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公共空間設計優化策略
時間:2023-01-29 09:16:11
導語:鄉村公共空間設計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以鄉村公共空間與鄉村老人的需求為切入點,針對鄉村公共空間現存的問題,針對鄉村老年實際需求,對現有的鄉村公共空間進行適老化設計優化,通過完善適老化設施、優化空間功能與布局、強化場所歸屬感與鄉愁記憶等策略,重塑鄉村公共空間并激發空間活力。
【關鍵詞】鄉村;公共空間;老年需求;空間設計
1引言
鄉村公共空間是村民進行日常交往、參與節日活動等社會性活動的主要場所,同時也是傳統文化、民俗風貌、鄉規民約的空間載體[1]。然而作為承載著鄉村文化傳承與凝聚力的重要場所,鄉村空間面臨著諸多發展困境。要結合鄉村主體老人的需求進行優化,令鄉村公共空間環境更適老、更宜居。
2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現存問題
鄉村公共空間維系著鄉村老人的集體認同與歸屬感,是進行社會化活動的主要場所。城鎮化的發展促使鄉村從傳統到現代快速推進,轉變了鄉村社會關系的結構,逐漸異化了鄉村生活,傳統鄉村公共空間開始衰退,鄉村老人的認同感、歸屬感逐漸消失。
2.1傳統公共空間衰退破敗,布局雜亂使用率低如今大部分村莊中,井臺、洗衣碼頭(見圖1)、寺廟宗祠等承載了鄉村傳統公共生活的重要場所正逐漸破敗廢棄。政府規劃延續鄉村公共空間的傳統面貌設計了新的設施,但失去了特色底蘊與吸引力,導致使用率低下;空間布局雜亂,復合功能降低,老人活動的公共空間被占據或閑置,村內原始設施被嚴重損壞,需要修復[2]。
2.2公共空間舒適度欠佳,服務設施缺乏當下的鄉村公共服務設施缺乏,無法滿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例如,活動公共空間沒有座椅、照明和公廁,基礎設施較差且陳舊,存在基本的安全隱患;缺乏合適的養老服務點,如老年文化活動室、村民衛生診所、體育健身設施、村民廣場等;大量公共空間荒廢(見圖2),使得鄉村老人的休閑娛樂頻率逐漸降低,無法保障日常生活品質。
2.3新村改建公共空間趨同異化,記憶情感缺失在自上而下的“新農村”規劃建設中,逐漸表現為城市化、簡單化的傾向,公共環境的建設盲目模仿城市,使其失去了鄉村特有的人情底蘊,變得破碎化、同一化、冷漠化,失去了容納公共活動、人際交往等社會活動的作用。導致鄉村地域特色缺失,價值觀迷失,非物質文化被嚴重忽略,老人的記憶情感無處寄托。
3結合老年需求的必要性
3.1鄉村地區老齡化加劇隨著城鎮化程度加深,鄉村“空巢老人”逐漸增多。鄉村中大多數青壯年背井離鄉外出打工,老人小孩等非勞動力人口駐守在村中,這種人口遷徙模式導致了鄉村老齡化加速的局面;再由于計劃生育的實行,造成了鄉村家庭結構的變化,導致親屬對鄉村老人關懷程度下降[3];我國鄉村老年人口居于世界首位,卻往往受到忽略,鄉村發展面臨著非常嚴峻的考驗。
3.2鄉村公共空間亟待適老化改造鄉村環境配套的養老設施欠缺,適老化程度相對落后。許多老人無人照顧,鄉村社區服務區能為介助或介護老人群體提供相應幫助;符合老人飲食的公共餐飲空間是對其晚年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基本的醫療室也是關系老人生命安全的重要公共空間;功能性公共活動場地、娛樂用房等有助于提高老人參與公共活動的頻率,提高精神和生活質量[4]。鄉村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空間較大。
3.3鄉村公共空間設計改造可行性高現階段對于鄉村空間的改建擁有政策和技術支持。國內外美麗鄉村建設項目進行得如火如荼,有鄉村空間適老化的成功改建項目作參考,城鎮空間適老化設計的經驗相對較多,能夠幫助鄉村地區改善鄉村適老環境[5]。加強環境適老化程度,提升老人的生活幸福指數,推進鄉村建設美好環境。
4鄉村老人對公共空間的需求
4.1生理安全與舒適需求老人身體機能下降,對適老化要求較高,公共空間的設施、尺寸及材質要合理規劃設計。老人行動緩慢,視聽力逐漸減退,要考慮公共設施的無障礙性,確?;顒拥陌踩裕粦M織好交通流線,確?;顒庸部臻g的可達性,將老人所需要的服務、保健、娛樂、醫療設施等相結合;老人對光環境、溫度等因素比較敏感,冷熱變化以及炫光等情況下會造成老人不適[5],設計時要考慮能提供通風采光良好、舒適的環境,并進行綠化美化設計,使老人身心舒適愉悅。
4.2心理歸屬感與私密需求老人更為依存與信任熟悉的場所空間環境,更具備歸屬感。鄉村老人固守著破舊的鄉壩、戲樓空間,喜歡聚集對弈、閑談[6],普遍存在對舊時記憶的強烈依戀;老人身體機能的下降伴隨著孤獨、失落、自卑感等心理變化,需要親友陪伴和醫護,需要得到理解。老人需要實現自我價值,以此獲得認同感。因此,鄉村公共空間要打造為老人信任的有歸屬感的依存空間。同時,當老人的私密性受到侵犯時,會失去安全感,造成精神不適。要設計舒適、確保安全私密性的休憩空間,提供給老人享受個人空間的活動場地。
