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空間設計概念范文
時間:2023-12-20 17:56: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共享空間設計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聯合辦公空間;空間設計;交互性;高效;革新
辦公空間是人們工作的場所,也是除家以外逗留時間最長的地方。辦公空間設計的首要因素是圍繞人的功能需求,其次是硬性的辦公需求。不同時代的辦公空間設計體現了不同時代的生活態度和生活追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辦公空間的設計理念也隨之發生改變。本文闡述了傳統辦公空間和現代辦公空間的設計特點,探討了未來辦公空間的發展趨勢,并著重介紹了聯合辦公空間設計優勢。
一、傳統辦公空間設計的特點
工業社會時期,以機器生產為主,工作統一且標準化,這樣的工作模式把人視為沒有思想的勞作者,這種模式下的辦公空間設計趨向于標準化,即我們所熟知的傳統辦公模式。在傳統的辦公空間中,大多數員工有固定的工作范圍或工作區域,從而產生了一種非常典型的辦公模式,即工作隔間或者格子間。白領的逐漸增多使得傳統辦公空間從小空間變成了大空間。但是,辦公模式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依然采用固定間隔分割成每塊小空間。每個員工被這種有形的空間分隔灌輸了無形的壓力,久而久之自己的身心自由也受到了束縛。同時,傳統的觀念也影響著傳統辦公空間布局。傳統觀念強調秩序和階級組織,因此,工作順序和地位等級被考慮到了具體的空間布局中。辦公空間從基層員工到高層領導被相對獨立地分隔開來,互不干擾,這減少了員工之間的走動和交流,使得整個工作環境相對閉塞,工作流程較為繁瑣。員工只需要聽從上級下達的命令,將工作嚴格按流程完成,不需要過多的交流與協作。由于員工們彼此間缺乏交流,團隊討論和協作的頻率不高,辦公空間公共區域的利用率也大大降低了。傳統的辦公空間給員工們提供更多的是一個辦公的場所,一個較為單一、嚴肅、刻板的辦公環境,它的出現是以高效率的生產為主要目的,這也是工業化社會發展的必然。
二、現代辦公空間設計的發展變化
經濟水平的發展讓人們不再僅僅滿足于對物質的需求,同時也提高了精神需求。因此,現代辦公空間設計在滿足辦公需求的同時,也要以人為本,滿足人們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考慮人與人之間的聯系、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并解決使用功能和藝術功能的問題。20世紀50年代,德國研究者在滿足辦公空間的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根據工作流程和人際交流的結構,提出了開放性辦公空間的布局,這顛覆了傳統辦公空間的布局模式,是對極端理性主義的一種擺脫,也是對人性的一種尊重,因此逐步得到了辦公人員的認可。從此,開放性辦公空間成為現代辦公空間設計的主流。這種辦公空間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團隊的協作,從而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和辦公效率,使企業更容易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隨著IT產業和諸多邊緣行業的發展,人們對辦公空間的認識和需求日趨多元化。人們的思想不再受到禁錮,可以大膽追求理想?,F代的辦公空間設計不必拘泥于條條框框的概念,而是針對不同的工作人群和使用對象,鼓勵其根據各自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意識,通過不同的色彩、材質等表達各自的個性,運用不規則的圖形、對比的手法等來表現或寬敞明亮或生機盎然的空間形態,營造合乎人性化要求的辦公環境、辦公氛圍[1]。這種辦公空間可以有效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同時提高辦公空間使用的靈活度。社會飛速發展和進步的同時也對自然環境產生了不良影響。空氣的嚴重污染、生態環境的巨大破壞,影響著人們的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讓人們渴望回歸自然,貼近自然。現代辦公空間設計把生態建筑的理念應用到空間中,使人們在室內環境中工作的同時還能有更多的機會親近自然,放松身心?,F代辦公空間可以通過借景于室外,設景于室內的方法,勾勒出人與自然親密接觸的綠色場景。借景主要是借鑒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建筑與周圍環境、景觀和諧相融的理念,利用門窗等將室外的優美景色納入其中,從而使室外自然景觀成為室內別具風味的一幅風景圖。除了借景,現代辦公空間內部設計應用天然的材料和自然的色彩,采用民間藝術手法和具象的、抽象的設計手法,引入綠色植物等生態形式對辦公空間進行靈活隔斷,對室內環境合理組織、巧妙安排,使室內外空間渾然一體,這不僅會使現代辦公空間的空氣質量得到改善,也會使員工緊張勞累的工作狀態得到舒緩,工作效率得到提高[2]。
三、未來辦公空間設計的革新
經濟全球化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辦公建筑的發展水平逐漸提高,其空間內部設計越來越人性化、生態化。但目前辦公空間的系統化仍處于初級階段,其中多以辦公空間環境的優化為主,極少注重新型組織結構對辦公空間的影響。繼全國自主創業模式高速發展,掀起了一股全新的浪潮———全民創業,萬眾創新,隨之引發了辦公空間設計的改革潮流。許多年輕人不再喜歡每天兩點一線的乏味生活和工作,不再喜歡像沒有靈魂的機器人一樣每天做著重復的工作。他們勇于改變和創新,不想把時間浪費在一些瑣碎的事情上,想自由自在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從而為之努力和奮斗。但是,在創業的初期并不是所有創業者都能夠擁有足夠的資金讓自己放手一搏,也沒有適宜的平臺讓自己展露頭角,讓更多的客戶認識自己?;诖藭r的社會大環境,促成了一種全新的辦公模式———聯合辦公。近幾年,聯合辦公模式開始陸續進入大家的視野,成為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聯合辦公空間的主人不是單獨的一個企業,而是不同行業不同領域的工作者所組成的一個聯合體,他們把橫向豎向的發展連接在一條產物鏈上。聯合辦公空間是一種資源融合,降低辦公成本的共享型辦公模式。在這里,創業者們有更多的機會找到合適的合伙人和項目的投資者,有更多與外界接觸和交流的平臺。在這樣一個優化的空間中工作,大家的思想可以進行不斷地碰撞,獲得許多意想不到的創新成果,并且工作的熱情和動力逐漸升溫,工作效率逐漸提高,并形成良性循環持續下去。
1.開放性與私密性的收放有度
根據不同工作性質的需求,使用者可以自行選擇辦公空間的場地。開放性的空間可以更好的方便員工之間以及不同企業工作者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了解,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促進企業之間的合作機率。私密性的空間可以為小組討論、會議匯報等工作需求提供免打擾的工作環境。但是,私密性的空間與開放性的空間之間沒有明顯的界限,通常運用玻璃隔斷,玻璃磨砂貼等圖形進行私密空間的遮擋,對于噪音較大區域進行相對隔離,增強隔音效果,使開敞空間形成鬧中取靜的效果,對比強烈,更具包容性[3]。
2.交互性的高效體現
為了縮短企業之間互相交流的距離,增加有限資源的無限利用價值,聯合辦公空間融入了當今最先進的理念———交互設計。交互設計常用于計算機領域,是人機互動的代名詞。聯合辦公空間設計從交互設計中提取優點,其中一個核心是人機,即人與機器。隨著科技的發展,在聯合辦公空間中,人與機器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部分,例如門禁系統,安保監控設置在空間入口處,確保空間環境內人員的可控性。投影機、帶網線和電源插口的會議桌等都是會議室的標配。人們不再需要為一個難以描述的概念而在會議中多費口舌,只需結合電腦中整合的圖形資料或動畫效果將其投射在投影儀上,就可以實現形象化、生動化的體現,讓團隊成員或客戶更加快速高效的理解。此外,動態信息電視機或導向引導電腦也可以布置在辦公區域的不同角落,增加辦公空間的交互性。這些機器都是人們智慧的結晶,機器的使用不會完全代替人類的工作,只會增加人類工作的高效性和可操作性,因為人類的創造性才能是無法復制的。在聯合辦公空間設計中,機器的使用增加了空間的科技感,輔助了員工的工作進程。交互設計中另外一個核心是互動。在聯合辦公空間設計中,互相交換的理念同樣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聯合辦公空間與其他辦公空間針對的人群有所不同,聯合辦公空間吸引的是各行各業的創業者。其特殊性使得空間在運營中始終處于人員流動與變化當中。其中,還會出現行業間的交流,會議區短暫性的大量聚集等現象。針對聯合辦公空間的各方面需求,將交互設計中的互動理念運用到空間設計中,從而提出了空間的多功能利用的方法。多功能的空間可以通過移動的家具,隔斷部分區域從而實現空間結構的優化。例如,前臺和咖啡廳的結合可以作為客戶接待區也可以作為員工休閑區;咖啡廳緊鄰會議室,兩個空間之間由移動隔斷間隔,正常情況下可以各司其職,若有大型交流會議活動時,可以將中間隔斷打開,放大空間。這些空間共享的形式,既能提高空間效益,又體現了辦公空間所提倡的創新性。聯合辦公空間設計的交互設計理念開發了空間的多層次可能性,人們租用的只是一張辦公桌,但共享了所有的公共空間,人們也在更多的交互中獲得了有價值的信息及互相分享的快樂感覺。
四、結語
未來的新時代,人們正在尋求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點,力求資源共享,團隊協作的工作模式,以達到舒適地生活和愉悅地工作并存。從辦公空間的使用需求出發,結合多元文化中產生的設計理念對辦公空間進行合理設計,使得辦公空間朝著共享型、創意型方向發展。因此,聯合辦公注定是未來辦公空間形態的主要趨勢。
參考文獻:
[1]林俊.室內空間的動態化設計初探[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5(5):80-82.
