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進程工作情況匯報
時間:2022-01-24 11:33:42
導語:城鄉一體化進程工作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工作進展情況
1、抓好群眾文化活動開展
近年來,全縣文體旅游工作堅持“抓隊伍、促工作,抓城區、帶鄉村,抓活動、促繁榮”的工作思路,適時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節慶文化、廣場文化、校園文化、機關文化、鄉村文化、展館文化展演等活動,使全縣文化活動不斷,異彩紛呈。一是成功舉辦了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國慶、建黨節等節慶活動,建設省際門戶城市論壇、重大項目招商、人文書畫展覽,湖賞花節,金秋菊展文藝晚會等大型文藝演出活動及納涼文藝晚會130余場。二是舉辦了“愛我祖國、愛我家鄉”全縣中小學生讀書演講比賽活動和“創建學習型城市”讀書活動。三是認真組織了重大節日文化活動,每年舉辦春節、元宵節社火表演、春聯義寫、燈謎晚會等。2013年元宵節舉辦了“慶元宵社火大賽”,盛況空前。同時,加強鄉村群眾文化隊伍建設,組建鄉村農民自樂班44個268人,老年腰鼓隊1個120人,每年開展自樂班演唱活動300余場(次),全縣農村文化活動日益活躍。四是扎實開展送戲下鄉”。我局以全省“三下鄉”在長舉辦為契機,精心策劃,以文工團為主體,創作編排了一批反映我縣城鎮建設、文明縣城創建、計劃生育,宣傳科學文明、反對封建迷信、宣傳法律法規、禁煙、戒賭、慶祝建黨節、宣講十八大等內容的綜合文藝節目,積極開展送戲下鄉活動。按照送戲進村鎮、進社區、進企業的原則,已深入全縣11個鄉鎮巡回演出200余場次。五是年均舉辦各類書畫、攝影展5次。六是2013年夏季開始,在全縣城鄉“健康工作、幸福生活”清涼之夏系列文化活動,從7月23日拉開序幕,已開展8項大型活動,高潮迭起,受到群眾好評。
2、強化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近年來,在我局積極爭取下,目前已建成鄉鎮文體綜合中心1個(鎮文體中心),建鄉鎮文化站9個、社區文化站2個,為所有文化站配備了燈光音響、閱覽室設備。全縣共投入資金7000多萬元,修筑文化墻3000多米,文化廣場105個(含鎮村自建一部分,農工部建設一部分,文體局爭取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一部分),向省、市體育部門爭取體育健身器材200余套(件),在縣體育場對47個村文化廣場安裝使用。能夠滿足大部分鄉村群眾健身鍛煉需求。為105個村級文化室配送了鑼鼓、鑼鼓服、秧歌服、樂器、光碟等活動器材。建成農家書屋160個,數字農家書屋10個,我縣率先在地區實現了農家書屋全覆蓋。農家書屋的建成為農民提供了基本閱讀平臺。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工程縣級中心1個、鄉鎮基層服務點11個,村級160個,社區4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實現全覆蓋。2011年7月起免費開放“兩館一站”,即文化館、圖書館、鄉鎮文化站免費開放。為全縣城鄉群眾開展文化體育活動創造了良好條件。
3、大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于2004年正式啟動。工作開展以來,共采集非遺保護項目資料116個,其中《道場》、《柳毅傳書》、《廟宇泥塑習俗》等3個項目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武家溝背芯》2013年已列入第三批省級非遺保護名錄。《道場》、《柳毅傳書》、《廟宇泥塑習俗》、《武家溝背芯》、《崔少峰社火臉譜》、《門楣斗格》等六個項目已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柳毅傳書》、《趙秋娥剪紙》等20個縣級非遺保護項目已向社會公布。2009年,縣文體旅游局被評為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2012年在全省縣級首家編輯出版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圖典》。
4、強力整治文化市場
為了加強文化市場監管,不斷加強市場執法隊伍建設,2010年文化體制改革后,在縣文化市場稽查隊的基礎上組建了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深入落實執法責任制,強力整治網吧,累計召開網吧業主會議10余次,出動檢查人員400人次,及時糾正網吧接納未成年人、超時營業、上網登記不實等違規經營行為;加大學校周邊、圖書門店等重點區域文化環境整治,累計收繳非法出版物和光碟2026冊(套),有效地規范了文化市場經營行為,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2006年以來,我局連續五年被評為全市文化市場管理先進集體。
5、文藝創作成果豐碩
