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體系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30 11:24: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管理體系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搭建高校德育管理體系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德育;德育管理;管理體系;建構
論文摘要:實施科學而有效的德育管理,在引導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成才,維護高校穩定的教育教學秩序,促進學校的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構建和完善德育管理體系,要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標制定、內容選擇、原則確立、途徑優化以及隊伍建設等方面入手,以促進德育管理向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發展。
一、高校德育管理目標的制定
目標是德育管理的靈魂,直接指導和制約著整個德育過程。構建德育管理體系.制訂目標是前提。在德育管理過程中,既要合理地設立目標,也要明確地表述目標。德育管理的目標是德育管理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設想或結果。當前我國高校德育管理的目標,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物力和財力的作用,提高德育管理的水平,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提高德育的效益。目標的制定必須符合人的身心發展規律。不同的年齡階段,對德育目標的要求就不能強求一樣、同等對待。高校德育目標應根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年齡特征來設定。而且德育是一定民族文化的產物,民族文化要發展,必然要走向世界,在國際舞臺上發揮作用。現代德育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統一,因而所訂的德育目標要體現時代精神,堅持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統一。
明確地表述目標,也是制訂德育管理目標不可回避的問題。目標表述不清,或是有所歧義,人們就不能正確地理解并執行它。因此,在高校德育中,要制訂規范的德育管理目標,科學地陳述目標,實施目標管理。實施德育目標管理,首先要制訂一個總目標,然后從整體到局部.從一般到個別,將總目標進行層層分解,分解為一級目標、二級目標、三級目標甚至針對某種德育現象更為具體的目標,自上而下形成一個目標體系。通過各個子目標的完成,實現預期的總目標。
二、高校德育管理內容的選擇
外匯儲備管理體系比較論文
內容提要:截止2006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達到9411.15億美元,我國是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的經濟體。本文首先介紹了新加坡、挪威采取的多層次儲備管理體系;然后介紹了美國、日本的雙層次儲備管理體系;并對四國儲備體系的特點進行了簡要比較。最后給出了中國應如何改善其外匯儲備管理體系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匯儲備管理體系借鑒
中圖分類號:F830.92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6-1770(2006)09-030-03
中國人民銀行2006年7月14日統計顯示,到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9411.15億美元,同比增長32.37%。中國外匯儲備自2006年2月底就已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位。據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6月底日本外匯儲備達8648.8億美元。因此我國9411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額仍為世界第一。我國外匯儲備自1996年末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以來,就一直處于迅速增長的趨勢(見表1)。外匯儲備充裕,有利于增強我國的國際清償能力,提高海內外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貨幣的信心,也有利于應對突發事件,防范金融風險,維護國家安全。然而,巨額的外匯儲備對資源的合理配置與資金的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構建更為市場化的儲備管理體制。本文通過對世界主要國家儲備體系的簡要介紹和比較,給出了中國應如何改善其外匯管理體系的政策建議。