[2]李紅松.綠色辦公家具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5(10):56-59.
篇2
關鍵詞:辦公建筑;空間設計
辦公空間設計應遵循高效、安全、健康、舒適的原則,最關鍵要以人機尺度為基準,根據不同職業的特性,使辦公作業空間更加靈活方便與多樣,努力去營造適合于自身工作和學習的環境,在充分發揮實際效用的同時又不失舒適健康的原則,使辦公人員不要處于亞健康狀態。
1 現代化辦公空間設計目標
1.1 經濟實用:在經濟上要盡量低費用、追求最佳的功能費用比,在使用上要滿足實用要求、給辦公人員的工作帶來方便。
1.2美觀大方:空間能夠滿足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營造出一個賞心悅目、氣氛輕松的良好工作環境。
1.3 獨具品味:對于辦公室來說,要體現企業物質和精神文化,反映企業的形象和特色,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物質載體,對置身參與其中的工作人員能產生和諧的、積極的影響。這三個層次雖然由低到高、由易到難,但是它們都不孤立的、都是有著緊密的內在聯系,出色的辦公室設計應該努力同時實現這三個目標。
2 辦公室設計的基本要素
由辦公室的整體特征和各種功能要求來看,辦公室基本要素有
2.1秩序感
在設計中的秩序,是指形的節奏、形的反復、形的簡潔和形的完整。辦公室設計也正是運用這一基本理論來創造一種安靜、整潔與平和環境。辦公室設計的其中一個基本要素就是秩序感。辦公室設計要有秩序感,涉及的面比較廣,如色彩與家具樣式的統一;平面布置的規整性;色彩材料與隔斷高低尺寸的統一;天花的平整性與墻面不帶花俏的裝飾;合理的室內色調及人流的導向等等。這些都與秩序密切相關,由此可見秩序在辦公室設計中起著最為關鍵性的作用。
2.2明亮感
辦公室設計的基本要求就是給人一種明,辦公環境的明是指辦公環境的色調干凈明亮,有充足的光線,合理的燈光布置等,這是由辦公室的功能要求所決定的。在裝飾中明亮的色調可帶給人一種愉快心情,給人一種潔凈之感,也能在白天增加室內的采光度。
目前,有設計師將明度較高的綠色引入辦公室,此類設計能帶給人一種良好的視覺效果,進而創造出一種春意,這也是明亮感在室內的創意手段。
2.3現代感
目前,國內企業的辦公室,為了便于思想交流,加強管理,通常會采用共享空間-開敞式設計,這種設計已成為現代新型辦公室的特征,形成了現代辦公室新空間的設計概念。
現代辦公室的設計更注重于辦公環境的研究,把自然環境引入室內,綠化室內外的環境,為辦公環境帶來一派生機,這也體現現代辦公室的另一特征。
而辦公設備日益增多與完善,辦公的自動化、科學化給人們工作帶來了極大方便。所以在設計中按特定的尺寸與功能要求來進行設計,這些都是設計的基本要素
辦公人員一般上班8小時都處于室內,有些辦公人員在辦公室的時間會更長,因此,在進行辦公室內空間設計時,要把辦公系統中的“人―機―環境”作為一個整體去設計,使得室內辦公空間利用人機學理論,來改善與提高工作效率,更改變工作人員的舒適、健康與安全,使各類辦公空間在長時間內不影響人的健康。
3 辦公室空間設計概念主張
過去,在辦公室里,最舒服最理想的位置當然非領導莫屬,現在考慮到可能對員工效率、士氣以及利潤帶來的影響,領導必須要坐在那里的位置已淡化。新的辦公室空間概念主張,秘書沒有必要坐在辦公室門前,這樣高級主管才能更為接近廣大的員工。此外,辦公室應該設計符合“新的工作方式”,不能再以某人辦公室的大小、景觀好壞判斷一個人的身份地位而是以其工作表現判斷。專家指出,辦公室依據其開放程度可以分為四型:
第一種是蜂巢型,典型的開放式辦公空間,配置一律制式化,個人性極低,此類型適合例行性工作,彼此之間的互動較少,工作人員的自主性也相對較低,如電話行銷、資料輸入和一般行政作業。
第二種是密室型,是典型的密閉式工作空間,工作屬性為高度自主,不需要和同事進行太多互動,如大部分的會計師、律師等專業人士。
第三種是雞窩型,開放式空間里一群團隊在共同工作,互動性高,卻不屬于高度自主性工作,如保險處理和一些媒體工作。
第四種是俱樂部型,此類辦公室適合必須獨立工作、但也需要和同事頻繁互動的工作。同事之間是以共用辦公桌的方式來共享空間,相對自由的上下班時間,辦公地點有可能在顧客的辦公室,也可能在家里,出差的地方也有可能。媒體、資訊公司、廣告公司和部分的管理顧問公司都已經使用這種辦公方式。俱樂部型的辦公室空間設計最引人注目,一方面原因是此類辦公室促使充滿創意的建筑誕生,而設計師領先時代的創意也在考驗著上班族的適應度。此類辦公室沒有單獨的辦公室,都以目標用途進行設計,如配有沙發的“起居間”、咖啡屋等。另外,此類設計的優點是節省金錢。
4 現代辦公空間設計的方向
4.1生態
應具有生態的特征,應建在優美的自然景觀氛圍之中,特別是以水景尤佳。此種景觀應是綠色且具有共享交流功能花園式的。對“新辦公空間”尤應具備的生態功能:獨特的雨水收集系統功能、呼吸式幕墻功能和光電功能。從其雨水收集系統功能上看,辦公空間區域的雨水收集系統,可將地面、屋頂的雨水收集起來,通過流入人工湖,進而改善微系統環境,營造一個優美的人文景觀。而經處理后的雨水可以洗車、澆灌,還可連接建筑物彼此之間的大道,且可人為地將道路與草坪隔開,確保道路下面的生物流暢地交流。而由光電功能特征來看,“新辦公空間”區域內的路燈都裝有光電板,白天吸收太陽能,以儲備晚上所耗的電能。而從“新辦公空間”的呼吸式幕墻功能看,建筑表面可為雙層玻璃的呼吸式幕墻,這兩層玻璃彼此間可以有一個空腔,以液壓通風系統讓風在空腔內流動,將夏季室內溫度降低;而且呼吸式幕墻外也可種植大面積綠化植物,減少墻面接受的太陽輻射量,從而調節局部生態環境。
4.2節能
主要的設計思想應是節約能源,能耗方面取決于其建筑的形體及其所采用的設備。若辦公空間內的垂直的交通網位于圓柱體外的長方形電梯筒內,便能讓人們輕松地在每一層辨別方向。若建筑形狀是圓形平面的,其設計的圓形平面不但利于面積的使用,且圓柱狀的外形既能降低風壓、結構的消耗和減少熱能的流失,更能優化光線的射入。
辦公空間的外墻是由雙層玻璃構成,就可以通過內層玻璃窗的開啟使辦公室內的空氣保持自然流通。辦公空間設計的固定外層玻璃面的鋁合金構件呈三角形連接,便可使日光的攝入達到最佳狀況。而辦公空間的技術設備是根據各種不同的功能需要設計的,每個空間都可以按照各自的愿望進行調節,如持續通風或間斷通風、照明的暗與亮、溫度的低與高等。
4.3光環境
在現代建筑中,由于光科技的提高與普及,室內光環境用藝術的照明手段體現照明內涵,在提供普通功能照明的同時向精神層面發展,催生室內不同空間的個性特征,使室內空間環境貼切地烘托出鮮明的空間氣氛,在室內空間滿足使用功能和解決與人的情感交流時,此情感透過視覺及身體的體驗而轉換成空間性格知覺,每個空間給人的感受不同,形成特定的空間性格,空間性格的差異正是空間設計所追求的,追求特定精神需求的空間氣氛,滿足人們豐富的空間心理知覺感受。光有令人感動的魅力,激發豐富、自由、靈動的聯想,透過光的弱化、強化、實化、虛化等特有的表現手段,渲染特定的空間氛圍,塑造出各種不同的空間性格,使室內空間這一物質存在上升到精神的向度。光環境能反映空間特征,彼此都具有體現精神化的特質,光環境與空間融合能提升其精神含量。
5 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辦公空間設計也在不斷地改革和進步,空間使用者逐步要求在滿足基本功能,符合時代特征,并且在符合當地風俗文化的基礎上,更把注意力集中在空間風格定位,越來越多的使用者要求自己的工作環境能夠創新,有個性,體現公司企業形象文化背景。
參考文獻:
[1]沈威.談新形式下的辦公空間設計[J].改革與開放.2011,(12).
