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時間:2022-06-10 04:26:44

導語:高校德育教育策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育教學中,教育不僅需要重視政治理論授課,更應該重視對德育內容的滲透。因為德育教育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指導的作用,是實現我國教育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在高校的政治課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介紹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教育之間的重要關系,并闡述德育教育的滲透方法。

關鍵詞:德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研究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國家的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中國在世界舞臺中的地位也越越來越高,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當前,隨著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深刻變化和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高校德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在新形勢下,正確分析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掌握高校德育工作規律,積極探索德育教育新方法,已成為我國高校德育教育工作者最核心的任務之一,是有效提升高校德育課教學效率的重中之重。

1思想政治教育與德育的關系

整體而言,在社會教育發展中,德育的發展不可或缺。社會教育包括政治、思想、經濟和文化等多方面,可以有效地促進全社會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相比之下,從微觀上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作為學生教育的引導者,其作用不言而喻。德育教育的過程會滲透到每個學科教育過程中,特別是對于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從廣義上講,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是政治理論和法律系統的基礎所在。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思想道德教育是其中心思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滲透到道德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與道德教育息息相關,相互影響。道德教育通常會牽制人的思想,在相關領域中,諸多專家學者針對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并明確這兩者之間是雙向滲透關系,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道德感以及理想的社會公民。在德育滲透過程中,通常會采用某種教育作為溝通的媒介,通過課程教育來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予以有效影響,并展開對學生的教育[1]。在漸進的、無形的過程中,受過教育的人逐漸接受道德教育。

2德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義

作為大學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中國高校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道德、智力和身體發展的重要任務。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德育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促進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良好的道德觀念,不斷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促進人格的完善,從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發展。全社會公民的道德標準具有重要意義。人們也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高校德育在培養現代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當前我國社會文化軟實力也在不斷提升,思想政治課程在大學教育中的地位也獲得改變。正因為如此,所以應該全面展開對大學生進行必要的德育教育工作。也只有如此,才能夠將大學生的能力充分發揮出來。因而這些重要作用表明,德育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滲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2]。從某種意義上說,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文件中德育的滲透不僅可以有效地營造學校的氛圍,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有效的大學基礎設施建設和學習氛圍不斷提升的積極形象。在我國高校傳統的德育教育中,主要采用的教學方式還是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方式中,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位置。對于這種強制性的學習,會導致一部分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因此這種滲透模式很難完成德育教育的教學目標。而采用全新的引導式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主動性,緩解學生在接受德育教育中的緊張感和壓力[2]。

3德育滲透的特點

3.1無意識和目的性。在思想政治課德育工作展開有效滲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制訂明確的教育目標來展開德育教學工作。盡可能采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來展開教學,而不是一味的灌輸思想,這使得在特定情況下語言教學的內容更加深刻地被理解,學生通過教學可以獲得更多的道德理論和知識。另外通過長期的社會學習,也可以讓學生根據社會現實來篩選出科學有效的知識和內容,并將其展開有效整合,最終使學生獲得有效的思想道德意識[4]。3.2技術性和間接性。在教師展開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應該采用和其他教育不同的方式。因為德育教育并不是強制性的教育,而應該采取滲透的方式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逐步產生影響,讓學生體會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另外,德育教育還應該采用巧妙的手段和方法來有效地滲透它,而不是太投機取巧。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環境,使學生能夠有效地接受德育和其他相關的理論知識。在對受過教育的人進行道德教育的過程中,有必要直接給受教育者一個理論概念,并且需要通過教育展示個人行為來達到一定的教育效果[5]。

4德育滲透的主要載體

教師在展開滲透性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構建一個良好的外部學習環境。因為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可以讓學生更加放松的接受教育,進而形成良好的品格。但是在惡劣的環境中,它會對受教育者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并不能有效地使相關概念在教育過程中滲透。一方面,在思想道德政治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增強滲透式道德教育,不斷營造良好的道德環境和校園氛圍。通常來說,應該從物質和精神環境兩個方面展開。另外還應該加強社會道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以此為基礎不斷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為其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提供強有力的社會保障[6]。