一、新加坡、挪威:多層次的儲備管理體系
新加坡和挪威的儲備管理體系,是由財政部主導或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共同主導,由政府所屬的投資管理公司進行積極的外匯儲備管理的多層次儲備管理體系。
政府審計管理體系論文
我國審計機關成立已有二十三年,在審計機構逐步壯大,審計重要性被世人認識和熟知的同時,審計工作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尤其審計管理工作與某些先進國家相比,差距明顯,所以加強審計管理,整合審計資源,提高審計工作水平,成為審計理論界必須要面對和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審計管理是審計組織和審計人員,為達到審計目標,采用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的方法,作用于審計活動的過程。基于我國審計是建立在行政體制下的政府審計,其審計管理既具有行政管理的性質,同時也具有公共管理的性質。審計管理是一個“系統工程”,要貫穿于審計業務活動的始終,不能僅限于審計活動的某一個方面或某一個階段,審計計劃、審計組織、審計實施、審計報告,直至審計資料歸檔等各項工作,均需要進行嚴密、科學地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審計工作的高效和優質。
一、改進審計計劃編制方式,提高計劃的科學性安排審計計劃,要做到科學、合理,從實際出發,全面考慮,不能帶有隨意性。審計計劃是審計管理的基礎,審計機關應將審計管理的重點放到制定科學的審計計劃上來。具體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審計機關在制定項目計劃時要統籌兼顧,多考慮審計事業的中長期發展趨勢和要求,把握中長期規劃與短期計劃的協調和平衡,不能被動地跟熱點,而應主動地找熱點。要多與國家經濟監督、政策制定及其他權力部門以及中央大型國有企業溝通,為國家的宏觀決策提供一些好的意見和建議。
(二)項目安排要考慮各地不同的經濟社會環境和特點,給各地一定的自主權,調動基層審計機關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通過審計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
(三)加強計劃編制前的調查研究,夯實編制基礎工作。要保證計劃編制時間,細化計劃編制前的工作,完善編制程序,成立由審計機關內部各業務部門和計劃管理部門參加的計劃編制小組,在充分掌握計劃期內可用審計資源數量和質量的基礎上,突出對重點領域、重點部門、重點資金的審計,統籌安排審計項目的實施時間、地點、內容和目的,增強審計項目間的內容和目的上的聯動性,緩解審計資源不足與審計任務繁多的矛盾。
(四)審計機關確定審計項目時,應與其他經濟監督部門溝通,避免重復審計,浪費審計資源。
現代財務管理體系論文
摘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加入WTO后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在當前企業市場經濟競爭中,財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構建現代企業制度,要把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中心,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建立現代財務管理體系,把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目標并滲透到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的財務管理機制。
關鍵詞:企業體系財務管理
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國有企業必須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和改善企業管理。提高國企的科學管理水平就是要實施財務管理,而不少企業管理的薄弱環節正是財務管理。只有通過建立、健全和強化企業的成本管理、資金管理及財務分析,引進國外財務管理中先進的、適合我國國情的操作方法,制定企業長遠發展規劃,進行年度預算,才能建設由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財務管理體系。
企業財務管理體系是企業管理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企業在一定的戰略目標指導下,對于企業的經營活動和投、融資活動實施有計劃、協調運作的各項財務管理活動,通過有明確職責、適當的風險控制機制來貫徹落實的價值化管理體系;它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財務管理方針所需的組織機構、規劃活動、機構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等;其目的在于幫助企業實現自身設定的財務表現水平,并不斷地改進財務行為,不斷達到更新更佳的境界,從而促進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1]
