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經濟發展調查思考

時間:2022-10-21 06:33:00

導語:鄉村經濟發展調查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經濟發展調查思考

一、**縣鄉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一)基本情況

**縣有15個鄉鎮102個村、388個村民小組。全縣村集體總資產16890萬元,其中流動資產1664萬元,貨幣資金1087萬元,固定資產10962萬元。農村集體經濟負責4973萬元,債權4260萬元。集體經濟年純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村10個,占9.8%;5-10萬元的村19個,占18.6%;2-5萬元的村27個,占25.2%;1-2萬元的村26個,占25.5%;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村13個,占12.7%;集體無收益的村7個,占6.8%。

(二)鄉村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主要途徑

1、加大土地開發力度,提高集體地的利用率。各鄉(鎮)通過項目開發、股份合作、劃撥機動地等方式,增加了鄉、村集體地的面積。目前,全縣共有鄉村集體土地84200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為提高集體土地的利用率,大部分鄉、村采取公開招標承包的辦法,提高土地的承包費,增加了集體收入。

2、采取滾動發展的管理方式,增加集體畜數量。一些鄉鎮、村集體充分利用集體余留的集體畜,采取“鐵畜”代牧的辦法,實現了集體畜從無到有。即將集體畜承包給本鄉、村信譽較好的農牧民代牧,代牧母畜總數不變,當年生產的小畜采取個人和集體分成的辦法,實現了集體畜的滾動發展。截止**年底,全縣集體牲畜共有39653頭(只)。

3、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發展集體林、草地。一些鄉村在鼓勵農民退耕還林的同時,積極發展集體林。有的將一些多年未種的棄荒地以較低的價格承包給農牧民進行退耕還林;這些辦法既增加了集體收入,又讓農牧民得到了實惠,在運行中效果較好。通過幾年的發展,全縣各鄉村已有集體林32297畝,集體草場44890畝,成為集體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4、利用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集體經濟。一些鄉村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采取合資、入股、引資等辦法,籌辦鄉辦、村辦企業。有的鄉村充分利用本地的地源優勢,開發旅游業;有的將集體閑置的房屋、加油站、農機、磨(油)房等進行承包經營,增加集體收入。目前這幾部分的收入已達到47118萬元,占集體經濟總收入的8%。

二、發展鄉村集體經濟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情況看,我縣鄉村集體經濟呈現繼續發展壯大的趨勢,集體經濟的產業結構出現了多樣化,經營管理形式也多種多樣,集體資金積累逐步增加,但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主要是:一是部分鄉村干部不重視,管理不善。很多鄉村干部對發展壯大鄉村集體經濟有畏難情緒,認為發展集體經濟困難多,見效慢,有錢不如用在建辦公室等政績工程。二是鄉村集體經濟規模小,方式單一。相當一部分村交通不便,自然資源匱乏,生產方式單一。發展集體經濟主要依靠種植業和養殖業,集體收入的主要來源是“一塊地、一群畜、一片林”,而現有的集體地、畜、林數量較少,雖然有一定的收益,但缺乏發展后勁,不適應農牧區經濟的發展需要。三是鄉村集體經濟發展包袱沉重。相當一部分鄉村除機動地收入外,無任何集體經營收入,由于歷史的原因,還背負了沉重的債務包袱。大多數鄉鎮負債在幾十萬元以上,有的達到上百萬元,甚至有的村也達到了幾十萬元。一些鄉、村雖有發展集體經濟的可行性項目,但因為底子薄、基礎差,沒有啟動資金,無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四是在發展集體經濟中,集體利益和農牧民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較難解決。如:留用集體地的面積過多,勢必會違反國家土地政策,侵占農牧民的利益;集體畜發展壯大后,也會引發集體與個人爭草場的現象。同時,國家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政策、資金扶持力度不大。如:在退耕還林工作中,只允許以個人名義退耕還林,集體無法享受退耕還林的優惠政策;在國家重點扶持的鄉、村中,扶貧資金也要求落實到個人,對發展壯大貧困鄉、村集體經濟沒有優惠條件。

