競賽、展覽、評比、交流等陶藝主題展示活動較少,尚未形成有影響的陶藝活動品牌。
造成陶藝教育活動形成上述狀況原因是多方的,一是開展陶藝教育活動投入成本較高,材料和設備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從客觀上影響和阻礙了陶藝教育活動的普及和推廣。二是外界對陶藝教育活動形式認識的單一性,普遍認為陶藝教育活動無非就是組織學生捏泥玩泥而已,缺少對陶藝教育所承載的民族文化傳承工作的認識。
4.陶藝教育教學師資匱乏。通過調研可以反映出,目前我市中小學陶藝師資配比情況不容樂觀,尤其是中小學專職陶藝師資比例較低。部分開設陶藝課的學校師資一般由美術、勞技或拓展探究課程教師兼上。由于開展陶藝教學具有一定的專業性,非專業院校畢業的教 師或沒有參加陶藝專業培訓的教師在學生陶藝制作輔導、作品燒制等方面將面臨較大的困難。
目前,已開展陶藝教學的中小學中,主要由專業和非專業兩支陶藝師資隊伍構成。以畢業于景德鎮陶瓷學院或部分藝術院校陶藝專業為主的專業師資隊伍,他們的專業基本功扎實,理論實踐能力較強,但普遍缺少教學實踐的積累,還未形成一支專家型的教師隊伍;非專業師資隊伍主要由畢業于師范院校藝術專業的師資組成,他們具有教育教學理論扎實、審美能力強的優勢,但由于缺少陶藝專業培訓,難以獨立承擔整個陶藝教學的重任。
四、對策與建議
1.建立市級中小學陶藝教育管理機構。我市中小學陶藝教育處于從無序到有序發展的關鍵階段,需要教育行政部門加大對陶藝教育教學的管理力度。建議在現有市陶藝教研組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市級中小學陶藝教育活動管理機構,行使中小學陶藝教育教學及活動統一規范管理以及區縣協調的職能。
2.促進陶藝教育發展的制度化建設。目前,我市中小學陶藝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僅開展陶藝教育的學校間存在差異,不同的區縣在推動陶藝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諸如經費保障、人員配備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這不僅影響陶藝教育的規范化管理,還會影響陶藝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建議推出促進中小學陶藝教育發展的相關配套制度,統一制度保障,為陶藝教育的開展保駕護航。
3.規范課程建設,促進均衡發展。陶藝教育的發展離不開課程的規范建設。建議有關課程管理部門對我市中小學陶藝課程的實施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建立規范的中小學陶藝課程實施標準(指南),并開展相關的課程培訓指導。
我市中小學陶藝教研活動機制建設已具有一定的基礎,但區域層面尚存在空白。部分沒有建立區級教研組的基層學校表現出強烈的“建組”愿望,建立健全市區聯動教研機制,成為陶藝教研規范建設的重點。建議教育行政部門響應有關方面的需求,根據區縣特點,設立區級教研組,提升和推動各區縣陶藝教研的全面發展。同時,加大對陶藝教育開展相對薄弱區縣的幫扶力度,積極促進我市陶藝教育均衡化發展的良好局面形成。
4.創設活動平臺,促進交流合作。目前,我市的陶藝教育活動缺少較好的形式和內容,展示的平臺單一。解決途徑就是在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下,通過與各類藝體活動形式進行整合,設計推出形式多樣的陶藝教育活動,搭設陶藝展示交流的平臺。
篇2
“校本行動”是一種基于學校自身特點的主動創新與自主實踐,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也是學校自我發展的重要途徑。農村小學由于普遍存在著點多、面廣、人員少的問題,不容易開展“校本行動”,即使開展效果也普遍欠佳。如何才能提升“校本行動”的有效性?
一、任務驅動:喚醒發展意識
當前,農村學校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就是教師“要我發展”還是“我要發展”。對老教師來說,他們會覺得年齡大了,就這樣了,不需要再培訓了。對于年輕教師來講,想培訓,但培訓什么,如何培訓,卻不是很清楚。為了切實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學區從任務入手,激發教師發展的興趣,喚醒發展的意識。
1.給足任務。沒有一定的任務與要求,要讓教師高高興興地接受培訓與學習,確實是一件難事,但必要的培訓還得完成。怎么辦?我們就給每位教師下任務,提要求,讓教師在完成一個又一個任務的過程中接受學習。如規定一年要聽幾節課或上幾節課;撰寫幾篇論文或教學反思;閱讀幾本教育書籍或專業雜志等。在完成常規任務的同時,又根據學科知識考試的情況,統一購置了專業知識習題卷,開展“每周一卷”活動,做到課余練習與集中測試相結合,有效提升了教師的專業水平。
2.滿足需要。第一,教師根據個人的需求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如陶藝教育,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陶藝教育水平,兩度選擇陶藝培訓,學校都給予“綠燈”。第二,根據學校的需要,確定專人專項培訓。如隨班就讀需要專業教師,就選派教師參與專項培訓。第三,根據多數教師的需要,組織相應的校本培訓。如教師需要科研方面的提升,我們就開設了科研項目的主題校本培訓,培訓有專人組織、主持和策劃,內容包括專家講座、優秀論文課題介紹、教師科研心得交流等。
二、校際聯動:促進均衡發展
由于學區內學校點多面廣,校本行動的組織是一個突出問題,特別是一個年級一個班、一個學科一個教師的村小,要組織教研不現實。如何讓這些教師參與到學科教研、培訓中?我們以中心校為培訓主體,把村小的一些培訓納入到了培訓管理體系中。校際聯動,解決了村小資源不足的問題。
1.校際聯合備課。根據一些新教師教材學習不到位,教學目標把握不準等問題,我們開展了校際聯合備課。每個年級每個學科都成立了備課小組,由中心校中層以上領導擔任備課組長,每月集中一次,備課內容包括對前段教學情況的總結與反思,未來一個月的教學計劃、每課的教材分析與教學預案的設計。備課由備課組長負責,次次都有記錄,并把教研、備課、反思等活動統籌起來,既解決了村小不能教研的問題,更解決了資源共享、合理應用的問題。
2.質量跟蹤分析。村小由于只有單班或單個教師,在平常教學中沒有對比,也就不能及時發現問題。而當學區學年會考發現問題時又太遲了,如何改變這種現狀?我們開展了不定期的質量跟蹤分析,加強日常教學過程的監控與管理。我們把不同學校的同年級同學科的教學評價統一起來,進行跟蹤分析,在分析中尋找共性問題,提出解決的策略。同時我們對各班教學質量的變化進行分析,在分析中我們看到了部分班級成績的變化,同時對教學質量沒有提升或拉學區后腿的教師,學區領導及時跟進,通過談話、現場指導等方式,促進其在教學上做出改變,盡可能地提升教學質量。
三、典型帶動:引領教師成長
在常規培訓中,如果只是學區教師之間開展一些學習活動,時間長了,會引發“審美疲勞”,效果會大打折扣,提升速度也會減緩。為此,我們學區創造條件,充分利用一切優質資源,引領各校的校本培訓工作。
1.名師引領。一方面,借用學校的“微講壇”。邀請名師專家開講座,做報告,搞教研,做科研,讓教師既有理念的引領,更有實踐的指導。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市“名師工作室”的作用,從備課到上課,從上課到反思,從反思到科研,一次活動一個主題,不僅有效引領了工作室中的成員,更帶動了全校數學組的教師,收到了“一個名師引領幾個人,帶動一個學科,影響一個學校”的效果。
2.名校捆綁。我們充分借助村小與城區學校托管的優勢,把村小的校本行動與城區學校捆綁起來,開展多形式的培訓。一是“直接參與”,村小有計劃的派出年輕教師直接參與托管學校的校本培訓。二是“送訓到校”,由城區托管學校的領導、專家組成的校本培訓團隊定期到村小組織教師培訓。三是“參考借鑒”,把城區優秀的培訓模式在村小展示,直接運用到村小的校本培訓中。
四、項目推動:創建特色培訓
在開展常規校本行動的同時,我們力爭創造有特色的校本行動,堅持三年的新教師“五課一賽”已成為學區校本行動的特色項目,取得了初步成果,得到了領導的肯定。
“五課”指新教師在進入學校的第一學年內要上好五節課,即剛進校的入門課、學期中的成長課、學期末的匯報課、第二學期初的提升課、學年末的考核課,“一年五課”目標指向新教師理論有余、教學經驗不足的特點,滿足了教師學習培訓的需要,符合教師發展的規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一賽”指新進學校一年與二年教師的課堂教學PK 賽。“PK 賽”關注了新教師的變化,在對抗中可以更好地對比兩屆新分配教師的進步情況。同時我們還在新教師分配時舉行了“入伍宣誓”儀式,讓新教師感受到身上的責任;工作中開展讀書學習交流會;學年結束舉行總結評比大賽,根據教師的表現,以文本鑒定(成長記錄袋)與現場鑒定的方法評選出“教學新星”“成長之星”“希望之星”。
五、考評促動:細化培訓考核
校本行動內容多,時間長,如果沒有科學的管理制度和評價考核辦法,不利于教師培訓效果的檢測與評價,也影響培訓的效果。為此,我們學區制訂了《教師校本培訓積分考核細則》,旨在通過系統性、全面性的考核,科學評價每位教師在校本培訓中取得的成績。
1.明確評價內容。《細則》從八個方面做出了規定,涉及“師德學習、常規教學、校本培訓、教學研究、教學成果”等內容。對每一條進行了細化,使教師明確要做什么,怎么做等問題,這些內容緊緊圍繞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專業發展等,涵蓋了校本行動的全部,起到了統領、跟蹤、評價等作用。
