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學科認識范文

時間:2023-08-18 17:51: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中生物學科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中生物學科認識

篇1

關鍵詞:生物;化學;學科交叉;綜合

文章編號:1005-6629(2007)12-0051-04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生物學與化學是最為相近的學科,生物與化學都屬于自然學科范疇,二者有各自的學科發展空間,但更多的發展還是兩者間的交叉與融合。生物學是研究生物各個層次的種類、結構、功能、行為、發育和起源進化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系等的科學。化學是研究物質的性質、組成、結構、變化和應用的科學[4]。化學指導生物的研究,解釋機理,同時,生物為化學提供研究的課題,生物學的發展給化學研究開辟了新的領域。現代科學已經淡化了學科間的界線,那么中學課程也應順應時展,體現學科的交叉與融合。

1 Prentice Hall《Chemistry》教材中生物與化學知識

1.1 融合的生物與化學知識

2005年版由世界著名的教育書籍出版公司Pearson Prentice Hall出版的高中化學教材Prentice Hall《Chemistry》(化學)是將生物與化學知識教學內容很好整合的一個范例。教材有6章內容涉及了生物與化學知識的融合點(見表1):前言、15章(水和溶液體系)、16章(溶液)、 18章(反應速率和平衡)、 19章(酸、堿、鹽)、 22章(碳氫化合物)和第24章(生命化學)。

(1)生物知識

教材中涉及到的生物知識有(詳見表1):生理。例如,細胞內部和人體血液的pH、人體器官、人體中的微量元素、血液等;植物,例如,土壤的pH影響植物生長狀況、植物生長時發生的化學反應、葉綠體、β-胡蘿卜素等;動物,例如:蜘蛛等;細胞學,例如細胞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功能、植物表層的蠟膜等;遺傳學,例如DNA和RNA在遺傳學上的作用、DNA的鑒定及其重組等。

(2)化學知識

與生物知識相融合的化學知識有:物質的形態、氣體壓力、水及其性質、溶解、化學反應中的自發反應與非自發反應、熵和自由能、pH、酸堿指示劑、緩沖溶液、碳氫化合物、空氣的組成、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聚合物、磷脂的結構、核酸:化學能量、 氮的循環、人工固氮等。詳見表1:

2 生物知識與化學知識整合的三種形式

2.1 利用生物知識導出化學知識

教材“前言”中在介紹化學學科以及現代化學的發展時,就利用生物知識導出化學知識,介紹了化學學科的的五個分支:物理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生命化學。教材首先展示了一名正在踢球的足球運動員的圖片,取其身體的五個部分。

案例1:肺―“物理化學”研究影響人在運動時呼吸速率的因素;膝關節―無機化學可以解釋缺乏Ca會影響骨骼的生長和修復;呼吸道―“有機化學”來詮釋運動員吸入藥物以控制哮喘過程;腿部肌肉―生命化學研究能量如何產生和儲備以用于肌肉的收縮;血液―分析化學檢測體內血液判斷器官是否正常工作。

又如在第19章,“酸、堿、鹽”中pH的介紹。

案例2:如果改變土壤的pH就會影響植物的生長狀況,繡球花在酸性土壤中呈藍色,而在堿性土壤中開粉色的花。土壤的pH過與偏向堿性,常青類的植物會得缺綠病使其葉子褪去綠色而變黃。

同樣在介紹本章的緩沖溶液時,也將生物知識作為化學知識的背景:

案例3:生物體細胞內部液體的pH接近7,因為細胞內部的化學反應對液體pH的變化非常敏感,甚至一個輕微的改變都會傷害到它,人體血液正常時的pH一般維持在7.4,如果在幾分鐘內pH降到6.8或升到7.8,這時沒有人能夠存活下來。

以上幾個例子都是利用生物知識來導出化學基本概念。以自然界中各種生物形態作為例子,使學生帶著對生物知識的疑問來學習化學知識,很容易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與熱情。同時導出化學基本概念的相關生物知識都簡單易懂,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間接鞏固和掌握了許多生物知識,也為生物課程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2 生物知識作為化學知識的拓展

“生物知識作為化學知識的拓展”主要分布在各個章節的“社會與科技”板塊中,結合了大量的圖片來做說明。例如在第16章“溶液”一章中的“社會與科技”板塊,介紹了如何治療腎衰。

案例4:血液在體內運輸氧氣和其他營養物質的同時,也從細胞中帶走廢棄物并將它們運輸到腎臟,而腎臟的作用就是將血液中的有毒物質過濾掉并通過尿液將這些廢棄物排泄掉。如果腎臟失去功能,那些威脅生命的毒素就會不斷在體內積累。治療這種疾病就需要利用血液循環,在體外利用藥物清理血液,這種治療方法叫做血液透析。

為了使學生對血液透析有更清晰、更直觀的認識,在文字一旁還有相應的整個血液透析過程的模型圖,并繪出了血管中紅細胞、白細胞和廢棄物在此過程中的變化。將化學知識溶解拓展到生物醫學上。

