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研究性學習成果范文

時間:2023-11-20 17:28: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生研究性學習成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中生研究性學習成果

篇1

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研究性實際操作的主要教學方式分為兩種.

第一種,實驗探索型.在高中生物的植物特性等相關內容的教學學習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到植物園內對植物本身存在的各種特性進行具體認真的觀察,之后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植物生長過程中所具備各類特性究竟是因為什么原因而產生的?之后組織引導學生在家自主培養一些已萌發的植物種子,運用自己所學的方法對其生長素發現、作用以及向光性等相關原理進行分析研究.通過一系列的實驗操作以及具體的觀察,引導學生將心中的問題提出并進行妥善的解決.學生在假設問題、觀察以及分析研究等方面的探究過程中,對相關的高中生物知識內容的理解掌握度得到了有效增強,其科學正確的探究精神也得以培養.

第二種,調查研究型.在生物有關糖尿病的教學研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熟悉了解到其發病原理中胰島素的產生原因,以及糖尿病先天與后天方面的病理原因;之后,在組織學生對周邊存在的糖尿病患者的比例進行調查分析,并與其交流,深入了解到發病原因以及其帶來的相應阻礙.運用相關資料查閱以及登門走訪的方式,幫助學生熟悉了解到糖尿病的病理原因,以及其給予生活的阻礙.在整個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資料查閱能力以及交往溝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加強.

2.研究性學習實施階段的教學程序實踐

(1)重視過程與體驗,并總結形成結論在中學階段的研究性學習中,取得科學性如何強、社會價值如何大的成果是次要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研究過程中,去感受、去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生物課程的研究實踐中心是學生,其實踐操作過程中的所有人的地位關系都是平等、合作型的.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應自覺做好具體的工作記錄,并且附加上自己的深刻體會.學生在對生物知識內容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應將相關的資料進行科學的優化整合,將最終的研究成果進行完美的表達.注意,研究成果一定要做到科學、實事求是.

(2)交流研究,分享成果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最終成果,其表現形式通常為報告、設計等.學生在研究學習完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之后,教師應組織進行一個年級研討會,通過交流溝通的方式使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研究后的成果,使其對生物知識的認識掌握度提升到一個新階段.在生物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實時掌握活動的相關進展,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以此幫助學生將問題盡快解決,更好地進行學習.在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實施階段,教師應對其相關的活動進程進行熟悉掌握,并給予相關的科學正確指導意見,對學生研究性學習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阻礙,教師也要幫助其進行妥善解決,與此同時,還應得到校方及家長等多方面的理解支持.

3.研究性學習評估階段的教學程序實踐

研究性學習的評估要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評價時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研究性學習的最終評價結果的體現方式較為多變,有如分數一樣的定量,也有如評論話語一樣的定性,或是將兩者進行融合.研究性學習的最終評價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的計劃方案、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活動記錄、研究性學習后的真實感受及體會以及最終取得的研究成果等.在評價時應注意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考量,對其某一方面的優勢特長,給予必要的鼓勵支持.

篇2

關鍵詞: 研究性學習 高中生 語文學習 心理影響

研究性學習模式是針對相關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通過教師的科學指導,確定其要具體選擇和確定的課題,使用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從課題研究角度主動了解相關知識,進而全面掌握相應的解決相關問題的學習方法。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研究性的學習方式,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并且更充分有效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進而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1.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及健康心理概述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有效的科學研究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課題與方向,進而從自然、社會及生活等不同方面入手,更全面有效地獲得相關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是研究性教學方法的重要體現。

健康心理所指的是人在情、意、知、行方面持續地符合社會的基本要求,人際關系比較和諧的一種心理態度,它需要學生不僅要學會選擇、適應及生存,更要學會思考、發展及創造,要實現這些目標就要讓學生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

就目前而言,可以說高中生是非常特殊的一個階段,因為大部分學生正處于青春的叛逆期,并且從心智及心理等多個方面向成人轉變,另外,高考的壓力有可能對學生自身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學方法要得當,否則就有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影響,同時,從高中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作為母語教學,通過研究性的學習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通過研究探討提高其采集信息、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培養自身的主觀學習態度,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責任感,有利于學生健康學習心理的培養。

2.高中生心理狀況

高中生是整個學生階段中最叛逆的時期,同時也是身心發展朝向成人過度的重要時期,其思考問題的能力與方式較其他階段略有不同,很多價值觀念還處于偏頗狀態,同時還由于繁重的課業負擔,以及高考的壓力,導致其有可能產生逆反心理,進而影響正確學習態度的樹立。

很可能是一些小小的問題,就有可能影響其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心性也有可能從積極樂觀變為消極、散漫甚至悲觀,在這種心理作用的影響下,往往會導致學生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聲態度,不能很好地與周邊老師及學生交往,更不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時現在的網絡發達,對于高中生而言,互聯網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有可能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養成某些不良的愛好及習慣,這是高中生心理產生問題的原因。這就需要通過有效的方法給予糾正,進而提高他們對是非判斷的能力,并且更好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

3.運用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措施

3.1增強學生的社會性需要

3.1.1激發學生求知的需要

學生從事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會感覺到它幾乎是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對于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的開放性、學習主體的自主性、學習特點的探究性、學習活動的實踐性,一般都是比較陌生的,這將大大激發學生的求知需要。

3.1.2培養學生的交往需要

對于高中生而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運用研究性的學習方法能夠有效地培養其正確的團隊合作意識,通過同學之間的協作研究,很好地提高其團隊合作精神,這不僅僅有利于研究性學習水平的提高,對于今后在工作中提高團隊合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小組合作,很好地促進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及相互信任,并且在合作的過程中提高與人交往的能力,這在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3.1.3增強學生的成就需要

