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困惑范文

時間:2024-02-04 18:26: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困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困惑

篇1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困惑

在最近幾年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大多為了迎合新的教學理念,運用了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但是在創新與效率之間,卻出現了顧此失彼的怪現象,數學教學中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

過于注重情景化的創設,淡化了計算教學。前面我們提到,計算教學往往伴隨著情境創設。教師為了讓學生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會創設一些圖文并茂的情境,讓學生處于一個輕松有趣的環境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這一種教學花費的時間過長,淡化了數學的問題,讓計算的實踐機會減少,沒有達到實際的計算效果,反而有喧賓奪主的嫌疑。

在計算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按照新課程標準,以實現計算教學的多樣化,讓學生嘗試更多的算法。這種方法能夠開發學生的思維,但是教師卻過于注重算法的多樣化而忽視了教學的最優化,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計算數學題,結果是花費的時間過多,教學的目標也沒有達到。

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所以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切入問題,是教師采用的基本方法。但是有時候,教師在學生剛初步理解了算理后,就讓學生去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就忽視了基本的計算步驟,學生就容易計算結果出錯。

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影響教學效果,影響計算教學的有效開展,所以教師首先要研究教材,讓計算教學的效果達到最優。

二、解決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問題的對策

任何教學方式都要為教學服務。生活化的教學在小學數學中不是不可行,只是要把握好情境化在教學中的度,要讓它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從生活中的計算入手 ,引出不同的計算方法。

如在學習“百以內的加減法”時,就假設“爸爸給你100塊錢,讓你去買一些學習用品,你買了一個筆記本5塊,買了一盒水彩筆是15塊,還買了一本故事書20塊,你給了營業員100塊,營業員要找你多少錢?”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就能把平常自己的親身經歷變成新知識獲得的途徑,讓學生領悟到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合理把握算法的多樣化與最優化的關系。對于同一個計算問題,有時候有很多的計算方法,教學的多樣化能夠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學的最優化能夠讓教學的效果達到最好。但是在尋求計算多樣化的時候,學生選擇的計算方法可能不是最有效的方法,這時候反而會浪費過多的思考時間,達不到教學的目的。所以教師培養學生思考計算方式的多樣化的同時,也需要為學生總結出最優化的計算方法。

如教學“56-(12+15)”時,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計算經驗,計算出算式的結果。在這個計算式中有幾種計算方法,可以將括號去掉,逐一減去括號內的數,也可以直接先算括號內的加法,然后整體減去括號內的算數。很明顯,在這里最適合的計算方法就是先算括號內的加法,然后整體減去。

又如“24×12”,解題有以下幾種方法:連加、連乘、拆數法、豎式。要從多樣的計算方法中找到最優計算方法,首先教師采取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23×13”和“41×21”,在計算中,學生自己去感受、比較,發現 23、13只能拆成“1×23”和“1×13”,所以不能用連乘法。學生在體驗了各種計算方法后,得出:用豎式算的適用性最廣,是最好的方法。這就是將計算多樣化與計算的最優化結合起來,既開發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找到了最有效率的計算方法。

最后在計算教學的過程中要突出算理教學的地位,計算的算理是計算的理論依據,就是由一般的數學概念、定律、性質等構成的,用來解釋計算過程的合理性與科學性。而計算的方法是在計算算理下人為規定的,用來說明計算過程中的規則與邏輯順序。在教學的過程要注重算理與算法的有機統一,讓學生學習的概念與性質能夠學以致用,從理解算理的過程中提煉出最優的算法,引導學生經歷自主探索、充分感悟的過程。

篇2

關鍵詞:教師;小學數學;反思教學;課堂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反思教學法是基于課堂教學前、課堂教學中及課堂教學后之間的關聯性,通過課前的準備,課中的學習,進而課后進行反思,讓學生所學到的知識能夠融入到自己的腦海中去,這樣課程學習才算有效。反思在課程學習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就需要師生能夠相互交流、相互協作,讓小學數學課程學習更能體現課程的特點。

一、案例分析

(1)《退位減》的反思教學法。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退位減》一課,一位年輕教師新授這節課時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氣氛活躍,從教學流程上看較順利,但從學生實際練習過程中發現,學生出現了這樣那樣的錯誤。這位年輕教師只關注了學生的參與度,沒有關注學生學習情況的信息反饋。課后反思簡單記錄了這樣幾句話:上完了這節課,感覺非常好。可是,學生的作業中還是有很多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之間探究活動中會生成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就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突破口,處理恰當將是課堂中師生的智慧火花。如果教師能及時合理地抓住這些問題,進行反思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就會幫助教師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這個案例中,教師的課后反思簡單、籠統,明顯地反映出課后沒有及時進行反思,處于應付狀態。這節課感覺好,好在哪里?哪些做法贏得了學生的喜愛?教師在哪方面的處理讓自己感覺滿意?學生作業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處理、彌補這些問題?這都是課后反思應該及時記錄的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后反思不流于形式,體現它的實效性與針對性。