篇3
這種理想的、優質的、“家”一般的辦公空間設計,主要涵蓋了以下幾個因素(以井岡山大學教務之家空間改造方案為例):
人性化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辦公建筑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辦公空間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有著更加緊密的聯系。為進一步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我們就應努力實現以人性化理念為基礎,樹立人性化室內設計觀念,力求通過理論指導實踐,為人們營造一個更加舒適、健康、高效的辦公環境。辦公空間人性化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合理布局和空間尺度
根據各企業單位自身的特點,設計出各具特色的辦公空間。不同性質的單位有不同的辦公特點,對辦公功能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我們在辦公空間的布置上一定不能一味跟風,還應考慮辦公的特點和工作方式。如井岡山大學教務之家,適宜采用半開放式辦公空間,可在一樓大廳區域設置適當的自助設備,及一定的等候區域,該區域加設公告欄和報刊欄,一方面減輕了教務工作者的負擔,另一方面也給學生提供了便利。案例中還應用了適量的隔斷面板,如大廳等候區和門廳處的分隔,以及二樓樓梯口休閑區等。不僅起到了分隔空間的作用,還達到了一定的視覺效果。
2.人對所處環境產生的心理反應
人們希望在和諧的環境中從事各種辦公活動,這樣才能感到愉悅。在辦公環境中心理效應是受環境影響的,當空間環境中建筑構件及材料界定與心理感受達到一致時,就會感到心情舒暢,反之則不然。因此,作為一名優秀的室內空間設計學習者應從人的心理感受角度出發,努力探求辦公環境不同的性質和組成其規律,并尋找它們與人的心理的關系及其對人的心理影響,通過人性化的設計,達到簡潔、明快的效果,以適應人們的心理活動規律。在井岡山大學教務之家改造案例中,把二樓過道盡頭的閑置小空間改造為現代風格的茶水間,內設日常所需的飲水設備,并且安裝適宜的家具和燈具等輔助設備,如吧臺和茶杯柜的設置。為師生提供了一個休閑的場所,不僅可以把閑置的空間合理利用,還能夠讓人享受到“家”一般的便利與溫馨。
生態化
新技術革命的迅猛發展以及嚴重破壞的生態問題使人類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生存狀態。人們不但承受著快節奏的工作生活、激烈的市場競爭帶來的心理壓力,同時還承受著各種環境污染帶來的生理不適?,F代辦公空間正朝著生態化發展,將生態因素融入到辦公空間設計中,從適應自然、人性化發展等角度出發,探討如何設計出更符合人的生理、心理需求以及可持續性發展的綠色生態化辦公空間環境。辦公空間生態化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色彩的運用
色彩具有性格特點和象征意義,不同的顏色會給人帶來不同的心靈感受。辦公空間的色彩設計總體上應把握色調統一的原則,色彩的運用應考慮不同的辦公性質和使用特點。例如,井岡山大學教務之家空間設計色彩選用應以明快為主,顏色不宜太過鮮艷。我們也可以利用色彩的屬性來改善空間效果,如較小的辦公空間可以考慮用淺色、亮色作為其主色調;較陰暗的辦公空間,則可以考慮運用偏暖的色調來彌補空間中沒有陽光所產生的陰冷感。因此,在教務之家改造方案中,室內構件色調的選用,要結合室內整體環境,盡量選用一些清爽的,有利于改善空間感受的色彩,如暖白、原木色等。所有的窗框及玻璃隔斷框的顏色均統一啞光黑色,和大面積的白色形成反襯效果。
2.自然物的運用
辦公空間設計不僅要突出其主題性,更需要營造一個自由、陽光的空間氛圍,讓使用者感到更加舒適。綠色是人視覺和心靈上的撫慰劑,室內自然景觀可以滿足人類崇尚自然的天性,同時也具有緩解工作壓力和獲得理想視覺的作用。因此,在井岡山大學教務之家辦公空間改造中引入了大量使人們生理、心理都得到安撫和健康的綠色植物,放置在一樓大廳進門處,辦公室等候區中央以及二樓過道拐角處等各個閑置區域。不僅達到凈化空氣的效果,而且緩解了師生工作、學習的壓力。同時,在一些裝飾部位還應用了少量天然石材和樹枝線條元素,通過材質的變化,各種形狀元素的結合,讓空間顯得更有節奏感。
多元化
當今環境藝術設計已經開始進入到一個多元化時代。在這種背景下,辦公環境的設計也早已不再過多強調統一的標準和原則。職業人士在辦公環境中,更多的是希望能夠表達自己的創造性與個性,而不僅僅是滿足辦公時的基本功能需求。同時,為適應現代辦公模式的多元化趨勢,國內外衍生出“新辦公空間”的概念。與傳統辦公模式不同的是,生態、節能、自然等特點在新型辦公空間概念的設計中得到了更完美的詮釋。辦公空間多元化設計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新辦公模式對空間設計的需求
新辦公模式在布局以及空間的物理和心理分割上適應著辦公文化的發展,其最終目的是要為使用者創造一個舒適、安全、高效的工作環境,以便更大限度地提高其工作效率,因此辦公空間設計需要考慮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涉及科學、技術、人文、藝術等領域。辦公空間設計多元化的發展,新型辦公模式的推動,要求辦公環境設計要更多的表達使用者的創造性與個性,而不只局限于辦公時的基本功能。在上海同濟楊浦校區最高的一棟辦公大樓中設置了若干個極富設計感的休閑、交流、綠化為一體的區域,即保證功能性,又使整棟樓在空間處理方面設計感強烈且空間“飽滿”。在這一方面,我們對于井岡山大學教務之家的改造方案中,更多的著眼于師生等候事務處理以及辦公和學習之外的休閑、交流空間的設計,空間的功能性以及設計感、充實感,二者相得益彰。
2.多元化設計在國內辦公空間設計方面的應用
目前,國內的設計師們不斷引進國外新的辦公技術、新的設計理念,深入研究新型辦公模式、智能辦公家具,力求探索出符合國內辦公空間發展的新形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外資企業的涌入,大量最新辦公模式和辦公技術引入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優質的辦公環境對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因此,也有設計師在大膽嘗試著多元化的設計理念。在井岡山大學教務之家空間改造方案中,一樓大廳區域加設公告欄、報刊欄和等候區結合空間,讓師生在等候的同時就能了解到教務之家的新信息,新動態。再如二樓茶水間的設置,雖然是辦公空間范圍,但糅合了一些家居及咖啡廳等休閑場所布局的設計理念后,改造成為一間集用水、等候、休閑、交流等功能為一體的空間,使嚴肅的辦公環境顯得更加親切、溫和,也使原本單調、冷清、毫無生氣的場所得到合理“填充”和改造,體現了人性化的設計思維。
3.更加注重數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數字與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已逐漸成為新辦公空間設計的關注點,除了體現在與辦公空間的藝術性結合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它為辦公行為的變革提供了技術上的便利。因此對新技術的掌握和運用,在現代辦公空間設計中也越來越突出。無紙化辦公跨入了高速度、大容量的數字信息傳輸與共享的數字辦公時代。于是,功能強大、形式多樣、易于操作的多媒體家具貫穿在各種現代辦公空間中。如井岡山大學教務之家空間改造方案,在一樓大廳加設適當的自助設備,如自助存取機、自助販賣機、公用電腦等,這是辦公空間領域的重大趨勢。
篇4
當前社會發展速度比較快,傳統的“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學設計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時展的需求,所以必須對其進行完善。創新思維開發以及創新思維的引導、培養,是提升“居住空間設計”教學設計質量的關鍵要素,所以可以從創新課堂設計等角度對教育模式進行調整。目前國內“居住空間設計”設計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許多影響教學質量的問題,下文將對其進行闡述。
1 當前“居住空間設計”課程設計現狀
居住空間不同于其余空間形式,私密性比較強,飽含了居住人的特點以及居住人的特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房屋的要求也有了明顯提升,所以“居住空間設計”不僅要滿足功能性布局要求,還要盡量滿足住戶個性需求,打造最理想的生活環境。“居住空間設計”實踐性和應用性比較強,想要提升“居住空間設計”教學質量,也要從這兩個方面入手,深入研究如何提升教學質量。居住空間設計課程可以將室內設計作為基礎課程來看待,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要掌握一些基礎的室內設計工作模式,同時還要掌握一些提升方案設計質量的工作方式,打破原有方案設計工作原理以及相應的設計要素,通過提升基本設計方法等形式靈活運用各種知識,掌握室內裝飾材料以及室內施工圖紙繪制工作方式,提升室內設計知識點方案設計應用質量。從該情況來看,課堂不僅要包含理論上的教學內容,還要傳授一些實踐內容。通過方案設計的形式給出戶型圖,讓學生們自主布置房屋空間。如果通過該方式來打造概念性空間,可以讓學生更加大膽地去進行一些思維發散,而且設計的個性也逐漸凸顯,可以將設計方案反饋到教師處,提升設計方案可行性。學生在設計的時候,可以打破傳統空間布局以及傳統家具擺放位置,彰顯自己的個性,但是這種突破需要以可實現為基礎,才能保證“突破”具有實際意義。