又如在“氣體”一章中的“社會與科技”板塊,解釋了潛水員為什么容易患上“減壓病”。這主要與體內的氮氣有關。

案例5:第一,氮氣的分解。潛水員在潛入深水時為了使體內外各部分的壓強處于平衡,必須吸入壓強跟周圍水壓相等的壓縮空氣(組成與普通空氣相同),這就使得潛水員呼吸時吸入的氮氣增多,引起更多的氮氣溶解在血液中。第二,氮氣的麻醉。過量的氮氣造成神經細胞膜的興奮障礙,對潛水人員會引起一種麻醉作用。第三,“減壓病”。當潛水員從水中快速上浮時,壓強從幾個大氣壓突然下降,這時氮氣從組織中釋放出來形成不溶解的氣泡。這種氣泡在小血管中形成栓塞,阻止血液流過。這會引起肌肉和關節疼痛,如果中樞神經系統發生栓塞,甚至會出現麻痹,厲害時甚至會導致癱瘓或死亡,這就是減壓病。潛水員就是利用反復性潛水時間表來決定再次潛入水中的最佳潛水時間以確保自身的安全。書中將化學中的氣體壓力知識點作為鋪墊引出生物學上的相關知識,開拓了學生的視野。

這種形式是以化學知識作為基礎,利用化學知識拓展出與之相關的生物知識,有利于對所學的化學知識的鞏固。所選取的生物知識相對來說都有一定的難度,使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點后,增加課外知識來拓寬他們的視野,給學有余力的學生留下更大的思維和學習空間,便于繼續探索和鉆研。同時這種形式克服了學科本位的思想,用化學知識來解釋不同領域中遇到的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學科的實用性及普遍性,體現了自然學科的整體性和相融性。

2.3 化學知識作為生物知識的背景

“化學知識作為生物知識的背景”主要體現在有機化學這一章中。由于有機化學與生物聯系很緊密,而學生對這部分知識較為陌生,教材利用了大量的生物圖片及表格呈現知識。比如在第24章“生命化學”脂類化合物一節中,先介紹了磷脂的構成元素和結構,接著以此作為背景引出細胞膜的基本骨架―磷脂雙分子層,并進一步利用圖片詳細地介紹了細胞膜的構造及其功能。同樣在介紹DNA和RNA時,教材首先簡述了它們的結構和組成,然后從生物的角度講述了DNA和RNA的作用。,還引出了一系列與遺傳相關的內容:核苷酸、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DNA鑒定、DNA重組、克隆等。

這一形式基本是以生物知識為主,通過簡單介紹有機物的化學結構, 著重講解相關的生物熱點問題。這樣編排使學生認識到化學與生物這兩個學科是共同發展、相互依賴的,同時也了解到有機化學是發展空間巨大、與生物聯系最為密切的化學分支。教材通過當今發生的生物重大事件,讓學生以化學為橋梁,吸收更多生物科學前沿知識,認識到科學發展對人類的重要性。

3 結論

3.1 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實現化學與生物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將枯燥的化學元素符號和理論與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和醫藥等相關知識聯系在一起,可以使學生從多方面認識和了解化學,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化學教材中增添生物知識使原本的知識體系擴大,學生的視野也從深度和廣度上有了很大的延伸,增加了學生的未知知識領域,給予他們想象的空間,激發他們的創新能力和求知欲望。

3.2有利于跨學科人才的培養

綜合學科是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生物學科與化學學科的交叉與滲透越來越緊密,化學不僅僅是生物學的基礎學科,未來的學科發展需要從事化學和生物學專業的學生都具備化學和生物學的基本知識體系。在教材中重視培養學生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的知識更接近現代生活實際。美國化學教材Prentice Hall《Chemistry》(化學)通過:1.利用生物知識導出化學知識;2.生物知識作為化學知識的拓展;3.化學知識作為生物知識的背景,將生物知識與化學學科知識有機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學生將來的跨學科培養。在新的形勢下,培養跨學科的人才,建立交叉學科的研究領域,是生物學和化學學科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周立威,趙鐵橋. 兩種日本高中生物學教材的比較[J]. 生物學教學,2005,(11):P32.

[2]張梅. 化學教學加強學科間滲透例談[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2, (8)P58.

[3]占小紅. 美國高中化學教材《化學:與變化著的世界相聯系》特色分析及啟示[J]. 化學教學,2005,(3):P28-29.

[4]Susan Carey. Science Education as Conceptual Change. Journal of Applied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J], 2000, (2): 13-19.

篇2

關鍵詞 高中生物教學;生活化教學;綜合能力

教育的目的在于將人培養為社會生活的主體 。在這一過程中, 知識與能力 的訓練是基礎 , 而通過一系列的文化活動 ,使社會成 員完成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轉變是最終目的,因此可以說 ,教育的實質是一場社會實踐運動 , 只有將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受教育過程 置于生活實踐之中 .才能收到以認識指導實踐的效果。 生物學科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大分支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因此學生全面掌握高中階段生物學科的科學內涵 ,實現書本知識向生活實踐能力的全面轉化需要高中生物教學加強與生活的聯系 ,以生活化的學科教學促進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的培養。

一、教學生活化,注重“ 體驗式” 的教學手段

教學的生活化有兩個方面的內涵 ,即教學情境的生活化和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

(1)構建生活化“情景教學”模式,以“親歷”帶動“親為”。

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科學的自然學科。生物學自創始階段起,作為重要實踐手段的“實驗”便成為這一學科成長的關鍵。在新課改形式下。高中生物教學在不斷改變過去僵化的“ 難、 繁、偏、舊”課本內容 , 倡導教與學從書本中走出, 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研究對象 ,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進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生物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 ,與社會科學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因此在學習和研究式上 ,不能采取社會科學 的那種單純研究課本內容的手段。創設 “ 生活化” 的教學情境, 既是新課 標要求 ,又是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急需注意的問題。新的高 中生物教學 大綱十分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 如在必修課程之中, 改變了舊大綱以艱深專業的詞語定義課題的情況,將一些生活 中能夠經 常接 觸的案例作 為學 習課題交給教 師講授, 如“環境污染 的防治 ”、“生物多樣性內涵及多樣性的保護”等, 這些生活化語言 能夠使學 生對課本 的本章節知識有一個直觀 的認識 ,也 能夠 激發 學生學習本章節知識的熱情。因此 , 在當前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 教師應 當參照新課標要求 ,努力為學生構建一個生活化的知識框架 , 挖掘教材 之中的生活資 源 , 使書本理論結合實際生活,賦予教學環節“ 親歷性 ”,激發學生興趣 ,進而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親為” 。

