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經濟理念及農村電商發展模式

時間:2022-04-20 10:59:46

導語:共享經濟理念及農村電商發展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共享經濟理念及農村電商發展模式

內容摘要:運用共享經濟理念推進農村電商發展,不僅有利于創新農產品流通模式,更有助于促進我國鄉村產業興旺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本文基于共享經濟理念探討農村電商的融合發展模式,探究實現農產品常態化共享、農產品市場多維度共享、農業全方位立體化共享的發展路徑,從而實現農村電商信息化、數字化、集約化發展,形成市場環境下農村實體經濟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模式。

關鍵詞:共享經濟;農村電商;鄉村振興;農產品流通

共享經濟是指將社會閑置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分配和再利用的一種分享型經濟發展模式,共享經濟的本質就是利用資源的共享化實現資源的最大利用化。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成長,以機制創新促進分享型經濟發展,建設共享平臺,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隨著共享經濟理念深入融合實體經濟發展,不斷推出新的商業模式,共享經濟逐步體現出互聯互通、“雙權”分離、循環低碳、高效利用的特征(楊守德等,2021)。農村電商作為農村實體經濟與電子商務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是指圍繞農產品生產、流通、營銷而開展的系統化、信息化、高效化的新業態經營管理模式,農村電商實現了以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的多向流通,實現了農村經濟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優化配置(鄧琳佳,2021)。

農村電商發展的政策環境與運營模式

(一)政策環境不斷優化

自2014年商務部首推電商進農村示范活動以來,至2020年底共有20個省的148個示范縣為農村電子商務的政策創新提供了范本,有關農村電子商務的相關政策陸續出臺。諸如,2015年5月出臺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對農村電子商務的布局形式進行了指導規劃;同年8月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意見》,提出了促進農村電子商務進一步發展的系列政策,并進行了頂層設計;2016年4月出臺的《“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落實將農業電子商務作為六項重點工程之一,提升了農業電子商務的地位。

(二)運營模式多元發展

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兩種主要發展模式。一是大電商平臺通過在農村地區的投資,構建平臺主導型的農村電商模式。例如,阿里、京東、趕集網等平臺利用自身優勢建立農村電商服務中心,實現了“電商+扶貧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新型農村電商推廣模式,有效促進了線上零售平臺、電商服務平臺、線下消費平臺三大平臺的融合發展。二是傳統流通實體企業借助農村物流體系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例如,中國郵政利用其完善的物流體系與TOM集團合作,共同搭建的“郵樂網”平臺,提供了多元化的農村電商模式,有利于實現農產品銷售便利化(蔡知整等,2021)。與此同時,農村電商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集“進入市場-農產品生產-電商經營-農產品交易”于一體的農村電商經營模式,在該模式基礎上很多地區都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電商經營模式,如成縣模式遵循的“宣傳+品牌+電子商務”、沙集模式遵循的“農戶+物流+企業”等,如表1所示。這些農村電商經營模式的發展,有助于整合“地區特色+特色電商服務+產業振興”的發展優勢,推動商流、物流、品牌、服務的融合聚變與提檔升級。農村電商發展的問題分析農村電子商務監管機制不完善。首先,監管政策存在缺失。對于農產品流通主體資格認證審批、農產品標準化認定、農產品交易過程質量保障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的監管缺失,尚未實現統一的標準化規范。其次,監管部門協同不力。農村電商作為一種“新舊”融合的農產品流通模式,在市場監管過程中涉及多個的監管部門,職能交叉、職責不明與協同乏力導致部分監管領域出現重復監管或監管空白,無法形成高效、協同的監管體系,制約了農村電商的規范有序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匱乏。首先,農村電商人才引進、留住難。由于城鄉間發展的不同水平,導致在生活質量、薪酬待遇、未來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客觀差距,許多的電商人才不愿意去農村發展,即便現有在鄉的電商人才,因發展現實與自身規劃的差異也難以留住。其次,高校培養與現實需求存在脫節現象。雖然許多高校都開設了電子商務人才培養課程,但側重于理論導向且很多課程的設置與導向更側重城市現代化環境中的電子商務,缺少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特色應用教育,從而出現農村電商人才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最后,本土電商人才培養效果差。隨著電商行業的深入發展,不少地方都開展了“本地化”電商人才的培養工作,但是由于參與培養的多數人都是本地農民,自身文化水平低,對于相關電商知識難以吸收,最終的培訓效果難以滿足實際要求(汪興東等,2021)。農村電商發展的要素支撐薄弱。首先,農村現有物流體系薄弱,物流網絡不健全,物流配送成本高。農村電商的發展離不開現代化的物流體系,但是農村地區位置偏遠、分布分散,導致配送“最后一公里”難以突破;冷鏈基礎設施建設與配送體系不完善,對于一些生鮮農產品的運輸配送難以達到保鮮要求,限制了電商在農村地區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發展。其次,農村電商的數據統計工作存在缺陷(宋常迎等,2021)。農村電商多數都是分散經營,規模大小不一,許多的電商平臺數據沒能納入相關部門的統計范疇,同時由于商業秘密的不公開性,一些大型電商平臺收集的相關農村電商的統計數據,較容易脫離政府部門對電商數據的準確統計,致使一些大型電商平臺可以對農村電商的發展趨勢進行“引導”和“倒逼”。