2 “居住空間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通常情況下課程設置當中的實踐教學一般情況下都是安排在課堂理論教學之后的,通過分斷集中教學的模式來傳授相關的知識點。這種教學模式弊端比較明顯,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各種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者是沒有時間給學生解答問題,都會導致學生似懂非懂,長時間不能解決相關問題,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在之后一段時間的實踐環節中,雖然理論知識學習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但是理論和實踐卻很難結合到一起。所以可以將實踐教學工作模式融入理論教學當中,讓教師自由化渡支配時間,引導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識點,吸收知識。大部分學生都是比較缺乏動手實踐能力的,并且這部分學生在面對項目的時候,經常出現無從下手的感覺,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居住空間設計”知識點日后的應用。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良好的動手能力是從事室內設計的工作人員必須要具備的專業素養之一。根據不同規格空間,對空間進行重組,獲得更加符合當前發展狀況的新空間,利用這些形式來體驗設計過程中空間布置的重要性。在該過程中,學生對資料的認識都是比較少的,也缺少工藝制作工作技能,知識讓作品有表象,但是缺少靈感。
3 “居住空間設計”基礎課程實踐教學模式
想要從根本上提升“居住空間設計”課程教學質量,就必須要從實踐性的層面來進行優化。將項目作為依托,結合理論知識點,將項目教學模式引入當前課堂教學過程中。在面對項目工程的時候,要將問題作為主要的課堂授課先導來看待,不斷地引入一些全新的設計任務,讓學生跟著設計任務的內容去學習。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味教授知識點的模式,而是通過一系列的形式來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問題,研究這些問題,勾起學生在該方面的求知欲望以及對位置知識點的探索欲望,提升學生事件設計能力。不能將設計方案集中在形式功能上,還要讓學生可以拿出較為完整的方案,才能保證后期“居住空間設計”教學的正常開展。針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還需要從事“居住空間設計”教學的教職員工在日后不斷探索。
4 將反轉課堂教學模式融入“居住空間設計”教學設計中
反轉課堂教學是近年來比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并且經過多年來的不斷使用,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升課堂教學內容,可以按照教學計劃章節或者不同的教學項目內容來錄制一些視頻,將反轉課堂理念運用到實際課堂教學中。因為建筑裝飾設計課程專業特點比較明顯,所以經常會受到來自于各個方面條件的約束,所以不論是軟件還是硬件,都必須要加以完善,才能保證“居住空間設計”教學質量。首先可以從云平臺以及云網絡建設的層面上出發,為課堂教學提供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根據自己需要的教學環節來學習。其次,教師還可以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錄制,并將錄制的資料錄入云平臺中,實現課堂教學信息資源共享。還可以定期在線教授課程,教師和學生通過在線互動的形式來學習知識,讓學習課堂無處不在。教師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來批閱一些學生的作業,對學生的作業情況進行批改,而學生則可以根據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難點問題提出一些自己的困惑或者是自己的看法。從整體上來看,要根據課堂教學要求來安排課程,盡量減少負面條件的約束,提升“居住空間設計”教學設計質量。
篇5
摘要 本文從設計心理學和行為學的角度闡述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在環境設計中的安全性問題,主要從環境空間形態和環境空間設計元素兩方面對其環境空間設計安全性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同時從環境空間設計方面對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設計對策研究,提出在設計中要遵循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原則,即生態、時空、環境的整體觀。
關鍵詞:城市邊緣區 環境空間 安全性 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在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不斷認識和研究進程中,對安全概念的理解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安全的基本定義為:人類整體與生存環境資源能夠和諧相處,互不傷害,不存在危害和隱患。無危為安,無損為全。通俗的理解安全就是使人的身心健康免受外界因素影響的狀態。安全也可以看做是人、機具及人和機具構成的環境三者處于協調、平衡狀態,一旦打破這種平衡,安全就不存在了。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設計正是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的設計,它的最終目標是為了人類的和諧發展。
一 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的概念
城市邊緣區是任何國家在城市化進程中都會出現的、變化最大、最敏感的地域實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也進一步加快,在此過程中,人地關系的矛盾也進一步激化,人口增長、城市和區域建設等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在現代城市的建設過程中,城市環境的保護、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等問題已是人類發展的關鍵所在。
二 環境空間設計形態中安全性問題
缺乏整體性。德國哲學家謝林在他的《藝術哲學》中指出:“……個別的美是不存在的,惟有整體才是美的?!闭w概念是設計的基礎,目前我國多數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設計主要是由于缺乏城市整體觀念造成的,好的安全性環境空間設計應該延續和增強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的一體性和連貫性,還需要考慮在相鄰環境空間沒有場地安全設計措施的情況下,如何處理設計對象與它們之間的關系。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設計還應該著眼于未來,運用新技術解決新問題。
缺少規劃。城市邊緣區處于一個不斷演變的動態過程中,具有極為明顯的過渡性特征,它既是城市的邊緣,又是農村的邊緣。從城市邊緣的內圈層到鄉村邊緣的外圈層,城市與農村各種要素、景觀、地域特征以及功能呈現一定的梯度變化,改變了城市鄉村二元的分裂特征,具有連續性的特點。城市邊緣區布局混亂,公建、住宅等犬牙交錯,相互干擾,環境污染嚴重,道路狹窄彎曲,路面鋪設簡單,交通擁擠,建筑密度大,人口密度大,建筑質量差,公建及公用設施不配套,綠地面積少且水平及空間結構不合理,日照通風衛生條件差,沒有一個合理、長期的可持續性發展規劃。
缺乏尺度感。不管是什么設計,空間本身的比例關系對于在其中活動的人會產生開敞或封閉的感覺,并進而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了解環境知覺的空間范圍對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設計是一個先決條件。城市邊緣區相對城市核心區來說,人口較稀,工廠較多,基建工程面廣量大。而且,城市邊緣區在行政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和漏洞,有些地方甚至連行政邊界也沒有劃分清楚。
交通不便。城市邊緣區多數居民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車和私家車為主,停車場、步行者安全性與活動時間、空間成為影響市民日常心理與行為的主要因素。城市邊緣區環境交通現狀有二:一是交通不發達,二是交通環境差。
三 環境空間設計元素中安全性問題
綠化元素。綠化是環境空間的基本構成元素,在城市邊緣區,自然大面積的綠化創造了一種和諧的環境。城市邊緣區景觀生態環境基地呈現綠化單一、植被種類缺乏的特性。根據城市邊緣區開發建設和自然條件的綜合情況,為創造良好的景觀生態環境,在綠化配置中,力圖通過引入豐富的地方性植物的種類,加大喬灌木的栽植盆,采用成片、成林的植物栽種方式,以形成穩定的植被群落;在綠化布局上,講究以住區邊界帶狀背景林和成片的植被景觀為基礎,以小片特色種植為點綴,并考慮不同季節開花植被的搭配,使四季有不同的觀賞景觀。同時在成片的植被種植時,進行常綠樹與落葉樹的協調與對比,以形成優美的觀葉林。
識別性元素。在城市邊緣區的環境空間建設中,為了在心理和實際安全效果中保證安全,多采用此類元素。識別性元素包括路牌、交通標識、問訊指示、廣告等,是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中傳達信息的重要工具。它的主要目的是簡捷、迅速、準確地為人們提供各種交通信息、指示道路方向、識別內部空間功能,等等。設計得宜的指示牌、標識牌等與空間環境協調,還可以增加城市邊緣區環境繁榮氣息,對美化環境有一定作用。由于城市邊緣區屬于城市化進程中必然出現的區域,具有過渡性,在城市標識性元素設計方向還欠缺考慮,給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設計的安全性方面帶來隱患。
