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陶藝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22:58: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現代陶藝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現代陶藝藝術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中國陶瓷藝術由于幾千年的深厚傳統模式導致現代陶藝起步較晚,而一些西方國家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便開始了近現代陶藝的發展。文章順著構成藝術的發展脈絡,探尋現代陶藝的變化,通過現代陶藝家的作品體味幾何抽象藝術滲透其間的魅力;以時間為線索,去窺探現代陶藝是怎樣于傳統到現代的過渡中接納和吸收了構成藝術。構成藝術的概念和語言逐漸滲透到陶藝的每一塊領域,始終是現代陶藝的精神土壤。
關鍵詞:構成藝術幾何抽象現代陶藝精神土壤
一、現代陶藝之概念
中國素來以“瓷國”著稱,具有悠久的陶瓷文化歷史,對世界的陶瓷藝術做出過杰出的貢獻。但正是由于這種極為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根植于國人心中的陶瓷審美模式拖延了中國現代陶藝的萌芽時間,忽略了世界范圍內新興的現代陶藝審美觀念,而一些西方國家,如英美和日本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便開始了近現代陶藝的起步和不斷發展。
現代陶藝以其內在的張力、實驗性、具象和非具象性的形式美感來承載當代文化精神,是現代人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冷漠、回歸自然的一種最好方式。就現代陶藝的觀點來看,陶和瓷都只是媒材,現代陶藝并不泛指所有的陶和瓷的藝術。現代陶藝是藝術家借助陶瓷材料,或是以陶瓷材料為主要創作媒介,遠離傳統實用性質的觀照是,表現現代人的思想個性、情感、心理意識和審美價值的作品形式。它有最重要的兩點:一是作為精神性的表現媒體而存在,精神屬性是主要特征;二是表現手法技巧不拘一格,造成極豐富而隨機的視覺效果,超越傳統的技術標準,拓展全新的表現領域。
這些也正是構成藝術在現代陶藝中得以運用的契機。而且藝術本身無疆界,一種風格或主義的確立,必將影響當時一切與藝術相關的領域。正如抽象表現主義對建筑、服裝、平面設計等的沖擊。陶藝界也就不可避免地迎來了抽象藝術在其界內的發展,立體主義大師畢加索加入陶藝作品創作,從而開啟了抽象藝術運用之先河。
現代陶藝傳統中求變求新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現代陶瓷材質的運用及發展;現代陶藝的個性與內涵;現代陶藝在創作中的形式美追求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現代陶藝越來越顯示出與傳統陶藝分道揚鐮的發展態勢、現代陶藝更重視作者的創作個性、審美認知和思想觀念、體現的是一個新的文化現象和行為方式,其綜合性的表現能力和審美取向、在陶瓷藝術作品中,材料的運用可謂至關重要、在現代陶藝的制作中,原料的取材是不拘一格的、不同的材質產生的不同顏色和質地使作品變化豐富、現代陶藝創作,特別強調主體精神的自由與個性、現代陶藝是現代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是現代藝術運動的產物、作品的意義不再是確定的和現成的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現代陶瓷藝術有著鮮明的現代藝術特征,與傳統陶瓷藝術相比,它更重視作者的創作個性、審美認知和思想觀念,具有更多現代文化的精本文從現代陶藝材質的運用及發展、個性與內涵、形式美追求、多元化創作風格這四個方面談論了從傳統中求變、求新的中國現代陶瓷藝。
論文關鍵詞:陶瓷藝術現代性轉變張堯陶藝
