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理論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5 00:34:4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哲學理論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哲學理論論文

馬克思解釋學哲學理論分析論文

【標題】UnderstandingMarxisthermeneutictheories

【提要】從某種意義上說,馬克思就是一種解釋學哲學。在這一理論領域,馬克思不僅先于狄爾泰完成論解釋學的創立,而且先于海德格爾完成解釋學的本體論轉變,同時,貫穿馬克思一生理論活動的是他獨特的批判解釋學。因此,在談論解釋學這一哲學理論時,馬克思是一個無法繞過去的名字。

【英文摘要】Inacertainsense,MarxistPhilosophyishermeneutic.Inthistheoreticfield,MarxhascreatedmordernmethodologicalhermeneuticspriortoDiltheyandcompletedthetransformationofhermeneuticontologybeforeHeidegger;andthroughthetheoreticactivitiesofMarx’life,thereisanuniquesocialcriticalhermeneutics.refore,marxisanunavoidablenamewediscussthephilosophicaltheoryofhermeneutics.

【關鍵詞】馬克思/方法論解釋學/本體論解釋學/批判解釋學Marx/methodological-hermeneutics/ontological-hermeneutics/socialcriticalhermeneutics

【正文】

如果我們的不是拘泥于思想的表達形式,而是注重思想內容的實際意旨,那么毫無疑問,馬克思的名字應當與當代解釋學哲學理論相關聯。福柯就把馬克思看成是與尼采、弗洛伊德共同開辟當代解釋學道路的三位思想家之一。其他當代西方學者如海德格爾、羅蒂、德里達、利奧塔德、杰姆遜等,也對馬克思在這一理論領域中的地位與成就從不同的方面給予了高度肯定。而在這方面,我國的研究和發掘相對顯得滯后和薄弱。這里,本文試圖以馬克思哲學活動的線索為背景,特別地說明馬克思解釋學哲學理論的創立與的過程,以及其不同的解釋學范式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與轉換。

查看全文

中國圖書館哲學研究綜述論文

[摘要]圖書館哲學的問題研究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課題,認識我國圖書館哲學研究現狀與問題,提出以問題研究為圖書館哲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建構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哲學為目標,探討問題研究的特征、程序、內容和意義。

[關鍵詞]圖書館哲學;問題研究

圖書館哲學研究的興起和發展,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的必然趨勢,又是圖書館實踐深入和理論提高的迫切需要,圖書館哲學問題研究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課題。認識我國圖書館哲學研究的現狀與問題,提出以問題研究為圖書館哲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建構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哲學為目標,探討問題研究的特征、程序、內容和意義。這為開創我國圖書館哲學研究的新局面,發揮其指導作用和時代價值,正確引導圖書館事業發展,繁榮哲學社會科學,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理論和應用的現實意義。

1我國圖書館哲學研究的現狀與問題

我國圖書館哲學研究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正式起步于80年代,逐步形成研究局面。正如北大教授吳慰慈發表的論文《圖書館基礎理論研究述評》:“圖書館哲學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引起我國圖書館界的關注。有關研究主要集中于圖書館哲學的內涵進行探討,關于什么是圖書館哲學。從目前國內發表的有關圖書館哲學的論文來看,其理論體系的框架也不十分清楚。因此應致力于探討圖書館哲學的基本問題:研究對象、體系結構、相關學科和研究方法,這才符合科學發展的綜合與分化的規律。”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圖書館哲學研究的狀況和存在的問題,并且指出當前研究的任務和方向。圖書館哲學研究是圖書館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本課題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圖書館工作實踐和理論發展中,存在具有哲學意義和研究價值的問題,例如:圖書館是什么,圖書館精神是什么,圖書館哲學是什么,圖書館的本質和規律是什么,圖書館存在與意識的關系問題,圖書館物質與精神的關系問題,圖書館實踐與理論的關系問題,圖書館與人和社會的關系問題,圖書館的知識觀、學習觀、價值觀、人文觀、科學觀、管理觀和發展觀等問題。這類問題與圖書館的存在和發展,與圖書館人的前途和命運都密切相關,需要我們去探究和解決,因此我們選題為圖書館哲學的問題研究。提出以問題研究為圖書館哲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建構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哲學為目標,探討問題研究的特征、程序、內容和意義。在問題研究的過程中,以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為指導,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反思我國的研究狀況和問題。在我國圖書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經驗、升華理論、抽象概括,理解圖書館哲學概念及其內涵、明確學科性質及其研究對象、組織體系結構、把握相互關系、運用科學方法、合理邏輯論證,在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建構有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哲學理論體系。