成就感是培養學生自信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研究性學習模式的監理,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讓學生從主觀上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并取得良好的成績。這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是能夠極大增強學習自信心的重要方式,并且對于今后的工作及生活中樹立自信息非常有幫助。

3.2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研究性的學習方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有效地端正學生的語文學習態度。這主要是由于,通過研究性學習極大地提高學生探尋未知的態度與能力,使他們在更多的好奇及疑問的驅使下更好地提高探索熱情與積極主動性,從而更深入地了解語文學習的本質,在學習中真正找到樂趣。

3.3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價值觀的樹立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樹立的,其對于今后走上社會,從事工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正確的價值觀樹立是非常重要的,高中階段是學生心性走向成熟的重要階段,需要給予特別的重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將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融入學習中,并且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交流與學習,更可以通過辯論等形式,逐步提高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并在此過程中樹立正確看待周圍事物的態度,這對于正確價值觀的樹立是非常有益處的。

3.4陶冶學生的情操

3.4.1培養學生的道德感

道德感是一種情感,是人根據道德規范對社會現象產生的一種評價。學生通過對經典名著和其他讀物的研究學習,進而展開與本文的對話,在研究和閱讀當中形成對內涵的領悟意識,學生通過對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的討論,會做出自己的思想判斷和行動準則,同樣也會樹立自己的人生理想,為民族的振興和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從而逐漸形成評價社會現象的道德感。

3.4.2增強學生的理智感

理智感是一種情感,是人在知識活動當中獲取知識所產生的。理智感是人的一種求知欲,是人對認知所產生的興趣,是在需要解決問題時是否達滿意相關聯的。學生在語文研究性學習過程當中,求知欲和對語文學習的認知興趣及解決語文學習當中的問題的需求,都會在語文學習當中得到滿足,因此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會產生積極的情感,這樣學生的理智感就會得到進一步增強。

3.5鍛煉學生言語能力

內語言和外語言是心理學上的兩大言語而言。就內部言語而言,內言語可分為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高中語文在語文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在交流和分享研究信息和創意成果時通常用口語交際完成就需要使用口頭言語完成。高中語文研究成果的表達和交流,所使用的言語主要是書面言語,因此,不難看出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成果表達時在表達方式上其實是多樣化的,是離不開內部言語的。尤其是在對多義性和模糊性比較強的作品進行閱讀時,經常會遇到理解明白但表達不清楚的情況,這時就需要借助內部言語,通過借助內部言語向自己發出言語完成閱讀。

3.6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良好的意志品質會幫助學生在生活當中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語文研究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生通過實際解決語文研究性學習中的問題,創造性地閱讀分析,在分析當中發揮想象,在想象學習當中提升思辨能力和對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判斷能力,從而實現表達有創意,分析有個性和強大的自制力,讓自主研究成為研究性學習的基礎。

3.7增強學生的能力

參加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對于學生來講非常重要,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豐富的想象力、扎實的記憶力及強大的思維邏輯能力,通過參加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學生在語文知識方面的積累能力、語言感知能力、個性閱讀能力及對文學作品的分析判斷等特殊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另外,學生參加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可以提升學生在文學作品方面的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元認知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我,認清自我,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和在各種環境中的生存能力。

由此可見,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研究性學習模式對于學生的影響非常積極有效,通過科學的研究性學習,有效提高學生的正確學習態度,并且增強其主動學習的能力,進而讓語文學習從一種任務變成自身的興趣。這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對于教師而言,也能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并且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對于提高教學水平非常有幫助。因此,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極力提倡,并且推動其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解輝.試論語文教學與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契合[J].語文天地,2014(35).

[2]卓洪飛.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探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05).

[3]韓云峰.在語文研究性學習中培育學生創新才能[J].成才之路,2014(05).

[4]裴東.語文研究性學習的特點[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4(08).

篇3

[關鍵詞]高中生物 研究性學習 實驗設計能力

在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的背景下,大力倡導中學生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性學習”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當今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改革的一大亮點[1]。“研究性學習”課程首次成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有機構成,作為新生事物,其理論研究與實踐還遠遠不夠[2]。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發現,對于“研究性學習”的研究,宏觀理論闡述較多,而涉及某一具體內容的實驗研究相對較少,致使在“研究性學習”的具體操作中還存在著許多困惑。

本文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校本研究性學習課程實踐活動,對“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和“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培養”的關系進行實驗研究,初步探討“研究性學習”和生物學科整合培養高中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一般規律,為廣大普通高中實施新課程,推進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一、研究對象

陜西渭南高級中學是陜西省示范標準化重點高中,生源主要是全市各縣區的初中畢業生,在校學生的整體基本素質水平為優良。研究以渭南高級中學2011級 (18)、(20)二個平行理科班共120名學生作為本課題的研究對象。由于學生入學是隨機分班,各教學班沒有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因此,以教學班為單位,基本上能保證研究對象的起點在總體上的一致性。

二、研究方法

通過借鑒國內外已有的關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研究成果,采用實驗研究的方法。在所選定的二個理科班中,確定(20)班為控制班,在常規教學模式下進行生物學科的學習;(18)班為實驗班,在聯系教材內容知識體系的基礎上,一學期安排學生選擇一個課題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教學實驗中,控制班和實驗班的生物學由同一名生物教師任教。