世界上恐怕還沒有哪個國家像中國這樣擁有廣博深厚而絢爛多彩的陶瓷文化,并對其文化傳統和日常生活產生如此普遍而深刻的影響。我們有質樸純凈而蘊涵勃勃生機的原始陶器,古樸而沉穩的魏晉青瓷,富貴雍容而清雅俊秀的唐宋瓷器,溫文爾雅而精美絕倫的明清青花,等等。回首中國陶瓷工藝及陶瓷藝術的發展史,仿佛能感悟到歷史的厚重與悠遠。今天,陶瓷藝術又被置入到一個新的歷史環境中,并逐漸賦予其新的涵義和氣象。
在世界性的現代藝術運動的推動下,現代陶藝越來越顯示出與傳統陶藝分道揚鐮的發展態勢。也越來越顯示出其特有的、鮮明的現代藝術特征。與傳統陶瓷藝術相比,現代陶藝更重視作者的創作個性、審美認知和思想觀念,具有更多的現代文化的精神內涵,并突破了傳統陶藝守成趨同的表現模式,以新材料、新手法、新觀念不斷開拓新的創作理路,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個人化、風格化的藝術特色。現代陶藝作為現代藝術的一部分,它所體現的是一個新的文化現象和行為方式,其綜合性的表現能力和審美取向,早已超出傳統意義上的視覺和造型習慣,而更多表現的是陶瓷語言與人的精神關系。現代陶藝有效地拓寬了陶瓷藝術創造領域,使其藝術流派和造型手段更趨豐富多彩。
一、現代陶瓷材質的運用及發展
現代陶藝幾何抽象藝術論文
摘要:中國陶瓷藝術由于幾千年的深厚傳統模式導致現代陶藝起步較晚,而一些西方國家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便開始了近現代陶藝的發展。文章順著構成藝術的發展脈絡,探尋現代陶藝的變化,通過現代陶藝家的作品體味幾何抽象藝術滲透其間的魅力;以時間為線索,去窺探現代陶藝是怎樣于傳統到現代的過渡中接納和吸收了構成藝術。構成藝術的概念和語言逐漸滲透到陶藝的每一塊領域,始終是現代陶藝的精神土壤。
關鍵詞:構成藝術幾何抽象現代陶藝精神土壤
一、現代陶藝之概念
中國素來以“瓷國”著稱,具有悠久的陶瓷文化歷史,對世界的陶瓷藝術做出過杰出的貢獻。但正是由于這種極為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根植于國人心中的陶瓷審美模式拖延了中國現代陶藝的萌芽時間,忽略了世界范圍內新興的現代陶藝審美觀念,而一些西方國家,如英美和日本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便開始了近現代陶藝的起步和不斷發展。
現代陶藝以其內在的張力、實驗性、具象和非具象性的形式美感來承載當代文化精神,是現代人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冷漠、回歸自然的一種最好方式。就現代陶藝的觀點來看,陶和瓷都只是媒材,現代陶藝并不泛指所有的陶和瓷的藝術。現代陶藝是藝術家借助陶瓷材料,或是以陶瓷材料為主要創作媒介,遠離傳統實用性質的觀照是,表現現代人的思想個性、情感、心理意識和審美價值的作品形式。它有最重要的兩點:一是作為精神性的表現媒體而存在,精神屬性是主要特征;二是表現手法技巧不拘一格,造成極豐富而隨機的視覺效果,超越傳統的技術標準,拓展全新的表現領域。
這些也正是構成藝術在現代陶藝中得以運用的契機。而且藝術本身無疆界,一種風格或主義的確立,必將影響當時一切與藝術相關的領域。正如抽象表現主義對建筑、服裝、平面設計等的沖擊。陶藝界也就不可避免地迎來了抽象藝術在其界內的發展,立體主義大師畢加索加入陶藝作品創作,從而開啟了抽象藝術運用之先河。
現代陶藝幾何抽象藝術論文
摘要:中國陶瓷藝術由于幾千年的深厚傳統模式導致現代陶藝起步較晚,而一些西方國家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便開始了近現代陶藝的發展。文章順著構成藝術的發展脈絡,探尋現代陶藝的變化,通過現代陶藝家的作品體味幾何抽象藝術滲透其間的魅力;以時間為線索,去窺探現代陶藝是怎樣于傳統到現代的過渡中接納和吸收了構成藝術。構成藝術的概念和語言逐漸滲透到陶藝的每一塊領域,始終是現代陶藝的精神土壤。
關鍵詞:構成藝術幾何抽象現代陶藝精神土壤
一、現代陶藝之概念