篇3
陳亮眼下正準備離開上海,回江蘇老家開個陶藝工作室。幾年前,他從杭州來到上海,成為一家著名獨立理財機構的理財師。由于善于交際,人脈廣泛,幾年來,陳亮的業績粲然,是公司內公認的優質理財師。
放棄每年不菲的收入重回故鄉,很多人都對此不解。陳亮卻顯得很堅定:受父輩熏陶,他從小就熱愛陶藝,夢想擁有自己的陶藝工作室。當理財師的目的就是快速籌集資金。
另一方面,理財師的工作也多少讓他有些厭倦。每天早上8點至9點半,陳亮要和同事一起參加公司的早會,學習公司最新推出的理財產品,然后同事間互相分享營銷技巧。早會之后,每天的工作就是打電話給客戶進行產品推銷,并拜訪可能購買的人。“所有工作都圍繞著銷售進行”。
“獨立理財機構的大部分理財師本質上就是產品銷售,銷售業績越高,提成越豐厚。”陳亮表示,業內很多人從事這個職業就是為了賺錢,很少人把它當終身職業來做,“工作流動性很大”。
銷售,只是銷售
財富管理機構的理財規劃師起源于美國。按照字面意思,理財師應當是為客戶提供全面理財規劃的專業人士。但在中國目前的財富管理市場,這一職業幾乎等同于理財產品銷售。
在一些獨立理財機構,擅長電話銷售或者擁有廣泛客戶資源的理財顧問往往被視作公司的優秀理財師。這一工作內容的差異折射出國內理財師光鮮表面之下的尷尬現狀。
好買財富總經理助理張茹表示,目前市場上的理財師普遍缺乏為客人提供全方位財務規劃建議的能力。長城證券民生路營業部總經理謝志紅則認為,國內很多理財師“在專業知識和專業服務方面還達不到真正理財師的要求。”
實際上,幾乎所有的獨立理財機構都會定期給旗下理財師提供培訓。不過據陳亮介紹,這類培訓主要集中在產品介紹,宏觀經濟大勢等基本知識,例如產品的年限和收益率,近期重要財經新聞。而大部分時候,公司會更多地向理財師傳授銷售技巧。
張茹認為,優秀的理財師首先是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能夠把握客戶的需求,其次才是具有對市場和產品的專業了解。
而在謝志紅看來,專業知識和服務是一名專業理財師最應具備的素養。由于需要幫助客戶全面規劃自己的資產,理財師應當擁有廣博的知識體系,“不僅要熟悉各類理財產品的投資,如股票、基金、債券、期貨、信托、銀行理財、保險等,也要熱愛生活,有很豐富的生活閱歷,了解教育、醫療、法律、藝術品等。”
此外,優秀的理財師要有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的學習態度和能力,能夠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為客戶建立合理的理財目標,做好資產配置。
另一方面,資產規劃與客戶未來的生活關系巨大,一個優秀的理財師也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具備很強的職業道德。“在理財規劃的過程中,也許對于理財師來說,這只是一份工作;但對于客戶來說,這不僅是客戶的信賴,更是客戶辛苦積累的全部資產,責任重大”。
因此,好的理財師會時刻牢記自己的責任。“一定要非常的敬業,有一種忘我、無私的敬業精神。我們的客戶是各式各樣的,有些人白天咨詢,有些人晚上才有空和理財師見面。所以,理財師會犧牲很多個人的時間,不可能是朝九晚五的生活。客戶需要你的時候,你就要出現在客戶的身邊”。
然而,這種理財師的理想狀態實現起來并不容易。
獨立理財機構龍頭企業諾亞財富上市后,短短幾年,市場上一下子涌入了成百上千家類似的財富管理機構。激進的銷售文化、“短平快”的業績目標,使得不少理財機構無暇顧及培養一名全面的理財師,而理財師自己也難以突破“銷售人員”的角色。
服務,還是服務
目前的第三方理財顧問身上有著強烈的“銷售文化”,主要是由企業的制度決定的。
理財產品鮮有長期旱澇保收、包賺不賠的。獨立理財機構在推薦產品時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他們有時是產品方的股東,有時是作為托管方,有時看中產品方提供的返點傭金——無論是哪種,眾多的理財機構建立大量的營銷團隊,以產品為導向是切實可行的經營策略,客戶的財務訴求并非是首要考慮因素。
然而這種策略越來越顯示出局限性。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對財務規劃不再滿足于簡單的聽從,而是有更多的自我判斷和選擇。他們希望與理財師有更多理念層次的對話,希望財務規劃能夠滿足整個家庭的目標,這無疑對理財師的職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動產品為導向的模式向客戶為導向而改變。
私人理財歸根結底是服務業,以提供服務創造價值為宗旨。若要完成從產品導向到客戶導向的轉變,獨立理財機構要在銷售環節做出巨大的改變。
舉例來說,同樣是四十歲的客戶,一個是公務員,一個是創業者,他們對自身財富管理的需求肯定會不一樣。理財師要根據宏觀經濟形勢變化,以及客戶的微觀需求,來確定如何布局各類金融品,還要隨時進行調整。
同樣需要調整的還有理財機構的收費制度。由于獨立理財機構現階段從產品銷售中獲取收益,銷售后,客戶資產對理財機構和理財師來說,并無太大關系。即便出現虧損,理財機構在法律上也不會因此產生任何責任。
這種制度下,客戶的利益并不受保障。因此,客戶希望理財機構同自身的利益捆綁在一起,理財師根據客戶資產增值程度向客戶收取傭金。
謝志紅認為,這種以客戶的資產管理收費的模式是中國未來財富管理發展的方向。
“隨著向客戶資產管理收費,理財師一定會竭力讓客戶的資產正增值。這樣理財師就跟客戶的利益相關,服務質量也會隨之提高。”
理財師不只是理財
優質的理財師需要長期培養。在國外,成熟的理財師大都在40歲以上,由此說明理財師不僅需要擁有較高的專業度,還需要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生活經驗。
業內專家表示,在培養理財師方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尋找好苗子,從大學畢業生或是現有的銷售人員中,尋找有專業執業精神,有良好職業素養和較強學習能力的人員作為培養對象;
篇4
關鍵詞:藝術教育 課程監督體系 美術常態教學 教育領導層
自2002年教育部印發《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以來,我國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日益受到重視。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各省區市都開始針對當地的藝術教育發展狀況給出了新階段藝術教育發展的實施方案與實施意見,并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將其落到實處。
一、浙江省教育局有關藝術教育的實施工作
浙江省教育局近年有關藝術教育的工作主要是從高校藝術傳播、基礎美術教育、教師隊伍建設、藝術展演活動與比賽四個方面進行實施和開展的。如2010年,浙江省教育廳關于加強農村中小學體育藝術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意見,其別提到藝術教師的配備要求:“學校應當在核定的教職工總編制數內,根據藝術課教育教學工作的特點配備藝術教師。”此外,浙江省教育廳為了進一步推動學校美術教育的發展,積極舉辦各類美術比賽和藝術展演活動。從這些作品和展演中可以看到,近年來浙江省學生繪畫、書法諸方面藝術水平的提高,體現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特質,反映了各地各校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修養所做的不懈努力。2010年11月,浙江省教育廳副廳長鮑學軍在第一屆各教育局局長和校長的藝術教育培訓課程中做了《加強文化藝術教育塑造現代城市之魂》的講座,他指出學校的藝術教育要落到實處,藝術教育工作者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正確導向,充分認識藝術教育是現代化社會中建設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及其在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現代化素質發展中的作用與意義。
可見,學校美術教育受到了足夠的重視,浙江省在藝術教育方面取得了相應的成果。各校在藝術教育方面也碩果累累,呈現出可喜的新景象。而學校的藝術教育工作者則更應該重塑藝術教育在所有學科教育中的形象,真正將藝術帶給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感受美、欣賞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
二、西湖區教育局關于基礎美術教育監督體系的開展與落實
西湖區每周都會舉行各類的美術教研活動。在杭州市西湖區十五中學的美術教研活動中,西湖區美術教研組長應愛娜在會上指出要關注學生、關注課堂并逐步在西湖區建立有效的監督體系,這是對國家和浙江省教育廳對藝術教育規劃的響應。西湖區基礎美術教育的監督體系本著區域外上下監督、區域內相互監督的原則,通過上級抽查指定監測員后,再由監測員進入本區域內(根據區域采取就近分配)的常態美術課堂實行監督。教育局將備份抽樣,確保每一位美術教師走進課堂。
