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質控管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4 10:14: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醫學質控管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醫學影像質控管理實踐探討
[摘要]目的:本文探討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影像科質量控制管理水平。方法:通過對影像科的整體工作流程進行細致分析和梳理,并結合我院的個性化需求,設計高效的醫學影像質控管理系統。結果:醫學影像質控管理系統的合理布局可以實現對影像科工作各個環節的有效監管,明顯提升影像科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結論:醫學影像質控管理能夠有針對性地提高人員能力,顯著提升影像科的質量控制管理水平,從而促進醫院整體醫療服務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醫學影像;PACS/RIS;質控管理系統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醫院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促進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進步。醫學影像技術作為臨床診斷的重要支撐,其管理質量直接關系到臨床治療水平,從而影響醫院整體的醫療水平和穩定發展。近幾年,隨著醫學影像技術持續快速發展,需要不斷地提高影像科的工作質量,對技師和醫生進行系統化和科學化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影像科質量控制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1醫學影像質控管理的意義
我國的醫學影像質量管理活動起步較晚。1987年人民衛生出版社翻譯出版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編寫的《放射診斷的質量保證》,1988年我國第一個放射質量控制中心在浙江省建立,國家衛生標準技術委員會放射衛生防護分會提出了制定“醫用放射診斷質量保證標準”的計劃。醫學影像質量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以最低輻射劑量獲得較高的影像質量,為臨床診斷提供符合質量標準的圖像[1]。隨著現代影像技術的高速發展,影像科在醫療領域展現出了新的活力,在診療流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臨床許多疾病都必須通過影像科的檢查來明確診斷和輔助診斷,為醫生制定診療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據。隨著我國醫療行業的進步,人們對醫療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影像攝片質量則直接影響到診斷檢查結果的準確性,繼而影響治療方案的準確性,因此做好醫學影像質量控制管理是醫院臨床的重要工作[1]。
2醫學影像質控管理的信息化
中醫治未病思想在質控管理的思考
摘要:將“治未病”的防患未然與防勝于治思想運用于醫院的醫療質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分析以未來為導向的發展趨勢必要性、規劃方案、標準化執行與實施方案。將中醫臨床治療思想中“治未病”融合于復雜的管理工作中,為組織管理戰略規劃進行科學規劃、及時應對,使醫院發展過程中體現出整體觀、預防觀、全局觀、科學統籌發展觀。中醫治療體系中,從不等到病情延誤或者病入膏肓的適合再出手相救,必當走在病情發展之前,去解決,去阻斷,來治病救人。中醫治療體系中的全局觀也是值得在科學管理的過程中借鑒。中醫看病不會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在望聞問切四個步驟中,把各個臟器與氣血津液之間的內在聯系,檢查的通透,治療的及時,這在中醫診療的過程中是醫生的必修課,也是個人醫術領悟的內在要求。在醫學管理中,如果能有框架全局觀念去處理管理過程中的四大步驟: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在這四個步驟中,能從大局觀出發,設計有邏輯的管理流程,發出科學的管理指令,完善借鑒中醫體系中,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智慧結晶,最終形成與時俱進的“已病防變”的科學管理體系。
關鍵詞:治未病;質控管理;戰略管理;防勝于治;全局觀;預判機制;科學規劃;防患未然
“治未病”是中醫理論的核心思想之一,祖國亦需認為最佳的醫療方式是降低患病幾率的醫學。“治未病”即治療未來疾病,重視健康養生理論。“治未病”形成于中醫名家扁鵲的思想,《黃帝內經》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防患于未然在健康管理中卓有成效,同理可推論,對于醫療質量管理一樣有效。戰略管理規劃是當下常用的管理工具,組織內部管理部門所面臨的環境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多元化,要求醫院質控管理崗位中融合前瞻性的目標戰略管理理念,并指導實踐。醫療質量控制管理工作中需要融合以“治未病”為思想的戰略管理方針,科學的制定管理目標與管理機制,再集思廣益,廣開言路,不斷修正后,形成最適合組織內部的管理思想與實踐方案。
1質控管理現存問題
