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課程在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的運用

時間:2022-08-20 09:57:41

導語:陶藝課程在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陶藝課程在普通高校教學改革的運用

【摘要】現代素質教育日益強調智育和美育的協調發展。普通高校的陶藝教學正是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有利于學生智育與美育均衡發展的一門課程。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不斷發生變化,作為一門具備長期性和系統性特點的課程,普通高校陶藝教學有必要找準教學切入點,進行多方面的改革與創新?;诖?,本文結合陶藝教學改革展開討論,希望能為陶藝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陶藝教學;教學改革

在高校開展陶藝教學,可為學生提供培養審美意識、藝術鑒賞能力、創新能力的良好平臺,同時也秉承了智育教育與美育教育相結合的育人理念。作為一門需長期開展的課程,如何使教學具有時效性、實用性、藝術性,是當前高校負責陶藝教學的教師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有必要結合普通高校陶藝教學工作的基本概述以及陶藝教學的教學現狀,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陶藝課程的教學特點,對陶藝教學進行深入的改革,以促進整體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普通高校陶藝教學工作的基本概述

陶藝,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較高的社會認可度。在高校開展陶藝教學,不僅是考慮到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和審美需求,更是因為陶藝教育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和審美意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修養。同時,在對陶藝進行現代化改造的過程中,可將陶藝再次發展創新,提高陶藝的制作水平和表現力,進而促使我國陶藝產業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具體而言,在普通高校開展陶藝教學工作,需要兼顧藝術性和教育性這兩個特點,也可以將這兩個特點作為教學改革的創新突破點。雖然當前陶藝教學已經在多所學校開展,并構建了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取得了不錯的教學反饋,但其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較為突出的一點是教學策略相對單一、落后,許多高校在開展陶藝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沒有很好地協調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導致學生提升空間有限。針對陶藝教學的長期性和系統性特點,要想在普通高校陶藝教學工作中突出其教育性和藝術性,首先需要秉承現代素質教育理念,以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學習需求作為制定教學目標的參考依據;其次,需要深入了解當下陶藝產業的發展特點以及市場需求;最后,在體現陶藝教學育人理念和美育訴求的基礎之上,對教學方法進行科學且合理的研討與創新。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普通高校的陶藝教學工作與時代接軌,切實發揮出新時期素質教育的教學優勢。

二、普通高校陶藝教學的教學現狀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迅猛發展,我國陶藝產業有了越來越廣闊的市場空間,然而,提高產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除了專業設施與工藝上的投入之外,對專業人才的引進也是重中之重。面對這樣的情況,陶藝教學工作不能再一味地沿用過去的教學思路,必須考慮行業的發展需求以及人才的培養需求。但是,就現階段的普通高校陶藝教學工作而言,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突破。(一)教學資源不匹配。要想保證陶藝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為其提供足夠的教學資源。這里的教學資源不只是輔助教學開展的教學工具和教學場地,還包括開展教學工作的師資力量。教師的專業素養、學科認知、審美觀念等,與教學質量和教育成效有著直接的關聯。就目前而言,雖然普通高校從事陶藝教學工作的教師大多畢業于相關專業的教育方向,但在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這兩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比如,一些教師側重于理論知識的研習,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對行業發展需求和人才培養需求認識不深。并且,高校開展的陶藝教學課程課時有限,且以大課堂式教學為主,一位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要兼顧數十位學生,難以實現理論知識的傳授和學生實踐創作能力的培養。因而,有限的教學資源,繁重的教學任務,往往使負責陶藝教學工作的教師不得不將教學內容進行精簡,導致教學質量大打折扣。(二)課程設置不健全。此處提到的課程設置不健全,并不是指教學設計出現了差錯,而是指課程的設置延續過去的教學理念,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積極性,無法對教師的教學工作產生實質性的作用。在高校引入陶藝教學已有數十年的歷史,由于多方面原因,一些普通高校開設的陶藝課程會出現過于繁雜且缺乏實用性的問題。比如,一些學校意識到光有理論不夠,學生還得有實踐動手的能力,于是希望二者兼顧,但由于課堂人數、課時、教師授課數量的限制,使得教師在授課時只能兩手抓,從而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難以實現二者兼顧。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這些因課程設置不健全造成的種種問題,會使得高校的陶藝教學水平受到教師、學生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從而難以從宏觀角度進行教學規劃,因此,在課程設置中,需要對教師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進行明確。(三)教學形式單一。普通高校開展的陶藝教學課程,主要以選修課的形式開展,試圖在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人文素養和創新意識的同時,培養一些業余人才,盡可能為行業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多數選擇這門課程的學生對陶藝的認知較為淺薄,且學??晒╅_展陶藝教學的專業設備和場地有限,導致許多教師僅著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僅期望學生在有限的課時內對這門課程形成較為全面的認知,而忽略或減少了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得教學形式過于單一。(四)教學實踐有限。課程建設方面的問題導致教學形式單一,主要表現為課堂上僅有理論知識的教授,學生缺乏實踐的機會。具體來看,這既會使陶藝這門課程變成以教師為主體的藝術鑒賞課,使得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失調,也會使學生得不到自主思考、創新的機會,使得課堂變得乏味、枯燥。除此以外,這樣的情況也會對教師自身產生影響,長期側重于理論研究的教育工作,會使教師放松對自身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提升。