全縣文藝工作者共創作反映新農村建設、社會發展、抗震救災、反腐倡廉等劇目40余個。拍攝百家碎戲20余部,其中《佳期》、《鬼宅》、《黑崖》等作品已在省電視臺播出。積極支持、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開展采風活動,創作出了謳歌新時代、贊美新生活的戲劇、曲藝等文藝作品76篇。出版了柳月明等一批文藝愛好者編著的《中華天地之歌》、《西山秋痕》、《風梅》、《大路放歌》、《廟宇文化》、《守候》、《跬行臻蹤》、《清風曼語》、《安居集》、《涇水激揚》、《泰山廟》等專著和文化藝術叢書。地方文獻出版年均5-8種。
6、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我縣文化產業底子相對薄弱,2011年,省、市把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率納入年度責任制考核項目。我局堅持把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面向市場,創新體制,激發活力,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優勢特色產業。縣人民劇團更名為文工團后,鞏固文化體制改革成果,按照“新舊結合、以新為主”的思路,創新劇目,拓寬市場,扎實開展送戲下鄉活動150余場次,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縣形成以廣電傳媒、圖書音像、節慶活動、休閑娛樂為主的文化產業群體21個,從事文化產業人員2130人;共有各類文化經營單位48家,其中家電銷售門店21家、音像零售出租單位9家、印刷業2家、圖書報刊銷售店8家、網吧5家、KTV廳4家。發展加工、銷售牛犢膜、鍋盔企業1個、作坊16戶,水豆腐、酥肉經營門店23個;成立了縣婦女刺繡合作社,帶動全縣2000多名婦女從事刺繡產業,有效地促進了農民群眾增產增收,推動全縣文化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2012年,全縣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率達到26.09%(市定指標為24%)。2013年市上下達我縣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率為28.5%,我局及時和統計部門協調、溝通,確定35個文化產業單位為抽樣調查單位,經我局與統計局統計2013年1至6月分文化產業增加值為8287千元(2012年1至6月分文化產業增加值為6187.4千元),同比增長2099.6千元,截止6月底完成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率為33.93%。
二、存在的問題
1、文化設施作用發揮不夠。雖然我縣縣、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但在運行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部分鎮(社區)不重視文化工作,指導和引領鄉村群眾開展文化活動工作不力,文化活動陣地和設施利用不充分,甚至被擠占和挪用。部分村文體活動設施管護不力,損壞、丟失現象時有發生,設施有人用無人管。直接影響了鄉村群眾正常開展活動。
2、文化工作人員缺乏。縣文體旅游局僅有6名編制,負責全縣文化、體育、文物、旅游、新聞出版工作,目前全局有工作人員15名,副科以上人員8名,司機2名,財務人員2名,業務干事僅有3名,人員缺乏已成為制約文化工作的瓶頸。文化館現在執行1992年編制,編制數4人,縣文化館專業隊伍大學本科以上6人,占總數的60%,但專業技術人員僅有3人,其中中級職稱僅有1人,專業人員嚴重欠缺;縣圖書館市、縣編制部門雖已批復11名編制,但至今未落實工作人員。鄉鎮一級文化站只有一個工作人員,還兼職宣傳干事,包村等工作,嚴重影響了文化工作在鎮、村一級任務的落實。
3、文化陣地不穩定。縣文化館、圖書館由于種種原因數次搬遷,導致開展活動不經常,讀者意見較大。現文化館、圖書館位于文體大樓三樓,由于無取暖設施,冬季圖書閱覽活動不能正常開展。
4、文化生活單一。現在農村正常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在家留守的以老年人和兒童為主,農村文化活動開展缺乏活力和骨干力量,村級文化室、農家書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村級服務點開展活動較少。
5、文化產業發展制約因素多。文化產業主要包括文化產業核心層(新聞、書報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廣播、電視、電影、文藝表演、文化演出場館、文物及文化保護、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群眾文化服務、文化研究、文化社團、其他文化等);文化產業外圍層(互聯網、旅行社、游覽景區文化服務、室內娛樂、游樂園、休閑健身娛樂、網吧、文化中介、文化產品租賃和拍賣、廣告、會展服務等);相關文化產業層(文具、照相器材、樂器、玩具、游藝器材、紙張、膠片膠卷、磁帶、光盤、印刷設備、廣播電視設備、家用視聽設備、工藝品的生產和銷售等)三個類別。由于大多數人對文化產業的概念認識模糊,目前存在:由于文化產業涉及單位多,統計存在一定難度。文化產業類別較少,培植發展文化產業有一定難度。從事文化產業工作的人員素質較低,有待進一步培訓。文化產業產品包裝簡陋,有待改進。
