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民辦高校學生德育教育
時間:2022-10-18 03:26:44
導語:談民辦高校學生德育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德育水平,是新時期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的重要內容。近年民辦高校發展迅速,學生比例逐年上升。民辦院校大多依托母體院校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方式,但由于發展時間短,多為社會力量辦學,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基礎薄弱,在學生的思想德育教育上存在著很多的不足不到位。目前,民辦高校學生德育教育方法多采取將行為準則、社會道德等條例條款以文字形式填鴨式的方法機械性地灌輸給學生,忽略學生被動接受素質教育時的主觀意愿,使得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工作達不到良好的成效。高校的德育教育是培養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和靈魂塑造,德育教育是高校其他教育的方向保證,審美教育在教育中不可取代,民辦院校要提高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審美教育的引入必不可少,德育與審美結合對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有重要的作用。
一、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狀態表現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隊伍工作認識不強,大學生德育教育方法簡單籠統,以說教為主。民辦高校教育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智育成績,更看重學生的升學及教學水平,導致學生的德育教育重視投入不足,與實際教學脫離。民辦高校德育教育必須跟上時代,傳統的工作方法無法全面的適應現代民辦高校德育教育的發展創新。當今的年輕一代出現許多新的道德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的德育教育要跟隨時代,不斷創新,充實內容。目前民辦高校開設的思政教育政治課的學習、學生管理制度、行政管理處罰都忽略了學生在接受德育教育的需求和認可,忽略了學生在接受教育時的主觀意愿。網絡媒體打破了傳統的教育教學及學生的學習模式,很多在校的學生以不愿意被動接受人為的、單向的德育教育觀念的灌輸。(二)當代社會對大學生的德育素質的要求及民辦高校學生現實的思想道德突出問題國家經濟轉型使得社會對高素質人才需求加大,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要求也不斷提高細化。市場用人企業特別注重現代大學生的個人素質、道德品質。要求當代的大學生要有社會責任感,主人翁意識,具有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遵守法紀,誠實守信,維護注重自身的形象。民辦大學的“90后”大學生,絕大多數為獨生子,這個群體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個性張揚,缺乏集體合作意識。物質上過度攀比虛榮,對外界事物表現冷漠,人生態度實際;自我控制能力差,明顯體現出思想狀況的雙重性;人際關系應對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較為薄弱,缺乏責任感,缺乏持續的專注力,誠信缺失。
二、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審美缺失
(一)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模式缺失審美化教學。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上,民辦高校大多還停留在課堂,純粹的教師口頭說教,仍然是填鴨式的教學,使得學生不能主動的學習,容易讓學生對德育教育內容產生抵觸的心理,無法直接有效的真正深入學生內心。這種教育中沒有引入審美觀念,即使在教學技巧上有所改進,也只是把教學的學生固化不變,沒有真正的引入審美情景;雖然提出了結合心理學的教學教育方法,但也只是針對典型心理特征學生的單一措施;授課方式仍然是大課堂集中教學,課堂交流較少或無法交流,教師課堂控制能力弱,影響教育教學效果。民辦高校目前思想教育課程大多選擇閉卷考試,學生多為應付考試,去上課背題,不會真正意義去理解學習中的道理內涵。(二)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環境中缺失審美培養。在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圍中,存在著制約影響學生接受思想教育的教學環境問題,存在著不和諧。民辦高校多為追求利益收益,在有限的辦學硬件條件下不斷擴大招生辦學規模,學校生均面積不斷縮水,人員教學用房緊張,校園綠地不斷被侵占,自由、自有的交流場所較少或流失。其次,校園內建設整體結構美化被打破。再次,由于交流空間變小,常因競爭、爭占引發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教師與教師之間的關系緊張,這些都不利于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教學活動的經常開展和順利進行,使得學生德育教育達不到預期效果、失去時效性。(三)目前的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教學內容上還存在著不完整性。民辦高校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在教學的內容上教師多為理論內容的講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離,使學生厭倦;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集中在學生政治理論性和學生道德品行上,在法律法規普及教育方面不能深入與學生實踐生活密切度不高,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教育引導不夠,這使得德育教育內容有缺失,完整性差。內容枯燥,教育形式單一,教學方法死板,教學做不到入耳、如心、入腦。學生學習興趣缺失。也是德育教育不能深入貫徹的一大困難弊端。
三、民高校學生德育教育的審美引入
學生德育教育與審美融合、滲透,用美來優化德育教育活動,美在于動之以情,德在于曉之以理,情理結合,使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民辦高校德育教育賦予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美等科學的教育教學內容手段。民辦高校德育教育中開展審美德育,引入美學課程。以改變原有傳統德育教學課程,形成審美化的德育課程形成。在課程中增加實踐性的德育課程,融入審美的綜合性課程。在講授中充分體現內容的審美要素,從美的角度講德育內容與各學科結合,形成生動形象的實踐教學課。教學中加強學生的愛國情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添加心理學內容等,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社會的興亡聯系一體,搭建網絡平臺,提供教師與學生的課上課下交流空間,增加實際案例分享、專題講座、討論組等形式的教學課程和活動,提高德育教學效果,增加理論課對學生的吸引力。使學生看得見,摸得著,學得懂,做得到,敢想敢做,勇于創新。(二)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與體、美、勞、智相結合,創建寓教于樂的濃郁校園文化。民辦高校校園人文環境建設中,應充分的利用學校圖書館、實驗室、校園網絡平臺、校園廣播、學術報告廳、會議室、大學生藝術活動中心等校園資源,通過“專家講堂”、“影片聯展”、“圖書閱讀活動”、各類科技競賽、網絡活動等,不斷增加大學生對校園文化參與度,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養,創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豐富的德育內容。