查看全文

領悟馬克思的解釋學哲學理論

【正文】

中圖分類號:B089.2;B0-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462X(2001)02-0010-08

如果我們的研究不是拘泥于思想的表達形式,而是注重思想內容的實際意旨,那么毫無疑問,馬克思的名字應當與當代解釋學哲學理論相關聯。福柯就把馬克思看成是與尼采、弗洛伊德共同開辟當代解釋學道路的三位思想家之一。其他當代西方學者如海德格爾、羅蒂、德里達、利奧塔德、杰姆遜等,也對馬克思在這一理論領域中的地位與成就從不同的方面給予了高度肯定。而在這方面,我國的研究和發掘相對顯得滯后和薄弱。這里,本文試圖以馬克思哲學活動的線索為背景,特別地說明馬克思解釋學哲學理論的創立與發展的歷史過程,以及其不同的解釋學范式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與轉換。

一、馬克思當代方法論解釋學的創立

《博士論文》是馬克思最初哲學活動的成果。它顯露出一個端倪,即把解釋學援入歷史哲學、尤其是人生哲學。正是這一特征,我們說它標志著馬克思先于狄爾泰完成了方法論解釋學從近代向現代的過渡,創立了當代方法論解釋學。解釋學融入人生哲學這一特有的方法論,馬克思主要是通過在論文中對“自我意識”哲學的聲稱和對“此岸世界”真理的確立而實現的。

馬克思這一解釋學理論的確立有其自己時代的思想背景。19世紀上半葉,是傳統哲學(從古希臘哲學一直到近代德國古典哲學的哲學形態)衰微、現代哲學形成和確立的時代。馬克思在進行自己最初的哲學創造活動時創立歷史哲學、尤其是人生哲學,從而“拒斥形而上學”和對抗實證科學,已成為當時思想界的旗幟與方向。然而,馬克思在接受這樣一些背景知識時,所表現出來的情況是很復雜的。一方面黑格爾哲學“就像一個奸詐的美女”把馬克思誘入到她的懷抱,另一方面馬克思又與黑格爾表現出完全不同的哲學目的;一方面馬克思從青年黑格爾派的立場出發,另一方面卻表現出與其他“兄弟”成員在觀念上的差異。這一情形決定著馬克思將鍛造出自己獨特的哲學體系,而這一體系在他的《博士論文》中初具萌芽。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的思考論文

論文關鍵詞:馬克思主又哲學課教學定位教師地位和作為教學內容與方法改革

論文摘要:馬克思主義哲學課作為“兩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整個馬克思主義課程體系的理論墓勸,其地位至美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哲學教學的實效性這一主題,從認識和實踐兩個方面對哲學教學的定位問題、哲學教師的地位與作為的關系問題,哲學教學的內容、方法的改革問題進行了思考。

“兩課。教學如何走出困境,真正發揮“兩課”的作用,使它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背景下既有地位又有作為,無疑是每個從事“兩課,教學的教師乃至高校黨委領導必須高度重視且認真對待的間題。本文試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課教學改革進行一些思考。