4.3交往關懷和參與感需求鄉村老人相比城市老人獲得的基礎條件顯然不足,心理素質、身體狀態以及社會地位較低,大部分面臨著兒女離家外出打工、喪偶等留守遭遇,內心孤獨寂寞。因此會更加依賴于家庭、周邊的幫助,需要各界的關懷;老人在社會中的參與性也在逐漸降低,然而鄉村老人對社會交往有較大的情感需求。合理引導老人的社會需求,建立舒適的社會交往空間,通過在公共場所的娛樂休閑活動能幫助老人進行正常社會交往。設計要充分提升老人的社會參與感,實現自我的價值,降低孤獨感。
5基于老年需求的鄉村公共空間設計優化策略
鄉村公共空間要符合老人特殊心理情況和生理因素,滿足老年需求。應該在造型、材料、色彩等元素上符合地域文化符號,布置適老化設計的公共設施,并積極引導形成健康的鄉村空間秩序,提高鄉村老人生活質量。
5.1完善安全舒適的適老化設施鄉村公共適老化設施要結合鄉村老人的生活習慣和文化背景等因素。例如,考慮鄉村老人文化水平,設計簡單熟悉的圖案作為文字導向的標志;結合村落本身的空間形態進行無障礙的布局設計,不破壞本身已有的空間秩序;在具有農事勞動行為發生的公共場所內,布置涼亭廊道和桌椅板凳,為老人提供休息設施;考慮村落不同空間老人的行為模式,經常攜帶農具的老人要給予相應的空間場地;在村落的公共空間內進行老年人的體育鍛煉設施布置等。
5.2優化公共空間的布局與功能更新結合鄉村老人的實際需求,進行空間的遞進與升級。鄉村老人需要能夠提供多樣化活動的集中場所,易接受通俗易懂的傳統娛樂活動,而目前大部分鄉村都沒有休閑活動場地。因此,設置大小合適、布局合理且活動設施完善的廣場,以滿足老人群體的運動需求,可結合廣場空間搭建易拆卸的演出平臺,具備靈活性,既可以節約財政,同時能為老人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體驗,設置步行距離適中、面積大小適宜,能夠提供多樣化活動的老年活動場所,可以更好地滿足老人的心理需求。
5.3增強空間場所歸屬與鄉土記憶感公共空間的原始風貌和傳統文化要予以尊重與保留,鄉村老人樸素生活方式和集體記憶需要加以保護,熟悉的場景與空間使老人更具有親密歸屬感。例如,利用亭臺塔樓、牌坊戲樓等具有集體記憶的鄉村節點進行保護和利用,將以往的社會生活與老人群體建立關聯,使其獲得情感依戀與價值認同。考慮適老化設計的公共設施結合當地本身的色彩體系,多使用柔和色;多使用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當地材料,讓鄉村老人群體產生歸屬感與親近感。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結合當地地域特征,創造出既滿足老年需求又包含地域特色的公共空間[7]。使其從內心接受設計形式,引發老人對鄉土的情感共鳴。
6結語
鄉村地區的發展離不開主體老人群體的支持,規劃設計鄉村公共空間要尊重老人的實際需求,結合因地制宜的適老化策略,使鄉村公共空間建有所用,發揮場所主體作用與文化價值。使老人老有所依,居有所安,才能推進鄉村空間發展,重拾鄉村活力,可持續地、有生命地,更好地推進美麗鄉村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海林.村落公共空間:透視鄉村社會秩序生成與重構的一個分析視角[J].天府新論,2005(4):88-92.
[2]張夢蝶,鄧宏.老人行為模式下鄉村戶外公共空間適老化改造研究——以重慶市城口縣沿河鄉為例[C]//.活力城鄉美好人居——2019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8鄉村規劃),2019:2368-2382.
[3]畢昌萍.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空巢老人幸福感的多維透視及其提升路徑[J].浙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2):155-162.
[4]王一儂.鄉村振興中新型公共交往空間設計研究[D].南京:南京大學,2019.
[5]陳舒婷.鄉村住宅適老化改建設計方法研究[D].安徽:安徽建筑大學,2017.
[6]嚴嘉偉.基于鄉土記憶的鄉村公共空間營建策略研究與實踐[D].浙江:浙江大學,2015.
[7]何艷林,楊普,衛紅.基于村民需求的鄉村公共空間優化策略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20(3):46-48.
作者:寧心怡 陳祖展 單位:南華大學松霖建筑與設計藝術學院
- 上一篇:高架橋下部空間更新研究
- 下一篇:高校移動微學習教學模式研究
精品范文
5鄉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