三、教學實驗實施過程及結果

(一)實施過程

1.實驗前測試學生實驗能力

本實驗研究之初,對所選定的兩個教學班的學生進行了高一階段生物實驗設計能力的測試,測試以書面習題的形式進行,滿分50分,時間30分鐘,測題如下:

已知2H2O2=2H2O+O2,可以通過觀察反應過程中O2的生成速度(即氣泡從溶液中釋放的速度)來判斷H2O2分解反應的速度。請用所給的實驗材料和用具設計實驗,使其能同時驗證過氧化氫酶具有催化作用和高效性。要求寫出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得出結論,并回答問題。

實驗材料與用具:適宜濃度的H2O2溶液,蒸餾水,3.5%FeCl3溶液,0.01%過氧化氫酶溶液,37℃恒溫水浴鍋,試管。

(1)實驗步驟:① ;② ;③ 。

(2)實驗結果預測及結論:

整個實驗中,不同處理的試管中O2的釋放速度從快到慢依次是 。由此得出的結論是 。

(3)如果僅將實驗中的恒溫水浴改為80℃,重做上述實驗,O2釋放的速度最快的是 ,原因是 。

測試成績一方面用于實驗結果的分析,另一方面也證實了二個待研究班學生的生物實驗水平基本相同。

(二)兩種模式下的教學過程

控制班在常規教學模式下進行生物實驗理論知識的學習,包括實驗的基本原理、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實驗數據的處理等;實驗班在研究性學習融入學科課程的教學模式下進行生物研究性學習,學生每六人組成一個合作學習小組,從老師提供的備選課題中選擇其中的一個課題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也可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探究。

實驗班開展生物研究性學習,遵循研究性學習課題研究的一般程序[3]:

(1)確定研究課題

遵循以下幾條原則:創新性原則,開放性原則,可行性原則,實踐性原則等。選題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已掌握的知識基礎、實驗條件等,而且還要考慮課題的現實價值和理論意義。教師推薦和設計的課題要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也可以廣泛從學生中征集課題,并保證學生自主選擇,教師不干涉學生選擇課題。

遵循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題原則,推薦的備選課題如下:

探究植物組織細胞液的濃度;設計實驗,觀察生長素或生長素類似物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驗證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水體富營養化對藻類數量的影響。

(2)搜集資料并制定研究計劃

根據研究課題的要求,老師可以對學生進行課題研究計劃制定的指導,內容包括:用什么方式、途徑搜集哪些方面的資料,掌握哪些相關的知識等。教師旨在幫助學生學會查閱書籍、學會使用搜索引擎和數據庫,學會小組內分工協作,掌握與他人交流的技能,能進行實驗設計,能客觀記錄實驗現象和結果,能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等。

(3)分析資料并實施研究計劃

本階段是資料的理論化和整合化過程。學生對所搜集的資料、信息和數據等進行處理,提取有用的信息,開展小組內分工協作,集中力量學習、理解,并通過分析、綜合、演繹、歸納、抽象、概括等邏輯思維過程,獲得規律性認識。

(4)撰寫研究報告和交流

在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學生將研究結果以報告的形式展示出來。研究報告的內容包括:問題的提出、研究過程、研究結論、參考資料等幾部分。研究報告的基本要求是:思路清晰、語言精練、論據充分,結論鮮明、富有創意,格式規范。最后,研究報告在一定范圍內交流。

(三)教學測驗及結果的數據統計分析

(1) 教學測驗

測試以書面習題的形式進行,滿分50分,時間30分鐘,教學測驗內容如下:

請根據實驗原理和提供的材料、用具,設計實驗探究“NAA促進不同植物扦插枝條生根的最佳濃度”。

實驗原理:NAA能促進植物扦插枝條生根,有利于插條的存活。在最適濃度下,插條容易生根,存活率也最大。

實驗材料:濃度為100ppm、200ppm和300ppm的NAA溶液,茉莉花、桅子花、金錢松枝條,其他必要材料。

(2) 教學測驗結果的數據統計分析

測驗總分值為50分。對實驗班和控制班測驗學生成績(表1)統計分析可知,實驗班學生的成績平均分為44.5,控制班學生的成績平均分為39.0,兩班學生的平均得分差異為5.5,顯著性差異為P

從上述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生物學科學習模式對學生生物學習的影響不同。在研究性學習融入生物學科課程的教學模式下進行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實驗班,生物實驗設計能力教學測驗成績高于在常規教學模式下學習的控制班,且實驗班與控制班的成績差異達到顯著水平。

四、討論

本研究初步表明:在一段時間內,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與學生實驗設計能力提高之間具有相關性。驗班和控制班生物實驗設計能力的教學測驗結果會出現顯著性差異的原因可能在于:

(1)在不同的教學模式下,學習主動性方面差異較大

控制班的常規教學模式主要是一種接受式學習,只是按照現成的實驗步驟去做就可以了,這種獲得知識的途徑存在著明顯的弊端,在忽視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的同時,也冷落了學生親身參與思考和參與的內在積極性,造成學生創新激情的壓抑和實踐能力的低下。

實驗班學生在啟發和幫助下,通過獨立、嚴謹、周密的思考,逐步形成用于質疑、樂于探究、敢于動手的積極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塑造了自信,而且激發了對未知知識的探索欲。

由此可見,良好的自主探究學習對提高高中生物實驗設計能力有明顯的效果。

(2)學生在兩種教學模式下的學習方式的不同

學習活動是一種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的統一過程。間接經驗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但主動探究學習更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生物研究性學習,改變了以往學生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掌握和運用現代學習方式,學會主動學習,同時也為學生構建了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了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更注重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改變了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傳授灌輸為基本特征的傳統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能讓學生積極體驗和感受,做到在實踐中去發現和探究問題,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體現學習的真正價值、實現有意義學習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3)生物研究性學習對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有重要作用