(2)《角的初步認識》的反思教學法。教師上完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及時記錄了這樣的課后感想:從生活中的角到數學中的角,學生過渡得非常好,角各部分的名稱也比較明確。對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這部分內容學生不容易理解,通過拉動活動的角和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還是只有部分學生能夠理解,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教師的課后反思雖然及時地記錄了課堂中的優點,但對課堂中困惑的問題卻避而不談。這種課后反思對自己今后的課堂教學缺乏指導和提升作用。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無關這個結論學生很難理解,雖然借助直觀教具的演示能突破難點,但是仍有學生處于困惑狀態。那么教師在記錄課后反思時就要重點對這個困惑的問題進行分析,思考如何面對全體學生解決這個問題。隨著對問題的逐步思考和研究,就會漸漸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駕馭課堂的教學能力。可見,課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課堂中的困惑,也是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的途徑之一。

二、反思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根據以上課后反思案例的分析可知,課后反思要有效,必須及時記錄教學中的“得”與“失”,并且能從“得”中提升有價值的經驗,從“失”中分析原因,找到策略。那么,如何及時寫好課后反思,促進自己的教學研究呢?

(1)明確課后反思的意義。不能把寫課后反思看成應付工作的一項差事。教師的教育智慧和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除了來自教育理論的指導外,更多的則來自于對自身長期教學實踐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積累個性化的經驗,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為名師。”華師大葉瀾教授說的這句話充分點明了記錄課后反思的重要性。

(2)掌握課后反思的基本原則。①及時性原則。這是寫課后反思的重要原則,每當上完一節課,要及時記錄課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則,隨著時間的推移,課堂教學的記憶會逐漸模糊,這樣寫下來的課后反思不夠恰當。②真實性原則。在教學研究中真實記錄自己的教學反思過程和教學效果,書寫可長可短,絕不寫空話、套話,更不能寫假話,否則其反思就無意義可談。③針對性原則。教師最好有自己的課題研究,針對自己研究的問題進行深刻的反思,收集第一手資料,確定研究問題的策略。

課堂教學要有理論知識的支持和先進教育理念的指導。教師要善于思考課堂教學過程,在思考中論證或修正著某種理論,這種理論又去指導新的教學實踐,這樣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善思考的習慣一旦形成,教師將逐漸走上專業化成長的道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在課后對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反思,從而能夠將課堂學習內容融入到學生的腦海中,將小學數學知識舉一反三,能夠讓知識與實踐學習結合起來,學習起來也顯得更輕松。

如果能及時和同行或專家進行交流,相信會全方位地提升教師的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網絡時代走進我們教師的生活,其中教育博客成為我們交流、提升的平臺。思考的結果如果有漏洞,就會出現邏輯錯誤,就會是不成熟的。剛剛發生的事情和思考的結果如果不及時形成文字,時間一久就會逐步遺忘,有時出現邏輯錯誤,就成為了一種空想。所以,教師應該及時把課堂教學過程值得思考的東西記錄下來,讓課后反思成為一種自覺行為。

教師課堂教學中面對的是天真活潑的學生,他們具有不同方面的差異,所以,教師課堂的教學決策具有不可預見性。教師的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認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是一個能動的謹慎的認知加工過程,也是一個與情感和認知密切相關并相互作用的過程。

參考文獻:

[1]王霞.淺談小學數學反思能力的培養[J].時代教育,2013(14).

[2]侯喜茹.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J].學

苑教育,2013(16).

[3]韋素娟.關于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反思能力的培養[J].考

試周刊,2013(44).

篇3

關鍵詞: 電子書包 小學數學 教學應用

當前基礎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為學生構建智能化學習環境,探索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新模式。電子書包眾多優勢將人們期待的教育超越時空限制、個性化學習、因材施教等教育理想變為可能。同時,滿足現代學習資源日益豐富、學習工具愈加多樣、推送服務極具個性的發展形式。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使小學數學課堂發生重大改變。通過電子書包,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數學學科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增強數學的時代性和實踐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擴大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信息化時現的必然,符合新課改“自主、探究、協作”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理念。下面將從三個方面講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形成數學概念,獲得新模式

隨著信息化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得到廣泛使用,教學方式在信息技術的升級換代中得以創新和發展。利用電子書包可以將小學數學學科中抽象的知識通過圖形、動畫等方式更好地呈現出來,使小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數學概念內容,提高學習數學學科的興趣,進一步學習和鞏固數學方面的知識。

例如,在小學數學“幾何的初步知識”這一章節概念知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電子書包讓學生共同觀看點、線、角如何進一步形成面的動畫視頻,使學生加深對點連接成線、線連接成面的印象,然后教師引申出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平面圖形及其面積、周長的計算過程和計算公式。利用電子書包創設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探討,從而加深對概念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2.鞏固數學知識,掌握學習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主要應用于課堂教學,然后對概念進行有效練習后掌握和理解知識點。教師在課堂練習教學模式里可以充分利用電子書包,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結合課程進度,在電子書包的IRS出題系統中對課堂內容進行設計,設計有針對性的課堂內容,并適時提高數學習題的難度,擴展數學問題思維,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并進行有效鞏固。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做題得到的信息反饋,了解學生對概念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