1.1管理意識薄弱。臨床一線醫務人員工作繁忙,相對于法律意識而言,目前公立醫院醫務人員醫療質量管理意識相對薄弱,認為臨床工作只要按部就班達標不出錯即可。作為公立醫院,在提升醫療質量的道路上,遠遠不夠。一些醫務人員,確實工作繁忙且任務量大,但對于電子病志程式化記錄,機械化填寫交班本,術前核對匆忙,仍有手術申請時左右側寫錯的低級錯誤,病歷書寫超時時有發生。1.2管理惰性思維。醫患矛盾實際上可解決的,雖然患者投訴率高,但是在未產生矛盾之前,醫務處可提前介入協調,將矛盾化解在未發生之前,防患未然,減少醫患沖突,營造和諧醫患氛圍。醫務部可每日安排醫務處急診管理工作者,進駐急診科參與早會工作,了解急診與專科和患者之間的三方矛盾,提早發現,提早解決。醫療管理相關行政科室,對于急診醫患矛盾、科室間收治的困難充耳不聞,導致矛盾激化,互相推諉。指責劃分清楚,建立賞罰管理策略,將醫生的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病救人的專業領域內,醫療管理科室支撐起醫患管理的指責與擔當,疏通好、處理好當下發生的問題,不擱置,不懶惰,積極面對,科學管理,把可能發生的危機及時處理,減少未來醫患矛盾管理工作的沖突與糾紛。1.3處理問題緩慢。患者來反饋,問題才得以記錄反饋,個別問題,在患者視角是長期無人解決。其中有兩個方面,第一,從患者自身的角度出發,患者不具備醫學常識或者較少的醫學背景知識,試圖干預醫院臨床科室的治療工作,反饋后醫療管理部門與臨床解決后并未及時告知患者;第二,醫療管理部門本身處理問題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因為合適的人并沒有安排在合適的崗位上,工作分配過程中,除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以及年資等客觀原因外,工作人員性格特點和處事方法也時常影響著工作推進。如中醫治病用藥,用對配伍,見效快,沒有用對藥,可能起到反作用。工作人員的安排和用藥也是同樣的道理。1.4工作分配混亂。其一,會診工作是一項直接對接臨床一線的重要工作,最先掌握臨床醫療質量情況的信息樞紐,沒有預判就配備不到經驗最豐富的、臨床專業出身的工作人員去負責會診,就無法第一時間處理急診和ICU的專科分流頑疾,問題就得不到解決,往往是醫務處的會診主持者得知最新進展,沒有立刻解決。幾日后必定等到患者家屬的投訴與不滿,這時候會診管理者與家屬解釋和溝通,負面情緒已經在急診蔓延,又拖到醫務處,急診請會診就是希望專科分流,盡早收治患者。醫務處在明知道個別科室因為平均住院日等原因不愿盡快收治患者,也沒有主動事先調節矛盾,增加醫患矛盾的發生概率。其二,手術核對和手術分級必須分配外科專業的醫務處工作人員負責,一些醫院將此工作交給管理崗工作人員負責,專業背景知識無法做到對崗位職責的全面掌控,這也是分配工作的混亂現象之一。
2科學探索與思考
淺議醫療設備檔案管理的重要性
摘要:醫院醫療設備質控工作是維持醫療設備質量穩定,提高醫院醫療質量的重要方面,醫療設備檔案完整,可以為設備質控提供基礎依據,降低損壞率,確保使用質量。本文從建立設備檔案的意義入手,根據當前醫療設備檔案的現狀,探討如何加強設備檔案管理工作,從而提高設備質控管理水平,最終提升醫院醫療質量。
關鍵詞:檔案管理;設備控制;醫療質量
醫療設備質量的穩定性,影響著醫院醫療質量,近年隨著醫療設備技術發展,設備的穩定性不斷加強,故障率降低。同時,另一個影響因素,就是等級醫院的評審工作,推進各基層醫院精細化管理,設備質控工作得到不斷加強。我院近三年統計數據顯示,通過醫療設備的質量管理控制,因設備引發的不良事件逐年遞減,設備維修率不斷下降,三年累計為醫院節約資金70余萬元,因此醫療設備質控成為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醫療設備質量控制涵蓋采購前論證、采購、安裝、使用、日常維護、維修到綜合評定、報廢每個環節,涉及安全、質量、成本和效益四方面管理,因此詳實、完整、全面的設備檔案在醫療設備質量控制管理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建議二級以上醫院設備科建立專門的設備檔案室,專人專管,確保設備質控體系各項任務的落實。
一、完善醫療設備檔案的意義
醫療設備質量控制能否在醫院順利實施,能否促進其本身的發展壯大和提高,需要各方面的支持,而其中的基礎數據離不開醫療設備檔案。我們可以從實現質控的一種重要管理方法,即PDCA循環管理法中看出設備檔案的作用貫穿始終。在此方法中要達到既定目標首先要計劃(PLAN),而計劃的首要就是收集相關資料,同時在同一環節的最后一項處理(ACTION)中,只有總結經驗即做出相關檔案資料才可能實現質控的持續改進。因此,完善的設備檔案可以為醫療設備質量控制提供管理、督查、改進依據,并促進質控質量不斷提高。一套完整的醫療設備檔案必須抓好醫療設備論證采購、臨床使用和設備工程維護保障三關的基礎資料收集,確保資料的完整性、連續性、專業性,并獨立成卷,方便查找使用,避免出現“死”檔案。同時,要強化設備使用和維護管理人員的安全管理意識,引導工作人員以專業數據為工作依據,變被動為主動,變維修為預防維護,將“事后”處理改為“事前”干預,不斷提升醫院醫療設備質量管理內涵,積累醫院安全文化。1.設備前期論證方面的完整檔案能為醫院決策提供正確的依據。醫院采購設備前期論證材料包括設備準入標準、可行性分析報告、安裝場地條件、財務預算及收費標準等綜合評價資料。如果醫院的設備準入標準中的市場調研、論證的可行性材料不全面,就可能帶來決策上的失誤。比如,對醫療技術發展動態信息缺少靈敏性,可能花大力氣購來的新設備,在其他醫院已經是普通產品;安裝場地條件沒有充分的論證,有可能設備到了,無法安裝使用,影響醫院長遠規劃。前期完備的論證材料可以幫助醫學工程部門制定設備購進、安裝方案,也為設備使用階段質控提供基礎數據。2.設備采購驗收完整檔案是醫院開展高質量設備質控的保障。