融合共享經濟理念的農村電商發展的現實要求

隨著共享經濟在我國的深入發展,共享經濟理念逐漸滲透到越來越多的行業領域,成為“新舊”行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形式(汪沁,2021)。電子商務的自主創新性、區域集聚性為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農民創收、農業產業結構性調整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此背景下,構建融合共享經濟理念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有利于優化整合和高效利用農村電商市場的既有資源,實現農村電商資源效益的最大化,二者的融合發展關系如圖1所示。融合共享經濟理念整合商貿流通資源,是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的要求。通過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建設補齊城鄉商貿流通協調發展的短板,共享基礎設施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借助通暢化的物流體系可以促進農產品的線上線下雙渠道流通,助力農村產業集聚和農民增收;通過農村電商平臺的特色化發展,共享農產品流通的渠道和信息資源,可以有效促進農村地區的商貿發展、交通優化、通信暢通和經濟增長,在農村電商的帶動下增進農村地區內部與外部的經濟交流與合作,并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村地區的農產品流通、物流完善與城鄉商貿一體化發展(王云青,2021)。融合共享經濟理念整合電商人才資源,是確保農村電商持續發展的要求。電商人才的短缺和供需結構失衡,是影響當前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原因。隨著我國全面脫貧的實現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地區經濟強勁發展的確定性愈發明顯,這將成為吸引農村人口回流和人才反哺的有利契機,同時也為農村電商發展的人才整合創造了有利條件(倪振濤等,2020)。在這個大的發展趨勢下,通過定向培養農村電商人才吸引更多的年輕人積極投身農村電商產業發展,共享人才儲備以滿足農村電商行業的發展需要,可以有效提升農民的勞動技能與綜合素質,為農村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通過整合農村電商的特色人才資源聚力農村特色產業的發展,細分專業領域培育高精尖的農村電商人才,可以極大提升農村特色產業經濟的發展質量水平。融合共享經濟理念整合金融服務資源,是倍增農村電商發展動力的要求。隨著國家政策向農村地區的傾斜,諸多的金融服務機構開始開拓農村地區的廣闊市場,開發了各種普惠性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模式,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金融支持。針對農村電商的發展整合適配合理的金融服務,通過向基于共享經濟理念組織的農村電商產業鏈、供應鏈模式提供特色化的金融服務支持,滿足農村電商經營主體創業發展對開發拓展市場的資金需求,能夠為農村電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通過對金融服務資源的整合開發不同品種、不同區域、不同季節的特色金融服務產品,促進農村電商的特色化、品質化發展,有利于提升農產品流通的商業價值和產業鏈地位,從而促進農村電商經濟在更高水平上的可持續發展。