監測的內容主要有三點。第一,監測員首先要進入課堂,觀摩常態美術教學,收集該課堂教師的教案。第二,要求每位教師認真記錄每次課堂學生作業的上墻率(課堂評價環節的展示率),教師將所有作品排序,然后由監測員將課上全部學生作品收集并上交上級。第三,監測員填寫教學評估表,對該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實踐進行等級評分,最后給予教學總評。在評估表中如“以學生為主體”“情境創設”要求得當、教學實施需“互動性強、動態生成”等評價標準體現了新美術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
監察工作是建立在對常態美術課堂教學考察的基礎之上的,以此來關注美術教師的教學態度,把關教學質量。當然,美術教師對教師角色的定位、對美術教育觀念的正確認識是發揮藝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獨特作用的重要因素,因為在課堂上,教師是引導學生學習的重要角色,教師教學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情、知、意的成長。監督體系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對美術教師的教學起到督促的作用,只能從一個側面來了解教師的教學理念。要想真正做到關注兒童,在教學中實現美術教育的價值,靠的是師資隊伍的強大和美術教師的自覺性。
三、杭州西湖區中小學美術常態教學觀摩
在新課改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西湖區的美術教師在自身職業崗位上做出不懈努力,教師們不斷學習和吸取新課標帶來的新鮮養料。在各種形式的公開課、教研活動中,美術教師互相交流最新教學成果和教學心得,取長補短,完善美術教學。然而,自美術新課程標準在各地發行和實施后,仍然在許多方面存在無法很好落實的問題。在觀摩過程中,對美術教師自身教學而言,較容易忽視的環節主要有示范與展示、話題與提問、評價三個環節。針對這三個環節,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在示范與展示環節,美術教師首先應有效選擇利用多種方式,確保每位學生都能清晰看到示范的過程和展示的內容。其次,教師在示范活動中還應突出方法的要領和方法的程序性,可通過講述加以提示;最后,教師平時需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文化修養,示范作畫時要線條流暢、肯定且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欽佩之感,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的眼球,提高學生的創作興趣。
在話題與提問環節,教師的“問”,包括問什么、怎么問、何時問,這些都是教師在做教學計劃時應反復琢磨的關鍵。如果教師的問題設計得巧妙且提問得當,就易于激發學生對問題探索的興趣,增強學生課堂學習的體驗。因此,美術教師在做教學計劃時,首先要反復、仔細斟酌提問環節,以體現教學的互動性與生成性;其次,教師的提問設計要得當、適時,應在不斷變動著的美術課堂教學中,用智慧和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給出巧妙的提問和準確的判斷。
在作品評價環節,新課標指出“美術課程評價是促進評價學生全面發展,改進教師的教學,以及促進美術課程不斷發展的重要環節”。那么如何使教學評價既有信度又有效度呢?作為美術教師,首先要對課程評價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完善教師對學生學習評價的觀念和方法。其次,要認識評價的主體,既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既有教師與學生的互評,也有學生之間的互評,教師應努力建立一個系統的評價體系。最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具備管理學生、組織評價教學的能力,使評價變得更有效。美術教師應安排好評價環節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時間,并在學生完成作業后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吸引注意力渙散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
總之,美術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吸取優秀教師的教學精華,不斷完善教學理念,調整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
四、感想與思考
筆者在考察過程中發現,教育領導層的藝術修養對學校美術教育的發展具有一定影響,主要體現在兩點。第一,教育管理層藝術修養的高低往往決定了學校環境的營造是否更有利于孩子的學習與發展。據調查,一些本身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校長,他們的學校往往從校園景觀到門廊櫥窗再到教室布置,無處不透露著藝術文化的氛圍。我們知道學生的成長很多時候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好的、恰當的校園環境、藝術氛圍的營造能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有利作用,這不但能培養學生對校園、生活的熱愛之情,而且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觀察,激起他們的審美情感。第二,這些學校的管理層與其他學校相比對美術教師要重視得多,校長提倡積極組織開展美術教研活動,觀摩微格美術課堂對美術教師的培養也提上了日程,并且對美術教師的素質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如西湖教育集團西湖小學、蕭山區朝暉小學。
其中朝暉小學是最具特色的學校,校長李國芳在與筆者的座談中提出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一個喜歡學校的理由”,“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家門口享受品質教育”,“使學校成為周邊社區的文化高地”。 在現實與理想的教育理念中尋找適當的平衡點,是朝暉小學的一大亮點。學校有藝術樓和一個大型陶藝工作室。藝術樓的走廊布置和每個教室的環境擺設都很人性化,地下的陶藝教室也獨具一格,并開發了陶藝校本課程。這里大到格局、墻面、桌椅,小到一磚一板,甚至桌沿細節都是學校美術教師親自設計的,這些無不響應著學校的辦學理念,無不滲透著教師對學生的重視與關愛,筆者深知教育領導層的藝術修養對學生發展的重要影響,而且辦學條件、教學環境與藝術氛圍不僅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也能使學生更好地體驗與學習,在美術創作過程中更得心應手。對于美術教師而言,除了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良好的藝術修養,以及關愛學生以外,還要和學校領導進行有效的溝通,為美術教學爭取更有利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環境。
結語
篇5
在數以千計的項目中,跟手藝、非遺相關的項目鳳毛麟角,如果不用心尋找,幾乎無法察覺。為數不多的涉及手工的項目,多半是殘障幫扶項目的手段,是幫助處于弱勢地位的婦女樹立自信和發展生計的方法,項目設計中也極少把文化傳承和保護明確地提出來。這不禁讓人思考:和非遺保護、傳統文化保育、民族手藝相關的公益項目,為什么不在這樣的盛會中做展示和交流?大眾所認知的公益慈善,何時才能有傳統手工文化項目的一席之地?
剎那綻放背后
9月22日,一進慈展會,筆者立刻被沙龍4區的活動吸引。會場正中的臺上站著一個外國人,門的左側有兩位身著完整民族服飾的婦女,她們身前的臺子上,陳列著各種手工刺繡產品,艷麗無比。
這場沙龍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某企業的一個經驗分享會。他們合作了一個彝族手工文化保護與發展項目,對婦女進行培訓,讓她們學會利用刺繡手藝,生產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產品,并將其銷售出去。
參與沙龍討論的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代表介紹:“這個項目搭建起了公益平臺對接外部專業支持的公益鏈條,讓婦女走進了經營領域,不是單向的資金支持,是長期的、可持續的、戰略性的慈善。”這個項目究竟是不是如其所言,從門外兩個彝族婦女的臉上就能看出來。她們盈盈而立,自信滿滿,這是自內向外的從容,項目改變了她們的命運,也挽救了手藝。
可惜的是,這樣一個多方共贏、經驗可貴的項目,關注度并不高,參加沙龍的人也不算多。值得一提的是,3天的展會共進行了12場研討會和51場沙龍,這是唯一一個關于文化傳承和保護的專題討論,而且是聯合國做的。
那么,國內類似的項目都到哪里去了?朱哲琴領銜的“世界看見”,黃黑妮做的“藍草計劃”、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孟連手工編織項目”等一些擁有同樣力度和廣度的項目,為什么不能在這樣一個人頭攢動的盛會上做個驚艷的亮相呢?