根據以往所購設備的檔案記錄,建立優秀的供方名錄和供應信息鏈,可以為下一步查看相似功能的設備檔案,擬定采購設備技術指標、采購各環節的依據、流程方面資料提供依據;接受公開監督和審計的資料,對新引進的醫療設備完成場地工程規劃是確保設備進院后順利安裝的保證;一套完整的設備驗收檔案可以反映設備廠家、物流、設備性能、技術參數符合國家、醫院、臨床需求,以技術指標為基礎的質量檢測資料和臨床功能驗證等資料是一臺完好設備開展高質量質控管理的基礎依據。3.設備使用期間產生的完整檔案材料是開展設備質量控制的基礎,也是醫院制定工作制度和操作規范的依據。醫療設備使用的質量控制是設備質量控制的重中之重,涉及人員、制度和規范、標準等內容。完整的人員培訓資料、設備日常維護保養記錄單、故障維修記錄單等檔案基礎材料為日常設備質量控制提供督導依據。通過基礎資料可以看出工作任務是否完成,是否按標準進行,如果達到既定目標,如設備故障率降低,完好率提升,說明質量控制有效,質控人員可以將該措施標準化,方便以后執行和推廣。例如,醫院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設備操作流程,既要符合廠方對操作要求,又要符合醫院質控管理要求,通過分析不斷改進操作規程,直到符合醫院高質量控制標準,該項目就可以作為一項規范確定下來,因此設備使用期間的檔案數據,是醫院制定制度和規范的依據。也是實施質量控制工作之根基。4.完整的設備檔案為設備報廢提供依據。完善的設備檔案將提供設備使用年限、使用率、完好率、經濟效益分析,確定設備是否達到報廢標準,同時也是財政部門對國有資產進行核減的依據。以上數據的開發利用,可以避免設備的過度使用,減少醫療隱患,避免醫療糾紛,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二、醫療設備檔案現狀
放療精準質控管理在患者安全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究放療精準質控管理在提高腫瘤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醫院腫瘤放療科從2018年7月開始將精準理念引人放療質控管理,推行質控規范化建設,選取腫瘤放療科2018年1~6月(精準質控管理實施前)期間接受放射治療的187名腫瘤患者和2018年7~12月(精準質控管理實施后)期間接受放射治療的193名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比較精準質控管理實施前后患者的治療效果、放療相關癥狀評分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實施后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實施前(P<0.05);實施后放療相關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實施前(P<0.05);實施后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實施前(P<0.05)。結論:放療精準質控管理有助于降低放射治療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及藥物計量誤差,減少和預防差錯事故的發生,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安全保障水平。
關鍵詞:放射治療;精準質控;安全管理;應用效果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創新,醫學技術也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如今放射治療已經成為目前針對腫瘤治療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放射治療作為一種經典的腫瘤物理治療手段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目前最常見的放射治療技術有立體適形放療和調強放療。放射治療是利用高能射線來破壞癌細胞的DNA使其失去分裂與復制能力達到縮小乃至消除腫瘤組織的目的,據統計大約有70%的腫瘤患者在其病程的某一階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療,可以說放射治療已經成為腫瘤治療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1]。近些年來我國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攀升,幾乎22%的全球新發癌癥病例及27%的癌癥死亡病例發生在我國,2015年中國有429.2萬例新發腫瘤病例和281.4萬例死亡病例,并且癌癥預后一般較差且生存期較短,癌癥已成為我國因疾病死亡的第一大原因[2]。惡性腫瘤患者在大約17%是通過放射治療治愈的,放射療法的治療程序比較復雜,需要各項專業人士互相配合與協作[3]。醫院從2018年7月開始將精準理念引人放療質控管理,推行質控規范化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隨機選取腫瘤放療科2018年1~6月(精準質控管理實施前)期間接受放射治療的187名腫瘤患者和2018年7~12月(精準質控管理實施后)期間接受放射治療的193名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實施前的187例腫瘤患者中男117例,女70例;年齡39~76歲;泌尿系統惡性腫瘤41例,生殖系統惡性腫瘤33例,造血系統惡性腫瘤56例,神經組織惡性腫瘤28例,其他惡性腫瘤29例。實施后的193例患者中男121例,女72例;年齡38~77歲;泌尿系統惡性腫瘤43例,生殖系統惡性腫瘤35例,造血系統惡性腫瘤58例,神經組織惡性腫瘤29例,其他惡性腫瘤28例。