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課程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0 00:05: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中課程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語文選修課程教材管理論文
總觀當今世界各國基礎教育,高中階段集中單一的課程設置已基本不存在,開設選修課成普遍做法。有人統計,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亞、非、歐、美等洲60個國家中,普通高中開設選修課的國家就占76.7%,[1]由此看出,普通高中設置選修課已成為世界各國基礎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語文作為各國高中的核心課程,同樣順應這種潮流,即結束單一的必修課設置格局,增設選修課,實現語文課程設置統一性和靈活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結合。<--IWMS_AD_BEGIN--><--IWMS_AD_END-->
一
在我國,高中語文選修課設置已有上百年的歷史。1909年,清政府學習德國做法,在普通中學實行分科設置課程,一種側重文科,一種側重實科,這是我國近代課程史上第一次注意如何適應學生個性因材施教的問題,使學生得到了一點選課的自由。這里包含了后來選修制的思想萌芽。1922年,國民黨政府實行學制改革,普通中學實行三三分段學制,把中學分為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每個階段學制各三年。這是我國現代課程史上最早的分科制和選修制。高中分為普通科和職業科,普通科相當于現在的普通高中,以預備升學為主要目的。普通科又分文科和實科,課程設置分兩組。第一組注重文學和社會科學,課程都由三大部分組成:一是公共必修科目,二是分科專修科目,三是純粹選修科目。第一組公共必修科目有國語和文化史,分科專修科目必修有特設國文;第二組公共必修科目有國語,分科專修科目無國語或國文。第一組分科專修科目中的選修和純粹選修科目加起來多達62個學分,這些學分里自然有與國語或國文有關的選修科目。職業科選修課有文字學、中國文學史、西洋文學史、文學概論和國故概要,一般選修課包括國音學和新聞學。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科目設置多樣化局面,但是選修科目過多,“因而造成實際上難開、難教、難學”,[2]嚴重脫離中國國情,改革沒有成功。1963年,中央政府頒布的《中小學教學計劃(草案)》,打破了解放后沿襲十幾年的單一課程結構,首次在高三年級設置了選修課,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受當時客觀條件的限制,只有極少數學校進行了試驗。1981年頒布的《全日制六年制重點中學教學計劃試行草案》中有選修課設想,但在相應的語文教學大綱中沒有得到任何體現,因而談不上科目設置與教材編寫。1990年的《現行普通高中教學計劃的調整意見》把高中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卻沒有把語文列入可以開設選修課的計劃之內。[3]1996年教育部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中的課程設置明確規定,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科類課程和活動類課程組成,學科類課程分為必修、限定選修和任意選修三種,其中限定選修包括語文一科,高中三年級開設,文科每周四課時,理科和實科每周兩課時。同年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供試驗用)》與課程計劃相呼應,對高中語文課程結構和課時作了詳細說明,語文必修課在高一、高二開設,限定選修課在高三開設,是必修課的拓寬、應用,供預備升學或預備就業的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修。大綱為文科、理科和實科列舉了如下限定選修課:文科有寫作、文言文閱讀、中外文學名著選讀等,理科有中外科普論著選讀、科學小論文寫作等,實科有實用口語和應用寫作等。任意選修課是為發展學生興趣愛好、拓寬知識、培養特長、提高某方面的語文能力而設置的,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和志向,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修,大綱為此列舉了如下選修科目:漢字和書法、實用語法修辭、語言邏輯、影視欣賞和評論、實用美學、鄉土文學、民俗文化、中外文學名著選讀和中外文化史話等。這是近代以來最為明確和完整的高中語文選修課設置說明。但是,這份大綱確定的選修課設置計劃仍未能得到實施。按照歷史發展的邏輯順序,1996年的高中課程計劃與語文教學大綱可以成為新世紀高中語文課程改革的先聲,但在此基礎上修訂的2000年高中課程計劃與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再一次把選修課從語文學科領域逐出,高中語文課程設置又回到單一必修的老路。
本世紀初,我國政府借鑒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開始了新一輪高中課程改革,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定,普通高中課程由學習領域、科目、模塊三個層次構成。設置八個領域,其中“語言和文學”為第一個領域;每個領域由課程價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組成,在所列十二三個科目中,語文成為第一個科目;每個科目又由若干個模塊組成,語文則由五個模塊組成。高中語文課程的設置,遵循共同基礎與多樣選擇相統一的原則,“增強課程的選擇性,為每一個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展”。[4]為此,大量設置選修課,設計詩歌與散文、小說與戲劇、新聞與傳記、語言文字應用、文化論著研讀五個系列,每個系列設計若干種教材。目前,人教版、語文版、江蘇版、山東版、廣東版五家課程教材研發單位設置的選修課教材數量不等,有的16個,有的14個,有的12個;教材內容和名稱有的區別較大,有的大同小異。可以看出,此次高中語文課程設置改革力度很大,僅以上五家選修教材種類總計就達70多種,實現了高中語文選修課設置的歷史性突破。