6、文化體制改革雖已完成,但文工團工作人員統籌至今仍未辦理,導致文工團創作、演出積極性不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大投入力度。積極爭取省、市、縣財政支持,增加對鎮、村文化事業的投入,設立文化事業發展專項資金,解決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經費保障問題。積極推動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社區文化室建設。投入一定資金,用于鎮、村開展文化活動。建立縣、鎮、村(社區)三級文化服務網絡,滿足鎮、村(社區)居民就近、便捷享有公益文化服務的需求。
2、加快理順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等基層文化單位管理體制,更加有效地管理、指導、監督鎮、村文化工作,激發基層文化工作活力。
3、加強文化工作人員的管理,增強干事創業的能力,積極探索本地區文化活動特色,制定發展規劃。積極開展鄉村文化人才普查,加快對農村文藝人才培養與培訓工作,將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才充實到鎮村文化工作隊伍中,穩定鎮村兩級文化隊伍,為基層文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使文化活動實實在在地惠及廣大群眾。
4、組織專題文化講座、文化講堂、大力宣講文化的價值和作用,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形成自主、自覺、高雅的文化消費觀。
5、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引導群眾文化向豐富、多元的方向發展。文化不只是電視網絡,文化不只是唱歌、跳舞、鍛煉身體,文化的外延十分廣闊。各相關單位、各鎮村干部要千方百計引導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要從地區品牌特色的形成,農村發展、農村致富的需求、農村自身興趣愛好的滿足、農村文化品位的提升等方面來考慮,多開展一些農村科技實用技術的培訓講座傳統技藝的傳承,提供指導性服務、示范性服務。
6、選調人才、培訓提高,充實隊伍,重點搞好農村文化生活服務工作。根據《國家十二五時期文化發展綱要》要求,十二五期間,每個村要配備3名文化服務人員,分別是文化干事、圖書管理員、體育健身教練,鎮文化站應配備3-5名工作人員,由于體制等原因,基本未落實。建議政府部門盡早為鄉鎮文化站、文化館、圖書館調配、招聘專業人員,充實隊伍。
7、建立激勵機制。建立健全文藝創作、民間文化保護和基層文化工作的激勵機制,安排專項獎勵經費鼓勵、扶持群眾文化工作。縣上每兩年組織一次全縣性文化品牌評選活動,并對活動中優秀策劃者、組織者、參與者給予獎勵,以推動群眾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
8、要堅持把發展壯大文化產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面向市場,創新體制,激發活力,提升文化品位,打造一批優勢特色文化產業。要繼續鞏固縣文工團文化體制改革成果,按照“新舊結合、以新為主”的思路,創新劇目,拓寬市場,發揮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措并舉,努力形成以圖書音像、節慶活動、休閑娛樂為主的文化產業群體,積極發展各類文化經營企業,繼續包裝推廣宣傳牛犢饃、鍋盔、水豆腐、酥肉、刺繡等特色文化產業。
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精神,以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以實現城鄉公共文化資源共享和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為目標,爭取各級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管理,增強服務,爭取通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縣城鄉文化設施得到明顯改善,活力得到明顯增強,文化服務水平有較大提高,縣、鎮、村三級文化服務網絡逐步健全和完善,為滿足我縣城鄉群眾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保障。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地公共文化服務,推動我縣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
- 上一篇:文體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設想
- 下一篇:文化市場安全檢查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