(2)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踐相聯系,注重課本知識的實效性。以高考為終極目標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只關注學生的解題技巧訓 練, 任課教師將學生的能力簡單理解為應試能力,只關注具體題 目的教 學方 式,忽視了學情分析 ,遠離了實際生活 , 久而久之 , 原本應是豐 富多彩 的生物學科 內容變得 單一乏味枯 燥, 縱使 學生的應試 能力 獲得了很大提高 . 但 當真 正 面對生 活中的生物學問題時, 往往無從下手,一籌莫展。總之,學習內容一旦脫離生活 , 學科的實際運 用能力就大打折扣。因此,高中生物課程教 學中將學 習內容與生活實踐相聯系,注重課本知識 的實效性 ,體現在教學過程上便是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善于在教學中“ 還原生活”。如在 “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 一課 中, 談到酶 的最 適合溫度 活性 最強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 生活實際出發談到人的正常體溫為36. 7℃。正常體溫下 身體舒適。如果 發熱到39℃左右,人就覺得渾身無力。消化不 良等,這就 是因為人的體溫升高, 酶的活性下降,細胞代謝速度減慢了。這樣真正達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最終目標,更有利于在考試 中靈活應用直觀的、富有切身體驗 的知識 ,應試成績自然而然能夠得 到提高 。

二、拓展教材知識,用生活實踐驗證課本理論

實踐是檢驗認識 正確性的唯一標準 ,課本是高 中階段學生獲取知識的重 要途徑, 但不是唯一 的途徑。課本之外 的其他知識資源和生活實踐對于學生來說也 十分關鍵 。從生物學科本身來看 ,它與人們的日常生活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一切資源來源于生活,高中課本只是提取了其 中最重要、 最基礎 的部分進行講解和闡述課本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知識內容等待被開發。因此 ,高中教師在進行生物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應 當善于對現有 的教材 知識進行拓展。引導學生通過網絡、電視 、 圖書等資料獲取課 本之外 的學科 知識,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和總結生活中的有關 生物學科 知識,或帶領學生用課本知識解答生活中的生 物學 問題 ,將課本 知識置 于生活之 中進行推理和 驗證。科學來源于生活,因而在學習科學 的過程中應當擁有“ 以科學解答生活, 以生活驗證科學” 的勇氣。生物學課程本身就是 一門實驗性極強 的科學 , 所有已知理論 和方 法已有的態度和價值觀都需要放在學習者的實驗 中去推理、 驗證、理解 、 發展 ,生活實踐也是一種行之有效 的實驗方式而且生活中的觀察和思考遠 比復雜 的公式推理簡單有效,所 以,用生活實踐驗證理論知識 , 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某一項學科內容 , 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生物學素養。提高學生認識科學,利用科學、 發展科學的能力, 為高中生今后 的發展奠定堅實 的基礎。

總而言之,新課標下的高 中生物課程教學應當與生活實 踐相結合 ,生物教學 的生活化不僅對于學生 當前的知識水平提 高有重要作用 ,而且對生物學人才的長遠培養乃至整個 生命科學 的長遠發展都有著不可小覷 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正坤.把生活帶入課堂,把知識變成藝術——談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26).

篇3

【關鍵詞】高中生物 課程教學 教學模式

生物是高中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新課標的進一步深化和推進,高中生物課程的任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一方面應該通過系統性的向學生講授生物學科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科知識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水平;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

在傳統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束縛,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理念比較陳舊,教學模式也比較單一,生物課程與學生的現實生活聯系不是特別緊密,這就導致學生對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過多的停留在表面,而無法真正的深入其中,靈活的運用生物知識,解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新課標背景之下,教師在提升學生生物學科知識水平,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基礎性的同時,還應該做到與時俱進,不斷革新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模式,改進學科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和實踐能力,切實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面對這種教學現狀,教師應該進一步加深自身對高中生物課程的認識和理解,不斷改進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逐步實現高中生物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建設,實現以探究為核心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

首先,高中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生物專業知識,不僅是一種理論,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方法,是學生認識世界和解決現實問題的有力工具。因此,高中生物教師應及時扭轉和加深自身對于生物課程學科屬性的理解和把握,認識到高中生物課程學科知識的實用性,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理論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將所學到的生物知識靈活運用于實際生活之中,提升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在傳統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對高中生物教材知識的講解和解析方面,認為只要完成了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就算是完成了該門課程的教學任務,這導致教師在進行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時,只重視其知識的理論性,而忽視了理論的實用性和實踐性。