二
我國高中語文選修課設置已有百年歷史,但真正落實到教材建設層面則起步很晚。
市教育科研所工作計劃
一、加強教學指導
1、開展高中教育教學視導。制發“*市普通高中教學工作指導意見”,進一步規范、明確高中教學的指導思想、教學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繼續深入國省市三級示范高中進行高中教學、教研的調研和視導。重點針對高三年級,同時關注高一二年級。視導主要突出教師備課、學生考練、備課組建設和學校管理保障四大環節,立足于發現問題,督促改進,追蹤問題解決情況,推進高中教學、教研和管理保障工作的深入落實。
2、強化高考學科建設。教研員每人承擔一門高考學科的研究和指導任務,深入開展學科建設工作,承擔一定的提高學科高考質量責任。下移教研工作重心,將教研陣地前移到學校課堂和備課組,確保到教育教學一線的時間達到1/3。對教育教學中突出的問題,組織開展學科研討、培訓和交流活動,并將相關情況通報至學校。
3、開展高考復習專項研究。一是搜集省內各主要市州高考模擬試題20余套,全部印制并及時提供給縣區和高中學校。二是組織全市高中學科指導中心組分科召開高三現場聯合教研會、分析會,研討課例,指導并鼓勵高三教師做好工作。三是配合局領導對高考目標完成情況進行專題調研。根據局領導蹲點負責主要高中學校高考質量的安排,專題調研相關學校高三工作,督促學校抓好教學、管理和重點保障工作。四是召開特優生培養專題研討會;五是邀請高考命題專家、名校一線的知名教師來遂研討、指導高三學科復習工作,提高備考能力。六是組織考察學習團到部分名校學習借鑒高考備考的先進經驗等。
4、開展教師崗位練兵活動。一是繼續實施《*市教育科學研究所關于對縣區和市直屬學校優質課展示的認定辦法》,指導區縣和市直屬學校舉辦中小學優質課展示活動,組織廣大中小學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練兵,加強活動監管,按一定比例(在以往的基礎上適當縮減)發證認定符合條件的優質課。二是切實抓好各學科全市性賽課,推選出能真正代表*學科教學水平的選手參加全省賽課,為我市教研工作增光添彩。對推出到省參賽的選手,學科教研員要切實做好指導工作,深入一線課堂,認真研究指導,確保在全省賽課中獲得滿意效果。三是積極配合師培科參與送教下鄉、市級骨干教師培訓等工作。教研員應承擔相應的講座、示范課和評課任務。
5、開展學科競賽,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學科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有效方法,各校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有計劃組織教師進行專門輔導,指導學生開展學習興趣小組活動,積極為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提供幫助。努力將學科奧賽與培養特優生工作整合起來,推動學科奧賽水平邁上新的臺階。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說明論文
第一部分基礎研究
一、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國際背景
信息時代的到來和國際交往的日益頻繁已使英語獲得了國際通用語的重要地位。聯合國有關文件提出,21世紀人的生存與發展的基本技能為母語、一門外語和計算機操作能力;由于歷史原因和互聯網的廣泛利用,英語成為各種國際場合的主要工作語言,也成為國際科技交流的主要語言(據統計,國際上85%以上的學術論文是用英語發表或宣讀的,各學科的主要學術期刊也以英語為主),同時也是國際互聯網的主要應用語……
縱觀各國外語教學的發展,外語教學改革的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滿足人的發展需求為目標的、強調語用的交際教學理念和實踐得到普遍認可。歐盟在上個世紀90年代由13個國家的專業研究機構和大學合作制定了綱領性的外語教學文件(EuropeanFrameworkofLanguageLearningandTeaching),從理念、目標和評價等各個方面對外語教學進行了全面的論述。文件體現了國際上語言學、外語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最新發展,強調以發展語言應用能力為根本目的的交際性教學思想。我國的周邊國家和地區在進行基礎教育外語教學改革和外語教學大綱設計中也基本采用了這種思路(如香港地區1999年版的中學英語教學大綱)。
2.在高中外語課程的設置上采用了必修與選修相結合的方式,例如,日本將高中課程設置為英語一、英語二和口語一、口語二以及閱讀與寫作課程。其中英語一和口語一為高中階段的必修課程,而英語二和口語二為選修課程,閱讀與寫作也為選修課程。韓國也是同樣,高中一年級英語為必修課程,從高中二年級起開設英語閱讀、寫作和會話等選修課程。一些歐洲國家則在高中階段為學生開設出不同語種的第三外語選修課程。選修課程的開設為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和不同興趣的發展提供了可能。
小議學業水平測試紀律的必要性
論文關鍵詞: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會考監考
論文摘要:為進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推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許多省市開始推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實施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能否實現預期目的?作者總結一些地市會考監考中的經驗教訓,認為只有像高考一樣嚴格監考,才能促使中學積極實施國家的課程方案,重視薄弱學科、重視絕大多數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為進一步加快普通高中教育質量監測體系建設,推動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工作的有效實施和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陜西省教育廳決定從2007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學生開始,實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在此之前,已經有幾個省市公布學業考試實施方案。