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整個馬克思主義課程體系的理論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增強哲學教學的實效性對于整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提高哲學教學的有效性從根本上說是個認識和實踐的問題。就認識而言。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哲學教學的定位問題。哲學學科的性質是教學定位的內在根據。從哲學的本性看,它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以人類思維的最高形式來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古希臘一些哲人就把哲學定義為“智慧之學’。是使人聰明的學問。中國的先哲說,作為“愛智,的哲學就是“究天下之際,通古今之變”。因此哲學不同于一般的知識陳述,而是要啟發人的思維。對于一個民族而言,哲學思維代表民族發展成熟的程度和水平,正如恩格斯所說,一個沒有辯證思維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對于個人而言,哲學水平體現著人的素質,境界和思維能力,大凡有成就,有作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史學家,科學家,無不具有很高的哲學思維水平。愛因斯坦曾對人說:“與其說我是物理學家,側不如說我是哲學家’。既然哲學是一種智慧,能夠塑造人的整體思維素質。因此哲學教育應當成為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起著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從哲學的功能看。主要表現為教育和應用。以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功能最本質的特征。只有在正確的哲學理念指導下,人們才有可能從本質而不是現象上形成對自然、社會、人生等諸多復雜問題的正確認識,進而樹立起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理想,并內化為信念。當它最終凝聚成民族的靈魂和精神時,哲學教育也就達到了最高的境界。以科學的方法論指導實踐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應用功能的顯著特征。真正的哲學既不是教條式的理論說教,也不提供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而是一種教給人們如何面對現實世界去思索、批判和創新的方法。正如馬克思所說,哲學并不要求信仰它的結論,而只要栓臉疑團。如果我們的哲學教學能在這樣的層面上展開與學生的對話、交流,讓他們經受哲學思維的訓練,無疑既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又能增長其悟性和創新意識。

在哲學教學定位的問題上還有一個必須解決的重要的認識問題就是哲學與政治的關系。二者作為不同的學科各有其特定的性質和功能。哲學在人的整體思維素質的訓練中,注重人的創新精神的培養,而創新正是拼證法的批判和革命精神的體現。新世紀社會需要的首先是一種具有很強創新能力的人才,只有擁有持續創新能力的大t高素質人力資源的國家才有強大的競爭力,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有26次提到創新,教育部在《21世紀教育行動目標》中明確地把提高人的素質、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力作為教育行動目標。就此而言,哲學的教育功能起到了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與哲學的目標指向不同,政治是出于維護階級利益、階級關系而采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組織形式,顯然二者分屬于不同的層次。因此簡單地把哲學與政治、哲學課與政怡課等同起來,必然會影響哲學教學的效果,甚至在某種特殊的社會背景下會嚴重破壞哲學的聲譽。當然消除把哲學課與政課簡單等同起來的認識和傲法,并不是要完全否認二者的有機聯系。事實上在哲學為政治理論思想形成和實施政治行為提供指導作用的同時,政治也會以自身的方式影響著哲學。

查看全文

民生問題研究論文

一、民生和民生問題

“民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辭海》中對于“民生”的解釋是“人民的生計”,是一個帶有人本思想和人文關懷的詞語,話語語境中滲透著一種大眾情懷。古人云:“為政之道,以厚民為本;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縱觀我國幾千年的歷史,凡百姓安居樂業,則天下太平;凡民不聊生,必社會動蕩。

民生問題,簡單的說,就是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最主要表現在吃穿住行、養老就醫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教育是民生之基,就業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網。這四大問題都是民生的基本問題。民生問題就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黨的性質、宗旨和目標是一脈相承的。解決民生問題就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本,就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要關注人的生活質量、幸福指數,把發展的目的真正體現到滿足人民需要、實現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此,只有始終把人民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切實關注和解決他們關心的實際問題,才能從根本上保持國家的長治久安。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民生思想的分析

重視民生問題是馬克思哲學的題中應有之義。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以往的哲學相比,它是最科學、最關注人的。在馬克思主義產生之前,人道主義始終是資本主義的重要武器,是與唯心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與之相對的,在馬克思主義之前的舊唯物主義忽視人、漠視人甚至敵視人,即便在自稱為人道主義者的費爾巴哈那里,所看到的也只是抽象的人,是理想化的愛與友情。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體系中,最關注的就是人的發展,最關注的就是人的生活,最關心的就是人的利益。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是必須能夠生活,而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歷史不過是人的實踐活動在時間中的展開。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來說,那種脫離了人的活動和社會歷史、與人無關的物或自然,是不存在的。與舊唯物主義不同的是,馬克思的唯物主義不是從“抽象物質”出發,而是從人的存在方式——實踐出發,揭示人的社會屬性,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樣,馬克思便把哲學的聚焦點從整個世界轉向人類世界,從宇宙本體轉向人的生存狀態,從而使哲學主題發生了根本轉換。因此,馬克思哲學抓住了人的存在方式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根本——實踐,并從這一根本出發,形成一個思維整體。

查看全文

高校哲學教學模式探究論文

[論文摘要]要提高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教學的教學質量,應對其進行準確的定位,把握好教學知識板塊的劃分,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選擇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

