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法治意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3 05:56: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小學生法治意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生法制安全教育狀況調研報告
我區在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積極進行創新思維,適應不斷發展的新形勢,發揮職能部門的優勢,有計劃有步驟地在不同階段開展具有特色的連續性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使我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校出現了嶄新的面貌。下面是這次調研的一些相關信息。
一、調研工作的意義和目的
加強法制建設,依法治國,就要深入的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全民的法制意識。全面提高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質。青少年是社會的重要群體并且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所以對這一群體的法制宣傳工作又顯得愈發的重要。
第一,這是由青少年這一社會群體在國家發展法制社會長遠目標中的戰略地位決定的。從國家發展的戰略要求來看,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既是建設完善的法制社會的需要,更是真正實現依法治國的需要。
第二,從目前推進學校教育改革的要求來看,實現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特別是守法懂法的合格公民越來越成為歷史的趨勢時代的要求。但是由于自身物質條件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使中小學的法制安全教育存在著缺陷。
因此,全面建設法治社會的關鍵在青少年,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對青少年法律素質的養成上下功夫。
司法局教育工作總結
2020年度,堅持以黨的,十九姐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推進“法律政策進學校”,積極做好教育工作,深入推進“法律政策進校園”,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積極開展法律法規學習,切實提升全縣廣大青少年學生法律政策意識。現將2020年度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工作情況
(一)明確重點,深入宣傳。緊抓“開學第一課”、5.4青年節、6.1兒童節、6.26禁毒宣傳日等時間節點,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及班團隊活動學習宣傳、演講、知識競賽等方式,分三類(留守兒童、外來務工子女、單親或孤兒)學習宣傳《憲法》《刑法》《國家安全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禁毒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學習宣傳青少年教育幫扶、義務教育及職業教育、教育助學等相關政策。建立青少年學生教育幫扶對象專門檔案和聯系卡制度。培養青少年學生“學法、知法、守法、用法”意識。本年度,開展“法律政策進學校”活動10余場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12000余份。
(二)分類開展,精準宣教。一是對中學生著重進行法律教育。重點普及學習《憲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小學生行為規范》等與小學生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基本常識,以從小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二是對教師進行法律法規的學習再實踐教育。教師重點以學習《刑法》、《教師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規,提高自身法律素質。三是對家長進行學法、執法培訓。通過家長學校,利用家長開放日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充分發揮好家長委員會的職能。
(三)豐富形式,全面宣講。一是集中學習。以會前學法、專題培訓等形式提升學校管理者的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能力,提升教師的法治素養和依法執教水平,加強法治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和師德師風建設。二是集中宣講。以“5.4”青年節、“6.26”國際禁毒日、“12.4”國家憲法日、開學第一課等時間節點為契機,集中開展法律政策宣傳教育活動。三是常態宣講。各學校要安排法律政策課時,法治副校長(輔導員)每學期要到學校開展集中宣講。結合實際,舉辦“晨讀憲法”、有獎法治征文、法治演講等活動。
二、工作成效
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論文
一、當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
黨和政府高度重視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采取多種措施,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將法制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和校園管理之中,基本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一是工作開展不平衡。城鄉學校之間,同級同類學校之間,小學、初中和高中學校之間,職能部門之間在重視程度、工作力度和協調配合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法制教育不平衡,尚存在薄弱環節。部分中小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對法制教育工作重視不夠,往往使學校法制教育流于形式。以學校為主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開展得比較好,而對社會閑散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則較為薄弱,亟待進一步加強。二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實際效果有待提升。廣大中小學生僅僅是從社會公德方面知曉一些行為規范,對涉及中小學生的10多部法律法規的基本要義知曉率不高,只知道一些口號式的理念,基本的法律條文掌握度較低。小學與初中階段的學生對《憲法》的熟悉度普遍不高,特別是普遍對與公民生活關聯度最高的民事法律所知不多。現在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大多還局限于講法制課這種單一的普法形式,且沒有考慮到青少年的年齡差別、性格特征、接受能力等,法制宣傳教育形式亟待創新。三是社會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死角和盲區。社會青少年尤其是閑散社會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絕大多數處于自發狀態。特別是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后、初中畢業輟學的青少年,既無工作單位,家庭管理又差,思想不定型,精力又充沛,浪跡社會,幾乎談不上任何形式的法制教育,其犯罪率大大高于在校青少年學生。這些都成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盲區。四是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青少年自我保護能力有待提高。校園內外聚眾斗毆、故意傷害、搶劫和盜竊案件時有發生,暴露出一些制度和機制尚不健全的薄弱環節。最近幾年發生了好幾件學生傷害老師的案件,值得深思與反省。78涉校刑事、治安案件時有發生,中小學生和教師自身權益保護疲軟,過分強調學校責任,導致學校和師生“明哲保身”,對法律的權威缺乏認識和親身感受,空洞的法制教育顯得有些蒼白無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校和師生參與法制教育活動的積極性和互動性。五是法制教育資源分散,未形成統一有效的協作機制。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的宗旨在于培養其法律意識、培植其法制觀念,而現在有些部門開展法制教育過于片面追求減少和預防青少年犯罪,常常開展以《刑法》為主要內容的法制教育活動。盡管讓孩子們了解法律的權威性,尤其是刑罰的震懾力和懲罰性,可能會讓青少年在犯罪面前望而卻步,但堅守法律底線卻不是單純地依靠“畏懼”就可以取得的,它更加需要的是對法律的信仰,是對法律的尊重和信賴,而這一切必須源于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法治理念的培養。法制教育也是教育孩子的關鍵,現在的“問題青少年”逐漸增多,因此家長、學校、社會都應該更加重視青少年法制教育。