實行全省統一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非常必要,它是考核普通高中學生相關科目學習是否達到課程標準要求的主要手段,也是檢查普通高中學分認定公平、公正程度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保證普通高中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組織教育教學,有利于監測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校不斷提高課程實施的質量和水平。它對于推進新課程的實施,對于新課程背景下考試評價制度的重建,鑒定評價高中學生學習質量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考試結果將是高等學校招生選拔的主要參考依據。
但是,實施高中水平考試要實現預期的目的,從會考的經驗和教訓看,關鍵是要嚴格考試紀律。
長期以來,許多省市實行高中會考。國家教委明確指出:“實行普通高中畢業會考是為了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加強教育管理,推動教學改革,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給中學以正確的導向。”實施會考的初衷是為了使學校由過去只重視高考升學率轉向重視合格率;教育教學從面向少數學生轉向面向全體學生,保證大多數學生達到高中畢業的實際文化水平;促進學校按教學計劃開設各門必修課程,加強教學中的薄弱學科、薄弱環節,克服偏科現象;同時使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以現代教育測量和評價理論為指導,科學評價學生個人和群體學習質量和學校教學水平。
普通高中學分認定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普通高中學分認定和管理行為,確保學分認定的真實性、嚴肅性和公正性,促進學生全面、主動發展,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教基〔2003〕6號)、《河南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案(試行)》(豫教基〔2008〕138號)和《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試行)》(教基〔2008〕530號)等文件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普通高中學校應成立由校長任主任、相關副校長為副主任、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各學科骨干教師為成員的學分認定委員會。校長是學生學分認定管理工作的第一責任人。
第三條普通高中學校學分認定委員會負責學生學分的認定等工作,并依據國家、省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各學科課程標準等有關規定,制定本校學分認定實施細則及相應的標準和程序。
第二章基本要求
第四條學生修習時間達到課程標準要求,模塊(專題)考試或考查成績合格,學習過程(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實際操作、實驗報告、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等)綜合評價合格方可申報學分認定。
淺談語文教材文體意識及學科反思
“文體”是個內涵復雜的概念,包含體裁、語體、風格等多層次內容。把文體限于體裁范疇,可分為文章文體、文學文體以及語文學科特有的“教學文體”幾類。從文學文體角度而言,“文體意識”則大致可解釋為創作、閱讀主體對各體文本的形式特征與內部規律的認識、把握以及在讀寫實踐中的自覺運用。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以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有關“應用能力、審美能力、探究能力”課程目標的提出,文學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它在提升國民個體核心素養方面的重要性,而主體自覺的文體意識正是文學教育優質高效的專業保障。基于此種考慮,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語文》(1952-2004)為研究對象,試圖從語文教材史視閾考察文體意識的歷史衍變,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學科反思,以期有助于語文學科的專業建設。
一、教材述評:編排體例與文體意識
教材是教學文件精神的直接體現,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物化載體,也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通過分析教材的編排體例及歷史衍變過程,可以使我們對語文教學中的文體意識得到一個比較清晰的印象。在此,本文以課程教材研究所編著的《新中國中小學教材史1949-2000研究叢書•中學語文卷》(以下簡稱“教材史”)所提供的文獻資料為依據,以人教版高中《語文》(1952—2003)以及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文教育研究所等單位聯合編著的2004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為中心進行回顧和考察,意在了解高中語文教材中文體意識歷史衍變之概貌,進而探索文學教育規律。
(一)“漢語”“文學”分科實驗時期(1952-1957)