手工作為手段
單純以手工文化保護為目的的公益項目在慈善會上確實少之又少,這并不意味著手工毫無立足之地。由慈展會整理的2013年全國公益慈善項目中,作為“手段”存在的手工不容忽視。
慈展會根據項目服務對象,將968個項目分為婦幼家庭、青少年教育、老年殘障、勞務工關懷、社區發展、文化藝術等12大類,其中明確涉及到手工的項目共有14個,占比為1.4%。
這14個項目中,妙筆生畫、佳漆如夢、金織玉葉、隱形的翅膀要飛翔、未來藝術家、小小藝術家·悅苗工藝社項目等6個項目涉及到的手工分別為蘆葦畫、漆藝、玉米皮編織、十字繡、軟陶、串珠,它們無一例外都是社會機構幫助殘疾人重建生活夢想的手段。
自閉癥患者幫扶項目非常多,例如繪畫小屋、紫飛語特兒自然藝術生活館、紙情藝趣,涉及到的手工包括手繪、陶藝、木工、烘焙、折紙等,它們無一例外,都是“手工療法”所采用的手段。
婦女能力建設和發展方面也多涉及手工:“我們的回‘藝’路—本土婦女傳統技藝保衛計劃”通過倡導婦女重拾傳統烹飪技能來提升她們對自我價值的認識和提升,增強她們的社會參與度;“彩蝶晴天女性成長計劃”則通過執行彩蝶學堂、彩蝶工坊、彩蝶驛站、彩蝶舞臺4個子項目,讓職場女性透過互助及參與項目,發揮個人潛能,舒緩壓力,提升自信;“展能之家手工拼布”則主要針對街道下崗女工及單親、貧困媽媽,通過手工培訓制作訂單,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增加家庭收入……
當手工作為“手段”存在,助殘、手工療法、提升婦女地位是它的主要舞臺。隨著社會機構、公益項目數量的迅猛增加,手工還將在更寬廣的領域發揮功用。
“不被認知”惹人愁
筆者注意到,在對項目進行分類時,一個由大學生做的“毛猴民俗傳統傳承”項目被分在了生態保護類別中。這一現象從表面看是工作人員的疏忽,但實質上折射著手工、非遺的不為人知。
在慈展會的一個展位上,筆者看到幾條非常低調但精致的魯錦圍巾,同樣材料的產品還包括筆記本、錢夾、錢包、挎包,件件賞心悅目;圖案獨特的苗族鎖繡,繡著苗族婦女對山川、河流和云朵的認知和理解……
這是北京采桑子文化藝術發展中心的展區,中心通過持續購買、持續培訓、持續研發,以“公司+農戶”的方式,使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和民間公益得以“活態”傳承。據銷售經理甄雙全介紹,目前采桑子發展出4支主線產品,讓3個省20多個村寨的 2000余人受益。
篇6
[論文摘要]文章以江門職業技術學院陶瓷工藝專業方向建設和教學改革的思路及過程為基點,對高職校企合作辦專業、項目工作室教學育人才的模式內涵進行了總結與思考,提出了凝練特色、提升層次、拓展生存與發展空間的陶瓷工藝專業建設途徑。
高職教育是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專門人才的。本著立足地方辦專業、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的宗旨,江門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系(以下簡稱江職院藝術系)于2006年設立了陶瓷工藝專業方向,培養區域急需的陶瓷工藝專門人才。在專業方向建設初期,采取傳統學科體系結構的課程設置。雖然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循序漸進,但是將知識傳遞與能力培養割裂,造成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技能訓練與企業應用的脫節。學生即使完成各課程的學習,也不知道如何在崗位實踐中去應用它們,更無法覆蓋職業標準和企業應用標準,達不到畢業生走出校門就是高技能創新人才的培養目標。
在高職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大力推動下,我們與陶瓷行業的專家、學者、技術骨干一起,以地方產業結構升級調整的大環境為背景,以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為導向,通過校企合作組建能力分層、優勢互補的實踐教學平臺,實施專業教學和職業實踐一體化的項目工作室教學改革。這種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把教學、求知、做事和技能訓練結合在一起,有效地促進了陶瓷工藝專業的特色化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現象,需要總結和調整。
一、教學改革的先行條件
陶瓷工藝專業方向項目工作室教學改革的先行條件就是系列化實踐教學平臺的組建。該平臺能夠涵蓋陶瓷工藝制作的前期、中期和后期所涉及的核心能力與關鍵工作過程。包括:校內的陶瓷工藝車間、數字化陶瓷設計工作站、陶瓷作品展示廳和學生作品銷售門市;校外的陶瓷裝飾集訓營,以及在景德鎮、江門、佛山、潮州等多家陶瓷企業所建立的多間校外實訓基地。
其中,校內的陶瓷工藝車間近300平方米,內有拉坯機、燃氣梭式窯、模具車床等多種設備和制作材料;按照企業生產流程來劃分和設定室內空間。能夠實現從“泥料配置、釉料配置、裝飾造型、模具制作、裝窯燒制”等陶瓷設計制作的整個工作環節。數字化陶瓷設計工作站包括多媒體教學設備、三維掃描儀、學生電腦、多功能一體機等設施,配置平面、立體設計軟件及數據管理軟件,滿足數字化教學與設計訓練的需要。能夠承接花磚腰線圖案設計、景觀陶瓷設計等多個項目工作。學生作品銷售門市主要為學生小組活動提供場地。在近50平方米的工作室范圍內,由學生自主籌謀策劃與接洽、自主搭配人員組成項目小組,全權負責店面的方式和氛圍設計、作品的擺放與銷售計劃設計。而校外的綜合裝飾集訓營則為合作企業內設的實訓工作室,地點鄰近景德鎮陶瓷學院。通過完成限定的綜合裝飾項目設計任務,使學生在具體而真實的工作過程中,學習和掌握陶坯雕刻、施釉上色、青花等綜合裝飾技法,了解裝窯燒制的陶瓷產品整體制作過程。同時利用景德鎮“瓷都”的優勢,開展滲透式的專業考察和行業調研。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對景德鎮的陶瓷行業、高校進行考察,使學生了解陶瓷工藝及造型特點,感受行業頂尖發展趨勢及其輻射面,使認知、體驗和實踐三位一體。
陶瓷工藝專業方向的各個項目工作室在能力培養方面各有側重又相互交融,能力分層且優勢互補:校內的系列工作室主要培養學生行業通用的陶瓷工藝基礎知識、崗位核心技術能力以及跨行業職業能力。突出人文素養、職業素養的培育,強調工具性,體現發展性。特別突出培養學生將設計構思具體化、最終轉化為現實產品的過程實施能力。校外的多個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則主要培養學生面向崗位的職業特定能力,是校內項目工作室教學的有力補充。強調利用企業真實的實踐環境和行業氛圍,促使學生將專業學習與行業發展規律、職業崗位能力點相結合,在任務目標的要求下,積極地實踐、參與、探究和創新。
校企合作項目工作室教學平臺的搭建,使陶瓷工藝專業方向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夠融合為一體;使一系列特色教學項目的實施得以融會貫通;使課程內容和課程結構呈現職業性和開放性特征,為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了先行條件。
二、教學改革的思路及重點
陶瓷工藝專業方向教學改革的主要特點,是通過對本土經濟項目的開發和實施,把真實的設計任務引入教學,并將由此衍生的學術成果投入商業運作,既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又為師生提供實戰訓練的機會。學生在完成第一階段的通識教育、專業基礎課學習和專業認知實習之后,馬上進入將“工作過程、典型工作任務、核心能力、專業知識”融入其中的項目工作室教學與實訓。主要包括:建設“雙師結構”項目教學團隊、改革項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開展專業技術服務等方面。
1.校企共同組建專兼結合、雙師結構的項目教學團隊。包括藝術設計類導師、陶藝大師、企業技術骨干等,分別負責項目課程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指導,使學生同時接受藝術與技術的雙重影響。教學中,由陶藝大師或企業專家親自授課,與學生進行互動和座談。通過行業大師的親自傳授與指導,在專業領域、學習態度、價值觀念和生活目標等方面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方式針對性強且具有親和力,非常適合高職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特色成長。同時,定期選派專任教師到關聯企業掛職,參與企業項目設計和產品開發推廣,這樣既提高校內專任教師的職業實踐能力,又利于新項目的引進與開發。
2.設計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項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真實的、典型的項目任務的引入和承接,是陶瓷工藝專業項目工作室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關鍵。在項目引入之前,項目教學團隊就要根據教學需要進行系統規劃和全面分析。首先確定該項目工作與學生階段能力培養的適應性,再將項目任務與職業能力發展過程中的專業學習內容、個性發展需求結合起來進行系統化處理,并設定對應的質量評價標準。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強調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強調通過教師的信任、尊重、鼓勵和引導,來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發掘學生的潛能,使每一位學生自信、主動地學習。在項目結束時,要求每個學生必須有一件能夠代表自己設計意念的、與主題切合的產品,并能闡述設計思想和構造機理。同時分工合作完成作品推介、展覽設計、場地布置等相關后期工作。2006年以來,陶瓷工藝項目工作室先后承接了省內外多個項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實施效果。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碉樓旅游紀念品設計項目的承接和實施。
作為全國著名的僑鄉,江門工藝美術歷史悠久,碉樓文化中外聞名。以雕樓為題材的本土旅游業也隨著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的成功申報而蓬勃開展,并帶動了一系列的建設項目,旅游紀念品開發設計就是其一。這種特定的地區文化和習俗,往往就是支撐優秀設計的基礎。獲訊之后,江門職業技術學院以敏銳的市場觸覺,迅速地聯系商榷,開發設計本地旅游紀念品的項目。
這一富含本土文化創造特征的真實經濟項目的承接,使陶瓷工藝專業師生全面地參與到社會和市場的運作當中。首先開展的就是市場調研。在導師的帶領下,陶瓷工藝專業學生對江門開平雕樓四大村落、立園等展開調研考察。了解雕樓文化,收集專題資料,分析主題,研究和構想多種新穎的設計方案。根據方案,結合各種工藝造型手段與技術,進行物化效果制作,最終把造型與傳達糅合成一個整體。在此期間,導師根據學生創作的進程和需求隨時提供必需的指引、幫助和解答。學生通過大量的整體與局部的試驗,來豐富和實現造型,進而把握到自我獨特的設計語言。經過多層次社會行業各類專家的投票評選,陶瓷專業師生所創作的碉樓工藝品在一系列設計中脫穎而出,成為打造地方特色旅游紀念品的首要選擇。
3.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拓展專業教學的區域影響力。陶瓷工藝專業推行“逐步、遞進”的職業資格培訓和考核制度,先后開展了陶瓷雕刻工、計算機輔助設計、裝飾美工等技能工種的鑒定考證活動。專業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能力特點,選擇考取適合、實用的職業資格證書。并逐步把行業企業的要求深化到項目教學當中,使學生在完成限定工作任務并達標之后,能夠直接獲得合作企業工種的高級崗位資格證書。還嘗試與江門二輕聯社等下屬企業聯合舉辦雕刻技能培訓班,為關聯企業的員工提高職業能力和專業設計能力提供培訓輔導,拓寬企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發展之路。