二、整體提升青少年學生法律素質勢在必行
黨的十八大和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新時期青少年法制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社會信息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要贏得發展優勢,必須通過法治建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習強調,要加強憲法和法律實施,推動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形成人們不愿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環境,在法治軌道上推動各項工作。要牢固樹立法律紅線不能觸碰、法律底線不能逾越的觀念,始終對憲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1]。法律不能只寫在紙上,而是要寫在公民的心里。只有人心思法、人心思治,才能形成推動法治進步的強大力量。必須加強法制宣傳教育,讓憲法和法律家喻戶曉,促進在全社會形成憲法至上、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必須引導公民以法治方式表達訴求,使大家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訴求,通過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結果,從而能夠發自內心地擁護法治、信仰法治。以上這些關于國家法制建設的新論述對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法制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為推進青少年法制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黨的十八大關于立德樹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任務也對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法律素質是現代社會公民健康成長、參與社會、幸福生活的核心素質之一。黨中央、國務院轉發的“六五”普法規劃把領導干部和青少年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客觀要求,是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礎工程。國家實施普法規劃以來,各地、各學校越來越重視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法律素質有了明顯提高。但從總體上看,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仍然存在定位不夠明確、思想認識不夠到位、教育內容不夠系統、保障條件不夠有力等問題,直接影響了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的效果。要把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放在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地位,切實提高思想認識,完善工作機制,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提升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水平。
三、推進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幾項重點工作
(一)明確總體要求。法律意識需要從小啟蒙,法律素質需要系統培養。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要以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培養知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為根本目標;要自覺遵循青少年學生成長規律和法制教育規律,堅持規則教育、習慣養成與法治實踐相結合,堅持課堂教學主渠道,積極開拓第二課堂,深入開展“法律進學校”活動,統籌發揮學校、家庭、社會各方作用。
司法局教育工作計劃
根據中央、省、州、縣相關文件要求,為做好教育工作,深入推進“法律政策進校園”,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積極開展法律法規學習,切實提升全縣廣大青少年學生法律政策意識,結合職能職責,特制定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姐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推進“法律政策進學校”,認真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頒布的各種教育法律法規和政策性文件,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學校法治環境和社會輿論氛圍,為廣大教職員工和學生自覺學法、用法提供精神動力。根據中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接受能力,以課堂教育為主渠道,采取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深入實施,推動學校各項工作又好又快發展。
二、目標任務
通過“法律政策進學校”活動的全面實施,學校逐步形成科學、合理的法治教育體系,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學生法治教育網絡,全面構建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法治育人環境,使全校師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學校依法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學生違法違紀現象逐步減少,學校周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三、主要內容
中小學開展憲法教育路徑探討
摘要:憲法教育在我國法治教育中處于基礎和核心地位,在中小學開展憲法教育對學生、學校和國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從過去的法制教育,到現在的法治教育,憲法教育一直處于邊緣化地位,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學校應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高度重視憲法教育,從課程教學、實踐活動、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進,并充分利用新媒體,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教育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中小學;學校;教師;學生;憲法教育