兩個時期的患者在年齡、性別占比、腫瘤類型及疾病嚴重程度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在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中排除意識不清或有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在由工作人員對患者進行關于本研究的詳細講解后,由患者或患者委托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1.2方法。放射治療質控管理是指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證放射治療過程的安全執行,通過不斷修改服務過程中的某些環節實現質量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放療精準質控管理是對整個治療計劃進行精心的設計和準確的執行。治療計劃的設計需要較好的劑量分布以時間-劑量-分次模型為標準,劃分“臨床計劃”和“物理計劃”兩個階段,前者是計劃的基礎出發點和治療將達到的目標,后者是實現前者的途徑,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放射治療過程中加強劑量儀的保管和校對,加強加速器常規劑量的監測和射野等有關參數的定期檢查,保障模擬定位機和TPS性能等,同時要采取積極措施確保靶區范圍確定的準確[4]。患者體位及固定的質量會影響到患者體位重復的精度,并進而影響到治療的精度,利用CT信息上的虛擬模擬技術和數字化模擬定位機實現患者的靶區和正常組織的準確定位,制定影像檢查規范,提前確定掃描范圍、患者的體位及固定裝置、體表坐標系標記物、掃描參數及使用造影劑的細則,確保圖像的質量獲取過程處于最佳狀態,實現患者位置的信息的精確獲取與準確傳輸。物理師和放療技師是放療計劃的執行者和參與者,明確物理師和放療技師在整個放療質量控制中的職責,使其參與放療質控,保證了放療計劃的準確實施。構建放療工作流程信息化、標準化及統一化,。以數據統一存儲與管理為基礎對治療各流程進行優化,建立有效質控的放療網絡信息管理系統。此外還需加強加速器的晨檢管理,加強加速器的輸出劑量、均勻度和能量的檢查,準確填寫晨檢記錄單,如有某項參數不符合要求則需要暫停治療,通知物理師和維修工程師進行修理,直至各項參數符合要求方可開始當日治療。1.3觀察指標。根據《RECIST對腫瘤測量的定義和療效評價標準》對管理實施前后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定和統計[5],評定結果包括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為疾病穩定(SD)及疾病進展(PD)四種治療效果,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根據《放療反應國際標準》統計并比較管理實施前后患者的放療相關癥狀評分(TRSC),放療相關癥狀評價包括4個部分(皮膚黏膜、神經系統、消化系統、重要臟器),每個部分為25分。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放射反應相關癥狀越嚴重。統計并比較管理實施前后患者的不良反應(血象異常、消化道反應、放射性炎癥及神經損傷等)發生情況,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1.4統計學方法。利用Epidata3.1進行數據的錄入與核查,利用IBM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分析采用兩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分析采用檢驗,α取0.05。相關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頻數、百分比形式進行統計描述。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醫療設備質控管理論文
〔摘要〕對急救類、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的質量控制管理是設備時刻保持待用狀態的有力保障。本研究主要闡述通過信息化手段對急救類、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進行質控管理,以確保設備保持正常的工作狀態或待機狀態。
〔關鍵詞〕急救;生命支持;醫療設備;質量控制;信息管理系統
急救類、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是在緊急救治中所用到的醫療設備,包括多功能監護儀、呼吸機、輸液泵、除顫儀等[1]。三級兒童醫院評審標準(2011年版)中特別指出:對用于急救、生命支持系統儀器設備要始終保持在待用狀態[2]。因此,加強對急救類、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全院臨床科室正常的醫療工作和危重患者的救治任務,有效降低醫療風險。然而目前我院的醫療設備管理系統仍停留在固定資產或倉庫管理上,其他包括設備維護維修、質量控制管理、不良事件監測等工作還依賴于手工登記記錄,不利于查詢和統計,無法高效的在醫療設備使用周期中對設備進行實時監管和質量控制管理。因此需要設計一套質控管理系統,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強醫療設備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保障急救類、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隨時處于待用狀態。
1工作需求