例如,在小學數學“分數”習題練習鞏固中,教師可以通過分蛋糕舉例,介紹分數的讀寫。在學生對分數有大致了解時,教師可以提問:桌上有一塊蛋糕,被分成八塊,有一個貪吃的小朋友,偷偷先吃了一塊,剩下的蛋糕是原來的一整塊蛋糕的幾分之幾?引發學生對這一單元知識的回憶,同時探討分數加減計算方法。即鞏固對分數基本概念的理解,通過擴展分數加減問題,讓學生有了學習主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主動學習態度,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3.自主學習,因材施教

電子書包能夠及時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反饋,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進行實時測評與追蹤。教師可以根據電子書包給出的相關測評結果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計劃,尤其是對課堂教學進行動態性調整,對少部分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教學,減少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在小學數學“立體圖形”教學中,對于多個長方形疊加在一起,求不規則物體的表面積,部分學生立體感較差,或者對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理解不了,就會對這一問題的解決產生困惑,教師通過學生的作業反饋,應該對少部分學習能力不足、理解速度較慢的同學進行單獨輔導,通過電子書包出題讓其鞏固長方體表面積公式的運用和理解,并將知識點展示在電子書包中,供學生自主查閱和學習。

綜上所述,電子書包具有機身輕薄、使用便利、操作簡單、自動調節等特點,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逐漸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為了將電子書包的功能更好地發揮出來,應該進一步研究、探索出適合小學數學教學的模式,并加以改進和完善,使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適應新課改發展要求,推進小學數學教學創新,進一步擴大電子書包的應用范圍。

參考文獻:

[1]李占勇.電子書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5):49-49,50.

篇4

【關鍵詞】小學數學;估算教學;困惑;優化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入,素質教育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以往片面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側重卷面成績的教學方法已逐漸顯露弊端,學生在考試中如魚得水,但在現實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卻束手無策.小學數學過于重視學生的精算能力,這與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以及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都有一定關系.因此,優化當前的小學數學估算教學就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困惑

(一)教師缺乏估算教學意識

在小學數學估算教學中,其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的一個重要原因即在于教師沒有意識到估算教學對學生的重要性.很多教師在觀念上沒有重視估算教學的意識,在此部分的教學中往往一帶而過,學生也經常是云里霧里,對于估算知識內容不能做到有效掌握.另外,有的教師過于注重學生精算能力和考試成績的提升,這種現象給當前的小學數學估算教學造成了很大阻礙,因此要想改善小學數學估算的教學效果,就必須首先改變教師對于估算教學的觀念.

(二)估算教學方式較為單一

在當前的各科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的教學方式都比較單一,多是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知識傳授.教師僵化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毫無樂趣可言,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其自制力還不夠強,如果僅僅是一種教學方式貫穿始終,學生很難長久保持注意力,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估算教學中另一個重要問題便是教師往往單方面地為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只側重于完成教學任務,卻忽視了學生的接受情況.好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偏重于教的部分,對于學生存在的困惑也不能及時解決,學生無法進行高效積極的學習,如此造成了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主動性,教學效果自然也就差強人意了.最重要的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課堂效果就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優化小學數學的估算教學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合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加強學生的探索學習效果.

二、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改變師生對估算教學的觀念

當前的小學數學估算教學中,要優化教學的課堂效果,全面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就必須要從教師教學觀念的改變入手.對此,在小學估算教學中就小學數學的估算教學,教師之間可以展開思想交流,表達自己對于小學數學估算的看法,使教師從觀念上加強對估算教學的重視.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在課堂上為學生詳細說明估算學習對于實際生活中問題解決的重要性,使學生了解估算的重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舉生活中的例子加以完善.例如教師帶領全班42名同學去某景點參觀,而門票是每人18元,讓學生估算大概需要多少錢.教師最后再針對該問題給學生解答,學生在過去的學習中多是利用紙筆或計算工具等進行計算,但現在要求學生用最快的時間給出一個大概數,學生就只有借助于估算方法了.這樣首先改變教師的估算教學觀念,并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能夠使估算教學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

(二)創新小學數學估算教學方式

對于小學生學習的特點,教師應該有側重地從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方式的創新,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課堂氣氛也可以有效調動起來.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知識講解以外,還可以創造其他多種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中的樂趣.例如,在教學中,讓學生大致了解了估算的相關知識后,可以創設一個具體的生活情境,并讓學生輪流進行角色扮演,將具體的估算問題融入實際情境內.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模擬一個去商店購物的情境,分配好具體的角色,讓學生對所出售的幾種商品自行定價,而讓購買者迅速估算出其所花費的價格.教師再在最后進行簡單的點評,這樣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估算的魅力,有助于改善估算教學效果.