任課教師們對于高中生物課程的這種認識和理解,必然會導致學生在進行該門課程的學習時,更多的只是注重對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如各種概念和規律的背誦和記憶上。這種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不僅會使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課程屬性和課程理解出現偏頗,使學生無法理解和體會到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科魅力和學科內涵,同時純粹的機械化記憶式的學習方式,還會使高中生物的課堂氛圍變得枯燥而乏味,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還會激發學生對高中生物課程的厭學和排斥心理,影響學生學習高中生物課程的積極性和趣味性。長此以往,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的高中生物學科成績,同時也無法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從而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針對這種教學現狀,高中生物教師應該首先從自身出發,加深自身對于生物課程的認識和理解,提升自身的生物學科素養,為高中生物的課程改革和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其次,在教學模式上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及時發現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和缺陷,勇于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和約束,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革,樹立以探究為核心的教學模式,提升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高中生物課程的任課教師習慣于采用單一性的教師講解的授課方式,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導致學生的課程參與程度較低,同時也習慣于這種接受式的學習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看似是一種對于課堂時間的充分利用,教師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進行生物課程知識的講授,完成教學任務,但實際上在這種“滿堂灌”式的課程教學中,學生能夠真正理解吸收的學科知識很少,不僅不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和教學目標的實現,還會造成教學時間的嚴重浪費,使學生無法真正的對教師講授的知識進行有效和及時的消化、吸收,從而影響教師的課程教學和學生的課程學習。

面對這種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高中生物教師應該及時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充分認識到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轉變教師在生物課堂上的教學角色,使教師由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課堂的引導者,采用以探究為核心的全新教學模式,將教師掌控的時間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生物課堂之前進行課程的預習和自我知識探究。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分小組教學的學習模式,使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相關生物課程知識的探究和分析,實現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討論和相互指導、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在學生和知識、學生和學生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互動模式,使學生們能夠真正深入去挖掘和分析高中生物課程中出現的各種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的進行高中生物課程專業知識的學習,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專業素養。

篇4

一、啟發式教學的原則

(一)獨立思考的原則

獨立思考是傳統教學模式中長期存在的一個缺陷,過去,高中生物教師一直處于主導地位,對學生進行機械式的知識傳授,使得學生逐漸喪失的獨立思考的意識,丟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模式十分不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高中生物是一門理科性較強的學科,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啟發式教學策略需要堅持獨立思考的原則,借助學生興趣愛好來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有效的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自主性的原則

眾所周知,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是以學習興趣作為基礎的,只有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之后才會積極主動顯得投身于課堂學習中,而不是為了應付考試。傳統的教學方式太過于死板,只片面的追求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而忽略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而啟發式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的應用,有利于調動學生生物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將原本死板的教學課堂一形象有趣的方式展現出來,促進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

(三)舉一反三的原則

高中生物的教學并不是簡單的講解知識,而是要幫助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啟發式教學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的應用,要求牢牢把握住舉一反三的原則,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作風,并將教材中的內容應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二、高中生物啟發式教學策略探析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可以更好地進行高中生物教學,還可以使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得到提高,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生物。教師想要使教學效率提高,就是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第一,進行直觀性教學。生物課程的教學與其他課程的教學有所不同,生物學科更具有抽象性,這一特征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所以,提高學生生物學習能力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強直觀性教學。第二,加強生物情感方面的教學。高中生處在青春期階段,他們的情感尤為豐富,需要教師予以關心,提高高中生學習生物的能力,必須要加入一定的表揚與情感方面的教育。第三,展開第二課堂教學。為學生實施課下輔導,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水平得到提高。

篇5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方法;創新

高中生物作為高中理科的一個重要科目,其教學目的是使學生了解生物科學的基本知識,掌握生物學科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培養科學的世界觀和勇于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高中生物學科的基礎知識點較多,且結合著實驗和實證操作,這對高中生來說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理性思維和科學精神的培養,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對我們從事生物教學的老師來說,也是一種挑戰,極其需要教師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提高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一、目前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高中階段,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大家普遍注重語文、化學和英語三大主科的教學和學習,對于生物這樣的“副科”并沒有足夠多的重視和認識,長此以往,造成了生物課教學中的一些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陳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得不夠突出。

很多教師,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教師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傳統的單一型,即以講解法與講述法結合為主,在課堂上老師充當著絕對的主角,硬性的將自己的思想和看法強加給學生,學生的調動很不夠,完全沒有考慮學生的課堂接收程度,突出的是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配備合理的師資力量,專業的生物教師少,一些學校絞盡腦汁,不愿意接納生物專業教師,并且部分教師提供的知識并沒有完全與社會接軌,因此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總是把非專業的“老”、“弱”教師安排去上生物課。

2.教科書結構和樣式呆板、單調無法引人入勝。

目前實施課改之后,我們對教科書的選擇雖然靈活了許多,但是和國外的相關科目教科書相比,我們的教科書仍然是以羅列知識點為主要目的,版式設計和插圖等方面還是不夠生動,適應高中生年齡特點和口味的內容不多。由于學生對于教材沒興趣,上面知識繁雜,太難記,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記住的東西,過了一會又忘記了,對于課本上知識的理解非常的膚淺,而且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也有所欠缺,這樣對于生物教學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3.生物課課時少,實驗操作時間尤其缺乏。

目前高中的生物教學,一般是每周兩課時,在這么少的課時內完成很多的教學內容,本身就容易造成知識消化不夠,更沒有時間去安排很多的生動有趣的生物試驗。高中生本身有過多的負擔,對于生物課程沒有更多的精力去學習,他們每天只有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更能體現成績得語文、化學和英語等學科上,這樣很難提起學生對于生物課程的重視和興趣,會造成惡性的循環,對于高中生物的發展很不利。

二、創新生物教學方法的途徑

從目前高中生物教學的情況來看,無論是課程設置還是教學手段和內容都與時代的要求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因此,高中生物教學必須實施教育改革,以保證素質教育的實施,并使之得到深化。具體來說,要對生物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