三、普通高校陶藝教學改革的方向

(一)開放課堂,豐富教學資源。為了解決普通高校陶藝課程教學資源不匹配的問題,一是需要學校設立專項資金,解決陶藝教學面臨的教學設備、場地不足等問題,給學生提供藝術創作的實踐機會,便于教師更好地開展藝術教育工作和人才培養工作;二是可以嘗試開放教學課堂,走出傳統的校內環境,比如與相關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展覽會,邀請資深理論學者和研究專家開展課堂講座等。這樣的方式,可極大改善學校教學資源不足的現狀,也可以為學校的專業教師提供更為廣闊的學習平臺,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對自身的要求,并且與社會上的相關組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雙方的互惠互利也有利于實現陶藝教學教學資源的最大化利用,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二)關注教學主體,創新教學形式。陶藝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參與積極性。教師給予學生指導,并不會手把手地交給學生每一個細節,而是會在給予創作大方向的前提之下,給學生留下一定的創作空間,讓學生通過思考自行解決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與創作興趣,是陶藝教學的重點。陶藝作品的創作集合了多層次的文化內涵,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關注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的體驗,為了便于學生對作品產生更深的理解與感悟,每次教學可根據教學內容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通過情境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創作興趣。同時,在進行教學指導時,為了保證陶藝創作的多樣性和個性化,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原創思維,僅從技術上提供支持即可。(三)專業學習與市場接軌,增強實踐性。陶藝產品集實用性、藝術性于一身,有著極大的市場需求。當前,普通高校在開展陶藝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及時更新教學思路,將教學改革實時落地,了解人們的市場需求。一方面,專業教師需要走進相關企業,了解行業發展規模、產品需求類別、消費者心理等,通過收集的信息對課程體系進行改良,使教學的方向與時代接軌,滿足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學??膳c相關企業合作建立人才培養計劃,或定期開展作品展覽活動,通過實踐平臺的建立,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為培養潛在人才提供機會與渠道。(四)地方文化資源作為媒介,進行資源整合。有些高校擁有一些特色專業課程,這些專業課程無不體現著高校所在地區的文化內涵。地方文化資源的加入,勢必會增強高校的競爭力和課程設置的獨特性。而將這種地方文化資源融入進陶藝課程的實踐教學中,不僅對地方本土文化起到了宣傳作用,還能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比如推動當地旅游業、文化產業的發展等。高校陶藝課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為高校藝術教育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而對于課程知識的接受者——學生來說,則會通過陶藝課程的學習有效認識地方文化,有助于培養自身對客觀事物的分析能力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陶藝作品本身而言,與地方文化融合,會創造出更多具有特殊意境的陶藝作品,這也為今后陶藝作品的創新提供了契機。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唯有從藝術性與實用性兩方面入手對陶藝教學工作進行改革,才能確保陶藝教學工作改革的成效。要讓學生通過陶藝課程的學習,既能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和人文素養,又能掌握一門實用的技能,進而應用于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將陶藝課程作為公選課進行開設勢在必行,這不僅有利于學生藝術修養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更有利于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與弘揚。

參考文獻:

[1]黃雄英.基于創新思維的陶藝課程教學探究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5,(15).

[2]靳洪蓮.高校陶藝課程的教學改革研究[J].大眾文藝,2016,(07).

[3]牛傳寶.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陶藝課時“四、三、三”分配制教學改革試驗[J].美術教育研究,2018,(04).

[4]劉潔.淺談陶藝課程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性[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1).

[5]牛凱,汪陽坤.施于人陶瓷藝術研究[J].中國陶瓷工業,2019,(11).

作者:李齊 單位:湘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