知識結構的合理構建對生物實驗操作和分析能力有重要的影響。陳君的研究表明[4],當學生有了主動提出問題的意識,他們的思維就會圍繞待解決的問題而啟動,不但原有的知識會被激活,而且會積極調動和重新建構已有知識,來解決問題,這有利于建構合理的知識結構。同時,通過研究性學習可以激發學習興趣,主動查找收集相關資料,獲取更多新的知識,尋求解決問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要運用一定的技術與手段,并將收集到的信息系統化、有序化,加以組織和整合,以便形成更為概括、綜合的合理的知識結構,通過這些步驟獲得的知識結構是多維的、動態的,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最良好途徑。

[參考文獻]

[1]徐紅玲.高中生物研究性學習[M].北京:北京龍門書局,2003:77.

[2]彩燕.研究性學習意的義、特點與實施理念[J].教育導刊,2002,(1):18-20.

[3]羅玉明.高中生物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探索與思考[J].教育探索,2002,(6):27-29.

篇4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海頭高級中學,江蘇連云港222111)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速度的快速提高,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性逐漸突出。加強研究性教學活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利用,有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以及音樂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研究性學習;創新教學

音樂,對于高中生人格的健全以及審美觀的形成意義深遠。高中音樂作為素質教育領域的重要學科,對高中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在教育發展的今天,研究性學習模式已經被應用于許多學科的教學活動中。諸多教育工作者總結了研究學習方法應用的優勢與經驗。加強教師對高中音樂學科的重視,加強音樂教學改革,是在高中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實踐。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學習引導,讓學生自主進行音樂鑒賞,會使音樂教學的意義得到升華。

一、創設鑒賞情境,落實研究性學習

情境的創設,會使高中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認識到音樂的內容。在進行音樂鑒賞教學時,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情感因素進行調動,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音樂鑒賞活動中來。一個具體與形象的情境,會使學生的研究積極性提高,安下心來進行音樂學習。許多教師不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思考與設計教學活動,都是從方便自己教學的角度,強迫學生跟著自己走。在當今的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讓研究性學習氛圍得到創造。在學習民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相關民族的文化以及風俗習慣,讓學生在領略了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之后,對其情感進行研究,有利用于研究效果的提高。

比如在針對《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了解大西北的風土人情,從而理解音樂作品的高亢性。在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將眼睛閉上,為學生播放一些聲音,讓學生針對這些聲音想象一些畫面。這樣的課堂活動會激發學生的思維,更會讓學生意識到音樂欣賞的樂趣。之后,為學生展示一些大西北日常生活的場景,促進學生畫面感的增強,通過這些畫面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在真實情境下進行音樂鑒賞學習,會促進學生音樂學習真實感的提高,更會使學生認識到研究性學習的意義,從而投入到鑒賞學習活動中去。

二、加強角色轉換,落實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模式不同于傳統的學習模式,它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精神得到培養,促進學生融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對于學生來講,研究性學習最大的優勢就是培養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潛移默化地提高。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教師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認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建立新的教師形象以及學生地位。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與學生都是學習者,利用研究性學習促進師生共同進步是加強研究性學習模式利用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師要關注自己指導者的地位,通過有效的課堂指導,讓學生成為音樂學習內容的主動探究者。當學生不再被教師強迫著“欣賞”音樂作品,不再對音樂學習有抵觸心理,那么研究性學習的積極作用就可以得到發揮了。

比如在講解《彌渡山歌》的時候,教師完成可以給學生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方法對這首音樂作品進行相關了解,建立豐富的音樂知識體系。在筆者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對作品的旋律、背景以及描繪的畫面進行了查找,通過一個PPT向全班學生展示了自己的研究學習成果。學生希望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就給學生機會,讓他們幾個人一組對要鑒賞的曲目進行分析與學習,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在學生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時,學生暫時轉換成了教師的角色,成為了音樂知識的講解者,教師欣賞著學生的成果,也成為了課堂的聆聽者。

三、開展創新教學,落實研究性學習

高中音樂教學,是教師開展音樂教學的重要基礎。無論利用什么樣的方法開展音樂教學,教師都需要從課本內容出發,安排課堂教學內容。依托高中音樂教材體系,加強教學創新,開展研究性學習,對于學生音樂學習效率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應著不同的研究方法。教師要考慮學生的音樂鑒賞興趣點,針對學生的需求,給予學生不同的音樂鑒賞學習體驗。

比如在講解《四歲的紅鬃馬》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進行課前討論,利用討論活動共同研究本曲目的主題與重點。教師與學生可以從馬開始說起,由馬說到動物,說到地區性動物等話題,從而明確亞洲野生動物的主題。討論的過程,就是學生研究音樂作品的過程,也是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過程。之后,教師與學生共同聆聽音樂作品,進行二次討論,針對曲風與曲目特點,促進高中音樂鑒賞研究氛圍的形成。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加強研究性學習方法的利用,不僅會使教學方法得以改變,還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得到整改。研究性學習更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是推動高中學生音樂鑒賞創新與實踐能力提高的重要的手段。

參考文獻

[1]王雪美研究性學習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應用[D] 山東師范大學,2009

[2]樓小培.研究性學習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的應用討論[J].音樂時空.2014,(9)

[3]王科論研究性學習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應用[J].音樂時空,2011,(11)