中國素來以“瓷國”著稱,具有悠久的陶瓷文化歷史,對世界的陶瓷藝術做出過杰出的貢獻。但正是由于這種極為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根植于國人心中的陶瓷審美模式拖延了中國現代陶藝的萌芽時間,忽略了世界范圍內新興的現代陶藝審美觀念,而一些西方國家,如英美和日本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便開始了近現代陶藝的起步和不斷發展。
現代陶藝以其內在的張力、實驗性、具象和非具象性的形式美感來承載當代文化精神,是現代人遠離城市的喧囂和冷漠、回歸自然的一種最好方式。就現代陶藝的觀點來看,陶和瓷都只是媒材,現代陶藝并不泛指所有的陶和瓷的藝術。現代陶藝是藝術家借助陶瓷材料,或是以陶瓷材料為主要創作媒介,遠離傳統實用性質的觀照是,表現現代人的思想個性、情感、心理意識和審美價值的作品形式。它有最重要的兩點:一是作為精神性的表現媒體而存在,精神屬性是主要特征;二是表現手法技巧不拘一格,造成極豐富而隨機的視覺效果,超越傳統的技術標準,拓展全新的表現領域。
這些也正是構成藝術在現代陶藝中得以運用的契機。而且藝術本身無疆界,一種風格或主義的確立,必將影響當時一切與藝術相關的領域。正如抽象表現主義對建筑、服裝、平面設計等的沖擊。陶藝界也就不可避免地迎來了抽象藝術在其界內的發展,立體主義大師畢加索加入陶藝作品創作,從而開啟了抽象藝術運用之先河。
現代陶藝裝飾中的綜合材料論文
1天然裝飾材料
(1)木質材料的介入
木質材料的選擇范圍較為廣泛,因為木材本身的花紋肌理就具有裝飾效果。木材可以制作出細膩、精致的感覺,并且色彩的種類也具有多樣性,因而選擇的空間范圍也就相應擴大。木材介入到現代陶藝有鉚、榫以及拼接等手法,這種木質材料的運用不僅僅局限在單一木材和簡單的制作工藝上,使很多陶瓷不能燒成的想法變為可能。喬阿諾曾說過:“木材常使其本身成為生命的、沖突的、喧擾的表現,它那種細致柔和的感覺,清新的木質香味,總能有一種想去親近的感覺,似乎它本身擁有強大的親和力。”就像現代陶藝和木質材料的搭配,就是陶藝家對陶器、瓷器就情感和觀念在整體表達的需要,也是現代藝術影響的必然結果。在一些作品當中,因為擺放效果的不同會呈現不同的作品空間,所以陳設的位置和排列組合的方式都是藝術家在創作的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由HannaEhlers設計的家居裝飾品APU,是木制(胡桃木、橡木、白蠟木)底座和陶瓷容器構成。Apu在視覺上極具禪意,并且能夠實現托盤、花瓶等器物所具有的功能。這里的木質材料帶給人一種溫暖的心理效果,和瓷器的素美效果相映成趣。由EladKashi設計的餐桌,酷似一只大盤子分成了六份鑲嵌在桌子上,盤子的形狀初看起來給人一種怪異的感受,但這件作品卻是木質鑲嵌的經典案例,在創作的過程中可以任意進行六份或多份的分割組合排列。選擇符合陶瓷材質和色彩、器質的木質材料對于現代陶藝能夠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藝術家要選擇適合陶瓷作品的木質材料,并盡可能使用火燒、切割、拼接等多種手法,找到適合于陶藝作品的裝飾手法。
(2)石質材質的介入
由礦物集合而成的石頭,是構成地殼的堅硬物質,其石質質感也是不同的。根據其質地、硬度和密度分為不同的石材,如大理石的質地細膩、潤澤、色彩純凈,給人恬靜的感覺;花崗巖堅硬、密度較大,則給人粗獷、豪放、樸實的印象。同樣作為硬質材料的石質材料,與陶瓷的結合就顯得有些生硬。在現代陶瓷的創作中,利用陶瓷釉質的細膩和光滑與石材的粗獷質感相對比,石質材料不同于木質材料,一般不能進行隨意的組合切割,主要是作為配飾使用。石材的自然形式感,和經過思想加工過的陶藝相加組合形成一種美妙的搭配。石材的鑿痕其本身就具有自然的肌理效果,這種材質的美感可以達到整體效果上的統一,作品主題是“停止回憶”,一只粘土做的手仿佛是在拒絕象征著大門的石材,而兩邊的粘土裝飾則是大門的裝飾,心門被上了鎖,拒絕一切的誘惑和不快,顏色也很是統一。圖4中石材被刻意割開來,石材的體量感刻意給人一種穩定、厚實的感覺。紅色的釉面也是和烏黑的石面相對比,形成一種反差感。這種組合只適合于進行概念重置的介入,所以一定要考慮好內容以及形式感,不然很容易做得粗糙或者介入得不成功。
2人工裝飾材料
全球化語境現代陶藝發展論文
