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5 06:17: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高校德育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高校德育教育

高校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中,教育不僅需要重視政治理論授課,更應該重視對德育內容的滲透。因為德育教育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指導的作用,是實現我國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在高校的政治課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介紹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的重要關系,并闡述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

關鍵詞:德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研究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國家的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中國在世界舞臺中的地位也越越來越高,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當前,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高校德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在新形勢下,正確分析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掌握高校德育工作規律,積極探索德育教育新方法,已成為我國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最核心的任務之一,是有效提升高校德育課教學效率的重中之重。

1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的關系

整體而言,在社會教育發展中,德育的發展不可或缺。社會教育包括政治、思想、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可以有效地促進全社會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相比之下,從微觀上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作為學生教育的引導者,其作用不言而喻。德育教育的過程會滲透到每個學科教育過程中,特別是對于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廣義上講,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是政治理論和法律系統的基礎所在。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道德教育是其中心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滲透到道德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與道德教育息息相關,相互影響。道德教育通常會牽制人的思想,在相關領域中,諸多專家學者針對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明確這兩者之間是雙向滲透關系,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道德感以及理想的社會公民。在德育滲透過程中,通常會采用某種教育作為溝通的媒介,通過課程教育來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予以有效影響,并展開對學生的教育[1]。在漸進的、無形的過程中,受過教育的人逐漸接受道德教育。

2德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查看全文

高校美術教學德育教育的滲透研究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高校對學生的德育教育也更加的重視。在高校美術的教學當中,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以及道德素養,在教學過程當中滲透德育元素。本文即是探討高校美術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帶給相關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參考與借鑒,并促進我國德育教育的整體發展。

關鍵詞:高校美術;德育教育;滲透

我國高校學生是現代社會的主要后備力量,是現代社會主義的下一代接班人。所以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及道德素養的培育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高校教師在教學當中運用多樣化的德育教育滲透手段,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與思想品德的提升。

一、目前高校美術中的與滲透的現狀

(一)教師對德育元素的滲透不重視。在高校的美術課程當中,許多教師都只注重于對學生理論知識的傳輸。教會他們如何欣賞畫作、如何運用繪畫技巧或其他方面的知識技巧來提升自己的美術能力,而對其德育元素的滲透并不重視。即使現代教育改革在不斷地提倡教師要在課程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其他綜合能力,但是部分教師依然運用傳統式的教學課堂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欣賞技巧、繪畫技巧等知識方面提升他們的能力,這對高校美術課程的德育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二)學生對德育教育不感興趣。高校學生的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已經初步形成。有部分同學可能會認為教師對他們再進行德育元素的滲透就是多此一舉,覺得自己已經有了良好的價值觀念,不需要教師進一步培養自身的德育能力。對教師展開的多樣化學習、探討模式和其他提升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培養團隊意識和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課程不感興趣。一方面是因為學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不需要更多德育能力;另一方面認為自己的潛能已經到了一定的階段無法再開發其他的能力,提升各項綜合能力,這也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再加上教師在課堂當中也沒有對德育元素的滲透采取重視,學生也受到影響,覺得自由成長、個性發展是自身的特點,不需要再進一步培養其它德育意識。(三)課堂形式過于單一。在高校美術的課程當中,無非就是傳輸理論知識、教會學生畫畫以及對各種畫作地位欣賞技巧。而高校學生又在這個時期剛踏入比中學更為廣闊的世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他們的視野。但是他們所面臨的誘惑也在不斷的增加。現代科技在不斷的發展,花樣繚亂的網絡世界使他們沉浸在其中,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無法在課堂上專心致志地聽講,課堂形式過于單一就會使得學生越來越反感課堂。更有部分學生覺得,自學比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更加有效,進而越來越不聽老師講課。教師又因為學生的積極性不高,逐漸喪失教學熱情。如此惡性循環使得學生越來越不愿意學習,課堂形式永遠處于單一,這對高校美術課堂的發展也存在不利影響。

二、在高校美術教學中德育元素的滲透策略

查看全文

高校公寓管理德育教育對策

【摘要】隨著我國高校學生教育工作開展,針對學生公寓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充分注重原有素質教育的同時,應該將德育教育與公寓管理結合,保障在二者的結合中,能夠為學生管理質量提升奠定基礎。鑒于此,本文針對高校公寓管理中德育教育的融合對策進行了研究,旨在本文的研究幫助下,能夠為高校學生公寓管理質量提升奠定基礎,同時還能提升高校學生德育教育管理質量。