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確立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其學習主動性。學生是生物課程學習的主體,推進素質教育,深化生物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認識主體,尊重主體,發展主體,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學生在自身的“體驗”中學習生物。學生應該充分的認識到學習生物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樂趣,引導學生不斷的去了解生物世界中奇妙的現象,讓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不斷的思考生物科學與周圍事物和生活的聯系,認識到學習生物學科的重要性。

2.讓生物教學更加密切的聯系生活。

生物學科作為高中理科中的一門重要課程,自始至終給學生的感覺是“書本感”十足,理論感十足,是冷冰冰的理科科目。課堂教學效果的完美理想是讓學生在快樂輕松的自我感覺中學到有意義的知識,那么針對高中生物,生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想盡可能地完善教學效果,那么就要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在輕松有趣的課堂講解下學習生物,其中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生物教學中充分聯系實際,聯系生活,脫下生物“書本感”十足的外衣,使生物充分和現實生活結合,使得生物成為一門實實在在的,有親和力的高中科目。

如果能夠自然而然地將每節生物課的中心問題融入到日常生活實際中,就會使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科是實際解決生活生產問題的學科,使學生對生物學科倍感親切。同時這種結合日常生活的教學方法也能增加課堂的趣味,使學生對生物學習更有興趣,也增強了生物教學的效果。

3.充分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地位

生物作為理科科目,在某種程度上更是一門實驗學科,實驗具有直觀性,科學性,實際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特點,所以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實驗教學,使學生體驗生物學科的真正魅力。就高中生物來說,其實驗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兩種:觀察型實驗和判定型實驗。觀察型實驗較為簡單,實驗者可借助顯微鏡等生物實驗工具,對生物體的組織結構和形態等進行觀察。這種觀察型實驗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的特點。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顯微鏡來觀察葉綠體,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另一方面也鞏固了相關知識點。至于所謂的“判定型實驗”,即通過對實驗對象進行實驗分析,來解決“是不是或是什么”的問題.這類實驗就是我們所說的“判定型實驗”。如:DNA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而噬菌體的各種性狀也是通過DNA傳遞給后代的。這兩個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這種所謂的“判定型實驗”的目的是解決“是不是或是什么”的問題,這類實驗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鞏固了相關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和探索問題的能力。基于以卜的實驗重要性,任課教師必須特別注意生物實驗的課堂教學。

4.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增強生物學習的主動性

無論是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其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創造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而創造力和探索精神是建立在主動學習的基礎上,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自主發現問題。然后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基礎教育的主旨。

為了創造一種主動學習的氛圍,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一個話題,學生課下根據教師的話題,通過找資料看書等方式自己試著解決,在上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就昨天的話題分組討論,學生各抒己見,可以提出問題,也可以討論問題。這種氛圍的營造,有利于督促學生自己進行課后的預習工作.增強學生的生物學習的主動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物作為一門高中理科科目,有著自己的學科特色,本文針對高中生物教學的現實問題,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高中生物的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了一些探討,為了避免學生對生物學科產生陌生感和“書本感”,生物教師在課常教學中要充分聯系實際聯系生活,使生物教學更貼近生活。使生物課堂教學更有趣,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再次,生物是一門實驗學科,教師要充分重視生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自我探索的理性科學精神。最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生物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不同特點,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 張慶林.元認知發展與主體教育.西南師大出版社.

[2] 張慶林.高效率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6

【關鍵詞】高中生物學科;高中生物教學;生物創新教育

引言

為了滿足當前素質教育的發展需要,在生物學科的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更好的對高中生物學科進行教學。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高中生物學科的特點

高中生物是基礎教育階段一門重要學科,它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它的主要內容是以分子與細胞,遺傳和變異,穩態和環境三個大致模塊組成,圍繞人體、動植物及生存環境進行探究。按照生物科學史的發展順序進行一個排列,較于初中生物來說缺少系統化的結構。在知識安排的環節上緊緊相扣,更好的掌握知識的輕重難易。教材以實驗安排與知識點的教授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2.如何進行高中生物教學

2.1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任何學科要想達到最好的效果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將被動學習化為主動學習。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老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對生物這門課程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引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將老師被動的“教”轉變為學生主動“學”,教學結合從而實現教學效率的最優化。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教學與實驗相結合,通過學生自己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更加深入的了解生物的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將實時熱點與課程相結合,巧妙的設置教學情境,通過幽默風趣的言語等方法,刺激學生興趣的形成,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得到快樂的體驗,使得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被充分的激發而主動進行學習。將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可以通過所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從而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2.2重視進行實驗教學及問題意識的影響

隨著現代化教學的不斷發展,生物教學不再僅僅只限于對書本的死板講解,要重視實驗課程及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實驗課程又分兩種,一種是學生自己動手的自主實驗,一種是又老師動手的觀察實驗,無論是哪種都可以將生物知識直觀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結論,從而深化對知識內容的理解。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是生物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在生物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可以激發學生思維,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老師在進行生物教學時,可以通過合理設置教學情境,設置相應的問題來刺激學生思考,并通過所給的情境提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學生提出問題,幫助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使得教學目的得到實現。

2.3對知識的理解與鞏固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課堂上不能一味的只是進行說課,而要充分讓學生進行思考,提出問題進行詢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調動課堂上的學習氣氛,產生一種活躍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星期,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只有理解了學習的內容才能做到知識的鞏固,學生只有在對知識有了一定的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對所理解的部分進行記憶鞏固。這時老師就應該教導學生利用有效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根據自身實際采取有效的適合的方式進行記憶,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效果。尤其是做好課堂習題與課后習題的布置工作。

