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客培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3-16 12:00: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客培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創客培訓總結

篇1

(一)問題的提出

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21世紀人才的核心素養,世界各國政府均把其作為教育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

學校教育教學變革的需要――在“創客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做”中進行的,需要做出具體的設計,綜合運用不同學科的理論,然后得出新的結論,再應用于探索創造中,全面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二)研究意義

前瞻性、推廣性――“創客教育”有利于培養發現問題、鑒定問題、解決問題、自我指導、社會責任感、民主協商等能力。

實踐性、指導性――在創客空間里,突破“被動接受式”學習方式,實現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結合,真正改變傳統的教學結構與教育本質。

創新性、探索性――“創客教育”所引發的課程內容改革,必然也會導致評價機制變革。

二、理論基礎與依據

理論依據:做中學――實用主義教育理論, 情境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 在制作中學習――建造主義。

政策依據:總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國發〔2016〕43號)《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

三、核心概念界定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從而在新領域創造一種新生態。

創客培養――為希望成為創客的人提供一切條件,促使其順利成為真正的創客。

模式――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論。把解決某類問題的方法總結歸納到理論高度,那就是模式。

四、同類課題的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與本課題相關的研究比較多,從不同側面為本課題的研究提供了支持。但是,還沒有任何組織或個人就“中職學校創客培養模式”這一問題進行研究。因此本課題開展的“中職學校基于‘互聯網+’的創客培養模式研究”具有填補空白的作用。

五、本研究的創新及研究假設

(一)本研究的創新

基于“互聯網+”、大數據的學習分析技術在學校中的應用, 是較前沿的研究方向,有效促進學校教學變革。

(二)重要假設

中職創客培養模式與大學等創客培養模式應該是不一樣的,當前還沒有成熟的可供復制的中職創客培養模式,當前中職學校創客培養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

六、研究目標及內容

(一)研究目標

使更多中職生成為真正的創客,提高畢業生就業、創業滿意度;培養一支基于“互聯網+”的優秀“創客教育”師資隊伍; 研究并開發出一批中職學校基于“互聯網+”的“創客教育”教學資源及教材; 研究并制定中職學校基于“互聯網+”的眾創空間建設標準及建設方案;研究并制定中職學校基于“互聯網+”的創客培養方案。

(二)研究內容

中職學校基于“互聯網+”的“眾創空間”建設實踐研究, 基于“互聯網+”的中職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策略研究,中職學校基于“互聯網+”的優秀“創客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研究,中職學校基于“互聯網+”的“創客教育”資源開發研究,中職學校基于“互聯網+”的創客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七、研究對象及范圍

(一)研究對象

本課題以具有招生資格的普通中專、職業高中的創客培養方式、方法和途徑作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范圍

中職學校基于“互聯網+”的創客培養方案的制定,中職學校基于“互聯網+”的眾創空間建設標準的制定。

八、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主要思路

“調查研究、理清現狀,構建模型、典型先導”。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將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

九、研究計劃及步驟

課題研究準備階段(2016年4-8月):醞釀、調查、論證,確定課題的申報,完成并提交申報材料。

課題研究實施階段(2016年9月-2018年5月): 學習培訓、調查分析、實證研究、總結推廣。

課題研究結題階段(2018年6月―9月),撰寫研究報告,整理結題資料,申請結題。

成果推廣階段(2018年9月以后):將課題研究的成果在中職學校進行推廣。

十、預期成果

(一)成果形式:研究報告、研究論文。

(二)使用去向:在CSSCI上發表5篇以上系列論文。

十一 、課題組構成及分工

建立組織:為了使課題的研究出成果,成立專家顧問組、課題領導組、主研組,并建立完善課題研究責任制。

研究成員分工:姜迪輝負責課題領導、協調及經費保障,李云負責課題設計、制定開題報告、實施方案和研究報告,張建川負責課題的組織實施,廖瑞蘭負責成員的培訓工作,李緒寨負責撰寫階段總結。

十二、課題經費預算

本課題經費預算20000元。

總之,我們將嚴格按照《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細則》的規定,認真做好課題的管理和研究工作,高質量地完成課題研究任務。

參考文獻:

篇2

在人們一貫的思維認識中,圖書館的主要功能有館藏、圖書借閱、參考咨詢等內容。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在圖書館中引用了一些新型技術,使圖書館用戶的行為習慣正悄然發生改變。特別是在信息網絡技術的帶動下,海量的共享知識通過開放的網絡就能輕易獲取,比方說講座資料、視頻、PPT課件、期刊文獻等都可以借助主流引擎或者一些專業平臺進行檢索、下載、上傳以及保存等操作,這就成了圖書館之外用戶存取信息的新的方法手段。此外,很多公開課程通過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實現了用戶足不出戶就能上課學習的目標。但是,一些個人的想法、靈感以及創新意識等,是無法在互聯網上找尋的,高校的圖書館想要滿足用戶獲取這些寶貴的信息資源,就不得不進行業務功能方面的創新,不能再堅持舊的業務運作方式。尋求新的服務增長點就成為了高校圖書館變革的新興命題。通過構建移動創客空間,就能很好地滿足高校圖書館新業務功能方面的拓展與延伸,能夠為用戶提供經驗交流、創意共享、協同合作和快速制造的平臺,實現更接地氣的服務模式。同時,現如今的高校圖書館內外部環境都已出現創新驅動、技術引領及深度信息化等發展趨勢,高校圖書館轉型、升級與時展潮流相適應,是當代高校圖書館的理性選擇。

1高校圖書館移動創客空間的概述與研究現狀

11 移動創客空間概述

“創客空間”是這個時代的新興產物,對行業拓展與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意義。理解“創客空間”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首先,“創客”是新興名詞,是指將各種創新、創意轉變成為現實的人,也可以理解為創意的實踐者,他們努力付諸實際行動,并不以盈利為目的。在互聯網時代,創客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是指利用開源軟件以及互聯網,把更多的意念轉變成實實在在的產品。其次,我們在理解“創客”含義的基礎上再來理解“創客空間”一詞,“創客空間”是指將具有相同興趣愛好的人們聚集在一起進行相互的合作、交流以及活動。相同的興趣愛好主要是科學、技術、數碼、藝術等方面的興趣愛好,創客空間通常也被稱為“黑客空間”,各用戶能夠一起自由分享自身各種知識與經驗、軟硬件相關知識等[1]。由于創客空間是時代的新興產物,所以全球創客空間的數量還是十分有限的。據相關資料顯示,目前世界上的創客空間只有1 000多個。我國首個創客空間是2010年9月在上海成立的,取名為“新車間”。到2014年為止,我國創客空間的數量為30個左右。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創客空間會逐漸成為一種全球性的現象。移動創客空間主要是指借助網絡信息技術,使創客空間能夠隨時隨地為人們提供服務。大多數成功的移動創客空間實例的應用,一直得到各用戶的贊賞,所以這也能夠表明人們對創建移動創客空間及開展相關創客活動的需求與興趣。

目前,高校圖書館的功能主要是滿足師生學習知識、經驗交流以及成果分享等方面的需求。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也逐漸成為高校重要的教學目標,這為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的產生提供了有利契機。

創客空間所重視的既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創造,又是目前文化走向及思維導向。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的主要目的是為師生提供一個舒適溝通的創新平臺及平等交流的平臺。如果我們能將移動創客空間引入高校圖書館,必將不斷擴展與提升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力與服務體系,還可以為當下傳統的高校圖書館轉型注入新的活力。借助當前的創客空間平臺,不但可以讓眾多創客設計的大批新設備與新技術實現較好的經濟價值與社會效應,而且還有助于各類型的師生實現快速經驗交流。

12 高校圖書館移動創客空間的研究現狀

通過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文獻網絡出版總庫)作為文獻統計來源,截至2016年10月20日,以“圖書館”和“創客空間”作為共同主題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176條結果;而再用“高校圖書館”和“創客空間”作為主題詞,檢索結果僅有41條,這就表明我國學術界關注的重點大多在公共圖書館創客空間的研究上面,針對高校圖書館如何構建創客空間的研究還很少,對于高校圖書館移動創客空間的構建研究更是廖寥無幾。在這為數不多的相關高校圖書館創客研究理論中,學界研究的角度與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如馬莉麗提到創客空間的概念,分析國內外創客空間建設現狀,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建設的意義及方法[2];陳藝論述了美國高校圖書館建立“創客空間”的概況和相關建議,以及高校圖書館引入創客空間對學校教育的相關意義等[3];張亞君提到美國科學與工程圖書館開展創客空間實踐成功的原因研究,同時分析了國內高校創客空間發展的現狀,最后提出開展高校圖書館創客空間服務的各種建議等[4]。

2高校圖書館移動創客空間的構建分析

高校圖書館移動創客空間的構建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較強的工程項目。該項目的構建需要按照一般的步驟進行,主要包括前期的調研與準備、中期規劃與部署、后期的總結與優化等三個步驟。在制定高校圖書館移動創客空間策略時,一定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量:一是構建移動創客空間的動機及其是否與高校圖書館的未來發展戰略相契合;二是圖書館移動創客空間的創建是否得到在館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工作人員是否愿意接受新的服務模式以及相關業務;三是構建移動創客空間的人力、財力以及物力是否準備充足,是否能確保建成后的正常營運等等。上述問題都需要經過詳細、認真仔細的調查與分析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實例研究還很少,所以可借鑒的研究理論方面的參考、文獻非常少。我國移動創客空間的構建一般都要參考國外的相關研究理論成果以及參考文獻來進行。國外相關學者指出創客空間的形式主要分為協作型、集中開發部署型和創業型等三種不同的模式[5]。首先,協作型創客空間在構建過程中,由于自身資源稟賦的不足,需要引入外部設備、資金等各類資源保證創客項目的可持續性,合作方在協議框架內實現項目的共建共享。其次,開發部署型創客空間一般是總分館體系選擇的構建方案,軟件和硬件設施較好,便于資源的統籌協調和集中管理。最后,創業型創客空間最具挑戰性,主要由獨立團隊全權負責項目的啟動、運營和維護,并允許開展經營性業務[6]。通過上述對三種模式的簡單分析,學界普遍認為,高校圖書館移動創客空間的構建應該選擇協作型和開發部署型兩種模式,二者結合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能夠取長補短,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經濟方面的壓力。下面對高校圖書館移?喲純涂占淶墓菇ü?程進行分析。

21 載體與資源的選擇

選擇空間載體及配置相關資源設施是構建移動創客空間的首要任務[7]。空間載體的選擇方案可以視創客項目的特點、社區成員的需求和高校圖書館的經費預算等情況而定,堅持安全性優先、兼顧實用性的原則,以便于運輸、操控和置放為具體的遴選標準。移動創客空間與傳統的固定創客空間有所不同,它會受到載重性能、空間大小等各因素的影響,而無法支持各式各樣的不同類型的工具與機器設備。因此,高校圖書館策劃團隊的第一要務是確定適合于移動創客項目的軟硬件設施及其配套資源,設備、工具引入或者采購一般應遵從小巧、輕便的原則。像體積以及重量比較大的臺式鋸、鉆孔機等大型設備就不便于裝配及移動。在國外的亞羅海得圖書館系統中,移動創客空間的構建設備主要包括3D打印機、畫架、迷你iPad、燈箱、筆記本電腦、積木套件、電路板、麥克風、剪貼簿盒、縫紉機、單元電路組件、三腳架、閃存驅動器、攝像器材等等[8]。此外,還需要保持環境清潔與安全,容易產生廢料、廢屑及有害氣體的設備、工具不宜引入,加裝通風系統往往不太現實或可行性較低,因為這需要更多的資金和人力,而且只適用于較大的車載空間。