4.形成幫扶政策,確保校企合作有效運作。為了更好地拓展專業教學在地區的影響力,陶瓷專業教師積極爭取學院、政府和各界社會團體的鼎力支持,并促成相關的幫扶政策。例如:學院的各類設計項目優先考慮由陶瓷項目工作室來承接和完成。而完成的各類項目業務,可作為學院的科研課題進行立項申報。經院內外專家評定考核后給予相應級別的科研獎勵。幾年來,我們與江門、佛山、潮州等多家陶瓷企業、學校、文化宮、培訓機構開展廣泛的合作,安排專業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工學交替,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歷練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同時支援企業生產。并建立組織管理機構,對學生的生產及生活各方面進行管理,以確保頂崗實習、工學交替的順利進行。此外,校企雙方還聯合編寫了《陶瓷工藝專業概論》《拉坯》等培訓教材,聯合開發多項新產品、定制產品等,逐漸形成校企互動雙贏、共同成長的良好態勢。
三、教學改革的具體成效
江職院藝術系陶瓷工藝專業方向通過校企合作,把工作室體制與項目教學融合為一體,把原有的學科課程結構轉化為以項目任務為驅動、以工作過程為引導的優化創新的課程結構。使學生的被動學習和模仿性設計轉化為開放性的、動態的過程性學習和創造性設計,最利于學生“工作流程中的關鍵性崗位知識能力”的培養。校內教師、專家技術人員作為項目經理和項目指導,不僅要精心設計好每一條利于學生成長的項目實施路線,以及小步邁進的步階,更要對每一次挫折都進行預計,甚至設計一些需要超越常規才能達到的遠近目標,同時提供大量信息資料、案例范本幫助學生分析排解,推動學生在歷練與體驗中融合基礎知識,熟練專業技能和多角度的定義問題答案。在給予學生極大的藝術創造空間的同時,給予學生廣闊的行動空間、自主的學習空間和真實的博弈空間,使學生不僅體驗設計過程,也更直接地體驗設計的應用價值。2006年以來,陶瓷工藝項目工作室先后承接了廣東省教育博覽會參展作品設計、深圳國際文化博覽會參展作品設計、江職院禮品設計、陶瓷文化墻設計等系列項目。師生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省市級設計大賽并連續榮獲獎項。學院每年均舉辦學生陶瓷作品展覽和設計大賽,參與者眾,形成了相當的影響力。
四、專業教學的發展方向
陶瓷工藝專業的項目工作室教學模式,有效地促進了陶瓷工藝專業的特色化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出現了一些突出的問題和現象。例如:教學中過于強調學生的陶瓷專項技能訓練,而放松了學生在綜合設計能力方面的發展,使學生專業面偏窄,專業能力偏于單一。雖然首屆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8%,但初次就業就進入核心技能崗位的畢業生比例不高。仍然有學生堅持把薪金待遇列為首要條件,寧愿選擇并不對口但待遇高的實習和就業崗位,等等。因此,在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道路上,還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科學規劃,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特色發展。既重視培養學生專項職業技能的項目工作室教學平臺建設和培養學生職業素質的基礎教學平臺的建設,更重視二個平臺之間的有效銜接和交叉融合,有效促進學生職業崗位能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共同提升。在加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同時,嘗試在現有專業課程設置的基礎上,結合崗位能力點,增設大區域范圍內應用性強、能夠對原有專業能力形成支撐的模塊化菜單課程,為學生就業提供多項選擇。
2.完善管理,確保項目工作室的教學質量。首先要加強與企業磋商,共同研究在企業化的項目工作室教學環境中,校企共同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形成良性的校企雙重管理機制。例如:建立相對應的生態競爭機制和監督評價體系來進行深層次制約。由院內外專家組成督導組,從培養學生的實際效果、社會聲譽及專業影響等方面進行質量考核與評估。再如:建立項目工作室教學的定期檢查機制,建立暢通的師生意見反饋渠道,及時聆聽建議和解決問題,促進項目工作室教學形式更為自由和開朗。
3.提升層次,合理提高項目教學團隊的職教能力與水平。應針對專兼職教師的不同背景和特長,設立合理的職教能力提升機制。例如在專業教學的過程中,曾出現部分校內專任教師特別是一些新進的高學歷教師,缺乏企業一線工作經歷和實際的教學經驗,不能夠熟練掌握職業能力分析或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開發方法,影響了以真實工作任務或社會產品為載體教學方法的實施的現象。對于這一部分教師,則應強化下企業掛職實踐的制度要求,盡快提高其職業經歷和專項技能水平。而對于從企業引進的專業課專任教師和聘請的技術導師,則可通過“一對一”的方式,適當開展教學能力和技巧方面的幫扶與培訓。其中最關鍵的,是通過項目工作室教學機制,促使不同類型的人員發揮各自的長處和優勢,給予學生全方位的影響和服務。
4.強化特色,以特色優勢拓展專業的生存與發展空間。首先要發揮校企合作實踐教學平臺的優勢,從工藝技術、網絡宣傳、素質培養、思維訓練等諸角度開展教學研究活動。規劃建設陶瓷藝術中心網站,研制教學課件,建立多媒體素材庫,開設全院性選修課程,使該平臺成為不同專業學生發展個性、表現自我、樂于學習和實踐創造的藝術素質培養與創新能力訓練的場所。其次要發揮江門五邑地區唯一的陶瓷專業技能鑒定考證點的優勢,按照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中小學、幼兒園教師開展陶藝制作技能培訓和比賽;為陶瓷企業員工及需要培訓的社會人員提供專業技能培訓和技能鑒定。以服務求支持,以貢獻求發展。
5.創新創業,促進部分學生創造性發展。在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思想指導下,創新創業已成為各行各業的核心發展理念。陶瓷產業更是新形式不斷涌現,崗位內容及職業結構不斷變遷。陶瓷工藝方向教學也要結合這種現狀及時做出轉變。加強開放性和創造性的專業建設特點,與時俱進。在突出實踐主體地位的同時,實現職業定位與學生自我發展相統一的教育目標。
篇7
一、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的實施與管理
為了切實有效地履行課程管理的權責,落實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管理政策,提高學校課程的整體質量,促進全體學生主動發展,提升教師課程管理意識,我市秉持“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長”的辦學理念,鼓勵學校特色內涵發展。具體操作如下:
1.構建如下三級課程管理的基本模式:①根據國家制定課程發展總體規劃,確定國家課程門類和課時,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宏觀指導課程實施。②參考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根據國家對課程的總體設置,規劃符合學校特色的課程實施方案,包括地方課程的開發與選用。③學校自主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校本課程。
2.重新劃分了國家、地方、學校課程在整個課程計劃中所占的比重,收縮了國家硬性規定的成分,在課程內容和課時安排上,體現了一定程度的彈性,讓轄區學校真正擁有選擇的余地。
3.通過外出培訓和校際交流,使教師提高和增強課程建設能力,不斷開發本土化、鄉土化和校本化的課程。在市教育局統一部署下,各縣都能夠從本地文化特色出發,開發整合編制校本課程,并開展校本課程教學。如:南靖二中目前共編制校本課程32個,其中《趣味數學》《足球》《書法》《合唱》《土樓的建筑藝術》《文化遺產——竹馬戲》等深受學生的喜愛;龍山中學結合社團活動的開展開發校本課程,該校陶藝課程及書法課程參加漳州市2018年中小學精品校本課程評選活動分別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湖美中學以年級為單位開展大型課外文化、體育活動,如太極拳、啦啦操、土樓文化研究等,其中啦啦操獲2018年漳州市中小學聯賽第一名的好成績,土樓文化研究參加漳州市2018年中小學精品校本課程評選活動榮獲三等獎;比如南勝中心小學的“晨誦午讀”校本課程初具系統化,并形成了一道亮麗的校園風景線,柚都周報、漳州日報均有報到我校一系列活動,前年福建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評選中,該校《農村小學課外閱讀評價研究》獲得了漳州市二等獎。并且以《農村小學課外閱讀評價研究》為題申請通過福建省第二批義務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設學校。
二、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和學科課程標準實施情況
1.建立基本架構
加強組織領導,確保國家課程開齊開足開好。各中小學重視國家課程開設工作,成立了以校長任組長,各部門協同的國家課程開設領導小組。分頭負責課程的編制,教材的選用和實驗的開展等具體事宜。領導小組堅持貫徹執行有關國家課程開設情況的政策和規定,召開專門會議,總結先進經驗,解決課程開設和實驗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每學期由學校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文件精神擬定課程計劃,報學校領導班子討論研究,最后定形課程方案、人事安排方案、落實課程總表、班級課表和教師課程表,為學期開學工作做好充分準備。對于小學課程安排,所有學科進行了教師“專職化”調配,哪個教師對哪個科目比較專長,就安排去教那個學科。而且根據班節數適當跨班跨年段上課。音樂、體育、美術、綜合實踐、科學、品德與社會、品德與生活、數學、語文、校本課程等所有學科都有合適的教師上課。改掉以前一個班級功課兩個老師瓜分的模式,有效防止擠挪功課現象,保障開齊開足課程。
2.關于課程的設置
各縣各中學各年級周課時均為34節,小學為30節。各校嚴格按照省頒課程編排功課,學校課程設置符合國家要求,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計劃開全了課程,開足了課時,未發現任意增減課程和課時的現象。
篇8
關鍵詞:榮昌區;安陶;產業轉型
1 對安陶現狀進行研究的背景
榮昌安陶在明末清初的時候曾經一度衰弱,到康熙時期開始興盛,民國時期由于陶業技術的不斷進步,陶窯數量的不斷增加,陶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上世紀七十年代,在國營安富陶器廠的帶動下,安陶繼續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
但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改革開放的效應已經逐步體現,市場經濟逐漸發展的情況下,安陶沒有把握住機會與市場進行更好的交流,沒能與國際接軌走出去,安陶開始了衰敗的歷程,陶業一蹶不振,對榮昌的經濟增長的貢獻大不如前,所以必須對安陶衰敗進行研究,不僅是對安陶傳統文化的傳承的要求,更是安陶產業的振興以及榮昌地區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是榮昌產業轉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 安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 產業結構畸形,產品層次偏低