[論文關鍵詞]高等學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方法

由于哲學研究的是關于整個世界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質和普遍規律,它與各門具體科學研究某一領域的特殊規律不同,決定了它是一門抽象的理論性學科,學習哲學既要具備各門具體科學知識,又要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才能夠學好。正因為如此,一些學生感到哲學難學,其原因或是各門具體科學知識貧乏,不扎實,或是抽象思維能力不高。這給哲學教師提出了教學上的具體問題,即如何教好哲學,在教學方法上如何創新改進,如何提高哲學課的教學質量。本文就此作一探索。

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準確定位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

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應從理論灌輸、方法論培養、思想政治教育三方面定位,做到三位一體,以提高本課程教學的整體效果。

一是從基本概念、原理著手,強化本課程的理論灌輸。要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立場觀點,首先必須弄清其基本概念和原理,講清楚基本概念原理是本課程教學的首要前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指導思想、教學時間安排、教學方法運用等方面,突出概念原理的教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程是由一系列基本的概念原理構成的,只有學好基本概念原理,才能運用它對社會生活、自然現象進行深刻的分析,這可稱為“以理論事”,突出的是“理”而不是“事”,強調的是“事”為“理”服務。而在以往的哲學教學中,有的教師主張不從理論著手,大講社會生活自然現象,然后引出理論,即“以事論理”,突出的是“事”而不是“理”。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時間分布,教學方法運用等方面強化了“理”為“事”服務,而不是“事”為“理”服務,顯然不符合哲學課程理論性強的特點。

查看全文

試論科爾施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及其對列寧哲學的批評

【關鍵詞】西方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總體性

【正文】

中圖分類號:B08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263(2001)10—0026—06

科爾施是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馬克思主義和哲學》一書同盧卡奇的《歷史和階級意識》一起,被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圣經”。他在該書中提出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既對我國的“西馬”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成為當前我國“西馬”研究爭論的焦點問題之一。(注:可參見徐崇溫教授與筆者有關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爭論論文,論文集中于《江漢論壇》1997,9;1999,1;1999,9;《馬克思主義研究》2000,1;2000,5上。)然而,對于這樣一個重要的理論家,我國學術界對他的思想的研究卻幾乎是空白,這和他的地位顯然是不相適應的。本文主要就如何看待他提出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及其對列寧哲學的批評,提出自己的淺見,以拋磚引玉。

科爾施之所以提出“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同他提出的“總體性理論”以及由此引起的爭論相關。他從反思西歐社會主義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出發,批評第二國際理論家考茨基等人曲解、拋棄辯證法,把馬克思主義理解為單純的經濟決定論,在理論上則表現為否定馬克思主義和哲學的關系,忽視馬克思主義同黑格爾哲學的聯系,唯物史觀被簡單化地看作為一種實證的經驗科學,割裂了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資產階級思想家也乘機用康德、馬赫主義哲學等來補充、篡改馬克思主義。科爾施認為他們這樣做是極其膚淺的,因為“理論和實踐、哲學和現實的一致”的辯證法原則是黑格爾時代全部哲學和科學的生存原則。

查看全文

試論科爾施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及其對列寧哲學的批評

【內容提要】本文分析科爾施提出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的理論前景、內涵和實質,分析了他對列寧的哲學提出批評的原因,認為不能簡單地把他看作是一個“反列寧主義者”。

【關鍵詞】西方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總體性

【正文】

科爾施是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馬克思主義和哲學》一書同盧卡奇的《歷史和階級意識》一起,被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圣經”。他在該書中提出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既對我國的“西馬”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成為當前我國“西馬”研究爭論的焦點問題之一。(注:可參見徐崇溫教授與筆者有關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爭論論文,論文集中于《江漢論壇》1997,9;1999,1;1999,9;《馬克思主義研究》2000,1;2000,5上。)然而,對于這樣一個重要的理論家,我國學術界對他的思想的研究卻幾乎是空白,這和他的地位顯然是不相適應的。本文主要就如何看待他提出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及其對列寧哲學的批評,提出自己的淺見,以拋磚引玉。