22 創客項目策劃及組織

創客項目是構成整個移動式創客服務體系的核心要素,設備、工具等資源的引入是前置條件,但若不能成功策劃、展演和組織好創客項目,將使前期工作功虧一簣[9]。因此,高校圖書館作為實施主體,需要統籌協調好各方力量,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制訂個性化的移動創客項目實施方案。可以借鑒一下美國圖書館的各種實踐案例,他們的移動創客項目各具特色。如:羅格斯大學圖書館已連續舉辦多屆“可食用圖書節”、節日賀卡制作和數字多項式方程比賽,并將預算、評獎、志愿服務和宣傳視為四項核心任務。這些項目兼具趣味性和教育性,并不需要太多的財力投入,也容易協調。蒙蒂塞洛高中移動創客項目由圖書館實習生主持,每個星期四他們都會帶上移動創客箱子奔波于本地中學之間,為守候在圖書館的學生們提供創客項目。這種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圖書館的歸屬感,使圖書館員成為創客項目的協調員和促進者。伊隆大學移動創客空間團隊利用社區聚會的機會,面向社區成員現場演示創客項目,社區為移動創客項目提供協調和贊助,在公寓大廳為學生提供真實體驗,有助于提高創客項目的外部影響力和用戶的現場體驗感及其參與積極性。實施策略主要包括兩大要點:一是用戶需求調研與分析,根據調研結果確定活動方案的立意、內容等核心要素;二是硬件、軟件以及各類人員的配備,相關工作沒有權威性或者標準化方案可供參考,策劃人員需要根據項目的功能定位和用戶反饋做出設計與優化。

23 安全保障及相關知識培訓

安全對于創客活動來說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高校圖書館應在強化安全責任意識、培養正確的行為習慣和安全防護等方面執行嚴格的培訓方案并提供操作引導、使用指南及必要的保障措施。在創客活動開始之前,所有參與者都必須經過安全培訓,主要內容包括:保持著裝與穿戴規范,熟悉操作規則與流程,正確使用設備和工具,保持環境整潔并在活動結束后及時物歸原位,尤其是要注意避免飛濺、灼燙、有害氣體和金屬切割,參與者在受傷或感到不適時要及時上報、就醫。為避免發生意外并起到防范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員可在設備、工具上貼上安全小提示,提供個人安防設施,如面罩、護目鏡、手套和耳塞等[10]。同時,由于創客活動的天然屬性,高校圖書館還需要考慮到為正式的創客、導師、館員以及其他參與者和重要的設備、工具購買保險,高校圖書館也可以要求參與者簽訂相關的免責協議。考慮到移動創客空間的特殊性,高校圖書館既要保證硬件資源在移動之后保持正常的可用狀態,也要確保其在展演和放置時不會丟失,如選用車載工具,應當考慮安裝GPS導航與定位系統,車門、車窗考慮使用透明的安全玻璃以便于可視化監管。

24 經費規劃保障

高校移動創客空間的構建,經費是必須重點考慮的對象,它對項目的構建產生最為直接的影響。實現高校圖書館移動創客空間的可持續發展,獲取足夠的項目啟動資金及做好長期規劃成為直接關系到項目構建成敗的關鍵性因素[11]。移動創客空間有其特殊性,除了常規的啟動成本、運營費用和收益外,必須考慮到運載工具在汽油、保養和維修上的開銷,還需要將保險費用考慮進來。國外圖書館移動創客空間的構建都得到了相關部門在資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我國高校圖書館移動創客空間在創建時,可以借鑒國外的一些成熟經驗與做法。比方說,美國的圖書館協會等專業組織在創客空間經費保障上提供了很大支持,同時社會力量也在資金供給方面提供很多幫助。

25 績效評估及反饋

建立績效評估及反饋機制是創客空間戰略規劃中容易被忽視的環節,而這對于移動式創客服務的調整、部署與優化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以作為考核館員工作業績的參考標準。高校圖書館移動式創客服務績效的評估方式分為正式和非正式兩種。1)正式的評估方式包括問卷調查、訪談和民意測驗。為了獲得實質性的及時反饋數據,問卷的內容設計應當盡量采用遞進式量值,不宜簡單地設置“是”與“否”等選項。另外,對校外少兒用戶的家長或監護人進行訪談,是獲得可靠反饋信息的另一有效途徑,同時也能獲得社會力量的有效支持。對這種課外活動的潛在支持更為正式的測量工具是技能階梯評估法,即在創客活動前后兩個階段對參與者提出相同的問題,考察用戶在參與創客活動后各項素質的成長水平[12]。2)非正式評估方式要相對靈活一些,實施主體可根據實際需要采用因地制宜的測量與評價工具。如在創客活動中對用戶的交談進行現場采訪,提出跟進式的問題并做好筆記以便后期總結。為創客搭建在線溝通與交流平臺也是接收反饋內容的方式。如開通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建立高校校園QQ討論組、借助于朋友圈的用戶交互機制等獲得最真實的動態反饋信息,以促進移動創客活動的改進和完善。

篇3

“作為創客,我們的目的就是通過創新,利用互聯網+,拋卻舊有的服務模式,為顧客提供更為優質便捷的服務。”8月13日,在六師、五家渠市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內,汽車保養創業項目的創客菜果果剛剛通過網上預約的方式,和顧客達成線下上門保養汽車的服務意向。

進入2015年,大量“創客”群體出現并活躍在不同行業的各個領域,而由“創客”所代表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然成為當下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活力引擎。

今年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兵團高度重視經濟發展工作,堅持創業創新,在解放社會生產力的同時,更加注重解放社會創造力。7月29日,兵團黨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部署當前經濟工作時重點指出,創業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兵團當前需要加強的薄弱環節。要認真落實國家扶持政策,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各類市場主體開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形成新優勢。

在兵團經濟發展新常態中,經濟發展方式由傳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兵團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同時,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推動兵團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

讓職工更加富裕

8月的清晨,天還未亮,四師六十二團職工姬建玲就早早地來到正在裝修的門面房內,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從土地經營的舊圈跳出,看準團場的建設和發展,我選擇了與團場發展息息相關的建材生意。現在,已有7名團場職工在我這里就業。”姬建玲說。

在四師六十二團,像姬建玲這樣自主創業的職工比比皆是,他們將目光投向如何增收致富、如何拓展增收空間上,搶抓團場城鎮發展機遇,紛紛投身于餐飲、建材、裝修等行業,創業熱情空前高漲。

同時,六十二團黨委加大產業結構調整,以加快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建設為主要路徑,以促進團場職工多元增收三年攻堅計劃為抓手,不斷拓寬增收渠道、優化收入結構、提高收入水平。通過制定嚴格的多元增收考核管理辦法,選樹致富能手、培育典型致富項目等方式,從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加大對職工的扶持,通過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引導更多職工實現從一產轉移到二產、三產,促進職工多元、快速和持續增收。

作為兵團促進團場職工多元增收、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縮影,四師六十二團經濟發展的成功之路,已經在兵團形成一種新的潮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兵團經濟發展工作當中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5年7月,兵團召開促進團場職工多元增收工作總結表彰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在總結表彰2014年度和去冬今春團場職工多元增收工作,部署當前及下一階段重點工作時,著重強調要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要為職工群眾積極搭建創業平臺,加強創業培訓,完善公共服務,在調動增收積極性和提高增收參與度上提檔升級。

推動兵團經濟發展,要結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化職工多元增收。圍繞“三化”建設,大力發展商貿、餐飲、旅游、運輸、家政服務等傳統服務業和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和規范師、團勞務市場,為職工就業創業創造條件、搭建平臺。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托各類園區和職工創業園,集聚創業要素,發展一批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園區,不斷深化職工多渠道就業和多元增收。要鼓勵職工進企業、進園區、進社區,從事個體商貿、住宿餐飲、社區服務,拓展就業創業空間。要加強職業技能和創業培訓,發揮“訪惠聚”工作組作用,幫助職工群眾提升就業創業技能。

讓“小微”放飛夢想

2015年3月2日,科技部召開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會議強調,2015年,中國將迎來創新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各方面在研究、出臺發展眾創空間的措施和手段,加快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局面。

在之后的幾個月時間內,兵團各師、市開始陸續嘗試建立“創客”基地,六師、五家渠市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和十三師“紅星創客基地”在兵團首次掀起創客潮流。

為創客搭建創業平臺,創造“創客”經濟,為兵團非公有制經濟注入了新鮮血液。在六師、五家渠市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業孵化基地,2000余平方米的辦公區內,近百個工作崗位上坐滿了年輕的創客,這群涌動著創新激情的年輕人,正在努力奮斗中實現著自己的價值,放飛著自己的創業夢想。

“電子商務具有創業門檻低、創業成本低、創業風險低的優勢。六師、五家渠市大學生孵化基地旨在為廣大創業青年提供優質的辦公空間和經營管理、咨詢等創業項目孵化服務,同時在融資渠道上為創業者提供幫助,多層次、全方位鼓勵和支持青年創業。”五家渠青格達晉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展介紹說。

7月在十三師皇后天街商業中心廣場成立的“紅星創客基地”,成為十三師及哈密地區首個創客基地。

“紅星創客基地”堅持“眾創、眾籌、眾智、眾贏”理念,充分發揮政策、產業、生態、服務等優勢,與中盟房產并肩攜手,傾力打造“紅星創客”品牌,在大數據、大文化、大教育、大旅游、大餐飲、“互聯網+”等重點領域,為創業創新人士搭建平臺,著力將“紅星創客基地”發展成為涵蓋創業培訓、創業引智、創業孵化、創業融資和創業服務的綜合體,全力為大眾構建一個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

由創客發動,帶動非公有制“創客經濟”,正在成為當下經濟發展潮流中的新詞。而由“創客”代表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推動中小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像“創客”團體類型的中小微企業和非公經濟發展。中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重視抓好中小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企業講道德、重誠信、循法治、守契約,推動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創業創新文化,打造兵團人重誠信、重信譽、重質量的良好品牌,引導中小微企業把發展重點放在創業創新上。

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中小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同職工就業增收致富結合起來,探索將面向團場和職工的興邊富民資金、扶貧資金和有關項目資金等作為國有資本金或職工投資,入股各類中小微企業,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微企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的信貸資金投放,保障金融服務需求。

同時,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把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建設納入“十三五”信息化發展規劃,加快制定和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理順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積極探索“互聯網+農業”、“互聯網+商貿”、“互聯網+金融”等新產業和新商業模式。

讓連隊充滿活力

近年來,隨著兵團經濟不斷發展,為實現兵團特殊體制和市場機制相銜接,兵團積極探索發展連隊經濟。

走進五師八十四三連怪石峪牛羊養殖專業合作社,職工馬軍虎正忙著喂養黃粉蟲,2012年,八十四團引進了拓普生物科技昆蟲養殖產業項目,一些職工利用連隊廢棄住房發展這一項目。

近年來,合作社在原連隊的宅基地上開展畜牧養殖,并配種紅棗、開展育苗產業,吸引了像馬軍虎這樣的大田轉移勞動力和山區禁牧轉移牧工近百戶。在解決連隊閑置勞動力就業問題的同時,有效促進了連隊經濟的發展。

連隊與職工共同出資、共同參與經營,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經濟組織形式,使連隊經濟更好地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在為職工群眾帶來收益的同時,成為了兵團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成分。