2、集體經濟薄弱的主要原因

我縣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和困難。造成這些困難和問題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從主觀上講:部分鄉村領導存在“等、靠、要”思想,發展意識和駕馭經濟工作的能力不強;少數村黨組織自身建設薄弱;人才相對缺乏;農牧民群眾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漠不關心、不支持;從客觀上講,相當一部分村集體經濟積累底子薄,發展資金匱乏;鄉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體制不健全;鼓勵支持村級發展集體經濟的優惠政策少;激勵機制和考核責任制尚不完善。

三、發展鄉村集體經濟的建議及對策

1、強班子、抓隊伍,打牢壯大集體經濟的組織基礎。第一,選好配強鄉村兩級領導班子隊伍。要改革選人用人辦法,不斷調整和優化鄉村領導班子結構,尤其是選好配強鄉村兩級“一把手”領導,切實把那些思想政治素質好、熱心為群眾辦事,群眾信得過,有開拓進取精神,善經營、懂管理,能夠帶領群眾致富的優秀人才選進基層領導班子。第二,加大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力度。實行跟蹤培養,培養成熟及時大膽啟用。要建立“把能人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能人,把能人中的黨員培養成村干部”的選人用人機制。積極發揮“三強書記”和“千名黨員科技致富示范戶”的示范帶動輻射作用,帶領引導群眾發家致富,壯大集體經濟。第三,強化對鄉村干部的教育培訓。要采取多種形式和行之有效的辦法對鄉村領導干部進行培訓,幫助他們更新觀念,克服畏難情緒和“等靠要”思想,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增強迎難而上發展集體經濟的信心,組織他們學習市場經濟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和實用技術,提高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本領和能力。

2、因地制宜,積極培育集體經濟新的增長點。集體經濟能否發展壯大,根本在于理清思路,選好項目,找準“路子”。就我縣來講,要全面實施“六個一”(每個村有一塊集體地、一群畜、一片集體林、一套集體農機具、辦一個小型加工廠、成立一個支部加協會的新經濟組織)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措施。各鄉鎮要積極總結經驗,堅持從實際出發,充分依靠本鄉鎮的自然資源及地緣優勢,按照“多輪驅動,多軌運行,多渠道發展”的思路,因地制宜,發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特色經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多渠道發展村組集體經濟。第一,盤活土地資產,搞活土地經營。首先各鄉鎮要加強土地承包(機動地)管理,嚴格程序,及時收取土地承包(機動地)款,為村級集體經濟提供基本的收入來源。其次是要建立市場化的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對屬于村集體的“荒山、荒地、荒灘、草場”等土地使用權以公開招投標、承包、拍賣、租賃或采取股份合作等形式轉讓給專業經營大戶、工商企業及其他投資主體。同時,針對承包到戶但有些農戶又沒有開發熱情而造成資源擱置的狀況,由村集體采取“倒包”辦法或者由經營大戶與農戶簽訂轉包開發合同,實行適度規模經營。第二,因地制宜,發揮資源優勢。一是通過參股農業綜合開發,發展具有特色的生態農業、有機農業、觀光農業等形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二是通過興辦旅游業求發展。各鄉鎮要充分依靠各自的自然資源、地緣優勢及人文歷史景觀的有利條件,加大旅游開發宣傳和招商引資力度,開發生態公園、休閑公園、山水公園、人文歷史、民族風情園旅游等景點,積極發展觀光、休閑、渡假等旅游,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第三,實行資本經營,盤活存量資產。發展村集體經濟,實行資本經營,應從單一實物資本增值轉向多種資本增值,要充分利用集體所有閑置的房產、倉庫等設施,通過招標、租賃給農戶開發產品加工業和第三產業。第四,大膽嘗試,把現代企業經營制度引入集體經濟發展。要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大力提倡發展由村民、開發商和集體共同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充分利用社會閑散資金、集體土地、房屋等資本,走多種形式開發利用的合作經濟之路,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第五,切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落實稅收、土地等優惠政策,調動農戶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增加農業投入的積極性,吸引工商企業、社會資金和外資的投入,并充分發揮山區旅游資源豐富和自然資源環境優美的優勢,大膽讓利,多渠道引進資金,開發包裝一批旅游項目,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從而加快集體經濟的發展。第六充分利用支部加協會組織的職能優勢。通過支部抓協會,協會帶農戶,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民增收,村級黨組織要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支持各類協會,使協會在黨支部領導下,發揮帶領農民調結構、抓發展和闖市場的優勢。支部加協會組織通過收取適當的中介費用實現農民收入不斷增長,集體積累不斷增加的雙贏目的。