摘要:中國陶藝起步較晚,20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但十幾年的發展已同世界陶藝主流相結合。文章通過對現代陶藝的介紹,將之與傳統陶藝相比較,深入分析現代陶藝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融合,從而證實中國陶瓷文化藝術有著最純真、最本體的表這方式和語言,中國現代陶藝的風貌既是嶄新的,又是傳統文化的延續,是科技和文化交融發展的結果。中國現代陶藝從感覺泥性,到超越泥性,到演繹泥性,逐漸走向成熟,而且中國文化有著強盛的生命力,百年來數代藝術家都曾面對的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問題,將在一種新的文化語境、新的歷史高度上展開。
關鍵詞:現代陶藝;傳統陶藝;傳統文化;新語境
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大轉折的時期,經濟結構與社會急速發展變化,國際資訊的暢通和文化交流的擴展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呈現在我們面前,中國現代陶藝將如何自處?陶藝媒介的語言問題歸根結底在于如何獲得既能和當代藝術生活體驗相適應,又同時具備東方氣質和傳統文脈的意義。
現代陶藝的創作必須挖掘民族本身的形式語言與創作觀念,因為中國現代陶藝存在西化的誤區,使中國的現代陶藝離我們本民族的文化越來越遠。并且只有回歸到民族文化與當代生活的現實中,才是全球化語境下中國現代陶藝的出路。
1現代陶藝概述
1.1現代陶藝的概念
剖析中國現代陶藝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論文
摘要:中國的現代陶藝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所面臨的問題還很多。本文試圖從陶藝作品風格比較單一、陶藝缺乏創造性、陶藝未引起普通大眾的持續關注、部分陶藝家缺乏較全面的藝術修養,以及陶藝理論建設沒有跟上陶藝創作步伐等方面闡述了中國現代陶藝存在的問題,希望對現代陶藝的發展有所裨益。
關鍵詞:現代陶藝,存在問題,解決辦法
1引言
嚴格來說,中國現代陶藝的發展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具有豐厚而悠久的陶瓷文化歷史,并對世界文明進程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我們不光有遼闊的疆土所提供的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有上千年的制陶歷史所積累的豐富經驗,更有民族文化傳遞給我們的精神滋養,其中更為珍貴的是先民對陶瓷物質特性和人文品格的深透而獨特的理解與把握。這一切,為中國現代陶藝的發展以及人們接受這種發展提供了廣泛而深厚的基礎。同時,1999年以來,密集的展覽和活動使中外陶藝家有了更廣闊的交流和展示的平臺,大大提高了中國現代陶藝的總體水平。
盡管中國現代陶藝發展很快,并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問題,這些都與中國的獨特國情密切相關,或者受傳統的因素影響過大。在此,筆者對中國現代陶藝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對中國現代陶藝的發展有所裨益。
2陶藝作品的風格仍不夠多樣化
環境陶藝中自然意識分析論文
一、自然意識在現代環境陶藝創作的重要性
中國現代陶藝的發展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它是在西方現代陶藝的影響下產生的,因此,它也具有明顯的現代主義特點。現代主義崇尚科學與理性,張揚了人作為世界主宰的“主體性”價值和意義,在承認現代主義對于推動文明進步和創造舒適生活發揮了積極作用的同時,也應該認識到現代主義在不懈的創新激情支配下,在不斷地向自然攫取的過程中,使自己陷入重重的自然危機和社會危機之中。