此為語文學科的初創時期,“文學”“漢語”分科實驗是這一時期的重大事件。1.1952年版《高級中學語文課本》1952年版《高級中學語文課本》具有濃烈的時代色彩,文學作品所占比重很少,教材未設單元,實行各體文章和文學作品“混編體例”,大致包括記敘文、議論文、詩歌、小說、劇本、文言詩文六類。2.1956-1957年版《高級中學課本文學》基于當時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學科教學目的認識不清和教學內容、方法等諸多問題,1954年2月,中央決定在全國中學實行文學、漢語分科教學。1954-1956年人教社自編分科教材《文學》和《漢語》。從“教材體系”看,初、高中文學教學“根據總的教學目的組成整個教材系統”。初中一、二年級分別著重培養學生觀察、敘述客觀事物和理解、分析比較復雜問題的能力,而將認識文學作品的體裁作為三年級的教學重點。“三年級應較有系統地介紹文學作品的各種體裁,使學生對各種文學體裁的特點獲得基本的認識。”“教材應依作品體裁分類組織。”[1]40教材“目錄”顯示,初中共有20則“文學常識”,涉及各類文學體裁,特別是第五冊比較有系統地介紹了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體裁,使學生對其特點有個基本了解。《高級中學文學教學大綱(草案)》的“教學內容”中包括“各種體裁的藝術特點”,并在教材的“教學要求”中規定:“熟識更多的著名作品,有系統地研究這些作品”。《大綱》“文學教學法”其中一條是:要求學生“多編人物評價提綱和情節發展提綱”。這些簡單的提示表明高中《文學》在初中教材系統介紹文體知識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的構想。但從整體上看,高中《文學》改變了編寫體例,按文學發展史的縱向線索編排作品,穿插“文學史概述”常識,這固然有助于學生初步認識我國文學的發展概況和基本規律,但由于未能與初中的文體知識形成內在邏輯關聯,有疏于知識深化和能力養成。
(二)文學教育蟄伏與“工具論”盛行時期(1958-1982)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課程改革;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論文摘要: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使我國蓬勃開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與以往的課程相比較,新的高中課程發生了許多根本性的變化。
1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變化
從教學大綱過渡到課程標準,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現行的教學大綱關注更多的是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通過學習英語,促進學生德育和智育的共同發展。
英語課程標準首次把學習策略和情感態度作為課程目標。英語課程標準把學習策略作為課程目標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外語界的教育專家經過多年研究發現,有效的學習策略可以很好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的效率,還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本次課程改革更加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語言與情感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情感態度對語言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拼搏的情感態度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英語課程總體目標和分級目標成為師生教與學的“領航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高中課程的總體目標: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使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育廳教研室××年工作思路
××年是“十一五”的開局之年,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省教研系統大有作為的一年。我們要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領導下,振奮精神,抓住機遇,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為建設和諧社會、創建“教育強省”、提高我省基礎教育質量做出新的貢獻。省教研室××年的工作思路為:圍繞一個中心,做好兩個服務,提升三個水平,狠抓四個重點,實施五個策略,打造八大品牌。
一、圍繞一個中心
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進入總結提升階段、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全面啟動的關鍵時期,全省教研系統必須堅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圍繞依法實施和科學實施新課程開展各項教研活動。
二、做好兩個服務
教研工作要為行政部門教育決策服務、為基層教師教學服務。全年在兩個“服務”上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為教育決策服務
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課程改革;高中英語;課程標準
論文摘要: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使我國蓬勃開展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與以往的課程相比較,新的高中課程發生了許多根本性的變化。
1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變化