榮昌安陶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產業結構問題,安陶因為歷史上主要是民營陶窯,所以生產日常陶器用品成為安陶的一個重要特點,泡菜壇子,燒酒罐子一度成為安陶的代名詞。同時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安陶這種傳統的手工業產業與強大的市場需求之間存在的差距,陶業生產設備的陳舊,生產技術及生產模式的單一,銷售渠道的狹隘性等都導致了安陶難與市場接軌。
2.2 安陶制作技術型人才的匱乏
全球化環境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呈現出對利益追求的狂熱化,以及社會成員的浮躁心態,能夠靜下心來專心學習和研究一門傳統工藝的人越來越少,現在活躍在榮昌安陶業的人才大多是年過半百,新鮮血脈少之又少,安陶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人才缺口和繼承危機,后無來者的現象漸漸凸顯。
2.3 安陶文化宣傳力度不夠,文化傳承堪憂
安陶由于地處西部山區的偏遠地區,與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信息傳遞的障礙使得安陶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得不到有效的發揮。早在2003年榮昌就投巨資在安富修建了安陶博物館,集中對各個時期的陶器精美作品進行收藏和展示,但是由于管理體制存在巨大的缺陷,導致經費來源單一,缺乏可持續性;文化宣傳效果并不理想,這樣就導致政府的財政壓力過大。與此同時,安陶缺乏對外的宣傳機制,沒有做好產品的市場宣傳營銷策略,導致公眾對安陶的了解知之甚少,這樣就談不上形成產業效益了。
2.4 產品缺乏創新,政府投入力度不夠
安陶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注重于中低端產品的生產,沒有注重開發其藝術價值和旅游價值,安陶的制作工藝以及精美程度并不亞于其他的陶窯的陶瓷片,其具有非常大的開發價值。同時對安陶的研究缺乏創新力度,產品形式單一,產品大眾化,缺乏市場競爭力。再者政府在政策方面沒有給予很好的支持,沒有足夠的優惠條件來吸引企業的投資,將安陶藝術化的同時產業化。
3 對安陶現狀提出的建議
3.1 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轉型
安陶可以在中低檔產品發展的基礎上,以其收入作為資金投入,進行更高層次的產品的研究,同時更新生產設備,改變生產模式,以改變產品低端和單一的局面,為形成優勢競爭力和滿足市場需要打下基礎。安陶在發展中實現由單純的制作業向旅游文化產業的轉變,充分發掘安陶本身所存在的藝術價值。改善和擴大安陶博物館,使其更好的為公眾服務,在這種公益服務的同時,使人們認識其藝術價值,推動其轉型的速度。
3.2 增加職業培訓,加強人才的培養
首先,在安富當地建立培訓學校或培訓中心,拓建實習訓練基地,培養安陶制作傳承人。
其次,與重啟及周邊的藝術高校進行合作,通過舉辦夏令營等來加強大學生對安陶的了解和興趣,這也是為安陶的藝術化發展增加人才儲備。
最后,應該積極引進真的掌握安陶制作技術的人來,以優質的教學資源來提高傳承人的質量,保障安陶長遠的發展。
3.3 多渠道宣傳,拓寬市場營銷模式
安陶在重慶的發展過程中都存在市場營銷模式的單一性,以及信息的不對稱性,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安陶“走出去”。榮昌區政府可以采取電視、廣播、報紙、等多種現代化信息傳播手段加強對安陶的宣傳,同時舉辦文化活動和知識講座等來作為補充機制。另一方面,安陶的市場營銷模式不應該再局限于“等客上門”的模式,在廣泛地了解市場信息與市場需求的基礎上,實現“主動出擊”的模式,更加積極主動的走出去,向公眾展示安陶的價值。
3.4 加大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
榮昌區政府應該制定相關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榮昌,同時應該完善交通系統,保障產品運輸渠道的暢通。完善信息系統,保障信息交流的及時性,達到減少信息的不對稱性的目的。同時對進行安陶生產的企業進行稅收等方面的補助,以及對相關企業的成立給予支柱。
4 總結
安陶的興盛的過往和衰敗的現實都是我們不能否認的現實,榮昌區安陶現實的生存狀況,以及存在的種種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這不僅關系到榮昌區經濟的發展,更關系到安陶文化的傳承,所以政府部門應該主動積極的采取措施,改善現狀,安陶產業的振興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長期性,持續性,穩定性并存的政策將助力實現安陶的最終振興。
作者簡介:
羅旺(1995-),男,湖南衡陽人,從事公共事業管理研究;
篇9
為了進一步貫徹《云南省民辦教育條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教育行政部門出臺的民辦教育地方性法規政策的各項條例促進幼兒園更好的發展,提高幼兒園的辦園質量,XXXX嚴格按照州、市教育局和中心校的指示,開展總結工作,嚴格履行所有證件的登記手續,按時參加年檢,做到合法、嚴格按照章程開展一切活動,遵循幼兒發展規律,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現幼兒園進入第二個三年發展規劃的中期,我們不斷更新思想、改變觀念、把幼兒園的各項工作做到最好,在過去的一年里我園全體教職工“齊努力、共奮進”,積極努力的完成了“一級幼兒園”升等工作,把幼兒園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從而來回報上級領導及相關主管部門對我們的信任,家長及社會各界對我們的托付。現對過去一年工作作如下自查:
一、辦學方向 總分6分 得分6分
我園按照國家教委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及《幼兒園管理條例》,及云南2012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云南省民辦教育條例》從事幼兒園的保育、教育、教學科研工作,認真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大力推動幼兒素質。加強幼兒園的科學管理,對幼兒進行德、智、體、美諸方面的教育,使幼兒身心和諧健康地發展。我們認真做好對幼兒的保教工作,不存在超業務范圍經營活動的情況。精密的圍繞著“用心筑未來”的辦園理念的展開辦學思路有書面的長遠目標,近期規劃和長期的發展,方向明確,無違背教育方針的現象,發展目標得到落實,有學年工作計劃、總結。按時上報各種材料。每年都有新的材料合理制訂幼兒園各年齡班幼兒一日生活制度,并嚴格執行。幼兒接送時間、寒暑假留園工作等服務項目能適應當地生產實際和家長工作需要,措施具體、得力。
二、組織管理 總分6分 得分6分
學校決策機構,組成人員符合法定要求,舉辦者兩人,園長一人,副園長一人,園長助理一人,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均存檔、上墻。校(園)長的資質、聘任符合法定要求,并依法行使職權。管理機構健全,隊伍穩定,建立有園務委員會(由法人、園長、副園長、后勤組長、家長代表、工會主席、教師代表、黨支部書記、團支部書記構成)、教代會(由教師推舉每年級組一名教師代表、保育組長構成)、工會(工會主席一名、副主席一名、委員三名構成)、黨團組織機構設置(黨支部由一名書記7名黨員構成,團支部由一名書記34名團員構成下設大團委書記一名、委員三名)每部門經費安排都按部門活動或實際需求以每學期、每次活動形式安排落實到位。
三、辦學條件與環境 總分39分 得分38分
XXXX2010年9月開園授課,校址位于XXX,全園占地面積13320平方米,建筑面積7600平方米,綠化面積4000多平米,園內大型玩具、塑膠活動場地、多媒體教室、各功能性活動大廳一應俱全,每班教室內有電子琴、相應課程教具等硬件設施,園里還配置了冰箱、電腦、消毒碗柜、凈水設備、配備齊全。幼兒園衛生間、幼兒宿舍、活動室等布局比較合理,適宜幼兒生活學習。積極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園址附近無污染,噪音及危險,日照充足,排水通暢,建筑設施,布局合理,園內環境達到凈化,美化,兒童化,教育化,是一所配備有一流軟硬件環境的現代化幼兒園。
目前全園共開設21個教學班級,從小班至學前班4個年級,在園人數960名幼兒,全園以蒙氏雙語教育、常規雙語教育為主體,全方位立體式的教育模式,意在全面的為幼兒打造一個學前的認知基礎的教育環境。
學校安全和后勤管理方面,領導及機構學校以學校法人為安全管理第一責任人,組織學校門衛保安、校車司機為安全負責隊伍,結合幼兒園男性偏少的特點,整合優勢人力資源把學校安全保衛工作做到實處。學校安全工作每學期都有學期計劃,每學年也做出計劃和總結,每一次全園會議都以安全工作作為會議開頭和主體,每月也不少與兩次的專門針對安全方面的相關的會議,每次會議都把相關內容記錄存檔。安全制度建設,我校根據《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 《云南省學校安全條例》、 《大理州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工作規程》和有關要求,制定的各項安全工作規章制度完備明確。實行安全責任制,各崗位重要制度上墻公示,和各崗位人員均簽署了各崗位的安全責任書,安全責任層層落實。組建安全工作隊伍,學校有專門的安全管理負責人,安全工作人員都能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學校在正式聘用安全工作人員都會對其進行2個月實用和考核期,確保“知根知底、知人善用”。完善安全預案,按照各級要求制定各種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報主管部門備案。制定突發公共事仵、火災、交通事故危險物品安全事故、工程建設安全事故、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大型活動安全事故、外來暴力侵害事故、食物中毒事故、自然災害事故等方面的安全預案。綜合治理聯動機制建設,幼兒園地處下關鎮北區中心位置,一直以來和北區派出所都有相關的聯動機制,也和交警等安全相關部門組織過一些安全教育等的活動,例如和交警一大隊聯合開展的“我做安全小先鋒”和警示教育中心開展的“校車安全出行”等活動,但是和公安等相關部門聯席會議較少,今后在此方面會加強與相關部門之間的聯席會議,把學校的一些安全工作以會議等形式向公安等相關安全管理部門作出匯報和溝通配合。加大安全經費投入,在這個方面因為學校其他開支較多,在經費方面學校每年投入5萬元安全經費還是覺得投入力度不夠,安全軟硬件更新等還是沒有完全做到。預警及信息報送,對安全動態反應迅速,上報及時,通訊聯絡通暢。有安全信息員,安全信息報送及時,通訊聯絡通暢。學生安全信息通報,學校有相關安全規定,學生在校入違反安全規定及身心健康情況及時告知學生監護人,每日家長到校接送學生都會把學生在學安全情況及違法情況告知家長。安全設施建設,按規定配各消防設施設各;樓梯、走廊及其他安全通道設置合理,疏散標志規范,應急照明設置符合要求;各類用電設各與線路、開關相匹配,符合安全標準;安全保衛人員需要的器械、工具齊各;樓梯、走廊護欄的設置和體育設施、教具、玩具等符合安全要求;照明設各正常有效。 學校為2010年新建校園,在硬件安全設施方面等符合相關要求和標準,技防設施配備,學校安裝了校園內部無死角的視頻監控設備和院墻全覆蓋的紅外對接報警設備。學生宿舍設置,學生午休為一生一床位床位,布置合理。