1中小學開展憲法教育的意義
中小學開展憲法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從中小學生個人角度來說,有利于提高其自身的憲法素養,促進自己實現更好的發展;從學校角度來講,有利于創建安全和諧的校園,為學生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從國家角度來看,有利于為實現法治中國的建設目標提供重要的條件。可以說,開展中小學憲法教育的意義重大而深遠。
1.1有利于提高學生憲法素養
開展憲法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小學生的憲法素養,增長憲法知識,增強憲法觀念,提高維權能力。首先,有利于學生增長憲法知識,了解我國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公民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組成、公民與國家之間關系等內容。其次,有利于學生增強憲法觀念,在學習憲法知識的基礎上,逐漸建立憲法信仰,形成尊重、維護憲法的自覺行為,乃至形成現代法治社會最為需要的法治觀念。再者,有利于提高中小學生的維權能力。學法旨在知曉法律、遵守法律和運用法律,學生通過學習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知識,可以提高中小學生的法律能力和素質,當自己的權利或利益受到侵害時,勇于并善于運用法律的武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
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研究
1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的重要意義
1.1有利于建設法治國家。對高職學生進行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教育是提高學生法律素養、法治觀念的核心環節,是國家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力軍,他們的法治情感、法治意識和法治能力對國家法治建設具有深遠影響,只有懂法、知法、用法,堅守法律底線,才能樹立崇高的法律信仰,推動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有利于建設法治國家。1.2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蘊含著意志自由、身份平等和誠實守信等元素,是社會中人與人之間交往的重要紐帶,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守信用、講信用、講法治、有契約、有和諧、有公平。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教育有利于帶動社會廣大公民誠實守信、遵紀守法,從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1.3有利于依法治校。大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可以促進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依法治校,提高學校管理者、教師的法治意識,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同時也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自身的責任和義務,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教育,自覺遵守校規校紀,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依法主動參與學校各項活動,從而形成和諧的校園氛圍。1.4有利于高職學生全面發展。高職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思想意識很容易受到影響,處理問題有時會缺乏冷靜思考。對高職學生進行法治觀念養成教育,有利于他們完善自我品格,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契約精神培養能夠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和自由平等的觀念,提高他們的政治素養。
2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存在的問題
首先,傳統觀念對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有一定沖擊。在中國傳統觀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權大于法”和“情大于法”的思想,高職學生難免會受到這些傳統觀念和社會風氣的負面影響,這對于他們養成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勢必會有一定沖擊。其次,學校在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方面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高職院校按照國家要求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但在師資、教學等方面投入不足,部分高職院校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由思政課教師完成,缺少法律方面的專業教師。最后,學生對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認識不到位。雖然學校開設了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課程,可部分學生對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認識不到位。他們缺乏經濟法律知識、契約責任意識,有的甚至連基本的概念都沒有,既不懂得對他方負責,也不懂得保護自己,甚至出現經濟領域信用缺失、深陷校園貸、拖欠學費、助學貸款不及時歸還、就業擇業輕易毀約等現象。
3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的實施途徑
3.1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提升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重要途徑,要充分利用思政課,將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教育與思政課有機融合,對高職學生進行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運用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種教學手段,增強法律課堂教學吸引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考文獻:[1]羅清霞.大學生法治觀念與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3):79-81.[2]張建華,吳憲鳳.法治視角下大學生契約精神養成研究[J].法制博覽,2018(6):54-55.[3]吳凡.淺析大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J].青年法苑,2018(1):163-165.[4]張素君.大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研究[J].法制博覽,2017(3):151-152.[5]解穎.基于大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現狀的養成路徑研究[J].信息記錄教育,2017(7):126-127.[6]吳雅麗,肖健,何文成.關于當代大學生法治觀現狀的調查分析[J].法制博覽,2018(1):86-87.[7]段忠新.大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養成教育研究[J].