篇5

(一)學生主體性原則

研究性學習雖然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的過程,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幫助,但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學習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是研究問題的提出者,學生要以自己的方式構建對事物的理解層次,從生活中自選主題并且進行探究。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建立共同合作的學習框架和運作機制,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從而讓每個學生的創造精神都得到最優發揮。

(二)問題探究性原則

語文研究性學習主要圍繞問題的提出、研究和解決來組織教學活動,問題是學生學習的載體,研究性學習課題不應該由教師指定材料讓學生理解學習而應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并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高中生已經是具有相當學習能力的群體,他們具有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經常運用研究性學習方式。如學習完《鴻門宴》之后,教師可要求學生寫作《項羽新探》《失敗的英雄》等文章,從歷史和人性角度研究項羽,提出自己的見解。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步驟與方法

語文教學中應設置“專題研究”課,即在語文教學中,以專題研究的形勢穿插、設置一種意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研究性活動。具體來講,在教學中開設專題研究課程有如下步驟。

(一)明確目標、合理選題

研究性學習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特征來進行合理安排。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學生興趣與能力水平確定課題范圍,通過學生喜歡的話題,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現實生活問題。

(二)成立課題研究小組,確立研究方案

研究主題方案和方向相近或相同的學生成立若干小組,組成分工不同、團結合作的集體,小組成員充分協商制定課題研究進度和計劃。

(三)小組實施計劃,教師負責指導

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核心階段,教師要根據每個研究小組提交的活動安排、詳細報告、活動情況報告表,對于其中的不恰當做法提出糾正,對小組研究方法進行指導,以便提高小組成員的研究能力和技巧。而小組成員之間要相互交流、協調合作,以強化責任感和確保研究課題質量。(本文來自于《學周刊》雜志。《學周刊》雜志簡介詳見。)

(四)成果展示與交流

課題研究實施階段完成后,課題研究小組要進行小組總結,并形成小組成果報告。各個研究小組在班級進行成果交流,并在此基礎上各小組成員負責完成最后的課題研究報告。

三、總結

篇6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堂;研究性學習

新世紀的高中地理教育不僅要求學生了解人類的生存環境,掌握人地協調發展的一些地理基礎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地理能力得到發展。目前,在國內外中學地理教學方式上,提倡采取各種不同的研究性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已成為地理學科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

一、高中地理學科研究性學習的理論價值

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參與研究性課題的實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不但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地理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增加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其終身發展,真正做到了活學活用。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和技能的遷移和發展。同時,研究性學習還有利于學生加強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關系,把地理知識與環境科學、化學知識、美術知識、生物知識和語文知識緊密地聯系了起來,提高了學生運用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性能力。

二、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對學生學習予以指導,將研究性學習引向深入

指導學生有目的收集相關資料,深化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多種渠道去尋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種資料,學會分析、加工、提煉并從中能發現、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能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因此,課前引導學生依據所學內容有目的的收集資料,讓學生自己舉例來解釋課本結論、活動題、思考題和補充拓展學習內容,如上饒城市交通為什么會越來越擁擠,農民工進城對城市產生哪些好處和壞處,信江河水質變化魚類減少情況等等,為完成好這些相關任務,學生必須主動查找資料,千方百計的闡述自己的觀點,在信息化的今天,學生多種渠道查找相關信息已經不是難事,而且這樣得來的例證,即能豐富課本內容,又可引起學生共鳴,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的熱情高漲。只要教師引導得法,還有利于學生初步學會質疑、探究地理問題的學習方法。同時研究性學習雖然注重學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但不是忽視教師的作用,在地理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受條件限制,自己難以解決,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特別是來自農村的學生提供必要的資料幫助,使研究性學習得以順利地進行,反之,學生遇到的困難解決不了,就會使研究難以繼續,久而久之則影響學生的興趣,使研究性學習舉步維艱!

三、教師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團結協作、學會與同學共同完成課題研究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形式有小組合作研究、個人獨立研究、個人研究與全班集體討論相結合三種,但是從具體的實踐情況來看,學生更多的是采用小組合作研究的形式,三至四人一個小組,組內成員對所選研究性學習內容分工協作,小組間常以合作的形式交流、評價其協作完成課題的進度情況。如研究課題的選取、資料的收集、結論的驗證乃至小論文或探究成果的展示都是小組同學在合作中齊心協力完成的,在這種形式的活動中,學生的思維可以相互啟發,同齡人之間可以更多地交流思維經驗,研究方法,培養學生深入研究的興趣。這種學習氛圍下學生的表現欲望、探索精神、群體意識得以發展,同時也容易使學生感到心理安全和自由,這樣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的激活,從而使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學會競爭與合作,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創新精神

1.引“導”追求真理,不斷創新的勇氣

科學研究的過程,常常就是追求真理的過程。盡管學生的課題研究,不同于科學家的研究,但既然是進行研究,就要有追求真理的勇氣,如果沒有這種勇氣,那么一切研究都是徒勞的。把創造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創造性學習中提高意識,培養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唯一選擇,是以人的發展為本的時代要求,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教學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

