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收入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25 06:50:00
導語:村民收入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經濟發展背景發生了深刻變化
城市化進程是指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過程,即由農村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為城市生產、生活方式。隨著城市建設速度的加快,農村土地被大量征用,征地后農業人口轉為非農人員,根據區委、區政府提出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的要求,鎮黨委、政府積極貫徹,認真落實,年9月已全部完成了“農轉非”以及所有勞動力納入城保工作。但這僅僅是從人口性質的變化來看城市化進程,完全意義上的城市化還需要相當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內,有許多村民利益的實際問題需要解決,如勞動力就業安置、村民生活保障等。
農民失去土地這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后,靠有限的勞動力安置費的確無法維持其長遠的生活。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勞動力就業必須走向市場化,發揮勞動力資源市場配置作用。現有勞動力市場不夠健全,村民的素質也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就業觀念和就業崗位要求。因此,城市化進程中如何提高村民收入,保障村民生活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拓寬思路,多途徑探索提高村民收入的路子
一要拓寬思路,用好政策,有效提高村民的收入資源和生活保障;二要有強大的集體經濟作后盾,解決好集體經濟后續發展問題。
(一)保障收入
1、“農轉非”全部進“城?!?。-年,鎮全面開展了“農轉非”及勞動力安置工作,至年9月底,全面實現了新龍華等16個村5053人的農轉非,完成3655名勞動力安置工作,妥善解決了488名在校生的安置工作,1398人進入養老。實現了全鎮農民從戶籍身份上轉化為居民,實現了城市戶籍管理一體化的實質性轉變。當時,考慮到加入社保是群眾生活保障的最低底線,一定要爭取最有利于村民的政策,一次性實現了全鎮所有農村勞動力均納入了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體系。
2、不斷提高養老金補貼。一直以來,征地養老人員生活費補貼標準與城市養老人員生活費標準不一致,較大幅度低于城市人員,而城市化進程帶來的群眾生活成本上升,使征地養老人員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征地養老所共有征地養老人員1935人,為了保障農民權益、增加農民收入的要求,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有關征地養老人員生活困難情況,多次組織調研并提高征地養老(退休)等人員的生活費。目前,本鎮征地養老人員基本生活費和生活補貼費從431元/月逐步提高到958元/月,并對企業養老人員和社保退休人員工資不足958元/月的,補足958元/月。年,鎮政府共投入1182.42萬元用于發放4000余名征地養老(退休)人員生活補貼費。同時,為保障政策的平衡性,經過深入調查,與閔行區政府協商、研究,年8月,將上個世紀90年代征地進閔行區集中管理的640名征地養老人員接回我鎮養老所實施集中統一管理。
另外,為保障和提高征地養老人員的醫療待遇,根據《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行辦法》(滬府發[]44號),年初,對征地養老人員參加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情況進行調研,截止3月20日,全部完成1948名養老人員的參保手續,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質量,降低了他們的看病成本。
(二)勞動收入
1、關注民生問題,穩步提高勞均收入。鎮黨委、政府重視提高職工收入,將這一指標列入各村公司年度工作考核,明確完善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將企業發展與職工工資增長相結合,根據本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經濟效益及工資水平,參照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公布的當年度工資增長指導線,合理制定年度工資增長計劃,形成工資增長的長效機制,使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同時更多關注一線職工工資分配,在完善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時,安排工資增長時,對一線職工予以傾斜,保證一線職工工資逐年增長。一線職工未增加工資的,經營者薪酬也不能增加。對于因企業無崗位安排而待崗的職工,也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對生活特別困難的職工,年終給予一次性補助。
年度,全鎮24家鎮、村公司職工就業率70%,在職和離崗職工人均收入39267元,年均增長10.7%。
2、大力發展地區產業,促進勞動力就業。從全鎮層面,我們推進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大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制訂了《招商引資獎勵方法》和《加快樓宇經濟發展若干意見》。通過產業調整和園區建設提升地區產業發展能級和后續發展實力,特別是在發展都市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過程中,有利于促進地區勞動力就業,提高勞動收入。各鎮、村公司在招商引資和企業扶持中,也有傾向性地以部分政策優惠條件換取更多職工就業,并在關停并轉中小企業改革工作中,關注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適當保留部分中小企業用于解決職工就業問題。
(三)股金收入