道路元素。道路元素也可稱為可達性元素,包括物流、人流等在區域環境空間內的流動媒介。道路是城市環境空間的構成框架,具有典型的線性邊緣特征。環境空間中的道路元素不但是人們出行的通道,同時也是連接各個空間的紐帶,對人的心理感受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快速交通空間中,表現為人與人的關系淡薄冷漠;而慢速交通空間中,則人與人的交往增多,關系融洽。由于城市邊緣區特定的區域特征,城市邊緣區空間呈周期性變化,特別是在我國城市邊緣區空間結構中,工業用地的擴展是城市邊緣區由內向外擴展的先導因素,從而引發居住區域的生成和增長,帶動商業、公建用地的增加及城市邊緣區與城市核心區交通聯系的改善?,F代交通的重要元素――道路的發展也成為城市邊緣區空間擴展的重要因素。
建筑元素。建筑環境空間是由許多功能不同的部分組成的,即使是功能單一的空間,因人在其中的活動不同,也需要把空間劃分為不同的區域。這種劃分有時是明確的,有時則是模糊的;有時是封閉的、私密性的,也有時是開敞的、集體共享的,這就構成了不同的空間形式。由于城市邊緣區的村民大都擁有自己的私房,因而房源較多且集中,可以自由處置和成片出租,且地價便宜、房租較低的特點與流動人口收入較低的狀況相吻合,呈現出相對混亂的局面。
水環境元素。水是人類與自然聯系的紐帶,是景觀設計中最富表現魅力的元素,它使環境有了靈氣,使環境與人類更加親近、融合。水環境元素作為環境空間設計中重要的構成要素,被越來越多地運用于環境空間設計中。水環境是一個以水體為核心的動態空間系統,水環境元素的安全性是有別于通常所說的水資源安全,水環境安全性問題的主要內容是指水多、水少、水臟的問題,但更強調的是把水作為一個環境要素,強調水環境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在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中,水環境問題是最為突出的影響生態環境空間安全性問題之一,城市邊緣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偏低,工業廢水對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壓力非常大,污水排放口等設置缺乏整體協調和優化,城市非點源污染仍然存在,水域環境功能分工不明確,尚未形成明細的體系,水體環境容量偏小。
光環境元素。光是生命的源泉,人類的生存離不開陽光的哺育。人對光環境的心理感受是十分奇妙的,當我們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空間,大多數的環境空間都由于不能與光線構成良好的契合關系,在我們眼前匆匆而過,只有那些在特定時間和地點的環境由于“光元素”良性的介入,形成了獨特的場所感,這時我們疲憊的視覺會被突然喚醒,也就是說,我們的常規意識被迅速地、突然地切斷了。我們開始擺脫常規意識狀態的散漫、恍惚,進入一種“興奮”、“集中”的認知和創作狀態,對于環境空間的心理感受也就由此產生了。對于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來說,由于有相對寬松的居住密度,所以在此光環境是影響其環境空間設計和創造情感感受的重要手段。
色彩環境元素。在自然界中,植物的顏色大多呈綠色,因此綠色被稱為生命之色。綠色可以提高人的感受性,緩解緊張的神經,解除眼睛的疲勞,有利于思維的集中,提高工作效率,還能使人減慢呼吸,降低眼內壓力,改善心臟功能,安定情緒,但是過分地使用綠色也會產生負面作用。紅色和橙色在環境中是一種警戒色,人們處在這種環境中,會產生一種刺激、急促的心理狀態。環境是一種三維的立體空間,不同色彩的環境會給人不同的感受,美好的色彩環境能調節人的心理,令人愉快。根據心理學研究,大自然的綠色在人的視覺中達到75%時,會使人的精神感到舒適,心理活動處于最佳狀態。然而在現代城市邊緣區,社會環境混亂,沒有次序感,整個環境空間處于一種灰色調,給人造成一種平淡、乏味,甚至是煩躁、沉悶、呆板、僵硬、寂寞的心理感受。
四 環境空間安全性設計對策
生態整體觀。城市和其邊緣區的發展不能一味地滿足人類膨脹的欲望,人類無約束的發展,最終將導致人類自身的毀滅。城市應該是人類與其他生物相互依賴的一環,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節約能源、維護生態平衡已成為現代人的行為準則,也應該是我們進行城市環境規劃建設的出發點。麥克哈格在《設計結合自然》一書中有言:“自然是進化的,自然界的各種因素之間是相互作用的,是具有規律的;人類利用自然的價值的可能性是有一定限制的,甚至對某些方面要禁止?!鄙鷳B健康的城市邊緣區環境應該是擁有盡可能多的、開敞的自然空間,并使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建立起一種和平共處的伙伴關系,應該是在大自然這個復雜的矛盾體中,去把握一種動態的平衡;要尊重自然環境的客觀容量,尊重自然地形地貌,保護植被與水體資源,防止環境污染和創造完整而連續的生態景觀等,從而優化城市環境。
時空整體觀。人對城市環境的考慮不僅應當滿足現時、現世的需要,更應追求人類聚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每一項具體的建設活動都應當對未來負責。特別是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自然是進化的,社會是發展的,城市中不斷形成新的邊緣地帶,人對環境的需要不會停留在一成不變的古老傳統上。對歷史的延續與文化傳統應該是指精神方面的積極發展,使其能直接體現出城市地域文化的歷史特征。如果沒有整體環境和整個城市作指導,邊緣區環境的設計表達便會顧此失彼或隨波逐流,難于塑造出所需的文化意象和城市肌理。應從整體環境來評價個體環境或局部空間質量的優劣,損人利己的局部環境建設和建筑行為必須受到制止;建筑與外部空間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環境整體觀。對城市人居環境需求的調查表明,人們為了維持正常的生活,需要具備如住房及其周圍配套的文化教育、生活服務設施、方便的交通與通訊等一切必要的居住生活條件,當這些條件基本滿足后,則更注重其居住環境,特別是城市邊緣區環境的和諧、情趣與美觀,應重視自然資源、人文景觀、傳統的文化與生活習慣、人際交往環境等的需求。也正是這種環境特色使每個城市形成了與其他地區、其他民族之間千差萬別的生活方式與城市形態,顯示出每個城市自己的個性與魅力。
五 結語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設計與實踐進入了一個空前的高速上升時期。本文從安全性的角度對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在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城市邊緣區環境空間設計的安全性并不是靠一些圍墻、欄桿就可以達到的,同時在景觀布局上合理規劃,設計盡可能與當地的自然資源相結合,用自然空間來創造一種安全性的環境空間也是達到邊緣區環境空間設計的一種手段。
注:本文系湖南工程學院科研項目(編號:xj0932)、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長株潭一體化下的湘潭市本土文化傳播研究》。
參考文獻:
[1] 武進、馬清亮:《城市邊緣區研究:背景、概念及其范圍的確定》,《南京大學學報》, 1990年第11期。
[2] 謝林,魏慶征譯:《藝術哲學》,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年版。
[3] 麥克哈格,芮經緯譯:《設計結合自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2年版。
作者簡介:
篇6
引入診療模塊的概念
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求醫院建筑要具有一定的可變性和可持續發展性,該方案引入診療模塊的概念,使分期建設具有非常靈活的可操作性。
平面布局中由兩條軸線分成的4個診療模塊相對獨立又彼此緊密聯系,根據醫院管理的總體發展規劃要求,一期建設5層門診樓的4個診療模塊,滿足200床的使用要求;二期建設17層的外科住院樓,滿足500床的使用要求,屋頂設置停機坪,同時將門診樓的病房模塊置換為辦公模塊;遠期建設13層的內科住院樓,最終形成1000床的住院規模。
診療模塊內部形成庭院空間
通過建筑的架空處理和連廊穿插,形成各具特色的開敞式庭院,與不同層面的屋頂花園相呼應,塑造了立體化、多層面的綠化空間。在診療模塊之間,診療模塊內部形成了形式多樣、內外滲透的庭院空間。
縱向交通主軸運用“共享大廳”
門診醫技樓以門診大廳為中心,以兩條交通軸為紐帶,以門診、急診、醫技、辦公等為診療模塊共同組成一個功能齊全、聯系便捷、空間豐富的醫院建筑。
寬敞的醫院街與室內交通軸貫穿整個建筑,將各個模塊串聯起來,既方便患者到達,也極大地方便了醫護之間的聯系。縱向交通主軸運用“共享大廳”概念(貫通地上5層和地下1層,設回廊及天橋),改變了傳統醫院擁擠、狹窄、低矮與嘈雜現象,換之以寬松、開闊、高大、明亮的大廳,使人們的就醫過程變得更加便捷和舒適。
采用“醫療港”的設計理念
門診空間設計采用了“醫療港”的設計理念,由交通主軸聯系各個獨立的門診單元模塊,門診單元前區都有一個類似候機區的候診區,人流通過交通主軸到達各科室候診區,路線清晰明確,距離較短。這種候診方式為就診者提供了一個舒適、充滿陽光的候診環境,同時也為醫生提供了一個安靜的工作空間。
篇7
關鍵詞:兒童成長;戶外游戲;空間設計
現在的兒童戶外場地設計,越來越注重“個性化設計”,對兒童的場地設計是人性化設計的一個重要分支。在實際設計中,應將兒童作為一個專門的關愛群體給予更多獨特的考慮和關注,而并非只是圈定一個模式化、簡單化的場地。如何為他們設計有利于其身心發展的游戲環境,在日益注重兒童教育的今天,有著深刻而積極的意義。
1 游戲活動對兒童成長的影響
