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分類管理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3-03 04:05:00
導語:企業分類管理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年以來,隨著稅收管理員制度的實施,為了加強稅源管理工作,國稅系統縣級以下稅源管理部門孕育而生。兩年來,我局按照“屬地管理,劃區分類,戶事相宜,權責相應,人機結合,動態監控”的原則,充分發揮稅收管理員優勢,建立稅源管理機制,強化稅源管理責任的落實,促使稅收征管效能的鞏固提高。對稅源按行業進行分類管理,以促進稅源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加強了稅源管理基礎工作,規范了稅收管理和納稅服務行為,初步解決了“淡化責任、疏于管理”的問題,稅收任務也上了新臺階,圓滿完成了收入考核目標。
一、實施稅源行業分類管理的背景
通過近幾年來的努力,我縣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稅源管理的征管模式已形成,新的征管模式的運行相對減少了稅收流失,對增加稅收收入起到了明顯的保障作用。
但從現實情況看,一方面外部因素,也就是稅源所依存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以及稅源流動性和變化性的特點,造成稅源管理不精細的問題不可避免。另一方面與之變化不相適宜的以下幾方面的內部因素,也是實施稅源管理精細化的主要障礙:一是稅收政策因素,目前稅收政策和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完善之處,使得稅源管理實際操作難度加大。比如對福利企業、免稅及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管理、廢舊物資、農產品收購等其他抵扣憑證的管理、新辦商貿企業一般納稅人認定的管理等問題,都是目前一線稅源管理實踐中的難點和焦點問題。二是稅收管理中的弱點問題,如管理缺位而造成的稅收管理員管事不管戶,忙于事務性工作和上級安排的零時性工作,有些稅收管理人員管戶多、沒有時間和精力真正落實執行相關的稅收法規和制度,加之一些政策執行上的困難,使得部分稅收管理人員在思想上存在畏難情緒,工作中多以被動的應付、靜態的事后管理為主,對納稅人靈活的經營方式和多變的經營行為很少能夠做到事前、事中進行主動、動態的分析監控,管理理念和方法仍然十分粗放,造成管理不互位。比如漏征漏管戶、長期零、負申報的納稅人大量存在、小規模納稅企業低申報現象嚴重、違反稅收政策的隱蔽性偷稅案件的不斷發生等。三是管理機制問題,主要是內部各部門職責不明或者相互脫節,外部其他部門配合不積極,同一納稅人稅種之間的管理銜接不夠,沒有形成稅收管理的合力,從而造成稅源的流失。例如一般納稅人資格認定、減免稅審批按規定是稅源管理部門進行實地調查、政策管理部門負責審批,實際中往往存在稅源管理部門認為有審批環節把關,調查流于形式且不真實,而審批環節僅僅就資料審資料的進行審批,與了解和熟悉納稅人情況的管理部門溝通不夠,容易形成管理的盲區。四是信息共享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納稅人財務核算、納稅申報真實性相對較差,而我們的管理一定程度上過分依賴于納稅人申報信息,對信息資源的綜合分析應用不夠,信息不對稱,納稅人隱匿收入、少報收入的現象依然普遍存在,從而造成稅收的流失。
稅源分類管理就是根據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的不同特點,將其劃分成若干類型,找出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管理,在當前已經成為一項由多級、多部門參與的綜合性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有多種形式,如按行業、按規模、按稅種、按納稅人社會信譽等級、注冊類型、類別以及特殊對象等等,這些方法也不是單純的使用其一,往往是幾個標準結合使用來劃分。比如稅種中分行業、行業中按規模等等。