急救類、生命支持類醫療設備的采購、驗收、使用和報廢全過程必須有章可循,在使用過程中通常伴隨著質量控制、維護維修等環節。1.1質量控制我院設備質量控制采用內部自檢為主、外送外請為輔的檢測方式。現階段我院設備質控管理人員定期對心電監護儀、除顫儀以及嬰兒保暖箱等3類急救類、生命支持類設備的性能及參數進行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配合負責該科室的維修工程師進行設備的維修校正。按照不同設備類型的風險評分,測試周期分為半年或1年。1.2維護維修各維修工程師應督促所負責的科室定期檢查設備及其配套部件的完整性,對電池進行充電,開機試運行及調試,積極創造條件開展預防性維修保養,消除設備隱患,保障設備時刻處于完好、備用狀態。對臨床使用科室提出的設備維修申請,維修工程師及時予以響應和處理[3],并在維修完畢后,在維修單上詳細記錄維修內容,若由廠家或院外工程師進行維修,需記錄所用配件和總維修費用。對返修率高的醫療設備,維修工程師應及時匯報,以作為后期是否避免采購相同類型設備的參考依據。
2系統設計與實現
消毒供應室質控管理的預防作用
摘要:目的探討基于循證支持的消毒供應室全程質控管理對器械消毒質量的影響及院內感染的預防作用。方法選擇2017年5月—2019年4月為本院消毒供應室全程質量控制管理前后觀察時間段。自2018年5月本院消毒供應室成立質量管理小組,通過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尋求循證支持,對工作各環節實施質量控制管理。對比質控管理前1年與實施后1年內消毒供應室工作質量及醫院感染發生情況。調查各科室醫護人員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滿意度。結果實施全程質控管理1年后,器械回收合格率、清洗合格率、滅菌合格率、包裝合格率、無菌物品發放準確率均高于質控管理前,差異顯著(P<0.05);醫院感染發生率低于質控管理前,差異顯著(P<0.05);B-D實驗合格率及生物監測合格率高于實施前,差異顯著(P<0.05);臨床各科室醫護人員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滿意度高于實施前,差異顯著(P<0.05)。結論基于循證支持的消毒供應室全程質控管理可顯著提升消毒供應室工作質量,提高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切斷細菌經器械傳播途徑,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提高臨床科室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滿意度。
關鍵詞:全程質控管理;循證支持;消毒供應室;工作質量;醫院感染
消毒供應室是對全院手術器械及其他復用醫療耗材進行集中清洗、消毒、滅菌的場所,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著醫療用品的無菌水平和使用安全,任何一個工作環節均可成為醫院感染病原體的來源,導致醫院感染暴發,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目前大多數消毒供應室仍采用使用科室對污染物品預清洗后打包送往消毒供應室進行集中處理的傳統工作流程,嚴重影響物品清洗、消毒、滅菌效果,甚至在后期無菌物品打包、發放環節也存在漏洞,工作質量不高,為醫院感染埋下隱患[2]。為此,本院自2018年5月1日起,在循證支持下采用消毒供應室全程質控管理,規范工作流程、細化工作內容、加強各環節質量控制,有效提升了消毒供應室工作質量,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現報道如下。
1循證支持
選取消毒供應室五位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工作人員,兩位醫院感染控制人員,共同組成全程質量控制管理小組。全程質量控制小組成員廣泛聽取臨床科室對消毒供應室工作質量及流程的意見,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對消毒供應工作流程及管理方法進行認真總結分析,提出消毒供應室工作流程問題,包括各科室對污染器械及用物的清洗水平參差不齊,清洗設備不專業,導致清洗效果不佳、清洗不及時、不徹底等現象,影響消毒滅菌水平;消毒供應室在無菌物品打包、發放環節流程不規范,易導致無菌物品污染,誘發醫院感染發生。根據上述問題,質量控制小組對消毒供應室工作流程進行全面改進,提出基于循證支持的全程質量控制管理方案。
2方法
消毒供應室醫療器械三級質控管理效果
〔摘要〕目的探討三級質控管理在消毒供應室醫療器械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8年1—6月于醫院消毒供應室實施常規管理的500件醫療器械作為對照組,將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于醫院消毒供應室實施三級質控管理的500件醫療器械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器械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包裝、發放合格率及管理質量。結果觀察組器械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包裝、發放合格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管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三級質控管理可提高消毒供應室醫療器械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包裝、發放合格率,利于提升管理質量。
〔關鍵詞〕消毒供應室;醫療器械;三級質控管理;管理質量