食堂餐廳設置,學校食堂餐廳及設施齊備且符合要求。食堂餐廳及消毒、食品餐具存儲等設備都俱全完備。治安管理,學校保衛人員、門衛認真履行職責。學校保衛人員、門衛按規定對進出人員、車輛、物品檢查,每天下午6:00-7:00進行安全巡查,鎖好每一層的防火門,對整個學校的水電等安全隱患做出排查處理。衛生安全管理,學校醫務室人員有從業資格,定期檢查藥品質量和有效期,防范突發流行性和傳染性疾病的措施到位,學校衛生狀況良好,每天都有保潔人員對全校進行消毒和清理工作。食堂管理,學校食堂環境符合衛生標準,經衛生防疫部門認定為合格單位,頒發了相關的證件。有專人管理,食品采購、運輸、加工、餐具消毒等符合操作規范要求,食堂工作人員持有健康證上崗和每年按要求定期體檢。大型活動管理,學校師生大型活動精心組織,措施到位,并按要求上報審批集體外出活動或校內大型活動有方案,每次活動都做到安全第一,家長滿意,孩子能參與和體驗其中。交通及車輛管理,嚴禁師生搭乘“三無”車輛、帶病車輛、農用車、拖拉機往返校園;規范管理教師駕駛機動車、校車定期保養、維護,車況完好,不超載,校車安全已做為我校校園安全工作重點來抓,車輛的車況,駕駛員的安全學習教育,及家長的配合都在規范,做到學校安全出行已是目前我校學員安全工作常規管理的重中之重。安全隱患排查,學校安全負責人每周都會組織安全管理隊伍對學校玩具,校園內外及校園周邊安全做出排查清理和維護,三天以上假期對每個班級進行安全檢查,寒暑假在安全檢查以為還對每個班級帖上封條等安全管理手段。安全日志,學校安全日志記錄完整,并及時處理日志中發現的安全問題,園務日志做為學校安全記錄和處理安全問題的檔案,也做為教師年終考核的恒定標準之一,也為校園安全工作的安度終結做為依據。安全檔案管理,學校安全工作分類建檔,專人管理,且完整完善。多有檔案整理歸納后都由校行政辦公室統一保管。安全教育,學校安全教育納入教育教學計劃,做到計劃、教材、教師三落實,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定期開展消防和逃生自救演練。每學期都會定期開展各種的逃生自救演練,對幼兒及教師的身心健康也會定期以活動和會議的形式開展。安全宣傳,有安全宣傳陣地,定期開展有針對性的安全宣傳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圍。但在安全宣傳方面力度還要加強,更好的給教師、幼兒、家長做出正面積極的安全宣傳工作。
定期對園內相關崗位做安全教育培訓,也積極參加各個安全部門組織的安全教育學習。工作成效,安全工作成效顯著,師生安全意識強,在開園近五年時間內沒有發生過校園安全事故。
四、師資隊伍 總分15分 得分14分
學校設管理團隊含:園長一名,書記一名、副園長一名、園長助理一名和各年級組長后勤組長共10人,構成園務管理委員會。全園教職員工104人,其中教師48人,均為學前教育或相關教育專業大學本、專科畢業任職,保育員21人,后勤人員25人(含保潔、廚房、門衛、綠化、校車司機、維修、校醫)、財務人員2人,辦公室行政人員2人,法人代表1人,園長1人,副園長1人,園長助理一人,兼職外教一名,兼職武術教師一名。
所聘教師具備與辦學層次相應的學歷和任教資格。聘任外籍人員,按國家用關規定執行辦理“聘請外國專家資質證書”。重視教師培訓工作,認真落實師資培訓的有關政策要求,師資培訓有計劃,目標明確,措施制度具體,培訓經費落實。 保證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與監督。認真落實并不斷提高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學校和教職工按照規定簽訂勞動聘任合同,依法設立工資專戶,保障受聘教職工的工資和福利,依法做到教職工社會保險和補充保險“應保盡保”,暫時還未為教師繳納住房公積金,這也是我園在教師權益方面沒有完善之處,住房公積金計劃在下一步落實完成。
五、招生管理 總分6分 得分6分
具備規范的招生制度,嚴格執行招生政策,在招生宣傳及招生過程中無違規行為。除每學期末提前一個月在校園圍墻公布招生橫幅外無其他廣告宣傳行為。
六、學生管理 總分6分 得分6分
目前全園共開設21個教學班級,從小班至學前班4個年級,在園人數960名幼兒,全園以蒙氏雙語教育、常規雙語教育為主體,搭配藝術教育,如美術、舞蹈、鋼琴等。興趣特長教育,如圍棋、陶藝、輪滑等為兩翼的全方位立體式的教育模式,意在全面的為幼兒打造一個學前的認知基礎的教育環境。
教育內容、措施切合學生實際,學校各級工作機構健全,有一支素質較好的班主任隊伍。做到善待學生,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工作具有本校特色,措施有力,效果好。學生遵守校紀校規,學風良好;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參與面廣,效果較好。學校有保障學生權益的制度,并印發給每個學生,學生入學后提出轉學或退學,學校按照有關部門規定,及時辦理轉學或退學、退費手續;有維護學生權益的機構,學生必要的知情權和申訴權得到保證;沒有發生侵犯學生權益的事件。
七、財務管理 總分6分 得分6分
我園制定和建全了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定,嚴格現金收付手續,堅持“賬錢分管”的原則,指定專職出納人員辦理。建立現金日記賬,逐筆登記現金收支,做到日清月結,賬賬相符,賬實相符。
八、教學管理 總分10分 得分8分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幼兒園的教師能較好的內化《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新理念,以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具體體現在保教管理工作組織有序,教養常規良好,教育目標明確具體,各項計劃、總結齊全。教師注重創設良好的支持環境與師幼關系,教育筆記、教案書寫認真,檔案資料保存完備,記錄詳實。幼兒園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親子活動以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提供更大的創新空間,避免小學化傾向。并有完整的保教工作計劃,月工作重點及周安排。幼兒園教師都能認真編寫教案,每篇教案后都有課后反思;對教案反思的檢查落實到位,這些在觀察本班幼兒的基礎上寫出的反思、筆記都能有效的及時總結,并使教學有所改進和創新。根據細則要求進行科研課題的研究,積極開展園本教研,并且做園本課程或課程園本化的研究和探索。加強對大班幼兒的幼小銜接工作,注意在教學中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避免小學化傾向,做好大班幼兒入學的心理和生理準備。注意收集有關家長工作的資料,積極為家長介紹科學育兒早期教育的知識,以便協助我們更好的管理幼兒園。園領導以身作則,領導班子團結協作,堅持依法治園,廉潔自律;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實干精神;教職工團結協作,積極向上,具有敬業精神。制定教職工崗位責任制、考核制和獎懲制優化績效工資分配制度并落實檢查兌現。建立健全各種工作、學習、會議制度,每周定期迸行政治、業務學習各1次。充分發揮教代會、工會、共青團等組織的作用,善于昕取群眾意見,采納合理化建議,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有計劃使用經費,勤儉辦園,每年有一定比例的經費用于改善辦園條件。
九、辦學質量 總分6分 得分6分
學生品行端正,禮儀規范,具有積極向上的進取心,具有誠信意識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生活、衛生、飲食、健身、勞動等習慣。達到培養目標要求,學生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以下獎勵榮譽,在當地社會和家長心中有良好印象。
自檢自查總分:100分 得分:96分
篇10
關鍵詞: 小學;優秀傳統文化;策略;路徑
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我國青少年受西方文化的影響逐漸加深,民族文化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燦爛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本,只有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華民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014年3月,教育部印發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指出:當前,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對于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同時指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還不令人滿意,仍存在如重知識講授、輕精神內涵闡釋及教育內容的系統性、整體性不足等問題。
近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我國越來越受到重視,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學校日益增多。但如何解決這些突出問題,通過哪些具體的方式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值得多方探討和研究的問題。
一、“優秀傳統文化”的界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從文化遺產層面看,包括有重要傳承價值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規范文化層面看,包括傳統節日習俗、中華傳統美德、隆禮重法等;從認知文化層面看,包括漢字漢語、古代文學、書畫藝術、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華優秀傳統價值觀、中華民族精神等。
二、小W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意義
小學教育階段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進行民族文化傳承的重要階段。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對于開啟學生智慧、弘揚民族文化、激發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強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小學生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其德藝雙修的特性將促進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品質,更重要的是,它是固守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基石,是國家文化安全的中流砥柱。
三、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基本策略
1. 明確方向,去蕪存精
《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于立德樹人,其中小學階段的重點在于培育和提高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所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既要誦讀原文,又要去粗取精,要精心篩選一些最能反映傳統學問、先賢智慧、中華精神和現代精神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以“立德”為方向,在誦讀經典的同時,逐步引導學生從傳統和現代等多個角度開展討論分析和比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優秀傳統文化精髓。
2. 內容分明,形式多樣