山西農經,2016(12):83-84.使高職學生能夠感受法、理解法。同時,高職院校應開設法律法規方面的選修課,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3.2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促進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行為養成。積極開展法律法規方面的第二課堂活動,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法治論壇”“模擬法庭”“知識競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法治論壇”活動中,學生可以提出熱點難點問題,大家進行討論,相互分享;“模擬法庭”活動中,角色扮演、演員說辭等都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法律的嚴肅與公平公正;“知識競賽”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法律法規方面的知識。另外,班級可以開展法律方面的主題班團會,既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法律法規等相關知識,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口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每年的12月4日是全國法制宣傳日,學生可以走出校園、走進社區,傳播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既可以幫助居民、中小學生普及法律法規方面的常識,又可以促進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行為養成。3.3借助校園文化建設平臺,營造高職學生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氛圍校園文化能夠體現時代特征和校園特色,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高職院校可以借助校園文化建設這一平臺,加強和改進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養成教育。比如,可以在學校官方網站開設法律法規方面的專欄,宣傳和解讀法律法規;利用校園廣播,可以不定期推送法律法規相關內容,使學生了解法治觀念和契約精神的內容;還可以利用學院內的櫥窗,在展示各專業知識的同時也可以開設法制欄目,張貼普法宣傳或者學生征文。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利用微信平臺,及時推送身邊發生的法治事件,并與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團委、思政部每年可以帶領大一學生開展有關法律法規和契約精神的微視頻、微電影大賽。學生處每年也可以開展法治知識競賽、征文、微電影等。
鄉鎮七五普法中期工作總結
今年我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黨的及系列講話精神認真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認真貫徹中央、省、州、縣法治宣傳工作會議精神,按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點,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全面深化依法治理,取得了較好成績。現將2016年-2018年以來的七五普法中期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取得較好效果。
全鎮各級各部門圍繞不同主題,積極開展了有特色、有創新、有針對性的宣傳教育活動,取得較好宣傳效果。一是主題明確、重點突出、針對性強。二是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充分利用報刊、電視、宣傳欄、黑板報、橫幅、標語、展板、發放宣傳資料、征訂法律知識讀本、播放錄音錄像、解答法律咨詢、座談會、知識競賽、以案說法等形式,廣泛宣傳了《憲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刑法修正案》、《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農民工維權法律知識》、《農村土地承包法》、《水法》、《森林法》、《禁毒法》、《消防法》、《傳染病防治法》、《物權法》、《勞動合同法》、《食品安全法》、《突發事件應對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反間諜法》等法律法規。近幾年,學校、醫院、公安派出所、交警中隊等多個部門(單位)參加了活動,發放各類宣傳資料7000余份,為中小學上法治課6場次,出板報、宣傳欄9期,懸掛標語8幅,懸掛宣傳海報240幅,向群眾解答法律咨詢400人次。
二、積極開展“法律七進”活動,切實抓好重點對象法治宣傳教育。
1、抓好領導干部、公務員學法用法。一是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充分發揮領導干部學習法律的表率作用,切實推進政府法治建設進程,進一步增強領導干部、公務員依法行政、依法辦事意識,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執行力。二是針對近年來食品安全、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頻發的形勢,加強領導干部對《預防和處置突發事件法律法規選編》等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我鎮領導干部、公務員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的意識和能力。三是各部門積極開展有針對性的領導干部、公務員學法用法。四是結合今年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黨風廉政建設》《中央八項規定》等方面的學習,我們利用每周一的例會學習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國家的法律法規、縣委縣政府的相關文件58余次,受教育的職工干部920余人次。
2、重視加強青少年學生法治宣傳教育。按照《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法治宣傳教育意見》的要求,加強中小學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法治宣傳教育工作。鎮九年一貫制學校利用校園廣播、板報、櫥窗等載體,廣泛開展校園法治宣傳教育,傳播法律知識,營造法治氛圍。同時,針對中小學生不同特點,采取班團活動、編寫法治手抄報、法治講座等多種寓教于樂的形式,大力開展了以防災減災、禁毒、“四自”教育等為內容的青少年學生法治宣傳活動。近年來,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和交警中隊聯合進學校開展5次法律法規宣傳,發放宣傳資料800余份,受教育師生600人次。
學校法制教育現狀及策略
長期來,青少年特別是在校學生作為重點的普法對象,一直是我們開展工作而關注的重點。因此,我們認真貫徹上級有關規劃精神,在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積極探索、落實青少年特別是中小學的法制教育工作,通過法制報告會、法律知識競賽等系列普法活動,特別是開展送法進校活動,收得了顯著的效果。學生有校規,教師有法規,師生、家長談法規,學法用法護法的濃厚氛圍正在形成。
在持之以恒的普法中,大部分學校都組織了形式多樣的普法活動,如“帶法回家”、“模擬法庭”等,形成了制度化的活動。通過各種各樣的普法活動,實踐了依法治國方針和鄧小平同志倡導的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要求,促進了中小學生自覺培養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為造就合格公民,提高中小學生自身素質,推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做出了貢獻。