積極探索發展連隊經濟,突破基層連隊職工群眾的發展瓶頸,依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立足實際探索發展連隊經濟,采取團連合辦、連隊和職工合辦、連隊和地方企業合辦等形式,發展職工合作社、連隊公司、連隊企業等,積極挖掘和支持各類能人領辦經濟實體,從而增加連隊積累、提高職工收入、增強連隊活力,為連隊富余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創造機會和條件,讓連隊黨支部有更多資源、更大能力、更好條件開展工作、做好服務。

篇4

摘要: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是一項新興事物,將逐漸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主要載體之一。為此,文章從館藏資源開發、業務模式創新與流程的軟件開發、圖書館出版服務與開發、圖書館的創客空間服務、館藏及讀者信息數據發掘分析與智庫服務、建立全國文創工作資源共享平臺等方面著手構想如何開展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項目,以期使圖書館文創工作健康、穩定、可持續地發展。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6)10-0066-03

1背景

近日,文化部等4部委的《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若干意見的通知》已由國務院轉發,就圖書館如何開展文創產品的開發工作給出了指導意見,對充分挖掘館藏資源,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將會極大地促進圖書館文創工作的發展。這也要求圖書館集思廣益,努力開發出更多更好的文創項目。文創產品是指源自文化的產品設計思路,通過文化器物自身涵蓋的豐富文化底蘊,加以整合、分析、設計、重構后,形成符合現代生活信息的形式,并探求產品使用后其對人們精神文明的提升與滿足[1]。文創產品是圖書館文創產業的基礎,能起到延伸圖書館服務職能的作用[2]。因此,圖書館文創產品的開發需要緊緊結合圖書館品牌、館藏文獻信息資源、資深圖書館員業務技能等要素,根據市場消費的需要,研發質量上乘的適合不同類型用戶的產品,更好地服務于圖書館的工作。

2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項目

2.1館藏資源開發

2.1.1館藏資料整理。圖書館文創工作的實質是深入發掘館藏資源,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中華傳統文明。因此,文創工作首先要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如:國圖下屬單位“國家典籍博物院”,其主要文創產品就是古籍資料整理,包括典藏與出版社合作出版中華醫藏,充分發掘館藏;珍貴館藏的禮品制作;充分發揮專業技能,開發古籍修復方面的設備研發[3]。這些項目都是將館藏資源加以整理、發掘,從而創造出新的館藏資源衍生品。

2.1.2可以借助互聯網+模式,大力加強館藏的數字化建設。館藏數字化不僅包括館藏數字資源,還包括它的存儲、管理服務系統。為更好地服務于讀者,充分發揮館藏的作用,圖書館可以將館藏資源特別是古籍、地方文獻類資源整理、分類,將其數字化,并且圍繞文獻內容開發一系列文創產品。

2.1.3利用館藏資源及業務技能進行深度開發。如:利用古籍修復人員的業務技能開辦業務培訓,增強修復能力,培養技能人才,可以在社會上的裝幀修復市場尋找商機。又如:繪本閱讀的延伸服務,可以在讀者閱讀的基礎上開辦興趣培訓班及學習輔導班。武漢圖書館成立的武漢圖書館文化藝術培訓中心,其學員按年齡層次、特征劃分,主要分為對初高中生的語數外等文化課進行的課外輔導、在崗人員的職業技能、外語及計算機等方面的培訓、針對室內裝潢、注冊會計師、教師資格、影視動漫等職業培訓班[4]。

2.1.4開展文化旅游。結合館藏優勢,圖書館可以選用不同方式來開發文化旅游。作為旅游行程的一部分,可以在圖書館設立地方文化資料室;在景點開辦館藏宣傳點,介紹景點文化;公共圖書館擁有大量的閱讀空間,可以供游客休息和閱覽;創辦特色的文化休閑旅行社,吸引高品質游客參與文化休閑游,打造一條獨特的文化之旅。圖書館通過挖掘、整合和建設數字化旅游文獻資源,提供給旅游行業及用戶,既讓顯性知識得以增值,也讓隱性知識得以挖掘,實現了知識的傳播價值[5]。特別是針對各地都有圖書館的獨特優勢,可以建立圖書館文化旅游地區聯盟,針對品質游客開展特色文化旅游業務聯網服務,會有力地促進文化旅游產品的開發。

2.2業務模式創新與流程的軟件開發

2.2.1利用科技力量實現圖書館文創產品的開發是各試點單位實現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互聯網+時代,圖書館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創新服務模式,同時開發相應的管理流通軟件,如APP開發、微信服務等產品,創新服務模式,并形成相應軟件產品。創意離不開技術支撐,近年來圖書館在空間模式重構、框架模式搭建、技術資源整合、項目活動策劃等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均從不同角度詮釋了圖書館創意服務的巨大潛力[6]。特別是互聯網+為圖書館的文創服務提供了充足空間與無限可能,圖書館可以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結合創新服務模式,開發相應產品,既有利地幫助兄弟館開展創新服務,又獲得相應的經濟效益。

2.2.2圖書館工作模式的創新是開發文創產品的重要來源方式。如:“大杭州中心館―總分館”模式的創新服務,以杭州圖書館為中心,區縣(市)圖書館街道、社區三級圖書館為總分館,統一調配文獻資源,統一服務標準,運行效果大幅提升[7]]。這種工作模式的創新使原有配套的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功能需要加以改進升級,因此也給文創工作創造了機會。圖書館可以利用業務優勢結合科技力量,開發適合新的工作模式的文創產品。

2.2.3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ILAS)是深圳圖書館利用自身的業務技能與社會力量有機結合開發出來的軟件產品,是為信息的數字化提供服務的優質工具。從某種意義上講,除了館藏開發、工作模式及相應軟件、設備與創新是圖書館文創工作的重點,ILAS應屬典型文創產品。又如:河南省圖書館采用互聯網+思維,利用大數據分析,將圖書館采訪工作流程的書目收集、整理、分類、剔除、書目排序等工序,通過計算機技術實現自動采訪功能,研發出一套圖書館智能采訪管理系統,能夠減輕采訪人員的工作強度,節省時間,提升工作效率及館藏質量。該系統還可以完成館配各項數據分析、他館館配對比、電子書紙電同步、院系專家及讀者薦購、館配商管理等服務功能,將科技力量與圖書館業務智能完美地結合起來,并形成新的文創產品。

田利:圖書館文創產品開發項目的構想*2.3圖書館出版服務與開發

在20世紀早期,商務印書館與它所創辦的東方圖書館通過出書、藏書相輔相成成為館社一體化的典范,是圖書館出版的雛形。另外,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依托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所擁有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對館藏資源重新發掘并加以整理出版,也成為館社一體模式的典型。目前,很多圖書館已經將服務領域擴大到學術界,相當于承擔了學術出版的工作,圖書館出版也會成為一種新型的文創開發產品[8]。

2.3.1自出版。自出版是指作者在沒有第三方出版商介入的情況下,利用電子圖書平臺自主出版圖書或多媒體產品,也稱為“原生電子書”[9]。圖書館自出版服務是指圖書館為作者在自出版的過程中所提供的服務。圖書館自出版服務涉及知識產權問題、書號問題、質量掌控問題、讀者使用問題、營銷問題等\[10\]。自出版雖然能夠獲得更多的報酬,但同時也意味著要經歷圖書出版的所有過程。而圖書館自出版服務是為了讓作者能夠專心寫作,幫助其完成除了寫作之外的其他出版工作。

2.3.2開放存取(Open Access,簡稱OA)出版。其方式包括建立開放存取資源的導航或整合平臺如南開大學圖書館的開放獲取資源導航、開放存取知識庫出版如北京大學期刊網與清華大學機構知識庫、開放存取期刊出版如《知識管理論壇》、資助開放存取出版如高能物理期刊開放出版計劃(Sponsoring Consortium for Open Access Publishing in Particle Physics,簡稱SCOAP3)、指導開放存取出版如清華大學機構庫的開放存取政策等\[11\],為文創工作參與圖書館出版服務與開發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2.4圖書館的創客空間服務

創客空間與圖書館具有內在的戰略相關性,能夠促進圖書館功能轉型與角色重塑。圖書館發展創客空間應該踐行堅持公益、體現平等、量力而行和旨在創新教育等原則\[12\]。圖書館創客空間的規劃與實施策略主要包括空間選址與設計、經費預算與管理、政策法規與協議、館員與用戶培訓、安全防范與教育、活動策劃與組織、外聯活動與伙伴關系、宣傳推廣與營銷以及效果反饋與評估\[13\]。

目前國家圖書館與上海圖書館等不少圖書館都開展有創客空間服務,如:上海圖書館的“創新空間”頗有特色,通過“閱讀區域”“IC共享空間”“創意設計展覽空間”“專利標準服務空間”及“全媒體交流體驗空間”等5大區域的配合,培養創客動手精神,拓展了服務領域。圖書館通過開辦創客空間,除了原有的公益服務功能外,更主要的是可以發揮創客空間為文創工作服務的作用,由僅提供平臺服務轉變為積極參與,盡快融入創客空間的工作氛圍,體驗真正市場環境下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了解經濟實體的發展狀況,并通過有計劃地引進科技型公司、藝術設計公司、文化傳播公司等未來與文創開發有關聯的經濟實體,在創客空間中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讓圖書館的文創開發水平盡快提高。

2.5館藏、讀者信息數據發掘分析與智庫服務

圖書館通過數據分析發掘,可以詳細了解館藏借閱種類分布,通過對讀者群體類型以及讀者借閱行為分析,總結資源購買規律,便于科學采購。其分析結果也有助于出版發行部門的內容整合、選題研究、營銷方向。這種分析系統可以使圖書館優化館藏資源結構,合理安排資金,也可以向發行部門提供分析數據,創造文創的經濟價值。在智庫服務方面,國家圖書館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在智庫服務方面走在了前列。中國國家圖書館下設的立法決策服務部,被稱為隱形的國家智庫\[14\],后發展為國家圖書館立法決策服務平臺,已經成為成功的圖書館智庫案例。中國社會科學院圖書館通過建立科研成果數據庫和社會調查數據庫,充分利用自身豐富的文獻信息資源和廣泛的收集獲取渠道,結合各方面需求,為國家、企事業單位的發展規劃、各類項目提供智庫服務,以利于科學決策。2014年,該館承擔了廣東省佛山市“知識定制服務打造知識城市”的調研課題,為其提出了針對性的政策制定方案,有效地促進了資源與地方文化發展的深度融合\[15\]。圖書館智庫服務采用的人才模式是由行政人員、圖書館員、知名學者組成,其中行政人員和館員作為專業化的輔助人員,知名學者為智庫研究團隊核心,作為常駐研究員。智庫服務主要為圖書館文創工作發展提供政策咨詢;以智庫產品和智庫人才輸出為目標,搭建圖書館新型文創工作交流平臺;為國家和地區科技政策發展提供建設性方案等\[16\]。由此可以看出,圖書館文創工作若能提供智庫服務,不僅能夠收獲經濟效益,而且提高了圖書館的服務層次,真正利用了圖書館資源,發揮了圖書館文創人員的聰明才智,也體現了文創工作的重大意義。

2.6建立全國文創工作資源共享平臺

資源共享平臺是信息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信息的系統性、連續性、完整性等獨特的資源優勢可以成為較大的競爭優勢。各級圖書館館藏各具特色、種類繁多,文創工作需要建立統一的資源共享平臺,才能使館藏資源互通有無。通過平臺可以了解各館館藏特點及品種、種類,以便開發個性或共性產品,同時可以在全國建立銷售網絡系統,便于產品快速占領市場,使平臺共享的各試點單位合作共贏、共鑄輝煌。

3結語

圖書館文創工作是圖書館服務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其運行經營在很大程度上將受到圖書館事業體制的制約與影響。一方面要求圖書館文創工作在推進文創產品開發的同時,也要注重優秀的文創專業人才的培養\[17\],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從開發、設計、經營、管理等方面打造一支全面適應市場化的人才隊伍,從而實現文創產品和圖書館整體事業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另一方面圖書館需要平衡好免費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與文創產品開發的關系,只有在做好圖書館基本服務的前提下,才可以研發眾多的文創產品項目,才能符合《意見》的精神要求,為圖書館延伸服務貢獻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姜玲,王麗齡.文化創意產業集聚效益分析:以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為例[J].中國軟科學,2016(4):176-183.