(三)培養學生估算學習的主動性

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尊重其在學習中的主人翁地位是任何時候教學都應該奉行的一項宗旨.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扮演的始終是一個引路人的角色,最終的學習道路還得學生自己去探索,這樣可以讓學生有效地獲取知識,并加以合理應用.因此,在當前的小學數學估算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類似數學競賽的活動,將全班分為若干組,然后就一個具體問題讓各組自行討論,然后進行交流.例如教師可以就100以內的加減法估算和混合運算的特點與技巧讓學生進行討論,比如98+39-17-42+20=?讓學生討論如何快速地得到估算結果.經過討論后,教師可以就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點評并進行具體的分析,為學生講解具體的估算技巧.這樣一來,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性就得到了極大增強,進而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小結

總之,針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在估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估算教學對學生的重要性,立足教材,依據班級學生特點,創新教學方式,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將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其在學習估算中獲得樂趣,進而提升學生的估算能力,全面實現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1]馬艷芳.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問題及改進[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

篇5

關鍵詞:小學數學 情景化教學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45

1 情景化教學對小學數學教學產生的影響

對于情境化教學模式而言,其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紀的蘇格拉底時代,情境化教學模式,有效地融合了傳統教學策略與現代教學模式,其核心在于為學生創造一個身臨其境、有歸屬感和熟悉的教學情境。從本質上來講,情境化教學是將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效地組合起來,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情境化教學過程中,該種方法被應用在了實踐之中,它可以有效地引導和幫助教師、學生將學科中的知識內容,與現實世界中的情境有機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建立密切的聯系。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情境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對數學知識學習不感到陌生,這是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重要表現形式。同時,采取該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實際效果來看,情景化教學對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產生的影響是正面的,作為一種正能量,對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效率,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當前小學數學情境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雖然當前小學數學情境化教學模式已經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實踐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總結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形式意義遠遠大于實質意義

據調查顯示,在當前的形勢下,很多學校和教師一味追求興趣化教學,而嚴重忽略了數學化這一核心。雖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將教學情境創設的重點全部放在了學生興趣的提高上,與小學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并不大,這很容易導致學生精力的分散。該種教學情境雖有趣,卻無效,形式意義遠遠大于實質意義。從表面上來看,課堂氛圍非常好,但實際上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2.2 本末倒置、缺乏針對性

實踐中可以看到,當前很多小學校、教師,只是為了創設教學情境而機械性地去創設,教學情境的創設甚至只是為了新課程的導入作鋪墊。這種本末倒置、缺乏針對性的做法不僅顯得非常生硬,而且對教育教學工作也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單純地為導入新課程而創設情境,其中所融入的豐富教學資源也只能是嘩眾取寵、一時熱鬧而已,教學效果會非常差。

3 小學數學情境化教學策略

基于以上對當前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和實踐中存在著的主要問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真正發揮情境教學的作用,應當認真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 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興趣

較之于其他學科,小學數學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且邏輯性非常強,因此教學、學習難度都非常大。雖然小學生的記憶力非常好,但是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相對會差一些,若將學生陷入無休止的運算之中,必然會產生厭煩的情緒,教學工作也難見成效。但我們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法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應當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尤其是興趣和愛好方面的不同,給他們足夠的尊重和耐心。比如,在長方體表面積教學過程中,可創設為媽媽買禮物的教學情景:眼看著母親節就要到了,小紅想給媽媽買一個禮物,這個禮物要放在一個長方體中(此時課件演示一個長方體盒子,將其長、寬和高數據標示出來)。問題是:需要多大的包裝紙,怎樣計算呢?你能幫幫他嗎?問題提出后,學生們十分感興趣,學生們學習的主體性很好地被調動了起來,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了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動之中。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渴望,主動去探究數學,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規律,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情境教學法的作用。

3.2 教學情境創設方式方法上的創新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小學階段應當注意給學生“減壓”,筆者認為這種減壓并非是指教學內容的減少,而是通過創新教學方式途徑為學生減壓,讓他們在自由、快樂的教學環境氛圍中學習。在此,筆者建議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并為此創造一個新型的、開放式教學環境。在該種教學環境、情境下,師生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可以暢所欲言,以此來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學習知識過程中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和愉快。比如,在百分數及相關內容教學過程中,可設計一個喜羊羊與懶羊羊的故事,即懶羊羊非常想吃蛋糕,于是它去了蛋糕店,第一家優惠30%,第二家打七折,懶羊羊感到非常困惑,因為它不知道哪家的蛋糕賣得便宜一些;這時喜羊羊走過來告訴它,兩家蛋糕同樣便宜,懶羊羊問一個是30%、一個是七折,怎么會一樣呢,于是徹底暈了。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嗎?實踐中多設計上述教學情境,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而且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與熱情。

4 結語

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先生所言,“教育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在這場競爭中,要使書籍始終成為勝利者。只有在書籍成為學齡初期兒童最有吸引力的精神需要的地方,才會有學習的愿望,這種學習愿望才能確立起來。”由此可見,教學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應當合理應用之。

參考文獻:

[1]徐宜真.淺淡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情境化與去情境化――對數學練習題教學的實踐與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1,(12).