但是在學校普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以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一是課時不落實。法制教育進課堂至今仍然沒有完全解決。雖然這個問題已經在有關會議和文件中明確規定,但在落實過程中卻難乎其難,問題就在于:編制教學大綱、規定哪門課進入課堂,并不是教委這一機構自已就能做主、決定的事,必須有省或國家教委的統一部署,如果自行其是、擠占了上級機關的工作安排,沒有完成必要的課時,二則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學生負擔。雖然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點,德育課本中也有部分法制內容,但法制教育的份量顯然不足,不符合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二是師資不到位。由于從國家教委開始就沒有法制教育進入課堂的規定,因此,各類各級的師范院校在課程設置上沒有專門的法律教育專業,當然各級各類的學校在師資的配備上就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政治課教師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和全面,尤其是要面對沒有將法制教育作為一個專業來研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各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知道和掌握些什么?如何針對各個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識規律講授法律知識?如何讓學生使能夠容易接受和掌握?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身邊?等等。而這些問題往往又是關系到教育質量和教育效果的關鍵問題。三是教材不配套。就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國家統編教材系列中,只有初中二年級有法制課本,且從1998年秋季才開始使用,全國各地的一些學校在三個五年普法教育過程中,積極響應普法的有關號召,在法制教育進課堂中進行了有益嘗試,編印了一些法制教育讀本。廣東省、天津市走在了全國的前面。我們在借鑒廣東、天津等地經驗基礎上編印的《法制教育讀本》,雖然得到了有關領導的贊譽,但后續工作沒有跟上;一是僅有讀本,沒有教案和參考資料,老師上課沒有參考依據,只能憑借自己的理解來備課;二是法制課教師缺乏培訓,上課效果保證不了;三是教材發行不到位,有的學校沒有征訂相應的教材,也就無法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資料。
如何改善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這種狀況?
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加強法制重要的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全國人大常委會在《關于繼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中指出:“青少年應當具備必要的法律知識。大專院校、中學、小學都應當開設法制教育課”。黨的十六大報告又進一步指出:“要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全民的法律意識。”
認真貫徹落實鄧小平同志的講話和上級有關精神,首先應該是各級普法主管機關和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以及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的共同任務。其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市、依法治校的重要工作,應當把它列入精神文明建設奮斗目標加以落實。再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應建立法制教育領導小組,做到計劃落實,人員落實,制度落實,確保中小學法制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具體應做到“六個在”:
淺談學校法制教育的現狀和對策
長期來,青少年特別是在校學生作為重點的普法對象,一直是我們開展工作而關注的重點。因此,我們認真貫徹上級有關規劃精神,在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積極探索、落實青少年特別是中小學的法制教育工作,通過法制報告會、法律知識競賽等系列普法活動,特別是開展送法進校活動,收得了顯著的效果。學生有校規,教師有法規,師生、家長談法規,學法用法護法的濃厚氛圍正在形成。
在持之以恒的普法中,大部分學校都組織了形式多樣的普法活動,如“帶法回家”、“模擬法庭”等,形成了制度化的活動。通過各種各樣的普法活動,實踐了依法治國方針和鄧小平同志倡導的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要求,促進了中小學生自覺培養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為造就合格公民,提高中小學生自身素質,推動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做出了貢獻。
但是在學校普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以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一是課時不落實。法制教育進課堂至今仍然沒有完全解決。雖然這個問題已經在有關會議和文件中明確規定,但在落實過程中卻難乎其難,問題就在于:編制教學大綱、規定哪門課進入課堂,并不是教委這一機構自已就能做主、決定的事,必須有省或國家教委的統一部署,如果自行其是、擠占了上級機關的工作安排,沒有完成必要的課時,二則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學生負擔。雖然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點,德育課本中也有部分法制內容,但法制教育的份量顯然不足,不符合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二是師資不到位。由于從國家教委開始就沒有法制教育進入課堂的規定,因此,各類各級的師范院校在課程設置上沒有專門的法律教育專業,當然各級各類的學校在師資的配備上就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政治課教師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和全面,尤其是要面對沒有將法制教育作為一個專業來研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各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知道和掌握些什么?如何針對各個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識規律講授法律知識?如何讓學生使能夠容易接受和掌握?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身邊?等等。而這些問題往往又是關系到教育質量和教育效果的關鍵問題。三是教材不配套。就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國家統編教材系列中,只有初中二年級有法制課本,且從1998年秋季才開始使用,全國各地的一些學校在三個五年普法教育過程中,積極響應普法的有關號召,在法制教育進課堂中進行了有益嘗試,編印了一些法制教育讀本。廣東省、天津市走在了全國的前面。我們在借鑒廣東、天津等地經驗基礎上編印的《法制教育讀本》,雖然得到了有關領導的贊譽,但后續工作沒有跟上;一是僅有讀本,沒有教案和參考資料,老師上課沒有參考依據,只能憑借自己的理解來備課;二是法制課教師缺乏培訓,上課效果保證不了;三是教材發行不到位,有的學校沒有征訂相應的教材,也就無法為學生提供學習的資料。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如何改善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這種狀況?