消毒供應室承擔著醫院內一切可回收利用醫療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包裝、發放等工作,其工作質量與醫療服務質量及醫院感染密切相關[1]。臨床亟需提高消毒供應室醫療器械管理質量,以此來預防醫源性感染,降低醫療事件發生風險。以往主要對消毒供應室醫療器械實施常規管理模式,不能有效地對各個環節實施質控。而三級質控管理模式可分級實施不同的管理措施,管理工作責任分明,管理內容細化,可有效地對各個環節實施質控[2]。基于此,本研究探討三級質控管理在消毒供應室醫療器械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8年1-6月于我院消毒供應室實施常規管理的500件醫療器械作為對照組,將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消毒供應室實施三級質控管理的500件醫療器械作為觀察組。對照組止血鉗140件,拉鉤28件,擴張器27件,手術刀245件,其他60件;觀察組止血鉗141件,拉鉤27件,擴張器28件,手術刀244件,其他60件。兩組器械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對比性。我院消毒供應室有25名工作人員,其中男1名,女24名;年齡28~55歲,平均(40.91±1.42)歲;工作年限3~14年,平均(10.26±1.36)年;護士15名,護師5名,主管護師3名,副主任護師1名,護士長1名(研究期間未發生人事變動)。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管理,具體如下。(1)流程管理:由副主任護師制訂工作計劃表,采取由“污”到“凈”的流水作業方式,明確各崗位職責,要求回收器械時核查回收數量及缺損情況,并詳細記錄核查情況;然后統一進行清洗操作,即使用流動純化水沖洗器械表面污漬,待沖洗完畢,將器械在含酶洗液中浸泡5min,然后使用軟毛刷在純化水中擦洗器械上血漬、污物附著部分,重點擦洗器械各腔隙、齒縫處,接著使用高壓水槍(北京精科華美科技有限公司,ML510型)沖洗,對于有銹斑的器械,將其浸泡于除銹劑中5min除銹;所有器械清洗干燥后,將其置于高溫消毒柜(北京市益友共用設備有限公司,YY-40型)中消毒5min;消毒完成后將器械有序擺放在配套的硅膠墊上并放入滅菌箱(上海東麓儀器設備有限公司,GRX-9403型)中,注意輕拿輕放;明確不同醫療器械的包裝等級后,先使用氣動包裝機[揚州諾亞機械有限公司,BY(F)系列]進行內包裝,然后傳送到潔凈區進行外包裝,在完成外包裝后進行滅菌處理,明確包裝無破損后發放至各科室,在發放前仔細核對配送清單及物品,避免發放出錯。(2)環境管理:安排護師對各科室實施紫外線消毒2次、空氣培養1次,并限制人員流動,要求非本處工作人員禁止入內。(3)監督管理:由副主任護師帶領主管護師不定期對各個環節進行抽檢,認真做好回收查、存時查、放時查、對物名、對數量、對日期、對科室的“三查四對”制度,及時指出日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予以改進。觀察組實施三級質控管理,具體如下。(1)一級質控:成立一級質控小組,組內成員包括護士15名、護師5名,并選取1名經驗豐富的主管護師擔任組長,由組長將組內成員平均劃分成5個小組,分別負責器械的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包裝、發放等工作,并由5名護師分別擔任小組長,組內成員嚴格遵循工作規章制度完成相應工作,并進行組內自查自糾,由小組長建立Excel表格,做好每日完成情況及存在的不足等記錄,以備監督。(2)二級質控:成立二級質控小組,組內成員包括主管護師2名、副主任護師1名,由副主任護師擔任組長,3人共同負責檢查器械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包裝、發放的合格情況,期間嚴格執行“三查四對”制度,并對檢查結果進行匯總,責任到人,實施獎懲制度。(3)三級質控:由護士長進行三級質控,通過定期組織講座、多媒體教學等活動進行相關技能培訓,針對工作中易出問題的重點和難點,選取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進行示范,確保工作人員熟悉消毒供應室各科室工作職責的理論知識及相關操作;定期開展專項質量總結與匯報會議,會上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避免再次發生類似問題,確保日常管理過程中實施效果較好的措施標準化,再次商討仍未有較大改善的問題并給予針對性的處理措施,會后主動上報存在的重大問題,建立風險預案。1.3評價指標(1)比較兩組器械回收、清洗、消毒、滅菌、包裝、發放合格率。(2)采用醫院自制消毒供應室醫療器械管理質量評估問卷評定兩組的管理質量,問卷重測效能為0.896,內容包括醫療器械無菌管理情況、工作流程規范情況、質控實施情況三部分,總分30分,分數越高表示管理質量越好。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中醫質控小組在腫瘤內科護理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在腫瘤內科中質控小組對中醫技術應用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在腫瘤內科中實行中醫質控小組管理,通過規范標準化操作流程、培訓考核及病房巡查問題反饋等方法對腫瘤內科進行中醫技術的規范化管理。醫院內科于2019年7月建立了中醫質控小組管理模式并實施。將2019年1~6月設為實施前。2019年7~12月設為實施后。評價質控小組實施前后護理人員中醫技術掌握率及患者滿意度情況。結果:實施后護理人員中醫技術掌握率、患者滿意度高于實施前(P<0.05)。結論:在腫瘤內科中采用中醫質控小組管理模式,能顯著提升護理人員專業能力,優化護理質量,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質量控制小組;腫瘤內科;中醫技術;護理管理