[2]張紫馨.博物館文創實踐:首博文創開發與思考[J].首都博物館論叢,2013(27):144-152.

[3]周淵.讓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N].文匯報,2016-07-10(001).

[4]鄧攀.發展優質文化產業之路:以武漢圖書館文化藝術培訓中心的發展為例[J].圖書與檔案,2008(24):604-605.

[5]鄭紅京.區域文化發展背景下的圖書館旅游信息資源數字化管理與優化研究[J].圖書館,2015(8):90-93.

[6]梁亮,馮繼強.城鄉統籌的中心館――總分館模式研究:以杭州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9):12-14.

[7]]馮繼強,唐 晴,李玲麗.“萬眾創新”背景下浙江省公共圖書館文化創意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5(11):1-4.

篇5

隨著“創客”一詞首度進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圍繞創客形式開展創意創新創業教育,逐漸成為高等教育領域的熱點議題。近年來,清華大學的創客教育蓬勃發展,建設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客空間,成立了清華大學創客空間協會,開展了全球創客馬拉松、中美青年創客大賽、國際創客教育論壇等系列有影響的活動,開出了“創業導引課一一與創業名家面對面”等系列創新創業課程,初步建立了較為系統化的創新實踐教育體系。學校為使創客文化在清華獲得更廣的受益面和更深的受益度,從去年開始,已將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周六定為“清華創客日(Tsinghua Makers' Day)”,即清華創客們的節日。創客教育已成為清華大學“三位一體,以學為主,通專融合,多樣成長”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2015年4月15日,清華大學倡議在教育部的指導下,發起成立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2015年4月25日,響應成立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聯盟的倡議,

由清華大學眾創空間i.Center牽頭的創客墩育基地聯盟先期成立。

2015年年初,《現代教育技犬》雜志邀請我做專欄主持人,圍繞“創客教育”這一議題策劃一組文章,以期反映國內外創客教育領域的最新進展。經過與學校里熱心創客教育的各位領軍教師溝通,大家積極響應,分別從創客運動與科技教育、眾創空間與生態建構、美國高校創新教育實驗室和社會創客空間發展、國內創客空間運行模式、清華眾創空間建設實踐等選題成文。我們深信當創客運動與教育發展結合碰撞,一定會迸發出教育創新的火花。我們希望通過探索實踐與分享交流,能夠與兄弟高校及社會各界攜手,共同推進高校創客教育實踐,共同推進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事業,進而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和創新型國家轉型。

摘要:全球創客運動的興起使得眾多人士開始將創意通過實踐變成現實,這一過程在大學校園中更具有獨特的內涵。該文以清華大學i.Center為例,闡述了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創客活動的內容和精神提升實踐教學水平的過程,介紹了挑戰式系列教學活動及相關創客信息平臺的建設情況,探討了開展個人實踐與團隊協作相結合的學習活動所需的必要條件與制度保障,為高校開展創客主題的實踐教學活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眾創空間;清華i.Center;學科交叉融合;創客活動

【中圖分類號】G40-057【文獻標識碼】A【論文編號】1009-8097(2015)05-0005-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5.001

一 引言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高等教育都非常重視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美國率先開展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英國、德國、日本等國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在相互借鑒中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清華大學一直引領國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SRT項目、學生科技競賽項目、挑戰性課程、創新創業課程、學生科技興趣團隊、X-Lab、清華創客等,以不同形式、層面和角度形成了較為系統化的創新教育體系。創客運動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其核心內涵強調將想法變成現實。近年來,清華大學在校園中開展與創客相關的課內外教學活動,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承擔項目任務的獨立意識、以目標為導向的契約精神以及對自身負責的企業家精神。

1996年,清華大學整合校內工程實踐教學資源,組建基礎工業訓練中心,全面負責和協調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和其他實踐教學工作。2008年11月,基礎工業訓練中心轉變為實體單位,統籌規劃、具體實施全校工程實踐教學和相關科研工作。2014年,基礎工業訓練中心開始轉型升級為i.Center,“i”的內涵包括工業級(Industry)、學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創新型(Innovation)、國際化(International)和以學生為主體(I)等。1.65萬平方米的物理空間里配置著上百臺數控車床、機床、銑床以及3D打印機、三維掃描儀等工具,供創客們使用。未來,清華i.Center還將有望向校外開放,匯聚北京乃至全國的創客。

二 清華i.Center開展的活動

2009年10月,i.Center建設機電工程創新實驗室,全面向學生科技活動和科技賽事開放。

2010年9月,學生社團創新社入駐i.Center。經過幾年的發展,產生了創客明星王昊及其創業公司幻騰智能。

2012年10月,校團委創業訓練基地入駐中心,經過幾年的發展,產生了創客明星王世棟及其創業公司紫晶立方。

2013年1月14日至17日,圍繞創客活動,工業工程系顧學雍在i.Center開設“跨學科系統集成設計挑戰”課程。學生組成團隊后,圍繞特定挑戰任務主題,從提出方案、產業調研,到原型設計、宣傳推廣,最終進行項目展示。通過短時間高密度的挑戰任務,學生可以親自體驗真實項目開發過程中會接觸到的大量實用工具和方法。課程中引入專利管理模式、市場交易模式、法律模式等,讓剛剛接觸項目開發的學生就能夠體會創客所面臨的各種挑戰。課程至今已舉辦四屆,參加的學生來自工業工程系、精密儀器系、新聞傳播學院和美術學院等20個不同院系。該課程已經成為清華大學錢學森力學班的必修課。

2013年9月初,清華大學學生社團“創客空間”開始開展創客活動,12月通過審批正式成立。該社團目前有近300名學生會員。

2013年11月4日,以“創客交叉融合空間的構建”為主題的“清華大學第24次教育工作討論分會一一創新實踐教學研討會”在i.Center舉行,重點關注以創客為代表的創新實踐和教育模式。“清華派?創客功夫”駐校創客項目同時啟動,包括全球創客空間運動發起人米奇?奧特曼(Mitch Altman)在內的10余名國內外頂級創客入駐清華。

2013年11月8日,來自校內外22支創客團隊的100余名學生匯聚由清華美術學院付志勇發起的全球創客馬拉松大賽現場,連續54小時進行設計與科技相結合的產品開發,角逐3萬美金創業大獎。

2014年3月26日晚,陳吉寧校長來到i.Center,與學生創客團隊和指導教師進行交流。

2014年4月24日,i.Center獲批并授牌“北京高校示范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北京市校內創新實踐基地建設是“十二五”期間市教委推動高等教育改革,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的重要舉措之一。

2014年5月6日,“共筑夢想一一中美青年創客大賽”正式啟動。本次活動作為第五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亮點之一,其目的在于增進中美兩國青年的相互了解,深化彼此友誼,推進中美人文交流的發展。清華大學作為本次大賽承辦方,負責預賽、決賽相關活動開展,包括大賽整體策劃與過程實施、賽制流程與規則制定、品牌形象設計與運營、活動網站與數字內容設計、團隊選拔與培訓等。

2014年8月,清華大學6名教師組團前往波士頓、紐約、舊金山等地考察美國高校創新實驗室及創客空間建設。考察團先后考察了麻省理工學院、帕森設計學院、紐約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以及波士頓Artisan's Asylum創客空間、奧克蘭The Crucible社區創客空間、Autodesk公司、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 Studios)等,與相關機構負責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并詳細了解了創客空間的建設理念、運行機制、課程體系和物理空間等情況。

2014年10月22日,以“回饋母校助推創業”為宗旨的水木清華校友種子基金成立大會暨創新創業論壇舉辦。會上舉行了一系列簽約儀式,其中之一為基金與i.Center共建創客咖啡和孵化空間項目。

2014年11月20日下午,國務委員王勇到訪清華大學,并專程視察了北京紫晶立方科技有限公司。這是一家由清華大學創客學生自主創業的3D打印公司,該公司系今年新《公司法》頒布后的首家注冊企業,獲得了北京市首張新版營業執照,編號為00000001。

2014年11月29日,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創客日”(Tsinghua Makers' Day)活動并決定將每年11月的最后一個周六定為“清華創客日”。首屆清華創客日活動包括國際創客教育論壇、國際創客教育基地聯盟研討會、創客馬拉松啟動儀式、創客空間體驗、學生作品路演等內容,旨在通過對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可持續的交叉學科創新、可重組的人才團隊參與機制等問題的探討,以及項目驅動的成果展示,探究創客運動如何創新教育實踐,塑造大學未來,并進一步讓創客文化融入大學教育實踐。

2015年1月,i.Center組織教師前往深圳,分別訪問了清華深圳研究生院i.Space、柴火創客空間、Techspace、深圳DIY、前海大家咖啡、大疆公司等,對深圳的創客生態進行了詳細調研。

2015年3月3日晚,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在主樓東階教室為清華300余位同學帶來主題為“什么樣的人應該創業”的講座,這是全校性選修課《創業導引――與企業家面對面>的首次課程。課程開設的初衷是讓學生與創業名家面對面,感受創業名家的魅力,激發創業熱情,培養企業家精神和首創精神,為擁有創業夢想的學生提供創業通識教育。

2015年4月24日~27日,i.Center組織承辦“創客教育基地聯盟成立暨創客教育生態系統構建高端論壇”。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60余所高校、10余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創客教育基地聯盟。

三 清華i.Center建設理念

i.Center實踐教學基地完善的硬件設施為全校學生提供了一般創客空間無法比擬的制造加工場所,這些工業級的加工設備及相關技術支持讓學生創客可以提前接觸到高水平的制造技術。此外,i.Center所開設的機械制造和電子制造實課程,隨著先進數字化制造設備的不斷更新,為學生提供了體驗當今最前沿、最主流的數控加工、3D打印、激光加工等,為日后規劃設計產品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也為學生團隊進行新產品開發提供了便利。

i.Center通過聚合學校相關創新實踐資源,聯合美術學院、工業工程系等院系以及校團委,進一步完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創客交叉融合空間。清華i.Center正在形成的實踐資源支撐平臺和社區網絡,已經從團隊組建、設計思考、原型制作和產業資源對接方面進行了成功的嘗試,有力地支持了多學科背景團隊開展的創新實踐活動。創客活動與我校已有學生“三創”教育活動具有許多互補的特性,尤其在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習空間的建設等方面,創客運動所提倡的創客空間建設模式與創客馬拉松活動模式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鍛煉其創造力具有明顯的效用。

i.Center結合自身資源和優勢,開展了一系列融入創客文化、以創新方法結合項目實踐的教學活動。教師注重在各個教學環節通過學生實踐加強學習效果。創客主題相關課程的設計,強調短時間、跨學科、重成果。活動主題通常選取機電類產品設計,例如自動化物料配送系統、低成本納米顯微鏡、物聯網產品等,學生圍繞相應主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制作原型產品進行演示。