3.如何對生物學科進行創新教育

3.1教師觀念的創新

為了在生物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就要求教師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意識到新舊課程之間的差異,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舊課程多以說課教學為主,缺乏學生的主動學習,單純的填鴨式教學,教學效率低下。因此,在新的課程中,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不再是以往的封閉式教學,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的教師方式重視教師的權威性,帶有一定程度的教師專斷和學生被動接受教學,這種方式極大阻礙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新的教學應該建立在老師教學為輔,學生積極學習為主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形成自我求知欲,通過自身的內在學習動機進行學習,積極參與教學互動從而使學生能對教學內容充分吸收。在課堂教課中,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指導作用,不要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需要做的是指導學生,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適當的為其提供方法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在創新教育中,讓傳統的“以師為尊”的教學方式向“教學相長”的模式進行轉化,從而推進高中生物教學的創新。

3.2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重視生物實驗課的進行和倡導探究性的學習方式。開設各種實驗課和有關的實驗演示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有助于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實驗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認真思考,敢于提出問題。例如在進行青蛙的點擊實驗來看待條件反射的實驗。讓學生親身參與實驗,了解青蛙不同部位對電擊的反應,或者電擊強弱程度不同時的反應,讓學生在實驗中自主學習,而教師從旁指導,讓學生從自己的實驗得到正確的結果,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

在生物教學中,我們要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營造出探究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能自主研究,通過自主學習自我歸納總結得出結論。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進行探索,明確結論所需要的運用條件和范圍,讓學生通過實驗、討論、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研究,聯系實際,然后對研究結果進行歸納整理得出結論。使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做到收斂思維與發散思維并舉,為學生自主創新創造條件。

結語

新時代的教學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要求我們敢于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中注意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重視實驗教學和探究性學習,促進高中生物課程的創新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惠娟,《生物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制約因素及其策略》[J],清華大學出版社

篇7

關鍵詞: 高中生物教學 科學素質 探究和創新能力 培養途徑

新時期高中教育強調素質教育,我們所說的素質是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生理、心理及文化的整體質量水平。人的素質包括多方面內涵,其中有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和勞動技能素質等。對于高中生物教學來說,我們除了強調對高中生的思想素質、身體素質進行培養外,更強調對高中生進行生物科學素質的培養。因為生物科學素質是科學文化素質的構成因素之一,是生物學科的科學素質的集中表現。那么,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素質是什么呢?生物科學素質應該包括高中生對生物科學知識的掌握水平、生物實驗操作能力、思想水平和行為品質。廣大高中生物教師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要注意從這四個方面著手,培養和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素質。

培養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素質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生物科學素質是對高中生進行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直接影響高中生的整體素質水平。高中生物教師應該把培養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素質作為生物教學的重要方面,為高中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為了更好地培養高中生的生物學科素質,我們應該重點關注高中生以下方面的能力。

一、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學知識掌握水平

高中生的生物科學知識水平是衡量高中生生物科學水平的重要方面。高中生物知識板塊在教育標準中有具體要求,以確保高中生在畢業時達到素質教育要求的知識水平。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作為高中生物科學教育和知識水平的重要標準,是我們對高中生開展學科教育的重要標準和重要教學目標,我們要詳加解讀,嚴格根據規定內容開展教學工作,提高高中生的學科知識素養。

二、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學能力水平

對于高中生來說,在學習高中生物的時候,除了要實現一定的知識目標外,還要掌握一定的生物科學能力。這一生物科學能力水平直接影響高中生的科學素質,我們要對處在生物教育深化階段的高中生展開細致入微的培養工作,具體可以從培養高中生的觀察能力、動手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等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和提高他們的生物科學能力。

1.培養高中生的觀察能力。對于生物知識的學習來說,高中生的觀察能力非常重要。觀察和實驗是生物最基本的研究方法,高中生通過能動的、客觀的綜合觀察,從實驗的宏觀現象入手,揭示和認識微觀變化的本質是生物學習的重要方法。高中生觀察能力直接關系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效果和高中生的學習能力水平。所以,我們要把培養高中生的觀察能力作為一項重要基礎能力來培養。

2.培養高中生動手實驗的能力。高中生物是以生物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實驗是高中生進行生物學習的基礎。高中生在生物學習中不僅要通過生物實驗學習生物基礎知識和了解生物知識原理,更要通過動手操作生物實驗實現對生物知識的主動探究,提高高中生的能力。可見,生物實驗能力是高中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我們要制定嚴格的實驗操作標準,鼓勵高中生動手實驗。

3.培養高中生的生物思維能力。高中生物學習過程中離不開思維參與,高中生的生物學習過程就是運用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高中生思維的發達程度直接影響高中生生物學習的實際效果。高中生的思維需要我們注重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以鍛煉思維能力。

4.培養高中生的自學能力。高中生的自學能力就是在已有知識水平和技能的基礎上,不斷獲取新知識并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我們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高中生的自主性,讓高中生自主開展學習和探究活動。培養高中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高中生學會學習。高中生的自學能力是其重要品質,在當今信息社會,如果沒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很快就會被社會淘汰。只有具有一定自學能力的人才能緊跟時代步伐,不被社會淘汰。

三、高中生物科學思想水平影響學生的科學素質

對于高中生物知識的學習和培養學生科學素質來說,也要求高中生具有一定的學科思想水平。因為生物是一門實驗學科,生物知識是在實驗的基礎上獲得的結論,是辯證唯物思想的重要體現,不是想當然的結果。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高中生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讓高中生保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學習生物、認識生物,還要培養高中生的環保意識,讓高中生認識到環境保護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四、培養高中生良好的生物科學品質

