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分析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1 16:50: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投資分析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可轉換債券投資分析論文
關鍵詞:可轉換債券;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投資
摘要:可轉換債券的價值主要來源于純債券價值和期權價值,對于投資價值的分析也就相應從這兩個部分展開。投資者對于可轉換債券除考慮風險外,最感興趣的是未來不確定性最多,上漲空間最大的期權價值部分,只有這一部分能給投資帶來豐厚的收益,而純債券價值只能給投資帶來保底的收益。因此期權價值的投資分析成為成投資價值分析的重點。
一、可轉換債券在證券投資市場的表現
可轉換債券作為一種低風險的投資品種,近年來日益受到投資者的關注。從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可轉債表現良好,整體走勢強于股票,體現出了大盤上漲時隨之上漲,下跌時抗跌的特點。可轉換債券的波動率低于股票,用2000年至2004年10月的日收盤數據計算,上證綜指的年波動率為0.21,轉債指數的波動率為0.127.
可轉債在美國證券投資市場也有良好表現。M晨星公司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可轉債基金最近10年年平均收益率為9.29%,接近同期美國國內股票基金9.46%的收益率水平;而最近5年和3年的平均收益(約為5%)均要高出同期美國國內股票基金4個百分點以上,這期間正是美國股市較為低迷時期,體現了可轉債基金在弱市中較強的抗跌性;而2003年美國股市逐步由熊市向牛市轉變,可轉債基金年收益率高達25.31%,體現其在牛市中與股市基本同步上漲的特性。
二、投資價值分析
軟件業投資分析論文
據專業報刊的報道,在世界范圍內,軟件工業在十年內仍是一個快速增長的工業;在印度和中國,會形成一些軟件基地──主要承包西方軟件公司的軟件開發的業務──這些業務本質上是軟件開發人員的腦力勞動的直接出口,這些勞動并不能形成完整的軟件產品,而市場仍然由西方公司所控制,西方公司取得軟件產品的高附加值的大部分。
盡管有證據顯示,中國在軟件出口業務也有可能象印度那樣形成10億美元的年產值,但由于種種原因,中國的軟件出口業務未有明顯突破(詳情請參考附錄1)。在這里談的,主要是國內適于投資的具自主版權和品牌的軟件公司。
未來5年內,因為西方公司仍掌握著很多技術秘密、豐富的市場經驗和知名度,軟件制造業的發展仍以西方公司為主導。基本上,中國軟件開發者在幾個方面的軟件上難有大作為:
1操作系統。
國內軟件業在各種操作系統上,盡管曾在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曾出品過一些DOS的改進型如CCDOS、UCDOS和曉軍等,但自90年代初,已徹底失去了市場。除了在一些專用的系統外,操作系統的市場被微軟公司的MS-DOS、MS-WINDOWS系列、NOVELL公司的網絡操作系統系列和UNIX所占領。操作系統的技術含量及規模是屬于最高最大的一種計算機軟件,其開發和成熟需要高昂的投資和幾年的時間,所以,到今天,只有象MICROSOFT、IBM、SUN、SCO、NOVELL和HP這些巨人級的公司才有能力去開發和推廣。特別是高端的操作系統,要求高度的穩定性可靠性;其開發到產品成熟,除了要有高質素的開發隊伍外,還需要多年大規模的測試和使用來發現和改進不足之處,而市場推廣的力量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據報,中國有關部門已組織開發了具有自主版權的中文UNIX系統。從技術來說,UNIX系統源遠流長,備受學術界垂青,技術成熟而開放,有多個版本的UNIX的源代碼可從公開渠道得到,而上述的有關部門更從SCO得到了整套的UNIX源代碼,所以,可以相信,中國有關部門開發的這版UNIX相信會有足夠高的性能和質量,并且,如果國家有關部門能給與其市場上支持,這版UNIX相信能在政府部門、國有大型企業占據相當的份額。然而,沒有什么證據顯示有任何的中國公司有意或有實力發展個人計算機的操作系統與西方公司分庭抗禮。作為投資者,必須看到,UNIX的應用在于高端市場。而更廣大的低端市場現在已給Microsoft所統治,國內外的開發者已失去市場時機;除非能有全面獨到之處,否則業界無人能對MS有絲毫威脅。目前,只有SUN公司以其JAVA技術成為業界唯一與MS對撼的公司。
轉換債券投資分析論文
關鍵詞:可轉換債券;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投資
摘要:可轉換債券的價值主要來源于純債券價值和期權價值,對于投資價值的分析也就相應從這兩個部分展開。投資者對于可轉換債券除考慮風險外,最感興趣的是未來不確定性最多,上漲空間最大的期權價值部分,只有這一部分能給投資帶來豐厚的收益,而純債券價值只能給投資帶來保底的收益。因此期權價值的投資分析成為成投資價值分析的重點。
一、可轉換債券在證券投資市場的表現
可轉換債券作為一種低風險的投資品種,近年來日益受到投資者的關注。從1999年12月至2004年10月,可轉債表現良好,整體走勢強于股票,體現出了大盤上漲時隨之上漲,下跌時抗跌的特點。可轉換債券的波動率低于股票,用2000年至2004年10月的日收盤數據計算,上證綜指的年波動率為0.21,轉債指數的波動率為0.127.