總結以往與創客主題相關的教學活動實施經驗,探索將創客精神融入教學活動的i.Center建設。在理念上,致力于“讓學生做夢想的實現家”,以志趣為導引,以創新實踐活動為手段,理工、人文、社會學科相融合,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協調發展,充分釋放學生巨大的創新潛力。在體系上,通過建設開放的創客活動服務平臺和教學體系,面向全校學生,提供孵化場地、技術培訓、產品開發、加工制作、管理咨詢等方面的支撐條件,讓同學們了解并運用最新的技術工具及創新方法,實現跨領域合作,鼓勵不同學科的同學進行思想碰撞,運用和發展現有的開源和學術研究成果將想法變成現實。在模式上,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創客活動作為開展創新思維教育、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重要載體,通過教育模式的創新,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在校園里營造良好的創意、創新、創業氛圍。在規模效益上,通過一系列的i.Center基礎建設以及常態性的“三創”活動,讓全校超過三分之一的同學直接參與符合創客精神的正式學習活動。這些正式的創客學習活動以創造實物、服務或內容系統為導向。在機制上,形成開放的建設機制,通過學校相關院系、教師、學生、國內外企業以及全球創客社群等的主動參與,激活清華校園成為一個更具創造力的學習空間,讓清華首創的創客教學模式成為世界一流大學仿效的對象。

四 清華i.Center建設的探索和實踐

1 課程和活動

創客教育圍繞著創客空間展開,需要開發一系列創客教育導引課程,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創新創業類課程的設置要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要與專業實踐教學有效銜接,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

i.Center課程建設特點是綜合化、跨學科和挑戰性。綜合化和跨學科教學有利于學生獲得寬闊的基礎、專業視野和較強的適應能力;挑戰性教學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主動獲取新知識并綜合運用知識,在完成挑戰性任務中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生的勇氣和自信,培養溝通、合作和創新等能力,需要對全校學生開設以下四種風格獨特但內容與形式互補的跨學科系列課程:

(1)短暫而密集的跨學科導引課:讓不同學科的混合團隊,以完成一個復雜而緊迫的共同目標為學習任務,體驗交叉學科的工作方式。在過程中引入各種團隊與社會協作的思維工具以及可支持跨學科、跨地域、跨時區的數字協同工具。

(2)挖掘具體知識內容的實驗室探究課:讓同學們依照個人或團隊的興趣,在校內外尋找可以提供具體解決方案的技術來源或學科專家,以訪談、參觀等方式,探尋本學科所不具備的專業知識及工作方法,用以拓展新的學習內容及合作對象。

(3)針對個人生涯發展需求的戰略規劃課:以個人為單位,從家庭、職業、社區、地域經濟等周邊機會逐步展開,帶領同學們一起規劃并調整個人的生涯發展戰略。同時,組織跨學科的學生團隊,以不同的視角解讀時事新聞與產業戰略分析報告;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的范圍之外,經由學科組織或專業網絡平臺,尋找合作伙伴。

(4)以產品為主軸的系統設計開發課:基于前述幾門課程的知識與人脈累積,針對特定產品(可以是內容、服務或實體產品)進行系統設計與開發,可以在經過具有相應經驗的社會人士或者學術領域專家的審核后立項。依照各項目的合理開發進程,同學們可以組成跨學科的項目團隊,依照個人貢獻程度,獲取相應的學分或者能力認證。

創客教學活動將覆蓋創客講座、創意工作坊、團隊研發項目等,主要舉措包括:

(1)開設創客教育導引項目,大力宣傳創客文化。目前,“創客”、“創客空間”的概念并未被大多數同學所熟知。通過展示各類創意產品和3D打印機、開展某些典型數字制造工具的入門培訓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們了解和體驗數字化設計、3D打印等高端技術,接受創客開放、分享、創新的理念,讓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享受i.Center提供的資源和服務。

(2)建立在線平臺,鼓勵創客交流。i.Center是技術、資源的分享地。為了鼓勵同學們進行交流,i.Center不僅可以提供實體空間,還應該提供在線論壇這類虛擬空間,滿足同學們的多元需求。在這個論壇上,同學們上傳自己的設計原型與他人交流,通過深層次的互動,設計者不斷受到啟發,原型不斷得到完善。通過構建在線平臺,能保證這些寶貴創意的保存和開放獲取。

2實體空間和在線平臺

創客教育是學生在i.Center自制創意作品的學習活動中,在創意作品的制作、開源和分享、設計及產品化的過程中,通過跨年級、跨領域的學習,體會創造快樂的一個過程。i.Center可以被看作開源社區創客聚集在一起分享知識、創造新事物的實驗室,任何同學都能成為i.Center的使用者,一般提供以下服務:提供各種工具和技術;方便小組交流、分享知識和資源;提供一個空間讓個人做項目;提供一個開放的環境來表達創造力和創新力。

實體空間圍繞創客主題所開展的相關教學活動,是未來空間設計的重要依據。融合創客文化與工程文化所設計的清華i.Center,將為未來創客活動提供場地支持,體現靈活、開放、促進交流、展現歷史和可持續的設計思路,主要包括:

(l)“空”間:實踐教學、挑戰式學習、創客馬拉松等創客類活動的一大特點是內容與形式的多樣性。此外,創客類活動主題往往瞄準科技前沿領域的發展和社會熱點議題進行設計開發,每次活動都會融合獨特的內容和活動形式。基于這些特點,創客交叉融合空間的主體即為完全可變的空余面積,可以快速重構,通過多樣化地布置不同類別的家具,來滿足不同活動格式的需求。

(2)創新制造坊:創客的核心精神是將想法變成現實,因此創客活動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加工制造環節。結合未來數字化制造平臺的建設,包括全校師生在內的未來創客群體,可以通過互聯網,輕松地訪問各類先進制造加工資源。在空間舉行的創客活動中,參與者可以進行諸如結合以制造為導向的制造資源設計等綜合性開發,訓練跨學科思維并培養企業實戰經驗。

(3)展示演示廳:不同內容的碰撞與交融,是創客社群內容產生并持續迭代演進的動力。尤其是在群體協同學習、創客馬拉松等活動中,內容的展示與交流會在整個過程中持續不斷地進行。因此空間會向創客提供便捷的內容展示平臺,為學生鍛煉信息傳達與表達能力提供良好的條件。

(4)文化與交流區:清華創客活動不僅要強調內容的充實性、挑戰性,還要突出文化氛圍和團隊可持續性。為此,i.Center將開辟專門區域,為創客進行人文交流提供條件。在技術內容開發之外,文化交流區可以促進提升團隊文化品位,并融合多學科的知識內容,培養學生創客跳脫學科專業的獨立視角。

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信息化系統導入基礎設施,打造在線業務平臺,是構建智慧環境、建設智慧資源、實現智慧管理、提供智慧服務的必然選擇。在線平臺包括:

(1)創客課程在線平臺:在挑戰式課程、創客馬拉松、創業認識與實踐等課程中,積蓄了大量的過程模式、標準流程等內容。這些課程資源需要進行系統化的集成開發與整合,從而形成一套具有不斷演進能力的可持續課程體系。創客群體利用這些模塊,結合具體項目內容,快速迭代開發出挑戰式學習課程主題、創客項目主題或創業實踐主題,從而形成循環往復的可持續課程內容生產體系。

(2)創客團隊項目管理平臺:在項目全生命周期的過程中,團隊必修的技能包括一一設計思路形成初期需要進行已有知識產權的調查;中期資源外包需要簽訂合約進行交易,并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維權;后期產品推廣需要媒體內容的生產與等。因此,i.Center在線平臺將通過模板、標準作業流程等形式,結合先期創客學習活動,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相關技能,為項目逐漸走向社會做好充分準備。

(3)創客活動管理平臺:清華校園內產生的由多師多生參與設計、籌備、執行的創客類學習活動,一部分將作為資源進行公開,并邀請校內外各層次人士參與。這些活動可以包括輕量化的講座、工作坊,還可以包括課程系列、專題開發項目等。創客活動的、組織、反饋等過程,由在線管理平臺引導進行,可以幫助組織方更為高效地工作,并為過程反饋提供便利。

3 創客教學活動運行機制

清華大學i.Center以“動手實現,奇思妙想,學科融合,樂于分享”為宗旨,采用課程導引、演講講座、創意周末、創客馬拉松、項目產品化、參加校內外創客活動等多種形式,最大限度的引導與釋放學生創客們的創造熱情,同時通過網絡與海報等方式進行大力宣傳,營造出“想法當實現”的創客氛圍,讓更多的師生理解科技與藝術,樂于創新與制造。

i.Center的運行模式將開放運行與統一管理相結合,遵循“交叉、實現、分享”的原則,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力求做到規范化、人性化管理,為學生的創新發展提供支持與保障,保證滿足學生創客社團的活動需求。學生社團作為創客內容生產者的主體,與空間運行團隊協作,探索運行模式和管理機制。

i.Center的建設和發展需要從社會各界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等作為兼職教師,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創客活動需要以下三類技藝精湛并且激情洋溢的教師來引導:

(1)駐校創客:聘請國內外的知名創客、專家、企業家擔任駐校創客導師。按照學校的課程需要,讓知名的創客在校園中以3-6個月的時間,在校園的創客空間中與同學們共同參與創造產品系統的各項工作,同學們可以在這些創客的指導下近距離觀察國內外知名創客的工作方式。

(2)跨學科課程協調團隊:鼓勵學校各院系的教師,結合專業特點,組成交叉學科創客導師組。在校園中遴選愿意組織跨學科教學課程的教師,作為聯系各種不同專業教師或是技術人才的課程協調與課程設計者。

(3)技術服務人才:學生在執行具體項目的過程中,需要各種技術服務,對特別復雜或是具有危險性的器材,現場需要由專門的人員負責操作儀器。此類服務人才應依照相應基礎設施的數量與工作性質,長期聘任。

篇6

9月19日晚,“創響中國”貴安站創客嘉年華暨第十屆亞洲青年動漫與數字藝術“泰豪杯”大賽頒獎儀式在貴州師范大學舉行,標志著“創響中國”巡回接力活動正式進入“貴安時間”。

9月20日,“創響中國”貴安站巡回接力活動暨2016貴安大數據創新創業創客匯開幕式在東盟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創新創業”的大旗穿越全國12個雙創示范基地,歷時4個多月后來到貴州貴安新區。

開幕式上,貴州省政協副主席陳海峰在致辭中提到,“希望貴安新區以此次接力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的各項優勢,全力提升服務創業創新的水平和能力,把貴安新區建成創業創新的沃土,建成全國大數據創新創業首選地,大創意產業轉化目的地和大學生實習實踐集聚地,讓創新創業的種子在這里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貴安新區黨工委書記馬長青表示,新區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立區之魂,把創業作為立區之本。希望貴安這一站不是臨時停靠點,而是動力的補給站。期待來自貴安的實踐給雙創發動機注入新的能量,讓雙創引擎動力更加強勁。

2016“創響中國”巡回接力系列活動是經國務院批準,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協指導的全國“雙創活動周”的預熱活動。“創響中國”貴安站將集中展示貴安新區雙創建設成果,進一步推動“大數據+大創意+大學生”發展模式,營造濃厚創新創業氛圍,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全力推進貴安新區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夯實“全國大數據創新創業首選地、大創意產業轉化目的地、大學生實訓實踐集聚地”戰略基礎。

梳理“新”脈絡

培育“創”沃土

作為全國第8個獲批的國家級新區,貴安的成立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而新區的工作就是一種創業。今年5月,貴安新區成功入選全國首批28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

貴安新區積極探索“大學城+大學生+大數據+大創業”模式,制定出臺支持大學生雙創系列政策,大力建設雙創孵化器,積極引進雙創領軍團隊,為雙創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和條件。加快形成創新創業的發展高地、創新夢想的成長沃土。