2.引“導”學生親自解決問題的科學精神

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引導他們走上解決問題的正確之路,而決不是在他們辛苦研究而得不到答案時最后由你告訴他們結果。問題的結論你可以不知曉,最后學生也可能得不到完滿的答案,這并不重要。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并不是一定要得到圓滿的結果,而是要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與態度。我們的高中生在這一點上恰恰是非常薄弱的,大多數的高中生都不曾有這樣的經歷:為了一個自己所發現的問題而付出努力,找資料,做實驗,想盡辦法將它解決。就是說,大多數的高中生毫無科學研究的體驗。他們有很強的依賴性,希望你告訴他們該怎么做,然后只要按照你的意思去做就是了。遇到一個課題,當無法從指導老師這兒得到確切指示時,他們會覺得無從下手。有些則是憑著一股子熱情,在毫不知曉和準備不充分,也不考慮任何后果的情況下直接蠻干。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在不斷的錯誤當中總結經驗,尋找正確的方法,使他們體會到真正的科學工作者一般是如何工作的。

3.引“導”實事求是的精神

科學是老老實實的學問。要進行課題研究,必須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做到以事實為依據,用事實來說話。不能為了某種需要,而添改數據或無視事實。同時要養成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的態度。進行課題研究,免不了要使用別人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有些第二手資料,這就要加以說明,否則,就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有意或無意的侵犯。

五、研究性學習的實施評價

高中地理教師在評價的時候要注意全面、客觀,要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全方面的看待與評價。要認識到學生得來的過程是不易的,他們去觀測、去調查、去訪問、去尋找、去總結,在這個過程中,積累經驗,增強才干。所以,研究性學習的評估不僅是對最終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其全過程進行評價,從而激發學生繼續探求未知的學習興趣,提高教育質量。

總之,地理研究性學習確實是具有豐富而獨有的許多素質教育價值,也是培養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媒介,通過開展研究性學習方式,真正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寬松的學習氛圍,這種氛圍使學生的學習具有了發散性、啟發性、方向性。從而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充分的培養和訓練,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多方面的素養得到綜合的發展,響應國家提出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針,但是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實踐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所以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摸索、不斷探討、不斷創新,讓研究性學習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篇7

關鍵詞:中學教學;生物課程;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420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征,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自發的力量。對高中生而言,興趣的濃淡,心情的好壞,產生的學習效果截然不同。高考填報志愿直接面臨專業抉擇的問題,如果僅僅從就業角度選擇專業的話,可能由于興趣不高,未必能獲得長足的發展。生命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生命活動的本質、特征和發生、發展規律,以及各種生物之間和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科學。它是一門具有極強探索性的科學,對學生的興趣要求很高,只有持續的興趣,才能成為這個領域的高精尖人才,才能做出類拔萃的成果。

如何學好高中生物這門課程,有很多學習方式方法需要注意。要學會“看”“聽”、“說”、“憶”、“練”、“糾”。說到底,學習生物學知識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然而,這只是針對課本知識的學習方法,是從考試角度出發的。對于真正想要在生命科學領域有所發展的學生來說,有幾點是要特別注意的:一是會探究,通過課本知識的學習和自己的細微觀察,能洞察秋毫,并通過設計實驗來探索;二是會講,跟同學和老師交流以及做各種報告,這是對自己所學知識及思考的凝練,不會通過交流來提高自己的學生其能力很難有快速提高的;三是會寫,學會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總結報道出來,這樣才能為人認識,獲得承認,這也是對社會的一種貢獻。所以,高中生在學習生命科學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既要立足于課本,也要跳出課本、考試的限制,從更長遠角度,來引導、培養和保護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

為了解高中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我們對武漢市部分高中的學生進行了一個生物學習興趣的調查,總計調查了120名學生。從這份調查問卷中,可以了解到學生的真實想法,也對目前的教育教學方式提供了改進方向。有以下幾點是值得注意的:

一、學生對生命科學具有濃厚的興趣。具體表現在:喜歡生物這門學科的學生占到68%,不喜歡的僅有2%;就興趣而言,希望把生物排在所有學科1-4位的占到50%;如果生物課考試成績不理想,55%的學生會感到難過。這正反映出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聯系非常緊密的科學,生命科學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隨著人類對生命活動規律的認識加深,掌握更多的基礎知識也是一種社會需要。對于教師而言,怎樣利用好這樣一種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環境,引導學生鉆研進去,使學習興趣轉化為內在學習的動力,就顯得十分關鍵。

二、就重視程度而言,多數高中生把生物課排在了第二梯隊。具體表現在:所有功課中,認為生物課學習一般的同學占78%,平時每周用在學習生物的時間在2小時以內的占94%,并且認為每周上2節生物課是合理的占57%。從中可以看出,學生對生物課程的學習是在應試教育――高考指揮棒為主導的課程設置體制下進行的,是一種“被動”的學習。因而對未來從事生命科學方面的工作沒有明確的信念,愿意從事這份工作的僅占41%,不愿意的也有17%,其它的無所謂。目前,我國的高考分數中數、理、化、英所占比例還是大頭,因此導致學生對有興趣的生物課程反而不夠重視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在現有的特殊高考環境下,提高教學效果,加強課外學習,或開展研究性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正在實施的新課程改革,將研究性學習作為必修,是很有意義的,生物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研究性學習將使學生對生命科學產生濃厚的學習愿望。

三、媒體報道、社會關注的話題對學生的興趣方向產生了明顯影響。如生物課學生最想了解的內容為環境保護的占40%、生物技術占40%。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疾病醫療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時刻對學生的關注方向有所影響。為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時的補充這些“課外”知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篇8

關鍵詞:心理健康 高中語文 能力培養

一、增強學生的能力。

學生參加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不僅可以發展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等一般能力,而且可以發展語文方面的特殊能力,如語文積累能力、語感能力、個性化閱讀能力、文學作品的領悟能力及鑒賞能力、個性與創新表達的能力等等;還能夠發展學生的模仿能力和創造能力,如創造出一些文學作品等;還可以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元認知能力,不僅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而且會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能夠極大地發展學生的優勢能力,學生的研究性學習過程中一般根據自己的特長、潛能、興趣、愛好等選取深入研究的內容和研究的方式方法,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很好地體現了素質教育是揚長教育的精神。