本文將以企業現代財務管理體系的原則及要素為切入點著重分析財務管理體系的建構模式,探索建構現代財務管理體系的新途徑和方式。
一、企業財務管理的構建原則與基礎分析
資金運作管理體系論文
[摘要]職工互助保障的資金管理對于它的功能實現與發展具有重大作用。但目前我國職工互助保障的資金管理存在資金監管缺位、多頭開戶管理、會計核算方法陳舊、資金發放個人化等問題。因此,應推進職工互助保障資金管理的規范化,設計資金管理軟件,健全支付體系,加強資金審計工作,建立透明的資金運作管理體系,實行DC型的資金信托制,以改革現有的資金管理制度。
[關鍵詞]職工互助保障;資金管理;制度
我國現行的互助保障制度始于建國初期,經過數十年的運行,現已從初期單一企業的互助互濟活動發展到涵括醫療、意外等方面的各種互助保障計劃,工會組織的職工互助保障活動開展的最為普通和廣泛。職工互助保障活動是由社會團體倡導組織,廣大職工在自愿的基礎上所開展的一種操作成本低廉、形式靈活多樣,以互助互濟分散風險為目的的合作制保障經濟形式。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共有2.3萬個已建工會的基層單位開辦了職工互助保障活動,僅省級機構就有876.8萬職工參加保險。其中,參加醫療互助保障計劃的480.8萬人,參加養老互助保障計劃的近169.8萬人,參加工傷互助保障計劃的227.6萬人,涉及金額達數百億元,累計賠付6.9萬人次,支付賠付金6235萬元。工會組織互助保障活動的廣泛開展,對于實現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工傷有保險、災害有賠償、失業有救濟、殘疾有安置、貧困有支援,保障廣大職工的基本生活,解除人們的后顧之憂,有效化解有可能發生的各種社會矛盾具有重大作用,它起到了“安全網”、“助推器”和“穩定器”的作用。然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社會不斷進步,原來制定的互助保障相關管理制度在諸多方面已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其缺陷和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其中,互助保障的資金管理表現得最為突出。
一、職工互助保障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互助保障資金是指由職工會員交納的會費、保障計劃金(保險費)、管理費用、補償金(理賠金)以及資金的保值增值等有關資金。目前上述資金在管理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資金監管缺位。當前我國職工互助保障資金監管,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在于管理者與監督者兩者合一。職工互助保障資金運作部門既當“運動員”即資金營運主體,又當“裁判員”即負責資金運營的行政監督。而職工互助保障的組織者——各級工會,對互助保障資金運營的監管僅限于人事管理和組織監督,缺乏風險監管手段和方式。與此同時,職工互助保障會又是工會組織的一個職能部門,對外行使管理職能,致使工會組織在互助保障資金的管理上既當監管者,同時又成為委托人、投資人和資產管理者,角色模糊不清,政企不分,容易使養老基金缺乏獨立和足夠的行政監管。與目前我國社保資金的做法相比,互助保障機構的權力太雜,主辦者的監督角色很不突出,對資金的安全運行非常不利。
管理體系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整合管理已成為塑造企業優勢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本文就整合管理思想的內涵、當前中國企業整合管理水平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提高整合管理水平的對策。其創新點在于把提高決策力、執行力和控制力水平及強化三者之間的互為一體作為建立整合管理體系的立足點,來搭建塑造企業強勢競爭力的平臺。
關鍵詞:整合管理決策力執行力控制力
整合管理就是指在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中,系統思考影響管理效果的各要素,并對這些要素進行整體設計,系統規劃,系統控制,確保預期目標的實現。整合管理可分為經營活動的整合性管理,即將企業的所有理念、制度、組織、活動等歸結在一個系統之下,發揮其強大作用;管理過程的整合管理。本文主要側重研究管理過程的整合管理。
最早擁有整合管理思想的人是法約爾,他的整合管理思想過分強調管理是一個過程,而缺乏對構成管理過程各要素的質的論述。在競爭激烈環境中求生存、求發展的中國企業,管理不僅需要“量”的整合,更需要重視對各要素“質”的把握。筆者認為,新時期企業的整合管理應強調決策力、執行力和控制力的整合。三者相對獨立,又彼此聯系,構成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
整合管理的殺手锏:決策力、執行力、控制力
管理的決策力