抓政策扶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相繼制定出臺支持大學生在貴安新區創業落戶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的政策文件,并配套制定四個政策兌現管理辦法,明確操作路徑和具體流程。

抓活動培訓,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積極打造“一周一論壇、一月一賽事、一季一嘉年華、一年一大會”的創新創業活動交流平臺,成功舉辦了以“創新改造世界、創客會聚貴安”為主題的第一屆中國貴安創客創業大會,成立了貴安創客聯盟。

抓平臺建設,助力企業團隊成長壯大。積極推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新模式,成功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的孵化體系,建立覆蓋“創業培訓、創業引智、創業孵化、創業融資、創業大賽和創業服務”的創新創業扶持體系。

抓生態體系,構建雙創發展微生態。成功引進了7家基金投資公司和11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設立了賽伯樂基金和貴州省電子商務發展基金,引進了貴州銀行貴安創客銀行,引進了貴州省科技廳信息中心科技專家庫,實現專家庫的共享共建。今年7月,雙創中介服務超市正式運行;9月,貴安雙創線上服務平臺開通運營,依托搭建的線上線下服務體系,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更優質的全方位服務。

截至目前,貴安新區孵化園面積達33萬平方米,在孵企業393家,培育市場主體7000余家,創新創業生態初具雛形。

移植“新”骨髓

激活“創”細胞

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時代的選擇。成立三年來,貴安新區按照國務院關于建設西部地區重要經濟增長極、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生態文明示范區三大戰略定位,以及國家大數據產業發展集聚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等試點要求,狠抓招商引資和市場培育,突出“貴”在生態、“安”在群眾、“新”在產業、“特”在風貌、“活”在機制,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千方百計興產業、強功能、做環境、聚人氣、促創新、抓形象。

規劃建設了花溪大學城、清鎮職教城兩大人才基地,大學城由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等12所高校組成,現已建成8所;職教城由貴陽幼兒師范學校、貴州省建設學校等16所職校組成,現已建成8所,兩城現有師生近20萬人。

以全球化的視野建設國際化新城,圍繞以大數據為引領的電子信息產業、大健康醫藥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業、文化旅游產業、現代服務業五大主導產業,吸引電信、聯通、移動三大南方云計算數據中心落戶貴安,在地理空間大數據領域率先完成數據歸集,啟動建設智慧城市等大數據基礎平臺,引進高通、富士康、微軟、IBM、華為、浪潮、中德西格姆、聯影醫療、福愛電子、貝格數據、北京電樁、五龍電動汽車等一批綠色新興產業項目。

圍繞建成“全國大數據創新創業首選地、大創意產業轉化目的地、大學生實訓實踐集聚地”的“三大三地”總體目標,貴安新區將通過實施五大任務、出臺十九項政策舉措、建設六大重點工程,加快推動創新型企業成長壯大,帶動高質量的創業就業,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發展,推動雙創組織模式和服務模式創新,發展創客經濟,打造“貴創”品牌,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路徑。

隨著各類世界500強企業以及科技創新企業的聚集,貴安形成了產業規模突破130億元的大數據應用創新示范基地。越來越多的國內外企業看到發展空間和巨大市場,紛紛入駐,不斷匯聚國際資源、前沿科技、高端人才,形成了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引入“新”思維

釋放“創”夢想

作為“創響中國”的第13站,“創響中國”貴安站以“智匯黔中、數創貴安”為主題,緊扣貴安新區發展實際,舉辦21場各有特點的活動。

政策宣講切實解讀國家和新區“雙創”政策內容,推廣項目成功經驗和申報流程,提供咨詢服務為大眾答疑解惑。一系列成果展成為參會領導、嘉賓和市民了解貴安的窗口。

5場高端論壇吸引了張燕生、王勝江、梅萌、袁岳、劉政、林都迪等眾多知名專家學者、創客導師、企業家代表、天使投資人等齊聚貴安。

創新創業引導后發地區綠色跨越發展高端論壇,圍繞后發地區如何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根本驅動力、實現綠色跨越的新型趕超為主線,從雙創主體、創孵體系、投融資等多個視角展開研討。

“數創空間”大數據創新創業專業論壇圍繞資源整合、技術互助、模式優化、項目落地、迅速成長等進行深入探討,同時與硅谷創客連線,討論最新創服話題。

大數據背景下的貴州創新創業與精準扶貧專業論壇,研討基于貴州大數據戰略背景下,如何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橋梁,對創業企業進行精準扶貧,形成高效、良性創業創新生態體系。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專業論壇,9大改革主題貴安論道。圍繞高校創新創業宏觀環境、改革方向、改革思路等重要議題展開研討,推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與實踐,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

孵化體系培育與創新專業論壇,構建孵化獨角獸生態平臺新路徑。圍繞創新創業生態發展進行探討,深入剖析創新創業生態體系中各個重要構成要素,以及各要素間的相互關系,梳理創新創業生態鏈條、構建良性創新創業微生態。

創投A+匯主題活動建立優質項目與孵化土壤融合的長效機制,以獲得A輪投資為代表的優質項目進行路演,由知名投資機構選出最好的十個項目,現場投融資對接。啟動成立“A+聯盟”,促成優質項目落地。

篇7

【關鍵詞】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創新創業;系統構建

0 引言

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在這個文件中第一次指出了建設眾創空間的原則意見。至此,建設眾創空間的浪潮在全國掀起。眾創空間作為一種新型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對于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的營造和大眾創新創業活力的激發具有重要作用。

1 眾創空間及創業生態系統的內涵與特點

1.1 眾創空間的內涵及特點

2015年1月,在總理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具體研究并制定了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這是在中央文件上正式提出“眾創空間”這個概念。“眾創空間”這個概念并沒有在國外出現。這個詞是國家科技部在研究總結北京、深圳等地新型創業服務機構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一個新詞,是國外創客空間中國特色化的一個產物。

眾創空間主要是為早期創業提供服務的重要載體,能夠為創新創業者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間、網絡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與企業孵化加速器、產業園區等一起組成了創新創業的孵化鏈條。

根據《指導意見》的描述,眾創空間是順應網絡時代創新創業特點和需求,通過市場化機制、專業化服務和資本化途徑構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新型創業服務平臺。

1.2 眾創空間創業生態系統主要特征

眾創空間是一種新型的創業生態系統,也有其自身的生態系統特征。首先,在眾創空間中聚集的創客數量眾多、生物種群更加豐富;其次,在眾創空間內的創業項目多是小微項目,創業團隊人數較少但是卻更加靈活、富于彈性;第三,眾創空間內的創新創業者們具有較強的創客精神,普遍以技術創新或產品創新為主,使得眾創空間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和創新性。

眾創空間還具有“無邊界、自組織、客戶化”等特征。無邊界是指眾創空間可以認為是一個實體的創客聚集的空間,集中式或分布式布局與城市各個位置和區域。另一方面,眾創空間也可是一個虛擬的網絡空間,通過網絡與其他商業主體發生聯系。這種商業網絡能夠進行無限拓展,因此,眾創空間在互聯網+背景下具有了巨大的社會空間輻射和創業動力。自組織指在眾創空間內實現自然選擇和優勝劣汰,生態系統內的各生物群落自發的組成網絡、動態演進。眾創空間必須基于用戶化進行價值創造,創業資源的生態圈服務于創業項目的用戶化。

2 眾創生態系統的構建

眾創空間是由不同的行為主體構成的,包括企業、政府、科研機構、投融資機構和中介機構等在內,這些主體之間的互動形成了相對穩定的創業生態系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費用和運營成本,而且還促進了相互間的創新及合作,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和持續發展水平,因此,眾創空間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可以被視為促進創新和創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2.1 創業主體

眾創空間中的直接主體包括創業企業及眾多科技人才、大學生創業者等。在創新精神驅動下,好的創意和初始創業才干在創業生態圈的養分滋養下開花結果。眾創空間內眾多的創新創業者互相聯系形成廣泛的生態網絡,這種網絡結構更有利于新知識吸收和創新力的形成,能夠幫助創業項目的快速成長。

政府、大學及科研機構、投資機構(銀行及各類風險投資機構等)、中介機構(會計和律師事務所)及其他主體構成了眾創空間的間接主體。大學及科研機構是科技人才和科技成果的提供者,能夠把科技創新要素轉化為科技成果,主要由開展科技創新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組成。投融資機構包括商業銀行、保險、風險投資公司等,主要為科技創業企業和個人提供所需的研發或創業資金。科技中介機構主要為企業獲得場地、技術、人才、資金、市場等創新創業條件提供服務,包括人才市場、技術市場、融資擔保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

政府通過制定各種政策和提供基礎設施等條件支持和扶持創業企業的發展。通過協調國家資源,有效配置促進創新創業的資源,鼓勵科技人員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并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2.2 創業環境

2.2.1 文化

相關研究發現,每個創客空間根據所在城市和創始人的個性而呈現不同的氣質。本質上,在某個地域生長發育的創客更多受到的是所在區域制度、環境和精神層面上的滋養,因此營造創新創業的“軟環境”是眾創空間的重要功能之一。《指導意見》中也提出“積極倡導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通過營造一種鼓勵創新創業的文化來吸引更多的人或創新企業進入到各個眾創空間,形成一種創業網絡,以利于創新協同并創新創業水平。

2.2.2 市場

眾創空間的建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一個創新成果是否有價值、一個企業是否能成功創業都必須最終由市場決定。眾創空間一方面通過提供各種中介服務來引導創新企業的方向;另一方面,由于眾創空間本身有很多的內部企業具有豐富的市場信息與資源,可以提供給其他內部企業,為他們創業成功提供早期客戶。

2.2.3 制度

政府應通過制定各種利于促進個人或企業創業的各項政策,創造良好的創業生態環境,為創業者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例如可制定企業在工商注冊、辦公設施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制定一些引導眾創空間發展的財政政策等。這些政策的出臺一方面給眾創空間內的企業帶來了切實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利于在整個社會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

2.2.4 其他支持要素

眾創空間必須要為創業者提供一個基本的辦公或生產場所,并能提供所需的設備,同時還需具備眾創空間的運營及管理職能。利用國家的各種財政補貼為創業者提供低房租和網絡費用或公共軟件等滿足創業要求的良好硬件平臺。

同時,眾創空間也不僅是一個簡單的物理概念,場所只是硬件,更多還是需要為創客們提供更利于碰撞、實踐、發展創新技術、完善創新產品的集聚地;為創業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在運營上需要重視創業企業所需各種資源的整合,構建一個平臺化的創業生態圈。否則,眾創空間為創新、創業服務的目標的實現會大打折扣,自身也難以有很大的發展。眾所周知,創新才是成長性的創業企業的基礎,推動創客們進行創新而不僅僅是幫助他們創業,才是起源于“創客”概念的眾創空間區別于普通創業基地的獨特之處。

3 眾創空間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構建的策略與建議

3.1 構建并完善區域協同創業生態系統

一是,建立基于“區域協同”的創業生態系統。面向區域產業狀況,以產業集聚和高新區為依托,合理布局并建立包含創業企業群落、科研院所、科技服務平臺、金融機構、創業服務機構等在內的創業生態系統。

二是,要加強眾創空間“創新主體要素”的構建。支持企業、科研院所與高校一起聯合參與國家、省市的重大科技項目。依托區域優勢產業,結合國家大力發展的智能制造、高端裝備等產業領域,搭建基礎材料、核心元器件、關鍵設備等公共平臺,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三是,完善 “科技加金融”的配套服務體系。在創業生態系統中引進科技中介機構和金融機構,加強對創業企業的科技及金融扶持,以利于系統創新能力的提升。