基于共享經濟理念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構建思考

(一)通過農產品流通信息與渠道的整合共享,構建農村電商發展模式

共享經濟的核心理念就是整合資源、提升效率,在其融合農村電商發展的過程中,通過有效實現農產品信息共享、農產品市場共享的基礎上構建農村電商發展模式,能夠有效促進鄉村產業振興,助力城鄉居民共同富裕(熊星迪,2019)。農產品流通的信息共享就是農村電商產業鏈上的市場經營主體共享對農產品生產、流通、消費的動態信息,它可以有效促進農產品流通中信息與產業資源、市場供需的有效對接,并通過產業資源的有效整合實現市場供需之間的信息交流互動。同時,該種信息資源互動的共享機制,有助于農產品流通環節中的供應主體—經營主體—服務主體三者之間的協同發展,從而實現農村電商多元主體的多元化組合,進而在資源的優化整合中實現效益的提升。農產品流通的渠道共享就是將農產品流通的產銷市場納入體系化建設,使得農村電商經營主體在良性競爭的環境中共享農產品流通的渠道資源。當前我國農村電商多以網店為主,經營規模偏小,經營壓力偏高,消費群體結構不穩定,客戶忠誠度普遍較弱,缺乏科學化、專業化的品牌管理意識,嚴重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產業化發展。流通渠道的效率決定著農村電商的農產品流通效率,通過對農產品流通渠道資源進行高效化整合共享,如可以采用B2C模式將農產品生產、儲運、營銷、配送等渠道資源進行市場化整合,可以不斷提升農村電商的經營規模和效率水平。

(二)通過農產品物流配送資源的整合共享,構建農村電商發展模式

在共享經濟理念下,實現農村電商的共同配送應當在地方政府的主導下,由電商企業、物流企業、農產品生產供給主體(含農戶)等參與主體協同合作共建配送聯盟,通過農產品物流配送資源的整合共享構建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基于我國農村現有經濟基礎與技術條件,農村電商發展可以考慮在有效整合物流配送資源的基礎上,重點構建“O2O平臺+共同配送”和“4PL+X”契約型大眾分包配送兩種共同配送模式。“O2O平臺+共同配送”模式。在該模式下,農村電商的物流配送共享平臺由平臺中心協作管理、配送主體策劃物流、村鎮集配站進行貨物集散三部分組成,該模式的運行有利于及時采集發布物流信息,實現對農產品物流配送過程的動態化監測,為共同配送主體提供決策支持,保障農產品物流配送全過程的安全性。“4PL+X”契約型大眾分包配送模式。“4PL”即為物流共同配送聯盟,“X”即為非成員的大眾合作者,具體的契約合作模式如圖2所示。在該運行模式中,第四方物流企業與“X”合作成員基于“契約方式”進行分包協作,具有成本投入低、便捷化高以及準入退出機制靈活等優點。將“4PL+X”契約型大眾分包配送模式應用到農村電商發展中,有助于農村電商服務覆蓋偏遠農村地區,降低物流成本,同時為當地村民提供創收機會。

參考文獻:

1.楊守德,張天義.市場下沉趨勢下加快農村電商與商貿基礎設施協調發展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1(3)

2.鄧琳佳.精準扶貧下農村本土化電商發展的現實困境與優化路徑[J].農業經濟,2021(8)

3.蔡知整,蘇小東.數字經濟場域下農村經濟的契機、障礙及策略[J].農業經濟,2021(7)

4.汪興東,俞佩娟,廖青.農村專業大戶電商技術采納及投資決策——基于Heckman模型的實證研究[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1,34(3)

5.宋常迎,鄭少鋒.農村電商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協同效應及機制研究[J].農業經濟問題,2021(5)

6.汪沁.電商模式與農村電商物流協同創新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21(16)

7.王云青.“新零售”背景下農村電商及其物流發展現狀分析——以安徽省滁州市為例[J].時代經貿,2021,18(3)

8.倪振濤,王文會.淺析農村電商發展助力精準扶貧[J].時代經貿,2020(12)

9.熊星迪.民族地區農村電商發展研究——以延邊地區為例[J].時代經貿,2019(16)

作者:朱長明 單位:信陽農林學院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