兒童伴隨著游戲成長的過程中,給兒童提供了身體運動、智力、認知、社會交往等多方面的發展機會。許多人都研究或論述過游戲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意義,實踐也充分地證明,游戲不僅不會浪費兒童的寶貴時間,反而是兒童一種十分有效的學習方式。人們對場所的規劃,不單單是空間,也不是內容,而是一種體驗。“相互作用”是創建具有刺激性與挑戰性,能夠激發兒童更多想象、思考和探索的游戲空間,并有利于兒童心智的發展。良好的戶外游戲空間環境,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不僅提供了兒童與成人間的活動,并蘊涵多種哲學和文化理念,以至于兒童置身在其中時,能激發潛能及表現出自我,感悟其文化傳統和哲學理念,進而改善行為、陶冶性情、涵養氣質。
2 釋放兒童心智發展的戶外游戲空間型類的設計
2.1 認知發展空間的設計
這是一種幫助兒童理解和學習知識與概念,訓練兒童思考能力的游樂設施,參與活動的兒童可以進行思維共享,游樂設施多以簡單、有趣為主。比如,游樂場中的大樹須向四周蔓延,不能把根砍斷,可在周圍增加防護網。無論什么時候看見吊床,都想踏上去搖動,這是一種新奇的玩法(如圖1)。
2.2 自然成長空間的設計
利用沙子、泥土、礫石、水體等操作材料,給兒童提供發揮想象的自由空間,憑借這些材料,孩子們能自主進行各種樣式的塑造和游玩。沙子常見的方式主要是沙池,兒童通過將沙子堆造出造型、裝填、搬運、撫摸等活動,可以鍛煉手的精細動作及肌肉型力量,豐富感知體驗,還能在合作過程中樹立合作意識。沙池用的沙必須要顆粒均勻、色澤柔和,不能太粗糙,不能有碎石和危險顆粒,同時避免過細和過多的粉沙。通常采用經過清洗和消毒過的河沙、黃沙、海沙、白沙和決明子植物沙??脊派晨邮橇硪环N游戲方式,吸引孩子們去挖掘各式各樣的寶藏。水體的使用有小溪、戲魚池、旱噴等多種形式,應注意水質的保障、水深以及防滑處理。
2.3 植物游樂空間設計
利用植物為孩子創造新游戲空間的趣味是無窮的。樹洞與高大灌木枝干形成的空洞可以作為很好的藏匿空間;枝干強壯而多分枝的小喬或大灌木可以提供攀爬的機會;植物迷宮和小樹林形成神秘的探索空間;開闊的草坪和草坡可以奔跑、滑草和進行各種各樣的游戲;植物環境中的昆蟲和小動物,能夠吸引孩子們長時間的觀察,豐富知識與促進兒童注意力的發展。這種用于游戲和增加趣味性的地形還可以用在廣場設計上。日本東京豐洲拉拉港城市港口廣場的波浪花園,采用的就是波浪式的廣場設計,讓身處其中的孩子情不自禁的想要奔跑和嬉戲(如圖2)。
篇8
關鍵詞 城市商業綜合體;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021-0211-01
1 城市商業綜合體
城市綜合體是將多種生活功能空間進行高效的組合,形成的多功能綜合性建筑。隨著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質量日益提高,城市綜合體也需要融入更多的發展理念,使城市綜合體與城市多樣化的生活能夠相互適應、相互依存。城市商業綜合體是城市綜合體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將商業策劃思想融入城市綜合體的設計規劃思想中,要求設計者不僅要有豐富的設計理念和經驗,更需要正確把握市場行情。
2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重點在于合理地將市場因素融入到規劃設計中,分析我國的基本國情,總結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科學有效的設計規劃模式。
2.1 正確的規劃布局思想
商業綜合體的功能綜合性強,導致人流和車流多且雜,在總圖規劃階段要布置好商業綜合體的各功能分區,使交通關系清晰。規劃時,應把步行者的安全作為首要考慮準則,使步行者容易接觸公共活動區間或商業店面。規劃布局應該注重地區性的整體觀念,盡量不給周圍環境帶來不利影響,如晝夜營業帶來的聲、汽車流對居民區的干擾、光污染等。
2.2 合理的整合設計
整合就是通過某種方式把一些零散的東西彼此銜接,實現信息系統的協同工作和資源共享,形成一個高效的整體。從商業綜合體的角度來說,其設計的宗旨就是將各種功能空間和諧、高效地整合在一起。
商業綜合體區域功能豐富,涵蓋了所有常見的城市功能區間:公共設施、辦公功能、酒店功能、居住功能、娛樂功能、零售功能、休閑功能、文化功能、停車設施、以及會議功能。商業綜合體主要是利用不同的功能區間之間的內在聯系,將它們協同組織在一起,創造出各種類型的系統組合,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互補型:不同功能區間之間的功能互補構成整體。2)系列型:將功能上具有延續性和互通性的區間進行組合形成的整體。3)主從型:確定一個或一組功能區間,另一些功能區間附屬于這些主功能區間。4)比較競爭型:功能相同的區間并置,通過服務的多樣性和顧客的選擇性產生集聚化效應。
實際存在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往往是將上述幾種類型靈活地綜合運用,更加符合實際需要。
2.3 完善的停車組織和交通系統
1)停車組織。停車組織影響到整體的形象和運作效率,是城市商業綜合體的關鍵組成部分,停車組織的規劃就是停車方式的選擇。停車方式的選擇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涉及有關土地利用率、經濟性等方面。在地面空間嚴重不滿足停車要求和土地昂貴的情況下,常常選用建筑內部結構停車,但是其造價高于地面停車。合理的規劃設計,增加不同功能的共用停車空間可以大大減少停車空間。2)交通系統。交通系統組織形式的選用應該根據周圍環境的交通狀況和地勢特征確定,主要有平面和立體兩種。平面交通組織形式適用于交通密度不大、基地空間比較開闊且流線簡單的地區。以人流和車流為基礎,分為人車混行和人車分流兩種方式:①人車混行具有一定靈活性,但是由于空間上的干擾性強,不安全因素多。為了限制車行速度,設計中常利用曲折的邊界和粗糙質感的鋪地材料;②人車分流是指和人流和車流通過相對獨立的入口和流線進入基地。其優點是流線十分清晰,交通相對干擾少。缺點是流線比較長,為了保證人流的方便而不利于車流的通行。
立體交通組織將人流和車流分配在不同的空間高度,大幅度地減少了不同交通之間的干擾, 起到了提高空間利用效率和緩解地面交通壓力的作用,形成了富有活力并且安全性高的城市空間。立體交通組織充分利用了不同高度的空間,解決了城市發展的空間問題,在我國城市已有較多應用。
2.4 內部開放空間設計
城市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是用于開展促銷活動、滿足購物者休息與行走或其他社會商業活動的內部公共空間,包括商業綜合體的室內商業街、露天商業內街中庭、內廣場、 邊庭、與引導空間等特色各異的空間型制。商業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分為水平交通空間、節點式空間、線性街道空間和垂直交通空間。主要的規劃設計思路表現為以下幾點。
1)圍合與開敞的變換。綜合體內部開放空間絕大部分存在頂界面,側界面的形式確定其封閉程度,空間封閉或開敞的效果由側界面的尺度和隔斷形式決定。2)豎向高差的變化。節約空間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就是豎向空間的并用。不同的領域運用不同高度的空間,能突出空間的特征變化,同時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3)空間的層次變化??臻g上的層次感會給人帶來視覺上的愉悅感,通過高差、 綠化、隔斷等的設置,可以使畫面豐富,達到步移景異的效果。4)空間界面的柔化。柔性的空間具有親和力和彈性,是人易于接近和停留。5)空間的誘導性設計。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必須體現其職能的誘導性與識別性, 反映出購物環境的氣氛和商業建筑的特征,以此吸引顧客的光顧。
3 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展望
3.1 擴建的空間
擴建是指著眼于滿足新的功能需求,拓展空間,提高環境品質。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商業綜合體最終是無法滿足發展的需要的,所以在規劃設計中要考慮到未來發展的需要,預留足夠的空間進行擴建,特別是內部空間的規劃,要靈活。
3.2 生長的可能
避免出現功能需求不足的情況,可以利用生長的方式,將預留空間的綜合體聯合在一起形成大型的綜合體項目,滿足更多的需求。
4 結束語
本文主要介紹了城市商業綜合體的概念,論述了商業綜合體的規劃設計思想和要點。城市土地需求大,通過合理的整合設計,集中各種功能空間,配以合理的停車和交通系統,確定好商業綜合體的規模、形態和開放空間是城市商業綜合體規劃設計的主要思想。
參考文獻
[1]韓冬青,馮金龍.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
[2]時匡,加暈.赫克,林中杰.全球化時代的城市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3]王楨棟.城市建筑一體化設計[M]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4]龍固新.大型都市綜合體開發研究與實踐[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篇9
從事建筑創作算來已有不短的日子,和眾多同行一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無數次面對業主對方案的海選過程。在很多項目中,讓人捉襟見肘的創作周期與海選評比方式使設計師們不得不投入到無休止的效果圖大戰中,去努力創作能夠讓人“一見鐘情”的建筑,從而激發了設計師出手作品貌不驚人誓不休的大無畏精神。久而久之,創作的心態不免浮躁起來,創作(特別是前期階段)往往主動或被動地流于表面形式,而忽視了建筑更深層次,更本質的東西:空間的創造,創作的方向也變得迷茫起來,是否為建筑披上一件華麗的外衣就算成功?