自然與生態問題越來越成為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當下中國的城市環境建設正進行著破舊立新的發展過程,有些城市在幾年之間就面目全非讓人來不及適應,過去樹立的不銹鋼雕塑等街頭景觀慢慢地在消失,換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樹木、草地。人們在擁擠的城市空間中,更渴望貼近自然。自然意識在現代人們生活中變得越來越強烈了。環境陶藝的創作者多數從事現代陶藝創作,在他們藝術創作中都有較明顯的現代主義表現色彩。過于注重個人風格的表現,過于強調作品形式趣味,忽視了作品與環境的聯系,甚至形成較強烈的視覺反差,就不能起到美化環境的目的。比如,景德鎮就是一個較典型的城市。景德鎮歷史文化悠久,彰顯其文化個性的陶瓷成為城市公共藝術的重要材料和手段。這有著特殊的意義,在這里陶瓷絕不僅僅是一種材料,它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情感化的歷史符號。將陶藝這種藝術語言引入到城市公共空間,對于形成景德鎮特殊的城市面貌和獨特城市文化個性方面是極為有利的。這本是件好事,但當你發現街頭巷尾到處是景觀陶藝,或者在破爛不堪的一堆建筑物前放置一組環境陶藝,甚至連交通工具紅綠燈柱都用青花來裝飾時,你會覺得這些景觀并沒有讓你感到視覺的愉悅和神情的安寧。這大概就是城市建設決策者和環境藝術設計者自然意識淡薄的綜合表現。
事實上,作為構成人類精神寄托和文化審美的環境陶藝,是城市文化生態的有機組成部分。戶外大型陶藝及其景觀陶藝的設計,應該考慮到對城市生態自然環境的適應與愛護,盡量避免對生態和土地的任意占用、改變和破壞。只有人們能從城市長遠的、健康的生態理念出發,在陶藝的形態及其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上進行變革的思考,才有可能創造出更多的與自然生態環境相互交融和共生的陶藝形態。
近些年,國家提出了以人為本的發展方針,就是提倡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城市是為人而設立的,人為了美好生活而聚集在城市,但長期的以物質生產為核心的城市生活忽視了以人為本這個核心。如今,以人為本的問題已提到了當代城市文化發展的中心地位,這是當代城市文化的最廣大受眾為主體的城市建設的自覺。在這個時代主題的要求下,增強自然意識對當下環境陶藝創作是非常重要的。
二、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自然觀對環境陶藝創作的啟示
中國傳統美學思想的自然觀來源于老莊的道家思想。老子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章二十五》),并不是說“道”之上還有“自然”,而是說“道”之法是“自然”,就在于“自然”。這樣,“自然”就作為道的根本法則,根本性質確定下來了。莊子對天道的種種追問,如“天其運乎?地其處乎?”“云者為雨乎?雨者為云乎?”都在于揭示“道法自然”的宗旨。以境界為美,以體驗為審美,以自然為美的極致,這是道家的美學體系,其實也就是中國古代的美學體系。顯然,道家不僅是奠定了中國傳統美學的哲學基礎,而且也確定了中國傳統美學的思想體系。道家美學的自然觀的最基本含義是反對雕琢造作,提倡化工成物。這層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古代一切有見識、有貢獻的理論家和藝術家無不以“自然”為美。傳統美學思想構筑了中國古典園林和環境的審美理念,它體現出來的親近自然,以自然中的山石花木撫藉心靈的審美思想是值得傳承的。現在,城市建設越來越強調生態性,城市規劃留有大片綠化用地、景觀用地、自然生態區等,這既給藝術家和設計師們創造了更大的舞臺,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代環境陶藝藝術應該從傳統美學思想中得到啟示,因地制宜,順物自然,使藝術作品更好地融入到環境和空間中。
環境陶藝人性化設計論文
【摘要】:環境陶藝的人性化設計作為一種滿足人們審美需求的設計載體,也是一項提高人們物質文化生活和美化生存環境的重要設計活動,反映人們的審美情趣、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營造具有人性化、人情味的空間景象。主要從人們審美需求和環境陶藝的特質來闡述環境陶藝的人性化設計。