[2]韋創詩.創設教學氛圍 學生主動參與――小學數學教學中促進學生主動發展[J].大觀周刊,2012,(2).

[3]陳心心.論生活情境化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J].魅力中國,2013,(11).

[4]許杰.情境教學,還小學數學課堂趣味[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2,(9).

篇6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概括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養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課標對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當前的形勢下,加強對小學教學問題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當前國內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的問題分析

首先,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及教學技能明顯不足。實踐中可以看到,當前國內很多小學教師均未接觸過教學內容方面的優化訓練。其次,部分教師在教材應用環節,也存在著一定的認識偏差。由于對教材難以透徹地理解,導致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具體的教學環節缺乏準確的定位和認知,同時對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也難以有效地掌握,進而影響教學質量和效率。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經常針對解題方式和方法直接點出來,嚴重忽略了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甚至部分教師還錯誤地認為小學生對教學內容難以自己進行探究,只能直接灌輸,然后任由其自己消化。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缺乏創新,對學生主體地位缺乏尊重和體現等,任何一個問題的存在,都可能影響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加強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著的一系列問題分析,筆者認為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

以人教版數學教學為例,求15除以5的值。該題實際上就是把15進行平分,共得5份,求每一份的值;將整十、整百以及整千除法,有效轉換成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除法運算。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事先準備15個粉筆,自己動手擺放,從而得到答案。該方法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而且還可以有效提高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熱情。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實踐,可將所學到的知識、技巧等,有效地應用到實踐之中,幫助他們將簡單除法巧妙地應用在大數的除法計算之中。

2.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創新教學模式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減輕學生的壓力,而這一目標的實現,主要依賴于教學模式、教學情境的創設。筆者建議采取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并為此創造一個新型的、開放式教學環境。比如,在百分數及相關內容教學過程中,可設計一個喜羊羊與懶羊羊的故事,即懶羊羊非常想吃蛋糕,于是它去了蛋糕店,第一家優惠20%,第二家打八折,懶羊羊感到非常的困惑,因為它不知道哪家的蛋糕賣得便宜一些;這時喜羊羊走過來告訴它,兩家蛋糕同樣便宜,懶羊羊問一個是20%、一個是八折,怎么會一樣呢?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嗎?通過這種方式,可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學習中感到輕松。

3.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較之于其他的學科,比如,語文、英語等,數學這門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尤其表現為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等,這對于小學生學習而言,顯得非常困難。比如,“小明家里投了保險,其中家庭財產保險金額為10萬元,期限是5年,若按照0.6%的年利率計算,則小明家需繳納保險費多少錢?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將小學數學教學更加地趨向于生活化,這樣學生才不會感到陌生,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去學習。

隨著新課標的全面貫徹落實,在當前的形勢下,應當不斷加強教學模式的創新,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電教;多媒體;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25-0158-02

一、電教媒體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1.利用電教媒體技術創造情境,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數學知識本身比較枯燥、乏味,加上小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很難將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這就讓他們覺得數學非常的無聊。多媒體有強大的視聽功能,能同時滿足學生聽覺、視覺上的需求,可以把微觀的、不易觀察的數學事物及其本質動感地展示給學生,為學生創造一種現實、生動的學習情境,創造愉快、和諧、樂觀的教學氛圍,并積極挖掘數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體現數學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2.在學生思維轉折處發揮作用。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學生的思維模式,以便在學生思維轉折處給予可靠的提示與點撥,促進學生用發散性思維去思考問題,直接找準問題中心。如當學生學習了圓周長的計算方法后,學生在計算半圓周長時,常把圓周長的一半誤為半圓周長。出現這種錯誤的原因有:學生受圓周長計算方法和“半”(1/2)字的影響;他們在思維轉折處發生了障礙,沒考慮圓周長的一半與半圓周長二者的區別。此時,教師可以展示半圓圖(弧長和直徑可以分離的復合片),在提出“半圓周長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這一問題,學生就會立刻明白錯在哪里,并加深印象。

3.在學生思維困惑處發揮作用。當學生對知識開始困惑、思維不清的時候,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很好的發揮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高解題能力。如教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之后,出示這樣一題:把一個棱長為3cm的正方體表面全部涂上紅色,然后,將此紅色正方體切割成體積是1cm3的正方體小塊,一共可切多少塊?其中一面、兩面、三面有紅色的各為幾塊?還有幾塊一面紅色也沒有的?由于學生空間想象力不足,解答較困難,此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通過投影在銀幕呈現“切割”、“旋轉”、“提取”等動態過程,讓學生一目了然,不僅發揮了學生的抽象思維,也培養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