1、積極探索,做好行業分類管理準備工作。在稅源管理中我們基本是圍繞著上述分類,主要是根據行業分類來進行的,這樣既便于稅收管理員針對不同類型納稅人管理側重點的差異有效地開展工作,也方便對同行業同等類型納稅人相關信息的橫向比較。我縣目前稅源管理是以生產、經營大類行業進行分類管理。根據全縣納稅人的具體情況和行業特點,一是選擇有代表性的行業,制定方案。明確稅源管理的主要內容和目標。我們結合所管轄的稅源,運用相關指標和方法,選擇相同或相近行業,分析行業特點,研究薄弱環節和問題所在,針對不同行業確定不同的管理重點。二要開展典型調查,探索行業管理規律。在確定行業中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企業開展調查,了解行業生產工藝流程和他的特點,生產經營模式和活動的規律,從中探尋出與稅收相關聯的關鍵點和環節,找出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三要梳理剖析信息,尋找主控、輔控指標,開展納稅評估。根據典型調查總結建立同一行業共性的控制指標和預警峰值,結合納稅人個性特點,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開展納稅評估。充分利用行業規律查找實際稅源與潛在稅源存在的差距,進而探索薄弱環節和形成原因。四是從行業管理向產業鏈管理推進。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是社會活動,它不是孤立存在的,納稅人與納稅人之間、行業與行業之間必定有一個固定的鏈條。為把稅源真正管深管好,就應在實施分類管理過程中,進一步把納稅人放在這個鏈條中進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鏈條中的相關信息,來了解把握該納稅人信息,采取交叉比對措施,構建立體管戶機制。通過上述準備,為行業分類管理奠定基礎。
2、科學分類,實施按行業稅源管理模式。我縣行業稅收分類管理情況為:將3708戶(其中注冊登記10戶)納稅人進行歸并分類,實行按組分行業進行管理,具體劃分為:水電行業(包括發電和供電)46戶,商貿行業(含批發、零售、購銷)64戶,加工行業(包括礦產、這產品加工及其他加工修理)49戶,化工免稅行業(包括制藥、化工生產、化肥、林業種植)46戶,建材及制造紡織行業(包汽車配件生產、酒類生產加工,棉紡工業、水泥生產)22戶,房地產業及所得稅(含非增值為主題企業所得稅和個人利息所得稅)12戶,對出口退稅實行購進實耗法,規定超過規定數量收購,未經實地驗貨而自行填開發票的,不得抵扣進項稅額;對增值稅企業分析各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發現異常,究其原因,并及時督導整改;對企業所得稅實行輔導稽查,結合匯算清繳,規范企業建賬建制,強化戶籍管理;對車購稅嚴格執行最低計稅價格表,對應稅車輛核實征收。對磚瓦窯實行窯室容量定稅法;對煤球加工、預制構件等行業實行耗電量定稅法;對糧油加工業實行設備功率定稅法,對茶葉行業實行季節性核定法;對修理修配業實行定額發票預征法;對摩托車經營戶實行以票控稅法。由于人員缺乏和管理員素質以及行業規模小,戶數多等原因,我們的行業分類基本按大類或相近歸屬進行,沒有做到更細。各管理組根據自己的管理對象具體再劃分行業小類,建立分戶臺帳。
3、明確行業分類管理的職責和要求。實施行業分類管理,有利于實施精細化管理,從當前形勢看也是值得推廣和探索的有效稅源監控途徑,要做好這項工作,對稅收管理人員實施稅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基于上述行業分類前提下,我們認為搞好行業分類管理要在實踐中做到以下幾點:一是依法、規范;二是科學、有備;三是深入、靈活;四是有力、有效。就是要求管理員在對稅源實施管理活動中,要做到依法、規范管理行為;運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做好相關信息的儲備和分析;深入納稅人生產經營各環節、靈活分析和掌握納稅人相關涉稅行為,才能達到有力、有效的實施稅源監管,努力做到應收盡收。通過行業稅收管理,就是要充分發揮管理員擔當政策法規的宣傳員、涉稅工作的調查員、稅收信息的采集員、納稅申報的評估員、納稅服務的服務員、征納雙方的聯絡員等“六員”職能。最終實現管戶與管事相結合、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屬地管理與分類管理相結合的稅源管理格局。在稅源管理實踐中我們積極探索分類管理新方法、新思路,把稅源管理逐步向深度和廣度拓展,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變化后的稅收征管工作,及時掌握稅源變化規律,有效地堵塞了稅收的跑、冒、滴、漏現象發生。
4、實施行業分類管理的成效。從兩年的分類管理來看,效果是比較明顯的,一是增加了稅收收入,我們劃分的十大行業分別由17個管理組48名管理員進行稅源管理,除水電行業(自然降水量減少)和制藥化工(受市場疲軟)影響收入略有下降外,其余行業稅收收入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實現了稅收與經濟的同步增長,特別是分類管理后,商貿行業和汽配、紡織行業稅收有了大幅度的增長,超過了經濟增長速度,稅收彈性系數都超過了1%。二是確定了區域行業稅負預警值,建立了初步的行業評估指標,并在局域網站互動平臺中進行,以便于稅源管理部門掌握最新稅負峰值,為強化納稅評估奠定了基礎。三是加速了行業稅源管理的精細化進程,建立了企業基礎信息臺帳,涵蓋內容有:企業基本情況,主要產品及購銷市場,資金周轉及財務核算情況,銷售收入及實現稅金,發票使用情況,違法違章處理情況,納稅信譽等級,納稅事項記錄等指標及相關內容,基本做到稅源管理基礎數據“一口清”。