轉變固化觀念健全管理體系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風險管理的內涵及特點;我國稅收執法風險管理情況及存在問題;借鑒風險管理理論改進我國稅收執法風險管理的建議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風險管理是20世紀初興起的研究風險發生規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一門新興管理學科、風險管理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上、內部環境包含組織的基調、必須識別影響主體目標實現的內部和外部事項、相關的信息以確保員工履行其職責的方式和時機予以識別、獲取和溝通、促進了防范和控制稅收執法風險工作的開展、在內外環境方面、在目標設定方面、在風險識別方面、在風險評估方面、在風險控制方面、在信息與溝通方面、優化風險管理環境、科學規劃風險管理目標、提高風險評估能力、提高風險控制能力等,具體請詳見。
一、風險管理的內涵及特點
風險管理是20世紀初興起的研究風險發生規律和風險控制技術的一門新興管理學科,它是指經濟單位透過對風險的認識、衡量和分析,選擇最有效的方式,主動地、有目的、有計劃地處理風險,以最小的成本爭取獲得最大的安全保證的管理方法。目前,國際風險管理領域存在諸多的企業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標準,但都與美國COSC)委員會(由反欺詐財務報告全國委員會發起的一個組織)正式的企業風險管理框架(EnterpriseRiskManagerment,簡稱ERM)緊密相關,ERM框架已成為當今企業全面風險管理的標準。雖然,ERM框架是基于企業風險管理需要總結和提煉的.但風險管理本身具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在不同的組織之間具有一定共通性,借鑒企業風險管理的這一方法論,對于稅務機關建立健全稅收執法風險體系,全面改善稅收執法風險防范和控制工作具有積極意義。
風險管理的主要內容包括:協調風險容量與戰略、增進風險應對決策、抑減意外和損失、識別和管理多重的和貫穿于組織之中的風險、抓住機會、改善資源配置等六個方面。風險管理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上,分別是目標、風險管理要素和管理層級:目標包括四種類型,即戰略、經營、報告和合規:風險管理要素包括八個方面,即內外環境、目標設定、事項識別、風險評估、風險應對、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管理層級包括管理決策層、職能部門、業務單位和分支機構四個層次。各管理層級是風險管理主體,風險管理要素是必備條件,目標是要努力實現的對象,各個管理層級都要按照風險管理的八個要素為四個目標服務。其中,八個要素是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
1.內外環境。內部環境包含組織的基調,它為主體內的人員如何認識和對待風險設定了基礎,包括風險管理理念和風險容量、誠信和道德價值觀,以及他們所處的外部環境。
2.目標設定。必須先有目標,管理當局才能識別影響目標實現的潛在事項。企業風險管理確保管理當局采取適當的程序去設定目標,確保所選定的目標支持和切合該主體的使命,并且與它的風險容量相符。
增值稅管理體系調研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關于增值稅轉型問題;增值稅的征收范圍問題;關于小規模納稅人的問題;關于增值稅的查核手段問題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基本消除了傳統流轉稅重復征稅的積弊,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增值稅的稅基與GDP的聯系比較緊密、正了過去的任意減免稅和承包所造成的稅收大量流失、目前研究轉型是否迫切、目前轉型有何風險、怎樣可以使轉型的代價小一些、規范化的增值稅應該覆蓋到貨物和勞務的所有領域、交通運輸業與生產、流通各行業關系密切、關于調整征收率的問題、關于兩類納稅人之間交易的稅金抵扣問題、增值稅是通過稅款抵扣的方法計算應納稅額的等,具體請詳見。
當前,我國經濟已到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一方面,隨著經濟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和完善,以及資產重組和技術進步步伐的加快,要求現行增值稅制應該適時地繼續完善。另一方面,受亞洲金融危機和國內下崗人員繼續增多的影響,要做到擴大內需,保證經濟增長速度,勢必要增加政府投資支出,這又從財政上制約著增值稅制改革的力度。因此,在本課題的調研過程中,對于有關問題應該怎么改,步子跨多大,難免出現各種不同的觀點。我們力求按照黨的十五大的精神,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從基本國情出發,解放思想,盡可能把本課題完成得更好一些。
我國自1994年稅制改革全面推行增值稅以來,已有4年多了。對于這個稅種,大多數人都給予肯定,同時也認為需要在近年來實踐的基礎上繼續加以完善。也有一部分人認為,1994年如此大面積推行增值稅,顯得過于急促了些,步子也嫌邁得稍大,否則,效果可能會更好。還有極少數人則認為,在我國推行增值稅弊多利少,回到過去多環節全額課征的流轉稅上去,并沒有什么不好。我們認為,盡管對這個新稅種多數人表示贊同,但是,對于不同意見,也應認真加以分析。
從我國推行增值稅的實踐來看,亦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優越性。