科爾施之所以提出“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同他提出的“總體性理論”以及由此引起的爭論相關。他從反思西歐社會主義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出發,批評第二國際理論家考茨基等人曲解、拋棄辯證法,把馬克思主義理解為單純的經濟決定論,在理論上則表現為否定馬克思主義和哲學的關系,忽視馬克思主義同黑格爾哲學的聯系,唯物史觀被簡單化地看作為一種實證的經驗科學,割裂了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資產階級思想家也乘機用康德、馬赫主義哲學等來補充、篡改馬克思主義。科爾施認為他們這樣做是極其膚淺的,因為“理論和實踐、哲學和現實的一致”的辯證法原則是黑格爾時代全部哲學和科學的生存原則。

查看全文

馬克思主義概念及列寧哲學論文

【提要】本文科爾施提出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的前景、內涵和實質,分析了他對列寧的提出批評的原因,認為不能簡單地把他看作是一個“反列寧主義者”。

【關鍵詞】西方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總體性

【正文】

科爾施是早期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馬克思主義和哲學》一書同盧卡奇的《和階級意識》一起,被稱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圣經”。他在該書中提出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既對我國的“西馬”產生了很大的,也成為當前我國“西馬”研究爭論的焦點之一。(注:可參見徐崇溫教授與筆者有關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爭論論文,論文集中于《江漢論壇》1997,9;1999,1;1999,9;《馬克思主義研究》2000,1;2000,5上。)然而,對于這樣一個重要的理論家,我國學術界對他的思想的研究卻幾乎是空白,這和他的地位顯然是不相適應的。本文主要就如何看待他提出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及其對列寧哲學的批評,提出自己的淺見,以拋磚引玉。

科爾施之所以提出“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同他提出的“總體性理論”以及由此引起的爭論相關。他從反思西歐主義革命失敗的經驗教訓出發,批評第二國際理論家考茨基等人曲解、拋棄辯證法,把馬克思主義理解為單純的決定論,在理論上則表現為否定馬克思主義和哲學的關系,忽視馬克思主義同黑格爾哲學的聯系,唯物史觀被簡單化地看作為一種實證的經驗,割裂了理論和實踐的辯證統一;資產階級思想家也乘機用康德、馬赫主義哲學等來補充、篡改馬克思主義。科爾施認為他們這樣做是極其膚淺的,因為“理論和實踐、哲學和現實的一致”的辯證法原則是黑格爾全部哲學和科學的生存原則。

查看全文

論文的格式:護理論文的創新性探討

關鍵詞:護理論文

一、理論上的創新性

科學發展的事實表明:學科發展只有在理論上有所創新,其學術水平才能相應得到提高。護理學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其學術水平的提高,理論上的創新性是強調護理論文的學術性或學術價值。當前,護士偏重于研究各種具體的護理技術及其操作規程。這些研究當然重要,但護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需要從目前護理學所處的科學環境和社會環境方面對其進行理論上的研究。把護理的理論現狀同社會對護理學的要求及護理學所要實現的目的聯系起來,在護理學研究領域,提出新觀點,或把已有的理論系統化、完善化。總之,對理論上的創新我們必須從當代科學發展的角度來認識。

理論上的創新需要理論思維方法參與,掌握理論思維方法,有較強的理論思維能力是成功的關鍵。所謂護理理論思維是護理工作者運用理論和智力對護理學的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得出理性結論的過程。理論的基礎是概念,是判斷和推理的基礎。因此,護理學概念的變化影響著護理工作者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隨著健康觀念的轉變,護理學模式的發展,護理學范圍也在不斷擴大。

由于科學的日益綜合化,護理工作者在理論思維方法中應用的理論還應當包括一些其它自然科學,可以開辟護理工作者認識的新思路,建立新學說,獲得護理學理論上的新發現。比如心理學理論對于認識心理因素的致病和治病機理,護士掌握心身護理也是必要的;行為科學理論用于研究人類正常行為和異常行為,進行行為療法研究,對衛生、科普、提高遵護行為,對護理工作也是必要的;邏輯學運用于護理學,對護理這既成的事實和材料,形成概作者單位:266300青島市膠州中心醫院念,進而構成判斷和推理,實現護理學理性認識的思維階段;倫理學運用于護理學,建立了護理倫理學,也開拓了護理學的視野;哲學理論或方法運用于護理學,能使現代護理學理論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技術或方法上的創新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