二、電教媒體營造的全新課堂

1.變抽象為具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是“讀題—理解題意—找出數量關系—解答—檢驗”進行解題。在這種模式中,教師占據了大量的課堂時間,學生根本沒有發揮的余地,學生解題也是單一的模仿,其獨立解題能力難以提高。小學生年齡小,知識經驗少,直觀思維處于主導地位,對教學中一些抽象的概念難以理解,我們要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大量詳細、具體的知識材料展現處理,呈現事物發生、發展變化的全過程,使數學中的知識變得更容易理解。如教學“相遇問題”時,“同時出發、相向而行”這句話是個難點,如何在黑板上畫圖,必須先畫一邊再畫另一邊,但也不能凸顯“同時出發”的涵義。利用多媒體技術就能解決這一問題,先出示兩地相距的線段圖,在兩端點放上兩個汽車,汽車同時走動,就出現了“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的情景,學生便能在生動的動畫效果中理解了這一概念。

2.擴大信息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學生要接受各種知識,但接受的知識信息如何得到發揮才是關鍵。傳統教學中傳遞知識信息主要是語言信號,學生聽多了就會覺得疲勞,而且語言信號稍縱即逝,學生也無法全面、有效的掌握到全部的語言信息。多媒體的出現增加了知識傳播的途徑,大大提高了單位時間內傳遞信息的容量,而且思維訓練的精度和效率也隨之提高。多媒體不斷給學生創造了繽紛多彩、充滿畫面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學會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憑著這股欲望,學生們主動的參與學習,積極的思考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能力,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3.有助于講清基礎知識,培養解題能力。數學中的一些概念很抽象,學生由于語言能力有限,一些概念無法表述清楚,理解困難,學生多數時候都是死記硬背,互相混淆的現象經常發生。由于這是一種機械記憶,理解不透徹,很容易忘記或者混淆。用電教手段可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運用投影的生動性,利用動畫動靜結合、形神具備的效果,通過演示發現公式、概念內容,解決學生的困惑。如在講解“扇形面積”時,充分發揮動畫投影的視覺特點,從一幅動畫片,一幅復合片進而通過求圓心角的扇形面積和若干圓心角的扇形面積,學生通過討論推導出扇形面積的公式,動畫的使用恰當而準確,生動形象地解決了教學難點(公式的推導過程和對公式的理解)。在理解概念后,通過進一步的教學論證和實踐聯系,使學生在解題技巧方面有明顯提高。利用電教多媒體手段,讓整體課堂教學變得鮮明、直觀、生動、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這對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4.增強自主能力,使“數學”個性更突出。電教多媒體在教學中不斷創造各種新鮮、活躍的教學情境,啟發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問題。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意發展學生的個性,鼓勵差異的重要性。例如:在鞏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時,出示練習題“有一個長方體長8厘米,寬6厘米,高5厘米,把它平均分成兩個長方體,分成的每個長方體的表面積可能是( )平方厘米,也可能是( )平方厘米,還可能是( )平方厘米。”在這些題的聯系中,學生不知道怎樣去分析,因為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還不夠,對理解類的知識存在解答困惑。因此,在學生討論后,結合電教進行教學,出示一個長方體,按學生的方法在電腦上演示,分別沿著長、寬、高將這個長方體平均分成了兩個長方體,讓學生更直觀地看到不同的方法,發展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通過多媒體的使用,學生對知識內容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同時活躍了課堂氣氛,解決一些實際數學問題,并幫助學生實現數學情境與想象的真正結合。

三、總結

小學數學教學中,由于學生年齡較小,空間思維能力較弱,在教學中常常遇到學困問題,而這也是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用計算機三維動畫的形象、直觀、逼真性,從不同角度展示情境,從而獲得很強的視覺刺激,激發學生思考的多維性。合理地運用電教媒體,不僅能優化課堂教學,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我們還要結合教學實際,既要“充分”運用電教媒體,也要做到科學合理使用,最有效地輔助課堂教學,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林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的嘗試[J].教育評論,1999,(3).

[2]鄧瓊. 電教媒體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功能[J].湖南教育,2001,(2).

篇8

教師通過預先制作CAI,可以對教學過程進行實時控制,隨時隨地根據上課需要,出現所需的文字、圖片等等,從而豐富教學手段,拓展師生交流,提高課堂效率。

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實現了教學手段的優化。計算機以低耗、高效的特點代替了黑板、粉筆、幻燈、投影等傳統媒體,受到一線教師的青睞。

首先,信息技術的強大演示功能提高了有效教學時間,把教師從大量的板書中“解放”出來。特別是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練習,增加了練習密度。并且,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能夠提供多樣化的題型,滿足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筆者就在三年級數學《商中間或末尾有零的除法》教學中設計了“青蛙過河”的基本筆算練習題,“數學小法官”的判斷題練習,“數學小博士”的改錯題。只有借助多媒體的演示功能,才能完成大容量全方位多角度的練習,提高教學效率。