【關鍵詞】高校;公寓管理;德育教育;融合對策

高校學生公寓管理是高校學生教育工作實施中較為重要的一項管理內容,在其整個管理工作規劃中,以德育教育為主要性教育管理原則,能夠為整體的學生管理質量提升奠定基礎,并且能夠保障在學生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規劃實施中,能夠以公寓管理為出發點,全面提升其整個教育管理質量,促進高校德育教育管理水平轉化。本文針對高校公寓管理中德育教育的融合對策研究,其意義在于按照現有高校公寓管理工作規劃實施,將德育教育管理與公寓管理結合,提升高校學生管理質量。

1高校公寓管理中德育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推進,我國高校教育發展呈現了繁榮增長趨勢,每年入學和畢業的高校人數越來越多,而在高校學生管理中,對于公寓管理是較為重要的一項管理內容,只有保障了高校學生公寓管理質量,這樣才能全面提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質量。在我國新型教學改革實施背景下,對高校學生公寓管理工作規劃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現有的學生管理基礎之上,將德育教育管理與公寓管理結合,通過二者教育管理結合實現整個學生教育管理質量提升。由此可見,在高校學生公寓管理中,將德育教育與公寓管理工作融合是現階段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規劃中,必須要完善的一項管理工作,也是高校自身學生管理工作整合中較為重要的一項管理工作[1]。

2高校公寓管理中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查看全文

高校德育教育創新分析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德育教育逐漸成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培養、人際關系的協調以及學生社會角色的塑造等產生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受到高校教師的廣泛關注。本文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入手進行分析,探究了當前高校進行德育教育創新的途徑,希望能夠為德育教學教學質量的強化提供相應的支持和借鑒。

關鍵詞:心理學;高等教育;德育教育;創新

心理學簡單的說就是研究人類心理現象以及心理現象發生發展規律的學科。高校實施心理學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通過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促使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得到一定的提升,為學生未來全面發展創造條件。心理學教學的這一重要教學目標符合高校德育教育的發展需求,因此借鑒心理學相關理論能夠實現高校德育教育的創新發展,提升高校德育教育效果。基于此,本文從心理學角度對高校德育教育的創新發展進行了適當的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對德育教育加以創新的途徑,希望能夠為高校德育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相應的保障。

1借助心理學相關知識的普及,奠定高校德育教育創新基礎

在高校德育教育實踐中,由于道德的內化過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道德主體的心理變化過程,因此對于高校學生來說,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是進行道德內化的核心內容[1]。所以新時期對高校大學生實施德育教育,首先需要向學生傳授一定的心理健康相關理論知識,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掌握自身基本心理狀況,進而逐漸形成正確的自我認識,及時發現自身心理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適當的調節,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以心理咨詢為依托,拓展德育教育途徑

查看全文

高校環境對德育教育的影響及對策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德育教育逐漸受到了社會、公眾以及教育界的高度重視,以德樹人成為了德育教育的時代要求和指導方針。德育教育資源包括顯性教育資源和隱性教育資源,高校環境作為重要的隱性教育資源,其是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的關鍵渠道,通過高校環境能夠潛移默化地規范學生思想和行為,進而實現以德樹人的育人目標。本文主要針對高校環境對德育教育的影響進行分析,并且提出相關改進對策,希望給予我國高等教育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高校環境;德育教育;影響;改進對策;分析

新時期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改革,社會對人才的道德素養提出了新要求,德育教育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也受到社會和教育界的高度重視。高校環境作為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關鍵手段,其可以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對提升育人質量具有積極作用。高校環境主要由文化環境和物質環境共同組成,其由高校的活動文化、觀念制度、歷史傳承和物質設施所構成,其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資源,在高校特殊環境和氛圍的熏染下,能夠潛移默化地改變學生的觀念和思想,對推動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具有積極意義。在黨的十八大會議上,我國政府正式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首要任務,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發揮高校環境的德育作用、提升立德樹人的育人質量,是相關高校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1高校環境與德育教育的內涵