3.2 提升創業生態系統的自組織能力

一是,建設良好的法制環境,形成創新創業資源的集聚機制。形成鼓勵創新創業的全方位政策支持體系。深化網上政務改革,實施精兵簡政。健全法制建設,制定有利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制管理系統,建設公平的商業環境,促進創業創新要素的加速集聚。

二是,繼續深化金融改革,促進創新要素在系統內的自由流動。設立“創業投資基金”,建立市場化運營模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引導基金健康運行,為創業企業提供資金支持。

三是,加強“科技政策”創新,重點加強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保護。改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處置、收益分配方式等,加快推進科研院所與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搭建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提高科技中介機構的服務效率,提升整個創業生態系統的創新內生力。

3.3 促進創新創業要素的集聚與自由流動

一是,加強信息平臺的基礎建設,形成創新創業網絡,促進創新要素的聚集和自由流動。重點加強“物聯網、智慧城市、跨境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數字內容產業、云計算和大數據”等信息平臺的研發與應用推廣。通過互聯網完成創新創業企業的虛擬集聚,將眾創空間內企業的集聚模式有實體幾句轉變為虛擬集聚。

二是,建立互聯網+開放式的創業生態系統。加強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升級,有效連接互聯網上的數據、信息、人等,整合、匯聚創新要素和創新信息資源。

三是,構建和諧的網絡生態系統,為中小微網商提供法律、技術、融資等綜合,推動互聯網產品和應用服務的方式創新。

3.4 創建持續創新的創業生態系統文化

一是,構建與完善創業創新教育體系。鼓勵創辦創業型大學和創業型社區學院。鼓勵高校將創業創新教育融入現有的人才培養體系,推動技術創新和社會創新。面向社區大眾積極開展創業創新教育,實施全民創業培訓制度、為創業活動提供創業咨詢服務和創業導師。

二是,建立鼓勵創業創新的價值導向。倡導創業創新的價值觀,激勵創新創業;聚焦創業創新活動,充分利用新媒體加強對創新創業價值理念的宣傳;舉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等,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樹立創新創業人物標桿,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推動創新創業氛圍的形成。

三是,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激勵創業”的人文氛圍,集聚創業創新人才。建立向創業者提供低成本的眾創空間,為他們提供大量優質的公共服務,良好的教育、居住、交通等配套,實現低成本創業,吸引大量國內外優秀的創新創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林嵩.創業生態系統:概念發展與運行機制[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1(4).

[2]戴春,倪良新.基于創業生態系統的眾創空間構成與發展路徑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5(12).

篇8

行政推動 系統設計

加強頂層設計。按照“超前規劃、分層推進,示范引領、均衡發展”的原則,我們制定出臺漢中市《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關于加強基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見》《中小學數字校園建設規劃方案》和《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預案》等文件,明_了教育信息化推進任務書、路線圖和時間表。

搭建應用平臺。漢中市教育局牽頭與中國移動、聯通和電信漢中分公司三家運營商簽署了“互聯網+教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采取校企合作、企業先建、購買服務方式,統籌推進教育信息化。目前,全市學校寬帶接入率和教學點數字資源覆蓋率均達到100%,“班班通”覆蓋率達到92%。各縣區結合實際,采取政府投入、結對幫扶、社會捐助、企業參與等形式,有力有效推進了教育信息化發展。

強化督導考核。我們堅持把教育信息化工作列入縣區、學校年度目標任務考核內容,多次召開信息化應用工作推進會議,更新理念、深化認識、推動落實。堅持每年組織教育督導室、電教館對縣區教育信息化工作進行專項督導檢查,對各類學校進行常態化抽查,確保各項任務順利落實。

培訓帶動 整體提升

項目帶動,全員培訓。以“國培計劃”“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工程”等項目培訓為依托,組織全市教師及教研人員開展各類信息化培訓。近三年,全市累計培訓3萬多人次。西鄉、洋縣按照“全員培訓、注重實效,分層考核、獎懲掛鉤”的原則,將教師信息化培訓納入全縣整體培訓規劃,出臺了中小學教師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培訓考核《管理辦法》和《實施方案》,把培訓考核分為初級培訓、高級培訓兩個認證等級,并頒發相應等級培訓合格證書。

典型示范,培養骨干。定期舉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展示交流培訓活動,遴選在全國新媒體新技術教學應用大賽中的獲獎教師上示范課,聘請各級教研專家評課,參訓教師研討交流,分享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打造素質高、能力強、應用快的信息化骨干隊伍。堅持每學期組織全國大賽獲獎教師深入山區、學校進行示范課巡講,引領和推動山區、農村學校信息化教學應用全面開展。城固、漢臺、勉縣、略陽等縣區以聘請專家、外出學習、示范課展示等形式,分層次開展以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應用、微課制作、錄播技術應用等為主要內容的教師培訓,有效提升了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特色培訓,融合創新。組織開展創新課堂教學特色培訓活動,聯合中央電教館在漢臺區西關小學舉辦了“基于融合理念創新課堂教學”混合研訓活動。通過移動學習、大數據統計、遠程觀摩教研等新技術新媒體開展“創課”活動。漢中老師利用iPad在互聯網一對一環境下進行“創課”,并與全國35個地市進行遠程觀摩、交流,實現了利用互聯網開展大數據分析和創客活動。聯合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在洋縣南街小學舉辦了“信息化環境下‘教與學’模式的研討交流培訓”。通過聆聽專家報告,現場觀摩北京教師和漢中教師“一對一”環境下iPad示范課,兩地教師進行了深度的交流與研討。我們組織的教師培訓已不僅僅停留在聽報告和講座,而是走進課堂,深入課堂教學全過程,感受最前沿的教學理念與技術的融合及創新,不斷開拓教師視野,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競賽促動 擴大成效

開展競技比賽。堅持每年組織中小學師生參加“全國教育信息化大獎賽”“全省微課大賽”“全國中小學生電腦大賽”等信息化各類競賽活動,漢中劉玉梅、袁曉明等一批教師獲一等獎。據統計,從2009年參加全國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應用大賽以來,累計有368名教師的教學課例榮獲全國獎勵,先后有69名獲全國一等獎的教師應邀赴沈陽、合肥、洛陽、西安、福州等地為大賽做現場上課及說課展示。在全國“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資源應用優秀案例征集評選活動中,我市西鄉縣白龍塘鎮碾子溝村教學點肖日隆老師作品獲一等獎,全國僅12件,全省唯一。

強化教學應用。扎實開展“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在教育部2015―2016年度“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全市成績喜人,共評選出188節市級“優課”,229節省級“優課”,52節部級“優課”,漢中市教育局榮獲省級“優秀組織獎”。為促進教育信息化應用競賽,各縣區制定了許多好措施、好辦法。例如,西鄉縣提出教師信息化應用“四率”達標(學科覆蓋率、課時覆蓋率、課件應用率、課件設計制作率),倡導教師人人有資源文件夾、逐步積累完善學科資源;堅持將學校教師參加信息化各類競賽獲獎情況納入教學常規進行考核,要求各校要將“四率”考核結果報縣教育行政部門存查。勉縣把教育信息化應用競賽情況作為教育工作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做到建設有目標、工作有落實、應用有考核,應用工作在教育工作年度綜合考核中占到20%的分值。

科研驅動 深化融合

加強課題研究。堅持每年開展教育信息化課題研究,以區域為單位,緊緊抓住立項評審、中期評估、成果評選、結題評審“四個環節”,做到有方案、有過程、有成果、有總結、有推廣,將課題研究融入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培養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使我市中小學教師不但是教書匠,而且成為研究者。“十二五”期間,我市信息化教育教學科研取得豐碩成果。組織開展研究國家級課題《構建區域教育信息化生態環境的研究與實踐》;中央電教館課題《信息化環境下“翻轉課堂”研究與實踐》;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課題《信息化環境下教與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及省教育廳電子書包試點項目課題等,多次被評為國家、省級優秀科研成果。

注重創新教育。面對創客教育、機器人時代,圍繞核心素養,培養創新人才,我們大膽實踐,在創新教育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國家教育信息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支持下,我們選擇漢師附小、洋縣南街小學、西鄉縣蓮花小學等5所學校作為創新實驗校,開展機器人課程應用及研究,培養了一批勇于探索的創新型教師。勉縣實驗小學、陜飛二小、漢臺中學等學校多名學生在世界機器人大賽等多項比賽中榮獲優異成績。寧強南街小學等多所學校也都建有機器人、VR等創客教室,全市中小學創客教育蓬勃發展。