腫瘤內科主要治療手段為靜脈化療及腹腔化療結合熱療等方式,化學治療極易引起化療相關惡心嘔吐、便秘、食欲下降等不良反應,我科采用中醫技術結合藥物的方法,能有效的改善上述癥狀。由于中醫技術涉及內容廣泛,操作內容精準度要求高,而我科護理人員存在中醫知識儲備不足、缺乏標準化的系統指導等問題,使得臨床中醫護理工作缺乏規范化管理[1],容易導致治療效果缺失及患者滿意度下降等問題。為進一步規范腫瘤內科中醫管理,為患者準確的開展中醫技術、徹底發揮其治療效果,我科施行了中醫質控小組管理模式,收效顯著。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腫瘤內科中實行中醫質控小組管理,通過規范標準化操作流程、培訓考核及病房巡查問題反饋等方法對我科進行中醫技術的規范化管理。醫院內科于2019年7月建立了中醫質控小組管理模式并實施。將2019年1~6月設為實施前;2019年7~12月設為實施后。實施前后內科各收治150例。實施前男93例,女57例;年齡35~82歲。實施后男86例,女64例;年齡33~81歲。實施前后18名護理人員沒有發生變動,實施前后患者和護理人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實施前采用傳統的中醫質控模式,即參照2018版《浙江省腫瘤醫院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標準作業書》,由護士長單獨進行質控管理。實施后基于原管理架構下增建一個4人組成的中醫質控小組,由質控小組根據作業書對我科開展的所有中醫技術進行規范化管理,并依據我院《中醫護理專項質控檢查標準》將存在問題及時反饋工作群內,并按要求記錄在質控管理冊中。1.2.1成立中醫質控小組質控小組由我科護士長、兩名主管護師職稱的責任組長及一名護師組成。護士長負責全病區的統籌管理及全程監督,其余組員明確細分職責后負責具體實施及效果評估。1.2.2建立標準技術操作流程質控小組對我院的中醫標準操作流程進行學習后,再通過咨詢我院中醫專家的方法,最終確定了我科的中醫技術操作流程;包括(肝、脾、胃、神門)耳穴壓豆、(中脘穴)隔鹽灸熱熨、(中脘、下脘、雙側足三里)藥物罐及(神闕穴)止嘔貼等中醫技術的具體實施細則。該操作流程詳細規范了適應癥、操作流程、注意事項、宣教條目及禁忌證等情況。1.2.3質控實施過程質控組成員先行學習SOP標準后必須先在護理部層級進行考核,考核通過后再對我科質控小組以外護理人員進行規范化培訓。培訓方式為PPT業務學習后兩人為一組進行實操演練,由質控組成員進行考核、評分及錯誤糾正。質控小組每周三下病房對被實施中醫技術操作的患者進行抽查,檢查內容包括取穴是否準確、各項宣教是否落實到位等。質控組將檢查發現的問題及患者心聲反饋在工作群內并記錄在當月的質控檢查手冊中,還要提出具體、有效的整改方式,由護士長負責跟進、督促整改落實情況。1.3觀察指標(1)護理人員中醫技術掌握率:比較質控小組實施前后護理人員的中醫技術掌握率。掌握率=(完全掌握例數+部分掌握例數)/總護理人員例數×100%。(2)患者滿意度:比較質控小組實施前后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患者滿意率=(非常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患者例數×100%。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率表示,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手術室護理干預效果研究
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不僅直接關系到手術成功,同時對患者術后生存率和生活質量具有直接的影響[1]。在整個圍手術期,將質控護理管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工作實踐中,對“醫鬧”和避免患者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和合并癥危害。本文為探討分級質控護理管理應用于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成效,特選取我院2012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300例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采用臨床資料查證法,選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手術室收治的300例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依據護理管理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男134例,女16例,年齡11~69歲,平均年齡(39±1.25)歲;觀察組男135例,女15例,年齡10~70歲,平均年齡(39±1.7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1.2方法。對照組行常規手術室護理;觀察組行手術室分級質控護理管理。觀察兩組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常規手術室護理包括:無菌操作環境、配合醫生的護理、對行動受限患者的體位護理、術前嚴格的儀器檢查和麻醉藥品的準備及手術用具護理等。手術室分級質控護理管理包括:建立健全的手術室目標管理責任制、術中密切患者的生命體征檢監測活動并做好手術配合;及時的術前安撫工作和溝通工作,對年齡較小患者家屬的疾病宣教工作。定期組織護士進行手術室護理培訓、嚴格與醫生的溝通協調工作;嚴格手術流程和操作規范,避免任何細微差錯對患者造成的損害。將監督和管理部門的意見建議是質控管理工作中的重點;做好外部信心反饋護理質量管理工作。1.3觀察指標。觀察患者手術滿意度、手術效果及肺部感染情況。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肺部感染發生率為1.33%(2/15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3.33%(20/1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骨科護理質量管理實踐與成效