1.1高校環境。高校環境主要包括人文景觀、歷史博物館、科研成果、交往規則、行為方式、理論形態以及育人理念,是物質環境和文化環境的集合。高校環境是通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在教學和科研活動中所形成的文化活動、物質環境、校園氛圍、行為規范以及價值理念,包括辦學理念、大學精神、學術氛圍、文化氛圍、校風學風以及藝術氛圍等。高校環境具有下列特點:第一,時代性。高校環境是時代的特定產物,充分體現了時代的人格與理想,是社會環境的濃縮和升華。第二,開放性。高校是知識和人才的匯聚地,其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其開放性特點也為德育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資源。第三,復雜性。高校環境包括傳統文化、外來文化、外來習俗、外來價值觀以及現代文化,基于高校環境的復雜性特點,為德育教育帶來一定的挑戰,例如在高校中有所抬頭的暴力、色情以及享樂主義思想,對學生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意識帶來沖擊。1.2德育教育。道德是社會行為活動、心理意識、行為規范、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的綜合,高校德育教育的核心為愛社會、愛科學、愛勞動、愛人民、愛祖國,對學生開展家庭美德、職業道德以及社會公德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觀念趨于主流,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例如絕大多數學生都知道維護公共秩序、愛護公物以及尊老愛幼等公德,在具體生活中卻存在不愛惜公物、隨地吐痰、亂擠亂撞等問題,道德行為和道德認知存在脫節。尤其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持續深入,一些腐朽、落后的西方文化逐漸滲透到我國社會中,例如享樂主義、個人主義以及極端思想等,對高校環境進行了侵蝕,并且為德育教育的有效開展增加了難度。

2高校環境對德育教育的主要影響

查看全文

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及提升策略

摘要:高校德育的目的是培養有思想、有道德、有責任感的全面成才大學生,本文分析了當前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關注大學生的內在生成、構建新型的師生關系、社會實踐中滲透德育教育這三個提升德育教育效果的策略,期望為高校德育的發展實現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德育教育;大學生;實踐

1當前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

高校德育內容較為廣泛,涵蓋了思想政治、心理、道德、法制多方面的內容,最終都是為了培養有思想、有道德、有責任感的全面成才大學生而進行的教育。大學生不但是我們民族的希望,而且也是我國寶貴的人才資源,國家的棟梁。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繁榮,互聯網、手機、移動網絡等日益普及,高等教育發展迅速且趨向大眾化,在這些背景下,有的大學生受到諸多不同思想意識的影響,其三觀出現了一些偏頗及程度不一的扭曲,亟需進行德育教育。當前高校德育教育有了極為明確的教育目標,教育的內容及方法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然而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過于注重教育目標的灌輸,而忽視了大學生的心理自覺性與主動性,大學生始終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沒有通過自身的主體意識將教育的內容進行內在生成,即便是德育教育的內容豐富多樣,在大學生看來也是空洞無味的,大學生參與德育教育的動力不足,德育教育的實效性不高。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提升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引領大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使大學生切實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提升高校德育教育效果的相關策略

2.1關注大學生的內在生成

查看全文

新時期高校德育教育論文

一、對新時期高校德育教育問題的審視

(一)高校對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各大高校也競相以就業率作為競爭的手段,盲目加強學生市場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其直接后果就是導致高校德育教育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起到幫助學生全方面綜合發展的作用。這種現象主要表現在:第一,高等學校投入更大資本在教學、科研方面,忽視了學校的德育工作;第二,高校沒有形成對德育教育的合理的評價機制,對于教師德育工作開展沒有考核標準,會極大地打擊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第三,高校德育教師師資力量和結構都有待完善,主要是高校德育工作者普遍存在年齡比較大、學歷比較低、對德育教育認識不到位的現象,在知識、專業、教學方面與高校德育教育的要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德育教育理論與現實脫節嚴重

新時期高校德育教育長期發展以來只注重對大學生進行理論性知識的傳授,實踐教育由于受到社會現實、教育資金、風險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在實際中并沒有受到高校的過多關注。這樣的教育模式脫離了大學生的客觀實際,導致學生對于德育的理解掌握僅僅止于理論概念上,在實際生活過程中并沒有轉換成自己內心的行動指南。與此同時,高校德育教育內容相對滯后,枯燥乏味、教條化且沒有實際價值,缺乏時代性的教育內容,加上德育教育模式太過單調,對于學生的教育目標實行統一化,沒有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差異,實行層次化、區別化對待,使得高校德育工作收效甚微。