5道德教育滲透教學的策略

5.1提高教師的自我修養。高校教師的思想道德素養應該從自身做起,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力量,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所謂教師就應該為學生做良好的示范,用言行來影響學生,進而收到潛移默化的效果,盡管從某種意義上說,雖然大學生相對于高中生而言,心理和生理上都更為成熟,但因為大學生的主要活動范圍在校園內,其自我管理能力相對較弱,并且易受外界社會的影響,這就要求高校教師開展有關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為學生指引正確的方向。其次,教師不應該采用填鴨式的強制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中應該不斷拓展自身的知識面,并將各個學科的知識滲透到德育教學中、包括經濟和政治各方面。在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時,還應該不斷提升政治能力,依照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采用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讓學生能夠真正愿意和主動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養[7]。隨著全球化時代的到來,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日益廣泛和深刻。不同類型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以及意識形態和文化相互影響和融合。人們的意識形態顯示出越來越多的特征。我國改革開放在逐步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在進一步完善,中國目前正處于快速變化的轉型階段。一方面,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可變性和差異性不斷提高;另一方面,社會轉型時期獨特的信仰混亂、精神危機、道德淪喪,民族認同弱化和無政府主義,等等?;ヂ摼W被廣泛使用后,它具有即時、開放式交互和虛擬隱私的特征,正在改變人們的學習方式、溝通方式和生活方式。5.2改革教育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堅持傳統的教學方法,而且要創新教學方法,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結合社會發展的科學管理方法,建立完善的教育體系。在學校、社會和與家庭有關的教育體系中,大學生提供的教育計劃會被看做是對學生具體行為進行標準化的思想道德理論知識的培訓,在家庭中,父母應具有高級言行,對于任何一個學生而言,家庭都是極為重要的生活區域之一,對于學生的言行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應該創造更多機會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習慣,再通過社會實踐在一定程度上為高校德育過程中的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平臺以充分發揮它的作用,相應的德育工作對思想政治課的促進可以有一個微妙的作用。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影響,并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展開德育教育的理論性教學[8]。大學生不道德行為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些實際困難。例如,學生不能按時歸還從圖書館借來的書,原因之一是借書時間過短。因此,從這一角度出發,高校應重視大學生的需求,形成良好的服務和教育機制,為解決大學生的道德知識和行為提供解決的途徑。針對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加強法制教育和學校規章制度教育,形成良好的規章制度氛圍。目前,一些大學生的觀念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例如違反學校的規章制度甚至違反法律。上課遲到、早退、逃學、考試作弊等,大到殘害動物和殺人搶劫。應該加強學校紀律、法律教育,并運用必要的學校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限制大學生的行為,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絕不能搞形式主義,只需發送文件和學習手冊作為教育任務的完成,這會使學生形成一種無所畏懼的態度,從而降低他們的道德水平;制訂人際溝通指導有助于大學生學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解決人際沖突[10],指導大學生正確認識戀愛和交往中的挫折,關心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生活中的困難,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進一步拓寬貧困學生,減輕貧困學生的經濟壓力[12]。

6結語

綜上所述,根據對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德育教育的具體情況和主要內容的分析與研究,可以獲得以下結論:在展開德育教學時應該保證其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并提升其在道德教育中的地位,進一步影響學生的生活觀,采用有效的方式來構建和完善相關教育基礎設施。另外在對于學生展開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還應該定期進行對教師的相關道德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素質和修養,有效改善相關教學方式,采取多種方式來提升教師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強德育在傳播過程中的滲透,從多角度,多層次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海艷.美國品格教育及其對提高我國高校德育實效性的啟示[J].前沿,2007(7):81-83.

[2]張偉,杜旭東.提高德育實效性的實踐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7(15):43-44.

[3]馮一凡,劉繼泉,張濤.從增強高校德育實效性談大學生誠信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7(12):81-82.

[4]張海波.提高高校德育實效性的對策探討[J].理論前沿,2007(9):44-45.

[5]劉天娥.制度———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有力杠桿[J].中國民族教育,2007(4):4-6.

[6]鄭方.社會轉型期的德育實效性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1):84-85.

[7]王巧云,汪紅梅.新形勢下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6(36):49-50.

[8]何穎.加強學校德育評價制度建設與學生發展的關系[J].二十一世紀教育思想文獻,2007(1):117-119.

[9]敬楓蓉,王嵩.淺論高校德育工作新理念對學生德育評價原則的影響[J].理論與改革,2007(1):152-153.

[10]陳立影.德育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滲透[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7):109-110+11.

作者:陳靜 單位:西安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