高中生在生物學習中表現出來的行為品質是高中生科學素質的重要表現,我們要加強培養。

1.培養高中生的生物學習動機。正確的學習動機是高中生精力充沛地學習的動力。我們要讓高中生明白生物學習的重要性和實用性。

2.培養高中生的生物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是高中生開展自主學習的基礎。

篇8

關鍵詞:高中生物;優質教育;興趣;引導;多媒體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0-327-01

新時期,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重視高中階段生物學科的教育教學。而課堂是教師展示才華的舞臺,是學生吸收營養的土壤。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課堂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教師才能擁有成就感,積極性進一步增強,對事業的熱愛會促使教師更加潛心研究教學,最終實現教學相長。那么,作為新時期高中生物教育工作者,我們該如何構建優質教學課堂呢?經過多年的教學,以及參閱大量的文獻,對于新時期優質高效生物教學課堂的構建有著深刻的認識,在此表述,供同仁參考指正。

一、興趣培養,優質教學課堂構建的基礎

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使人前進的動力。在高中階段生物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生物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構建優質教學課堂的基礎。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搜集很多鮮為人知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是可以刺激學生興趣點的生物知識,這樣可以引發他們的好奇心,主動探尋生物的知識,進而達到構建高效生物課堂的目的。從教育學的角度進行分析,學生只有對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內容產生興趣,才能相應地激發其內在的求知欲望,進而有效地集中學注意力,帶動自身學習積極性,投身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去。作為高中生物教師,應從學生的日常生活情景出發,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有意識地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的情景,使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知識的存在與形成,進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就非常想學、樂學,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會明顯地提高。同時我們也可以充分的利用教學導入,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的新課導人能使學生進入興奮狀態,課堂教學的導入如同戲曲的引子,負有醞釀情緒,集中學生注意力,滲透主題的任務。導人的方法有很多種,如提問、討論、選講故事等,可根據內容特點靈活運用。同時,針對生物這門學科的特點,利用直觀教學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每節課采用合適的標本、實物、模型、掛圖等直觀教具,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有著良好的作用。為此,作為新時期高中生物教育供作者,我們要把興趣培養放在教學的首位,并且不遺余力的合理進行教學,從而促進優質教學課堂的合理構建。

二、合理的引導,為學生學習生物提供方向

不容否認,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良好的教學設計可以使學生更快地進入課堂的學習氛圍當中。所以教師在講課之前要做好教學設計工作。在設計過程中,把學生當做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簡單地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可以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生物教學任務,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應該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一般是就書說書,學生就師而學。高中生都是被動學習高中生物,非常缺乏自主學習生物的能力,這也嚴重影響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高效教學就是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由指揮者變為引導者,從而解決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整個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盡可能地發揮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具體的實驗活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整個課程當中,而教師要放棄指揮權,變成引導者,引導學生克服種種困難,達成學習的目標。在課堂教育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去積極主動的思考,教師可以把內容設計成各種問題,要環環相扣、循序漸進,從而引高中生積極自主地去探究知識和相關問題。不僅如此,還要加強實踐。理論結合實踐,使高效教學具體化就是把課堂教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操作當中。教師在課堂上把高中生物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然后安排學生做一些生物實驗或者活動,要讓學生把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緊密聯系到一起。從而提高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理解,從而促進優質教學課堂的開展。

三、多媒體技術的合理使用

篇9

關鍵詞:高中生物;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2-310-01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迅猛,生物信息技術開始顯示出其強大的經濟推動力,已經成為近代科學發展成果的重要標志。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的一個科目,促進高中生與時俱進,適應時代新要求。《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新標準》指出:高中生物課程將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尤其是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為適應素質教育下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新標準要求,高中生物課堂積極進行改革,但是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各位生物老師共同努力,讓生物課堂更加精彩。本文將淺論高中生物的課堂問題及我作為一名高中生物老師的處理方法,希望與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共同進步。

一、課堂中出現的問題

課堂中有問題是正常的,每一門課程在授課過程中都不可能做到完美,關鍵的是要能發現這些問題,并能正確認識這些問題,然后才能解決問題。高中生物課堂在改革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有老師的問題也有學生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老師填鴨式的講課方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思考。在以前的應試教育狀態下,老師的授課方式就是以老師講解為主,學生只管接受,然后記憶就可以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很少。雖然目前進行素質教育改革,也出臺了新的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但是高考的巨大壓力仍然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為了贏得高考,不管是出于對高考的無奈還是難以改變舊有的教學模式,很多老師仍然是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對學生強行進行灌輸,而不注重激發式教學。老師的這種授課方式,也給了很多學生偷懶的機會,只進行機械記憶,不思考。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如果不能做到學習和思考并重,那么學習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2、課堂以講為主枯燥乏味。目前的高中生物課堂稍顯枯燥,首先是老師不停地講解,不管是語調還是用詞都是單一的,另外,有些老教師還不會使用多媒體等設備,這樣課堂就嚴重缺少吸引學生眼球的內容,導致學生對生物課程無興趣。其次,實驗課太少。由于高考的壓力,高中生物課程設置緊張,各位老師都在趕進度,以便為學生最后的總復習留出更充足的時間。另外,實驗器材缺乏,尤其是農村生物實驗器材更是少之又少,在這樣的情況下,實驗課不斷被壓縮,在農村的一些高中甚至是沒有實驗課的,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導致了課堂的枯燥乏味,學生積極性下降。