三、加強稅源分類管理的幾點思考
稅源管理既是稅收征管的基礎和重點,也是稅收征管的難點。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信息時代的來臨,稅源分布的領域越來越廣,納稅人經營活動的方式越來越靈活,稅源的流動性和隱蔽性越來越大,加強稅源管理工作就顯得越來越復雜和重要。筆者認為要加強行業稅源基礎管理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更新稅源管理理念。經濟決定稅收,稅源管理部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提高稅收征管水平和質量,就要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切實做好稅源管理工作,落實稅源管理的各項措施,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要以聚財為國執法為民這個宗旨,全力服務經濟發展大局,真正做到管理與服務相結合。我們實施行業分類管理,首先要在執法理念上,必須由原來的只重視收入計劃完成,逐步向以稅源管理為重點的轉變。工作中不能單純的以計劃任務完成情況論英雄,更要關注對稅源的管理水平如何以及服務水平優劣,以稅源管理質效的高低作為評判征管質量的主要標準。
2、加強稅源分析和結果運用。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行業稅源數據監控資源,把分析的結果應用到管理實踐中,加強各部門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使其在納稅評估、日常管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實施行業分類管理后,要突出對行業管理中共性和個性問題的分析,對動態數據進行分析,從中找出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不再孤立地把納稅人當作單戶看待,而是把單戶納稅人看成是同類中的一員,行業中的一員,把個性問題與行業規律進行比較,通過對同類、同行業單戶企業的調查分析,總結行業規律,運用數據分析設定不同行業稅負率預警值,確定上限和下限,對超出預警值的企業進行橫向、縱向對比分析和評估,求真納稅人申報的真實性,對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約談舉證或移交稽查部門處理,在此基礎上由個案評估向開展行業評估形成對整個行業的全面管理。同時,加強行業稅源收入分析,不僅為稅收計劃執行和分析提供參考,還能為領導提供組織收入的決策依據,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夠反過來指導稅收管理人員加強稅源管理。例如通過掌握行業納稅人財務、稅收、經濟指標與本地區同行業或其他地區同行業數據等全面信息,通過信息共享,傳遞到稅源管理一線,減輕一線人員查找相關信息的工作量和困難,從而能夠及時的、有針對性的實施管理。這一點,也是在今后工作中應該逐步得到加強。
3、建立良性互動體制。在現有條件下,實施稅收精細化管理,必須要提高稅源管理能效,必須全面收集、掌握納稅人的涉稅信息,傳統的單兵式、單部門管理已不能滿足需要。要建立稅收分析、納稅評估及日常管理以及稅務稽查良性互動體制,在分類管理中,必須做到管、征、查各部門之間的有機配合,協同作戰,充分發揮合力效應,但要突出稅源管理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做好稅源管理的重任。稅源管理部門要對重點行業的重點稅源企業,推行領導管戶責任制,從稅收管理員到稅源管理部門負責人直至縣局領導,要層層把關,各負其責,相互監督和制約,不能把所有責任都甩在稅收管理員一人身上。
4、提高科技信息運用手段。當今,信息步伐日新月異,信息是我們稅收征管的耳線,在目前納稅人資金流難以有效控管,僅靠納稅人自行申報納稅,信息又難以確保真實性的情況下,只有把納稅人放到行業和產業鏈中,全方位采集其貨物流和部分資金流信息,結合企業自身提供的信息,如企業基礎信息和納稅申報信息、行業信息、產業鏈信息,以及從行業主管部門、工商、銀行、技術監督、海關、統計、審計等職能部門獲得的第三方信息,以解決征納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通過將這些外部信息與企業的納稅申報信息、一窗式管理信息相比對,剝繭抽絲尋找疑點和線索,從而加強對企業納稅申報信息的監控力度,最終提高對稅源管理的監控手段。
- 上一篇:淺談房地產稅收管理對策
- 下一篇:稽查成果分析及運用辯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