二、增強學生的內在動機。

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能夠使學生的求知需要、交往需要和成就需要得到滿足,因此,這一學習活動本身就會成為學生追求的目的,這其實就是學生從事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內在動機。

三、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

興趣是人的認識需要的心理表現,它使人對某些優先給予注意,并帶有積極的情緒色彩。樹立語文學習的研究態度。研究不是一個領域,而是一種對待未知事物的態度,有了這種態度,學習中就會永遠充滿著好奇、懷疑的因素,永遠洋溢著探究、揭秘的熱情,永遠享受著創造、成功的喜悅。《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要著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高中學生身心發展漸趨成熟,已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促進高中生探究能力的發展應該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主要任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能夠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學習探究方法,學習科學思維、學習科學精神、激發探究的潛能,培養科學探究的興趣。學生科學探究興趣的培養為其正確價值觀的樹立打下了基礎,因為興趣是價值觀的初級形式。

四、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是人們用來區分好壞標準并指導行為的心理傾向系統。它通常是充滿著情感和意志的。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過程實際上是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十分強調學生重視感受、重視鑒賞、重視思考、重視領悟,在這一學習活動之中始終伴隨著豐富的情意活動,在學生自主探求研究的基礎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小組合作探究及全班交流匯報以至爭論辯駁的氛圍中,學生的就會逐漸產生積極的情感、形成正確的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培養學生的有意注意品質。

學生參加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這一綜合性學習實踐活動能夠不斷發展注意的高級形式——有意注意。學生一般對自己參與的語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意義、目標、具體任務有著比較清醒地認識,這極有利于維持穩定的有意注意。良好的有意注意是適應當今社會,提高學習、工作、生活效率的必備條件。

六、提高學生的知覺水平。

在語文這門學科中,知覺主要表現為感悟。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以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獨特感悟為前提。學生參與語文研究性學習,會根據選題的需要主動閱讀大量的文本,其整體感悟的能力會不斷增強。

七、豐富學生的心象。

心象是當對象不在眼前時,我們頭腦中浮現出的形象。心象是一類很重要的知識表征,它能夠使我們在對象未出現的情況下去表征和加工這些對象。在學生構思想像作文或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他們往往會用到頭腦中出現的顏色、形狀、大小、方位等視覺特征的形象——視覺心象;他們還常常會用到經過頭腦對記憶心象進行加工、改造而產生的新心象——想像。而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主要內容則是讓學生從習以為常的事實和過程中發現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問題,培養探究意識和發現問題的敏感性,追求思維的創新和表達的創新。學習多角度多層次地閱讀,對優秀作品能夠常讀常新,能夠不斷獲得新的體驗和發現;學習有創意的表達。顯然,這樣的語文研究性學習定會經常運用視覺心象、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不斷豐富學生的心象儲備,從而為提高創造能力奠定基礎。

八、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現代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高中語文學習要“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因而,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重視學生的思維能力的培養。實際上,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比如個性化閱讀以及自由、有個性、有創意表達中離不開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創造思維;研究問題、形成成果時離不開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交流匯報、討論辯駁時離不開分析、綜合、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和具體化等思維的心智操作。

九、鍛煉學生言語能力。

篇9

英語作為被當作官方語言最多的國家,其適用范圍之廣令人咂舌,作為國家的未來,祖國的希望,高中生能否學好英語,不僅關系到其自身的前途,也關系到祖國的發展。本文通過介紹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引入研究性學習的概念,最終實現研究性學習與高中英語教學的完美結合。

一、高中英語教學的現狀

高中英語教學是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階段,但是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不僅阻礙研究性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發展,也阻礙著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

1.英語課堂教學方式太過死板。傳統的英語課堂主要由背單詞、講語法、背句型等過于死板的教學部分組成,這樣不僅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更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對英語的興趣。

2.極少做到因材施教。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基礎和領悟能力的不同,教師對所有的學生都使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則不能使學生們充分吸收課堂知識。

3.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多數教師通常只是憑借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很少從學生的角度去考察教學方式的實用性。

以上原因導致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展開受到嚴重的限制,英語教學水平多年來仍然止步不前。“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促使我們必須對現存的英語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

高中英語教學現存的問題令人擔憂,為了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以上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將研究性學習應用到英語教學中,本段將詳細介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和優勢。

1.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為了能夠將研究性學習真正落實到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首先應該明確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1.1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團隊意識。責任心和團隊意識是我們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兩種品質,很多學生走上社會之后因為缺少這兩種優秀的品質而不了了之。研究性學習通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當某一課題布置下來之后,需要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自己分工內容的責任心,也提高了小組成員的團隊意識。

1.2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拋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分成小組自己討論學習,使學生在提高英語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學習。

1.3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不再被動的在課堂上接受教師教授的知識,轉而主動的去發現問題,并且自主地去探索問題的答案。

2.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優勢

研究性學習全體師生共同參與、共同探索的學習過程,相對于傳統的英語教學方式,其具有以下明顯優勢:

2.1開放性。開放式的學習特點是研究性學習最主要的特征,也是研究性學習最大的優勢。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可以自由討論,自主探索,不僅可以獲得課本知識,也可以獲得很多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

2.2探索性。探索性是研究性學習第二大特點,當學生不再被動的接受課本知識,而僅僅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或者自己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時,同學們就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于該問題進行探索學習。