摘要:目的:探討全員參與骨科護理質量管理的實踐與成效。方法:選取2017年1~4月骨科收治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應用常規的管理方法,觀察組應用全員參與骨科護理質量管理方法,比較兩組的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對危重患者護理、基礎護理、靜脈置管護理、病區管理、護理隔離巡視等方面的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結論:在骨科護理質量管理的實踐過程當中,全員參與的護理管理效果理想,可以提高骨科護理管理質量及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全員參與;骨科;護理質量;管理護理
質量是指提供優秀的服務及技術,科室護理質量的高低決定著科室名譽的好壞,控制護理質量是護理管理中的核心內容[1]。護理質量管理主要由護理部質量控制委員會、護士長、病區質控員這三級質控組成,骨科為提高患者滿意度及護理質量,引進全員參與質控的護理管理體系。醫院在骨科護理質量管理的實踐過程當中,應用全員參與的護理管理,取得滿意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4月骨科收治的患者6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應用常規的管理方法,觀察組應用全員參與骨科護理質量管理方法。骨科醫護人員中,年齡為21~36歲;護理人員11人,包括主管護師2人,護師6人,護士3人;大專6人,本科及以上5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1.2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的管理方法,觀察組應用全員參與骨科護理質量管理方法。(1)成立小組。護理質量的管理以小組為單位,護士長通過調查醫護人員的意見,結合各醫護人員的能力確定骨科的參與管理人員及醫護人員的工作任務和內容[2]。護士需要明確護理目標,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護士長在日常的決策中需要與護士進行有效溝通,采納合理有效的建議。科室中建立意見箱,護士長需要鼓勵護士積極提出意見,收集并采納合理的意見。(2)制定管理制度。全員參與骨科護理質量管理制度由護士長和有高級職稱的護士制定,將骨科全體護理人員分為A、B級質量控制人員,對各項目級別的重要程度進行評定,優化護理管理流程,有利于護士明確職責[3]。護士長需要定期組織骨科醫護人員培訓,并制定行為規范來規范護士的行為,不斷提高護士的專業技能水平,提高護理質量。(3)質量評估、監控。全員參與護理質量管理的質控員,應對自己所屬的工作進行評估、監控,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上報并記錄在案,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及時反饋各項目的情況[4]。對于存在問題的項目負責人進行專門培訓,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及監控水平。護士長每月定期對護理質量管理進行總結,賞罰分明,對存在的質量問題提出合理的整改方案,不斷完善質量管理。(4)建立獎懲機制。科室制定適宜的獎勵制度,有利于全員參與骨科護理質量管理,對于在護理工作中表現優秀的成員可以給予獎勵,激勵護士認真對待工作,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5]。對于能在規定時間內改進護理質量問題的醫護人員可不處罰,對于在規定時間內未改進護理質量問題的醫護人員予以處罰,對于存在問題的責任人及護理人員應記錄在案并扣除獎金。護士長每月組織評選,進行業績的評比,不斷增強護士對于護理管理工作的熱情,激發醫護人員的榮譽感,推動科室奮發向上[6]。1.3觀察指標。(1)護理質量。科室應用全員參與骨科護理質量管理,比較實施前后的護理質量,主要內容包括危重患者護理、基礎護理、靜脈置管護理、病區管理、分級護理巡視、總分數等。醫護人員詳細記錄相關數據,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護理質量越好。(2)護理滿意度:科室自行設計護理滿意度的調查問卷,醫護人員發放調查問卷,調查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統計患者的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問卷滿分100分,其中滿意:90~100分;基本滿意:60~90分;不滿意:60分以下[7]。1.4統計學方法數據統計應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計數計量資料應用χ2及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