【關鍵詞】:環境陶藝,人性化,人性化設計
引言
設計是一種對物質形式和結構的改造和組織活動,論文從人的因素來考慮與人有關的一切活動,使這個物質世界成為人類生活需求的一部分。這說明,任何設計活動都是從人的生理、心理、喜愛、生活習慣等因素來考慮,體現人性化內涵。隨著社會的文明發展,任何設計都越來越注重人性化、人情化因素,強調以人為本。環境陶藝是一門新興起的公共藝術,作為一種被設計的物質形式介入人們的生活空間,不僅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一種物質形態,還提供一種生活觀念。
因而,環境陶藝設計必須通過一種有人性化、人情味的藝術形式來聯結人們的物質生活和情感生活,才創造一種既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生活世界。人性化設計是一種注重人性需求的設計,也使人和被設計的物質形態有良好的、合適的互動關系,能更好地符合人的各種需求,提高和完善人的人性和人格。環境陶藝的人性化設計是一種設計形態(符合人類的審美需求,適合人類自己的文化的、情感的、審美的趣味和生活理念),有利于環境陶藝作為一種迎合大眾的視覺形式進入公共環境空間,賦予人們生存世界更多維的生活藝術化、自然化。
1環境陶藝的人性化設計概念界定
陶瓷與書法藝術特征論文
【摘要】:陶瓷與書法藝術雖是兩門獨立藝術,論文但兩者自古以來就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兩者具有相通的藝術特征。現代條件下陶瓷與書法藝術亦交相輝映,不同的陶瓷造型可以采用與其風格相協調的書法來加以裝飾,使陶瓷藝術獲得錦上添花的效果。雖然書法藝術在陶瓷中的運用僅處于輔助地位,但其作用和意義不容忽視,值得從事陶瓷藝術的人們加以關注和應用。
【關鍵詞】:陶瓷,書法,藝術魅力
引言
陶瓷是泥與火的藝術,書法是筆含墨的藝術。藝術都是相通的,陶瓷與書法原本屬于獨立藝術,然而藝術間不乏契合。陶瓷同書法藝術的契合給欣賞者感覺無疑是錦上添花。對兩者成功的駕馭,在于對兩門藝術的解讀和深掘,而后達到綜合藝術的完美和統一。
1陶瓷與書法的歷史淵源
中國制陶起源很早。自古相傳“神農氏作瓦器”,“昆吾氏作陶”。而漢字起源同樣是歷史悠久。遠在六七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半坡類型)與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以及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陶器上面常見有作為記事的符號,似可視為漢字的濫觴。可見古代陶瓷和文字的起源,從一開始就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春秋戰國時期陶器上面多帶有篆書雕印文字,陶器上的文字也成為后人研究戰國文字和制陶業的寶貴資料。秦兵馬俑身上多刻印有工匠的姓名,如“咸陽午”等,字體有的是篆書,有的則近似草隸。三國、兩晉時期是青瓷器普及和發展階段,同時也是陶瓷書法藝術進一步提高與形成典范的過程。唐代楷書、章草、大草、行書等書寫體系逐漸完善,這一時期由于飲茶之風盛行。書法裝飾便出現在茶壺、酒壇上,有楷、有草,均有大書法家張旭、懷素、顏、柳之風韻。多寫名人詩句或“酒”、“茶”文字,酣暢淋漓,圓潤遒勁,純真自然,配以不同的器物造型之上,極具古樸、簡約之美感。宋代書法是我國書法發展的一次高峰,書法藝術方面趨于完善和社會文化素質的提高,反映在陶瓷造型中已有“大巧若愚”的自然之韻。陶瓷上的書法裝飾在這一時期自然也就成為其明顯的特征,且和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耀州窯用書法裝飾的酒具、茶具,其書法亦頗有“蘇、黃、米、蔡”之韻。以至元、明、清各代書法裝飾陶瓷也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裝飾形式和藝術美感,這有其精神上的必然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