首先反映在經濟上,由于基本消除了傳統流轉稅重復征稅的積弊,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資產重組和經濟結構的調整,適應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現在看來,如果當時我們不改征增值稅,則今天矛盾發展的尖銳程度,勢將遠遠超過80年代市場經濟開始孕育時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其次反映在財政上,由于增值稅的稅基與GDP的聯系比較緊密,隨著GDP的增長,這幾年增值稅收入相應增長較快。再加征收上的鏈條機制,不僅糾正了過去的任意減免稅和承包所造成的稅收大量流失,而且增值稅專用的使用也有助于堵塞偷逃稅的漏洞。這里,有個問題需要澄清。那就是在增值稅推行4年多期間,反映最為突出的是納稅人利用增值稅扣稅機制,通過偽造、虛開、增值稅專用進行偷騙稅款的問題。這個問題,絕非如有些人所說,是由增值稅稅制本身所帶來的。因為在過去按照銷售全額課征流轉稅的年代里,納稅人利用銷貨,搞銷貨不開票、大票小開(即大頭小尾)和“飛過海”(進銷不入賬)進行偷稅的,也同樣比比皆是。而今天增值稅的扣稅機制將銷方的銷項與進方的進項通過增值稅專用聯系起來,勾稽關系嚴密,從而可以使客觀上原來就存在的偷騙稅更加充分地被暴露出來。所以,這并非增值稅造成了偷騙稅,恰恰相反,是增值稅能夠揭露偷騙稅,從而促使通過強化征管加以堵塞。從這個意義上說,應該是件好事。現在需要研究的,乃是如何按照增值稅這個新稅種本身的特點去完善征管方法和手段,而不能仍舊沿用老的管理傳統流轉稅的方法來管理今天的增值稅。
我國全面推行增值稅以來,也暴露出現行稅制的一些矛盾,影響了它的功能進一步充分發揮。一是現行增值稅制尚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復征稅現象。表現在購進固定資產中所含的已征稅款不準扣除,不利于高新技術企業、資源開發型企業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技術改造與技術進步,同國家產業政策的矛盾越來越尖銳。二是由于增值稅的覆蓋面沒有包括全部流通領域,致使企業購入勞務、接受服務的支出中所含的已征稅款,除加工、修理修配外也得不到抵扣(運費已做政策性處理)。三是由于減免稅(包括先征后返等)項目過多以及行政干預,現行增值稅的法定稅率和實際稅負差距過大,在公平稅負、出口退稅等方面都有負面影響。此外,增值稅的征收管理過于依賴增值稅專用,也帶來一些問題。
外匯儲備管理體系國際比較論文
內容提要:截止2006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達到9411.15億美元,我國是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的經濟體。本文首先介紹了新加坡、挪威采取的多層次儲備管理體系;然后介紹了美國、日本的雙層次儲備管理體系;并對四國儲備體系的特點進行了簡要比較。最后給出了中國應如何改善其外匯儲備管理體系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外匯儲備管理體系借鑒
中圖分類號:F830.92文獻標識碼:C文章編號:1006-1770(2006)09-030-03
中國人民銀行2006年7月14日統計顯示,到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余額為9411.15億美元,同比增長32.37%。中國外匯儲備自2006年2月底就已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位。據日本財務省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6月底日本外匯儲備達8648.8億美元。因此我國9411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額仍為世界第一。我國外匯儲備自1996年末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以來,就一直處于迅速增長的趨勢(見表1)。外匯儲備充裕,有利于增強我國的國際清償能力,提高海內外對中國經濟和中國貨幣的信心,也有利于應對突發事件,防范金融風險,維護國家安全。然而,巨額的外匯儲備對資源的合理配置與資金的使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構建更為市場化的儲備管理體制。本文通過對世界主要國家儲備體系的簡要介紹和比較,給出了中國應如何改善其外匯管理體系的政策建議。
一、新加坡、挪威:多層次的儲備管理體系
新加坡和挪威的儲備管理體系,是由財政部主導或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共同主導,由政府所屬的投資管理公司進行積極的外匯儲備管理的多層次儲備管理體系。
公共領域管理體系革新研究論文
摘要: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浪潮滾滾而至,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區域性公共問題急劇滋生起來,由此引發新型的治理形態———區域公共管理。區域公共管理要求政府打破行政區劃的剛性桎梏,摒棄狹隘的行政區行政的種種制度缺失,建構“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視野下區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基礎和政策框架。因此,文章分析了區域公共問題的滋生及其成因,剖析了我國區域公共管理中存在的制度缺失,并探討了創新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區域公共問題;區域公共管理;制度缺失;制度創新