提升民辦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針對性。加強校園節慶、紀念日、文化節的組織規模力度,這些活動都有效的提升民辦高校德育教育的時效性,突顯時代特性,具有時代高度。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提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三)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要結合學生的生活情感投入。民辦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要情理相融,與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高雅的生活品位,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愛美也是一種熱愛生活的表現,引導大學生在豐富的學習生活中發現美,分辨善惡,自覺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文化沖擊的影響。可以通過主題文化活動展現頌揚生活的美,使學生認識到內外兼修才是真正的美,要做到語言美,形象美,心靈美,行為美。自覺塑造完美自身。將中國傳統的家庭美德教育融入大學生的德育教育中,開設“道德講堂”、“傳統文化講堂”從家庭情感出發,引導學生提高自身審美同時也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四)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需要學生自主的道德實現。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要得到深入發展,學身份這個主體必須在自己的實踐感悟下才能實現。學生在教師、輔導員的引導下自己主動自覺去接受德育教育,主動認識時間思想道德要求,面對各種的文化沖擊影響能主動去判斷,獨立思考。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積極利用語言美,來激勵學生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實地考察、接觸實物、觀看圖片、教育片、紀錄片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更生動、直觀,依托校園廣播、網絡、報紙等宣傳媒介平臺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感染力和影響力。使學生通過學生自己教育自己,讓學生能夠學會自我學習獨立生活。
四、審美引入在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
(一)審美引入對民辦高校學生德育教育的推動作用。1.審美教育有助于培養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個體審美素養,有助于人格的塑造,是民辦高校大學生育人、成才方面重要的載體。將審美引入到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思維創造力,通過實踐教學活動使學生對美的事物有了直觀的感應,從而感受到美帶來的想象、創造。有助于學生的智力培養和開發。從而使學生更愿意去自覺接受德育教育中的思想政治內容。審美引入將理性、枯燥、古板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得更具藝術性、感性,對學生的學習接受起到推動的作用。2.我國社會經濟跳躍式的發展,外來的文化沖擊著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社會的一些不良觀念使我們的學生在價值觀判斷出現偏差。健康、陽光的審美觀念、活動有助于學生發現、體會正能量的魅力,從而實現學生思想行為的自我統一。3.民辦高校德育教育中學生的心理教育也是一個重點問題。大學生除物質需求在心理、身心健康的精神層面也是民辦高校德育教育不可忽視的。美可以幫助大學生適當填補性格的缺陷,排解心理情緒,有助于人格優化,幫助學生,使學生愿意分析、接受自己的缺點,掌握健康的心理知識,完善自身調節能力,保持心態健康。促進民辦高校大學生德育工作深入開展,加強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大學生全面發展,審美引入對民辦高校德育教育不可取代的促進作用。(二)有效提升民辦高校的育人環境,創造優良的審美情景。良好的校園風氣,優良的學風,整潔的校園環境,健康積極的思想文化,溫馨的人文環境,都影響著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優良的育人環境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意識,美的校園環境感染著每個學生,熏陶著每個學生的成長。高雅的校園環境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調節緊張的學習氣氛,對學生的心理、學習態度等方面起到很好的影響,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科學的、合理的規章制度,會對德育產生積極的影響。積極的生活態度,多彩的娛樂活動填補大學生思想與生活的空虛,激發他們的對生活的激情、對學習的主動、對勞動的奉獻,增強進取之心,使大學的學習生活更加充實。(三)有效的提升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藝術性。民辦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審美,要求做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師、輔導員等在工作中要用美的方式去判斷、工作,要不時的發現和創造教育教學中的美,加入審美實踐,提升教育者和教育環境的審美感,合理風趣的語言、魅力智慧的教學、輕松細膩環境,都會使受教者在愉快的心境下接受教育。進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藝術性。具有強烈的品牌意識,男學生具有自己獨特的陽剛之氣,且剛而不野,女學生具有獨特的魅力,且魅而不妖,使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豐富內涵,充實外表,受到世人的歡迎。
作者:李秀峰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
參考文獻:
[1]麻艷麗.論德育與美育的同構.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9.(1).
[2]丁卓群.高校德育的審美化.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4.(1).
[3]呂惠君.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中國民航學院學報,2001.10(2).
[4]孫海峰.美學視角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山東社會科學,2015.05(2).
[5]寇鵬程編譯.《美學》.江蘇人民出版社,2011.07,(2-3).
[6]馮楠,黃鋆.美育與德育融合的高校育人途徑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3.08(1-3).
[7]張鵬.大學生道德教育問題及對策--基于道德審美的剖析.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5.10(1-3).
[8]于田.美育對大學生人格的促進作用.青年與社會,2014.10(1).
- 上一篇:初中語文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 下一篇:小學語文德育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