可轉債在美國證券投資市場也有良好表現。M晨星公司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可轉債基金最近10年年平均收益率為9.29%,接近同期美國國內股票基金9.46%的收益率水平;而最近5年和3年的平均收益(約為5%)均要高出同期美國國內股票基金4個百分點以上,這期間正是美國股市較為低迷時期,體現了可轉債基金在弱市中較強的抗跌性;而2003年美國股市逐步由熊市向牛市轉變,可轉債基金年收益率高達25.31%,體現其在牛市中與股市基本同步上漲的特性。
二、投資價值分析
股票投資分析論文
1、基本分析
股市分析包括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兩部分。基本分析研究影響股市供給和需求關系變化的因素,它的主要內容是分析國家的宏觀經濟環境、股市政策、上市公司的各種情況以及能夠影響股市變化的其它信息,作為股市投資的參考,以幫助投資者研判未來股市發展的總趨勢,指導投資者選定入市時機,在眾多的股票中,選擇確定能夠獲得較大收益的上市公司進行投資。
影響股市行情變化的主要因素
經濟因素
經濟周期,國家的財政狀況,金融環境,國際收支狀況,行業經濟地位的變化,國家匯率的調整,都將影響股價的沉浮。
經濟周期是由經濟運行內在矛盾引發的經濟波動,是一種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股市直接受經濟狀況的影響,必然也會呈現一種周期性的波動。經濟衰退時,股市行情必然隨之疲軟下跌;經濟復蘇繁榮時,股價也會上升或呈現堅挺的上漲走勢。根據以往的經驗,股票市場往往也是經濟狀況的晴雨表。
跨國銀行投資分析論文
摘要通過分析跨國銀行對外直接投資的各種理論,并總結得出了銀行境外投資的最終目的是獲取超額利潤。
關鍵詞跨國銀行對外直接投資理論分析
關于銀行業進行對外直接投資的動因及其理論淵源的研究,西方學者大都借鑒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理論進行分析。由于跨國銀行是以提供金融服務為經營對象的特殊的金融服務性企業,所以對跨國銀行發展動因的理論分析,又不同于一般的跨國企業。
1比較利益理論———產業組織理論的延伸
對跨國銀行理論的研究是在跨國公司理論的基礎上進行的,1960年,史蒂文·海默在他的博士論文中開創性地將傳統的產業組織理論應用于對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分析。產業組織理論是以同一商品市場的企業關系為研究對象,以產業內的最佳資源分配為目標,研究產業內企業規模以及企業之間競爭與壟斷關系的應用經濟理論。
美國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羅伯特·阿利伯教授在產業組織理論的基礎上研究跨國銀行對外發展的比較優勢。阿利伯得出的結論是:在給定的市場上,銀行的效率和銀行的數量是反向關系的,即銀行在集中率高﹙數量少﹚的國家比集中率低﹙數量多﹚的國家有更高的收益,也就是說在銀行集中率越高的國家,銀行的存貸利息差越大,其銀行體系的效率越高,未來的成長潛力越大。在銀行高度集中的國家,銀行的規模往往很大,相對較小的國內市場限制了這些銀行的發展,只有走向國際市場,才能實現其規模經濟效益。
政府農業投資分析論文
政府財政對農業的投資與我們通常所說的財政支農支出雖然有密切的關系,但并不完全同義。本文采用羅劍朝教授在《中國政府對農業投資的增長方式與監督研究》[1]一書的說法,提出政府財政對農業投資的概念是:“政府財政對農業投資是指政府為了克服市場缺陷在農業生產和經營過程中投放資源(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進而形成資產或資本以達到預定的經濟、社會和生態目標的經濟活動過程。”羅教授認為,從統計口徑上來說,這一概念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政府財政對農業的投資相當于財政支農支出中的支援農業生產支出和農業事業費再加上農業基本建設支出、農業科技三項費用以及自然災害補貼(由于數據資料所限,本文使用農村救濟費這一數據)。廣義的政府財政對農業投資是在狹義的基礎上,加上財政用于農業科研與教育、農業科技推廣、農業環境保護以及給生產者直接補貼的支出。這些都是限定在公共財政支出和WTO《農業協議》所允許的框架內。本文所使用的數據均依據狹義的概念而來,基本上等同于我國財政支農支出中的口徑,即支援農業生產支出、農業事業費、農業基本建設支出、農業科技三項費用及農村救濟費這幾項之和。(大口徑的財政支農支出包括了財政通過其他間接渠道對農業實施的多種支援與補助,如提高農副產品收購價格、采取財政補貼辦法優惠供應農用生產資料、減免農業稅,對進口糧食與化肥實行補貼等等)。