3、健全機制,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一是加強財務管理。管好用好集體資金全面推行村級財務預決算制度和村級財務公開、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定期的財務審計和村干部離職審計制度。進一步推進和完善村財鄉管制度,實行村會計、出納雙委派制,堵塞村級財務管理漏洞。各鄉鎮要建立會計核算中心,堅持“四不變”(即:村集體資產所有權不變、資金使用權不變、財務管理審批權不變、基本核算單位不變)、“五統一”(統一制度、統一審核、統一記帳、統一公開、統一建檔)原則,嚴格控制管理費支出,按照精干、高效的目標配備村干部,盡量減少管理人員,以此來加強和規范村級財務管理。二是加強集體資產的管理。各鄉鎮在清產核資、資產評估、產權登記的基礎上,對集體資產的占有、經營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確規定,落實經營管理責任制,使集體積累逐年得到增加,確保集體資產保值。三是徹底清理不良債務。對一些因種種原因造成不良債務的村進行清理,采取措施,進一步盤活集體資產,扭轉財務狀況惡性循環的局面,使鄉村集體經濟發展走向正軌。四是強化民主監督,深化民主管理。各鄉鎮每年要對村級財務進行審計,建立村干部任期內及離任審計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完善村務、財務制度。同時實行民主理財,定期公開帳目,接受群眾監督,充分發揮村民代表大會作用,重大投資決策和建設項目須經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讓農民群眾真正擔當起主人翁職責,提高農民群眾自治意識,從而維護村集體經濟有序、穩步發展,避免資產流失,達到保值增值的目標。

4、切實加強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領導。

一是落實縣鄉村領導抓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考核責任制。縣委、政府應對發展壯大集體經濟予以高度重視,把發展村級集體經濟作為硬任務,納入整個經濟發展規劃,層層簽訂責任書,明確責任和獎懲措施。實行縣級領導聯鄉鎮責任制、鄉鎮黨委書記負責制度、鄉鎮副職及黨員干部包抓責任制、部門包抓連帶責任制、村干部“具體責任人”等制度。把鄉鎮領導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情況納入工作實績考核內容,并作為選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二是營造氛圍,優化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社會環境。縣鄉黨委、政府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列入農村經濟工作的總體規劃中,要切實制定好本地鄉村兩級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合理確定指標,組織職能部門抓好實施,并從信息、人才、技術、立項等方面給予幫助。縣鄉財政應從支農資金中拿出一部分作為發展集體經濟的周轉金,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門應安排一定的貸款扶持發展集體經濟,在稅收、工商管理上,對鄉村兩級興辦的集體企業和各種經營項目適當給予減免。各鄉鎮要借助外力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通過招商引資、聯合開發等形式,大搞資源開發與利用,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同時要建立激勵機制。把鄉村干部的報酬與集體經濟的發展、積累的增加、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結合起來,并解決好村干部養老保險等問題,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從而形成內在的激勵機制,使他們充分發揮作用,為壯大集體經濟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