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加強法制重要的是進行教育,根本問題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小學、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全國人大常委會在《關于繼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中指出:“青少年應當具備必要的法律知識。大專院校、中學、小學都應當開設法制教育課”。黨的十六大報告又進一步指出:“要深入開展普法教育,增強全民的法律意識。”
認真貫徹落實鄧小平同志的講話和上級有關精神,首先應該是各級普法主管機關和教育行政部門、學校以及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的共同任務。其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的中小學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市、依法治校的重要工作,應當把它列入精神文明建設奮斗目標加以落實。再次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應建立法制教育領導小組,做到計劃落實,人員落實,制度落實,確保中小學法制教育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具體應做到“六個在”:
中小學法制教育的現狀及對策
一直以來,xx市的中小學法制教育工作在市司法局、教委、關工委的聯合關心支持下,開展得有聲有色,如:舉辦普法“手抄報”比賽;通過舉辦普法系列講座培訓教師,部分區縣教委落實了一月一課;編寫了法制課教案,實行了統一教學;舉辦“法制課”賽課活動,提高法制課教學水平;開展小品表演競賽活動;配備法制副校長;等等。這些活動以全市各個學校為主體,各區縣司法局直接參與指導,各區縣教委積極貫徹落實,區縣關工委配合協調,效果顯著。此外,許多區縣采取因地制宜、形式多樣的教育方式,拓寬了法制教育渠道,提高了法制教育質量。如:各中小學充分利用班會、校會、聽報告、法律知識競賽等教育手段,并用請進來、走出去、結對子的方法,加強對學生的法制教育。下關區還針對后進生特點,專門為行為有缺陷的學生舉辦法制教育培訓班,使其增強法制意識,增強自律能力。
系列普法活動的開展,有利實踐了依法治國方針和鄧小平同志倡導的“法制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要求,促進了中小學生自覺培養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為造就合格公民、提高中小學生自身素質、推動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深入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筆者也發現以下一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一是課時不落實。法制教育進課堂仍然是個沒有完全解決的根本性問題。雖然這個問題已經在我市有關會議和文件中規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在落實過程中卻難乎其難。問題就在于:編制教學大綱、規定哪門課進入課堂,并不是市級教委這一機構自己就能做主、決定了的事,必須有省或者國家教委的統一部署。如果自行其是、擠占其他課時安排法制教育課,一則破壞了上級機關的工作安排,沒有完成必要課時;二則也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學生負擔,造成一些學生家長怨聲載道。無論如何都行不通。雖然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點,德育課本中也有部分法制內容,但法制教育的份量顯然不足,不符合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是師資不到位。由于從國家教委始就沒有法制教育進課堂的規定,因此,各級各類師范院校在課程設置上沒有專門法律教育專業;各級各類學校在師資配備上也沒有專門法制教育人才,只有政治課教師。雖然政治課教師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識教育,但并不系統、全面;尤其是要面對沒有將法制教育作為一個專業來研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如:各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應該知道和掌握些什么?如何針對各個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規律講授法律知識?如何使學生能夠容易接受和掌握?如何讓學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身邊”?等等。而這些問題往往又是關系到教育質量和教育效果的關鍵問題。
三是教材不配套。就筆者個人掌握的資料看,國家統編教材系列中,只有初中二年級有法制課本,且從1998年秋季才開始使用。全國各地的一些學校在四個五年普法教育過程中,積極響應普法的有關號召,在法制教育進課堂中進行了有益嘗試,編印了一些法制教育讀本。天津走在全國前面。我市在借鑒天津等地經驗基礎上編印的《法制教育讀本》,雖然得到有關領導的贊譽,但后續工作沒有跟上:一是僅有《讀本》,沒有教案和參考資料,老師上課沒有參考依據;二是法制課教師缺乏培訓,上課效果保證不了;三是教材發行不到位,全市中小學生共70多萬,教材發行卻只有15萬冊。
如何改善中小學法制教育的這種狀況?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小學生家長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