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綠色治理理論依據與行動路徑

時間:2022-04-29 09:25:45

導語:企業綠色治理理論依據與行動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綠色治理理論依據與行動路徑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態環境關注度日益提升,綠色治理觀已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普遍認同。中國新發展理念的提出,更是為企業進行綠色治理提供了發展契機與政策支撐。雄安新區的功能定位對其生態環境及綠色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綠色治理的基本理論出發,結合雄安新區發展實際,為新區企業開展綠色治理行為提供了一定的路徑參考,旨在優化新區綠色治理體系,提升新區綠色治理能力,助力繪就美麗雄安新畫卷。

關鍵詞:綠色發展;綠色治理;綠色協同治理體系

1綠色治理的理論依據

1.1可持續發展理念

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在題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中,第一次闡述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可持續發展涉及可持續經濟、可持續生態和可持續社會三方面的協調統一。具體而言,在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應改變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消費模式,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在生態可持續發展方面,應以可持續的方式使用自然資源,使人類的發展控制在地球承載能力之內;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則在于改善人類生活質量,提高人類健康水平。因此,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企業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必須兼顧社會利益與生態效益,積極推進綠色治理行為。

1.2外部效應理論

外部效應是某個經濟主體對另一個經濟主體產生的一種外部影響。外部效應分為正外部效應和負外部效應。如果企業忽略生態平衡及環境承載力,將會影響企業的社會聲譽,對企業產生負面的外部效應。反之,企業倘若實施綠色治理,開展技術創新,研發綠色產品,避免環境污染、生態惡化,將生態文明的理念貫穿于企業發展全過程,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會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產生良好的外部效應。

1.3利益相關者理論

“利益相關者”這一詞最早被提出可以追溯到1984年,弗里曼出版了《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書,明確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該理論認為任何一個公司的發展都離不開各利益相關者的投入或參與,企業追求的是利益相關者的整體利益,而不僅僅是某些主體的利益。利益相關者包括企業的股東、債權人、雇員、消費者、供應商等交易伙伴,也包括政府部門、本地居民、社區等相關者。企業在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應同時兼顧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企業實施綠色治理,履行社會責任,符合國家環保法規的要求,也可以滿足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同時有利于企業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

1.4新發展理念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目前,雖然我國科學技術水平有大幅提升,但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通過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可以不斷提升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實現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方面的發展平衡。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面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著力提倡企業重視綠色治理,提升環保技術水平,保護生態環境。新發展理念為企業開展綠色治理實踐提供了寶貴的思想源泉和制度保障。

2雄安新區企業綠色治理的行動路徑

2.1建立新區綠色治理共同體

目前,我國生態治理體制尚不健全,企業主體責任意識薄弱,公民參與度不夠,綠色治理的實現需要多部門、多主體的協同努力,并非單一主體所能解決。因此,雄安新區需要建立集地方政府部門、企業、社區組織及公民為一體的綠色治理共同體。政府部門發揮引領作用,制定綠色治理政策,建立健全新區綠色治理機制,并對企業綠色治理行為給予一定的財政扶持與稅收優惠。企業作為綠色治理的關鍵性主體,負責進行綠色產品的研發,有序推進綠色管理與綠色生產。社區組織主要積極宣傳、價值引導、事實判斷企業綠色治理行為,配合政府部門開展綠色治理。公民需要規范自身行為,做到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綠色出行。最終通過多主體對話合作,提高治理效率與效果,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2.2加大新區綠色科技創新力度

當今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為企業綠色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首先,雄安新區管委會應吸收優秀科研人才,聯合科研機構以及國內外高校,建立科研中心,給予相應的經費支持,開展綠色治理相關科學研究,推進環保技術的創新,并將科研成果積極轉化應用,充分服務于企業綠色治理。其次,建設雄安新區創新中心,加強企業技術中心能力培育與建設,培育一批技術能力強、科研成果轉化率高的領軍型綠色治理企業。建立健全企業考核評價體系,提高國有企業科技創新類指標權重,提升企業對綠色科技創新的認識與重視程度。最后,促進科技成果應用轉化,新區應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機制,建立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加強企業與科技部門的對接,加快綠色治理產品研發與應用,對于戰略性新興形成的科技成果,實施限時轉化制度,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

2.3創設新區智慧化綠色治理平臺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的發展與應用,創設雄安新區智慧化綠色治理平臺勢在必行。智慧化綠色治理平臺可以為企業綠色治理提供技術支撐與信息來源。通過打造“政府—社區—企業”三級公共服務綜合信息平臺,構筑多層級的數據業務信息系統,從而搭建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共享綠色治理平臺。同時,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手段進行信息采集與歸納、數據跟蹤分析與發布,并對企業綠色治理行為進行有效監控與預警,進一步打通政府、企業、社區及公民間的信息壁壘,通過數字流程驅動,為新區綠色治理提供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的信息流轉通道。

2.4推進新區產業綠色轉型

結合雄安新區生態環境及發展實際,優化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積極推進清潔能源企業發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鼓勵創辦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新興企業,擴大低污染、低消耗產業產能,延伸其產業鏈,推動企業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建設與改造。同時,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創立創新創業示范基地,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大中型企業發展“雙創”平臺,發展眾創空間,并積極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雄安新區產業的綠色轉型,亟須政府部門的制度性支持及財政稅收政策的優惠傾斜,對于重污染企業,也應給予嚴厲的懲處,獎罰并舉,有序推進新區企業的綠色治理,實現產業優化、綠色轉型。

參考文獻

[1]廖曉東,史軍.綠色治理:一種新的分析框架[J].管理世界,2017,(6):172-173.

[2]苑琳,崔煊岳.政府綠色治理創新:內涵、形勢與戰略選擇[J].中國行政管理,2016,(11):151-154.

[3]史云貴,倪端梅.縣域綠色治理的概念內涵、運行模型與路徑創新[J].思想戰線,2021,(4):54-163.

作者:王海凈 李勝連 單位: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