(三)德育方式和手段單一化

查看全文

涉農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研究

摘要: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各種多元的文化相互融合,讓青年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影響著青年大學生的文化認知、學習和生活方式。尤其農類院校的大學生,由于專業的原因涉農高校大學生的思想也和其他高校的大學生的思想有所不同。只有加強青年大學生的德育教育,才能促進他們道德意識的提高,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本文旨在“大思政”格局下,針對涉農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進行深入的剖析,并且提出有針對性的合理意見。

關鍵詞:“大思政”;涉農高校;德育教育

2018年9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的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習[1]。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才能讓他們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1“大思政”格局和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大思政”格局理論打破傳統的教育格局,主要是從全局考慮,從教學方法、教學實踐和教學時效上進行全面的整頓和修改,同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地把以人為本的思想和德育為先的理念融入其中,這就要求一線教師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證思政工作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生活,讓教育更有親和力,從而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在教學管理上,確保教書與育人協同發展。任何思政教育都必須遵守大學生的成長發展和心理認知規律,做到以人為本、以德為先、以全育人,加強素質教育,用更具有系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更多學生能夠主動適應,確保高校大學生能夠在“大思政”的教育格局下全方面發展。教育者在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同時需要注重德育教育效率,開展教育后對大學生思想產生的影響,以及對社會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促進作用。新的“大思政”教育在遵守了德育教育的三個基本要求的同時也注重了三個方面:一是以人為本,充分利用人的主觀和客觀能動性,以及思維創新的能力,由內而外的感化學生,使學生在提高道德修養的同時了解客觀事物規律,并以此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二是以德為先,德育的目標應為“成人”,其支撐為“成才”,綜合素質提高,首先需要強化學生在處理面對各種事務時的道德自覺性,以思想道德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范,達到提高德育效率的目標;三是所有人員全程參與,全方位的開展對學生的德育工作,高等學府應以自身的客觀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思想特點為出發點,針對不同情況,選擇更為合理合適的德育方法,注重其效率的提高,達到德育對學生的實際效果,同時對德育資源的挖掘也是重中之重,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統一、自上而下的領導和規劃德育系統。從學生進入大學校園開始,直到其畢業走向社會工作,這期間都要有計劃、有目標的對學生開展德育教育,注意到每個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從而實現一種“處處有德育,人人談德育”的理想目標,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高校德育資源的作用和優勢。

2“大思政”格局下高校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查看全文

美國高校德育教育路徑研究

摘要:美國高校的全面主義德育教育模式,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的推廣,構成以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模式,對德育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美國高校德育教育的路徑主要有課堂教學滲透、心理咨詢服務、課外活動開展、參與宗教活動、社會公共環境的維護和大眾傳播宣傳等。通過對美國高校德育教育路徑的分析和研究,從中發現許多有益成分,這對于我國德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有著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美國高校德育;德育教育;高校課堂

美國高校的全面主義德育教育模式,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的推廣,構成以家庭、學校和社會三位一體的模式,對高素質人才培養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德育教育這一方面,美國并沒有明確采用“德育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這一概念,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在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實際的執行操作中,美國高校高度重視德育教育。雖然中美兩國政治形態上存在本質上的區別,但它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管理內容對我國仍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一、美國高校德育教育的路徑