根據經濟增長理論,農業經濟的增長來源于生產要素的投入和農業生產率的提高。隨著技術的進步,農業生產率提高對農業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但對于處在轉型期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依靠要素的投入來實現農業經濟的增長仍然占很大比重,同時也是主要途徑;對于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發展中國家來說,短缺資本的投入顯然是非常有效的。目前,中國農業的資本投入渠道除了政府以外還有農戶和其他私人社會資本。政府對農業投資的理論基礎是農業具有準公共物品的性質。顯然,農戶和其他私人資本的投入對農業增長的作用同樣是不可忽略的,但本文只研究政府農業投資中,投資規模、投資結構的狀況以及與農業增長的關系。通過對中國轉型期(本文指1978年以來,尤其指1990年代以來)農業GDP數據和政府農業投資的規模、結構狀況數據的相關性分析,發現政府農業投資規模對農業增長有極強的正相關作用,而且不同的投資結構所產生的邊際產量不同,所以改善農業投資結構也能對農業增長產生正的影響。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農業投資也對地方農業增長有重大作用,這種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結果提示我們,導致我國政府農業投資不足和結構不合理的根源在于我國現行的公共財政體制存在缺陷,因此必須從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和農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高度來進行政府農業投資規模擴大和結構優化調整。
1.轉型期農業增長與政府農業投資規模變動分析[2]
中國農業經濟的轉型期可定義為1978年以來至今的農村經濟改革期。自此,中國農業經濟開始了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全面邁進的步伐。這個階段也是中國政府農業投資的重要轉折期。與此相伴,中國農業GDP、農業增加值在這個時期以后也發生了巨大變動。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和政府農業投資規模都空前增長。
1.1轉型期中國政府農業投資的規模變動與農業增長水平變化
農業投資規模是指各個年份或各個時期農業投資的總量。按照本文的統計口徑(中口徑),我國農業投資規模在各個五年計劃期是不同的,總的趨勢是增長的,尤其從“七五”開始,我國農業投資力度明顯加快,其累計投資額是“六五”時期的兩倍還多,“八五”、“九五”也是成倍增長(見表1[3])。
旅游產業投資分析論文
一、旅游產業前景廣闊
有報紙稱:“北京看城頭,西安看墳頭,杭州看人頭”。此言一語道出了旅游產業特色的豐富性和差異性。不論是先天資源還是后天人為建筑,旅游資源能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去消費,卻是不容爭議的事實。旅游產業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一)國際旅游顯著增長
國際旅游見旺的原因有:一是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日漸頻繁;二是電子郵件等現代化新聞媒體的迅速傳播,使每一塊旅游資源大現于世界,吸引了消費者;三是政治交往伴生而來的觀光考察顯著增多;四是多數國家和地區在打出旅游這張牌時,讓消費者在飲食、衛生、購物、風俗游等方方面面有相當周全的考慮,使消費者在旅游的同時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身心得到莫大享受,從而刺激了消費。
(二)國內旅游行情看好
近年來,國內旅行社如雨后春筍,遍地而生。原因在于各地都看中了旅游產業這塊大蛋糕,各自利用獨特的地理、資源、風情等優勢,開發出了“山水游、故居游、遺址游、民俗風情游”等旅游特色產品,給消費者提供了一份相當豐盛的“滿漢全席”。讓各個階層的消費者事前有選擇,游覽有特色,游后有余味,這是國內旅游興盛的本質所在。
外匯儲備投資分析論文
中國的外匯儲備投資面臨的挑戰
外匯儲備規模巨大,引人矚目,增大了投資管理的難度。我國外匯儲備規模2006年底達到10663萬億美元,粗略估計用于長期資產投資的部分規模將會達到數千億美元,這一數字比挪威和新加坡兩國外匯儲備的總量可能還多(挪、新兩國外匯儲備合計不超過2000億美元)。
如何把外匯儲備的對外投資與國家的戰略在尊重市場機制的前提下實現有效的結合?外匯儲備的投資,下一步需要將投資領域延伸到有價證券以外,注意對國家資源戰略、能源戰略,以及支持企業走出去戰略的配合,既分散了風險,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中國買什么漲什么”的情況。從國際范圍內看,新加坡的GIC和淡馬錫在資產的選擇上都涉及到很多關系本國發展戰略的重要領域,如金融、房地產甚至直接投資等。而日本的海外投資主要集中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制造業、房地產、金融、保險和運輸業等部門。另一方面,實現區域和貨幣的多元化,參考貿易伙伴與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額進行適當配置。外匯儲備在最終使用時的意義在于其具有的國際支付能力,而從這一角度來看,外匯儲備保值、增值,流動性、安全性也在于保障隨時可用的國際支付能力。國際上,挪威央行根據各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出口貿易額,將滿足盈利性和發展性的外匯儲備長期資產配置到42個發達和發展中經濟體,31種貨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在未來投資管理外匯儲備長期資產時,完全可以根據各主要貿易伙伴與我國的進出口貿易額建立動態的幣種結構體系。