從歷史的層面說,自伍德羅?威爾遜(Wilson,1887)以來,公共管理作為一門擁有自身合法地位的社會科學,在其百多年的演進和流變歷程中,始終不乏各種爭奇斗妍的學術論爭和理論流派,甚至出現“理論叢林”的局面;而公共管理實踐作為一種“國家的藝術”,伴隨其紛繁雜蕪的氣候生態和波瀾壯闊的豐富實踐,也總會有治理安排上的結構轉型和制度創新。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為了適應國內外公共管理環境的權變需求,也為了更好地體認公共管理這門學科的社會性和應用性特色,本文作者在國內公共行政學界率先對“區域行政”和“區域公共管理”進行了探索性研究①?,F在看來,伴隨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浪潮滾滾而至,我國市場化、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傳統社會公共問題“區域化”和無界化的態勢更加明顯,一種有別于全球治理(國際公共管理)、國家公共管理、地方公共管理的區域公共管理,正在迅速凸顯和逐步成形。區域公共管理面對和要解決的是區域性公共問題,因而它區別于傳統的“行政區行政”②,對政府公共管理的治理結構和制度建構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訴求。
一、區域公共問題及其成因
(一)全球化和區域化的發展滋生了大量宏觀和中觀的區域公共問題。自二戰結束以來,公共管理所面對的世界景象和社會生態發生了亙古未有的嬗變。當前,人類更是全面過渡到一個全球化和區域化齊頭并進又交相輝映的時代。在全球化和區域化浪潮突飛猛進的時代,諸多的因素和復雜的背景交織在一起,誘發甚至引爆了大量“宏觀區域性公共問題”和“中觀區域性公共問題”。一方面,伴隨經濟全球化進程和世界新區域主義運動的興起,民族國家間的區域化已經由傳統的“淺表一體化”向“深度一體化”①、封閉式區域化向更具開放性的區域化模式轉變,加之作為政治目的的區域化進程的加快,使得洲際內跨國間的宏觀區域性公共問題明顯增加。諸如相互貿易與投資、國家安全、環境治理、公共衛生、危機管理、國際恐怖主義治理等跨國性公共問題,依靠民族國家的內部力量已經無法解決,必須尋求洲際區域內大部分國家甚至所有國家的集體決策和協調行動。另一方面,全球化和區域化的發展,使得由若干毗鄰國家或地區結成的“次區域”變得更加相互依賴,由此滋生了更多難以回避的中觀區域公共問題,如“新柔廖”次區域(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尼三國毗鄰區域)的合作供水問題,“圖門江流域”次區域(中國、朝鮮、俄羅斯三國毗鄰區域)的經貿關系、公共安全、政治合作問題,“瀾滄江湄公河地區”(大湄公河流經的中、越、緬、老、柬、泰等國)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領域合作,“一國兩制”下粵、港、澳次區域的競爭力、經濟合作、環境治理、公共衛生和危機管理、政府協調等問題。
(二)市場化進程的推進催生了諸多區域公共問題。1949~1978年的近30年間,中國長期實行高度集權的中央計劃經濟體制,政府管理社會公共問題的惟一機制是自上而下的科層制,缺少市場機制和社會機制。因此,社會公共問題往往被禁錮于行政區劃內部,通過內向型行政方式予以解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2年我國正式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國內的分權化改革和市場化進程在不斷推進,迫切要求有一個“全國一盤棋”的統一市場環境;而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更宣告中國的市場經濟必須與國際市場機制接軌,需要主動或被動地接受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的激烈競爭。從集權與分權的政治邏輯來看,市場經濟下中央政府實行經濟性分權政策是好事,它能夠誘發哈耶克所謂的自發秩序的慢慢形成,有利于調動地方行動主體(包括地方政府)發展經濟和參與市場競爭的主動性、積極性。然而,由于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和法治建設進程的滯后,加之尚未順利實施行政性分權的配套改革,我國市場化改革的直接后果是催生了諸多新型的社會公共問題,比如地方政府的GDP崇拜和政績主義、地方政府間的惡性競爭、地方保護主義、地區發展的馬太效應等。我國市場化進程中催生的這些問題,不僅突破了傳統行政區劃的剛性束縛,擴散和蔓延到由多個地區組成的某一經濟區域,而且還超越了計劃體制下那種由上至下的政府治理能力域限,衍生為區域性公共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行政區行政的僵化法則已經力不從心,迫切呼喚區域公共管理這種治理新機制的誕生。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6管理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