其次,借助多媒體的演示,擺脫了一些傳統教具的束縛,讓更多學生通過計算機從“聽數學”轉變為“做數學”。例如《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教學,由于傳統教具釘子板數量的不足,一般傳統教學中只是教師演示,部分學生感知體驗“圍一圍”的過程。利用flash制作的課件可以模仿傳統的釘子格圖圍出各種“平行四邊形”。學生通過網絡教室,利用課件可以大膽體驗到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的特點。從教學空間和時間的角度看,信息技術使教與學的環境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信息技術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在傳統教學中不能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就意味著并不是所有的數學課都運用信息技術教學。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主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與效益,其展示的知識內容必須與取材相適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適應、與學生的認識水平相適應。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先用計算機展示一幅圖像清晰,色彩鮮明的秋天風景,并聲情并茂地說:現在是秋天,你們看,秋天多美啊,大江的楓葉、美麗的蝴蝶、青翠的松樹……來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會發現很多美景。同時,電腦抽出楓葉、蝴蝶、松樹的圖案,接著讓學生找出它們的特點。這樣美的畫面和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學生們的審美感,歡悅的笑容在他們臉上綻開,他們饒有興趣地進入了求知境界。

多年教學,一個問題一直困惑著我――數學的抽象性,使學生在解決書本問題時非常流利,但在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就束手無策。到底怎么解決這種困惑,怎樣使小學生形象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利用,使我眼前一亮,這不正是解決問題的切入口嗎?利用多媒體把數學知識同小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發揮現實生活中可觸可見、真實、形象的優勢,化解抽象概念。

新課程理念認為,小學數學教學的內容應當來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師在組織教學中,應把學生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原生態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結合起來,再現于課堂,讓學生通過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掌握書本中的知識點,使抽象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而利用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現象來教學就必須利用信息技術來順利完成。

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時,應從教學內容出發,根據內容確定形式,首先考慮教學的實用性,在實用的基礎上再考慮切近生活的實際性和課件的美觀性,而不宜把課件做得太花哨,否則會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教師與小學生之間言語的及時交流,組織探討問題的活躍氛圍等傳統教學的優勢,是任何現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重點內容時,正是學生審題、思考的時間,而且重點內容還可以始終保留。一味地利用信息技術,不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學生活躍、師生配合協調,做到了以學生為主,其實,課后,學生腦海里多是課堂中熱鬧的場景,完不成接收知識的要求。

篇9

【關鍵詞】小學數學 應用題 讀題目

讀題是解答應用題的第一步。學生不能真正讀懂題目,不能真正理解題意,對尋找應用題的解題思路,確定解題方法都有很大的阻力的。

一、應用題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地位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在自然學科中運用相當廣泛。學好數學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數學學科的特征體現在基礎性、工具性。學好數學知識,還要能運用,其中應用題就是把數學的知識用到實際生活和實踐的一種題型。應用題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應用題是小學教學的一項基本內容,應用題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應用題的學習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概念、法規的理解,可以讓學生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應用,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應用題教學中,通過熟悉應用題的數量關系,了解應用題的結構,從而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對于開發小學生智力,培養閱讀理解、分析總結、歸納概括的數學思維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現代教學要強調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應用題教學是素質教育要求下注重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現,應用題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現狀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中,許多教師習慣于傳統教學模式,先講解例題,接下來要求學生做應用題,最后再講,將教學過程變程序化。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會降低學習興趣與積極性,教師也會認為應用題難教,為了提高教學成績,往往采用機械重復的訓練方式。數學教師都知道應用題的內容來自于生活,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個別教師埋怨學生的基礎差,理解能力不強,常常苦于不知怎樣才能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題意,遇到一些數學術語時總是比較含糊地給學生解釋。這樣,就造成學生們難以理解題意、又或是一知半解,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時不會類推進行思考解答。目前學生應用題能力較差的原因,歸納起來有:審題不嚴,忽視了表明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的關系的詞語;對問題的要求不明確;條件與條件之間的關系沒有搞清楚;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沒有搞清楚;數量關系不明確;根本不理解題意而亂做。在以往的應試教育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足,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這給應用題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應用題中無論潛詞還是造句都經常用一些生活中不太常用的書面化語言,甚至出題者的意圖就是故意在文字上測驗孩子的某些理解能力,如果此時學生的理解不正確,就很容易產生困惑,計算列式更是無從談起。

三、提高小學生的的閱讀理解能力

前蘇聯著名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說:“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新課程標準也強調: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其中包括學生閱讀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和數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加強數學的閱讀訓練,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技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就會更好地、更主動地去閱讀、理解。同時,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克服學習中的依賴性,增強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促使他們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他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提出的“全面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的目標。隨著知識量的增加和閱讀經驗的積累,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但是他們往往不能自覺的使用合適的方法來提高閱讀效果,也不能針對數學教材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符合其認知發展水平的閱讀方法。這就需要教師給予科學的、清晰的指導。數學閱讀不僅僅是讀的過程,更是眼、口、手、腦等器官有機結合、統一協調的過程。數學的概念、公式、性質、定理等知識必須反復咀嚼,咬文嚼字,反復思考才會明白,它更要求學生直接參與,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質疑。

四、讀懂題目

讀題是了解內容的第一步,是審題的開始。應用題一般由情節性語言、數據和問題三個部分構成。由于在數量關系的揭示中,涉及很多名詞術語,語言敘述有順有逆,數據顯示有明顯、有隱含,題目結構變化多樣,因此,學生對題意的理解并非是容易的事。