1、規范撤制村隊集體資產處置工作。鎮共有鎮、村兩級公司25個,其中:鎮級公司5個,村級公司20個。截至年末,總資產63.59億元,所有者權益42.75億元。鎮20個村有170個生產隊,自1999年9月起,根據市政府有關文件規定,在全鎮開展了撤制村、隊集體資產處置工作。通過清產核資、審計評估、資產界定等程序,截止目前,已完成12個村、135個生產隊的撤制集體資產處置工作。
2、推進股份制改革。年,根據市農委《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工作意見通知》(滬府辦發[2006]3號)提出的“堅決制止‘一撤就分,一分就光’”以及“在村、隊撤制時,對國家尚未征用,法律規定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隨意改變其權屬”的規定,經過多次調研、座談,出臺了《關于貫徹〈市撤制村、隊集體資產處置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的補充意見》(徐華府[]31號),明確剩余土地及其收益的權屬,采取股權與貨幣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集體資產處置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同時,又出臺了《關于已撤制村剩余土地收益事項處置的試行辦法》(徐華府[]44號),對已撤村公司的剩余土地及其收益進行了重新界定,村民可按撤村時農齡作為依據,入股新集體經濟組織。貫徹落實44號文件,加快實施留余土地處置工作,不斷推進各已撤村公司資產界定、股權化改制方案制定、組織機構設置以及董事會、股東會建立等工作。
同時,鎮黨委、政府歷年來一直注重強化集體資產管理,確保安全增值。制定出臺集體資產管理辦法,每年確定經濟考核標準,嚴格資產使用、管理制度,推行村務公開和民主集中制,確保集體資產安全。采取有限公司股權轉讓的操作方式,由淺入深的進行企業結構性改革,完成了一批企業的改制工作。按照行業相關、產業相近、地域相鄰的原則,開展了集體經濟資產重組、行業整合等改革措施,整合優化集體資產,確保了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房產收入
1、加快老宅基改造?!啊币詠?,以重大市政工程、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推進農村老宅基改造。鎮域范圍內共改造老宅基7個,總占地面積116.87畝,居民508戶、1422人。其中,依托市政重大項目生態專項工程改造了4個老宅基;依托商品房小區開發改造了2個老宅基;依托政府主導集中建設綠苑動遷安置房改造了1個老宅基。目前,鎮域范圍內還存在5個行政村的14個老宅基未動遷改造,其中牽涉國有、集體土地588.25畝,動遷居民1570戶、4396人。此外,鎮尚有11個宅基地散落在田林等6個街道。利用項目建設和開發,加快老宅基改造,農民不僅可以獲得動遷補償收入,改善原有住房條件,動遷安置多余的房屋還可繼續用于出租,獲得租金收入。
2、用好政策獲得收益。2006-年期間,依托市政府“兩個1000萬”配套商品房建設要求,積極爭取綠苑動遷安置房建設項目落地,這一項目加快了鎮域內老宅基的全面改造步伐,有利于改善村民居住條件,更實現了村民集中動遷回搬,離土不離鄉的愿望。同時,通過政府招投標建設,村民代表參與房型設計,加強工程質量監管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建設配套標準,保障了村民房產利益。
三、存在的問題
(一)重大工程建設所涉及到的相關問題
一是勞動力安置問題。生態專項工程建設使地區環境得到很大改善、美化,但同時,隨著大量鎮屬企業的搬遷和關停并轉,使地區大量務工村民下崗、待業,形成新一輪的就業壓力。以生態專項工程為例,因該工程建設,動遷了鎮46家集體企業,造成800余名勞動力有待安置。二是征地補償資金問題。鐵路南站、生態專項工程等市政重大工程征用了大量集體土地,各村普遍反映,相比周邊土地征收價格,目前的集體土地征地補償價格標準偏低,無形中集體資產收益下降,在下一輪撤制村隊集體資產處置工作中,村民收入分配將減少。
(二)集體資產管理、發展、處置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足。撤制村、隊集體資產處置,大量資產以貨幣形式量化給村民后,使流動資金周轉捉襟見肘,市政重大工程又征用了大量土地,使集體經濟發展后勁不足。以生態專項工程為例,該項目實施后,華浦、東灣兩村的集體企業用地基本全部被征用。土地的減少和自有資金的不足將給今后的勞動力安置、每年的職工年終分配和后續的撤制村隊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二是在城市化推進過程中,存在部分歷史遺留問題,短期內難以化解。例如受農村歷史因素的影響,部分集體企業擁有的房屋無產證,這給招商引資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阻礙了集體經濟的發展,需要上級給予政策上的支持。但村級公司承擔著職工就業安置及農村老宅基管理費,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村級公司的經濟發展速度。
(三)有關村民社會保障的問題
一是征地養老人員生活補貼的資金來源問題。征地養老人員每月958元生活費中,720元是基本生活費,238元是生活補貼費。生活補貼費的資金來源于撤制村隊中提取的10%統籌基金,隨著近年來征地養老人員生活費的發放,當初撤制村隊時提取的統籌基金已逐漸減少。二是征地養老人員收入增長機制問題。征地養老人員基本生活費增長機制應與城鎮居民養老金的增長機制接軌,否則,每當市政府提高一次城鎮居民養老金,就相當于征地養老人員生活水平下降一次。
(四)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問題
一是商業設施十分薄弱。鎮商業配套設施相當缺乏,這給促進就業和發展經濟都帶來影響。自2005年起,鎮本想通過征地留用地制度建設鎮社區商業中心,但經過三年多的努力,仍然未得到批準。二是公共交通問題。鎮居民日常出行所依賴的公共交通基本集中在龍吳路,公交線路相對較少,方向也比較單一,更沒有軌道交通,給地區企業和居民的出行造成了不便,影響長遠發展。
總之,在推進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經濟如何發展,如何確保村民收入增長,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對我們大家來說都無經驗可談,只有在實施中逐步探索,努力為民辦實事、辦好事。
- 上一篇:政府年度總結工作報告
- 下一篇:居委干部選拔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