3、學生長期以來形成的依賴心理。生物課程是一門需要學生自己通過生活、實驗來領悟的學科,但是長期的被動學習讓學生形成一種懶惰心理,不懂得在生活中學習和思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是目前大部分的學生有被動接受的壞習慣,他們從不主動學習,不主動動腦思考,只能被動接受,機械記憶,這樣的學生缺乏對生物的興趣,學習效率不高,更別提研究性學習了。

4、學生偏科現象嚴重。在高中文理分科之時,生物就被當成是“理科中的文科”,這是大部分學生的“共識”。由于生物的記憶內容較多,再加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理解偏差,認為生物就是背誦不需要理解,而理科學生普遍傾向于理解性較強的學科,對于記憶性的學科就有“歧視”的現象。高考中生物在理綜卷的占分比較低也印證了生物的“次等”地位,所以對生物的偏科現象已經不是個別學生的個別現象了,而是大多數學生的普遍心理。偏科嚴重影響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學習,問題改正刻不容緩。

二、及時解決問題,提高課堂效率

既然已經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改正,如果不能改正,那么前邊不管做了多少工作都會付之東流。針對課堂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豐富課堂內容。豐富課堂內容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首先,老師要改變以往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師生間多一些互動與交流,多給學生發表意見和想法的機會,激發學生多思考,活躍課堂氛圍。其次,老師要學會使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多媒體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有助于學生理解,提高學習效率,也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最后,老師要適當增加實驗課,實驗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在實驗的過程中也可以激發學生的觀察和思考。

2、激發學生興趣。高中生物課是生物學的基礎課程,高中學習生物課不僅僅是高考的要求,更是激發學生對于生物學的興趣,為以后培養生物學人才奠定基礎。所以在高中階段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生物興趣,而最好的興趣培養方式就是在生活中體會,生物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只要學生善于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生物無處不在。所以,老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生物學,逐步發現生物的博大精深,從而對生物學產生興趣。

3、老師可以通過豐富課后作業的形式,激發學生對生物的思考,逐步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形成主動思考的好習慣。以往的課后作業都是呆板枯燥的課后題,基本上不需要學生思考或者實際觀察,老師可以適當改變課后作業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己上網查詢或者通過同學一起觀察、討論,最后得到答案。我認為這樣的形式更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

篇10

關鍵詞:高中生物;初中銜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272-01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業科學、醫藥科學、環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那如何才能學好生物呢。

在初中的時候才真正的開始接觸到生物這一學科,而這個時候只是學習一些生物學的基礎知識,一些基本概念,簡單的實驗操作和一些基本的生物學研究方法。由于升學的要求,很多學校對生物教學方面的要求不是很高,只要學生能完成教材的學習即可。這就造成了很多學生上了高中之后,生物學科的學習很不適應,基礎薄弱,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都不盡人意,使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很難學好高中的生物課程。針對上述現象,我通過近10年的反思總結,主要在于以下原因,初中生物教學和高中生物教學的主要方式不同;初中生物學習中的學習方法和高中生物學習方法的不同;初中和高中生物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不同,高中生物的認知比初中要高一些。為了使學生在高中階段對生物學的學習更有興趣,更有信心,更加熱愛生命科學。有必要做好初、高中生物在知識上、能力上、興趣上的銜接,為切實解決初高中生物學科教學銜接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我自己觀點:

一、做好知識點的銜接

我們學校實行“六個一”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其中第一條就是教研組內必須有一個統一導學案,利用導學案,我們就能很好的做好初中生物學知識和高中知識的銜接。例如:以免疫調節為例,在導學案中課前預習案中設置“在初中教材中,你學習了哪些有關免疫的知識?”學生帶著這樣一個問題回顧初中的知識,或者翻閱相關資料,這樣學生對初中的知識有了了解,也便于后來對新知識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把初中和高中教材中相關聯的知識點可以全部呈現出來。

二、做好教學目標的銜接

初中更加重視生物學素養的養成,學生能力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對學科知識體系了解的成份更多一些。而高中學生通過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將在以下各方面得到發展:獲得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認識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以及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較強的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應用領域,為繼續學習和走向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所以高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準確把握好每一節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情況,以便在不同內容的課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也讓學生輕松的學好生物學。

三、做好教學方法的銜接

這應該是初高中銜接中的重要環節,初中生物進度慢,坡度緩。而到高中進度快,坡度大。初中生物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的限制,采用較多的還是灌輸式的講解方法,進入高中時,學生的生理從少年轉向青年,學習心理也就由“經驗記憶型”被動接受知識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轉變;在教學方法上則更多地采取啟發式的教學,激發學習主動地進行學習, 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的內容。解決教學方法的銜接問題,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

自學能力:由于高中課程比較多,學生就沒有那么多的可支配的時間,就要求學生必須自己學會合理的分配時間,完成不同的學科的學習,這就要求有自學能力,我們學校的導學案中涉及到的課前預習案、課堂教學案、課后練習案就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合作探究性學習:高中生物課程里面很多都是探究性的實驗,這就要求學生一起完成,不但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鍛煉了學生動腦能力和動手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高中生物探究過程一般是先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結果、結論和應用、表達和交流,如果有需要還可以進行進一步探究。學生在學習中會提出很多的問題,在這里老師要幫助學生選出有價值、值得探究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自己設置實驗過程,通過試驗得出結果,在進行分析,最后在全班進行交流。通過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敢于實驗、樂于探究,調動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學過程中能與學生達到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學生在觀察探究實驗中,通過老師的指導,主動地、有興趣地學習。探究式實驗進入學生生活,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培養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形成客觀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不懈的進取精神、嚴謹細致的作風和堅忍不拔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