2.3實踐性。“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僅僅從課本上得到的知識,總是比不上自己實踐得來的知識深刻。例如在我們講到外國文化的時候,教師們就可以鼓勵學生主動與外國人進行溝通、交流,從而更深刻的了解他們的文化。

三、如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

通過以上篇幅,已經對研究性學習有力深刻的了解,本段文章主要介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如何實施研究性學習。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提出課題。研究性學習往往是針對某一課題進行的,該課題可以是由學校的近期活動或者社會新聞等身邊的問題提出,也可以是由老師提出話題,經過學生討論之后提出,該過程是一個需要師生共同做精心準備的過程。

2.實踐探索。實踐探索階段是整個研究性學習最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們可以分成若干小組,由各小組分別進行實踐探索。在探索的過程,學生們可以通過收集并分析相關信息、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得到自己需要的材料,然后將小組內各成員收集到的資料整合在一起,得到自己需要的答案,該過程能否順利進行,取決于教師能否給予合適的引導。

3.表達交流。各小組在進行實踐探索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之后,需要同學們針對各自的信息進行表達交流,將自己探索得到的內容用恰當的語言分享給同學們并相互學習。這是一個總結分析的過程,也是獲得研究性學習最終成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各組成果做出正確的評價,并且帶領同學們積極總結遇到的問題,使下一次研究性學習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篇10

【關鍵詞】數學研究性學習;若干困境;調整策略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數學課程應當具有基礎性,高中教育屬于基礎教育,應當具有多樣性與選擇性,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方式”,作為高中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更能激發學習的潛質,更有利于培養形成數學能力.高中階段如果能讓學生完成一些有質量的數學方面的研究性學習,相信會更有幫助.

研究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條件,自主探索,以問題作為載體,形成一定的專題或課題,或獨立或集體地深入開展研究,逐級構造屬于自己的發現.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感覺數學的學習是比較枯燥的,不僅知識抽象,理論性強,而且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所以要培養學生較好的數學能力比較困難.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且有助于培養積極的探索和創新能力.基于以上的優點,很多學校都開展了研究性學習,然而,在具體的開展中也存在很多的困境,導致效果欠佳.本文旨在通過分析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從而提出若干改進的思路.

現階段各個學校都開展了研究性學習,而且每個學校的初衷都是希望通過研究性學習促進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的提升,然而,由于各個方面的原因,各個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

(1)基于高考備考壓力以及教育系統的各個學校的對比壓力,缺乏深度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決心和勇氣.由于高考的壓力,一般學校的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學校課程之外進行的,而且缺乏專業的輔導,由于學生課業繁重,疲于應付,并未全身心地投入研究性學習中,同時,由于教育系統評價學校仍然以升學率為主,而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仍然是以教學成績為主,所以,教師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的輔導由于時間和精力的問題也并未真正起到太大的作用,從而研究性學習的成果參差不齊,原本研究性學習的價值也大打折扣.

(2)長期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導致缺乏實施的硬件條件和軟件條件.盡管現階段數學的教學也在嘗試利用微課教學等方式,讓教學方式多樣化,給學生提供多樣的選擇,然而,更多的數學教學是在課堂完成,不像物理等課程可以進行試驗,隨著新課程的進行,要讓學生對數學有更深刻的認識,做出有一定水平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就必須給數學配備計算機實驗室,同時,在計算機中安裝數學教學需要的繪圖軟件、統計軟件和程序語言軟件等等,而這是很多學校都沒有的,這嚴重限制了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試想如果有數學計算機實驗室,學生可以在實驗室對數學進行深入的研究,例如,可以利用“幾何畫板”探究函數圖像、理解函數性質,利用計算機語言學必修二,甚至自主開發小程序,利用統計軟件自主探索和解決非線性相關關系以及獨立性檢驗的相關問題等等.另外,要培養學生進行數學研究性學習的能力,首先,要培養一批輔導和指導學生的優秀師資,現階段各個學校也沒有研究性學習專職指導教師,同時,學校的數學教師缺口嚴重,教師忙于上課,根本無暇顧及教學之外的工作,更別提接受培訓.

(3)基于高中數學知識的局限性和理論性,數學研究性學習盡管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但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眾所周知,高中數學學習的內容相對而言是比較理論化和局限性的,所以,要做出比較好的研究性學習案例,相對其他學科而言是比較困難的.如果要做理論性的知識,學生的理論知識和思維方式還無法達到要求,如果要做應用性的問題,由于知識的局限性缺乏必要的數學模型,學生更多的只能模仿,不具備創新的能力.

面對以上在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本人覺得要全面和有效地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調整:

(1)圍繞高考,學校應該從高一開始大刀闊斧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全力支持鼓勵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實際上高一數學是高中數學的基礎,對數學思想與方法的形成非常重要.本人認為磨刀不誤砍柴工,在高一我們應該更多地讓學生投入研究性學習中,學校可以安排自習課,同時,安排各科教師對學生進行集中輔導,讓學生形成小組,主動、積極地去進行研究,另外,學校應該大力鼓勵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積極創設良好的研究環境.

(2)時代的發展,需要學校為數學教學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軟件的支持.隨著新課程的推進,數學的深入學習會更多地與計算機和軟件有聯系,學校要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數學專用的實驗室,提供能進行畫圖、統計、編程等功能的軟件,一方面,這樣學生可以去主動解決平時上課中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去積極探索發現,尤其是可以組成小組進行研究性的學習,通過積極地探索學習進一步搞好數學的學習,同時,培養學生進行研究的基本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