篇9

一、2017年工作總結

(一)全面推進創新創業,著力打造創新驅動發新新引擎。一是積極推進雙創工作,營造創新發展大環境。結合區情,研究制定了《XX區推進眾創空間載體建設五年規劃暨行動計劃(2017-2021)》,明確了“到2021年建成30個總計139萬平米眾創空間載體,培育科技型小微企業達到1000家以上,聚集和服務創客1萬人以上”的五年規劃,已經區委常委會討論通過并印發執行;制定出臺了《XX區促進眾創空間發展的若干政策》,從硬件建設、服務能力、投融資等多方面對創業者創新創業給予獎勵支持;每月組織召開1次“逐夢XX”?創業行活動,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與轄區眾創空間負責人、創業者代表及有關服務機構開展座談活動,了解和掌握創業者的成功經驗及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組織區級相關部門配套提供政策支持,暢通創新創業通道。截止目前,全區累計建成眾創空間載體14個,投入運營面積為24.47萬平方米;入駐企業或團隊392個,吸納創業人員2411人;2017年新增企業和團隊189個,新增就業人員1342人;獲得專利158項,在孵企業獲得融資320萬元;轄區眾創空間舉辦創業大講堂、創新實踐大賽、項目資本對接會、創業導師座談會等各類創新創業活動累計143場次,參與人數達到1萬余人次,在全區營造了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二是強化計劃項目管理,持續培育科技創新主體。組織推薦轄區科技企業積極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幫助企業爭取相關政策支持,截至目前,推薦轄區企業爭取各級各類科技支持資金1057.53萬元,其中:5家企業列入“2017年陜西省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計劃”,獲得支持資金210萬元;5家眾創空間列入“XX市小微企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第一批計劃項目”,獲得支持資金570萬元;27家企業列入“2017年XX市科技計劃項目”,獲得獎補資金320.91萬元(其中:2家企業獲得“社會發展引導計劃項目”80萬元;17家企業獲得“高新技術企業獎補項目”165萬元,8家企業獲得“科技金融結合業務貸款貼息項目”75.91萬元。)持續培育區級科技小巨人企業,嚴格按照區級科技計劃項目立項程序,篩選評審本年度擬支持的科技企業小巨人項目,今年經專家評審等一系列嚴格程序考察篩選后,擬確定5個項目列入區級科技計劃予以支持。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幫助企業積極申報市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目前已向市科技局推薦認定市級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13家,第二批高新技術企業22家,做好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的配套服務支持,今年擬對17家高新技術企業實施創新獎勵補助。加強已列區級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工作,委托第三方機構對2014年列項的15家區縣小巨人項目進行項目驗收,邀請區財政局進行全程監督。三是細化服務企業工作,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積極推進科技金融合作,與XX科技金融中心共同舉辦金融產品推介會3次,聯合區金融辦舉辦培訓會2次,幫助企業了解科技金融政策,爭取市級科技金融結合信貸業務貼息,今年我區擬對8家科技企業實施科技金融結合貸款貼息。加快完善科技信息綜合服務平臺,實時更新科技綜合服務、知識產權、創新創業、科技金融等模塊相關信息,進一步完善平臺服務功能。四是深化知識產權工作,營造鼓勵發明創造的法治氛圍。制定出臺了《XX區專利資助與獎勵辦法(試行)》,對專利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等進行獎勵補助,擬定了《在商品流通領域開展企業專利保護制度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的實施方案》,舉辦知識產權專題培訓會1次,開展專利執法專項檢查2次,檢查并登記專利產品100余件,圍繞“3.15”、“4.26”和XX青博會等大型活動,開展知識產權宣傳活動4次,在大明宮XX購物廣場設置知識產權宣傳欄,定期投放知識產權宣傳資料,形成長期、固定的知識產權宣傳平臺。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宣傳活動,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科學文化素養。一是廣泛開展主題宣傳活動,營造濃厚科學氛圍。3月份組織了以“科技引領美好生活”為主題的XX區第二十五屆“科技之春”宣傳月大型宣傳活動,9月份組織策劃了以“創新驅動發展,科學破除愚昧”為主題的“全國科普日”系列科普宣傳活動。全區30余個部門及各街辦廣泛參與,面向群眾積極開展食品藥品安全、綠色節能、環境保護、科技創新、法律法規、勞動者創業等方面的宣傳培訓活動,營造了濃郁的科普宣傳氛圍。二是不斷豐富科普宣傳載體,提升全民科學素養。投入10萬余元資金,在全市率先建立了2個社區科普e站和4個社區科普信息化管理平臺示范點,有效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開展科普宣傳,大大提升了社區科普智慧化、信息化管理和服務能力,解決了科學傳播的“最后一公里”問題。9月20日,XX區2017年社區科普大學分校第二學期開課暨社區科普e站、社區科普信息化管理平臺示范點授牌儀式在電子城街辦西京社區舉行。舉辦了中國科協流動科技館XX巡展活動,組織轄區20余所學校師生和1500余名機關干部、社區居民參加巡展體驗活動,切身感受科學魅力。加強社區科普大學教學管理,全年開展科普講座、社區第二課堂活動等科普進社區活動380場次,讓市民在家門口與豐富多彩的科普知識“零距離”接近。三是深入開展青少年科普工作,提高青少年科學素質。組織開展了XX區第三十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評選出212項優秀作品代表我區參加全市、省、國家級評選,獲得市級獎共187項,其中一等獎33項;獲得省級獎項32項,其中一等獎7項;區科協獲得省、市優秀組織獎;有3個項目代表陜西省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織開展了機器人創客講座、青少年心理健康講座、“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等“創新創客校園科普行”系列活動。組織參加了第十七屆陜西省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市賽和省賽,承辦了陜西省2017年"大手拉小手-弘揚科學精神"科技體育夏令營示范活動暨XX區青少年科技模型比賽。四是積極爭取科普項目,著力打造科普工作示范社區。駕坡街辦陽光社區、大XX街辦翠華北路社區獲得XX市社區科普益民計劃項目實施單位,分別獲得3萬元資金扶持;XX社區獲得2017年陜西省“社區科普益民計劃”先進集體,獲得6萬元資金支持;我區獲得2017年XX市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資金16萬元,社區科普大學教學點市級項目資金7.2萬元,中國流動科技館巡展活動市級項目資金5萬元。全年共計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支持40.2萬元。

(三)完善防震減災體系建設,不斷增強轄區地震綜合防御能力。一是全面部署,積極落實全市創建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市工作任務。制定下發了《XX區落實XX市創建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市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工作任務、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及時跟進督促各成員單位扎實落實完成各項工作任務。二是加強地震監測預報,有效提升數據監測水平。認真做好臺站運行管理和維護工作,與省、市地震局臺網中心實時傳遞地震信息數據;制定了地震短臨跟蹤監測工作方案,及時更新全市防震減災信息化管理系統數據;按時報送PDA災情系統信息,認真做好東晁、綠葉園2個強震臺看護工作。三是積極落實抗震設防要求,切實推進震害防御能力建設。規范防震減災各項行政審批行為,制定辦事指南,繪制辦理流程圖,扎實落實“最多跑一次”要求,目前區內新、改、擴建建設工程備案6項;新建了長安大學附屬中學1所區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配備了必要的應急設備和宣傳資料,指導205所社區、黃渠頭社區積極申報市級防震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四是健全地震應急救援體系,提高應急綜合處置能力。開展了XX區2017年度地震應急準備自查工作,強化應急日常準備工作管理;對區內2000?以上的應急疏散場所情況開展了調查統計,新建了205所社區Ⅲ類應急避難場所1處,與XX美術學院積極接洽擬建立1處Ⅱ類應急避難場所;聯合區教育局、區紅十字會在長安大學附屬中學組織開展XX區中小學地震應急演練;舉辦了地震應急管理工作培訓班,全區創建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市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街道群測群防人員、地震應急救援志愿者和區地震應急現場工作隊共50余人參加了培訓。五是廣泛開展宣傳,不斷提高群眾防震減災意識。充分利用“5.12”、“7.28”等時機,廣泛利用社區科學大學、科普宣傳欄、科普e站等宣傳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防震減災法》和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宣傳活動。九寨溝地震后,為了使轄區群眾消除恐慌情緒,及時組織策劃防震減災科普知識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等系列活動,有效增強群眾的防震減災意識和能力。

二、2018年重點工作任務及措施

科技工作:

1、加快推進眾創空間載體建設。落實各級扶持政策,跟蹤美苑樓尚、大都薈等大型項目打造亮點,突出特色,以各街辦、魚化工業園、XX科技產業園、科技創新基地、小寨商圈為重點,摸清轄區閑置樓宇情況,推廣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開展招商工作,規劃建設一定數量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眾創空間,打造眾創空間載體。

2、加快補齊創新轉化能力短板。按照《XX區落實“五新”戰略任務加快補齊“十大短板”工作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圍繞區級領導走訪高校、院所、企業情況,抓好有關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等方面工作的對接,促進技術成果轉化;加強與市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區金融辦合作,搭建科技企業與金融單位的橋梁,解決企業融資需求。

3、積極培育創新主體。按照“分類劃檔,扶優助強”的原則,繼續培育科技企業小巨人;廣泛宣傳《XX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繼續做好政策、信息服務工作,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積極開展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促進轄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

4、繼續做好知識產權工作。積極落實《XX市專利資助管理辦法》和《XX區專利資助與獎勵辦法(試行)》;結合“3.15”全國消費者權益日、“4.26”世界知識產權日、“科技活動周”、“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活動,開展點面結合、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知識產權宣傳活動;在商品流通領域選擇1-2家企業開展流通領域保護專業試點工作;選擇2-3家重點企業做好有針對性的特色專利服務,開展小巨人企業專利提升工作。

科協工作:

1、廣泛組織科普宣傳活動。積極策劃組織“科技之春”宣傳月、科普日、學術金秋等全區性重大科普活動,開展形式新穎、特色鮮明、氛圍濃厚的科普宣傳活動,全年深入社區開展科普宣傳活動40場次,努力打造全區科普宣傳品牌。

2、不斷提升科普陣地水平。以創建科普示范社區為抓手,積極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打造1-2個省級和市級科普示范社區;加強社區科普大學教學管理,新建社區科普大學教學點2個,全年開展社區科普講座活動300場次。利用陜西自然博物館科普宣傳陣地組織參觀體驗活動,開展經常性科普宣傳活動。

3、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開展科普宣傳。繼續做好科普中國V視快遞落地應用工作,并向有條件的社區拓展延伸,擴大全區科普信息化網絡化宣傳覆蓋面,選擇有條件的社區新建2個社區科普e站和4個社區科普信息化平臺,大力提升社區科普公共服務的精準度。

4、著力提升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創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載體,舉辦我區第3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推進青少年主題科技實踐活動,開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大手拉小手科普知識進校園活動、青少年科普夏令營、青少年機器人競賽等活動。

防震減災工作:

1、全面落實創建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城市工作任務。以積極推進創建工作為抓手,深入實施XX區防震減災“十三五”規劃,全面提升轄區地震綜合防御能力。

2、切實增強震害防御能力。加強臺站和臺網運行管理和維護,強化震情監視,提高地震監測預報工作的科學性;創建1個市級防震減災科普示范學校和1個市級防震減災標準化社區。

篇10

一、工作的整體回顧:

也是企業能否生存下去的唯一保證,一個企業贏利是第一目標。一個部門的工作也要緊緊圍繞企業的中心工作來做文章。客房部做為一個服務性部門,做好清潔給客人提供一個清潔、恬靜、舒適、溫馨的休息環境是首要工作,但同時我還擔負著為企業創收、節支的責任。一年來,經過全體員工及部門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有經營指標的局部都完成了山莊領導在去年工作會議上給我下達的任務。努力創收的同時我也不忘節約,部門全年把節約工作貫穿始終,保證工作質量、不影響對客服務的前提下,盡最大的努力降低本錢,深知節省下來的每一分錢都是集團的利潤。

二、年我完成了以下工作:

1.學習、規范崗位的服務用語。針對我自己對各崗位服務用語存在不熟悉、不規范現象,同事中、負責本集團客房的主管經理的培訓中學習崗位的服務用語,進行留精去粗,而后吸收為已用,做為我對客人交流的語言指南。自自己規范服務用語執行以來,對客交流上有了顯著提高。以致在工作的任何時期,好東西貴在堅持,貴在溫故而知新,將對此加大學習應用的力度。

2.開源節流。從點滴做起。客房部是公司的主要創收部門,本費也很高,本著節約就是創利潤的思想,和同事們本著從自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杜絕一切浪費現象,主要表示在①回收客用一次性低值易耗品,如牙膏可做為清潔劑使用②每日早晨要求對退客樓層的走道燈關閉,夜班六點后再開啟;查退房后拔掉取電卡;房間這樣日復一日的執行下來,能為公司節約一筆不少的電費。

3.為了做好客房的衛生和服務工作。針對存在問題,管區領班級以上人員專門召開會議,對存在問題加以分析,對員工進行重新培訓,糾正員工的不良操作習慣。也利用淡季不時實踐,認真打掃和檢查好每一間房,通過考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房間衛生質量提高了查房超時現象少了

4領導采取對員工集中培訓、專項培訓、個別指導培訓等方式。服務理念進一步深化,有聲微笑已成為員工的自覺行動。對什么是個性化服務,從感性到理性已有了形象的認識,整個集團形成了一切工作都是為了讓客人滿意”良好氛圍。從而加深了員工對前期的崗位培訓、部門培訓、班組培訓從理論到實際的全面梳理和提高。

三、由于各種原因。

高興時熱情周到不高興時有所怠慢:

1.容易將個人情緒帶到工作中。以后在工作中盡可能克服這種情況,思想中真正樹起:顧客就是上帝的意識。

2房間和公共區域的清潔衛生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3各個崗位的服務規范需要進一步加強。

4.設施設備維保計劃未落實到位。

5.交接班時由于考慮不周。致使這樣那樣的問題發生,塾不知小事易釀成大錯,今后一定嚴加防范,以免出錯。

四、關于明年。

1認真做好每一天的每一項工作。

2細化服務措施。

3加強教育培訓。

4規范管理。

5加強市場營銷。

6認真做好上門散客的銷售工作。

7做好旺季的合理預定。

8規范留言服務。

9多學習其他東西。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實踐證明。客人選擇酒店余地增多,要提高酒店“營銷競爭力”首先應革新觀念,及時調整經營戰略和政策,優化和設計自身產品,使戰略求新多變,經營政策按不同季節,不時靈活推陳出新,才干使客房入住率在嚴峻形勢下繼續堅持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