1、讀通。讀題時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讀斷句。理解應用題中每個字、詞、句的意義,了解題目的情節內容,知道該道題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

2、讀出重點。反復、仔細、邊讀邊想,仔細推敲字、詞、句,準確理解題意,對應用題表述中的術語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如“倍數”應用題“倍”的含義、行程問題“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的行走情景,對這些術語沒有正確的理解,就無法理解題意,進而妨礙數量關系的確立。對應用題中揭示數量關系的關鍵句要反復推敲,理解它的真實含義,為正確解題意鋪平道路。

篇10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估算從原來大綱中作為“選學內容”發展到現在課程標準中重要的必學內容,其意義已經得到重視。雖然老師們也在估算教學中進行著積極探索,但是由于我國的計算教學歷來重視運算技能和技巧的訓練,強調計算結果的準確性,致使教師在教學中遇到了許多困惑,如估算教學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評價估算結果?估算是否要有“統一”的標準?估算是學生應該具有的一種重要的計算技能,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一方面數學計算時的快速運算、判斷的需要;另一方面估算形成的“數感”對計算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以及對數量關系進行合情合理的判斷和推理能力有著重要作用。因此,估算教學對于學生估算意識和估算能力的養成,對于提高他們觀察、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一、估算教學中的困惑

教師自身對估算教學的認識不夠到位,還是抓著老的教學標準,對于估算教學只是走過場。沒有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估算教材進行重組、處理,導致估算教學的失敗。因此,在估算教學中,應從學生對數學精算占優勢的現實背景出發,重新處理好教材內容,使學生自覺地跳出精算的思維框架,喚起學生內在的估算意識。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使學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學生的估算技能。

估算教學中針對教師方面的困惑就有很多,如:①在小學階段估算都包括哪幾種形式,每種形式的估算方法有什么不同;②估算如何與筆算相結合;③如何評價估算方法與結果的正確性;④估算結果能是準確值嗎?

估算從學生角度來講,有以下幾處方面的困惑:

1.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要學習估算,感受不到估算的必要性。學生是在認識了100以內的數之后,再學習“加減法的估算”這部分內容的,估算的數目不大,直接口算并不難,而采用“估算”則顯學生無法理解和接受估算最后還有多種結果,學生會覺得估算麻煩,不如直接口算或筆算來得快,因而不想用估算了,造成學生出現先算后估即“算著估”的現象。“先算后估”現狀存在。這種狀況在新課改剛開始幾年存在的相當多,目前仍然部分存在。主要原因是學生估算速度慢于精算計算,估算能力不強造成的。

2.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運用估算,體會不到估算的優越性。學生會估算而不會用估算。我們通過探討都知道在估算教學時估算意識的培養與估算能力的培養很重要。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更重視估算能力的培養,或者說是更重視“如何估算”的問題,這主要是受課堂教學實踐的限制和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們在這種狀況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是會估算而不會用估算。估算學習是貫穿于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各個活動中的,與其它計算教學知識密不可分。

3.學生不清楚在什么情況下選擇用估算,沒有估算意識。學生從一開始學習計算,在教師的影響下,就逐步養成了“計算要準確,計算結果是唯一”的觀念。而估算是不需要準確的計算或精確的結果的,是允許有誤差的。由于估算方法不同,估算的結果就不“唯一”了。學生產生了學習估算的心理障礙,其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導致學生不愿意主動選擇估算,往往一看見“大約”“大概”等字樣,就開始估算,而不知道為什么要選擇估算,顯得很機械。

4.學生不知道選擇什么樣的估算策略,如何能合理靈活地應用估算方法。估算還要先轉一個“彎”,再進行計算,這種間接性的思維就比直接思維難一些。估算方法可以有很多種,而估算策略需要靈活選擇性的運用,對學生的綜合要求較高。

二、解決估算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策略

1.教師數學教學理念特別是估算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師在教學理念上需要更新:必須認識到估算為判斷口算和筆算結果是否合理提供了依據,有利于人們事先把握運算結果的范圍,是發展學生數感的重要途徑。主要是對教師的教學理念進行了理l生的闡述,我們需要比較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需要設置較為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情境”中學習,也就是說,情境的設置需要有一定的實際價值,這樣學生的估算意識才有可能得到很好的發展。系統掌握估算方法和估算策略,把估算教學和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如何引導學生去關注這類問題的解決,培養小學生的估算意識呢?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相關教學內容,有步驟地將估算與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問題聯系起來,逐步滲透,讓學生不斷加深認識。

2.尊重學生思維,注重估算方法的多樣化。無論是“加減法的估算”還是“乘除法的估算”,估算方法都是先把算式中的數看成跟它比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幾百幾十的近似數”,再通過口算算出結果。但隨著學生社會生活經驗的增多,思維能力的發展,估算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新課標》也提出“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估算既然是一種計算,也會出現多種估算方法。估算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估算與其他數學知識也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