建筑空間設計的意義空間是建筑的靈魂――賽維(Bruno Zevi)。誠然,建筑的外觀是給人最為直觀的感受,但絕大多數建筑作為人們行為活動的載體,空間的營造更是與人的心理和行為感受息息相關。因此,我們說建筑的空間才是建筑的主角,我們創造空間的目的是為了讓使用者更好的使用和熱愛空間的本身。
建筑的外部空間,內部空間、灰空間構成了豐富的建筑場所,相互之間的交織組合更是帶給人們靈動變幻的空間體驗。外部空間是建筑作為整體環境中的一員,對外部環境的一種應答;內部空間能夠有效組織人在其中的行為活動,優秀的空間設計使人在其中活動時得到賞心悅目的體驗,感受建筑本身的情感;灰空間則是完美融合二者的有機體。一個建筑師的作品都是把若干個空間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從完成的一些項目來看,有機會對項目做深層次空間創造的項目,的確在使用過程中更能承載我們設計時的期望從而堅定了我們”創造富有空間內涵的建筑“的設計信念。上海海事大學圖文信息中心工程從概念到完成的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們在這方面的嘗試和探索。
實踐
海事大學圖文信息中心位于上海臨港新校區的中心位置,總用地面積3.4萬m2,總建筑面積4.6萬m2,主體建筑高度40m,館藏規模110萬冊,閱覽座位近3 000個,讀者使用量為學生2萬人,教師1500人,是一座開放式,多功能,復合型的現代化高校圖書館。
本項目的完成過程可謂一波三折,目前開館的該中心其實是項目的第二次顛覆性設計。2005年8月正當校方按照原有設計方案進行施工招標時,一個偶然的原因使項目突然又重新回到了方案投標競選的原點。也正是這次反復過程,使我們得以對此項目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綜合各方面的頭腦風暴后,較為一致地確定了新的設計思想,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建筑空間的創造上,力求創造一個功能上高度綜合,造型上簡潔大氣,內部空間靈動豐富,空間環境安靜幽雅的作品。在循序漸進的設計過程中,這些目標也得以逐步實現。值得欣慰的是,我們抓住了這個失而復得的機會。
在創作初期,我們對此類建筑發展的趨勢做了必要的研究,從中而得的啟示一直指導著我們日后的設計工作。當前圖書館建筑逐步呈現出人性化、開放化,數字智能化等新趨勢,進而對高校圖書館不斷適應新世紀的發展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完善的要求,同時也影響著建筑空間的創造,要求具有更好的流動性,開放性。
1、人性化趨勢
關注人,是現代圖書館建筑的基本宗旨,現代圖書館強調“以人為本”,是與“以書為本”的傳統圖書館的本質區別。圖書館中功能、流線、布局,設施的安排及內外環境的營造,均以人為中心,為讀者提供舒適,優美的環境是圖書館的最大追求。良好的環境,能從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滿足讀者的心理需要,能產生輕松愉快的心理效應提高讀者的閱讀興趣和效果。
2、開放化趨勢
開放性的發展是圖書館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全開架布局,形成“人在書中”、“書在人旁”、藏閱合一、便捷的檢索和網絡資源、咨詢服務的陣營。“人本位”的管理模式,“模塊化”的功能分區理念,強調了建筑設計中空間的通透性,模糊性、多樣性、流動性,閱覽層的靈活空間和剖面的整體空間設計及開放性內部空間帶來了外部形態的變化,導致建筑表皮的通透性、均一性及形態的自由性。
3、數字智能化趨勢
隨著時代的發展,從圖書館到圖文信息中心這種名稱的變化上,我們也能體會到信息時代給建筑帶來的變化。計算機網絡及相關技術的迅速發展與使用,使傳遞知識和信息的介質發生了變化。正如歷史上從甲骨文到竹簡文化,又發展到紙和印刷術一樣,如今的計算機網絡使知識和信息不再局限于以紙為載體。磁介質的視聽資料,光介質的微縮資料,電子讀物以及多媒體文獻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
這種變化導致了圖書館組織模式,工作模式及服務模式等圖書館模式的變化,隨之對建筑造型,細部設計及采光方式等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外部空間
校園圖書館在位置和形態設計上要充分考慮它與整個校園中心區的關系,有利于學校和圖書館教育功能的發揮并能充分尊重校園文脈和傳統校園文化,是校園圖書館最外在的人性化設計。
1、建筑與環境的呼應:多維度,全方位的整體構圖
建筑作為所處整體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形態的個性往往取決于所處環境特征,而建筑形態則以其獨特的建筑語言闡述所處環境的特征與意義。在校園建筑群落中,圖書館往往是一個重要節點,統領著校園總體格局,在標識校園空間形態等方面具有特殊的重要性。
在海事大學新校園的規劃實施中,圖文信息中心所處位置為三面臨水的半島狀場地,位于教學區和生活區之間,是校園南側主要景觀軸線的重要對景,北側為以水面為主的自然景觀周邊環境十分開闊。在地理位置上它是校園最為重要的視線聚集點,對整個校園形成統攬全景之勢。因此本設計的造型要求滿足全視角,多維度的觀賞需要,力求以大氣而簡約的建筑形態來詮釋其環境特征。
在平面構圖上,設計擷取了具有中國傳統紋樣的形式,非完全對稱的布局;在空間設計上,則采用充分體現當代建筑的簡潔流暢的建筑語言。方整的造型不僅與整個臨港新城規劃較為恰當地融合,同時又呼應了學校整體的建筑風格,滿足了全方位的視覺構圖,矩形的體塊關系在空間多視角上顯得既飽滿有力,又有雕塑感。如同落于學校中心的一顆方印大氣而頗具分量,與其所處的環境和在總體規劃中被寄予的形象期望相匹配。這是基地環境對本項目的內在要求,也是作為校園中重要標志性建筑的自然選擇。
2、具有特色的標志性建筑:大氣、沉穩的造型
圖文信息中心往往是一個校園的文化象征和特點的集中表現。在海亭大學這個強調海洋文化的校園里,我們更希望該中心能以獨特的形式來打造出海洋文化的形象特點。
大海給了我們茫茫無定和渺渺無垠的感覺,而漂浮于海上的船只既是海洋運輸的載體,也是人類與大海和諧共處的靈魂所在。在設計中,我們以整體的巨構來體現出海洋浩瀚、壯闊的大氣之美,在建筑設計上采用下虛上實的手法,建筑下部源白海洋色彩的玻璃墻面與上部巨構的實
體形成鮮明的對比,引入“漂浮”的概念形象,跳出具象的“明喻設計手法”,對海洋文化有了深層次的解讀與演繹這種思想的表達更多地依賴于建筑語言的抽象意義,從而顯得含蓄而富有內涵。
如果說海事大學象征知識的海洋,那么該中心就是承載著知識、科技、文化不斷乘風破浪,奮勇前行的知識之舟。由校園中心軸上看去,含蓄、大氣、沉穩的建筑形體猶如一艘泊于港灣的知識巨輪,滿載著莘莘學子們即將啟程遠航,從而喚起學生心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壯志豪情。
為了烘托這種形象,在建筑用材上也加以強化,以突出主題效果。立面首層部分主要以玻璃墻面和青灰色石材為主上部形體采用暖色調的仿石面材,以實墻開窗為主,運用大尺度遮陽百頁,排列連續統一。通過獨特的光影效果和體量對比強調出建筑的雕塑感,莊重大氣。
室內空間
1、功能分區合理有序,流線清晰明確
建筑設計是通過平面與空間的組織來滿足特定的功能要求的,功能設計是建筑空間設計的重要前提,要求將各功能模塊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并且合理有序。
項目是一個功能高度綜合的有機體包括閱覽、藏書、自修、展覽、會議、出版社、行政辦公等功能。設計中將功能體系合并為三大模塊,即讀者活動區,內部功能區(包括行政辦公業務用房等)以及教育學術交流區。在形體統一的前提下,將人流量大的借,閱、藏房間與人流量較小的辦公。管理用房分為東西兩區設置,保證了圖書館的流線清晰,明確。報告廳位于東南角,通過主入口門廳與目錄大廳相連。在室內外空間組織上以連廊、回廊,情趣各異,開合有度的內院和中庭空間來聯系不同的功能部分,使各功能區之間既各自獨立,又保持了很好的聯系。為閱讀、學習、工作、交流、休閑提供良好的場所環境,滿足了師生多層次交往的需求。
2、富有內涵的室內空間:靈動而豐富,充滿生機
在簡潔大氣的外觀形象之下,對室內空間的營造組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圖書館核心的閱覽空間及環境設計中,我們充分關注空間的品質和閱讀者的心理感受,注重交流場所的設置,從基本閱覽行為到輔助行為發生的空間及環境設計都是以讀者滿意為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點。
設計中將中庭、內院、空中花園等“空”的元素嵌入到完整的實體空間中,從而將完整形體在內部劃整為零,使建筑內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變得豐富起來,或相鄰,或對望、或共同簇擁通高的中庭空間,或環抱綠意盎然的空中庭院,實現了室內空間的步移景易。
中庭共享空間是建筑中的主體,成為閱讀場所圍繞的中心,曲折富有變化的中庭空間很自然地將閱覽劃分為若干部分。設計中通過共享空間的高度變化,1.5層,2層、4層到6層高度,使空間具有了不同的屬性,而相互的串接更形成了一系列富有變化的空間感受。