(一)課堂教學滲透。通過課堂教育向學生灌輸一些具體實用的道德觀念和政治思想是美國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在許多學校都開有相關的課程,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1.開設通識教育課程。通識教育是美國開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識課堂以培養學生的綜合性素質為要義,全面提高和培養大學生的綜合判斷能力,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美國政府非常重視高校通識教育,并且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各級各類學校都必須開設通識教育課程。通識教育以有著系統的學科內容知識,宣揚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和博愛等理念,系統學習西方古代的思想文化,由此來讓每一位公民的明白自己的權利與義務,培養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思想觀念,樹立名族優越感,增強個人責任心,進而建立起具有美國國家意識的政治觀、文化觀和價值觀。目前,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大致分為以下四種類型:分布必修型、核心課程型、名著課程型和自由選修型,這四種類型基本涵蓋了美國高校中傳統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方向。2.專業課程中滲透德育。美國教育界認為“將道德教育有機地滲透于各科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比直接灌輸收益更大”。[1]在高校教學中,教師將許多研究成果結合起來,將自然科學知識與道德教育聯合在一起。其中,西方思想史、美國現代文明、政治、哲學、經濟學等課程,都是基礎必修課程。在高校專業課程中滲透德育,使大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接受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其效果優于純粹的道德信條學習和理論教導。例如:歷史教育是美國高等教育的基礎課程,基本上在美國的公共課程中都開設有“歐洲思想政治、美國社會與政治制度、美國總統制度”等等,另外還開設有關于藝術與社會、宗教、倫理學、亞洲政治思想及婦女運動等社會科學課程,通過這些課程讓學生全面了解美國及世界發展的全貌,不斷提到自身的道德素質,增強對道德的理解力和判斷力,強化對美國文化的自信心和理解力,通過歷史教育不斷培養學生的愛國心、民族自信心。[2]針對于不同的專業,不同的職業,其滲透的方法方式和內容都有所不同。在理科教育中也越來越重視自然科學知識與道德教育的結合,在學生主修的專業課程中都要求從社會、歷史和倫理學三大角度展開研究,增強對德育教育的理解和滲透。在職業道德教育中,以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和敬業精神,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價值觀為插入口,展開德育教育普及。3.革新德育課堂教學方法美國的德育教育不僅僅展現在教育內容和方向上,更體現在課堂的實際教學方法上。為提高德育課堂的教學效果,美國高校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按照認知發展理論的德育原則,不斷革新德育課堂的教學方法,注重灌輸與啟發的有機結合。[3]向大學生灌輸一些具體的、實用的、相對穩定的道德規范和國家倡導的價值觀,盡量給大學生以自由思考的空間。同時,采用討論、思辨、閱讀、錄像表演等教學方式引導大學生參與教學,從而達到自我德育之目的。另外,他們還組織各種類型的講座、交友會及個別心理輔導等,例如:為提高新生對大學的適應能力,許多大學會在假期組織開展情感適應訓練,由此來培養新生的道德責任感、自信心和人際交往能力,對自己形成一個客觀的評價。部分學校會開展德育測評,這些德育測評好處在于不是強制要求大學生死記硬背道德規范,也極少采用閉卷考試、標準答案和卷面成績這些形式去衡量大學生的道德覺悟。(二)心理咨詢服務。通過心理咨詢服務,為新生入學、學業、就業提供指導。幾乎所有大學都設有心理咨詢的相關機構,這些機構有行政機構劃撥的經費,有正式的心理咨詢機構編制,有正規的工作制度和要求等,值得重點關注的是這些機構都是專業的心理咨詢專家,并且對這些專業人員有嚴格的個人品德要求,每一個專業人士上崗之前及工作過程中都進行著嚴格的篩選和認證。[4]這些心理機構開展各種類型的團體心理訓練和輔導,以減少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疾病,及時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障身心的正常發展,構建完整健康的人格,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這些心理咨詢的專業機構滲透到學校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全方位的指導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就業,構建了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通過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大學生學會自我教育。德育教育與心理咨詢的根本方向在于構建良好的自我道德素質,并逐漸內化成個人價值觀的一部分,最終通過這已有的道德價值觀不斷進行自我教育,指導學習和工作。美國的各高校都構建有立體式的德育教育管理體系,把行政人員、教室、學生及相關的工作人員緊密結合在一起,進而發揮學生的自主、自治和自我教育作用。而在美國文化中一直都贊許個人英雄主義,從小就注重對孩子的獨立性的培養,重視孩子養成良好的自我意識,而在同時父母和學校也很重視在孩子有心理問題的同時及時給予關注并加以解決。