從教學大綱過渡到課程標準,著眼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現行的教學大綱關注更多的是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而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都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通過學習英語,促進學生德育和智育的共同發展。
英語課程標準首次把學習策略和情感態度作為課程目標。英語課程標準把學習策略作為課程目標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外語界的教育專家經過多年研究發現,有效的學習策略可以很好地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的效率,還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本次課程改革更加關注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語言與情感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情感態度對語言學習具有重要影響。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向上、樂觀拼搏的情感態度是教師的責任和義務。
英語課程總體目標和分級目標成為師生教與學的“領航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了高中課程的總體目標: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著重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提高學生使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進一步拓寬國際視野,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未來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育體育局教研室工作計劃
一、總體思路
1.中國基礎教育進入以提升內涵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的新的發展階段。全面深化課程改革、以培養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重點,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已成為中國新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任務。2019年11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主要任務:服務學校教育教學,引領課程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教師專業成長,指導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書育人能力;服務學生全面發展,深入研究學生學習和成長規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服務教育管理決策,加強基礎教育理論、政策和實踐研究,提高教育決策的科學化水平。
2.認真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的三個文件以及關于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評價等文件精神。履行“研究、指導、服務”的部門職能。扎實推進課程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研究,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學校,服務師生。
3.創新教研方式,推進教研轉型。新形勢下給教研部門帶來新的挑戰。如:學校課程供給轉型升級需要支持;學生生涯規劃需要指導;教師課堂教學持續改進需要支持;教師個性化專業發展需要滿足;從學科知識獲得到核心素養提升等等。這些挑戰,都需要通過教研轉型、創新工作來面對。推進教研工作轉型,既要關注教師教,更要關注學生學,學生學的研究將成為教研主題。推進基于經驗和實證相結合教研方式。推進個性化的教研方式。
4.提升教研活動水平。進一步完善三級教研網、校本教研網絡,健全教學常規制度。將校本教研制度建設情況作為評估、檢查、視導的主要內容之一。落實信息技術和教研活動有效融合,大力推進網絡教研。將校本教研、區域教研、網絡教研等模式相結合,進一步促進全縣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提高教研活動的指導能力,抓住問題,深入思考,把問題轉化為課題。圍繞課程改革中的重點、難點與熱點問題,帶領骨干教師共同研究,指導中小學校和廣大教師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的改革,及時解決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實際問題,為中小學校及教師排憂解難。
5.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新一輪高中課改已經開始,新課標、新課程、新教材都給我們提出了新要求。根據市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價和小學生發展綠色指標評價方式改革,結合我縣實際,義務教育階段要貫徹“十不得”,以“輕負擔、高質量”作為深入研究和推進的主題;高中課改要結合新課程、選課走班、學業規劃、學分認定、綜合素質評價等改革。抓住市局推進高中課程建設的機遇,指導和幫助學校開展學校課程建設,做好必修課、選擇性必修課、選修課和校本課程的開設與開發。繼續做好地方教材的開設和督查工作。推進課程建設向縱深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