圍合中庭的元素包括實體、回廊、通道,幕墻等不同性質和功能的介質,形成了空間邊界豐富的虛實變化和對比關系。空間中主要交通元素的加入,有效地加強了師生在空間內部的參與度。
3、景觀性、開放的閱覽場所:親水、觀水、引水
圖文信息中心三面臨水,擁有難得的景觀資源,因此設計中盡量發揮整體的景觀效益,使讀者在遨游書海的同時,可以領略豐富的自然景觀。設計將主要的閱覽區圍繞共享大廳布置,靈活的平面形式,使身在各處都可以將水天山色盡收眼底。臨水的閱覽室面向水面層層迭落,使人在不同的高度都可以盡享整個校園美景。
建筑室內外隱含著并行的兩條虛實結合的親水路線,讀者可通過南側主入口進入大廳,沿著緩和的臺階拾級而上,北側室外湖景漸漸映入眼簾,進而來到敞亮的索引大廳,室內外空間在此得以完美溝通,帶給人先抑后揚的空間體驗,于室外也可通過入口西側的臺階,穿過架空平臺,來到北側親水空間,得以領略湖畔美景。
在這里,濱水廣場,平臺,綠地及各種景觀休閑設施構成豐富的室外休閑場所,層層跌落的親水平臺表面采用防腐木質地板,師生身處其中猶如小憩于停泊海港的輪船甲板之上,“海風細浪拂我面,天光云影共徘徊”,讓人心情舒暢、愉快。這里既是圖書館的室外閱覽場所,又是校園的文化交流廣場。
4、園林化、生態性、節能性: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建筑
在倡導節約型社會的今天,除卻相關的一些節能措施之外,實際通過建筑室內外空間的有機營造也為生態節能做出了很好的貢獻。
空間的化整為零使主要功能空間呈現為線型體量,進深較淺,從而利于室內獲得自然通風和采光,而建筑的共享中庭不僅溝通了空間內各個部分,所形成的拔高區域也成為氣流暢通的通道,改善了室內小氣候,有效地達到了生態節能的效果。另外,建筑物的局部架空,變化豐富的庭院空間,也形成了建筑良好的通風效應,充分體現出當代建筑所應具有的生態性。
灰空間
灰空間已經被看作為一種重要的手段,用來減輕由于現代建筑使城市空間分離成私密空間和公共空間而造成的感情上的疏遠。――黑川紀章
在完整的建筑體形下,通過建筑的退讓關系,虛實空間的穿插形成了一系列開放與半開放特質的中介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內外部的界限,使兩者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臻g的連貫性消除了內外空間的隔閡,給人一種自然有機的整體的感覺,增加了建筑的空間層次,突出了建筑的開放性特征。
主入口前區通過幕墻的自然退縮,利用體量關系自然形成入口區,氣勢恢弘,此種方式杜絕了入口雨篷等小尺度構件,以烘托出建筑形體的簡潔大氣。入口前區與室內中庭空間在視線上貫通,從而將室內外空間有機聯系。
入口西側拾級而上的臺階成為穿越建筑到達北側水岸的起點,由此到達的二層架空平臺成為了校園內風雨無礙的交流場所。結語
海事大學圖文信息中心已成為了師生樂于前往的地方,他們在這里獲取著知識的滋養,感受著建筑空間帶來的靜謐,愉悅……而這也正是我們當初努力想帶給他們的。設計過程中由于結構,工藝等細節處理方面的遺憾,對空間的整體效果尚有些許影響,這個過程也充分說明建筑創作之路需要更多的堅持,經歷更多的艱苦。
我們深知肩負在我輩建筑師的責任,為社會創造出更多值得讓人品位的建筑作品,從己做起,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感謝現代設計集團唐玉恩資深總師對本項目創作和本文的悉心指正。)
程設計主持,唐玉恩
項目經理:陳鋼
方案設計:唐玉恩 胡世勇 丁蓉 李大為
建筑專業:丁蓉 胡世勇 金騫 劉瀚
結構專業:張暉 夏謹成
電氣專業:蔣明 徐杰 汪海良 高曉明
篇10
一、引言
光是自然界中最普通,但恰恰也是最奇妙的元素之一。眾所周知光是構成宇宙的基本要素之一,空間是建筑的主角,光是人們感知和體驗建筑空間豐富過程中重要的介質之一。光能使建筑空間變得活躍生動,富于生命力,它是空間視覺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問題之一。在實踐中,光與影往往是同時存在的,它們的結合為營造土木建筑空間起到了烘托與推動作用,也影響和體現著人們對建筑與自然的認識與感觸,是聯系建筑自然并使之融為一體的重要催化劑,它在人類建筑史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光影在建筑中的巧妙運用,體現了技術與藝術相融合的建筑哲學。在許多建筑作品中,自然光影的出色運用總是能使建筑空間舞動起來,使人覺得這些建筑空間是有生命的,也即“光影賦予空間靈魂”[1]。本文通過某一建筑方案在光影藝術方面的應用,引發人們對自然光影的重新思考與定位,從而形成營造光影融合的建筑空間,創造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有機建筑。
二、建筑空間的非物質塑造
當建筑的藝術造型已被過多的去討論的時候,建筑更需要一種特別的元素來展現它,建筑空間就成了它的寄托。與建筑其他要素相比,空間與光有更多的相似性,它們都是一種更為精神化的存在??臻g就是建筑的精神世界,它需要一種自由,豐富,靈動的物質來塑造,而作為自然界的光則表達出了這種需求,“設計空間其實也就是設計光”,這一點在很多的經典建筑中已經深刻的體現出來了。巴塞羅那德國館的出現,讓人發現建筑空間可以不是傳統固定的。空間之間原來也可以聯系的很緊密,而光在這里起了一定的作用,相同亮度和均質的光線使不同性質的空間得到了串聯,人穿插其中的時候,對于其空間的心理感受保持了統一性,感覺就像人動空間也隨之而動??臻g本是個三維的概念,光產生影,影是有時間性的,光的加入使得空間引入時間這一因素,達到了四維,空間就不再是靜止的了。光本身沒有固定的形態,也沒有一定的方向,更沒有特定的形狀。隨著時間的變化,光透過建筑的縫隙,以各種角度和形狀,投射出不同的影子,清晰模糊,寂靜明動,將空間的動態表達的淋漓盡致,空間也在這一刻得到了強化[2]。
三、土木建筑方案設計
1.立意生成
建筑的實質在于空間 ,隨著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人們對光影越來越重視,“光影流動機制”展示空間設計中強調空間體驗,突出空間展示主題。當建筑空間不再以傳統的實體圍合定論時,光賦予了建筑空間新的生命力,并以此營造了各種建筑空間意境。本次設計以光影作為設計出發點,著重表現光影在校史館中的表現,達到藝術建筑,光影追尋的效果。
2.平面設計
平面設計中采用了“三位一體”的構思。這個概念貫穿在整個建筑的空間組織上[3]。具體說,包括三個展廳,三種光線特質,三種行為,三個主要樓層和三種參觀路線。通過這種概念來表達一種“非辯證的體驗的開放性”。從建筑整體造型來看,具有直的剛毅之美和曲的柔和之美,渾然天成,融為一體。由于光環境的不同,這些展廳也表達出三種不同的時間概念。有的展廳通過均勻漫射的光線表達出一種線性的行進時間的概念;有的展廳的弧墻上,光影隨著時間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從而表達出一種循環性的時間概念;片斷性的時間概念則在工作室展廳里的東西向天光中表達出來。步入建筑,便開始光影的追尋。首先是一個貫穿上下的門廳共享空間,通過這個虛空的空間連接了輔用房和展廳。
體量的切割,交通的便利,疏散的要求等使得我本次設計的三個主展廳之間形成了有意思的負空間,構成了人們交流停歇的共享平臺。這些平臺”蔓延”到建筑的各個角落,伴隨著陽光和視線的變化,創造出許多不同主題的交流共享空間,從而將街道空間的某些經歷延伸到建筑內部。漫漫求學路上,莘莘學子的活動使這棟建筑更加充滿生機。一年中,太陽的高度角是波動變化的,所以,陽光的性能完全被施展在一個水平的空間里。同時,我在這個設計中想出“交錯”的概念,以將建筑和城市景觀的幾何學聯系起來。光的表演,也圍繞這個主題和學校的物理特征展開。
3.建筑立面設計
建筑的立面展示了建筑的類型和性格.建筑的形象也是設計的關鍵。校史館的立面反映學校的形象.展現學校的精神風貌,要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呈現一棟既有歷史厚重感、又具有現代氣息的建筑是我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基地周邊有著悠遠的歷史文化背景,因此設計的出發點便是希望以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形式,既代表學校的形象又從城市的角度使建筑立面與周邊環境相協調。在立面的處理上,部分采用相同的色彩將周邊的建筑統一在相同的秩序之下。室內具有和室外立面相一致的紅磚墻面以及開窗方式,使建筑室內外有相同的邏輯關系,并保持了建筑形體的純粹和室內外相一致的延續性[4]。
主入口采用體塊傾斜,這樣的設計手法加大了主入口平臺的空間尺度感并增加了進深感。在緊張的用地條件下,使校史館的沿街立面形成豐富的空間層次。隨著時間的改變,呈現出變幻的光影效果。盡顯建筑豐富的形體變化,使建筑立面隨著光線的韻律躍動起來,展現出豐富的建筑表情。在此次立面設計中,通過對校史館立面的對稱、非對稱、變化、統一、對比、色彩、質感、韻律等設計來表現建筑立面的美感,使各種要素相互協調并達到和諧的組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