[5]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并激發學生的主體性,通過討論、辯論等方式探討各種社會問題,注重學生將道德原則內化為個人的道德行為規范。(三)課外活動開展。第一,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進行道德情感教育。美國的大學德育教育充分的展現了實踐性和服務性的特征。美國大學組織開展了各式各種的課外德育教育活動,其形式多種多樣。其特征在于把德育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緊密結合,政府積極支持并參與其中,在許多州通過立法和教育撥款來促進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開展,這類社會活動受到社會的支持,增強了德育教育的時效性和應用性,而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得到了一次道德的洗禮,增強了道德觀念,培養了道德情感。第二,開展各種社團活動,進行生活德育教育。美國高校在學校內部組織有各種類型的社團活動,注重把德育教育與日常學習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法定節假日學校都會開展各種類型的表演、演講及慶祝性活動,以義務活動的形式開展道德教育,在平常則會開展以社交、文娛、體育和宗教等內容展開活動,宣傳德育教育。高校的俱樂部和社團是學生活動的載體,僅在金康奈爾大學就存在有600多個社團和俱樂部,這些社團俱樂部之間互相聯系,共同發展學生的興趣和才能,以社團活動和文體活動為載體來發掘學生的道德要素,積極研究服務性學習并推動服務性學習的發展,增強學生的道德責任感。第三,開展各種類型的志愿活動,進行社會責任感教育。美國高校鼓勵在校大學生參加各種社會志愿者活動,并且把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學業評價的重要指標。美國高校大學生能夠參加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活動類型包括:社會志愿服務活動。許多大學大學鼓勵學生走出校門,并提供便利條件和資金,走進基層、走進社區,如幫助傷殘人士、為窮困人士檢查疾病、幫助中小學生補習功課等,通過幫助他人來提升自身的責任感和道德心;參加推動社會發展和具有政治意義的游行活動。如維護大氣阻止全球變暖、保護生態環境及反對戰爭等,培養學生的愛國心和社會責任感;參加由政府和社會及學校組織的勤工儉學活動。美國的高等大學都要求學生在在校期間必須有社區服務和實踐經歷,由此增強社會服務能力;積極參與到學校的管理活動中,培養對學校的愛護情感。角色扮演活動。利用角色扮演讓學生設身處地思考和解決問題。[6](四)參與宗教活動。在西方,宗教信仰是一個人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由此也成為德育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美國這尤其表現得明顯,在每一個大學生心中都有一個概念,即上帝是團結的象征,而宗教則是國家力量的根基和自由的源泉。在這樣深刻的宗教信仰基礎之上,在自身的生活中,學生會以宗教教義來約束自己,并且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宗教道義本身就是在宣揚某一種道義,學生通過對上帝的懺悔來減少罪惡感,進而釋放心理壓力,達到精神上的追求和滿足,這有助于大學生培養健全的人格。[7]而且,在各高校和私立學校都基本開有宗教課程,宗教滲透到一個人生活的各個部分,這實際上也推動了德育教育的發展。除此之外,各高校與宗教團體緊密結合,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社會互助活動、慈善活動和志愿服務活動,由此來增強學生對宗教的理解和歸附感。(五)社會公共環境的維護和大眾傳播的宣傳。開展誠信教育活動。誠信教育是美國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在所有高校所發的新生手冊都會訂有誠信教育條例,而學生在入校之前都必須簽署一份誠信保障承諾書,對舞弊學生及抄襲別人作品的行為給予嚴重的處分批評和懲罰措施。對學生開展誠信教育的相關課程及講座,說明誠信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同時,對老師也進行如何針對學生舞弊行為的培訓,維護良好的學術環境。對圖書館和網絡更是有嚴格的管理制度,開展有相關的誠信宣傳活動,實行嚴格的監管。鼓勵個人創新,維護版權所有。這創造了良好的公共環境,把社會德育教育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臺階。重視對學生民主意識的培養。美國是一個三權分立的國家,民主是政府和社會一直宣傳的重要內容,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民主教育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從總統競選到校長選舉,再到班干部的選舉,都離不開大學生的參與。這作為一種民主的實踐活動,調動了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各高校及社會組織利用電影電視及各種網絡媒體進行道德教育。美國高校積極推動德育教育,教育對象不僅面向于學生,同時也面向于廣大的社會人士,進而推動社會德育教育的良性發展,把德育教育面向于社會的各個角落、各個方面,使抽象的理論化作現實,同時也是考核個人思想道德的重要指標和方面。在美國的各高校是非常注重利用大眾傳媒和社會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在美國有著世界著名的博物館、名人雕像、名人紀念館,各種類型的圖書館對外開放,美國國旗飄揚在各地,有無數以名人命名的自然景觀、城市和街道。同時還有雜志、電視、報紙、電影等各種類型的大眾傳媒。這些都是一些生活中的德育教育素材,他以極其普通的方式融合。