外匯儲備的投資不應出現“二次結匯”的要求,而是應當要求以外匯運用為直接目標,以免重新增大外匯儲備增大的壓力。中央匯金公司在銀行和證券公司的注資中,實際上就隱含了這樣一個問題,即這些被注資的機構往往需要對這些注入的外匯進行結匯來進行運用,否則會承擔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風險。下一步的外匯儲備的運用,應當重點強調外匯的直接對外運用。
面對急劇增長的中國外匯儲備,各方都在尋找良策。筆者認為,成立一個新的外匯儲備運作機構不難,但是真正改變外匯儲備資產配置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中國外匯儲備3600億美元足矣
期刊產業投資分析論文
期刊是印刷媒體的重要代表,期刊業是傳媒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期刊正處在歷史性的變革時期:傳統的運行模式行將打破,全新的投融資體制和運行機制以及與之緊密相連的結構大調整、資源大整合、市場大重組即將開始。轉型的陣痛昭示著期刊產業經營的開始,而對投資者則意味著無限的投資機會。
一、發展中的中國期刊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
我們知道,中國期刊同其他媒介一樣,過去和現在都屬于意識形態范疇,許可證制度確立了政府幾乎是其惟一的投資主體和營運主體的地位。隨著國家經濟體制轉軌,特別是加入WTO以后,包括期刊在內的中國傳媒業如何有效地與市場結合,并通過產業經營途徑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有跡象表明,期刊有望成為傳媒業內率先得到突破的媒介。宏觀面上的把握有助于我們認清形勢,理解商機,抓住商機。期刊業的商機到底在哪里?其實從期刊營運環節與要素組合中,我們不難找到答案。
(一)期刊發行:可供分享的盛宴
期刊發行是組織期刊流通、介于期刊制作和消費之間的特殊環節,它具有溝通期刊產銷信息、調節市場供求的特殊作用。期刊發行上影響出版,下帶動廣告,它對期刊發展具有的促進與制約作用極為突出。期刊發行業投資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國民不斷增長的期刊消費需求為投資期刊發行提供了廣闊的市場。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國民的生活水平隨著國家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正在得到極大的改善,居民消費結構隨著恩格爾系數逐年下降(2001年城市和農村該指標分別降至37.9%、47.7%)而發生改變,這將使居民對期刊等傳媒產品的消費需求快速增長。從總體上看,中國期刊業發展與我國人口規模及其需求是極不相稱的。反映在期刊消費結構、消費總量和人均占有量等指標上,都亟待優化與增長。以2001年為例,當年我國期刊總印數289469萬冊,人均占有量僅2冊多,而2000年歐洲發達國家人均期刊占有量一般在10冊以上,美國為15冊,日本在20冊以上。可以預見,在未來10年間,期刊消費市場將快速擴容,期刊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時期,期刊發行市場的投資潛力巨大。
股票投資分析論文
1、基本分析
股市分析包括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兩部分。基本分析研究影響股市供給和需求關系變化的因素,它的主要內容是分析國家的宏觀經濟環境、股市政策、上市公司的各種情況以及能夠影響股市變化的其它信息,作為股市投資的參考,以幫助投資者研判未來股市發展的總趨勢,指導投資者選定入市時機,在眾多的股票中,選擇確定能夠獲得較大收益的上市公司進行投資。
影響股市行情變化的主要因素
經濟因素
經濟周期,國家的財政狀況,金融環境,國際收支狀況,行業經濟地位的變化,國家匯率的調整,都將影響股價的沉浮。
經濟周期是由經濟運行內在矛盾引發的經濟波動,是一種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股市直接受經濟狀況的影響,必然也會呈現一種周期性的波動。經濟衰退時,股市行情必然隨之疲軟下跌;經濟復蘇繁榮時,股價也會上升或呈現堅挺的上漲走勢。根據以往的經驗,股票市場往往也是經濟狀況的晴雨表。