對小學生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站在學生終身發展的高度,站在對人的生命負責的高度,不能只限于讀、背和說教,而是要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由淺入深選擇教學內容,通過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和方法,引領學生去感悟一場場波瀾壯闊的生命歷程,傳承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3. 注重傳承,著眼未來
優秀傳統文化要“古為今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與公民教育相結合,這樣才能塑造出既具有傳統精神又具有現代意識的新型公民,以承擔起建設現代化、實現中華復興的歷史重任。
4. 既要會學,更重會用
學習的目的是應用,將優秀傳統文化的內蘊要求與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相融合,將文句誦讀與精神移植相結合、與常規教育和養成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在“銘言、知理”的基礎上不斷“塑形、矯行”,培養“博學于文、約之以禮”的謙謙君子,如此才能達至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路徑
1. 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
“讓每一塊墻壁都說話,讓每一寸土地都育人。”校園環境是特色學校的外顯形式,也是特色學校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以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為底色構建學校文化特色,在校園環境布置上體現古典蘊味,寓傳統文化于極富內涵的校園環境之中,讓優美的環境承載出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比如以禮、孝、仁、智、信、義等為主題;以名言名句、成語故事、歷史典故等為內容;以宣傳欄、書畫作品、文化墻、楹聯牌匾等為形式分別在學校各區域進行文化布置;等等。這為學生營造一個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
2. 與課程體系建構結合
走進課堂,是學校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的重要形式,也是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關鍵。如開設優秀傳統文化課、書法課、經典閱讀課等。還可以考慮將優秀傳統文化與音、體、美、品德等課程進行整合,在不加重學生學業負擔的前提下,構建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為重點的課程體系。
3. 與文化實踐活動結合
圍繞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德育主題實踐活動,讓學生們對領悟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學以致用,在生活中能加深對優秀傳統文化精髓的感悟,在行動中重植民族根本。比如舉辦民俗節、風箏節、剪紙節、武術節、粽子節、月餅節、陶藝節、朗誦節、書法節、美術節等;開展朗誦比賽、演講比賽、手抄報比賽、琴棋書畫才藝比賽等,讓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內化于孩子之心、外顯于孩子之行。
4. 與學生特長培養結合
開展特色班級建設活動,由教師根據本班學生實際和家長意愿,在琴、棋、書、畫、武術等優秀傳統文化項目中,選取一兩項作為本班特色建設項目,每周進行一到兩次的培訓學習,形成“班班有特色”;同時在學生和家長自愿的基礎上,組織一批具有一定個性特長的苗子,成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社團,形成“社團滿校園”的良好局面。
5. 與師資力量培訓結合
教師在弘揚、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中起著骨干、主導和示范作用,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重要的保障機制。以特色建設為指向,規劃師資隊伍建設,分層提出要求,通過建立學習型組織,聘請專業人員培訓、座談交流、講座等方式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從各個層面去解讀、揭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方法和規律,搭建培養全校高素質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專業教師隊伍的平臺。
6. 與教育實踐創新結合
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如果僅拘泥誦讀等常規形式,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要在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上,集思廣益,努力開創新的舉措和新的形式。如以歷史典故為腳本,創新編排舞臺劇,讓學生在自編自演、自娛自樂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在一年級新生中舉行開筆禮,參與活動學生統一著漢服,行古禮,完成一系列莊嚴隆重的儀式,作為人生歷程重要時期的紀念;編排活動操,將經典與課間操結合,提高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等。
7. 與學生綜合評價結合
要保持小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習積極性,必須給予學生及時的評價和鼓勵,建立一個恰當的評價體系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建立三階六段九級的優秀傳統文化評價體系,三段分為“小學士”“小碩士”及“小博士”,分別對應一二年級、三四年級和五六年級應完成的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六段分別對應一至六年級內容,并將每個學年的內容分為九個級別,學生完成相應級別的學習,學校授予相應的榮譽證書和獎勵,用于鼓勵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8. 與家長學校工作結合
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家長學校”建設的重要資源,通過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水平的提高向家庭和社會輻射,提倡親子誦讀,不斷轉變家長觀念和意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從而推動和諧社會的構建。
五、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保障措施
1. 思想落實
學校領導和教師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通過認真學習,明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個有效途徑,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選擇,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
2. 組織落實
建立二級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管理網絡,做到層層落實、分工負責。
一級網絡:建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領導小組,負責全面領導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作;制訂有關規劃、方案、制度等;負責相關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宣傳報道等工作,整合學校資源、形成合力,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二級網絡:組建優秀傳統文化工作室,抽調優秀語文教師專職負責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具體工作,負責指導校園(班級)文化建設工作、構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課程體系、組織文化實踐活動、開展課題研究、師資培訓工作、負責指導班級活動等。
3. 內容落實
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普及是指學生全員參與;提高是指成立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社團,借以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的興趣愛好獲得滿足,每個學生的個人潛能得到和諧、自由發展。
4. 陣地落實
課堂教學作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陣地,把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課程計劃之中,學校利用課堂主陣地進行相關教育;全力打造好“優秀傳統文化工作室”及校園、班級文化,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更大的空間和舞臺。要充分發揮廣播站、板報等的陣地作用,對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進行宣傳和介紹,在校園內營造學習優秀傳統文化良好氛圍。要充分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中的經驗總結出來進行推廣,對活動中典型的事例及時進行宣傳,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能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5. 經費落實
學校每年要投入一定資金,進行人員培訓、材料購買等,以保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深入,扎實開展。
總體來說,我國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興未艾,今后相關教育的重視程度將會越來越高,小學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和路徑,是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研究的課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任重道遠。
(作者單位:湖南省岳陽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塘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Z].2014-03-26.
[2] 王 寧.讓國學經典教育進入中學課堂 讀語文出版社《論語》選修教材[J]. 人民教育, 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