二、美國德育教育對我國德育教育的啟示

查看全文

談民辦高校學生德育教育

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水平,是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近年民辦高校發展迅速,學生比例逐年上升。民辦院校大多依托母體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但由于發展時間短,多為社會力量辦學,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基礎薄弱,在學生的思想德育教育上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不到位。目前,民辦高校學生德育教育方法多采取將行為準則、社會道德等條例條款以文字形式填鴨式的方法機械性地灌輸給學生,忽略學生被動接受素質教育時的主觀意愿,使得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達不到良好的成效。高校的德育教育是培養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和靈魂塑造,德育教育是高校其他教育的方向保證,審美教育在教育中不可取代,民辦院校要提高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審美教育的引入必不可少,德育與審美結合對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一、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狀態表現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隊伍工作認識不強,大學生德育教育方法簡單籠統,以說教為主。民辦高校教育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智育成績,更看重學生的升學及教學水平,導致學生的德育教育重視投入不足,與實際教學脫離。民辦高校德育教育必須跟上時代,傳統的工作方法無法全面的適應現代民辦高校德育教育的發展創新。當今的年輕一代出現許多新的道德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的德育教育要跟隨時代,不斷創新,充實內容。目前民辦高校開設的思政教育政治課的學習、學生管理制度、行政管理處罰都忽略了學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需求和認可,忽略了學生在接受教育時的主觀意愿。網絡媒體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模式,很多在校的學生以不愿意被動接受人為的、單向的德育教育觀念的灌輸。(二)當代社會對大學生的德育素質的要求及民辦高校學生現實的思想道德突出問題國家經濟轉型使得社會對高素質人才需求加大,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要求也不斷提高細化。市場用人企業特別注重現代大學生的個人素質、道德品質。要求當代的大學生要有社會責任感,主人翁意識,具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遵守法紀,誠實守信,維護注重自身的形象。民辦大學的“90后”大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這個群體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個性張揚,缺乏集體合作意識。物質上過度攀比虛榮,對外界事物表現冷漠,人生態度實際;自我控制能力差,明顯體現出思想狀況的雙重性;人際關系應對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薄弱,缺乏責任感,缺乏持續的專注力,誠信缺失。

二、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審美缺失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缺失審美化教學。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上,民辦高校大多還停留在課堂,純粹的教師口頭說教,仍然是填鴨式的教學,使得學生不能主動的學習,容易讓學生對德育教育內容產生抵觸的心理,無法直接有效的真正深入學生內心。這種教育中沒有引入審美觀念,即使在教學技巧上有所改進,也只是把教學的學生固化不變,沒有真正的引入審美情景;雖然提出了結合心理學的教學教育方法,但也只是針對典型心理特征學生的單一措施;授課方式仍然是大課堂集中教學,課堂交流較少或無法交流,教師課堂控制能力弱,影響教育教學效果。民辦高校目前思想教育課程大多選擇閉卷考試,學生多為應付考試,去上課背題,不會真正意義去理解學習中的道理內涵。(二)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環境中缺失審美培養。在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中,存在著制約影響學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教學環境問題,存在著不和諧。民辦高校多為追求利益收益,在有限的辦學硬件條件下不斷擴大招生辦學規模,學校生均面積不斷縮水,人員教學用房緊張,校園綠地不斷被侵占,自由、自有的交流場所較少或流失。其次,校園內建設整體結構美化被打破。再次,由于交流空間變小,常因競爭、爭占引發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緊張,這些都不利于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教學活動的經常開展和順利進行,使得學生德育教育達不到預期效果、失去時效性。(三)目前的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教學內容上還存在著不完整性。民辦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在教學的內容上教師多為理論內容的講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使學生厭倦;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集中在學生政治理論性和學生道德品行上,在法律法規普及教育方面不能深入與學生實踐生活密切度不高,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引導不夠,這使得德育教育內容有缺失,完整性差。內容枯燥,教育形式單一,教學方法死板,教學做不到入耳、如心、入腦。學生學習興趣缺失。也是德育教育不能深入貫徹的一大困難弊端。

三、民高校學生德育教育的審美引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